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量代換練習課》教學設計范文
教學內容:
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第九單元數學廣角例1,課本110頁第1、2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讓學生經歷集合圖的產生過程,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2、過程與方法:通過設計有效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探究的過程,讓學生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學習、發展,并初步感知數學的嚴密邏輯,培養數形結合的思想。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來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難點:集合圖的產生過程及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教、學具準備:課件、呼拉圈、學生名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感知重復
1、猜腦筋急轉彎題:
兩位爸爸和兩位兒子一同去看電影,可是她們只買了3張票,便順利地進了電影院,這是為什么?
【設計意圖:圍繞本課教學內容,讓學生猜一個有重疊問題的腦筋急轉彎為交流內容,為下面的教學打下基礎。】
2、手指演示
他既是小孩的爸爸又是老人的兒子(板書:既…又…)也就是說他一個人扮演了兩個角色。
【設計意圖:直觀形象地感知重復現象,會用既…又…描述重復部分】
二、探究新知,理解集合
1、知識在矛盾中展開
請獲得黃色娃娃的同學(4人)和獲得綠色娃娃的同學(2人)將名字卡片貼到光榮榜上,然后請這6位優秀的同學起立接受大家的掌聲表揚,(這時起立的只有5位同學,老師作茫然態)
提問:明明是6位同學,怎么會變成5個了呢?鼓勵學生積極表述。
【設計意圖:在教材處理上我選擇更接近學生的題材----現場調查學生的獲得禮物的情況,這樣處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問題來源于自己的身邊。讓知識在矛盾中展開,制造認知沖突激活學生思維,使學生的求知欲極其強烈。】
2、集合在活動中體會
用呼拉圈來解釋為什么明明是6位同學,卻變成5個。讓同學站在相應的呼拉圈里,(出現沖突,有1個同學從第一個圈里又跑到第二個圈里,但第一個圈又把他套進來。)
提問: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鼓勵學生想辦法解決,引導學生把兩個圈重疊起來。)
提問:誰站在了這兩個圈的重疊部分?為什么他要站在重疊部分呢?有多少個同學重復了?引導學生列式:4+2-1=5
提問:為什么減1
【設計意圖:利用生活中熟悉的`呼拉圈讓學生感悟集合思想,讓學生在活動中形象地體會完成數學化的過程. 】
3、集合在畫中提升
(1)師生共同將呼拉圈固定在黑板上,請同學把光榮榜上的名字重新調整,提問:這張為什么要拿掉?
(2)各部分的意義,提問:在紅色里這些同學表示什么?在黃色圈里這些同學呢?中間部分表示什么(突出既…又…,只有…,有…)
4、體現策略的多樣性
獲得黃色娃娃的獲得綠色娃娃的一共有幾人?你是怎么算的?還有別的方法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進一步感受體驗到集合圖的直觀形象,簡單明了的作用。將重復的名字拿掉,提示人多出來的原因所在,體驗算理為什么要減去重復部分。體現策略的多樣性。】
三、鞏固練習,強化“重復”
1、課本110頁第1題
根據你對這些動物的了解,該怎樣分類?你們有什么發現?把動物的序號填入下面合適的位置。
提問:誰愿意說說你是怎樣填的?這一部分表示什么?有哪些動物?這一部分表示什么?有哪些動物?中間部分表示什么?有哪些動物?一共有幾種動物?
2、課本110頁第2題
誰來當采購員把這兩天的進貨情況向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天一共進了多少文具呢?”
小結:在計算解決這樣的重疊問題時,應該注意什么?(遇到有重復人數時,應該把重復的人數減掉。)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能進一步感知重疊問題在生活中的現象,進一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四、總結提升,反思拓展。
1、學校合唱隊有女生15人,男生9人,合唱隊一共有多少人?
2、今天我們學習的是——?重疊問題有趣嗎?其實,生活中的重疊現象又何止我們見到的這些,如果我們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可能會有別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在沒有重復的反向思維中加深對重復的理解,防止學生出現思維固化,鞏固理解,合理運用】
【《等量代換練習課》教學設計范文】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作文課教學設計范文11-29
優質課《青松》教學設計06-22
優質課《散步》教學設計04-22
《前方》優質課教學設計05-12
《鳥語》優質課教學設計04-02
等量齊觀造句12-16
語文課海燕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11-29
小學語文課教學設計范文(精選5篇)03-13
《定風波》語文課教學設計03-24
13課《夜鶯的歌聲》教學設計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