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小露珠》是一篇文質兼美的課文,深受同學們的喜愛。這是一教師上這堂課中的三個教學片段,從這些片段中,可明顯看出該教師十分重視口語交際的訓練。首先,教師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說話情境,激發學生自主交流的欲望。課文中的人物,都是以童話的形式出現,一下子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
如片段2中,當老師剛說完假如你是金黃的向日葵或是碧綠的白楊樹,你會怎樣感謝小露珠呢?有些同學就已經迫不和待地舉手了。再如片段1中,進行小動物與小露珠的對話,每一組同桌說得都是那么投入,有的甚至加進了扮演。
正是在這樣一個輕松、愉快的情境中,學生才會滔滔不絕,出現“老師,我,我!”的局面。其次,增強說話的彈性,讓學生在互動中得到口語交際能力的鍛煉。看得出,該教師是精心設計了這一系列的說話環節,且每一個對話都留有開發、選擇的空間。
如片段1中的對話訓練,同桌選擇自身喜歡的小動物,根據所選的動物,對方說出相對應的贊美的話。什么“披著綠衣裳的小青蛙”“威武的小蟋蟀”“五彩繽紛的小蝴蝶”等等。同時,若把這三次說話進行比較,不難看出說話形式是從易到難。
片段1較普遍,提示語在前;
片段2稍有難度,提示語在后。
片段3更難一些,要求學生加上人物說話時的動作、表情等。這樣,也教給學生一種寫作方法,可謂是一舉兩得。最后,以情感為紐帶,牽動學生心靈。
片段3是本課的高潮,大家說著各種感人的'話,想留住這是一堂有滋有味、有聲有色的語文課,相信會在小露珠。此時,師生達到一種共鳴,大家都陶醉在難舍難分中,期待著內、外都美的小露珠明天的到來。在優美的朗讀中,給全文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同學們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通過教學,完成了預定教學目標,自己在教學過程有兩點收獲:
(1)識字教學與游戲活動相結合效果好。學生學習漢字這種抽象的符號時,如果單一地教識字,會感到枯燥。如果把識字與游戲活動結合起來,就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因為游戲能給學生快樂,在游戲中學生有充分的自由,學生的情緒是放松,在輕松的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出現漢字,學生不會有負擔,學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在游戲中會產生自豪感,享受到成功的快樂。爭冠軍的游戲:每一組選幾名學生當猜字的選手,大家當裁判。老師指一字,哪名選手第一個讀出,該組得一分。學生都屏住氣,精神集中地注視著生字卡片,大家為選手擔心、焦急……這樣做,不但能鞏固認讀效果,也增強了集體榮譽感。學生學得也很投入。
(2)在教學中,注重聽的習慣的培養。“聽是一個重要的語文學習習慣,是取得外界訊息的關鍵,是學習的基礎西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西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沒有良好的聽的習慣,極有可能對孩子的學習造成障礙。特別對一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正是應該大量聽記、大量輸入、大量積累的黃金時間。給學生一個具體的、可操作性的、細化了的要求。如:聽的時候眼睛注視著老師或發言的人;要聽清老師或發言的人的說的每一句話,腦子里不想其他事;聽完別人的話,才發表自己的意見,不插嘴。在對孩子聽的習慣的培養中,少不了孩子最能夠接受的方式:表揚鼓勵。哪些孩子做得特別好的,及時鼓勵。從聽入手,這對學生的聽力、記憶力和注意力都是很好的訓練,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的發展,對入學兒童早期思維的開發也有積極的意義。
在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圍繞著學校這一主題來展開,因為學校是學生生活、學習和游戲的地方,對于學生來講,是一個熟悉的環境,學生和小伙伴們的活動都在學校中進行,我讓學生始終圍著學校轉,而且是感興趣的轉。以學校的實際情況為前提,沒有虛構。我在上課中,也沒有嚴格按照課本上的內容,而是拋開課本,只是以課本為依據,為資源。聯系著本學校的情況,我借來了學生活動的照片,把學生帶入了活動中去。學生在興奮和高興中暢游著,根本想不到是在學習新的內容,老師不自然的就把學生帶進課堂里了。
在回憶和回顧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有點新鮮感,所以我加入了“小記者采訪這一環節,我認為是比較高明之處,但鑒于學生的水平,雖然不怎么成功,但我心里還是感覺很好,畢竟在這個過稱中,學生的能力得以鍛煉,也開拓了一方面的視野,這在我們《品德與社會》這門課中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如果說有什么不當之處,當然有。通過老師們的評課,我收益頗豐,沒有體現出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學習形式,如果再在采訪這一環節中思路再大膽一點,放開一點,效果會更好,所以說應該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加強鍛煉才是。
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我和學生一起完成了《我們的學校》一課的學習。回顧整個教學活動,我最深的體會是采用研究型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了求知過程的探究者,師生關系更為民主、平等,教學已不拘于課堂40分鐘,而是將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外實踐相結合,重在培養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研究型學習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的過程。本課教學中,我嘗試了研究型學習方式。針對三年級學生剛剛開始培養研究學習能力這一特點,結合本課教材內容,教學過程分為了課前學習研究、課內匯報交流和課后延伸升華三部分。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墻、校園特色等的照片。課前進行校園觀察活動,并以《我們的學校》為題寫記錄短文。
我強調孩子們分小組搜集信息,培養他們合作學習的精神。因為在“研究的過程中,不僅要使學生體會解決問題的苦與樂,還要體會人際交往的微妙之處。研究型學習是小組合作學習,需要齊心協力才能完成,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系也只有在過程中才能體會,才能真正學會“如何合作與交流。這一點在課堂教學中也有體現。
再有在各組搜集資料的基礎上,我發現有個別學生搜集的資料不符合要求,于是我再次指導學生搜集的目的、內容及時給予幫助。我覺得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因為培養學生研究學習能力,第一步就是培養他們真確搜集信息的能力;第二步就是注意教給學生處理信息、進行匯報交流的方法。
最后有了課前有目的地指導,和學生主動探究參與學習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情緒高漲、爭先恐后地交流匯報。我以一個學習伙伴的身份給他們進行適時的補充介紹,讓學生從自己的經驗里悟得知識。另外,我盡可能成為一個耐心的傾聽者,讓學生有話敢說,消除師生之間的緊張氣氛,讓學生好學、喜探究的天性發揮出來,從而樂于學習。
總之,通過本課的教學我認識到,教學的空間將更為廣闊,只有把課前的研究,課內的教學和課后的延伸有機的融合,才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研究學習的能力,讓學生既直接感受知識,又體會到運用知識的樂趣。
《我們的學校》一課是北京市義務教育課程改革實驗教材第1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描寫了北京郊區大山懷抱里的一所小學,介紹了學校的位置及學校周圍美麗的`環境,表達了校學生熱愛自己學校的情感。課文通過對野花、河水的描寫體現了學校周圍環境的美麗。由于本篇課文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段學習的第一篇課文,朗讀課文和識字、寫字時是課的重點,因此在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中,主要是以學生的讀為主,通過多次反復指導學生的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學校的美麗和學校生活的快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針對“美麗的野花開滿了山坡,清清的河水從門前流過。一句的指導有多次反復,且從學生學習讀得反饋中,我有如下幾點反思:
一、在培養學生讀好文本的方式比較單一。
在全文的朗讀訓練中雖然注意了讀的層次,但大多數讀都局限于指名讀、齊讀和自己讀三種方式,尤其是齊讀環節、對培養學生有感情的讀的課文沒有起到時效性的作用。
如在教學第二句話“美麗的野花開滿了山坡,清清的河水從門前流過。一句時,設計了“美麗的野花開滿了山坡,清清的河水從門前流過 與“野花開滿了山坡,河水從門前流過對比的環節。設計目的在于讓學生在感野花開滿與河水清清,對野花與河水進行想象。通過教師的語言滲透,幫助學生進行詞語的積累,并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能有感情的讀出美麗與清清兩個詞語,在教學設計這一環節的失誤在于,意識到了要講兩句話進行對比,但沒有把兩句話分開寫,而是采用了把關鍵詞變顏色的方法驚醒比較,對于初次接觸課文的一年級學生來說,讓學生去挑選自己喜歡的那一句多讀兩遍:學生看著句子不知道該怎樣做,有的甚至還不知道倒底哪些字合起來是一句話。帶著這樣的狀態來朗讀效果可想而知。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站在學生的角度上,立足于教學目標,與文本對話,與課堂中的學生對話有什么好處?
就學生方法運用上,教師不是不確實際設計讓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而是依據課程標準的階段目標,考慮低年級到中年級過渡,扎實學生學習方法運用——鞏固識字,提高預習要求,讓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此說課稿值得欣賞,是因為教師有獨到的思想,單純就說課小標題,擯棄了通俗,以課程的理念貫穿始終;就內容而言,對操作主義、經驗主義是一種超越,體現了他對教師職業內在尊嚴的詮釋與追求。就說課的教學方法,可以說是簡單而又易于操作,不但把握住了年級的過渡,而且體現了語言文字訓練的落實到位,有著一種文化精神與文化眼光,一種自覺的價值追求——對課堂生命追求,而不只是站在說課的角度。此說課稿值得欣賞,是教師個性的`張揚,他不人云亦云,而是扎實于對自己事業的追求。就“簡簡單單,說教程”,可以說是簡單而豐滿。從教學目標到環節、從方法到語言文字訓練不蔓不枝,干干凈凈,對文本深入探究,多層面思考。整個教學思路給予人的信息都是沿著尊重學生個性與目標主線展開教學,清清爽爽,讓學生能將自己與文本和生活融為一體,從文本找到自己,愛上語文。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是部編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第一篇課文。本單元屬于全新的閱讀策略單元,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學生要學會猜想和推測,要有意識地生成、歸納、運用預測方法,有理有據地展開想象,預測情節,豐富故事,續編故事。
《總也倒不了的老屋》包含了“小貓求助、老母雞求助、小蜘蛛求助”這三個小故事。為了讓學生能在更真實的情境下,享受邊聽故事,邊預測,邊讀故事,邊預測帶來的快樂,形成自覺使用預測方法的內在動力,我沒有要求學生預習。
為了激發孩子的.預測興趣,上課伊始,我便從現實生活入手,讓孩子們猜測老師名字的寓意,巧妙的設計瞬間點燃了孩子的激情,讓他們感受到了預測的魅力。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語文素養的訓練,滲透了批注式閱讀法的講解,還提煉出反復型結構童話的特點,進一步提升了孩子們語文能力,為預測和續編埋下了伏筆。
課堂上,我多次提醒孩子們關注預測的方法、過程,以及用預測的方法引出的新故事,新情節,讓學生講故事、演故事,相機生成個性化的預測方法、預測結果,使學生感受到邊閱讀邊預測帶來的好處,形成同理心,讓學生的讀者意識,上升為作者意識。
潤物細無聲,孩子在邊閱讀邊預測中已經掌握了預測方法,知道了讀書時要預測,預測要有依據。最后,我設計了學習成果展示環節:孩子們學以致用,愉快地對故事進行續編,語言童趣生動,構思創意十足。
為了幫助學生更真實地使用預測方法,享受閱讀。我設計了課外拓展閱讀環節,讓學生閱讀沒有接觸過的故事,鼓勵學生在未知的前提下,自覺運用預測方法,大膽猜想,養成更好的閱讀習慣,提升閱讀興趣,擁有更開闊的閱讀視野。
這堂課驚喜連連,孩子們興致盎然,個個妙語連珠,教室里充滿了歡聲笑語。我真心希望如此開放的課堂,能徹底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期待他們愛上閱讀,愛上預測,欲與作家試比高。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我國著名詞作家喬羽創作的《讓我們蕩起雙槳》是和優美的旋律聯系在一起的。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的歌詞成了小學語文的一篇課文,學生普遍被優美的旋律陶醉了。但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卻碰到了一些自己難以忘記的情景,每次都給我帶來了很深刻的反思和震撼。
教學這一課時,我們是要求孩子們經過了充分的讀書、預習,對“讀準讀通”已經沒有了問題。課堂上除了進行字詞的`教學外,就是感受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意境,從而體會課文的主旨:孩子們的幸福生活是祖國人民和黨所給予的。
第一部分沒有什么問題,通過反復朗讀,孩子們感受了海面、小船、白塔、綠樹、紅墻的北海公園之美景,體會了孩子們盡情欣賞美景的心曠神怡。
第二部分課文內容是這樣的:
“紅領巾迎著太陽,陽光灑在海面上,水中魚兒望著我們,悄悄地聽我們愉快歌唱。小船兒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了涼爽的風。”
這部分比起第一段更多了一種朝氣,更添了一份快樂,有明媚的陽光、有活潑的小魚,有愉快的歌聲,而且運用了擬人的手法,相對于第一段更生動,更有活力,這進一步表現了孩子們在北海游玩的愉快心情。
讓我們蕩起雙槳》這課以前人教版六年級的教材中也有這一課,每次在教學中我都在學生激烈的爭論中有所反思和提高。為了“誰給我們安排下幸福的生活?”一句,課堂上有學生不同意大多數人的意見。為此,我干脆撒手讓課堂演變成了針鋒相對的辯論,而且是經常要用一節課的時間,雖然大大超出了自己教學計劃,但我認為還是很值得我去總結的。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1一類字二類字放一起。
2給重點的詞語標音。
3多音字要單獨放。
4每講一個環節要總結 格式總-——分——-總
5讀課文時間要長一些,重點關注讀的差的學生。
6生字不必再關注結構,只關注難寫的筆畫,容易寫錯的筆畫。
7引導學生讀完課文要養成認真傾聽的習慣。
8聽錄音要提前下載好。注意調節音量的大小,注意不要讓音樂搶了讀的'聲音。
9自讀要求:1詞。2句子。3整體把握要求。
10再讀課文時,簡單點一次過。多表揚,不必每個都點評。
11平時要隨時記錄學生容易讀錯的地方。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x x整堂課通過師生共學、自主探究、發散想象、主動積累等學習方法;體會人物心理,懂得且愿意主動關心、鼓勵他人,并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整個教學設計我以新課標精神為指導,以新課標理念為基礎,采用媒體直觀展示法,讀詞、讀句、到讀文的漸進式語文教學法等多種行之有效又契合語文課程特點的教學方法,使本堂課生動、扎實、有效而又亮點不斷閃現!
x x在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回答精彩時,我帶頭鼓掌,當某個學生鼓起勇氣舉起雙手時,讓學生給他鼓掌,當全班齊讀課文很棒時,讓學生自己給自己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看著學生因鼓掌而激動的臉龐,我不禁也深深感動了,不經意的一點掌聲對孩子來說意義非凡啊!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一、引導學生深入體會文本
x x整堂課,我設計了導入新課、整體感知、品讀領悟、合作探究、拓展延伸這樣五個教學環節。其中第2-4自然段是課文的主要內容,在學習時,我主要抓住小英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到描寫小英的神態、舉動的句子。學生一下子就能找到了,然后創設情境,當學生讀到英子猶豫時,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走到一位同學邊,摸摸她的頭):英子,英子,你為什么低頭呀?你能說說你的心里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把自己當作英子,說:“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么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x x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夸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x x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x x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后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升華。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板書課題后,讓學生想一想夜書所見,是指詩人在做什么?書指什么?不少學生意見不同,有的說書是那個人在看書,有的人說那個人在看東西把這些東西當成書,這時我讓學生看圖然后再反復讀課題,又讀了三遍課題后王祥光同學站起來說,他認為書是寫,那個人把看到的寫了下來。這時有的學生一想也開始贊同了他的意見,我舒了口氣隨即贊同了王祥光的意見,因為開課前我也查了不少資料正在這個書上為難呢,這個書字是應作寫來講,但很容易讓人感到是詩人在看書看到了一些景象,我想如果他們說不出來都認為是看書的話,也不能說錯,但學生竟能悟出來,看來多讀確實有好處。而這兩首詩的難點也就是夜書所見,這首詩的詩句不太好理解,因此我讓學生再看圖聯想明月,獨自一人,江邊靜靜的'夜這些會讓人想到什么,學生都說會想到自己的家。再讓學生朗讀古詩,從古詩中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學生能夠說出來了,既然能解其情,就好辦了,學生再反復讀詩句并結合注釋,很快就明白了第一句的意思,第二句也好懂,但卻是倒裝句,為此我先讓學生讀最后半句?夜深籬落一燈明?結合圖學生很快明白了,但夜那么晚只看到燈又看不到人,那個人只能猜想了,再看上半句學生就馬上能理解了,第二首詩學生基本可以自學成功。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群鳥學藝》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教材中的一篇文章,以上教學設計是本學期我在某實習生上課時所做的課堂摘錄。對于一個新老師來說,這堂課是她精心設計過的,其中體現了一些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應該說是個不錯的設計,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開篇的質疑問難,創設了一個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第三個對比環節的設計也較巧妙,突出了小燕子的“刻苦”,有一定深度,語言訓練也比較到位,最后自然地引出了學了這個故事后的感受。最后的分角色表演給孩子的語言表達提供了一個平臺,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鍛煉自己的機會,實現了讀者和文本的對話。
這堂課的設計充滿了童話的色彩,這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可是,教師在努力創設童話般的課堂情境時,卻被其中的一個教學環節給破壞了。我們把第五個環節放大了來看一看:也許這個教師想尊重科學,在教育孩子們要做個勤勞、刻苦學習的人時還應多了解“真實”的科學,跳出文本,理性地看待鳥棲息的問題。在我看來,這好像為孩子們精心編織的童話夢一下子被莫名其妙地驚醒了,如果我是聽課的孩子,也許我會想,剛才還夸小燕子刻苦學習呢,現在老師說那些鳥本來就不需要搭窩,難道不可以懶惰嗎?這簡直就是自相矛盾嘛!這樣的引導也和先前創設的課堂情境不相符。這位教師為了不誤導學生,讓學生說說在實際的生活環境中其他沒學會搭窩的鳥住在哪里,看似在拓展延伸,相機滲透科學知識,而事實上則起了反作用。我們是要尊重科學,要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不要囿于文本知識,這樣的出發點原本是很好的,可是在實際操作上欠缺考慮,出現了導的方法問題。我想,在說明科學真理的同時,能不能不破壞這個童話的情趣呢?讓它自然地出現并為學生所接受,而且又能和文章說明的道理保持一致?下課后,一位一同聽課的老教師說的.話簡直一針見血:為什么要破壞這么好的童話情境呢?教師可來個順水推舟嘛!因為小燕子刻苦學習,搭的窩又暖和又結實。而貓頭鷹、麻雀、烏鴉他們因為懶惰,沒有學會搭窩,至今還沒有窩呢!你知道他們現在住在哪里嗎?你見到他們會對他們說什么?這不就很自然地把其它鳥的棲息地給說出來了嗎。難道這不比一本正經地告訴孩子:其實這些鳥是用不著搭窩的,你知道他們住哪里嗎?要好得多、有趣得多,更能被學生所接受嗎?你看,話一轉,稍做改變,照樣能說明科學知識,照樣能告訴孩子多看書能掌握更多知識的道理。聽了老教師的點評,我暗暗叫絕!
新課改對我們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無論如何,應把學生的學放在第一位,如何正確處理好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態度、情感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關系,仍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在口語交際《我的想法》的課堂上,我提出:“王寧選自己當勞動委員,對這件事你怎樣看?”只看見教室里稀稀拉拉地舉起了幾雙小手,抽他們起來,回答幾乎是一樣,“我覺得他做得很好。”“我覺得他做的對。”“我覺得他做得好。”然后再也沒有其它的語言進行表述。當我問:“如果班里改選干部,你會不會選自己?”舉起的是同樣的幾雙小手,回答也幾乎一樣。仍然是說我認為我會,我要當勞動委員……只有一個同學說要當學習委員。接下來就是冷場,冷場……
教學反思:
一堂課下來,學生發言面不夠,發言的質量不高,語言表述也不夠清楚明白。我認為原因有:學生長期生活在農村,接觸外面的世界較少,導致視野不開闊,想象力不夠豐富,思維也不夠活躍。另外,加上學生膽子小,不太敢當眾表達自己的.想法。所以,一堂課下來,教學效果不太好。我認為,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鼓勵學生多看課外書,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常到外面去走一走,瞧一瞧,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用激勵的方式獎勵愛發言的同學,同時帶動其他同學,讓學生逐步克服害怕心理,勇于表達自己的想法,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就敢于怎樣說,再逐步過渡到怎么說就怎么寫。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新課程標準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學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重視默讀,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讀書的訓練,力求讀透、讀精,即要通過閱讀培植學生自我感受以及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要讓學生在閱讀的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的積累。《玩出了名堂》這篇課文,為實現這個要求我是這樣設計的':
導入課文時,進行一個說話訓練:你們玩時爸爸媽媽會怎么樣說你?說時加上爸媽說話時的動作或表情,然后我讓學生通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誰玩出了名堂?玩什么呢?怎么玩的呢?玩出了什么名堂?學生都能夠答出來,可都說是做出顯微鏡,發現微生物,為了區別發明和發現,我順勢引導,我讓學生補充板書,顯微鏡,填上一個用“發”字組成的詞。突破了詞語關。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很簡單我采取了以讀代講的方式。而第4自然段是難點,我遞進式的提出幾個問題:怎樣玩放大鏡?有什么新發現,后來又有什么新玩法?結果發現了什么?接著引導學生交流資料袋,了解微生物。總結課文時,讓學生體會他為什么會玩出名堂?帶著贊嘆的語氣讀文后的泡泡,最后對學生溫馨提示:玩可要節制喲,否則的話就是浪費時間的行為哦。
在教學中,既注重了學生基礎知識詞語的理解,又進行了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課前的說話訓練教給學生描寫人物的方法,注重突出人物的動作神態和表情以表現人物,實質上這是一個寫作方法的培養,總結時,讓學生用贊嘆的語氣讀泡泡,充分運用教材,提升了學生情感。尤其是最后的溫馨小提示,根據學生特點說明玩的兩面性,又提醒學生如何合理的玩,用溫馨提示的方式出示出來更能易于接受。遺憾的是在和學生互動的過程中,有點脫離學生,沒能融于課堂。這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灰雀》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第五課。這篇課文記敘了列寧在莫斯科郊外養病期間愛護灰雀的故事,反映了列寧愛鳥,更愛誠實的孩子。課文寫得非常含蓄,通過語言和行動來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展現事件的發展進程,是本篇課文在表達上的主要特點。根據文本的這一特點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1、通過人物對話描寫,體會人物的心理活動;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列寧的善良、寬容和對兒童的保護,懂得做錯事情應該改正的道理。
反思整個教學過程,覺得自己的設計雖抓住了課文的脈絡和大的框架,對一些細小的枝節考慮不周全,學生練習的板塊還有很多可商榷的地方。比如本堂課,我和學生在探討上進行的`十分圓滿,但我卻有些忽略了朗讀指導這一塊。語文課堂,朗讀占有極大的比重,究竟怎樣合理地朗讀,才能做到做適合于學生的發展呢?
我想,首先要做到能與文中的人物在情感上發生共鳴,在此基礎上,學生的朗讀才能有跡可循。我在教學中,完成了第一步;接下來,便是讓學生融入角色,將感情帶入文中,激情朗讀。可在實際教學中,我自覺還缺乏合理指導的手法,因而,課堂上,學生始終無法讀出列寧焦急尋找的語氣,而這句又是一句長句,學生不能把它讀準確。而此時,我本該發揮作用,示范朗讀,可我卻忘了這么做,可見,我的臨場應變能力需要很大的提高。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閱讀是現在讀文教學中的一個主旋律,本課教學中,我也把朗讀擺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從讀中感悟”。要想讓學生真正理解一篇課文的內容和它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光靠教師在講臺上一句一句的講解是起不到多大的效果的。所以要想學生理解得徹底,一個重要的手段便是讀。
例如第一自然段的教學,“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用什么方法來讀課文呢?”“我喜歡大聲朗讀!”“聲情并茂,不錯!”“我喜歡一個字一個字地點著讀!”“一字不落,也不錯!”“我喜歡默讀!”“看得仔細,也很好!”“好那就請同學們選擇你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這一段,并找一找本段主要寫了什么?”(初讀)學生很快便找到了本段交代了:趙州橋的地理位置、設計者和建造的年代。“那為什么要介紹這些呢?除此之外你還讀到了什么?”(再讀)“作者是想給我們一個大體的介紹,我還知道了,趙州橋是一座世界聞名的石拱橋。”“很好,那有誰能告訴我世界聞名說明了什么?”“說明了這座橋十分的有名!”“哦?有這么多的橋,為什么這座石拱橋舉世聞名呢?”(讀一讀,劃一劃)“因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設計并參加建造的,到現在已經有1300多年了。”“這是一句句子,其中包括了建造時間和設計者,那么是否因為這是李春設計并參加建造而使它出名還是因為其它什么原因呢?請找出一些詞語概括。”(再讀此句)學生劃出了“隋朝”、“已經有1300多年了”。“請你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兩個詞說明了趙州橋建造的什么特點?”
(教師出示句子填空)-----------------是趙州橋“世界聞名”的原因之一。“距今為止已經很久了”;“歷史悠久”;“古老”;“年代久遠”,我再請學生把這些詞填入到空格中,注意句子的通順性。然后全班評議決定使用年代久遠(歷史悠久)。這樣邊讀邊理解,層層深入,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課文是教會孩子學會觀察,觀察身邊的人和物,發現自然界的秘密。學習《玩出了名堂》這一課時,首先,我以問題為線索: “列文虎克怎么玩?玩出了什么名堂?”從初讀課文入手,到熟讀課文總結,所有的教學活動都以這個問題為突破口引導學生自己去尋找答案。學生就圍繞著我提出的問題進行學習、交流、討論。一節課下來,很是輕松,學生對課文內容掌握也很順利,上完本課,感觸很深,似乎沒費多大勁兒,完成了本課,而效果也不差。無論是基礎還是文本內容,算是落到實處。
其次,我在教學時結合課后小練筆:平常我們都愛玩,讓我們來寫寫玩中的樂趣或收獲吧。讓學生閱讀感悟寫法。怎樣寫玩時快樂情形,這是在本課中要滲透的重點。本文講述的是列文虎克一邊看門,一邊麿鏡,玩玩放大鏡。再次玩放大鏡,把兩片放大鏡放在一起,發明了顯微鏡。接著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明了顯微鏡,接著寫他在玩顯微鏡的.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全新的微生物世界。全文就以一個“玩”字穿起了整個故事。將主人公“玩”的過程及收獲寫得淋漓盡致,使文章層次清楚,重點突出。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出玩時的情形呢?這里我結合寫作知識點作了詳細的點撥。首先回憶哪次“玩”給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認真回想自己平時最喜歡玩的游戲是什么,如:捉迷藏,蕩秋千等。然后把最喜歡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過程作為重點寫下來,并寫出玩時的樂趣和感受。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一)培養審美情趣,激發愛校情感
寫作文的目的不僅在寫,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做人原則。那么說明文的寫作如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本次作文在這方面作了一下嘗試西師大版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我們的學校》教學反思教學反思。利用良好的校園環境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從而激發他們的愛校情感。因為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處處都蘊藏著豐富的審美內涵,校園中的自然美,教室里的裝飾美,教學中的創造美,以及師生的儀表美、情感美、語言美等,無不對學生審美觀的形成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天天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學生可能對此熟視無睹。但通過這樣的活動會重新喚醒他們激情,他們會重新發現我們的校園是如此美麗,身心受到很大的感染,自己在這樣的優美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自己的言行與特定的校園環境相協調,并且產生對自己校園的熱愛之情。蘇霍姆林斯基說:“用環境、用學生自己創造的周圍情景、用豐富集體精神生活的一切東西進行教育,這是教育過程中最微妙的領域之一。”
(二)讓優美的語言美化我們的說明文
談到語言美,人們會想到優美的敘述、生動的描寫,大家也總是覺得語言美與說明文好像是沒什么必然的聯系,認為說明文頂多也就語言準確樸素罷了。在說明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重內容而輕形式,對于語言藝術往往一帶而過,甚至絕口不提。這種做法,如入寶山而空手回,說明文的魅力,也在學生的心目中大打折扣。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我認為越是簡單樸素的語言越值得我們去體味,真正文質兼美的說明文,也是很注重語言美的
只要加以引導,學生同樣會寫出文筆優美的說明文。選取的三例學生作文就足以說明這一點。
從以上兩個方面論述,我們可以發現說明文寫作中也有許多值得品味的方面,但說明文中值得品味的又何止這倆方面。說明文的道德情操、愛國思想、生活常識、條理清晰的理性思維等等,哪一樣不值得我們去細細的品味、玩賞,“茅草根雖細,卻能越嚼越有味”,只要我們深入挖掘,聯系實踐,(《母親的恩情》教學反思)努力從質樸中尋求不樸素的東西來,實現說明文寫作教學的“美麗化”為時不遠。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說明文寫作教學中大有可為的,如果廣大教師都能樹立這樣的觀念,我們必定能改變目前說明文寫作教學中的諸多弊端。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2-14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2-17
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掌聲》教學反思04-09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6-20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7
小學三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經典)05-27
三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