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集合]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這是一篇默讀課文。這篇課文的內容并沒有多大的理解難度,學生完全可以憑借自主朗讀指導米糕是如何做成的,也能夠基本懂得“千人糕”名字的'意義,但是,要想真正讀懂課文所蘊含的關于“合作”的深刻主題,卻并不容易。為此,在教學本課的時候,重點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對爸爸將米糕稱為“千人糕”的意圖進行探究交流,讓他們以小見大,從一個平平常常的米糕的事例中懂得“共同努力,互相合作”的重要意義。與此同時,注意巧妙融入課后練習題,讓學生由課文學習自然進行延伸拓展,實現了在更多事例的感知中進一步深化對課文主體的理解的學習目標。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畫風》講了一個關于三個小朋友怎樣畫風的故事,旨在讓孩子們知道風與事物的關系,讓孩子們知道遇到問題要多動腦筋。這是我作為實習教師講的第一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雖然能夠較為流暢的將整個教學活動進行下來。但還是有許多問題值得我去注意和改正。
第一,從整堂課來看,對每一教學環節的.時間把握不夠準確,第一課時給學生寫字的時間少了,第二課時一些教學環節的時間分配不好。
第二,指導朗讀不到位,二年級正是培養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時候,要采用多種方法指導朗讀,既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第三,教案中設計的一些環節在課堂教學中未能把握好,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這主要還是由于對教案把握不夠透徹所致。
第四,對課文內容理解不深入,導致課文最后一段講解不清楚,不透徹,學生理解出現問題。
第五,板書寫得不規整,還要多練習寫板書。
第六,口齒不清楚,吐字發音有些不標準。
第七,教學儀態不端正,不能抱著書過于頻繁的走動。
第八,應該盡快記住學生的名字,這樣能更好的進行師生互動。
這些問題都是我需要不斷改進和提高的地方。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要要深入理解課標要求,結合孩子的年齡特征采取適當的方法進行教學。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二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雖然是輕車熟路,但我仍然不斷學習、發現、探索語文教學的真諦,力爭讓自己的教學更加鮮活生動,讓孩子們在輕松、愉快中學習語文。以下幾方面是我這學期的收獲與體會。
一、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鉆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采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松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踴躍發言,形成群言堂。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挖掘教材與學生的嘗試因素,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后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二年級也是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所在。針對本班學生好勝心強的特點,我運用小組競賽的形式,每節課根據每個小組組員的表現,在上課的紀律,積級舉手回答問題和朗讀課文,作業完成的情況等方面進行評比,那個小組做得好的就加分。否則就扣分。一周下來按分數的高低評選出紅旗小組。這樣促進學生自覺守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本班學生上課熱情高漲,上課紀律良好。
(二)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閱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二年級是學生寫作的開始階段。首先為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我從作文的選題入手,以寫童話、想象文為主,適合二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平時經常布置學生閱讀課外書,特別是一些全文字的童話故事和名人傳記等,提高學生的識字量,積累好詞佳句。周末的時候布置學生寫篇日記,返校后進行批改,發現寫得好的日記及時予以表揚。考試測驗的時候,能把一些好詞佳句恰當地運用到造句或看圖寫話里的',則另外加分。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匯量大大增加,寫作熱情和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三)加強寫字指導,提高學生的寫字能力。教學時我采用了"讀字、范寫、評議、試寫" 的程序:"讀字" 時,讓學生討論"寫這個字時哪一筆最關鍵""寫這個字哪一筆最容易寫錯"或"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問題,整體把握寫字的規律;在范寫之時,讓學生評議老師的范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把握寫字的要領。從而提高了學生寫字的技巧。
(四)在閱讀教學中,我反對無目的多讀,強調有層次的讀書。初讀,將課文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讀,將課文讀流利,理解課文中詞句;研讀,將課文讀出感情,談獨特的理解與感受;練讀,將課文讀入心,積累語言文字。在不同層次的讀中,教師同樣鼓勵個性化的學習。讓學生自己想想有感情朗讀課文的方法,彼此交流、逐步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提出問題,教師挑出有價值的問題共同討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將自己的理解畫出來,說一說自己這樣畫的理由,放膽做畫學語文;讓學生排演課本劇,師生根據語言文字進行評議,演演評評學語文等等。這些頗有趣味的方法不僅能有效地完成閱讀教學任務,還能促進學生樂學、愛學語文。
以上是我這學期的一點收獲和體會,當然在自己的教學中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例如如何做好培優轉差的工作,讓學困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和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我會在工作中不斷地努力,不斷地探索,尋求出更好的教學方法。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這篇課文講的是曹操的兒子曹沖小時候稱象的故事。小小年紀的曹沖想出了用船代替大秤,用石塊和大象的同等重量簡單地稱出了大象的重量。由此可見,曹沖善于觀察,善于動腦,真是個聰明的孩子。
低年級的學生喜歡聽故事,愛動手,好奇心強。教學中我充分引導學生在掌握字詞,熟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充分的討論交流,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
教學這一課時,我設計讓學生讀書提出問題,再沿著學生的問題來組織教學,學生先默讀課文,問:“你有什么總是嗎?”學生在充分讀書的基礎上,提出了很多問題:“曹操為什么要稱象?,官員們用什么辦法來稱象?曹沖用的是什么辦法?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然后老師梳理學生的問題,調整自我的教法,循著學生的問題安排教學思路,逐個解答學生的問題。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第五冊第三單元第9課的其中一首古詩,抒發了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佳節濃濃的思鄉之情。學習這首詩主要就是讓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身居外地在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
從某種意義上講,課堂教學就是一個“文本”。按照英美新批評派的觀點,文本一旦完成,作者就已經死亡。在這里,對這一命題我權且做一次教學論上蹩腳的遷移:“課堂教學一旦完成,執教者就已經死亡。”我拋出這樣一個觀點,意在強調“課”本身就是一個獨立的自足的存在。當課被執教者演繹完成后,課的意義已經不再為執教者本人的意圖所支配,“課”用自己的存在向每一位聽課者言說它自己的意義。這個時候,不管你愿意與否,執教者只能將自己轉換成聽課者的角色重新傾聽“這一課”的`言說。
詩是不可解的,但詩又是不得不解的,這就是我們面臨的兩難境地,抑或說是一種教學策略上的悖論。詩被卷入課程,既是她的幸運,更是她的不幸。語文老師的責任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才情保護“詩”的存在,使她免于被拆解、被蒸發。
因此,一個有智慧的語文老師,教詩的途徑就是不教詩。讓“詩”憑著自己的言語存在說話,讓學生直接貼在詩的面頰上感受她的.詩意,去體會意境。
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課中,我前后安排了四次不同類型的想象。讀詩后談感覺是一種再造想象,創設問題情境是一種表現想象,聽音樂寫登高是一種創造想象,多維度問作者是一種角色想象。這里的種種想象,既是對詩的整體性的理解,又是引領學生與詩人進行深層次的對話,從而讓學生觸摸到詩人的內心,做到感情朗讀。
雖然在設計此課做了近五次的修改,但還是有遺憾的,前面的預習抽查內容還是有點多,以至于占去了古詩整體誦讀的時間,前松后緊的習慣還是沒有得到糾正,是非常遺憾的,擠出兩分鐘就是一堂滿意的課,有舍才有得!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今天上了葡萄溝的第一課時。在設計《葡萄溝》的時候,我力圖能夠讓課上得扎實、樸實,把文本中的各個語言點敲實、挖透。我認為我的教學設計在這些方面落實了語言文字教學:
1、對于課題的挖掘。先出示“葡萄”兩個字,讓學生認讀,指導輕讀音。讓學生觀察這兩字的相同點。題目中,“溝”是需要掌握并書寫的生字,因此我讓學生組詞,還在課件中打出“勾”、“鉤”讓學生組詞區分。
2、字詞教學,采用隨文識字和集中識字交互教學的方法,既重視課堂效率,又重視課堂教學的情景性。在讀課文之前,我先給學生讀生字卡片和屏幕上的生詞。隨后,在課文教學中再對于出現的生詞進行隨文教學,希望通過反復呈現的方式讓學生鞏固生字詞,同時在文本中學習字詞還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意義。
3、在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時候,待學生反復朗讀段落后,出示課后的“按課文內容填空”一題,讓學生看著填空題嘗試背誦第二自然段。我發現,學生在前面的不斷有感情朗讀段落之后,很快便能夠看著提示背誦了,這是不是也無形中滲透了“熟讀成誦”的學習方法呢?
但是,雖然我在備課時動腦筋想了這些教學環節,使我的課堂更加實在。可是對于課堂及時生成的教學點,我卻不能夠及時捕捉。例如:
1、在出示課題教學“溝”這個字的`時候,我問學生這個字和我們學過的什么字比較像。有一個學生說到“釣”,我當時急著出現“鉤”,便把上糾正了。后來想想,那個學生的語文能力還算班里非常好的學生,她都說成了“釣”,說明沒有區分好“釣”和“鉤”。那么,可能班里還有一部分學生也不能正確區分這兩個字。當時,雖然課件上沒有打出“釣”字,但是既然學生混淆了,還是應該抓住這個生成點,在黑板上寫一寫。
2、在教學“五光十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理解這個詞語,我問了一個問題,“五光十色”能不能換作“五顏六色”。當時學生的反映是愣了一下,有個別學生說不能。但是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可能是覺得老師這樣問,應該答案是否定的吧。他們在揣摩我的答案。但是經過師傅的提點,我也恍然大悟。其實“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都可以形容葡萄,甚至其他形容顏色的詞語也可以用,只是課文中的“五光十色”最貼切,因為它還寫出葡萄的光澤。這兩個詞只能說哪個更適合,而不能說哪個能用,哪個不能用。回想一下,課堂上其實有些學生是覺得“五顏六色”是可以用的。當時我應該讓學生說一說有哪些表示顏色的詞語,然后帶到句子中讀一讀,感覺一下,再通過對圖片的觀察,學生就能明白“五光十色”是最貼切的了。課堂上也不用繞很大一個彎路了。這樣,也能夠滲透一個寫作的方法,有時候同時可以用多個詞語,這時候就要選擇一個最貼切。
3、在隨文學習“新疆”、“吐魯番”、“葡萄溝”時,我出示了一張中國地圖,把這三個地名打在地圖上。這個時候如果學生再齊讀一遍,那么學習的效果可能會更好。
看來,要讓課堂上得扎實,光有預設還不夠,還要隨著學生,隨時生成。這樣的功夫,還需要我不斷磨練。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雨后》是一首兒童詩,描寫了一場大雨過后廣場上孩子們嬉戲玩樂的熱鬧場面,重點描繪了一對踩水的小兄妹倆,充分體現了兒童的天真可愛,俏皮好玩的性格,童趣十足。在還沒教之前我就預料學生一定會喜歡的,那些活生生的文字,仿佛讓那些孩子看到了自己,不知不覺中就會產生共鳴。而怎樣讓學生更深的體會,那是我用心思考的。
課始,展示校園內剛剛下過雨后積滿水的一大片空地的畫面。引導學生回憶,雨后你們在這里痛快地玩過嗎?說說你們是怎么玩的?待學生暢所欲言后,師引入課題,激發學生朗讀課文:小朋友們玩水的場面被寫成了一首很美的小詩,想不想去讀一讀呢?下面我們一起去讀讀這首詩,一邊讀一產生了初步的'情感體驗。
小兄妹踩水的有趣情景被作者刻畫得出神入化。教學中通過教師范讀和引導讓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感悟兄妹倆的興奮和樂趣。再引導學生觀看書中插圖,說一說兄妹倆的動作、神情,甚至模仿他們的樣子演一演,如:“小哥哥使勁踩著水。”“他拍拍水淋淋的泥褲子,嘴里說:糟糕——糟糕!”“小妹妹咬著唇兒提著裙角輕輕地小心地跑。”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更進一步地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經驗,更加體味了文中表現出的那份童真童趣。
對于詩中小哥哥和小妹妹矛盾心理的刻畫,則更要引導學生走進自己的生活才能充分體驗。可以引導學生先進行質疑:小哥哥摔了跤怎么還興奮、驕傲呢?然后組織討論,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就能理解摔跤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樂趣。廣場上那么多小朋友,并不是人人都體會這種樂趣的,所以他還有一絲驕傲。事實上,小妹妹不正是很羨慕他的嗎?越是能領會哥哥的心理,就越能感受詩中的情趣,此時再引導朗讀,學生就定會聲情并茂,全身心投入。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中國美食》是一篇圖片課文,主要通過各種各樣的菜品圖片,讓學生了解中國的美食,通過認識這些美食,從而認識生字。通過認識這些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認識中國的美食文化,愛上中國的美食文化。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
本節課教學時,大部分學生對美食還是很感興趣的。因為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成為了主體,主動性增強。在學習中,能運用多種形式,如通活動前師幼收集美食的信息和各種不同信息,學習活動中的交流和看視頻,聽故事,使孩子們充分的運用各種感官來調動對傳統美食的喜愛和中國的飲食文化的了解。從而是孩子們愛祖國的情感有了一定的提升。整個學習活動注重的情感和知識的積累,環節層層遞進,支持了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中國的飲食文化博大精深,不光是一些美食名稱的由來,還有更多的內容在里面,怎樣能讓學生了解的更多,除了教師的.講解以外,還能用其他形式來呈現,是我一直思考的問題。
回顧本課教學,課堂上學生始終興趣盎然。特別是"隨圖識字"這一教學環節,由看圖認美食進而認識漢字,既形象又讓學生印象深刻,這一環節中的"小廚師"更讓學生樂于參與。此時,我大膽放手,把課堂讓給學生,表演的學生語態自然,語調抑揚頓挫,下面聆聽的學生個個聽得津津有味,將課堂氛圍推入了高潮。縱觀本課,無論是識字,還是寫字,或是發現漢字的規律,我都將美食這一主題貫穿始終,將熱愛祖國的情感注入其中,真正達到了"潤物無聲"的教學境界。
因此,今后教學時,課前一定要準備充分,多角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狐貍和烏鴉》是蘇教版語文第三冊的一篇童話故事。講一只狐貍用奉承話騙取烏鴉嘴里一片肉的故事,說明愛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課文共6個自然段,故事簡短有趣,通過三次對話,形象地表現了狐貍的狡猾和烏鴉的`輕信。
對于這種以對話為主又揭示一個道理的童話故事,怎樣上才能上得有趣,把孩子積極性調動起來,又全身心地投入進入;怎樣上才能讓孩子的語言得到發展,讓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讓寓意的揭示不露痕跡;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次課我主要有3個環節:教授新課、語言能力訓練、生字教學。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是根據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丑小鴨》改編的,故事中的丑小鴨是一個面對艱難曲折的命運歷程仍然一心一意追求美好理想的形象。故事寫得十分感人,貼進兒童生活,符合低年級兒童的年齡和心理特征。二年級學生對直觀形象的圖畫比較感興趣,生動活潑、形象新穎、色彩鮮艷的刺激物最容易成為他們注意的對象。又由于學生對作者安徒生不是很熟悉,所以在導入課文時我首先選取了學生比較喜歡的《賣火柴的小女孩》、《皇帝的新裝》和《海的女兒》這三個故事的精美圖畫吸引學生的'注意,進而引發學生思考這三個故事的作者是誰。通過出示安徒生畫像介紹安徒生使學生對其有個直觀的印象,從而導入本課安徒生另外一篇著名的童話故事《丑小鴨》。自己感覺這樣的開篇導入還算新穎,能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接下來我播放了這篇故事的動畫朗讀,讓學生對故事有個全面初步的了解。劉老師建議我應該自己范讀。備課時我也考慮過想要自己讀,但對自己的朗讀水平還不是很自信,所以就放棄了這種想法。我想這也是今后我應該進一步努力的方向------提高朗讀水平,加強范讀教學。聽完動畫范讀,我讓學生說說故事講了件什么事,培養其初步概括總結能力。顯然這對二年級學生來說有些難度,程度好的學生能把故事全部復述下來,絕大部分學生對此問題保持沉默,由此可見學生概括能力還需要慢慢訓練養成。
在接下來的自由讀文環節,學生邊讀書邊畫出生字自學,并通過多種形式讀生字,組詞檢查自學效果。由于生字的學習方法學生已熟
練掌握,平時訓練較多,所以在這一環節中學生表現較好,氣氛較活躍,學習效果也不錯。
在突破本文重難點環節中,我本意是想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丑小鴨的精神,抓住重點段落、重點詞語好好體會,引導讀出感情讀出理解:讀出丑小鴨的丑,讀出它變成白天鵝的美,讀出它由丑到美這一成長過程中經歷的種種悲慘遭遇和命運,讀出它在面臨困境時仍對美的向往和追求,讀出它發現自己變成白天鵝時驚喜的心情。教學設計可以說很好,可是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由于我不懂得閱讀引導的方法和技巧,導致學生讀的索然無味,學生領悟不到文章的美,我自己也很有挫敗感。比如在讀丑小鴨的丑時,為什么說它丑我就沒引導到位。只是一遍遍讓學生讀丑小鴨的樣子,沒有和其它的小鴨子做比較是看不出丑小鴨的丑的。再比如在讀丑小鴨在家受欺負,離家后在外擔驚受怕更孤獨的時候,我竟讓學生齊讀這些句子。在后來的評課中,翟主任問我說:你覺得齊讀文本,學生能讀出丑小鴨當時的可憐、痛苦和孤單嗎?齊讀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情況下采用齊讀的方式更好!真是一語驚醒夢中人。我才發現在閱讀教學中,自己才僅學會一點皮毛而已,更多更深的閱讀方法和技巧還需要我去不斷地學習和實踐。
通過執教這篇課文,并在其他老師的講評中,我意識到自己在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那就是亟需提高閱讀指導水平,加強自身語文素養。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不斷鉆研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希望能帶給學生每一節好課!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一株紫丁香》這篇課文是一首活潑、清新的小詩,詩中一株紫丁香是孩子們的一片心意,是對老師的問候與感激。這株紫丁香不僅僅是孩子們送給老師的一份珍貴的禮物,表達了孩子們對老師的熱愛和尊敬,更是一首師生情誼的頌歌。
這首小詩恬靜、深情,讀起來瑯瑯上口,回味悠長,這便決定了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感悟。在閱讀課文時,讓孩子選擇喜歡的一段為大家讀一讀,然后說一說他喜歡的理由,在說的過程中,通過引導,聯系生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有時讓孩子們把自己當成枝葉,有時讓孩子成為課文中的小朋友,走入課文,有時又讓他們走出課文,說說他們自己對老師想說的話。
這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征,又能調動學生認知的積極性,觸發學生的情感,激發學生閱讀的內在動力,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語言發展能力。在各種方式的.朗讀中通過師生評價,生生評價使朗讀有聲有色,使理解與感悟也頗具特色。
詩貴在品讀,用“以讀代講,以讀代問,以讀代答”的教學形式很適合詩歌的教學。
但是在引導學生的深情朗讀中,我覺得還是有所欠缺。學生的情感始終激發不起,老師的深情朗讀帶動不了學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讀教學這一環節中,整個課堂氛圍不是很好,學生不夠投入,顯得有點乏味。如何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將是我今后教學中要加以探索的問題,我將為之而努力。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今天上了古詩《梅花》的公開課,我的感觸頗深。教學環節設置比較有創意,利用多媒體ppt,出示梅花與其他不同季節的花朵圖片對比,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讓學生通過對比,能更深刻地體會梅花不畏嚴寒的頑強精神。很多學生都很聰明,帶讀幾遍之后大致上都可以有感情有節奏地朗讀古詩了,甚至大部分學生到下課都會背誦了。但我知道也有不足之處,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幻燈片操作不熟練,其中有一個超鏈接沒有處理好,原本準備邊播放音樂邊朗讀的.,結果音樂沒有放出來。
2、引導學生朗讀還是稍微偏少,本詩的重點應該是讓學生通過不斷的朗讀來更好的理解詩句意思,但是讀地還是不夠多。
3、講課的節奏和側重點稍微有些偏離,針對句意方面講解稍多稍深,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講,還是不太能夠理解,應更多地把側重點放在朗讀上,反復讀。
4、課堂上沒有顧及全體學生,有十幾個學生一節課沒有提問到一次,課堂氣氛不太活躍。
通過這次講課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我會認真修改教案,調整思路,爭取下次講得更好。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學習這篇課文時,我采用變序閱讀的方法,先學習第一段和最后一段,再重點指導學生朗讀中間兩段。在指導學生讀中間兩段時,學生很感興趣,讀得興趣盎然,比如我在教學時,我抓住描寫種葫蘆的`人“每天都要去看幾次”、“他盯著小葫蘆自言自語地說:“我的小葫蘆,快長啊,快長啊!長得賽過大南瓜才好呢!”等重點詞句,讓學生抓關鍵詞、關鍵標點符號等方法通過反復朗讀、想象、感受那個人喜歡小葫蘆的思想感情。
但是在提問“可愛的小葫蘆為什么會落呢?”,學生回答不上來,他們不明白葫蘆和葉子的關系,可能在教學時,我設計的問題不到位,下次多多思考。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一、聯系課文,抓語文的訓練點,在聯系中積累運用
在教學銀杏樹這種活化石時,我抓住了兩句重點句。一句在讀中讓學生體會銀杏樹長得慢這個物點。另一句是“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這個句子除了讓學生在讀在知道講述了銀杏樹的葉子很像扇子這一特點外,我還抓出了兩個語文知識點。第一個,這是一個比喻句,我讓學生模仿句子,進行打比方句子的訓練。第二個知識點是,在這個句子中,有兩個重疊量詞,分別是“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這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這里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讀讀上面兩個詞語,讓學生發現有什么物點,學生很快就找出來了。“片”和“把”字重疊了。我讓學生對比“一片葉子”和“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葉子”只有一片葉,“一片片葉子”就是有很多葉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讓學生給合課后“主讀讀寫寫”一題,做做“一塊塊”、“一條條”、“一棵棵”、“一只只
”學生由于有了以前學過的數量詞作基礎,所以完成這幾個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礎上,我并沒有停止了訓練,而是讓學生在聯系中積累運用。我讓他們再寫出兩個像這樣的詞語,是上面幾個詞中沒有用過的`量詞。學生很積極、踴躍,有的寫了一個個面包、有的寫了一張張白紙,有的寫了一群群鳥。學生在聯系中學會了積累運用。
二、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整個課的設計都重視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在課前,我先介紹一點有關化石及活化石的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然后布置學生回去收集有關這方面的知識。收集什么,范圍我不加限制,可以是這課里面介紹的三種活化石:銀杏樹、大熊貓、中華鱘。可以是其他的珍稀動、植物,也可以是自己感興趣的動、植物。但對收集的資料要求進行整理,能流利地給同學作介紹。在課堂上,我安排學生進行自主交流,交流他們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學生興趣盎然,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個個都爭著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給同學聽。在學習課文時,我也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在三種活化石中,讓他們挑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性,又讓學生在聽別人介紹時,保持對還沒重點學習的一種活化石的好奇心。在學習時,我還注意到了學生有個別差異性,讓有能力的學生可以多選擇一種甚至三種活化石都作介紹,沒那么強能力的學生可以只讀讀自己學會的生字,或讀讀音會讀的句子。如果在小組中,幾個同學都喜歡同一種活化石,也可以幾個同學都各自說說,自己對所喜歡的活化石的認識。這樣,既照顧了后進生,也可以讓尖子生吃得飽。調動起全班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重視從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語文的能力。
三、重視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
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學習這課時,我以學習前一課《太空生活趣事多》的學習方法,遷移到這課的學習上。在學習這課之前,先讓學生回顧上一課的學習方法:第一、找出課文講了幾件太空生活的趣事。第二,找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件進行自學、交流。第三,在全班上,作交流匯報。然后,過渡,學習這課,我們同樣用這方法進行學習,找出課文介紹了幾種活化石,選擇自己最喜歡的一種進行自學。先在小組里交流,再在班上交流匯報。讓學生從二年級開始,就開始學習怎樣去學習語文這一工具性學科。
在這節課上,不足之處是,在一引些知識細節上未能及時糾正學生。如在做一些重疊詞的練習上,有一個同學寫個“一個個太陽”,老師只是一語帶過,“太多太陽了吧!”未有及時糾正學生這個詞是錯誤的。也如一個同學說到“一顆顆種子”,教師也未能糾正這里該用“顆”不是“棵”。另外在讀的分量上,還不夠,應讓學生多讀進行感悟。在今后的教學上,我會注意在這些方面進行改進。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這則寓言故事學生早已有所耳聞,故事中的農夫為了能讓自家的禾苗長得快些,愚蠢地將田里的每棵禾苗都往上拔了許多,辛苦了一天沒有想到反而幫了倒忙,禾苗全都枯死了。
這個農夫做事很性急,為了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找找從哪些文字中能夠看出這是個性急的農夫。學生經過朗讀,找到“巴望”、“天天”等詞,比較“天天”和“常常”的區別,想象農夫“天天”去農田看禾苗的情景,從故事的一開始就埋下伏筆,這是一個不一樣尋常的農夫。不一樣尋常的農夫最終做了一件不一樣尋常的事——將田里的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盡管累得筋疲力盡可是仍然感到很自豪很驕傲,因為禾苗在他的幫忙下長高了。可是第二天,等兒子去看的時候,結果卻出乎意料,禾苗都枯死了。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景是因為他違背了事物的生長規律,由于他天天去農田看禾苗,就不容易覺察到禾苗的細微變化;由于他心太急了,就越期望禾苗長得快些,在這樣的心里慫恿下,他做了一件蠢事。
學生在課堂上生動地再現了農夫在田里忙活的情景,抓住表情和語言表現出農夫的'性急,很好的表演了這個故事。遺憾的是,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延伸出去。假如農夫此刻明白了這個道理,他會采取什么行動促使他的禾苗長快些呢?假如農夫的兒子早點制止父親愚蠢的行為,結果會是怎樣的呢?假如你是農夫的鄰居,你會怎樣勸阻這位農夫呢?
【小學二年級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反思03-31
小學語文二年級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6-11
小學語文《翠鳥》教學反思02-14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