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反思(經典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反思1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程,我們高興地看到,很多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意識已發生了改變,許多新的教育理念已被慢慢認同,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也在日益發生著變化。
然而,目前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很多老師還是在課的準備和設計方面比較重視,注重最大限度的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切實有效地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大力倡導“質疑”,“探究”的精神,但在聽課中卻發現小語課堂教學中存在很多問題:
1、對文本主旨的把握問題
教學中要擺好整體把握與局部解讀的關系,防止“以偏概全、因小失大”。
如《陶罐和鐵罐》一課,教師引導學習了陶罐和鐵罐對話之后,問學生:“你喜歡陶罐和鐵罐?
老師緊接著告訴學生: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
從本單元的訓練重點來看,是讓學生懂得怎樣看問題和想問題,文中有個小泡泡,是這樣問的:讀了這個故事,我想到了……因此在教學中應該允許學生從多方面去談自己閱讀中的感想和啟示。而且本課的主旨不是停留在“謙虛和落后”上,而是明白“人和物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不僅要看到自己身上的優點,也要看到自己身上的缺點。”主旨的多元化以及主旨的提煉都是教師解讀文本中要關注的問題。何況這是第一課時,課文還只是上了第一部分,故事還沒有講完,完全沒有必要在這里揭示課文的主旨,從這個教學環節來看,我覺得教師問題的指向性有所偏頗,對文本主旨缺乏整體把握。教師該怎么問學生,如何設計問題,在什么時候呈現問題,都需要進行精心預設,都應該是認真細讀文本之后進行的。
文本細讀,不光需要微觀層面的細膩地讀,也需要中觀層面、宏觀層面的細讀,這三者應該成為一個整體。因此教師在鉆研教師時,既要有字詞方面微觀的細讀,還要有對文章結構方面的、文化背景方面的宏觀的閱讀。
2、對文本整體感知的問題
整體感知課文,能讓學生對課文內容有大致的`了解,也是讓學生對作者如何布局謀篇有個清晰的認識,初步感知文章的結構特點,對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寫作能力、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都是很有必要的。
以《長城》一課為例,有一老師提出了這樣的問題:說說長城給你的印象?
本應該在學生表述完之后理清作者的寫作思路,文章的結構出來了,上課的思路也呈現了。可是老師在學生說了“我覺得長城很長”之后馬上就進入了課文的第一小節學習。
《孔子拜師》一課、《清澈的湖水》一課,教師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后,學習生字詞后就直接進入了第一小節的學習。
《珍珠鳥》一課,自由讀文后,讓學生想想作家的珍珠鳥是怎樣的?
緊接著就從書中找出寫珍珠鳥小的句子。然后了解珍珠鳥發生了哪些變化?
這樣的教學設計,40分鐘里所關注的都是珍珠鳥,始終忽略了作者“我”,也使得文本所表現的主題“人和動物和諧相處”沒有著落。
如果在導入之后,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圍繞“課文寫了什么”進行自由閱讀。學生可能會說:“課文寫了珍珠鳥很小、很膽小、很可愛、……”
從學生的回答中,我們看出學生讀出的還是局部,沒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因此教師的教學不是就此打住,馬上進入下一個點的學習,而是應該及時地給與引導。
教師此時可以這樣導:“是呀,課文寫了珍珠鳥的小、可愛等,那除了寫珍珠鳥,還寫了誰呢?
生:還寫了作者“我”。
師:那寫了他們之間的什么事情呢?你能將兩者聯系起來說一說嗎?
生:寫了珍珠鳥在我的精心照料和呵護下漸漸膽大,告訴我們……
師:讓我們一起去看看作者是怎么寫珍珠鳥的?想想“我”是怎樣逐漸得到珍珠鳥的信賴的?
教師這樣的引導,讓學生懂得閱讀一篇文章之后,能抓住主要人物,把人物之間發生的主要事情概括出來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而且本課所要解決的重點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中顯現出來,教學目標明確,學生的閱讀能力、概括能力就是這樣的引導下逐漸形成的。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小學語文大綱》中明確要求學生學會概括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教師們非常關注文章的結構,一般一堂課都是在理清了文章脈絡之后進行精講的。但是在新課程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卻漸漸淡化甚至丟失了這種整體上把握全文的意識。其實反思我們的課堂教學,從整體入手,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精讀課文之后再回歸整體的傳統教學,依然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精華,我們語文教師不應丟棄。
語文教學反思2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根據了教學需要,設計了三層提問,從而完成了這節課的教學,學生學習效果較為明顯。
在第一層次的問題設計中,我主要是在導課時,運用了提問的形式,目的是引起學生的對本文的學習欲望。問題一:“同學們,上三次的作文難點有什么不同?為什么寫教官就不及寫父母、老師、朋友形象鮮明呢?是事件太少,人物不熟,還是其它的問題呢?今天就讓我們從梁實秋先生的《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文中找答案吧。”本次提問不用同學回答,只要引起學生的注意,重視本節課的學習。提問針對性強,學生很快就進入狀態。完成了導課,就是學習重點了,一方面是分析人物形象,另一方面是總結學習寫作手法。我同樣進行了兩次提問,設計了幾個問題。
分析人物形象時,我的提問是:到清華大學演講的人不計其數,但他們卻沒有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為什么梁啟超卻能留下深刻的印象呢?也就是說他在演講時有什么特點?請同學們討論他的特點,在文中找出相關語句并參照課后練習一給這些語句加旁批。這樣就很具體的`要學生對人物形象做出分析,學生的學習目標也就很明確了。
提問三是關于寫作的。問題是作者如何抓住人物特點描寫,凸現人物性格?又如何通過一件事寫人,表現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呢?
總結:以肖像、神態、語言、動作描寫,凸現人物特點;描寫要抓住人物特點,要繪形更要繪神。通過一件事寫人,將一種描寫方式分開,從各個部分描寫。本文就是將語言描寫分為:寫聲音和寫內容;外貌描寫分為:肖像、表情、神態。來刻畫人物形象的。
經過這樣的三次提問,三層問題設計,完美地完成了學習任務。提問的精巧設計對于教學大有益處。高一語文的教學反思語文素質對學生的影響是終身的,也是巨大的。然而,長期以來,語文學科并沒有得到學生應有的重視,特別是在職高,其地位已被列在主課之外,這一點在許多學校都已是不爭的事實。分析下來,語文課缺乏吸引力是原因大都是學習語文沒有多大用處,語文考試成績難以拉開差距,并且往往成績與實際程度不符,導致學生不愿花力氣是更主要的原因。改革考試方案是上級有關部門的工作,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則一直致力于尋找一條能將素質教育和應試教育較好地結合的道路,在幫助學生提初其考試分數的同時,最大限度地激發其學習語文的興趣,奠定其文學素養的根基。
一、打好基礎。
(一)早下手,抓反復。
語文是一門積累的學問,靠短期強化往往毫無效果,學生的各科學業難度逐漸加深,學習壓力也越來越大,年級越高就越難在語文上投入很多精力,所以,要在學生高一剛入學時就抓緊其語文的學習。
高一剛開學,我們就分發了一套文學、文化常識和古詩詞名句名篇摘錄的材料,讓學生在空余時間背誦。為了克服遺忘,我們將這部分內容定為每學期開學摸底測驗的必考內容,讓學生在反復不斷的復習中加強記憶。
(二)用足教材,以“本"為本。
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非常重視利用教材,按照教材的體例,有步驟有計劃地提高學生的能力。總體上采取先慢后快、重點篇目慢非重點篇目快的原則,有變化有側重地實施教學。課內現代文中的必讀篇目我們也是篇篇必上,但教學重點不是讓學生記住對課文本身理解的結論,而是使其了解得出結論的思維過程,并將這種思維過程中所用的方法遷移到課外文章的閱讀中去。泛讀課文則是選擇某一側面,以學生討論為主,運用所學方法自主解讀文本。
二、廣泛拓展
(一)印發課文相關資料,如同一作家的其他作品,同一題材或體裁的不同作品等,引導學生課外自讀。
(二)堅持以網絡輔助的形式擴大學生閱讀量,把握時代脈搏。 (三)堅持寫隨筆,抽時間做評講,優秀作文印發給全班。
三、確定目標
(一)、我們要求,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語文學習目標,目標可以有所不同,比如,有些學生可以確定為練好普通語,有些學生可以確定為寫好文章,而有些可以確定為多讀名著等等。這是根據不同學生的需要而定的,也是職高的特點。
(二)、對于考試成績,我們對學生也有要求,根據其入學成績,鼓勵其每次考試都能有所提高。
語文教學反思3
《風箏》的作者是賈平凹先生。這是一篇極富兒童氣息,充滿情趣的文章。圍繞風箏敘述了孩子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情景,文章詳細地描寫了孩子們的動作、神態、心情——做風箏時滿懷憧憬和希望,即便做出的風箏并不精美,仍滿心歡喜,高興地稱它為“幸福鳥”;做好了風箏,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放飛風箏,他們快樂地喊叫,從早晨到下午,情緒高漲,興味濃厚;可是忽然來了一陣風,無情地將風箏吹斷,這可急壞了孩子們,他們大驚失色,千呼萬喚想喚回斷線的風箏,可是努力無效,風箏倏地飛得無影無蹤;孩子們自然不會這么輕易就放棄自己心愛的風箏,于是開始苦苦追尋,他們愿意找遍每個角落……多么可愛的一群孩子,多么自由、快樂的生活。文章正是因為這份感情深深牽動著孩子們的心,四年級的孩子品讀課文,極其容易與主人公一起憧憬、一起快樂、一起憂傷……
一、教學效果
依據教材特點和孩子們的生活儲備,我設計的教學流程能環環緊扣引導學生學習,效果比較滿意,先總結如下:
1、生活入手揭題激趣。
首先板書課題,齊讀兩遍之后便創設了交流環節:你見過哪些風箏?說說你放風箏的生活畫面?這一話題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儲備,使得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們的參與度高。接著再現第二個生活場景:你遇到過哪些困難,怎樣克服的?一下子把孩子們的`話匣子打開了,最后歸納總結放風箏時遇到的幾方面的問題:栽跟頭、飛不高、斷線、纏線等等。接著引入課題,簡單介紹作者之后,引導學生趕快去讀書,感受作者放風箏的場景。這樣作者的生活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也讓學生和作者的距離進一步拉近。
2、初讀感知理清脈絡。
學生借助拼音自由讀課文,同桌當小老師互幫互助檢查讀書情況,在班內統一指導讀好易錯詞語,讀好長句子,為閱讀掃清障礙。接著,引導學生默讀課文,思考:說說課文圍繞“風箏”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在括號內填上合適的詞語,做風箏( )( )(即課后的問題)。學生自讀自悟,從語言文字中去處理分析,最后大部分學生找得很準確,也就理清了文章思路,把握住了文章內容。也為將來抓住關鍵詞句練習概括文章內容作了很好的鋪墊。
3、積累語言培養語感。
課件出示課后要求:課文第三自然段是怎樣把放風箏的過程寫清楚的?默讀標畫相關語句,小組內交流。學生認真閱讀思考,邊讀邊畫,留下了閱讀的痕跡。交流之后感受到了作者放飛風箏的過程。接著趁熱打鐵,比賽快速的背誦,把生動具體的語言材料牢牢地記在心里,培養語感。自學尋找風箏的段落,從語言文字中感受作者的心情,好走進作者內心,感受那份童心,那份幸福與快樂!
二、成功之處
整堂課的學習興趣濃厚,參與度高,思維能力有了較大的提升。
三、不足之處
對語言的品析略顯得倉促,課堂上的優勝朗讀體現太少。
四、改進措施
我會增加品詞析句的預設,增加學生展示自己做的風箏的環節,讓語文的學習更生活化。
語文教學反思4
隨著教學反思的功能日趨明顯,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注重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那么,教師應如何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要想讓教學反思取得預期的效果,教師應強化反思意識,明確反思內容,掌握反思方法,養成反思習慣。
一、強化反思意識
一個不懂得反思的教師,是一個不成熟的教師,是一個缺乏理智與創新發展的教師,考爾德希德說:“成功的有效率的教師傾向于主動地創造性地反思他們事業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們的教育目的、課堂環境,以及他們自己的職業能力。”教學反思來自教師自我意識的覺醒,而自我意識的覺醒產生于在舊有理念導向下的實踐的困惑和迷茫,因此,教師要自覺增強教學反思的意識,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反思、分析和解決自己在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從而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升教學水平。
二、明確反思內容
教師應從哪里入手進行教學反思呢?筆者認為,教學反思的內容可以大致分為教學理念的反思、教學行為的反思和教學效果的反思三個方面。
1、教學理念的反思
首先,教師要敢于對原有的教學理念進行質疑,挖掘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理念方面的種種問題,如,“我以這樣的理論為指導的教學是有效的嗎?”“我從中學會什么?”等,其次,教師要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指導自己的教學活動,教師要認真分析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貫穿新的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是否內化為教學行為,克服就操作論操作的錯誤做法,再次,教師要以開放的姿態接納新思想,積極學習和研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并通過不斷實踐,思考和構建新的教學理念,克服教學工作的盲目性,提高教學創新能力。
2、教學行為的反思
教師應以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為基礎,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理性思考,不僅要對教學觀念、動機水平、情緒狀態等心理因素進行反思,還要從教學方法、教學材料、教學傳媒等方面去思考、質疑或評價自己教學的有效性,并自覺地根據反思的結果校正自己教學中的不良行為,反思可從以下三方面進行:一是對課堂教學行為作出技術分析,如教學中教師控制學生參與課堂的程度、師生關系的處理是否符合主體性原則等;二是對課堂教學中采取的教學策略進行思考,小結精彩片段,思考失敗之處,如“教學中是否出現令自己驚喜的亮點環節,這個亮點環節產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還做得不好,可以怎樣改進?”等;三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不同的發展等。
3、教學效果的反思
“課堂教學是一門缺憾的藝術”,再成功的教學也有缺憾之處,而科學、有效的反思可以幫助俺們減少缺憾,因此,教師課后要對自己的教學成敗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反思,小結成功的經驗,分析失敗的原因,尋找解決的法子,如“這堂課是否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堂課的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行為有哪些差距?該如何處理這些差距?”等,同時,教師要學會用缺憾的眼光看成功的結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失誤的問題,這樣,通過“由教反思到學、由學反思到教、由成功反思到失誤、由失誤反思到發展、由現象反思到本質”的多次循環,教師的教學實踐會更加合理,更加優化,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掌握反思方法
要提高教學反思的效果,必須講究科學的方法,教學反思的方法很多,但為便于掌握和運用,俺們可以將教學反思分為內省反思法和交流反思法。
1、內省反思法
內省反思法是指教師主動對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根據反思對象及反思載體的不同,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具體的方法:
(1)日記反思法,主要是指教師在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通過寫反思日記對自己的教學實踐予以小結、反思的方法,反思小結的內容可以是自己教學中的經驗與教訓,也可以是自己在教學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靈感、頓悟和教學活動中的關鍵事件,還可以是學生的反饋意見和獨特的見解等。
(2)錄像反思法,即通過錄像再現自己的教學實踐,教師以旁觀者的身份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的方法,這種方法能讓教師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過程,達到“旁觀者清”的效果,具體操作可采用以下程序:上課和錄像——觀看錄像——反思評價——修改完善教學設計,如此循環反復,能更好地強化教師已有的經驗,改造和彌補自己的不足。
(3)檔案袋反思法,即以專題的形式對教學實踐進行反思的方法,在運用這種方法時,首先教師應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確定反思的專題,如“教學策略選擇的恰當程度”、“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系的程度”、“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程度”等,然后由教師本人根據這一專題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行為,并記錄下自己過去的狀況、現在的狀況、自己的進步以及尚需努力之處等,檔案袋建立的過程,就是教師對已有經驗進行整理和系統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自我反思的過程。
2、交流反思法
交流反思法就是通過與其他教師研討交流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清楚地意識到隱藏在教學行為背后的教學理念,進而提高自己教學監控能力的方法,實踐證明,教師專業發展不僅需要教師個人的學習與實踐反思,更需要在教師群體中形成合作的專業發展文化與模式,因此,教師應經常與同事及時交流,與專家共同研討,教師可以就某一問題與其他教師和專家進行交流,也可以邀請其他教師和專家光臨自己的課堂聽課,課后一起研討,請他們指出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還可以在聽完其他教師的一堂課以后,針對這堂課進行討論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反觀自己的意識與行為,還可以取人之長補己之短,從而在互助合作中進步,在互補共生中成長。
四、養成反思習慣
教師專業成長是建立在教師對自身教學實踐反思的基礎上,逐漸積累富有個性的教育經驗的過程,這是一個漫長的、持續的修煉過程,對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師來說,每堂課都是一次全新的體驗,要設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對學生的不同反應,教學中的每次師生互動、教學沖突都會激發新的思考和創造,因此,教師要養成對每堂課進行反思的習慣,而且將反思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做到教學前反思、教學中反思、教學后反思的有機結合,教學前反思新的課程理念、教材的編寫意圖、學生的學習狀況、課堂上可供挖掘和利用的課程資源以及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等,然后編寫出符合實際而又風格鮮明的教學設計。
小學語文課教學反思4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形成與接受,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情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可以指導實踐活動。
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能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能力全面化、深層次化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形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
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積極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能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能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學內容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
經驗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畢業,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著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接受和發展空間。因而,我可以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能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能力。最后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一定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后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二、對部分教材內容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內容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可以充實自我,反思不足可以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內容:
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習作訓練
教學目標:
1、掌握導游詞的格式和寫法,會寫導游詞。
2、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3、激發學生愛國情懷,樹立保護文物和世界遺產的觀念,增強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導游詞的格式及寫法。
教學難點:
說寫導游詞正文。
教具準備:
教師下水文《故宮導游詞》演示文稿。
學生準備:
搜集關于世界遺產的圖片及文字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導游”
今天,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客人,看看誰能猜出她是干什么的。
(一學生扮演導游,向學生介紹:小朋友們好!歡迎大家來到北京天壇參觀。我姓青,大家叫我小青好了。非常高興和大家一起游覽我國的名勝古跡)學生匯報,板書“導游”
追問:你怎么知道的?
二、揭示課題,理解要求。
1、伴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導游已經成為一個非常熱門的職業。不僅可以免費游山玩水,還可以拿到高額的工資。但是要成為一個好導游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誰愿意說說如果你要去考導游,你得做什么準備?
2、導游對游客講解的內容就稱為“導游詞”。(板書“詞”)再能說會道的導游,如果沒有好的導游詞,也不容易吸引游客。為了讓同學們都能學到這一技之長,這節課我們就來學寫導游詞。板書:(學寫)
3、出示習作要求:
指名讀,認真聽,看看本次習作向我們提出了哪些要求?相機畫線。
三、典型引路,研究寫法。
看來同學們對習作要求理解得很好。審題能力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可以告訴大家,在準備上這節課之前,老師也從沒寫過導游詞。為了學寫導游詞,老師專門上了“導游網”查了些資料,學寫了一篇,就是同學們手中的《故宮歡迎您》。現在老師讀一讀,同學們一邊聽一邊思考這兩個問題(出示):導游詞可以分為幾部分內容?導游詞在內容上、語言上、寫作順序上有什么特點?
1、教師演示文稿:“故宮導游詞”,并范讀。
2、學生匯報,板書:標題、前言、正文、結尾。
3、哪幾自然段寫的是正文?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幾自然段,小組同學討論討論,導游詞的正文包括哪些內容?
讀文,討論歸納。教師板書:總述、分述、追問:剛才我們已經分析了本次習作的要求,誰能結合本次習作要求再談談正文還應該寫什么?
4、一般來說,導游詞包括這幾部分內容。那么導游詞在內容上、語言上和寫作順序上還有什么特點呢?(匯報板書:內容真實、語言生動、言之有序。)這些是我們寫導游詞時必須做到的。同學們記住了嗎?
四、運用寫法,改寫或創編導游詞。
1、其實,每一個景點、名勝古跡或者世界文化遺產都有許多材料,網上有,課文中也有。本單元我們學習了三篇描寫名勝古跡的文章《長城》《頤和園》和《秦兵馬俑》,課前,老師也讓大家搜集了一些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料,都帶來了吧。現在,同學們就看看這些材料,如果把它們改寫成導游詞,你有什么問題?怎么解決?小組內可以討論一下,解決不了的提出來我們共同研究。(匯報問題)(太長、有些詞句不懂、)
2、下面,同學們就結合這些材料,運用我們學到的方法,把它改編成導游詞。可以自己練習說,也可以小組同學分工合作說一個完整的'導游詞。一會兒到前邊來匯報。
3、匯報評議:其他組同學認真聽,看看他們的導游詞符不符合這幾個要求?(二到三組)
五、總結,布置作業。
聽了同學們的介紹,我真的覺得又有一批新導游誕生了。如果將來有一天哪位同學真當上導游了,不要忘了雙語實驗小學的老師們,可以領我們集體去旅旅游,去一趟比較大的城市,欣賞一下我們中國的世界文化遺產。那時我們該多自豪啊!為有你們這樣的學生而自豪,也為我們祖國有這些文化遺產而自豪。同學們課后把說的內容寫到稿紙上,練習說一說,下一次上課時我們就模擬導游進行講解,然后評出優秀小導游。下課。
六、板書設計:略
【課后反思】:
這是我在校長“三個一”活動中(每學期上一節公開課、每年發表一篇論文、每年為教師做一次業務講座)上的一節作文指導課的教案。學寫導游詞是新編入小學四年級教材中的,我也是第一次上這樣的課,是一次嘗試,也是一次挑戰。課前,我查閱了有關導游詞的資料,并且寫了《故宮導游詞》做為范文。教案也經過仔細斟酌,自認為學生聽課后,肯定會知道導游詞怎么寫了,這才開始上課。
但是課上的效果適得其反。學生對導游、導游詞的了解太少太少,對自己查找的資料不能正確進行改編,有的在格式上也不太懂。課堂上更多的是我在引導、啟發,學生參與的人數較少,而且有的內容學生根本不明白。聽課的領導說:這節課要是到中學去上,效果肯定會好很多。
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究其原因,我分析了以下幾點:
1、教材不適合四年級學生。導游詞屬于應用文。課前我做過調查,去過長城的同學請舉手,全班只有一個人。我應該考慮到學生對導游、導游詞的陌生,應該大膽改變教材,使之符合學生實際。
2、我對四年級學生的了解太少。知已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由于上課前我沒有更多的時間接觸、了解四年級學生,因此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把握不太充分,導致教學設計過高,學生不易理解,因此參與的積極性不高。
3、教學機智還不夠。在課堂上,當學生已經出現理解上的障礙時,我就應該發現這個內容對學生來說太難,應該及時進行調整。比如領著學生以本單元課文為例,如《頤和園》《長城》,重點改編一個導游詞,把創寫變成改寫,重點指導改寫的方法。這樣就會降低難度,使學生真正學有所得。但是,為了體現課程改革的新理念,不限制學生創作思路、寫作內容,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景物去寫,導致學生無從把握。失去方法的引導,作文還是不能達到預期目標。
總之,作文課是語文教師心目中最具挑戰性的教學,沒有方法引導的作文課、偏離學生生活的作文課都是不成功的。這就是我在這節課上受到的啟示。
語文教學反思6
《翠鳥》是人教版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語文第六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作者對翠鳥的外形和活動特點作了非常細致的觀察,形象、生動地描述了翠鳥羽毛艷麗的外形和它捉魚時靈敏、神速的動作。在老漁翁的啟發下,“我”體會到喜愛翠鳥應該把它當作朋友,打消了捉翠鳥飼養的念頭。
抓住事物的特點來寫,是本課值得學習的地方。要學習作者在介紹翠鳥的外形時,抓住顏色鮮艷,身材小巧玲瓏的特點,按照爪子、羽毛、眼睛、嘴的順序來具體介紹。在教學這一段時,我由圖入手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片,口頭描述翠鳥的外形。再引導學生對照課文描寫,找出作者的描寫順序,體會文中的優美句子及這樣寫的好處。接著出示鸚鵡的圖片指導學生根據翠鳥的描寫方法進行隨堂口頭作文。這樣做一是可以檢查學生是不是準確地理解了外形描寫這部分;二是讓學生把學到的描寫順序準確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激發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三是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小學生思維的特點是直觀性強,中年級學生尤其如此。于是,我利用課件設計了翠鳥的`叫聲,通過聽、說、讀等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受到了較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我重視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加深理解。指導朗讀時,我采取范讀、指名讀、師生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朗讀和討論、理解相結合,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體會。如指導朗讀翠鳥外形特點時,可以讀得稍慢,輕柔;朗讀翠鳥活動的特點時,可以讀得適當快一點,讀出翠鳥動作的敏捷及捕魚動作之快。
當然,本節課也存在者許多不足之處,如課前準備的翠鳥捕魚的視頻因課前沒有調試好,課堂上沒有播放出來,給自己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另外,因為課堂容量較大,在時間安排時,自己缺乏調控能力,造成時間的前松后緊。
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加強自己的課堂調控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鍛煉自己,真正形成教師、學生、課堂“三位一體”。
語文教學反思7
教學《小魚的夢》這一課,從設計教案到試講,再到賽課,我經歷了一個不斷地思考過程,相信這個過程能促進我教學思路的成熟。記得我在上學期的時候有這樣一種感受:我就像海綿一樣不斷地吸取著。更廣闊的視野使我如一只跳出井底的青蛙,更多地發現自己的.不足與淺薄,于是,我珍惜著每一次進步的契機,可還是那樣的不夠……
這次有機會參加賽課活動,我感到很幸運,可是,盡管有那么多的人幫助著我,鼓勵著我,我也認真的準備著,結果還是那么地不盡人意。上完課后心中充滿了遺憾,總覺得這個地方應該處理得更好,那個地方應該投入得更多(其實已經試講過好幾次了)。這使我意識到必須靜下心來細細反思自己的整個教學了。“蜜蜂采蜜,東采采西采采,可一定要找到適合你自己的,因為你才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學生。”這句話觸動了我,我常覺得自己認真了,努力了,也累了,但總達不到預期的目標;上課很隨性,效果時好時壞,缺乏穩定性,更沒有個人特色。癥結在哪兒呢?盲目!盲目而缺選擇地吸取別人的東西,總覺得別人的都有道理,卻沒有聯系自己和學生的實際;盲目地跟著自己的感覺走,對學生的體驗重視得不夠;最大的盲目在于對教材、對學生、對自己都缺乏一個整體的把握,正是這樣,才會總是事與愿違,才會缺乏應有的穩定性。接下來,我要做的事是什么呢?落實!將所有思考到的問題落到實處地解決,加強師師、師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自己的成長是孩子們成長的前提,切記!
語文教學反思8
《橋》這篇課文聲情并茂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的洪水,他以自身的威信、沉著、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身,用自身的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這篇課文情節跌巖起伏,扣人心弦,在表達方法上有四個突出特點,根據本課特點,我將這課分兩課時上。第一課時:學習本課的生字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老漢的高大形象;第二課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課文中有特色的表達方法進行小練筆。針對第二課時的公開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 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課文處處充滿著人性的美,在第一課時上完后,學生對老漢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預習想,提升朗讀水平。自讀后,指導個別學生大聲朗讀,讓學生相互評議,讓他們糾正、指導讀錯的.字詞。二讀,感悟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在本環節中,我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朗讀,結合課文的插圖展開想象,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讀出感情,從中感受詩的語言美、節奏美、音律美,從而慢慢進入意境。三讀,變換多種朗讀形式,如個別讀、分男女讀、小組讀、全體讀、輕聲讀等,讓學生在變換中領會讀的樂趣,悟出詩的意境,直至朗讀成誦。這樣,大多數學生能熟讀成誦,當堂背誦已不成問題。就這樣將朗讀貫穿古詩教學過程,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的進行朗讀訓練,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利用圖文結合,隨文識字的教學策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走近古詩,體驗春天的美,感受村居生活的情趣。
語文教學反思9
一、教學方面
(一)課堂閱讀教學要由封閉走向開放
1、教學資料要開放
“教材只是例子”,教每一篇課文的目的絕不僅僅僅是讓學生把這一篇課文“吃透背熟”,而是以課文為引導,幫忙學生掌握一些語文規律。在這個過程中,師生把握課文重點、難點當然是必要的,但這絕不就應是課堂教學的唯一資料。我們就應有機地結合課文思想感情和讀寫知識,自然而然地引進一些經典名著或優秀時文,“把時代的活水引入課堂”(于漪語),以此為學生打開一扇扇文化的窗口,進而將學生的閱讀視野由課文引向生活中一切有益的讀物,引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社會天地。
2、教學形式要開放
比起過去“時代背景、作者介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等幾大步驟的語文課堂教學,此刻的語文課堂教學顯然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許多本來不乏科學性的新的教學形式又逐漸在“語文教改”的包裝下成為語文課堂教學新的公式化程序,僵化了語文教學。在開放性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也要講究模式,但決不模式化。我們就應根據不一樣的課文教材及不一樣的訓練重點,靈活多變地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甚至讓學生也參與教學形式的設計與實踐。共同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如質疑式(其操作程序為:學生質疑→帶疑閱讀→嘗試討論→小組交流→解疑存疑)討論式(其操作程序為:出示討論題目→定向學習材料→組織小組討論→開展全班交流)辯論式(其操作程序為:學習新材料→確定討論題目→分組做準備→兩組展開辯論→辯后師生總結)茶館式(其操作程序為:課前預習教材→七嘴八舌談見解→教師適當作點評)等等。這樣的閱讀教學課堂必須會充滿勃勃生機。
3、學生思維要開放
語文課應成為學生思維的自由王國,而不只是教師思想的櫥窗。在這樣的語文課中,對一篇課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應只有教師的聲音,教師更不就應把自我的觀點定于一尊,而應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看法,尊重學生的思考權利和精神自由,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富有創造性的觀點或看法;努力使整個課堂閱讀教學具有一種開放性的學術氛圍,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一樣的收獲,這樣的語文課即使結束以后,學生的思想也不會停止,他們的思想仍在繼續展翅飛翔。
4、教師思想要開放
中學語文教師的確不就應僅僅是文章學、修辭學、語言學、考試學的分析家甚至只是教材與教參的熟練操作者,而首先就應是禮貌的傳播者、思想的啟迪者、人生的導航者——即真正好處上的“高師精神”(法國作家季洛杜語)的體現者。語文教師要融入文化的變革之中,追求先進文化的先進思想。當然,這絕不是要讓語文課又成為“政治課”,而是要恢復語文課“人文性”的特點。應對教材上的任何一篇課文,教師都應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來設計自我的課堂教學。
(二)把“教”的過程變成“學”的過程
閱讀任何一篇文章,都是讀者根據自我的生活閱歷和主觀意志審視、感受文本資料及思想感情,進而產生聯想或生成新的思想感情的過程。但是在傳統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用自我的教學愿望將學生巧妙地引入自我的教學設計,而忽視了學生自我去領悟和感受的過程。這就是所謂以“教”代“學”。在這樣的閱讀教學中,我們思考得比較多的是如何“教”,但即使教師的教學思路十分清晰,課堂表達十分清楚,也但是是用教師的思維代替了學生的思維。此刻,我們應更多地思考學生如何“學”,即以學生的求知需求為主線,追求教師和學生應對作品(課文)的平等對話,進而讓讀者(教師和學生)與作者實現心與心的交流。在這種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力求貫穿兩條線索;學生的“學”(感受、質疑、鉆研、討論、聯想、感動等等)和教師的“教”(引導、求疑、交流、爭鳴、釋疑、歸納等等),這兩條線索通過教師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情感體驗和人格熏陶交織在一齊。在這樣的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性主要體此刻通過對貼合學生求知欲望、閱讀心理、知識背景的巧妙引導,讓學生自我感悟作品,引導的`線索是學生對課文的質疑(這是學生主動鉆研的思想火花),圍繞學生所提的問題展開研討,從而把學生的閱讀欣賞引向作品的深處,也引向學生心靈的深處。
課堂是實施新課輪的主陣地,而閱讀教學又是課堂的重頭戲,那么,作為一名語文教師該如何來組織閱讀教學呢?接下來結合九年級語文上冊教材現代文閱讀部分的特點,我想談一談自我的幾點思考:
二、九年級的上冊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的特點及分析
九年級的上冊語文教材現代文閱讀部分共五個單元,在這些篇目中既有現代名家舊作,又有當代名人新作,外國作品的比例略有提高,課文負載的文化資料比以往要豐富得多,價值取向也更為開放和開闊,一眼望去,蕩漾著斑斕的文化色調,這樣更為貼近學生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培養學生興趣。為了與編者意圖相巧合,切實保證閱讀教學落到實處,我打算從如下兩方面開展工作:
(一)采用單元教學法
單元教學法就是遵循教材的編排體系,把體裁、題材或表達方式等方面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篇課文作為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教學階段,從整體出發確定教學目標、要求,制定施教方案、課時等等,這樣就變一冊教材幾十個教學目標、要求為幾個教學目標要求。這樣有利于克服教學中的盲目性、隨意性,加強教學的計劃性和體現教學的階段性,使學生得到較為系統的知識,學會科學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針對九年級語文上冊教學中25篇文章,我是這樣處理的:
1、以單元知識為綱。
主要通過教師講解,指導學生弄清概念、要點,為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從客觀上把握知識結構、規律,做好學習課文進行訓練的理論準備,使學生在讀寫聽說訓練中有明確的指導思想,具有克服困難完成任務的潛力。學生若能把握不一樣文體的知識結構,明確每單元的學習目標,掌握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閱讀時就能有的放矢,從而準確把握文本要旨,像在上新課前我針對散文、議論文、戲劇文學的不一樣特點,幫忙學生建立了如下知識體系,并將本冊書一至五單元的主要資料及學習目標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對本冊書有一個感性的整體把握。
知識體系
散文
1、散文的特點:作者對人生、社會、自然的感悟。
2、散文的線索:時光推移、地點轉換、記敘線索、感情線索還有含義深刻的語句貫穿全文。
3、散文的表現形式:借物喻人,以小見大,側面暗示,象征等藝術表現形式。
4、散文的語言:優美、細膩、親切含義深刻。
5、散文閱讀要求:了解分類,明確特點;理清線索,抓住文眼;品味語言,領會意境。
議論文
1、論點的決定和歸納。
2、論據的決定與補充,論據的要點,論據與論點與關系。
3、論證的方法與決定。
4、議論文論證的方式:立論和駁論。
5、議論文的閱讀要求:把握論點,理解論據,分析論證。
戲劇文學
1、戲劇是綜合語言、音樂舞蹈、美術等藝術成像所構成的舞臺藝術。
2、戲劇文學的重要資料:戲劇沖突和戲劇語言。
3、戲劇沖突的構成:(1)人與人之間的沖突;(2)人與社會間的沖突;(3)人物本身內心矛盾沖突;(4)喜劇性沖突和杯具性沖突。
4、戲劇語言:人物臺詞和舞臺說明。
語文教學反思10
筆者始終認為語文教學不能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見單篇課文,不見一類文章。語文教學應該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語文教師要在課堂中把閱讀權交給學生,教會學生讀書的方法。基于以上這幾點的思考,本節課,從小說的文體出發,筆者安排了三個板塊的教學。
第一板塊“抓關鍵詞句,理讀故事”。嚴謹的文學作品,作者非常注意內容的前后聯系,段與段的過度,思路異常清晰,但我們的學生卻往往忽略前后有關聯的詞句,從而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教學中,剛好兩位同學的意見有了分歧,其實,他們的分歧,也正是班上同學的困惑之處,因而,我引領學生抓關鍵詞句,理清了作者的思路,思路理清了,學生對文本也就有了整體的感知和把握。閱讀中,還要讓學生盡可能地習得寫作方法,我想抓關鍵詞句,理作者思路,這一環節的`教學設計,也許能啟發學生今后在寫作中,也要注意前后句子的聯系,段和段的銜接。
由理讀故事第一板塊中父親和臺階的關系,很自然地帶出了第二板塊“抓細節描寫,析人物形象”的教學。這一板塊的教學,我遵循先感性、后理性,教師引路、學生自主的教學理念加以設計。應該說,這一板塊的教學設計還是比較科學、合理的,學生的交流比較精彩,在感性——理性——感性——理性的螺旋式上升中,學生對細節描寫理解的比較到位,第二天作業的反饋也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應該說,這一板塊的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在完成了“寫了什么”“怎樣寫的”這兩個板塊的教學后,筆者引導學生進入第三個板塊“讀懂主旨、讀出自己”的教學中。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筆者始終扣住關鍵詞“父親”“臺階”,始終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讀懂父親,讀懂臺階的含義。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是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師確實要重視,但這一目標的實現也應在文本的解讀、把握中加以體現,對農民的關注、尤其是對農民精神世界的關注,在這一板塊的教學中,學生已經模模糊糊地意識到了,它只需要教師點一下即可,因而,筆者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小說?編者為何又要編選這篇小說呢”,筆者想以此來推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向更高的層次發展。
整節課的教學中,筆者始終不忘學法的指導,從抓關鍵詞句、理讀情節到對細節描寫的總結,從整個一節課的學法總結到作業的布置,筆者的目標很清楚,那就是真正教會學生閱讀小說、主要是閱讀短篇小說的方法,應該說,整節課的教學思路清晰,過程流暢,師生互動較好。
當然,一節課下來后,本人也存在著很多的困惑和遺憾。如,這么長的一篇小說,如何在一節課中,即能讓學生、聽者有一整體感,又要在某一點上講深講透;又如,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該如何體現學生評價,這一問題,武進的張立成校長向我提出了寶貴的建議,在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的時候,筆者確實沒有細加考慮。但過后反思時,筆者還是覺得比較難操作,懇請各位同仁多加指點。
課已上完,成功也罷、失敗也罷,收獲也罷,遺憾也罷,這一切都會成為我的寶貴財富,激勵我上好今后的每一堂語文課。
語文教學反思11
一年級新生,環境非常新,孩子好奇強,有一種強烈求知欲望和懷著一種快樂的心情,此時老師就得告孩子們學習其實很快樂。開學幾個星期了,在學拼音方面,我發現有幾個問題需要反思的。
一、 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
漢語拼音教學,從教材的編排目的來看,很明顯是生動有趣的,每一講都有一個童話小故事。老師就要抓住這些童話小故事吸引孩子們學習的.好奇心。引導孩子們觀察圖畫,讓孩子們想象說話,進而進行拼音內容的教學。如第一課學習aoe,我就編了這樣一個小故事:鄉村的早晨很美,一位可愛的小姑娘一大早就起來練習發音。她張大嘴巴:“啊 啊 啊 啊 啊”;這時小公雞聽到了這么美妙的聲音,它也不甘示弱,它也發出:“喔 喔 喔 喔 喔”的聲音;大白鵝聽見了,也”鵝 鵝 鵝”還背起古詩呢:“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這時,小鴨子也來趁熱鬧,多熱鬧啊!就這樣,引出aoe這一課。
二、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
剛開學,孩子們的常規還控制不好,課堂上,好多時要老師組織課堂紀律,會花很多時間,學生學習的時間就不多,這時就多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拼或是同位互拼。不少孩子已認識了很多聲母,韻母。老師可以放手發動有利資源進行教學。老師只是在關鍵的地方重點指導一下就可以了。
三、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
拼音教學有很多的方法,如如記字母的形狀可采取順口溜記憶法,采取形象記憶法,采取對比法等,這些方法都能使孩子們很快樂地記憶拼音字母的形狀的。再如學習拼讀音節的方法有記口訣法:兩拼音——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三拼音——聲輕介短韻母響,三音連讀很順當。只要有好的方法,“受之以漁,比授之以魚”,好多了,學有好的方法會終生受益。
四、由點帶面,以優帶差
當學生學習到一定的程度時,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就呈現出來了。這時時老師就適當放手,以生為師,以點帶面。平時一有空就讓同學互讀,采取“一幫一”或“一幫幾”,經常反復抽讀、拼讀。從生到熟,從少到多,反復鞏固學習。
五、把書寫關抓好
書寫是一個難點,老師首先抓握筆姿勢,其二是指導筆畫書寫,其三是要指導學生裝的書寫格式和筆順。一些重點的地方要特別地去指導,如jqx不與u相拼,它的書寫就有一定的規則。
總之,教無定法,教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把能力發揮出來,老師就要盡量想辦法讓學生愛學,樂學,還要學得靈活。
語文教學反思12
回首本學期忙碌而充實教育教學工作,收獲著喜悅也伴隨著缺憾與疑惑。在探索高效課堂教學實踐中,我竭力做到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努力教研。較圓滿地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
1、努力學習,提高自身業務素質。
一、以參加教研實踐為契機,實現專業再發展。
眾所周知,素質教育要求每一名教師都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為此,我積極向身邊的教師學習,向教育專家學習;積極發揮每一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在教學中,我努力鼓勵學生敢說敢為,引導學生能說會做,不斷促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高。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我認真備課、上課、輔導和批改作業。每一堂課我都精心設計,力求做到學生愿學。
二、以參加教學活動為契機,謀求豐富教學經驗。
教學質量是一個學校的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的基石。為了提高全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打造品牌學校,我校開展了有特色、有實效的教學活動。如名師工作室,探索高效課堂模式,城鄉聯動,構建高校課堂……我積極參與這些活動并在活動中受益匪淺。在教學道路上,我與同事們共同學習,共同研討,互相聽課、評課取長補短相得益彰。在圍繞構建高效課堂開展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中,我與王元忠、艾岷等老師積極討論、交流,在教學實踐中出受益頗豐。工作總結
三、以探究性學習方法的研究為契機,提升學生素養。
教學中注意發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法的培養。強化好奇心,啟發學生敢于想象,勇于質疑,鼓勵學生逆向思維、發散思維、求同思維、求異思維,努力開發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2、努力教改,提高教育教學效率。
一、改革教法,注重學法。
變滿堂問式教學為學生自由發展式教學。教師加強學法指導,給學生學習充足的時間與空間,讓學生充分體驗學習的艱辛與喜悅。教師適時加以點撥,迸發學生好學的火花。
二、教學中積極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引導學生全面發展的法寶。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需要老師認真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鼓勵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3、努力實踐,提高學生綜合素養
一、依托語文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
在教學中,針對班級學生實際,我充分激發他們古詩文誦讀積極性。每天早上,我都堅持和學生一起誦讀優美的古詩文,激發學生背誦古詩文的興趣。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朗讀、理解能力,我一直要求學生多讀多想,并且要鼓勵學生大膽用文字或圖畫的形式表現出來自己閱讀后想表達的真情實感。
二、依托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加強學生的技能培養。
學生的基本技能的形成以基礎知識的全面掌握為前提。在教學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主體,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方法,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探究性教學的主體。注意發展學生的'能力,強化好奇心,啟發學生敢于想象,勇于質疑,鼓勵學生多思多想,努力開發學生思維的深度與廣度。
三、依托課外閱讀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課堂是學習的主陣地為。以課堂為中心,能動地向學生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等各個生活領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課堂訓練與課外行為訓練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結合,取得語文教學的整體效益。有意讓學生將課外學到的詞語遷移到課堂學習中來,進行展示、交流,這是激發學生課外閱讀興趣的重要方法。也會大大激發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養成隨時積累的好習慣!讓學生閱讀大量的課外書;通過這些收集與閱讀,為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奠定了基礎。為此我還特意和五(2)班的同學共讀一本書——《愛的教育》;還共上了一堂語文綜合實踐活動課——《學會寬容》,讓學生愛閱讀、會閱讀,在閱讀中豐富知識。
4、教育教學工作反思
存在問題
一、培優輔差工作沒有時間做保障,很少得到落實,導致一些學困生的成績本學期有所下降。
二、對于基礎知識點平時要求不夠高,認為學生掌握不錯了,但通過測試發現學生掌握的并不是很扎實,考試時失分較多。
三、課堂教學中對于朗讀指導不夠到位,忽視朗讀訓練,學生朗讀能力沒能得到提高。
四、平時的小練筆有些少,積累及拓展閱讀量還較少,使得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還較差。
今后努力方向:
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觀,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引導學生全面、主動發展,因為教學的結果不僅體現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上,更體現在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和身心全面發展上。
二、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教學觀。要面向全體,尊重個性差異,切實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適合自己特點的發展,必須對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負責。
三、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重視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
總之,本學期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有一些缺憾,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提高自身素養,使自己更好地完成教學工作。
語文教學反思13
今天有幸在區陳老師和校陳主任的調研工作中被聽《小蝦》的第二課時。
由于課前我準備的還算充分,所以對本課的目標和重點就有所掌握。本課重在帶領學生學習典型段例:第三自然段,“小蝦真有趣。??”的段落結構,以及重點詞語在
句子中的作用,來了解小蝦的特點,在學會學習模式的基礎上自學第四自然段,再在學習刊物問最后兩個自然段的基礎上認識到作者對小蝦的喜愛之情,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動物的興趣,使他們熱愛小生靈。
課堂上學生們思維活躍,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在我拋出“找一找整段都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這一問題后,學生們認真的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然后,紛紛舉手發言。張偉:“我認為整段都是圍繞小蝦真有趣。寫的”。我心里暗暗高興,滿以為再叫的一名同學也會答出相同的答案時,陳博是這樣回答的:“中心句是它們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這回勢必是要討論出一個結果來了!于是我調查看有多少同學是和陳博同一觀點的,結果只有兩人,我心里這才有底。雖說人數不多,但我還是想讓他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去發現自己的錯誤。我沒有直接告訴他們不對,而是讓他們繼續讀課文,和討論中他倆自己就發現了不對勁,自然而然的就否定了自己,使我的教學很有說服力。這是我在課前完全沒有預料到的,也是我臨場解決的,我認為自己很有>收獲。在拋出另外一個問題:“用有的??有的??有的??”結合生活說一句話,學生代表李帥良說的很好:“天上的云朵形態萬千,有的想駿馬在奔騰,有的想小兔在吃蘿卜,有的象連綿起伏的群山。”課后,經過對我的.課的研討,此處還有更好更合理的安排!如果讓學生先想象一下,自在的小蝦還可能在干什么?在激發學生的想象之后,再結合課文用“有的??有的??有的??”補充說想象的內容,這樣既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有調動了他們的學習興趣,還能夠緊密結合課文做練筆,可以說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以后的教學當中,我還會不斷的反思、學習,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有利于投身到我的教育工作中去!
語文教學反思14
提起閱讀能力,很多老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句子,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就是培養獨立閱讀能力,這是對閱讀能力的誤解。沒有真正領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其實讀懂并不錯,問題是閱讀能力不僅僅是讀懂。《語文課程標準》就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這里說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其它能力。課標還提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當然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速讀等能力等。這種綜合能力還被表述為獨立閱讀能力,理解能力是獨立閱讀能力的基礎和核心。
看來,我們在確定閱讀教學目標時,僅僅說“讀懂課文……”是不行的`,應該說“喜歡閱讀課文,感受……理解……”,到了高年級還應該有“欣賞……” 另外,不論是否明確表述出來,教學目標都應該按照不同的年段有“評價……”的內容;每一位老師,都應該把“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作為自己教學的目標。這種表述不僅僅有知識與技能,而且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還包含有過程與方法,是三位一體的目標表述。
語文教學反思15
“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盡管我已從教十多年,可是面對課改新形勢,面對個性紛呈的中學生,感到的不是駕輕就熟,而是更多的心虛膽怯。我的經驗也算是日益豐富,我的教學也算是日漸成熟,我的課堂風格也一貫以分析透徹、語言精彩、旁征博引、洋洋灑灑深受學生好評和喜歡,可為什么教學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考試成績也是差強人意?我也由原來的氣定神閑變得心浮氣躁?我不服氣,當然也不理解。最終,在我認真學習了《語文課程改革標準》,閱讀了大量的素質教育文獻后,我再三反省自己的教學行為,終于發現自身存在的種種問題。我想,也許許多語文教師都普遍面臨如此現狀吧。
一、缺乏學生主動思考的體驗
課堂一直是展示我個人才情的舞臺。我悉心研究教材,精心設計教學,我自以為我的課講的很精彩,因為,學生反應良好,課堂氣氛活躍。但我終于發現這些“良好”“活躍”,這僅僅是學生被我的熱情感染而已,殊不知我讓學生當了旁觀者、局外人,他們被動的接受著我的理論,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想到自己的感悟,長時間的單邊訓練,使學生們思維僵化,而且滋生了依賴思想,久而久之,就沒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俗話說“巧母拙女”,母親心靈手巧,包攬一切,女兒自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老師的講解全面透徹,越俎代庖。雖曰愛之,其實害之。當然我也曾經試圖開展探究似的教學模式,可是一個問題提出,下面死水一般沉默,幾番哄、誘、騙,眼看一節課白白流走,我再也沒有耐心等待,便只好又開始滔滔不絕。于是,就這樣惡性循環,囿于老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中。對學生就是單一的要求他們,認真聽講,認真作筆記,課下認真做作業,哪敢有獨立思維的要求,更談不上發現和創新。
事實上,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和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要關注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語云:人皆可為堯舜。“堯舜”,傳說是上古時期我國的君主,后來泛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圣人。這是說任何人都有成為圣人的可能,但是要培養、造就。教師應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問題刺激學生自覺學習,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因為人皆有腦袋,皆有學習知識、探求真理的物資條件,如果有善于播火的教師,定會燃起他們求知的圣火,定會照亮蒙昧、驅除愚蠢,獲得智慧探究的碩果。如果教師只是把一些叫做“知識”的東西硬塞給學生,學生學得再多,充其量只是一個人云亦云的“人形鸚鵡”,或者是讀了幾本書的“兩腳書櫥”,而離一個有創造意識、繼往開來的“現代人”則相去甚遠。
二、缺乏學生與書本的直接對話
除了在預習中,學生粗粗的讀遍課文外,一般老師很少讓學生在課堂上朗讀課文,畢竟教時有限。然而,一篇文章,詩歌的意境,散文的靈氣,小說的底蘊,在學生對課文缺乏咀嚼甚至完全不熟悉課文的前提下,怎能被領會?老師在上面縱然講的天花亂墜,殊不知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缺乏學生與書本的密切接觸,缺乏學生的主動深入思考,再優美的文章對他們來講也只是霧里看花。老師的架空分析,只能把文章肢解得支離破碎,就像把金魚從水里撈到桌面上來供大家欣賞一樣,語言文字的那份韻味、那份靈氣蕩然無存。這就是為什么優美的課文上不出優美來的課來。以前,我們總認為,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老師不講能行嗎?那是對不起學生,不負責任,老師講不出是沒水平。一次,心血來潮,想起讓學生獨立閱讀,培養自學能力,結果學生一致抗議,認為老師是在偷懶。同樣又是無功而返其實許多情況下,老師都是費力不討好。
古人云: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自子自知。讀,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第一技能,也是語文課堂教學的第一教學法。在讀中,沿坡討源,批文如情,神游其中,增進理解。應該放手發動學生自己閱讀思考,不應該有老師苦口婆心的反復強調。學生要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學生在閱讀中積極主動的理解和回應,書本潛在的意義才能處于不斷的被創造性的流動之中,學生的心靈才能于書本中的世界融為一體。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
三、缺乏新鮮的有活力的課題
多少年來,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張三寸不爛之舌,伴隨著我。教材千變萬化,學生性情各異,可是,我的教法卻基本沒有多大長進,慣性思維和惰性思想使我在新舊教材的變軌中,一切跟著感覺走。所謂得成熟就是在教參的詮釋上更高明一些,所謂的經驗無非就是一些方法技巧:作文如何開頭?說明文如何寫得生動些?應試課外閱讀文要分幾步走:整體把握文體,粗知文章大意,對號入坐問題,回答力求詳細……都是抽象的理論,冷冰冰的原則,全是準備好的條條框框,讓學生去裝去填。偶爾,也安排一些對課文初步感受的討論,可最終還是自覺不自覺的引導他們眾口一詞回歸或靠攏、遷就教參的標準答案,什么個性化、人文性、情境性、創造性均難以體現。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說:“帶著更多問題,而非更多答案去學習。”理想的教學應該是:學生帶著問題走進教室,帶著更多問題走出課堂。語文教師的教學行為要在學生自學過程中產生了不能獨立解決的問題的基礎上展開,即教學以“問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啟發,促使學生自主解決原有問題,并不斷產生新的問題。教師要善于設計那些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而教參上未必涉及的新鮮問題,激發他們自主探索的興趣,使他們思維的火花進一步燃燒、擴展。
四、缺乏對學生真正的尊重
曾幾何時,我們居高臨下的在講臺上,盛氣凌人的發號施令,板著面孔捍衛我的師道尊嚴,不允許他們對我有一絲不恭。我認為加強紀律性,革命無不勝,要求他們動作整齊化一,回答異口同聲,抓紀律促學習,我把貪玩淘氣學習不好的學生統統斥之為差生,絞盡腦汁的轉化他們循規蹈矩勤奮好學,我甚至希望他們像鴕鳥,一頭扎進書山學海。學生一不聽話,便感到“煩、難、厭”,把他們視作另類,有時甚至巴不得除之而后快,師生之間缺乏共同語言,感情不能融洽,教學難有成效。
贊可夫曾經說過:“努力使學生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都能只有的呼吸。”著名心理學家羅杰斯也強調:“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創設一種結構模式,讓學生處于無拘無束暢達的狀態,才會盡情的參與與自由的表達,創新思維才能孕育誕生。”而我們一貫的把自己的意見強加于人,用價值尺度規范著活生生的生命,是在復制生命嗎?實在太狹隘了,其實是扼殺學生的靈性。窒息了民族的生機最后,培養出來的不再是有個性有發展潛力的人才,而是在鋼模下鑄造出來的產品,人的價值、地位、情感已經可怕的消失了。身為教師,應該盡快轉變角色,走下圣壇,真誠的愛自己的學生,愛他們的優點,也愛他們的缺點,親近他們,與他們心心相印,尊重他們的人格,少一點審視責備的目光,多一些欣賞鼓勵的熱情,注意十分謹慎的保護他們的自尊心,不受傷害,想方設法為他們獲得成功創造條件,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最終形成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的一種真誠合作的新型關系。
五、缺乏自我素質的提高
多年來,我們常教導學生:“不學則退,不思則惰”,可從沒對自己說:教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慣于嚴格要求學生而疏于自我提高,在紛紜復雜的事態面前,我們是那么孤陋寡聞,在日新月異的世界中,又總是固步自封,學生需要什么,他們在想些什么,更是茫然無知。按理語文老師應該愛讀書、多讀書,可是有幾個老師通讀四大名著,有幾個能寫出一手好文章,更有幾個能自覺鉆研相當教育理論,并以此指導教學實踐。也許我們的確太忙了,一天到晚圍著學生轉,還有辦公桌前作業堆成小山,可是,這一切都是原諒自己的借口罷了。慚愧的很,讀書對于我已是很遠的事情了,終年相伴案頭的是各種教參,各種題集,雖天天與語言打交道,可并不深愛語言,,雖然在作文課上把學生的作文批的頭頭是道,可自己卻述而不作,很少用一支筆把生活中的點滴思考和思考記下來,把寫作中的甘苦拿來與學生共享。粗略算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教給學生的至多不過五十篇文章而已,而其中他們又有多少收獲呢?身為人師,才疏學淺,誤盡蒼生,實在汗顏。更讓人難以置信的的是,我這個一向和藹可親的老師居然也學的河東獅吼,因為春風化雨式得教學管理根本吃不開。一次,我把幾個搗亂學生教導辦公室教育,不料,幾個孩子卻私下議論,語文老師不會罵人,不厲害,不用怕她。平日,你也崩想用自己的學識贏得,他們對老師及語文的重視,小小年紀的他們非常圓滑勢利,哪課老師兇,逼得緊,便乖乖的在這一科用功。沒辦法,我只好跟跟厲害老師學整學生的厲害辦法,橫眉冷目,出言不遜。另人悲哀的是這一招非常奏效。我分明看到的是自我師德的淪喪。我更加痛心不已。
捫心自問,孩子有什么過錯呢?是所有的老師耳提面命,叫他們聽話乖巧,否則要挨批評、歧視甚至變相體罰,他們在老師的威嚴和壓力下,過慣了缺少尊嚴、沒有自由、看人眼色的日子,當然也漸漸失去就純真的天性和童心,開始習慣于順從、低眉俯首、察言觀色,甚至陽奉陰違,養成了魯迅先生說的“人+家畜”的奴性人格,而缺乏獨立、自尊、自信的品格和追求平等、民主、自由的東西,更沒有學到寬容、博愛、人本主義這些最美好的東西,人是教育的產物,是老師自身素質的落后,造成學生靈魂扭曲,并且惡性循環。
我們是計劃經濟時代成長的老師,學生是受市場經濟的熏陶,要適應時代的要求,要適合學生需要,在教師中必須進行繼續教育。從知識的領域上,老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是一條潺潺不息的小溪,從教育的角度看,教師應該掌握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的頭腦。
要搞素質教育,教師相必須先提高自身的素質。
總之,以上種種不足,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孔夫子“吾日三省吾身”,使他自己成了一代宗師;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他對自己教育生活中的遺憾,總是不斷反復反省,最終成為世界級的教育家。而我們語文老師真應該重新深思,發現自己,升華自己,提升教育理念,完善自己的人格。路漫漫任重道遠,讓我們上下求索。
【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識字教學反思11-26
語文母雞教學反思02-28
語文優秀教學反思03-07
語文白楊教學反思03-05
語文《白楊》教學反思02-20
語文拼音教學反思02-18
語文貓教學反思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