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教學目標
1.介紹一種風俗,或寫一寫你參加的一次風俗活動的經歷。
2.明確這種風俗的主要特點,挑選能夠突出風俗特點的材料來寫。
3.分清詳略,學會抓住特點介紹家鄉的風俗的方法。
教學重點:明確這種風俗的主要特點,挑選能夠突出風俗特點的材料來寫。
教學難點:分清詳略,學會抓住特點介紹家鄉的風俗的方法。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展示各民族民風民俗圖片)“離家三里遠,別是一鄉風。”我們的祖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
2.如果要讓你介紹一種家鄉的風俗,你會選擇介紹什么呢?(學生自由發言)
3.導入新課:現在,讓我們用文字來把家鄉特別的風俗介紹出來吧!(板書:家鄉的風俗)
二、啟發思路。
1.介紹之前,說一說你為什么選擇這種風俗。(學生自由討論)
2.匯報討論成果。
(1)要介紹的風俗是什么?
(2)它的主要特點是什么?你打算從哪幾個方面進行介紹?
(3)你將把哪一部分作為重點去寫?
3.根據你要介紹的風俗特點,你打算擬定什么題目?
(1)寫特色小吃,可以直接用其名稱作為作文題目。
(2)可供選擇的題目:《春節習俗》《家鄉的春節》《歡度 節》
三、習作指導。
1.整理思路:學生先打草稿,確定自己想寫哪一種風俗,想想它的突出特點是什么。
2.回憶本單元中學到的一些表達方法。抓住重點課文,以《北京的春節》為例進行指導。
出示課文片段欣賞:除夕真熱鬧。家家趕做年夜飯,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屋里貼好了各色的年畫。除夕夜家家燈火通宵,不許間斷,鞭炮聲日夜不絕。在外邊做事的人,除非萬不得已,必定趕回家來吃團圓飯。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沒有什么人睡覺,都要守歲。
教師點撥:這一段采用“總—分”的結構寫除夕。中心句是“除夕真熱鬧”,后面的內容都是圍繞這句話來寫的。從味、色、聲三個角度描寫老北京除夕的風俗習慣。“到處是酒肉的香味”“紅紅的對聯”“各色的年畫”“家家燈火通宵”“鞭炮聲日夜不絕”,作者從氣味到色彩再到聲音,進行了全方位的描繪,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熱鬧。
3.寫作技巧點撥。
(1)要把風俗活動的各個環節寫清楚,重點描寫活動現場的情況和自身的感受。
(2)要按一定的順序寫。一般先簡要地交代風俗活動的時間、地點、人物和內容,然后詳寫參加活動的經過,最后寫活動的結果及感受。可以把風俗的特點或來歷自然地穿插在合適的.地方。
(3)詳略得當,重點突出,可以采用點面結合的手法寫。風俗活動中發生的事情很多,寫時既要對群體活動的情景做總體描述,也要對其中的個體作具體的描述。對最能表現文章中心的內容要詳細描寫,其余部分可一筆帶過,這樣可以使文章重點突出,主題鮮明。
4.寫自己對風俗活動的看法,可以用夾敘夾議的方式,表達出自己的觀點,注意要有理有據,論證充分。
5.學生自由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四、習作點評。
選出兩三篇比較優秀的作文,在全班進行點評。習作的重點在于講清楚所寫的是什么風俗,內容詳略得當、特點突出,語言通順恰當,等等。
五、小結。
學生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風俗,選取不同材料,運用抓住特點描寫風俗的方法,介紹出家鄉的風俗活動,詳略得當,表達出自己的看法。
六、延伸。
將你的習作與同桌交換,看看你們能不能根據對方的文字描寫,勾畫出對方習作中所刻畫的家鄉的風俗特點。(看看是否詳略得當)
板書設計
習作:家鄉的風俗
抓特點 詳略得當
教學反思
1.本次習作,鑒于學生對家鄉的風俗知之甚少,沒有生活基礎,課前可先讓學生充分搜集材料,有助于課堂上對于習作內容深入討論,也有助于拓展學生習作思路。
2.對于家鄉的風俗的介紹,學生還缺乏深刻的理解,對于一些場景的敘述過于簡略,學生對于習俗的來歷、一些節日的象征意義缺乏了解,缺乏實際體驗。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1、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習俗。文章語言簡潔通俗,描寫細膩生動,結構清晰。上完這篇課文我用了6個課時,教學過程總體上是順暢的,上課過程中有兩個地方同學們給了我不小的驚喜。
一.讀課文,說說作者是以什么為記敘線索的?當我給了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反復讀課文之后,學生對這個問題竟然沒有選擇沉默,有同學根據自己的讀書收獲,說出了課文是以時間為順序來寫的……那一瞬間,我的內心如花般燦爛綻放。上一屆的學生學習這一課的時候,我拋出這個問題,無奈全場是一片寂靜,沒有一個學生能夠找到課文的行文線索。時隔三年,重教這篇課文,我備課時在問還是不問或者以怎樣更好的能讓學生理解的方式去問這個問題,是我糾結了許久不能釋懷的難題。最后我準備了兩套方案,先試著亮出這一問題,看看學生的反應如何?如若這一石塊激不起一絲漣漪,那便帶著學生逐段逐段讀出文中被時間之手串起的一個又一個關于春節的那些不尋常的日子,再將這些日子依次排列下來,學生也就不難回答出文章的記敘線索了。
二.作者課文中記敘的春節的這些日子中哪些是詳寫?哪些是略寫?關于“詳寫”和“略寫”,從七年級開始便有接觸,但是考慮到我們聾生的認知特點是“學得慢,忘得快”,因此在提問時,我也是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拋出這個問題。一開始,同學們也都有些摸不著頭腦。過了幾分鐘,吳清任同學自告奮勇說他能告訴同學們什么是詳寫和略寫,我便順水推舟讓他來當“小老師”給同學們補習這方面的知識。吳清任用聾人手語將詳寫和略寫解釋了一遍:詳寫就是寫得很具體,寫得比較多、比較長的內容就是詳寫;反之是略寫。我又順勢而導,你說的很對,那你能不能以課文中寫的關于春節的幾個重要的日子來給大家現場舉例說說哪些是詳寫的、哪些是略寫的?于是,在吳清任同學的娓娓道來中,之前提出的關于詳寫和略寫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這兩個教學環節給我的啟示是:任何時候都不要低估我們聾生的潛能。在閱讀理解上,我們一直認為這是聾生的弱項,稍微有些難度的問題,我們都會在心里掂量半天,總在想這個問題這樣問學生能理解嗎?我們怎樣用更通俗易懂的話來問比較合適……我們總是徘徊在問與不問、如何問的邊緣,其實只要我們放開手給學生留一片可以自由進出小天地,他們未必回饋我們的都是失望,有時很可能是令我們喜笑顏開的天清地闊。
2、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北京的春節》是老舍先生的作品,介紹了北京的春節習俗。文章語言簡潔通俗,描寫細膩生動,結構清晰。針對本課的教學實際,結合教學的參考,我作如下反思:
1、本課教學設計合理流暢,把握教材準確深入,針對東部孩子的特點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給予了充分肯定。
2、教學分析中貼近學生生活,教師注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同學們爭先恐后、滔滔不絕地發表著自己的見解,整堂課學生們自始至終保持著濃厚的興趣,課堂氣氛比較熱烈、濃厚。
但是,教學是門遺憾的藝術,每一節課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所教學的這一節課,也有以下幾點不足:
1、在教學中,我努力地想讓孩子們多說一點,把課堂還給他們,同時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今后的授課中,我應該學會把握教材,課上適當的放和收。
2、指導學生整理資料不到位,學生課前收集了大量的資料,他們還沒有學會處理資料,不知道可以去除一些關系不太緊密的內容,從一大堆資料中提煉一些有用的精華資料。因此,我還需要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啟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3、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對作者語言的體會應該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本課的感悟程度還不夠,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
問題即課題,立足于教學實際的研究必將有利的促進教育教學的發展。
3、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詳略得當,而且按照時間順序描述了北京春節的習俗。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在默讀課文的基礎上,說說老北京在春節有哪些習俗?文中哪些部分是詳寫,哪些部分是略寫?利用合作預習表格,引導學生把時間找出來填寫在表格左邊,右邊填寫具體習俗。通過填寫表格,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并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通過表格的填寫不難發現作者在臘八、除夕、初一和元宵是詳寫部分。此時出示本課主線問題:作者是怎樣寫出各時間段特點的?畫一畫,寫寫自己的感受,師生再共同學習詳寫部分。在分析課文時,學生說得比較到位,但是老師指導學生朗讀還有所欠缺。還應該提高對朗讀訓練的重視程度。最后,通過語言啟發學生總結作者寫法上的特點,體會詳略寫的好處,指導學生在習作中嘗試運用。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與人文性是相互依存、和諧統一的,豐富多彩的人文內容以優美的工具而愈顯出其風采,優美的工具借豐富多彩的人文內容而愈突出其魅力。本節課我美把握好“一課一得”、“讀寫結合”的尺度,重點放在了指導學生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上,缺乏對學生讀的訓練,學生讀的方法少,讀的形式少,學生感悟理解就很膚淺。本人覺得這節課傾了工具性,輕了人文性。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進,更上一層樓。
4、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古羅馬教育家普魯塔克說過:“兒童的心靈不是一個需要填滿的罐子,而是一顆需要點燃的火種。”是啊,生活是的老師,課堂源自于生活。課堂教學正是一個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參與、獨立思考、自主發現和不斷創新的過程,而不是簡單、被動地接受教師和教材提供的現成觀點與結論。在執教《北京的春節》這一課時,我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上課前,我先出示一副對聯“鑼鼓喧天辭歲舊,爆竹聲中迎新春”,請學生回憶寒假里剛過過的一年中最隆重的節日——春節的場面,并讓幾位學生為大家描述過節的情景。對學生來說,春節剛過去不久,氣氛猶濃,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緊接著,我利用課件讓學生讀讀北京小孩過春節的童謠,讓他們饒有興致地談談自己對童謠的理解,再揭示課題,和他們一起走進作家老舍筆下的《北京的春節》。我覺得教師必須以自己的情緒去感染學生,通過自身的言語激勵、誦讀歌謠等形式,使他們自始至終保持對課文的情趣。我正是帶著極大的興趣來上這一課的,我的情緒也極大地感染了我的學生,大家學得也很投入。
二、以讀為主,讀中感悟
我認為一節好課就應該對課文重點語段進行朗讀與感悟,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讀、反復的想,再進行反復說的訓練。在重點語段的處理上,我讓學生通過反復讀,反復地想象來展開。比如教“除夕”這部分時,我先讓學生讀這段,然后說說看到了哪些畫面,體會老舍一句一景的寫作方法,再通過教師的引導,體會這熱鬧是“家家”、“人人”、“處處”、“時時”的熱鬧。因為多數學生都生活在農村,還有一些同學是留守兒童,父母難得回家一趟,只有過年或過節時才會與他們團聚。所以他們對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節的印象較為深刻,交流時就不會出現“冷場”了。
課堂上,我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春節的氛圍,在說中融入過年的情景,讓他們在扎扎實實的讀和說的訓練中感受北京春節的喜慶、熱鬧和歡樂。我還指導學生運用讀課文畫句子的方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思,提出問題,展開討論。在讀書討論中,師生共同參與評價,融入其中,感悟除夕的熱鬧、大年初一與除夕景象的截然不同和正月十五的高潮,在朗讀中細細體會老舍那“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
三、詳略得當,學習表達方法
在課文中,老舍先生選擇了春節中的九個時段來介紹北京春節的習俗。其中,臘八、除夕、初一和十五這四個時段為詳寫,其它為略寫。要是在學習時,處處點到,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能達到囫圇吞棗的效果,所以,我主要引導學生抓住幾個重點時段來品讀,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課堂作業本上的那份表格,從而感受到北京春節的隆重與熱鬧,喜慶與歡樂,體會本文表達方法的精妙之處。而且這一課的板書,我都是讓學生說,請學生自己上去寫,讓他們感受到黑板不再是老師神圣不可侵犯的地方,感受到黑板上也有屬于他們自己的一片天地,感受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
課文學完后,我還讓學生說說“我們農村的春節是怎樣的?它與北京城市的春節有什么不同?”一石激起千尺浪,孩子們暢所欲言:“過年前,我媽媽忙著做豆腐、炸油豆腐、做饅頭和米馃。因為上墳時,我們要用這些食物去拜祭祖先的,讓他們過年時也能‘吃飽’”;“除夕那天,我會幫爸爸一起貼對聯,之后再和他一起上墳去拜祭祖宗,初一那天我們還要上墳掛紅紙,保佑全家人的日子紅紅火火”;“初一一大早,爸爸早早起床開門放煙花,表示開門大吉;大約到八九點鐘,我們起床后早飯要先吃糖水蛋,象征著家人生活的甜蜜,隨后再吃媽媽煮的長壽面,它代表著每個人都要健康長壽”……正是因為他們有了這樣的生活體驗,所以說起來才會滔滔不絕。
是的,生活是的老師,豐富多彩的生活,豐富多彩的體驗,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喚起了學生真實的情感體驗,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欲罷不能。課堂上,我欣喜地感受著課堂教學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這一切都源于——生活這個的老師。
5、部編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北京的春節教學反思
本文的作者是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筆、“俗白”的風格、京味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幅北京春節的民風民俗畫卷,展示了中國節日習俗的溫馨和美好,表達了自己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喜愛。
在教學這一課時,我先讓學生熟讀課文,解決生字詞方面的問題;接下來略讀課文,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知道作者是按時間順序來進行敘述的,并按時間順序列舉出這些日子;然后讓學生默讀課文,弄清在不同的日子里,那里的人們都有些什么風俗習慣,并完成表格填寫;在此基礎上,學生再次瀏覽課文,看作者是將哪幾天作為重點來寫的,你最感興趣的是哪部分,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再接著就是找出文中描寫孩子們的句段,仔細研讀,體會孩子們過春節的感受;最后,再回顧全文,看你從作者的敘述中感受到了什么,體會文章的主題。
至此,課文的主體部分已經學完了。接下來我先給同學們拓展了一些其他地方人們過春節的不同習俗。然后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了課文后的閱讀鏈接,體味不同的人過春節的不同感受以及在寫法上的不同。再就是引導同學們說說自己的家鄉或家里過春節的習俗。最后,讓他們動筆依照課文或課后的閱讀鏈接把剛才口語交際的'內容寫下來。從作文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同學寫得是比較成功的:按時間順序寫得詳略得當,較好地表現出了春節那種熱鬧、祥和的氣氛;特別是孩子們的那種無憂無慮和快樂,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回顧本課的教學,我覺得自己有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一是以讀促悟。每一個學習目標基本上都是學生在讀的基礎上去完成,老師極少去代替。二是充分發揮了閱讀鏈接的作用,并有目的地進行了一些拓展。這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學生的積累。三是比較成功地進行了口語交際和習作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書面表達能力,做到了讀寫結合。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那個星期天》文章主要寫了在那個星期天里“我”經歷了由盼望、興奮、期待、到焦急無奈再到失望、委屈等心情變化的過程。文章運用了大量的細節描寫來體現“我”的心情歷程。為了讓學生掌握本單元語文要素,教學中,我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展開:
1.聯系生活實際,感受“期盼”經歷。
通過品讀文中描寫“我”心情變化的句子,再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體會作者這一天的心情變化,體會第盼望對于孩子來說多么重要。這種體會是感同身受的.,也是長久、深刻的。
2.學習作者的寫作手法,讓真情自然流露。
作者從語言、環境、動作、心理、細節等方面的描寫,細膩真實地向我們表達了在那一天漫長的等待過程中的心情變化,融情于景、事物當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情感。特別是通過寫光線的變化來烘托人物心情的寫法,值得學生借鑒。因此,在課堂的結尾,我引導學生由本課延伸到作者的其他作品,并積累好詞好句,將單元語文要素的學習落到實處。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教學目標:
1、會寫15個生字,理解課文中出現的新詞。
2、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3、根據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5、通過學習感悟窮人的美好心靈,培養學生關心他人,奉獻愛心的美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1、學習心理活動的描寫方法。體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漁夫夫婦的高尚品質和沙俄時代窮人的窮困和悲慘。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學生解題。
2、介紹作者及時代背景。(出示課件)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用生字生詞卡片檢查生字讀音。
3、再讀課文,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她的丈夫,在鄰居西蒙病死后,主動收養了她的兩個孩子的故事。
)
4.抽查生字,檢查讀書情況,并正音。
5.默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按事情發展的順序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在海上起風暴的夜晚,桑娜焦急地等待出海捕魚的丈夫歸來。
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桑娜看望生病的西蒙,發現西蒙死了,便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抱回自己的家。
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漁夫出海歸來,聽說西蒙死了,主動提出收養西蒙的兩個孩子。
三、抓住關鍵詞,了解桑娜的心理活動
1、自由讀課文第1~11自然段。了解人物桑娜,最能體現桑娜從鄰居家抱回孩子后的心情的詞語是什么。(忐忑不安)
2、思考: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了哪些事情。(學生自由交流)
四、歸納小結
教師:這些心理描寫深刻地反映了桑娜矛盾的心理,表現了她寧愿自己承擔痛苦和勞累,也要把西蒙的兩個孩子撫養長大的樸實、善良的.美好品質。
下節課我們將走進漁夫一家,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引入新知
師:同學們,上一節課,我們已經了解了故事情節,理清了文章脈絡。這節課,我們將走進漁夫一家,體會窮人的美好心靈,感受人物形象。
二、研讀重點語句,體會人物崇高的品德
1、課件出示環境描寫的句子:屋外寒風呼嘯……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亮。
這些環境描寫對刻畫桑娜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從側面烘托桑娜雖然貧窮,但她十分勤勞,而且她熱愛家人,熱愛生活。
)
2、課件出示:她的心跳得很厲害……但是覺得非這樣做不可。(分男女讀)
(1)“這樣做”是指什么。“非這樣做不可”是什么意思。
(2)你覺得為什么桑娜會這樣做。
(作為母親,她可憐兩個孩子;作為鄰居,她必然要關心西蒙留下的兩個孩子;而作為需要撫養五個孩子的家庭主婦,她會為今后的生活擔憂。
因為桑娜看到兩個可愛的小孩沒有了母親的撫養,十分可憐,所以沒有多考慮,就把他們抱回了家。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桑娜善良的品質。)
3、師:桑娜看到西蒙的兩個孩子,想都沒有想就把他們抱回家,她有擔憂嗎。
課件出示描寫桑娜內心活動的句子:桑娜臉色蒼白,神情激動。她忐忑不安地……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頓也好。
(1)教師指導讀這段話,抓住“忐忑不安、自作自受”等詞語來理解,想一想這段話的大致意思。
(2)師:這段話里出現了幾個省略號。請你想象此時桑娜的內心活動。(學生自由交流)
4、教師總結:作者細致地刻畫了桑娜抱回兩個孤兒以后,緊張、擔憂,甚至后悔的矛盾心理。
造成桑娜內心矛盾的客觀原因,就是桑娜一家的生活十分艱難,而收養兩個孤兒,無異于在極為沉重的生活壓力上,再增加一個包袱。作者通過環境描寫側面烘托和直接描寫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示了桑娜善良而崇高的品德。
三、研讀漁夫的高尚品德
1、師:桑娜是善良的,那么,漁夫聽到鄰居去世的噩耗,又做出了怎樣的選擇。
2、課件出示課文的重點句:
“哦,我們,我們總能熬過去的。
快去。別等他們醒來。”
(“總能熬過去的”是說一定能度過艱難的日子,家里雖窮,生活困難,但能熬過去。一個“熬”字,很恰當地寫出了漁夫的苦日子,也很準確地表現了漁夫的堅強性格。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漁夫關心他人的美好品質。)
3、教師小結:這段話既是漁夫和桑娜的對話,也是漁夫心理活動的寫照。
寫出了漁夫在決定抱回兩個孤兒之前的一番深思熟慮。最后,他下定決心,寧可自己吃苦,也要把兩個孤兒抱回來撫養。“熬”字恰當地表現了他此時此刻的內心世界。
四、課堂總結
《窮人》的故事感動了每一個讀者。列夫·托爾斯泰抓住環境、人物內心活動進行描寫,反襯出窮人高貴的品質,揭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列夫·托爾斯泰一生寫下了很多作品,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喜愛。
同學們只要用心去閱讀,一定會受益匪淺。
教學板書:
13、窮人
桑娜:樸實善良漁夫:樸實善良
寧可自己吃苦,也要幫助別人
教學反思:
教學本課時,我先引導學生梳理故事情節,再帶領學生走近人物,最后通過抓重點詞語進行品析來解決教學重難點,讓學生從讀中體會到漁夫一家的善良,達到陶冶情感的效果。在教學中,我充分地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讓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讀出感受,說出感受。
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
1、在教學本課時,學生能與教師積極互動,課堂氣氛活躍,較好地體現了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參與率高,課堂收效明顯。
最值得欣慰的是,在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怎樣‘熬’過艱難貧窮的日子”這一環節時,問題剛一提出,同學們的小手便紛紛舉起。
我心里確實為學生這一合理而富有創造力的想象而高興。仔細想一想,學生之所以能出現如此精彩的發言,正是因為這一問題觸動了學生情感的琴弦,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想象的愿望,因此,我深深地感到:只要教師提問開放靈活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有精彩的智慧生成。
2、《窮人》的教學片斷中,我努力創設了一個民主、平等、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不同的感情色彩。教學中充分讓學生自說,自讀,自評,通過自己的情感體驗,說出感受,讀出感受。有的說怕丈夫回來,要讀得非常緊張;有的說怕丈夫責怪,要讀得害怕、擔心;有的甚至說因為桑娜擔心要讀得慢,而有爭議的說因為桑娜緊張、著急要讀得快……教學中不僅讓學生“解讀”,更引導學生“創讀”,甚至允許“誤讀”。而從另一個角度,學生們從讀中也體會到了桑娜的善良,達到情感陶冶。
教師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見解,體現了審美價值的個性化。
3、我再一次深刻體會到尊重個性就是尊重生命。在閱讀教學中,要逐步培養學生情感性朗讀,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構建富有個性化的閱讀教學,使學生在廣闊的空間里自由飛揚。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首先,該教學設計在課前設置了引導問題,即“我們要保護自然,如何行動?”這個問題很好地引導了學生思考與探究自然保護的方法,為后續課堂內容的理解和應用奠定了基礎。
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性格、行為,同時設計了多種活動,如小組合作討論、情境演繹等,激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的情節和內涵。
另外,該教學設計還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展示了破壞環境的惡果,引起學生興趣和關注,并幫助學生深刻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但是,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可能會過于簡單、直接,導致學生只能簡單回答,沒有真正思考,這就需要教師注意提問的技巧和方法,讓學生真正思考并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這個教學設計在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和深化學生理解等方面做得很好,但也需要在提問和課后總結等方面進一步完善,為學生提供更好的課堂教學體驗。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為人民服務》這篇文章是部編版小學語文第十二冊中的第十二課。此文是毛澤東同志在中央警備團舉行的張思德同志追悼會上所作的講演。全文闡述了完全、徹底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文章圍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一中心,分層進行了論述。選編這篇文章,有幾方面的意義:一是讓小學生初步接觸議論文,感受議論文的表達方式,為初中學習議論文打下一點兒基礎;二是使學生受到革命人生觀的啟蒙教育。教學本課的重點是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論點論述的。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課上播放了一段關于張思德犧牲的片段,孩子們在電影中直觀的感受到了當時的場景,更初步明白了為什么毛澤東主席會做這樣一個演講。我再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閱讀,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沒有絲毫的被動,完全嘗試著主動分享喜歡的段落。
首先初讀課文掌握大致內容,其次再讀課文,理清課文教學結構,再找出論點論據,引導學生具體分析議論的表達方式,最后朗讀課文完美結束。
另外,在理解正確的生死觀這個部分,我主要抓住了對比的教學方法,列舉出學生熟悉的人物,讓學生自己判斷其死的意義,并請學生講一講他們的故事,使得學生更容易正確理解生死觀的含義。
二、成功之處
這節課的成功之處是我在這節課注重了語言感悟,詞語分析,把需要理解的詞語放到句子中去體會,一節好課,不僅要讓學生對課文內容留下深刻的印象,還要讓學生積累一定的詞匯。所以我覺得我們在備課時就要抓好詞語這個切入點。如:“精兵簡政”一詞,學生單純的理解詞語有點太生硬,并且也不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于是把詞語放到相應的句子中去,體會詞語的含義會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總之,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自己的教學水平還需提高,有智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時候往往比我們教上幾節課的.效率都要高。
三、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課上語文氣息不足,語文應該是聽說讀寫的結合。本節課中我只做到了聽說讀。對課后的拓展環節做的不是很到位,忽視了課后作業的重要性。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課后布置了一個小論點讓大家以此進行充分論述寫成小議論文。課后練筆對學生議論文的掌握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我自己認為成功之處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借助媒體,進入美的意境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化理性為感性,化靜止抽象為生動形象、富有表現力的特殊功能,可一下子把“草原風情”——草原上的精華景點場面呈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草原的美。使學生很快陶醉在大自然的景色美和音樂美中,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尊重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關注學生獨特的感悟與體會
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堅持鼓勵學生對文本進行個性化、開放性閱讀理解,而不是想著怎樣將學生的認識以及對文本的理解統一到自己的教學設計之中。比如在草原人民迎接遠客部分,我問學生:為什么把前來迎接的草原人民比作彩虹,學生的回答就多種多樣,只要是合理的我都予以了肯定,并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踴躍發言。接下來的問題是:蒙古族人民見到原來的客人,為什么不下馬交談,而是立刻撥轉馬頭?學生們同樣給出了五花八門的答案,我與學生共同評價,教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想象,這樣就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求異思維和發散思維,學生想象的內容豐富了,語言表達也更切合內心實際了。
但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在本課時的教學中,我認為還有不足的地方。存在的不足主要存在于以下兩個方面:
1、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有發揮好。老師在二至五段的學習中放手不夠,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
2、面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我不能及時地找出更為合適的評價用語,有時候,明明知道學生表現很好,但卻急于找不到合適的話語進行評價。那些用慣了的“你真棒”“好極了”等,在我看來一遍足以,如果反復使用則會變的枯燥無味,失去了表揚的意義。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從指導者的角度出發,更加注重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認真學習課堂評價語言,爭取恰如其分,及時到位地評價學生。
1、《草原》教學反思
《草原》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文章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淳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本文層次井然,作者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敘述,先描寫草原秀美的`景色;再描寫草原迎客場面和草原聯歡的情形。作者移步換景,由景及人,最后,以簡明有力、含義豐富的詩句結束。全文脈絡清晰,銜接緊湊,推進自然。課文寫景語言優美,善于運用比喻和擬人的修辭手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動貼切,同時又不失淳樸簡練,生動感人;情景交融,無論是描寫自然風光還是主客相見、聯歡、惜別,處處流露出作者對草原的贊美之情。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隨著作家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草原風光與人情的美好。
教學難點:一是品味優美的語言,體會表達方法;二是通過學習此文,引起認識西部,了解西部。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課前,我收集了許多優美的草原圖片和音樂,為上好這一節課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堂上,我努力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首先出示準備好的圖片和音樂,想方設法地引導學生品味課文優美的語言,在音樂的伴奏下,我范讀了全篇文章,學生還沒有接觸課文,便被草原的美麗風光吸引住了,從而產生了學習的興趣,很好地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接著引導學生展開各種形式的讀,自讀、指名讀、賽讀等朗讀形式,走進課文,理解課文。學生們讀得繪聲繪色,入情入境。充分地感受到草原的碧綠遼闊的特點。
2、然后我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學習,體會人情美。例如:如果要用一個詞概括草原人民對待客人的特點,你想用哪個詞?(生答:熱情好客)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來?這一設計,讓學生圍繞中心問題展開學習,便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較好的發揮。
3、在進行“夕陽話別”教學環節時,我創設蒙古包外依依惜別的情境:找同學扮演主人和蒙古族老鄉。設計了一道拓展練習題:此時此刻,假如你是客人,你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主人,你又會說些什么?這些情境的創設、活動的開展是學生在深刻的感悟中,在語言的練習中,將“蒙漢情”升華為“民族情”。這一教學環節,使本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得到了很好的突破,情感得到了升華。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
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是一幅高遠素雅的美麗圖畫。精讀時,透過課文優美的語言,抓住重點詞句,啟發揣摩、品味語言美,從而讓學生理解這些優美的語言描繪的圖畫美,充分發揮想象,受到美的陶冶。先生筆下草原的天“比別處更可愛,空氣是那么清鮮,天空是那么明朗”,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情景呢?引導學生仔細品讀,抓住“明朗”一詞,讓學生再去找出具體表現出明朗的一些句子來品讀,然后讓學生讀出“我”贊美草原美的方式是“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追問:“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學生通過朗讀和理解就了解了那是作者受到美的感染,決意用歌聲來贊美草原。
三、不足之處
教學永遠是有缺憾的,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還有以下不足的地方:1、在第二至第五自然段的教學中,老師引導得不夠,使學生自主質疑,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充分地鍛煉;2、老師的評價語過于單一,應具有針對性;3、不能夠兼顧全班學生,對于學困生還需多關注。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引導學生圍繞“草原人給我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一題展開學習。讀是學習理解課文的必要手段,所以,在學習這篇課文時充分利用各種形式的讀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讀中走進文本。然后圍繞中心問題展開討論,使學生對草原的認識逐漸清晰深刻。最后,創設一個夕陽話別時的情景,拓展想象,感受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書戴嵩畫牛》是小學高年級的一篇文言文,學習古文雖不是第一次接觸但還是感到很新鮮。我在備課時也反復思考著這樣一個問題:
該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到些什么呢課前我也和有經驗的老師進行了一番認真的探討,編寫了一份具體詳細的教學預案。為了降低文言文學習的難度,課前我讓同學們回家去認真預習,把文言文多讀幾遍,借助語文教材上的注釋,進行初步理解。 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帶著同學們讀古文。告訴同學們:讀古文時,要注意適當停頓,語速要慢。可讓學生嘗試了讀第一遍后,發現學生是一字一停地讀,沒有古文的韻味。于是我又范讀了一遍,再采取領讀、學生練讀的方法,反反復復讀了好幾遍。雖然所花時間很長,但是,我不覺得浪費。我明顯地感受到了學生是越讀越好,越讀越有興趣。讀著讀著,學生終于找到了讀古文的感覺。于是,我以“教學生學會并且會學”為本,教給學生理解古文的方法:
1、聯系上下文
2、查找資料書
3、結合注釋等等,引導學生借助語文教材上的注釋進行學習,再讓學生進行合作、交流、探究。
隨著入情入境地流朗讀、品味,學生對這篇文章的理解也就加深了。當學生理解了文意,深入體會本文語言精妙時,我拋出了本文的中心問題:這篇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怎樣的道理?“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能夠找到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教學完這篇文章后,我學到了一些教學文言文的方法。雖然粗淺,但對于今后的教學,很有幫助。教學永遠是一種遺憾的'藝術。整堂課的教學中沒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氣氛緊張,舉手的學生總是那么幾個。另外課堂上學生動筆的時候很少,教師應該要及時點撥。因此,如何從我自身開始,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活,學得扎實,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少年閏土》這篇課文通過“我”對少年閏土的回憶,刻畫了一個機智勇敢、聰明能干、知識豐富的農村少年形象,表達了“我”與閏土的友誼及對他的懷念之情。課文先寫“我”記憶中的閏土,接著寫與閏土相識、相處的過程。重點寫了閏土給“我”講捕鳥、撿貝殼、看瓜刺猹和看跳魚兒四件事,最后寫兩人的分別和友誼。
通過課前預習,學生基本掌握了課文大意,課堂上,我們首先共同交流了預習學案,然后我又引領著學生通過小組內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感知少年閏土這一形象,體會閏土是個聰明能干、活潑可愛的農村少年,理解作者對閏土的特殊感情;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具體作法如下:
一、研讀課文,讓學生自讀、自悟。
這節課,我以學生研讀為主體,探究發現為手段,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在導學案中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1、“我”和閏土第一次見面時,閏土是什么樣的?讀課文,畫出有關句子。從閏土的外貌特點中,可以看出他是個怎樣的少年?
2、細細品讀6—16段,從四件事情中選擇你最喜歡的一件事讀一讀,想想你還能從中體會到閏土有哪些特點?
在交流中,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豐富填空內容,以較短的時間在整體上感知了教學內容,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在重點詞句的研讀中,我放手讓學生自行探究——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生學習積極性高漲,讀思結合,動靜配合,在研讀中獲得了成功的快樂。
二、啟發點撥,引領學生理解句子含義。
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難免會“碰壁”,教師如果能在關鍵處一點,學生便會對疑難豁然開竅。本堂課,我的講解不多,但都點撥在節骨眼上。“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這句話的理解,大多數同學有點懂,但說不明白,這正需要教師點撥。
我在讓學生充分地讀的基礎上,進行引導:
(1)“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誰?
(3)“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學生聯系上下文,逐漸明白其中之意。再通過讀的點撥:將“啊!”與后面“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聯系起來想一想,結合上下文內容,整句朗讀,反復誦讀,深入體會。學生讀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個“啊!”字,融少爺“我”的種種情感于一體,在贊嘆中凸現少年閏土的形象,體會到了“我”對自己所處地位和生活環境的不滿,對農村豐富多彩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課外拓展,激發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致。
短短的課堂是不能把“閱讀”這一語文課的“命脈”全面灌輸的,關鍵在于讓學生由課堂引發開去,讓他們帶著對知識的渴求去想象、去閱讀更多的文章,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并學會閱讀。在根據課文插圖展開想象來演一演閏土與“我”分別的情景后,我讓學生想象他們30年后見面的場景,激起了學生課后去讀魯迅名篇《故鄉》的興致。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人物特點,感受濃濃親情。
教學重點
結合文章對人物細致描寫,體現人物特點,感受深深情感。
教學難點
在字里行間中體會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突破點
以“臘八粥”為切入點,結合文章中對臘八粥的描寫,深入體會文中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之情,從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幾天,天氣很冷。于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么了解?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臘八粥”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指名讀課文,訂正字音。
(2)小組內自學生字新詞。
四、再讀課文。
在文中找一找,這是什么樣的臘八粥?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著一種什么的心情?
三、結合文章中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
四、從文章中對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除了能看出八兒嘴饞,十分想吃臘八粥以外,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五、課外拓展,找到《臘八粥》原文,繼續讀一讀,從中深入感受一下這一家人的濃濃親情。
板書設計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學反思
導入沒有按照教學計劃走,正好班里有孩子做過竹節人,所以順勢導入了,反而更自然。本課是在一個陰天上午的第一節進行的,所以同學們的狀態有些低迷,在參與度上就低了很多。所以教學進行中,臨時增加了朗讀的環節,讓同學們從“斗竹節人”的幾個段落中選取自己喜歡的',有感情的朗讀出來。第一位同學讀時,選了17段,只有三個詞,三個感嘆號,同學們都笑。我緊接著說,別看這段非常短,但實際內容很有趣味,讀起來也不容易的,然后稱這位同學未“張斗士”。他一下來了勁,很是激情地朗讀了這段內容。聽他讀完,其他同學也積極了起來,紛紛參與進來,成了“李斗士”、“孫斗士”。之前萎靡的狀態一掃而空。緊接著后面內容的進行就順利多了,但因為多增加了這樣一個調動氣氛的環節,整課也超出了預計課時,用了將近兩節半。時間上沒有把握好。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1、北京的春節
這篇課文寫得很有感染力而且很細致,和學生的生活能夠緊密聯系起來,所以在教學中我多次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談過年的感受。在教學中,從整體入手,抓大放小,在學生理清課文順序、分清詳略重點之后,放手讓學生自學最感興趣的部分,充分發揮他們主動性的同時。也不忘教師的引導作用。本課不足在于感悟老舍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程度不夠,老舍先生的語言是很有風格的,學生們的閱讀面不夠多,不夠深,沒有對文人們的風格形成一個印象,不能達到學生積累語言的目的。在后面的教學中我會推薦一些短的風格明顯的小說或小小說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外多看,拓寬知識面。
2、臘八粥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將分析人物的語言描寫作為一個重點帶領學生重點品析。為了讓學生體會更準確,我也采用了分角色朗讀對話的形式,以讀促悟。課文的一個特點是詳略得當,在教學時我也按照這個結構進行講解,比如“等粥”這一部分是詳寫,為了讓學生感受到
“等粥”時人物的急迫心情,我將這一部分分為四個小部分進行講解,這樣讓學生更好的把握本課的主要內容。不足的是本課沒有更多的調動學生的白主性,在講解生字書寫方面不充分,這在以后要改進。
3、古詩三首
本課是三首古詩,分別描繪了三個節日。在教學時,針對詩歌不同的內涵,采取的教學方式也不同。比如像《寒食》這首詩,學生自行理解詩人的不滿和委婉的諷刺就比較難,因此這里我是先帶領學生理解詩意,然后補充詩歌背景,再引導學生理解詩歌中蘊含的諷刺。像《道超牽牛星》的情感則相對比較直白,我采取提問的方法啟發學生在詩中找出答案。總體上學生比較配合,課堂效果還不錯。但是如果對詩歌中蘊含的傳統習俗講解得更充分一些會更好,更契合單元主題。
4、藏戲
這是一篇民俗散文,語言豐富多彩、生動傳神,頗具文學色彩。
因為本文在語言上的這一特點,而且,藏戲對我們師生而言是一種很“新”的文章,所以我采用了合作學習的方法。這是一篇略讀課文,但是具有很高的可讀性。讓學生采取多種方法讀,再一起了解課文的內容、寫作順序、語言風格等。本文是按事物的幾個方面順序來寫,內容清晰,分“藏戲的形成”和“藏戲的藝術特色”兩方面來介紹的。在教學時,比較詳細的講了“藏戲的藝術特色”。
對于藏戲的形成則只是讓學生了解藏戲形成的過程。這樣的詳略處理,學生能夠更好的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師生一起合作探究,學生的課堂參與率有極大的提高。
5、魯濱遜漂流記
要使學生感悟魯濱遜面對厄運的積極人生態度,并從其荒島獨立生存的非凡經歷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關鍵在于掌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熟悉魯濱遜戰勝困難的經歷。為此我在教學中注重讓朗讀貫穿教學始終。多種形式的朗讀閱讀,從讀中感悟,有效地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課后,學生不滿足這些只字片話,找來原著進行閱讀。
6、騎鵝旅行記(節選)
本課是略讀課文,因此本課的重點是讓學生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導入本課的時候我放映了《騎鵝旅行記》的動畫片片段,這一下就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按照課文脈絡,了解尼爾斯變小之后尋找小狐仙的逾遇,在這個過程中分析課文語言,體會童話故事的有趣。學完了本課,學生們對《狗鵝旅行記》產生了很大興趣,課外都有閱讀,這也達到了教學目標。
7、湯姆·索亞歷險記(節選)
在本課教學中,我抓住關鍵的中心問題進行講解,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讀懂課文內容,逐步體會主人的角色形象。學生們在讀完課文后都對湯姆有如此有趣的經歷表示興趣,對原著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致,紛紛表現出閱讀的熱情,對主人公的經歷有了各種猜想。本課的教學中還是有幾點值得夸贊的,緊抓提議歷險對教材的梗概部分進行梳理,配合板書一目了然。抓住文中的精彩詞語,讓學生感受馬克·吐溫文學大師的寫作技巧。
8、匆匆
《匆匆》創作于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讀。但文中運用了各種修辭方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為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本課,我主要以讀為主線,和學生一起欣賞、品味文章的語言美及探究它的表現美: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式遷移到了寫作。用“在…的時候,……從……過去”,練習說話,創新運用,以表達學生讀文后的獨特感受。我認為做得不夠好的.是交流不夠。
9、那個星期天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我”的心情的變化,在朗讀課文時,讓學生采取小組接龍的方式朗讀課文,指導學生讀出不同的語氣。本課細節描寫很多,因此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細節描寫的作用。我按照劃分的課文層次,重點分析了第2-6自然段中的詞句,既有提問,也有討論交流,多種方式并舉,讓學生深入了解課文內容。
10、古詩三首
授課時注意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按知詩人、解詩題、看注釋、解詩意、悟詩情的步驟,幫助學生理解。同時,讓學生搜集詩人生平和事跡,融入到自主學習古詩之中,更好地學習古詩,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入情入境,體會詩人的高潔和堅守,更好地理解詩中包含的情感。
11、十六年前的回憶
這篇課文流暢質樸,課文中凝聚的情感只有通過朗讀才能激發。
在講解課文時,我指導學生去讀去思考,去感受文中讓他們印象深刻的地方。學生參與文本后,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被李大釗同志堅貞不屈、視死如歸的革命精神震撼。這篇課文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明白這種革命精神,所以我并沒有將課文割裂開,而是整體感知,再重點講解李大釗同志面對敵人的表現,以便學生更好的理解李大釗同志的革命精神。
12、為人民服務
這篇課文篇幅不長,但是一直以來學生讀起來都比較費勁。課文中的時代背景離現在的學生生活比較遠,所以在教學時我先仔細講張思德同志犧牲的事,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再讓學生自主側讀,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時主動分享自己喜歡的段落,大方講述自己的感悟。我還采用了對比教學方法,列舉學生熟悉的人物。讓學生判斷生死是否有意義,引導學生去談和感受生死的意義。在課上我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了解革命先烈的故事,深刻體會為人民服務,這樣,學生對文章的中心印象更加深入。
13、金色的魚鉤
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但故事性搶。在教學中我要求學生找出感受最深的部分進行朗讀,在學生了解了課文主要內容后,撤開枯燥的分析,直接抓住最動情的文字指導朗讀。在教學中有兩個做法很有效果。一個是問題設計的針對性強。讓學生分享自己感受最深的片段,說出自己感動的理由,讓學生自主思考、自主表達,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另一個是充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整堂課學生能自由地默讀、感受、思考和表達。
14、文言文二則
在教《學弈》時,我重在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把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通過朗讀訓練、互動學習,享受文言文的樂趣。文言文與現代漢語有部分區別,我們必須為學生創設優良的閱讀情境,激發學生主動積極地思考。通過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學生不僅對文言文產生興趣,還自主總結了朗讀方法,學習時主動性更強。我給學生充分的學習探究時間,字斟句酌弄清意思,對一詞多義的字比較歸鈉,引導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發現。有了《學弈》的基礎,學生在學習《兩小兒辯日》輕松了很多,能積極參與課堂。
15、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本課我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對于科學家們從“疑問”到求得“真理”的過程的復雜性,在教學中,我重在引導學生關注“敏感地意識到”“閱讀了大量的相關文獻”以及“反復的觀察實驗”等句子,回扣課文第二自然段,使學生在學習了具體事例后自然領悟到“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深刻含義,感受到見微知著、獨立思考、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突破了教學難點。積累詞語、有啟發的句子,學生也非常自然地接受參與了。
16、表里的生物
這篇課文敘事生動簡單,運用心理描寫刻畫人物形象,易于學生理解和學習。我讓學生白主在課文中尋找描寫的句子、總結課文運用的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比賽朗讀更是讓學生自主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在探討人物形象時,不少學生因為了解,對人物形象總結的很全面、客觀。在深入了解了心理描寫刻畫人物的作用后,在練筆時學生都運用了心理描寫,達到了學習目的。
17、他們那時候多有趣啊
這是一篇科幻小說,對學生而言相對陌生,內容雖然好誦,但是并不受學生喜歡,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井不強。我設計了一個暢想未來的環節,以調動學生積極性,在教學時,讓學生來當小老師,輪流給同學講解課文,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讓喜歡科幻文的學生分享他們喜歡的科幻故事。勾起了學生興趣,產生對科幻文的好奇。在通過語言了解人物性格時,學生的積極性高了很多。部分學生感受到人物對話使他想到了他的朋友,從而領悟到了對話描寫的魅力。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那個星期天》以一段銘刻心頭的記憶緬懷逝去的母親,詮釋母愛的至純至真。主人公好像是“我”,其實是母親。只不過,母親是借助“我”走進了讀者心里而已。為了生計,母親不停地忙碌,最后還認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當要求”驚惶連聲地對“我”說“對不起”……
一、教學效果
辯證思考,理解主旨。“辯證理解文中母親的形象,加深對責任與愛的理解。”是本課的教學難點。對于母親的形象,學生在討論交流中會有爭議。有思想交鋒、思維碰撞的課堂是有活力的課堂,教師應該如何引導呢?
在教學過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要根據教材內容思考。學生的思維是發散的,也是漫無目的的,思維碰撞并非信口開河,回答要從文本中找依據。
2.解讀文本要結合作家風格、時代背景。《那個星期天》選自史鐵生的《x筆記》,而x筆記是史鐵生帶有個人自傳體色彩的小說。這篇文章中母親的形象也自然帶有作家母親本人的影子。
3.學生自身有解讀文本的能力。在品讀文章語句,體驗“我”在那個星期天的情感變化后,學生能理解母親在那個星期天的行為給我的心靈帶來深重的傷害。在讀到母親沒有帶“我”出去的原因是從早忙碌到晚,忙著做家務時,開始有學生表示對母親的行為理解。關注到母親最后發現“我”在無聲的`哭泣時,她的一系列描寫中,學生又讀出了母親發自內心的對“我”的愛。
4.學生現實有需要。現實生活中,孩子很難換位思考,體諒父母的辛勞。在學習這篇課文后,學生把課堂上學習的道理遷移到生活中,得到成長。
二、成功之處
表現人物心理運用多種描寫方法的教學。
1.借助行動描寫表現心理。“我跑出去,站在街門口”寫的是“我”的急切;“我踏著一塊塊方磚跳,跳房子……看著云彩走”表現的是等待的落寞、孤寂。
2.通過景物描寫映襯心理。“周圍的光線漸漸暗下去……越來越遠越來越縹緲”,顯然,這不僅僅是為了交待一天的結束,主要是表現自己的希望眼看就要破滅的絕望。
3.通過人物語言傳達心理。文中“您說了去!”“走吧,您不是說買菜回來就走嗎?”“怎么還不走呀?走吧”等等,儼然就是“我”等待中的心理軌跡圖。
4.運用細節描寫凸顯心理。“我蹲在土地上用樹枝撥弄著一個蟻穴……我蹲在草叢里翻看一本畫報,那是一本看了多少回的……”這無疑是在表現一種無聊、孤獨。
三、不足之處
最后一個環節: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會對媽媽說些什么?留給學生的時間不夠充裕,學生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四、改進措施
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去表達,表達的過程正是學生對文本主題理解,對文中人物的思想產生共鳴的時刻,讓學生盡情去說。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結合本次檢驗,對上學期的教學進行了反思。發現了工作中的一些亮點和不足。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學期反思:
1、加強年級教研,拉近各班的差距。從這次的檢測中可以明顯看出,在各平行班當中存在差距,雖然在本學期的語文教學中,年級組和學校的教研組都定期組織備課和學習活動,各位語文教師之間經常就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交流探討,共同制定計劃和教學設計,但是各班之間的成績還是參差不齊。今后,我們將結合試卷上所凸顯出的具體的重點的問題,進行針對性交流,共同突破,共同提高。
2、在閱讀教學中要繼續加強對課文的讀的訓練。首先是教師教學方式和方法,總以為語文是熏陶和漸染的過程,或多或少的忽視了讀書的'作用,特別是對于學習基礎差的學生,還需要加強這方面的教學,還應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師生都該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先教好學好最基本的,然后才能夠加深和拓展教材的內容。
3、是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策略。本此考試類型仍然是積累,閱讀,寫作三大塊,本次失分較多的是閱讀。閱讀題著眼于檢測學生閱讀方法與態度及知識面的能力,雖然平時已經注重給學生們在這一方面的練習與指導,但是練習得不夠扎實。從學生那里了解到:有的是因為沒有接觸過的題目不會做,有的是粗心、不仔細,理解錯題目意思。要改變這種狀況,關鍵是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及技巧。
4、通過這次考試,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重視學生的學習態度的培養,著眼于學習策略教學。繼續加強課堂教學改革的研究,不斷反思和改進課堂教學,采取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在實踐中不斷研究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其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在練習中培養學生審題能力和答題方法,同時也培養學生仔細答題的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學習能力有待開發的學生,要多單獨輔導,與家長密切聯系,三方共同努力。
教學改進措施:
1、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注重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引導他們在實踐中主動獲取知識,形成能力。
2、根據教學目標、教學任務的要求選擇教學方法,特別要注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以便順利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教學中分類管理,對優生提出比一般同學更高的要求。對學生在學習上遇到的疑惑問題,積極加以分析和輔導。
4、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后進生。對學困生多寬容,少責備。要做到“三心”:誠心、愛心、耐心。老師的輔導要及時。
5、家庭的配合是轉化學困生的外部條件。父母在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影響是很明顯的,也是極為重要的。教師可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議、家訪等多種形式與家長相互交流,溝通信息。
6、教師上課要想到學困生,一是課堂提問教師要把較難較大較深的問題分解成較小較易較淺的問題,讓學困生也有回答的機會,而不是將他們放在角落里無人問津。二是操作時要想到后進生,要鼓勵學困生積極參與,貴在參與,不準再將他們擱置起來,置之不理。三控制學困生課堂違紀的問題。
7、布置作業時,要想到學困生,要讓學困生“吃小灶”,一是從數量上照顧,只求準確度,不求數量多,他們的作業可減半,對特別學困生甚至可以用課堂筆記來替代作業的辦法;二是從難易程度上來照顧,學困生只需作基礎題,對難度大的題目可以不做。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本文作者朱自清是現代著名作家。毛澤東主席曾贊揚過朱自清的骨氣,說他:“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不領美國的‘救濟糧’”。我本人對朱自清先生也很敬佩。因此,我很認真地備了這節課。我讓學生朗讀,并試著背誦。
本課文質兼美,是學習語言的典范。我教學本課以讀為主線,以讀激情:時間匆匆而逝的無奈之情,沒有把握好時間的惋惜之情、自責之情;以讀感悟,“你在…… 的時候,……從 …… 過去 ”,練習說話,創新運用,以表達學生讀文后的獨特感受;并盡量展示課外的有關時間方面的資料,延伸拓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人生的匆匆,及時抓緊努力,度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
進行這一課的教學,我認為做得較好的.是:
1、 整體把握了作者的感情基調,在讀中使讀者與作者、文本對話。
2、 和學生一起欣賞、品味了文章的語言美及探究了它的表現美。
3、 使閱讀中領悟到的語言表現形成遷移到了寫作。 不足之處:朗讀指導和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
【部編版六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03-17
部編版《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03-19
部編版語文《神州謠》教學反思06-19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15篇03-17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15篇)03-17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5-24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03-17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合集15篇)03-17
部編版《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7篇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