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學會合作》是浙教版《品德與社會》教材第一冊中《競爭與合作》的第一課時。
由于現代社會的飛速發展,社會生活中人與人,地區與地區,國家與國家之間合作的范圍和現象非常廣泛,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對人才的新的要求,現行的學科教學和德育教育,都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學生在各門學科的學習中,經常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中隊、大隊活動中,經常接觸合作的.游戲活動。因此,“合作”對學生來說是比較熟悉的,但大多數學生對合作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缺乏對合作方法的了解,與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比較薄弱。為此,我本課的教學目標是感受生活中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體驗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必要性,初步學習一些合作的方法,使學生體會到合作成功的喜悅。并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對于教學重點的制定我是這樣考慮的,在這節課中應首先讓學生感受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因為一個人只有認識到一件事物的重要才會產生想按照事物的規則去做的愿望,尋找做好這件事的方法。然后在實踐體驗中總結出與人合作成功的條件和不成功的原因。因為我們對學生進行合作意識的教育,最終目的還是要讓學生掌握合作的方法,使其能在生活實踐中運用這種方法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我把本課重點定為:讓學生感受在集體活動中分工與合作的重要性和廣泛性,能夠運用合作的方法來指導實踐。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寫下這段反思時,我是很興奮的,因為學生的課堂呈現讓我激動不已,下課了孩子們不讓我走,圍著我不斷的告訴我他們的感受,我更加感動于能激起孩子大腦內存,勾起他們的一點思想,激起他們的思維的火花。
一、美麗思維
二自然段的內容是這樣的:
早晨,小云醒來一看,枕頭邊放著一只可愛的布熊。
媽媽走過來,祝小云生日快樂。小云問媽媽:“您怎么從來不過生日?”媽媽笑著說:“我忘了。”
學習這篇課文,為了讓小云感受到得到可愛的小熊的心情,我深情的引導:孩子們,你們都是小云,都是我的孩子!早晨,你們醒來的時候,發現枕頭邊有一只可愛的小熊,你的心里會怎樣想?
何文滔說:“我心里很高興,我知道是媽媽放的。”
賴美川說:“我醒來,發現枕頭邊有一只小熊,我就拿來送給陳老師。”
錢嵐颯說:“我太高興了,我要和妹妹一起好好抱小熊。”
劉濱欣說:“媽媽送給我的禮物這么好,我要把小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
反思:在此,我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孩子們充滿童趣和想象的語言在課堂中瞬時爆發了,我發現學生的思維是如此的活躍,語言是如此的豐富,課堂因為預設而變得美麗!
二、美麗感悟
第二自然段,我模仿媽媽祝小云生日快樂!
師:小云怎么說呢?
生:媽媽,您怎么從來不過生日?
師:媽媽怎么說?
生:我忘了。
師:媽媽不過生日,小云感到──?
生:很奇怪!
師:孩子們,媽媽有生日嗎?
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日。
生:媽媽記得小云的生日。
師:你會忘記自己的生日嗎?(生回答)
那你覺得媽媽會忘記自己的生日嗎?(生回答)
生:那媽媽會什么說:“我忘了。”
生:因為媽媽愛我。
生:媽媽只記得給我過生日,自己從來不過。
生:媽媽只想到了我,從來不想自己。
生:真是一個好媽媽!
評:至此,學生已從課文中感悟到文章深層次的內涵,媽媽只記得別人,從來不想著自己,媽媽給的愛是偉大的,無私的!學生的思維空間充分打開。“語文教學應在師生積極的心靈對話中進行”的理念,在這里充分展現,我積極在課堂上與學生“心靈對話”,并且潛移默化的通過自己的語言引導學生。
三、美麗生活
可至此,我還不就此打住,我繼續娓娓道來:
師:吃飯時,有好菜,媽媽總是──
生:先給我吃。
師:去商場買東西,媽媽總是──
生:給我買。
師:晚上睡覺前,媽媽總是把──
生:暖烘烘的被窩準備好。
師:天氣涼了,媽媽總是──
生:為我穿上暖暖的衣服!
評:這段生活中的拓展既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讓語文學習回歸生活,把學生從課堂中的感悟和生活實際結合起來,讓語文學習鮮活起來!這里我也體會到,成功的教學、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精湛的教學藝術,更要有回歸生活的教學藝術。
【總的感悟】
母語教學的本體價值就是促進學生言與意的積極感悟、內化、轉化,并進而運用個性語言表達自己的“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學生在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習知識,陶冶情操,體驗生活;學生學得生動,學得主動,在言語轉化實踐中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借生日》教學反思2》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跳水》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懸念疊起,整個故事始終在事物的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不僅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循環)的能力,更適合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使之在學生心中栽培下創造的“小苗”。因此,我在教學《跳水》一文時,緊扣“問”字,問在課前,問在課上,問在課后。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問在課前。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猶為重要。”因而在學習課文之前,應該有意識將學生帶進課文中,讓他們在學習前生疑、思疑。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在進一步思考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結合課前預習問①讀讀課文,想想事……此處隱藏16117個字……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郁的心理。
當英子鼓起勇氣一搖一擺地走上去時,(我讓一位女同學上臺)我鼓勵學生說:“難道我們不該為小英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我又創設情境:“小朋友,此時,你就是英子的同學,你想用掌聲告訴她什么?”學生熱情的話語打動了我們:“別怕!我們不會嘲笑你!”“勇敢點!”等等,很感人。
當同學們給了英子兩次熱烈的掌聲時,老師引導:快把這夸獎的掌聲響起來吧!英子在掌聲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呀!無數的話語在英子心頭涌動,英子你想說:……“謝謝你們,你們的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使我鼓起勇氣微笑地面對生活。”“你們的愛使我終身難忘。我要自信地面對一切。”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郁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感受到大家的愛。這部分情境的創設我覺得是比較成功的。我努力讓孩子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二、關注學生的'閱讀體驗,體現語文的人文性特點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閱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后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閱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3、在體味中升華。
通過這次《掌聲》的教學設計和教學,也讓我深深懂得:只要我們能為孩子的點滴進步而鼓掌,為孩子的精彩創意而喝彩,讓我們的課堂成為孩子們抒發心靈的天堂,相信每一個孩子在我們的課堂中都能成為一個個個性獨特的自我。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一.對試卷的總體分析
總體而言,該試卷知識覆蓋面較廣,信息量大,貼近學生生活,既考查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檢測了利用的能力。體量適中,難易適度。依據課標,尊重教材。同時,有一道題目沒有單一的答案,有助于學生創造性發揮,比較重視課改評價理念的踐行。
本次考試有十一大題型,有基礎知識的考核和閱讀能力的考核。基礎知識的考核內容較為全面,包含字、詞、句,題目有一定的靈活性。閱讀能力的考核是根據二期課改精神設計的,主要考查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如,“我會讀一讀,再填一填”,要考查學生能否讀懂文章,能否從文中找到答案。
我對名學生的試卷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統計,下面就試卷呈現的方式分兩部分對該卷及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具體的.分析。
(一)基礎知識部分
絕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尤其是第二.三.四.六題正確率較高,只有個別學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
(二)閱讀能力部分
閱讀能力這一部分,大部分的學生能看懂圖意并且順利寫好一兩句話,只有個別學生不知所云。學生答錯,主要原因是獨立閱讀能力不夠,在以后還要對閱讀方法上多加指導。
總之,本次對學生完成的情況來看,總體上比較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扎實,雖然學生的閱讀題完成得不是很理想,但跟試卷的難度也有一定的關聯。
二.今后改善教學策略
1.更加重視書寫端正、規范,卷面整潔。
2.重視學習習慣的培養:仔細審題、仔細答題、仔細檢查。
3.重視在教學時讓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而不是通過題海戰術。
4.加強閱讀訓練,提升閱讀方法。
5.重視詞語的積累,增大閱讀量,提升說話、寫話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要怎么寫好教學反思呢?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部編版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后教學反思(通用5篇),歡迎大家分享。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
文章創作于二十年代,在表達上與現代文章有所不同,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文中運用了比喻、擬人、排比等多種手法,而且大多數句子都是一些短句,適合朗讀。因而在教學設計時,我力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抓重點句子,結合生活實際理解課文,從而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通過課堂實踐,我覺得有些環節落實的較好,而有些地方還不盡人意。
首先,能較好的創設情境:
上課伊始,通過課件一分鐘的展示,使學生切身感受到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雖然只有短暫的一分鐘,但緊緊扣住時間這一概念,激活了學生的情感,為下面的學習打下感性理解的基礎。接著播放《匆匆》一文的配樂朗讀,舒緩的音樂,低沉的語調,把學生帶入一種情境,奠定了整節課那種淡淡憂傷的基調,學生在這種基調中很容易入情入境。
其次,精心選用教學語言,本文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任何散文都是作者情感的抒發,心靈的傾訴和思緒的流逝,語言都很美。因而在課堂上,我所使用的語言盡量與本文一致,與課堂的基調相符。如:是啊,從這些句子中我們也感觸到了時光流逝的蹤跡,歲月如梭,時光飛逝,時間在我們每個人的眼前飛快的閃過,一日復一日,一年復一年,這就告訴我們要珍惜美好的時光,把握住自己生命的每一刻。
注意引導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
說一說學了課文后,你想到的關于時間的詩詞或格言。教學中緊扣重點,將課內閱讀與聯系在一起。
不足之處:
1、教學中,沒能準確把握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點。
由于學生是初次接觸散文這一體裁的文章,如能引導學生比較與記敘文,說明文的不同,會有助于學生更好理解課文。
2、關于作者朱自清的資料,不應出自教師之手,這樣便失去了培養學生收集信息及整理信息能力的大好機會。
3、設計中雖是以讀為主線,以讀激情,以讀導練,但在教學中讀的還不夠,語言的感悟還不是很到位。
本次口語交際是讓學生講述留在心里的印象深的人。教學安排體現了三個層次:先是讓學生回憶在相處的人中,誰給你的第一印象最深;再讓學生說說當時相見的情景和留給你的印象;最后可以說說后來發生的事,以及對他印象的變化。三個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要放手讓學生談印象深刻的人。可教學中以讓學生圍繞“初次見面──相處過程──印象變化”這一主線展開回憶,在小組內暢所欲言,自由交流。教師巡回指導,在學生交流中幫助開拓思路,使他們從不同角度講述經歷,表現人物的獨特一面;適時引導學生講具體、講清楚,并能注意表達方式,使其能引起聽眾的興趣。
本次習作有兩個角度,角度一,用一兩件事介紹自己的小伙伴,注意要寫出小伙伴的特點。角度二,發揮想象,將發生在“我”和好朋友間的一件事情的經過和結果寫清楚,寫具體。教學中為學生開啟思路。首先確定寫誰(寫作對象),其次要思考表現他怎樣的`特點,最后要考慮如何組織材料,怎樣選擇恰當的事例來突出人物特點。教師要把學生的思路打開,鼓勵學生在內容的選擇、順序的安排、語言的使用上,能與他人有點不同,有點新意。當然要求要適度。動筆之前讓學生互相說說,以開啟思路,活躍思維,然后再按要求習作。
王冕的《墨梅》是一首題畫詩,流傳至今,想來必有其獨特魅力。今日教學此詩,頗有一點收獲。首先,多媒體教學手段總是能為課堂教學錦上添花,課的一開始,我就讓孩子們欣賞梅花的圖片,馬上把學生帶入了情境,讓學生對接下來即將接觸的梅花有了感性的認識。紅色、黃色、白色的梅花綻放枝頭,真是給人無限遐思!
我們知道,學習古詩的幾個步驟一般就是:釋詩題,識作者,解詩意,品詩情。針對高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以及學程導航的教學理念,我指導學生扎扎實實地做好了“預習”這項工作,課堂上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優勢,展開討論、交流,同時,基本摒棄逐字逐句理解古詩的傳統教學方法,只借助工具書說出古詩的大體意思即可。
上半節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品詩情”這個環節上,并且通過補充、拓展文字和圖片材料,不斷地在學生腦海中烙刻下梅之清新脫俗、淡雅樸素、冰清玉潔之氣質和形象。
下半節課,我又把學習的重心轉移到作者王冕的身上,把梅花與王冕緊緊地交融在一起,這正是“托物言志”類詩的教學關鍵。透過墨梅,相信孩子們肯定看到了那位不畏權貴、淡泊名利的作者王冕,我想,抓住了這個重點展開教學,孩子們的所得就不只是一首詩,一樹梅花,更是一種精神,一分傲骨。
《匆匆》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筆下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光陰感到無奈和惋惜。文章的語言委婉細致,意境幽雅深遠。可是六年級的學生能體會到何種程度?
課始,我配以舒緩的樂曲把課文朗誦了一遍,并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其中,學生們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頻頻贊嘆文章的語言之美。接下來我把整節課的時間都用在了指導感情朗讀和背誦。一節課,書聲朗朗,學生們讀得非常投入,有的學生還主動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第二堂課,我先讓學生暢談上節課的讀書收獲。當我再讓學生讀課文的時候,他們很自然地提出了幾個問題,如:“聰明的,你告訴我,為什么我們的日子一去不復返?”這句話為什么出現了兩次?為什么說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
這些問題都抓住了文章的重點,我又讓學生朗讀全文,然后小組討論,因為有了充分的朗讀,這些問題也迎刃而解。同時,我還讓學生觀察沙漏,感受時間的匆匆流逝。為了使學生更深刻地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意境。我又開展了一次配樂朗誦比賽,學生們都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上臺表演,課堂氣氛異常熱烈。既積累了語言,又使學生的認識得到了升華。很多學生都感嘆時間的一去不復返,為自己沒有珍惜時間而后悔、惋惜。
講完這課,我對《課標》中的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詹天佑》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是德育教育的好教材。文章選材典型,詳略得當。修筑京張鐵路的經過只選取了勘測線路、開鑿隧道、設計“人”字形線路三件最困難的事來寫,很能說明問題。而開鑿隧道,只選山勢高、巖層厚的居庸關和長度長的八達嶺記敘,很有代表性。
教學完這篇課文后,我有以下幾點反思:
一、以讀貫穿課堂,在讀中理解。閱讀教學還是應該以讀為本,讓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前提下去感悟,去體驗,這樣學生自然容易“見文生情”。如有關帝國主義者對修筑京張鐵路阻撓、要挾、嘲笑的語句和詹天佑克服困難取得成功,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部分都應該進行多種形式的讀,只有讀出感情才能幫助學生理解。
二、在處理“開鑿隧道”和“設計人字形線路”時,盡管采用了比較直觀的方法,但對于詹天佑的設計并沒有產生真正意義上的贊嘆之情。我想如果結合“連外國的工程師也不敢輕易嘗試”這個內容以及當時的施工條件來看詹天佑的設計,學生體會詹天佑的“杰出”就會水到渠成。
三、相信學生,放手自學。六年級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已經有了一定的能力。《詹天佑》這篇課文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理解并非很難,教學時要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引入新課時,讓學生交流收集回來的關于詹天佑的資料,既了解了學生預習收集資料的情況,又把學習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避免了教師介紹學生聽那種被動學習的情況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一、提高對教學反思的重視程度
在新課改的環境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斷提高自己的見識、拓寬視野,不管是在理論知識方面還是在學科方面,都需要及時充電,讓自己成為新課程教學的領軍人物[1]。
(一)書寫教學后記
教學后記的特點是簡易性與靈活性。教學后記看起來比較瑣碎,但其是教師通過思考,總結出的教學體會,故而比較寶貴。書寫教學后記不僅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經驗,還能夠為后面的教學提供資料。教學后記的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課堂教學成功的地方,課堂中存在的不足,本節課的創新點,學生學習的難點、疑點,寫教學感悟。
(二)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
撰寫教育敘事與教學案例是能夠有效提高教師自身教學反思實效的方法。教師一定要意識到教育敘事在反思過程中的獨特作用,并根據相關要求認真撰寫教育敘事,及時記錄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點滴事件,尤其是突發事件的起因,以及最后解決的詳細過程。其次,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應該養成撰寫教學案例的習慣,以便對教學進行分析,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優缺點,并為以后的教學提供基礎。
(三)學校制定教學反思標準
學校應該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地域差異及經濟條件的不同設計相應的教師教學反思的標準,以供教師參考,幫助教師理清哪些內容需要反思,應采取什么樣的方式進行反思。這樣有利于提高教師反思的水平及反思的質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多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溝通。教師可以通過互相溝通,了解彼此之間的'教學內容,然后根據本學科的教學需要、學校的特點及學生的因素,合理地選擇教學手段及教學方法。
二、提高自身教育理論素養
具有較高教育理論素養的教師,在看待問題時會比較深入,因為他們可以通過自身豐富的理論基礎對問題進行分析與反思,反思的深度與廣度與其他教師相比會比較深。
(一)文獻閱讀
閱讀相關文獻不僅可以補充教師匱乏的理論知識,還能夠指導教師進行教學反思。但是,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來說,他們最缺乏的是對理論知識的儲備。因此,為了更好地增強知識儲備,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閱讀與教學相關的教育資料,還應增加對教學反思、教育研究等書籍的閱讀,及時學習最新的教學方法,并運用到教學過程當中,從而為教師進行教學反思提供理論指導與理論依據。
(二)借助網絡平臺
很多農村教師都忽略了網絡對教學的作用。通過對各教育網站的瀏覽,能夠了解最前沿的教育方法,教師可以根據自身所處的環境,從這些教育網站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并對自己的方法進行反思。這不僅有助于農村教師積累一定的理論知識,還能彌補其教學方法的不足。
(三)增強對本學科的研討交流
增強研討交流,讓本學科的教師發表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將智慧放到一個筐里,提出問題,共同探討解決方法。教師從其他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能夠讓自己對問題有更明確的認識。其他教師的經歷能夠更加讓自己清楚問題形成的動力機制及原因。
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
目前,很多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都很單一,因此,學校應提高對教師教學反思方法的指導,豐富他們的反思方法。常用的教學反思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自我提問法,教師通過對自己教學過程的回顧,從中發現問題,并將這些問題整理到本子上,以便進行教學反思;行動研究法,該方法有助于實現提高教師教學水平與教學能力的目的;交流探討法,教師之間通過互相交流,彼此吸取對方的優秀之處,對教學方法、課堂組織等多個環節進行分析總結,共同提煉可行之處,以便用于今后的教學中,這種方法也是教師之間實現共同發展的一種方式;教學分析法,教師通過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科學有效的分析,能夠有效減少在以后教學中的失誤。
四、結語
教學反思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增強對教學過程反思的水平,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讓自己的學生能夠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中彩那天》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故事以“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和父親的神情變化為線索展開。文章要教育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在教學中,我把課文學習的重點放在3——9自然段,體會父親在撥通電話把車給庫伯時而表現出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我主要注重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本,在想象和聯系生活實際中拓展文本。
一、注重閱讀感悟
。在教學《中彩那天》時。我首先讓學生讀書,知道故事主要講什么?然后讓學生在讀中去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再帶著問題去讀書。比如:1、“我幾次興奮地想上車與父親工享這幸福的時刻,都被他趕下來。”為什么?
2、“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是個什么樣的難題?
3、得知我們家中彩后我和父親的表情各是什么樣的?
4、我對母親的教誨有了怎樣的體會?
5、為什么說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6、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開頭母親說的:“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的理解。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后,和同桌交流讀后收獲,說說在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很快,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就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然后,我引導學生一起去解答“父親正面臨一個道德難題。”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弄清:爸爸為什么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爸爸面臨的到底是什么樣的道德難題?再讓他們帶著這些疑問去反復朗讀7,8兩小節,從中找到答案。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使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說”。即培養了閱讀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二、注重探究式學習。
在指導學生學習3——8自然段時,我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去探究問題——然后讀議結合解決問題——同伴互助討論合作交流。在閱讀教學中把解決問題的權利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解答。
三、發揮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聯系生活解答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去想象故事的發展結局。如教第9小節時我讓學生想一想:車被開走了,家中的每個人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他們可能說了哪些話?先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之后再寫一寫。最后請學生在全班交流。有的`說:眼看著車子被開走,我心里有些不舍得,但我會向爸爸學習做一個講誠信的人;有的說:雖然,車子被開走了,但我看見爸爸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還有的說,媽媽又把開頭那句話說了一遍,使我記憶更加深刻。等等,在學生奇妙的想象中賦予故事新的內容。最后,我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在生活中,有沒有象爸爸這樣的人,還讓學生評判一下自己對庫伯把車開走的看法等等,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看得出他們幼小的心靈似乎懂得了“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的道理。
四、課后拓展。
在學完這課后,我要求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母聽,并讓他們說說自己對父親這樣的做法的看法,這樣也讓學生把道德問題深入到生活中,使學生對道德問題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回顧教學過程,我發現,學生在我的帶領下讀書思考問題比較積極,放手讓他們自己討論時,好象覺得沒話可說了。而且有些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只停留在別人說過后的一種點頭同意,并沒有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以后在指導學生解答問題時,還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
另外,我發現自己設計的問題有些多,其實有些問題顯不需要出示學生自己能通過讀書就知道了。
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改進方法,多考慮學生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風和太陽開始都認為自身身手最大,兩次比身手后雙方都悟出了道理。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有自身的優點和身手,一定要全面正確地認識自身和看待他人。
文中出現的“太陽”和“風”都是與我們實際生活息息相關的兩種事物,對于“太陽”與“風”的特點和功能,同學們都較為了解,課文采取童話體裁來講述,是同學最為喜好也是最能接受的,同學能結合自身的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在學習的過程中提出見解,表達感受。
所以我根據當天的天氣設計了開場白昨天刮了一場大風……
同學爭相舉手發言。
我結合了生活實際,提起同學的談話興致,既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自然而然地導入新課,又能激發同學的學習興趣。
我在教學過程中出示課文插圖,引導同學看圖回答理解“誰知、覺得”倆詞,并能用“覺得”說一句話
讓同學自由發揮想象同學通過自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通過看圖,再現文章內容,通過自由想象說話,深刻地理解文章內容。
并且讓同學以自身喜歡的方式和自身要好的同學一起讀書,大大地增強了同學讀書的積極性。在評議中尊重同學在閱讀中的個性感受,鼓勵同學發生獨特的體驗。
同學在課堂上表示活躍,我給了他們充沛的時間閱讀課文,同學通過自讀形式初讀課文,又借助文中圖畫閱讀課文,加上教師對重點詞句的點撥,同學對課文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所以不論是分角色朗讀或只戴頭飾的扮演讀,他們都能掌握住文中主人翁的情感和態度,把他們的對話讀得惟妙惟肖。而這多種形式的閱讀方式取代了單調的齊讀,特別是分角色讀和戴頭飾扮演讀,符合低年段兒童的心理特點,能夠充沛調動小朋友們學習的積極性。小朋友們活起來了,他們肯定以豐富的情感、活躍的思維使智慧之火熊熊燃燒。整個課堂顯得流暢而靈動。
課堂上,生生之間的評價很到位。同學在這樣的'訓練中學會傾聽,學會了如何評價他人,可惜的是,教者對同學的評價與疏導做得不夠好。課堂評價中,同學要學會評價他人,要在評價中學會傾聽,還要在評價中達到學習的目的,這樣的評價才具有實效性,而教者過于注重讓同學學會自評,對通過評價中達到學習的目的這一方面關注不夠,應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培養此意識。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參加工作三年,今年是第一次接觸語文教學工作,以前總認為語文教學工作開展起來很容易,畢竟我們身邊有這樣一個耳濡相染的語言環境,但當我真正接觸到實質的語文教學工作后,才發現其中的各種不易,即使是學習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我,也著實有些“夢想不能照進現實”,教學工作中存在很多疑惑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拿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教學來說吧,雖然在平時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對于朗讀方法的指導、朗讀習慣的培養、朗讀過程中情感的滲透引導,進行過一定的訓練,但一學期過去了效果卻不明顯,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下面我將教學中存在問題、疑惑做一總結,以此進行深刻反思,改正不足,繼續前進,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語文朗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小部分學生不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朗讀活動,如:隨意的自我的毫無目的完成朗讀任務,有的'甚至不愿意張開嘴巴大聲的進行朗讀。朗讀習慣不好,坐姿不端正,不用手指指著朗讀內容,朗讀時不知道做出重點標記,如:帶拼音的生字生詞、重點詞句、優美詞句、特殊詞句,篩選重點信息。朗讀過程中語音不標準,語調不優美,輕讀重讀不明確,停頓不恰當。中間停頓過多過長,朗讀不流利經常加一些“恩”,“呀”的語氣詞,或是自行加字少字。最嚴重的是朗讀時沒有投入感情,與文本融為一體。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經過若干遍的朗讀感悟之后,仍然讀不出課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朗讀效果干巴巴,聲音生硬千篇一律拖音現象尤為嚴重。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經過若干遍的朗讀感悟之后,仍然讀不出課文人物或作者的感情色彩,朗讀效果干巴巴。還有教師要求學生“大聲地自由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結果,整個課堂果然是書聲瑯瑯,非常熱鬧。但學生不能夠監控自己的朗讀,往往到最后就從自由讀演變成了不規范的齊讀。
其二,對學生朗讀的指導表現出空泛和缺乏實效性的特點。朗讀要求經常只是籠統的“要讀出感情”或“把??感情讀出來”,而沒有就如何讀出這種感情提出具體的指導。
教師對于學生朗讀的評議也比較籠統,“好,他讀得真有感情”,或者“讀得真好,大家鼓鼓掌!”,其結果是,學生對于怎樣讀才算“有感情”或“好”,至多只能形成一些朦朧的感受。
二、改進措施及今后教學設想:
首先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先要掃清字詞障礙,借用工具書,幫助解決生字生詞,要讀得“準”,讀得“正確”,這就要以必要的識字量和正確的普通話語音為基礎。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意自現”,讀得多了,語感、語調也就出來了,朗讀有助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掌握,精湛的語言文字對于小學生有時難理解和掌握,這就需要試著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讀,多讀,來幫助消化理解。在初步理解課文之后,要留足時間讓學生試讀、練讀,讀準、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韻味。課堂上不能一味地“講—問—答”,必須精心設計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地朗讀,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讀讀—想想—品品。這樣,通過足量的時間,多樣的方式,加強了朗讀的訓練,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其次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自己眼前的每一個學生有無開口大聲朗讀。
在讓學生大膽開口朗讀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注意音量適度、儀表大方。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發言響亮,讓全班同學都能聽到。引導學生感知、理解和運用有感情朗讀的基本技能,如重音、停頓、速度、節拍、語氣、語調,以及表情等等。正確地斷句,不能讀破句,這主要表現在停頓和氣息的一些處理上。學生的口語經驗已經使他們對句子結構和語句節奏等形成了一些感性知識,教師仍需引導學生正確感知處理。其次教師要正確引導培養好的朗讀習慣,那就是“眼到、口到、心到”,需要學生對自己的眼、口、耳、腦進行協調配合。學生在朗讀中常常表現為能以比較快的速度和正確的讀音“唱”出全文的文字,但對自己在“唱”什么卻缺乏必要的知覺和監控。
朗讀時側重情感表達引導,讓學生聯系自身經驗,理解和體會特定角色或自己在特定
情境下的思想感情,以及表達這些思想感情的可能方式,然后把相應的表達方式在朗讀中表現出來。這主要表現為感悟式的朗讀指導。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模仿和練習來掌握運用語氣、節奏、音高等表達不同情感的具體做法,輔助學生讀出課文人物的語氣和語調。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以刷子李高超的技藝為話題,借一件極富戲劇性的小事窺見人物的大本領,大智慧。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但這是賽課,跳躍性上的,前面精讀課文人物描寫一組的學習鋪墊為零,缺少略讀課文教學應有的連貫性和系統性,怎么辦?考慮再三,我決定借助單元閱讀導讀,讓學生提早接觸單元訓練重點,從整體上去把握作家刻畫人物的方法。另外,努力把握好教學方法上的粗放。略讀課文只有一課時,因此決不能求全求深,抓住一點,一課一得就可以。可是該課應抓哪一點,要練習挖掘把握到什么程度,怎樣的教學算是明顯區別于精讀課文?我深深陷入了迷茫和困惑中。
拜讀完《略讀課文,今天怎么教》,朱文君、王菘舟等名師專家的《對小學略讀課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心中似乎有了一點底氣,于是有了第一次試教:以第一自然段教學為支點,串起散落在文章多個語段中的教學點,通過自讀體會、比較閱讀、動作體驗、角色換位等手段,引領學生走進文本,體會刷子李的技藝高超。課后,回首一望,課堂上,每個語言點又是感悟又是體驗,面面俱到,怎么上著上著,居然比精讀課文還精讀?以至于拖堂十分鐘!單從時間上看,這是一個失敗的設計,一時又感到無比的迷茫。
鑒于略讀課文是精讀課文的.有機延伸,是將精讀學習所習得的方法進行實踐運用,幾經思索,另起爐灶,教學時我有意側重于學法的指導和運用,像正面描寫、側面描寫、一波三折等習作術語一一灌輸給學生,希望一口吃成一個大胖子。結果一節課下來,課堂氣氛凝重,一點也沒有文本語言特有的風趣與幽默,學生學得很不輕松。略讀課文到底該怎么上?忽左忽右怎么行?!我該精講什么,略去什么?取舍如何把握?這篇課文應讓學生學到什么?我再次走進教學的深谷,找不到出路。
痛定思痛,破繭重生。經過兩次試教,經過同教研組老師的共同分析和探討,他們給我指明方向――簡潔是智慧的靈魂,即目標求簡明,過程求簡要,引導求簡練。在這一思想指導下,我把本課教學定為兩大板塊:聚焦文本內容,從細節描寫中感知技藝高超
聚焦表達形式,在揣摩曹小三內心活動中感知一波三折。本設計,始終考慮學生的需要,立足于學生的發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和取舍,重點突出,條理清晰,學生學得興趣盎然。這些收獲,使我意識到:心里有文本,眼里有學生。這樣的教學設計應該是可行的、有效的。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新課程的實施使教師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轉變,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的反思。同時,觀念的轉變還帶動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往“師講生聽,師問生答”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正在蛻變,已逐步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老師指導下主動的學習,已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我在教學中也在不斷研究探索。課堂上采取各種各樣的教學組織形式,走下講臺,走向學生、貼近學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自己的`“教”真正為學生的“學”服務,使教學向著師生“互動交流,共同發展”靠攏。教學氛圍更加愉悅、和諧了,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民主了。但是,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由于自己理論上的欠缺,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引起我的反思。
評價是什么?評價應該是“欣賞”,是“激勵”,是“導向”。在課堂上把握好評價的時機,從學生的表現和語言中挖掘出評價因素,讓學生感覺到老師在欣賞他,激勵他,引導學生積極動腦,更自覺的學習。教師的評價語言還應該富于變化,富有價值。另外,我還覺得課堂評價應該多元化。課堂評價應該包括老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老師的評價這三個方面。比如在學生朗讀或回答問題后,我都邀請學生來評價。開始學生大都只會挑刺,看不到別人的優點。我就引導學生學會全面評價一個人,既看到別人的優點,也要看到別人的不足,在評價別人的過程中使自己得到提高。再如在生字書寫的教學中,我有時有意寫一些不規范的字,讓學生評價。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好習慣,弄清楚生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只有這樣,他才可以指出老師的錯誤所在。另一方面,可以打破學生對老師的盲目崇拜,知道老師也是凡人一個,也會出現錯誤。第三方面也誘發學生的自豪感和上進心。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語文是義務教育階段的基礎學科之一,承擔著傳承國家民族文化,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等重大責任,對提升國民素質有著重要意義。所以,小學語文的課程創新是順應社會的趨勢和國家發展的需要,但是我國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育在創新方面做得并不太好,本文從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目的、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現狀以及小學語文教學創新中應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學所存在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目的
在小學語文的課程標準里有著明確的說明,語文的教學一定要重視基礎素質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并科學合理地處理好兩者的關系。在平時的學習中,學生要把學習的重點放在語言的積累、理解和運用上,注重基礎的訓練,加強平時的語言溝通,為學生今后能夠在社會上合理地運用語言交流打下堅實的基礎。所以小學語文教育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探究精神。課標中明確地說明了小學語文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創新型人才,所以除了要學生在平時積極地積累和實踐之外,教師自身也應該在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教育策略上做出創新。
二、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的現狀
雖然在課標中已經有著明確的規定,但在日常的語文教學實踐中,仍然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問題源于以下幾個原因。
1.教育者的教育觀念陳舊。目前的小學語文教育工作中,仍然難以擺脫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注重書面知識,不注重實踐能力;注重答案和結果,不注重尋求答案的過程;注重知識的記憶,不注重知識之間的拓展和關聯;注重知識的工具性,不注重知識的人文性。這些陳舊的觀念在教育者的思想里仍占據主導地位,師長為尊,舊的學生沒有在課堂上對結論提出質疑的權利的觀念,導致小學語文教學的具體教育目標變得不明確,和時代發展相脫節,讓語文教學在應試教育的思想和模式上越走越遠。探究更深層的原因,是學校過于片面地追求升學率,以及教師和家長片面地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導致了教學變成了學校與學校之間、家庭與家庭之間相互盲目攀比的'工具,給學生造成了過大的心理壓力,扼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學習創造性。
2.教育模式的陳舊。在小學的語文課堂里,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學生還沒有形成強烈的自我意識,對自然知識的了解度還不夠,所以課堂上往往是教師占據主導地位,而學生只能作為聽眾和課堂活動的執行者,導致課堂氣氛沉悶,師生缺乏交流。教師不能針對學生的特點和薄弱之處進行必要的指導,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喪失了興趣和主動性。比如,在教師對課本上的古詩詞進行解讀時,需要運用到繪畫的形式配合學生以感性的理解方式去理解詩句、詞句的意思,但大多數教師不會讓學生去動手繪畫,而是自己在黑板上逐字逐句地邊畫邊講,學生只用在課本上記好筆記就可以了。一種新穎的教學方式,卻因為教育者的理念陳舊而沒有發揮出作用,課堂教學效率大打折扣。
三、教學創新時應注意的問題
語文是一門基礎性學科,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自己的語言素養。而以上幾點,既是語文教育創新的目的,也是在進行語文教育創新時必須注意的問題。
1.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策略解決問題。語文教學要培養的不僅僅是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得到綜合發展,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讓學生主動地學習、研究語文,在生活實踐中運用語文。小學五年級的課文《推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這篇文章以一個句子中動詞應用和語句前后的矛盾之處作為切入點,來培養學生的語言邏輯,讓學生學以致用,充分地體現了語文的工具性和綜合性,增加了學生運用知識的機會。
2.教師要敢于創新。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地更新自己的教學策略,在課堂上可以從不同的角度給予學生啟示。例如,在課文《與象共舞》中可以運用兩種教學思路給學生進行指導:一種是以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為主,感悟文章所帶來的啟示;另一種是以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為主,學習文章語言形式,并在寫作實踐中加以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從兩種不同的思路,給學生帶來兩種不一樣的啟示,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綜上所述,小學語文的教學創新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基礎素質和創造能力,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不拘泥于現有規則。而現在我國小學語文遇到的主要問題是教育者觀念的陳舊、模式的陳舊以及教學的策略運用不當等。小學教學的創新要通過教育者的實踐去摸索,既要借鑒以往的教學經驗,也要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發現新東西,讓學生不拘泥于書本知識,主動地在學習中提升自身的素質,激發自身的潛能,以適應當今不斷發展的社會。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執教完《老人與海鷗》一課后,我的內心幾分歡喜幾分憂愁,歡喜的是課已終、心已靜,憂的是學生,孩子畢竟是孩子,真的是世事難料,他們的心理到底還是揣摩不透!但俗話說的好:“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課堂更是如此,有瑕疵的課堂才是完美的,因為瑕疵才能成全下一次的更好!所以,上完課后,我的收獲依然是滿滿的!
一、清晰的主線,指引方向
本節課,我設計的主線是課文的第13自然段“朋友告訴我,十多年了,一到冬天,老人每天必來,和海鷗就像是親人一樣。”圍繞這一主線,我在處理第一部分“老人關愛海鷗”時,分別抓住了老人的外貌、動作、語言、神情等幾部分進行品味,處理每一部分的落腳點都在“老人與海鷗就像是親人!”這句話上;在處理第二部分“海鷗送別老人”時,又抓住了海鷗的動作描寫讓學生進行揣摩,落腳點仍然是“老人與海鷗就像是親人”。這樣的主線每篇課文都有,我覺得根據主線來設計教學、實踐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其他文本上我將繼續踐行。
二、朗朗的書聲,以情動人
在語文課堂上,朗朗的書聲是必不可少的,在本節課上,我們展示了個人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教師的范讀、師生的承接讀。在讀中讓學生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了老人與海鷗就像是親人。我特別想提到的是我們師生的承接讀,這是在處理“海鷗送別老人”這一部分時我們采用的讀書方式,在當時的場景中,我的情把學生帶到了當時的情景,學生通過他們的朗讀打動了我,就這樣,你用情,我用情,我們最終還是被海鷗的那些化作語言的動作深深地感動。
三、主題的滲透,自始至終
本單元的主題是《人與動物和諧相處》,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共與主題呼應了四次。第一次是在單元導入時,第二次是在學生體會完“老人關愛海鷗”時,第三次是在體會完“海鷗送別老人”時,最后一次是在穿插本單元后面的口語交際時。每一次落腳點我都精心設計了過渡語,讓單元主題“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到課堂,牢記在學生的心里。
四、語言的訓練,注重時機
本節課的語言訓練點有三處,第一處是在處理第四自然段的時候,讓學生想象獨腳、公主、老沙等海鷗和老人的對話;第二處是在處理第二部分“海鷗送別老人”時,讓學生根據116頁的插圖進行想象,面對老人的遺像,海鷗們都會說些什么呢?第三處是在課堂最后安排的“口語交際”里,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體會動物的情感。三處語言的訓練我設計得比較精心,但學生由于受限制,思路狹隘,展開得不太順利。我想可能是自己引到得不到位吧,比如說,在處理第二處語言訓練的時候,我若是提醒學生關注海鷗的動作,從動詞入手讓學生想象海鷗的語言,學生或許能打開思路。
總之,本節課我的收獲還是很多的,但最大的收獲應該是學生所給我的教訓吧!
在這節課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是我幾年都不曾感受到過的,寥寥幾個人頻繁地舉手,其他同學卻無動于衷,讓我在課堂上差點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但課后想了又想,其實真的全怪自己,怪自己課前過于自信,相信學生的能力!怪自己在課上缺少激勵的語言,沒能把學生的興趣激發出來!而這一切終歸怪自己教學能力有限,所以,學無止境,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對于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為了在課堂上體現課標精神,我堅持以生為本,以學定教,巧設情境,努力在課堂上體現充分的自主學習,有效的合作學習和適當的探究學習。
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材資源,開發學生學習資源,注重閱讀個性化感悟,設計自主、合作的閱讀過程。以朗讀為主線,以實踐為活動為輔助,引導學生聯系教材,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讀讀、想想、說說、議議、演演。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閱讀實踐,通過朗讀、想象、思考,力求對文本有所感悟。
一、朗讀個性化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經常用、最重要的手段,要把他用“活”,用“巧”,以達到促使學生理解、積累、發展語言、激發情感的作用。在這課中,朗讀的形式多種多樣:個別讀、齊讀、表演讀,把這些方式有機地融合起來,相互滲透。除此外,我還注重朗讀的評價,尊重學生意見,讀評結合,從而理解課文內容,領會課文所蘊含的內容。
二、注重體驗與感悟
語文是人文性很強的學科,且這篇文章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我們會驚奇地發現,“體驗”一詞前后共出現了15次,運用頻率之高,次數之多,確為罕見,由此足見其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價值。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必須積極為學生提供語文實踐的機會和時空,讓學生在自主參與閱讀實踐活動中,深入課文與閱讀材料形成“對話”,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例如:在教學“議論紛紛”“叫苦連天”這兩個詞時,我并沒有讓學生以詞解詞,而是注重讓學生先想想:聽了貓頭鷹的命令后你們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接著讓他們在小組里說一說,讓學生在想、說、議中感悟到這就是“議論紛紛”和“叫苦連天”。顯然,在我們的引導下,學生與文本進行了心靈對話,走入了課文情境,與動物同命運共呼吸,急動物之所急,想動物之所想。最后有感于心、化而言之,實現了自我超越。
三、創設生生互動、師生互動情景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創設各種活潑、有趣的教學情境。如:角色扮演,通過活動讓學生去表達、感受、體悟,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運用。課堂上,我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讀一讀、演一演,自主匯報交流,使學生真正擁有嘗試、合作、享受成功的實踐和機會。在小組匯報展示中,其他學生做到了很好的評議、補充,形成了生生互動積極學習的氛圍。我作為一名參與者也啟發、評價,在與生互動中真正成為小學生的學習伙伴,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四、注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導向
在閱讀目標方面,我們第一個要關注的問題是閱讀中積極健康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導向,使德育目標、智育目標和美育目標能夠得到綜合的體現。本課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通過讀一讀、演一演、想一想、說一說等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讓他們懂得尊重別人、讓被人按自己習慣的方式生活,這些都體現了閱讀教學中主體情感的投入,以及正確的價值導向。
當然本課還存在著許多不足和遺憾的地方,如:時間允許的話,在教學袋鼠那段時,應增加多種讀的方式;在最后講評生字時,應讓學生自己挑選、推薦。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這兩天講授的課文是《童趣》,是一篇文言文,也是初中的第一篇文言文。
關于文言文的教學一直都存在著爭議,有的認為要依然要側重基礎知識的傳授,有的則認為應該弱化基礎知識,而要側重讓學生去體驗課文。關于這些爭議可以從各個渠道獲知,這里就不再多說。還是講講我上課時的一些情況。由于四班的多媒體出現故障,所以在四班的上課就完全是按照教案的思路講的,可以說上的很一般,沒有什么特別的地方。但還是有一兩個亮點:一個就是導入,我還是按照我以前的思路,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這次講的故事可以說很符合課文,因為講的是一個小女孩想象的故事,這個故事作為一個導語可以說是很成功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第二就是在課堂上講了一個《武林外傳》的小故事,是關于刑捕頭吃東西的故事。刑捕頭沒有錢,他就要了一碗陽春面,可是在他吃之前,他嘴里一直在說“這是肉絲面,這是肉絲面”,結果他就真的把它當肉絲面吃下去了。這個故事告訴同學們的就是:“心之所向,則或千或百,果然鶴也。”只要你是這樣想的,事情真的就是這樣的。在一班的課堂上,因為有多媒體的協助,所以課上的較為輕松,而且也能調動學生的想象,整體上效果還是可以的。但是,通過這次《童趣》的教學,我發現了很多問題:一.我這次采用的教學方式依然是以老師的講授為主。這種教學方式的弊端大家已經有目共睹,但還是作為一種主要的教學方式在實行,這與新課改的精神是違背的,也是不科學的。在課堂是我問同學們:“你們覺得文言文好學嗎?喜歡學嗎?”結果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告訴我“不好學,不喜歡”。我想這是學生心里真正的呼聲,但是我們教師卻是經常忽略了他們的心聲,依然按照我們自己的意念來教學。這里面可能有很多復雜的原因,但是我覺得如何讓學生愛上文言文才是最關鍵的.,要讓他們從被動接受變成主動學習,這樣我們的教學就算是達到了“教,是為了不教”的目的。在課堂上,我盡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如導語的設計,圖片的展示,提出一些問題,講一些故事,對學生的回答積極肯定等等。但還是覺得這樣不夠,因為一旦涉及到知識點的時候,我就覺得有些力不從心,因為我無法讓知識點的講授變得更為生動,更為形象,我想這是我個人的問題。二.這是一篇充滿趣味和想象的文章,應該可以讓學生成為主角,讓學生去體驗文章里面的樂趣,因為他們才剛剛度過自己的童年,對于自己童年時的一些趣事還是記憶猶新的。
如果能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趣事談談童年的一些感受,再讓他們去體驗作者當年的樂趣,或許效果會更好。但是實際上這堂課我們大都是在傳授文言知識,而忽視了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覺。這實際上也違背了新課改的精神。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起到一個主導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課堂應該盡量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性,發揮教師主導的作用。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6-11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2-23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5-15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6-1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推薦】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