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想飛的烏龜》教學案例分析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想飛的烏龜》教學案例分析1
這篇課文的內容非常有趣,生字、詞也不多,所以很快就能解決讀準字音和讀通讀順的問題。但是,要讀出感情還是需要引導。教師的良好教法就是引導,但是怎樣去引導,引導到什么程度,這些都是對孩子自主理解、體會課文能力的訓練。所以,這節課,我讓孩子們自主體會情感,并自然滲透到朗讀中去。比如我讓學生換位思考,一會兒當小烏龜,一會兒當小鳥,體會各中心情,如:著急、渴望、開心等等,孩子們體會都非常到位,烏龜傷心的時候,孩子們的語速變慢,語調變低沉了;烏龜從空中落下的時候,孩子們各個激動而不失穩重的朗讀很到位。教師在整個情感朗讀的訓練中只是在第一次啟發時進行了范讀,后面的部分都是孩子們自主模仿、學習的成果,這樣一來,不僅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提高了孩子們的朗讀能力,特別是自主朗讀能力。放與不放,就在于教師的尺度,有時候要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為孩子創造一切自由發揮的空間。
乘課改東風促學生發展
參加課改實驗一年來,作為一線教師,我深感自己責任重大。面對家長的期望,領導的關心,孩子們的信任,心中總涌動著一股激情:要讓孩子們快樂學習,要把他們培養成材,要讓實驗之花在我班綻開怒放。因此,在實驗中,我嘗試在課改這一大環境下啟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構筑新課堂。深深感受到新課程為教師、學生所帶來的巨大的創造空間,為課堂所注入的生命活力。但實驗中也遇到了一些困惑,現就做一番反思。
一、實驗體會
站在課程改革的前沿陣地,我深深體會到:新課程改革實驗“新”字是精髓,“還”字是關鍵,“活”字是目標。我們不僅要在“新”字上下功夫,還要在“還”字上動真格,更要在“活”字上做好文章。力求吃透“新”,把握“還”,突破“活”。
1、轉變觀念,關注學生全面發展。
20xx年6月8日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指出:教育的基本價值在于促進人的全面和諧地發展。“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成為課程改革的主旋律,也成為課程改革的精髓所在。因此,我們要更新應試教育“一切為了考試,課程只是學生應試的工具、手段。”這一觀念,立足于每一位學生的發展,著眼于學生可持續發展的學習、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基礎。教師只有更新觀念,采用新的教學行為、啟導新的學習方式,構筑新的課堂結構,進行新的教育評價,才有可能摘取課改實驗的果實。
2、落實主體,把自主權還給學生。
新課程標準強調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實驗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學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生全面和諧地發展。
①靈活教學方法,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力量。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樂于學、主動學,成為學習的`主人。因此,教學實驗中,我特別注意采用各種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參與探索知識的興趣,實現“要我學”為“我要學”的情感轉化。如:教學《想飛的烏龜》一課時,我先讓學生說說自己有什么愿望?學生爭先恐后表達了自己的愿望,有不少同學都表示自己“想飛”。這時,我乘機引入“小烏龜也想飛”,并聲情并茂的泛讀。
②留足時間空間,自主合作探究。
陽光雨露禾苗壯。就像生命離不開水,離不開陽光和空氣。學生學習不能沒有時間和空間。因此,課堂中教師要堅持“少講多學”,即教師少講,學生多學。堅持放手原則:凡是學生能讀的就讓學生讀,凡是學生能說的就讓學生說,凡是學生能想的就讓學生想,凡是學生能討論的就讓學生討論,凡是學生能寫的就讓學生寫,凡是學生能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做。給學生充分的自學時間、提問時間、讀書時間和練習時間。并結合教材實際,創設條件,留足時間空間,讓學生深入學習、合作、探究,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能力。
3、激活課堂,關注學生情感思維。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主陣地,是課改實驗的核心。教師要以平等的人格同學生交流,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傾聽學生不同的意見,鼓勵學生敢想敢說,這樣可以有效開發學生的智能,培養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激活課堂,使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如:學習《想飛的烏龜》一文時,在提到“烏龜還想飛,你還能想出什么辦法幫它飛?”時,學生爭先恐后說了起來,方法五花八門,有的是我們成年人怎么也想不到的。如:“乖飛機、火箭”、“用彈簧把烏龜彈上天”、“裝翅膀、飛行器”、“用熱汽球”、“裝個機器,用遙控器控制”、“把烏龜放在透明塑料袋,再綁上汽球”、“在小鳥叼著的樹枝上,掛個袋子”、“用蕩秋千的辦法蕩上天”等,對待這些,我都讓學生暢所欲言,雖然這占了大量的課堂時間,但我覺得值,從中,你會感受到學生的思維的靈活開放,真正體驗到課堂所煥發出來的蓬勃的生命力。
值得注意的是,課堂上學生活躍時,教師一定要善于調控,做到“活而不亂,活而有序”,這就要求平時一定要抓好常規工作,培養學生合作、傾聽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實驗困惑
1、在課改實驗的推進過程中,因為學生個體的差異而帶來的學生成長上的差距,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充分發展。
2、新教材內容開放、包涵面廣、識字量大,教師無法完成教學任務,學生普遍反映學習困難。
3、由于學校設備和師資配備問題,實驗教師缺乏教具、學具,教學實驗工作難于順利開展,教師工作量大,壓力也較大。
三、努力方向
回顧是為了進步,反思是為了提高。在反思的基礎上我制定了今后實驗工作所努力的方向:
1、努力做好優生發展和扶持學困生的工作;
2、處理好獨立思辨與小組合作的關系;
3、走出課堂,走出校門,踏進外面的世界,讓學生去認識,去學習;
4、指導課前自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
在實驗中經歷一番“苦”與“痛”后,我和學生都嘗到了“甜頭”,看到了“曙光”。但課改實驗不是一蹴而就的,現在我們還只是剛跨入門坎,今后,我將繼續在課改這方廣闊天空里,大膽實踐、深入探索、努力耕耘,把自己的青春、自己的熱血揮灑在課改這一實驗基地,爭取讓課改之花早日捧出豐碩的果實。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想飛的烏龜》教學案例分析2
《想飛的烏龜》這一課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第十一單元里的一篇主體課文,它要求學生掌握15個生字、培養學生的說話練習;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和培養學生追求理想的信心。
我在這一課的教學中,分了三大部分來進行教學,首先是謎語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了一個學習的興趣,接著我再讓學生觀看一些烏龜的圖片,讓學生先說說在生活中自己對烏龜的認識,為下面的學習有了很好的鋪墊。再通過比較來讓學生更深刻的去了解本課文的烏龜——想飛。在這一環節中通過直觀的圖片來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把學生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帶到了課堂中。在這一環節中學生都能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紛紛說出了自己對烏龜的認識,(烏龜有四只腳,有一個殼等等)但學生沒有說到烏龜是在岸上爬行時,這需要老師進行引導,讓學生說出烏龜是在岸上爬行的,再與課文中想飛的烏龜進行對比。
接著,在第二個環節中,我分了三小部分來進行教學,第一小部分是生字教學,我設置了一些烏龜生字讓學生去學習,通過直觀的圖片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生字的意思,而將一些詞語放在句子中學習,第二部分是學習課文,在課文講解過程中,我是讓學生先進行學習,說說烏龜為了實現愿望發生了哪些事情,然后再按照課文的順序進行教學,在這個過程,我創設情景,讓學生發散思維,進行想象,以尋找問題,尋找答案的方式培養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體驗烏龜的內心情感,想辦法幫想飛的烏龜飛上天,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學生都能出色的完成任務,特別是在詞語的學習中,“烏龜很傷心”誰能說說傷心的意思,學生都能很好的說出它的意思并能換成另外一個詞語,學生對詞語掌握得比較好,對近義詞有了一定的認識。在學生想象題目中“烏龜掉在地上,它會怎么想呢?”“烏龜還想飛上天,請你們為它想想辦法”學生大膽想象,有的說“烏龜會想再一次飛上天那多好啊”,有的`就說“用一些氣球裝著籃子,烏龜坐在籃子上,就可以飛上天,又不會掉下來”,還有的說“用一透明的袋子裝著烏龜,然后讓小鳥叼著它飛上天去”等等,學生的答案出乎我的想象。
但在講解課文時,我太注重了邏輯性,讓學生按著課文的步驟去做,一件件事情去說,這樣顯得課堂教學有點硬邦邦,沒有充分放手的讓學生自己去找,讓學生說一件事情,講一件事情,活動性不夠大。同時,在小鳥的辦法這個教學設計中,可以將貼圖換成是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烏龜、小鳥等,這可活躍整個課堂氣氛,讓學生的眼、手、嘴都動起來。同時,再整個過程,學生讀得太少,應把朗誦放在課文教學的重點中。在第三小部分中,讓學生說說對烏龜、小鳥的看法,從而培養學生學生對小動物的同情心、愛心。
最后是拓展課文,根據學生對課文已有的認識,結合烏龜實現愿望的故事說說自己的愿望是什么,你會怎樣去實現愿望等讓學生展開思考,培養學生追求理想的信心。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想飛的烏龜》教學案例分析】相關文章:
小學一年級語文下冊《想飛的烏龜》教學反思09-04
想飛的烏龜教學設計05-31
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教案:《想飛的烏龜》06-04
想飛的烏龜作文01-17
語文案例分析大全08-23
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教材分析06-10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及案例分析05-26
我想飛小學作文01-10
小學語文課教學設計案例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