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1
《狼和鹿》這篇課文是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教學一開始,我先讓學生分別談談對狼和鹿的特點的'認識,引導學生運用一個或多個詞語來概括,如可用“貪婪”“兇殘”等詞語概括狼的特點,可用“活潑”“美麗”等詞語概括鹿的特點,在說話和運用練習中加深對這些詞語的理解,內化積累。然后在這兩個動物之間加上“和”讓學生猜想他們之間會發生什么樣的故事,激起閱讀的興趣。在讀通課文后要求學生質疑,字、詞、句、篇等方面都可提出問題,學生們開頭很有興趣,有的提出不認識的字,有的提出不理解的詞,有的提出不懂的句子……,學生提到那,我和其余同學跟著解答到那。后來一位同學提到:課文中隨著鹿群的數量增加,就會有疾病蔓延,這是為什么?那又是什么病?同學討論,我解答,一直到下課。一節課上完了,深深感到:老師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有選擇、要有歸納,如果放而不收、隨波逐流,課堂效率就不會提高。在課堂教學中設計“質疑”環節無疑是模式教學的一個亮點,老師操作的好,效果甚佳;操作不當,往往形成不分主次、沒有輕重的隨意課堂。老師想組織好質疑、解疑活動,首先應把握好教材,萬不能拋開單元要求、課后訓練,在一些無關緊要的問題上浪費時間。再就是老師要不斷提高自身水平,善于引導、激勵,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巧妙歸類或引導成有意義、有價值的問題,組織學生有效地探究、分析、解決。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2
20世紀末,美國一管理學會組織來自許多部門的知名專家探討生存于21世紀的公民應該具備哪些技能,他們找到了22條技能,其中理解數據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狼和鹿》這篇文章,其實可以從理解數據入手,借助母語教學,初步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課文中所用的數據有:
1、時間上的數據有:
一是一百多年以前(這個數據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應該明白這個時候凱巴伯森林還是非常美的,那就是課文第一段的內容);二是25年(這是第二段的內容,25年指的是當地居民恨透了狼,用槍打狼25年);三是兩個冬天(這個時間就是兩年的意思,但這個兩年不同尋常,因為兩年就死去了六萬只鹿);四是1942年(這個數據的意思是這一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把這三個數據放在一起,反復閱讀課文,學生理解了這三個時間,其實也能夠理解課文中的重要信息。
2、鹿的數據有:
一是四千只鹿(這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中鹿的數量,這個數量是最適合這個森林的鹿的數據,是健康的鹿的數量。我想這個意思,反復閱讀課文,孩子們也能理解);二是十萬只(這是當地居民槍殺25年狼后,鹿迅速增長的量,這個量是非常大的,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表面看這個數據很具體,其實也比較模糊,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想像這個數據,通過打比方的方式讓學生認識這個數據);三是六萬只(這是凱巴伯森林成為鹿的王國后,達到十萬只,僅僅兩年死去的數量。為什么會死這么多?學生閱讀第三與第四自然段一定能夠明白的,當然這個數據與時間數據兩個冬天的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理解了課文最本質的'東西。所以,這兩個數據找到后,理解了,教學重點也算完成了);四是八千只(這八千只鹿不是原來的那四千只鹿,都是病鹿。理解這一點,學生也能夠清楚原來的那四千只鹿是健康的。這個數據也告訴我們當地居民槍殺狼是不對的,這是槍殺狼的結果)。
3、關于狼的數據:
只有六千多只(這個數據什么意思?一是凱巴伯森林最適合的狼的數量是六千多只,二是這個森林中鹿與狼的比是四千多比六千多,三是通讀課文后讓人懷念這六千多只狼,四是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當地居民是非常殘忍的,如果將其與25年聯系起來,更能看出許多問題)。
三組數據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聯系著的,這種聯系只有通過熟讀課文,學生才能把這些聯系建立起來。建立起這些聯系,才有利于學生理解狼與鹿的關系,才有利于學生懂得什么是生態平衡。才能理解課文中“功臣”與“禍首”的意思,特別是雙引號所表達的意思。而數據讀懂了,課文第五題:“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的感想”,回答起來才能更具體,學生才能更明白。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3
本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群,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這是一節共研課,通過我們教研組的研究,我做了以下設計:
1。激趣導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積累是很關鍵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了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
2。自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通過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自學理解,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自學,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后果”。在學生小范圍的交流之后,進行全班交流,并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注,明確捕殺狼之后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后果。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后,讓學生給羅斯福總統寫一封信,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不足:課上我還是有些急燥,教師的語言太多。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4
《鹿和狼的故事》是新選編進教材中的,編教材的編委會刪除了《大瀑布的葬禮》這篇課文。不過,教材的其他地方沒有任何改動,比如這個單元的“詞語盤點”中的“讀讀記記”里收錄了《大瀑布的葬禮》的詞語,而《鹿和狼的故事》這課里沒有任何詞語收錄其中。學校的教學參考書也是舊版的,當然也沒有《鹿和狼的故事》的教材解析。所以上這一課,沒有其他資料可以參考,只能自己研讀課文,進行教學設計。
這篇課文主要講述了美國總統為了保護森林的鹿,下令捕殺以鹿為捕食對象的野獸,結果,鹿大量繁殖,缺少食物,最后疾病流行,只剩下了幾千只鹿茍延殘喘。這個故事告訴人類應該遵守自然之道,不要認為破壞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上課的時候,我讓孩子們圍繞這幾個問題來自學:“課文講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大批的狼被捕殺后,造成了什么后果,原因是什么?你讀了這篇課文后,有什么體會?”引導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我特別引導孩子們朗讀了那個讓我感觸頗深的句子,讓孩子們談談自己的感受。沒想到孩子們談的非常好,他們有的說,從這個句子中看出槍的無情,也就是人類的無情。有的說,他們體會到了狼的可憐,在那一刻,狼的`殘忍無情都蕩然無存了。……在這里我告訴孩子們:“孩子們,的確是這樣,狼也是一種可憐的動物。它們生活在森林里,以小動物為捕食對象,他們的存在是合理的,是符合大自然生存發展規律的。因此,我們人類對自然界里的任何一種動物、植物、生命都應該承認,應該敬畏所有的生命。”不知道孩子們聽動了多少,但是我知道,從今起,他們不會單純去判斷一種動物植物的善惡益害。
我知道,我的孩子們暫時不能體會到生命的高貴與幸福,但是我希望我的孩子們能做個善良的人,能做個能珍惜生命的人,能做個能享受生活的幸福的人!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中我抓住三個對比:
(一)森林變化的前后對比
要求同學們快速找出描寫凱巴伯森林的句子,并用直線勾畫出來。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文,很快學生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我相機出示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請同學說一說自己的感受,有感情的朗讀。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0多年后的凱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0多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鮮明對比給學生帶來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和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0多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用數字比較的方法展開教學。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對比第一自然段、三自然段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凱巴伯森林原有“活潑的美麗”的鹿4000只,自從人為地殺掉六千多只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鹿的總數迅速超過了10萬只,翻了25倍。當“森林中鬧起了饑荒”,“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時,鹿又急劇地死去6萬只,不久就剩下8000只病鹿。這里的對比鮮明,點明了生態失衡所造成的悲劇。鮮明的對比,觸目驚心的數據讓學生意識到保護生態平衡是多么重要。課文通過狼與鹿之間的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了這個聯系,就破壞了生態平衡,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這樣的對比,學生印象深刻,體會更加透徹。
(三)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然段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請學生用找一找“功臣”和“禍首”分別指的是誰,為什么?學生理解的很深,都知道真正的禍首其實是人類,因為人類的干預,使得生態失去了平衡。
以上三個對比,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品讀詞句和入情入境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及蘊含的深刻道理,在學習中受到思想教育。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6
這是一篇讀來耐人尋味、發人深思的文章。在這片生機勃勃的森林里,看起來溫順活潑的鹿卻是破壞森林的罪魁禍首,而看似貪婪兇殘的狼卻是維護森林的功臣。這之間究竟發生了什么微妙的變化,導致位置的互換呢?教學中,我采用游戲的方式導入幾份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今天,我們來玩個游戲。請四組同學分別擔任不同的角色,依次為(板書:狼、鹿、森林、人類)。接下來,老師叫到誰,就立即站起來,比比哪組反應快!(狼!人類!森林!鹿)
現在增加難度,老師說一個詞,你自己判斷一下能否形容你所扮演的角色,若覺得行,請毫不猶豫地站起來。(可愛的—— 可恨的——可憐的——貪婪的—— 美麗的——智慧的—— )
學生反應靈敏,能迅速地作出反應。
接著我這樣引導:看來狼和鹿在你們心中的.形象已經是根深蒂固了,人們總是對鹿喜愛有加,而狼呢,似乎成了壞蛋的代名詞,其實,你們的看法和凱巴伯森林的居民一樣,可后來,他們對狼和鹿的看法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又是怎么回事呢?
學生一下子就進入了情境。學習的興趣被調動了起來。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7
蔚百猛本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群,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這是閱讀課,我做了以下設計:
1、激趣導入。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激活學生以前的學習經驗和生活積累是很關鍵的。因此,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了解,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
2、自讀課文,了解文章大意。通過默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3、自學理解,明確造成凱巴伯森林幾乎毀滅的根本原因.我首先讓學生通過默讀自學,在文中勾畫出“羅斯福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有這些措施導致的后果”。在學生小范圍的交流之后,進行全班交流,并讓學生在文中進行標注,明確捕殺狼之后所造成的四個連續性的'后果。在學生明確這些措施所導致的惡果之后,讓學生給羅斯福說些忠告,告訴他錯在哪,怎樣做才能挽回損失。通過這個環節,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羅斯福總統決策的錯誤之根本,再由此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法。然后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我們怎樣保護生活環境。
不足:課上我還是有些急燥,教師的語言太多。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8
20世紀末,美國一管理學會組織來自許多部門的知名專家探討生存于21世紀的公民應該具備哪些技能,他們找到了22條技能,其中理解數據的技能是非常重要的。而《狼和鹿》這篇文章,其實可以從理解數據入手,借助母語教學,初步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課文中所用的數據有:
1、時間上的數據有:
一是一百多年以前(這個數據的意思是什么呢?引導學生閱讀課文后,應該明白這個時候凱巴伯森林還是非常美的,那就是課文第一段的內容);
二是25年(這是第二段的內容,25年指的是當地居民恨透了狼,用槍打狼25年);
三是兩個冬天(這個時間就是兩年的意思,但這個兩年不同尋常,因為兩年就死去了六萬只鹿);
四是1942年(這個數據的意思是這一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把這三個數據放在一起,反復閱讀課文,學生理解了這三個時間,其實也能夠理解課文中的重要信息。
2、鹿的數據有:
一是四千只鹿(這是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中鹿的數量,這個數量是最適合這個森林的鹿的數據,是健康的鹿的數量。我想這個意思,反復閱讀課文,孩子們也能理解);
二是十萬只(這是當地居民槍殺25年狼后,鹿迅速增長的量,這個量是非常大的,對于三年級學生來說,表面看這個數據很具體,其實也比較模糊,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想像這個數據,通過打比方的方式讓學生認識這個數據);
三是六萬只(這是凱巴伯森林成為鹿的王國后,達到十萬只,僅僅兩年死去的數量。為什么會死這么多?學生閱讀第三與第四自然段一定能夠明白的,當然這個數據與時間數據兩個冬天的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理解了課文最本質的東西。所以,這兩個數據找到后,理解了,教學重點也算完成了);
四是八千只(這八千只鹿不是原來的那四千只鹿,都是病鹿。理解這一點,學生也能夠清楚原來的那四千只鹿是健康的。這個數據也告訴我們當地居民槍殺狼是不對的,這是槍殺狼的結果)。
3、關于狼的數據:只有六千多只(這個數據什么意思?
一是凱巴伯森林最適合的狼的數量是六千多只,
二是這個森林中鹿與狼的比是四千多比六千多,
三是通讀課文后讓人懷念這六千多只狼,
四是從這個數據中可以看出當地居民是非常殘忍的,如果將其與25年聯系起來,更能看出許多問題)。
三組數據不是孤立的,是互相聯系著的,這種聯系只有通過熟讀課文,學生才能把這些聯系建立起來。建立起這些聯系,才有利于學生理解狼與鹿的關系,才有利于學生懂得什么是生態平衡。才能理解課文中“功臣”與“禍首”的意思,特別是雙引號所表達的意思。而數據讀懂了,課文第五題:“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讀了這篇課文的感想”,回答起來才能更具體,學生才能更明白。
多項比較深入探究
——《狼和鹿》教學設計評析
《狼和鹿》是國標本語文第六冊的一篇課文,課文通過狼和鹿數量之間的變化,告訴人們不能盲目破壞生態平衡,是一篇進行環保教育的好課文。教學時,抓住人們捕殺狼前后的現象和動物之間數量的變化進行對比,從比較中探究、感悟,從而使學生認識到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深入研究,理解課文內容。
3、憑借對課文的朗讀感悟,懂得事物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展開想像,進行比較,深入研究,懂得事物間存在著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板書課題,齊讀。
2、狼和鹿這個故事發生在什么地方?(凱巴伯森林)
二、插圖比較,顯現矛盾
1、多媒體顯示文中的插圖,以鮮艷美麗的、充滿生命的色彩——綠色吸引學生,談自己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感受,并找出與圖匹配的相關文字進行朗讀感悟。
2、設疑: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又是怎樣的?抓住關鍵句子: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想像:現在你腦中的森林是什么樣的?然后多媒體顯示枯黃的森林圖,你又有什么感受?
3、多媒體同時顯示蔥綠的和枯黃的森林圖以及相對應的文字,進行對比朗讀,并質疑: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
點評: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綠與黃,情感的差異——悅與抑,因勢利導,你現在最想知道什么?森林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這一問題最能表達當時所有學生心中的矛盾,它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起探究的欲望。
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
1、學生自讀自悟,得出:狼被獵人殺死,鹿變多了,所需的食物也多了,森林中的植物被鹿吃光了,所以森林變成了后來的樣子。
2、再次讀文,完成表格并交流:
一百多年前 25年后 100年后
狼(多少)
鹿(只數)
森林(樣子)
點評:學生通過讀書初步得出森林變化的原因,表面上已找到了問題的答案,但沒有探究到問題的實質,無法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借助表格可初步使學生理清狼的數量與鹿的數量及森林的關系,為進一步學習作好鋪墊。
3、引導學生比較探究:狼的數量與鹿的數量之間有什么關系?
(1)質疑:人們為什么捕殺狼,捕殺了多少?指導朗讀第2小節,體會人們捕殺狼的數量之多。
(2)比較狼被殺前后,鹿的數量的變化,質疑:為什么鹿的數量增長得這么快?
(3)多媒體畫天平,點撥:生物間有平衡關系,就像一架天平,如果沒有外界干擾,它們始終保持平衡,相反則向一面傾斜。
點評:具體的數字,直觀地演示了狼與鹿之間有一定的比例關系,學生一目了然,又以天平作比,形象直觀,不僅幫助學生理解狼和鹿之間的平衡關系,還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4、引導學生深入探究:狼的數量與森林的'面貌又有什么關系?
(1)質疑:狼的被殺,鹿的大量繁殖,給森林和鹿帶來了什么災難?
(2)對照朗讀第1小節和第3小節,體會狼被殺前后森林和森林中的鹿的變化,從而明白狼的多少決定著森林的面貌和鹿的命運。
5、 質疑:狼的數量由誰決定?此刻,你有何體會?
點評:經過以上層層剝筍似的探究,學生終于發現:當地的人們才是森林變化的根本原因。這三個問題就像三級臺階,幫助學生撥開重重疑團,體味到了探究的樂趣,也鍛煉了他們探究的能力。
四、想像比較,明白道理
1、為了可愛的鹿,居民殺掉了許多只狼,凱巴伯森林成了鹿的“自由王國”,想像鹿群們是怎樣自由生活的?當地居民的心情怎樣?會說些什么?
2、當森林一片枯黃,林中只剩下8千只病鹿時,居民的心情又怎樣?會說些什么?
3、自由朗讀第6小節,理解“功臣”和“大壞蛋”的含義,用自己的話告訴當地居民一些教訓?
4、形象點撥:如果天平兩端分別代表狼和鹿,狼吃掉一些鹿,制約鹿的過度繁殖,將鹿的總數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程度,才能使這架天平保持平衡,使整個生態系統保持平衡,否則會帶來巨大的生態災難。
點評:通過對當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語言的想像,體會他們的情感變化,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生態平衡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
五、課堂延伸
1、學生說說本節課的收獲。
2、介紹有關生態平衡的知識,再請學生談談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課后繼續收集這樣的事例。
3、課后撰寫環保小論文,宣傳生態平衡的知識,號召更多人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
吃
板書設計: 狼鹿
總評:
1、注重閱讀感悟。
“讀”是教學的主要活動,也是提高學生對語言文字感悟能力的主要途徑。在這一教學設計中,教者舍得花時間讓學生讀書,通過自由讀、對比讀、對照讀、品讀等朗讀形式,使學生進一步明白生態平衡的科學道理和重要意義,扎扎實實做到了在讀中“思”,在讀中“悟”。
2、注重比較探究。
根據教材特點,教者抓住課文中的插圖、數字及空白,進行了多項比較,在比較中逐步感悟,深入探究問題的實質,突破教學難點。插圖比較中通過鮮明的色彩對比,情感的差異,點燃了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起探究的欲望;數字比較中表格的設計直觀地演示了狼與鹿數量的比例關系及狼的數量與森林面貌間的關系,層層剝筍似的探究使大家認識到森林變化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們的“無知“;想像比較通過對當地居民不同心情和語言的想像,體會他們的情感變化,進一步內化了對生態環境的認識和理解。
3、注重課堂延伸。
培養學生課外學習,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大任務。本教學設計中,教者課前放手讓學生搜集生活中沒有注意生態平衡而受到大自然懲罰的事例,課上給予鼓勵和指導,課后讓學生繼續搜集相關資料,并根據這些資料和自己的學習所獲整理成環保小論文。拓展了語文學習的領域,培養了學生語文實踐能力。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9
《狼和鹿》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六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一個關于生態平衡的故事。講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的居民為了保護鹿群,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故事告訴人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
作者按“平衡——失衡——道理”的思路來構思全篇。平衡——狼鹿共存,自然統一。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小鳥歌唱,鹿群嬉戲,惡狼出沒,歡樂與危險同在,進攻與提防并存,組成了自然統一體。失衡——狼被捕殺,災難降臨。文章從兩個方面展開敘寫:一是人們組成狩獵隊捕殺狼,消滅鹿群的天敵,槍聲響了25年,狼被殺掉六千多只;二是鹿群從此大量繁殖,急速增長,造成嚴重饑荒和疾病流行,結局是森林遭到破壞,鹿群在毀滅。最后得出保持生態平衡至關重要、勢在必行的道理。
課文寓自然科學知識于生動的故事中,通過形象的描述,具體的數據告訴人們深刻的道理。由事及理,對比分明是本文的主要寫作特點,對比主要有三組:一是森林狀態的前后對比;二是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三是狼鹿異位的對比。根據教材的特點,在考慮學情的基礎上我制定了如下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通過朗讀感悟,從人們隨意殺狼反而害鹿,破壞森林的事實中懂得事物之間存在著互相制約、互相聯系的關系,增強維護生態平衡的意識。
考慮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我設計的主要教學思路是:先從整體入手,再以三組對比為突破點,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等電教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理解課文,在一幅幅鮮明畫面,一個個具體數據的對比中體驗明理,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探究的過程中來。為此,我準備分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第二課時:精讀比較,探究明理。充分運用電教媒體,在看、讀、議、比中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下面我具體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后的一些反思:
一、復習導入
在這一環節,出于“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考慮,復習上堂課的學習內容,我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設計了一個回答范圍較為廣泛的問題:“同學們,上堂課我們初步學習了19《狼和鹿》這篇課文,初步學習課文后,你們有什么收獲呢?”請同學們自由暢談初學收獲。分頁標題#e#
(當這個問題提出后,一開始,同學們的反應并不熱烈,但不一會兒,同學們的小手就都舉起來了。有復述課文的,有談對狼或鹿新的認識的,有說從《小學語文電子教材》《狼和鹿》背景資料中了解到的信息的……同學們各抒己見,一下上公開課的緊張與拘束消失了大半,對上堂課的學習內容也有了一個較好的反饋。但因為同學們要說的太多,而我又不忍心打斷他們的發言,所以這一段花的時間偏長了一些。)
二、精讀比較,探究明理
這是引導學生由文明理的關鍵。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一)森林狀態的前后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你喜歡這樣的森林嗎?說一說你的理由。”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而25年后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真實的畫面再現,圖、文的鮮明對比給了學生強烈的沖擊。看得出,同學們的內心深處被觸動了。聽,他們的朗讀聲中流露出了對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喜愛,還有對25年后荒涼的凱巴伯森林的沉痛的惋惜。)
(二)尋找森林改變的根源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心理學研究表明:問題意識是思維的起點,沒有問題的思維是膚淺的、被動的思維,只有當個體活動感到自己需要問個“為什么”“是什么”“怎么辦”的時候,思維才算真正啟動。刨根問底,凡事愛問個為什么是每個孩子的天性。進行第一組對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
(果不其然,第一組對比出示后,同學們提出了這樣的疑惑: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然后主動地尋求著森林改變的根源。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從提出問題開始,思維就積極主動地參與到了學習中,較好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分頁標題#e#
(三)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主要是借助多媒體手段,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在鹿群變化的前后比較這一塊,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字,思考并交流數字后面的故事。多媒體根據學生回答逐一出示:四千只(活潑美麗)十萬只(鹿的王國)四萬只(饑餓疾病)八千只(病鹿)學生圍繞課文內容,再加入自己的豐富想象,借助媒體展示對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災難的嚴重。)
(四)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大壞蛋”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
(通過一節課的探究性學習,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較深刻的理解與感悟,所以文章的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主動舉手回答的同學能較好地將內部語言外化加以表達,而那些沒有舉手的同學更是我應該關注的對象。)
三、擴展延伸
拓展課外閱讀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任務。從課本向相關材料的延伸,能有效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所以最后,我和學生一起進入《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絡平臺,進一步了解關于狼和鹿及生態平衡的相關內容。
在整個這一課時的教學過程中,由于過渡銜接較自然,所以三組對比各有側重點但又并不孤立,學生探究森林狀態的前后巨大變化;鹿群的巨大變化;狼鹿異位根源的熱情很高漲。整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建構意義的認知主體位置。
另外,在整堂課的學習中,我還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各種形式的朗讀(個別讀、齊讀、賽讀等),努力做到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感悟課文。讓全體學生都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真正地成了學習的主人。學生們在動情地朗讀中,也始終保持著主動參與的角色意識,他們圍繞課文內容,一遍又一遍感受著森林、鹿群的變化,產生了真切的情感體驗,加深了對課文語言的感悟和內化。
再有就是在《狼和鹿》這篇課文教學中,我深深地感受到:現代教育媒體的運用又一次成為了學生學習的好幫手。比如在《小學語文電子教材》這個網絡平臺上,學生從背景資料、拓展閱讀中可以大量獲取課文相關的資料,這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同時現代教育媒體也是老師教學的好幫手,它的運用,避免了老師繁瑣地講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能自主識字,積累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懂得不僅要關愛、救助動物,有時,也要遵從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規律,要懂得怎樣做才能維護生態平衡。
重難點
明白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懂得怎樣做才能維護生態平衡。
一、情景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逐個出示狼和鹿的圖片,在生活中,狼給你的印象是什么?(板書:狼,出示:兇惡、兇殘;)出示:鹿圖,這是什么?在生活中,鹿給你的印象是什么?(板書:鹿,出示:溫馴、美麗、活潑;)(板書:和齊讀課題)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39、狼和鹿)
2、同學們,已經預習過課文,課文告訴我們兇殘的狼是森林和鹿的(生:“功臣”),活潑而美麗的鹿卻是森林的(生:“禍首”)
3、兇殘的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活潑而美麗的鹿卻是森林的“禍首”,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看看。
二、森林對比,提出問題
(一)1、(出示圖片)同學們,這就是以前的凱巴伯森林,看著圖,你能用自己的語言介紹一下這美麗的森林嗎?
①準備交流(同桌說給同桌聽聽,)
②指名交流
2、學生介紹森林。
師:是啊,森林郁郁蔥蔥,小河靜靜地流淌,鳥語花香,多么美麗的森林呀!文中也有寫到凱巴森林的句子,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找描寫森林的句子來讀一讀。(指名回答,師出示句子: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生機勃勃。小鳥在枝頭歌唱,活潑而美麗的鹿在林間嬉戲。)誰能將這個句子讀好?(指名讀,點評,齊讀,伴樂朗讀)
(二)一百多年前凱巴伯森林一片蔥綠,可事隔25年,這座森林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出示:二十年森林變化的圖)
1、快速瀏覽課文,找到描寫二十后凱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線畫出來。(指名回答)
2、指名讀:“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出示動漫,理解“蔓延”、“消退”)
3、師引讀:二十年過去了,整個森林……綠色在……枯黃在……(范紅再讀句子,指名讀,點評,齊讀。)
3、出示:兩種不同森林的圖及句子。伴樂朗讀。
師: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凱巴伯森林,(女同學伴樂朗讀這一段文字);這是二十多年以后的凱巴伯森林(男同學伴樂朗讀這一段文字)
(三)同學們,同一座森林,25年前郁郁蔥蔥,25年后卻是一片枯黃,看著兩幅畫面,此時此刻,你最想問什么?(學生質疑)
1、是呀,同是一座森林,二十多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請同學們帶著問題讀第二、第三小節。(交流:是什么原因使森林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指名回答)
師(小結):使森林發生變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們大量的捕殺狼。(板書:人捕殺狼)
2、人們大量的捕殺狼,是因為美麗而活潑的鹿群后面,(出示句子:常常跟著貪婪而兇殘的狼,它們總在尋找機會對鹿下毒手。那時森林里大約有四千只鹿,它們要時刻提防狼的暗算。)
師:這里有個多音字,我們一起來讀準它
3、狼總是吃可愛的鹿(板書:狼吃鹿),為了保護鹿(板書:保護),美國總統羅斯福還特意頒布了一條“剿殺狼”令。
4、有了法令,人們就肆無忌憚地大量捕殺狼。(出示槍殺狼圖)
5、師引讀:同學們,可愛的、美麗的鹿要被狼吃光了,當地居民(恨透了狼)于是人們大量地地捕殺狼(他們組成了狩獵隊,到森林中捕殺狼。槍聲打破了大森林的寧靜。在青煙裊裊的槍口下,狼一只跟著一只,哀嚎著倒在血泊中。)人們大量地捕殺狼,所以(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二十多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只。)再齊讀。
6、引讀:凱巴伯森林的槍聲響了二十多年,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總共被殺掉六千多只。
師:二十多年殺掉了六千多只,算一算,平均一年殺死了多少只鹿?(大約300只)
7、使森林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還有另一個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三、探究誰是森林的禍首
1、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被殺掉了,至此鹿(生:大量繁殖)。(看課本):引讀:凱巴伯森林從此成了鹿的王國。它們在這里生兒育女,很快,鹿的總數就超過了十萬只。殺狼前,鹿的數量是(四千只),殺狼后,鹿的數量(超過了十萬只)。算一算,鹿一年繁殖多少只?(將近五千只)
2、想象一下,這時候你放眼遠眺,凱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遠眺,你看到的還是什么?到處密密麻麻的鹿呀,讓我們看看這個景象吧!(出示圖片)
3、鹿群的大量繁殖,會帶來什么后果呢?出示句子(老師請兩位同學來讀句子,其它同學邊聽邊思考。):隨著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鬧起了饑荒。樹木的嫩枝、綠葉、樹皮……一切能吃的都被饑餓的鹿吃光了。整個森林像著了火一樣,綠色在消退,枯黃在蔓延。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樣在鹿群中游蕩。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4、師:哪位同學來告訴大家,鹿大量的繁殖,會帶來什么后果?(指名回答)
5、是啊,鹿群的大量繁殖,把森林糟蹋得這樣慘。引讀:緊接著更大的災難降臨了。僅僅兩個冬天,鹿就死去了六萬只。到1942年凱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4、師:八千只病鹿;同學們,超過十萬只的鹿,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啊,算算,死了多少只?(超過九萬多只)
過渡:多么驚人的數據呀!為什么人們大量捕殺狼后,鹿還會死這么多呢?)
5、聯系課外常識,說說人們大量捕殺狼后,鹿大量死去的原因?(小組討論交流)
用“狼被大量捕殺,鹿死得更多,是因為……”來回答鹿的死因。
6、饑荒帶來的是一個寸草不生,荒涼不堪的森林,饑荒也導致了大批的鹿被餓死。鹿死的原因還有嗎?
四、明理
1、美麗的森林正慢慢地枯黃,活潑可愛的鹿也正陸續地死去,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罪魁禍首是誰呢?此時此刻人們才剛剛醒悟: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而美麗、活潑的鹿卻成了“禍首”。(板書:“功臣”、“禍首”齊讀第四自然段)
2、狼為什么是森林和鹿的“功臣”?(聯系上下文,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3、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這樣就切斷了傳染源,再有,狼要去咬鹿,鹿會怎樣?鹿在逃的過程中,鹿的身體就會怎樣?“生命在于運動”狼要吃鹿,鹿要跑,想想,那四千只鹿是怎樣的鹿?鹿群被控制了,森林就不會被糟蹋得這么慘。所以,狼間接地保護森林。(板書)
3、美麗、活潑的鹿為什么成了“禍首”?(聯系上下文,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回答。)
師:鹿群一旦大量繁殖,成了破壞森林的“禍首”(板書:破壞)
4、鹿是破壞森林、毀滅自己的“禍首”,難道鹿真的是“禍首”嗎?真正的禍首是誰?(人)
5、人們殺狼護鹿原本是讓鹿過上幸福的生活,現在居然讓鹿過上了?(對著板書,讓學生說說,人、狼、鹿三者的關系)這個悲慘的故事是想告訴我們什么?
6、森林被破壞了,最終危害到誰?(人,描紅)
7、學完了這篇課文,你得怎樣的啟示?
小結:故事告訴我們:事物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破壞生態平衡將會給環境帶來無法想像的災難。所以我們要保護生態平衡(板書:保護生態平衡)。
如果我們每一個地球人都能做到保護生態平衡,那么大自然給我們最大的禮物就是地球的美麗和人類的幸福。(出示:地球的美麗和人類的幸福)
8、穿過時光隧道,來到那個年代。如果你是一名環保者或者是羅斯福總統的助理,又或者……你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小組討論交流,把你要說的話寫下來。)
五、板書設計
人
捕殺保護
危狼鹿
害吃
保護破壞
森林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學《鹿和狼的故事》這課,我注重培養學生大膽質疑、閱讀感悟,采用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的學習策略,注重學法的指導,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1.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策略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培養。由學生提出問題,再讓學生自己去找答案。利用問題:簡要講述發生在凱巴伯森林中關于鹿和狼的故事,并說說你從中懂得一個什么道理?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并自己去找答案,使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再小組討論,課上匯報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情感朗讀表達。合作學習中不但提高了學生自學能力,而且培養了學生與他人交往的合作精神,體現了語文教學的“人文性”。
2.注重閱讀感悟
“讀”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活動,這一教學環節中,我以“讀”貫穿始終讓學生從“讀”中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在“讀”中感悟情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學生對鹿和狼已有的認識與課文的描述產生矛盾,從而使學生對課文講述的“森林中既需要鹿,也需要狼,它們是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的。”這個道理的認識更加深刻。既培養了學生閱讀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展。
課堂教學中,有很多不足的地方,留給學生展開聯想的空間不足,使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展示。如:鹿生活得很幸福時會說些什么?在茍延殘喘時又會說些什么?假如你是一匹狼,你會對總統或人類說些什么?“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還將不斷進行課堂教學的探索和實踐,將此次教學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為今后嘗試和改進的起點,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12
本文是一篇關于狼和鹿之間生態平衡的故事。通過講述為了保護凱巴伯森林的鹿群,人類大量捕殺狼與其他一些鹿的天敵,結果事與愿違,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嚴重破壞的故事,告誡人們:必須認識到自然界各事物間的內在聯系,不能隨意破壞生態平衡,否則將會產生無法想象的后果。
我首先讓學生根據平時對“鹿”和“狼”的了解,課前讓學生說一些有關狼的成語,用簡單的詞語概括對這兩種動物的印象,為學習下文,改變對這兩種動物的一般認識做好鋪墊。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用自己的語言歸納課文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具體事例(故事)---分析概括---揭示道理。根據課文內容,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課上全班交流解決。
不足:課上我的語言太多。忽略了略讀的教學應放手讓學生去學,去表達,去展示。課上只關注了自己的教,想給學生的太多。而忽略了學生該如何去學,如何積極參與,展示自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給學生充分的思考和發言的機會,放手讓學生去表達,展示。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13
教學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1、森林狀態的前后對比
我們按“由圖及文,引發思考”的設想,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圖片,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追查原由的熱情。
2、尋找森林改變的根源
進行第一組對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學們內心的疑惑,問:“同學們,看了這兩幅圖,讀了這兩句話,你們現在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待學生提出疑慮,再請學生自主讀文探究答案,明白:原來,人們恨透了狼,大量捕殺狼是森林前后變化的導火線。
3、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深入探究”的設想展開。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
4、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罪魁禍首”的原因。這一部分教學時,我們采用了小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由于三年級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有限,加以老師在這部分教學內容中分配的時間有些少,所以學生的感悟不夠全面,認識不夠清楚。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14
這一課的教學,在第一課時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第二課時我主要通過精讀比較,想象評議來組織教學,從而突破重點難點,明白課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下面我就具體談談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及課后的一些反思:
教學設計時,我緊扣三組對比,以此為突破,巧設銜接,引導學生充分發揮想象,感受前后的巨大變化,并自主探究這些對比的內在原由及聯系,從而充分領悟文章難點: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明白文章所蘊涵的道理。
(一)森林變化的前后對比
興趣是孩子們最好的老師,豐富的表象可以激發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在導入暢談之后,我利用課本插圖,請同學們看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說一說: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是怎么樣的.呢?再讓學生帶著興趣讀第一小節,找出描寫一百多年前的凱巴伯森林的句子賞讀,接著問“如果讓你把這樣美麗的森林畫下來,你會畫哪些呢?”學生的熱情被調動起來,積極地投入想象:蔥綠的樹木,清澈的小河,吃草的鹿群,在枝頭歌唱的小鳥,明媚的陽光……凱巴伯森林就是這樣在孩子們的腦海里生機勃勃起來。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認識25年后的凱巴伯森林。由圖及文,圖文對照,在想象對比中引發學生思考:同一座森林,25年間為什么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呢?自然引出下面的教學。
(二)鹿群變化的前后對比
這部分教學活動,我按“數字比較,想象探究”的設想展開。通過對比朗讀、引導學生比較一、三小節鹿群數量及生存的狀態,想象變化的情景,體會災難的嚴重。我請學生圈出文中關于鹿的變化的數字,想象并交流數字背后的故事:森林里一片枯黃,樹木都剩下光禿禿的枝條,再也見不到小鳥們的身影,聽不到小鳥們的歌聲了。河水又臟又臭甚至干涸,鹿群無精打采,餓死的餓死,病倒的病倒……由此學生對鹿群的變化一目了然,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森林的死氣沉沉和災難的嚴重性。
(三)狼鹿異位的對比
第四小節是文章的難點,這個教學環節我按“由文悟理,提高認識”的設想主要設計請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聯系文中的句子說話,領悟人稱狼為“功臣”,稱鹿為“禍首”的原因。進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蘊含的道理:人類要保護生態平衡,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介于學生對“生態平衡”這一專業術語的理解有難度,我想到利用課外擴展,讓學生搜集有關人類破壞生態平衡的事例,在班上進行交流,比如“人類大量捕殺青蛙,使田間的害蟲越來越多,影響農作物生長。”“人類濫砍亂伐樹木,引發沙塵暴,使鳥類無處生存。”等等,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又讓他們更真切地認識“生態平衡”的概念,更加自發地去保護生態平衡,可謂一舉兩得!
【《狼與鹿》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狼》教學反思04-14
語文《狼》教學反思04-19
《狼和鹿》教學設計02-29
人教版語文《狼》教學反思11-17
《鹿和狼的故事》教學設計05-30
語文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03-30
語文《狼》教學反思15篇04-14
語文狼和小羊的教學反思07-14
狼和小羊的語文教學反思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