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通用11篇)
《背影》是語文版教材(八年級下)第一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這是朱自清先生寫于1925年10月的一篇回憶性記敘散文。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體味并準確理解文章所表達的父子深情。
[教學重點]
理解文章具體描寫父親“背影”的細節,體味作者為之感動落淚的表層和深層原因;體會選擇“背影”作為表現主體的美學意義。
一、導入課文
同學們,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不經意的細節,會引發我們內心的感動。比如:春天樹尖上長出了第一片嫩芽,秋日里遠處傳來的一首懷舊的老歌,周六回到家,父母早已為我們準備了一桌熱氣騰騰的飯菜……這樣的事,也許還有很多很多。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一篇令人感動的文章《背影》。最近我發現,有作曲家又把它寫成了一首如泣如訴的歌曲,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聽一下。放《背影》歌動畫。
二、作者介紹
這首歌歌詠的就是父親的背影。那我們就一起來看課文,先了解一下《背影》的作者。放作者介紹,同學讀。《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這是對朱自清一生的學識品格和人生追求的高度概括和真實寫照。
這篇課文追憶了作者在八年前,在北大讀書時經歷的家庭變故。當時中國社會的狀況是: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勞碌,謀事艱難,在他們心頭籠罩著一層不散的愁云。采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的社會背景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所以更喚起人們的同情、嘆惋和共鳴。
三、課文欣賞
放全文朗讀動畫。思考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么?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么中心?
四、思考討論
㈠整體感知:兩個問題
1、本文寫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回答:父子浦口送別。
2、全文共寫到父親幾次背影?表達了什么中心?
回答:四寫背影。“背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每次的情況有所不同,而思想感情卻是一脈相承的。分別為:⑴懷念父親,惦記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背影”,有一種濃厚的感情氣氛籠罩全文。⑵望父買橘,刻畫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的場面中,父親胖胖的身軀,步履艱難,蹣跚的走過鐵道為兒子買橘子,使兒子感動得熱淚盈眶。⑶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后,兒子眼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消逝,離情別緒,又催人淚下。⑷別后思念,再現背影。第四次是在文章的結尾,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在淚光中再次浮現了父親的“背影”,思念之情不能自己,與文章開頭呼應。
表達的中心:父疼子,子愛父,——父子情深。
㈡思考討論一:父疼子
1、在送行過程中,父親為兒子做了哪些事?
答: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為子買橘。體現:細心關照,周到入微
2、其中哪一件事最讓你感動?為什么?答:望父買橘見背影
3、朗讀,分析這一部分
父親的穿戴:黑、深青——家境不好,心情憂傷(黑色給人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走路的姿勢:蹣跚——年紀較大,腿腳不便,(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爬月臺動作:探攀縮傾——行動不便,步履艱難(動作描寫,“探”,體胖動作不靈便,下鐵道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致;“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4、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為兒子做了這么多繁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么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答:父親的語言。
⑴不要緊,他們去不好!
⑵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⑶我走了,到那邊來信!
⑷進去吧,里面沒人。
體現:憐惜體貼,依依不舍(樸實而簡潔的語言,表現出父親無微不至的關心,深摯的關愛,憐惜體貼兒子,依依不舍,語言樸實,感情深沉。)
㈢思考討論二:子愛父
1、兒子理解了父親的深情嗎?為什么?談談你的看法。
理解。三次流淚,兩次自責:
A.望父買橘,艱難背影——感動之淚B.父子離別,惜別背影——惆悵之淚
C.含淚讀信,再現背影——思念之淚D.太聰明了,聰明過分——后悔自責
兒子對父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兒子從不理解到理解、體諒、感動、思念)
打出:真切理解,真誠感激
㈣研究探討
你認為父親為兒子做的這些事普通嗎?為何兒子會多次流淚?
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個背影對于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可能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那為何會如此感動呢?
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在不平常的背景下。朗讀二三段,總結:
特定的環境:家境慘淡,禍不單行
祖母去世,滿院狼藉,變賣典質,父親失業。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借債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日漸蒼老的父親,還要承擔家庭的重擔。然而在這慘淡的光景中,父親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愛護著自己的兒子。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還寬慰兒子,并親自送兒子上火車。這些事有的不是他非做不可,如送兒子上火車;有的既不是他非做不可,又不是他所能勝任的,如過鐵道買桔子。但他不做便心中不安。為照顧兒子,什么災禍,什么勞累,他都置之度外。父親在千辛萬苦中為兒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別是順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貴多少倍。所以兒子當然會感動得多次掉下眼淚。
總結:飽經憂患的父親:一如既往愛護兒子,萬般體貼關愛
父親是一座山,偉大而堅強。嚴酷的現實扭曲了情感,沉重的負擔壓彎了脊背,他從無怨言,默默地用點點血汗,以透支的生命為兒女們開出一條成功之路。
確實,父疼子,子愛父,讓我們再次欣賞一下父子情深的片段。放影片。
五、拓展遷移
父母愛子女之心,無微不至,父母愛子女之事,可寫的事情成千上萬。本文以小見大,將父母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摯愛全部凝聚在這個背影里。就像我們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親對即將遠行的兒子的種種復雜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臨行密密縫”這個形象上。讀了本文,你不會不想到父母平時對自己的許多鐘愛,甚至有些是自己本來不怎么在意的事情,這時也會浮現出來,令你動心,乃至流淚,甚或慚愧。
打出齊讀: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
其實何止父愛,所有的親情之愛都是感人的,也許你承受著卻沒有發覺,也許你失去了才覺珍貴。請你仔細品味這記憶中的珍寶,說說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愛親情。
六、感受深情(放背景動畫《懂你》)
同學們,至愛親情是我們擁有的無上的財富。一桌準備好的飯菜,一件放在床頭的衣服,一個鼓勵的微笑,一句體貼的話語,都凝聚著親人對我們的期望和關懷。正像父親的背影一樣,永遠感動著我們。讓我們都能對他們說一聲:我愛你們,我理解了你們。
今天我們要布置的是一個特殊的作業,請同學們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好嗎?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抓住人物的特征,將敘述和抒情相結合的寫法。
2.體會課文精巧嚴謹的結構、平實簡潔的語言。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的情操。
二、教學重點
抓住人物形象特征進行抒情的寫法。
三、教學難點
將人物特征放在特定環境下進行描寫。
四、教學工具
PPT課件。
五、教學課時
1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絕大部分的人對自己的父親是有相當深厚的感情,天下最親的莫過于父母與子女之間。每個父母對子女都具有真摯的寵愛之心,精心養育子女,殷切盼望他們長大成才,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心愿,他們對子女的愛具有無比高尚的情懷。由此,我們每個人對自己父母印象是深刻無比的。那么,作家朱自清先生對自己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他的描寫父親的散文《背影》,看他是怎樣刻畫其父親形象的。
《背影》作于1925年10月間,屬于一篇回憶性散文,他介紹了八年前與父親在浦口火車站分別時的情景,表現了父親愛護兒子的深摯感情,抒發了自己在生活貧困、精神壓抑的境況下,對父親的倍加懷念之情。
(二)學習正文
1.打開課件,放范讀錄音,然后再讓學生自讀課文
聽讀要求:
(1)放錄音時,學生注重聽課文抑揚頓挫的變化,特別是“父親”說的話。
(2)讓學生自讀課文一遍,要求學生把自己扮成作品中的“我”想象父親當時的言語、行動、神態,體會“我”的心情(悲痛、自責、感動、懷念),在朗讀中將此景此情表現出來。
2.師生共同活動,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在朗讀課文后,分組討論文章結構;學生回答后,教師進行明確。
第一部分:寫自己懷念父親,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一部分只有一句話,直抒胸臆,開宗明義。
第二部分:回憶往事,追述與父親在火車站離別的情景,表現父親愛護兒子的真摯感情。
第三部分:寫自己與父親分別后對父親的懷念之情,與開頭相照應,直抒胸臆,表達情懷。
3.學習第一部分(討論式)
提問:本文開頭為什么說“我最不能忘懷的是他的背影”呢?學生思考后作答。
明確:
文章開篇點題,開宗明義。作者對自己的父親印象最深的是他的背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這說明父親的背影印記著其一生的勞碌,他一生的奔波都從其背影上展現出來。父親為兒子前前后后地忙活,體現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之情,蘊含著千絲萬縷的父子溫情。全文從這個“最”字上引發故事,追述了作者對父親終生難忘的往事,給人印象較為深刻。
4.學習第二、三部分,這是全文的重點(采用講析式與討論式)
這兩部分是全文的主體部分,首先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分組討論,然后教師進行點撥總結。
(1)提問:文中所刻畫的那個肥胖的、穿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行路蹣跚的父親的背影,給人留下深刻的難以磨滅的印象。用語不多,為什么會有這樣強烈的藝術效果呢?這主要是作者善于捕捉特定情景中最富有表現力的細節來刻畫形象,抒發感情。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后請同學們畫出文中四次寫到的背影、四次寫到的流淚及兩聲的唉聲嘆氣的句子。
四次背影:
第一部分中我與父親不相見已兩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我看見父親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去,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四次流淚:
那年冬天,我從北京到徐州見著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下來了。
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群里去,再也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
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兩次唉聲嘆氣:
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
(2)提問:講析四次描寫到的背影、四次流淚、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探討:四次描寫背影的意義
第一次,開宗明義,引起下文,懷念父親的濃重氣氛籠罩全文。第二次,在車站送別的場面,細致具體描繪背影,著力突出了真摯深厚的愛子疼父之情。第三次,是父子分別時,望著父親的背影而生悲哀不舍之情。第四次,讀父親的信,浮現父親的背影,進一步抒發對父親的真摯情感,照應開頭,結構嚴謹,使文章顯得完美極致。
探討:四次流淚的意義
每次流淚的境況不同,作者的心情不同,抒發的感情也不同。層層深入,把感情一步步推深,更進一步增強了其感染力。第一次,徐州見父,祖母去世,父親交卸了差使,家境貧困加劇,禍不單行。流的是悲痛的淚。第二次,目睹父親為自己買橘子,年老體笨,步履蹣跚,衣著寒傖,爬上攀下,情真意切,流的是感動的淚。第三次,是父親和兒子告別時,難舍難分,悲痛難言,難過得流下淚,流的是悲哀不舍的淚。第四次,北平讀信,想念父親,浮現出父親的背影,流的是懷念的淚。四次流淚,四次抒情,輕輕加深,逐步推進。
探討:兩次唉聲嘆氣的意義
第一次,敘述父親反復叮囑我要小心并好好注意自己的處境,“我”認為父親有點迂。并且用了一句反語,其目的是欲揚先抑,更好地展現了父親對自己的關愛之心。第二次,懷念父親之情較急切,不能控制自己。更進一步抒發了對父親的懷念之情。
(三)總結
從全文來看,父親處境凄涼艱難,內心悲痛難過,苦不堪言。但仍沉著平穩,還勸慰兒子不必難過,卻偏要到車站送兒子,他體笨蹣跚,樣樣事情還要自己干。心甘情愿為兒子做一些瑣屑之事,老境頹唐卻惦念兒孫。作者起初對父親缺少理解,抱怨并暗笑他有點迂,后來才轉變到對父親的理解,認識到父親對自己的疼愛,進而抒發了對父親的真摯感情。
七、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
2.寫一篇“我的父親”的文章。
【板書設計】
背 影
朱自清
四次寫背影:
一次:懷念父親,總領下文。
二次:車站買橘,表現愛子疼父之情。
三次:車站分別,表現對父親眷戀之情。
四次:北平讀信,表達懷念之情。
四次寫流淚:
一次:悲痛之淚。
二次:悲哀不舍之淚。
三次:感動之淚。
四次:懷念之淚。
兩次唉聲嘆氣:
一次:對父親認識的變化。
二次:對父親倍加懷念。
明線:到徐州見父親──回家奔喪──南京分別──北平讀信。
暗線:思想感情的變化。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3
《背影》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1925年這篇文章一發表,立刻轟動文壇。半個世紀以來一直為人們所傳誦。有人認為:“要談五四以來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朱自清;而要談朱自清,又不能不提到《背影》。”(林非《現代散文六十家札記》)這話不是沒有道理的。本文所反映的是1917年的事,那是我國近代史上最黑暗、最混亂的時期。文中寫家境的“慘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亂,人民生計的艱難。《背影》寫的是家庭的平凡瑣事,以質樸無華的語言表現了深沉的父子之情,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背影》這篇著名的紀實散文,多少年來一直被選作語文教材,哺育了幾代人。它之所以能經久不衰、深深的打動讀者,在于它充滿了親子之愛,這是個永恒的主題,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其次,這篇散文構思的角度不同一般,語言文字平平實實,字里行間滲透著一種深切懷念之情,因而十分感人。
[教學目標及重點]
1、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2、樸實的語言風格。
3、通過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新授課;
2、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
導入
課前準備:在上課前,在大屏幕里放《父親》這首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檢查預習
一、字
1、字的讀音。
簌簌();賦閑();躊躇();頹唐();箸();蹣跚();妥帖();惦記();晶瑩();迂()。
2、給多音多義字注音并組詞。
奔;喪;禁;差。
3、區別下列字的字形字音。
卸;傾;拭;瑣;御;頃;試;鎖;藉;賣。
二、詞語
籍;買。
1、理解詞語在文中的意思
禍不單行;變賣典質;光景;慘淡;頹唐;聰明;漂亮;迂;蹣跚;觸目傷懷;不能自已;情郁于中;瑣屑;箸;大去。
2、理解運用詞語
禍不單行;狼藉;光景;慘淡;聰明;變賣;典質;躊躇;頹唐;漂亮;蹣跚。
課文賞析
一、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它以為線索,表現父親的。
二、本文幾次寫到“背影”?各在什么地方?
三、哪一次“背影”寫得最具體、最感人?
1、聽錄音朗讀。
2、父親為什么要買橘子?
3、根據課文填空。
4、哪些語句描寫了父親的外貌?哪個詞表現了父親身材的特點?哪個詞表現了父親步履的特點?“蹣跚”什么意思?請你學一學“蹣跚”的樣子。
5、哪些語句具體地寫出父親“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這一段主要運用了哪兩種描寫方法?
6、“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兩個“怕”,各怕什么?
7、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父親真的“很輕松”嗎?
8、父親送兒子上車,前后只說了四句話,請把這四句話找出來。這四句話都很簡短,意思也很平常。這樣簡短平常的話是否缺乏感情?
9、歸納:寫父親的背影的目的是?歸納段意。
10、寫父親的4次背影中,過鐵道買橘子的背影寫得最詳細,為什么?
擴展遷移
1、有人認為,父親年紀大了,身體“肥胖”而又步履“蹣跚”,買橘子讓兒子自己去不是更好嗎?但他卻非自己去不可,這不是一種溺愛嗎?對此你怎樣認為?
2、有人說:“一個20歲的大男孩面臨離別,是不是會這么容易流淚,我很懷疑。”你的看法呢?請與大家討論。
3、世間的愛千萬種,惟有父母之愛最無私。時間的長河可以帶走一切,但帶不走父母的愛。它已深入我們的骨髓,溶入我們的血液。這愛留在我們的心中,時刻溫暖我們的生命歷程。其實何止父愛,所有的親情之愛都是感人的,也許你承受著卻沒有發覺,也許你失去了才覺珍貴。請你仔細品味這記憶中的珍寶,說說在你的家庭里,你所感受到的至愛親情。
4、介紹并聽歌曲《天亮了》。
今天我們要布置的是一個特殊的作業,請同學們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親人表示你對他們理解,對他們給予你的無微不至的關懷的感激。給父母夾一次菜,給他們寫一張紙條,為他們倒一杯水,向他們道一聲辛苦……好嗎?
同步練習
●活動與探究一、說話訓練用口頭片斷作文形式完成下面訓練。
1、你有過對親人由不理解到理解而深受感動的經歷嗎?舉一個事例談談。
2、每個人都最熟悉親人的特征了,想好一段話,說說你的一位親人的特征。要懷著真摯深厚的感情說。
3、孝敬父母、疼愛子女,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今天該不該發揚這種美德?為什么?要求:要說得實實在在。把“為什么”說清楚。
二、寫作練習你父母疼愛你的哪件事深深感動了你?這件事的經過怎樣?你受到了怎樣的感動?參照這樣的思路自擬題目,寫一篇文章。
●綜合能力測試
一、根據拼音寫出漢字或給加粗字注音。
1、交卸()2、狼jí()3、妥帖()
4、tuí唐()5、瑣xiè()6、晶瑩()
7、躊躇()8、pánshān()
二、根據所給的拼音,為下列多音字組詞。
1、差:chāi()chā()chà()
2、喪:sāng()sàng()
3、禁:jīn()jìn()
4、奔:bēn()bèn()
5、柵:zhà()shān()
三、解釋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自已()2、情郁于中()
3、觸目傷懷()4、舉箸()
四、根據所給的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1、亂七八糟的樣子。________
2、凄慘暗淡,不景氣。________
3、看到心里感到悲傷。________
4、感情聚積在心里不得發泄。________
5、細小而繁多(的事)。________
6、不幸的事接連發生。________
五、選詞填空。
1、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一半為了喪事,一半為了父親賦閑。
A、慘淡B、凄慘C、暗淡
2、父親終于不放心,怕茶房不();頗躊躇了一會。
A、牢靠B、妥帖C、可靠
六、選擇出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
A、朱自清,字佩弦,江蘇省揚州人。著名的散文家、詩人、學者、革命家。代表作品有《背影》《春》等。
B、《背影》一文中共提到“背影”三次,其中重點描寫了父親離開車站時的“背影”。
C、《背影》一文開始寫“背影”,指出最難忘的就是父親的背影。但后面展開寫家庭情況,跟主題沒有關系。所以第二、三自然段可以刪去。
D、《背影》一文集中表現了父子之間相愛相憐的真摯情感。
七、閱讀并回答文后問題。
我說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車外看了看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我看那邊月臺的柵欄外有幾個賣東西的等著顧客。走到那邊月臺,須_______(a、走b、跑c、跳d、穿)過鐵道,須跳下去又爬上去。父親是一個胖子,走過去自然要費事些。我本來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讓他去。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_________(a、抓b、揪c、攀d、握)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甲]我趕緊拭干了淚。[乙]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我再向外看時,他已抱了朱紅的橘子往回走了。過鐵道時,他先將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這邊時,我趕緊去攙他。他和我走到車上,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過一會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我望著他走出去。他走了幾步,回頭看見我,說:“進去吧,里邊沒人。”[丙]
1、在文中兩個空缺處選詞填空(只填序號)。
2、“等他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我便進來坐下,我的眼淚又來了。”這句話是從原文中抽取出來的。根據上下文意,這句話應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處(只填序號)。
3、寫送子上車時,父親對兒子說:“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這話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心情是()
A、怕兒子力氣小不堪重負,便由自己外出張羅,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理解。
B、怕給兒子添麻煩,便由自己去買橘子,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懷。
C、怕兒子年輕氣盛惹是非,便由自己包下活計,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擔心。
D、怕兒子無知受騙,便由自己包下活計,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愛護。
4、“我趕緊拭干了淚”的原因是()
A、怕父親因“我”流淚而傷心。
B、為自己這么大還流淚而羞愧。
C、怕父親說“我”不堅強。
D、怕別人笑“我”幼稚。
5、“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這句話從哪兩方面描繪父親的形象?答案正確的一項是
()
A、外貌心理。
B、動作語言。
C、外貌動作。
D、語言心理。
6、聯系全文看,多次寫到父親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A、表達對父親的深摯的懷念。
B、表達了對父親非凡經歷的贊嘆。
C、表達了對父親自暴自棄的惋惜。
D、表達了對父親碌碌無為的感慨。
1、chāisāngjítuǒchóuchúzhà2、DA、帖—貼B、鉤—勾C、螢—瑩御—卸3、DA、典—當B、頹唐—失意的樣子C、光景—情形、境況4、①√②×③√④√
(一)1、dc2、丙3、B4、A5、C6、A
(二)背影
①那年我才九歲,在村小上三年級。村小條件簡陋,有的只是粗糙的桌椅、布滿傷疤的黑板,以及永遠關不牢的門扉;供電也極不正常,這就使得那盞六十瓦的白熾燈泡常常很長時間地不能盡職。那時的孩子倒也懂事,知道上課的時候該規規矩矩地坐著聽講,偶爾的樂趣,便是能夠從高過頭頂的狹窄的窗戶里瞥見一角藍藍的天空了。
②教我們數學的老師姓徐,是個有二十余年教齡的老教師。由于勞累的緣故,他的背過早地駝了,而且患了病,看上去蒼老而干癟。那是期中考試的前夕,徐老師正上著課,電又停了,教室里一片昏暗。他看了看天,吩咐將凳子搬到室外去。
③天邊紅彤彤的一片,絢麗的晚霞染紅了半邊天空,徐老師將一塊小黑板支在課桌上,讓我們依照在教室的順序坐好,便開始講述未完的課程。
④過了一會兒,他背轉身寫板書。抬起手臂的剎那,夕陽在他身上碎成了零星的光斑。套在老藍色中山裝里的干癟的身子似乎不再那么刺目,而他佝僂的腰部更彎了,突露出高高顴骨的頭部幾乎與肩相平,雜亂的白發被深秋的風吹得根根直立起來。他埋著頭列算式,忽然的我便有一些錯覺,不知是他融進了黑板中,還是黑板融化了他,這四周的一切是那么寧靜而美麗。
⑤倏地,他彎下腰去,喉嚨口發出咕嚕咕嚕的聲音,旋即一大堆沉悶的咳嗽接二連三地從他的喉嚨口鉆出來,由于不能盡情地咳嗽身體顫動不已,我們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上。他用手撐住涌上前的同學的肩膀,不住地喘著氣,恍若用舊了的風箱般。我們沒辦法看到他的表情,因為他竭力不讓我們走到他面前。良久,他才平靜下來,努力挺直了腰,回轉身來。就在他回轉身的瞬間,天驟然沉了下去,仿佛燃盡的油燈,火花很亮麗地閃耀一下,接著便哭了。他用力地一揮手,用滯重而嘶啞的聲音宣布:今天就講到這兒吧,放學了!可是,當他那被攙扶著的蹣跚的背影從我的視線里消失時,我依舊沒能適應眼前的灰色。
⑥我那時一直不明白徐老師為何這般拼命。
⑦他只不過是一個民辦教師,而且憔悴得厲害。他有幾十個理由可以申請休假,甚至辭職。那幾十元的工資根本不值得他這樣。等我真正懂了的時候,我已經走進了一所師范學校。
⑧一個曖融融的春日的下午,我靜靜坐在花園的一座亭子里。幾對燕子在不遠處追逐嬉戲,大朵大朵的月季迎著風絢麗地搖曳。這時同鄉捎來了一個消息:徐老師死了,因為肺癌。
⑨很久以前那個絢麗而又慘淡的黃昏驟然走進了我的視線,那大片大片吞噬晚霞的黑煙,那蒼老而倔強的背影,仿佛都用犀利的眼光牢牢地盯住我。我的淚很快地滴下來,打濕了攤在膝頭的語文課本。
1、文段①中“這就使得那盞……”的“這”指代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一文,“背影”是作為文章的線索,本文的“背影”是不是文章線索?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④中加紅的句子其含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⑤中加紅的句子對徐老師的動作描寫表現他怎樣的特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段⑤中“天驟然沉了下去,仿佛燃盡的油燈,火花很亮麗地閃耀了一下,接著便滅了。”這段話的含義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寫“背影”與朱自清先生寫的“背影”表現的中心相同嗎?試作比較。
(1)通過描寫徐老師的背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供電極不正常。
2、不是文章線索。因為作為線索是應該貫串全文的',而本文只在⑤和⑨自然段提到背影。
3、他與黑板融化在一起,說明他的教學非常專注和投入。
4、忠誠教育事業,帶病堅持工作。
5、象征辛勤工作了20多年的徐老師的最后一拼。
6、(1)贊揚了徐教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獻身教育事業的精神。
(2)表現父親對兒子的至親至愛的感情,以及兒子對父親深切懷念之情。
●能力提高
1、《背影》一文中“車站買橘”一節中,前后兩次寫父親過鐵道,為什么前一次詳寫而后一次略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父親買橘回來后“撲撲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一句分析正確的是[]
A、兒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
B、即將送走兒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
C、越是盡到了做父親的責任,心里越感到踏實滿足。
D、過鐵道買橘太累了,買回來可以歇一歇了。
3、“其實我那年已二十歲”,“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文中兩次提到自己的年齡,其用意是________。
4、散文中抒情,一般有兩種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寓感情于字里行間)請從文中各找一例略加分析。
1、第一次去時詳寫的是背影,扣題,更能突現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寫,因而略寫。
2、C。
3、說明父親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勞,反襯出父親對“我”關懷細致周到。
4、例如:課文中描寫父親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別體現間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從略。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4
一、教材分析:
《背影》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講讀課文。它選自《朱自清散文集》,是朱自清早期散文代表作。本文是這一單元的第二課,是一篇敘事性散文,通過描寫父親的“背影”來歌頌父親,從不同的角度去贊美愛,把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通過學習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認識家庭成員間的美好感情,能夠使學生深刻的體會到父子相憐相愛的感情。培養學生對真善美的領會和鑒別能力,陶冶他們的情操,更有利于后面幾篇課文的學習。
二、教學目標:
⑴知識和能力目標:了解作者朱自清及其作品,理解并積累生字、詞。
⑵過程和方法目標:整體感知課文,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品讀文章樸實的語言風格。
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教學重點與難點:
⑴重點: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體會作者新穎獨特的描寫角度與樸素感人的語言,領會本文表現的父子間的濃濃親情。
⑵難點:對于文中背影的四次描寫,進行深刻的體會,并找出四次背影在文中的位置及其作用,在分析中,深刻透徹的體會這種偉大的父愛。
根據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文的特點,按照初中生的認知規律,為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采用以下教法:
1、以語言品味為主,采用啟發點撥法,來完成本課教學。
2、采用比較閱讀,形象的圖例,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突破本文難點。
三、教學安排: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捕捉細節,感受父愛(初讀)
(《背影》一文所選取的是生活中極其普通的一些小事——父親親自送兒子到車站,照看行李、揀定座位、囑托茶房,又去給兒子買橘子,就是因為這些生活細節太小,所以往往會被學生忽視,體會不到父愛。)
1、用一個詞說說文中的父親。
2、父親為我做了些什么?我又是怎樣對待父親的?在文中找一找讀讀。
(學生會在課文找出生活中一些極其普通的小事來讀,如,父親去送我——我與朋友去游逛;父親囑托茶房——我笑他迂;父親和腳夫講價錢——我覺得他說話不漂亮;父親為我買橘子——我哭了……這一問題對學生來說不難,但可以使學生在這兩者的比較閱讀中體會父親對兒子的付出,使學生有所觸動。)
(二)聚焦一點、激發真情(再讀)
從以上學生的多元化回答中追問:
哪件事最令你感動?哪些細節打動了你?有感情地讀一讀。
(文本中有許多值得品味的詞句。如,文中“送行”這一事,“本已說定不送我,”叫“一個熟識的茶房陪我同去”并“再三囑咐茶房”“但他終于不放心,”“躊躇了一會,終于決定還是自己送我去”;本已“說定”,后來還是送了,實際上是說而不定,很好地表現出父親當時的矛盾心理;“熟識”一詞,說明父親囑托的這個茶房該是靠得住的;“再三囑咐”,表明囑咐遍數之多,反復交代,唯恐茶房有半點疏漏;兩番躊躇兩個決定,終于還是親送;可見父親事無巨細,事事親力親為。“我”卻勸他“不必去”,根本沒理會一為父親對孩子的牽掛和不舍。充分感受后,指導學生通過重讀、改變音調等方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再深情地朗讀。)
(在閱讀感受中學生會很容易把品讀感受放在“買橘子”這件事上,這是文中感情的聚焦點,也是本課重點,可以以這樣的問題提綱挈領地引導學生:“這是一個……的背影,我是從……(詞語或句子)中看出來的”。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現力的語言”,“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學生最先能感受的應該是“黑色、肥胖、蹣跚”,這時的感受是膚淺的,是感性的,教師可以繼續引導學生體會:為什么衣帽著力描寫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一壓抑沉重的感覺。所以說,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寫“肥胖”與“蹣跚”是為了突出什么?在此基礎上,通過換詞法,品味“攀、縮、微傾”,體會這是一個“沉重的、艱難的、滿裝著愛的”背影。當“我”看到父親這一背影時,我被父親深深地打動了,只為了兒子能吃上橘子,竟然笨拙的去爬那月臺,這是怎樣的父愛啊!再指導學生帶著這沉重的心疼的感情朗讀描寫背影的語句,學生沉浸在這深情的朗讀中,會更好地感悟父愛。)
(三)深入語言、體會真情(細讀)
從本文的語言特色看,本文語言樸實。通篇寫父親關心愛護兒子,兒子感激思念父親,但像“關心”“愛護”“感激”這一類的抽象現成的字眼,文章中卻一個也沒有用,更沒有什么華麗的詞藻。
朗讀后引導學生:
“本文的語言十分樸實,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找出來讀讀品品。”
學生指出句子后,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里所蘊涵的深厚感情,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基礎上適當引導、點撥。如“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一句叮嚀,把二十歲的兒子當孩子!這就是中國的父母!不管孩子多大了,他永遠是孩子!“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里面沒人!”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到達北京、擔心行李的安全,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這樸實的語言都充滿了對兒子的體貼之情。
(四)體驗拓展
根據學生的心智發展,十二、三歲,又懂事又不懂事,容易自以為是,對父愛不容易體察。就是作者本人在20歲的學生時期,也未必能真切地體會到這父愛沉沉的分量。正如文中所寫到的:父親將我送上車又不斷囑咐并托茶房照顧“我”時,“我心里暗笑他的迂”,并心里暗想“我這樣的年紀的人,難道不能料理自己嗎?”此時的作者并未體察到父愛,反而對父親包辦一切的行為反感,覺得父親的為人處世方式陳舊。“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待到真正成熟了,才理解父輩的行為方式,才能透過這種行為體察到父親的愛心。為了喚醒了學生的情感世界,體驗拓展這樣設計:
1、回想生活中有關自己父母的普通小事和樸實無華的語言來說一說。
2、你在父母面前曾經有過“聰明過分”的做法或“暗笑”父母的想法嗎?
3、用“愛在……”說說話。
第一問中要求說出一些真實的言行來,教師從中做分析,與原作做比較。第二問根據學生具體情況,不要求每個人都能說出,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經驗世界,尊重學生的不同差異。在以上兩個問題基礎上,讓學生以固定的句式說句話,鍛煉了學生的對信息的篩選能力和概括表達能力。
教學反思
我在教朱自清的名篇《背影》一課時,決定嘗試一下“探究性學習”的理念和思路。我先讓學生自主探討課文,然后讓學生分別說出自己對課文的解讀。希望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解讀出作者在樸實的文字和一幅看似平淡的生活畫面中所表達出來的對親情刻骨銘心的體驗和理解。然而,這堂課并沒有取得意想中的效果。許多同學對親情的理解僅僅停留在端茶送傘的層面上,對于“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的父親背影,對于從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親情,同學們并不能深切體會,有的甚至嘲笑“父親”那肥胖笨拙的身軀。受到這次打擊,我對探究性學習產生了懷疑,初中二年級的娃娃,有能力自助探究嗎?經過課后的一番思索,我感覺到學生之所以不能夠領會文章所具有的巨大藝術魅力,原因在于他們平時生活中對于親情體察得不夠敏銳,因此感受得不夠真切,解讀得不夠深入。其實,文學家、作家與普通人的不同,也許就在于他們對人生、對生活,有更敏銳的感覺、更深刻的思考。而我們要引導學生的,正是學習教材中各位作者對生活、對人生的那種更加敏銳的觸角,更加細膩的觸覺,做一個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生活,用心去感受,用心去體驗,用心去捕捉,用心去積累。于是,我便先布置給學生一項特別的家庭作業:觀察父親或母親的背影半小時,觀察時要用心體會。一星期后的作文課上,我讓同學們根據觀察內容完成命題作文《背影》,要注意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寫進去。課堂中出現了少有的埋頭寫作的情形,只聽見沙沙的落筆聲。我捧著學生的作文,欣喜地翻看著,每每有令我心動的發現。一位同學寫道:“我第一次如此專注地偷偷望著父親沉思時的背影。昏黃的燈光并不能掩蓋他高大強健的身影。我知道這高大強健的身影曾負擔過整整三個家庭的重擔,也曾為他贏得過半抽屜的獎狀,更為我們營造了現在這個溫馨美滿的家。然而……我仿佛看到父親在風風雨雨中艱難跋涉的身影。我暗暗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做一個懂事的孩子,用我所能做到的一切,暗中為父親走過眼前這段艱苦的歲月助兒女的一臂之力。”我一一讀著學生的作文,一次一次地被感動著。在此基礎上,我讓學生接著學習朱自清的同題散文《背影》,讓大家探究這篇課文的魅力。結果同學們發言非常踴躍,理解得也比較位深刻。是的,一個沒有認真觀察生活,沒有細心感受過生活的人怎能品味出語文學習的樂趣呢?要讓學生真正自主探究鑒賞出教材中一篇篇精品和經典的迷人魅力,就首先要引導學生先去仔細地體驗生活,思考自我。的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要讓學生解讀課文,就首先要讓學生解讀生活中的有關主題。在自主解讀生活的基礎上,再來探究作者在課文中如何解讀生活的這一側面的。由此,我認識到,要讓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不是憑空就可以一上來就做的。探究性學習有一個基礎和前提,那就是學生自己對生活、對人生已有的敏銳體察、真切感受、深入思考和解讀。只有在這個基礎上、在這個平臺上,學生才有能力、有根基來開展自主探究。因此,我通過這次實驗,也是通過這次探究,得到的新認識是:學生自己對生活已有的敏銳體察、真切感受、深入解讀,是探究的重要基礎之一。這可以說是我個人行動理論的發展和完善吧。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5
一、學情分析
在語文能力方面,初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賞析方法,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體會語言之妙,感情之美。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作為90后、00后過渡的這一代學生,他們從小到大備受家庭的寵愛,逐漸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忽略了他人的付出和對愛的感知。特別是對父母的付出更是習以為常。適逢青春期,很多學生開始出現叛逆的心理,與父母產生情感矛盾,甚至對抗。
二、教材分析
《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作品采用記實的手法,通過一個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寫父子之間在那特殊境遇之下的相愛相憐的感情,寫得真摯而動人。旨在通過此文,引導學生對家庭生活的關注,對父母親情的理解。
另外,文章語言極為簡練樸素自然,通篇運用白描手法。如父親送別兒子時說的幾句話,粗看簡單平淡,但細品之下,句句飽含深情。文章對父親背影的描寫,還善于抓住人物特征進行描繪。對指導學生寫作有所裨益。
三、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
1、積累字詞。
2、品味文章中樸實而飽含深情的語言。
3體會抓住人物特征進行描繪的方法。
過程和方法目標——
從理清文章脈絡入手,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體察深厚而動人的父子情深,激發學生對父母的愛。
四、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
通過對父親“爬月臺買橘”背影的解讀,體會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通過對“我”的四次落淚,體會作者對父親的思念、悔恨和歉意。
難點
對父子間相愛相憐的感情中所滲透出的淡淡哀愁的理解。
五、教學策略
朗讀法、研討探究法
六、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環節1
教學過程
情境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活動
每個人的成長都離不開無盡的愛與關懷,它們往往蘊藏在一抹微笑、一個擁抱、一份支持、或者是一句呵責中。以致這份深情常常被我們忽略,甚至誤解,直到多年以后,有所經歷才會讀懂,穿過歲月的阻隔,將那些愛的細節銘記于心。今天我們就來賞讀朱自清記憶中的《背影》。
設計意圖
激發學生興趣,引領學生進入文章情境。
教學環節2
教學過程
整體感知解決字詞
教師活動
播放朗讀錄音(選一段節奏舒緩情調感傷的背景音樂),給學生布置圈畫任務。
預設學生行為
1、將自己讀不準的字、不能理解的詞語在書上標畫出來。
2、畫出文中有關“背影”的句子。
設計意圖
解決字詞,初步了解文章內容。
教學環節3
教學過程
聚焦背影品味語言
教師活動
【提問】
1、文章一共寫了幾次“背影”?都是在什么情形下提到的?
2、重點寫的是哪一次?作者是怎樣進行描繪的?你覺得哪里寫得最生動最感人?
3、小組討論:面對這個背影,“我”為什么哭了?你怎樣理解作者此時的心情?
4、同樣,文章當中作者幾次落淚,請你找出這些句子,體會作者當時的感情。
預設學生行為
【回答】
1、一共四次寫到背影。第一次是開篇點題,難忘記憶中的背影;第二次是在車站送別,父親為我買橘留下的背影;第三次是告別后,父親在人群中消逝的背影;第四次是讀著父親的來信,淚光中再現父親的背影。
2、重點寫的是父親爬月臺買橘留下的背影。(找一名同學有感情的朗讀第六段)妙點可以從以下角度去談:
a善于抓住人物的形象特征,進行了細膩的描繪。“探、穿、爬、攀、縮、傾”等動詞,十分準確地把父親年老體胖、行動艱難的情景活畫出來。
b“蹣跚”“努力”等形容詞又恰如其分地形象地展現了父親的感人情態和執著的心情。
C“將橘子一股腦兒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撲撲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輕松似的。”寫出父親為兒子做了一件事后的輕松與滿足,猶見父愛之深摯。
3、父親為買幾個橘子,不顧年紀大、手腳笨,攀上爬下,沾泥帶土,“我”被其深厚、真摯的愛激動得“淚很快地流下來了。”一個“快”字說明動情之深,反應之速,襯托出父親在特定的環境下,給作者留下的“背影”,印象是很深的,也是最難忘的。
4、第一次的“淚”,為祖母亡故,老父解職,家境慘淡,因百感交集而“簌簌地流下淚來”,為“背影”渲染了悲涼的氣氛。
第三次的“淚”,是在父親的“背影”“混入來來往往的人里,再找不著了”的時候,離情別緒,悲傷惆悵,使得“眼淚又來了”。一個“又”字,反映出作者悲其家境慘淡,感其父子情深,嘆其相見無期,達到了情不能自已的境地。
第四次的“淚”,是接讀父親來信時,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到了八年前分別時的父親“背影”,更不知何時才能相見。追憶往事,惦念老父,相見無期,悲感交集,其淚的含義深沉而復雜。
設計意圖
通過聚焦解讀“望父買橘”的背影,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擅于抓住人物特征進行描繪的特點,同時體會父親對兒子深摯的愛,以及兒子對父親的感念之情。
教學環節4
教學過程
再讀背影解讀父愛
教師活動
【提問】
1、除了給我買橘子,父親還為我做了哪些事情?
2、父親對兒子的關懷,除了為兒子做了這么多繁瑣細小的小事以外,還以什么方式表達這種關愛?
3、面對父親所說所做的這些,“我”當時的態度是怎樣的?時隔多年以后,“我”又是怎樣看待的呢?
4、陶潛有詩云:“昔聞長者言,掩耳每不喜。”你在生活中是否也有過和文中作者同樣的做法?父母面對你的這種態度,是怎樣表現的?
預設學生行為
【回答】
1、親自送行,照看行李,講定價錢,送子上車,揀定座位,叮囑兒子,囑咐茶房等。
2、在他質樸簡單的話語中也能看出對“我”的關切。
A事已至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家境慘淡,父親強抑悲苦,給我以勸慰,可見父親對兒子的體貼愛護。
B不要緊,他們去不好。——再三囑咐,兩次“躊躇”,決定親自去送。
C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車站送行,悉心關照。
D我走了,到那邊來信。——惦記兒子一路是否安全,叮囑來信。
E進去吧,里面沒人。——不讓兒子送他,催促他回去照看行李,事事為兒子著想。
3、當時的我并不能完全理解父親的苦心,相反,“我那時真是聰明過分,總覺得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心里暗笑他的迂”。時隔多年以后,“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里面蘊含了自嘲、自責、追悔之情。
4、學生會聯想到生活中,面對父母的叮囑、督促而表現出不耐煩,甚至厭煩的舉動。聯想文中父親的苦心,以及作者的自責,會有所觸動。
設計意圖
通過對父親再送我的過程中的所作所為的再次解讀,可以引導學生加深對父愛的體會。深化對文章主旨的理解,同時,以“我”當時的心態,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從而進行愛的教育。
教學環節5
教學過程
拓展延伸體會親情
教師活動
作者在行文中,有不少自責的筆墨。八年前,那么多事他不理解,父親的體貼、關懷、愛護、他卻認為不漂亮,把那些自作聰明處,卻認為是體面、漂亮的。八年后,自己也做了父親,才明白了當年父親的心,于往事回憶中,蘊蓄了一段深情,有感人的力量。作者當年對“背影”成功描寫來自對父子情誼的細心觀察和深刻體驗。如今親情更是到處有,但人們的感受未必相同。從記憶深處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反映親情的事例,再用確當的話語講給同學和老師聽聽。
預設學生行為
回顧自己的生活經歷,品味父母深情。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關注父母的生活及情感,體味親情。
七、板書設計
父子情深
背影落淚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積累生字詞。
2. 過程與方法:朗讀課文,體會文章是如何抓住“背影”來刻畫人物的。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整體感知文章內容,體會父子深情。
教材分析:
1. 重點:朗讀感知,體會父子深情。
2. 難點:文章如何抓住“背影”刻畫人物,歌頌父親。
教學方法:朗讀、討論、交流
學法指導:自主、合作、探究
一、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有這樣一首詩:
兒子是箭
父親是弓
為了把箭射出去
弓拉得很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和父親有關的文章《背影》。
簡介作者: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江蘇揚州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散文代表作《背影》《荷塘月色》收錄在中學語文課本里。
(二)導學過程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全體同學參與到朗讀課文中來,整體感知文章內容,體會父子深情。
2.請同學找出文章中的生字詞,并注意詞語的讀音和意思,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3.請同學在朗讀感知的基礎上對文章內容感情加以概括。
提示:可以從“人、事、情”三個方面進行歸納。
在學生概括以后,可以引導其對所概括的內容進行分析、探討,以培養其思維概括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其他同學可以進行評價、補充。
寫人:父親 我
記事:奔喪回家 南京游逛 浦口送別(囑咐茶房 講定價錢 揀定座位 望父買橘 父子分別)
抒情:父親疼愛兒子
兒子感念父親
——父子情深
(自以為是、“太聰明”——感動流淚——后悔自責)
小結:《背影》一文寫人、記事、抒情,融“形、事、情”于一體,可謂“事中有情,情中有形”。那么,作者是如何在具體的事件中刻畫人物形象,抒發感情的呢?
細讀課文,深入品味。
引導學生多角度評價賞析此文。
首先請同學自己尋找閱讀點,用筆在書上圈點批注。
班內交流討論。
同學們對文章的精彩之處進行賞析,各抒己見,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補充。
如:
文章 選材新穎 突出背影
線索貫穿 照應背影
描寫細致 刻畫背影
議論點題 抒寫背影
然而,文章中寫“背影”的目的是什么呢?
歌頌父親——慈愛
因為有了這一人間至情,文中父親不美的外表、動作和不漂亮的語言——成為了一種“美”。
在那個“打倒父親”的年代,朱先生刻畫了一位“好爸爸”,相信中華民族的父子至情這一美德也會繼續傳承下去。
(三)課堂小結
二、作業布置:
閱讀當代作家劉鴻伏的《父親》,與朱自清先生《背影》中的父親形象進行對比,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評。
三、板書設計:(使用課件:否)
背影
朱自清
事中有情 寫人 記事 抒情
父親 回家奔喪 慈愛 背影
情中有形 我 南京游逛 感念
浦口送別
四、教學反思: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課文都是敘事性作品,寫的都是普通人。
本單元的閱讀教學,要求感受課文所表現的“愛”,從而陶冶自己的美德情操。要求熟讀課文,從中了解敘述、描寫等表達方式,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敘述,是寫事情的前后經過;描寫,是對事物作具體的刻畫和描繪。要了解敘述、描寫兩種表達方式的區別和功能,要注意體會描寫的作用,揣摩描寫的方法,從而提高描寫的能力。
揣摩記敘文語言的特點,就是初步感受語言風格。語言特點要從比較中體會。語言特點是作者文化品位、文字功底、語言習慣、個性氣質的表現,又是由作品的題材、描寫的對象決定的。要著重讓學生明白,用什么語言要看寫什么人、什么事。
記敘文的寫作,根據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合理安排內容的詳略,并能運用多種敘述、描寫的手法進行詳寫和略寫。
在《背影》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從朗讀課文整體感知入手,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于字詞問題由學生上黑板進行板書總結,對于文章的內容中心,寫人、記事、抒情的概括,請一位同學上黑板進行總結,其他同學在書上總結,然后共同討論其準確性和全面性,對學生概括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幫助。另外,我爭取在講課中有一點點理論的提升,培養學生良好的哲學思維的品質,將《背影》中寫人、記事、抒情,融“形、事、情”于一體,總結為“事中有情,情中有形”。
本文語言質樸,感情深沉,符合事件發生的背景氣氛,又與人物歷經滄桑后的心境相契合。并且很好地運用了詳略得當的寫作方法,記敘、描寫的表達方式也運用的恰到好處。對于這兩大問題,我沒有以自己的解讀代替學生的解讀,而是讓學生主動找文章的重點段落和重點詞句進行賞析,效果比較好。
本課的教學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在課堂的設計上還不夠精細,尤其是課堂后半部分的問題設計不夠明確,對學生思維的引導不夠恰當。如“細讀課文,深入品味”中,提問的問題為“分析人物形象,尋找閱讀點”,這一提法太模糊。再如,對于文章內容,分析的太多,朗讀不夠,每一次的分析應該融入對句子和段落的朗讀,理性分析應該與朗讀體悟相結合,效果會更好。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7
【知識與能力】
1、學習本文抓住人物形象的一個特征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細致描寫的特點。
2、理解關鍵詞語在表達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
3、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先由學生講述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愛,為本課的教學奠定基礎。再讓學生熟讀課文,對課文內容有了整體感知后,抽取重點段落進行詳盡地分析。在教學的最后階段對學生進行作文訓練,并引導其欣賞羅中立的名畫《父親》。
【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文中流露的父子情深,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教學重、難點及示教學突破】
1、重點:
⑴對父親背影描寫的效果與作用。
⑵體會文中樸實的語言中所飽含的深情。
⑶分析本文的剪裁,感受本文詳略得當的敘事特點。
2、難點:
作者的寫作極其“誠實”,引導學生加以體會。
【教學突破】
作者在描寫父親的背影時,用了多個動詞,這些詞將父親頹唐的老境和我對父親的憐惜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出來,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對這些詞加以分析。另外,對作者的心理作深入探討就會體會到作者是在“誠實”的寫作,這正是這篇文章感人的重要原因。
【教學準備】
1、查閱資料,掌握作者情況及作品背景。
2、對名畫《父親》的相關資料應有所了解。學生準備預習課文,準確認讀課文下注詞語,并掌握它們的意思。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導入課文,介紹背景資料。
2、敘述事件,進入新課學習。
3、指導學生朗讀課文。
4、朗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5、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6、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脈絡。
一、導入課文
教師活動:
1、師:同學們,一個月的寒假剛剛過 去,大家一定和父母親人們在一起 渡過了一個快樂的新年,感受到了 濃濃親情。請大家回憶一下,你父 母疼愛你的哪件事深深地感動了你呢?
抽學生講述。
2、師:很好,剛才大家講了讓自己最感 動的事。本課描寫的是“背影”,是 讓作者望而淚下的父親的背影。它到底是怎樣的呢?
3、板書課題,介紹作者情況及作品背 景。
學生活動:
1、積極思考,回憶父母對自己的關愛。
踴躍發言,講述最讓自己感動的事, 注意情節的完整性。
2、聽了教師的話,均感到好奇:背影有什么好寫的呢?看著背影就能落淚,可能嗎?對新課學習產生興趣。
3、仔細聽教師講述,作相應記錄。
二、朗讀課文,熟悉文章內容
教師活動:
1、抽幾名學生分段朗讀課文,要求讀 出感情。
2、讓學生默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⑴人物、事件、地點。
⑵不能理解的詞句。
⑶自己認為感人的地方。
⑷寫背影的語句。
學生活動:
1、分段朗讀課文,初步感受文章的感 情基調。
2、默讀課文,在文中劃出相關語句。
三、深入理解
教師活動:
1、師: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兒,常常出現在開頭或結尾。這篇文章的文眼 是什么?
2、師:這篇文章主要寫什么?我、父 親、我和父親之間還是我的家庭困難?
3、師:文章一共寫了父親幾個背影? 請試著概括一下。
4、其中寫得最詳細的背影是在什么情 況下見到的?
5、與學生共同理清文章脈絡,將內容 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
學生活動:
1、生:是課文第一句話,“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2、生:文題是背影,寫父親的愛子之 情,還有我對父親的眷戀。
3、生:一共寫了四個。
惦記背影(思念父親)
刻畫背影(望父買橘)
惜別背影(父子分手)
再現背影(別后懷念)
4、生:父親買橘子的背影。
5、討論發言,理清文章脈絡。
四、本課小結
本課由學生講述自己感受到的父母之愛導入課文,使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有了感情基礎。隨后學生通過反復閱讀知曉了文章內容,在教師指導下理清了文章脈絡,對文中滲透的濃濃愛意有了較為切實的感受,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五、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背影
朱自清
開篇破題惦記背影(思念父親)事情經過悲涼氣氛(別時家境)2~3
鋪墊背影(細心關照)4~5望父買橘刻畫背影(望父買橘)6父子分手惜別背影(父子分手)結尾抒懷再現背影(別后懷念)7
第二課時
教師指導,學生活動:
1、重點研讀第6段。
2、感受文中樸實語言所飽含的深情。
3、閱讀理解2、3、4、5段。
4、進一步感受父親對“我”體貼入微的關懷。
5、輔導學生完成隨堂練習。
6、完成隨堂練習。
一、重點研讀第6段
教師活動:
1、抽一個學生朗讀第6段。
2、師:課文哪兩個地方著重寫了父親 的背影?
3、組織學生討論:在父親過鐵道買橘子的過程中,作者用了一些極富表現力的詞語來作細致描寫,請把這些詞找出來加以體會,并說說這段描寫在文中有什么效果?
4、師:我看到父親的背影,為什么“淚很快流下來了”,又為什么怕父親看見?
5、組織學生討論:課文中“我”總共流了幾次淚?分別是在什么情景下流的,表明了什么?
抽學生回答,將內容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
6、師:父親為什么“心里感到很輕松似的”?
點撥:父親覺得總算盡自己的能力為兒子做了件事,因而感到輕松。
7、師:在送別過程中父親說了幾句話,是哪幾句,這幾句話有何意味?
點撥:這些話蘊含著許多憐惜、體貼和依依不舍之隋。
學生活動:
1、充滿感情的朗讀。
2、思考回答。
生:一是父親買橘子爬月臺的時候;另一個是父親送我時下車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時候。
3、在討論過程中注意感受文中關鍵詞的作用及樸實語言所飽含的深情。
注意文中動詞和形容詞的表意作用,重點體會“攀”、“縮”、“傾”等詞的表達效果。
4、生:作者領會到父親的愛,禁不住淚流滿面,卻又怕父親看見擔心。
5、積極參與討論,在教師指導明確 答案。
6、用心體會。
7、生:“不要緊,他們去不好!”“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進去吧,里邊沒人。”
二、閱讀理解2、3、4、5段
教師活動:
1、讓學生細讀第2、3、4、5段。
2、師:“我”與父親見面的背景如何?
抽學生回答,將內容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
3、師:4、5段中的哪些事情體現了父親對我無微不至的關懷?我當時感受到這種關懷了嗎?
讓學生找出文中心理描寫的語句,重點探討“我”前后心理的變化。
4、師:“其實我那時已20歲,北京已來往過兩三次。”這句話有何作用?
學生活動:
1、細讀相關段落,感受父親對兒子體貼入微的關懷。
2、生:祖母死了,父親的差使也交卸了。
3、生:父親本打算讓茶房陪我上車,后來終究不放心,決定自己去。送我上車時特地選了一個靠近車門的位置,又囑咐茶房照顧我,并再三叮囑我路上要小心,這些都表現了父親對我的關懷。
4、研討這句話的作用。
三、完成隨堂練習
教師活動:
1、抽學生完成隨堂練習一,了解學生對本課字詞的掌握情況。
2、導人隨堂練習二,先讓學生獨立思考,說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加以明確。
學生活動:
1、借助工具書或查閱相關資料完成字詞練習。
2、獨立思考重點字詞在文中的含義,在教師指導下深入體會。
四、本課小結
本節課著重對課文第6段進行了分析,引導學生感受到了作者樸實、細膩的描寫中所蘊含的深情,分析了一些動詞、形容詞等在描寫中的表達效果。另外,本節課還對課文的前半部分進行了分析,使學生對文中的父子之情有了更全面的理解。
五、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背 影
朱自清
三次流淚:
悲哀之淚(見父親睹家境想祖母)
感動之淚(望父買橘 父子離別)
傷心之淚(再現背影 淚光瑩瑩)
見面背景:
祖母死了
父親失業
第三課時
〖教師指導〗
1、指導學生寫作。
2、引領學生品析名畫。
〖學生活動〗
1、用樸實細膩的描寫來刻畫人物
2、品析《父親》,培養藝術鑒賞力,得到美的熏陶
一、小作文
教師活動:
1、導人課后思。考與練習二,指導學生進行寫作。
2、鼓勵學生發言,朗讀自己的作品。
3、當場點評。
學生活動:
1、嘗試用樸實的語言來描寫某個人做某件事的過程和情景。
2、舉手朗讀自已的作品。
3、聽教師點評,找出不足點加以完善。
二、名畫賞析
教師活動:
1、對油畫《父親》的創作背影作相應介紹。
2、讓學生細細品味,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體驗,談談自己的感受。
3、加以點評,對學生進行情愿教育,將內容板書。(見課末板書設計)、
學生活動:
1、聽教師講述,思考作者的創作意圖。
2、品析。
3、在教師引領下用心體會。
三、本課小結
學以致用,本課的小作文就是針對作者在這篇課文中的寫作手法對學生進行的訓練。而名畫賞析除了培養學生的藝術鑒賞力外,還應根據其創作背景及作者的創作意圖作一些更深層次的探討。
四、課末板書設計參考
父 親
羅中立
背景:經過辛勤勞動換朱的一片金色的豐收景象
古銅色的老臉
車轍似的皺紋
犁耙似的手
破舊的茶碗
缺了牙的嘴
我們精神上的父親
五、問題探究與拓展活動
《背影》是篇傳統課文,有報道說某出版社在編選教科書時打算將這篇課文刪去,其理由有二:一是父親的形象不夠瀟灑;二是父親攀爬月臺是違章行為,且很危險,會給學生造成不良影響。可就這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教學探討與反思】
1、整體把握內容最好從理清全文脈絡人手,全文的脈絡舒以列表板書。
2、文中所流露的真摯感人的父子之情很容易感知,不用在上面花太多時間。應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心理的變化。課文寫得十分坦誠,作者在文中前后的心理是不同的,起初認為父親說話不漂亮,暗笑他的迂,后來看到父親爬月臺的背影,才良心發現,感受到父親的愛。深入體會“我”的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8
『教學目標』
研讀文本,探究主旨。
『教學方法』
反復朗讀,自主合作探究,咬文嚼字品味情感。
『教學流程』
1、 讀父親(朱父)。
2、 讀“我”。
3、 讀父親與“我”。
【教學過程】
一、明確學習目標。
二、導入。
1、 聽寫幾個詞語。
禍不單行 奔喪 狼藉 賦閑 家境慘淡
2、以低沉的語氣讀課文2、3段,重溫背景。
三、先學后教1:讀父親
1、 找出文中4次背影和送行中父親說的4句話體味。
2、 交流展示
3、 點撥提升
(1)第二次背影描寫重點體會。(對比朗讀,學生讀原文,老師漏掉表現力的詞語:黑布、黑、兩手、兩腳、蹣跚、肥胖的身子,品讀出“窮”、“難”、“愛”)
(2)品味第三次背影
(3)虛實結合寫背影。
(4)體味4句語言:作者樸實的語言、至真的情感。
(適時補充文中4個“終于”的父愛,重點在第2、3個 )
四、先學后教2:讀“我”
1、 找出4次眼淚描寫
2、 找出3次“自然”(迂—自然)
3、 交流、點撥
流淚,父愛理解的過程,對生命理解的過程,也是文中“我”成長的過程。
五、先學后教3:讀父親與“我”
品讀結尾處父親來信的不合常理,補充背后的故事,理解愛的復雜。教師點撥:愛,不是時時刻刻處于相擁的狀態,有時也處于背身轉身的狀態!
六、當堂練筆
學習了本文,聯系實際,寫一段100字左后的話給自己的父親。然后交流展示。教師點撥升華主題。
七、布置作業
結合課堂小練筆,寫一篇500字左右的作文。要求圍繞中心選材,有真情實感。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
1.基本目標:
理解本文選材立意及文中表達的父子深情。學習回憶性記敘文“引出回憶、展開回憶、結束回憶”的一般結構式。
2.較高目標:
體驗準確用詞的表達效果。
進行外貌描寫片斷訓練。
課時計劃:
二課時
第一課時
(落實基本目標)
一 導語 :
中華民族禮儀之邦,自古以來就崇尚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抒寫父子情深的散文名篇──《背影》。
請翻開課文,先看“預習提示”,標劃出作者簡介,了解與課文內容有關的提示。
二 略讀(理清寫作思路把握全篇結構)
提問:“預習提示”第二段中,作者自述本文寫的是“那一回”的事,這個“那一回”指的是“哪能一回”?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什么原因、什么樣的情形?請用三分鐘時間快速判斷:文章從第幾段一第幾段都是在寫“那一回”的來龍去脈的?
明確:第一段開篇主題,提出難忘“背影”(板書),引出回憶。第二段開始追憶“背影”(板書),展開回憶,具體描寫“那一回”事件的詳細經過。第三段結束回憶,抒寫思念,淚光中又浮現父親“那一回”的背影(板書:再現“背影”),結束全篇。
小結:“引出回憶,展開回憶,結束回憶”是回憶性記敘文常見的一般結構方式。
三 朗讀第二部分(或播放音像),熟悉第二部分內容。
四 研讀第二部分,理解選材立意。可圍繞以下問題殿開:
1.第二部分中寫了兩處“背影”,請你用一句話分別概括它們各是什么地方、什么情況下的背影。
明確:都發生在南京車站:買橘的背影,離去的背影。(板書)
2.“買橘的背影”表現了父親怎樣的性格?(明確拳拳愛子之心。板書)“離去的背影”為什么使“我”的淚又來了?(明確:留下的最后一個印象。板書)
3.在寫南京父子離別之前還寫了在徐州隨父親奔喪、家境的衰敗父親到南京謀事等,從中你看出父親當時怎樣的處境和心情?這對寫背影有何作用?
明確:這些材料表現了世道艱難,父親飽經憂患,半生潦倒,心境自然不好。把“背影”放在這樣特定和環境條件下,寫出特定的家境,心境,父子之間的相愛相憐才更加哀婉感人。
五 配樂朗讀最后一段,體驗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懷念之情。
六 指導導學生概括全篇中心。
明確:通過一次父子離別情形的回憶,表現了父親拳拳愛子之心,抒發了作者對父親不盡的懷念之情。
七 課堂類化訓練(口頭作文)
讀完《背影》,我們都被文中父子那種真摯哀婉的相愛相憐之情所打動,激起我們內心感情的共鳴。其實,我們自己雙何嘗不是在父母的般慈愛與呵護中長大?我們又何嘗不曾經歷過許許多多令人潛然淚下的動人的一幕呢?請打開你記憶之門也向大家敘說你感受最深的“那一回”。
八 課外作業 (習題二、四、七)
板書設計 :
一 難忘“背影”(引出回憶)
二 追憶“背影”(展開回憶)
買橘的背影──拳拳愛子之心
離去的背影──別離的最后印象
三 再現“背影”(結束回憶)
第二課時
(落實較高目標)
一 檢查字詞掌握情況,如:聽寫并解釋加線字義:
交卸 狼藉 簌簌 變賣典質 賦閑
躊躇 蹣跚 拭干 頹唐 觸目傷懷
情郁于中 瑣屑 舉箸 晶瑩
二 精讀有關“背影”描寫段落(即倒數第二段),體會準確用詞的表達效果。可按以下程序進行:
1.請同學用括號標出父親爬過月臺買桔的背影細節描寫文字(“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表情朗讀一遍。
2.提問:“我為什么看到父親爬過月臺時的背影,會很快地流淚呢?”如果把文中四個動詞換成別的詞語,還會有讓人“流淚”的效果嗎?
(把“探”換成“縱、翻”;“爬”換成“跳、躍”;“攀”換成“抓、拉”;“縮”換成“跨、登”。)
明確:這四個動詞準確地描摹出父親年老體胖而爬過月臺時的艱難、笨拙、費勁的情景,從而生動表現出父親為兒買桔不辭勞苦的至愛深情,因此才有如此動人的強烈感染力。
3.把這段動作細節描寫再讀一遍,然后給一分鐘準備,完成背誦。
4.在寫離去的背影時,也有一個動詞選用很準確。請問:“再找不著了”一句中的“找”可否換成“看”或“瞧”?為什么?
明確:“找”,尋覓父親的身影,表現了兒子對離別的難舍,想最后再看一看父親的真摯感情。而“看”,“瞧”則沒有這種表達效果。
三 課堂訓練(片斷描寫訓練)
讓學生仔細的觀察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然后限時十分鐘完成人物外貌描寫。比一比,看誰描寫得最準確、最細致。
四 課外練習(課文練習五、八)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及重點】
1、抓住“背影”這一感情聚焦點,展示人物心靈的寫法。
2、樸實的語言風格。
3、通過體味文章所表現的父親的深深的愛子之情,培養學生“關愛他人”的優良品德。
【教學課型及課時】
1、教讀課。
2、一課時。
【媒體設計】
多媒體投影儀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一見到大家精神的樣子,我就感到非常高興!我對大家有著非常好的印象,我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一起學習,愿我們今天的學習合作愉快!今天我們共同學習朱自清先生的著名散文──《背影》(板書課題──背影)
一談到中國的現代散文,不能不提到朱自清先生;一談到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就不能不提到《背影》。《背影》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一主題而被人們廣為傳誦。--提到“父愛”這個話題,有一件事令我刻骨銘心(講一件親身經歷的動人故事導入到課文的范讀上來,爭取聲情并茂,感人淚下)。下面我們就來共同看一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樣描寫這“深沉的父愛”的。
二、教學新課
明確教學目標及重點;(略)
整體感知;
教師范讀一遍課文(放伴奏音樂,力求生動)。
讓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三、師生共同研習課文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
1、教師提問:剛才提到,《背影》這篇散文因其成功地描述了“父愛”這一主題而被人們廣為傳誦。讀完這篇散文之后,你覺得作者是通過選取什么角度來表達“父愛”這一主題的?
明確:作者是通過選取“背影”這個角度來表達“父愛”這一主題的。
2、本文的題目是“背影”,文中一共幾次寫到“背影”?
明確:第一次:點題的背影;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第三次:離別時的背影;第四次:思念中的背影。
3、這四次對背影的描寫哪一次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應該是第二次:買橘子的背影)然后,讓指名學生單個朗讀,比較哪個學生朗讀得比較好,教師在朗讀技巧(輕重音)上加以指導,找出應重讀的詞,加以體會,教師適時加以引導。然后,教師適時提問:作者是怎樣描寫刻畫父親買橘子的背影的?
明確:作者對父親買橘子的背影進行了細致地描寫刻畫,作者首先寫了父親的衣著:(讓學生齊讀課文)“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描寫父親的穿著突出了什么顏色?(黑色)為什么突出黑色?(穿黑色衣服與他家中死了親人有關,黑色給人以壓抑沉重的感覺,這是一個沉重的背影!)
板書:沉重
作者接著又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讓學生齊讀課文)作者用了一個什么詞描寫了父親走路的姿勢?(蹣跚)這個詞是什么意思?請同學們動手寫一寫這個詞,并想一想,作者為什么用“蹣跚”這個詞?你能體會到作者當時的心情嗎?(走路蹣跚的父親要經過鐵道,一不小心就會磕著碰著,一定是令人十分擔心的!)這是一個蹣跚的背影!
板書:蹣跚
板書后教師提問:作者又寫了什么?(父親爬月臺)作者是怎樣描寫的?(學生齊讀課文)這句話運用了什么描寫方法?(動作描寫)這個句子作者運用了哪幾個動詞?(“攀”、“縮”、“傾”)為何用“攀”不用“抓”?(因為無物可抓,只能用手按住,然后用力支撐起身體向上“攀”這需要力量,而一個上了年紀的父親,這一“攀”是多么地令人揪心啊!)用“縮”字有什么好處?(“縮”字說明無處可蹬,腳是懸空的,這樣全身的力量全在手上了,如果手掌支撐不住,那就有摔下去的危險。這時的兒子,心情該多么得緊張啊!)同樣,用“傾”字用得也十分巧妙。父親的身體肥胖,自然不像小伙子那樣靈便,他“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一個“傾”字表明父親要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的樣子。這是一個艱難努力的背影!
板書:艱難努力
要求學生齊讀這幾句話,要突出應重讀的詞。
4、我們描寫人物的肖像,常常以正面描寫為主。比如:“皺紋很深”,“兩鬢蒼蒼”等等,本文的作者為什么不寫父親的正面,而只寫父親的背影呢?(學生的答案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師適當予以肯定)
討論后明確: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特點擅長選取表達感情的聚焦點。本文的聚焦點就是“背影”。這張“背影”就凝聚著“深深的父愛!”,日常生活中,蘊含父愛的事例還有很多,而作者只去寫“背影”,正好獲得了以少的材料表達豐富感情的效果。這個聚焦點“背影”留給我們的印象也就十分深刻了。作者并不是第一次看到父親的背影。這張背影對兒子來說太熟悉了,如果是在平常,父親的背影不會令兒子感動得掉下眼淚來,感動的原因是父親的背影出現不平常的背景下。文章前三段已作交待:祖母去世,滿院狼藉,償還欠債,光景慘淡。失去親人,父親的內心是悲痛的,失業等境況又使他的內心充滿了憂愁,父親肩上的擔子是沉重的,然而此時的父親擔心兒子看到家庭的變故影響學業,便寬慰兒子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還決定親自送兒子上火車。在這種情況下,作者深深理解了父親對自己深深的愛,但作者更加愛自己的父親。作者這時看到父親的背影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這是心疼的淚水,這是感激的淚水。
5、本文的語言是十分樸實的,特別是父親的話,雖然不多,卻含義豐富。
請問:父親一共說了幾句話?(學生指出句子后,師生共同體味父親言語里面蘊涵的深厚感情。在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加以適當引導、點撥)
⑴ “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父親這是做什么?(這是在寬慰兒子)這時最悲痛的人是誰?(是父親)為什么寬慰兒子?(怕家庭的變故會影響兒子的學業)父親表面上比較想得開,這是為了寬慰兒子,實際上他把悲痛壓在了心底,不讓兒子看到,這是一個多么善良的父親啊!
⑵ “不要緊,他們去不好!”父親為什么這樣說?(學生討論回答后明確:父親擔心茶房照顧不周,還是自己去放心,)
⑶ “我買幾個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動。”父親為何買橘子?(擔心兒子路上口渴。)這個父親對兒子是多么得體貼入微啊!
⑷ “我走了,到那邊來信。”這句話說明了什么?(說明父親擔心兒子是否順利地到達北京。)
⑸ “進去吧,里頭沒人。”這句話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父親擔心行李的安全。)同學們看,這真是“兒行千里父擔憂啊 !”
這五句話沒有華麗的辭藻,語言樸實,但一言一語都充滿了父親對兒子的關心體貼之情,誰說父愛不細膩,誰說父愛不偉大,這就是偉大的父愛!
三、總結梳理,回扣目標
這篇文章通過運用抓住“背影”這個聚焦點的寫法,運用樸素的語言,表達了“深深的父愛”這一主題。
四、拓展
同學們,講到這里,我不由地想起了電視劇《咱爸咱媽》的主題歌──《父親》這首歌,大家熟悉不熟悉?(熟悉)我給大家唱一下好不好?(好)(演唱“父親”)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接受了來自父母、祖輩、老師同學對我們的許多關愛,面對這些“關愛”,我們應當怎樣做呢?(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僅要善于接受別人的關愛,還要善于理解別人,以實際行動去關愛別人,我們要做一個愛自己,更愛別人的人。)
五、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寫一篇記述父母、祖輩、老師、同學關愛自己的文章,題目自擬。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 篇11
一、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1.掌握下列詞語讀音。
差使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拭 頹唐 瑣屑 舉箸
2.結合注釋,理解下邊詞語的含義。
狼藉 慘淡 勾留 變賣典質 賦閑 蹣跚 頹唐 觸目傷懷 不能自已情郁于中 瑣屑
3.品味賞析文章樸實飽含深情的語言。
過程和方法:
1、體會關鍵詞語的含義和表達作用,揣摩文中家庭生活內容及作者心境與感受的表達。
2.指導學生的朗讀。
3.學習文中獨具匠心的傳情藝術和精巧的構思。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體會文章蘊涵的父親對兒子的真情摯愛,兒子對父親的深深眷戀,啟發學生感恩父母,激發學生的報德之心、報德之行。
二、教學重點:
平淡之中的濃情;對"背影"深情而細致的描寫。
三、教學難點:
理清文章脈絡,整體把握內容,體會文章精巧的構思。
四、教學方法:
朗讀、點撥、討論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具: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情導入
播放背景音樂《懂你》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千百年來撥動著無數讀者的心弦,為人們所傳頌,它的魅力就在于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誦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母愛。自古以來人們都歌頌母親的慈愛和溫柔,歌頌父親的剛毅和堅強,可是朱自清卻用細膩溫婉的散文,寫出一個同樣細致入微,溫婉如母的父親。下面我們共同學習《背影》。
二、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第一次讀課文,建議大家做兩件事:
1.聯系課文內容,說說你對下列詞語的理解,并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狼藉 簌簌 迂腐 躊躇 拭 頹唐 瑣屑 舉箸 勾留 賦閑 蹣跚
2、用一句話說出本文寫的事
作者奔喪完畢,父子在浦口車站依依送別的情景。
三、再讀課文,感悟真情
1、朱自清曾說過:“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的淚如泉涌。”閱讀課文,看看《背影》中作者哭了幾次?
四次:第一次(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淚。第二次我的眼淚很快又來了。第三次,我的眼淚又來了。第四次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
2、比較一下,四次落淚,文字是否雷同?四次寫流淚,作者抒發的感情是否完全一致呢?
第一次是作者從北京到徐州見到父親,看見滿院狼藉的東西,又想起祖母剛逝,父親失業,禍不單行,于是一股憂傷襲上心頭,難過地流下了眼淚。
第二次車站,望父買橘,這是全文的高潮。父親穿過鐵道,爬上月臺,步履蹣跚買橘時的背影映入我的眼簾。父愛的感動撞擊著我的心靈,感激的淚水奪眶而出。
第三次是車站別離,當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回想起過去種種,回想起父親的關懷體貼,一股愁緒襲上心頭,于是流下了悵惘的淚。
第四次是在北京接到父親的來信,特別是“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去之期不遠矣。”的話語又一次牽動作者的傷感的思緒,想到父親的頹唐,家境的慘淡,晚景的凄涼、抑郁的情感一時迸發。心酸的淚水又一次的流出了眼眶。
概括、板書:
徐州見父——難過的淚望父買橘——感激的淚
父子分手——悵惘的淚北京思父——心酸的淚
3、總結
作者四次流淚,感情是豐富真摯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抒情散文就是要寫真情,以情動人。四次流淚,是作者真情的流露,有至情之人,才有至情之文,這四次流淚,造成感情上的波瀾迭起,一次又一次強烈的撞擊著讀者的心扉,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現在,請同學們默默的翻開書本,誦讀課文,讓我們透過那晶瑩的淚光,去體味文章中那真摯永恒的父子之情吧。
四、三讀課文,理解背影
三讀《背影》我想同學們一定有自己的見解。現在請你在“背影”前加上修飾的定語,談談你對不同背景下的背影的理解。(學生同桌討論)
可以從內容、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等角度去思考、探究。如:“探”,體胖動作不靈便,小心翼翼;“攀”,既寫出月臺的高度,又可以想象父親爬月臺的吃力;“縮”,兩腳無處可蹬,把怎樣爬寫得更細致;“傾”,爬上月臺雖然十分艱難,但又十分努力。——這是一個艱難的背影!
總結:剛才,同學們從不同的角度詮釋了自己對背影的理解,有內容的、有情感的。從文本中,我們不難看出:“背影”既是文題,也是文章組織材料的線索。文章中背影總共出現四次:開篇最不能忘記的背影,寫出了對父親的深深思念之情;中間車站買橘時的背影,寫出了父親的一片親子深情;車站消失在人群中的背影寫出了惜別時對父親的無限憐惜依戀;結尾淚光中的背影寫出了別后對父親的深切思念。文章截取了人物狀態中最鮮明、最動人的瞬間,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既讓我們看到了父親“形”的方面的特點,也向我們展示了父親“神”的方面的本質特征。給讀者留下了極其廣闊的想象空間。
五、拓展延伸感情升華
父愛如山,在我們的人生旅途中,父親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請用一個比喻句,說說父親在你心目中的地位或作用。
示例:
父親
你是一座燈塔,照亮我前行的航程;
你是一座巍峨的高山,為我撐起一片蔚藍的天空……
六、布置作業(播放背景音樂《父親》)
父愛是一把結實的傘,你有困難了,為你遮風擋雨;父愛是一件厚厚的棉衣,一碗熱氣騰騰的湯,你冷了,為你抵御嚴寒;父愛是一把舒服的椅子,一張柔軟的床,你累了,讓你忘記疲憊;父愛是一條干爽的毛巾,你哭了,為你拂去心中的淚水;父愛是一杯甜甜的冰紅茶,你笑了,讓你從嘴里甜到心里……
請同學們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表示對他們的理解,對他們無微不至的關懷給予感激,哪怕是給父母夾次菜,倒杯水,道聲辛苦……好嗎?
【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八年級上冊語文《背影》教學設計03-13
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背影》教學設計03-16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背影》教學設計03-07
八年級上冊《背影》教學設計03-08
八年級上冊《背影》優質教學設計03-21
八年級上冊《背影》優秀教學設計03-21
人教版八年級上冊《背影》教學設計03-13
八年級上冊人教版《背影》教學設計03-04
八年級人教版上冊《背影》教學設計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