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期語文的教學計劃
新學期還剛伊始,離中考的時間就越來越近。如何在這百余天的時間里,挖掘出學生們最佳的學習狀態以及尋找最高的教學效率,我做了以下計劃: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將近三年的接觸,我發現成績較好的學生已經養成了自己的學習方法,雖然他們有時候語文成績不是很理想,但在這緊張的最后百天時間里,他們不需要老師過多的嘮叨和督促,能自覺的完成老師所布置的學習任務;而那些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似乎在最后的緊要關頭還沒有意識到學習的緊張性以及嚴重性,有時候,甚至在課堂上發呆,或不完成學習任務。為了使每一位學生都優秀,讓每一位學生都合格,我制定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二措施與設想:
1教材分析:
本學期已經進入全面復習階段。為了讓學生在溫故知新中鞏固語文這一門交際工具,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績,我將認真研究考綱精神,依照中考試題類型先認真梳理復習六冊教材上的重要知識點。包括基礎知識種字詞的積累,古詩詞的背誦默寫、文言文的復習鞏固練習、現代文閱讀的復習、綜合性學習、名著閱讀的復習以及寫作的訓練指導。其中在現代文復習中要穿插一些文體知識,語法等知識的補充。具體操作時可分專題復習。按照考綱解讀、真題精講、及思路點撥、命題規律、復習策略指導以及專題模擬等進行系統復習。在講解練習的時候,盡量傳授學生解題的方法,以及做到舉一反三,讓好學生在反復中加以鞏固,讓成績一般的學生在練習中了解、掌握知識。
2自身分析:
因自己還沒有帶中考的經驗,因此自己在這個學期里既是老師又是學生。除了日常的語文教學任務之外,自己還得加強自己的語文業務學習。例如:在空余時間里,多研究歷年的中考語文試題,在多做題的過程中加以總結;其次,是向老教師學習,學他們是如何在初三最后時段濃縮精華,提高學生學習語文能力的。
3教學方法:
對于我校的教學改革,其實最終還是要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所以,針對本學科,我計劃從提高備課中學生預先復習內容的設計入手,爭取將預習設計得精當而巧妙,使之有效貫穿整個課堂,為高效課堂教學服務。雖然工作量大而雜,我會借助各種可利用資源,認真備課,整合優化教學設計。課堂上將學生的復習測試作業展示與教師機動拋出的預設問題的探討有機結合,在適時、恰當的點撥后,進行合理的延伸,并且進行答題方法歸納的指導。與此同時,盡自己最大努力將課改理念自覺運用于信息技術與課件整合的設計之中,充分利用Internet,加大并提高教學質量。
4備課設想:
進入總復習,時間更顯得珍貴,所以每節課的準備都要力求扎實有效。這就需要我必須自己提前認真在吃頭教材、吃頭學生地基礎上合理安排復習內容,明確每節課的知識點,梳理清各知識點間地關系,做到重點、難點、關鍵點都了然于胸。而這一切的具體實施還要于本校的教學改革模式有機結合起來,這就要精心設計各個教學環節。尤其是課前的.復習預習內容的設計,處處都應以復習知識、鞏固知識、提升運用知識為準。同時努力使課堂教學目標更簡單、教學內容更簡化、教學過程更簡潔、教學手段更簡易、作業練習更精練、學生雙基更扎實、學生思維更靈活。以此作為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追求。
5培優轉差:
學生的語文成績依靠課堂時間很難立竿見影,但是為了突出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采取有效措施設計課堂上的關鍵環節。從語文學科的特點和社會發展對語文的新要求出發,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審美情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這樣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作文教學,貼近生活實際,富有生活氣息,把握中考方向,多寫小作文片段作文,統一安排,嘗試互批共批,以改促寫,有效提高作文水平。實行分層目標教學,根據教學內容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分層教學。利用課內、外培優輔差,力爭整體提高。.作業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區別,要因人而異。充分照顧到不同學生的特點。
肩負學校領導和學生家長對自己的期望,我想自己只能化無形的壓力于動力,這個時候,個人認為過多的語言會顯得有些多余,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吧!
附:教學進度
第1周:七年級教材上下冊的復習
2:八年級教材上下冊的復習
3九年級教材上下冊的復習
4古詩詞專項訓練
5現代文專項訓練
6文言文專項訓練
7名著專項訓練
8綜合性學習專項訓練
9作文專項訓練
10綜合性復習訓練
11綜合性復習訓練
12綜合性模擬試題訓練
13綜合性模擬試題訓練
14中考模擬試題訓練
15中考模擬試題訓練
16查漏補缺、中考心理輔導(機動)
【九年級下期語文的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下期語文教學計劃(精選6篇)08-17
二年級語文下期教學計劃08-18
小學四年級下期語文教學計劃11-25
高一下期語文教學計劃范文09-13
六年級下期語文試題02-12
人教版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12-10
高二語文下期教學工作計劃06-28
一年級語文下期末試題03-05
七年級語文下期中試題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