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
一、學情分析
本單元四篇課文都是事理說明文。學生已經學過一些說明文,對說明方法、說明順序、說明語言已有初步的了解與掌握。學習本單元除進一步鞏固說明文的有關知識外,應重點掌握事理說明文的特點,以同其他類型說明文相區別,由此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本單元有兩篇文章涉及生態環境,可由此引導學生關注世界,關注人類的生存問題,提高環保意識。
二、單元設計思路
四篇事理說明文分別介紹了生物科學、環境科學、海洋科學、社會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這類知識非常豐富,教學中,可以以此訓練學生根據內容搜集資料、篩選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時,指導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方法遷移到對課外文章的理解中,提高獨立閱讀能力。
三、單元教學目標
1.掌握事理說明文的一般特征。
2.進一步掌握各種說明方法。
3.反復朗讀,背誦精彩語段,進行語言訓練。
4.提高生態意識,關注自己生存的環境。
四、課時分配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各2課時,《海洋是未來的糧倉》《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各l課時,口語交際1課時,作文2課時。
《花兒為什么這樣紅》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這篇文章以平實的語言說明了花朵萬紫千紅的原因。條理清晰的說明順序,可用來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教學中應讓學生反復朗讀、比較分析,品味精美語言,了解文體特點。
二、教學目標
1.反復品味,進行語言訓練。
2.區別事理說明文與事物說明文的不同。
3.鞏固分類別、舉例子的說明方法。
4.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讓學生背誦寫花的詩。
2.帶領學生到校園中去看花。讓學生帶著筆、本子,把看到的花的名稱、顏色、形狀記錄下來,然后整理成一篇觀察筆記,要求學生統計一下,哪些顏色的花多,哪些顏色的花少。
(二)整體把握
1.從題目切入
(1)找出花兒這樣紅的原因。
(2)文章講了“花兒為什么這樣紅”的六個原因,主要運用了哪類說明方法?為什么?除了這種方法之外,文中還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請找出來加以體會。
(3)將課文和自己所寫的觀察筆記(即事物說明文)相比較,體會事理說明文與事物說明文的不同。
(4)從題目中找一個詞,我們就知道本文是事理說明文,哪個詞?為什么?如果寫事物說明文,題目應該怎么擬?說說自己的觀察筆記的擬題情況。
(5)分組研討六個原因。四人一組,每組任選二三個原因,分析作者從什么角度說明,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有何語言特色。
2.從比較閱讀切入
將本文與仇春霖的《萬紫千紅的花》(1995年人教版四年制初中語文第三冊)進行比較閱讀。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可以從不同角度寫同一對象,相同的內容可有不同的寫法。
(三)重點難點突破
1.從選擇性朗讀上突破。讓學生朗讀第二、五、六、七、八、十段段首兩句,明確分類別的說明方法。
2.從品味語言上突破。
(1)品味凝練的語言。如第四、六、七段。可讓學生在讀完這些段落后,用自己的話復述文章內容,然后與課文進行對比,在對比中深切感受課文語言的凝練。
(2)品味準確的語言。讓學生從文章中找出這樣的.句子,如第二段中“酸性愈強”“堿性較強”,“愈”和“較”能否改換?第四段中“一般的花,大都初開時濃艷,后來漸漸褪色”,“一般”“大都”“漸漸”能否刪去?
(3)教師選擇幾個語言比較精彩的段落,讓學生自由選擇一至兩段背誦。
四、拓展延伸
1.我們看到,大多數花兒總是在初春早早地開放。根據自己搜集的資料,寫一篇題為“花開為什么這樣早”的事理說明文(可模仿本文的寫法)。
2.本文第四段說“添色木芙蓉”在“早晨初開的時候是白色,中午變成淡紅色,下午變成深紅色,一日三變,愈開愈美麗”,而《萬紫千紅的花》介紹它時卻說“它的花初開時是白色,第二天變成淺紅色,后來又變成深紅色,到花落的時候又變成紫色了”。這兩種說法哪一種正確?通過實際觀察,弄清這一問題。
《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作者是一個具有悲天憫人情懷的科普作家,課文是一篇振聾發聵的科普作品。它運用大量事實說明雨林的毀滅會使人類的生存受到巨大威脅,提醒人們減少私欲,保護環境。教學時可結合文章的內容,在體味語言表達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思考自然環境惡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學目標
1.進一步掌握列數字、作比較和引用的說明方法。
2.學習文章運用大量事實說明事理的寫作方法。
3.體會作者悲天憫人的情懷。
4.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假如我們這里的樹木全被毀滅了,會出現什么情況?學生發言后,老師導入:讓我們再看看雨林毀滅將會出現什么情況。
(二)整體把握
1.讀課本中對“雨林”的解釋。問:雨林在熱帶或亞熱帶,它的毀滅怎么會造成“世界性”災難呢?
課文從兩個方面講了雨林毀滅的危害性:第一,雨林的消失意味著人類將永久喪失一大批物種。第二,雨林的毀滅會破壞人們賴以生存的大氣,有可能使地球經歷第六次大規模的物種滅絕。
地球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處受損,便會處處受損。可見,寫說明文要具有全息思維,要關注到所說明事物的不同角度。
2.作者為了說明雨林毀滅的危害性,運用了大量的事實,找出來讀一讀,并談談它們分別對說明事物起到了什么作用。讀了這些事實,你是否感到了震撼?介紹光合作用及二氧化碳的保溫作用的三段能否刪去?
3.文章中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找出典型的語句進行體味。
說明文也可以抒寫情懷,但又與記敘文抒寫情懷不同,不同在哪里呢?記敘文可以直接抒情,而說明文一般不能。記敘文可以以抒情為主,而說明文不能。
(三)重點難點突破
1.從文章結構上突破。課文從兩個方面講了雨林毀滅的危害性,這兩個方面呈遞進關系。
2.從說明方法上突破。課文運用了多種說明方法如列數字、作比較、引用。
四、拓展延伸
1.從網上搜尋資料:(1)瀕危珍貴動植物的圖片及相關文字;(2)臭氧遭破壞、南極冰川正不斷融化的文字或圖片。將這些文字和圖片打印出來,全班共同辦一次以“保護我們的家園”為主題的展覽。
2.調查當地的生態環境,制定一份修復當地生態環境的方案。
3.留給學生一個終生去做的作業:時時處處保護生態環境。
《海洋是未來的糧倉》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如果說前一篇文章充滿了悲天憫人的情懷,本文則充滿了樂觀自信,對人類未來的吃飯問題做了樂觀的展望。文章開始講了有些人的擔憂——可耕土地資源不足,糧食不足。接著提到海洋食品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思路一變,就找到了出路。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多角度地創造性地思考,并進一步掌握作詮釋、作比較的說明方法。
二、教學目標
結合文章的思路,教給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尋找答案。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通過多媒體展示大海的廣闊、海中各種各樣的藻類植物、大量的魚蝦及其他生物。
師:大海是一個比陸地還廣闊的世界,里面充滿了形形色色的生物,它能為人類提供大量的物質財富。
(二)整體把握
1.文章講了幾種海洋食物?有這樣多的食物,你還會為人類未來的吃飯問題擔憂嗎?
2.這樣多的海洋食物應如何開發?明確:(1)要加大開發力度。從全文可知,當前海洋食物的開發力度還遠遠不夠。(2)要加強人工養殖,要不斷研究培育新品種。(3)不能破壞生態平衡。開發要適度,不能只顧眼前。(4)開辟遠洋漁場,發展深海漁業。
(三)重點難點突破
1.進一步掌握幾種說明方法
(1)作詮釋。如對“糧食”的解釋。可聯系《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中對“胡蘿卜素”的解釋,《雨林的毀滅——世界性災難》中對“雨林”和“二氧化碳”的解釋。
(2)作比較。如將海藻產量和小麥產量進行比較。
(3)舉例子。
2.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如“資源短缺的表現之一”“在不破壞生態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們捕撈出來”“近海的魚蝦捕撈已近極限”。
3.文章的樂觀自信基于哪兩種觀念的轉變?明確:一是從在土地上生產糧食轉變為到海洋里尋找糧食;二是對糧食的認識的轉變。
四、拓展延伸
1.未來人們吃什么?怎樣吃?展開聯想和想象,寫一篇科幻文章。
2.上網查閱有關海洋產品的資料。
《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教學設計
一、設計思路
這是一篇學術報告。在這篇文章中,作者回顧了近兩百多年來出現的新事物及其產生的原因,并分析世界現狀,說明“科”和“技”的關系,指出中美科技、教育的差異。文章語言平和、親切。學習本文有助于了解中國和美國的教育哲學在鼓勵創新上的異同。
二、教學目標
1.了解楊振寧的相關情況。
2.了解近兩百多年來世界科學發展的歷史。
3.了解中美教育在鼓勵創新上的異同。
4.學習科學家在闡述問題時深入淺出的說理方式。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隨著知識經濟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越來越多的世界組織和國家關注創新,關注“國家創新體系”。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我國國務院批轉教育部的《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著重指出:“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整體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國民素質和民族創新能力。”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1999年12月楊振寧博士緊密聯系中國的國情,就科技創新問題,作了學術報告《世紀之交的科學隨想》。
(二)作者簡介(略)
(三)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回顧近兩百多年來出現的新事物并分析其原因:第一層,近兩百年來新發明屢屢出現,新事物層出不窮:第二層,分析出現新發明、新事物的原因。
第二部分,分析世界現狀,指出中美科技、教育差異,鼓勵創新:第一層,說明“科”和“技”的關系:第二層,分析說明中美教育哲學在鼓勵創新上的差異。
(四)重點難點突破
1.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作者認為兩百多年來產生許多新事物的原因。
2.第4段綜合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有何作用?
3.作者對“科”與“技”的關系持什么看法?
4.文中第6段指出,世界是由三個互相關聯的環節推動前進的,用一表示三者的關系。
明確:科技
經濟————→工業
這是一個良性循環。
5.細讀第15段,完成下表。
中美在教育哲學上的異同
相同點不同點
適應對象及效果學習方式
中國教育哲學
美國教育哲學
四、拓展延伸
1.閱讀附文,加深對課文及作者的認識。課下搜集更多有關楊振寧和科技前沿知識的文章。
2.給合你的自身素質及學習成績,你認為自己更適合哪種學習方式,應注意哪些關鍵能力的培養。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蘇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教學設計07-28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試卷06-09
語文版初中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復習教學設計05-17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提高卷推薦06-09
語文版八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綜合卷參考06-09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教學設計08-23
八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試題02-19
語文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復習提要06-23
語文版《春》教學設計12-17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測試卷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