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教學設計
《地球》教學設計一
一、教材內容分析
關于地球的知識學生只聽說但不全,讓學生思考中外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及古代哲學家的思索。
二、教學目標
能力培養目標:
(1)分析實驗現象,用邏輯推理的方法解釋遠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過觀察,認識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特點;
(3)能分析資料,對地球內部組成和結構提出一些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體會;
(2)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認識到科學是發展的。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地球有一定認識,但對問題的探究深度不夠,所以該課時的教學應以介紹為主,實驗為輔。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的興趣。利用科技視頻調動學生思維。通過教師介紹,學生的探究組成。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地球儀、小船模型、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教學導入出示地球圖片
思考、提問讓學生一開始就有問題
活動1
遠去的船身教師提示學生如何做生活中的現象。實驗操作過程中,(1)學生動手實驗。
(2)選擇幾個小組上臺演示方法讓學生動手做實驗,更直觀的感受問題的出現。
活動2視頻《人類認識地球形狀的漫長歷程》教師放視頻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讓學生更多地了解關于早期人類如何認識地球的。
歸納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空氣的性質學生點評同學的作品通過讓學生嘗試歸納小結,教師加以概括板書,既可以對知識進行系統的梳理,又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
教學流程圖
(一)檢查工具,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主探究階段(教師指導)
(三)觀看視頻
(四)總結階段(學生想法,點評)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主要讓學生學會利用生活中的一種現象,思考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通過視頻知道關于地球更多的知識。
八、幫助和總結
本課利用生活中的現象讓學生思考問題的產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的視頻是對學生的思維延深有一定的幫助。
《地球》教學設計二
一、教材內容分析
關于地球的知識學生只聽說但不全,讓學生思考中外古人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及古代哲學家的思索。
二、教學目標
能力培養目標:
(1)分析實驗現象,用邏輯推理的方法解釋遠航船只“沉”入海中的原因;
(2)通過觀察,認識地球表面海陸分布的特點;
(3)能分析資料,對地球內部組成和結構提出一些推測。
情感態度價值觀:
(1)對地球的大小有深刻的體會;
(2)了解人類對地球形狀認識的歷史,認識到科學是發展的。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對地球有一定認識,但對問題的探究深度不夠,所以該課時的教學應以介紹為主,實驗為輔。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的興趣。利用科技視頻調動學生思維。通過教師介紹,學生的'探究組成。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前要求,搜集有關地球的文字資料及圖片。
教師:要為學生準備地形圖及一部分大小不等的地球儀;搜集“地球”的音像資料。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教學導入播放視頻《地球》思考、提問讓學生一開始就有問題
活動1
地球表面有什么?教師提示學生如何做生活中的現象。實驗操作過程中,選擇幾個小組上臺演示方法學生能結合自己搜集的資料進行探究和交流,培養了學生搜集資料的能力。
活動2地球儀上的線教師放視頻看、說、聽讓學生更多地了解關于人類如何規劃地球的。
活動三:地球有多大?放PPT談一談自己了解的地球大小通過對比使學生對地球大小有更為直觀的認識
活動四:地球內部有什么?放視頻看、說、聽讓學生了解科技的發展。
歸納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地球方面的知識。學生點評同學的作品學生的自我評價,既對自己的表現進行了肯定,又為自己確立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教學流程圖
(一)檢查工具,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主探究階段(教師指導)
(三)觀看視頻
(四)總結階段(學生想法,點評)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主要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地球的地貌狀況,能表述研究過程和結果。通過視頻知道關于地球更多的知識。
八、幫助和總結
本課利用觀察地球儀讓學生對地球的表面、地貌狀況進行觀察得出自己的結論。教師的視頻對學生認識地球的結構有一定的幫助。
《地球》教學設計三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單元各課中的內容之間有著相互的聯系,在學生搜集資料的過程中,很多內容可以同時搜集得到。在教學本單元之前,教師要安排學生根據單元準備的要求,搜集相關的資料,并將搜集到的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在每一課的教學前,根據本課的內容提取相關資料即可。對于材料的準備,教師可以與學生一起完成,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基礎。
二、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
能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問題作假設性解釋;能制作簡易科學模型——太陽系家族模型;會查閱、整理從書刊及其他途徑獲得的科學資料;能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研究過程和結果,并進行交流。
情感目標:
愿意合作交流;保持與發展想要了解世界、樂于探究與發現周圍事物奧秘的欲望。
三、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四季交替的規律與原因,并且課前收集了有關太陽家族的資料,對本節課有了一定的認識。課前指導學生多種渠道搜集與太陽家族有關的資料和圖片,將探究延伸至課外,帶著問題去,帶著成果來,所以對解決本節課重難點比較容易
四、教學策略選擇與設計
通過問題啟發學生的興趣。利用科技視頻調動學生思維。通過教師介紹,學生的探究組成。
五、教學環境及資源準備
教師:課件。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及資源準備
教學導入太陽給地球帶來了什么?思考、提問讓學生一開始就有問題
活動1播放視頻《太陽的形成》了解太陽形成的原因了解太陽的一些基本知識。
活動2播放視頻《太陽的形成》看、討論太陽巨大的能量去了哪。
活動3播放視頻《太陽系的形成》看、討論了解有關太陽系的知識
歸納小結
引導學生歸納太陽的知識。討論對太陽能的設想。
教學流程圖
(一)檢查工具,導入新課
(二)學生自主探究階段(教師指導)
(三)觀看視頻
(四)總結階段(學生想法,點評)
七、教學評價設計
本節主要讓學生通過視頻了解太陽的形成、太陽系的組成方面更多的知識。
八、幫助和總結
本課利用視頻讓學生對太陽的表面、能量、形成及太陽系的形成。教師的視頻要選擇好才能讓學生更多地認識太陽的知識。
【《地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11-13
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03-26
六年級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11-29
七年級下《登上地球之巔》教學設計06-02
《登上地球之巔》七年級語文教學設計03-05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12-09
人教版六年級上《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12-02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反思12-20
《謎語》教學設計02-23
《祝福》教學設計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