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回聲》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藏、撿、扔、波、蕩”這些生字和所組成的詞語。
2、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的優美詞句,培養學生的審美情操。
3、理解課文內容,能回答課文兩個問題:
①小青蛙在什么地方發現有一只小青蛙學他說話?
②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樣做的,又是怎樣說的?從而能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回聲,知道回聲產生的原因。
4、通過學習《回聲》這篇課文,認識科學的有趣,從而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5、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懂得什么是“回聲”和“回聲”產生的原因。
教具準備:
自制投影片、小黑板、水缸、生字卡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通過學習,知道什么是回聲和回聲產生的原因。
2、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復習
看圖背誦第一自然段。
聽說訓練(要求:聽后自己練說,最后把話連起來說)
⑴小青蛙看見周圍美麗的景色,高興得呱呱地叫起來。
⑵這時,不知哪兒有一只小青蛙也跟著呱呱地叫起來。
⑶小青蛙以為橋洞底下藏著一只小青蛙學他說話,他覺得非常奇怪就問媽媽。
學習課文4、5、6自然段的內容
1、學習第4自然段
⑴默讀,思考:小青蛙問媽媽,媽媽是怎樣做了,小青蛙看到了什么現象?(小黑板出示)
要求:
①用△△劃出媽媽做的有關詞語(帶、跳、撿、扔)
②用~~劃出小青蛙看到的現象。
⑵檢查學生找得是否正確,重點理解小青蛙看到的現象。
①指名讀小青蛙看到的現象的句子。(檢查劃讀情況)。
②指導看圖理解內容。圖片(2)
⑶填空,結合動作理解“撿、扔”等詞。
青蛙媽媽(撿)起一顆石子,(扔)進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紋)。
(波紋)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蕩)回來。
⑷結合課文內容出示生詞“撿起”“扔進”“波紋”“蕩回來”,認讀、檢查讀準字音,結合課文內容初步理解詞意,了解字形。
⑸再說說小青蛙看到的現象。板書,波紋。
⑹實驗(學生試投物體進水缸,觀察產生的現象)。
⑺用自己的'話說說實驗中看到的現象。
⑻指導讀課文,想象體會當時的情景。
⑼小結:這個自然段寫了小青蛙看到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這種現象。
過渡:河水的波紋蕩出去又蕩回來跟小青蛙在橋洞里聽到的聲音有什么聯系?
2、學習第5自然段
⑴輕聲讀課文,用()劃出媽媽講的話。
⑵指名讀媽媽說的話,邊聽邊用序號標出媽媽說了幾句話。
⑶小黑板出示已標序號的小青蛙媽媽的話(對照檢查訂正)
⑷開火車輪讀媽媽的話,要求:想想這4句話的意思。
⑸思考:河水的波紋蕩出去又蕩回來這種現象跟小青蛙在橋洞里聽到的
聲音有什么聯系?(學生說)
小黑板出示:
①河水的波紋碰到河岸又蕩回來。
②聲音的波紋碰到橋洞的石壁,也要返回來。
比較兩句話的意思,重點比較“蕩”、“返”,點出那返回來的聲音也就是回聲。
板書:
⑹讀媽媽的話,想:回聲是怎樣產生的?
⑺用自己的話說說回聲是怎樣產生的?(指名說,同桌互相練說,指中下生說,檢查教學效果)。
⑻小青蛙聽媽媽的話后怎樣?,結合理解“一蹦老高”。
⑼體會說話:小青蛙為什么那么高興?
⑽指導朗讀:讀出媽媽的耐心、親切和小青蛙的高興。(分角色讀,評議,鼓勵學生嘗試讀出感情,互相練讀,再指名讀)
⑾引導小結:這個自然段講了小青蛙媽媽幫助小青蛙懂了什么是回聲和回聲產生的原因。
⑿說話訓練
①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是回聲和回聲是怎樣產生的?
②你還知道什么地方能聽到回聲呢?那又是怎樣產生的?
過渡:小青蛙弄清了“回聲”這個問題之后又怎樣了?
3、學習第6自然段
⑴看圖讀課文
⑵回答:小青蛙弄清了“回聲”之后又怎樣了?
⑶指導朗讀第6自然段,想象當時的情景。
⑷小結
總結課文,質疑:
1、讀全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什么?(檢查中下生)
2、讀了這篇課文,你知道了什么?
3、質疑
啟發學生說話
這篇課文告訴我們“回聲”這種現象的知識,那平時你聽見或看到很多
你不明白的現象,你可以用一句話或一段話說說嗎?
出示例:(第三課時時選做題4)
結合提問介紹好書《十萬個為什么》。
【二年級語文《回聲》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人教版小學二年級上冊語文《回聲》教學實錄08-19
二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回聲》02-24
二年級語文教案回聲03-18
二年級語文《初冬》教學設計范文03-30
語文《勸學》教學設計范文05-19
語文《橋》教學設計范文05-11
語文《燕子》教學設計范文04-09
語文《老王》教學設計范文04-09
人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回聲》的教案12-20
語文《搭石》教學設計范文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