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語文園地的教學一直是我的弱項,尤其是低年級的教學,我才接觸,根本不知道從何入手。今天我對二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一》嘗試著進行了改進教學,下面是我所反思的教學心得。
一、“我的發現”部分
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發現,然后引導學生說話,訓練他們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我發現燕子的尾巴像………”,然后,同桌反過來說:“我發現剪刀像…………”采用這種形式讓學生反復說話,在反復說話中內化語言,實現語文的實踐性。在此基礎上,我又讓學生想一下,在你們的生活中你還有什么這樣的發現?能不能也這樣說一說?語文教學要求要結合學生的經驗世界,走進大語文的世界,培養學生的素養。從書本中提供的范例,引入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
由于前面的`環節做得較好,下面這個環節,學生都能順利聯想出來。如:大樹──戰士 圓月──玉盤 彎月──小船 柳條──辮子 孔雀的尾巴──扇子 大象的腿──柱子 眼睛──星星 學校的草坪──地毯 應該說這一環節的教學是比較成功的。
每個語文園地的第一個教學環節都是“我的發現”,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多采用這種形式,要相信學生的能力,不能包辦。應該多利用教材,規范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為學生看圖說話寫話打好基礎。
二、“讀讀認認”部分
以前,我一直采用唱兒歌的方式來教學,讓學生唱熟就可以了。這種方法簡單,老師也很輕松。可是我發現效果并不怎么好。學生是背的很熟,可是不會運用。如:才加木字旁還是材,木材的材。如此把每個字都背住。現在,我采用學課文時的認字方法來記,讓學生把每個字都做成卡片,然后,在發現規律、粗略認讀后,讓學生以打牌游戲的形式來記住它們。看誰用最少的時間最先記住這些字。出牌時,不僅要認字,組一個詞,還要用這個詞說一句話。這樣它們就能把兩個字的意思弄清了。
三、“讀讀背背”部分
這一部分的教學,說句實話,我從來就沒有采取過什么措施。很多老師都認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只要他們背熟了,就行了,我也一直這樣,實際上教學效果一點不好。在學這一部分時,我先是讓學生說說自己在春節時看的對聯,然后告訴他們,我們今天也要學幾幅對聯。接著讓他們觀察這幾幅對聯寫的內容和什么有關。在學生知道后,再讓學生試著讀一讀,然后范讀──自讀──互讀──分組讀。最后主要采用對對子的游戲形式來讀。游戲分為:師生對、同桌對、男女生對、好友對。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反復的誦讀中積累語言。改變過去枯燥的死記硬背的方法。學生在游戲中很快就會背了。我又讓他們想一想對聯中描寫的場面你見過嗎?誰能說一說,這樣就把對聯中所描繪的場景用學生自己的語言給表述出來了。既訓練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也把學生的生活和教材作了一個融合。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千人糕》是一篇以對話的形式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只有我們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加美好。這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的文章,不單單讓學生領會到珍惜糧食、珍惜他人的勞動成果,同時也領會到要學會團結合作。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1、創設情境環節,我由美食引出話題,學生對此很感興趣,個個都有發言的欲望,帶著這種親近的感覺和興趣自然地走進對課文的學習,起到了成功過渡的作用。
2、根據學習提示自主朗讀課文之后,我檢查孩子的自讀情況時,采用同桌之間互查,學生參與度高,教師省力。
本節課的不足:
1、學生在朗讀課文方面渙散無力,沒有把自己當成文中的孩子。
2、在處理課后習題中,說說米糕是經過哪些勞動才做成的?學生回答片面,語無倫次。
3、本課的多音字較多,學生沒有很好的把握,導致在讀文的過程中,字音誤讀。
改進措施:
1、時刻調整學生的聽課狀態,實施課堂口令。
2、提高自身授課激情,讓學生聽課不覺得乏累。
3、理清授課思路,讓學生聽得清晰明了,知道學生組織回答用語,使之連貫,提高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4、注重對多音字的識記認讀,引導學生在讀文的過程中,把音讀正確、把句讀連貫。
二年級語文下冊《千人糕》教學反思3
《千人糕》是部編版教材第四冊第二組中的一篇看圖學文,這篇故事共有十一個自然段,淺顯易懂。課文通過爸爸地話,告訴我們一塊普通的米糕被稱為千人糕的原因,從而使我們懂得: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課文的重點是認讀生字、學會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一塊普通的米糕被稱為千人糕的原因。難點是任何一樣東西都是成千上萬人共同勞動的成果,我們只有共同努力,互相合作,才能使我們的社會更美好。我的教學流程大致是這樣的:
環節一: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我指導課題中“糕”讀音,了解形聲字“糕”,引導學生聯系自己日常生活經驗理解“糕”,達到音、形、義的結合。讀準課題的讀音。學生看課題質疑,走進文本。
環節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我出示默讀的具體要求,默讀課文,生邊讀邊想:一塊普通的米糕被稱為千人糕的原因,指名看插圖交流。我明白了有默讀方法的具體指導很好,落實了本課課后習題的要求,但在低段教學的初讀課文時最好采用自由出聲朗讀的形式,這樣可以有效鞏固生字的'讀音,默讀可以放在第二課時文段理解中處理。另外,學生初讀課文后在看插圖交流“了解一塊普通的米糕被稱為千人糕的原因”時應給足學生交流的時間,尊重并重視學生獨特的閱讀感受。
環節三:隨文識字、讀通課文。
活動一學習第一至五自然段。指名讀一至五自然段,學生說出這部分內容所含生字,師出示標紅,相機指導。
出示選一選,在具體語境中識字區分“買與賣”。出示園地課后習題兩句話,根據語境體會相同詞語的不同意思。
在識字教學環節,我重視多種形式識字和積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學生在識記生字時有的用猜謎法記生字,有的用兒歌法記生字,有的用分部件法記生字,有的用換偏旁的方法記生字,有的用熟字稍作變化記生字……
遺憾的是我在教學區分形近字“買與賣”時,對本課生字“買”進行了追本溯源,出示該漢字的甲骨文,但沒有對“賣”進行同樣形式的講解,就出示生活中具體語境讓學生進行選擇,有重視語用的意識,但比較突兀,練習缺乏梯度。
通過給生詞組詞,達到對文字的運用,正確認讀十六個生字。多種識字形式,學生比較喜歡。
環節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通過生觀察識記、師范寫、生練寫、評價等方式,正確、規范、端正書寫“能、桌、味、買”4個字。在生字教學中,通過反思我明白最好隨文識字的同時進行書寫,這樣可以保證生字音、形、義的完整性。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雷雨》是小學語文課標人教版二年級下冊中的一篇文章,課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讓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感受到了天氣的變化和大自然的神奇。
在學習“雷雨后”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讀一讀課文,并說說通過朗讀知道了什么,學生們都認真讀書,課文中所描寫的雷雨后的景色全找了出來。在學生了解了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再追問:“你們覺得這部分課文中哪些字詞用得好呢?為什么?”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自己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這樣學生的興致很高,紛紛舉手發言,說出了自己的獨特見解。有的說:“我認為‘掛’字用得好,這個字讓我們感受到彩虹像一條五顏六色的綢帶掛在美麗極了。”還有的說:“我覺得‘坐’字用得好,坐著是很舒服、很快樂的,這個字讓我感覺到蜘蛛很悠閑、很自在。學生不僅理解了詞意,而且懂得了用法。有的學生還能將前后文對照著說,比如“坐”一字,學生對比前文的“垂”字,自然就理解了雷雨前后的不同,不用老師說,就能很深入地理解課文內容,既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自讀自悟、通過重點詞語理解課文的能力,又提高了學生品詞析句的能力,為今后的寫作打下基礎。
在本節課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訓練能力用“越越”、“漸漸地”說一句話。這兩個句式都是學生以前學過的知識,在這里既是對學生知識點的復習鞏固,也是增強學生自信心的最佳時機。在體會雨后景象后,讓學生說說假如你是那只鳴叫的蟬,是那只坐在網上的蜘蛛或是那只快樂的青蛙,你會說些什么呢?學生通過看動畫等活動,有了深刻的體會,說起句子來就不會顯得蒼白無力了。這樣一方面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想象的空間,抒發出自己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將閱讀文本與說話訓練相結合,實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
在指導朗讀教學雷雨前這一部分時,我通過讓學生感受動畫,做“壓”“垂”的動作進行指導,學生興趣濃厚。在指導雷雨中這一部分時,我抓住了重點句子:“嘩、嘩、嘩,雨下起來了。”在這一環節中,我提倡讓學生進行個性化朗讀,如:有的學生用拍手打節奏或小手輕拍桌子等通過不同的聲音來體會雨下得很大。
都說課堂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上完本節課時,總覺得有許多令人不滿意的地方。如:在引導學生說下大雨時,還有哪些東西也看不清了,學生說的范圍較窄,而我又沒有及時地進行引導,使得這一環節有點脫節。在請同學們與老師看板書復述課文時,語言不夠精煉,隨意性較大,使這一環節沒有達到我所預設的效果,這主要是教師本身的隨機教育能力欠缺的問題。
部編版二年級下冊語文雷雨教學反思篇從學生方面來講,學生表現得特別好,發言積極,認真思考。學生的認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開校級公開課。除了這個原因,我就很難找出其他原因了。但是從教師個人方面來說,存在著比較多的問題:
第一,課件播放時,發現每一張ppt右側都少一排字,而且每段話前面空兩格,都變成了空四格。所以上課時,老是調整ppt,造成學生和聽課教師眼花。回到家,我在自己家里播放了這份課件,奇怪的是又是全好的,不會出現缺字和段落空四格這個問題。這份課件是早在兩個星期前做好的,播放一直沒有問題,只是超級鏈接在教室里的機子上,做了重新鏈接。這個缺字的問題,我根本沒有考慮過。在家里的電腦和辦公室的電腦里,全都是正常顯示的,完全不會出現右側缺字。我想可能教室里的機子屏幕尺寸或者分辨率不同吧,所以以后不管到哪里上課,一定要課前檢查課件哦!以往我只是檢查播放情況,真的沒有想到會出現這個問題。不過說真的,前幾節課打開學校里提供的課件也有碰到過幾次,但是我掉以輕心。沒想到這次校級開課也出現這種情況。這樣的情況出現,肯定影響課堂質量。
第二,教師語言不夠流暢,停頓較多。這是因為我在兩個星期前就準備好的一節課,所以只是在上課前看了一下教案,并沒有認真去思考那些連接語。說得好聽點,原生態的課,常態課。因為平時我都是這樣進課堂的。說得難聽點,就是準備不夠充分,連連接語都沒有準備好,更不用說對學生的預設了。語言流暢除了說明準備不充分外,還有教師的及時應對能力有待提高。預設不夠到位,所以在課堂上有時顯得束手無策,應對不出來。
第三,教學環節在上課時突然增加了很多,結果時間不夠只能把正常的環節刪掉。覺得把教案寫得太具體又不行,教學語言過分具體,讓教案牽著走。不具體,你看又不行,課堂上亂說,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說了一大堆,繞啊繞啊,繞得好辛苦。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語文課上,我正引導學生們有感情地朗讀《草原的早晨》這篇課文的第三自然段:遠處,一群群羊兒像朵朵白云在飄動,藍天下回蕩著牧羊人的歌聲。讓他們在朗讀想象中去體會草原靜謐的美。按教學思路,我該引導學生朗讀全文了,讓他們能在朗讀中體會草原的動態美與靜態美,同時領會課文的條理。可剛一讀完第三自然段,第一大組里就冒出了一只小手。“曹悅,你有什么事嗎?”我耐心地問。曹悅站起來,拿起書,鄭重其事地說:“老師,我知道為什么說羊群像白云。”我很高興,提醒全班學生:“同學們注意了,現在曹悅小朋友有一個重大發現,讓我們來聽一聽。”
曹悅說:“因為白云是白的,羊群也是白的,所以說羊群像白云。”曹悅的.話音剛落,教室里冒出了更多的小手:“老師,我還知道。老師,我還知道。”“于潤澤,你說說看。”于潤澤站起來,說:“如果是一只羊的話就不像白云了,要許多只羊在一起才像白云。”“對。還有,如果羊群在跑的時候也不像白云,因為白云不會跑得那么快。只有羊群一邊吃草一邊走的時候才像朵朵白云在飄動。”劉悒杉干脆就不站起來,坐在座位上直接插話。再讀這句話,學生的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這時,下課鈴響了,雖然教學任務沒能完成,但我很興奮。我真佩服這些孩子,他們會讀書,會思考,會發現,會表達。而且孩子們在小組學習中充分討論,暢所欲言,讓他們的思維不受局限,更加開闊。在交流中他們思維的火花相互碰撞,對課文的理解在一步步加深。如果我在教學中對第一只突然舉起的小手視若無睹的話,我想我會錯過一次又一次的發現,失去一次又一次和學生真正交流學習的機會。關注學生,尊重學生,學會傾聽他們的心聲,經歷了這一次后,使我對此有了更深刻的體會。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這是一首借楊樹之口,抒發對自然、對生活的熱愛的詩歌。本首詩歌意境優美,韻律強,讀起來朗朗上口,很適合學生朗讀。本課的設計,我注重以讀為本,注重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首先我讓學生自由閱讀詩歌,在小組中互相交流預習成果。而后讓學生們暢談對這首詩歌的初步理解,說說從這首詩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師生對話、文本對話中,孩子們了解了大葉楊的外形特點,也喜歡上了大葉楊可愛的性格。
在教學第二節詩歌時,孩子們輕而易舉地理解了課后的思考題:“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進一步啟發學生:“大葉楊還唱給誰聽呢?”孩子們爭先恐后地回答:“唱給可愛的小學生,伴著他們快樂地游戲。”、“唱給忙碌的`爸爸媽媽,消除他們一天的疲勞”、“唱給辛勤的園丁們,向他們表示感謝”……學生在語言的渲染、思維的碰撞中,想象力盡情地飛揚。我順時將學生引入意境,將感悟化為情感朗讀,從而培養語感,潛移默化地進行了情感熏陶。
這節課,學生在朗讀上得到了落實,但我總感覺還不夠,學生對作者的寫作手法、意圖還不是很能理解,認為大葉楊唱歌是風吹的緣故。不理解大葉楊的為什么要牽著手唱歌?為什么要感謝太陽?因此對這層的解釋,最后還是由老師解釋:寫大葉楊愛唱歌,是一種擬人的寫法,作者借大葉楊的精神來比喻生活中有許許多多像大葉楊一樣默默奉獻的人們,他們在帶給別人快樂的同時自己也在快樂的生活著!最后孩子們似懂非懂地帶著對他們的贊美再次深情誦讀詩歌。
上完這節課,我感覺很困惑:孩子們是天真的,很多課文的中心意思,不是他們所能理解,老師這樣強硬的給予,對嗎?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這首小詩充滿情趣。我把小詩改成了直白的表達方式,請孩子們當文學鑒賞家。聽說老師改了詩,這些家伙頓時興奮起來。
改寫的小詩和原文一對比,教室里立即小手如林。原來,文章寫得太直白,是這樣可笑!于是,我們的課堂,精彩紛呈。
“腳尖滑過的地方,大塊的草坪,綠了;大朵的野花,紅了;大片的天空,藍了,藍得透明!”孩子們紛紛評析起來,有的說,這彩色鉛筆如同在冰上跳舞;有的說,鉛筆畫起來特別輕盈;有的說,天空很干凈,碧空如洗……暢說,天空太美了,我都不知道該怎么說了!是呀,所以,作者請破折號來幫了忙!我趕緊接上,小朋友于是對破折號的妙用便了然于心了。小小的人兒,從詩中讀出了暖,讀出了愛,讀出了勃勃的生命力,讀出了詩人的高明。
一整節課,孩子們的臉上,是滿滿的喜悅。我的心里,是滿滿的喜悅。所謂的心有靈犀,便是這課上的感受吧!上課,成了一種享受。
想起了早讀時評點孩子們的寫話的'情景。以前,孩子們夸小伙伴的文章,會說:"我覺得他寫得很生動!他的詞語很精彩!"而現在,他們會抓住某一個詞,某一個句子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劉益謙同學更讓我欣喜:我給了五種結尾方式,孩子們都肯定了第五種的時候,他卻認為把第四種和第五種合二為一更好。我請全班孩子給他掌聲,不只是因為他的想法更妙,更是為了這樣獨立思考不盲從的求知精神。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本課教學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安全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維和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本課教學設計有梯度性,先抓課本上,再向課外和生活中延伸。如在完成第一題時,老師創設導游的情景,讓學生練習說話;在完成第二課時,要求學生充分的抓住文本特點,通過朗讀討論的形式,來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能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會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一、隨文識字,提高識字效果低年級識字教學是重點。學生識字、認字的過程、如果在一遍遍的讀字,分析字形的過程中進行,太枯爆,學生沒有興趣,效果也不好,為了克服這點弊端,我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即讓學生自主讀文,在讀文過程中借助書中的文字注音或工具書(字典)進行自主識字,在自主讀文的過程中去認識生字,為了檢驗學生生字認識的準確性,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開展生生之間的第一步糾正字音,認讀生字的過程,再進一步在全班展開“我把課文讀正確”的展示活動,為認識生字打下了堅持基礎。正因為如此學生在把課文讀正確時就已經達到了認識生字的目的。為了使學生在每一遍的讀文中,都能對生字有一個重點的認識,我讓學生把生字涂上顯眼的顏色,由此,運用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心理學原理,讓學生反復在讀文中感知生字的字型。
二、讀懂自然段,培養閱讀能力低年級第一課時的語文教學,除了識記生字之外,還要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為了落實這個目標,我采取的是讓學生以讀懂自然段為基礎,理解文章脈絡,從而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即讓學生自主地去讀每一個自然段,了解這段寫了什么,讀懂了什么?進而為第二課時提出不懂的問題,更深入的學習文章和詞語打下良好的基礎。這樣做可以將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式與教師對文章的理解有效的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和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
三、以讀為本,讀有目標,讀有層次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學習中我采取了大量的、不同形式、不同層次的讀的活動。如:自己讀,合作讀,指明讀,開火車讀,男女賽讀等形式。不但如此,學生在讀之前心中有明確的讀的目標,這樣的閱讀活動,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每一步都扎實有效。
四、充分感性,建立表象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為學生展示了一幅幅與課文內容相配套的亮麗的畫面,讓學生在抽象的語言文本的基礎上對課文有深刻的感性認識。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直觀的畫面,與文中一個個美好的詞語相呼應,又有利于學生建立表象,形象的理解詞語。
五、問題:
1、讀文時應有意培養學生回讀的習慣:在讓學生讀懂自然段的環節中,在一遍自讀之后,有一部分學生能有所了解,也有另外一部分學生沒能了解,這時,如果老師充分照顧全體,引導學生進行回讀,既一遍沒讀懂,再讀一遍……,如此設計能面向全體,同時,讓學生逐步養成回讀的`習慣,這也是一項很重要的閱讀習慣,可以為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搭建好基礎。
2、生動有效的引導。
3、要讓孩子寫的充分:語文教學中每堂課都要安排寫字練習,而且要讓學生寫的充分,寫的從容。我這節課中由于前面的檢查生字的環節用了大量的時間,造成寫字時,只剩了短短5分鐘,所以學生寫字寫的很匆忙,寫字的效果不高,為學生留下了書寫的負擔。為了克服這一點,我想,我今后在教學設計時,要充分把握好時控,為寫字留下充分的時間,加大課堂的密度,提高40分鐘的效果。
4、我作為一位語文教師,自身的基本功還要不斷的加強,語文教師要有深厚的語言文字的功底,才能在課堂上應對自如,讓每堂語文課都能充分讓學生感受中華語言的魅力所在。
5、教師的評價語言上要更豐富、更具有激勵性,才能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抓住課堂的興奮點。
使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既有精神的熏陶又有精神的享受,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本文用精煉的文字,為我們描繪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首先,我讓學生默讀課文,能邊讀邊想象,并把不認識的字圈出來,可問問周圍的同學,老師,或者查字典。并把生字詞解決掉。出示生字,讓學生觀察這些字的特點,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識字。如,用動作記“壓”、“垂”;用聯想法記“亂”。聯系自己觀察的情景,想象狂風中的小樹亂擺的樣子從而記住“亂”字;用換偏旁識字法記“虹”。聯系自己的生活和閱讀實踐鞏固識字。
在朗讀感悟上,我積極挖掘教材,抓住教學難點,理解課文,感悟課文,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出示課文的兩幅插圖,比較兩幅圖有什么不一樣,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用自己的語言描繪途中的不同景象。同桌互讀互評,培養合作精神。朗讀自己喜歡的詞語和句子,勾畫描寫這些景象的詞句,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歸類整理詞語。在提問學生們哪一個字用得好時,學生們都積極回答問題,王樹基說:“老師,“壓”用得好,我能感覺到烏云來勢很猛。成志認為“垂”用得好,能感覺到風特別大,蜘蛛特別害怕。氣氛很活躍。
寫字指導,重點講解“彩、蜘、垂”,彩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筆處要在一條垂線上,蜘字的蟲字旁要寫的瘦長;垂字上邊的撇要寫的短而平,下面的橫長短不同。
這節課課堂氣氛很活躍,達到了所要求的教學目標。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郵票齒孔的故事》是一篇說理性較強的課文,雖然文中有故事,但故事趣味性不強,不夠吸引學生。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很難完成本課的各項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本課時我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進行教學。給他們說、議、做、讀、談的機會,調動他們的手、耳、眼、口多種感官,在讀中學,在做中學,在看中學,在說中學,在聽中學。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特點有三:
1.運用記憶規律,將已經學過的識字方法遷移到認記生字的學習當中。
初讀課文之后,教師安排了四個學習生字的教學環節,一是課件出示生詞和帶拼音的生字,讓學生當小老師帶讀;二是開火車讀沒有拼音的生字詞;三是自由讀沒有拼音的生字,不會的可問同學;四是鞏固生字(看實物拿字卡;看動作;拿字卡;說城市拿字卡;猜字謎拿字卡)。
出示生詞是為學生提供識記的環境,出示帶拼音的生字是為了幫助學生讀準。除去拼音認讀生字詞,是加強已認漢字的'復現。在鞏固生字的教學環節中,教學則采用多樣形式,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來獨立識字。四個環節層層推進,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分享識字的樂趣。以詞識字,運用已形成的初步的識字能力識字,體現了二年級識字的教學的特點。
2.在入情入境的閱讀實踐中自悟自得。
根據課文內容的特點,引導學生去感受、體驗、思考,去領悟作者所要傳達的感情,進而通過自己的閱讀表達出來。在閱讀中有機地安排了回答課后“說說想想”中的問題,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復述去了解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認識以及閱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情感和態度。也為第二學段復述教學作了很好的鋪墊。
3.充分利用課程資源,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
在拓展活動中,一是安排了說一說“我知道”,這是結合了課文內客的特點,以具體的實例向學生進行這樣的引導,通過獲取與本課學習內容相關的資料,從而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二是展示多種有趣的郵票讓學生欣賞,去激發學生的興趣。這一實踐活動的安排與教材內容緊密聯系,加強了語文的實踐活動。最后通過集郵的小朋友帶郵票,同學間欣賞的形式,讓孩子們走出課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運用語文。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在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教學中,我深刻地認識到了孩子們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在教學中,我盡量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語文知識。
在課堂上我注重啟發式教學,讓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我會提供多樣化的文本,讓孩子們自由閱讀,增強他們的語文認知和語感。同時,我也會鼓勵孩子們自己發現問題,例如提出一些易錯點,讓孩子們自己進行解決,從而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教學中,我注重差異化教學。孩子們的學習能力、興趣和認知水平都不同,因此在教學中我會根據孩子們的不同情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材。例如對于閱讀難度較高的文章,我會配合圖片和視頻等多媒體材料,讓孩子們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最后,在課堂上,我注重讓孩子們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例如,我會要求孩子們認真做好筆記,養成記筆記、預習、復習的好習慣,同時也會鼓勵孩子們積極參與課堂,提高他們的表達和交流能力。
二年級下冊的語文教學讓我更好地認識到了孩子們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在教學中我也不斷地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自主學習,提高他們的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小兒垂釣》描寫了一個小孩兒初學釣魚時的情景,孩子認真專注,天真浪漫的神態躍然紙
上。是句通俗易懂,活靈活現的勾畫出一個天真浪漫的小孩兒的形象,是人感到逼真,親切。
放手讓孩子自己了解詩的意思,但又有必要的引導,自學前讓孩子們回憶通過什么方法來理解詩意,“看圖猜、聯系上下文”等,孩子們按自己歸納的方法在小組里展開熱烈的討論。從反饋的情況來看,孩子們學習的效果是很好的,一個孩子起來說詩的.意思,很多孩子爭相發表不同的意見,相互補充。學生看到圖上小孩子頭發梳得很是整齊,所以有學生說:蓬頭的解釋不能是頭發亂蓬蓬的,而是古代小孩子的一種發型。看看書上的圖片,倒也覺得這種大有可能。但再想小孩子躲在草叢中釣魚,頭發可能整齊嗎?班上為了這個展開了討論。最后大家達成一致,的確應該解釋為頭發亂蓬蓬的。這首詩寫的是孩子們的同齡人,學生倍感親切,童真童趣躍然紙上,理解詩的意境后讓孩子們分組表演,在表演過程中豐富對詩歌的感受。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在教學《小英雄于連》時,我為學生的一些出色回答和表現而感動。比如在問到于連為什么看到導火線的火花不但沒害怕而是想辦法時,有學生回答因為這里是他的祖國,他愛他的祖國。我沒想到學生已經把于連的英雄行為延伸到了愛國的`表現,我為學生的回答而感到驕傲。再如問到學生還有什么辦法可以滅掉導火線的火花時,當有學生回答可用石頭砸導火線時,馬上就有學生反駁到這種辦法不行,他說用石頭砸導火線會摩擦起火,不但不會把火花滅掉,反而會加快導火線的燃燒。我為學生的回答而喝彩!當學生說看到于連光著身子,沒穿衣服,怕于連冷而要送他衣服時,我為學生的愛心而感動!
在教學完這一篇課文后,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學生有著巨大的潛力,我們要善于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調動起來,在教學中應用。“相信學生的潛力,把課堂還給孩子”才是素質教育真正的內涵。在課堂上,我們要積極地為學生創設參與的平臺,提供展示的機會。學生有潛力,需要環境、條件去開發,就像種子發芽,需要陽光、雨露去滋潤一樣。我們教師就是要在課堂這片沃土中播撒種子,創造適合種子生根發芽的溫度、濕度,讓它茁壯成長。我們教師在教學中安排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口語交際、情境體會這些形式其實就是在為學生創造條件,尋找適合他們發展的環境。我相信課堂——這一師生共有的舞臺一定會更絢麗!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要去上課時,我就在想:昨天布置同學們回去預習《字典大樓》這一課,不知同學們是否完成呢?
為了繼續鞏固生字,我采取了從全文——詞語——生字——寫一個字學習的步驟。通過小黑板,出示詞語,請同學們讀一讀,指名讀,搶讀。在讀到“心血”時,我靈機一動,開始拓展:“你們能用心血說一句話嗎?”“老師花了很多心血在我們身上。”“我們不認真讀書,爸爸、媽媽的心血不是白費了嗎?”“農民伯伯用了很多心血在田地里”……聽了他們這樣的回答,我心里暗暗地高興著。
認完詞語,該認生字了。我又當起了猜謎先生,拿出一大摞漂亮的燈籠,每個燈籠上都有本課要認的14個生字中的一個字,請同學們猜一猜,猜對了就可以把這個燈籠貼到黑板上。“字典的典!”“不對。”“砝碼的碼!”“還不對。”“住址的址!”“恭喜你,猜對了,請你來貼燈籠!其他同學請繼續來猜下一個燈籠上的字。”……同學們越猜越起勁,說過的.生字和詞語越來越多,黑板上的燈籠也越貼越多,終于,燈謎猜完了,黑板上也滿是火紅的燈籠了。同
學們高興的手舞足蹈。我又走下了講臺,“誰想領著同學們認認這些字?”一片小手舉得老高,兩位同學又有幸當起了小老師,有的開火車讀,有的找偏旁讀,大家學得也很好。可是沒被叫到的同學卻崛起了小嘴,一臉的不高興。對,我該該鼓勵鼓勵他們,讓他們不要失去信心。“要做個好老師,首先要當一名非常優秀的小學生,對嗎?”“唰”的一下,同學們挺直了腰板,“下一次我們還要聘請小老師,如果誰想當,就用行動告訴我吧!”再也聽不到雜音,再也見不到崛起的小嘴巴,見到的只有同學們一本正經的神情。
最后,我請同學們看“典”字,“你們一定想動筆寫一寫吧!”同學們點了點頭。“掌握了筆順才能寫。”同學們又點了點頭,伸出胳膊等著老師教筆順。我說:“同學們自己來學習,學會了就教給老師,好不好呢?”同學們都認真的看起書來,接著,說筆順、觀察典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描字、獨立寫字,一步步有條不紊的進行下去,同學們都完成得很好。看著同學們寫完后滿意的樣子,我又給他們出了個主意:“如果覺得自己寫的好,就給你的好朋友或者老師朋友看看,表揚表揚自己,也表揚表揚別人。”……
一番你來我往,你評我說之后,短短的四十分鐘又到了,我宣布,為了鼓勵同學們的優秀表現,每人發一個小禮物:小燈籠制作材料。同學們雀躍起來,看著同學們歡快的樣子,我想我的努力沒有白費。雖然一節課我沒說幾句話,沒講一點知識,但是我的學生學會了,而且學的很好。嶄新的教材帶給他們更多的機會,挖掘出他們更多的本領,帶給我的則是對孩子更多的希望。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大家對這篇課文都不會陌生,我就不介紹了。課堂上一位平時素有“朗讀能手”的小朋友汪加琳出現地朗讀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
分小節朗讀課文時加琳讀第三自然段,第一次漏讀了三個字,讀錯一處,經同學指正,再讀又漏讀,直至我親自范讀后,她才最終讀正確了。
小學生對于朗讀往往有一種急切的心情,希望一拿到課文就立刻念得既流暢文富有感情,特別是平時善于感情朗讀的小朋友。正是這種心理因素,往往使他們在自己朗讀或剛開始朗讀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錯誤,出現加字、去字或者讀不通順的'現象。也正是因為這種急切的心情,往往會令學生對課文囫圇吞棗似的理解,起不到通過朗讀進一步感受課文的目的。
怎么改善這一現象呢?我想是不是可以這樣:首先要他們自己小聲朗讀一遍,熟悉課文的整體內容。并使學生明確,要朗讀好一篇課文,最起碼要讀得準確,讀得流暢。
與此同時,也要提醒學生朗讀要用接近于生活中自然談話的語言,就是不要拿腔拿調,既不要唱讀,這個問題一開始(從小學一年級)我沒有特別強調,總覺得低年級可以夸張點,現在二年級了,我擔心一旦形成定勢就很難改變。朗讀指導起步宜低。
【二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二年級下冊語文反思教學反思01-30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8-23
語文二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3-05
二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5-30
二年級語文下冊雷雨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雷雨教學反思10-18
語文二年級下冊的教學反思03-2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