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篇[推薦]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心靈之火”。大家知道,構成教學活動的要素:一是學生,二是老師,三是教材。當然,它包括隨三者在互動過程中特定的環境,所以,激情激趣的關鍵就要調整好以上三者間的相互關系。課堂開頭的這一幕,便充分做到了這一點,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他們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使他們在興趣盎然的心理氛圍中,跟著老師進入新知識的探索過程。
一開始多媒體展示,學生們,馬上就被畫面上豐富多彩的小動物所吸引,一看到公雞,松鼠,孔雀等,許多動物的畫面,忍不住就叫了起來,都急不可待的把動物的名字喊了出來。很快就帶入到生字的第一步的學習,把小動物的名字中的生字學好了。接著又運用多媒體的效果,帶入了聽課文故事錄音的畫面中,至此,小朋友們,都緊緊的被多媒體畫面吸引住了。整堂課上又運用了很多有趣的學習畫面,如飄云朵引入搶讀詞語,比尾巴的游戲練習。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2
《西門豹》的故事發生在戰國時代,講的是魏王派西門豹管理鄴這個地方,西門豹巧施妙計,和群眾一起破除迷信,興修水利,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的歷史故事,刻畫了一個味老百姓做好事、辦實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贊揚了他反對迷信、尊重科學的品質。
課文按照事情發生發展順序,先寫了西門豹到鄴這個地方后,通過調查研究,弄清這里貧窮的原因;隨后重點寫了西門豹是怎樣巧妙破除迷信的;最后略寫西門豹發動老百姓興修水利,使莊稼年年得到好收成。
課文大量運用人物對話,展開情節,表現人物,因此,我緊緊抓住分析體會人物對話,激發學生想象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從而感受人物的特點及品質。
首先,對話了解表達需要。當西門豹剛來到鄴地,看到土地荒蕪,民不聊生,進行調查時。請學生讀“四問四答”,看看這些問答和其他課文中的問答有什么不一樣?學生很快就知道,西門豹和老大爺之間的四問四答沒有繁瑣的敘述交代,而是干凈利落,直入主題,顯得真實可信。這讓學生也明白為了簡單明了的敘述是表達的需要,并不是所有的課文都需要詳盡生動的敘述。
其次,對話激發學生想象
一、西門豹弄清了鄴地田荒人少的`原因后,說“河伯還真靈啊。下一回他娶媳婦,請告訴我一聲,我也去送送新娘”河伯這么說是什么意思?想象一下,西門豹是怎么想的呢?引導學生走入西門豹的內心世界。學生有的說:“這么說巫婆和官紳就會以為西門豹也是支持他們的,為了降低巫婆和官紳們的警惕性。”有的說:“其實他是想等到那一天好好地懲罰巫婆和官紳。”有的說:“他不想過早把自己的計劃泄露出去,免得打草驚蛇。”
二、”西門豹對巫婆說:不行,這個姑娘不漂亮,河伯不會滿意的,麻煩你去跟河伯說一聲,說我要選個漂亮的,過幾天就送去。”這句話讓學生邊讀邊聯系上下文進行思考,很快明白:西門豹并不是真的要為河伯重新選媳婦,只是以讓巫婆去跟河伯說一聲為借口,把巫婆投入漳河,從而達到破除迷信,教育群眾,懲治巫婆的目的。緊接著充分利用書本插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中巫婆當時的神態、動作,想象巫婆此時此刻的心理活動。學生仔細看圖,同桌交流,有的學生說:“巫婆慌亂極了,嘴張得大大的,好像在說:‘大人饒命,大人饒命……’”有的說:“巫婆手伸得長長的,似乎想抓到一棵救命草。”……通過想象,使學生明白西門豹聰明過人,將計就計,不動聲色地懲治了邪惡,為老百姓報了仇,出了氣。同時也讓學生想象,當時的老百姓會怎么想呢?學生想象“為什么巫婆這么害怕見河伯?”“她難道回不來了嗎?”“她為河伯辦事,為什么要這么害怕呢?”
三、”西門豹對官紳頭子說:‘巫婆怎么還不回來,麻煩你去催一催吧。’”這句話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就會懂得西門豹并不是真的在等巫婆回來,而是做樣子給官紳們和圍觀的百姓看。提出問題:圍觀的群眾會有怎樣表現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有的學生說:“啊?他們這么怕,是不是有詐?”有的學生說:“哎呀,我的孩子啊,可憐的孩子啊,你死的太冤了……”有的說:“看來巫婆是假的,太坑人了……
通過對話想象,學生很自然感悟到了一個胸有成竹、不露聲色實施誠摯惡人、教育百姓、破除迷信的地方官形象。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3
《爬天都峰》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五冊的一篇課文。課文描寫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識的老大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這樣一件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結合本單元訓練重點: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自然環境。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天都峰位于我國安徽省黃山風景區內,是最為雄偉壯麗的一座山峰,在教學這篇課文的時候,讓學生對天都峰有直觀的印象、真實的'感受就是我首要解決的問題。針對課文和學生的年齡特點,良好的導入是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求知欲和探究心理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利用課文插圖,讓欣賞這里的景色奇秀,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感官上取得第一印象,激發起極大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語言文字學習做好鋪墊。
激趣導入之后,應該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整體感知,從總體上作以把握。初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讀后讓學生自己交流初讀情況,說說課文寫了些什么,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疑問。之后,老師梳理這些問題,確定這節課的學習重點。即讀懂爸爸最后說的話:“你們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會從別人身上汲取力量!”
二、整體感知,導讀體會
在這一部分教學里,以讀為主,以讀代講。老師講得再好,沒有學生全身心投入去邊體會邊讀好。以多種形式讀,個人讀、小組讀、小伙伴合作讀、齊讀等。先讀感受黃山的雄偉,天都峰的險峻。通過讀書,學生就能夠體會到:擺在小作者面前的難題就是他即將要爬的天都峰原來是這么的高,這么陡,這是需要一定的勇氣和信息才能爬上去的。
所以說,語文課就是學習閱讀、享受閱讀!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良好的語感。
三、合作交流,突破重(難)點
語文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語文教學應該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運用現代技術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也是我們語文課應該擔負的責任。因此,就需要動手操作,去查找資料,去和小伙伴探討一番。我先讓學生分小組討論,小組長應該發揮作用,總結、歸納大家的觀點、意見,指派有誰來發言。這個時候,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充分體現,作為老師,我只是提供了這么一個機會,打開了一扇窗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4
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是蘇教版的特色,而習慣則是日積月累的細節。它遠遠不是一堂課能教完的,不僅要督促孩子形成新的好習慣,更要將原有的好習慣保持發揚。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應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中逐漸養成。
“不懂就問”是學生平時在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疑問,向他人請教。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認識到“不懂就問”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知道如何做到“不懂就問”。我在教學中不僅僅與學生討論了“不懂就問”這個學習習慣的內涵,更注重于對他們自身的研究。經過不同形式的“問”這一主題的討論,使學生們知道了不開口也可以問的,這就從另一角度思考了這個問,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特征。為不同性格的孩子打開了一扇扇“問”的`門窗。最后,組織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討論:我是否有勤學好問、不懂就問的事例?該怎么做?根據學生的討論,及時給予評點、指正。
“勤于搜集資料”是學生在閱覽室、學校圖書館查閱資料,通過相互交流、上網、參觀有關展覽、采訪等方法搜集資料。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知道搜集資料的重要性,知道搜集資料的途徑和方法,以及在公共場所查閱資料要注意言行舉止文明,保持教室安靜,還要注意愛惜資料。如果資料不是自己的就不能剪貼,但可以將需要的資料抄錄下來或者復印下來加以保存。還要注意做好資料的交流和展示。
我想,習慣的培養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遍,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不會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所以講說和指點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學生多多練習。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5
為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學校統一進行了期中檢測。我和同級部的老師認真批閱了試卷,并做了試卷分析,目的是想通過這次檢測發現問題,查漏補缺,使自己的教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基礎知識部分,多數學生掌握得比較扎實,我還算滿意。但整體的正確率不高,是因為有三個考試不合格的學生錯誤太多,落分太多,我很痛心也很無奈。對于基礎知識部分的學習,我平日抓得比較緊。在每篇課文學完后,我都在課堂本上進行系統的隨堂練習,把這一課的基礎知識進行梳理,認真批閱后先集體糾正學生練習中普遍存在的的錯誤,再讓學生改錯,再認真批閱。自我感覺這種系統復習整理的方法效果省時又高效。對于班里字詞掌握差的學生,還要繼續利用中午或托管的時間讓中隊干部多給他們聽寫,幫他們加強記憶。還可以在周六周日家課作業中,適量地給他們多布置一些形近字、同音字組詞、改病句、補充句子、近義詞、反義詞、變換句式等練習,努力提高這些孩子基礎知識的正確率。
閱讀部分是學生思維、判斷、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也是每次考試卷面中正確率最低的部分。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1.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本冊教材讀寫訓練重點是“從內容中體會情感”“領會文章的表達方法”。在新授課時,教師要有意識的加強這方面的訓練,特別是對中、下等的學生,鼓勵他們上課大膽發言,發表自己不同的見解。使學生能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感方面的作用,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
2.鼓勵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積累文中的優美詞句、精彩句段,認真撰寫讀書筆記,收藏并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3.自己在出每個單元的檢測卷時,注意結合區里的'目標檢測的題型,找出閱讀中的問題,并交給學生回答這類題的方法,使學生熟能生巧。
4.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利用中午或托管的時間進行個別輔導,讓他們充分的讀文章,讀出意,讀出情,在讀中感知,理解文意。
作文部分更是不容忽視的,除認真寫好八篇習作之外,還要多進行小練筆,寫讀后感,寫片段,寫周記,習作重寫“實”,寫親身經歷和耳聞目睹的人、事、景、物,寫自己真實的情感和體驗,說真話,吐真情。另外,我覺得習作的講評和修改也是非常重要的。那些質量高的習作,可以讀給全班同學聽,讓大家各抒己見,暢談優點,提出合理的意見。中等水平的習作,可以拿出一篇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修改,并闡述理由,使孩子們學會共賞,學會合作,學會分享。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6
《橋》這篇課文聲情并茂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共產黨員的光輝形象。面對狂奔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沉著、果斷的指揮,將村民們送上了跨越死亡的生命橋,他把生的希望給了別人,把死的危險留給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架起了一座不朽的橋梁,這座橋梁是我們黨以老支書為代表的優秀共產黨員密切聯系群眾的“橋”,這正是課文以“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這篇課文情節跌巖起伏,扣人心弦,在表達方法上有四個突出特點,根據本課特點,我將這課分兩課時上。第一課時:學習本課的生字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課文,理解課文,體會老漢的高大形象;第二課時: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學習課文中有特色的表達方法進行小練筆。針對第二課時的公開課教學,反思如下:
一、 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自主感悟
課文處處充滿著人性的美,在第一課時上完后,學生對老漢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預習的基礎上,我先讓學生交流自己感動的句、段并談體會;然后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表現出自己的感動,從而升華對老漢的理解和認識,最后,讓學生先發自內心的去贊美老漢,然后再用“橋”去贊美老漢,這樣一步一步地突破文章的難點,理解了“橋”作題目的深刻內含。
二、 讀、法、寫相結合
本文在表達上也有很多特色之處,在指導學生談感動的同時引導學生去發現、去體會文章在表達上的特點及這樣表達的作用,從而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在新課程實施過程中,課堂上“君子動口不動手”的現象十分普遍,特別是我們農村課堂多的'是感悟,少的是訓練,因此,這節課在體會了課文的表達方法后,我重點抓了“環境描寫”這種表達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練筆,整節課真正做到了以讀學法、以法促寫、讀寫結合。
三、 情感渲染
這是一篇情感性較強的文章,要想文本感動學生,教師必須先被文本感動。記得贊可夫說過:課本知識如果沒有經過教師心靈的加溫,傳授過多,你的學生可能將變得越冷漠。因此,在備課時,我精心設計過渡語、總結語,整節課保持著釋放自身的情感,做到真正進入學生的心靈,使文本、學生、教師三者融為一體。
本節課也存在著許多遺憾之處,教學設計只重視課文內容,沒有把文本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結合起來,通過尋找身邊的感人事跡,拉近與文本的距離;作為教師,沒有很好地處理既尊重學生的體驗,又能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藝術。另外,如何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如何多樣化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我要思考的問題。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7
在本學期中,我所帶的兩班語文,在期末考試中均未考好,在反復思考后,現總結如下:
一、雖然重視語文基礎,但未能及時跟上檢查。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較為注重的語文的基礎知識,但是雖有布置,但是沒有及時跟上檢查,以至于不少學生的作業也做了,但是質量不高。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會及時檢查,當天作業當天完成,今天需要掌握的知識絕不拖到明天。
二、過分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忽視了閱讀、作文的教學與指導。
語文的基礎知識很重要,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占用過多的時間,不僅語文基礎沒有提上去,反而導致學生的語文素養降低。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會把語文的基礎知識在平時語文教學中,在教學中帶領學生學好基礎,課后檢查、督促。把更多時間用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下一學期,我將制定較為完善的語文課外閱讀指導計劃和作文寫作指導計劃,切實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由于對教材較為熟悉,反而造成課堂的隨意性嚴重。
對教材熟悉是好事,但是忽略課堂的嚴謹性卻是大忌。教材是熟悉了,課堂嚴謹性忽略了,其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對教材的不熟悉。下一學期,我會靜下心來認真研讀教材,認真研讀學生,把每一節課都當作公開課來上,真正的去上好每一節課。
四、重視師生關系,但過猶不及,造成了放任自流。
我教育學生向來來注重平等,對學生寬而有余,而嚴之不足。以“寬”對待學生是對的,但絕不能因“寬”而不“嚴”,在平時教育學生時因該做到“寬而有度,嚴而有格”。在下學期中,我不僅會平等對待學生,但我會注重對學生的“嚴”要求。明確什么時候應該寬,什么時候應該嚴,要努力做到該寬時寬,該嚴時嚴。
總而言之,我將會在下一學期,傾盡心力把一(2)一(5)兩班語文教好。在《荷葉圓圓》這一課的教學中,看著學生童趣盎然的表演,聽著學生瑯瑯的讀書聲,我感受到了學生發自內心的快樂。反思這一課的教學,我認為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在這節課中得到了體現。具體表現如下:
一、激發情感,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
在這堂課中,我以自己飽滿的'教學激情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積極參與的熱情。因此有了學生爭先恐后自主學習的體現。
二、合作讀演,共享閱讀的快樂
在課堂上,我轉變角色成為學生的學習伙伴,與學生合作讀書、表演、實現了師生零距離。我還抓住各種機會培養學生互相交往的意識和能力,發展合作精神,如引導學生邀請伙伴一起讀書,創設導演導戲的情境,開展“最佳合作小組獎”評比活動等。
三、開放拓展,讓快樂走出課本,飛身課外
本課節改變傳統的語文課只憑教材進行教與學的現象,在教學中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教材進行自我調節,變封閉為開放,讓學生的閱讀快樂從課本延伸到想象的空間,從課堂飛到課外,多形式多渠道地發展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不足之處:這節課中我感到小組合作學習訓練尚欠到位,小組的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出來,今后要加強這方面的培養訓練。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8
【案例】:
小天是我們班一個很特殊的孩子,腦袋聰明,課外知識豐富,同學們稱他為“智多星”。可就是懶惰,經常不做回家作業,平時愛打打鬧鬧,是個讓老師頭疼的學生。他母親再三請求學校,硬是讓兒子從六年級留下再讀五年級。
我從側面了解到他的家庭情況:他母親早出晚歸,在住宅區內開小店;父親起早貪黑,經常在工地搞建設,父母親顧不得他的日常生活,學習方面就更無暇督促及輔導了。我想,只要他肯該正缺點,一步一個腳印,會向前邁進的。
但只過了一周時間,事實證明我確實是盲目樂觀了。為了省錢,他連午飯也沒吃,就跑到學校外的小店去買他心想的玩具,別的同學來報告,他知道后竟然打起人來。面對這樣一位學生,我心里直打鼓:批評起作用嗎?用什么辦法來轉變他?我找了經常和他一起玩的同學談心,每當他要插話時,我就故意讓其他同學發表看法,一次,兩次,三次,他著急了:“老師,你為什么總打斷我,讓別的同學插話。”我見時機來了,就把話題轉到那件事上,他稍微愣了一下,說:“那件事算我不對”。我沒再深究下去,只是提醒他遇事要心平氣和。以后,每隔一兩天我就以補課為理由找他聊天,講學習方法。漫漫地,他與我的話多了。
過了兩個月,學校要舉辦冬季三項賽,我發現他對這件事非常熱心。他跑前跑后,自己主動報了踢毽和跳長繩兩個項目,還協助體育委員組織報名。在以后的日子里,他一直帶領其他幾位參賽者一起訓練。我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和鼓勵他。課后對他說:“學習成績不是唯一的評價標準,體育是你的`強項,我發現你組織能力很強,而且特別熱心,這都是你的優點。沒有人天生比別人差,只要用心都會進步的。有信心嗎?” 他非常自信地點了點頭。我用自己的真誠與愛打動了他的心。以后,他變得勤快懂事多了。
【分析】:
對于一些思想和學習上暫時落后的學生,老師首先要初識靜觀,多側面地考察他們的過去和現在,要重視間接信息的吸收,更應重視第一手資料的掌握,不能先入為主;一定要客觀、公正,一分為二地看待。在全面了解他們的思想行為、家庭情況后,針對學生個性,尋求適宜的教育方法。
由于后進生長期得不到他人尊重,要么自尊心特別強,要么喪失了自尊心,平時受到的歧視多。因此,一旦老師表揚了他會欣喜若狂,十分感激,有些平時倔強的甚至會流下感動的眼淚。所以,班主任應多學點教育心理學知識,掌握他們的心理特點,防止他們在“受批評——恐懼——失去信心”的怪圈內惡性循環。思想上后進的學生,身上的缺點是很多的,但并不等于沒有優點。教師平時應細心觀察,捕捉他們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及時把贊美送給每一個學生,幫助他們樹立自信心,并以點帶面,使每個學生都感到典型就在我們身邊。
捷爾任斯基曾經說過:“只有用愛才能教育好孩子。”后進學生由于后進,常得不到老師的愛,也得不到家長的愛,因此會失去上進的信心,有的甚至走上歧途。對他們的教育,我們老師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滿腔的愛心。他們雖然取得了某些進步,但也不會持久。因此,持之以恒,抓反復,反復抓,才會有成效。
實踐使我懂得,教師一句激勵的話語,一個贊美的眼神,一個鼓勵的手勢……往往能給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而這些收獲都源于老師真誠的、發自內心的愛。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有助于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奮發向上的班集體氛圍。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9
作為一名小學生,學習是他們的主要任務,自主學習尤為重要,只有把學習當作自己的事,才會讓學習變得快樂,變得輕松,變得主動。培養孩子在輕松的心境下快樂自主地學習,也是我們教師的重要任務。
自主學習改變學習習慣。常有家長向我抱怨,孩子學習依賴性非常大,每次做作業都需要家長陪在身邊,做完后要家長檢查,并幫助改正錯誤。如果哪次作業沒有家長檢查,孩子就會錯誤很多,就連一些挺簡單的題目都會出錯。這也是平常孩子家庭作業做得好,但是,每次測試就粗心大意,錯誤連連。針對這樣一種現象,我要求家長只看看孩子是否完成,不再為孩子檢查是否正確,鼓勵孩子們自己學會檢查。一開始有的孩子根本就不檢查,出現很多錯誤,我就會批評他們,告訴他們,學習是自己的事,父母不可能幫助你一輩子。漸漸地,有家長告訴我孩子懂事了,不再需要父母檢查作業了,能夠自主學習了。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慢慢養成了自己認真做作業和復習、預習功課的好習慣。
自主學習贏得了老師父母的充分信任,讓學習更加自信。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做完作業以后,基本上都是爸爸媽媽直接簽字,不檢查作業的。因為不檢查作業是為了讓孩子更加自覺,老師檢查作業,如果發現做錯的`題,要懲罰也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這種做法讓孩子做作業時不敢馬虎,逐漸養成了沒父母幫忙也能自覺改正錯誤的習慣。這種信任也是自主學習贏的
自主學習也能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孩子們愛好廣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一項技能的取得都需要刻苦的訓練和鉆研,在完成學習任務之后,他們會根據自己的愛好,發展自己的特長。
自主學習之路雖然有些艱難,但很充實、很自信。“沒有耕耘就沒有收獲”、“付出就有回報”。自主學習是我們每個人成長歷程中的重要一環,它將成為一種習慣陪伴一生。因為學習是一輩子的事情,堅持一輩子自主學習。古人說“活到老,學到老”。我想將這句話稍微改一下:“活到老,自主學習到老”,并一如既往地堅持下去!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0
《中彩那天》是一篇故事性很強的文章,故事以“我”的思想感情變化過程和父親的神情變化為線索展開。文章要教育學生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在教學中,我把課文學習的重點放在3——9自然段,體會父親在撥通電話把車給庫伯時而表現出的高尚品質。在教學中,我主要注重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文本,在想象和聯系生活實際中拓展文本。
一、注重閱讀感悟
。在教學《中彩那天》時。我首先讓學生讀書,知道故事主要講什么?然后讓學生在讀中去發現問題,在讀中解決問題。在學生初讀課文后,我出示以下問題,讓學生再帶著問題去讀書。比如:1、“我幾次興奮地想上車與父親工享這幸福的時刻,都被他趕下來。”為什么?
2、“父親正面臨著一個道德難題。”是個什么樣的難題?
3、得知我們家中彩后我和父親的表情各是什么樣的?
4、我對母親的教誨有了怎樣的體會?
5、為什么說中彩那天父親打電話的.時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時刻?
6、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對開頭母親說的:“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這句話的理解。這樣讓學生帶著問題讀書后,和同桌交流讀后收獲,說說在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很快,有些簡單的問題學生就能從課文中找到答案。然后,我引導學生一起去解答“父親正面臨一個道德難題。”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弄清:爸爸為什么會面臨這樣一個問題?爸爸面臨的到底是什么樣的道德難題?再讓他們帶著這些疑問去反復朗讀7,8兩小節,從中找到答案。通過采用多種形式的閱讀,使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說”。即培養了閱讀能力,又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展。
二、注重探究式學習。
在指導學生學習3——8自然段時,我注意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去探究問題——然后讀議結合解決問題——同伴互助討論合作交流。在閱讀教學中把解決問題的權利留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去解答。
三、發揮學生想象力培養學生聯系生活解答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去想象故事的發展結局。如教第9小節時我讓學生想一想:車被開走了,家中的每個人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他們可能說了哪些話?先讓學生進行小組交流,之后再寫一寫。最后請學生在全班交流。有的說:眼看著車子被開走,我心里有些不舍得,但我會向爸爸學習做一個講誠信的人;有的說:雖然,車子被開走了,但我看見爸爸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還有的說,媽媽又把開頭那句話說了一遍,使我記憶更加深刻。等等,在學生奇妙的想象中賦予故事新的內容。最后,我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說說在生活中,有沒有象爸爸這樣的人,還讓學生評判一下自己對庫伯把車開走的看法等等,從學生的回答中,我看得出他們幼小的心靈似乎懂得了“一個人只要活得誠實,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筆財富。”的道理。
四、課后拓展。
在學完這課后,我要求學生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父母聽,并讓他們說說自己對父親這樣的做法的看法,這樣也讓學生把道德問題深入到生活中,使學生對道德問題有更深的認識和理解。從而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
回顧教學過程,我發現,學生在我的帶領下讀書思考問題比較積極,放手讓他們自己討論時,好象覺得沒話可說了。而且有些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只停留在別人說過后的一種點頭同意,并沒有把自己的見解說出來。以后在指導學生解答問題時,還要注意學習方法的指導。
另外,我發現自己設計的問題有些多,其實有些問題顯不需要出示學生自己能通過讀書就知道了。
在今后的教學中還要不斷改進方法,多考慮學生的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1
漢語拼音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部分,它既是幫助學生識字和學好普通話的有效工具,也是學生認知銜接的橋梁和紐帶。小學的漢語拼音教學目的是:通過《漢語拼音方案》的學習,正確培養熱愛漢語拼音的情感,樹立漢語拼音的法律意識,熟練掌握并能運用漢語拼音。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漢語拼音教學,重在積累、應用,不強調理性的東西。
本人多年來一直從事小學低段語文的教學工作,已經教過好幾輪的漢語拼音,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遇到了很多難點和困惑。如漢語拼音中的拼寫規則,整體認讀音節的掌握等等問題。雖然我也查了很多的資料,也問過其他的一些老師,但有些問題仍沒有徹底解決。我總設想能否對漢語拼音做一些調整,使漢語拼音更容易為低年級兒童所掌握,以減輕學生和老師的一些無謂的負擔。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方面對漢語拼音作一些調整:
1、把ü的兩點還給小ü。
《漢語拼音方案》中指出:j、q、x和ü相拼時,為了便于書寫,要省略ü上兩點,因為j、q、x不能和u相拼,所以學生不容易混淆。事實果真如此么?我從教小學低段語文多年,卻發現學生拼音作業上的錯誤,幾乎都集中在ü和j、q、x以及n、l的相拼上,不是和j、q、x相拼時多了兩點,就是和n、l相拼時少了兩點,總是和u混為一談。多少年來,我和學生被ü上的這兩點兒折騰得狼狽不堪,吃盡苦頭。不光是一年級的學生如此,到了高年級的學生遇到ü,也是錯誤多多。我相信其他的老師和學生一定也深有同感。省略了ü上兩點兒,不但沒省勁,倒讓老師和學生費了大勁兒糾錯,不但作業要反復做,老師在課堂上也要反復強調,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不就是給ü寫上兩點兒么?和n、l相拼時,我們寫上兩點也沒有覺得有多少麻煩啊!不寫能方便到哪里去呢?寫上兩點反而不會和u相混淆,學生拼起來也很方便。所以,我認為還是還原ü的本來面目,把ü的兩點還給小ü。至少當學生碰到ü和j、q、x相拼沒有省略兩點時也不能說他是錯誤的,因為它本來確實是有兩點的啊!
2、關于整體認讀音節的界定。
小學漢語拼音教材中的16個整體認讀音節可分為這樣幾種情況:
(1)zhi、chi、shi、ri:這四個音節的韻母都是舌尖后元音“-i”,發音時口形舌位不好掌握。把這四個音節當作整體來認讀,是為了避開學習舌尖后元音“-i”的困難。zi、ci、si:這三個音節的韻母都是舌前元音“-i”,發音時口形舌位也不好掌握。把這三個音節當作整體來認讀,是為了避開學習舌尖前元音“-i”的困難。
(2)ye:這個音節可以看作韻母ie自成音節,也可看作由聲母y和韻母ê拼成的音節。如果按前一種理解,那么,把它作為整體來認讀,是為了免教拼寫規則(《方案》規定:韻母ie自成音節,要把i改為y);如果按后一種理解,則把它作為整體來認讀,是為了免教舌面前半低元音“ê”。
(3)yi、yin、ying、wu:這四個音節是按照《方案》規定的拼寫規則,由韻母i、in、ing、u前面加y或w構成的。把這四個音節當作整體來認讀,是為了不教拼寫規則。
(4)yu、yue、yun、yuan:這四個音節是按照《方案》規定的拼寫規則,由撮口呼韻母ü、üe、ün、üan前面加y構成的。把這四個音節當作整體來認讀,也是為了不教拼寫規則。
我在對zhi、chi、shi、ri、zi、ci、si這幾個整體認讀音節的教學過程中卻發現,學生拼讀與否,結果是一樣的,發出來的音完全一樣,為什么一定不讓學生拼讀呢?《漢語拼音方案》指出“知、蚩、詩、日、資、雌、思”等字的韻母是i,既然韻母是i ,拼出來和不拼出來發音相同,那就沒有必要一定要學生把它們當作整體認讀音節。還有,把zhi、chi、shi、ri zi、ci、si作為整體認讀音節,那為什么j q x又可以和i拼讀而不作為整體認讀音節呢?而因為zhi、chi、shi、ri zi、ci、si是整體認讀音節,所以經常有學生把ji、qi、xi也當作整體認讀音節。如果zhi、chi、shi、ri zi、ci、si不算整體認讀音節的話,就可以減少7個整體認讀音節,將大大減少學生記憶整體認讀音節的數量,學生掌握其他的整體認讀音節就容易得多,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還有一個音節yan,它也是第一個字母i改為y,但教材卻沒有把它也列為整體認讀音節,這就給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帶來很大的麻煩。《漢語拼音方案》指出,音節“yan”中的“a”相當于“ê”,但也不是真正的“ê”。“yan”中的“an”不是“安”的音,實際讀“ên”,國際音標是[εn]。這就使學生在拼讀過程中怎么也發不好yan的讀音,因為按“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的`拼讀方法,y和an怎么也拼不出“煙”的讀音。于是我只好想辦法去告訴學生y和an在一起,拼讀的時候口型要發生一些變化,這里的“an”不是真正的“an”。學生就有點摸不著頭腦了,為什么明明是“an”老師卻硬說它不是“an”呢?說實話,我自己都覺得說不清楚,怎么能讓一年級的小朋友理解和掌握呢?我只能對他們說,你們看到y和an在一起時,你不要拼讀,直接讀“煙”就行了,但它可不是整體認讀啊,作業中圈一圈“整體認讀音節”時不要把它也圈進去啊。凡此種種,真讓學生和老師叫苦不迭。所以,我認為應該把音節“yan”作為整體認讀來教學,這樣學生掌握“yan”的讀音才更容易。也可免除老師講解此“an”不是彼“an”的尷尬和無奈。
3、關于漢語拼音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 。
拼音教學的一個難點就是三拼音節的拼讀方法。在實際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能較快地掌握,但也有部分學生很難掌握。我想能否讓這些學生改變原來的三音連讀的拼讀方法,改為先把三拼音節中的介母和韻母拼在一起,再與聲母相拼,如拼讀音節gua分兩步走,第一步:u和a相拼,讀ua,再和g相拼,讀g-ua—gua。這樣就能化難為易,讓拼讀三拼音節有困難的學生也能較快地掌握三拼音節。
在我和教過拼音的老師的交流中感到,大家也都碰到過以上類似的問題,對此,大家也都有同感。但也有人說:“這是人家權威部門規定的,能改么?就這樣吧!又不是我們一個學校這樣,全國都按這個規定呢!”但我想,規則既然是人制定的,那么對于那些不合理的東西,就應該予以調整。人既能制定規則,也應該能改變規則,我們國家的憲法不也是根據實際情況作過多次修改嗎?我們教學上的改革就應該是改得讓老師和學生越來越輕松才好。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主要講長期生活在湖邊的青蛙,很想看看大海,在蒼鷹的指點下,跟著松鼠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跳,最后終于到達山頂,看到了大海。
一.以讀為主是為課堂教學的譜寫主旋律。
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演練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總之以多種朗讀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小青蛙的心情變化,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及情感。
二、創設情景,發揮想象,促進言語表達
學生對課文敘述的一切,只有在情境中調動起學生的各路感官,讓他們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是花費了一番心思的:
1、以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充分體會青蛙登山的艱辛和只有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山頂。課前我帶學生去跳了臺階,課上我讓孩子進行想象“如果你是小青蛙,一級一級不斷向上跳有什么感受?”學生很熱情的參與,不斷的回答中,可知學生已經獲得了初步體驗。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現了美麗的大海,我讓學生搜索一些優美的詞或句,來贊美一下美麗的大海。不僅可以使學生積累詞語和句子,也能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特別是在最后的環節設計了“新聞發布會”這個環節,讓小朋友做小記者來采訪小青蛙。從而不斷引導學生得出課文所要表達的涵義,并且我還總結了一些名言送給孩子們,幫助他們積累。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3
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直接影響到學生對知識技能的掌握和思想感情的發展。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不只在于教師事先精心設計好的每一句教學語言是否精彩,更在于師生雙向交流過程中教師有沒有充滿教育機智的教學評價的有效發揮。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不是停留于表層的作秀,也不是可有可無的銜接,而是在整體深刻理解文本和學生實際后煥發的自然而然的創設和生成。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才能做到有效評價呢?我認為要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準確得體,催生活力
評價是一種價值判斷的活動,是主體對客體滿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斷。在語文課堂上的直接表現就是教師用常用語言等對學生的學習行為、過程、結果等進行判斷,再行褒獎、指導。首先課堂教學評價必須準確。準確性是課堂教學評價的靈魂,沒有“靈魂”,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就沒有了生命力。教師的課堂教學評價應該客觀地指出學生的長處和存在的缺點,既不能一味的肯定評價,也不能一味的批評,要讓學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對的,哪是錯的,錯在何處。準確的課堂教學評價還需我們關注課堂中生成的細節,及時提醒學生,有效地幫助學生糾正錯誤。
二、機智應對,化險為夷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斯維特洛夫說過:“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進行課堂評價時,機智幽默、生動優美的語言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的和風細雨、詼諧輕松,可以使它既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又能達到匡正糾謬、明辨是非的目的。在課堂上,教師機智幽默、生動的評價語言,更是可以創造出一種輕松愉快、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以愉悅的心情去主動、生動地學習,從而使課堂生花,為教學增色。
教學過程充滿著各種變化、發展,始料不及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評價時,靈活運用教學機智,將預設性語言和隨機性語言結合起來,根據學生的反饋信息、突發情況,臨時調整預設的流程,快速反應,巧妙應對,就能化險為夷。因此,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應因境、因事和因人而隨機應變,用自己內在的魅力,創造性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激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
三、捕捉亮點,學會賞識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學生需要教師的激勵,激勵能激發人的潛能,能使人心智開啟,靈感涌動。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的.自由空間里與老師、學生進行心靈的碰撞、生命的融合,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并在成功中走向成功。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捕捉學生的閃光點,給以鼓勵。成功,哪怕只是一點點,對一個學生樹立自信意識也是極為有益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不要吝嗇對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賞識與贊許,要及時送上充滿激勵的評價,讓學生不斷獲得前進的動力,增強自信心,檢驗成功的快樂。也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會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才會充滿生機和活力。
四、尊重差異,期待成長
教師的評價要做到因人而異,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采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因此,教師要了解他們的基礎,關注他們的發展狀況和努力程度,尊重差異,為每個學生的發展創造寬松的環境,并給予具體指點和引導,耐心期待學生一點點成長、進步。
著名的教育評價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因此,有效的課堂教學評價要求教師評價時不只是簡單的判斷或褒獎,而應注重具體引導,應更多的從內容、方法等方面去點撥和啟發。有位老師在教學總結課文時啟發到:“請同學們想想,你頭腦中神奇的橋是怎樣的?”話音剛落,一個小男孩站起來一口氣說了四種神奇的橋,教師評價說:“你真聰明。”仔細瞧瞧,那個學生一臉平靜,不經意地坐了下去。顯然,學生聽多了這樣泛化的評價,早已產生審美疲勞,不感興趣了。這樣泛泛而又單一的評價缺乏針對性,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以直覺形象思維為主的小學生對如此的評價會麻木不仁,心理效應為零,評價也就失去其應有的作用。“你真聰明”,聰明在哪里?“你真棒”,棒在何處?都應大聲給出具體參數,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于自己的關注和重視,獲得學習方法和習慣的正確導向,并在此基礎上有所發展和提升。上述例子中老師的評價如再具體形象些:“看來這位同學對橋特別感興趣,等你學習掌握了更多的知識,長大后也會是一位會變魔術的橋梁專家。”這樣具體的語言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想象,把自己和“會變魔術的橋梁專家”聯系起來,幻化出自己也是橋梁專家的美好形象,從而獲得極大的心理滿足,進入更加積極的思維狀態,產生出奇思妙想,這也正是學習的最高境界。
教育,是一種溫暖的撫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評價學生時,心中要有“愛”,要做到“每句話背后都是一顆心”,從愛護學生的角度出發,不管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評價一定是發自內心,真心實意,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學生感受到老師的真誠,才會接受老師的評價。教師情真意切的評價,定會讓學生如臨春風,如沐春雨。
總之,課堂教學評價是一門藝術,它植根于深厚的教學功底、良好的口語素養和正確的教學理念。相信我們在課堂上關注和體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學會認真傾聽,在反思中增強研究意識,培育教學機制,在教學中不斷實踐探索,一定能步入這座有效評價的藝術殿堂。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4
開課前學生準備了部分關于各個名人的故事,所以課前主要以交流有關于列寧的資料為主,結果發現學生找的并不多,之后我只好給他們介紹一下,看來學生還是不太會抓住重點進行預習。在教學課文時,我先讓學生找出寫事情經過的段落最終落到第一段時指導讀。然后學生分別練讀列寧和小男孩的話交流自己的體會,這時就解決了列寧說話的技巧和愛鳥的真心,最終思想問題列寧為什么對灰雀問,卻沒問小男孩呢,簡單叫了幾個學生回答。在指導讀第一段時時間用得太多,學生對課文不熟,以后教學設計還是將識字和課文穿在一齊每課時都分配一部分,我想這樣的話可能學生會好消化一點,否則課文讀起來不是很流利,學生練讀時讀了很長時間效果并不十分夢想,不是很熟練。
教學《灰雀》一文時,我將全文緊緊圍繞“愛”一字展開,引導學生討論了三種“愛”――列寧對灰雀的喜愛.,小男孩對灰雀的.喜愛、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在體會這三種愛時,讓學生區分列寧與小男孩對灰雀“愛”的不一樣,并重點感悟列寧對小男孩的愛。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課文資料進行了比較全面和深入地理解、感受。如在文中的泡泡里提出了一個問題“列寧來到白樺樹下,為什么跟不會講話的灰雀說話,而不跟會說話的男孩講話呢”我就讓學生讀書思考。然后,組織交流。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悲痛,所以不直接問小男孩。”有的說:“列寧不愿意傷害小男孩的自尊心。”有的說:“列寧怕小男孩難堪。”還有的說:“列寧對灰雀講話,實際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說話。”我覺得利用學生的疑問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啟發,再經過學生讀書思考,從而領悟到課文所表達的男孩愛灰雀、列寧愛灰雀更愛男孩的情感,學生對人與自然的和諧、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有了深刻的認識,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15
自從我校提出了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活動以來,我個人認為高效課堂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出發點:
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律,回歸教學本質,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二是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是否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不能遵循自己的意志講,而不注重學生的多種學習方法的體現;三是學生目標達成度檢查的方式,信息的反饋方式。其次,評價一堂高效課的標準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容量要大;
二、目標達成度高:包括過程達成度,結果達成度;
三、看學生的參與面。提問時看學生的參與面,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小組交流時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主動性。以下是我在平時課堂教學上的一些體會和幾點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敬請批評指正: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數學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螺旋式方向前進的,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手段是逐漸積累的,因此課堂上對簡單的內容應少講,應更多地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識的習慣,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通過對問題的引導討論,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有效地調動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學生
學習興趣。
其次,少講大多數學生不能接受的內容,許多數學教師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津津樂道地將一些綜合性強,技巧性高的習題講給學生聽,至于有多少學生能真正接受,則考慮的很少,這種處理教學內容的方法脫離了現狀,給大多數學生帶來的是苦惱,有些學生正是在這種不科學的處理數學問題的挫折中,產生
了害怕數學的心理,把學習數學當成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負擔。最后,在課堂上要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根據教學內容、課時要求,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和安排新穎別致的課題導入方式,激發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
二、數學課堂教學注重題組教學
所謂題組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據學生的接受知識的規律,合理有效地選用一組數學問題組織教學,并且在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除了解決單個的數學問題外,通過幾個問題的前后聯系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的變化,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方法。
三、提高課堂提問效果
目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對課堂提問重視不夠,表現為提問目的不夠明確,所提方式隨心所欲,提問效果不盡人意。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相互
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步驟。
1.提問要有序
問題的設計要按照課程的邏輯順序,要考慮學生的認識序,循序而問,步步深入。前后顛倒、信口提問,只會擾亂學生的思維順序。
2.提問的內容要有度
淺顯的隨意提問引不起學生興趣,他們隨聲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維的深度。超前的深奧提問又使學生不知所云,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3.提問語言要有啟發性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式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達要準確、精煉,若用符號語言提問要輔以適當的解釋。
4.要給學生思考時間
提出問題后適當的停頓便于學生思考,學生答完問題后再稍微停數秒,往往可引出或他人更完整確切的補充。幾秒鐘的等待可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忽視。
四、重視小組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四人一組或同桌二人小組,小組合作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6-11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2-23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反思05-15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6-18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推薦】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