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人教版爬天都峰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參考!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1
活動名稱: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活動時間:
20**—10—14班級:三年級教師:陸雪飛
學情分析:
這是三年級語文上冊一篇精讀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困難,終于爬上了天都峰。
內容選擇:
在學習了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本課轉入深究課文內容,以梳理課文條理,在品詞析句的基礎上解決教學重點。
活動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2、了解課文1~7自然段的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爬上天都峰的過程。
3、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活動過程:
(一)揭題,設疑激趣。
上課時我們學習了第3課的生字新詞,接下去我們來深入理解課文。
1、(師故意將課題誤寫成“登天都峰”)讓學生指正題目中的錯誤。
2、釋疑:課題中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
3、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出示掛圖。
這里有一幅天都峰的圖片。請大家仔細觀察一下,天都峰給你怎樣的感受?那么,課文又是如何來描寫天都峰的呢?
(通過辨析“爬天都峰”與“登天都峰”的優劣,引出天都峰“高與陡”的特點;再通過圖片展示,使學生對天都峰的險峻峭拔有了更為直觀的印象。)
(二)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學習第2自然段。
(1)指名讀,讀出“又高又陡,令人望而生畏”的感覺。
(2)說說課文是怎樣把天都峰的`“高”與“陡”寫具體的?
教師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板書:
A、高:“抬頭望”、“這么高”、“云彩上”
“我爬得上去嗎?”――――(猶豫、懷疑)有什么好處?
B、陡:“筆陡”、“天上掛下來”、“發顫”
什么叫“發顫”?真的害怕嗎?
(3)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以讀促思,以讀促情。
(4)小結,悟理。
寫天都峰的高與陡,正說明爬上天都峰非常不容易,那是需要勇氣、力量和決心的。
(對重點詞句“有感情地朗讀”,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也是中低段學生學寫句子的有效途徑。)
2、學習3~5自然段。
那么,面對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想要爬上峰頂的除了我和爸爸,還有誰?那是一位怎樣的老爺爺?你怎么知道他也是來爬天都峰的?
(1)課件出示句子:
小朋友,你也來爬天都峰?
老爺爺,你也來爬天都峰?
(2)思考:
他們所說的話中都有一個“也”字,這個“也”是什么意思?(言下之意就是“和我一樣”。)
他們是互相懷疑嗎?表現了他們什么精神?
學生分組討論。
(3)教師小結:
天都峰那么高,那么陡,我年紀這么小,老爺爺年紀那么大,卻都來爬。我們是互相驚嘆,互相欽佩。表現了這一老一少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
(4)分角色朗讀。
讀出兩個人之間互相羨慕、佩服的語氣。
(一個“也”字,在文中并不顯眼,但通過點拔,進行挖掘,使學生感覺到這個詞語在表達上的作用,讓學生感受語言文字的無窮魅力。)
3、學習第6~7自然段。
受老爺爺的影響,我開始爬天都峰。那么,我是怎樣爬的?
(1)課件出示句子,填空。
我()向峰頂爬去。
A、“奮力”是什么意思?
B、課文是怎樣來描寫我“奮力”爬山的?
(“攀著鐵鏈上”“手腳并用向上爬”)“手腳并用”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要這樣爬?
(2)我們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奮力向上爬,結果怎樣?
A、“終于”是什么意思?
B、從這個詞中,體會到了怎樣的心情?
(3)拓展,啟發想象。
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呢?假設你是文中的“我”或老爺爺,在爬山途中,你會怎樣去鼓勵對方?
爬上峰頂,“我”和老爺爺會說些什么,做些什么,又會有哪些感覺?
(4)指導朗讀。
(通過創設的語境,讓學生自然地融入課文,達到文本合一的境界,并從中領悟做人的道理。)
(三)課堂小結,領悟道理。
學習如登山,我們只有不怕困難,知難而上,憑著堅強的毅力、非凡的勇氣,才能攀上知識的高峰。
(四)布置作業
把課文第2自然段描寫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積累好詞好句,學以致用,來拓展語文學習的廣闊天地。)
板書設計:
3、爬天都峰
“我”老爺爺
互相鼓舞汲取力量
自我反思:《爬天都峰》是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一組中的第三篇課文。根據教材的體系編排,考慮低年級到中年級的銜接,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我在教學中力圖體現以下這些特點:
一、緊扣重點段落,理解課文內容。
“窺一斑而見全豹。”在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我著力于指導學生學習課文的重點段落——“我”和老爺爺爬天都峰的經過。“我們”在爬山途中,相互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二、抓住關鍵語句,感覺人物形象。
與主要內容密切相關的那些關鍵語句的理解,是學懂課文的關鍵,要把它放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去。課文中的許多語言描寫挺有兒童味,內涵豐富,令人回味。如文中“我”和老爺爺對話中的兩個“也”字,細細揣摩,我們就可以體會到言外之意:一老一少相互羨慕、敬佩,表現了他們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的精神,人物的形象自然也就豐滿了。
三、加強朗讀指導,領悟人生道理。
葉圣陶先生說:“語言文字的訓練最要緊的是語感訓練。”本節課通過各種方式的指導朗讀,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讓他們在讀中體驗;而適當的口語交際訓練落實到閱讀教學當中,有利于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使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文中老爺爺和“我”,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精神,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
本節課最大的不足是忽視了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過多地注重理性的分析,結果學生少了些靈氣,課堂少了些生氣,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有待于進一步改正。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認識“陡、鏈”等6個生字。會寫“爬、峰”等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點讀好對話,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和心情。
3、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4、能過課件感受天都峰的“又高又陡”,從而體會小姑娘和老爺爺爬山前的心理活動;通過朗讀學習并討論了解爬山的過程是培養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
5、懂得善于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培養學生從小不怕困難、奮發向上的品格。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體會“我”和老爺爺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堅定信心戰勝困難的過程。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
2、教學掛圖。
3、課件。
【課時安排】
三課時。
【探究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以舊引新,扣題導入
1、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黃山奇石》,了解了黃山的雄奇秀美,誰愿意挑一段自己最喜歡的課文來背給大家聽?
2、今天,老師要帶大家去黃山三大奇峰之一的天都峰,誰愿意來介紹一下你收集的天都峰圖片資料?板書:天都峰。
3、這篇課文寫誰爬上了這陡峭的天都峰了?他們又是怎樣爬上去的呢?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帶著問題聽教師范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
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3、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
⑴小組內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⑵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⑶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三、通讀課文,感知大意
1、指名逐段通讀課文,聯系上下文疏理字詞含義:
石級:石頭臺階。
仰望:抬頭望。
攀著:(抓著鐵鏈)向上爬。
心顫:心在顫抖,說明心里很害怕。
鯽魚背:結合看圖理解,天都峰最險處。它是一道長十幾米,寬不過1米的狹長光滑的石脊,石脊兩旁是萬丈深淵。
2、按“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的順序把文章分為三部分,再用自己的話說說每一部分的主要內容,疏通課文大意。
四、指導寫字,掌握筆順
1、教師范寫“辮”字,提示書寫時左中右三部分要寫得緊湊,學生描一遍、臨一遍。
2、指導學生觀察、書寫其余生字。
五、布置作業
1、正確、較流利地朗讀課文。
2、抄寫本課生字、詞。
3、把課文第2段描寫天都峰又高又陡的句子抄下來,讀一讀、背一背。
第二課時
一、緊扣課題,承前啟后
1、作者寫爬天都峰,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
討論后使學生明白:因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準確反映出登山的費力、艱難。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體畫面)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象,把文中的'話變成自己腦中的“畫”。
學生練讀后指名交流、教師評議,引導學生感受天都峰的險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讀議,體會“我”受鼓舞爬上峰頂
1、在爬山之前,望著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讀課文,圈點勾畫,想想從哪些詞語、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懼的心理。
2、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導讀好問句“我爬得上去嗎?”、感嘆句“真叫人發顫!”以及語氣詞“啊”“哩”等,讀中體會“我”缺乏自信、畏懼退縮的心理。
3、結果“我”爬上峰頂了嗎?自由讀課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說的話,指名朗讀。
4、“我”看到了什么從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呢?自由讀課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⑴出示第4段重點句,引導學生深入討論交流,從中感受到“我”受老爺爺爬山鼓勵而下定決心爬上峰頂的內心活動。
⑵體會“我”的心理,指導朗讀3、4自然段。
5、“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讀6、7自然段,畫出描寫爬山動作的詞語。
⑴學生讀書圈劃。
⑵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奮力”是拼盡全身力氣的意思。
從“攀著鐵鏈”、“手腳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艱難。
⑶引讀第7段,從“終于”二字上體會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悅。
⑷體會爬山的艱難、上山后的喜悅,指導朗讀6、7兩段。
三、啟發想象,明白“老爺爺”也是受鼓勵爬上峰頂的
1、老爺爺為什么也能爬上峰頂呢?帶著這些問題一邊讀,一邊想。
多媒體出示思考題:
⑴老爺爺來到天都峰腳下,心里怎么想?
⑵他看見了小妹妹,心里又怎么想呢?
⑶后來,他是怎樣爬上天都峰的?
2、小組討論、交流,讓學生明白他倆始終相互鼓勵,老爺爺也是受到“我”的勇氣鼓勵爬上峰頂的。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明白道理
1、讀爸爸的話,討論:“汲取”是什么意思?“我”和老爺爺是怎樣互相“汲取”力量的?
2、你從“爸爸”所說的話中懂得了什么道理?鼓勵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看法。
教師評點:在人與人相處中,要相互學習,相互鼓勵,共同進步,不管多大的困難也能克服。
第三課時
一、課外延伸,交流課余生活
1、這幾天,你是不是把自己課余生活記錄下來了呢?請你把一周學做的事情記錄下來,別忘了寫上自己的收獲、感受。
2、指名交流,師生評議。
二、完成作業
聽寫、基礎訓練練習。
三、課后小結
知識技能目標完成地不錯,但是情意目標稍欠火候,對于戰勝困難,互相學習鼓勵品質,只能初步地培養。原因可能是學生家庭條件較好,生活較舒適,沒有碰到過什么困難,所以沒有實際生活的體會。
常規方面今天有了一個很大的突破,學生讀書聲音大了,不再細聲軟語了。下一步將培養學生大聲地回答問題。
【板書設計】
爬天都峰
爬山前──爬山時──爬山后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經典)《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4-15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6-11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5-29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6-18
(優秀)《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8-27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必備)11-19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優秀05-06
(必備)《爬天都峰》教學設計04-17
《爬天都峰》教學設計(熱)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