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集】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青蛙看海》這篇課文主要講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在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教學策略的實施:
一、朗讀貫穿始末
朗讀是學生學習語言、體悟內涵、發展語感的基本方法。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是學生非常喜歡的題材,很適合訓練學生朗讀。教學時,首先鼓勵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把課文字詞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接著鼓勵學生自讀自悟,讓學生帶著目的去讀,學蒼鷹、青蛙、松鼠的不同語氣。邊讀邊思、相互討論、交換想法,在此過程中理解詞語,理解課文內涵。最后在分角色朗讀,在邊讀邊演中內化語言。把朗讀貫穿教學的始末。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創設情景教學
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保持不夠長久,情境的創設可以更好的調動起學生的注意力,學習運用各路感官積極地觀察、感受課文敘述的一切,就會有更深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文的教學,除了借助優美的課件創設情境外,我還運用了簡筆畫,在黑板上勾勒出高聳的山峰,密密麻麻的石階,壯闊美麗的海,學生一下子就進入情景中。在充分理解和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我還讓學生戴自己做的`青蛙、松鼠頭飾,表演課文描敘的情景,促使學生進行角色轉換,更好的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和堅持不懈地精神。
三、利用文本空白
本文有多處地方留有空白,例如青蛙和小松鼠爬山的過程,再如爬上山頂后看到的大海情景等等,我把這些利用起來對學生進行想象、說話的訓練。學生說的非常精彩,如有學生說:“青蛙累得倒在臺階上起不來,不想跳了,松鼠鼓勵他要堅持到底。”有學生說:“爬山時,嘩啦啦,下起了大雨,風呼呼地吹,差點把青蛙和松鼠吹下去,但他們一點兒也不怕,繼續跳。”這些訓練既加深了對文本的理解,又培養了學生的能力。
四、理解詞語多元化
字詞的識記和理解是低年級學生重要的學習任務,是每篇課文的教學重點,但是也是非常枯燥的。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字詞,我把字詞的識記和理解放于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各種方式進行。例如理解“長期”時請學生換個近義詞;理解“吸了口涼氣”時,先學習“吸”字的寫法,在觀察分析字形時,有“口字旁”想到意思和“口”有關系,再由做動作來理解整個短語的意思,另外還有聯系生活經驗,聯系實際事物等理解方式。這樣學生不僅能很好的理解字詞和課文,能很好的識記字詞,更能從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掌握學習的方法,從而培養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當然,課堂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節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的遺憾和不足需要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彌補。我會不斷努力,爭取遺憾越來越少,精彩越來越多。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新課程標準》提出:“小學語文教學應力足于促進學生的發展,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我現身為課改教師,深知課程改革將給我們教師搭建一個學習、探究、展示的平臺。如果教師再用老觀念去教授語文,那無疑將扼殺課程改革那鮮活的生命力。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在學習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那么,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研究的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改革上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為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贊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足了。
1、引入情境,激發探究心理
一堂課上每個環節都很重要,但要讓學生自始自終處于積極的自主學習狀態,創設情境尤為關鍵。在教學一年級識字課《自選商場》,我創設了錄像情境。把學生引入情境之中,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我是這樣導入新課的的:“小朋友們,你們去過自選商場嗎?今天,李想小朋友將帶我們到自選商場里去逛一逛,她說‘她要買好多東西’,請小朋友們看仔細了,她買了哪些商品?”接著,我就開始放錄像。錄像一放完,不用我問,學生們都爭先恐后地回答。學生對文中的九種商品名稱已有了初步感性認識。通過錄像情境的創設,把學生帶入自選商場的情境中。都想去了解自選商場。
a另外,我還用圖畫展現形象,產生美感,把學生引入情境。利用音樂產生美感,把學生帶入遐想的境界。無論是因好奇,還是因為關注,都是他們形成一種努力探究的`心理,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2、利用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動機是活動的原動力。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心理動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引入情境后被激起。如果教學還是那樣刻板,按老辦法、老觀念去教。教學手段單一,學生的學習動機定會下降。因此,在引入情境后,根據課文情節的不同、內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續。教師應不斷創設情境,開成連動的整體情境。
下面我還是以《自選商場》為例,在學生們認識了九種商品名稱以后,但要讓學生學會分類,且了解自選商場購物的方便,我又創設了情境:老師成了“快樂自選商場的總經理”,并告訴同學,今天卻不快樂了,因為商品賣不出去,所以現在想聘請三位優秀的售貨員,重新將商品擺放整齊。接著就請三位同學當售貨員來給黑板上的九種商品分類。并說出理由。通過這個情境的創設,學生很快明白自選商場的東西是分類擺放及在自選商場購物真方便。無需教師分析,就強化了學生的學習動機。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12月17日早上,是我們第一協作區的語文教研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有幸聆聽了靳麗老師執教的二年級語文上冊第八單元的一篇擬人化的科普文章——《我是什么》,聽完后感受頗深。
首先,這節課采用了“以文帶文”的主題閱讀課堂模式。上課伊始,老師出示了兒童詩《風》讓學生讀,并且進行限時記憶。而這正是我們學校本學期要求的課前積累,限時記憶,學生的思維潛力其實是無限的,借助填空的形式,學生進行速記,高效率,效果好。而且,《風》與本課的主題息息相關——同為自然現象。符合“一主兩翼”教學的特點,但同時,回顧我自己的教學,也在進行課前積累的嘗試,但積累的內容也僅限于詞語(反義詞、ABB詞組等)——因為這對于考試來講,很實用,對于我自己的備課來講,很省力。但今天看來,我似乎忽視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積累,不單單是打基礎,也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我顯然太懶了,以后的課堂上,我將嘗試課前積累與課堂有機結合,知識的積累與閱讀的積累穿插進行,使課前積累有實效性。
其次,這節課的最后,以文帶文帶出了《一滴水的旅行》,又一次重溫了水的變化,同時拓展了學生的閱讀。學生在課堂讀文,先從文中圈,再填短文下面的填空。但很顯然,一開始教師語言的指向性不夠明確,不少學生只圈文中詞語或者只填下面填空。當然,這是很好解決的,教師語言精準些就好。但由此,我想到劉俊祥老師的`一節課,是以文帶文與讀寫聯動的結合課。以前看小說時,書中寫,武的最高境界是無招勝有招,課堂教學的最高境界大約是沒有課型的限制,隨課而型。拋開課型的限制,劉俊祥老師的課上,交給學生最多的是方法——學習的方法、寫作的方法、總結、提煉的方法……靳老師的課上也教給學生了自學的方法、小組合作的方法……我自己呢?總怕學生不會,總認為學生聽不懂(其實是怕自己講不懂),種種借口,造就了我課堂上屢屢的填鴨式,屢屢的死記硬背式——此時想來,讓人汗顏啊!
最后,說說板書吧!自從有了班班通,似乎對這東西有很強的依賴性,下載資源,修改,真是好用。但這節課上,教師清晰簡明的板書,不但梳理了課文的脈絡,讓學生知道了水的幾種形態,還清楚了水是如何變化成這幾種形態的。加深了學生的印象,也有利于理解、歸納課文。在今后的課堂上,這也是我要學習的。
總之,“教學評一體化”是這節課設計上的出發點,而“主題閱讀”教學法是這節課的工具,以讀dai講是這節課的亮點,這節課值得我學習的還很多,但路要一步步的走,再慢,只要一直行走在學習路上,總會進步的,不是嗎?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字:聞、喃、焐
詞:樹林、唱歌、童年、突然、霧蒙蒙、鼻子、驚動、濃濃的、熱騰騰、快活、瞬間、翅膀、黎明
重點句子:
1、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
2、父親突然站定,朝霧蒙蒙的樹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聞了又聞。他喃喃地說:“林子里有不少鳥。”
3、父親指著一根樹枝對我說:“看那里,沒有風,葉子為什么在動?嗯,還有鳥味。”父親的話音很輕,生怕驚動了鳥。
4、父親又對我說:“在鳥最快活的時刻,在鳥飛離樹枝的一瞬間,最容易被獵人打中。”
5、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
中心思想:
《父親和鳥》的開頭“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就以開門見山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作者的父親很喜歡鳥,作者通過“父親”對鳥的活動、鳥的聲音、鳥的生活習性的深層次的了解,表現了“父親”和鳥的親密無間以及對鳥的深深喜愛之情。
課文講解:
本篇文章開門見山的先告訴了讀者自己的父親是一位非常愛鳥之人,通過讀課文,大家有沒有感覺到作者的父親很神奇,就像是一個鳥類專家一樣,知道鳥在哪里,什么時候唱歌,什么時候容易受傷,和小鳥配合得很默契,就像是一家人一樣。雖然文章中并沒有用很明顯的講述父親怎樣保護小鳥愛護小鳥,但是從父親對小鳥的深層次了解便可以感覺得到作者的父親是一位非常愛鳥的人。
教材分析:
《父親和鳥》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通過“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讓我們了解到“父親”對鳥不同尋常的了解,體會到父親對鳥超乎常人的熱愛。在學生心中種下熱愛大自然,保護生靈的種子。讓你領略到人與自然的和諧、融洽。反復閱讀,用心體味,一定會讓人有一種深深的心靈感悟。
設計理念:
一、抓住重點詞句,培養語感,體驗情感
引導學生一邊閱讀體驗,結合重點詞句進行朗讀感悟,在讀讀說說中積累并遷移運用語言。在指導學生感悟出父親“喃喃地說”該怎么讀,可以先指導學生理解“喃喃”的意思再來指導。父親怕驚動幼鳥時,說話很輕,指導學生讀得輕些,學生讀不到位時,可通過教師的范讀來引導。
從文中我們還發現,父親通過“望了又望,聞了又聞”就能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么時候愛唱歌,什么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可見父親對鳥有多么的熟悉,父親為什么能夠這么了解鳥的生活習性呢?文章的第一自然段就給出了答案,“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這一句,就明白地告訴我們,父親和鳥的關系不同尋常。
二、創設閱讀情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根據這樣的基礎,結合課文內容的特點,我們應運用多種手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多形式深入地閱讀課文,以讀促思,以讀悟情,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及我護鳥心愿,激發愛鳥護鳥的思想感情。如9至11自然段部分,從這開始是比較輕快的,所以可以讓學生聽聽事先準備好的鳥的聲音或者讓學生學學鳥叫。并讓大家說說“如果你是一只小鳥,這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書上又是怎樣說的?”“這是樹林和鳥最快樂的時刻。”“應該怎樣讀這句話,誰能把它讀好了?”從朗讀中感受父親在說這句話時的那種愛鳥之情。此外,在學生讀熟的基礎上設計小組分角色朗讀。通過分角色,體會父親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反饋時讓學生給課件配音。課件中優美的畫面和動聽的`音樂,加上學生的配音,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豐富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巧設疑問,引導感悟
課堂提問是教學活動中的重要形式,是師生感情交流的紐帶,是課堂教學中信息反饋的主要途徑。同時,也能誘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其思維,有助于達到教學目標。在讀文的基礎上,鼓勵學生針對課文提問題,(你覺得你提哪幾個問題,對小朋友理解課文有幫助)教師從中挑選出幾個有思考價值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書。如:從哪些地方可以知道父親知鳥愛鳥?“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你怎樣理解?如果父親是獵人,會怎樣?聽了父親的話,今后的“我”會怎樣?引導學生思考問題,有效地培養和訓練了學生的讀書能力,從學生的視角出發,促進了對課文的理解。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信心。
四、積累運用,拓展延伸
運用收集的小鳥的圖片和資料,建一個“小鳥樂園”。布置在班級一個合適的地方,交流關于鳥類的知識。新課程中非常注重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而且注重學科的整和。通過收集資料,既培養了能力又讓學生了解了關于鳥類的知識。
積累詞語,讓學生勾畫出課文中自己喜歡的詞語,并讀課后“我會讀”中的詞語,并選擇其中的詞語練習說話。
寫一寫。提高語文實踐能力是語文教學的至高境界,通過看一看、想一想、寫一寫,使學生的想象能力、寫作能力得到提高。我設計一個關于小鳥的故事,鳥媽媽帶著小鳥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突然一聲槍響,鳥媽媽被擊中落地。受驚的小鳥只有躲在樹林中哭泣。讓學生續寫后面的故事,可提示,如果自己碰到那只沒有媽媽的小鳥該怎么做?如果你看見那個獵人該怎么做?等等。
教學反思:
在講《父親和鳥》這課時我先讓學生們回顧了一下七單元的一些文章,讓他們自主發現這個單元的主題是“愛護環境”,在七單元中識字七是愛護動物的拍手歌,《“紅領巾”真好》中表達了“紅領巾”對小鳥的呵護,《淺水洼里的小魚》小孩子對小魚的在乎,所以在讀本節課課題,我就說:同學們猜猜父親和鳥的關系?或是父親對鳥兒會怎樣?輕松認識到本節課的主旨后,利用一個問題“從哪些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父親愛鳥”貫穿始末。
我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句子畫出來,很多孩子很快找到了句子,我發現大多數孩子能找到“喃喃地,輕手輕腳”這些動詞,體會出父親愛鳥。接著讓同學們反復讀引導孩子在讀中體會父親愛鳥,因為愛所以才會輕手輕腳,但是大部分同學沒發現父親了解鳥也是愛鳥的一種表現,我適當地加以指導,我說:“同學們你們喜歡干什么?”他們有的說:玩游戲、有的說下棋,等等。我就說:“你喜歡這些東西你先得怎么樣?是不是必須知道它怎么玩,怎么操作,了解這個東西才能說明自己喜歡。”孩子們一下子明白了父親懂鳥,對鳥的習性了如指掌:知道鳥什么時候最快活,什么時候最容易被打中,這些也是愛鳥的表現。
“焐”這個字我采用演示法來解決,讓同學們做了做“焐”的動作,活躍了氛圍,提起了孩子們繼續學習的'積極性。這時我順勢拋出問題:父親這么懂鳥,如果他是獵人,會有什么結果?孩子們議論紛紛,有的說父親會*很多鳥,有的說父親會是好獵人,收獲大大的……我見時機成熟,馬上問:為什么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孩子們恍然大悟“我”受到父親的感染也很喜歡鳥,我很想保護鳥。這樣層層引導,由潛入深,不漏痕跡地解決問題,突破重點和難點,效果不錯。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作者以細膩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丹頂鶴的美麗的外形、優雅的姿勢,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教完《美麗的丹頂鶴》一文,覺得有所收獲。
一、以讀促思。
由于這篇課文優美的語言,讓我們好似看到了那一只只高雅、美麗的丹頂鶴,所以在本課的設計中,讓學生多讀書,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把一只只美麗的丹頂鶴讀到了自己的心中。例如在教學丹頂鶴的外形這一小節,我抓住丹頂鶴的顏色讓學生感悟它的外形的美麗。由“潔白”和“黑”這兩種顏色讓學生感受到黑白分明的對比之美,潔白如雪的羽毛上鑲嵌著一圈黑邊,對比鮮明,煞是好看。從“鮮紅鮮紅”一詞與“鮮紅”的比較中,學生真切地感受到了丹頂鶴頭頂那一抹鮮艷的紅色,是那么耀眼,那么奪目!不愧是嵌著的一顆紅寶石。接著讓學生用“因為—所以—”的句式相機進行說話練習,從而自然理解了丹頂鶴名字的由來。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逐步感受到丹頂鶴外形的美麗。為孩子們配上舒緩悠揚的`音樂,讓他們用朗讀給大家展示這美麗的丹頂鶴,我仿佛看到一只只美麗的丹頂鶴在天空展翅飛來。
二、緊扣關鍵詞。
教學第三小節時,學生對“高雅”不太理解。我緊扣課文內容,逐步讓學生理解。首先,出示了一幅丹頂鶴引吭高歌的圖片,從三個“長”字讓學生對丹頂鶴修長的身材有了直觀的感知,修長的身材顯得很高雅。接著,我讓學生上臺來指一指它的兩種不同的姿勢,無論是在地上引吭高歌,還是在天上展翅飛翔,都顯得那么高雅。由姿勢來感受丹頂鶴的高雅。緊接著,我讓學生欣賞了幾幅丹頂鶴的圖片,一組說話訓練讓學生感受丹頂鶴的高雅。丹頂鶴不論是在低頭覓食,還是在翩翩起舞,都顯得那么高雅。不論是在竊竊私語,還是在水中悠閑散步,都顯得那么高雅。緊扣關鍵詞“高雅”,不難理解丹頂鶴為何如此逗人喜愛。僅有直觀感知和體會還不夠,讓學生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讀來詮釋,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學生在一遍遍的朗讀中,感受丹頂鶴的高雅。
三、巧用音樂渲染。
課文看似在描寫美麗的丹頂鶴,其實是在告訴我們什么。丹頂鶴之所以生活的無憂無慮,是因為黃海邊的人們珍惜丹頂鶴、愛護自然環境,所以這里蘆葦叢生,魚蝦肥美,食物充足,寧靜祥和,因而逐漸成為了丹頂鶴生活的快樂家園。丹頂鶴是我們的好朋友,可是到目前為止,全世界野生丹頂鶴只有一千五百多只了,我國北方就有九百只左右。曾經有一個女孩,為救一只受傷的丹頂鶴,不幸滑入了沼澤,再也沒能上來,讓我們隨歌聲來一起來聆聽這個動人的故事!我適時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讓一段凄美的音樂讓學生油然而生保護丹頂鶴、保護野生動物之情。恰當的音樂渲染,滲透了愛護野生動物的意識,達到了語文教學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本課教學不足之處頗多,老師牽著學生走,導的太多,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沒能很好地發揮出來,還需不斷學習。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現在,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存在著備課目標泛化、目標越位的問題。泛化主要表現在目標籠統,不容易操作,越位主要表現在目標定的高,低年級向中年級靠,中年級向高年級靠。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低年級必須以識字認字為重點,抓住重點字、詞,通過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采用做動作、看直觀圖片等方式理解詞語,進而理解句子的意思。
因此,這一課,我教學的重點定位認讀本課28個生字;另一個重點是理解重點詞語,例如,滑稽、盲從。
讀生字這一環節,我重點讓學生交流識字的方法。利用熟字識字,利用謎語識字,利用字型識字等。另外利用課件,有趣的游戲,提高學生識字的興趣。目的`就是讓孩子們樂識字、會識字。
課文內容的理解,我利用找重點詞語"滑稽""盲從"等,通過孩子們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采用做一做、演一演、想一想的方式,理解詞語的意思,進而理解句子以及課文內容。
但我在課上處理上存在著一定的問題:
1、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前緊后松,影響了"滑稽、盲從"這兩個關鍵詞語的理解,總感覺理解還不是很深刻。
2、課上,我指導學生的語言不夠精煉,還不能用靈活的評價語言指導學生。
這需要在今后多學習,提高自身修養,豐富自己的內涵,提高駕馭課堂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一、激趣引入
課件展示:孫悟空在花果山的畫面。
師:孩子們,快看!齊天大圣孫悟空來了,他要帶我們去游覽美麗的花果山,可每個景區都設了關卡的,過了關才能進去。孩子們,還去嗎?(去)俗話說:“人心齊,泰山移。”老師相信你們一定會成功的!板書:“人心齊,泰山移。”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1、課件展示:花果山大門“我會認”。
師:瞧,第一關到了。孩子們,開始我們的闖關行動吧!
請打開課本93頁,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課文,遇到帶紅色小帽的字多讀兩遍。
2、誰愿意讀讀課文?其余孩子認真聽他是否做到了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評議)。誰來和他比一比?
3、讀得真棒!連調皮的小猴子也被吸引來了。瞧!(課件:15個小猴,身上寫著本課生字)你認識嗎?認識哪個就叫哪個的名字,還不認識的請小老師教一教。
4、拿出生字卡,同桌伙伴互相考考,不認識的,互相幫幫,看誰記得牢。
5、用開火車讀,分組讀,齊讀的形式認讀生字卡。
6、在大家齊心協力之下,這么多生字,全被攻下了。可哪些音難讀?哪些字難記?請與同桌交流,看看同伴的想法是否與你相同。
7、比一比哪個孩子最能干:能用“××告訴我××字音或字形容易錯”的句式向大家說說,提個醒。
8、交流識字經驗:孩子們真能干,不但看得仔細,聽得認真,還說得這么清楚,誰來介紹一下自己的識字方法。
(運用加一加、減一減、比一比、換一換、編兒歌、形象記憶等識字方法)
9、這么好的識字方法,讓一向自以為聰明絕頂的齊天大圣都自嘆不如!唉,真是“人心齊,泰山移”。大圣也只好把花果山的大門打開了。
(1)讀詞(課件出示:滿山的果樹,果樹上有生詞)這是花果山的果園,想摘果子的孩子聽好了,請拉著你的小伙伴一同來摘。讀得好的獎勵帶有生字的蘋果。再讓他們當小老師教讀,師貼蘋果詞。(齊認讀)
(2)理解詞――說話。
為了獎勵大家,請欣賞幾幅優美的畫面,但老師有個要求:邊看邊想,用畫面上的詞來說一句話。
出示課件:
①泰山風景――泰山。②柴塊燃燒的熊熊火焰――拾柴、火焰。
③諸葛亮(伴以人物介紹)――諸葛亮。④小棒折斷――折斷。
⑤小船在藍色汪洋大海里航行――竹篙、劃槳。
三、再讀課文,理解俗語
恭喜孩子們,你們闖過了第一關,繼續往前行吧!
1、課件出示:美麗的花園,園門上“我會讀,我會背”。
展示課文內容。
2、生自由練習讀,比一比誰讀得正確又流利。
3、你喜歡哪句俗語?先讀一讀,再說說為什么喜歡。
相機引導理解:“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
讓學生用準備的學具小棒做實驗。
4、揭題:孩子們,從剛才的讀中,你們有沒有發現,這些短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學生自主發現,教師歸納,像這種通俗易懂,讀起來瑯瑯上口,蘊含一定道理的語句就叫俗語。板書課題:俗語。
5、剛才孩子們說到了我們今天所學的俗語都講的是“團結力量大”,那在我們生活中,哪些事情體現了團結力量大?學生自由暢談課前搜集的資料。
6、男女生小組比賽讀,對讀。
7、試著背誦:師提示每句俗語的第一個詞,生接背。
四、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闖過了第二關,你們可以盡情地觀賞五彩的鮮花。
1、課件出示:花園里群花爭艷的美景。圖標“我會寫”。
2、學生認讀10朵鮮花上要求書寫的生字。
3、按結構重新給生字排隊。
左右結構:劃、折、拾、頂、移、斷、船。
上下結構:柴、齊。
品字形結構:眾。
4、哪個字最難寫?想看著老師寫一寫嗎?師范寫生字,學生書空。
重點:眾、柴、斷。(注意“斷”的筆順)
5、學生自主描紅書寫。
6、展示學生作業,評一評。
五、自主實踐,知識拓展
1、孫大圣祝你們闖關獲得全勝,請你們欣賞一首好聽的歌曲,名叫《眾人劃槳開大船》,歌中有我們今天學的俗語,會唱的孩子可以跟著唱,不會的請拍起你的手。
2、課件出示其他俗語,學生讀一讀。
3、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俗語(也可單獨列為一節活動課)。
《俗語》教學反思
《俗語》這篇短文是以在人民群眾中廣泛流行的、簡練而形象化的、定型的語句為依托,讓學生初步接觸具有濃厚生活氣息和生活經驗的民間語言,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明曉事理以及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的高尚情超,使識字與認識事務、明曉事理、培養情感結合起來。教學的重點是認識15個生字,會寫8個字,難點是讓學生初步認識俗語這種語言形式,基本懂得它所講述的道理,牢記這幾條俗語,并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愿望。本節課我執教的是第二課時。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和本班的學生實際,教學中我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在開課時播放螞蟻搬糧食的動畫片,讓學生初步感知團結力量大的道理,并給學生設置懸念,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進入今天的學習。在理解課文內容感知這些俗語講述的道理時,先集中講述一條,然后“以點帶面”理解其他幾條俗語的意思。這幾條俗語中“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一句通俗易懂,而且易于用實物演示。所以教學時,我以這一句為突破口,先老師演示折斷一根筷子再請學生動手折斷十根筷子,很明顯學生是不能這十根筷子的`,他們很直觀地頓悟俗語蘊含的道理。二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是不能持久的,所以教學中我安排了課內休息,即學生聽歌曲《眾人劃槳開大船》并提出聽的要求:聽聽歌曲中有我們學過的哪句俗語。這一環節我的出發點是休息、鞏固和激趣。從課堂學生表現來看,這一目的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新課標重視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在學生熟背本節課的五句俗語后,我請學生交流回家收集的俗語,學生興趣盎然,爭著展示。雖然課堂中留給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多,無法讓每一個孩子都展示自己,但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體現。俗話說“人無完人,金無赤金”。本節課的教學也留下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如:識字教學落實得不夠,學生朗讀的形式比較單一,課件的操作不夠熟練,教學有隨意性,這些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學中改進。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原文:
春天的早晨,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里走來走去。小鳥看見了,好奇地問:“你能讓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嗎?”
“當然可以。來吧!”小樹帶著小鳥玩了好一會兒,才把小鳥送回家。
從這以后,這棵樹天天來陪小鳥。小鳥跟著他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
終天有一天,小鳥長大了,她向這棵樹告別,飛往遠方……
第二年春天,小鳥又回來了。一頭美麗的小鹿走了過來,金色的角在陽光下顯得特別好看。
“你也是一棵會走路的樹嗎?”小鳥問。
“對呀,人們都叫我馴鹿。”小馴鹿抬起頭來,“你大概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鳥吧?”
“去年的那棵樹,原來是你的爸爸呀!”小鳥叫起來。
“是的!是的!”小馴鹿也激動起來。他讓小鳥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喜愛小動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話時不同語氣,體會角色的思想感情。
3、學會本課8個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難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生字組成的詞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感受角色的思想感情,體會人與人之間的友好。
教學準備:
光盤、卡片、頭飾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設疑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樹。齊讀
2、你們知道有哪些樹呢?
3、你們知道這種樹嗎?(板書:會走路的樹)
交流:這是一棵什么樣的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過渡:這是個多么有趣的故事啊!它就在我們的語文書上,讓我們再來看看書,自己讀讀。
1、學生自由練讀課文。自讀要求:
(1)借助拼音,通讀課文。
(2)畫出詞語,圈出生字。讀準字音,想象字義。
2、同桌合作,互讀互評:一讀的時候是否注意到了生字的字音,二是否把句子讀通順了。
3、交流合作情況,推薦出幾名代表朗讀全文。其他學生邊聽邊思考:這篇童話講了幾年的事?提到了哪些小動物?
三、精讀課文,深入理解
1、交流:這個故事寫了幾年的事?講了哪幾個小動物?
2、可以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選出舉手最多的小組讀第一部分。
3、精讀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寫了什么?
(2)自由讀第一、二自然段,小組討論:剛開始他們認識嗎?是怎么認識的?認識后他們又做了些什么?
(3)合上書本,交流討論結果。
(4)從這第一天的交往中,小樹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為什么?
(5)帶著理解,用美妙的朗讀來表現小鳥和小樹的對話。
(6)過渡:馴鹿不光是第一天對小鳥這么友好、親切,在以后的日子里,他還天天陪小鳥呢!
(7)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
(8)他帶小鳥去了許多地方,看見了許多有趣的東西,你們能想象一下他們去了哪里呢,看見了什么有趣的東西嗎?
(9)交流
4、小結:小朋友設想的真好。是啊,這只剛出生的小鳥和這棵友好的小樹,玩了許多的地方,見識了各種有趣的東西,它們相處的多好呀!后來發生什么事了呢?下節課我們再學。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分角色表演課本劇。
一、復習檢查,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初步學習了課文,并仔細閱讀了第一部分。請小朋友回憶一下,第一部分講了些什么?
二、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過渡:終于有一天,小鳥長大了,小鳥和這棵樹不得不分開,因為小鳥要——飛往遠方過冬。于是,小鳥和這棵樹告別,你們猜猜看,他們會說些什么呢?以同桌為單位,互相演一演。
1、學生上臺表演,學生、老師相機點評、引導
2、雖然這只小鳥長大了,可是,它知道天天陪它的那棵會走路的樹是誰了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
3、結合小鳥當時的心情,指導訓練第六自然段小鳥的問話。
4、這棵會走路的樹又是怎么說的呢?齊讀第七自然段。
5、從小訓鹿的話中,你知道了什么?
小鳥聽了恍然大悟,而且他還非常——激動、興奮。誰來當當這只激動的小鳥?
能夠見到久違老友的兒子,這是多么巧的事情啊!小鳥興奮極了,小馴鹿也特別激動,你知道老師是怎么知道的嗎?
三個小朋友為一組,自由結合,分角色朗讀表演第五至第九自然段。
三個學生到前面表演,其余小朋友觀看、評判。
三、續講故事,激發潛能
1、小馴鹿讓小鳥停在它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里快步走去,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請小朋友想一想,看誰編的故事最吸引人。
2、續講故事
3、總結:大自然美好而和諧,它像萬花筒,為我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故事。我們恩能干的小朋友們,你們煽動想象的翅膀,編出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謝謝你們!還有的小朋友也許會說:我們還想編出更多的故事呢,現在,老師想請你們回家后,繼續設計屬于自己的童話城堡,請可愛的動物們去做客。然后把你編的故事來講給大家聽,好嗎?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剩下的生字,能復述課文。
完成《習字冊》
一、故事交流大會
1、導入:上節課,我們有幾位小朋友給我們帶來了精彩的故事。由于時間限制,其他小朋友的還沒有來得及展示。現在,就請你們把你童話城堡里的動物們請出來亮亮相吧?
2、學生四人一小組,交流自己續編的故事,并推選出一位講的的。
3、交流
二、識寫比賽
1、出示:“晨、奇、陪、趣、麗、角、概、激。”(認讀)
2、描筆順,邊描邊想
3、集體交流,1分鐘快速記憶。
4、簡單檢查,比比誰記得最快、最準。
5、《習字冊》描紅、仿影、練寫,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反思:
《會走路的樹》是一篇清新優美的童話故事。它講述了兩個小動物之間深厚的友誼。這是個極有情趣的故事,從字里行間、文字背后都能讀出各種有趣、生動的畫面。
正好我中心校要驗收教師對24字模式的進展情況,于是我選擇我的孩子們共同學習這篇文章。我的總體設計貫穿一個“讀”,我希望我的學生們能通過這個故事讀出兩個小動物之間純潔、美好的友誼。
在教學中,我創設了一情境:現在老師已經變成了魔術師,請大家閉上眼睛,一起和老師說“我變變變”,知道你現在變成什么了嗎?同學們有的`說變成了美麗的小樹,有的說變成了小馴鹿,有的說變成了小馴鹿的爸爸。抓住這個挈機我讓他們讀課文1至4段,這樣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小動物的距離,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走入了情境。我讓學生一邊讀著“一棵金色的小樹在樹林里走來走去”這句話,一邊質疑,學生帶著疑問,提出問題:“小樹怎么會走來走去?小樹怎么是金色的?小樹怎么不長樹葉?”勾起了學生的好奇之情,并且將這種情感遷移到小鳥的身上,小鳥此時對看到的一切就是如此的好奇,從而帶著自己的親身體驗朗讀好小鳥的問話,讀出好奇的語氣,從而有助于激發他們繼續探究的欲望。
又如,在學習課文的第二部分感受馴鹿兒子與小鳥相見時的驚喜與激動,我讓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叫、激動、”來體會、朗讀之外,我還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演一演,孩子們的想象力真是另人難以置信,他們不僅加上了自己的動作,還把文中的話變成了自己的語言,產生了不錯的效果,感受到小鹿認出小鳥時的驚喜、開心與激動。
這節課中,我還安排了好幾處說話訓練,如“小樹帶著小鳥來到————,看到————。”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說一說,來感受小樹和小鳥之間相處得十分快樂、融洽。從而讀出這種感覺。課文最后“小鳥來到小馴鹿的家……”引導學生想象他門之間又會發生什么故事呢?讓學生續編下去。不僅在這樣的說話訓練中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也讓學生在對話中實現對課文內容的提升。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深入地理解了課文,但是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處,整節課學生朗讀很到位了,所以不必花太多時間一直讀,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加強學生的寫字指導,今后我自己一定要在寫字這方面多下功夫。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風娃娃的好心和傻氣。
2、認識“抽、續”等生字。會寫“夫、表”等生字。
3、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還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出現的生字、新詞,正確書寫本課生字。
2、圍繞“風娃娃做了哪幾件事,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展開討論,讓學生在討論中理解課文。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猜謎語:云兒見它讓路,小樹見它招手,禾苗見它彎腰,花兒見它點頭。你們猜出這是什么了嗎?(謎底:風。)
2、板書:風娃娃
我們平時說到的娃娃,有洋娃娃、布娃娃、泥娃娃……那風娃娃是什么樣的呢?我們一起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
(1)借助課后的拼音,讀準生字的字音。
(2)標出自然段。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生字。
三、通讀全文,理清線索
1、通讀全文,想想風娃娃做了哪幾件事情。板書:(1)吹大風車;(2)吹船帆;(3)吹風箏;(4)吹衣服、吹小樹。
2、以上幾件事中,哪些是他做的好事,哪些是他做的壞事呢?
再自由讀課文,小組合作找出能說明風娃娃做好事和好心辦壞事的段落及重點詞句,讀一讀,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3、小組合作填表。
段落重點詞語、句子感受
做好事
做壞事
4、匯報小組討論結果。
(1)做好事:第二、三自然段。
(2)好心辦壞事:第五至第七自然段。
四、分塊研讀,反饋交流
1、研讀“做好事”板塊。
(1)風娃娃做了什么,結果怎樣?(風娃娃吹動風車快速地轉動,使秧苗喝足了水。風娃娃幫著纖夫吹帆船,船飛快地行駛,纖夫們笑了。)
(2)風娃娃做了兩件好事后,是怎樣想的?
指名讀第四自然段。從他心里想的,你體會到了什么?(風娃娃認為幫人們做事很容易,只要有力氣就行了。)
你覺得風娃娃這樣想對嗎?(不對。)我們再去看看風娃娃又做了什么事情,結果怎樣。
2、研讀“好心辦壞事”板塊。
(1)風娃娃做了什么,結果怎樣?(風娃娃吹跑了小朋友的風箏,孩子們傷心極了;風娃娃還吹跑了人們曬的'衣服,折斷了路邊新栽的小樹,人們都責怪他。)
看到這樣的情景,如果你在場,你會怎么責怪風娃娃呢?
(2)風娃娃聽了人們的責怪,是怎樣想的?讀讀第八自然段。
(3)讀讀學習伙伴的話,說說你想對風娃娃說什么。(風娃娃,做好事,光有力氣是不行的,還要動腦筋想一想我這樣做是不是正確的。)
3、總結。
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還不行,還要看是不是對別人有用。)
教學反思:
今天我教學的內容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的一篇淺顯易懂的優美的童話故事《風娃娃》,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我意圖采用貼近兒童的教學語言,變換不同的教學手段,抓住字詞學習和句子訓練來努力完成這堂課的教學,達到學習目的,希望讓學生學有所得。但是通過教學發現自己在教學中雖有做的較好的地方也還存在著許多的不足。
較好的方面:
1、扎實地教好字詞。在初讀課文之后,我讓學生逐段朗讀課文來檢查字詞,在檢查的過程中注重學生是否把字音都讀準確了,把句子讀通順了,反復地讓學生練習,爭取把字詞學到位,為后面的`朗讀課文、讀懂課文做好鋪墊。我發現這一環節的學習,學生的字詞學得還是比較扎實的,在讀課文時基本沒有出現重大的字音錯誤,而且學生即使讀錯了也能自我糾正,有了讀準的意識。在教學個別難理解的詞語時在具體的語境中讓學生理解,時學生能更好的理解詞語,讀懂句子。
2、讓學生有個整體感知的過程。雖然這節課只教學做好事的部分,但是在研讀之前我讓學生找出風娃娃做的事情,進行板書,區分好事和壞事,這樣讓學生能了解課文大概的內容。
3、變換不同的教學手段,保持學生學習的新鮮感,注重句子訓練。因為課文中的2、3兩段是相同句式的,我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至于感到厭煩。同時注重句子的訓練,通過劃一劃、讀一讀、說一說等方法,讓學生讀懂句子,讀好句子。學生基本都能讀懂句子,讀出不同的感受。
不足之處:
1、學習要求不夠明確。在教學第3自然段時,我的目的是讓學生理解每句話的句意。為了降低難度,我說句子的意思,讓學生找到相關的句子,再進行讀。但是因為這種教學方式學生沒有接觸過,我又沒有把要求說明白,剛開始時學生有些茫然。而且在我說句子意思時采用的方法也不太對,我都是用“哪句話是寫……”這種句式,給人的感覺就是在一個個地問問題,與原來的教學意圖不相符合。
2、朗讀訓練沒有進一步深入,沒有很好地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來品讀感悟。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語文教育歷史悠久,積累了許多寶貴經驗。怎樣讓傳統教學和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優勢互補,從而達到教學效果呢?本節課教學,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做:
1、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只有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給學生留足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自主活動,才能使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學到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對于本課的教學,我沒有設計煩瑣的問題,而是抓住描寫通天樹的高的句子,描寫巨人和小螞蟻對“上天”的不同的態度和做法的句子,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讀、悟、演,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中,成為課堂的主人。
2、情境中品讀
古人曰:“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是傳統教學的精髓,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是學生感悟文本的橋梁。一篇文章內含的情感、思想、意境真正由作者“移情”至小讀者,靠講解、分析,靠老師的告訴,即使學生接受了,充其量只是一個詞語,一個句子,一個概念,而少有孩子深切的體驗、情感的共鳴、思想的升華。而要達到這個境界,就得靠反復吟誦、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從而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無論采用的方法如何,實踐證明,課文是讀懂的',只有讓學生讀出味來了,好的教學效果也就隨之而來了。基于這樣的認識,我認為朗讀教學要讀思結合,讀導結合,教給方法。要在讀中理解,在讀中品悟,在讀中體驗情感,在讀中掌握技巧。因此,對于本課的教學,我先引導學生找到描寫描寫通天樹的高的句子,讀出樹的高,突出上天的難;然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當成巨人,在表演讀中感受巨人在困難面前表現出來的懦弱;最后默讀課文8——13自然段,勾出螞蟻說的話,反復讀,邊讀邊思考這是一只怎樣的螞蟻,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讀出螞蟻的自信、堅持不懈。同時,設計了多種讀的形式,有自由讀,個別讀,師生讀,表演讀,把學生從課堂帶進文本,再從文本帶進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加深對“努力”的理解,懂得只有不斷努力,才能獲得成功的道理,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心態和戰勝困難的勇氣。
3、合理運用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人們提供了廣闊的認知空間、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和多樣化的認知途徑,創設了優越的環境和開放性的創造空間。在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能提高教學效率。結合二年級學生的特點和課文內容,我將課文中的生詞,描寫通天樹高的句子,小螞蟻說的三句話,制成幻燈片,結合教學內容來展示,能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思維。
總之,整堂課的教學設計力求將傳統教學和基于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教學優勢互補,充分落實學生的自主地位,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實踐活動中,動口、動手、動腦,落實《語文課程標準》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適時引導,突現文本價值。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學目標:
1、認識“蛙、信、每、收、封、鴨、安、傷、今、驚、讀、第、次”13個生字和“爪字頭”“月字旁”兩個偏旁;會寫“非、今、朋、每、安、采、過、送”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
3、懂得好朋友之間需要關心,需要溝通,應當互相幫助,大家才會更快樂。
教學重點:
學會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體會小鴨的話:“看到你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
一、這節課我們還來學習這篇童話故事,齊讀課題。
1、教學“寄”字。
2、課文中誰寫的信?托誰傳遞的信?打開書,讀全文。
二、思考。
小松鼠托蝸牛大叔給小青蛙送去了一封信,在這封信里,小松鼠對小青蛙說了些什么?
三、延伸。
小松鼠為什么給小青蛙寫這樣一封信呢?讀課文的1、2、3自然段。
1、小松鼠為什么給小青蛙寫這樣一封信呢?
2、教學“天天”。
3、一只小青蛙坐在井邊,一臉不高興,這回你知道“一臉不高興”什么樣?
師:小松鼠看到小青蛙一臉不高興的樣子,聽了他傷心的話,于是馬上回到家,決定給小青蛙寫了這樣一封信。(齊讀)
4、教學生什么是對話。
四、小松鼠把信寫好了,就要送出去了,請誰幫忙呢?讀4、5兩個自然段。
1、誰幫的忙?
2、出示小松鼠說的話。(齊讀)
3、教學“請您”、“好嗎”兩個詞。
4、帶上這兩個詞,你們再讀一讀這句話。
5、教學“媽媽,請您?”(練習說話)
五、我們學習了兩次對話,還有幾個自然段,看看它們還說了些什么呢?
邊讀邊找,同桌研究交流。
1、教學“別難過,你一定能收到好朋友的來信!”“不,不會的!”
2、 “難過”是什么意思?
3、小松鼠為什么說小青蛙一定能收到信?
4、指導朗讀第三次對話。
5、教學“高興極了”。
六、小青蛙終于盼來了朋友的信,我們和小青蛙一起大聲地讀信。
1、在這封信中,小松鼠想告訴小青蛙什么?
2、你們看,后面有個省略號,是說小青蛙沒有念完,那后面還會寫什么呢?
3、你覺得小松鼠和小青蛙是好朋友嗎?
4、還有誰會感到快樂?
總結:小青蛙得到的幫助是幸福的,而小松鼠和蝸牛幫助了小青蛙是快樂的。它們給小青蛙寄去了一封什么樣的信?
《寄給青蛙的信》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講的是動物之間友誼,一下是對本課的反思:
成功之處
1、謎語導入,激發興趣
進入課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讓小朋友們猜個謎語,看看哪個小朋友最能干。 “綠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蟲,冬天它休息,夏天勤勞動。”學生們興趣盎然,一下就猜出是青蛙。然后我對學生說:“小朋友們真聰明,一下就猜出來了,老師真為你們高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就是一只小青蛙的故事。”隨機板書課題:寄給青蛙的信。大家齊讀兩遍,質疑:讀了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些什么?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有的學生說:“我想知道誰給青蛙寄信?一封怎樣的信?它為什么要給青蛙寄信?”老師夸道:“這個問題問的真好,請小朋友們帶著這個問題去讀讀課文吧!就這樣,孩子們帶著質疑,懷著好奇心,自由地讀課文,到課文中去找一找答案,并要求圈出生字。通過“問一問” “讀一讀” “找一找” “說一說”,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明白了小鴨子是為了讓好朋友小青蛙不再傷心難過、得到開心快樂,才給小青蛙寫了這封信。
2、反復朗讀,感悟、理解
語文教學的精要所在,就是讀。所謂“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就是這個道理。教學中,我抓住課文中的三幅插圖:“青蛙等信” “小鴨寄信”青蛙收信“三個不同的'情景,小青蛙不同的表情,重點體會它由“難過”到“開心”的變化。抓住“難過” “傷心” “安慰” “興高采烈” “快活”等詞語,反復指導學生朗讀,采用“示范讀”“齊讀”“分組讀”“個別讀”“分角色讀”的朗讀方法指導學生多讀,一遍一遍地讀----從讀通到讀順,再讀出感情,讓學生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獲,走進這個童話故事,體會朗讀的快樂。
課文的最后一段中,小鴨說:“看見你這么快活,我也非常快活。”這句話是全文的理解的重點和難點,這句話,讓學生反復地讀,反復體味兩個好朋友彼此得到的快樂,最終懂得:小鴨子關心朋友的心愿,那就是:“能給朋友帶來快樂,就是自己的快樂。”
3、聯系生活,談體驗
課文結束后,老師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親身體驗來談談:你平時是怎樣對待自己的好朋友的?分小組交流一下,同學們討論得還挺熱烈。有的說好朋友是怎樣幫助自己的,有的還說出好朋友對自己不友好的事。
4、實踐活動,小練筆(下一課時進行)
在班上舉行一次“XX,我想對你說”的好朋友談心會,鼓勵孩子們多與好朋友交流,多給予好朋友關心,讓孩子們從中體會得到交流的快樂。之后,讓孩子們像小鴨子一樣,給自己的好朋友寫一封信,培養學生的寫話能力。
不足之處
1、分角色朗讀指導的時間少了,部分學生還弄不明白自己的角色,該讀的不讀,不該讀的卻讀了,整個朗讀過程顯得有些亂,朗讀的效果不夠理想。
2、在給好朋友寫信的過程中,大多數學生還不知道怎么寫?寫些啥?就照著小鴨子的信抄了一遍,這是感到很遺憾的地方。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1、小學二年級語文《藍色的樹葉》原文
美術課上,老師教同學們畫風景,要畫上樹、房子和小山。李麗畫好了近處的房子,遠處的小山。她正要畫樹,可是綠鉛筆找不到了。
李麗看看旁邊的林園園,她已經把樹畫好了。樹葉那么綠,真惹人愛。李麗小聲對林園園說:“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林園園吞吞吐吐地說:“我還沒畫完呢。”
李麗只好趴在桌子上看林園園畫,等她都畫完了,李麗說:“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林園園說:“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了。”李麗說:“我小心一點兒。”
林園園從盒子里拿出綠鉛筆,說:“你要注意,不要削,畫的時候不要用力,不要畫得太多。”李麗連忙說:“我只畫樹葉和小草。”林園園皺著眉頭,說:“還要畫小草?”李麗看了看林園園,沒有接她的綠鉛筆。
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
2、小學二年級語文《藍色的樹葉》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包括一篇課文,9個會認的字,10個會寫的字,兩道課后題。本課使我們懂得互相幫助,不應成為一句口號。在別人需要的時候,伸出援助之手,這是每個人的一種責任,一種行為習慣。
但要能做到這一點,是不容易的。我們每個人心中都裝著“自己”和“他人”這兩樣東西。在許多情況下,這兩樣東西都在進行著斗爭。斗爭的結果,要么是自私,要么是無私。經過不斷的自我修養,人應該逐步達到無我的境界。雷鋒心中裝著他人,唯獨沒有自己,成為世人效仿的典范。
本課中的林園園,舍不得把自己的綠鉛筆借給同學,說明她在幫助別人方面做得不夠好。教學時既要讓學生看到林園園的不足,又要讓學生相信林園園會成為一個助人為樂的好孩子,切忌把她當作批判的對象。
課文中的事與學生生活十分貼近,教學時,還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反思,豐富內心的感受。
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會寫18個生字,會用“嗎、吧”造句子。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3、繼續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能正確、端正、整潔的書寫生字。
教學重點:
1、認識本課的9個生字,會寫10個生字,會用“嗎、吧”語氣詞造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培養責任感。
2、細心體會“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1、掛圖
2、學生朗讀課文,準備畫筆。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認識生字,學習課文,朗讀感悟體會互相幫助的可貴。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
教學難點:
1、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感悟課文懂得人與人之間應互相幫助,培養責任感。
2、細心體會“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過程:
一、懸念導入:
1、課前板書:19藍色的樹葉
2、設懸念:讀了課題,你有問題嗎?(樹葉怎么會有藍色的呢?)學了課文就知道了)
二、學生自學:
1、以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2、成果匯報:
(1)生字
(2)接讀課文
3、質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
三、學習課文:
1、老師(出示插圖1)講述故事起因:(第一自然段)
2、師:李麗看看旁邊的林園園,她已經把樹畫好了。小朋友看,林園園畫的綠色的樹葉可愛嗎?(指導看圖)
3、(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樹葉那么綠,真惹人愛”你一定會讀了!指導朗讀。
4、出示第一幅插圖,仔細觀察李麗麗和林園園的表情,想想她們說了些什么。找出課文中的對話讀一讀,并說說從對話中體會到什么。
李: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讀出謙和、禮貌的語氣;可結合課后“讀一讀、說說”進行擴展練習)
林:我還沒畫完呢。(讀出吞吞吐吐的樣子,聲音較低緩)
李: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讀出請求、商量的語氣)
林:我怕你把筆尖弄斷了。(讀出不樂意的語氣)
李:我小心一點。(讀出誠懇、小心謹慎的態度)
林:你要注意,不要削,畫的時候不要用力,不要畫得太多。(讀出不放心的語氣)
李:我只畫樹葉和小草。(讀出連忙答應的語氣)
林:還要畫小草?(讀出出乎意料、不滿的語氣)
5、出示第二幅插圖,說說這幅插圖畫的是課文哪部分的`內容,李麗和林園園分別在做什么,她們可能在想什么。
6、出示課文最后一段:你讀懂了什么?指導朗讀。
7、假如你當時在李麗和林園園旁邊,你會對林園園說什么?(注意結合林園園“不由得臉紅了”,要想到她已經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所以林園園會用行動改正錯誤的。)
四、實踐活動:
1、讓我們和林園園一起畫一張有綠綠葉子的圖畫送給李麗好嗎?
2、作品展示會。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復習鞏固生字,詞語,會寫10個生字,完成課后練習。
教學目標:
1、能正確、端正、整潔地書寫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寫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生字詞
1、讀字組詞(同位配合完成)
2、有感情地讀文。
二、指導書寫
1、請同學們看字帖,觀察每個字在字帖中的位置,想想寫時應注意什么。
2、教師出示生字帖(投影儀)
請同學上臺與臺下同學交流體會。
3、重點指導:
四個左右結構的字(吐、注、課、鉛),前三個要寫得左窄右寬,“鉛”字應寫得左右基本相等。四個上下結構的字中,可以重點指導“筆”字的書寫。寫竹字頭時,應避免把短橫寫成點;“毛”字的撇要盡量寫平,豎彎鉤的起筆在豎中線上。注意提醒學生,“鉛”字的右上不是“幾”字;“拿”字上面的“合”字中有一個短橫,可以讓學生采用會意的辦法記憶:“合手”才能拿住。
4、同學自己看字帖寫字,師巡視指導。
三、完成課后練習
1、出示:你把綠鉛筆借給我用一用行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嗎?
現在可以把你的綠鉛筆借給我了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吧。
(1)指名讀
(2)你能用“嗎”、“吧”也說一句話嗎?
(3)把這句話寫在書上。
(4)指名讀讀。
2、把兩個造句寫在作業本上。
四、抄寫生字詞。
3、小學二年級語文《藍色的樹葉》教學反思
今天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藍色的樹葉》,結束時,我問:大家學這篇課文有什么感受呀?他們都揚起一張張笑臉,大聲的說:同學之間要相互幫助,要團結友愛。我又說:這節課學得開心嗎?開心,他們這樣回答我。聽到這樣的話,我也覺得開心。只是笑過后留給了我更多的思索。
《藍色的樹葉》這篇課文寫得是在一次美術課上,李麗的綠鉛筆不見了,就向同桌林園園借,可是林園園舍不得借給她用,李麗就用自己的藍鉛筆畫樹葉。課文結尾寫著:李麗拿起自己的藍鉛筆,用心地畫著一片片樹葉。林園園看著這些藍樹葉,不由得臉紅了。當同學們讀到這兒時,我問:林園園為什么臉紅了?馬上有同學說:因為她覺得不好意思,沒有借給李麗綠鉛筆……等等類似這樣的話。從這些話中我感受到了這篇文章的帶給他們心靈的觸動這也許就是文學的魅力。
語文課在我們小學課堂中該起怎樣的一種作用呢?又該如何是教學呢?語文顧名思義:語言與文學的統一,語言是人類用來溝通交流的。在和諧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對文學的欣賞,我想有學習《藍色的樹葉》,學生已經能感受到文字的含義了而今天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多是教師帶著學生對課文的詞句進行分析理解,這個與傳統的語言教學相符嗎?怎么看都像是在上思品課。教學的研究永無止境,然而完全背棄傳統的文學詩詞教學是否不妥。我還在思索,愿在今后的語文教學路上走得更堅實!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比本領》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述了梅花鹿和金絲猴都覺得自己的本領大,通過比賽摘果子,它們知道只有合作才能成功的道理。
教學這一課時,我第一以謎語導入再配以簡筆畫揭題,激發了學生參與的熱情。接著看課題提問題,讀文多情勢識字,然后逐段學文,總結拓展,進行快樂積存。力求到達實效性和靈活性的統一。
這節課上下來,我總感覺意猶未盡,相信同學們也會有同樣的感覺。
第一要肯定的是,本課的學習任務基本完成了。在教學進程中,導入課題時設計的謎語,不但激發了學生的愛好,而且間接的向學生介紹了有關金絲猴、梅花鹿的知識,可謂一箭雙雕。我認為學生一開始的學習愛好就被調動了。接下來看課題提問題便完成的非常順利,學生問題抓的很準,可以說一步到位,讓我感到平時的努力沒白費。在學習課文時,我抓住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這一主線,抓每一段的特點來展開教學,如第一段訓練讀——有信心的讀。第二段讀演結合,重點知道“中意洋洋、垂頭喪氣”等。結尾重點抓課文的知道、想像、拓展延伸,并引導學生積存辭匯,滲透德育教育。這樣循序漸進使課堂更加有活力,學習主動,思維活躍,朗誦熱情特別高,真是其樂融融。
本課中我自己比較中意的`是板書設計比較新穎,簡筆畫為主,條理清楚,主題突出,比較生動。在學習第二段時,看陳碩、方朝陽一喜一悲的反差表演,那么逼真,那么生動,對于詞的透徹知道讓我激動不已。再者,課終聯系實際談合作,并展開合作摘蘋果認生字活動,既鞏固了生字又激發了小組間的合作意識,學生興趣極高。在整體學習課文時,孩子們都能積極參與、積極發言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知道。最后幾句關于合作內容的俗語以賀卡的情勢展現,既積存了詞語又為下一篇課文《賀年片》的教學奠定了基礎。
有人稱瀏覽是一種被引導的創造。《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瀏覽是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換的動態進程,教師不僅是瀏覽活動的組織者,更是學生瀏覽的增進者。”教師作為文本與學生的中介,應起到向導的作用,積極營建輕松、活躍、和諧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發覺、建構意義,乃至創造意義。本堂課的教學使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弱點,在教學中,放手放的還不夠,小組合作摘蘋果的參與面不夠廣。今后還得注意掌控新課標的理念,靈活駕馭課堂教學。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玲玲的畫》這篇文章語言樸實,故事情節簡單,大部節學生在第一課時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因此,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以識字、識詞為主。反思整個教學過程,有收獲,也有遺憾。
收獲之一:四步識字扎實有效
根據二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字詞教學是重中之重。教學中,我分四步落實。首先是初讀課文,讓學生借助拼音整體認讀;然后跳出語境識字,先借助拼音識詞,再去掉拼音識詞、識字,循序漸進,體現低段教學“字不離詞,詞不離句”的理念;其次是小組內交流識字方法,加深記憶。最后,鞏固識字,在這一環節我設計了由字到詞再到句子最后到課文。
收獲之二:手段語文化,使語文課更像語文課。
無論是生字詞語的教學,還是文章重點句的學習,都運用了語文的手段來習得語言,內化語言。在認識“叭”字時,我引導學生根據觀察字形,結合動作演示,學生很容易的理解了口字旁的“叭”表示聲音。
收獲之三:抓字詞落實訓練、積累語言字詞
教學是語文教學中最基本的訓練之一,抓住課文中的重點字詞,根據詞語的一定情境展開想象,通過朗讀體會詞語的含義,不僅能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能使學生體會到詞語內在的含義和豐富的感情色彩,加深學生的內心體驗。在教學設計中,我就抓住了課文中的“端詳”進行訓練。學生對“端詳”比較陌生,教師進行空洞的解釋無助于學生真正地掌握這個詞,而如果采用表演這種外在的形式,讓學生看表演說意思并用詞語說話,學生就對“端詳”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學生就對譴詞造句的.妙處有了更深的體會,為以后的寫作積淀了語言,使學生的語言訓練落到了實處。
收獲之四:寫字教學扎實、有效
在寫字教學這一環節,我先出示生字,學生認讀,在理解意思的基礎上組詞,然后引導學生觀察字的結構,接著師范寫較難寫的字,最后生臨寫。遺憾的是在教學中,對于讀我指導的不夠,在檢查學生識字情況時,我出示了句子,指名讓學生讀,但沒有及時進行指導,導致學生在讀課文時讀的不是很好。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在指導朗讀上下功夫。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在第 26 課《快樂銀行》的學習中我和孩子們在課堂中都覺得很開心。 我很想向孩子們傳遞這樣的思想: 其實一個人快樂與否全在于自己的想法。 而課文似乎 也正有這個意思。小雞原來不快樂,因為她不能向小鴨那樣在水里游泳。當她向快樂銀行借 出七分快樂后,她又變得很快樂了,因為她想到自己雖然不會游泳,但是卻能捉蟲子吃。其 實小雞不會游泳這個事實并沒有改變, 但是小雞卻由不快樂變為了十分快樂, 改變了的是她 自己的想法。于是我把這個意思說給學生聽后,還給他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同樣的半杯水 放在桌上,哥哥回到家里,看到這半杯水,嘆了一口氣,說: “唉,怎么只有半杯水喝呢?” 哥哥看到這半杯水并不快樂。弟弟回到家后看到這半杯水卻很快樂: “真好, 有半杯水喝!” 然后我問孩子們: “你們能說說自己在生活中因為想法不同而變得快樂的事情嗎?” 同學A說: “有一次, 我的.媽媽給我和姐姐各買了一個本子。 我的姐姐不快樂, 她覺得一個本子太少了。 我很快樂, 因為這個本子我可以寫很多字呢!” 孩子們心中應該有一點這樣的意識了吧? 后來,我又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現在,胖小熊要到咱們學校來開分行了。孩子們 一聽,顯得十分興奮,有的還站起來到處張望。我接著說:胖小熊打廣告了,你有多余的快樂請存進來,如果你不高興,請到這里來借快樂吧! 一位同學說:“我又想存快樂,又想取快樂!我的爸爸和媽媽每次回家,都會給我買好多 好多東西,還和我說很多話,這時我就非常快樂,我的快樂就可以存起來。而當我的爸爸媽 媽走了,爺爺奶奶只管我吃飯,不管我別的事情時,我就非常不快樂了!”他的爸媽在 云南工作,可憐的孩子只有爺爺奶奶的陪伴。我說:“那好,你爸媽回來了,你就有萬分的 快樂,到我們銀行來存下九千九百九十分快樂,然后到了不快樂的時候就天天來支取吧!” 同學B說:“我也又想存快樂,又想取快樂!前些天,我的喉嚨長了一個好大的泡,很痛,現 在被醫生治好了,我很快樂;不過,我總是在咳嗽,這又讓我不快樂!”
孩子們興趣很濃,紛紛說了很多。大家都是又想存快樂,又想取快樂,看來 孩子們開心與不開心的時候也挺多的嘛。真希望他們在不快樂的時候,能多想些 快樂的事情,每時每刻都開心快樂!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反思03-31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6-11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2-23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