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上了《少年旅行隊》的第一課時,引導學生認識了散文詩的特點,并引導學生抓住了“出發”部分中有情趣和有哲理的句子勾畫批注,感悟交流。今天的第二課時主要是想讓學生運用昨天的學習方法自主學習課文的其它部分,應該說不會有什么問題。
但到上課前,我的心里一直有些不,原因是文中有個句子該如何處理,還是不太清楚:“不要讓無用的東西占用了地方”——無用的東西到底是什么,為什么說它是無用的,學生問我的時候,我能說明白嗎?《教師用書》上沒有解答,與幾個同事討論,也說不明白。上課時果然在這個句子上出了問題,我讓他們想一想,人的記憶中會有哪些沒用的東西。學生顯然不明白這個句子在說什么,他們也不知道自己的記憶中有哪些東西是無用的`。教室里一片沉默,好一會兒才又一兩個學生舉手,還沒說出所以然,而我的提示和舉例說明連自己都覺得牽強。
現在想想,我們討論這個問題的時間完全是無效的,還真不如讓學生用來把那些優美的語段好好讀一讀,或許還能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散文詩的韻律美、意境美和情感美。陶淵明提出:“好讀書,不求甚解。”現代語文教學也有“模糊”一說,看來,對于一些不好言傳感受的句子去字斟句酌的教學也是不可取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失重、心馳神往、廣袤無垠、嶙峋”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類登月的知識。
3.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重難點:
理解人類首次登月的偉大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人類一直夢想著能夠登上月球,現在這個愿望終于實現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月球之旅》,看看作者是怎樣記敘這一真實歷程的。(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讀課文的情況。
2.詞語的讀音和寫法指導。
三、自由讀文,理清記敘順序,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思考:登月分幾個階段,用自己的話概括每階段的要點。
2.指名復述登月過程中的幾個階段。教師根據學生復述,板書其要點。
3.登月的全過程有三個階段:
(1)飛船升空;
(2)登月成功;
(3)勝利返航。
明確:按事情發展的時間順序,將有關表示時間的短語在書上圈點。
四、研讀賞析,激發興趣,品味語言特色
1.自主學習。
教師指導學生質疑并共同探究,深入體會。
(1)宇航員從月球到返航經歷了多長時間?宇航員是怎樣生活的?
(2)宇航員登月后做了哪些事?人類登月有什么意義?
(3)課文在表達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請舉例說明。
2.合作探究:
對以上問題,小組研討并在教師指導下達成共識:
(1)人類第一次踏上月球來回經歷76千米,歷時95個小時。失重狀態下吃飯和睡覺很有趣和特別。
(2)宇航員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巖樣品,拍攝了許多照片。“阿波羅”登月計劃成功,使人類的夢想變成了現實,人類開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現代科學技術已經達到向外層空間發展的水平。這既是人類巨大的飛躍,也是人類邁出的第一步。
(3)語言方面:恰當的描述,用數字說明,敘述中有議論。
3.拓展延伸,聯想和想象。
可以啟發學生思考,讓學生看插圖,引導想象。
(1)科學家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巖石呢?
(2)假如你駕駛著宇宙飛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會做些什么?展開想象,寫一篇小短文。
教學反思
《月球之旅》是第四單元的最后一篇課文。也是一篇紀實報道,是學生較感興趣的、航天知識方面的文章。和學習第十課一樣,首先是小組自學完成讀課文、讀準字音、寫書生字詞以及弄清課文主要內容等問題。找出不懂得地方。在接下來的展示學習中,首先檢查學生的讀——每組請一個學生分段讀完課文,再進行聽寫——上黑板聽寫,錯了一個以上就不給本組加分。
接著就是請人講課文主要內容,并逐段弄清每段的意思,算是理清文章脈絡;然后是說最令自己興奮的那一段。先讀,再說理由。最后是理解難句子:“對于人來說,這是小小的一步;但對于人類來說,這是巨大的飛躍。”自由發言,如果哪一組的同學說的最接近就給那一組加分。所以有幾個學生發言了。最后,我根據大家的'發言進行了小結,拿出了較通順的句子組成的我的理解:“阿姆斯特朗第一個踏上了月球,他的步子和平時一樣小,但這標志著人類的航天事業以向前邁了一大步,已取得了飛速的發展。”所以,在議論的基礎上,問題得到了解決。使大家動了腦筋后獲得的結論,盡管他們的語言還很零碎。小組學習真的是高效課堂的陣地呀。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牧場之國》是第八冊語文第六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所描寫的是被稱為水之國、花之國、牧場之國的荷蘭的田園風光,字里行間洋溢著寧靜悠閑的情趣和意境,讓人不覺為之動容。教學這篇文章,意圖是引領學生感受荷蘭和諧、優美、寧靜、悠閑的田園風光圖,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情懷。
因此,在教學本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從荷蘭的圖中去直接感受荷蘭的美,之后,從導讀入手來圍繞導讀所提的要求學習這篇課文。在學生通過欣賞課文插圖朗誦的時候,讓學生說說荷蘭給他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之后是生字過關,然后再通過小組討論學習句子等方式反饋,解決導語中提到的田園有哪些景及作者為什么四次提到“這就是真正的荷蘭”的問題,最后升華到為荷蘭設計一則廣告語。把摘抄優美的詞句放到課后當作業。
整堂課上下來,還是滿順利的,雖然之前一直擔心學生忽然換環境的話會不習慣又有老師聽課而出現不敢說話,不敢回答問題的現象,但那樣的現象只維持了一小會兒,反之,我還比學生更緊張。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較多,在討論中也積極,基本達到了語文課程標準中對略讀課文所提的要求通過導語的要求學習整篇課文,學生掌握得還不錯。
但,在這堂課上,也出現了一些讓我比較不滿意的,也可以說是比較沒有達到要求的地方。可以說,學生在朗讀和課文理解中還做得不夠。雖然在朗讀的方法上有個別讀,齊讀等方式,但朗讀的量不夠,本文是培養學生欣賞美,應該在感悟美中去讀出文中優美的語句,但學生的朗讀在這方面就未做到位,這跟我的`指導也有關系。
還有就是學生的文本感悟得不夠。課標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不僅僅是老師與文本的對話,老師與學生的對話,更不能忽視學生與文本的對話。這種對話怎么實現,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朗讀的時間,讓學生在讀中學,讀中悟。有人說:分析課文是讓課文潛入水中,朗讀課文是讓內容浮出水面。我覺得這句話把朗讀教學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作了很形象說明。但怎么去讀,僅僅讓學生一遍又一遍的去讀,肯定不行。這里就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對學生朗讀的指導,怎么指導?這一直一來是困撓我心頭的一個難題。
除此之外,課堂上提問的面積不夠廣,學生回答問題之后的鼓勵評價太少。
我想,通過這節可,我又學了很多,同時也發現了一些自己不足的地方,還要多學習,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這是一篇科普題材的課文,全文圍繞“為什么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中心問題來安排材料。共有八個自然段,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將地球與火星的既相似又有差異的復雜科學問題用“孿生兄弟”的'方法表達的清楚明晰。
我在此課的教學上沒有采用傳統的講授點撥這種方法,而是大膽改革將三個課時的第一、二課時內容整合為一個課時,第二課時側重于學習第三段及完成學習手冊作業訓練;第三課時側重于星球知識交流,培養學生科研的興趣。
第一課時,以學生自讀為主,學習生字新詞,掃除文中的“攔路虎”。語文學習離開瑯瑯的讀書聲是無法學好的,學完了一課,教師辛苦分析了一通,學生辛苦回答了一氣,結果連課文都讀不通順,這樣的語文學習絕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在第一課時我還是采用了傳統的教學方法,讀。正如張若田教授所說:“語文教學的法寶,一是讀,二是讀,三還是讀。”
學生讀通課文之后,從課題入手,通過劃劃讀讀說說弄明白“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的原因。
接著我借助電腦、圖片與學生們一起觀看了火星的資料片,使學生對火星有形象的了解。學生們熱情高漲,觀看仔細,連續播放了兩遍。看完之后,學生又回到課文,交流火星上有水但是卻留不住水的原分析過細,繞在“家常便飯”“集體大逃亡”這兩個詞的理解中出不來。使得課堂不夠完整大氣,實為敗筆。
另外,如果采用分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圍繞問題展開討論、更能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習的興趣、熱情,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猴王出世》是一篇略讀課文,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石猴從出世到成為猴王的經歷,體會石猴勇敢頑皮的特點,感受其形象,激發對古典文學的興趣,這是教學的重點。課文是古代白話文,有些詞語與現代語言有區別,因此,理解這些詞語的`意思進而讀懂課文內容是教學的難點。
課前,我讓學生了解了《西游記》是我國古代的長篇神話小說,根據本文的語言表達特點,我以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首先,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讀中了解課文的大體內容。然后圍繞導讀提示“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讀讀議議。接著再讀課文,讀中感受形象。最后組織學生講講猴王出世的故事,并適度拓展,開展語文活動。孫悟空,學生大都比較熟悉,幫助學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是本課教學的重點。教學時我注意結合學生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孫悟空的形象,將讀、想、做等有機結合,讓孫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學生頭腦中鮮明地樹立起來。
由于這篇文章內容學生們都很熟知,于是我結合本單元的習作,學習給文章縮寫,讓學生理解的基礎上,分析縮寫的方法,找出重點段落,并用自己的語言練習概括,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并學會縮寫。這篇文章的學習可謂一舉三得:理解感悟課文內容、練習說話、學會縮寫。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捅馬蜂窩》這篇課文,是馮驥才寫的一篇文章。看到這么長的文章,一波三折,尤其看到教學用書上那些要求,我很發怵,不知道該如何引領學生學習。雖然課文非常口語化,但學生讀起來也會有困難。帶著這種心情,這種膽怯的思想,我走進了課堂。
為了更好的銜接,我們一起復習了第一課。聽著同學們流利的背誦第一課,我的心漸漸放松了,對同學們,對自己也有了更大的信心。
果不其然,同學們對馬蜂的了解出乎我的意料之外,了解的實在是太全面了,真為我的學生自豪。加上我們曾學過馮驥才的《珍珠鳥》,這篇文章的成功學習已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對于課文的學習,我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一點一點的引領學生一步步捅馬蜂,反思,后悔,企盼。尤其是捅馬蜂的過程,讓學生當導演,設計鏡頭,隨著學生一個個的鏡頭的敘述,作者捅馬蜂的情景就再現了同學們的面前。通過分角色的朗讀,兩個對話描寫更讓學生理解了捅的原因,捅后的后悔。又通過對文章寫作手法的介紹,修辭手法的運用,同學們對課文的了解更加深入。
當課文的學習到了尾聲的時候,下課鈴適時的響了,但同學們還意猶未盡,不禁感嘆:這節課怎么過得這么快啊?怎么又下課了?
這樣的課堂是我向往的,學生這樣的學習狀態是我希望看到的。這一波三折的學習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示,決不能忽視學生的預習,決不能小看學生的思維。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讀了《愛如茉莉》這篇課文,一幅平淡無奇、潔白純凈、縷縷幽香的茉莉圖便出現在我眼前,讓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這句詩。我在想,如何將這篇清新自然的課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諧中將主題傳遞給學生,讓學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間那種平淡又真切的愛情呢?于是我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了教案,又精心制作了第二課時的課件,配上了美妙的音樂。基本達到了預設的效果,但是還是有遺憾的。下面就這節課的整體設計、教學技能、教學策略的優缺點及改進措施做一反思。
一、整體設計
本節課主要抓住細節及作者的情感變化品味大愛無痕、真愛無聲的父母之愛。所以在整體設計上我利用板書“愛如茉莉?!…”這樣的形式設計整堂課,可以使兩條線索平行進行,突破重難點。
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用三種不同的形式展開:“病中囑托”;圖片捕捉法;小小辯論“父母真的睡好了嗎”。在這三個板塊進行中,強調抓細節、抓關鍵體會人物情感,并配以圖片、音樂反復朗讀,并且注重課文的補白,創造各種情景既讓學生讀懂文字背后的內容又鍛煉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加深體會。最后利用一首配樂小詩和許許多多生活中的其他平淡之愛結課,學生就就從課本走進了生活,也體會到了自己父母的平淡之愛,并且懂得了要你做一個懂得愛并且樂于付出愛的人這樣一個情感價值。
二、教學技能
在課文感知過程中,適時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以及對于音、圖、文、誦等教學技能的和諧處理的要求是很重要的。在這節課上我通過讓學生配樂朗讀、寫批注、讀中感悟、觀察插圖、聯系實際等,讓學生逐步感受語言文字的分量,感受到“愛如茉莉”的真正意義,循序漸進地學會語文學習。不過,讓我吸取的教訓是,像類似比較抒情的課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學法指導,不要讓過多的學法指導沖淡了花香。《愛如茉莉》這篇課文的,我既有圍繞文章的詞句來進行讀詞,用詞語說話,關鍵詞語的理解等。又有引導學生去思考文本以外的東西,所有的學習活動都是同時引入“于細微處見真情”等詞句促使學生感受語言,提升學生的語言境界。這樣的教學可以讓人感受到這是一節充滿文化氣息的語文課。
一個看似平靜的課堂,其實存在太多的思想。怎么讓這些思想統一在一起,共同去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有用的信息傳遞給學生?這需要教師充分考慮。我在上課時就給學生留下空間,既是考慮到教學的需要,同樣是考慮到學生的需要,學生的`學習水平。
三、教學策略
在教學策略上我以整體感知——逐個解讀——重點品讀——聯系實際——小詩作結的流程展開,利用鮮明的板書理清文章脈絡。
在各環節的實施過程中注意每一個過渡語的精心設計,用三種不同的形式學習三個板塊。層層遞進,重點賞析、品悟。
在媒體的使用上,這節課可謂達到了“用了有用,不用不行”的效果,對于課文插圖的配樂朗誦非常好的突破了文章重難點,情感達到了一個高潮;對于最后的配樂詩朗誦更是起到了回顧全文和情感升華的畫龍點睛的效果。
“教學是一中藝術”它的藝術性就在于每節課中的不完美。這節課也存在著不少問題。如關照文本中的詞句和文章整體的情感脈絡把握結合的不是那么自然流暢,顯得生硬;還可以在課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你覺得愛如什么?”等等,這樣也許會聽到更動學生內心的想法,真正以學生為主;學生讀書的感情還要加強指導,我想,在學生不熟悉的情況下,如果我能給學生一點時間,讓學生互相讀一讀,這樣可能比老師的講解效果更好。
讓語文課堂充滿花香,這是我們語文教師一直追求的!然而在引導過程中,在問題與情境的把握上還不到位,還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問題與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營造起來的溫暖氛圍差點因為問題的思考與困難而破壞。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學中,要更好地做到語文的人文性與工具性的交融。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以天下為己任、刻苦學習。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在上《體育課》前我認真品讀了課文,查找資料、精心備課,自信滿滿地走進了課堂。一心想著如此優美的文字兼美,且與生活聯系如此緊密的課文,課堂一定會按照自己的教學設計達到預期的目的。但是我們都明白課堂不是屬于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屬于學生創造的過程。原本按照計劃進行著的教學,被學生的一個提問——“本文主要寫涅利在同學的鼓勵下爬上橫木的事情,可是課文只用了8-13自然段來寫這個過程,而用了其它9個自然段來描述其它的內容,這樣不是主次不分了嗎?”——打亂了。整個教學環節因為這個問題改變了,也因為這個提問讓課堂真正成了學生提高進步的陣地。
這篇課文圍繞著納塔莉為保護膠卷而展開。讓學生通過對文本的閱讀、理解、感悟。體會作者寫這篇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我通過讓學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內容引導學生理解納塔莉這個小女孩身上的一些高貴品質;如:聰明、機智、勇敢,再結合文章內容找出文中具體體現這些高貴品質的語句,交流體會、指導朗讀,體驗情感;分享在納塔莉身上學會了什么,并鼓勵同學起來贊揚納塔莉;總結本文學習任務,拓展學生思維。讓學生充分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假如你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時,你會如何做,比如一個陌生人走進你家說要找一樣東西,你會怎么辦?整個教學過程學生積極的參與使課堂氣氛熱烈,對于學生的表現讓我很自豪。
不足之處:當學生交流自己學習成果時,應留夠時間,深入詞語理解、朗讀,體會,而不應操之過急。
這篇課文的教學要讓學生自主獨立地讀書,把握課文的梗概,了解課文的表達順序,感悟出“失敗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我依然從“驚心動魄”入手,邊引導學生體會重點句子,同時領悟作者的寫作方法。接著,我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稱之為拼搏,你認為是什么的拼搏呢?”有些學生的回答讓人滿意,有的說是頂碗技術的拼搏,有的說是意志的拼搏,有的說是心理素質的拼搏!總之,孩子們認識到這不是一場簡單的表演,而是一場拼搏,一場較量!這場拼搏可以讓頂碗少年受益終生!然后是引導孩子們展開寫話訓練,補充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最后帶著孩子們去體會了這篇文章的寫作特點,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金色的魚鉤》這篇課文生動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內心世界。作者語言樸實,像講故事一樣按照事情的發展順序敘述,表達了對老班長的深切懷念。我在教學中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本文描寫的是紅軍長征途中發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教學本課,我提前讓學生查閱歷史資料,了解故事背景,為理解老班長的高尚品質奠定基礎。讓學生聯系學習過的毛澤東寫的《長征》詩,根據自己的了解講一講長征的時間、經過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戰斗等,使學生對長征有進一步的認識。
2、這篇文章篇幅較長,故事性強,因此我有意識地進行快速閱讀的`訓練。初讀課文時,要求學生入眼看得快,入腦想得快,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課文的題目是“金色的魚鉤”,這個魚鉤真的是金色的嗎?作者為什么說“在這個長滿了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
3、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之后,我再讓學生把感受較深的部分有感情地多讀幾遍,并把自己心中的感受寫在旁邊。之后,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讀給大家聽,并說說自己為什么受到感動。
4、這篇課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方面進行細致入微的描寫,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學中我有意識地為學生在讀寫之間架起橋梁,引導學生從讀學寫。如,課文中幾次描寫了老班長的神態,從課文中畫出有關語句讀一讀,思考這幾次描寫老班長的神態有什么不同,你能從中感悟到什么?從而使學生領會神態描寫對反映人物精神品質的作用。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科普題材的課文。全文圍繞為什么說火星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一中心來安排材料。教學重點是如何引導學生真正讀懂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弄明白把火星稱為地球“孿生兄弟”的道理,并通過朗讀體會課文是這樣一步一步把道理說清楚的。
讀通順課文是首要達到的目標,我仍然采用以往學生喜歡的方式檢查讀課文,照顧后進生,在指名讀和自由讀之后,基本達成讀通順這個目標。我順勢往下,讓學生找出概括火星和地球是“孿生兄弟”的排比句子,通過引讀的方式讓學生內化,再做仿寫練習來掌握文章的表達方式。在一來一回之后,后進生也能有模有樣的說出火星和地球相似的`地方,再讀一遍作為鞏固,有些學生甚至已經能背下來了。
在接下去的教學過程中,我仍以引讀的方式開展教學。為了體會文章運用的設問這種表達方法,特意設計我提問學生找答案的環節,讓學生在找、讀的過程中既讀懂內容又體會文章表達方式。在第二次出現設問的地方,我把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先問學生再答。從大家的反映中得知,他們已經領悟到設問這種修辭方法。
課后反思感覺一些不足,如果在課文總結時能總結出本文所運用了的表達方法就更好的幫學生做個總結,為以后學習也能做個鋪墊。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伯牙絕弦》講述了一個千古流傳、感人肺腑的故事。它是知音難求的人生寫照,是人們在孤獨中尋求溫暖的見證,是心存美好、渴望美好、珍惜美好的心靈的呼喚。初捧教材,不顧其他,我被這千古絕唱之凄美知音情所憾動,感慨萬千;清靜心靈,再捧教材,我被這知音經典之精美語言所打動,驚嘆連連;三捧教材,沉入文本,我被這絕世名篇之優美音韻所觸動,欣喜若狂!教學時我和學生共同走進這場悲劇,理解這個寓言,聆聽這聲嘆息,見證這種尋求,向往這份美好……一節課下來,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贊賞。自我感覺有幾點做的還算滿意。
整堂課我和學生如同暢飲著一杯醇香的酒,品味著一杯清香的茶,在字里行間,去品讀,去感悟,反復朗讀,感受了文言文之美。第一次的初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學生讀的興致滿滿;第二次讀有板有眼,在教師范讀得基礎上讓學生注意停頓,了解古文該怎么讀;三讀課文,有滋有味,意在原有的基礎上提升讀的質量,理解課文內容;第四次的分角色代入式朗讀理解知音;第五次齊讀結束,真情流露。這樣的朗讀設計,讓學生慢慢地讀正確了,讀通了,讀明白了,使讀有了層次。每次的朗讀并不是簡單機械的重復,而是環環相扣,步步提升。而這樣多層次,多元化的朗讀,都由一條“情感”主線緊緊地牽引——伯牙與子期的`心心相通,花大力氣地品味語言的情思,在不經意間,學生的真情自然地流淌出來了。
適時的資料補充,升華了主題。體會伯牙與子期的知音情誼是本文的難點,讓學生體會到那種知音情誼,特別是伯牙破琴絕弦的行為,學生是比較難以理解的。所以我對文本進行了挖掘與擴充,引導學生想象別人是如何稱贊伯牙的,讓學生體會伯牙作為一名著名的樂師,卻無人能聽懂他的琴聲,無人理解他的心意,從中感受到他的孤獨寂寞,了解知音難求,感受“相識滿天下,知音能幾人”。補充介紹鐘子期死后,俞伯牙到子期的墓前悼念他時所寫下的一首短歌,幫助學生感受伯牙對于知音之死的悲痛欲絕、肝腸寸斷的心情,讓學生真正體會伯牙絕弦的那種悲壯而又感人的行為。我覺得教師的作用不僅僅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還應進行正確的價值導向。因此,我在學生體會伯牙失去知音后那種痛苦與絕望的心情,及時讓學生說說自己想對伯牙說什么,在學生安慰、鼓勵伯牙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然后告訴學生如果遇到了知音,應該好好珍惜,如果還沒有找到,則應該真誠對待周圍的朋友。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葉公好龍》是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主要寫了古代的春秋時期,陳國葉公非常喜歡龍,他在家里的梁、柱、門、窗和日用擺設上都雕刻著龍,連衣服上被子上也繡著龍,屋里墻壁上也畫著龍。天上的真龍知道了,很感動,就來到葉公家拜訪他。這條真龍的龍頭從窗戶探進來,龍尾拖到廳堂里。葉公一見,嚇壞了,呼叫著逃走了。葉公好龍現在也是一則成語,形容人表面上喜歡某些事物,實際上并不是真正愛好,我們常用它來形容那些口是心非的人。有了上學期的兩篇古文學習,古文對于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但是這種文體離我們的孩子比較久遠,學起來還是有難度的。于是我在教學時盡量讓同學們感覺到它的故事性,具體是這樣教學的:先是揭題,通過題目,讓學生迅速掌握本則寓言要講述的大致內容,講的是一個叫“葉公”的人“喜歡(好)”“龍”的故事。這可以說是文章的脈路,讓學生沿著這條脈路自己去讀,自己想,最后歸納出寓意,這樣可以避免傳統教學中的不必要的分析和乏味的說教。學習寓言最重要的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寓意,還要讓學生深刻理解這則寓言的`現實意義,學以致用,才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因此,教學中要想讓學生理解寓言并對寓言產生濃厚興趣,并激發他們在課外自我學習的動力,我們就要引導學生對現實生活的體驗,探索生活中有沒有“葉公好龍”的現象,都表現在哪些人的身上,又有哪些具體表現形式。聯系生活談感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樣,一方面不僅能讓學生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另一方面也可讓學生初步領略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
從最后結束時學生們的發言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已經非常深刻的理解了這則寓言的含義,看來這節課基本是成功的。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一、個性化閱讀,讓課堂綻放活力
新課標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 個性化閱讀教學就是指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個性化閱讀要求教師重視、珍視閱讀主體(學生)對客體(文本)的不同的認識和感受,并營造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環境,即條件、氛圍,讓閱讀成為個性釋放的過程,讓閱讀成為張揚個性的舞臺,以提高閱讀的質量。在教學童謠這一部分時,讓學生自由去讀文中的三首童謠,想想你覺得可以用怎樣的方式去讀?學生讀得方式很多,用活潑的語氣讀,用舒緩的語氣讀,用拍手的.方式讀等等再由此想到小時熟悉的童謠。由熟悉的童謠感受到童謠帶給自己的快樂,想到母親帶給作者的啟蒙,這既是對文本本身的遷移,又是對自己情感的遷移。誦讀童謠洞開學生的心門,引領學生到達了情感彼岸,教學點化和潤澤了學生的情感,使得課堂綻放出朝氣蓬勃的活力。
二、有效的課外補充,讓課堂延續生命。
語文教學具有巨大的彈性,諸如時代背景的簡介、知識的補充、信息量的拓展,這就要教師充分利用教材本身提供的可實施德育滲透的廣闊空間,把握時機,精心設計,圓滿完成預期的目標。在教學完課文后,我又出示了《月光啟蒙》的部分原文,并深情并茂地娓娓讀來。“……母親患了老年癡呆癥,失去了記憶。我趕回老家去看她時,她安詳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藹、慈祥,但卻不知我從哪里來,不知我來趕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誰。不再談她的往事,不再談我的童年,只是對著我笑,笑得我淚流滿面。……”課文中慈愛聰穎的母親與此時癡呆傻笑的母親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反差沖擊著學生的心靈,喚起了學生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這樣不僅讓課堂充滿活力,更延續著生命。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藝為話題,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
教學時,我放手讓學生根據閱讀提示的要求自讀課文。在學生充分自讀課文的基礎上,圍繞“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里?作者是怎樣寫出他技藝高超的?有哪些描寫最精彩的句子等問題交流討論。為幫助學生真切地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表現在哪兒,我讓學生抓住直接描寫“刷子李”刷墻的重點句段的情景,組織學生一句一句地讀,邊讀邊想象情景:刷墻時的動作好似跳舞,刷墻時發出的聲音好似樂曲,完成的作品好似一面天衣無縫的屏障,這簡直就是一項藝術創作、藝術表演。其次,圍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集中討論,如“他刷漿時,干完活黑衣服上為什么沒有一個白點”,通過集中討論,學生們取長補短,從而感受“刷子李的`技藝高超。在拓展閱讀中,讓學生讀讀與本文相似的文章,如《泥人張》、《快手劉》等。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我有穿插這描寫方法的指導,例如:黑衣黑褲、動作的嫻熟、白點的細節描寫;曹小三由半信半疑到關心白點,以為名氣有詐,最后感嘆師傅藝高膽大的一波三折的精彩描寫;還有多處的對比描寫,讓學生對人物刻畫又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對寫作也有了很大促進作用。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本單元教學中有許多課文要求有感情朗讀,可是,我在教學中朗讀指導不到位。
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語言,學習語言靠感受和積累。朗讀就是對語言的直接感受,文章中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必須通過朗讀才能更充分地體現出來。在上學期的教學中,缺乏朗讀指導,所以學生通過學習后朗讀水平沒有得到大的提高。在上課時的備課設計中沒有朗讀指導的設計。通過一學期的反思后,我將在以后的教學中逐漸加強朗讀訓練這一環節。學生的`朗讀水平不高,究其原因,有以下兩個:
1、缺乏朗讀技巧的指點。朗讀的目的是除了理解課文內容外,還要通過朗讀體會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何通過朗讀來達到目的,應該要有朗讀技巧運用的問題,比如說邏輯重音的處理等。學生對重音的處理也是五花八門。而老師忽視了對學生的指導,默認了學生各種各樣的處理方式。這樣,學生的朗讀水平勢必得不到提高。
2、老師缺乏示范小學生的模仿能力強,老師的示范往往收效很快。但遺憾的是課堂里老師忽視了這點,幾乎沒有示范讀,學生自然收效甚微了。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31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關于五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0
五年級語文下冊《白楊》的教學反思03-06
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教學反思02-16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2-19
五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3-26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