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優選]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一晃眼一學期過去了,回顧這半學期的點點滴滴,真的很慚愧。雖然也嘗試著努力去做,但是發現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
開學初,我就與科任老師協商好,如何共同配合教育好這個班級。每個人都清楚,一個良好的班風能帶促使一個良好的學習風氣的形成。
1、在班級管理上,這學期還是沿用以前的辦法,但是發現一年多來,在操作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麻煩,而且科任老師的課紀律不容樂觀,于是也進行相應的改革,但是因為執行的時候不夠嚴謹,于是造成一些調皮的學生出現了反復,不穩定。
2、在班干部的培養上,這學期的一些班干部還是較團結的,因為班干部的管理力度較夠,加上班科任老師配合默契多了,于是這半學期的文明中隊的獎旗就能獲得了。在這點上,我最大的收獲是,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要讓他們感到被重用的感覺,讓他們能為班級做點實事。
3、在完成作業方面,是比上學期有所進步,這一個除了要得益于作業登記本的設立外,當然組長的責任心也是重要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小老師在發揮的作用,這學期有八個學習自覺性差的學生與八個學習優秀且樂于助人的學生結對子。在他們的幫助與督促下,這些同學的`作業認真多了,上交的次數也多了許多,學習成績也有所提高了。
4、從考試成績來看,還不夠理想,仔細分析了原因,我想最主要的是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一是課堂上要引導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思維狀態,二是課外學生能主動讀書、主動積累,完成作業和擴展學習。
學生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習成績。如果說從班級管理上,我個人存在的問題還是比較多的,學生的事是事無巨細的,而我所能給學生的時間卻非常有限。許多小問題沒有及時的解決,結果堆積得越來越多,突顯出來的問題就比較多。雖然在在互幫互助學習小組中,有一小部分的學困生在有責任心的同學幫助下,有所進步的。但是許多不良的學習習慣還需要今后加以努力引導!
各科教師的配合要越來越有默契,對于教育學生的事盡量先溝通后實施,對學生進行同步教育。對于特別調皮的學生,一定要調動家長的作用。所以我想下半學期,在家校配合上,要多下功夫。
總之一句話: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成為老師的朋友。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能步調一致,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今年上午第一節課學習《沉香救母(一)》第一教時。課前,我還在為如何導入新課而苦苦思索著——是板書課題,然后讓孩子讀題質疑導入?這樣的辦法幾乎每課都用,大多孩子都不是很感興趣了。那用什么辦法呢?辦公桌上那張沉香緊纂拳頭、雙眉緊蹙的彩圖映入我的眼簾。對,就用它導入。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這節課,老師給大家介紹一位小朋友,猜猜他是誰?(說著出示沉香彩圖,生齊答:沉香。師板書“沉香”二字,并讓孩子讀讀。)
師:誰來說說沉香長得怎么樣?
生1:沉香長得白白胖胖的。
生2:沉香穿著紅色外衣,里面還有紫色小兜兜!
師:你觀察得真仔細!
生3:沉香還緊緊握著拳頭!
師:你發現了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生4:老師,沉香的眼中流露出焦急的神情!
師:你是細心的孩子!
師:小朋友們,你們看了這幅畫面有什么問題要問嗎?
生5:老師,沉香為什么要緊攥拳頭?
生6:老師,沉香為什么眼流露出焦急的`神情?
師:小朋友們提的問題很有價值。為什么呢?請小朋友們自由讀讀課文。
【反思】:
“教貴有變”,本課時導入一反板書課題質疑形式。而是利用“交朋友”的形式,利用彩圖引導孩子認識沉香,讓孩子說說沉香的樣子,易于調動孩子們學習積極性,使教學富有趣味,做到“課伊始,趣亦生。”同時,課文彩圖是文本主旨的形象直觀地再現。如沉香“緊握拳頭”、“緊蹙雙眉”是沉香立志救母的外現。觀察人物動作、表情,有利于孩子在第一時間感悟文本主人公的內心情感,為品讀內化做好準備。同時,質疑“為什么緊握拳頭、緊蹙雙眉”,也是與文本對話的難點所在,有利于幫助孩子讀時直撲難點。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在本學期中,我所帶的兩班語文,在期末考試中均未考好,在反復思考后,現總結如下:
一、雖然重視語文基礎,但未能及時跟上檢查。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較為注重的語文的基礎知識,但是雖有布置,但是沒有及時跟上檢查,以至于不少學生的作業也做了,但是質量不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及時檢查,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今天需要掌握的知識絕不拖到明天。
二、過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忽視了閱讀、作文的教學與指導。
語文的基礎知識很重要,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占用過多的時間,不僅語文基礎沒有提上去,反而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降低。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會把語文的基礎知識在平時語文教學中,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學好基礎,課后檢查、督促。把更多時間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下一學期,我將制定較為完善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計劃和作文寫作指導計劃,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由于對教材較為熟悉,反而造成課堂的隨意性嚴重。
對教材熟悉是好事,但是忽略課堂的嚴謹性卻是大忌。教材是熟悉了,課堂嚴謹性忽略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教材的不熟悉。下一學期,我會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教材,認真研讀學生,把每一節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真正的去上好每一節課。
四、重視師生關系,但過猶不及,造成了放任自流。
我教育學生向來來注重平等,對學生寬而有余,而嚴之不足。以“寬”對待學生是對的,但絕不能因“寬”而不“嚴”,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因該做到“寬而有度,嚴而有格”。在下學期中,我不僅會平等對待學生,但我會注重對學生的“嚴”要求。明確什么時候應該寬,什么時候應該嚴,要努力做到該寬時寬,該嚴時嚴。
總而言之,我將會在下一學期,傾盡心力把一(2)一(5)兩班語文教好。在《荷葉圓圓》這一課的教學中,看著學生童趣盎然的表演,聽著學生瑯瑯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發自內心的快樂。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認為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這節課中得到了體現。具體表現如下:
一、激發情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這堂課中,我以自己飽滿的'教學激情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因此有了學生爭先恐后自主學習的體現。
二、合作讀演,共享閱讀的快樂
在課堂上,我轉變角色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合作讀書、表演、實現了師生零距離。我還抓住各種機會培養學生互相交往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合作精神,如引導學生邀請伙伴一起讀書,創設導演導戲的情境,開展“最佳合作小組獎”評比活動等。
三、開放拓展,讓快樂走出課本,飛身課外
本課節改變傳統的語文課只憑教材進行教與學的現象,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自我調節,變封閉為開放,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延伸到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到課外,多形式多渠道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不足之處:這節課中我感到小組合作學習訓練尚欠到位,小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回顧我所執教的課文——《為了他的尊嚴》,課文記敘的是一位女主人毫不客氣地讓乞丐搬磚頭獲取所得,使乞丐獲得了自信和做人的尊嚴,從而依靠自己的勞動取得成功的故事。我所教學的是第二課時,重點研討的是乞丐搬磚內心活動、引導學生想象并進行學法指導。
縱觀上周第一次的試教與今天第一堂課的課堂教學,我整個教學理念設計基本沒變。首先,在課堂中關注學生讀的訓練,鼓勵學生個性化的朗讀。由于這篇課文篇幅較長,于是我在教學中設計了感悟對比賞析讀的方法,通過抓住乞丐搬磚前后外貌不同與對待搬磚神態不同的兩句話,讓學生對比朗讀,鼓勵學生讀出個性。從讀中讓學生的情感從對乞丐的同情發展為敬佩,從而引到主題“尊嚴”。
其次是挖掘教材因素,啟發想象。課文第四自然段是課文重中這重,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形象地刻畫出乞丐搬磚后的內心活動。我沒用傳統的教學方式來分析重點詞句,而是采用讀中發現,啟發想象的'方法,讓學生來填補空白,學生的感源自于語言文字,說的話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這樣的處理,使理解、感悟、表達融為一體。
最后引領文本進行讀寫結合。葉圣陶生生說:“語文教學無非是個例子,憑借這個例子能使學生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因此在最后讀寫結合的環節中,我主要讓學生遷移第四自然段“乞丐怔住了”的寫法,提供中心句讓學生寫“我怔住了”的一個場面。因為有了文章范例的鋪墊,再加上對語句的挖掘及習作的指導,因此學生寫起來思路較流暢。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又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各層次學生都能得到均衡的發展。因此在課堂語言的評價中我鼓勵學困生、在提問時傾向學困生,問題設計上關注學困生,讓他們各有所學,各有所感。
當然,在第一次試教后,我在教學中還是暴露了不少的問題,教研組和各個成員也向我積極地提出各種建議和意見。
1、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內容還不夠豐富。學生的激情還沒得到很好的激發。回顧課堂教學,確實也是。有時對于學生的回答只是“不錯”、“回答真棒”等,而沒有擊中學生的興奮點去評價、去鼓勵。
2、對一些關鍵詞的指導還不到位。如第四自然段“我怔住了”的教學,我只是要求學生去觀察、品味乞丐怔住的情景,而對于“乞丐為什么會怔住了”這重點內容的挖掘卻忽視了,這樣造成上下文的脫節。
3、由于擔心時間的不足,因此在教學環節中會出現“搶”孩子發言的現象,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中沒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針對以上不足,在集體討論后,我又一次修改了一些教學細節。今天的這堂課在整個教學理念不變的情況下,我及時調整有關一些教學內容并對學生的表現作出恰如其分的評價,收到良好的效果。
1、在教學評價上,我盡量用上有針對性的語言進行激勵。當學生在讀中悟情時,我及時肯定:“你讀得真好,說說你為什么這樣讀?”“只有把心融入文字,才能讀出這么真切的情感。”當學生在理解語言有創意時,我及時鼓勵:“你不僅讀懂了文字,你還讀懂文字背后的意思,真了不起!”“你真會讀書”等,讓學生從教師的評價中得到及時反饋并獲得對一些關鍵詞的
2、課文第四自然段的想象及學法遷移,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亮點,學生在想象乞丐搬磚時的內心活動時,都能較成功地進行角色的換位,如搬磚前學生能想到:“這么多磚,我能搬得完嗎?”“婦人一只手能干的活,我為什么不能干呢?”搬磚時學生能想到:“這么多磚,我能堅持下去嗎?,我一定行,我能第一塊就能第二塊”“我一定得堅持,不然女主人會笑話我的!”搬完磚后,學生的想象是“我終于能把這些磚搬完”“我終于能用一只手干活了”“真累啊,但我從來沒有這么高興過,因為我能勞動了!”……學生的想源自對內容的感悟,對人物內心的揣摩,多富有創意呀!在教學最后環節要求學生聯系日常學習生活談“我怔住了”的情境時,學生思路開闊,思維活躍。有的說:為金魚媽媽竟然會吃自己的小寶貝而感到怔住了;有的說:看到我們學校大廳的廚窗里擺放著的閃閃發光的獎杯與獎牌而怔住了;有的說:為父親能從外地匆匆趕回為自己慶祝生日而怔住了;有的說:為自己是校督導員在檢查衛生而發現自己教室竟有紙張而怔住了……學生不僅說得精彩,而且在當場寫作時也能游刃有余。
當然,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教學內容雖然較圓滿地完成了,但學生在課堂中的生層性問題顯得還不夠些,學生的質疑能力還沒能得到很好的體現,我想,只有今后在教學中不斷進取與探求,才能接近教學的真諦。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本課的教學內容是ai ei ui 。孩子們是第一次接觸復韻母,所以我先請出a o e i u ü這6個老朋友,然后引出復韻母ai,ei,ui。在教學三個復韻母是我都是找個讀音差不多的字來引入的,比如ai從姐弟比高矮來引出。 隨后讓學說說,看著ai你發現了什么?從而引出ai是由a和i組成的,a在前,i在后,帶出ai的發音方法,是先發a的音再快速的向i的音滑動,中間不斷氣,接著再用各種方法讓學生讀,以加深鞏固。隨后,我出示了水杯圖,引出ei,在這一教學環節中,讓學生自己編兒歌記住ei的發音,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ui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接電話的環節,從而引出ui的音,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在玩中鞏固了知識。
這堂課教學層次性強,比如學標調方法時,先是讓學生猜一猜ai ei ui的'帽子應該戴在誰的頭上,然后引出疑問:真的是這樣的嗎?從而自然地引出標調歌,在學生熟讀標調歌的情況下,讓學生再次猜一猜這三個復韻母的帽子應該戴在誰的頭上,最后出示正確的四聲,這樣學生有了親自體驗就不容易忘記。
還有指導學生書寫時,我是這樣教學的:因為學生已經學習了單韻母的書寫,而復韻母則是由兩個單韻母組成的。在指導書寫時,我大膽地放手讓學生在黑板上扮演,而其他的學生當評委來說一說他們寫得好不好,效果十分的不錯,在這里要讓學生明確復韻母是一個整體,所以在寫得時候,兩個單韻母要寫得靠緊一些。
為了鞏固這三個復韻母的拼讀,我設計了看圖片拼讀音節的環節。學生有了圖片的幫助,能夠很快的拼出音節,而且在看圖說話這個內容上,學生也表現得可圈可點。但是,隨后拋出的“在平常的生活中,你是否也聽到過含有這些復韻母的詞語”時,學生的回答十分的不理想,事后,我想了一下,這個問題有點難度,而且目標不是十分的明確,如果在學習四聲的時候,提出說說生活中你是否聽過帶有這些發音的詞語呢?我想學生應該更容易接受一些吧!
通過這次拼音教學實踐活動,我深感教師應該從教學的點點滴滴去關注學生,用“心”去體會他們的感受,選擇他們較容易接受的方式進行正確的引導。我們只有變革陳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才能達到新的課程標準制定的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課文寫了堂吉訶德模仿古代騎士第二次出征中的一段,主要寫他把郊野的風車當做巨人,竟然提著長槍、騎著飛馬與之戰斗,結果被風車刮倒在地。
這篇課文用十分典型化的語言描寫和行動描寫刻畫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點。課文中的另一個人物桑丘與堂吉訶德相輔相成:主人沉迷于幻想,仆人處處求實;主人急公好義,仆人膽小怕事。教學時我深刻領會教材,落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理念。
本文是一篇略讀課文,因此教學時就要區分與精度課文不同的教學方法。首先,強調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略讀課是學生獨立閱讀的'實踐機會,個體自讀和合作交流是略讀課文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我在教學時強調學生自讀自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適當給予點撥指導,從而真正地把讀書時間還給學生。然后,承認差異,提倡個性化閱讀。
本課我教學的重點之一是指導學生抓住人物語言及行動描寫,自讀自悟,從而感知人物的性格特點。在“戰前”“戰后”的人物對話中,對于人物的形象確實做到了生動具體描寫。因此,我在指導時,不是讓學生如何體會,而是讓他們在細讀、精讀的基礎上體會感悟。在“交戰”時,重點指導學生“行動”描寫的語句。在學生匯報時,適時指導探究字詞,不然體會、感悟就會流于形式,做到有根有據、有理由依。
由于略讀課文的教學與精讀課文有著明顯的區別,我在教學中,對于文本的探究也只是指導,學生能感悟體會到什么程度都行。關鍵是引導學生應用本單元所學的“抓住人物語言、行動描寫,體會人物性格特點”的方法學習本文。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交流,也明白了堂吉訶德就是一個沉迷于幻想,脫離現實的人,也能夠自悟到自己在生活實際中該怎樣面對生活。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20xx年這個“加長版”寒假,格外與眾不同,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襲,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興業路小學師生和家長攜手并肩,家校合力,在網絡課程中和孩子一起成長!
作為教師的我們是一刻不敢放松。雖然我們不能沖在防疫的第一線,但我們可以守護好這份育人的職業。我們三年級語文組根據學校統一部署,全員行動,研討實踐,充分發揮釘釘直播優勢,開展線上扎實有效教學活動。首先提前備課,為學生解疑答惑做準備。
雖然沒有課本和教參,我們三年級語文組在網上找到電子書,通過微信、釘釘等平臺,讓學生第一時間獲得電子教材。三年級語文組教師分工合作,認真整理周目標、六下語文教學課件等資料,提前精心準備教學內容。搜集視頻、資源,對比篩選,優中選優,選出教學質量高的資源,發送到班級群。給學生提供有力的'學習保障。配合家長督促孩子觀看河南電視臺名師課堂,讓學生接受網絡授課。真正實現了線上授課、線上檢測,真正做到“停課不停學,離校不離教”。
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三年級組老師利用微信群、釘釘群展開線上教研,積極討論,共同成長!孩子們認真完成作業,個個爭當優秀!
三年級語文作業是由本組教師集體研討,統一布置,針對當天知識的重難點、易錯點設計科學合理、適量的作業,減少重復性、低效作業,盡量減輕學生學習壓力。老師們反饋每天的作業,在釘釘中按時布置,按時批改,批改語也力求有趣別致,旨在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個別的問題單獨給學生個人指出;共性問題,釘釘直播解答。對于幾個不按時交作業的學生,會微信或打電話聯系,問其原因后有方向指導,同時和家長及時溝通,爭取不讓一個孩子掉隊。
三年級了,畢業班,這是小學時代最后一個學期,我們要努力培養孩子的語文素養,為了學生順利完成小升初升學任務,這段特殊時期主要從以下幾方面督導學生:
一、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
二、堅持閱讀,會思考,養成良好的做批注習慣,并大膽寫出心中所想所感。
三、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架構知識框架,為順利畢業做好準備。
從詞語到古詩文,學會理解、積累,重視運用。尤其是強調語文和生活聯系,比如語文第一單元人文主題是“民風民俗”,根據課文學習激發學生深入了解祖國戲劇文化的興趣。停課不停學,我們一直在行動,也會一直努力,不斷改進提高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要對得起每一位學生,每一位家長。只盼疫情快快過去,我們師生早日重逢在美麗的校園!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新型玻璃》是一篇說明文。課文緊緊扣住一個“新”字,分別介紹了夾絲網防盜玻璃、夾絲玻璃、變色玻璃、吸熱玻璃、吃音玻璃等五種新型玻璃的特點和它們在現代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鼓勵人們運用新的科學技術創造出更多的新型玻璃。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貫徹新大綱精神,體現創新教學思想。在課堂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注重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探究,在讀中創新。例如在學習第二——五小節的內容時,我設計了“學生自讀課文,思考問題,填表討論,匯報交流”這一重點環節。課堂上這一環節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習的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使他們的'創造思維得到培養,從而突破了重難點。
2、課堂上我注重教學環節的連貫性,一環扣一環,學生的認識也逐步深入,體現了學習語言和發展思維結合起來。例如這節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我設計“讀寫結合,拓展延伸——請大家做回發明家,寫一寫你想發明的玻璃。”這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進行發散性思維訓練,從而既達到學語言、用語言的目的,又鼓勵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但由于課堂在前幾個步驟的時間拖長了,這一個環節沒有在課堂上展現出來,只能在課后作業完成。
3、我注意滲透語文知識的學習。本文出現了一些常見的說明方法,但對于小學生來說,顯得較為陌生。由于這些說明方法在文中的重要作用,幸好我們在以前也接觸過《太陽》、《鯨》等說明文,所以我在適當的教學時機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說明方法。希望對他們日后的學習也有所幫助。
存在的問題:
1、小學生是通過形象來認識世界的,在閱讀中只有設法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所描繪的鮮明的形象,才能引起學生對課文中事物的關注,才能入境生情,促進自悟,可是在朗讀方面,我指導的不夠深入。在教學中,我沒有讓學生享有充分地閱讀自主權和選擇權,沒有讓學生經歷一個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習得的過程。如果在教學中,我在閱讀方面加強一下指導,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又有效地調動他們情感的參與,使他們實實在在的領悟到文章的寫作特點。
2、課堂教學的環節不夠緊湊,導致有的環節沒有完成。
3、學生對于說明方法的判斷還不夠準確,在今后的學習中還要加強訓練。
積累對于我們的教學是非常重要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需要從點滴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白鵝》是小學四年級的一篇課文,作者對白鵝的特點描寫得惟妙惟肖,字里行間也洋溢著作者對白鵝的疼愛。我認為到了中年段,理解詞語和句子仍然是中年段語文學習的一個重要目標,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運用低年級所習得一些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方法。加強學習方法的遷移,這節課我就做到了這一點。
第一、能善于運用多媒體課件理解詞語,比如:凈角京劇中的一個人物造型,地學生來說比較陌生,通過多媒體把這些抽象的和學生生活距離比較遠的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就達到了一個直觀,形象的效果。
第二、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句子的意思。聯系上下文理解了關鍵的詞句,一定程度上也達到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比如:“三眼一板”即白鵝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這是白鵝吃飯時的一規矩,任何時候都不變的規矩叫“三眼一板”,這都要聯系上下文才能理解。
當然,生活在現代城市的孩子,生活經驗非常有限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白鵝,所能見到的是動物園里池塘中戲水的天鵝,它們的叫聲,動作,樣子和生活習性與課文中的家鵝形象很難進行比照。要體會作者運用語言文字的準確性和生動性,有一定的難度,再者作者是典型的中國古典文人,課文的寫作時間是上個世紀的中葉,現在的孩子生活在現代工業社會和作者生活的時代差距很遠,文中表現出來的那種文人心態以及成人化的審美情趣,對孩子來說缺少親切感,課堂上,不管我怎么引導,學生都讀不出“味”。
《白公鵝》一課重在與《白鵝》一課比較。在導入時,我就有意識引導學生對比兩只鵝的形象;在體會白公鵝的特點時,我也抓住兩篇課文對鵝的步態的描寫進行比較;最后也把重點落在比較兩篇課文的寫作方法上。
這堂課我較大的.收獲:一是課文插圖的利用。這堂課我利用課文插圖引導學生進行想象,這是這堂課中激起的一點火花;二是對寫作方法的教學的體會。在《貓》和《白公鵝》兩課中,我都教寫作方法。兩次都是先讓學生找,但兩次都發現學生很難找到,最后都是我自己說了出來。經過這次課,我感覺到如果利用課件出示相關的句子,再讓學生進行體會,這樣沒有那么抽象,從而可以降低難度。
在教學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難以調動課堂氣氛,學生回答問題不是很積極,原因可能有多方面:一是課文的難度高;二是學生預習不充分;三是我自身的原因如教學語言、表情不夠豐富,并且我太著急了,在一兩個學生的回答達不到要求時,我會自己說出答案,這也可能與學生發言不積極,我問不下去有關。其他老師建議我對于某些不難的問題,可以對學生多引導;對于某些較難的問題老師可以直接告訴學生,但仍要引導學生去體會。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近幾年,我在教學中也積累了部分經驗,但卻沒有能積極記載,使得寶貴的教學體驗隨著記憶的消磨而流失了。現在,我終于鼓足勇氣,坐在電腦前,飛快地擊打著鍵盤,為的是記錄下教學中的點滴,為自己今后的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
新課程的改革如浪潮一樣涌來,于是有人困惑,有人迷茫,有人幸喜。其實,我認為最重要的應該是教師的觀念轉變問題。教師是新課程改革的實施者,沒有教師的參與,科課程改革也就成了空中樓閣,無本之木,無源之水。
然而,當前最要緊的就是部分教師用老方法教新課程,方法還是那樣的方法,將學生視為知識的容器,肢解文本,嚼碎后喂給學生,學生得到的是無味的知識殘渣。一些老師從滿堂灌,變成了滿堂問,胸無丘壑,目中無人。學生被動的接受,于是語文課堂,變成了對課文的講解,沒有了學生對文本的感悟與體驗。學生成為老師和課本的奴隸,成為課堂的配角。像這樣的課堂,今天還在繼續上演著這樣的悲劇。倘若這樣實在是新課改的悲哀。
新課程標準最核心的理念是“自主、探究、合作”。每一個教師,必須充分認識這一點,把握課程的基本實質。其實,我們不是要課課精彩,但必須課課精心。要始終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自己的語文教學,讓學生充分的感悟文本,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課堂上,學生能說的,讓學生說,學生能問的,讓學生問,學生能寫的,讓學生寫。千方百計地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深刻得體悟課文。讓每一節語文課,都成為學生的課堂,成為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課堂。我想如果這樣,新課改就有希望了。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七顆鉆石》是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一篇童話。描述了地球上發生了大旱災,許多人和動物都焦渴而死,一個小姑娘抱著水罐出門為生病的母親找水,愛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發生了神奇的變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清新的水流,并從水罐里跳出了七顆鉆石升到了天上,變成了七顆星星。短短的童話故事,蘊涵著深刻地道理。本課的重點是從水罐的一次次變化中體會愛心的神奇力量,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愛心對別人乃至社會的意義,懂得關心別人,用愛心對待生活。
通過閱讀,學生很容易就找到了文中水罐發生的幾次變化,于是我讓學生再次閱讀課文,尋求“這些神奇的變化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這個問題。在學生的閱讀探究之后,一條清晰、分明的線索便出現在學生的眼前。然后引導學生挖掘埋藏在課文中的本質,獲得感悟。從小女孩為生病的母親找水到回家途中把水分給小狗,再到自己咽了咽唾沫把水給了過路人這一系列舉動中,體會到小姑娘孝敬母親、愛護小動物、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以及母親讓水給女兒,也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最終使學生發現母女倆這一切行為的'根源就是“愛心”,至此,主題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
課堂的最后一個環節,我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愛的教育。在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透露出的那份廣博的愛心后,我進行了拓展延伸這一環節,讓學生說說自己平時感受到了哪些愛?一開始,學生的回答只停留在表面,說的都是同學之間借筆、借橡皮之類的事。于是我加以引導:“想想你身邊,還有哪些人在默默地奉獻愛?”這時,就有學生提到了:“下雨了,媽媽給我送傘。”“媽媽每天起得很早給我做早飯。”“有一次半夜里我發燒,爸爸媽媽馬上送我到醫院,給我拿藥、倒水,整晚都陪在我身邊。”……...。孩子們已感受到父母的愛了。
然而,只激發他們說父母之愛,我覺得還不夠。課文中的小女孩無論是對小狗,還是對媽媽,甚至是對陌生人都能夠獻上自己的一片愛心,這份愛是多么的廣博。為了讓學生們在學會感受愛之后,能自主地把愛延伸下去, 我出示了最后一個問題:平時你們付出過哪些愛?有的談到為父母分做家務,有的講述曾經幫助陌生人的經歷,有的神氣十足地講述著愛護小動物的故事……一個個真實的故事,一張張純凈的笑臉,一份份樸實的愛心,比鉆石更加光彩奪目,珍貴無比。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金子》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主人公彼得弗雷特跟隨眾多淘金者到薩文河畔淘金未果,在即將離開時發現土地肥沃,適宜種花,就留下來辛勤地種花,通過種花、賣花,彼得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在教學中,我抓住彼得淘金失敗和種花成功致富兩個環節來進行教學。在進行第二環節的教學時,我緊緊扣住“若有所悟”和“全部精力”來進行。彼得的“若有所悟”是根據眼前所看的那“一層綠茸茸的小草”,判斷出土地肥沃,適宜種花,聯想到人們買花裝扮客廳,聯想到成功……為了學生能感受到“若有所悟”,我先讓學生理解這“一層綠茸茸的小草”,學生們能說出草長得好、多,還有學生說草長得生機勃勃。理解了這里,即時讓學生說一說彼得看著這一層綠茸茸的小草,想到了哪些。學生不僅能說出書上的`內容,還能加上自己的想象來說。這一處聯想不僅解決了“若有所悟”,還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體會此時彼得越想越激動的心情,說一說,讀一讀,深入體會彼得對成功充滿希望的心情。對于“全部精力的理解,三年級學生我沒有多大把握,我做了幾手準備:直接從這個詞語入手,讓學生來說一說想到了什么,課堂上有些冷場;我就用書上的插圖,讓學生從圖上看出了什么,學生能圍繞勤勞來說;接著我就出示準備好的幾個有關彼得辛勤勞作的填空,讓學生說一說,再補充些自己還想到彼得做了些什么。多做的兩手準備都派上了用場,效果還算可以。“全部精力”理解完后,緊接著就讓學生進行第2小節和第4、5小節的對比閱讀,想一想為什么淘金就失敗了,而種花卻取得了成功,讓彼得獲得了財富。可能是這個問題的指向不夠明晰,學生沒能抓住關鍵問題來回答,一開始有兩個同學還抓住勤勞致富來談,我就追問:這兩次彼得都很勤勞,而結果卻不一樣啊!學生才回歸到思考彼得淘金失敗和種花成功的原因上來。
對于文中彼得最后的那一句話,學生基本上能夠理解了,但我感覺到學生理解的程度不一樣,有人理解為真金就是勞動創造財富,有人理解為真金就是種花獲得的財富,有人理解為真金就是發財致富的方法……最后結束的時候我問學生:現在你知道該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了嗎?學生都能說上個一二了。下課時,一個聽課的老師跟我說,要再點一下題,這就是我們要找的金子,這樣就完整了。我想也是。其實,我們要學生找的“金子”就是思維的方法。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緊張而有序的期中考試結束了,在本次考試中,學生的語文成績并不是十分理想,探其原因,我得出以下幾點結論:
1.學生的基本功不夠扎實,對于拼音、字形不能熟練的拼寫和利用,而古詩文只會背誦不能準確地默寫。
2.對閱讀篇目的理解不夠透徹,不能準確抓住文章的中心,導致答題不夠圓滿。
3. 作文水平有限,不能正確審題,有新意質量高的作文有但不多,而且部分同學書寫不夠工整,文面不夠整潔,句式標點也有錯誤,故作文得分也不夠理想。
針對以上情況,經過老師討論,達成共識:打算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
把課堂教學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相結合,爭取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成績和語文素養。這必須得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做好課堂教學工作
1.夯實基礎,穩打穩扎
教學工作中最基礎最重要的一環是備課,不但要備教材,更要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備課才會取得不錯的課堂效果。上課前,讓學生熟讀課文,對每個生字的字形、拼音及意思均有所了解,課堂上老師再點撥指導,把容易讀錯、寫錯的字多讀幾次、多寫幾遍。在理解掌握字詞的基礎上再深入分析課文,不但要從段落層次,而且還應從情感表達、寫作特點等方面來理解課文內容。對于古詩文,除了要讓學生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感情之外,還要讓學生會讀會背,會默寫。教師不但要把作業布置下去,更要及時檢查,做到作業日日清,一定要讓學生熟練掌握古詩文。
2.加強閱讀,提升分析能力
除了要求學生多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之外,還要利用課余時間,讓學生多讀課外讀物,讀名家名篇,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教師還應有目的地帶領大家共同鑒賞一些好的文章,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魅力,把握作品的.語言,全面培養和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
3.作文教學,落到實處
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最頭疼的就是作文教學了。只讓學生模仿作文選是不行的,重要的是讓學生多觀察生活,從生活中找“米”,積累素材,表達真情實感。多寫短篇習作,從遣詞造句到語段篇章、從標點符號到脈絡結構,從文從字順到立意創新等等,教師都應落到實處。不但要指導學生寫作文,還要指導學生修改作文。教師要把批改和評講相結合,讓學生知道自身的優點和不足,下次作文盡量揚長避短。評講結束后,最好讓學生當堂朗讀自身的作文,這樣不但對該生是一種鼓勵,對其他學生也是一種督促和激勵。
二.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1.上課內容力求豐富
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努力提升教學技能。在講課過程中,教師要精神飽滿,采用多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來,師生互動環節多。使學生受到感染,積極主動的學習語文,時間一長,學生的語文成績就會提升。
2.努力培養語文素養
語文需要學生多讀多講多練,因此多讓學生朗讀,培養學生的語感十分重要。多讓學生讀一些古詩文或名家名篇,不但能培養學生的語文鑒賞能力,而且對提升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
3.組織豐富多彩的節目
教師不但在課堂上對學生明確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在課下也可以組織一些活動提升學生的興趣。如讓學生每天抽十分鐘練習鋼筆字,定期舉行寫字比賽,寫得好地予以表揚獎勵,學生每兩個月出一份手抄報,從刊頭設計命名到內容設計、版面安排、美術圖案都要求學生自身動手動腦,做得好的張貼在班級里,學生看著自身的作品也會頗為得意呢!這樣做,既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只有多方位多角度地采取有效的方法,才能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抓好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培養他們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讓他們的語文功底日漸深厚,語文成績才能蒸蒸日上!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這片課文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品味課文中描述的山林景象,院子里的綠意濃濃,山溝的綠意盎然,山野的綠樹成蔭描述。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自習品讀。然后引導學生去理解老農是在什么樣的情景下去創造奇跡的,從而去理解老農開辟山林、綠化家園、無私奉獻的偉大精神和情懷,在此基礎上理解“青山不老”的含義。
課前讓學生收集關于晉西北的相關資料,了解綠色作物在那里生長的不易。教學的時候讓學生圍繞老農創造了什么奇跡,是在什么樣的情景下創造奇跡的,以及你是如何“青山不老”的含義的這三個問題展開自學,自學的時候給了孩子們足夠的時間和自主性。并且讓孩子們在自學的時候動筆,圈圈畫畫,批注點評,寫下心得體會。引導學生交流的時候我注意把握重點,引導孩子們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最終我讓孩子們進行了一個小練筆,把自我想對老農說的話寫下來。
孩子們寫的很有特色,注意了各自的側重,有的贊揚老農堅持不懈地改造山林,有的敬佩老農拋棄個人的利益甘愿在清苦的環境中改造山林,有的驚詫老農所創造的奇跡……總之,這次的小練筆孩子們有自我獨特的感受,寫出了自我的真情實感。
山野老農只是一位普通的人物,可是他的所作所為卻不能讓人為之感動,為之敬佩,沒有豪言壯語,僅有含辛茹苦的.堅持;老農的身上沒有熠熠生輝的光環,可是他那種造福人類,造福子孫的精神卻能與山川共存、與日月同輝。
一名普普通通的老人,可是帶給我們的感動是真實的,是無窮的……不明白在教學中我有沒有把這份感動帶給學生,可是我想,讀他的故事,對孩子們卻是一種真實的心靈的滌蕩!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有幸聆聽王震男老師的《紙船和風箏》,帶給我暖暖的幸福感。從課堂一開始到結束,課堂都充斥著學生與老師的幸福感,洋溢著溫暖的氣息。
幸福從何而來,幸福來自朗讀。王老師從一開始的讓孩子帶上開心的心情來進入我們的課堂學習。王老師緊緊抓住“幸福”,初讀時便讓孩子說一說對“標一標”、“讀一讀”、“想一想”,根據自己的經驗來理解初讀要求。孩子們帶上三個要求,認真地,仔細地,大聲地讀課文,讀完一遍再讀第二遍,給那些速度較慢的孩子以足夠的時間,這樣每個孩子對初讀的體驗都能較滿足。
隨著課堂的深入,王老師對朗讀的指導側重點都有所不同,但是其間任何的讀都離不開松鼠和小熊帶給我們的那種幸福。它們得到了別人的祝福,樂壞了,“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他樂得。”“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他樂得。”王老師讓孩子通過觀察小熊和松鼠的表情、動作將他們那種難以抑制的喜悅心情。通過視覺的沖擊,孩子們自然有所感觸。在這基礎上,王老師巧妙地將課前談話中日積月累的詞語作為示范,引用其一。“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他樂得眉開眼笑。”這樣一來學生表達的欲望真正被激醒。瞧,孩子起立說得有滋有味,還有那原生態的動作。正是王老師給了孩子們一個個臺階,讓孩子們沿著扶梯拾階而上。有過這么豐富的體驗,學生讀好“樂壞了”的句子自然不在話下,但是王老師同時還引導孩子體驗高興時的語氣,速度一拉快,高興勁兒就更不用說了。
幸福從何而來,幸福來自師生的互動。王老師的聲音是那么親切,與學生的互動是那么和諧,儼然是班主任與自己班級的學生。我想,那是因為王老師一上臺給學生,給在座的老師的'感染,是親和力幫了忙。學生一直處于暖暖的幸福感中,我們在座的老師也被這種幸福感染著。
“祝幸福”,這種幸福在山頂與山腳之間;“幸福從何而來”,在那潺潺的溪水中,裝在漂流的紙船里,系在高高飄蕩的風箏上。
幸福從何而來,我想:作為教師的我們,站在學生的立場,更多地關注學情,與學生拉近距離,讓學生感覺教師是他們的大哥哥,大姐姐,能夠更大程度地融入課堂。謝謝王老師帶給我這種幸福的體驗。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6-11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2-23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5-15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6-1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推薦】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