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本課的生字詞。
2、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教學的重點:學習文章的寫作特色。
教學方法:朗讀法,引導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語言導入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只小貓。從養這三只小貓的過程中,他領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樣的哲理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板書課題、作者)
二、預習檢測
1、給下列黑體字注音。
污澀 ( )慫恿( ) 蜷伏( )懲戒( ) 悵然( )詛罵( )紅棱 ( )
2、下列詞語中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慫恿:鼓動別人去做。B、預警:預備警察
C、蜷伏:彎著身體臥倒。D、悵然:不愉快的`樣子。
三、朗讀課文,感知文意,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1、朗讀課文,完成下表
2、為什么“我”對于第三只貓的死亡比前兩只貓的亡失更“難過得多”?
明確:因為第三只貓的死責任在“我”。“我”的主觀臆斷,斷定鳥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無處辯訴,最后死在鄰家屋檐上。“我”認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這個過失是無法補救的。
3、學習了本文,你有什么收獲?
歸納:凡事不可主觀臆斷,妄下斷語,否則就會造成難以彌補的過失
四、再讀課文,把握文章的寫作特點
五、 再次跳讀課文,想一想,本文最顯著的寫作特點是什么?
歸納:
1、情節曲折,結構嚴謹。文章圍繞中心敘寫了三個故事,每個故事都以養貓的亡失為線索都具有相對的完整性。三個故事又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組成一串,構成一段家庭養貓的悲劇史:得貓——養貓——亡失——再得貓——再養貓——再亡失——復得貓——復養貓——復亡失,永不養貓。情節三起三落,層層推進。
2、首尾呼應和伏筆的設置。銜接呼應表現為:開頭交代幾次養貓的結局,拋出線索,總領全文,末了以“我家永不養貓”收尾,開拓深意,呼應開頭。三個故事之間又有過渡段貫通彌合。伏筆的設置表現為:第一只貓忽然消瘦預示其病死;寫第二只貓街上亂跑,預示其被人捉走;寫第三只貓凝望鳥籠,預示其被冤打致死。所以這些都起到了穿針引線,連珠綴玉的作用,把三個故事和各個故事之間的情節綴連成有機的整體,渾然天成,天衣無縫。
六、延伸遷移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經錯怪過別人或被人誤解過?把事情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并和同學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會?
板書:
貓
鄭振鐸
“我”三次養貓的故事:1、2、3、
態度:喜歡 更喜歡 不喜歡
情感:酸辛 悵然 難過、自責
做事不能主觀臆斷。要弄清事實
對人對事不能存偏見,要善待動物
六、課堂總結
本文寫的是貓,作者卻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達了同情、憐愛弱小者的思想感情。本文組織材料的特點是前后連貫、首尾呼應,文章在結構上嚴絲合縫,條理清晰。
七、布置作業。
1.完成課后練習二 四
2.熟讀全文,領悟文章內容,體會文章感情
3、寫第三只貓被冤枉后的心里活動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貓》這篇課文的時候,發現文章構思精巧,意味雋永,針對文本的這一現狀,我教學設計考慮的重點,是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更充分地占有學習時間,讓學生得到更規范有效的語言訓練,于是,我選擇了“說讀”這個課型。說讀,就是說自己的閱讀感受。
我選擇了三個話題:說貓,說人,說文。每一個話題,分說兩個方面的內容:說貓,生命之美和命運之悲;說人,養貓之樂和失貓之痛;說文,語言之妙和結構之巧。
整個課堂,學生邊讀邊說,邊說邊讀,學生在文本中來來回回地走,課堂氣氛輕松活潑,學生積累豐厚自然 。
我覺得,這堂課我的最大的亮點,可能就是:大膽嘗試了課堂教學中的“無提問設計”。 從“提問”的視角來審視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有如下幾種情況:一是“碎問”,時時在問,問得密度很大,可以說已經不能稱之為“提問”;二是“多問”,問得比較多,“提問”的質量不高;三是“主問”,只提出幾個主要的問題,提問有深度,有牽引性,學生能夠充分地活動起來;最后一種情況,最精妙最有趣,就是“不問”,不使用提問來建構課堂,也不使用提問來組織教學。
當然,在執教過程中由于有點緊張,各環節過渡還不夠自然,在“品味”環節還覺得做的不是太理想,在拓展環節還需要斟酌,推敲,在以后的教學歷練中有待進一步提高。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2
這篇課文今天用了接近3個課時才完成教學任務,回憶一下整個教學過程,反思自己的教學。
首先出示生活中大老虎圖片,請學生用詞語形容,再揭題,學生齊讀,提示囊字讀音,抓住“窩囊”提出疑問。
因為課文朗讀是在早自習就檢查過,我就直接檢查生字詞的預習,重點提示多音字露、角、哄的區別,輕聲字的讀法,豁、拙的讀音。
接下來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我提示學生按照排練前、排練時、演出時、演出后的順序為文章分段,再用誰做了什么的模式概括各個部分的內容,后串聯起來就是文章主要內容。學生在概括過程中還是太過于細致,不過多次訓練還是有些進步。
我借助之前聽課時學到的心電圖方式進行板書,學生先找出排練時“我”的心情變化的句子,做好批注。在交流結束后老師總結作者是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描寫表現人物心情。在這個部分教學時,我發現學生只能找到相關句子,不能進行概括。我想,如果還有第二次上課機會,可以提前布置一個任務,讓學生回去收集有關心情的詞語,能為本課做一個好的鋪墊。
由扶到放,學生自主學習,找演出時描寫人物語言、動作等的句子,再讀一讀,悟一悟人物心情,后寫一寫批注。
在這部分教學時,學生能夠較為輕松地找到相關句子,并概括人物心情。
當然,在談“我真的搞砸了表演嗎”這個問題上,學生能結合課文發表自己的看法,言之有理即可。
后就是設計活動:如何安慰文中的“我”?學生能夠從贊揚“我”的優點、“我”的'努力、“我”的勇于挑戰自己,鼓勵“我”繼續努力等角度來進行安慰,還是不錯的。因為只是一個小練習,就沒有要求學生要注意語音語調、手勢等,只要安慰的內容合理即可。
明天打算讓孩子們寫一個小練筆,回憶讓自己羞愧的一件事,把羞愧的那個畫面通過人物的語言、動作、心理、神態描寫表現出來。
以上就是本課的教學思路,總的來說,學生因為已經掌握了批注方法,這課教學起來相對輕松一些。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3
詩歌教學的主要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培養語感,關鍵在于創設情境,在讀中感受現代詩歌的特點。所以在授課時要讓孩子多發言,從發言中去發現孩子是否已經懂得從大量的材料中選取對自己有用的`或是自己需要的信息。還要讓學生去大聲朗讀,從讀中去感悟講解、分析,使孩子們對現代詩的想象奇,意境美,情感真的特點的體驗在讀中得到升華。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應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在語言實踐中得到鍛煉。為此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品讀詩歌,把握詩歌主旨。
二、加強詩歌朗讀訓練,在讀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讀才能更好地領悟詩歌。教師要利用自讀、分組讀、男女生輪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詩,進而感悟理解詩歌。四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詩歌的方法,在教學中應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以讀促思,以讀帶悟,以讀傳情,為學生今后學習詩歌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通過品讀含義深刻的詩句,從中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4
本次學術節交流活動,抱著學習的心態,我選擇的課文是《一枝白玫瑰》。中年段的課文中,有些是以第一人稱來記敘的。要理解這類文章,就要讓學生關注作者的情感變化及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因此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在文中找出能感受的作者心情變化的語句。以這條情感線索貫穿課堂,展開教學。
一、以情感線索訓練學生概括能力。
在引導學生理解文中的“我”對小男孩產生好奇的原因的同時訓練其概括的能力。備課時,考慮到本班學生的表達水平,我將“我看到( ),聽到( ),是我感到好奇。”這一句式用投影打出輔助學生的表達。這一環節,學生在抓住關鍵詞句后能較為透徹的理解。
二、以情感線索教給讀書方法。
本篇課文中有些語句離學生的實際生活較遠,如“她已經和上帝在一起了”、“媽媽也要去了”等語句。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教給其“批注”的讀書方法。試圖利用這個手段幫助學生理解男孩的妹妹去世,媽媽生命垂危。在此基礎上,才能讓學生感悟小男孩的可憐、善良和天真。
三、以情感線索指導朗讀。
在學生理解事情的始末后,配音樂引讀課文的關鍵處。對文章進行梳理并借此渲染情感,讓學生在讀中悟情,以情促讀。此環節效果較好,學生的情感被激發。
反思整節課,感覺在教授“批注”方法這一環節時并未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在學生理解了文中小男孩妹妹去世和他媽媽生命垂危后,并沒有對“我再也忘不掉那個男孩”進行情感體悟,個別學生仍不理解小男孩為什么“興奮”。如果在設計教學時,將第2節和第3節的內容放在一起,讓學生充分利用批注的方法研讀相關語句,理解這個小男孩的“可憐”、“天真”、“善良”,將會達到預期效果。具體可以設計問題:讀讀課文第2、3節,說說小男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用批注的方法在文中相應的地方標出;接著給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最后引導學生交流。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5
我在教學過程中緊緊抓住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圍繞“從哪兒體會到長城氣魄雄偉?為什么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一個偉大的奇跡?”這兩個問題讓學生展開討論學習。根據學生的討論交流依次學習了課文的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遠看長城氣魄雄偉,初讀了解了長城“長”的特點,然后結合文中的插圖,學生不僅理解了“蜿蜒盤旋”這個詞語的意思,還發現了長城“曲折”的特點。通過個人讀、男生讀、齊讀等形式讀出了長城的雄偉氣勢。在教學第二自然段“長城的結構和作用”時,讓學生通過讀了解到長城“高大堅固”特點。然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參考書上第二幅圖,試著用簡筆畫畫出長城的結構圖。并想像當時秦始皇的軍隊是怎樣利用垛子、了望口、射口、城臺傳遞信息,進行防守和打擊敵人的'?從而讓學生真正認識到長城的設計巧妙,特別在軍事防御上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學生初步領略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第三自然段為了讓學生從內心體會到古代勞動人民修筑長城的不易,通過與現實生活的比照和朗讀去感悟,提升學生的情感,創設情景“對古代勞動人民說些什么?”讓學生由衷認識到“多少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結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
“抓最后一個自然段,提煉兩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這種處理教材的方法是否可行,還有待思考。不過,我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興趣濃厚,朗讀充分,感情充沛,特別在第三自然段的學習中學生發自內心對長城的贊嘆和歌頌。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6
《新型玻璃》是一篇說明文,文章緊緊扣住一個“新”字,以精煉的語言,采用多種說明方法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這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及其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鼓勵人們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去創造更多的新型玻璃。
課文內容淺顯易懂,段落結構基本相同。我采用精講第一自然段“夾絲網防盜玻璃”,先引導學生總結這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了解其中所用的說明方法。再出示“新型玻璃名稱、特點、用途”的表格,讓學生分小組對其他四種新型玻璃進行自主學習,邊讀邊展開討論。引導學生用“讀課文——找出描寫玻璃特點和用途的句子——歸納說明方法”等步驟學習后面的四個段落。
在學生對每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用途清楚的情況下,教師再次創設情景,讓學生以做廣告的形式對每種新型玻璃進行一次創造性的復述。在小組合作時,留出時間讓學生充分的討論、交流。最后,請小組推薦最棒的推銷員上臺,給新型玻璃做廣告。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對課文中的幾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作用進行了創造性的解說。通過這種形式,巧妙地激發了學生說話的興趣,激活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讓學生將知識內化并表達出來,求得知識的豐滿和思維的拓展。
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讓他們用所學知識去表達、交流,走進真實的社會生活。在拓展學習階段,我啟發學生打開想像的翅膀,開展“我是小小發明家”的活動,讓學生在現實生活和未來的世界中放飛自己的想像,發揮創新的潛能。我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們還能設計出哪些更有創意的新型璃?”這時,學生的創造積極性被激發出來了,大家議論紛紛,設計出了許多種新型玻璃。我不得不贊嘆學生的奇思妙想真是大膽、新奇,他們就像破土而出的嫩芽,只要用心澆灌,每天都有新的驚喜帶給你。
課文中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顯得較為陌生,掌握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但由于這些說明方法在文中的典型性和重要作用,所以我在適當的'教學時機讓學生進一步認識了說明方法,并舉其他的例子進行了進一步的說明。
用詞準確,表達生動形象,是課文表達上的重要特點。在教學中充分引導學生去體會與感悟。如:文章開篇先從警鈴驟然響起講起,引人入勝地講述了夾絲網防盜玻璃的特點——可以自動報警,為下文介紹這種玻璃的用途埋下了伏筆。作者用“藕斷絲連”來形容夾絲玻璃即使破碎,仍粘在一起的特點;說變色玻璃似“自動窗簾”;噪音像個“隱身人”等。
通過這課的教學讓我充分意識到了: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的范圍有多大,學習語文的范圍就有多大。不過,有時是有意識的學習,有時是無意識的受到影響。我們語文教師的任務,在于充分利用廣闊的語文環境,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并把語文學習的成果運用于生活實踐,從而溝通語文與生活的聯系——“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7
“郵票小,世界大”,郵票是時代的窗口,是國家的名片,是微型百科全書,包含著社會的方方面面。集郵是一項高雅文明的藝術收藏活動。它能增長見識、陶冶情操、開闊視野、提升藝術欣賞水平,使人們的生活更加美化和多種多樣。《美麗的集郵冊》用詩歌的形式描述了郵票世界中祖國壯麗的河山和燦爛的歷史文化,抒發了對祖國的贊美之情。
四年級的學生多數對郵票不太了解,在現實生活中郵票的運用也很少,倘若只是課前讓學生查找相關資料,很難讓學生對郵票及集郵有相當的認識,也難以與課文形成情感共鳴。因而我提前半個月讓學生去了解郵票與集郵,讓其查找有關集郵的知識,并看看自己身邊有沒有集郵愛好者,了解他們對集郵的體會,并把自己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體會樂趣。這樣,在學習本課時,就可以讓學生結合自己這一段時間的體會,去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對《美麗的集郵冊》中描寫的內容不再感到遙不可及。
本文以詩歌的'形式、豪邁的情懷,描繪了祖國壯麗的山河和燦爛的文化,將對偉大祖國的贊美之情濃縮于幾枚郵票之中,感情強烈、意境優美、語言精煉、對仗工整。讀著這些句子,腦海中會浮現祖國美麗的山河,心中自然而地會生起民族自豪感。
針對本文的這些特點,在教學時我引導學生找出對仗工整的句子,在朗讀、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說一說。有的說:“登蛾眉,看群猴嬉戲;游青城,聽流水潺潺。”有的說:九寨風光無限好,黃龍山水也迷人。”……開展多層次的、多角度的朗讀,如賞讀、個人讀、小組讀、配合讀、指名讀等,讓學生在讀中入情入境。在讀的同時引導學生想畫面,聯系有關資料,理解課文內容,進而激發其愛國之情。
文中所涉及的內容有壯麗的河山,悠久的歷史,在教學中我應引導學生一一去感受其美麗,認識其價值。學生獨特的感受得到了尊重,情緒自然高漲,學習效果才最佳。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8
教學反思:
這是本人在公開課中第二次上古詩內容,如果可以選擇我不會選擇古詩作為公開課的上課內容。并不是本人討厭故事、害怕古詩,相反,本人比較喜歡古詩。這堂課是我在參加第二屆全區青年教師素養大賽時,由教研室領導,在賽前一天通知的。讓我想起了自己在參加第一屆全區青年教師比武大賽的校內選拔活動,那時在學校初選時,并沒有嚴格的按照規定,賽前一天由評委組決定授課內容,而是我們參賽選手自己選定。我那時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了古詩作為授課內容,是五年級語文A版上冊中宋代詩人林升創作的《題臨安邸》,原以為能夠上得精彩,沒想到整堂課幾乎是我一個人在說話,學生似乎游離在課堂之外。經過學校領導、同事,以及教研室領導的指導,我知道應當以學生為主體,不能對學生進行灌輸,而是要提升他們的興趣。
這次是在中心小學借班上課,時間為三十分鐘,課前有3分鐘左右的空白時間。我是第八個出場的老師,看到有些老師在三分鐘的空白時間里,播放了輕音樂,讓學生靜坐等待上課開始的口哨。我覺得這樣的等待很尷尬,自己是在下午最后一節課出場,學生的精神狀態極有可能很低落,我必須提起他們的興趣,所以在三分鐘的空白時間里,我和115班的孩子進行了詼諧幽默的聊天,這是我第一次用這種風格和學生交流,效果卻意外的好。
此首古詩僅僅四句,要上三十分鐘的課,似乎有點難。我主要采用的是朗讀為主,在詩的1、2句中有:“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我主要針對詩中的意象“明月”進行散發和聯想,把詩人李白、杜甫、王安石、袁枚的含有明月的詩,作為引導學生思緒、激發學生情感的導火線,進行重復朗讀訓練,雖然重復但不顯得單調,情感逐步升華。在課堂結尾處,我選擇了一首《出塞》的`古詩新唱,作為結尾,學生們似乎很喜歡。
從學生的反應來看,整堂的氣氛很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高昂,但是很多細節還是很粗糙。本人在制作課件的時候,采集了許多戰爭圖片,本意是為了把學生的心境拉進戰爭年代,但圖片內容過多,我在翻閱的過程中,又對電腦操作不熟悉,很多次反復翻閱,造成授課流程不夠連貫。同時,由于這是一堂30分鐘的微課,不可能像平時完整的課堂那樣去上,必須有所取舍,突出重點。而我沒有做到,尤其課件中有兩份資料介紹,《資治通鑒.唐紀》和李廣的個人資料,學生在閱讀這兩份資料的過程中,耗費了5到6分鐘,直接導致授課環節時間緊促,后來哨聲一響,我便匆匆結尾。如果有機會,再上這節課,我將把這兩份資料交由學生于課外查閱,而且關于李廣的介紹,其實在課本的注釋中就有,我在課件中的介紹也許是有點畫蛇添足。
自己班上的孩子,在詩歌背誦方面,不比中心小學的孩子差,但是他們為何在我的課堂上,不像這些第一次和我見面的孩子那樣活躍,對于如何激發學生的聽課和發言興趣,這是值得我深思的一個問題。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9
說來慚愧,對王爾德的認識在上課前并不多,只是以前在翻閱童話書時偶爾讀到他的幾篇童話。作文本細讀時,瀏覽了他的一些介紹,細讀了他的一些作品,才感受到他是一位極有個性而情感細膩豐富的人!《巨人的花園》改編自王爾德最經典的童話之一《自私的巨人》,編入教材時,編者為了單元組文本的教學意義指向及言語的學習,文句上做了較多的刪減變動,改編后的《巨人的花園》已經跟原文有很大的出入。課畢,結合幾位聽課老師的建議,思考如下:
從第一教時的教學意義出發,我以“挖掘巨人的任性和冷酷”為切入點,在體悟巨人的任性和冷酷中來折回感悟“快樂應該與別人一起分享”的文理,透過文本的反面語言現象去抵達正面的教學意義。雖然整個設計看來完滿,但是實際的操作卻顯得很吃力,特別是指導學生對巨人的生氣、發脾氣和大聲斥責等幾處語言的'朗讀,顯得更為茫然無力。因為巨人的任性和冷酷,是孩子們一下子所體驗不到的,更不用說處在他的角色上去揣度,所以,幾番的引領指導,孩子們的朗讀在分貝上是不斷的提高,在“生氣”、“發脾氣”、“叱責”的詞性認識中越顯明晰,但是在朗讀情感的表現上卻并無改進。看來,讓孩子們站在巨人的角色上去體悟、去感受是繞了遠路了。那么,換一種思路,從孩子們的角度上去解讀會不會有更簡單有效些呢?——后續思考:抓住“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從感悟巨人三次訓斥孩子以及三次巨人花園周遭環境的變化的語句對比中,去一次一次的接受“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的洗禮!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
《奇妙的國際互聯網》是一篇介紹現代高科技的說明文。課文通過對國際互聯網的結構、工作原理以及與人們的關系的詳細介紹,讓我們了解國際互聯網的奇妙之處,認識到世界的豐富多彩以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第一課時,以對詩導入,所對的詩都是背誦過的,體現詩人與朋友遠隔千里的詩句,最后出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思考是什么使得相隔千里卻好似鄰居呢?學生能自然說到是國際互聯網。抓住課題,讓學生說說除了“奇妙的”,你還能想出哪些形容詞來形容互聯網,學生可以說出“神奇的”“無所不能的”等等。在學過字詞之后,要能夠理清文章的脈絡,在一班是沒有清楚的將怎么分段、每段說清楚,在說完段落大意后應該有意識的訓練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最后抓住第二自然段說說互聯網奇妙在什么地方,找出有感悟的句子說一說,并嘗試有感情的讀一讀。最后留了七分鐘左右時間給學生寫字。第二課時抓住互聯網的三個特點進行講解。首先回憶一下互聯網有哪三個特點。大、快、多。
1.大
指的是國際互聯網非常大,恰似一張把地球團團包住的大網。指導學生朗讀,抓住“巨型”“團團包住”“整個地球”來重點體會,學生能夠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2、快
互聯網的速度非常快,文中舉了一個具體的例子來體會傳輸速度快,抓住悉尼和北京相距的距離之大進行對比,體會到幾秒鐘就能將信息傳遞的速度之快。
3、多
“多”主要指的是互聯網的功能十分多,文中用了五個“可以”來寫出互聯網的作用之多,當然還有一個省略號,說明互聯網的功能還不僅如此,并要求學生展開想象說說還有哪些功能。最后結合《補充習題》完成相應的練習。
力爭每節課都給學生留足夠的時間及時的完成練習,不使作業后置,充分發揮練習的作用,我想學生能夠有所得。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1
課文《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是四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選讀課文,課文主要是通過魏格納因為觀察世界地圖而發現了大陸漂移說。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告訴學生要善于觀察,做一個善于觀察的人,科學真理就在我們身邊。
這篇課文的學習我用了兩個課時,第一課時講了課文中的生字詞和課文內容大意;第二課時主要將了魏格納是如何有這個發現的,以及從魏格納身上我們學會了哪些品質。但是在教學中,我發現,我怎么講也不能將文章講透,講得學生無論從內容還是中心思想上面都理解透。但是,這是一篇選讀課文,道理上,我只要上一個課時就行,可是為什么我上了兩個課時還不夠呢?那么這種選讀課文,我究竟要怎么教呢?對此,我查閱資料,也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學會了很多。
一、《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3到4年級學生要“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選的課文不必要像精度課文講得那么詳細,要不就不能分選讀和精讀,所以對于這一類的課文,只要掌握課文中要認、寫的.生字詞,粗知課文大意即可。
二、怎樣讓學生粗知文章大意呢?我請教了有經驗的老師,從他們那里得知,對于這樣的課文,可以提出一、兩個大問題讓學生思考,將這個大問題答出即可。例如《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一文,只要提出:魏格納是怎樣發現大陸漂移學說?即可,學生只要圍繞這個問題進行必要的討論,然后再稍作小結,這篇課文就可以結束。
三、要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課前讓學生學會通過工具書理解課文生字詞和難理解的詞語,掃清課文閱讀障礙。現在四(4)班和四(3)班的學生都沒有課前預習和自學的習慣,所以要對他們有一些硬性的規定,學新課文之前一定要對照字典或者《小學教材全解》來理解課文中生字詞。
以后的教學中,要分清新課標教學大綱,不做無用功。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2
核心提示:《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老舍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個性化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新課標》中強調: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因此,結合本次校本研究主題:提倡學生個性化閱讀,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朗讀成了體會情感的最直接與最重要的手段,通過個別讀、自由讀、齊讀、加動作讀、分角色讀等多種朗讀方法,層層遞進地加強情感的培養,體味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學生享有充分的自由,他們可以挑自己最有感觸的'地方談理解,然后讀出自己的感受,而且我采用激勵性的評價,比如:通過你的朗讀我感受到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你這位老舍先生太喜歡這只貓了,等等。這樣也就激發了他們的積極性和自豪感,發揮了他們的獨立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另外我還結合了這篇課文滲透了學生在寫作文和日記時所應注意的寫作手法,比如:寫作時要發揮想象,善用擬人、比喻等修辭方法,通過準確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感情等等。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在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中進行”“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遵循這個原則,這節課我在課上以學生談理解、談感受為主,教師參與,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合作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完《貓》這一課后,我的最大感受是感動,我為課堂上學生的那份熱情而感動。除感動之外,還反思了一下這節課的得與失。
得1.我在教學中力求體現民主性,平等性,創設了輕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圍,我以引導者、組織者的身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2.在教學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學會用多種方法理解字、詞、句,最終達到理解文章的目的。比如:抓重點詞語乖;抓關聯詞語任憑……也;聯系課文理解古怪等等。
3、挖掘了文章的人文性,對學生進行情感的熏陶。
不過由于自身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不少缺陷:
首先,我的語言不夠精煉:課上我的激情,情緒不夠到位。如果多注意用兒童語言巧妙過渡,學生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堂氣氛也會更活躍。而且,我今后要繼續加強在課堂上的應變能力,善于捕捉學生思維的火花,因勢利導,使其燃燒發光,并且,應多思考如何在教學中增強學生主動探求的興趣,增強學生探究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吸取經驗和教訓,讓自己迅速地成熟起來。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3
失敗處:課堂調控還欠火候。當學生被充分調動積極性以后,如何有效地讓學生進入真正朗讀當中,去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這方面是要改進的。其次,在學生進入角色之前應該對重點句有所明白,可以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先有意識地提醒學生,你覺得人物對話中,哪幾句話要注意讀得有感情的?為什么?這樣的'提問有助于接下去的進程。
再次,“還我朗朗書聲”這種新課程理念的意識還要加強。雖然課堂上有不斷的讀書聲,但缺少有效地讀的調控能力。
這堂課雖然以失敗告終,但也有一些值得反思和借鑒的地方。
1、是以一種創新的方式去設計課堂過程,優化課堂進程。同學們對新的一種課堂氛圍產生了興趣。開始由挑選學校話劇團小演員導入已經吸引了學生的興趣。然后由學生自由組合分角色朗讀,這些應該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讓課堂活了起來。
2、做到了讓學生去參與閱讀。教師通過設計一個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文本的再創造。新課標指出:“要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等環節,拓寬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雖然這堂課對學生來說,真正學到什么還談不上,但是,已經在學生的參與閱讀當中,培養了他們的多種能力。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4
教學《新型玻璃》這一課時,我設計的教學過程注重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積極主動地探究,生動活潑地發展,思維能力能得到提高,使學生真正享受到自主合作學習的成功樂趣。整個教學過程的突出特點是精心創設情境,調動學生小組合作的積極性,促進學生主動發展
一、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我們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喚醒和激發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使學生產生學習需求。教學時,我從學生已經熟知的玻璃出發,引出了所要學習的`新內容,學生急于想知道新型玻璃到底是什么樣,這就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現代教學論認為,民主、和諧、寬松的課堂教學氛圍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主動發展的關鍵所在。所以課堂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喜好的玻璃,采取自己喜歡的閱讀方式自主閱讀,了解玻璃的特點、作用等。然后四人小組交流自學情況,互相補充,相互釋疑。在了解了新型玻璃的特點、作用之后,讓學生從課文中選一種新型玻璃,用第一人稱“玻璃的自述”,介紹這種玻璃的特點和作用,將自己推銷出去。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最后展開想象的翅膀,設想未來的玻璃。
這種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張揚自己的個性。學生們無拘無束地表現自己的感受,輕松愉快地用語言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言語實踐中學習語言,在積極思維中發展思維,在交流表達中提高表達能力。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5
教學目標:
抓住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
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抓住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心情變化。
難點
理解和體會“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一、回顧上節內容,提出本節學習要點
二、賞析文章語言美
1.玩陀螺曾經由于什么原因讓“我”感到懊惱?又是怎樣從懊惱變成了自豪?
2.教師引導從關鍵語句來體會情感的變化。你能找到描寫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的文字嗎?
(1)“為此不知挨了多少責罵,可仍然不肯住手。然而一個孩子無論如何是削不出高質量的陀螺的`,因此,曾有很長一段時間我的世界堆滿烏云,快樂像過冬的燕子一般,飛到一個誰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2)“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處于恍惚的狀態,老想象著那只陀螺英武的風姿。”
(3)“尤其當我看到這枚‘鴨蛋’的下端已嵌上一粒大滾珠時,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馬上在馬路上一顯身手!”
(4)“我的陀螺剛一露面,就招來了一頓嘲笑。”
(5)“這真是個輝煌的時刻!我嘗到了勝利的滋味,品到了幸運的甜頭。無意中獲得的‘榮譽’,雖然小如微塵,對于好勝的孩子來說,也足以陶醉許久了——直到現在我還能興致勃勃地寫下這些文字,便是一種有力的證明吧!”
?3.你們能通過朗讀來體現我從懊惱到自豪的這一情感變化嗎?
4.“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這句話你怎么理解?
5.小結:一個不起眼的小陀螺主宰了“我”童年的憂傷與歡樂。與它相伴,“我”的童年生活無比精彩。
三、朗讀句子,學習寫作方法
教師總結寫作方法。
1.用成語進行描寫,生動。
2.使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生動傳神。
3.注意刻畫人物的心情。
四、談談文后的體會
讀課文最后一句話,你有什么體會。這句話在文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表面寫的是陀螺,更像是說誰呢?談對自己的啟示。
板書設計:
陀螺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能只看外表?
教學反思:
童年生活,因為無憂無慮而快樂,因為有了夢想而精彩,通過這篇課文,我們看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一種難言的親切感和溫馨會久久地縈繞在我們心頭。在學習課文時,我引導學生感受童年的美好,享受童年,珍惜童年,并在閱讀中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理解詞句,體會詞句表達的感情,豐富語言積累;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培養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明理。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經典]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7-25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7-12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精選】10-20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6
語文上冊雪孩子教學反思02-16
語文s版上冊教學反思03-11
語文上冊園地四教學反思03-16
四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04-21
四年級語文上冊長城教學反思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