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語文教學計劃合集十篇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迎來了新的學習生活,現在的你想必不是在做教學計劃,就是在準備做教學計劃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教學計劃10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教學計劃 篇1
【教材分析】
本組教材以“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引領學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這篇課文作為引領學生開始中國的“世界遺產”之旅的第一扇窗口,不但表現了長城的高大堅固與雄偉壯觀,還贊美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力量,抒發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設計理念】
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創新”的學習過程,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得到充分發揮。教師有效地激發學生的自主精神,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調動學生樂于探究的積極性,鼓起學生創新的勇氣。
【教學目標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指出:“課程目標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三個維度設計”。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結合本組教材的教學要求、本課課文內容和課型特點,擬定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一、知識與技能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表達出長城的雄偉氣勢。
2、了解長城高大堅固、氣勢雄偉等特點。
3、結合課文,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1、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增強學生的語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充分利用合作學習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通過分析重點段落語句,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產生了解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作者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
【教學重、難點分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本冊教材也在閱讀教學要求中強調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和學習作者表情達意的方法。
一、教學重點確定為
1、在閱讀中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難點確定為
1、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2、理解重點詞語的含義。
【教學方法分析】
憑借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本課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如下:情境教學法、合作學習法,以讀代講法,做到講與讀結合,扶與放結合,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創設一種愉悅民主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成為教學的著眼點和落腳點,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教具的選擇與使用目的】
與課文內容相關的長城多媒體課件:
一是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二是為了解決重點、突破難點。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程序設計】
整個課堂教學分為七個大環節: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走進文本
上課伊始,教師首先運用多媒體課件播放長城的圖片,把學生帶入情境,使學生在感受、欣賞長城美景的同時,激起表達的欲望。接著教師用優美的語言,充滿激情地描述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華夏兒女的驕傲。看到這些精美的圖片仿佛把我們帶到長城腳下。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長城》,繼續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教師這種創設情景,激情導入的方式,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引領學生巧妙地走進了文本。
二、圖文對照,遠看長城,感受長城的雄偉氣勢
課標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指導學生在看圖、學文和交流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
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遠觀長城的圖片,讓學生結合畫面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激發了學習興趣,培養默讀習慣。使學生處于主動積極的思維中,交流讀后感受。體會比喻句“遠看長城,它像一條長龍,在崇山峻嶺之間蜿蜒盤旋。”的用法。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并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進一步體會長城的雄偉氣勢,培養學生的語感。
三、圖文對照,近看長城,理解長城的高大堅固
課文在體現長城的雄偉氣勢時,花重筆墨描寫了長城的高大堅固,,這也是教學中需要學生領悟的重點。為了突出重點,教師抓住了最能體現長城的高大堅固的語段進行深入地分析理解。讓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通過圈劃詞語,找出長城特點、結合課件,直觀演示課文中描寫的“垛子、了望口和射口”、同桌交流讀后感受的方式,體會長城的高大堅固。然后指導學生入境入情地朗讀。教師設計了:作者是在哪里看長城的?是按什么順序寫這一自然段的?指導學生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分散了教學難點。
四、抓重點句,體會情感
通過學習課文,讓學生了解長城,知道它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這是本課又一教學重點。課標中指出:通過理解課文的重點詞句是理解課文內容的主要方法。在第三自然段的教學中,抓住重點句“站在長城上,踏著腳下的方磚,扶著墻上的條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長城的勞動人民來。”和“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師讓學生自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標注出自己的讀書體會,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在感悟的基礎上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整體把握課文,升華認識
在學生感悟我國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用血汗和智慧修筑的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時,齊讀最后一段后,瀏覽全文,小組討論:為什么說長城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跡?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整體把握課文,使學生在學習課文中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激發進取精神,促進持續發展。
六、拓展延伸,形成積淀
這個環節設計了兩個問題:你認為文章寫的怎么樣?用了什么寫作方法?體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達到學語文、用語文的目的。
七、總結課文,情感熏陶
在學生頌讀中外名人游覽長城后的留言中,結束全文。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熱情。
【板書設計】
采用總分式的板書設計,簡單、明快,學習內容一目了然,而且突出教學重、難點。
語文教學計劃 篇2
一、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探究式學習方式相對靈活和生動,在使用過程中重點強調學生能動性的發揮,讓學生和學生之間、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相對良好的互動,并且借助較為平等的方式進行師生之間的交流。這就需要教師摒棄傳統的教學觀念,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充分探究,為學生創造良好的發揮空間,在學生探究過程中,做出科學指導[1]。中專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讓學生對課堂進行設計。通過學生的參與,教師可以加深對學生的了解。同時,讓學生對課堂進行自主設計,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能在一定程度上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以提升。教師對學生感興趣的課堂方式有所了解,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對這一內容進行使用,從而吸引注意力,對中專語文教學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幫助。例如對《石縫間的生命》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課堂進行設計,學生對這一文章的相關資料進行查找,認為《命運交交響曲》可以充分詮釋這篇文章,并且要求在播放音樂時,加入學生剪輯好的視頻片段,從而進一步強調生命的頑強。此外,有的學生愿意在視頻和音樂播放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自己的感悟作為解說詞,或者將文章中的一些內容作為解說詞,從而對文章進行相對直接的解釋,這樣就更便于對文章進行理解。學生對這一環節進行設計,教師充分配合,使得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發揮,其創新思維得到有效培養,在他那就過程中,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積極性。
二、結合專業特點,創設多種實踐活動或體驗性活動
現行的課堂教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關系較少,導致學生在理解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要想讓中專語文教學有效性得到提高,必須要讓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探究性學習屬于一種實踐性較強的學習方式,中專學生對不同語文技能和學習進行掌握過程中,難以對一些任務情感進行準確的掌握,這就需要中專語文教師積極對教材進行研究,結合社會就業形勢以及學生的專業等,對語文教學實踐內容進行設計,讓學生通過實踐對語文知識具有新的體驗。教師對語文知識進行教學過程中,對自身教學經驗進行重構,學生通過實踐也對自己對語文知識學習的經驗進行重構,進而形成較為適合自身的學習經驗。例如對幼師專業的學生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角色互換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和教師之間進行角色互換,讓學生充當教師,并且在課前進行“備課”,學生在“備課”過程中,相當于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了一次預習,針對不懂的內容,教師可以布置學生查閱相關資料。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提高,同時在語言表達能力上,變通能力上以及組織能力上均能夠得到有效提高。這種方式對于學生今后的就業和發展均具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對于語文知識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和全面。再如,對《職場起點》中的相關內容進行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校友感悟采訪活動,如果條件允許,可以讓學生對已經走向工作崗位的學生進行采訪,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對當下的就業情況有一個充分了解,同時還能鍛煉學生的社交能力和口才,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以后走向社會打下良好基礎[2]。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活動,讓學生深入到角色當中去,模擬采訪過程中的真實氛圍進行對話,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創設有利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式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興學來的東西永遠不會忘”。在中專語文教學中,增強學生學習動機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在開展中專語文教學過程中,適當的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對語文知識進行學習。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問題情境,選擇難度適中的問題對學生的進行引導,從而使學生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探究。例如在學習《項鏈》這一文章的內容時,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主人公馬蒂德生命中一共發生了兩次巨大的變化,這兩個變化是什么?”,“發生離奇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這時,教師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課文的閱讀。因為這一問題可以突出文章情節當中的情節發展,所以學生對其具有較大的探究興趣,從而積極主動地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探究。
總而言之,在中專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關注學生的興趣所在,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的迎合學生的興趣所在,靈活的對探究式教學法方式進行中專語文教學,從而提升教學效率。此外,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專業特點,開展相應的實踐活動。
語文教學計劃 篇3
范讀法。最直觀的引導是教師的示范。所謂范讀法,就是教師讀給學生聽,讓學生在范讀中感受課文言語,學到閱讀方法。李老師指出,采用范讀法應注意這樣幾點:
一是范讀之前,要讓學生知道教師要示范什么;
二是范讀時可配合講解,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師的示范;三是范讀時應盡量做到規范,便于學生學習。
【案例片段】在《風向袋的制作》一課的教學中,李老師為了讓學生感受一下如何理解說明文,就以課文第一句話為例給學生示范。課文原句如下:
“用廢紗巾或薄綢子等輕的紡織品,縫一個40—50厘米長的圓錐形袋,袋口直徑約10厘米,把袋口固定在鐵絲圈上,便成了一個風向袋。”
教師是這樣范讀的:“‘用廢紗巾,或,薄綢子,等輕的紡織品’,噢,做袋子用廢紗巾行,薄綢子也行,除此之外,只要是輕的紡織品就行。‘縫一個40—50厘米長的’,(用手比劃)長度在40—50厘米之間就行。‘圓錐形袋’,(用手比劃)‘袋口直徑’,(用手比劃)‘約10厘米’,以10厘米為準,可能有些誤差。‘把袋口固定在鐵絲圈上’,噢,我還要再做一個鐵絲圈,這個圈多大呢?應該與袋口大小一樣才行。‘便成了一個風向袋’。”
上述范讀過程已經不是示范如何“念”,而是在示范如何體會出課文字里行間包含的意思。學生看了這樣直觀的實實在在的示范之后,就學會了理解說明文的方法。這種范讀沒有流于形式,而是切實起到示范作用,是應該在語文教學實踐大力提倡的。
語文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分析
1、 內容及編排
本教材從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內容,共分八個專題;多彩的秋天;學校生活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協作;關愛他人;保護環境、愛護動物;熱愛科學。每組課文包括導語、識字、4-5篇課文及 “語文園地”。各部分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識字形式多樣,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語言生動。
2、 教材特點
⑴圍繞專題整合教材內容,每一組教材均以“導語”的形式點明專題,識字課、課文以及“語文園地”中的口語交際,展示臺等內容都圍繞著本組的`專題安排。
⑵識字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識字課的內容圍繞本組的專題,而且形式多樣。有的描寫秋天美麗景色、反映學校生活和引導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詞語,有的表達愛國之情的三字經,有講思想方法、給人啟迪的成語,有提倡團結合作的,有教學生怎樣做人的對聯,還有反映人和動物和諧相處的拍手歌。
⑶課文內容豐富,體裁多樣,具有時代感,貼近兒童生活。
本冊教科書與九年義務教育同冊教材相比,大幅度地更新了課文,更新率達50%。課文體裁多樣。童話、寓言、詩歌、散文、故事、科普文章以及日記等應有盡有,有較強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⑷課后練習重視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著眼于積累語言,啟發思維,培養語文實踐能力。
⑸突破傳統教材的呈現方式,增強親和力。編寫角度由服務于教師的教轉向服務于學生的學。教材的呈現方式,有利于學生發現、探究。 “語文園地”里設有“展示臺”一欄,給學生提供展示學習成果和才能的機會。
⑹教材內容具有開放性和彈性。
本冊教材規定了識字量認識450個,但同時又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認字,鼓勵學有余力的學生多認字,超過規定的識字量。在識字方面,每課要求認識的字體現基本要求,學有余力的學生可以多認。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8人,其中男同學22人,女同學26人。大部分同學有責任心,在學習過程中能努力向上,認真完成作業。經過一年的學習,有一定的識字基礎和閱讀能力,但也有一些學生識字能力欠佳,有待加強,有個別學生的學習習慣欠佳,有待改進。班里國彤彤、國澤龍、杭玉潔、國雪曼、田佩琪、何永帥等同學學習認真,成績優良,國彤彤等朗讀較好。
語文教學計劃 篇5
今年是全省教學質量年,我科組將深入學習教育教學理論,積極開展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抓好常規教學,加強教學研究工作,向教研要質量。主要工作和措施如下:
一、教學常規工作
要求本科組教師制定教學工作計劃。課堂教學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常規課堂教學實效性,講究課堂效率。按照學校要求,每5個周進行一次教學常規檢查,檢查任務包括教案、作業批改、作文批改、聽課、教研活動、網絡教研等等。組織教師做好月考評卷工作,畢業班教師做好備考復習工作。
二、推廣語文教學中好的做法
課前,讓學生說一些名句名篇,教師做點評;早讀或課前,檢查學生背誦課文情況;課后,要求學生寫周記,教師做檢查。
三、教研活動
每星期舉行一次教研活動。同年級教師集體備課,聽課交流。設立年級備課組長:初一年級張海生 、初二年級彭安炳、初三年級林書健、高一年級王維、高二年級王辭冬、高三年級陳英敏。開展校內公開課,第二次月考前黎燕妃上優質課、陳海妹上公開課,第二次月考后陳程程上公開課。南片區教研活動,朱丹花上觀摩課。
四、培養青年教師
以年級為單位,初一年級張海生帶領林翠,初二年級彭安炳帶領朱丹花,初三年級林書健帶領盧娜,高一年級王維帶領吳榮,高二年級王辭冬帶領黎燕妃,高三年級陳英敏帶領馮玉婷。形成傳幫帶模式,建立師徒關系,互相多聽課交流,促進青年教師更快更好成長。
五、指導學生
對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做到有課題、有組織、有計劃。開展征文比賽活動,豐富學生業余生活。
語文教學計劃 篇6
一、設計指導思想
課程是整合的,不是單一分化的內容體系。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把電影與
語文課整合,是對電影資源進行充分利用的重要舉措,對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本課設計以“父子之情”為整合點,將影片《背起爸爸上學》與語文課《科林的圣誕蠟燭》結合起來,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偉大,懂得珍惜親情,回報親人的關愛,從而培養學生的親情品質。
二、教學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教學,讓學生感悟親情的偉大,懂得作為子女,要關愛自己的父母,從而培養學生的親情品質。
2、知識目標:通過自讀自悟,和教師的引導,讓學生學會課文中的生詞,理解課文內容。
3、能力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識,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認識能力、朗讀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教學準備:課前組織學生觀看影片《背起爸爸上學》
四、教學時間:1課時
五、教學過程 :
﹙一﹚ 回顧影片,導入 新課
1、昨天,我們觀看了一部感人的影片《背起爸爸上學》。可以說,孩子們,你們都是流著眼淚看完這部影片的。我知道,你們的心被深身打動了。是什么打動了你們的心,能說說嗎?
2、學生匯報,自由表達。
3、影片主人公石娃的父親,為了兒子,不辭辛苦,以至身患重病,癱瘓在床。為了不拖累兒子,不影響兒子的學業,生活不能自理的父親竟然偷偷自殺。父親用他深厚的父愛為兒子撐起一片明朗的藍天。兒子,為了報答父親的厚愛,為了實現父親的心愿,毅然用稚嫩的雙肩“背起爸爸上學”。
中國孩子石娃用他的行動書寫了一曲感人的孝敬之歌。今天,我們還要去認識一位愛爾蘭小男孩,他和石娃有著不少相似之處。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還是讓我們認真閱讀課文吧。
4、板書課題:科林的圣誕蠟燭
5、讀課題,說說對課題的理解。
﹙二﹚ 閱讀課文
1、提出要求,自讀自悟。
科林是個怎樣的孩子,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文,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要求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不懂的詞語查工具書理解,勾畫出自己感悟最深的語句認真體會,并把自己的感悟寫在語句的旁邊。
2、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
3、小組交流,說說自己的感悟。
4、全班交流,匯報閱讀收獲,結合課文的相關語句說說科林是個怎樣的孩子。教師相機點撥,并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相關語段:
﹙1﹚ 圣誕節前夜,科林從學校往家走的路上,“步履沉重”,心事重重,絲毫沒有為過節而感到興奮。原來,一個星期前就應該回來的父親,至今杳無音訊。由此我們可以感悟到,科林對父親是多么關愛,他在為父親的安全而擔憂。
﹙2﹚ 科林在問清燈塔看守人可以用煤油點亮燈塔之后,便回家拿了水桶,一家一家地搜集煤油。科林奔跑了好幾個小時,敲開了村子里每一幢房屋的門,終于搜集了足夠的煤油,點亮了燈塔,為在濃霧里漂蕩了一周的漁船照亮了道路,為父親、為漁船上的人帶去了平安和幸福。由此,我們可以體會到科林是個多么懂事的孩子,他是多么愛他的父親,為了父親,他不辭勞苦,為了父親,他甘原付出,甚至忍受責備。
﹙3﹚ 課文以“科林的圣誕蠟燭”為題,有深刻的含義。從課文內容可以看出,圣誕蠟燭是象征吉祥,象征幸福降臨的。科林雖然由于擔心父親沒有點燃那根小蠟燭,但他卻點燃了給許多人帶來幸福的燈塔,那就像一根巨大的“圣誕蠟燭”,這“蠟燭”是科林對父親愛的見證。
5、將科林和石娃比較,你認為他們有什么相似之處?
6、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相機點撥:
石娃有一個疼愛他的父親,科林也有一個疼愛他的父親;不管是石娃,還是科林,他們身上都有著一種感人的品質,那就是愛自己的父親,愛自己的親人,他們都用各自的行動去回報父親的關愛。
﹙三﹚ 總結延伸。
1、濃于水。親情是割不斷的,親情是無私的。父母給了孩子生命,給了孩子無盡的關愛。作為孩子,應該怎么做呢?能談談你們的想法嗎?
2、學生談感受。
3、布置課后作業 :
﹙1﹚寫一句贊頌親情的話;
﹙2﹚寫一寫自己的親情故事。
語文教學計劃 篇7
一、學生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44人,男生22人,女生22人。經過三年的語文學習,大多學生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有六、七名學生依舊痼疾不改,聽講能力差,不能自覺完成作業。學生的作文能力參差不齊,優秀者寫作時洋洋灑灑,把作文作為一種樂趣,但極個別,而筆拙者半天擠不出多少字來,依賴性很強。
二、整冊教材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隨著學生識字、寫字量的增加,識字的鞏固是識字教學的一個重點。
2、加強詞、句訓練。
3、要重視朗讀的指導和訓練。
4、加強習作與閱讀、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聯系。
5、養成課外閱讀的良好習慣,增加到課外閱讀量。
教學難點:
1、生字的認識與書寫。
2、朗讀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3、綜合性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高。
4、習作興趣的培養,掌握習作的基本要領,初步掌握使用好詞好句。
三、本冊學習要達到的主要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
2、會使用字典、詞典,有獨立識字的能力。能用鋼筆熟練書寫正楷字,用毛筆臨摹字帖。
3、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復述敘事性課文的大意。
6、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7、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圍事物,勤于書面表達。能把內容寫得比較清楚、比較具體。會寫簡短的書信便條。能修改習作中有明顯錯誤的詞句。
9、在綜合性學習活動中,有目的地搜集資料,提出不懂的問題,開展討論,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四、實現教學目標的措施
據班級概況和現狀,為了比較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能力與學習成績,現初步制定以下策略:
1、組建一支精干有力的班干部隊伍,協助教師開展教學工作。
2、教師精心備課,認真教學,認真批改,耐心輔導。
3、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奮發向上。
4、采取有力措施,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豐富學生的課外知識。
5、開展相關競賽,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6、建立“結對子”,開展“一幫一”活動,提高后進生的學習成績。
7、加強與學生家長之間的聯系,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在校情況,學校與家庭共同合作,形成多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8、加強與其他教師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取長補短,學習先進經驗,彌補自己工作中的問題。
語文教學計劃 篇8
一、本學期工作目標。
1本學期要抓好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與考核等工作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2通過課前預習,使學生養成自學習慣,提高自學能力。
加強培優輔差工作,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進步。
4多讀書,讀好書,養成讀書習慣,提高讀書能力。
5加強班級管理,提高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和健康教育。
二、具體工作措施:
1、教育教學方面:
(1)認真制定好各項工作計劃。
在學期初認真及時地制定學科教學工作計劃、班主任工作計劃、培優輔差計劃、個人業務提高(讀書)計劃、學生讀書計劃、學生預習方案、“三清”工作方案。按計劃落實本學期的各項工作。
(2)課堂實踐活動。
認真備課、上課、聽課,完成本學期的語文、數學教學任務,使班級整體成績更上一層樓。
備課時認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開發教材以外的課程資源,研究教法、學法;上課時認真落實“15+25”的上課模式,教學方法靈活多樣,重點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課上做到作業“堂堂清”,課后做到作業“日日清”,每單元結束后進行一次測試,做到“單元清”;積極展示“讓新理念走進我的課堂”匯報課,每學期至少兩節匯報課,通過這些活動鍛煉自己,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能力;每周至少聽課兩節課,向優秀教師學習先進的教學方法,提出合理化建議進行交流,共同提高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困生利用自習課時間和下午第七、八節課時間及時輔導,避免知識欠債,對于特長生在數學課上給他們創造更多的探究機會,語文課上鼓勵他們進行小練筆,如改寫、續寫、仿寫等,培養他們的綜合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3)課前預習工作。
開學初,結合本冊教材內容和學生實際認真制定預習方案,對學生的課前預習提出嚴格要求,使學生熟練掌握課前預習的方法,繼續保持課前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本學期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預習方法,形成了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因此在預習內容上要提高要求。
(4)培優輔差工作。
認真做好學困生輔導和特長生的培養工作。繼續發展特長生,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填寫好特長生檔案和跟蹤輔導記錄,簽定學困生包保責任書,對學困生每兩周輔導一次。課內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每天至少1小時輔導時間,課外確立一名優生輔導,督促學困生完成課外預習和家庭作業。認真填寫學困生檔案,做好跟蹤輔導記錄,同時將學生的階段檢測試卷和期中、期末試卷一起裝訂,做縱向比較。
2、“新世紀師生讀書工程活動”的開展。
本學期學生閱讀課外書6本以上,50萬字。學生每周寫一篇讀書心得體會,每月開展一次讀書匯報會。充分利用好班級的圖書角,動員學生買書、捐書,實現資源共享。開設大閱讀課,每周周三的七、八節課是師生共同閱讀時間,教師帶領學生潛心閱讀,指導閱讀和讀后交流。教師做好讀書榜樣,與學生一起讀書。班級內選出兩個圖書管理員,負責做好圖書借閱及保管工作。本學期每生自己購買課外書至少兩本,每周利用2節大閱讀課和雙休日時間進行充分閱讀,課間或者自習課上完成學習任務之后也隨時可以讀書,把讀書作為一種習慣。教師定期檢查學生讀書筆記及讀書情況,評選“讀書能手”,推薦到學校參加校級評選。通過以上活動的開展,激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擴大課外閱讀量,提高閱讀能力。
本學期要求學生每周至少寫2篇日記,日記內容可以是學習方面的,讀書感想方面的,也可以是摘抄名人名言,還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教師定期指導批閱。
語文教學計劃 篇9
一、教學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為依據,致力于構建開放的、富有活力的教材體系,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促進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在語文方面奠定基礎。
二、學情分析:
我們班級的學生共52個,大部分家庭經濟不富裕、家長文化素質低下,以致本班的孩子大部分學習習慣差,個性強。再加上一年級孩子特別好動,班級紀律性較差,這都給有效管理班級和正常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由于幼兒園的受教育差別,我們班的孩子對于拼音的原有水平是參差不齊,這也給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包括“入學教育”“漢語拼音”“識字”“課文”“語文園地”“口語交際”幾個部分。教材的開頭是入學教育,用四幅圖,幫助學生了解學校生活,了解學習常規。然后是漢語拼音部分,共13課,在學習拼音的同時認識70個常用字。而后是識字(一)、10篇課文,識字(二)、又10篇課文。兩個識字單元各4課,每課認字12—14個。20篇課文分作4個單元,大體按由淺入深的順序編排,每個單元的課文在內容上有一定的聯系。
語文教學計劃 篇10
一、指導思想:
以現代教育思想、現代教育理念為指導、緊緊圍繞學校本學期工作目標,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積極、穩妥、有效地深化語文課程改革實驗,進一步加大課堂教學改革的力度,規范教學常規管理,強化語文教學工作中的研究、服務、指導等功能,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綜合素養。
二、工作要點:
(一)認真學習,大膽實踐,深入推進語文課程改革實驗。
1、深化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大膽實踐探索。要確立以活動促發展的意識,通過舉辦不同層面的課堂教學展示研討活動,多評議切磋,多交流碰撞,在活動中發現、研究、解決所遇問題。要切實轉變學生學習的方式,將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適度的探究學習緊密結合起來,重視興趣的激發、獨特體驗的激活和朗讀作用的發揮。上課既要有課前的預設,又要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對于師生互動中出現的創造火花,教師應敏銳地抓住它,并予以引燃,使不同的體驗發散共享,從而超越預設的目標。
2、繼續認真學習《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語文課程標準》等教育文件,轉變觀念。要潛心研究了解語文課程改革背景、指導思想、改革目標,熟悉課程標準的目標、內容和要求。繼續注意轉變以下教育觀念:課程觀,從“文本”走向“體驗”;教學觀,從“傳道、授業、解惑”走向“教學相長”;人才觀,從培養“筆桿子”走向育人“打底子”;科學觀,從“封閉”走向“開放”;目標觀,從單一目標走向三維整合的目標。要繼續努力將教改基本理念轉化為語文教學過程的具體行為,整合優化教學過程。
3、改革評價制度。課堂教學評價要從重教師轉向重學生,關注學生的發展,學生評價要突出整體性和綜合性評價,注意從三維目標的角度考慮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加強學生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做到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基礎性評價和創造性評價相結合。提倡學生采用成長記錄袋的方式,收集能夠反映學生自己學習過程和結果的資料,如關于學生平時表現和興趣潛能的記錄、學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結、教師和同學的評價等,在評價中獲得體驗和發展。
(二)悉心指導,優化服務,規范語文教學常規管理。
1、規范和加強教學“六認真”工作。
做到沒有教案不進課堂。備課應注意備學生,做到目中有人,留有一定彈性。作業練習要基礎性跟綜合性、實踐性、活動性合理搭配。每位教師爭取做到一課一反思,鼓勵青年教師撰寫案例反思及教學一得。
2、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
加強學生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努力提高學生的作業習慣、聽課習慣。特別要重視上課專心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審題、閱讀、寫字等習慣的養成,采取切實的措施經常抓,反復抓,為學生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3、加強教學質量監控。
要將語文教學質量追求分解到每一課每一單元的評價上,減少或消除錯誤積累。特別重視提優補差工作。教研組將配合教導處多次、小范圍地進行隨機質量調測,及時分析反饋調控。同時加強各類素質競賽,如朗誦比賽、故事大王賽、聽寫比賽等,以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
堅持不定期的作業、備課檢查。工作實踐告訴我們,要使檢查情況真實可靠,那么,不定期檢查便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嚴格把握作業的質量,控制數量、及時批改、及時調控教學。
4、加強學生課外閱讀,注重學生積累。
在學校充實豐富的圖書資源這一有利的條件下,要去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指導學生利用早讀課、午間、下午放學時間及雙休日廣泛開展閱讀活動。使學生課外閱讀總量達到甚至超過新課標規定的數量。讓每一位學生都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從讀書中收獲知識、明白事理、陶冶情操。讓讀書成為每一位學生終身學習的自覺行為,從而全面提高每一個學生的語文素養。
5、加強學生小練筆、閱讀與習作緊密結合。鼓勵學生每天寫成長日記。
6、寫字教學不容忽視。我們要努力使學生的字有起色,逐步有特色。
(三)扎實開展豐富的活動提高教研實效。
在“實”字上下功夫,在“研”字上做文章,真正把教研與提高課堂效率結合起來,與解決教學實際問題結合起來,與教師的成長結合起來,切實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業務水平。要加強教研組成員之間的緊密協作。互相聽課、評課,互相交流、探索,做到聽課必評,一課三議。要善于在教學實踐中學習、研究,及時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
(四)結合教學實踐,深入課題研究。
力爭每位語文教師都有自己的研究課題,有各自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驟。每位教師立足自己的實踐平臺進行課題研究,還要響應學校的“讀書活動”,要求每一位教師認真閱讀各類有益的書籍,及時寫好讀書筆記。期末,要求每位教師根據自己的研究實際,認真撰寫論文,爭取每人有獲獎論文甚至是發表論文。
【【精華】語文教學計劃合集十篇】相關文章:
【精華】語文教學計劃模板合集十篇11-03
【精華】語文教學計劃范文合集10篇12-05
高中語文教學計劃范文合集十篇10-16
【精華】小學語文教學計劃范文合集七篇10-23
第二學期語文教學計劃范文合集十篇11-21
語文教學計劃范文十篇11-04
【精華】語文教學計劃匯總九篇12-02
【精華】語文教學計劃集錦10篇11-28
【精華】語文教學計劃匯編7篇10-24
【精華】語文教學計劃集錦6篇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