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教學反思【精華】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二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
《新課標》倡導要“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要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只有讓學生處在一種活潑,動態、開放的學習氛圍中,學生才可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創造性地學習和思考,并最終讓課堂更高效。那么,怎樣才能上好一篇文言文呢?下面我通過對《寡人之于國也》這一課的教學反思談談我對文言文閱讀課堂的認識:
一、明確學習文言文的目標。首先要讓學生明確學習任何文言文都有一個固定的主要的教學目標——積累文言知識(包括文言虛詞、實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特殊句式等)。學習《寡人之于國也》也不例外,先要掌握文中所涉及的重要的文言知識,這也是疏通文意的基礎。其次還得讓學生明白任何一篇文言文都有它的思想,這是學習文言文的另一大目標。就《寡人之于國也》這篇文章來說,其主要思想就是孟子所謂的王道,也就是仁政,怎么理解孟子的仁政這是學生學習的第二個目標。目標是學生學習的綱,提綱挈領,才能讓學習更高效。
二、注重誦讀,留給學生充足的誦讀時間。古人講,“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經常閱讀的人對這話會有深刻的體會。當然讀是有要求的,老師要指導學生讀出節奏,讀出語氣,讀出感情,通過誦讀增強學生的文言文語感。
三、疏通文意時,要解放思想,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眾所周知,文言文閱讀是學生的一大弱項,學生普遍有畏難心理。正因如此,許多時候,很多老師干脆就采取串講的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單調枯燥,簡單粗暴。結果是老師認為自己講得很全面很準確,心理很踏實。但學生卻昏昏欲睡,收效甚微。我以為教師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讀,發現問題后,再通過組內成員的合作探究解決疑難問題。老師要相信學生,要放開手腳,要讓學生從自主學習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切記:教學最主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學習。
四、教育學生結合時代背景,客觀認識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積極意義及局限性。知人論世是我們在閱讀中經常強調的一種方法,要知道梁惠王為何擔憂“民不加多”,要清楚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積極意義及局限性,就得對戰國時期及孟子的情況有所了解。教學中必須注意這一習慣的培養。
五、課后,要讓學生做好文言知識的整理歸納。文言知識瑣碎而龐雜,要夯實基礎,就必須讓學生學會并及時做好整理歸納,這樣既可以鞏固課堂知識,也有利于學生將知識系統化,比如課文中所涉及的河、兇、加、兵、直、是、數、勝、發、庠序、孝悌、以等詞,都是文言文中經常會出現的,不積累,學生的文言文水平就談不上提高。有現在文言知識這個量的積累,才會有未來文言閱讀能力這個質的飛躍。
不足之處:學生的預習不扎實,學習主要靠課內,導致課堂時間緊張,影響課堂效率。以后要充分利用早讀指導學生做好預習,并且要有有效的檢測手段來保證預習的質量。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2
近段時間在復習中國古代詩歌鑒賞,共分四個專題: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語言,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形象,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表達技巧,鑒賞中國古代詩歌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越復習越覺得我們中國古代的詩歌博大精深,韻味深長。
中國古代的詩歌往往通過幾個意象的描繪來傳達作者深厚的感情,在有限的詩句里蘊含豐富的內容,需要一定的想象和聯想才能把握住。但我發現通過從這幾個專題的復習,學生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握住詩歌鑒賞的訣竅,提高高考得分率,甚至能向滿分靠攏。所以系統的指導學生復習詩歌鑒賞就顯得非常必要。
我先從鑒賞詩歌的形象入手,先梳理出一整套中國古代詩歌中常用的意象的文化意義和常用的一些意境修飾語,要求學生在早自習的時候背下來,記下來。上課的時候我再用多媒體幻燈片出示一些例子,一步步引導他們答題,并一起歸納出答題的步驟,最后輔以隨堂練習題,鞏固學習內容,我發現效果還很不錯。
后面幾大板塊我都按類似的步驟進行,發現學生比較能接受,碰到詩歌鑒賞題的`時候也不再是一頭霧水,不知從何下筆了。并且在教學過程中,我自己也通過教學對詩歌鑒賞的知識有了個系統的了解,讓自己在詩歌鑒賞方面的水平也有了個新的提高,可見,做任何事情認認真真,做好準備,有條理有系統地去完成,于己于人都有好處。
另外,通過詩歌專題訓練也暴露出學生在這方面的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看不太懂詩歌,這極大地影響了做題。試想,一首詩歌寫什么內容你都不知道,那不管教給你什么方法都是白搭。所以這也提醒我在以后的時間里要多注意引導學生讀詩歌,背詩歌,賞詩歌,以期他們能在高考前的這段時間里形成鑒賞詩歌的語感,提高他們一點點讀詩歌的素養。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3
一、試題分析和學生答題情況
下面從基礎知識、文言文閱讀、默寫題、古代詩歌鑒賞、現代文閱讀、語言文字運用、作文、附加題等八個板塊來分析。
1、基礎知識
這次考試基礎題部分增加了3個選擇題,分別是字形題、加點詞解釋、文學常識題,內容涉及必修5和《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的一二單元,必修5的內容,有些知識學生已有遺忘,所以正確率不是很高,大概只有30﹪。
2、文言文閱讀
文言文閱讀選用的是依然是人物傳記,題目的設置依次為:理解實詞、篩選信息、分析理解內容、翻譯語句。
①對于實詞的理解,難度不大,但學生由于沒有科學高效方法,同時文言閱讀的基礎也較差,所以正確率只有56﹪。
②篩選信息是常考點,也是幾道題之中一貫做的比較好的,而且這次題設計的比較簡單所以準確率比較高。
③分析理解內容,由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是很全面,審題不夠細心,這道題的得分率一向較低,這次的準確率為30﹪。
④翻譯句子總分為6分,很多學生在做這類題時,不能堅持"直譯"的原則,也不注重文言句式的考查,往往漏掉了得分點。但由于這次的句子比較簡單,所以得分情況良好。
3、名句默寫
名句默寫題10分,由于考前有要求,所以整體情況良好。
4、詩歌鑒賞
這次詩歌鑒賞,是一首杜甫的詩,在課本中,杜甫的詩我們學了兩首,對杜甫以比較了解,有加之是資料上的原題,所以主要考察了落實的情況,至于學生古詩鑒賞的能力,還要看最后的附加題了,總體看來,鑒賞能力參差不齊,整體較差。
5、現代文閱讀
本次閱讀文章是一篇小說,遲子建的《與周瑜相遇》,內容有些朦朧,但主題還是比較明顯的,而且后邊的習題設置的較簡單,總體得分情況還可以。
6、語言文字運用
17、18題難度系數也比較低,同學們都答得不錯,快班有80﹪的同學都做對了。但由于太過簡單,并不能考出同學們的真正水平,不過得分情況好,也給同學們增加了幾分自信。
7、作文
這次考查的是材料作文。材料中的故事有很明顯的立意方向,即環境對人的影響,而且考試結束時,有同學告訴我,這個作文題高一時候考過,所以,立意上不存在大問題,但仍有偏題現象。作文總分50分,40分以上的占到20﹪,作文主要問題是硬傷太多,比如字跡潦草,文面不整潔,還有明顯的錯別字,嚴重影響了得分。另外,還有一些同學作文沒寫完,或匆匆結尾,字數不夠800字,分數直接下降到35分以下,所以,在考試中合理安排時間是很重要的。
二、今后教學的建議
1、重視基礎,扎實訓練,加強背誦,加強積累。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依然要加強對成語的積累運用、古詩詞的背誦、文言字詞的積累,還要多積累一些古詩詞鑒賞方面的知識。
2、專項訓練,提高語基的得分。在后段時間對成語、語病和連貫題要進行不間斷的訓練,題量不能多,要少而精。在做題中查漏補缺,提高應試能力。
3、加強指導,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要指導學生學會初讀感知、細讀理解、研讀品味。其次,要多層次,多角度地進行指導,如指導學生掌握關鍵字詞,領會主要句子,把握重點語段,理解文章思想,領悟文章內涵等。尤其要注意典型的題型多次訓練,要讓學生做筆記,指出答題的模式,引導學生答題規范化。
4、優化策略,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首先,要重視"作前積累"的指導。"作前積累"是作文指導的必要環節,老師要幫助學生加強生活積累和語言積累。除指導學生多去體驗生活、感悟生活外,老師還可以針對幾類時新的觀點為學生搜集些經典故事以及最新事例,以彌補學生積累的匱乏。其次,強化學生的寫作意識,切記不要踩上高考作文的低分雷區。平時作文訓練中,出現一次,指出一次,強調一次。最后,要加強作文的規范訓練,指導積累寫作技巧,要在審題擬題、謀篇布局、寫作手法,譴詞造句等方面對學生加以指導;要加強評改指導,教師評改作文時要抓住主要矛盾,每次習作無需面面俱到,而應該有的放矢,同時要善于發現學生習作中的閃光點,多鼓勵表揚,要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改能力,使學生明確"改什么"和"怎么改",最后,最重要的還是嚴格要求書寫的規范性,努力做到全文無修改。
20xx年11月20日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4
教學反思是教學主體借助行動研究,不斷探究與解決自身和教育目的,以及教學工具等方面的問題,將“學會教學”與“學會學習”結合起來,努力提升教學實踐合理性,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的過程。新課程改革把教學反思提到了一個突出的位置,指出“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會促使教師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明確提出“新課程強調反思”,并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據此做出相應的變化。
語文教師的反思能力是反思性教學成熟的一個重要標志,也是語文教師反思能力的外在表現和語文反思性教學得以實施的根本保證。所謂語文教師的反思能力,是指語文教師為了保證自己反思性教學的成功,在教學的全過程中,將教學活動本身作為意識對象,迅速地認知教學情境中各因素間的關系及其變化,并不斷地對其進行積極主動的計劃、監控、調節、改進,進而選擇最適宜的教學策略,對教學活動做出最佳調節和修正的能力。
成為一個研究型、學者型教師應成為教師職業生涯規劃的一個目標。教師除應具備專業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外,還應具有較深厚的教育理論修養,廣闊的教育前沿視野,敏感的教育問題意識,過硬的教育科研能力。并能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對自己在教學中作出的教學行為以及由此所產生的結果,進行反思,不斷探究和解決教學問題,使教師的教學和反思有機地結合,讓研究成果轉化為教學行動。
筆者做為一個工作二年半的新教師深感教學反思的不易與有益。在不斷加強中國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對教材與教學有了些許反思,以下列舉我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的實例如下:1、為往圣繼絕學,從自己做起,從扎根的教育抓起。
做為語文教師,我們肩負著繼承弘揚發展傳統儒釋道醫等優秀文化的艱巨使命。宋代理學家張載說:“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我們投身教育事業,理當“學為人師,行為世范”,就要從自我的修身做起,學習儒家經典,力行學做謙謙君子,從儒家的根“孝悌”做起,從《弟子規》做起。近年來,老師越來越難當,學生在家里對父母不恭敬,來了學校對課本、對圣賢、對老師缺少恭敬。《弟子規》成為中小學生的必讀書,從孝敬父母抓起,有助于良好學風與做人態度的培養。相信一個孩子孝心提起來了,時時處處想到讓父母放心、寬慰,這個孩子一輩子就不讓人擔心了。學習《弟子規》,不是口號,要抓落實。本人利用課前二到五分鐘時間與學生共同學習《弟子規》,適當做講解并穿插古今小故事,得益最大的是自己,大多數孩子都有所覺悟,可喜的是個別孩子學習態度有明顯的好轉。
1、八德與社會主義榮辱觀在語文教材與教學中的體現與學習。
我國宋代就有了用以社會表彰的八種德行,即“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十年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和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連續開展重點研究課題“大中小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鎖定的八個核心德目是:忠、孝、誠、信、禮、義、廉、恥,意在承接中華傳統美德,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體現民族生命力的全新價值。課題組編寫出版了《大眾道德》叢書,分八個專題:《忠——盡己報國的責任》、《孝——生生不息的愛心》、《誠——求真務實的品質》、《信——立身興業的基點》、《禮——人際文明的規范》、《義——人間正道的向導》、《廉——清白正氣的根基》、《恥——人之為人的底線》,很好的概括了每個德目的不同功能。本人在現行課本與《讀本》篇目中盡可能挖掘“八德”,強化語文課的德育、美育功能。十分遺憾的是高中語文課本中有關“孝”的文章并不多,《我與地壇》中我與母親、《邊城》翠翠與爺爺,《讀本》中的《鄭伯克段于鄢》都讓人他們的規》,適當做講解并穿插古今小故事,得益最大的是自己,大多數孩子都有所覺悟,可喜的是個別孩子學習態度有明顯的好轉。
2、八德與社會主義榮辱觀在語文教材與教學中的體現與學習。
我國宋代就有了用以社會表彰的八種德行,即“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十年來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和國家教育科學規劃,連續開展重點研究課題“大中小學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實驗研究”,鎖定的八個核心德目是:忠、孝、誠、信、禮、義、廉、恥,意在承接中華傳統美德,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體現民族生命力的全新價值。課題組編寫出版了《大眾道德》叢書,分八個專題:《忠——盡己報國的責任》、《孝——生生不息的愛心》、《誠——求真務實的品質》、《信——立身興業的基點》、《禮——人際文明的規范》、《義——人間正道的向導》、《廉——清白正氣的根基》、《恥——人之為人的底線》,很好的概括了每個德目的不同功能。本人在現行課本與《讀本》篇目中盡可能挖掘“八德”,強化語文課的德育、美育功能。十分遺憾的是高中語文課本中有關“孝”的文章并不多,《我與地壇》中我與母親、《邊城》翠翠與爺爺,《讀本》中的《鄭伯克段于鄢》都讓人他們的孝行感動,更應好好反省自己。《記念劉和珍君》中“中國女子的勇毅”“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邊城》中的天保與儺送,都是華夏同胞、弟兄手足血脈相連的“悌”的精神的傳承。《五人墓碑記》中從賢士大夫、周公、民眾到五烈士乃至作者,無不以“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為已任;《滕王閣序》更以“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的精神鞭策著我們,有了他們的“忠”才有了世界上唯一一個幾千年沒有中斷歷史的中華民族。余秋雨寫《道士塔》就是寫了一個大大的“恥”字,有了“知恥而后勇”的專家們,才有“敦煌在中國,敦煌學也在中國”的轉折。
“八榮八恥”是“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簡稱。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與“八德”也是相通的,在教學中也可給學生有意與有益的'參考與提示。比如在講魯迅的《藥》時可適當對迷信與科學進行短小的討論。
3、慎終追遠的良好傳統的認識與培養。
《論語·學而》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也有“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的訓誡。屈原《離騷》(節選)要求背誦一二段,要讓學生明白屈原的祖先崇拜、貴族出身的優越感和責任感背后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良好傳統,激發學生成為炎黃子孫的自豪感與使命感。又如,《項脊軒志》中最動人心魄,催人淚下的一幕為祖母“持一象笏至”“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入朝”“令人長號不禁”,提示學生以家族使命意識。
4、從五倫入手分析小說人物形象。
人與人之間,不論貧富貴賤,都會自然產生五種關系:父子、君臣(領導與被領導之間)、夫婦、兄弟、朋友。這是人倫大道,人一生都離不開這五種關系。所以我在分析小說人物形象時引導學生從五倫入手,常常能有新的收獲。比如,《柳毅傳》龍女可以從女子、妻子、女兒、龍女幾個方面入手分析,洞庭君則可從父親、兄長入手分析。兩個家族各有各的問題,涇川次子家父母教子不嚴不僅禍及自身還牽連百姓與莊稼;龍女的父親洞庭君不僅“不能鑒聽,坐貽聾瞽,使閨窗孺弱,遠罹構害”,而且長兄如父卻教育弟弟不力。
5、課文主題之間的融通。
對比學習可以讓學生加深對課文主題的理解,在對比中可以將不同課文的主題感想融匯貫通起來。比如,《逍遙游》中“至人無已,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與《愚溪詩序》中“超鴻蒙,混希夷,寂寥而莫我知也”的物我不分,天人合一思想就是一致的,可以通過對比加深理解。
6、央視《百家講壇》可以成為教材最好的補充與注本。央視《百家講壇》一貫堅持“讓專家、學者為百姓服務”的欄目宗旨,欄目在專家、學者和百姓之間架起一座橋梁,從而達到普及優秀中國傳統文化的目的。鮑鵬山的《孔子是怎樣煉成的》、曾仕強的《易經的奧秘》和《胡雪巖的啟示》、于丹的《論語心得》《莊子的智慧》、呂立新的《水墨齊白石》、錢文忠的《三字經》等等,都成有我課堂教學最好的補充。比如講到《逍遙游》、《愚溪詩序》關于天人合一的理論時,就可以引用曾仕強教授《易經的奧秘》中對“亦一亦二”的解釋。
7、《語文讀本》使用從《讀書與寫作》單元入手,把其中的讀寫方法貫穿課堂教學中。
《語文讀本》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有益補充,其中《讀書與寫作》單元篇目的選擇指導性和實用性極強,亦可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展現給學生。從第一冊張志公的《怎樣過語文關》、朱德熙的《談談寫作》,到朱光潛的《談讀書》、張志公的《讀是寫的基礎》、朱自清的《文脈》,再到第三冊葉圣陶的《評〈讀和寫〉,兼論讀和寫的關系》,是學生最好的學法指導。比如,理清“文脈”已成我課堂教學與學生閱讀訓練的最主要的部分。又如,“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這兩句值得每個讀書人懸為座右銘的詩句,常常掛在我的嘴邊提醒學生。
8、智慧的符號,古文字教學。
為了傳承文明,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象形字,又發明了亙古不變的文言文,通過古文字的學習喚醒學生對傳統文化的強烈信心,激發他們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與領悟生命的智慧。比如,“孝”字,上面一個老,下面一個子;老是指上一代,子是指下一代。上一代還有上一代,過去無始,一代綿延一代;下面一個子,代表下一代,下一代還有下一代,未來無終。我們要承先啟后,我們跟祖宗、跟下一代是一體不可分。“利”字,旁邊一把刀;“錢”字,旁邊兩個“戈”,是兩把刀,時時告誡我們唯利是圖會傷人,金錢會引起爭斗。“恥”字,一偏旁為止,告誡我們有些事情不能做,做了不該做的事要懂得羞恥。
9、可以適當做中西文化對比的小專題。
可以從吃穿住用行以及文化傳統等方面進行中西文化對比,以加深學生對中國傳統的認同。比如,《項鏈》第一部分有對西方高雅奢華生活的描寫,就可以成為中西文化比較的一個切入點。又如,本人比較喜歡《讀本》中老舍的《想北平》中這樣的文字,“論說巴黎的布置已比倫敦羅馬勻調的多了,可是比上北平還差點事兒。北平在人為之中顯出自然,幾乎是什么地方既不擠得慌,又不太僻靜;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與樹;最空曠的地方也離買賣街與住宅不遠。這種分配法可以算——在我的經驗中——天下第一了。”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語文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既是語文教師行為的結果,又是后續行為的動因,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后天培養而獲得的。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在不斷反思中教學,每個語文教師都可以成為研究者,逐步成為學者型教師。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5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有的學生把語文打入“冷宮”,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即使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有的學生迫于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只是應付老師,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還有的學生投機取巧,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大搞題海戰術,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那么,如何改變現狀,增加學生的學語文興趣,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語文的成績呢?現在我結合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首先,從教師教學實踐中,找出弊端。
1.語文培養模式單一。
中小學的語文教學,偏離了語言教學的正確方向,使學生陷入了純知識的記憶。學生在學了許多年語文后,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不到明顯的提高。從初中進入高中的學生,普遍存在語文基礎知識薄弱的現象,由于初三的中考使許多初中語文教學在應試的束縛中,熱衷于大量的詞、句、篇的所謂“基本知識訓練”,迫使學生陷入漫無邊際的題海中,僅囿于語文課本中應試知識的重復演練,死記硬背,看似“雙基”知識訓練,而實際效果卻降低了學生的語文能力。造成有的學生語法混亂,表達不清,錯字、別字成堆,標點符號亂用等,有的甚至連最基本的句子成分都不清楚,這樣,對學生閱讀理解和寫作訓練就有明顯影響。
2.課堂活動空洞熱鬧
在新課程實施中,有些教師片面理解新課改關于發揮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教學理念,片面地追求課堂教學的表面熱鬧和活躍。于是,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出現了一片“生機勃勃”、“熱鬧繁榮”的景象:演講、小品、表演、辯論會……層出不窮的授課方式,讓語文課有了盎然生機,但學生們在熱鬧的課堂中卻收效甚微。
這是一種為追求課堂氣氛,用“牧羊式”取代“填鴨式”的課堂活動。傳統的教學活動,只是教師把教材的內容以“填鴨式”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課堂上師生雙邊活動是被動的、消極的、靜態的。“填鴨式”明顯束縛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思維,忽視了學生主體經驗和個體感悟。為了改變“填鴨式”教學,許多語文教師便采用了“活動式”的教學形式課堂上教師一味追求讓學生或分組討論,或交流情感,或表演角色,而把自己僅僅作為一名“旁觀者”或其中的“一員”,導致討論交流的泛化、膚淺化。事實上,這種“牧羊式”教學片面夸大了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語文教學處于放任自流狀態,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課堂交往,學生不僅不能有效地接受信息、掌握知識、創新思維,活動能力也難以得到糾正和發展。
3.大語文化現象嚴重
當前語文課堂上,教師們比較重視人文精神,但同時又有弱化工具性的傾向。不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對課文內容匆匆帶過,字詞難點都沒理解清楚,就跨過課文做了許多引申和發揮,做些思想教育與“精神培養”的工作,好像教學中涉及“雙基”就不是在搞新課程,僅把目光聚焦于“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光環上。輕了文本的解讀,輕了必要的雙基,學生學了十幾年的語文,連基本的語言問題都過不了關,語文教學更是成了鏡中花,水中月。
使用多媒體不當也是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之一。不少教師喜歡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然而,大量的教學實踐表明,音像手段運用于語文課堂,如果控制不當就會成為干擾因素。許多語文課上,幻燈片、動畫代替學生的朗讀、分析、理解,而不注重引導學生去仔細品味課文的語言文字。學生看看錄象、聽聽音樂、談談感想,似乎“有聲有色”,熱熱鬧鬧,但過后卻猶如過眼云煙,對課文內容一知半解。重要原因在于:語文課是語言實踐課,這個本質特征要求一切教學手段都必須以語言活動為主體,以語言為中心,而不是相反。脫離了語言教學的目的`,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和功能。
由此看來,不當的課堂教學挫敗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其次,從學生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局限于課內是不行的。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高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認為課本對高考已經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2、學生自我調適能力不強。學生偏科,重理輕文,則主要是因為理科的題目透明度高,答案標準,成就感強,而文科的題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時間做了,也不知對否。特別是寫作類題目,有時是絞盡腦汁、搜腸刮肚寫出來的,自認為不錯,常常因偏題等原因被老師判為不及格。與其這樣吃力不討好,還不如去解理科題目,“解題目多帶勁,解出一道難題多夠刺激”。就是喜歡文科的同學也寧可花時間在政治、歷史上,因為這些學科投入少,見效快,在這種心態下,一些本來對語文感興趣、語文學得較好的學生對語文學習也失去了熱情。再加上高三復習階段,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往往通過發資料、做作業的方式擠學生的課余時間,真是“無邊作業蕭蕭下,不盡資料滾滾來”,學生的課外時間都忙于完成這些需要上交的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把“語文學習要多讀書”這些無需上交的“軟作業”拋到九霄云外了。
最后,找到行之有效的好辦法
1.抓住關鍵,從教師教學入手,在課堂教學中創設誘人的情境。“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采用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課堂。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比如,講解詩歌鑒賞課時,我先從分析《月滿西樓》,《但愿人長久》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處開始,引起學生的向往,再講解詩歌鑒賞知識,學生學習的效果便很好。如在講寫作人物描寫時,引入《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具體的動作,肖像等描寫就會讓文章生動。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2.必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挖掘學生的潛力,激發和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有自主的學習與思考的時間與空間,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比如每節課在課堂上我都讓一兩個學生上臺發言演講,然后再請一兩個學生上臺針對同學演講發言,發表評價。還有在自讀課文的教學中,盡量以問題形式讓學生充分討論,共同解決。這樣就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有主體參與的感覺,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課堂充滿著活躍的氣氛,個個踴躍討論,積極發言。但在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讓學生掌握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掌握閱讀分析的方法要領,改變舊的學習狀態,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主動地掌握和運用知識。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的“我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學生只要掌握了科學的有效的學習方法,才能融會貫通,終身受益。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的學習方式,是提高高中學生語文素質的基礎。
3.培養學生的幾個小習慣。
其一,記的習慣。掌握科學的記憶習慣。科學的記憶方式,無論是聯想法,還是其他,記住一條,適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記憶和時間聯系起來,考試要在一定的時間內,其實生命的基本單位不是時間嗎?一定把學習任務和時間聯系起來,而且要及時復習,語文不是短時間能出成績的,但是不要以為一次的好成績,就忘乎所以。
其二,愛讀書的習慣。讀中外名著或偉人傳記,不要以為名著就是買來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偉人傳記,則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舊時的說法文以載道是之。培養健全的人格,而且學生那個年齡可塑性大,偉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學生與大師為伍、與偉人為伍的時候,很多教育盡在不言中,一旦形成習慣,學生會終生受益。看看那些在各行各業取得成就的人,讀的書,或者受某一個人的影響,都是一些小事情。欲成大事,必先做好小事。從應試來說,也有其現實意義吧。俗話說,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可能對于今天沒有挨過餓的孩子來說,是有點難理解了。看看高考的滿分作文,多少在用舊的材料,所謂新瓶裝老酒。
其三,動手的習慣:就是寫的習慣。很多的學生背誦了不少,口中的話滔滔不絕如綿綿的江水,可是寫得時候卻如擠牙膏一般,巧婦有米不會“炊”,這不是找餓嗎?平常就寫寫日記,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通過日記可以看出一個學生很多方面的問題。不要以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實還不是都寫出來的,真正的文章不是比技巧,看看那些歷史上的狀元,留下了幾篇讓你記住的文章啊。可能在中小學的時候特別羨慕文章語言等方面的技巧。不要一味追求那個。可以寫寫帶有哲理性的話語啊,這個對現在的學生很簡單了,誰沒有個思想啊,尤其是青春期的男生女生。以前叫“代溝”,現在叫“憤青”,其實這正是我們的“優點”啊,正如毛主席說的,恰同學少年。可不要貪玩啊,呵呵,狗尾續貂了。其次,固定的八股文章格式,相信你練練,也會熟能生巧的。
其四,向別人學習的習慣:善于向別人學,甚至要會“偷”學啊,三人行,必有我師。此言甚之。那個人都有你學習的地方,而且一般語文好的同學都有點才,其實大家回憶一下自己從語文老師那里學來了什么。到底思考一下,學到了什么?你是不是突然發現沒有啊,其實在語文老師當中流行這樣一句話:語文好的同學不是教出來的。雖然這句話值得商榷,但是也說明了語文的學習不像數理化那樣過多的依賴老師,可是當我們會過頭來看看的時候,還真有幾分道理。但是別忘記了本段中的第一句話。
4.注重語文的漸進性,通過設置階段目標,帶給學生成功的喜悅。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信心對于高三學生更為重要。高三學生考試頻繁,情緒波動大,一旦哪門學科有兩次考試“滑坡”,馬上就自暴自棄,這時,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改善學生作為學習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從簡單問題開始,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容易得分,甚至容易得滿分,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再逐步過渡到現代文閱讀、詩歌鑒賞、作文等難點上。使大部分學生排除了畏懼心理,從而,提高成績。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6
一個學期的教學工作隨著凜凜寒冬的到來,即將接近尾聲,回顧一學期的教學工作,心里有著幾分充實,幾多感慨……本學期,我任教高二1305、1306兩個班的語文。一期來,我對自己的的工作未曾有絲毫的懈怠,也因此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現將一學期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堅持理論學習,提高自身業務水平。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如果語文教師平時不認真學習,教學工作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為加強自身修養,提高自身素質,我積極參加學科教研活動,認真備課、輔導,充分利用網絡資源,不斷的豐富、提高自己。善學才能善德,善德才能善教,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注意運用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并認真撰寫教學論文。作為新老師,我積極參加科組組織的全國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教育部規劃課題“少教多學”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策略與方法研究,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
二、緊抓課堂教學,充分利用電教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益。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主陣地,是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扎實而有效地開展課堂教學,不僅為教師才能的施展提供了一個自我挑戰的舞臺,更是培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學習實踐基地。為此,我利用課余時間閱讀相關教育刊物上的教學實例,在教研上觀看有關教學錄像,盡可能地擴展自身學習的空間;另外,為了掌握利用多媒體技術,我積極參加課件的學習和制作,較熟練地掌握了幻燈片制作的基本技能。
三、虛心學習,博采眾長,力創佳績
我組語文教師立足新課改,瞄準高考,一起仔細研究新課改的有關要求和精神及高考考綱、考試說明,并以此作為我們平時學習和教學的準繩,重點抓好三基的落實,即基本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同組的各位老師的團結協作和毫無保留的各抒己見,使得我在學習和教學時重點和方向都更清晰、更明確了。為了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效果,我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學科教研活動,熱情主動聽老教師的優秀課,并謙虛地向有經驗的教師取經,以博采眾長、為我所用。一期來,我沒缺過一次教研活動,聽課37節,勤寫聽課記錄和教學反思。
本學期,我到玉林師范學院進行培訓,到平南中學進行為期一周的跟崗學習,收獲了很多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四、重基礎、激興趣、上活每堂語文課
我所教的兩個班學生語文基礎比較薄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針對這種情況,我大膽改進教學方法,將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夯實學生的語文基礎作為語文教學的重點,力爭每節課都能讓學生學有興趣,學有所得,把每堂課上活。一期下來,我所教班級的課堂氛圍有了明顯的轉變,語文也成了學生最喜歡的科目之一。
一般來說,學生善于背誦和記憶,我利用學生在這方面的優勢,加強學生的背誦和記憶能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年級舉辦的20xx屆書法比賽和《弟子規》經典詩文背誦比賽。我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在比賽前期,還通過撲克牌pk背誦比賽,在班內掀起背誦的熱潮。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總的來說,通過學校領導的關懷指導以及師生的共同努力,本學期高二語文教學取得了一點點進步,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獲得較大提高,但在工作中也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我們年輕的語文教師在工作經驗和教學方法上還存在較大不足,需要向優秀的老教師借鑒學習和改善提高,對語文理念的深度把握還要在實踐中加強,學生學習語文的自主性還有待進一步提高等等。我將在下一學期工作中,繼續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乘風破浪、勇于開拓,爭取更佳成績!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7
《竇娥冤》這篇課文是中國古代戲曲單元的第一課,學生對于怎樣鑒賞古代戲曲無所適從,所以,我在上第一堂課時,借助多媒體課件,我幫助學生了解與戲曲有關的文學常識,引導學生學習鑒賞古代戲曲的要點以及如何入手進行鑒賞古代戲曲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結合書下注釋了解劇情,理解字意,熟悉內容,所做這些為第二課時做好鋪墊。
在上課前,我做了一下預想,如果在老師的引導下,要求學生通過切身感受能感受到什么,能感悟到本課的藝術特色嗎,能提出一些什么問題,我把能出現的問題都盡可能地考慮之后,我是這樣設計的:
(一)表演課本劇;
(二)出示學習目標;
(三)鑒賞曲詞《滾繡球》;
(四)鑒賞“三樁誓愿”。在每個過程中總結歸納竇娥這個人物形象和關漢卿戲劇語言的藝術特色。
教學中,我設計的教學內容基本按照我的思路進行。學生自編自導自演的課本劇很生動,比較成功,贏得同學們熱烈掌聲,抓住課本劇,引導學生自己認識到學習本課的要點,并且結合課文觀看課本劇讓學生自己感知、感悟。借助多媒體課件加強輔助教學,營造氛圍,渲染氣氛。學生思考了片刻之后開始發言。有的談對竇娥這一形象的認識,有的談曲詞中所體現的思想內容及表現方法,有的學生直接提出問題——《滾繡球》表現了怎樣的藝術特色?通過學生的回答可以證明學生鑒賞這支曲詞的預期目標基本完成。在鑒賞“三樁誓愿”中,學生的發言各抒己見,從這一點入手了解作家創作的意圖,藝術手法,作品的主題等。照常理,完成了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就適可而止,但是,立足于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獨立性,學生在掌握了應知應會的內容基礎上,還要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讓學生多角度、深層次鑒賞。所以,我引導學生進一步探究問題,一探一思索,一撥一啟迪,一通一發現,學生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說,竇娥一會兒指天斥地,一會兒感天動地,這不是矛盾嗎?有的問,這三樁誓愿可能實現嗎?有的說,竇娥發愿——抗旱三年,百姓不受苦嗎,怎么能說她是善良的呢?有的學生竟然提出,假如竇娥嫁給張驢兒不就沒有這出悲劇了嗎?學生提出了問題,其他學生爭先恐后地表明自己的看法,我在這期間采用鼓勵的方式,放開學生的手腳,讓學生內心深處迸發的思想火花綻放出來,盡可能地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展示學生最精彩的一面。
教學后,我及時進行全面冷靜的反思,從教學設計與實施方面,從學生行為和師生互動方面,整體結構嚴謹,思路清晰,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達到了我預期的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為學生創設情境,設置張揚學生個性的平臺,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學生能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老師做到了尊重學生,贊賞學生。讓學生在切身體驗時,有獲得成功的感覺。學生在教師的鼓勵聲中更加堅定自信心,并且結合課堂上探究的問題引申到課下繼續研討,調動了學生可持續性學習的愿望,培養了學生的發展能力。如果我在課堂上,我調動學生的時候再放開一些,完全相信學生,課堂效果會更好。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8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高二1、2兩個班的語文課教學工作。現將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進行小結,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促進今后的教學工作更上一個臺階。
一、主要工作舉措與成效:
1、精心備課,讓學生學有所得認真鉆研教材、教學參考,學習好新課標,虛心向同年組老師學習、請教,做到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力求吃透教材,找準重點、難點。并利用多媒體教學吸引學生注意力,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備學生,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盡量做到分層教學,讓學生學有所得。同時加強自身業務理論學習,多研究精品教學設計,吃透教參,精心設計知識點,進一步促進課件制作的精良化。
2、夯實基礎,提升能力我在教學中有意識的從最基本的字詞句入手,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知識,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基礎較差,學習興趣淡薄,通過基礎知識的公固加強,誘發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興趣。針對成績優異的學生,就其學習的薄弱環節進行專項訓練,強化語言表達和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提高;以周記和作文為平臺,訓練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側重思維品質訓練,積累語言和作文素材。
3、落實“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是很重要的,而只有這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力。而“先學后教”就是適應了這一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自學發現問題,同學相互討論,問題明了,深入探究后,如果還有疑問,教師給予適時的點撥和講解,這樣就可以加深印象。課上,以小組為單位,圍繞問題,展開討論,進行評比,極大的調動了學習積極性。
4、開展多種多樣的語文學習的活動,強化語文積累。學習語文,最重要的就是積累。因而,在抓住課堂這一主渠道的同時,還通過多種方式來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我除要求學生認真做好課堂記錄聽好課外,還建立了《語文學習積累本》,做好語文的學習積累。
5、認真搞好培優輔差工作,全面提高學生的成績現在的在校生的學習程度參差不齊,因而,做好培優輔差就顯得很重要了。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不同程度,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利用每一節的培(詳細定稿版)優輔差課分別對優生進行強化訓練,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加強基礎訓練。
二、存在的問題:
1、課堂教學方面,教師講授占用的時間多,學生自主探究和鞏固訓練的時間少,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還處在較差水平,限于學生的能力,老師也不敢輕易把課堂交給學生。
2、鞏固練習的方式和質量需要變革。學生課下主動學習語文的不多,作業預留也限于練習冊或周記、作文,針對性和系統性都不高,不能完全貼合課堂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這就要求教師下功夫,多印發、收集一些習題作業,即貼近課堂,又符合學生學習實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成績。
3、檢查力度需要加強。我的一個最大的缺點就是落實抓得不夠,作業面批的數量少,懲戒力度不夠,導致有些學生得過且過弄虛作假,學習不踏實。
4、作文和語言應用整體水平不高,對考察文采和創造性的題目解答不夠好,暴露出學生在語文的深層次能力方面還有很大欠缺。
三、下期工作的思路和改進方向:
1、基礎字詞和課文背誦強調指導有余,督促檢查不足,下期將加大督促檢查的力度。
2、平時練筆相對較自由,系統性和層次性不夠,要借鑒同組其他老師經驗,探索作文高效系列訓練的方法,同時拓展信息閱讀量。
3、加強高考意識的滲透,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瞄準高考,根據教學實際,摻入高考的相關要求和題型,讓學生在平時就熟悉高考,不畏懼高考,一方面在訓練中把握解題規律,一方面樹立起學習的信心。
4、強化檢查,抓落實,抓優生,盡心輔導,尤其是在語文方面“瘸腿’的學生,要開動腦筋,多想辦法,寬嚴相濟,努力提高他們的成績。
5、針對二班和一班末尾學生,強化基礎訓練,著力作文教學,提升整體語文學習水平,確保平均分和及格率。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9
《氓》這首詩語言障礙并不大,結合課下 注釋學生應當能夠理解《氓》的基本意思,進而體味出詩歌的情感;所以我教授這節課的主導思想就是:教師設問引導,學生自學領悟為主。又考慮到這節課是針對高一年級進行的,而高一年級是我省新課改下的高中生,所以在上這一節課以前,我就想著,怎樣把課改的精神融入到整個課堂中去。
我想其中一點就是這次教學活動必須同時堅持文本的主體性、教師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其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所以學生活動就成為這節課的重要的形式。
《氓》是選自《詩經》的一首關于男女婚戀的詩,詩歌通過一個婦女的哭訴,生動地敘述了這個婦女從戀愛、結婚直到被遺棄的完整過程,抒發了她的悲憤與怨恨,而這也從客觀上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問題。
學生在初中的學習中已經接觸過《詩經》,但是對《詩經》的相關知識并不了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比較重視強調學生們要掌握《詩經》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學會鑒賞賦、比、興的藝術手法和重章疊句的藝術特色,以及從中分析人物形象并有所思考,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詩歌內容的興趣比較濃厚,興致比較高漲,反應也比較熱烈,并且不僅能夠理解詩中主人公的情感,還有自己的看法。
作為一名老師,要帶領學生去“傾聽”那個兩千多年前的聲音,不斷把學生帶入一個新的思想和感情的空間,使學生感受和體驗平時極少可能直接感受和體驗到的事物,幫助學生努力感受和理解文本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并在這種感受和理解的基礎上發現文本的美。
學生對詩中男女主人公的感情變化也有所體會,更讓我感到欣喜的是學生能從中學會主動思考,并從“兄弟不知,咥其笑矣”思考到女子的社會地位問題,認為男女主人公愛情悲劇的社會根源是女子社會低下,是當時社會存在的普遍問題,而非單純的一個男子的負心。
作為一名老師,不必盲從權威的分析、更不必拘泥在某種教學模式或理論中,可以根據自己對文本獨立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解讀文本,獨立地組織語文教學,必須有對文本的深刻理解,并用容量的文學文化內涵充實自己的課堂,上出有點學術味道的課,讓學生有點學術探究的“動作”。
整首詩的價值意義應體現在能讓學生有所思考,從中思考詩歌對現代女子的啟示應是要堅強、獨立、自尊自愛。這些學生都能有所體會,而不足的地方就是學生對“賦、比、興”手法的理解和掌握得不是很深入和牢固,因此也很難感受到詩歌本身的美感,也就不能達到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的目的。只有充分尊重文本作者的創作主體性和教師的教學主體性之后,才能正確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在學習過程中,具有主體地位的始終是學生。全部的語文教學活動都必須落實到學生的“學”上,都是為了盡快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和語文素質的。作為教師必須遴選出適合學生的內容和形式,達到的教育效果。
教學中,我努力用更豐厚的文學文化內涵充實課堂,用更典雅純粹的審美情操清新課堂,讓我的課堂有一點探究的學術品味,啟發和培養學生樸素的同情與悲憫情懷。我還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在理解的基
礎上達到對詩歌的鑒賞之后,申發出更深層的思考。比如,在《氓》的內容分析的后面環節,我設計這樣兩個問題:一是造成悲劇的原因有哪些,一是她與氓決絕后能獲得幸福嗎。設計第一個問題,是引導學生深入地思考文本。設計第二個問題,則是讓學生從她義無反顧的結束不幸婚姻的勇敢選擇中,推測她未來的命運,引導學生發現和理解“之后”的嚴肅與冷峻,引導學生對我們自己現實人生的關照。
這一節課,應該說以上的主導思想,在某種程度上得到落實。這是我上這節課比較滿意的地方。其中存在的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正如王老師所點評的`,在情與理的處理上,應該做到“以情動人”“以理服人”。自己感覺是略偏重了“理”。這與自己設計這節課的指導思想有關。原本的打算是,希望學生通過探究“她與氓決絕后能獲得幸福嗎?”這個問題,產生對這個弱女子的同情,提升他們情感價值觀。也許在客觀上這個作用不是很明顯。
二是誦讀上存在的問題。在授課過程中,自己安排了四讀:一是學生疏通文章的自由讀,二是個別學生正音的范讀,三是分析前的整體感知的齊讀,四是深入分析后的最后齊讀。自己把誦讀作為詩歌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所欠缺是就是王老師所說的“吟誦”,即拖腔讀。
三是在對學生回答問題的及時點評與評價上,還不到位。正如黃老師和李 老師所講,課堂的及時評價(鼓勵性評價)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是非常重要的。老師要對學生評價,而且是要做到準確地評價、藝術地評價。
一節課下來需要總結的還有很多,如板書設計、內容安排時的順序(即章法)、多媒體與授課內容的有機結合等等,在此不一一談及。
一堂課不能面面俱到,因我本人的經驗與能力所限,授課過程中還存在隨意散漫之處,只能留待今后一一改進了。當然,這樣一個過程、這樣一份沉淀之后的反思于我的成長和進步深有意味。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0
今年我擔任了高二(5)、(6)兩個理科班的語文教學工作,在教學中發現:在高中理科班,有部分學生嚴重偏科,雖說語文是文理科高考必考科目,但許多理科生有意無意地把這門當做“文科”,甚至當作“副科”,日常生活中忽視的情況并不少見,他們認為學語文無用,不愿學甚至不學語文,語文課成了“睡覺課”、“娛樂課”。在他們的潛意識里,從來都不值150分,也用不著花多少時間去學它。盡管理科班當中也有極少數成績較好的同學,但大多數學生還是偏愛理數化,語文基礎薄弱、能力不強,毫無學習熱情。因此,理科班的語文老師只能自嘆“教語文難,教理科班的語文更難”。
在這學期教學實踐中我得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轉變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觀念
《語文課程標準》將語文的學科性質定義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簡單地說就是語文課程具有聽、說、讀、寫的工具性功能與價值,同時具備求真、審美、向善的人文性功能與價值。我們要讓理科班的學生認識到:語文是“萬科之母”,學生學好語文課是學好其它課的基礎。讓他們明確在語文課上鍛煉出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是學好其他科目的前提與基礎,在語文課上所習得的方法、能力、習慣、興趣等應該保留并遷移至其他課中來,并讓其有所發揮、發展。同時語文學習會使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使我們的綜合素養和學習成績的提高有了更好的依據。
(二)激發理科班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心理學、教育學的角度分析,學生在很大程度上憑著興趣學習的。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最為重要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1、用愛去溝通師生間的情感,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情感是人對待事物或參加活動的態度和體驗,它伴隨著人的活動的始終,是一種很強大的活力。現代教學理論表明,教學是一種溝通現象,“沒有溝通就沒有教學”。只有溝通,合作才有對話,才有師生間思想的融洽,智慧的碰撞,心靈的交融。教師愛學生,關注學生,是學生的基本心理需求。是創設平等、民主、安全、愉悅的課堂氛圍的重要條件,是消除學生與教師交流中的畏懼緊張心理,讓學生主動、愿意與教師傾心交談,這樣才能使學生主動言說,質疑問難,實現對話,達成共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必須和學生建立平等合作的師生關系,用教師的愛來激發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對學習的熱愛。教師在課堂上,不僅用語言,還要通過教師的一舉一動來傳達師生間的情感溝通。教師熱愛學生,信任學生會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賴。二者交融就會培養成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
2、課堂上教師為學生創設激情燃燒的氛圍
如果課堂上有激情燃燒的氛圍,學生學習自覺程度高且興趣濃厚,課后學生就容易保持自主學習狀態,反之,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就會厭棄這門學科,拒絕進一步學習。如何創設激情燃燒的氛圍呢?
首先是導入新課要有趣味性,使師生活動產生共鳴;或是提問,設計疑點啟發思維;或引用詩詞、成語、寓言故事、歌曲、名人故事等,激發興趣,豐富知識;或用圖片、音像等非語言手段,引起好奇,激發求知欲,使學生在課堂一開始就進入最佳的學習情境,自然而然形成高漲的學習熱情。
其次,課堂教學方法靈活多遠。根據不同類型的選修課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的需要突出某一方面的專門知識;有的重在發揮想象和聯想,注重情感和審美方面的體驗;有的重思辨和推理,強調理性和嚴謹,應該有適合其特點的不同教法,使學生的認知和情感反應達到頂點,使師生的教與學的積極性達到最佳配合 2
狀態,促使學生把教學策略內化為學習策略,從而提高教學質量。比如,根據不同類型的課文確定不同的教學重點,進行不同的學法指導。如《唐宋散文選讀》應重視作品的閱讀欣賞實踐,教師可提供必要的作家作品資料,或引導學生從書刊和互聯網上找尋資料;可組織詩歌散文朗誦會或閱讀欣賞的報告會、討論會和多媒體展示會,交流閱讀欣賞心得。還可鼓勵有條件的學生仿寫古代詩詞或撰寫對聯,撰寫鑒賞小論文,編纂自己的古代詩歌散文集。注重在生活中和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學習語文。向學生推薦《咬文嚼字》等語文報刊,指導學生對教科書、報刊、商品包裝、街頭廣告、電視字幕、播音員用語進行糾錯。可以自己編寫相關的相聲、小品等。還可以與必修課中學習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與高考的語文文字應用題結合起來。
3、積極為學生搭建自我展現的舞臺,給學生成就感
正處在青春年華的理科班學生,往往有很強的表現欲望。教師要營造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組織與開設屬于學生的語文實踐活動,積極為學生創設自我展現的舞臺,給學生成就感。或利用課前三分鐘演講,讓學生表演自己出眾的口語能力。或課堂上注重啟發提問學生,著重問為什么,以此讓學生表演并鍛煉思辨能力或課堂上開設誦讀比賽,讓他們的朗誦能力盡情表現,并以此增強學生的語感。或引導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學習方式,盡顯他們的團隊精神和合作精神。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理念要求教師要由課程知識的施予者而成為教育學意義上的交往者;教師不再做教材的單一闡釋者,而是成為學生生活世界的潛心關注者和學生個性成長的參謀人,真正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上,突出其自主性,重視其積極參與精神。這就要求我們每個語文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自身較高的語文修養去感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偏科學生由厭學變為愿學和樂學語文,從而達到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目的。
在課程改革的今天,要想真正上好語文課,讓理科班的學生喜歡你的語文課,不僅要改造我們傳統的教學方式,而且要改造學生傳統的學習方式。要給學生創設最大的展示自我的空間,調動學生的興趣,投其所好,改善教師的知識結構,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學手段。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1
今天學習了《過秦論》的前兩段,在了解了組要戰國的歷史背景以及有關事跡的基礎上,對聯縱的失敗也有了初步判斷能力。不過鄙人在這并不想多費一點周折,我大概概括幾點:用人失當、戰略失策、私心作怪等等。
劉老師問我們目前有什么想法,我有所思卻不知何以言明,周圍的同學被一個個叫起,道著大同小異的看法。我不問自答:“要做到絕對信任這是不可能的事,當他們在聯合攻打秦國時一定會量著打敗秦國以后自己怎樣才能吃掉這個大肥肉。”
當時心里還有別的話,不過不善言語,所以作罷了。
先說說看滅秦失敗的見解吧,以鄙人對戰國時期各國的恩怨模糊的記憶,和個別諸侯國主上的失策,可以斷定“合縱締交”的戰略是終歸失敗的。若不是齊人私下撤軍,亦不至于其他國家的軍隊失敗退場;若不是互相猜疑,亦不至于“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函谷關)”;若不是私心作怪,思想不宜,亦不至于“從散約敗”!說到底,“從散約敗”的原因僅說是私心作怪導致的也不足為過。
我大膽做一個假設:假設六國滅秦以勝利而告終,結果又會如何?在那時候,秦國已有巴、蜀以及其他“膏腴之地”,可謂地大物博。這塊大肥肉的主人不在了,其它的`外來者會怎樣對待它,我們可想而知!必定是強健者居多,弱者得少,更有甚者絲毫不擁絲毫。戰國時弱小者如中山國、衛國和楚國等,這些小國命中注定被欺負,不論孰勝孰敗。如齊國和趙國,這類能與秦國抗衡的強國無疑是獲利最多的。當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壯大自己以后,固然走秦國的路——“席卷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假設齊、趙中一國舉兵天下,而各諸侯國又恐懼,又“會盟而謀弱‘齊(或趙)’”,我想這次的“以多欺少”未必像打秦國那樣是哪里了。畢竟兩家都在亡秦的時候占據了肥饒之地。因此,統一天下者要么是齊國,要么是趙國了。
回到史實中來,在“從散約敗”以后,各國居然“爭割地而賂秦”,簡直可笑之極!難道那些“肉食者”都不知道這是喪權辱國、慢性自殺的行為嗎?我想并非如此。畢竟締雖敗,士然在。明智之士一定知道這是不行的,我想問題出在諸侯國的君王身上。他們只想著自己的安全和衣食住行,根本不把國土和人民考慮在內。
不論是誰統一天下,都是為了共同的目標而奮進和發展。“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中國古代史的循環法則。
以上就是《過秦論》教學反思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多多批評指正。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2
高二語文教學工作告一段落,感覺自己盡心盡力了,但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仔細回顧起來,感覺還是有很多地方需要總結,需要提高。在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甚至有些學生漠視語文,表現出了種種的消極心理。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不夠,效率不高,確實值得反思。現在我結合這一段時間以來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不正確心態和解決方法做一下歸結。
一、學生的不當心態
1、漠視心理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作文想寫多長就寫多長,不問質量與字數,不關心老師給出的分數。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敷衍心理
一些學生學習被動,你讓他學點他就學點,你不說,他就不學。你讓他背書默寫,他磕磕巴巴也能背上來,但一寫就出現錯別字。這些學生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滿足于老師提問時,有“我已學過了”的回答;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3、焦慮心理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焦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覺范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心理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雖然老師提出要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但其充耳不聞。真正遇到與教材有關的題目時,卻做不好。
二、自己的解決辦法
1、變更教學的內容
課堂上需注意充分調動、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最大限度的實現所有學生的諸方面素質的主動、生動、全面、和諧、充分的發展,而不只是知識的傳授。主動把教師“一言堂”奪取的學生的主體地位還給學生。這是課堂教學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基本前提。如果只停留在滿足于口頭上、認識上的轉變觀念,不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變革教學行為,課堂上便不會有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有鑒于此,我認為,應樹立“五不”意識,即:凡是學生能獨立思考的,不暗示;凡是學生能自主探索的,決不替代;凡是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教;凡是學生自己能說的,不說;凡是學生自己能做的,不做。教師應甘愿成為課堂的配角,不與學生搶風頭。
2、注重興趣的培養。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愛因斯坦也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可見,愛好和興趣在學習活動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實踐中,雖然我不善于創設誘人的情境,但我感到應該朝這方面努力。因為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習興趣,激活課堂氣氛。如復習古典詩歌的藝術創作手法時,《詩經》里“賦”與“興”手法的運用往往成為學生理解的難點。朱熹關于“賦”“比”“興”的定義雖然準確簡潔,但老師如果照本宣科,學生會感到既難以理解,又枯燥無味。怎樣才能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我在講“賦”和“興”時引入了同學們喜歡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講“賦”時,在解釋了“賦”的含義實際上就是直接進行敘述或描寫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詞:“村里有個姑娘叫小芳,長得美麗又善良,一雙美麗的大眼睛,辮子粗又長……”指明這種從多方面進行描寫的方法實際上就是古代所說的“賦”。講“興”時,我引了《纖夫的愛》的歌詞:“天不刮風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陽,妹不開口妹不說話妹心怎么想”,講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含義。這種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學中顯得輕松風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復習語文的興趣。盧梭說:“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我想,語文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真的能化“壓力”為“魅力”,讓“學生喜歡你教的東西”,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就可逐漸消除,而走向積極。
3、進行成功教育
愛默生說:“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決。”俗話也說,“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們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為缺乏足夠的自信心而導致失敗,這在生活中司空見慣。自信心對于高二階段的學生更為重要。對于學困生,要鼓勵和引導他們,不能讓他們自暴自棄,要幫助他們樹立信心。嘗試不妨搞一些小的專題性的競賽,如注音、改錯別字、找反義成語、名句默寫等,對高分獲得者及時表揚和獎勵,因為教師的“表揚和獎勵”代表著一種“權威”的認可,它能夠使學生的自尊心得到極大的滿足,使學生的自信心得到極大的增強。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獎勵可以提高學習效果,至少不會降低其效果”,“獎勵是人的一種本能性的追求”。這樣學生在階段學習中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嘗到了學習的甜頭,他們學習語文的胃口就會增加。
在以后的教學中,還需要自己邊教學邊總結。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3
在不知不覺中,這個學期就要結束了,高二語文教學工作也要告一段落了,我應該對這一學年所走過的教學之路進行深刻的反思,以便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做更好的準備。
高二語文主要是選修課程。詩歌散文系列和小說欣賞系列都著眼于鑒賞陶冶,所以,選修課的設計,必須以課程目標為依據,充分考慮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水平。因此,我認為,本學年的教學應著重加強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
正因為這樣,我對高二教學設計曾反復思索,語文該學什么?怎么學?這正是學生很困惑的問題,只有讓學生明白這些,學生才有學習動力,也才會有意識地去掌握語文學習的信息途徑和方法。所以,通過研習新課標,我讓學生感受到“積累”的重要,體會精讀和合作探究的重要。我對學生的具體要求是,兩條腿走路——課本和課外閱讀結合,重視《語文報》作用;兩只手掌舵——一手抓基礎,一手抓訓練;一顆心思索——感悟和熏陶。
而這一切,必須要有良好的閱讀習慣、方法做基礎。閱讀方法有好多種,也許,有的老師喜愛齊讀,但是,我認為,在詩歌教學中,齊讀是可以的,但小說和散文是不合適齊讀的,因為學生要照顧讀得整齊,因而無法用心感悟、體味課文,只能是“和尚念經”罷了。所以,我在講授散文和小說時,每節課都會留給學生默讀的時間,此時教室里雖然一片靜悄悄,而學生的大腦卻處于亢奮狀態。默讀能讓他們真正進入文本、感悟文本、沉浸于文本。默讀,因為給了學生更多的空間,恰恰能使學生從文本中獲得豐富而獨特的心靈體驗,真正感受到課文語言的魅力。
這一年的課堂閱讀教學中,我要求自己“且慢開講,且慢啟發”,慢慢改掉以往為趕教學進度而置學生的感受于不顧的教學套路。語文學習是一個體味、浸染的過程,不能一味追求快節奏,必須讓學生保持寧靜、平和的心境,這樣才能保證對課文的獨立閱讀及對問題的獨立思考。
有時,我也會先布置思考題,然后讓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這樣,學生讀的方向、思考的重點就明確了,教學預設的.教學目標也就順利達到了。
俗話說:“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可枝榮。”“讀”就是語文教學的根。非讀無以廣積,它可以發展學生觀察、想象、思維等能力,通過閱讀激發出來的思維,猶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
另外,我在教學中也特別注重寫作教學工作。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重點,在高考試卷中,占了很大的分值。再來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實事求是的說,以前,我們有點“空”,每次作文的教學程序都是收作文、看作文、下評語、講評這幾個“固定招式”,然后又布置新作文,進入下一輪“固定招式”的批改模式。難道就沒有一個更好的批改作文的方法了嗎?
我試圖改進,一開始是輕批改過程而重講評過程,即輕對個體作文的批改而重對優秀作文的表揚和差作文的講評式修改,還將學生的優秀作文展出交流,以“激勵優秀帶動后進”。這樣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總覺得不盡如人意,關鍵是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
后來,我在作文批改中引進“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讓學生按小組互評,把本小組最優秀的作文和最有問題的作文寫出評語,交給老師,全班交流。這樣,可以真正讓學生參與進來,調動學生積極性。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把讀寫能力放在了首位,因此,在語文學習方面,要特別重視閱讀和寫作的結合,要在閱讀中充分地吸收,在寫作中自然地傾吐,使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達到共贏。例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就有不少可以借鑒的篇目。《阿房宮賦》比喻的生動、想象的瑰麗、夸張的奇特,都是學生學習的好素材。
當然,以上都是我在教學中的不太成熟的反思,我希望,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能得到不斷的提高。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4
第一學期高二語文期中考試結束了。試卷出得如何呢?學生考得怎樣呢?通過對學生考試情況的抽樣分析,結果可以說是在意料之中的,又似乎是意料之外的。但這次考試的整體結果,卻多少是讓人有些吃驚的。
從試卷涉及到的材料來看,主要有如下特點。一是緊緊圍繞新的高考說明來命題。語文基礎知識及應用方面,注意到了各個知識點的涉及:語音、病句、以及文言知識的應用,都符合新的高考大綱的說明。主要考查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應用程度,特別是在語言表達方面,注意到了理論與實際的結合,具有鮮明的時代感。二是試題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的實際性。這份試卷主要從可操作的實際上做文章。
一、試卷分析本次期中考試試卷有以下一些特點:
1、注重課本的教學反饋,兩篇課內閱讀取材《逍遙游》和《項脊軒志》,考查點側重文中有思想內涵和有語言表現力的字詞句的理解。
2、課外文言文閱讀是我們曾經選用的試題,但結合了課內文言知識的考查,課內課外有機結合。
3、現代文閱讀仍然是突出能力考察,重視文章內在情感的體會和把握,重視語感的考察,重視文章的整體理解。
4、寫作能力的考查,作文為命題作文,題目是“牽掛”,注重細節描寫,學生的情感體驗,寫出了自己的真情實感。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1、文言文重記憶不重思考。默寫中主要問題是背誦不足,以及課外材料的閱讀得分不高,反映了許多學生文言文的學習偏于記憶、重復、鞏固,而如何聯系語言環境分析進行思考,如何運用已有的知識去解決新問題等方面相對薄弱。
2、基礎不夠扎實。主要表現在詞語的積累和語言表述上。現代文閱讀中考查的詞語全是常用詞語,可錯誤率高。閱讀題的文字表達,作文的語言表達,都有較多學生錯字多、病句多、詞匯貧乏,標點混亂,反映了語文基本功的不扎實。
3、作文不夠具體,沒有寫出自己真切獨特的感受。“牽掛”是一個有話可說的題目,完全可以進行具體生動的.描述。遺憾的是許多學生不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感受,而是堆砌辭藻,搬弄陳詞,甚至套搬作文。
三、反思和計劃
根據這次考試反映出的主要問題,結合平時的教學現狀,擬訂了以下幾點教學計劃:
1、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讓學生學會學習。本次考試可以看出學生在學習習慣和方法的養成方面的欠缺,今后在課堂教學,還要加強對學生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督促學生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
2、加強語文積累。語文能力的提高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它的基礎在于有厚實的積累,包括語言材料的積累,生活和思想的積累等等。作為教師不能因為不考課內的文章而放棄對課本的學習,更應重視對教材的學習,引導學生熟悉課文,對課文中的詞語、句子、文章結構、思想觀點等,該記憶的要記憶,該借鑒的要借鑒。
3、夯實基礎。在生字詞的積累,課文的朗讀,語言表達的準確規范以及書寫等方面加強訓練,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
4、要在學生的能力培養上下功夫。真正做到“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語文能力的提高僅靠課堂是不夠的,還要在各科的學習和生活中有意識去學習和訓練。
5、文言文教學上,古詩文名句的積累,除了督促學生熟讀記誦外,還應該引導學生進行必要的理解,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在上學期的基礎上繼續學習課外的短小精悍的好文章。在課內外的聯系中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文言知識,提高文言閱讀能力。相信堅持下去,定有成效。
6、閱讀能力的提高。閱讀一篇文章,相關的知識背景越豐富,文章越容易理解。因此要努力引導學生廣聞博覽,多讀多吸收一點。利用語文拓展課給學生介紹好的閱讀材料,隨時指點閱讀方法,以收更好的效果。并可采用比較閱讀的方法,以收一舉多得之功效。
7、加強作文訓練。還應增加作文密度,從寫中積累語言。一周一大作,一周一小作,注意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經常進行個別指導。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15
忠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精神道德嚴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對獨生子女這些“新新人類”來說,仍有現實借鑒的意義。所以我在教案設計時,緊緊結合課文內容打親情牌,巧妙滲透親情教育和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和學習討論,喚起了學生的親情意識,許多學生通過日記和博客反思自己過去對雙親的言行,愧疚意識溢于言表,讓人倍感欣慰。這是教案體現出的人文性最為成功的一面。
不過,畢竟是古文,古文知識積累相當重要。在教案設計時,除了朗讀背誦突出外,對古文言知識的檢查落實稍感不足,這一點,在輔導課安排的測驗中已經表現了出來。另外,古文背誦對學生來說是難點,學生都有畏難情緒。我發現解決的'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進,通過默寫檢查落實;二教師示范背誦能消除學生背誦的畏難情緒三獎勵背誦也富有成效。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高二語文優秀教學反思02-17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5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經典】06-20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經典)06-11
[經典]高二語文教學反思06-11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06-12
[精選]高二語文教學反思07-05
【精選】高二語文教學反思07-05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06-20
高二語文教學反思最新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