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比的應用》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結合生活實例,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運用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以及探求解決問題途徑的能力。
3、滲透數學的對應思想及函數思想,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自覺檢驗的好習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解答比例分配應用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我們在教學中學過平均分,平均分的結果有什么特點?(每份都相等)在日常生活中,為了分配的合理,往往需要把一個數量分成不等的幾部分,即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來進行分配。這種方法通常叫按比例分配。
2、一瓶500ml的稀釋液,其中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分別是100ml和400ml,__________?(補充問題并解答)
二、新授。
1、教學例2。
(1)出示例2: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問:題目中要分配什么?是按什么進行分配的?(分配500ml的稀釋液;濃縮液和水的體積按1:4進行分配。)
(3)問:“濃縮液和水的體積1:4”,是什么意思?(就是說在500ml的稀釋液,濃縮液占1份,水的體積占1份,一共是5份,濃縮液占稀釋液的5分之4,水的體積占稀釋液的5分之1。)
(4)你能求出兩種各多少ml嗎?怎樣求?(引導學生進行解題)
①稀釋液平均分成的份數:1+4=5
②濃縮液的體積:500x()=100(ml)
③水的體積:500x()=400(ml)
答:稀釋液100ml,水400ml。
(5)如何檢驗解答是否正確呢?(說明:檢驗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把求得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相加,看是不是等于稀釋液的總體積;二是把求得的濃縮液和水的體積寫成比的形式,看化簡后是不是等于1:4
(6)學生試做:練習:做一做第1題。(訂正時說說解題時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2、補充練習
(1)出示:學校把栽280棵樹的任務,按照六年級三個班的人數分配給各班。一班有47人,二班有45人,三班有48人。三個班各應栽樹多少棵?
(2)引導學生弄清題意后,問:題中要把280棵樹按照什么進行分配?(著重使學生明確要按照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的`比來分配,即按47:45:48來分配。)
(3)根據一班、二班、三班的人數怎樣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使學生明確:要先算三個班總共有多少人(即總份數),然后才能算出各班栽的棵數占總棵數的幾分之幾。)
(4)怎樣分別算出各班應種的棵數?引導學生解答:
①三個班的總人數:47+45+48=140(人)
②一班應栽的棵數:280x()=94(人)
③二班應栽的棵數:280x()=90(人)
④三班應栽的棵數:280x()=96(人)
答:一班栽樹94棵,二班栽樹90棵,三班栽樹96棵。
(5)學生進行檢驗。
(6)學生試做“做一做”中的第2題。
三、鞏固練習。
練習十二的第1、3題。
四、布置作業。
練習十二第2、4、5、6、7題。
教學追記:
本節課的內容相對而言較容易掌握,因而學生在學習中并沒有出現什么困難。教學中,我兩種方法并重,并讓學生理解兩種方法的殊途同歸之處。對于類型稍有不同的題目,如“做一做”第2題,以人數為比例進行分配的,我在教學時添加了一道例題,教學后再讓學生獨力完成第2題,這樣的教學讓學生學得較為輕松,也對這種類型題掌握得較扎實。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數學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比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使學生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能運用這個知識來解決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運用已有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等思維能力,以及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3、使學生樹立用自己學來的知識解決問題的意識,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自覺檢驗的好習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結構特點和解題思路。
教學難點:
正確分析,靈活解決按比分配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實際問題。
2、由分卡片時所產生的問題設疑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講授新課
1、教師提出關于稀釋液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理解“稀釋液”的意思。
2、利用課件出示例2。
(1)學生讀題,弄清題意。
(2)引導學生找出題中所提供的數學信息。
(3)課件出示稀釋液的配制過程,同時引導學生理解按比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4)引導學生分析題中的數量關系,使學生理解按比分配問題的解題思路。
(5)小組討論解題方法,然后進行匯報,并集體訂正。
(6)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重點理解按比分配的方法。
(7)提示學生用多種方法進行檢驗,培養學生自覺檢驗的習慣。
3、 小結:按比分配的應用題有什么結構特點?怎樣解答這樣的應用題?
三、鞏固練習
1、解決課前分卡片時所產生的問題。
2、課件出示練習題1,在學生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練習題與例題的異同,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解決,后集體訂正。
3、課件出示練習題2,理解題意,引導學生比較本題與例題及練習1的異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獨立解決,并引導學生自行檢驗。
四、拓展延伸
利用課件出示教材第51頁“你知道嗎”,教師介紹“黃金比”的知識,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五、課堂總結
學生暢談本節課的收獲,教師鼓勵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并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 篇3
設計思路:
本節課在談話中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現實背景中讓學生親身感受按比例分配的意義,并對例題進行探索,感悟數學思想方法。在解釋應用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建構過程,體驗解題的多樣化,初步形成驗證與反思的意識,從而提高自身的學科素養。
教學內容:
六年級上冊比的應用
教學目標:
1、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按比例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例分配問題的結構特點。
2、能正確解答按比例分配問題。
3、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探索精神的養成。
教學重點:
掌握解答按比例分配應用題的步驟。
教學難點:
掌握解題的關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價值
1、師:同學們,大家平時放過東西嗎?
2、請大家分一分彩旗吧。(課件:植樹節到了,學校準備了60棵樹苗,要把它發給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已知兩個班人數相等,如何分比較合理?)
注:學生一般會按平均分的方法解答,教師就可追問:這樣分配的方法,我們以前學過,叫什么分法呢?
3、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并不是把一個數量平均分配的,而是按不同量來進行分配的。
注:教師用談話的方式,以兩班分配植樹任務的事情為事例,分步呈現問題情境,讓學生根據有關信息發表見解,體會平均分只是一種分配方法,在現實生活中還需要更為合理的分配方式。這樣結合舊知體會按比例分配的實際意義。
二、探究教學
1、探究例題
呈現例題,根據學生的建議,共同完成例1
師:植樹節到了,學校準備了60棵樹苗,按3:2的比例分給六一班和六二班栽植,兩個班各應栽多少棵? (2)分析題意:按3:2的比例分給兩個班栽植告訴我們那些數學信息?
師: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3)展示結果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解題方法
第一種:60÷(2+3)=12(棵) 12x3=36(棵) 12x2=24(棵)
第二種:2+3=5
60x3/5=36(棵) 60x2/5=24(棵)
注:學生可能會出現以上兩種解法,對于學生以前學過的歸一問題的解法,老師應給予肯定。而重點放在分數乘法的意義來解答的方法上,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
2、揭示課題
師:像這樣把一個數量按照一定的比進行分配,我們通常把這種分配方式叫做按比例分配。
3、思考:如何檢驗答案是否正確呢?
討論:按比例分配問題有什么特點?用按比例分配方法解決實際是要注意什么呢?
指導學生檢驗不但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解題習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反思意識。小結按比例分配問題的一般方法與步驟,將感性的解題經驗歸納,深入理解按比例分配的關鍵是被分的總數和分配的比,從而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三、鞏固練習教材做一做。
四、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1、教材的編排遵循由易到難的原則。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點,既是數學知識的生長點,又是學生認識過程中的發展點,它們用承上啟下的作用。按比例分配問題是平均分問題的發展,又有它獨特的價值。在談話導入環節中,設問如何分配植樹任務才合理?引發學習的思維,發現平均分之外的另一種分配方法(按比例分配),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
2、為了使學生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抽象概括,形成普遍方法,指導他們及時反思十分必要。教學中先是觀察分析這類題型的結構,并討論解答此類問題的一般解題方法和步驟。接著引導學生歸納按比例分配問題的解題規律,并反思遇到不同的問題,應選擇哪種方法比較合適。這樣在回顧反思中理清思路,不斷提升思維的層次。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8-12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6-17
比應用教學設計06-07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6-09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6-19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熱)10-12
(實用)《比的應用》教學設計07-31
《比的應用》教學設計(15篇)06-17
靜電現象的應用教學設計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