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熱)
總結是對某一特定時間段內的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給我們下一階段的學習和工作生活做指導,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寫總結吧。總結一般是怎么寫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
ai、ei、ui是復韻母教學的開始,在導入環節我用aoeiuü是六個兄妹的設計為后面的教學鋪設了很好的理解基礎。尤其在復韻母聲調的標調位置上,故事性的姐姐把小黃帽讓給弟弟戴比枯燥的講解和傳授更能讓學生記憶深刻并且富搞笑味性。第一課時我采用“發現”的方法,讓學生以主人翁的姿態參與到學習中去。如在介紹完ai的標調方法后,我讓學生自我去發現ei、ui的標調方法,學生參與的用心性十分高,在老師的用心鼓勵下,他們都在體驗著“發現”的樂趣。“我發現了……,我發現了……,我發現了……”在學生一句句發現中我感覺每個智慧的腦袋都在思索,每雙閃亮的眼睛都在探究。“拼音花”的拼讀策略讓學生對拼讀充滿了興趣,很想讓花開得更大更美。為了引入栽樹、培土、提水等音節,我告訴學生這些帶音節的花瓣都被風吹落下來了,讓我們趕快讀會它們,這樣才能把花瓣找回來。學生認真拼讀的樣貌,在練習了aieiui音節拼讀的同時也把善良完美的品質展露無遺。
《四季》
《四季》的教案是在網上一篇教案的基礎上根據我們班的實際狀況修改的。原教案我最欣賞的是注重情感目標的設計和達成,體現了人文情懷,能讓孩子充分感受四季之美,表達四季之美,理解四季之美。
課文比較簡單,透過四季中典型事物為代表來體現四季特點。在這個基礎上,我又讓孩子尋找其他能代表四季不一樣特點的事物,運用到兒歌中自我編一編兒歌。學生表現地比較用心,并且也有佳句出現。如“大樹綠綠,它對樹下乘涼的人們說:‘我是夏天。’”,“秋葉飄飄,它對秋游的小朋友說:‘我是秋天。’”。孩子都能把自我的四季的切身感受編到兒歌中去。在表演四季時,更是加上了自我的動作,尤其是“雪人大肚子一挺”,孩子都把自我的小肚子挺起來,把“頑皮”展現地淋漓盡致。
《四季》教學完成后還進行了識字一的語文考試。這次的考試雖然成績還能夠,但我總體感覺是比較不滿意的。很多孩子因為粗心而出現題目的錯誤。還是有幾個孩子因為“左右”不分而被扣分,包括幾個平時個性認真的孩子。在辯音題中,強調過“沙”和“送”的平翹舌,但還是有人會失分。總結了一下,最近感覺上課學生注意力比較不集中。而自我好象又過于強調讓孩子遵守課堂規范,往往停下課去強調,打亂原先的上課節奏。還是要把獎勵機制運用到課堂上來,光靠老師的強調,想孩子們自我構成自覺性,在短時光內,在無任何獎勵的狀況下,看來還是行不通的。
aoouiu的教學是我感覺比較滿意的。總體上來說,在教學aoouiu的過程中,我基本上沒有太強調課堂組織紀律,學生都融入課堂中來,氣氛比較活躍,效果也比較好。
因為安排了前面聲母一塊的測試,所以aoouiu的兩部分即字母教學和情境圖生字教學被測試分割開來,所以這天才做總結。
先反思一下測試。為了學生重視測試,讓他們明白測試的好處,我提前也為他們安排了一節課來復習。主要把一些容易遺忘的地方又強調了一下,比如整體認讀音節,比如ü見jqxy,要去掉兩點,比如i在標調時要去掉“蝴蝶結”。孩子們考試的結果還是比較讓人滿意的。23個小朋友前面部分得了滿分,還有幾個得九星的比較可惜,都是格式上有一點粗心的錯誤。后面的附加題是讓學生看著水果寫出音節,比較難。全對的有5個學生,大部分能寫出一兩個。相較全段來是說,考試的成績也是比較理想。大體總結一下,被扣分的學生主要還是粗心的'居多,寫了音節忘了標聲調;聲母格式寫不對;連線題遺漏等問題。還有個別學生可能掌握起來有點困難,甚至連簡單的認字也出現問題。以后在教學中對這些學困生更要多多關注。盡量在課堂上發現他們的問題,查漏補缺。
aoouiu的教學之所以比較滿意,是我覺得我的設置貼近了學生的興趣,并且激發起了他們探求的欲望。在發音中,我強調了帶手勢讀四聲,這樣把偶爾開小差的同學精神能夠集中起來,學生讀得也津津有味。并且我給四聲都組了詞,找了朋友。這樣對學生掌握發音也起了用心作用,在讀詞中鞏固字母的發音,尤其把一些學生姓名有所教音節的讓學生讀,學生興致高漲。在第一課時后,我布置了一個讓學生回家找家里有哪些東西發aoouiu的作業。在下一次課的反饋中,我欣喜地看到,學生找出了很多。有的學生甚至把找到的東西都畫了下來,滿滿一大張,比如剪刀,電腦,水杯……我甚至欣喜地看到平常不太發言的學生也高高舉起雙手來和大家分享他自我的發現。我原本以為可能花兩三分鐘就能夠把學生昨日的作業狀況反饋完,沒有想到班級里是小手林立。而在每個小朋友的反饋中,其他小朋友又多了一次接觸aoouiu的機會。在第二課時的安排上,根據教學資料我又設置了去動物園玩的情境。然后經過動物園叔叔的做導游,引出書中的三句話。讓學生自我先拼讀,去解密導游叔叔要告訴我們什么,學生興趣很高。整堂課就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氣氛中進行。我看到每個孩子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我想這就是貼近孩子的心去設計教學資料的快樂吧。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2
在整個小學階段,共要求學生掌握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識字量大也是造成一年級識字教學困難的主要因素之一。其次是雖然在教學中存在機械記憶,很多同學會在這期間出現厭學現象。如不寫作業,逃學等。最后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剛剛踏入學校大門,他們的記憶能力和思維能力與高年級的學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注意力和興趣點也不一樣。如果長時間反復接觸,他們也會失去以往的興趣。
由此,我提出了“一年級識字趣味化的課堂教學研究”這一課題,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靈活地運用多種方式,充分發揮“興趣”在識字教學中的的作用,進而提高學生對識字教學的積極主動性,探索一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
通過對識字教學研究的有效開發,確立識字點,采用豐富靈活的方式,有效進行識字訓練,提高學生識字量和識字能力。提升學生的識字教學興趣。
通過本學期的嘗試,運用了多重方法,去得了較好的效果,學生對常用字記憶較之前更加牢固,運用更加得心應手。具體成果如下:
主要結論:
(一)根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靈活地運用多種方式,確實能夠充分發揮“興趣”在識字教學中的的作用,進而提高學生對識字教學的積極主動性,探索一年級識字教學的有效途徑。
(二)通過對識字教學研究的有效開發,確立識字點,采用豐富靈活的方式,能夠有效進行識字訓練,能提高學生識字量和識字能力。能提升學生的識字教學興趣。
初步成效:
(一)趣味識字法激發了學生對學習生字的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活躍了課堂氣氛。
(二)通過一系列小測驗,與未進行趣味識字教學的.學生相比,受到過多重趣味識字教學的學生能夠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學生字,能夠更快學會運用生字組詞造句,能夠在測驗中取得較好的成績。
(三)考試成績較為理想,尤其是生字拼音組詞和造句相關題目得分很理想。
階段性成果:
《課題研究實施方案》、教學隨筆、師生交流會、識字公開課、《課題研究階段總結》、教學反思、較為理想的考試成績
下一階段計劃:
(一)元宵節過后,給同學們猜燈謎來識字,并制作《優秀短篇識字文冊子》。
(二)組織運用多種方法的識字比賽:在班級內組織識字比賽,校驗學習成果。進行賽果統計和分析,寫好研究論文。
(三)對課題全面總結、搜集和整理研究資料,撰寫專題研究報告、申報課題結題。寫《課題研究報告》、課題結題匯編。
經過上學期的嘗試,本次期末考試在生字方面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績,說明趣味識字法行之有效,是一個能夠激發學習熱情、幫助掌握生字、促進學習進步的好方法。在接下來的學期中,要堅持實踐計劃,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學生,并將趣味識字法匯編成冊將之推廣,造福更多初入學堂的學生,將我國的方塊字牢牢掌握,打好基礎,將來成為國家有用的優秀人才!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3
《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語文課堂教學作為改革的主渠道、主陣地,其實質是對人的培養和塑造,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鮮明個性、完善品格的人。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教師們對當今語文課堂教學持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度,說法不一。筆者認為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必要靜下心來,認真的對新課程下的語文課堂教學作一些反思。
一、正確處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關系
新課改倡導要讓學生經歷學習的全過程,在自主學習中去體驗、感悟學習的樂趣。要使這一理念落實到位,教師應寬容對待學生創造性活動中出現的挫折和失敗,注意發現和肯定學生在已經失敗的創造過程中體現的創造熱情和進取精神。
[教學案例]
我校一位教師在教學《愛迪生》一課時,發生了這樣一件怪事:
他指名學生逐段朗讀課文,學生個個讀得正確、流利,有滋有味,無不令聽課教師佩服。當讀完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時,學生中仍有一個女生的手高高地舉著,教師便問:你有什么問題嗎?老師,我還想讀第四自然段。真是一語驚四座!那位教師顯然也沒料到會這樣,不由得臉紅了。但他很快就鎮定下來了,微笑著說:你想讀,那就讀吧!那學生可能真沒料到老師能在這種場合滿足她的要求,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和緊張,連嗓音也變了,結結巴巴地讀完了這一自然段。原以為這位教師就這樣草草收場,繼續走自己的路了。可他并沒有請那女生坐下,仍面帶笑容地說:這位女同學可真了不起,敢于在這么多同學和老師面前提要求,可能是因為緊張,讀得不太好,但我想她一定能把這段話讀好的,你愿意再來讀一遍嗎?愿意!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獲得積極的體驗。
假若這位教師面對這位女生高舉的雙手視而不見或對該生提出的要求不予理睬,只顧走自己的路,那學生的學還會積極主動,興味盎然嗎?為了實現促進學生發展的新評價制度的特色又從何體現?由此可見,教師寬容對待學生的挫折和失敗,使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是課改評價制度得以實施的重要環節。新課程旨在構建一個開放的、多元的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體系。語文學科尤其要重視建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面向全體學生,視學生的發展為課程發展的前提,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其創新意識和學科素養必須成為課堂教學的著力點。
二、正確處理好自主與引導的關系
自主學習是新課標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讓學生自由地去探索,主動的去合作。讓學生自己獲取學習方法、尋找學習伙伴、選擇學習內容等,也是我在語文課堂上經常用的方式。這種學習方式的提倡和形成,確實有助于張揚學生的個性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我也認識到,有些課堂上的自主學習,似乎有點放任,時效性不高。
[教學案例]
老師說:這個問題,請哪位同學來回答?學生們一邊舉手一邊喊著:我來,我來有幾個都離開了座位,手舉到了講臺前。當老師說:××,你說。其他同學的手依然高舉著,甚至隨意大聲地發表起自己的見解來。
這是不是缺乏教師應有的引導呢?自主學習不能理解成老師撒手不管的學習,而應當是在老師的引導、暗示、有效監督下的自主性學習。我認為教學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學習過程,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和分享也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能傾聽又怎能分享別人的獨特的感受呢?高效的課堂不但要鼓勵學生積極思維、積極表達,更要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學會思考。如果教師也沉浸在課堂活躍的情景中,而忘記引導學生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那這堂課的高效又從何談起。
我們追求課堂的生動活潑,不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種內在的,深層次思維的靈動和方法的掌握。如:在讀課文時,有的老師說:你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你喜歡讀哪段就讀哪段,學生的讀書水平始終處于同一水平線,不見提高,這大概主要是缺乏教師的指導和點撥。教學過程中,適當的點撥、適當的引導、和適當的范讀也是非常必要的。
[教學案例]
我市實驗小學張玲玉老師教《十里長街送總理》片斷:
師:讀書要讀懂、讀出感情、讀的有韻味。我來讀你聽聽到底該怎么讀?
(師聲情并茂地范讀課文13自然段,并配上悅耳的音樂。讀完,教室里一片掌聲。)
師:剛才老師讀的是否有味。
生:很有韻味,你怎么會讀的這么好?
師:很簡單,一邊讀一邊想,然后進入畫面。試試看,保證你比老師讀的好,自由讀讀課文,把文中能理解的有關句子劃下來。
張老師在指導讀文時,精彩的范讀,迎得學生的一陣陣掌聲,學生在不經意中感悟到了讀書的方法,感受到了閱讀的魅力,同時受到了情感的'熏陶。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指導,表面看是范讀,其實教師指導讀書的方法已隱含在其中。所以,課堂上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因此教學中自主和引導必須合二為一,高度統一,才能讓學生的自主學習真正產生實效。
三、正確處理好生成和預設的關系
課堂因生命而美麗,教學因生成而精彩。新課程非常關注和提倡課堂的動態生成,因為教學過程本身是一個動態建構的過程,教學是主體的、能動的、活躍的人的活動,教學的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不確定性因素中存在著確定性因素,從而構成了師生共同參與、共同創造的空間,構成了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的美。動態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是學生思維開放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這不但要求教師要有隨機應變的能力,更要求教師在隨機應變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師悉心聆聽,傾情奔涌,師生在寬松和諧、互動合作、情趣橫生的空間里展開心靈的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課堂對話的過程,也是學生互相借鑒、互相補充、互相激發的過程,在教師的點撥下,在同學的啟發下,自己突有所感,忽有所悟,這便有了創造,這便有了新的生成。生成的教學不僅是教師教學機智的體現,更是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的要求。
但是,動態生成并不否定預設的重要性,他們之間也并不是互相排斥和有我無你的。相反,生成的質量在某種程度上,卻依賴于預設的質量。在教學中,預設也同樣重要。因為教學首先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有組織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自己的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地思考和安排。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真正以學生為本,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到課堂上可能要出現的情況,努力使整個預設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給生成留足空間。同時,預設的是不是巧妙、是不是有創意,可以直接影響到課堂上生成的是不是順利。
[教學案例]
我市一所普通小學王老師的一堂閱讀課《灰姑娘》:
這節語文課由王老師預設的幾個問題貫穿始終,這幾個問題當然是教師深入品讀文本后所預設的,每個問題獨具匠心,源于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如:第一個問題:你喜歡故事里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么?第二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灰姑娘)的后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呦!第三個問題:如果辛黛瑞拉因為后媽不愿意她參加舞會就放棄了機會,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
第四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么不合理的地方?
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初步感知文本,表達喜好憎惡。第二、三兩個問題教師則善于捕捉那些閃動著靈性的生成資源,挖掘文本潛在的人文內涵,引領學生學會生活、學會關愛,學會追求,更要學會愛自己。第四個問題:側重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意識。這幾個問題是展開個性化閱讀、多元化閱讀的支點,可以說這是一個預設與生成相得益彰的課堂,更是閃動著學生靈性的活的課堂。因此,我們在強調和追求生成的同時,絕對不能忽視預設的價值,應讓預設和生成兩相媲美。
四、正確處理好現代與傳統的關系
新課程的改革是繼承以往的好經驗、好做法,克服以往的弊端和缺陷。步入新時代的軌道,我們不難發現:課堂教學變了,靜態的文本變成動態的文本,清一色的課堂變成了多姿多彩的課堂,單調的聲音變成了美妙的交響樂這種變化將帶給我們什么?帶給我們的是思維的啟迪、內心的激動和情感的愉悅。在這個變化當中,課的形式美了,課的情趣濃了,語文課的效率高了,語文課的內涵深了一句話,語文課更精彩了。
然而,任何事物都有其閃亮的一面,也總有其暗淡的一面。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也發現有的課堂似乎有些變花了,變虛了,甚至變味了。因為人們在追求現代化本身的時候,不知不覺地丟掉了傳統。其實,現代化的課堂教學,仍然應保留著傳統的成分。比如:對知識的看法,不少教師有一種錯覺,以為新課程不大需要知識了。這種觀點,顯然是錯誤的,知識是必須的,否定知識,課程便不復存在。關鍵是學習哪些知識,怎樣獲得知識。以往的教學過于注重口耳相傳,教師常常是一味地灌輸。新課改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構建。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去同化和順應新知識,從而構建新知識。以往的教學把目標主要定位在認知上,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改倡導學生直接與文本對話,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情趣。既要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又要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努力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課堂上,適當的引導、講解也是非常重要的,粉筆加黑板也是一種充滿創意的、無拘無束的、顯現靈感的、師生互動的重要領地。板書的過程,是釋放和記錄師生迸發思維火花的過程,是師生互動、情感交融的過程。它體現的是一種簡潔的美、靈活的美、傳統的美、藝術的美。
因此,語文教學不能只求現代而丟棄傳統,現代應基于傳統,讓傳統生成新的意義,應在現代與傳統之間搭建起友誼的橋梁。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4
本學期我擔任高二年級1班和6班的語文教學工作。1班是理科實驗班,6班是理科普通班。雖然兩個班的層次不太一樣,但在語文學習方面,卻存在著同樣的問題:學生基礎薄弱,學習語文興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學過程中,我本著“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則,以單元教學為“點”,以讀寫實踐為“鏈”,拓展常規教學思路。從努力激發學生學習和欲望著手,堅守傳統語文教學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設法開展各種語文教學活動,堅持“每課能得、每課必得”。在使用教材過程中,注意教學單元的整體性、能力性以及讀寫結合的“系統性”,注意“閱讀”部分與“寫作、口語”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學,避免單一的直線式重復性教學;每個單元精講1—2篇“教讀課”,以“課”為例,舉一反三,側重能力的全程培養,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變教師教學方式,從而促進學生的學習方式轉變,以達“教,為了不教”之目的。
回顧半個學期的教學過程,感慨多多,收獲多多,現將教學方面的體會和工作總結如下。
一.既備教材又備學生。
開學初,我認真地研讀新課標與教材,力求準確把握重點難點,注意弱化難點強調重點。以此為據我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在備課的過程中我既考慮到教材又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力求充分備好符合學生水平的課。
二.用生動靈活的教學方式煥發課堂活力。
傳統教學課堂圍繞知識目標而展開教學過程,但忽視了學生創新的動機、興趣、情感、意志。新課標要求我們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的教學模式,以激活學生好奇心探究欲,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質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這種能力的培養定為課堂教學的終極目的。例如,在處理每單元的重點篇目時,我們始終采用整體感知――合作探究――反思質疑――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并根據不同內容精心設計問題,組織課堂教學。讓學生成為課堂上真正的'主人。師生的情感與個性融在其中,現實的生活進入課堂,學生在互動中求知,在活動中探索,既輕松地掌握了知識又潛移默化地培養了能力。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了質的提高,語文課堂真正煥發出它應有的活力。
三.重視文言文教學。
重視文言文閱讀能力培養,把學習重點放在積累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增強學生文化功底之上。增強學生文化底蘊。指導學生對傳統文化經典——《莊子》的學習,幫助提升傳統文化素養并強調對古詩文名篇的記誦,補充有關文言知識,鞏固文言文閱讀的知識基礎,并能在閱讀實踐中舉一反三。
四.及時布置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作業是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每篇課文教學結束后我都根據班上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水平來布置作業。作業有字詞抄寫、課后拓展、高考熱身、小作文等形式。對作業的批改我一直堅持。全批全改才能對學生知識落實情況有更好掌握,并且可以據此隨時調整教學。
五.利用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愛好。
本學期,我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活動,以提高自己的語文素質。只要有征文比賽我就讓全班學生都寫,再挑選出優秀的作文進行評比。推薦學生閱讀《名著導讀》和課外閱讀書籍,擴大學生閱讀量,幫助開闊視野,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養及審美。課外閱讀活動有計劃、有措施、有效果,不搞形式,不走過場,不斷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積累和素質,極大地訓練了學生的寫作能力。
六.積極參與教研組、備課組活動。
每周,我準時參加語文教研組和備課組活動,在研討實踐中提高自身素質。堅持聽課、評課本學期平均每周聽課一至二節,并注意學習組里老師的教學經驗,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
七.教學反思。
回首這一學期,我收獲的相當多。但是,我的教學工作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有時仍擺脫不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不夠等。今后我會更加努力工作,在以下這些方面多加改進。
1.在課堂上還要要更加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多想多說多練。
2.進一步將課堂教學與課后練習結合起來,督促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3.指導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擴大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思維和理解能力。
4.和學生多進行交流,特別是給學生強調一種意識,語文能力的提高是循序漸進的,要多讀多記多寫,切莫想一口吃個胖子。
總之,學無止境,教無定法,我將在接下來的教學過程中繼續完善我的教學工作。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5
在現代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素質教育的主體性已經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凸顯出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一些不受重視的問題也越來越為我們所關注。面對不斷更新的教育觀念,一些傳統的教育方法和觀念顯現出了不適應性,并且有必要將其提到一定的重視程度。
在長期的語文教學實踐過程中,我漸漸地發現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缺乏有針對性地閱讀的機會,如果這種狀況長時間地發展下去,非常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閱讀能力,指讀者從文字作品中提取、加工和綜合信息的心智技能,被尊為“學習之母,教育之本”,是語文教學中首要落實的基本技能。因此,在日常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是中學語文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結點。
語文教學實踐是中學教育的基礎,學生必須具有相應的閱讀能力,才能對語文材料進行體會理解,進而習得寫作技能。因此,閱讀教學也直接影響著學習者對其他學科的掌握和運用。
在現實的教育研究與實踐中,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進行知識拓展和延伸的主要方式和內容,是學習者依據已有知識形成自身知識結構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須加大力度研究閱讀教學的一系列問題。
一、在閱讀過程中,應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學習者聽、說、讀、寫能力是影響其閱讀能力的重要因素。聽說能力是學習者整體文化素養的一種重要標志,而精確、連貫、得體的言辭往往來源于閱讀,閱讀材料往往結合了各種語體色彩文本的精華。學生的寫作訓練首先是從仿文開始的,只有深入地閱讀和研究樣本,才能從范本中汲取有利于形成自身知識結構的營養。因此,多讀是傳統語文的教學經驗。多讀應從質和量兩方面來解釋,語文教學中的多讀,首先是多讀課文。在對教材中的文本進行研讀中經常會出現一些矛盾。由于學習者學習壓力繁重,學習時間不充裕,經常不能科學地分配有效的時間。這就要求課程實施者依據教育環境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經驗,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文本的不同性質,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在眾多的閱讀方法中,課程實施者應該把閱讀速度、精讀、略讀能力作為重點培養的能力,學習者通過不斷的訓練獲得基本的閱讀能力,有速度、能理解、會運用,從而達到新課標對學生閱讀能力的要求。
二、在閱讀訓練中,要把學生與教師講授的內容結合起來
提高學習者閱讀能力的直接途徑是精讀練習。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獨立有效的閱讀能力,切實解決讀什么和怎樣讀的問題。新課標要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指導學生調動自己的能動性。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精讀和講解常常相結合,是從個別到一般的邏輯過程。精講文本是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必須介紹與課文相關的資料和信息,用大量的課外知識來引導、補充、豐富課內文本,是延展閱讀范圍、豐富學生知識、提高閱讀能力的重要方法。
1.學習記敘文本材料時,搜集相關的具有普遍性的知識,使學生從一般的角度獲得理解與運用的方法指導。
2.講述古典名著時,介紹一些生動、有趣、新鮮的具體材料。如《送東陽馬生序》中,可以搜集一些與宋濂有關的歷史知識和人物背景,引發閱讀者的興趣。
3.介紹與課文分析講解有關的材料,以加強講讀作用,讓學生在講讀前參考閱讀,用少量的時間來完成大量的閱讀內容,并培養學生自讀能力和對教師講解內容的獨立理解能力。
4.鼓勵學生搜集大量的對教材文本有補充說明作用的資料,使學習者在完善自身知識結構的基礎上更加完整豐富地認識、理解和把握文本。
知識有自身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掌握了這些關聯,可以使學生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
三、在不斷的閱讀訓練中,應逐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教學中,教師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針對學生閱讀時出現的不能流利地朗讀、不能深入理解文本的深層含義等問題,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勤于動筆、畫要點、編提綱、摘佳句、作批注、寫心得等,運用圈點勾畫的方法,達到更好的閱讀效果。
1.在閱讀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細讀方法的培養
精讀過程中的總覽、細讀、復讀三個環節中,細讀最為重要。細讀時應利用各種符號和簡便的方法,在這一環節上,可根據不同情況,因人而異。
細讀的另一種重要方法是編寫閱讀提綱。每篇文本都有它自身的結構,每段中又有不同的層次。把不同的段落部分科學地加以組織排列,有助于提綱挈領。閱讀時要從整體到部分、從部分到整體地研究和理清文章脈絡,這樣才有可能準確地把握文章的`主題,為精確理解和體會文本打下基礎。只有學生真正深入地理解了文本,他們才有可能自主編寫閱讀提綱,而教師的指導,更是在幫助他們深入地理解課文。
另外,還應培養學生養成做摘記、寫讀書筆記的良好閱讀習慣。細讀實際上是一個學習者運用自身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研究的復雜的實踐過程,不可能簡單完成,要反復斟酌,才能找出文章應該圈注、摘記提要的部分。因此,教育實踐者應該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切不可急于求成,揠苗助長。
2。在閱讀過程中應加強朗讀訓練
語言就是深刻思想的表達,朗讀是內在情感的發聲。學好語言,是為了能夠更加精確細膩的表達思想和情感。因此,要掌握語言表達的要領,一定要在朗讀上下苦功夫,以掌握思想和情感的表達力度和層次。一個精彩的文本,如果只停留在默讀的層次,很難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深層含義和真諦,自然也就很難掌握表達這些思想和情感的語言。應指導學生反復朗讀,朗朗上口,只有這樣才能在運用時,做到自然奔涌而至。
朗讀不僅是表達、表演,而且也是對文章的重新寫作。具體的朗誦操作,把朗讀者的思維和想象力都轉化為對字句和語段的獨特處理。因此,它可以培養朗讀者的文化素質、藝術修養、知識情趣,培養朗讀者把握文字語言信息以及駕馭語言發聲的能力。教學實踐中,閱讀教學往往是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的,范讀在教學過程中應起到關鍵性的作用。選擇精妙的范讀方式,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興趣得到充分的提高。如有的教師在《皇帝的新裝》中所作的練習就很能激發學生的興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閱讀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講究閱讀的科學性,才有資格談閱讀的藝術性。將合理的閱讀方法巧妙地運用于語文教學中,是語文教學成敗的關鍵,也是其他各門學科的基礎。所以說,閱讀能力的培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可謂“讀”占鰲頭。
參考文獻:
[1]邢元敏。素質教育讀本。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9.
[2]王鴻江。現代教育學。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8.
[3]劉京海。成功教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8.
(作者單位 天津市佳春中學)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6
打開一本書,輕松自由地讀,讓書香滋潤自己,如同沐浴春風,如同聆聽曼妙的音樂,去感受書中收獲的幸福。
幾年來,學校一直大量的選購各類有益的圖書,讓我們班的孩子在書中汲取了智慧,只要一有空閑,就能看到孩子們那讀書的熱情。
在小學階段,應該著重培養學生大量閱讀的習慣、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勤于閱讀的習慣、主動收集課外資料的習慣等。學生養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自己去讀書并大有所獲。良好的閱讀習慣一旦養成,便會成為學生的寶貴財富,終生受用。讀不一樣的書,便有著不同的認知,因為每一本書都是不同作者的不同經歷。
本學期中,我們班的學生共讀了《基督山伯爵》、《論語譯注》、《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科學家的故事》等書,在學習課本教材《魯濱孫漂流記》時,因為之前學生已經讀過,不用我多講,學生已經對課本內容了如指掌,而且講的頭頭是道,學生們獨抒己見越來越踴躍,甚至有時會發生面紅耳赤的爭辯,爭辯的內容既有對人物形象的不同感受,也有對語句的不同理解。七嘴八舌的發言,不同思維的.碰撞,使課堂上顯得有些亂,但我卻由衷地高興,正是他們的不同認知,才有他們的明白易曉。這正是我所期望的效果,他們會在爭辯中進步,學生已能把故事的前因后果講解的十分透徹,可見已對書本了然于心。
閱讀的快樂伴隨著孩子們的成長,讀書的樂趣不勝枚舉,閱讀的快樂,樂在其情節。總之,我會將課外閱讀繼續下去,“開卷有益”——書讓孩子健康充實、讓孩子能在書香中快樂的成長。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7
一、學生的原創性在設計課中的體現。
本課在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的原創性。在課的引入部分,讓學生看老師是如何由兩張彩紙變成一頂博士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欣賞大師、老師、小朋友設計制作的帽子,層層總結。大師的帽子具有時代性、地域性。老師的帽子是由各種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裝飾材料設計的,而欣賞小朋友的帽子又別具一格,具有功能性。通過欣賞作品,讓學生開展帽子的設計教學和創作。我個人覺得這一原創性展示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對帽子的理解和學習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到設計帽子并不是難事,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二、帽子設計突出“新”字。
帽子是常見的生活用品。學生們都非常熟悉,要讓學生畫一個帽子不是一件難事,但要學生設計一個帽子,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設計必須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在“新”字上做文章。結合帽子設計的三個要點,分別是造型、裝飾、功能。讓學生在這三個要點上求新。如:造型新主要通過夸張、變形;裝飾新關注顏色漂亮、圖案豐富、裝飾物多樣等;功能新主要通過對生活中的需要來設計,如:音樂、防困、太陽能等。這一系列的教學通過學生的討論、作品的欣賞、教師的點撥、課件的輔助等,達到讓學生理解、明白設計的方法。通過這一主要環節的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帽子的設計師。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達到了目標。
三、人文性在美術課中的落實。
設計將其定位于純粹的技術,設計的作品肯定是失敗的,教學也肯定是失敗的。現代設計凸現的是人文性,富有人性化的設計才會是成功的設計作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帽子文化的`滲透。讓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收集帽子的相關知識,并在課堂上作介紹。另外,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將“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作為本課的課眼。讓學生明白設計帽子不是本課的最終目標,本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明白一點:美術是為生活服務的,我們的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讓本課的內涵得到提升。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課的時間較緊,設法讓學生將想法都一一表達,有一些知識點只能點到為止作品的展示沒能進行充分的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還不夠到位等。我想經過不斷的反思和實踐一定會得到提高。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8
本次期中考試已經結束,我就本次我班的考試情況做以下分析和總結,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繼續努力,使學生成績穩中求進,再上一個新臺階!
(1)語文:本次二年級語文試卷共四大題,整個試題難易程度適中,試卷基本體現了:注重基礎,突出能力,聯系生活的原則。
1、重基礎知識和能力的培養。
試題主要從字詞句、按課文內容填空等方面來命題,基本技能則是從課文理解,各種句式的靈活運用等方面來考查。因此試卷無論是廣度還是深度,都很好地涵蓋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要點,因此能客觀準確地檢測出學生的語文能力。
2、看圖寫話重生活性。
語文來自于生活,語文的學習最終服務于生活。本次看圖寫話清楚明了,選材接近孩子們的生活,學生寫作起來比較容易。
3、試卷得分數據分析
此科目學生的成績如下,平均分:85.31(排名6)。及格人數:24,及格率92%(排名10)。優秀人數19,優秀率73%(排名4)。總名次:第7。
學生對一些基礎知識的掌握和運用還是很扎實的,例如學生的看拼音寫字、選擇正確的讀音、按原文填空、連線題做題情況良好,說明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比較好。此次閱讀理解題短文篇幅不長,也教容易,學生做題情況較好。另外學生看圖寫話水平也有了較大的提高。
4、學生失分主要原因可以歸為以下三類:
(1)本次考試,有部分同學在做題時出現錯別字,因錯別字而扣了分。
(3)第二題第2小題整理句子順序,并加上標點這題全部做對的同學不多,有不少同學因為忘記加標點而失分,有些同學不清楚句子詞語的正確搭配。
今后的改進措施:
1、重視字詞教學,夯實語文基礎
試卷中考查的字、詞都是本冊教材學生必須掌握的,看來要想提高學生的成績,首先應重視字、詞的過關。
2、把好單元檢測關,及時彌補不足。
要以激勵表揚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展開競爭,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3、多與家長聯系,密切配合,狠抓后進生。
要采用多種方法幫輔,對他們給予更多的關心,做到課堂上多提問,課下多關心,對他們的作業爭取做到面批面改。使他們進一步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從而促進全班教學質量的提高。
4、重視養成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要讓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平時要督促學生書寫規范、端正、整潔。還要培養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課外要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養成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學
會表達個人的獨特感受。
(2)數學:這次數學試卷的范圍應該說內容是非常全面的,難易也適度,比較能如實反映出學生的實際數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1、從卷面看,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是基礎知識,通過填空、判斷、選擇、口算、列豎式計算題的檢測。第二類是綜合應用,主要是考應用實踐題。 無論是試題的類型,還是試題的表達方式,都可以看出出卷老師的別具匠心的獨到的眼光。
2、總體來看,學生都能在考試中發揮出自己的實際水平,合格率都在93%以上,優秀率在61%左右。 在基礎知識中,填空題、選擇題的情況基本較好。應該說題目類型非常好,而且學生在先前也已練習過,因此正確率較高。此次計算題的考試,大部分學生做題情況良好,但是也有部分同學因各種失誤而丟分。對于應用題,培養學生的讀題能力很關鍵。大部分學生能自己讀懂題意,正確分析題意并解答。但是。部分學生因為缺少這種能力失了分,太可惜了。
今后的改進措施:
1、立足于教材,扎根于生活。教材是我們的教學之本,在教學中,我們既要以教材為本,扎扎實實地滲透教材的重點、難點,不忽視有些自己以為無關緊要的知識;又要在教材的基礎上,緊密聯系生活,讓學生多了解生活中的數學,用數學解決生活的問題。
2、 教學中要重在凸現學生的學習過程,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在平時的教學中,作為教師應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學習材料,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
3、多做多練,切實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4、對學困生加大輔導和訓練的力度。
(3)品德:合格率89%以上,優秀率是57%。學生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尤其是判斷題正確率很高。填空題有部分同學因出現錯別字而丟分。對于簡答題,有學生書寫不夠工整、干凈,寫得很亂,因而得不上高分。簡答題第2題有兩個題目,不少同學因粗心漏答題目而丟分。
今后的改進措施:注重基礎知識的讀寫背練習,聯系生活實際提供訓練題目;注重學生的書寫,力求工整、干凈、美觀。另外,對學困生加大輔導和訓練的力度。培養學生細心、認真做題的習慣。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9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初三語文的教學工作,在工作中,我感覺到,興趣和智力是嫡親姐妹,蘇霍姆林斯基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如果一個人對認識事物缺乏濃厚的興趣,那他的智力的培養和發展就只能是一句空話。因而培養興趣是培養智力和能力的必要前提和條件,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興趣的培養對于初中學生和語文教學更具有特殊的意義。
初中學生的身心發展正處于一個由幼稚到成熟的過渡時期,單純熱情但自制能力、意志能力較差,他們做事大多憑興趣去做,對那些自己不感興趣而又必須要學習的功課缺乏高中學生那樣清醒的認識、理智的把握和持久的精神,
一、以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能提高課堂情緒的興奮性和對教學內容的接受性,是學生智力的催化劑。語文教材大多數都充滿了深厚的感情,更有不少抒情名篇,教師如果能夠飽含激情進行課堂教學,那么,教材的情感、教師的情感都可以感染學生,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讓學生在積極健康的情感驅使下真正進入課文的意境,品嘗學習語文的樂趣。
情感教育首先要引發情感。精心設計導語,為課堂創設濃郁的感情氛圍,是引發情感的重要藝術手段。好的導語可以導引和控制學生課堂學習活動的順向心理定勢和和諧的課堂氣氛,形成良好的教學準備狀態,使學生迅速進入預定的教學軌道,可以說是教學成功的基石。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情景交融的佳作,它們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悅、
或悲憤,在開講時,先適當導控一下學生的情感,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應。例如《沁園春·雪》,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先反復誦讀體會詩人的思想,在此基礎上全班賽讀,激發學生誦讀的積極性,以帶動學生對詩歌的理解。最后教師進行范讀,使學生情趣激昂,體驗詩人博大的胸襟和偉大的英雄氣概,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有的學生就因此對我的課感興趣,喜歡上了語文。
以感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情緒的感染上,還應該使學生從本質上深刻理解、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把文章的情與理相互聯系在一起。例如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學生們感到孔乙己既可笑、又可憐,值得同情。這樣的認識顯然還是停留在課文的表層。于是我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造成孔乙己悲劇的根源,認識到封建科學制度和冷漠的舊社會的罪惡。
二、不斷變化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讓學生常聽常新。
好奇好勝是初中學生的特點之一,新異的刺激能引起他們的定向探究活動,因此初中學生學語文的興趣往往來自于新。一個老師的教學如果形式程式化,老是一成不變的模式,就會使學生產生厭倦感。反之,如果能不斷更新和變化,就可有效地激發學生新的控求活動,保持與發展旺盛的求知欲。因此,我總是要求自己不斷“求新”、“求異”,爭取每節課都能給學生新的刺激。例如分析課文時,我擯棄了從頭到尾分析講解的模式,經常變換切入的角度,有時從開頭切入(例《背景》),有時從結尾切入(例《看戲》),有時從標題講起(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有時從學生最喜歡的語段入手,有時從學生的疑點入手。在閱讀課的設計上,我也經常變換花樣,采取的形式有討論型、競賽型、摘記型、列提綱型、比較型、質疑型等等。讀書的
方法有淘汰朗讀法、學生互相指定朗讀法,分角色朗讀法、競賽朗讀法、配樂朗讀法等等。課堂教學小結有概括式、評儀式、歸納式、理序式、抒情式、承上啟下式、檢測式。由于經常變換各種方法,學生聽課常聽常新,從而有效地保持、鞏固了學生對語文課的興趣。 教法的變化更主要的應該體現在單元教學的整體設計上。教學單元是由互相作用和依賴的幾篇課文結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單元教學應從單元整體出發。對處理課文所使用的力量、教法以及整個單元的節奏作統籌安排,經過累積、整合、提升、遷移的基本途徑完成單元教學目標。我在安排單元教學方面,一般是這樣處理的:講讀課以老師講授為主,學生讀、析為輔,準確地傳授知識,自讀課以學生讀練為主,教師點撥為輔,達到學生鞏固新授知識、提高讀說能力的目的;課外自讀課,以學生讀用為主,教師檢查為輔,使學生能正確的遷移新授知識與能力。在節奏上通常是慢——快——慢。講讀課用慢板,讓同學們反復朗讀,細心品味,用盡可能多的教學手段講透講足。有了這個基礎,在上自讀課時學生很容易進入定向思維,理解比較到位,所以使放快節奏,抓住重點,展開比較、討論。課外自讀是完成知識的遷移,培養學生的遷移能力是教學的最終目的,也是教學目標系統中的最高層級,所以我往往留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讓他們自己去分析,并對學生的遷移能力進行認真的檢查,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認真的糾正。這樣,一個單元教下來,學生感既充實又輕松。
三、作文下水,思路與學生同步,而且對作文踏實評改,拒絕形式,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好些教師自己教學生寫作文,其實自己并不見得會寫作文,教師
不下水,那是隔靴搔癢,對學生的評批也不能對癥下藥。
長期以來,許多學生對作文不感興趣,對老師發還的作文本連看一眼也覺多余。為什么?排除一部分同學確實無心向學這一原因不考慮之后,我們發現,這種令我們老師深感傷心的'現象,其實跟我們的作文批閱習慣有極大關系。
以前,我也認為在作文本上寫上“中心(不)突出、選材(不)準確、形象(不)鮮明、語言(不)流暢”之類的眉批、總批,是批閱作文的最好做法,但我現在必須承認,這種做法,恰是最不可取的辦法,因為它已變成了一種形式。說得不好聽,它只是寫給學校領導檢查教學工作時看的,不是寫給學生看的。學生需要老師的具體意見,例如文章開頭如何吸引讀者,中間如何波瀾起伏,結尾如何出人意表,心理描寫怎樣顯示性格,環境描寫怎樣襯托心情,外貌描寫怎樣凸顯個性,語言簡練該是什么樣,活學活用(指襲用別人的結構甚或句子)該如何學,等等??
根據一年來的實踐,我們以為作文的評、批要注意下面幾點:
(1)“評、批”少用或不用套話、空話,要明明白白地指出該文的優缺點。例如學生寫“我的老師”之類的文章,運用了典型事例表現了一個老師的盡責、有愛心、淵博等優秀品質,我們評他寫得好,就不必說“中心突出、選材恰當”等套話,我們應在文中每一個事例旁注明該事反映了老師的什么品質,并在文末寫下這樣的總評:“文中的老師很使我感動,我希望也能像他一樣。”假如文中有個別事例是多余的,甚至是有礙中心的表達的,就要把它圈出來,在旁邊注明“此處應刪(改)”,并寫出具體理由。
(2)“評、批”用語盡量使用商量、談話的語氣。學生認認真真
寫下一篇文章,是學生的一項勞動成果,我們通過批改,目的是提高他的水平,不是如報刊編輯那樣只需決定取舍。我們尊重學生的勞動成果,學生也會因此而受感染,反過來尊重我們的勞動成果,也就不會冷漠地對待我們的“評、批”。我們深刻地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我們的“評、批”采取了商談的語氣,學生的主體地位受到極大的尊重,必然會從心理上非常自覺地接受老師的指導。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的“評、批”才能真正起到應有的作用。
(3)“評、批”的形式要靈活,要做到個別輔導與全面提高相結合。“評、批”不一定在作文簿上寫,也可以在課堂上講;不一定只有老師評,也可以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小組討論;不一定只有老師評學生的習作,也可以讓同學評老師寫的同題的文章。總之,不管哪一種形式,只要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和寫作水平,我們都可以去嘗試采用。
(4)“評、批”重點在表揚優秀,評語的導向重在指導和鼓勵,拒絕批評式說教。因為我們要讓其他同學有一個學習的對象,前進的方向,而不是嚇唬他們誰寫得差。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見成效的方法
我認為初中語文老師要保證教學質量,必須下大功夫培養和調動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興趣培養起來了,一切事都迎刃而解。
以上就是我對初三語文復習課的一點反思,不足之處還望指正。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0
一路上充滿著思考的語文課改已經在實踐中走過了一年,面對課改新形勢,作為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沒有任何理由不對語文教學進行反思,更何況“語文教育”在基礎教育中是最大的受害者。語文教育要走出低谷,怨天尤人是無濟于事的,今年我擔任一五、一六的語文教學工作,一個普通班,一個實驗班,兩類學生,兩套方案,使我感覺重任在肩。在課改新形勢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我覺得必須走好三步:
第一步:滲透一個理念——語文教學生活化,學生生活語文化。
語文老前輩呂叔湘先生說過:“語文課和別的課不同,學生隨時隨地都有學語文的機會:逛馬路,馬路旁的廣告牌;買東西,附帶的說明書。到處都可以學習語文。”由此,我常在想:既然語文無處不在、語文無處不有,學習語文的條件得天獨厚,學好語文理應小菜一碟。但事與愿違,不少學生對語文失去了興趣。癥結究竟在哪里?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我覺得:語文教學缺失生活,學生生活缺失語文。
第二步:堅守兩塊陣地——閱讀和寫作
在高考的背景下,很多語文課變成了習題課和考試課,一定程度上使語文失去了應有的人文性和情感性;以往,在成績與排名的壓力下,語文也漸漸失去了輕松與活躍的氛圍,變得沉重與凝滯;在追求“效率”的名義下,語文刪去了活動與場景,只剩下知識與思辨。一位學者言“學好語文一是有讀課外書的愛好,二是有寫日記的習慣。”專家就是不一般,三言兩語便道出了語文學習的真諦。語文學科本身有“厚積薄發”的特點,講究“課內打基礎,課外練功夫”的方法。語文課外學習究竟應該練什么功夫?其實就是閱讀和寫作。當然,閱讀和寫作也是語文教學的真功夫。好多年啦!上海高考就是這樣考查學生的,語文試卷只有兩個大題,一個大題是閱讀部分,另一個大題是作文部分,閱讀和作文幾乎平分秋色,閱讀,特別是課外閱讀,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可以為學生鋪墊一個良好的“精神底子”;可以促進學生成為一個人格健全、心靈富裕,熱愛祖國語言的人。寫作,可以幫助學生成為一個情感豐富的人,成為一個富有愛心的人,成為一個能正確欣賞自我的人,成為一個熱愛多彩生活的人。顯而易見,閱讀和寫作對學生終身發展益處多多。所以說課改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堅守閱讀和寫作這兩塊陣地。
第三步:關注三種習慣——學習習慣、思考習慣和積累習慣。
國外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好壞20%與智力因素有關,80%與信心、意志、習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有關。其中,習慣占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從一個人的發展來說,習慣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著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好的習慣是種能量,也是能量的儲蓄。我覺得語文教學最值得關注的三種習慣就是學生學習的習慣、思考的習慣和積累的習慣。就語文學科而言,學生學習的習慣應包括:說普通話的習慣、寫規范字的習慣、查工具書的習慣、獨立閱讀和獨立寫作的習慣等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雖然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但是人類始終沒有停止過思考,因為思考了才可能有思想,有了思想才可能有定力,內心才會真正強大起來。看來語文教學關注學生思考的習慣也是不言而喻的。“積沙成塔,集腋成裘。”語文學科包羅萬象,浩瀚無邊。這就要求語文教學還必須關注學生積累的習慣。
課改新形勢下的語文教學必須滲透一個理念、堅守兩塊陣地、關注三種習慣。這就是我對語文教學的反思。行勝于言,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中,我決心身體力行,矢志不渝,堅決落實到底。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1
長久以來,語文課堂充斥著淺薄,低級,呆板,濫情。給人的感覺是語文課堂就是思想品德課,說到基礎知識,就是字詞句;語文老師猶如豆腐娘、猶如皰丁大劫八塊,作文教學就是樣板戲;語文課改,如同”腦筋急轉彎“;語文要審美性,那就朗讀一下,最好再來點眼淚,到處是濫情……
說實話,在語文教學崗位上也已經有十四五個年頭了。見識了太多的墨守成規,見識了太多的矯情造作,見識了太多的陳詞濫情,自我總是與現實不夠合拍,跟不上形勢。有同行問我,你是怎樣樣上語文課的?其實語文課就是要瞎扯
十幾年來,我的語文課總能給學生以不一樣的感覺,我的課對傳統的課來說其實不能說是課,因為課堂上我喜歡瞎扯,說這說那,東拉四扯,海闊天空,信馬無疆,扯到哪兒算哪兒,評課者是很感冒的,諄諄教導我,不能腳踩西瓜皮,溜到哪里算哪里,放開教學,就是要放得開,為什么要收回來呢?其實收不回來是也沒有關系的,學生其實在我瞎扯時是最認真的時候,也就是教學效果最佳的時候,他們聽著聽著,就流哈拉子,一不留神,就下課了。讓自我那充滿智慧的語言、靈動的語言、個性的語言、幽默的語言、甚至是勇敢的語言,更甚至那些語驚人倒的語言,全都猶如釘子般一個一個地釘進學生的心里,一翻學生作文,寫下的全是我慷慨激昂的氣勢,看到這樣的作文,如果我改的卷子,我還有什么理由不給高分呢?所以學生總是對我的課充滿著期盼,期望我帶他們到處神游,好不快活。自我的肚皮“吃”得飽飽的,并富有全面的營養,然后,“大腹便便”地走上課堂。一番神聊海侃,學生就得要領,就得新知,就解學生心中之惑,使難點疑點就通通變成亮點,真是事半功倍,掙得滿堂悅色。
我常常不把課本當回事,一本語文課本說不定我一個學期只上其中幾篇自認為美文的文章,而對自我喜歡的文章說不定一篇文章我要上個個把星期。我上過桂林山水一星期,我上過離別詩二首就用了十天,月光曲一上就上了一星期,對那些自我不感興趣的文章堅決不上,對那些說教意味甚濃的文章堅決不上,對自我認為不是美文的文章更是堅決不上的。現行課改課本,每單元都是同一題材的文章,教學目標基本相同,我就上一節課就差不多了,關鍵是要讓學生舉一反三自學。語文課每課不務必要有教學目標,我們的教學目標為什么不能夠是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呢?如第八冊第六整個單元都是講愛的教育這個主題,主題雷同不說,文章題材都雷同,上了第一課后,還真想不出來上后面三個課文的理由。有人說讓他們閱讀,看書,其實在小學語文課中,知識和情感儲備都還不豐富的學生對單純的誦讀以及超多閱讀并不是很感興趣。所以接下來,不神聊,不瞎扯還能玩什么呢?
語文一節課能到達多少教學目標?個性是高段,一節課下來,他們就有了愛的沖動了?有愛的感覺了?絕對是瞎扯,其實語文的教學目標決不是一節課,幾節課所能達成的,就算字詞目標,也是不可能在一節課中達成的,學生透過不停的運用,才慢慢理解掌握的,有時雖然你在上課時講過一下,帶過一下,難道學生就能夠初步達成思想目標了?不可能吧!有些目標一個學期,幾個學期,甚至幾年,也是達不成的,有些目標根本就是虛的。一種價值觀,一種情感,一種潛力,不是靠某一課堂上的某一環節來完成,但我們務必在潛意識里不斷的滲透,而后才能到達一種自然而然的效果。
一節課但是四十分鐘,根本就來不及講幾個笑話,根本就講不了一個精彩故事,,根本就來不急一次精彩的辯論,根本就來不及一次朗讀比賽,也根本就來不及一次口語比賽。所以以每節課為單位備課上課,是不太科學的。真搞不清楚大語文到底是什么?
課本上自認美文的幾篇文章上完以后,其余的時光都用來給學生講些課外的東西,比如向學生推薦一些美文,一齊來學,學生興趣昂然,群情激奮,人人陶醉。或和學生談談國內外的大事啊等等,開闊開闊眼界,課堂內外到處都是語文,講著講著,常常會發現正講在興頭上,學生聽的正高興,下課時光卻到了……我認為這才算語文課。 語文老師初三語文教學反思總結5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于提出問題,敢于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用心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簡單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靠于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期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靠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就應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期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于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我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我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我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狀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光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我的寫作個性。
教師能夠允許學生有不一樣層次的發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能夠理解的方式指出,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我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
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2
我是20xx年初開始了解到這門語言并使用多鄰國的,20xx年暑假開始系統學習,學了大概半年,后來停滯了一段時間。20xx年春季我開始參加一些世界語活動。
關于Esperanto,我之前寫過幾篇回答可供參考:
世界語風格的.正字法系列:
我在20xx年元旦的時候有個想法,就是像日語那樣,用漢字來書寫Esperanto的部分語素。目前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方案:
以下是用這種方法書寫的文章: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3
一直認為,校本教研是現下教師,特別是我們經驗并不是很足的年輕教師尋求自我完善和提高專業水平的重要培訓方式。每一次教研活動都將老師們聚集到一起,在共同探索和交流中,我們努力學習,及時反思,汲取自己所需助力成長。本學期,我除了參加英語組內的教研,還同時擠出時間積極參與一年級語文組的組內教研(區里的實在調不出課)。
關于本學期的校本教研活動,我的個人總結如下:
一、明確教學理念力求自我突破
按照學期初的第一次組內教研會議要求,本學期我除了積極參加學校和教研組組織的各項理論學習外,自己也抽時間進行著新課程標準的重溫和研讀,同時閱讀有關教育教學的雜志和刊物。我在學習前沿的教育理論中,爭取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業務能力,明確了有自己風格融入的教學理念,為自已更好的進行教學教研打下基礎。為了促進自己在語文學科上的教學,我鉆研自己學科的同時還努力爭取時間多看語文方面的資料書和鉆研一年級語文教學的目標和細則等。
二、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探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本學期我積極參加學校和我們英語組組織的各項教研活動,積極參加集體備課、賽課、評課、總結反思等系列活動,認真扎實地完成了教研活動的內容。同時,我還兼顧語文學科的組內教研,雖然辛苦,卻也收獲不少。每個教師的課堂都值得學習的地方,在分析他人的課的同時,發現自己的課中可改進的地方,然后采取措施加以改進,這樣的方式對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起著很大的幫助。
三、認真撰寫教學反思及時把握教學方向
教學反思是我們對自身教學工作的回顧和檢查,是我們及時整理教學效果和總結教學經驗,找出教學中成敗的重要步驟,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的撰寫是提高自身水平、優化教學行之有效的辦法。在本學期的教學中,我在語文和英語兩門學科的教學后都堅持做到了積極地進行教學反思,及時總結經驗,及時修改教案和上課課件,力求讓自己的課越來越好。
每一次教研活動是我們完善自己、豐富自己的有效途徑,沒有太多機會出去學習,那就認真參與每一次教研吧。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4
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得時刻讓自己處于最完美的狀態去讓孩子們學到更多的東西,臨近暑假了,回顧這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有值得表揚和值得反思的。下面是我的關于二年級語文教學工作總結。
一、主要工作和成績
我始終按照語文學科管理制度嚴格管理學生,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學中,始終以一個新教師的身份要求自己,虛心向有經驗的教師學習,切實做好一切教學常規工作,并堅持做好培優扶差工作,每期常規檢查都得到肯定。
1、做好備課工作。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預先備好課,課前再重新復習一遍教案的做法。在教學中我歸納了以下幾點備課原則:扣大綱,抓重點;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能圍繞本課時教學目的、要求,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復雜的內容進行變換,取其精華,有取有舍;環節齊,有后記等等。
2、上好每一節課。課堂教學能做到:教學目的明確,能認真鉆研教材,了解學生,研究教法,突破重難點,善于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熱情,能有序地開展教學活動,體現分層教學,各類學生主動地發展。嚴把課堂教學質量關等。
3、作業布置做到合理,習題精練,有代表性和啟發性,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重復死板的作業少做,能及時批改作業,字跡工整,并做好成績登記。
4、抓好培優補差工作。我認識到要想提高教學質量, 培優扶差工作至關重要,只有把優生培養好了,優秀率才能升高,班級才有榜樣;也只有把差生的轉化工作做好,才能提高合格率,并為營造一個良好的班集體掃清障礙,利于班級良好學風的形成。因此,我堅持做到有計劃、有效果、有記錄、有輔導、有鼓勵、努力提高合格率和優秀率。
5、加強學生成績管理,使用好成績冊。對學生的`作業情況、提問效果、課前準備等等表現都做出公正、準確的評價,發放積分卡每月兌換一次獎品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學生不斷進步。
通過教學,我所帶班級成績穩中有升,學科學風良好,按質按量完成了學校下達的各項教學指標。
二、存在不足與今后打算:
1、班級發展不平衡,我班的學法指導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教學成績仍然欠突出,還需提高;
2、教學以傳統方法為主缺少創新意識,學生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不夠成功。培優扶差工作做得不夠扎實,培優目標不明確,時常有變更;
3、繼續更新觀念,努力實踐主體教學;積極運用多媒體電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加大科研促教的力度,努力撰寫有較高質量的教學;繼續加強業務學習,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一學期來,工作有得有失,今后我一定會取長補短,爭取做到最好 。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5
一、工作思路:
以現代化達標為契機,以高效課堂教學研究為原點,以“科研、教研、培訓”三位一體的教師研訓模式,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提升課堂教學質效,凝練學校特色。
二、達成途徑及目標
⑴ 以校本培訓,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⑵ 以教研合力,提高課堂教學質效。
⑶ 以科研先導,凝練學校教學特色。
三、亮點掠影
(一)以校本培訓,提升教師專業水平。
依據教學改革發展目標和現代化達標要求,進一步完善教師隊伍的梯次管理,引領教師根據自身發展需求重新審視修訂第三年個人發展計劃。首先立足校本培訓,加大培訓力度,采用“走出去、請進來”方式,以教師發展學校為培訓依托,邀請了市、區教研室領導、專家、教研員(王小龍、蔡春燕、張薇)來校講座、聽評課,指導教育教學實踐。外派教師外出學習交流,開闊教師視野。
第二充分發揮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通過開展教學論壇、評課、專題教研、師徒結對及示范課等活動,做好各級教師培養、使用和管理;開展的多樣的學科技能競賽如說課、簡筆畫、朗讀、課件制作等,提高教師專業水平。第三發揮區域合作聯盟和學習共同體優勢,拓寬教師學習交流途徑,為教師專業提升廣開門路,一年里的聯盟活動、聯盟檢測、聯盟展示都大大提高了教師業務水平。第四為確保教師培訓、研討等各項工作的有效落實,我校規范并創新各項教學的常規管理,將各項培訓、技能競賽、教學活動與教師考評有機結合,通過完善《教師成長記錄簿》、《個人成果子集》,整理匯總《教師發展軌跡》等來有效落實教師考評工作,促進教師主動發展,目前我校共有骨干及以上級教師累計38人,其中首席教師2人,學科帶頭人6人。
(二)以教研合力,提高課堂教學質效
1、提高教研質效 我校堅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以層級遞進式研討,分三級實施,探討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首先區級指導:結合市、區教研及上級部門下校視導契機,抓住專家面授指導的機會,以學科教研形式擴大指導效果;其次學校推動:開展了多種形式且卓有成效的校本教研活動,凸顯教研管理的“嚴、實、細”的要求,如開展的減負增效的校本教研展示五環節模式:首先進行教師課前自主研究(全組充分準備)——其次集體研討、集體備課,形成思路(以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為核心)——接著復備課——第四青年教師和相對教學薄弱教師上課——第五研討評議:組長說課——個人反思——組內及學科大組評課——首席、學科帶頭人專業引領,整個校本教研模式充分體現了我校教師隊伍的梯次管理,既發揮了首席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又鍛煉和提高了青年教師和業務相對薄弱教師的教學水平,同時實現了學校課堂教學整體水平的提高,具有明顯的針對性和指向性。第三:教師互動。
學期初,各年級學科教研組制訂教研計劃并嚴格組織實施定點定時的集體教研,根據假期重點備課,組織開展自主教研,進行全冊教材分析交流;學期中結合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小課題研究。邀請區教研員跟蹤指導;學期末對小課題研究進行總結,撰寫心得進行交流。切實解決課堂教學中的焦點問題,有力推進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高。
2.提高課堂質效 為了提高課堂效益,我校緊抓課堂不放:圍繞達標時課堂評價6方面,關注常態課,從新學期的`開門課到學期末的復習課,全體行政分年級聽課,與及時教師交流并集中反饋,家長開放課、示范課,師徒結對展示課等種種課堂研討活動以及雙優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課”等賽前培訓、演練及展示等活動,使教師在歷練中成長。上學期我校有5人獲市雙優課一二等獎。本學期,我校有1人獲全國優質課一等獎, 7人進入濱海新區首屆教師三項基本功決賽。
(三)以科研先導,凝練學校教學特色。
我校堅持“科研先導,課題帶動”的科研策略,將科研與教學緊密融合,圍繞課堂高效展開課題研究。以全國“十一五”重點課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負擔”整體建構和諧教學》為依托,引領教師探索減負高效教學策略。通過搞培訓——進行專題指導;找問題——查找課堂教學無效根源;勤實踐——進行課堂教學研究;常反思——開展“高效教學”論壇。通過一系列實踐研究,我校“整體建構主題式單元教學”——“以一帶多”教學模式初具雛形,并建立了“以單元為整體”單元教學的策略---知識樹,該課題成功結題,在教育科研“十二五“開局之年,我校進一步完善課題經驗,撰寫的《以一帶多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這一課題被批準為市“十二五”重點課題。在該課題實驗中老師們把積累的寶貴經驗以不同成果形式呈現:又自主申請了1項市級一般課題,6項區級課題,本學期有21篇論文案例分獲國家級、市區級獎勵。(其中國家級4篇,市級14篇論文,區級3篇。王薇薇老師的論文在國家級期刊《天津電教》上發表)
課題延伸的單元特色作業和校本課程成為我校作業改革和校園文化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同時,學校致力于特色校本課程的研究與開發,開設了《七彩泥塑畫》校本課程,出版了《七彩泥塑畫》校本教材,該校本教材在全國教學藝術成果展評中獲二等獎,成為塘沽首期區本教材《我愛版畫》的實驗校,
四、存在問題
問題一:課堂教學效率有待于進一步加強,教學五環節管理欠扎實有效——如個別教師有備課不深不透現象;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能力還需增強;課堂上如何做到“精講精練”還需深入研究,所以課堂高效有待于從常規管理的扎實有效上下功夫。
問題二:隊伍——梯次建設。中年教師已到了高原期,但又是學校的中流砥柱,恰逢職業倦怠最關鍵期,如何激發潛能。
問題三:特色未凸現,有待于進一步凝練。
五、今后設想:
(1)堅持“科研和教學有機統一、教研與培訓有機融合思路”:圍繞高效課堂教學,科研先導、課題帶動,深入研究《以一帶多高效課堂教學策略》,進一步落實各學科校本研修,提高課堂質效;
語文:開展“運用有效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實踐研究”的校本教研。(結合本年級的閱讀重點,總結閱讀的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以一帶多高效課堂閱讀訓練)
數學:開展“以有效提問促有效課堂”的校本教研。整理匯總本學期“思維拓展訓練”。
英語學科開展“以口語教學為突破口,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的校本教研。
科任學科開展“運用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方式,提高課堂實效”的校本活動。(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運用具有學科特色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效教學)
(2)創新教學五環節的常規管理(備課、上課、輔導、作業、監測)。扎實、有效
從教研、備課入手——加大學期初教研落實(假期):備課內容的廣度、深度(計劃)及落實形式。廣度深度:(語、數、英、科任各學科學習目標及重、難點、考點的整理、教學進度、課時分配,梳理知識點、與知識點相關的生活實踐,規整學習方法,重點段落、例題,習題及相關的拓展篇目、習題,競賽、校本課程開發),資源高度共享。下發家長:共同配合與監督指導
(3)教師隊伍建設:中年教師:廣開渠道,搭建平臺,發揮草根效應,讓每個教師展示個人的價值,調動積極性,形成有效的學習共同體;青年教師的培養是一個長期性的艱巨任務,需有計劃、有重點地實施(一年合格,兩年勝任,五年成骨干)。
(4) 凸顯學校特色課程建設上下功夫,以高效課堂教學的研究外延課堂特色作業和校本課程建設,突出校本特色。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教學總結及反思02-21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10-25
語文教學總結及反思05-16
(經典)語文教學總結及反思05-16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05-15
[精選]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05-15
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經典)05-16
語文教學的反思總結07-02
(優秀)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05-16
小學語文教學總結與反思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