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熱容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本課時教學內容主要是比熱容概念的建立,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是本節教學的重點。由于比熱容的概念內涵較深、外延較廣,涉及熱量、溫度變化、質量三重概念間的關系,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所以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以及應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就成為了學生學習的難點。教學過程中本節教材應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常識出發提出問題,讓學生經歷探究活動的過程,并通過小組合作討論的方式總結歸納得出結論,最后用探究結論解決實際問題,關注學生的生活體驗,從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比熱容的概念,知道比熱容是物質的一種屬性。
(2)嘗試用比熱容解釋簡單的自然現象。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自己動手實驗探究,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2)通過查閱解讀比熱表,懂得比熱容的影響因素。
(3)通過學習進一步鞏固控制變量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利用探究性學習活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2)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并產生與他人交流的愿望。
(3)通過對比熱容的探究學習,使學生保持對自然的好奇心,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規律,逐步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重點、難點
(一)教學重點
(1)通過探究實驗得出比熱容的概念。
(2)聯系社會生活應用其分析解決一些簡單問題。
(二)教學難點
(1)比熱容的概念。
四、教學方法
1、探究法、實驗法、討論法、通過這三種方法激發學生的對比熱容概念的理解。
2、學生分組實驗自主探究法:這種方法讓學生經歷觀察實驗的過程,使他們對比熱容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并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為了讓學生感受物理就在我們身邊,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的理念,在理解比熱容的概念后,讓學生利用比熱容的知識去解答生活中的事例。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設疑激趣,引入新課
多媒體展示:烈日當空海邊的圖片
提出問題:當你在烈日當空在海邊游玩時,
你會發現:岸上的沙子,熱得燙腳,而海里的水涼涼的。這是為什么?
這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景,但是大部分學生在這之前都沒有追究過為什么,在這里老師提出了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堂。
(二)實驗探究,培養能力,新課講授
1、從生活走向物理
提出問題:根據生活經驗思考下列問題?
1、燒開一壺水和半壺水哪個需要時間長?
2、一壺水加熱到50℃,另一壺水加熱到80℃,哪個需要時間更長?
學生通過分析問題得出:物體所吸收的熱量與質量和溫度升高的度數有關。
遞進提問:吸收熱量的多少是否還跟其他因素有關?
提示:相同質量的水和沙子,當溫度升高的度數也相等時,吸收的熱量是不是一樣多呢?
作出猜想:與物質的種類有關。
2、實驗探究
(1)實驗目的:探究物質吸收熱量的多少是否與物質的種類有關?
(2)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通過討論得出兩種實驗方案并派代表說出實驗方案:
A、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讓水和煤油的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比較加熱時間。
B、水和煤油的質量相等,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水和煤油的溫度升高的度數。
(3)方案確定后,小組討論:1)實驗過程中要測量哪些物理量?2)小組怎樣分工合作?
(4)進行實驗(兩人為一小組)
(5)記錄實驗數據
(6)分析實驗數據
(7)總結歸納得出結論:
A、質量相同的水和食用油,升高相同溫度時水比食用油吸收的熱量多。
B、質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熱量時,食用油比水升高的溫度大。
教師引導總結: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在升高相同的溫度時,吸收的熱量一般不同。
探究目的:培養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讓學生先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然后再與同學間交流評估,互助提高,最終找到最佳的實驗方案。培養學生互助合作的意識,和動手實際操作的能力。
3、比熱容
根據實驗的結論,教師提問學生“為了表示物質吸熱本領這種熱學特性”物理學中引入了什么概念,學生通過閱讀書本得出比熱容的概念。
(1)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2)比熱容的符號:c
(3)比熱容的單位:焦每千克攝氏度
(4)單位的符號:J/(kg?℃)
在講解比熱容的定義過程中,提示學生要記住水的比熱容,并以水的比熱容作為例子,讓學生理解比熱容的定義。
(5)讓學生觀察表格,學會分析表格,獲取有用的信息。
4、生活、物理、社會
“水的比熱容大”這一特點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中具有重要的意義。讓學生利用比熱容的知識解答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汽車發動機為何用水來冷卻?
(2)冬天的散熱器(俗稱暖氣片)為何用熱水供暖?
(3)在這個基礎上讓學生回到開課前所提到的問題
當你在烈日當空在海邊游玩時,你會發現:岸上的沙子熱得燙腳,而海里的水涼涼的。這是為什么?
(4)為什么內陸地區的晝夜溫差比沿海地區的大?
學生運用比熱容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使所學的知識為生活服務,符合了新課標“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理念。
(三)課堂總結
1、物質的比熱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質的特性之一。
2、比熱容的定義: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2)比熱容的符號:c
(3)比熱容的單位:焦每千克攝氏度
單位的符號:J/(kg?℃)
六、教學資源:課件(見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包課件)
七、課時錄像、文字實錄(見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包課時實錄)
八、練習與作業(見精品課程教學資源包練習)
九、反思與建議
《比熱容》第1課時是第十六章的第三節課,經過精心的準備本節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對這節課的教學我有如下的心得體會:
比熱容是本章的教學重點,也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通過本節教學要讓學生建構起比熱容的概念,了解比熱容較深的內涵、較廣的外延,弄清比熱容與熱量、溫度變化、質量三個概念間的關系,能結合常見物質的比熱容表,聯系實際討論一些日常現象。為了突出本節課的重點、突破本節課的難點,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成功之處:
(一)從物理走向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本節課以烈日當空海邊的圖片為開端,根據生活經驗學都知道沙子惹得燙腳而海水是涼涼的。但是大部分學生在這之前都沒有追究過為什么,在這里老師提出了問題,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帶著疑問走進課堂。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因利勢導繼續提出兩個問題:
1、燒開一壺水和半壺水哪個需要時間長?
2、一壺水加熱到50℃,另一壺水加熱到80℃,哪個需要時間更長?根據生活學生談論得出物體所吸收的熱量與質量和溫度升高的度數有關。教師再進一步引導,讓學生猜想出物體吸收熱量還與物質的種類有關,從而順其自認的把學生引導到本節課要探究的問題上。
(二)實驗探究、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培養學生能力。
讓學生經歷實驗探究的過程: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要充分展示控制變量法
①為什么用兩個相同的金屬盒?
②鐵板的作用是什么?
③用兩個相同的酒精燈,不用鐵板可以嗎?
④書中選用鐵板的目的只是為了均勻加熱嗎?
⑤要比較溫度還需要哪些器材?要比較質量呢?
⑥怎樣設計記錄表格?
⑦在什么條件下比較吸熱能力的強弱?
⑧比熱值大只說明吸熱能力強嗎?讓學習小組帶著這些問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理解書中的實驗原型,融會貫通理解比熱容的含義。
有待改善之處
上完整節課后感覺學生并沒有真正理解比熱容的含義,糾其原因主要是實驗用的時間太多,沒有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去利用比熱容的概念對生活的實際問題解答,在最后一個教學環節解釋一些生活現象但中,感覺時間有點倉促。
【比熱容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謎語》教學設計02-23
《飲酒》教學設計10-27
《祝福》教學設計12-11
《過秦論》教學設計11-02
《勸學》教學設計10-29
《登高》教學設計10-17
《人生》教學設計03-21
《春》 教學設計12-11
《浣溪沙》教學設計12-25
故鄉教學設計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