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常用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
我今年代的是一年級語文,面對著一群天真可愛的小孩子,又高興又發愁。因為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具有很明顯的學前幼兒的特點,他們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好動是他們的天性也是共性,他們最喜歡的是游戲、活動。但是他們一入小學就要從幼兒比較自由的以游戲活動為主的學習轉入小學有計劃的系統的以多門學科知識和各種能力培養為主的學習,并且最先要學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課的內容沒有生動的故事情節,都是一些抽象的符號,既難讀又難記,學生學起來一般都會感覺特別枯燥無味。經過這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與摸索,我在教學中有這樣一些收獲:
1、創編兒歌學拼音,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語言。
在第一次執教漢語拼音課的第一課aoe時,我是參照教參上已編好的方便學生記憶的兒歌,如嘴巴張大aaa;嘴巴圓圓ooo;嘴巴扁扁eee,以此來教學生記住aoe,我讀一遍,學生跟著讀一遍,直到學生記住為止。但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學的積極性完全沒有調動起來,學生只是在機械地跟著老師一遍一遍地讀。直到下課的時候,班上一個孩子跑來跟我說,“老師,我覺得韻母o像一個圓圈”。是啊,這個孩子說得沒錯,用圓圈圓圈ooo不是一樣能記住o嗎?為什么偏得強求孩子照老師教的方法記,何不就讓孩子嘗試自己來創編兒歌識記拼音呢?在接下來的'拼音課的教學中,我都是先指導,然后放手讓學生自己來嘗試編兒歌記住拼音字母,編的好的同學就請他當小老師,教全班同學一起讀。如識記p時,學生編道:小山坡,ppp;潑水潑水ppp;小旗子,ppp。在學習了拼音b的兒歌右下半圓bbb后,在學習p時,就引導學生對比編兒歌:右上半圓ppp。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而且因為是自己編的,記憶也猶為深刻。實踐證明,讓學生自己創編兒歌學拼音,不僅能讓枯燥的拼音課變得有趣味性,而且還能發展學生的語言,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2、師生合作問答,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辨析易混淆的字母和音節。
在平時的漢語拼音課上,通過我的指導和學生自己的思考,創編了一些識記拼音字母的兒歌,為了加深記憶,在學生學累的時候,我和學生便進行合作問答,我問你猜,如師問一個門洞是什么,學生就會接一個門洞nnn;師問二個門洞是什么,學生就會接二個門洞mmm。合作問答除了對幫助學生記憶拼音字母有幫助外,對幫助學生拼讀音節也很有幫助,如學生在讀音節讀累的時候,我就會把一個音節先進行分解拼讀,學生聽了我的拼讀便把音節直呼出來。通過這樣一種形式,使本來得很沉悶的課堂變得活躍起來,而且也幫助學生區分了易混淆的字母和音節。
3、聯系生活多渠道學習漢語拼音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聲母之后,我就讓學生為身邊的一些物品標上音節做成卡片,然后貼在上面,或者在生活中也要有意識地拼拼音節,給學生營造出拼音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時刻能接觸到拼音,在多看多讀中熟練掌握音節的拼讀。
與此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漢語拼音教學的難度。對于識記拼音字母,學生掌握得還可以,但是對于聲調和音節的拼讀始終是整個漢語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拼讀方法已講了無數遍,教讀也是一遍又一遍,但是仍有部分學生不能掌握。究竟怎樣讓學生把聲調讀準,怎樣讓學生盡快學會拼讀音節是我今后拼音教學努力的方向。對剛剛升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漢語拼音是他們的入門課,也是基礎課,所以必須讓學生開始就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等情況著手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的氛圍內學習。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2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句式整齊,富有節奏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簡明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
比較好的做法:
扎實識字寫字教學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所以在整堂課的最后,我設計了“小評委們比寫字”這一寫字環節,先出示一個也有長長的尾巴的“巴”字,在學寫這個生字后,又出示“把”,目的在于讓孩子們在比較“巴”和“把”的過程中懂得,雖然“把”字里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兩個“好朋友”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謙讓,所以“把”里面的“巴”要寫得相對小一點。這樣學寫兩個有相似之處的生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有效地把字記牢、寫好。
但是在這堂課中,問題很多,這些問題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
一、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因此,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這一節課上,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面對出現的生成現象沒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學“巴”這個生字時,我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哪個字里也有這個“巴”字,一學生回答“把”,我當時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對,‘把’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生字),因為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學習要放置在學習生字“傘”之后。課后,我深刻意識到這樣的處理太失敗了,日后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二、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對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一年級的小學生特別需要老師的表揚,因為老師的評價會深刻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所以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要高度重視。但是由于自己在課堂上應變能力還不夠,所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處理得不夠完善,比如上例中對學生回答“把”的否定,對該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并進行延伸。還有,特別在學生回答不足時,我操之過急,沒有很好的循循善誘,可能直接讓別的學生回答了。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于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三、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講
新課程理念提出,教師要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真正落實“高效課堂”。在這節課中,我一直很擔心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所以有些應該讓學生說的內容,都被我“搶”走說完了,整節課中我說得有點多。
以上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加留意,減少乃至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有味,課堂更高效!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3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教科書第一冊中的一篇對話形式的兒歌。本文采用通過對話的方式進行描寫,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巧妙地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文中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讀起來瑯瑯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能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并能引起學生對動物尾巴特點進行觀察的興趣。
語文課程標準規定:要引導學生喜歡漢字,主動識字,學會用普通話朗讀課文。因此,在教學時,我根據一年級小學生喜歡小動物的認知特點以“朗讀訓練”為主線,靈活地組織課堂教學。并拓展學生的學習資源,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及作用,增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豐富了他們的知識。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一堂課有一個好的開場白,可以說,這節課就成功了一半,同學們都比較喜歡小動物,我就以一場別開生面的比尾巴比賽導入新課,讓學生情緒盎然地投入學習中去。激發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語言發展,促使學生主體能動作用與現實環境的統一。從整堂課的教學效果來看,學生始終沉浸在積極的情感體驗當中,學習興趣濃厚。可見,教師在備課中,要不斷探索新穎的、適合本節課教學的導入方式,巧妙地導入新課。導入方式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精心進行導入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2、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寫字
識字寫字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學習的始終。我在教學中,注意激發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在學生原有知識基礎上展開教學,激發學生自主識字的愿望,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注重對學生識字方法的滲透,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等等激發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暢所欲言。注重分散識字,將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大量復現、說話落實。識字、記字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
課標指出,小學語文的課堂上,每天要有十分鐘的寫字的環節,在學寫三個生字時,首先觀察每個字的重要筆畫在田字格中的占格,更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提高寫字的效率。尤其是本課的“公”字,寫的時候要把重要的筆畫“捺”要寫得舒展,起筆時不要太往左,還要注意“撇折”的“折”要提提筆,而不是把筆畫送到頭。從孩子們寫字的情況看,孩子們都能寫得很漂亮,記得也牢固。
3、學會朗讀課文
首先,帶著思考的閱讀才是有收獲的閱讀,我在引導學生讀課文的時候,我先讓學生聽清老師的問題:
(1)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
(2)它們都比得什么?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同位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解決問題。
接著,指導學生讀好文中的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范讀、錄音范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后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并且讓男女生對讀,同位互讀,師生合作讀等方式讓學生感受三問三答的方式,體會文章的結構,了解六種動物尾巴各自的特點。
最后,我把學生的朗讀引向深入,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后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并采用激勵性的評價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我就耐心指導,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把句子讀好。我配上歡快的音樂,讓學生一邊看著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朗讀課文,同學們的朗讀熱情被激發起來了,朗讀的情緒更高漲了,朗讀的效果也特別好。
4、注重知識的遷移
真正的語文學習,要將學生的思考從課內引向課外,能讓學生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么樣)?”出現了六次,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幾種小動物的圖片如牛、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等,學生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接著我讓學生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進行即興編兒歌,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激發了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及了解其它小動物的興趣,真正講課內學習轉向課外。
反思本節課,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比如,對學生的朗讀指導和書寫指導不夠全面,沒有照顧到程度稍差的同學,還是有往前趕課的嫌疑,這樣不利于學生的全面提高,今后,我要在兼顧所有的學生上多下功夫,爭取最大限度地提高每一位學生的能力,真正實現課堂的高效。
一年級上冊語文《比尾巴》的教學反思7
《比尾巴》這一課,我本著“課堂上老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的熱情”。這一理念展開教學的,首先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本課學習的興趣,然后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在整堂課中,我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的過程,從而實現真正一樣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整節課的設計充分尊重了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讓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取代統一的答案,讓學生自己的感性體驗代替整體劃一的理解和指導,整個過程充分尊重了主體的地位。
另外,本課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在第一課時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發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著通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范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后,請個別同學采用問答形式來讀,并請個別學生來表演著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著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4
《家》是蘇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中的一首小詩。它清新、自然、樸實,給人一種溫馨的感覺。
一、復習導入,鞏固字詞
1、復習詞語:在導入環節,我帶領學生復習了(白云、小鳥、魚兒、種子、藍天、樹林、小河、泥土)這些
詞語,并且這些詞語是一一對應的形式出現的,有助于學生對文章內容誰是誰的家的理解。
2、教寫“云”
這一環節體現了課堂上的寫字教學。并交給了學生正確的書寫姿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用提問尋思、用細讀品味
在教學中,我隨機展示了藍天、白云,樹林、小鳥,小河、魚兒,泥土、種子的畫面,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為什么藍天是白云的家?
為什么樹林是小鳥的家?樹林還是誰的家?為什么小河是魚兒的家?小河還是誰的家?為什么泥土是種子的家?這些問題讓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這些想象和描述使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讀時感情充溢,后面的指導學生朗讀就水到渠成。在配樂朗讀時,我先交給學生朗讀的方法,讓學生邊讀邊想畫面,把體驗到的情感移植到文本之中,用心靈與文本對話,用優美的聲音讀出對文章的感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激趣課堂,送白云、小鳥、魚兒、種子回家,
我把()送回家,()是()的家——這一環節的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和記憶,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課前,我讓學生制作了白云、小鳥、魚兒、種子、大樹的圖片。學生在課堂上送白云、小鳥、魚兒、種子回家時激動萬分,使文本不再只是一種文字,而是有形、有聲的體驗,學生也變成了有感情的文本角色。
四、突破難點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祖國就是我們的家——這一句是本課的難點。詩中“祖國”是一個抽象的詞,對于低年級小學生來說,尤其不容易理解。課堂上,我將抽象的“祖國”化為具體可感的事物,突破了學生理解上的難點。,我先讓學生認識我們祖國的樣子,它就像一只威武的雄雞,然后介紹我們祖國叫中國,也叫中華人民共和國。祖國是我們的祖祖輩輩生活的地方,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我們的.國家象個大花園,我們就是祖國大花園里的花朵。
之后,我帶領孩子在課件中觀賞祖國巍峨的高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雄偉的長城,無數的珍稀動物……讓學生在情感上產生共鳴,最后,讓學生對我們的祖國說一句話?學生們熱愛祖國的情感被自然而然的激發了。使學生明白了我們的成長離不開祖國的哺育、培養,所以說祖國就是我們的家,我們要熱愛我們的祖國。
五、課外拓展,積累語言。
為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我出示了沙灘貝殼海螺、夜空星星月亮等圖片,讓孩子創編詩歌,()是()的家。
課后的作業是回家把家這首詩歌背誦給爸爸媽媽聽并仿寫一句話()是()的家。這些都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在這節課上,我用一顆未泯的童心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在誦讀、對話中去體驗、感悟語言帶給我們的溫馨。在這種體驗中,學生的性情得到了陶冶。
這節課帶給我的不但是快樂、感動,而且是審美的情趣。讓我感到教學不是枯燥的,而是有滋有味的。
本節課的不足是:教學過程中,前四行詩句的教學速度稍快了一些,給拓展環節留下的時間有點多。在突破難點環節準備的一首兒歌《娃哈哈》,忘了播放,隨機放在了最后的環節,只起到了讓學生放松休息的作用,沒有為突破教學難點而服務。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5
教學目標
1. 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情感。
2. 認識12個生字,一個偏旁“ ”(角字頭)
教學重、難點
認識生字,區別“木”和“目”
教學流程
一. 談話導入
在識字王國里,我們認識了很多生字朋友。今天,有一些十分有趣的新朋友想和大家見見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口耳 耳 目》,認識一下新朋友。(板書課題)
二、圖文結合,整體感知
1、借助拼音讀生字,讀準字音。
2、看圖讀字,想一想字義。
3、(出示注音字卡)讀字卡。
師:你們知道這些字是怎么變化來的嗎?
三、學習生字“口”和“目”
1、學習生字“口”
(1)(出示圖)圖上畫著什么?(嘴巴)
(2)(出示生字卡片“口”)看著字讀兩邊。
(3)誰知道“口”指的是什么?
(4)(出示古文字)這是什么?(古文字)
師:古人一般根據物體的形狀來畫圖做記號,他們所畫的圖就是最早的文字,叫古文字。這個“”字就是古人根據嘴的形形狀寫出來的古文字,后來為了好認好寫變成了現在的“口“字。
(5)比字形。
比一比:圖、古文字、現代字的形狀(很像)
(6)組詞。
(7)引導學生總結學法:看圖——讀字——比形狀——組詞
2.教師引導學生用上述學法集體學習“目”。
3.自學其余生字。(運用上述方法)
4.檢查自學情況。
讀去掉拼音的字卡并組詞、說話。
注:鳥(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撇要看清)。
兔(認識“ ”,點就像兔子的短尾巴)。
竹(左右兩部分很像,有何不同)
禾(木加上一筆撇變成禾)
5、 介紹文中分類情況。
四、分組比賽認字。(認對獎勵智慧星一顆)
日月云 山田土
馬牛羊 雞魚兔
爸哥弟 木禾竹
你我他 口耳目
五、教師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認識了許多生字朋友,心里一定很高興,用一句話寫出來。
例:我認識了很多生字,心里非常高興。
教學反思
《口耳目》這篇課文,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發現象形字的構字規律,初步了解和學習識記象形字的識字方法。口耳目是識字的第二課,處于識字的入門階段,這些字對學生來說很抽象,如果是單純的說教他們肯定不感興趣,因此在這節課上我把那些象形字和事物制作成了卡片,以引起學生的興趣。采用“扶——放”的方法,教給學生學習生字的方法“看圖—讀字—比形狀—組詞”引導學生去觀察、去探究、去實踐,增強了學生的.求知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意識,讓學生感受到了識字的樂趣。然后在反饋學習情況的時候有機地滲透語言文字的訓練,給生字組詞、說話。
另外在記憶字形時,我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如學“鳥”時,編兒歌幫助記憶(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撇要看清);“禾”(木字頭上加一撇)熟字加一筆的方法識記;“竹”用比較法(比較左右兩部分異同)等,使學生牢固地記住文中的字。
最后,我將學過的24個字詞分類排列,通過兩組同認字比賽獎勵智慧星的游戲激起學生認字的興趣,既鞏固了生字又滲透了思維訓練,效果很好。
上完這節課后,我覺得有兩點不足之處:1.有兩個“mù”即“木”和“目”字音相同,容易混淆,課堂上我應該讓學生注意區分,兩字音同義不同。2.學生匯報識字情況這一環節時間長了點,導致后面鞏固識字時間倉促,若能給學生留下自讀、互讀一遍的時間字會掌握得更牢固。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6
《畫雞》是北師大一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一首古詩,是明代畫家唐寅為表達自己對雞的喜愛與贊美,寫的一首詠物詩,語言淺顯易懂。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雞并不陌生,對于寫雞的古詩,學生樂于學習。針對本堂課,我做了如下反思:
一、合理利用多媒體,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多媒體的運用是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甚至起推波助瀾作用的教學手段,我一向認為課件里的每一個配圖甚至音效都得符合本文的主題,這樣的課件才能真正為語文課堂起畫龍點睛的作用。而《畫雞》一課,為了讓學生理解“紅冠”、“雪白”等顏色詞匯時,我通過用可愛的填色課件使原本黑白的文字轉換成一只顏色鮮明的雞,從而從而直接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生印象,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精心創設閱讀情境,恰到好處感悟文本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低年級能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背誦優秀詩文50篇段。”課堂伊始,我就通過展示學生觀察雞的口頭作文,引用貼近生活的事例導入新課。學生一下子感受到了“雞”的.形象。在在講授唐寅筆下的雞時,我以一句“那唐寅究竟畫了怎樣一只雞呀?”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讓學生假設自己就是這只美麗大公雞,會對別人說什么?通過反復地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到雞的驕傲。同時又拋出問題:對,我們的大公雞一生都在為我們打鳴,從來不偷懶,那你覺得這是一只什么樣的大公雞?我通過自身的表情等,將自己的內心真情向學生進行“輻射”,以情激情,讓學生融入文本中。課堂末,在學生邊背誦古詩時,便出示耿榕同學畫的“雞”,從而揭示主題:要像作者和耿榕一樣,做個認真觀察事物的人。在整節課中,我從學生的好奇心入手,不斷地運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能夠主動地思考、獨立地面對、積極地感悟。
三、以生為本整體回歸,予學生識字主動權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寫字是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對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從小打好寫字的基礎。從一年級開始就要嚴格要求、嚴格訓練。逐步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小學低年級的語文教學,指導識字和寫字是重中之重。在本課的識字教學中,我將識字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他們運用之前學過或自己的識字方法,自主學習,互相提醒,隨時給予表揚:”咱們同學們想出好方法記住生字,今后學習生字時,也要多動腦筋,肯定會發現更多巧妙的方法。”
但是有些遺憾的是:在講解古詩時過多的提問破壞了文本的原味;教師指導學生的朗讀不夠;板書的設計比較不美觀、實用。語文課是一種永遠殘缺的藝術!我將繼續努力,力爭使我們的語文課能體現語文出新課堂的新氣息!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7
鑒于教材本身的特點:淺顯易懂,機械記憶比較多(如生字、筆畫、偏旁),理解感悟的內容比較少;我根據我們班學生的特點,我們班學生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都較低,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都比較缺乏;又鑒于因為提前上課,這成了學生學習的第2篇課文,學生對于如何學習、理解一篇課文還茫然不知,所以我在設計教學過程的時候,根據一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特別設計了“喜洋洋鄉村大冒險”的游戲形式,以游戲闖關的形式吸引學生學習生字、學習課文的興趣。
一、教學過程
我將教學過程分為五個游戲闖關部分,分別為:尋找生字娃娃、閱讀大闖關、偏旁大闖關、迷宮陣,生字大闖關導入,其中游戲容納了生字學習、課文朗讀、通過疊詞感悟學校的美、拓展延伸、寫字這幾部分。導入部分由一個問題和看圖說話構成,先問小朋友想不想和喜洋洋鄉村大冒險,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消除了陌生感。然后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按由近到遠的順序說一說圖上的內容,一來鍛煉了學生的口語表達,二來讓學生自己也對新農村有了一次情感體驗。朗讀和學習生字合為一個部分。因為學生對一人讀一句的方式非常生疏,效果較差,所以我就將它改為個別讀,學生認為自己哪一句讀得美就讀哪一句,這樣消除了學生的緊張感,而且因為自由選擇,可以讓學生把自己優秀的朗讀水平表現出來,學生投入的熱情非常高。在教學生字的時候,我放棄了原來煩瑣的分析結構偏旁的教法,先是讓學生在課文里找出生字娃娃,告訴學生生字娃娃可以幫助我們去冒險,這樣學生對學習生字就很感興趣了,然后認讀,最后幫助生字娃娃取下魔力寶劍,這些寶劍我設計成了去掉拼音的生字,這樣學生就可以在游戲中學習,在學習中游戲。接下來進入了教學的重點部分:感受新農村小學堂的美。我以“青青的瓦”為突破口:①了解什么是青色②在圖上找“青青的瓦”③體會“青青的瓦”美在哪里④比較“青青的瓦”和“青的瓦”體會疊詞的美⑤找“青青”的事物,感受他們的美。然后以此為射點,散到“白白的”散到“寬寬的”散到“大大的”體會他們的美。然后進行了一個句式的練習:學會將課文的句子倒過來說。最后拓展延伸有2個部分組成:①用疊詞的形式說說學堂周圍的樹、山等景色,并能倒過來說。②展示本學校的圖片,模仿課文編兒歌。最后學寫“了”和“子”。這清晰的步驟,既讓我可以順利地實施我的教學計劃,達成我的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清楚這節課學了些什么,并且學有所得。
二、重點突破。
這一課的重點是第一句“一座房,兩座房,青青的瓦,白白的墻,寬寬的門,大大的窗。”而這一句的重點又是對疊詞的體會,知道疊能將所寫事物寫得更美。經過其他老師的點撥指導,我將“青青的瓦”做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因為小學生尤其低年級他們的視野里包容的內容有限,學習范圍太寬,他們會顧此失彼,將學習內容只放在一處,他們比較能集中精神去理解它。首先要解決的是基礎知識,基礎都沒有,如何添磚加瓦呢?所以我先讓學生知道什么是青色,課文里“青青的瓦”在哪里。再通過比較“青青的瓦”和“青的瓦”體會疊詞“青青”本身的美,通過這有意識的比較,讓學生在今后的說話和筆頭訓練中,能夠將疊詞無意識地揮灑而出,讓語言和文章顯得更美。然后讓學生說說“青青的瓦”美在哪里,并讓學生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也是“青青”的,并由我用課件呈列幾個例子,讓學生知道其實在我們身邊就有很多“青青”的事物,從而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今后要留心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然后我通過不同程度的.引導,如“老師從你的朗讀中感覺到枯萎的小草有點變綠了”,“變得更綠了”,“感到滿眼都是綠了”。這些評價語的背后是學生越來越富有感情地朗讀,把“青青的”讀得更美,并且在以后的幾節課中,學生對如何將課文內容有感情地表達出來有了一定程度的理解,朗讀起課文來更是有板有眼了。當學生對“青青”的事物美在哪里有了深刻的理解,并能用有感情的朗讀將它表現出來之后,我又將此延伸到“白白的墻”“寬寬的門”“大大的窗”就水到渠成了。
三、拓展有效。
學生在課本上所學并不是他們學習的全部內容,“語文”兩字內涵豐富,它不是指語言的堆砌,而是語言的運用,運用語言表達情感。要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也要通過運用,語言的運用。所以我設計了( )的樹,樹( )的這樣類似的幾個句子,一是豐富學生的語言,能夠讓他們以后能用不同的句式更清楚地表情達意,二是延長他們的視線,不要因為課文主要是贊美新農村學堂的美而把視線定格在那里,放寬視野,能發現更美的。之后我讓學生觀看了自己學校幾個比較有特點的場所,因為是自己熟悉的事物,所以學生非常有興趣,而且語言也用得非常貼切。
不過這節課也有很多不足。首先識字教學部分,進程太慢,影響學生后面的課文學習,學生掌握得不是很好,在這一環節里我沒有真正地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學習,而是老師代替,學完一個生字貼一個生字,這就無形的浪費掉了很多時間,所以導致了課堂教學沒有完成,以后在上公開課時,也不能輕視對識字的教學,可以通過猜迷、編兒歌或直接分析等形式讓學生識記生字,讓學生在認識生字和感悟課文都能學有所得。其次是對課堂突發事件的處理不到位,比如學生在找生字娃娃時,由于我的疏忽,沒有告訴學生哪些是生字,所以就有學生找出了不是生字的生字,我卻對這突如其來的問題不知所措。再者是重點突破部分,因為太過于注重對“青青”的朗讀和理解,花了過多的時間在這部分,在實際運用方面還是有點少,以后還可以精簡一些。最后是寫字部分,由于時間不夠的原因,所以寫字學習得還不夠透徹,很多學生還不知道按筆畫寫字,而且寫字姿勢不端正,寫的字不工整,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時刻注意這一點,多向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及時地把學生的這些不良習慣改掉。
由此可見,我的教學經驗還不夠豐富,教學底蘊還不夠厚實,面對課堂生成的處理能力還尚未成熟。所以,在這堂課里產生許多遺憾。面對課堂的生成,教師要注意把握好方向,適時地做出反應和調整,很多時候機會失去了便不再來。鑒于本人不是耳聰目明之人,所以請年長有經驗、年輕有新意的老師今后能多多、耐心地指導。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8
一、結合問題,給出想象的空間,感受兒歌的意境。
這首兒歌寫得很優美,有一種引人遐想的意境。課上,當學生感受完彎彎的月亮后,我讓學生說一說,夏天的夜晚,和爺爺奶奶出門乘涼,抬頭看到這彎彎的月亮,你想干什么?學生們的想象很豐富:如我想到月亮上面去坐一會兒,我想到月亮上去睡個覺,我想把月亮當作小船劃一劃,我想到上面蕩秋千,我想把月亮當成滑梯滑一滑等。
二、注意在發散學生的思維中鍛煉說規范話。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還能看見什么?順勢把學生說的話與上句相連。如學生說我還看見了流星,引導和上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長長的流星天上飛等。
當然,這節課還存在許多的不足:
一、課堂時間把握不好。本堂課由于內容較短,學生做了較為充分的預習,所以前半段很順。以致使時間富裕出來,原定的教學任務雖然完成,我想教學過程中,自己過于追求學生回答參與面廣而沒有控制好時間,其次生字教學的時間太短,還可以擠出些時間來多教學生字。
二、激勵性的語言過于單調,課堂教學機智還有待于提高。比如在生字教學中,“頭”學生交流記字好方法時,提到找朋友的方法“兩頭”,我應該順勢引導學生“兩頭什么?”及時滲透量詞知識。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9
因為前面學習了z c s,再學zh ch sh r時就很容易了。字母的形、書寫都容易掌握,重點應該放在讀音的辨別上。在教學中,果然學生就把翹舌音讀成了平舌音。于是我就進行了聽音變音的練習。找兩名同學,一名同學讀平舌音,一名同學讀翹舌音,下面的同學就聽他們是否讀得準確,根據讀的準確個數給他們打分。讀的同學認真,下面聽的同學也很認真。在這樣的聽辯后,接著開小火車,讓大多數學生也來讀一讀,老師可以掌握學生讀的情況。
今天在課堂上突發靈感,高年級學生能夠評價同學回答問題情況,一年級學生怎么樣呢?于是,在學生回答完問題后,我說:“誰來當小老師,來給他打分”話剛落,小手都搶著舉起來了。我讓一名學生評價,學生給出來分數。我接著問:“你為什么給他90分?”孩子說:“他讀得正確,聲音也響亮。”“是啊,我也贊同你的意見,100分,你也可以得一百分,因為你評得特別好,不僅打出了分數,還能說明理由,說明你聽得很認真。”在這節課中,只要是評價學生的`環節,學生都很感興趣。聽評的過程,關注了學生聽的狀況,也是對學生聽講的一個評價。這樣的環節可以引導學生更加認真聽講。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0
成功之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盡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征,通過看拼音讀、拼音漢字結合讀、看漢字讀、利用分段讀、選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讀書熱情,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秋天的美麗,激發學生發現美、尋找美的情趣,培養學生愛美的情操。
不足之處:教師沒有充分的鼓勵學生自主識字,調動學生們的識字興趣,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說出自己識記生字的好辦法。
改進措施:教師應該通過字理識字,通過展現豐富的字理圖增強了對生字的直觀性、整體性認識,比如利用“秋”字的字理故事激發了學生對漢字的喜愛之情,充分發揮了字理教學的重要作用。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1
《螞蟻和蟈蟈》是蘇教版國標本一年級下冊中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螞蟻由于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于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了。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全文共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螞蟻在夏季搬糧食。第二自然段講蟈蟈嘲笑螞蟻。第三自然段講螞蟻安然過冬,蟈蟈卻又冷又餓。本文篇幅雖短,卻富有教育意義。從內容上看,本文旨在教育學生只有辛勤勞動,才能得到幸福的生
活。從語文能力訓練上來看,本組的訓練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因此,編者安排本課的意圖就是圍繞上述重點來進行雙基訓練,通過熟讀,精講、多練,將第一階段課標落到實處,從而幫助低年級學生打好閱讀學習的起步階段。
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通過教師生動的語言和圖片,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在情境的創設中,學生積極地充當其中的角色,充分發揮想象力,與文本中的人物對話,在對話中感受、體驗。
1、根據學生特點,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導入新課時,利用簡筆畫再現課文第一自然段的內容,直觀形象,讓學生想象現在的天氣如何?怎么熱呢?使學生一下子進入課文的情境之中--天氣真熱.運用故事化、兒童化的語言進行教學,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2、引導學生進入情境,在朗讀中感悟、體驗。
在講讀課文時,我注重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在腦海中展現課文情景,去感悟語言,理解課文內容。
“有的背,有的拉”說明螞蟻勞動的方法很多。想想螞蟻還會想出怎樣的辦法來搬糧食?(出示句式:螞蟻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個個____________讓學生來說說)“個個滿頭大汗”說明螞蟻都干得起勁。在指導學生朗讀第一自然段時我引導學生抓住這些詞句邊讀邊想象,同時加上動作表演,在腦海中展現螞蟻們的勞動場面和“夏天真熱”聯系起來讓學生讀書感悟,從而產生對螞蟻的敬佩之情。(學生想到了很多動作:抱,扛,抬,馱--深刻地體會到了螞蟻的勤勞,把“個個滿頭大汗”表演得非常逼真.)[
“有的唱歌”“有的睡覺”表現出蟈蟈那種悠閑自得的樣子。“個個自由自在”說明蟈蟈們只知享受,不知勞動。在指導朗讀這一自然段時,結合圖畫,讓學生邊讀邊想象蟈蟈們悠閑自得的樣子,領會蟈蟈笑螞蟻的原因。想想蟈蟈們在乘涼時會對忙著搬糧食的螞蟻說些什么呢?(由于充分理解了"天氣真熱",學生在說話時滔滔不絕.有的說:天氣這么熱,小螞蟻,趕緊來歇歇吧;有的說:大樹下可涼快了,你們也來乘涼吧;有的說:現在是夏天,你們這么著急搬糧食干什么呀--)
讓學生在朗讀中深思:寒冷的冬天到了,螞蟻和蟈蟈是怎么過冬的呢?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果呢?這時的蟈蟈會想些什么?又會說些什么呢?(出示句式:螞蟻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個個____________。蟈蟈有的_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個個____________。)通過思考和比較螞蟻和蟈蟈的不同表現,說說自己的看法,從中讓學生明白了誰是真正的`傻瓜,懂得了只有辛勤勞動,才能換來幸福生活的道理。這時讓學生學習4個成語: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有備無患,防患未然,可謂是水到渠成.然后,送給學生一首新三字經來贊揚勤勞的螞蟻,讓學生知道幸福的生活是用辛勤的汗水換來的.
最后讓學生學習生字:汗.學生學習之后又學了帶有三點水的生字"洞",2個生字學完,讓他們再想想哪些字也帶有這個偏旁?與什么有關?
在讀讀、演演、說說中,學生的興趣濃厚,想象豐富,表情投入,使語文課文活了起來。最大的收獲是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2
1、學生閱讀時,我尊重學生喜歡怎樣讀書就怎樣讀,想想該怎樣讀就怎樣讀,充分肯定學生在閱讀中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作出有個性的反應。
2、在識字教學中,我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合作
交流、自主學習、主動識字,用各種方式的讀和游戲鞏固練習,使識字教學扎實有效。
3、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時,我鎖定課文中多次出現的“輕輕地”一詞,引導學生細讀,品讀,將作者的意圖滲入潛意識之中,使學生對文本中的語言達到理解。學生都感悟到了“我”和媽媽輕輕地起床、輕輕地穿衣、輕輕地走路、輕輕地開門、輕輕地說話都是對爸爸的關心和體貼。
4、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我嘗試著讓學生自己提出相關的問題,耐心地引導學生解決問題。這樣一來,學生的思路打開了,問題也接二連三地提出來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3
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影子》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童詩。在教學《影子》這一課時,我首先通過多媒體演示手影的游戲,把學生帶入向往的情境,再讓孩子談談影子有趣在哪里。引發學生主動參與到課文中來,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對影子的初步感受,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課堂教學的重點,然而識字又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我首先以小組合作學習來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它不僅有利于發揮集體的智慧,解決學生個人不能解決的問題,而且培養了學生之間互相合作交流的能力。然后以開火車的形式檢查學生自主學習的成果,加以表揚,還能很快的完成檢查。鞏固生字時,我利用課件設計了“送字娃娃回家”的游戲,讓學生不再枯燥。在識字的形式上,我采取了同桌互讀、小老師帶讀、開火車讀、看圖記生字,讓學生反復與生字見面,加深印象。通過這樣的方法,可以使學生在高度集中的情況下記住所學的字。
低年級的閱讀是強調正確流暢,培養語感尤為重要。按照朱熹的說法,就是要“讀到字字響亮,不可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僅字要念準,而且要讓學生建構詞的概念,就是讓他們把詞連讀,弄清一個句子中有幾個詞構成。這樣才能為感悟課文打下基礎。這樣高的要求,僅僅靠一遍初讀,再加幾分鐘識字遠遠不夠的,特別是對程度較差的學生來講,更是不夠。我抽生反饋讀,目的是了解學生讀的程度,并且幫助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為了讀通順、流利,我采用了很多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桌互讀、抽讀、師生互讀等方式。
寫字是低年級的重點和難點。首先把馬和鳥投給學生看,讓學生觀察,討論他們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然后老師范寫,讓學生明白每一筆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最后學生仿寫,教師巡視,相機指導。通過這樣的寫字,學生了解字的特點還能掌握每個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把字寫規整。
通過這堂課,讓我對一年級的課程標準更加確定和清晰,學生學習的情況都比較好,通過多種方式能吸引大部分學生的注意力。不過還需要加快課堂的速度,更加緊湊一些會更好。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4
一、 筆畫方向錯
筆畫方向錯,主要是指整圓筆畫和半圓筆畫的運筆方向錯了。初學拼音者,有的習慣將整圓筆畫,按順時針方向,從上往右下運筆,如“O↘”;有的習慣將整圓或半圓筆畫,從下往左上或右上運筆,如“↖C、 O↗”。整圓筆畫的正確書寫,應該是從上方落筆,往左下方運筆,一筆寫成,如“↙O”。半圓筆畫的正確書寫,無論是左半圓,還是右半圓,都應該從上方落筆,左半圓從上往左下順勢運筆,右半圓從上往右下順勢運筆,一筆寫成,如“p”中的“)↘”及“q”中的“↙(”。在這里順便提一下陽平聲調調號的筆畫方向。初學者易受漢字筆畫“撇”的影響,寫陽平聲調調號時,從右上往左下運筆。如此運筆是不對的,正確的寫法應當是從左下向右上運筆,這樣運筆正好可以示意出調值的朗讀軌跡
二、 筆畫順序錯
書寫“i、j、ü”這幾個字母,有些初學者喜歡先寫上面的“點”,這主要是受漢字筆順“從上到下”規則的'影響所致。這些字母中的點畫,應該最后書寫。書寫“f和t”兩個字母,有些初學者習慣首先寫“橫”,這主要是受漢字筆順“先橫后豎”規則的影響所致。這兩個字母中的橫畫,其實應該最后書寫。書寫字母“x”,有人習慣先寫右斜豎,后寫左斜豎,這也是不對的。書寫“x”應該是先寫左斜豎,后寫右斜豎,因為這樣寫可便于x后面字母的書寫。
三、 字母位置錯
這種錯誤是指書寫小寫漢語拼音字母時,字母占錯了四線格的位置。比如字母“i和j ”上的點,應該寫在第二線之上,有人卻寫在了第二線之下。再如字母“p和q”應該占中下格,有人卻把它們寫在了中上格上。糾正這種錯誤,需要反復強調字母的規范位置。漢語拼音小寫字母占中格的應該有13個,它們是α、c、e、m、n、o、r、s、u、v、w、x、z;占中上格的應該有8個,它們是b、d、f、h、i、k、l、t;占中下格的應該有4個,它們是ɡ、p、q、y;占上中下格的只有1個,它是j。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15
《我很快樂》是一首短詩,內容生動有趣、圖文并茂,讀起來朗朗上口、富有節奏感。在我們的傳統理念中,人們總會謙遜地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處處要向別人學習。而這首詩則傳達了“我很棒,你很棒,我們大家都很棒” 的理念。它為培養孩子健康、自信的良好心理素質搭建了一個有利的平臺。
教學時,我緊扣題目中的“快樂”二字,創設快樂的氛圍來吸引學生走進文本。首先以《快樂的節日歌》導入,讓學生一開始就感受到了快樂,調動了孩子們學習課文的愿望。在感受課文內容時,利用多種方式啟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快樂學文。教學第一節時,我有節奏地搖鈴鐺,從視覺和聽覺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再讓學生讀“我會發出清脆的響聲”;但孩子們對“清脆”一詞不理解,我再搖鈴鐺,讓學生再次感受清脆的鈴鐺聲,孩子們有些明白了,我順勢引導:“如果你是小鈴鐺,能發出這么清脆的響聲,你的'心情會怎樣?”學生很快就體會到快樂、自信,并能帶著這種體會讀課文。指導寫字時,也是在學生感受到快樂的基礎上來寫“樂”字。整節課就是以快樂貫穿始終,為學生營造快樂的氛圍,讓孩子們在快樂中識字、讀文、寫字。
在生字詞的理解上,我也花了一番心思。由于一年級學生課堂上有意注意的時間有限,如果枯燥地讀字詞、說詞義,大部分學生會開小差。而識字教學又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因而老師就要多花心思,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識字。我是把字放在詞中、詞放在句子中理解,這樣字詞不脫節,語文和生活也建立起了聯系。如檢查生字“發”時,我讓學生給它找朋友,有的孩子說“頭發”,有的孩子說“發生”,我告訴孩子們“發”是個多音字,使學生感受到“發”在兩個詞中讀音、意義的不同;“響”字則點了一個聲音洪亮的學生讀,并問他“你為什么要讀得這么大聲?”,這樣一引導,學生就能理解了……
然而這節課也有不足:我指導讀書不是很到位,有些學生沒能讀出快樂的情感來;我的語速比較快,孩子們年齡小、接受能力有限。在今后的教學中要特別注意,以達到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的目標。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05-20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03-29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6-24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精選]05-22
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6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一年級語文上冊《影子》教學反思11-15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推薦】03-06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精】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