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
黃山奇石樂本文主要介紹黃山仙桃石,猴子的海景,仙女的方式和金雞叫的天堂這四個巖石。由于課堂條件的限制,多媒體不能應用,學生在文本中的意識形態和情感理解有一些困難。
在黃山的奇異而有趣的經歷中,我讓學生通過想象力和閱讀理解。讓學生從閱讀和自己的想象中體驗黃山奇石樂。在大聲朗讀的'過程中,教師的正常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老師在演示兩個后,學生可以嘗試閱讀自己的文字,自己感覺的思維和感覺的文本。
最后,我讓學生模仿其他巖石中提到的最后一段的文字模仿,發揮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感覺更多的黃山奇怪和有趣。
不足,在教學,教學新詞或一些拖延,鏈接設計不是很玩。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2
學習《黃山奇石》一課,這篇文章對于學生來講比較單調。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使出了渾身招數,談話激趣,自讀自悟,比賽朗讀等形式。當“小導游”們介紹完“金雞叫天都”后,就要比賽讀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來,當讀到“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他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的啼叫…”這句時,只聽我班最調皮的張成用課本擋著嘴巴,正“喔喔喔”地小聲叫個不停,一時間,教室里聽到的小朋友都在竊喜,好不容易營造的氛圍被這只“大公雞”輕松的破壞了。我心里生氣極了,本想劈頭蓋腦的批評一頓,可轉念一想,他這個小家伙,不僅理解了課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詞,而且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只不過,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對他說:“你真是一個細心讀書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經看到了那只金光閃閃的大公雞?我們讀書的時候也要像張成一樣,眼中有物!”幾句簡單的話語,不僅傳遞給學生新的讀書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勵了他,此后,他讀書更認真了,發言也更積極了,我深感欣慰。試想,假如,當時我沒有控制自己,只是從擾亂課堂單方面去批評他,那一定會大大打擊他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我們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多點贊賞,少點指責,多點肯定,少點否定,學生一定會懂得了自律,也能讓他們在成長的旅途中變得快樂而自信。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3
《黃山奇石》是一篇寫景的課文,主要寫了黃山奇石的奇妙。全文都是圍繞黃山山石的“奇”來展開的。對于寫景的文章,學生難以體會到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受。所以,光通過觀察圖畫,朗讀課文的效果不是很大。所以,從課后的再次回顧中,自己發現了很多問題值得深思。
一、學生個體的朗讀效果的不到保證,語文課堂上,瑯瑯的讀書聲最美。讓學生在與文本一次次的'朗讀中不斷加深體會,只有多讀才能使靜止的文字表現他的情感,讓文字成為一幅幅鮮活的圖畫。所以,教師在課堂中的示范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學生之前未接觸此類文章,和以前所形成的朗讀的陋習。所以,造成了班級中學生朗讀水平下降。
二、對學生的引導不夠味,相當多的學生能讀通順,但讀不出感情,只一味的讓學生一遍一遍按自己的意思去讀,不考慮,學生是否能理解感悟,不做具體的引導,點撥,也是徒勞。這里就要求教師掌握豐富有趣的教學手段,如:讓學生們自己表演一下,文中出現的景觀。使文中的客觀文字,變的豐富真實,同時,也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必要的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畫面,讓學生對“景”了然于心。否則,很難達到好的學習效果。
三、對識字教學的時間不夠。由于本課出現的“我會認”的生字較多。對學生的掌握來說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在教學中,所花的時間也相應的加長。當把這些我會認的字記熟后,在帶入課文中就好學多了,而對于要求“我會寫”的生字,還是用來示范寫。請同學演板,共同觀察,糾錯而獲得正確規范的字體方式為主。寫字教學中,突出相同結構的字的這個重點。發揮學生主體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當然,世上本無完好無缺的課,比如,學生對黃山山石“奇”理解還不夠透徹。對打比方的句式也不夠了解,時間關系,課后的生字學習批改指導未完成,但只要每堂課學生都有收獲,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課。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4
原文:
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在我國安徽省南部。那里景色秀麗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極了。
就說“仙桃石”吧,它好像從天上飛下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上。
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就是有趣的“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就更有趣了!遠遠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著手臂指向前方。
每當太陽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它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地啼叫。不用說,這就是著名的“金雞叫天都”了。
黃山的奇石還有很多,像“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狀的巖石,正等你去給它們起名字呢!
教后反思:
一、品位詞句、理解想象
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小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通過想象,才能了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
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再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從詞句的.比較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比如講《黃山奇石》一文,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仙桃石像天上飛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上有一個桃子似的大石頭。怎樣讓學生體會想象的含義呢?于是我問學生:“這塊石頭的樣子像桃子,可以稱它為‘桃石’,為什么前邊還要加一個‘仙’字呢?”這一問,學生們開始動腦筋了,有的說:“加了一個‘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的說:“加里一個‘仙’字,表明它有靈氣。”還有的說:“加一個‘仙’字說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
抓住這個機會我總結說:“看,這么一個普通的桃石,前邊家了一個‘仙’字,會使我們產生了這么多的聯想,而這些聯想都是我門根據這個桃石,想出來的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來的,有靈氣,神仙放到那里的)這就是想象。”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飛來得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石上”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學生很快發現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飛”和“落”兩個字。于是我抓住這兩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問學生“桃石會飛嗎?這塊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頂上是靜止的。用“飛”和“落”兩個詞語描述它,變靜為動,把這塊桃石寫活了,寓于了神氣的色彩,作者就是這樣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就這樣,我從品味詞句入手讓學生聯系實際理解理想像的含義。
二、引導觀察、創設想象思維的情境
小學生的思維最初是具體形象、動作和原有知識緊密相連的。而后才逐步轉化為大腦的內部運動。根據學生的這一思維方式,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通過看圖和模擬表演來創設想像思維的情境,引導學生掌握想象思維的方法,比如講授《黃山奇石》時,圖中的“猴子”指的是什么?“海”又指的是什么?學生很快發現,“猴子”是指山頂上想猴子的一塊巨石;“海”是指山間像翻滾的波浪一樣的云霧。顯然人們把這兩種景象融為一體,稱為“猴子觀海”。
這本身已充滿了想象的色彩,接著我又讓學生細讀重點句,從中找出“抱著”“蹲”“望”這些描寫動態的詞語,以及“一動不動”這個描寫靜態的詞語,品味想象的意境。這是我讓學生結合看圖,自己描述看到的景象。有的說:“這只蹲在山頂上的猴子被翻滾的云海驚呆了。”有的說:“這只猴子被眼前的云海嚇壞了。”還有的說:“這只猴子望著翻滾的云海在沉思。”這是我抓注時機,讓學生將自己看到、想到的情景進行即興表演,把圖中景物,由語言變為動作。以此激發興趣,強化想象思維。
在此基礎上,我通過談話進一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如果這不是一只石猴,而是一只真猴,面對翻滾的云海,它會想到什么?”這是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有的說:“它會想,我要是孫悟空踏著云彩飛過去見觀世音有多好。”有的說:“我要是會游泳,跳下去游個痛快。”還有的說:“我要是長出翅膀,飛到對岸去該多好!”……就這樣,我引導學生從觀察入手,創設了想象思維的氛圍,最中使學生的思維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三、想象訓練,培養創造思維能力
以《黃山奇石》一文為例,再學習“猴子觀海”“金雞叫天都”等章節的基礎上,讓學生初步掌握了想象思維中語言表達的順序,即先介紹景物的名稱,然后敘述景物的形狀特點,最后介紹景物所處的地理位置等等,按照這樣的順序,我又引導學生根據圖意,對文中略寫的景物,如:天狗望月,獅子搶球和仙女彈琴等景物進行再造想象,續編新內容。具體步驟是:
1、讓學生用填空的形式擴充想象內容。比如:天狗望著月亮。
2、采用提問式發散思維。比如:什么樣的獅子?怎么搶著?搶著什么樣的球?
3、自選題材,獨立發揮想象,續編內容。比如:仙女彈琴,讓學生根據這個題目,自己展開想象,編成一段話。經過這樣層層深入的反復強化訓練。學生逐步掌握了想象的方法與步驟,并且有了充分展開想象的條件,一段段充滿想象的描述應運而生。有的學生寫道:“兩只張牙舞爪的大獅子,你爭我奪的搶著一個漂亮的繡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頭,呆呆的望著銀盤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幺把他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端坐在平臺上,聚精會神地彈奏一支美妙的樂曲。”
就這樣經過多次閱讀教學中想象力的培養促進了學生思維邏輯性和廣闊性的發展,為學生今后的創造性思維奠定了基礎。由此使我認識到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是學生獨立思考,樹立創新精神的基石。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思維的發展也是大有可為的。只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努力,定會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思維能力有所提高。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5
溫泉、奇松、怪石、云海是黃山的四絕,《黃山奇石》這篇課文為我們展現的是其中的一絕——怪石,它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具體介紹了黃山的四種奇石。學習課文時,我選擇的自讀,自悟的方法,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讀一讀,然后指名為大家講一講自己讀到的,沒有講到的再由別的學生補充,由老師總結,最后在小組中當當小導游為大家介紹一下自己喜歡的那塊奇石。當然朗讀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學生的學習興趣濃,熱情高,所以為朗讀增添了不少色彩,一塊塊本是無生命的石頭在學生的出色朗讀和描述中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當我們被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驚嘆與折服時,便不得不感嘆大自然的神奇和偉大,我們似乎不是在欣賞課文,而是站在黃山的一個個觀景臺上,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因此,為了學生能更好地學習課文,對課文有更強的`探知欲,在課前我先讓學生觀看了有關黃山的一些圖片,特別是黃山的“四絕”,再把自己在黃山看到的秀麗風景講給學生聽,讓孩子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同時也產生了對進一步了解和欣賞課文的強烈欲望,這樣學生就能帶著濃厚的興趣對新知識進行探索了。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6
在本課教學中,我力求使媒體用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處。如在品讀"猴子觀海"這塊奇石時,有的學生雖然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知道了"云海"不是真的海,而是"猴子"站在陡峭的山峰上看到的云霧,但"翻滾的云海"到底是一幅怎樣令人心醉的.畫面呢?
學生很難體會的到,這時,若單靠我的講解,無論講得多么精彩,學生也很難體會、理解,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感悟,我適時地發揮多媒體特有的功能,及時地播放了"翻滾云海"的動態畫面,學生看著如此美妙的"云海",都紛紛發表自己對"云海"的獨特見解。有的說"云海"真是波濤洶涌,有的說"云海"波濤滾滾,還有的說"云海"真是人間仙境,怪不得猴子在這么高的山崖一動不動,它是看得著迷了!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更加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7
教學策略是教學設計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在特定教學情境中為適應學生學習需要和完成教學目標而診察作出的,并隨情境變化而進行調整的教學謀劃和采取的教學措施。二年級第四單元的課文主要詮釋家鄉之美,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在這一單元中的教學中,主要是通過詮釋策略,為孩子解讀我們家鄉的自然風景,感受家鄉美!
一、教學反思
(一)教學理念
理解能力的提升,就需要孩子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掌握一定的方法與策略。詮釋策略教學為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課文中出現的詞語、句子以及段落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可以通過詮釋的方法幫助孩子在理解課文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有疑問的環節。
(二)教學思路
《黃山奇石》是一篇描寫景物的散文,應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黃山石的奇妙。通過對黃山“名字奇、樣子奇、想象奇”的詳細詮釋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一步感受黃山之美、祖國之美。
(三)教學效果
總結本節課的教學,比較成功的地方有五個:
一是在導入環節。本節課教學的重難點就是學生對“奇”的理解。在導入環節,老師將“奇”用這個字的字理結構通過謎語的形式表現出來,讓學生對這個字的初步認識便是從字形上理解并記憶。這一環節的設計由淺入深,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比較容易進入狀態并激發學習興趣,同時為下面更深入地詮釋“奇”做了很好的鋪墊。
二是在交代背景環節。在本環節中,教師沒有直接進入課文主題,而是通過一段音樂視頻伴隨著老師對黃山的介紹,讓孩子對黃山有了初步的認識,并慢慢地喜歡進而開始好奇,從而激發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
三是在學習課文內容環節。準確地說,是在感受黃山之“奇”的環節。在本環節中,老師通過實物對比及聯系生活等等方式詮釋了黃山石之“奇”。比如,在介紹“猴子觀海”時,通過猴子的圖片與黃山中“猴子觀海”的石頭進行對比,讓學生一下子理解了這個名字的.由來,其實是黃山石頭奇怪的樣子,加入了作者奇妙的想象,才起了這么一個奇怪的名字。在介紹“金雞叫天都”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聯系生活,仔細觀察生活才明白“金雞”的含義。
四是在課后拓展環節。黃山奇石不僅僅是課文中介紹的這幾個,還有很多很多。在這一環節,老師準備了一些別的黃山奇石的圖片,要學生發揮想象力,為他們起名字。在這一環節,通過老師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了黃山奇石中“奇”之所在。即黃山奇石的名字奇、樣子奇,想象力更是奇妙。
五是在課外延伸環節。這一環節雖然老師并沒有介紹更多的更深的知識,但是用圖片的形式向大家介紹了“黃山四絕”中的另外三絕,不光讓大家了解了黃山風景區,更激發了學生對我們祖國的秀美風光的熱愛。
二、課例點評
這節課關注學生核心素養發展,對學生進行閱讀策略的指導,以詮釋策略為關鍵點,引導學生走進生活,發現家鄉之美。
(一)教材處理
第四單元,是一組圍繞“美麗的家鄉”而編排的課文,本單元從多個角度,讓學生們看到家鄉的美好。這樣的安排,遵循了語文教育的規律,順應了學生身心的發展特點,致力于構建開放而有力的語文教材體系,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看到家鄉的美景,積累有關家鄉的知識,體會家鄉的親情。
(二)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內容也是為學生服務的,所以在“品石”過程中,也滲透了新課程理念,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充分運用詮釋策略,為學生創建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如在為學生解釋“奇”之前,先讓學生對“奇”這個漢字有了大致的了解與認知。隨后在講解過程中,通過聯系實際或者對比實物等方式,來為學生充分詮釋“奇”的意義。學生在了解“奇”的基礎上,進一步為學生滲透更深層次的知識,祖國的美好山河可以通過描寫具體實物來進行展現。
(三)核心素養
綜觀這節課,老師以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以目標,較為精準地把握教材,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教學流程,把詮釋策略滲透到教學的各個環節,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閱讀的基本能力是作為核心素養培養的一個重點,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對授課教師是一個挑戰。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8
一、有效教學應從導入開始
教學環節的設置要為課文服務,當然也包括開課伊始的導入環節。在設計本節課的導入環節時,我想從學生的假期生活引入,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問:“同學們,假期中你都去哪些地方旅游了?你認為那里最有趣、最好玩的是什么呢?”學生們都爭著舉手發言,起到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效果。但是王老師指出,導入設計要為新課學習服務,要直切教學內容,增加思維含量,可以直接問:“同學們了解黃山嗎?”這樣學生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這節課要學跟黃山有關的課文,把自己在書上、電視上或者聽說的內容與大家交流,教師再渲染黃山之美,板書課題,思考:“讀了課題想說些什么?”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讀課文,同樣可以起到調動積極性的效果,使學生饒有興趣地投入到新的學習情境中去,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識字環節提倡自主,關注差生。
進入二年級后,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識字基礎,把握好重難點,關注學困生的掌握情況。
二年級學生要開始寫話,同音字和形近字常常讓他們混淆,出現錯別字,必須在平時的課堂上就訓練扎實。所以,我在識字環節上直奔學生容易讀錯的“天都(du)峰”和“胳膊(bo)”,并加入了“我能分清”的環節。但是呈現方式有些單調,認識生字部分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后,提醒其他同學,還可以讓學生接讀課文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而不僅僅是開火車。細想一下,有時為了節省時間快點進入閱讀環節,自己確實有點倉促,不敢放手。
三、閱讀目標要高,落實策略要在學語習文上落腳
本課的教學建議中提出“本課圖文并茂,學習本課應在培養學生觀察力和想象力的基礎上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注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可采用看圖學文的辦法教學。”所以,從黃山奇石的“奇”入手,讓學生看圖理解課文內容。比如:在學習“仙桃石”時,我讓學生自讀之后,再看圖思考“為什么叫它仙桃石而不叫桃子石?”“為什么是“飛”下來,而不是“搬”上去的呢?”并發揮想象,“你認為仙桃石是從哪里來的?”學生有的說是孫悟空扔下來的,有的說是神仙留下的等等。
此環節的不足之處就是朗讀指導的層次不清,形式有些單一,圖畫處理太倉促,想像環節學生說的太少,應該讓學生多說,才能有助于理解課文。
四、適當拓展,發揮學生想象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有一顆慧心,鼓勵學生敢想敢說。于是,我在指導學生品味奇石的基礎上,增加看圖聯想,給其他怪石起名字,寫“奇石”這一環節,學生在與小組討論交流之后,加上先前的語言積累,通過兒童特有的思維,說出了比文中更具有童真童趣的話語。如:有的學生說道:“我從小就喜歡兇猛的獅子。那兩只大獅子,一直伸著爪子,一直張著血盆大嘴,你爭我奪的搶著一個漂亮的繡球。”再比如:“一只雪白的天狗蹲在山頭,呆呆的望著銀盤似的月亮,它心想,我怎么把它吃掉呢?”“一位漂亮的仙女,梳著長頭發,坐在平臺上,優雅地彈奏一支美妙的樂曲。”這一環節使學生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為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我深深地體會到:要讓學生注重對文本的感悟。重感悟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由地去想象。還應該相信學生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把更多的機會,更多的思考留給孩子。
一堂教學展示課的探究過程就是對自己綜合教學素養的洗禮。連續四天熬夜到凌晨,翻閱了30幾份不同的教學設計,再加上王瑩老師的點評,使我的思維漸漸明朗。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認真研讀教材,充分把握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教學步驟,找準的語言文字的訓練點,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9
《黃山奇石》以景點介紹的方式描繪了黃山石的“奇”。在教學時,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采用激勵式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合作的學習。
在文章感悟方面,我主要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本文的重點在于感受黃山石之“奇”,結合低年級思維、想象發展未完全,生活實際體驗不足等特點,我采取了直觀看圖的方法,通過收集的眾多黃山奇石圖先讓孩子在頭腦中形成對石“奇”的感嘆及震撼,再將這些感受融入聲音,從而讀出“奇”,讀出贊嘆。朗讀是學生個性化理解的體現,在朗讀中,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在本課中我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讓學生用自己的體驗表達出對黃山石的感受,學生自己通過理解用邊讀邊做動作方式表達出來。我僅以觀眾的身份給予適當鼓勵性的評價,除此,我還讓其他孩子作小評委,給予點評,通過這個環節讓其他的孩子在細心聆聽中積極調動思維。
本課也有許多不足之處。本文在練習生字詞方面,訓練較少,組詞練習上缺少訓練,低年級的教學要求是一字組多詞,通過組詞促進學生對詞語的理解。由于單元整體識字,所以在這節課對生字詞方面有所忽視,導致課堂作業完成不理想,低年級生活知識貧乏,組詞教師應予以適當的引導、補充,針對本班弱點今后加強拼寫,發音、組詞環節的設計,時間比重也該隨時調整。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0
低段教學以識字為主,但是我們的識字教學往往在字音、字形上下苦功夫,忽略了對字意的理解。而學生閱讀能力的起步,就在于對字意的理解,組字成詞,連詞成句,只有先讀懂字詞,才能更準確地理解句子。閱讀能力的培養,就是在低段的解字詞中逐步提高的。我們的解字詞的教學,不能依賴于“詞語手冊”等輔助書,作為教師,我們要善于利用文本資源,讓學生在語言環境中感悟詞語的意思,像“奇石”、“怪石”、“奇形怪狀的石頭”,,我們就可以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有效省時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從字理的角度來說,我們的許多漢字都是有造字規律的,只可惜我們都不是字源學家,所懂得的字理知識有限。但是有一些很常見的,而且已經被證明是一種合理的字理解詞的方法是可以一用的。像本教學片段中的“胳膊”和“脖”三個字,我們就可以像學生滲透“月”字旁的意義,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有意識字,并且初步掌握一些識字解詞方法。中間有個小疏忽,忘了講“脖”的'右邊部分了,呵呵。
低段的學生對一個句式的掌握要借助非常形象的幫助,我的口頭句式雖然給了他們模仿的空間,但是他們還不能靠自己的想象來連詞成句。如果我出示‘黃山的奇石’可真多,有——,有——,有——”,這樣以填空的形式來幫助一下學生,降低他們的學習難度,估計大部分的學生都可以跳一跳摘到學習的果子。
我和學生還處在磨合期,由于對他們的學習能力,更細致地說,我現在還不充分地了解他們的識字、說話、閱讀等能力的發展狀況,課堂上要注重考察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做到以學定教,有的放矢。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1
《黃山奇石》這篇課文圖文并茂地展示了聞名中外的黃山風景區秀麗神奇的自然風景,其中無數惟妙惟肖、妙趣橫生的奇巖、怪石是教學的重點。而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特點之一,作者在字里行間也蘊含著對黃山奇趣的巖石和秀麗的景色的贊美,讓學生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則成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我設計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1、因本課生字較多,要求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2、培養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激發學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3、感受黃山奇石的奇、趣,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贊嘆。課后我認為我并沒能做好一個引導者的角色,教學目標沒能很好地實現。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導入環節我以導游的身份創設情境,配以圖片引領學生“進入”黃山觀賞神奇的景色。設計了旅途中遇到障礙,需要靠集體的力量清除“生字石頭”才能繼續游覽這一環節,然而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從這第一環節就出了重大事故,多名學生出現不認識生字的情況,于是我只能慌亂地結束了這一環節。在初步感知環節中,我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回顧課文內容,不知怎么讀著讀著變成了齊讀,聲音又小,造成一種非常沒有精神的感覺。在精講部分,我采取看圖學文的方法,導學第二自然段,分看、找、議、讀四步,輔以動作朗讀,讓學生體會黃山石的奇;再扶學第三自然段,鞏固四步學習方法,最后讓學生用這一方法自學第4自然段,相機進行輔導。課堂第四環節為練習鞏固,我結合課后練習讓學生模仿作者的描寫方法,說一說“天狗望月”是什么樣子的,以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想象力。最后一環節為書寫指導環節,因時間浪費過多,也只能是匆匆帶過。
這節課,失敗的地方太多,這將成為我不可多得的經驗財富,現總結如下:
1、課前準備沒有做好。我選擇的是第二課時來教學,但是由于記錯展示課時間,導致第一課時基本沒有講,繼而造成學生在復習生字的環節沒能有個好的開始,這樣一來也打擊了孩子們的信心,致使之后的課堂格外沉悶,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更是寥寥無幾。這給我敲響了一個大大的警鐘,作為班主任一定要做好自己該做的每件事,才能給學生起一個好的帶頭作用,如果老師萬事都得過且過、迷迷糊糊,那自己的學生也一定無法得到更好地成長;
2、對自己的學生還不夠了解。我對班里學生的評價為聰明有余,但過于活潑,在平時的課上,班級氣氛總是過于熱烈,我沒有預料到學生在面對其他教師聽課時會表現得那么緊張,沒能更好地去安撫學生,反而為了讓課堂能夠有序進行,課前故意作出嚴肅表情來整頓紀律。我想我需要的正是努力做到班主任該做的,用自己的真心去關愛每一個學生,盡快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多拿出一點耐心來,多多換位思考,才能帶好整個班級。
3、教具準備得不到位。因沒有多媒體教學設備,所以我從網上下載了一些圖片,用A4紙彩印出來,但是圖片的.清晰度不夠高,且較小,后排的學生根本看不清楚,造成教學無法進行。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就需要自己多多下功夫去搜集教學資源,提前思考需注意的問題,做好準備應對的策略。
4、時間分配不合理。課上精講環節的后半部分進行得很倉促,一方面時間不夠,另一方面學生參與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不但想講的沒能講到,且留給學生朗讀和練習的時間也不夠,沒能做到保證學生的主體性。盡量精簡教師用語,言簡意賅,盡可能的去引導學生,這都需要我在實際教學中不斷加強鍛煉。
5、提問方式不合理。我的問題設置,包括教師用語,都不夠生動有趣,甚至于學生理解不了問題的指向,造成教學方向有些偏離,更多的是使學生無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教學目標無法實現。同時,我的教學機智不夠,面對教學過程的多個突發狀況不但沒能提前預想到,而且應對不足,沒能及時調整教學方式,還需多多向其他教師學習,積累經驗教訓。
總的來說,這次巨大的失誤,是我沒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去考慮問題,學生對學過的知識落實不好,沒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首先是充分暴露出教師的不足,講解不夠透徹,不夠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加之沒能反復練習、反復強調,這是我的失職。因而很感謝我的學生能夠盡力配合我的教學,我將會盡最大努力不斷改正自己的缺點,不斷完善教學,彌補對孩子們的愧疚和歉意,愿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2
今天上《黃山奇石》,課后要求是:“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從課文內容和要求看,本課還是需要有背誦部分的,但是這些內容要學生自己喜歡的,雖然挺能體現學生的個性的,還是挺讓我為難的。
其實這是一個老問題,但我還是想知道大家是怎么對待的,于是,我查閱了網絡,發現了許多不同
的觀點:
有人說:這就需要教師挖空心思、絞盡腦汁、千方百計地揣摩編寫者的意圖。在萬無一失的情況下,最好讓學生“全盤照收”,最笨的辦法往往有時就是最有效的辦法。但這又與編寫者原來的出發點相去甚遠。唉!令人左右為難呀。
有人說:跟著感覺走唄!只要你認為有可能會出題的內容,死命令一條:背!寧可多背十篇,不可放過一段!
有人說:對于自主選擇和考試這一矛盾,我個人的看法倒是象以前一樣規定死好。課文里哪些內容最精彩,最值得學生背誦,便指點學生背誦,這樣不是很好嗎?哪些內容最精彩,并不是無法確定的。讓學生自主學習,并不等于什么都由學生自己選,自己定。假如有學生都不喜歡,就不要背了嗎?課本以及教師,有責任給學生方向性的'指點——你背誦這些部分吧,因為它最精彩。真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發現人們考慮最多的不是“自己喜歡的”這個關鍵詞,而是“是否需要考試”。是呀,如果不背,到時要考試你怎么辦?于是,有的老師采用“全文背誦,全冊背誦”的“兩全”方法,甚至有的采用“背誦加抄寫”的保險政策,你聽了也不要驚訝!
為了搞清楚“自己喜歡的部分”,我翻閱了一年級到三年級的幾冊語文書,發現從一年級下冊開始就有這樣的要求,而且呈每年上升的趨勢。到三年級還增加了“我要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的要求。而且提出這樣要求的課文一般是寫景或者比較抒情有哲理的文章。如二年級上冊中《黃山奇石》、《北京》、《清澈的湖水》、《我是什么》。這些課文中有相當多的句子寫得很美,很精彩,但是真的讓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老師似乎有些難以取舍。于是出現讓學生全文背誦,也是情有可原。
此時,我想到了上面那句話:“課本以及教師,有責任給學生方向性的指點——你背誦這些部分吧,因為它最精彩。”編者在提出這樣的要求時,其實不僅只是對學生提出了要求,更是對老師點明了指導方向,要求老師在理解教材和設計教學時,要有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逐漸理解,哪些內容是需要我們積累的。相信從一開始老師有意的牽引到最后學生自由選擇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可能這個過程中,有硬性要求,有老師同伴影響,但是我們的目標是“引導學生自己選擇自己喜歡的部分”,讓學生懂得積累,懂得欣賞。
于是,我在引導學習《黃山奇石》時,以“仙桃石”為例,讓學生抓住“好像,飛下來,落”等重點詞理解“仙桃石”的“奇”。通過朗讀、想象、說話再朗讀,讓學生在課堂上就能背誦這段話。再運用類似的方式,劃出寫“猴子觀海”的特點,用自己想象、動作演示、對比表演等表現出“猴子觀海”的奇特。并要求把“它兩只胳膊抱著腿,一動不動地蹲在山頭,望著翻滾的云海”這一句話背誦下來作為課外作業。而其他課文中的部分,讓學生自己再選擇背誦。
在本課教學中,我采用了“課堂引導背誦,指明內容背誦和自己選擇背誦”相結合,是否比較適合剛開始起步的低年級孩子?當然這只是個人設想而已,值得不斷地實踐與改進。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3
全文共有六個自然段,課文的第一自然段先介紹了黃山風景區的地理位置,然后概括地描寫黃山的景色——秀麗神奇,還特別指出了黃山的奇石有趣極了。第二自然段至第五自然段是文章的重點段落,各具體形象的介紹了一處奇石的景點,如:“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最后一個自然段概括的介紹了其它怪石,表現了黃山奇石數量之多和形狀之怪,突出了奇石的有趣。為了幫助學生增強感性認識,課文中配有四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分別與課文得一、二、三、四自然段相對應,便于學生了解這些奇石的形狀,在頭腦中浮現出這些奇石的樣子。短文層次分明,內容明了,看起來很好學,不過對于剛進入二年級學習的學生來說,確實比較困難。要使學生理解課文,達成編者的意圖,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得在“讀”上多下功夫。
新的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就本課而言,“黃山奇石”的“奇”是全文精華所在,為了使學生在學習中真切感受到千姿百態的黃山石,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力求為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情境,在閱讀和體會的過程中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
課堂教學中,在努力落實基礎知識的同時,不忘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新課標著重提到: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培養學生從小具有收集處理各種信息的意識和能力,對創造性地開發語文資源無疑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根據這一思想,我把收集關于黃山的資料適時播放給學生欣賞。在講到“翻滾的云海”時,學生就可運用課前收集的有關“黃山四絕”的知識幫助理解。又如在教學本課第1自然段時,我有意識地要求學生交流一下“你從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旨在喚起學生對文字信息的關注。在教學“仙桃石”一段時,我鼓勵學生首先仔細觀察電腦展示的奇石的圖片,再通過雙擊鼠標選出“仙桃石”來,并說明為什么要選的原因,這一設計,旨在培養學生關注和處理圖片信息的能力。
人們都說想象生成了大千世界,想象造就了萬千事物。因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眾所周之,想象是人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在頭腦中產生沒有感知過或現實中尚不存在過的事物形象的心理過程。小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知識經驗大部分是間接經驗,只有通過想象,才能了解教師或教科書所描繪的事物的情形和性質,進而理解這些經驗。
由此可見,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十分重要的。但究竟什么是想象?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是模糊的,理解起來也比較困難。因此,再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從詞句的比較入手,讓學生理解想象的內涵。比如講《黃山奇石》一文,其中有這樣一句話:“仙桃石像天上飛來的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上有一個桃子似的大石頭。怎樣讓學生體會想象的含義呢?于是我問學生:“這塊石頭的樣子像桃子,可以稱它為‘桃石’,為什么前邊還要加一個‘仙’字呢?”這一問,學生們開始動腦筋了,有的說:“加了一個‘仙’字,表示它很神奇,像是從天上掉下來的?”有的說:“加里一個‘仙’字,表明它有靈氣。”還有的說:“加一個‘仙’字說明它是神仙特意放到那里的吧!”抓住這個機會我總結說:“看,這么一個普通的`桃石,前邊家了一個‘仙’字,會使我們產生了這么多的聯想,而這些聯想都是我門根據這個桃石,想出來的現實中不存在的事物的形象,(天上掉下來的,有靈氣,神仙放到那里的)這就是想象。”為了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想象的方法,我把“仙桃石像天上飛來得一個大桃子,落在山頂的石盤石上”進行比較,讓學生分析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學生很快發現第一句比第二句多了“飛”和“落”兩個字。
于是我抓住這兩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想象的方法和作用。我問學生“桃石會飛嗎?這塊像桃子似的巨石在山頂上是靜止的。用“飛”和“落”兩個詞語描述它,變靜為動,把這塊桃石寫活了,寓于了神氣的色彩,作者就是這樣運用想象的手法把景物描寫的生動、形象、富有情趣。就這樣,黃山的奇特便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深地印象,黃山的美麗與魅力也不斷的在學生心中明朗起來。
低年級語文教學,如若在“讀”和引導“議”上多下功夫,我想,學生會學有所獲的。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4
前天,學習《黃山奇石》一課,這篇文章對于學生來講比較單調。為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使出了渾身招數,談話激趣,自讀自悟,比賽朗讀等形式。當“小導游”們介紹完“金雞叫天都”后,就要比賽讀出奇石的有趣。第五小組的一名代表信心十足的站起來,當讀到“有座山峰上的幾塊巨石,就變成了一只金光閃閃的雄雞。他伸著脖子,對著天都峰不住的啼叫…”這時,只聽我班最調皮的`張成用課本擋著嘴巴,正“喔喔喔”地小聲叫個不停,一時間,教室里聽到的小朋友都在竊喜,好不容易營造的氛圍被這只“大公雞”輕松的破壞了。
我心里生氣極了,本想劈頭蓋腦的批評一頓,可轉念一想,他這個小家伙,不僅理解了課文中“不住的啼叫”等詞,而且充分發揮了想象力,只不過,他用的方式不好。于是我就對他說:“你真是一個細心讀書的好孩子,是不是已經看到了那只金光閃閃的大公雞?我們讀書的時候也要像張成一樣,眼中有物!”幾句簡單的話語,不僅傳遞給學生新的讀書方法,而且提醒了他,鼓勵了他,此后,他讀書更認真了,發言也更積極了,我深感欣慰。試想,假如,當時我沒有控制自己,只是從擾亂課堂單方面去批評他,那一定會大大打擊他學習的積極性。教學中,我們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多點贊賞,少點指責,多點肯定,少點否定,學生一定會懂得了自律,也能讓他們在成長的旅途中變得快樂而自信。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15
《黃山奇山》這篇課文,通過對黃山奇石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祖國的黃山風景秀麗神奇,尤其是奇石更有趣,激發了學生們對祖國黃山的喜愛,同時也更加熱愛偉大祖國的山河,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在教本課時充分運用了電教媒體,使學生真實、生動、形象地感知課文內容,更準確、更直觀,同時對文章中的重點詞有幫助學生理解的重要作用,黃山風景真實地出現在學生眼前,學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教學中,我還充分利用掛圖,布置在板書里,例如“仙桃石”的掛圖對應著板書文字,“仙桃石”使學生直觀、生動地感知文字與文字所表現出的畫面,生動、活潑,教學效果較好。在本案例中,我是站在新課標理念的高度精心設計的,具體體現在:
1、側重思維的深度訓練
在學生自學“仙桃石”,進行交流時,我在學生初步了解了“仙桃石”形狀的基礎上,啟發道:“仙桃石”為什么不叫“蜜桃石”或“桃子石”呢?學生多讀了幾遍課文,再深入思考便發現這是因為“仙桃石”形狀巨大,而且又落在山頂,不太可能是人間的東西,課文中一個“飛”字和“落”字,便形象地寫出了“仙桃石”的神奇。
2、側重思維的發散訓練
在欣賞了“猴子觀海”的畫面后,我引導學生想象:幾千年來,這只神奇的石猴為什么一動不動的呢?它到底在想什么呢?此問猶如一石激起千重浪,學生的思維一下子活躍起來,他們有的編故事,有的大膽猜想,在愉快而熱烈的議論中,他們既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同時也深深地體會到了黃山奇石的有趣。
3、側重思維的廣度訓練
在本課的最后,我出示了一些沒有名字的奇石,要學生根據他們的外形特征,給這些石頭取名字,學生對此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他們積極開動腦筋,賦予奇石們以各種有趣的名字,在這樣輕松的氛圍中,他們的個性得以舒展,靈感得以釋放,語文課堂真正成為了他們可以盡情想象和創造的樂園。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07-22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02-15
(集合)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07-22
語文黃山奇石教學反思范文04-22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04-27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03-02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02-27
《黃山奇石》教學反思(精選12篇)01-15
語文上冊黃山奇石教學設計03-28
小學語文黃山奇石教學設計3篇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