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集錦(15篇)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1
我們一(3)班的學生表現能力強、朗讀很有特色,因此在一年級家長開放活動中,我挑選了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為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較輕松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讓他們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學生通過充分地、饒有興趣地讀文,理解了課文,培養了語感。
另外識字教學也是本堂課的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中,他們一個個登臺亮相,做小老師,聲音響亮,語句連貫,滿是自信,家長們紛紛向孩子翹起了大拇指。
課堂的不足:由于識字教學用時過多,導致后面的內容明顯縮水,沒有時間進行寫字指導,看來如何提高新教材的課堂效率,還得繼續研究。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2
在教學《獅子和鹿》這篇閱讀課文時,我設置了兩個教學目標:第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第二,通過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從而懂得寓言所蘊涵的道理。教學重點是理解鹿對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態度;教學難點在于體會故事所講述的道理。
完成第一個教學目標,主要是針對不同階段的朗讀目標而采取不同朗讀教學策略。第一次朗讀目標設定為“學生能夠正確地朗讀課文”,于是,我通過齊讀的方式,在讀當中發現不正確的字詞讀音,隨即把它們板書到黑板上,在齊讀后,馬上對這些字詞進行正音,并讓學生把正確讀音標到書本上。然后,進行第二次的朗讀——自由朗讀。第二次朗讀的目標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且在朗讀的過程中思考課文的主要內容,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感性的.認識,從而實現由初讀到品讀的過渡。第三次朗讀,是重點句段的品讀,此次朗讀的目標是在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對重點句段的品讀,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所以,第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是貫穿于整節課的教學過程,是了解課文內容、理解鹿對角、腿態度改變的原因、懂得道理的重要手段。
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除了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外,在主要內容的把握上,還通過主要內容填空、根據有條理的主要內容初步接觸劃分意義段等方法,理清課文的條理,從而為品讀課文奠定基礎。在理解鹿對角、腿態度變化的原因上,我讓學生自主發現、自己找出能夠體現鹿對角、腿態度的重點句段,然后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從讀中體會鹿的情感態度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至于道理的把握,在整篇課文完結的時候,我編寫了一個后續的故事,利用這個后續的故事,讓學生自由發表見解,在教師的點撥下,悟出課文所蘊涵的道理。
我認為,《獅子和鹿》這篇課文的教學,有以下幾點值得反思:
第一,教學時間安排顯得前松后緊。前面正音、概括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劃分意義段的部分花費太多時間。另外,在品讀鹿討厭自己的腿的時候,讓學生一邊做動作“噘嘴”“皺眉”,一邊抱怨,這個環節太羅嗦,先全班讀、再個別讀、再指導學生邊做動作邊讀、指名表演、再全班齊讀。一個句子就足足花費了5分鐘,實在沒有必要。所以,到后來道理的感悟和拓展部分就由于時間的限制而顯得十分倉促.如果能夠把本節課的重心放在感悟道理上,在出示了續寫以后,給充分的時間學生討論、思考,再讓學生發表他們的看法,從而得出道理;在得出道理后,鼓勵、引導學生聯系實際,舉出實際生活中的例子,再次說明問題,最后進行總結,這樣安排和組織,就能夠使大部分學生明白寓言所蘊涵的道理了。
第二,引導和指令語言未能切合學生水平。在點明朗讀要求的時候,我只是說“請同學們讀出緊急的氣氛”。這就忽略了三年級孩子的思維發展水平,他們不能理解“緊急的氣氛”應該怎么讀。經過思考,我認為,指令一定要包含引導,如果在下達指令的時候,再加上引導“你們覺得很著急的時候說話的速度會怎么樣?語調會怎么樣?”通過這樣的引導,學生就能清楚地明白如何讀出“緊急的氣氛”,并且在以后的課文中,如果再遇到類似狀況,他們就自然理解應該如何讀了。
第三,教態不夠自然。由于個人習慣和緊張兩個原因,上課的時候我總是不停地走來走去,這種情況必須盡量控制、減少。因為學生的目光總是會跟隨著老師,老師如果不停地走動的話,會影響學生精神的集中。
最后,語調和語速問題。語速偏慢是我一直存在的問題.另外,語調起伏不大,缺乏抑揚頓挫,這樣學生會很容易覺得沉悶和疲累。在不同的環節、不同的要求和不同的課文、語段用不同的語調,整節課堂會生色不少。
總的說來,雖然這節課能夠比較順利、流暢地完成,但是在教學設計、課堂組織、時間分配等教學基本功上還有十分多的改進空間。希望以后能夠逐步提高教學水平,實現有效的教學。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3
讀著《黃山奇石》,驚嘆于黃山的神奇,也驚嘆于大自然的偉大。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橫生的奇石,不是神話,是大自然的創造。我們仿佛被作者帶到了景色秀麗神奇的黃山。我們似乎并不是在閱讀課文,而是站在黃山的一個觀景臺上,美美的`欣賞著那些奇石,拍下一張張奇石圖。仙桃石、猴子觀海、仙人指路、金雞叫天都······每一幅圖都是一個神奇的童話。
黃山奇石有趣,作者寫得也有趣,一塊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被描繪的胡靈活現,呼之欲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感悟、理解和體驗,使其受到感情熏陶,獲得思想啟迪,積累優美語言,享受審美情趣。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4
每上完一堂課,回顧自己課堂教學上的成敗得失時,總是感慨萬千,在執教完《石榴》一課后,有個最大的感受:教師應該全身心投入到教材中,對教材不能帶上任何主觀色彩。
于漪老師曾經說過“當崇高的使命感和對教材的深刻理解融為一體時,課堂教學的明燈就會高高掛起。”我們對教材一定要剖情入理,如出己之心,這樣才能做到教書育人。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課文令教師很喜歡,而有的課文教師很難動情,這樣就很難使教者步入課文的底里。當上《石榴》一文的時候,我總感覺這篇課文描寫的東西很抽象,很難打動我的心,不象《北大荒的秋天》那樣,所描寫的景物是我們手能摸到,眼能看到。因此在備課時,我就始終停留在課文的表面,無法深入鉆研課文,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根本無法做到于漪老師的“明燈高高掛起”。
當教完之后,我再去深入鉆研課文時,我被感動了,感動于作者濃濃的鄉情在石榴身上的集中體現,正是因為作者對家鄉,對石榴有著特殊的感情才能將石榴的枝葉,石榴的花,石榴的'果寫得如此生動形象。文章第一句話“我的家鄉在棗莊,那里有馳名中外的石榴園”可以說是文章的文眼,給你打開了文章的情路 。作者將情寄予石榴,一切景語,一切物語皆情語,因此當再次備課時,我是完全被打動了,深入其中不能自拔。
從這次的教學中,我感受到教師沒有挑剔文章的權力,大凡選入教材的課文都是作者情動于中,言溢于表的產物,我們一定要全身心投入到課文的情境中深入鉆研課文,這樣才能正確解讀課文。“不進園林,怎知春色如許”,正是因為我對教材沒有進行深入的理解,所進行的一切都是留于表面的,而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抽去了其中的情意,語文的人文性夫復何求?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5
【教學要求】
1、發現漢字具有偏旁表義的特點。
2、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鞏固學過的字詞。
3、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的能力。
4、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在生活中學習語文。
【教學重點】
識字及口語交際。
【教學難點】
如何創設情景進行口語交際。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我的發現
1、談話導入:
小朋友們,老師考考你們的記憶,我們已經掌握了哪些識字方法?(如:熟字加偏旁,加一加,減一減等識字方法)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誰能從“我的發現”中發現什么新的內容。
2、展示課前板書:鋼 銅 鐵 釘
⑴ 誰來當小老師教小朋友們讀一讀這幾個字?
提醒學生把其中的兩個生字多讀幾遍。
⑵ 問:你們發現這幾個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對,都有一個金字旁(用紅粉筆板書出來)
那么這說明了這幾個字都和什么有關呢?(與金屬有關)
對了,同樣衣字旁表示這些字都與服裝、被子等有關,而病字頭表示這些字都與病痛有關。
邊說邊板書:金字旁 與金屬有關
衣字旁 與服裝、被子等有關
病字頭 與病痛有關
⑶ 出示生字卡片,讓生一起來把這些字讀一讀:
開火車讀。
對于生字的讀音要特別注意讀正確。
后鼻音:釘、疼、痛、瘋
“裙”是二聲,“襖”讀三聲。
3、師小結歸納:
漢字的偏旁有表義的'構字特點。
4、給生字組詞,能組幾個就組幾個。沒組對的師要及時糾正。
二、日積月累
1、完成“我會填”:
⑴ 抽生把所學過的數量詞復習一遍。
可參考教室內的實物說一說。如:一把椅子、一張桌子、一臺電視、一扇門等。
⑵ 填詞練習:
① 讓生先自己獨立在書上填寫。
② 小黑板出示:一只( ) 一個( ) 一把( )
一塊( ) 一條( ) 一盤( )
抽生回答。老師板書。
⑶ 鞏固練習:你問我答:
同桌互相合作練習,一個問,一個答,把自己想到的數量詞說出來,填上恰當的詞語搭配。
2、完成“我會讀”:
摘蘋果,認詞語:
⑴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好多又大又紅的蘋果,想要嗎?要想得到這些蘋果,必須準確讀出蘋果后邊的詞語,能行嗎?
⑵ 師在黑板上貼出“蘋果”,每個“蘋果”后面都有一個詞語。
抽生上臺摘蘋果,摘一個蘋果,就大聲地將蘋果后邊的詞語讀出來,讀正確了,全班跟著讀三遍,然后就把蘋果拿下去,否則蘋果就得重新上樹。
⑶ 全班看著書齊讀詞語,可采用豎著讀、橫著讀的方式,也可邊拍手邊讀詞語。
⑷ 讀詞語比賽:
全班分成4個大組,比賽讀詞語,老師打分。讀得正確、流利、聲音響亮、吐字清晰、無錯字的一組為優勝。
3、讀讀背背:
⑴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兒歌《走山路》,這首兒歌是以繞口令的形式出現的,學完以后,我們大家來比賽,看誰能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背下來,而且背得又快又好。
⑵ 讓生自由讀兒歌。可默讀,大聲讀,想象讀。
⑶ 邊讀邊看邊思考:圖上畫了哪幾種小動物,它們在干什么?(有小豬、小兔和小鹿;它們一起手拉手地走山路)
抽生回答。
⑷ 全班齊讀兒歌。不要求很快的語速。
⑸ 誰愿意來試著背一背這首兒歌?
抽生背誦。可多抽幾個。背完評價。
⑹ 全班一起背誦,不會背的可看著書讀。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6
聽小鳥說話,青蛙就一蹦,跳出了井口。剛好看見一輛大車正在徐徐前進,青蛙一跳,就跳上車,停在車后面的一根欄桿上。
過了一會,它聽見有聲音從車廂里傳來,青蛙就側著耳朵聽了起來。原來這輛車子是開往迪斯尼樂園的,青蛙想:“既然有那么多人去,那肯定是個有趣的.地方,或許我還可以帶一件禮物送給我的小鳥朋友。”青蛙想著想著就睡著了。過了一會,它被吵鬧的人群給驚醒了,它睜開眼睛一看,啊,外面真是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趁人們沒注意時,它急忙跳下欄桿,一溜煙地跑到迪斯尼樂園里,悄悄地跳了進去。“哦,太有趣了。”它禁不住又叫了起來。瞧,它看到了旋轉木馬、飛天小象、瘋狂杯、原始森林……青蛙想:“要不是我的好朋友小鳥的話,我怎么能看到這么多好玩的東西呢?”真是不看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啊!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7
一篇課文的容量畢竟是有限的,光憑課堂上的時間、教材上的內容是無法滿足我們對知識的渴求的。在課前我就布置學生去閱讀課外書中對火星的介紹,在學習完這篇課文之后,我就讓學生在課堂上交流自己對火星的認識。學生們準備得還是比較充分的,有的介紹了火星上的山脈——比珠穆朗瑪峰高三倍的奧林匹斯山脈,有的介紹了火星上的氣溫——和“火星”這個名字給人的感覺正好相反,火星上的溫度極低,最低達到零下123攝氏度……
通過相互交流介紹,我讓學生明白,經過課外閱讀能夠了解到好多平時不知道的知識,如果只看語文書,而不看課外書,那我們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閱讀課外書,同樣是學習語文,就如我們語文書開頭的“習慣篇”中所講的那樣——多種渠道學語文。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
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有沒有反思過去的文章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五年級數學教學隨筆(知識與能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
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能力的關系,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系;
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我認為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能力,并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能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因此我覺得現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應注意語文教學反思以下幾點:
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接受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可以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通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形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形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能力。
閱讀教學應積極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索溪峪的“野”》這一課時,嘗試采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十個小組,每個小組四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著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野”在中指什么意思?2、是從幾方面來寫這種“野”的?3、是怎樣寫出這種“野”的?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內容多讀一讀,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積極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并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匯報自學的情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助。在討論匯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同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能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于去學,主動、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達到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語文論文庫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干,學會做人。例如:我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內容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通過上網了解自己感興趣內容,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后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匯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內容,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我還讓學生組織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間,通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秘。
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內涵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于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游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后,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后的感受?并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后,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并對學生提出期望,希望同學長大以后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內涵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內涵,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閱讀教學中學生的學法指導
1、互動學習,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接小學一年級教學反思受”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我建立了以學習小組為主要形式的教學組織形式。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
2、交還自主權,提供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角色,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角色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助解決的方法。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助”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角色轉換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學習方法很好,教師就可以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可以請他范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角色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積極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學生與學習內容中的角色轉換
語文教材中的作品往往凝聚著作家的靈感、激情和思想,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及多元化的角色,為學生展現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在教學中可以分角色朗讀、分角色表演的方法,讓他們與這些角色同喜同悲,這樣,學生內在的情感與文中的角色形成共鳴,文中角色的思想在學生的再創造中得到延伸,學生學習語文的時空得到了拓展,學生創新的潛質也可以發揮了。
我覺得語文閱讀教學除了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還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和培養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培養學生崇高的理想和思想道德修養。才能真正地體現了語文課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8
《世界多美呀》是一篇童話性質的科普知識短文,《世界多美呀》教學反思。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把生物學知識融進生動有趣的故事中,使學生在閱讀時,既獲得小雞出生過程的完整知識,又能從中充分體驗到童趣和自然美。課文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小雞孵化過程中的變化,另一條是小雞對周圍世界認識的變化。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讓學生通過角色體驗和抓重點詞的方法進行教學。
在學文過程中逐步滲透小雞的孵化過程,由“睡,醒,啄,撐,叫,站”,讓學生通過板書,了解科普常識,教學反思《《世界多美呀》教學反思》。讓學生通過“啄”這一環節的細讀,抓住關鍵詞語,“用小尖嘴”“啄呀啄呀”“啄了很久”“小小的'”來體會小雞的堅持不懈,勇敢,有韌勁;“小雞出殼”這一環節十分有意思,我讓學生通過朗讀表演,理解“撐”(雙手用力張開)。“叫”(小雞的特有語言,表達內心的喜悅與自豪),“站”(雖然小雞迫不及待地要出殼,但因為剛出生,嫩生生的很吃力。)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感興趣的是通過自己的表演,將小雞出殼的欣喜表現出來。學生繪聲繪色地將自己心中那只可愛的小雞表現得淋漓盡致。但我覺得還應該多一點“歡快”(可以詢問學生“你這只小雞,嘰嘰嘰嘰地在說啥呢”“聽,這嘰嘰嘰嘰的叫聲多歡快呀,這只小雞多自豪呀!”)讓學生盡情地享受這份自在,這份放松,真正進入情境。
文中較多地出現了描寫顏色的ABB式的疊詞,如“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等,生動地描繪了小雞眼中的世界的美,學生讀來朗朗上口。我首先利用課件,把課文所描繪的景物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受大自然的美,激發起誦讀的欲望。然后讓學生結合文中語境體會“藍湛湛、綠茵茵、碧澄澄”的色彩美,先引導學生理解詞語,美美地讀詞語。如:藍湛湛:藍得像洗過一樣,藍得多美呀。碧澄澄:小河的水可清啦,清得可以看見——(生接:河里的小魚,河里的水草……)通過淺顯生動的語言,引導孩子理解朗讀,自然潤澤。進行拓展,積累類似的詞語也是本課的重點。課文最后分別出示了草地圖、油菜圖、太陽圖,幫助學生積累詞語“綠油油”“金燦燦”“紅通通”,然后再仿照課文中的句子“它看見是的”,在運用中讓學生加深印象,讓學生感受“世界多美呀!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9
【教材簡析】
《秋天的圖畫》是一幅色彩的圖畫。全文語言優美,行文流暢,作者運用比擬的手法,在色彩的搭配上以金黃、火紅為主色調,簡單幾筆,便把豐收的熱鬧情景與人們的喜悅心情描繪出來。
【教學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目標,教學中我采用多種手段鼓勵學生自主地讀書,讓學生在讀中積累,讀中感悟,感悟秋天的美好與帶給人們的喜悅。
【教學目標】
1、認8個生字。
2、引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秋天是個美好的、收獲的、喜慶的季節。
【教學流程】
一、談話引用,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為什么喜歡。這么美麗的秋天,已經有人把它畫下來,現在我們一起去欣賞秋天的圖畫。
板書課題:秋天的圖畫。
(學生齊讀課題)
學生通過描繪自己眼中的秋天,初步感受到秋天是一個美好的季節。教師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去欣賞一幅秋天的圖畫,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欲望。
二、觀察圖畫,了解圖意
(出示課件、創設情境。)
現在讓我們投入大自然的懷抱,親身來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說說從圖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果樹上接滿了成熟的果實,在果園旁邊是堇色的稻田,稻子艘成熟了,紅紅的是高粱,天上有一群大雁往南飛。
學生通過觀察圖畫,用自己的語言把看到的景物表達出來,既培養了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又使學生感到秋天發生的.變化。
三、讀課文,認讀生字
1、同學們把課文輕聲地讀以便,要求讀準子音,讀通句子:
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
(指名讀課文。)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圖 梨 籠 浪 梁 燃 勤 勞
帶拼音讀、去拼音讀、男女生開火車賽讀,并匯報記法。
在認讀生字過程中,學生通過開火車賽讀,團結合作意識和競爭意識和競爭意識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四、細讀課文,感悟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課文,學生邊聽邊體會秋天的美麗景象。
2、從文中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練習讀一讀,一會兒讀給大家聽:
⑴ 誰愿意把你最喜歡的句子讀給大家聽?說說你為什么喜歡這句話?
⑵ 大屏幕顯示:
梨樹掛起金黃的燈籠,蘋果露出紅紅的臉頰,稻海翻起金色的潑浪,高粱舉起燃燒的火把。
⑶ 教師范讀、指名讀、齊讀。
⑷ 誰使秋天變得這么美麗?
(勤勞的人們。)
⑸ 讓我們用贊美的語氣讀最后一句話。
(指名讀,多人。)
看,藍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們排成一個大大的“人”字,好象在說──勤勞的人們畫出秋天的圖畫。
3、正是勤勞的人們用汗水換來了這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喜慶。讓我們把課文再美美的讀讀吧!
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語言基本訓練。它即是理解語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強語感。教學時,我采用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感受語言、感悟課文內容,在整個閱讀過程中,使學生始終保持主動參與的意識,從而產生真切的情感體驗,喜愛秋天、贊美秋天,學生發自內心去讀這篇課文,真是聲情并茂。
五、擴展活動
1、通過學習,你認為秋天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
2、下面同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來表達你對秋天的喜愛、贊美之情。
3、學生活動,如:
制作秋天的禮物:用落葉做書簽,用自己的畫做賀卡,用句子、短詩贊美秋天。
4、展示學生作品,為學生創設展示自我的機會。
這種形式新穎的擴展活動,學生積極投入,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表達自己對秋天的情感,抒發他們熱愛生活、熱愛秋天、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同時,學生的創造力也得到極大的發揮。
六、全課總結
這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
(學生談收獲。)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10
今天我執教了《我們贏了》一課。本課是在學生一年級認識整時、半時的基礎上進一步來學習認識鐘面上的時、分。現談談我這節課的教學環節與課后反思:
一、設置懸念,激發學習欲望
這節課我先進行復習鋪墊,出示了整時、半時、快幾時了、剛過幾時的時刻讓學生認讀,然后再向學生撥出中國北京申奧成功的時刻,問:你會讀它嗎?當學生反饋回來的信息說“不會”、“不知道”或是學生讀錯時,我就借此契機說:好,同學們,像這樣的時刻就是我們這一節課要研究的內容。設置此懸念,以激發學生探求新知識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二、操作體驗,培養學生能力
這節課我通過讓學生自已動手操作實踐,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撥一撥”“寫一寫”等操作活動,觀察認識鐘面,了解了“時”、“分”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會讀寫時間,讓學生面對數學問題能夠比較積極主動地探求新知識,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生學得輕松愉快。
三、合作交流,培養合作精神
這節課我給學生提供了同桌及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的機會,在認識鐘面,讓學生觀察發現什么,和同桌互相說一說,在探討時分的關系及幾時幾分的讀法,讓學生在小組內合作討論,發現規律,培養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學生的合作精神。四、應用新知,解決實際問題鞏固訓練我設置了明明一天的作息安排、找朋友、“我撥你說”同桌游戲,較好地體現了數學就在同學們身邊,生活處處皆數學。啟發學生用所學的知識解決身邊的問題,滲透愛國主義教育并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不過,本節課也有一些值得我思考的地方:
1、對于一些問題的設置留有太大的空間,導致有些學生胡亂回答;
2、在探求時分的關系及認讀鐘面上的時間雖然我用了大部分的時間,但有一部分學生還掌握不好,雖然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初步認識了鐘面,但有的已經遺忘,造成教學上的困難。
3、整個課堂時間的把握也稍有點欠缺,在探討時針和分針是怎樣表示時間的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時花得時間過長,導致后面的練習環節有點匆促。
4、沒能全面地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更多的是對積極舉手的學生的關注。
以上是本人在這節課后的所感所想,總之,面對新課改,我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今后,我會積極鉆研,努力探索,自我更新、加強學習,并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在反思中進步!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11
《山中訪友》是一篇構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滿好奇心的散文。作者“帶著滿懷的好心情,” 走進山林,探訪善終的“朋友”,與“朋友”互訴心聲,營造了一個如詩如畫的世界,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課題《山中訪友》既是全文立意之本,又是以聯想和想象構筑情境這一獨特、詳明的表現手法之凝聚,是這篇作品中不可忽視的文眼。在教學中,我就緊緊抓住《山中訪友》這個題目展開,結合課后的思考練習題,鏈接起導讀文本的線索:
(1) 揭題后,我讓學生猜測作者去山中訪友的對象是誰呢?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
(2) 作者在山中拜訪了那些朋友?通過初讀課文,學生明白了拜訪的朋友原來是老橋、鳥兒、露珠、樹、山泉、溪流、瀑布、懸崖、白云、云雀、落花、落葉等,概括地說,這山林中的一切都是作者的朋友。
(3) 課文為什么以《山中訪友》為題?從哪些描寫中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的感情?然后讓學生細致深入地讀文,找出描寫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著深厚感情的有關語句,讀讀體會,再組織交流。
片段一:
師:下面,讓我們跟著作者,一起去拜訪他的第一位老朋友。請大家一起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生齊讀)
師:一進山門,一眼就看到這座古橋,老朋友相見,作者是怎樣和他交流,心里默默對他訴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再默讀課文,在書上畫一畫。(學生交流)
生:作者非常敬重他,說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師:有道理。誰知道“德高望重”的意思?
生:德高望重就是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師:那你們從哪兒體會到他的德高望重?
生:他把很多人人馬渡過對岸,給大家帶來方便。
生:他在澗水上已經站了幾百年了,說明他為大家服務的時間很長很長,從這兒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他的.“德高望重”。
師:說得好。隨著時間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的流逝,只有他依然如舊,默默地站在這澗水上,為大家服務。難怪作者一見到他,就由衷地贊美他,對他說:“老橋,你如……”(生齊讀)
師:這就是作者拜訪的第一位老朋友。在作者心中,古橋就像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作者把老橋當作人來寫,把自己對老橋的深厚感情,生動地傳達給了我們。我們在讀課文時,要用心地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4) 在教學快結束時,我問學生你是否也有過類似的體驗?學生紛紛回憶到:春游的時候,我們的心情愉快,看到小鳥和樹枝隨風擺動,我們覺得他們的心情和我們一樣高興,小鳥在快樂地唱歌,樹枝好象也在歡樂地舞蹈。我通過激發學生回憶類似的體驗,讓學生再一次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總之,在教學時,我更多地考慮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讀中收獲,在讀中積累,在讀中遷移。引導學生學會抓住主線理解全文,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12
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極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做操》這篇課文時,我用一張畫了太陽的圖片貼到黑板上,讓孩子們站起來,面向太陽,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又把圖片拿到教室的另一個地方貼上,讓孩子們繼續跟著我做。反復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說,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己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己的人生當軍事。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13
這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就該課的課程資源來說,應該很好地利用課文來理解古詩,深入體會思想感情。我教學這一篇課文后作以下幾點反思。
一、品讀激情,情感共鳴
《每逢佳節倍思親》一文蘊含著濃濃的思鄉之情,我們只有通過品詞、品句和品讀才能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共鳴。因此在教學時我作以下朗讀指導:
(一)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緊扣“兩年”一詞,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現實生活事例進行對比,結合學生平時離家時間幾天就覺得很想家人了,跟作者離家“兩年”對比。通過對比,學生理解了“兩年”確實很長,作者也更想家鄉和親人。進而指導學生品讀“兩年”的語氣,以突出作者離家之久,思家之切。
(二)學習第一、二自然段后,讓學生相應找出作者用來表達這兩自然段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設計了邏輯引讀:一年一度的重陽節到了,王維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很想念家鄉的親人,于是便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一年又一年,重陽節又到了,王維還是獨自一人在他鄉作客,他更家想念家鄉的親人,于是再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兩年過去了,年復一年,年年如此,佳節如期而至,思鄉肝腸寸斷,他依然這樣寫道——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通過層梯式的步步引讀,使學生透過這“一年一度”這個平談的數字感覺到作者思鄉的內心世界,思鄉之情隨之升騰。此時多作任何的分析都是多余,惟有這朗朗的書聲才能表情達意。我想這就以讀代講的魅力吧。
二、講寫結合,訓練表達
由于是由文入詩,文中的意思與詩中的大概一致,在學生理解課文中與之相對的詩句后,相機安排了一個講寫結合的訓練。先讓學生結合文中的句子或自己的話來說說每一句詩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動筆寫寫每句詩的意思。這一說一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也符合語言訓練的規律。著名教育家張志公先生曾說:要帶領學生在語文課堂里走一個來回。來就是從語言文字到思想內容;回就是從思想內容再到語言文字。前面部分是學習短文引出思鄉之情;后面講寫結合則是由思鄉之情回到語言文字的訓練。即是思鄉之情是通過哪能些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三、課外延伸,增加積累
學習這一課文,體會思想感情之后,設計了向課外延伸這一環節。思鄉之人何止王維?我國從古至今有許多漂泊在外的游子時刻思念家鄉和親人。請聽唐代詩人李白的《靜夜思》,宋代詩人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聽聽他們傾訴思念家鄉、親人之苦。先讓學生自由朗讀,找出思鄉的句子,體會作者思鄉之情,最后齊讀,達到情感共鳴。以一思鄉主題,引出一組思鄉古詩,讓學生在學習一文時,認識更多的同類古詩,最后還安排學生搜集其他思鄉之情的各種文體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使閱讀量的積累達到質的變化。擴大學生的閱讀范圍,讓“經典”詩文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拉近。學生可以直接從大量的語言材料中感受古詩的規律和其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逐漸對古詩學習產生興趣。用詩文誦讀等形式讓學生增加自己的積累,豐富學生的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14
第一單元
識字1.天地人
1.充分激發學習的興趣。《語文課程標準》在低年級的教學目標中提出: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這種喜歡和愿望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去激發和培養。在教學生字時,可以利用生字卡片,讓學生以3到4個人為一小組進行合作,想辦法記字;或播放生字兒歌,將情境帶入課堂,創設情境識字。這樣既能增加識字的趣味性,又能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
2.采用多種方法有效學字。識字教學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教學的難點。本課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習識記生字的方法。故可通過圖文結合、聯系生活、游戲互動、情境識字等多種方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提高他們識字的效率。
識字2.金木水火土
1.注重書寫姿勢的指導和要求,為學生夯實基礎。剛接觸寫字的學生很容易忽略書寫姿勢,不注重執筆姿勢,寫著寫著,姿勢就發生了變化。因此,在寫字指導過程中需反復強調書寫習慣,反復糾正學生的錯誤習慣,并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
2.一年級的學生因年齡特點,注意力易不集中。教學過程中,可通過生動優美的圖片和課堂互動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從視覺上對生字有全面的理解,從而激發學生識字和生活結合的興趣,提高識字效率。另外,在寫字過程中,可利用動畫展示生字的筆順,利用動畫突出筆畫在田字格中所占的位置,起到直觀示范的作用。
識字3.口耳目
1.圖文結合,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本課是一篇關于身體器官認知的課文。小學生對于自身身體器官的認識已經比較全面,但是對于表示器官名稱的生字的認讀和書寫可能還是不熟悉,所以在教學本課時,應側重結合身體器官圖片,引導學生認讀、理解并書寫生字。寫字時,先講解生字的結構、筆順、筆畫,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再書寫。
2.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學齡特點,可利用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如把學生喜歡的內容(圖片、兒歌、游戲等)引入課堂,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從而主動接收知識。
識字4 日月水火
1.運用多種方法識字,激發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在教學導入環節采用圖片導入的方法溫故知新,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認讀生字環節借助圖片,學生能夠更容易地理解生字的含義,從而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口頭組詞更能加深學生對生字含義的認識和理解。
2.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落實書寫指導。寫字環節,要引導學生觀察田字格中的漢字,詳細說明每一個漢字的特點、每一個筆畫的不同之處。這樣才能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落筆有致,減少出錯的概率。
識字5.對韻歌
1.運用多種教學方式。采用學生喜愛的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多樣靈活的識字載體,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漢字表意的豐富,從而提高識字效率,扎實、有效地完成識字任務。
2.采用多種形式朗讀。重視朗讀,采用多種形式扎實有效地讀,將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在一次次朗讀、一次次交流中落實到具體的語言文字上,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
3.恰當地創新。如去掉“對”字,把最后一句變成“山清水秀”“柳綠桃紅”這種新的形式,這不但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詞義,而且能潛移默化地激發學生積累成語、誦讀成語的興趣。
口語交際:我說你做
1.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創設情景,讓學生懂得玩游戲還要會說、會聽、會表達,然后教給學生表達的方法,并根據他人的要求做出相應的動作。
2.要充分利用對話式、交互式等合作學習模式,讓學生在有充分合作機會的個體與群體交往中,學會尊重,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快樂讀書吧 讀書真快樂
1.注重激發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作為低年級閱讀教學目標的第一條。可見,低年級閱讀教學必須從激發閱讀興趣開始。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將圖片觀察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在實際閱讀中選擇閱讀書目(圖畫書和拼音讀物)和閱讀方式(親子共讀和借助拼音閱讀),并且適當推薦適合低年級學生閱讀的圖畫書。這樣,既關注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又注重了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引,從而能激發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外閱讀活動中,并獲得課外閱讀帶來的成長和喜悅。
2.創設互動交流的氛圍。學生交流讀書的感受可作為重點,教學過程中,要創設互動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講故事,講自己從書中了解的知識,讓愛讀書的孩子建立起讀書的自豪感,讓不愛讀書的孩子產生讀書的興趣。另外,還可以讓家長參與到課堂中來,讓他們說說自己是怎樣進行親子閱讀,提高學生閱讀興趣的。
語文園地一
注重書寫習慣的培養。教學寫字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回顧學習寫字時要求的書寫坐姿及執筆姿勢,讓學生示范演示,特別強調執筆姿勢:“執筆離筆尖一寸,大約兩個手指距離;胸離桌子一拳;眼離桌面一尺,大約一個手臂的距離。”指導學生書空同組的兩個漢字,發現兩個漢字共同的筆順規則:“從上到下”“先橫后豎”。引導學生回憶學過的生字中,哪些漢字也有“從上到下”或“先橫后豎”的筆順規則。
第二單元
1.a o e
1.從圖片入手。情境圖重現了學生已知的生活場景,有利于學生通過觀察說話引出需要學習的單韻母ɑ、o、e的發音,以及形象地感知形狀;四聲聲調符號用學生熟知的小汽車行駛情景,形象地展示了聲調的變化、不同。這充分利用了學生學前已有的知識和學習方式來進行漢語拼音的學習,體現了幼小銜接的意圖。
2.四聲教學時通過手勢幫助發音,使發音更加準確。同時,重點放在練習二聲、三聲。
3.重視起始教學,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執筆姿勢、寫字姿勢的指導,為學生寫好字打下基礎。
4.多種方式強化記憶,使學習富于情趣。由于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要他們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及學習是很困難的,因此有必要將學習過程融入一定的`激勵、激趣活動,如兒歌記憶、動作表演記憶等。
2 i u ü y w
主要采用歌訣法、故事法、游戲法、比較法等教學方法,以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為輔展開教學,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發揮主體作用,感受學習漢語拼音的快樂與輕松。
1.運用順口溜兒歌,識記字母。兒歌或口訣大多淺顯易記、朗朗上口,能可以幫助學生形象記憶。
2.故事具有一定的情節,受低年級學生的歡迎,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成對漢語拼音的有效記憶。
3.將豐富多彩的游戲引入拼音教學,能夠增加拼音學習的趣味性,讓學生在玩中學,提高教學效率。
4.把音近、形近的兩個或幾個聲母、韻母、音節放在一起,比較音、形的異同,能培養學生的自主辨析能力,增強記憶效果。
3.b p m f
1.將拼讀音節過程中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2.教師教學拼讀、學生主動拼讀、小組合作拼讀等種方式結合,讓學生在拼讀實踐中學會拼讀,體驗學習和成功的快樂。
3.創設一種游戲情境,聯系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再現腦中已有的生活經驗,在頭腦中將抽象的漢語拼音符號與具體事物聯系起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d t n l
1.主要采用看一看、說一說、讀一讀、做一做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口、腦、手多種感官協同參與。此外與直觀形象的多媒體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2.在學習過程中,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發現識記拼音的方法,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交流共同學習,教師在點撥時授以學法指導。
3.在學習過程中設置好問題角度,激發學生多向思維;鼓勵學生大膽交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口頭表達能力。
5.g k h
1.情境中漫游,興趣中體驗,心靈中融合。創設有趣的情境并將這個情境貫穿到整個課堂教學,借助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興趣。
2.快樂中學習,活動中表演,歡笑中教育。教與學用游戲、表演、活動的方式展開,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學習的快樂與輕松,在歡笑中傳遞各自獨特的體驗。
3.合作中探究,規律中求知,想象中創造。多次在小組內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6.j q x
以學生為本,采用觀察法、游戲法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
1.通過觀察圖片,借助情境激發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興趣,在老師的引導下讀準字母的音,認清字母的形。
2.拼讀音節過程中采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形式,讓教與學在游戲中展開,在活動中感受學習的快樂與輕松,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興趣。
3.鼓勵學生大膽拼讀,盡可能多地拼讀音節、認讀字詞。
7.z c s
1.引導學生聯系聲母的音形和圖畫,創編記憶聲母的順口溜,既幫助學生學習了聲母,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
2.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輕松、快樂地認讀聲母,拼讀音節,識記生字,學習兒歌。
3.在教學中請學生當“小老師”,互教互學,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從而讀好聲母、整體認讀音節及它們的四聲。
8. zh ch sh r
1.聯系舊知,導入新課。本課新學的聲母zh、ch、sh、r和整體認讀音節zhi、chi、shi、ri與上節課的聲母z、c、s以及整體認讀音節zi、ci、si在教學方法上相似,只是發音和外形上有了些許變化,因此采用復習的方法導入新課,重點復習z、c、s的發音,這樣不僅鞏固了上節課的知識,也有利于本節課的教學。
2.對比練讀,分清平翹舌。將zh、ch、sh和z、c、s進行對比練讀,在練讀中體會發音要領,掌握發音方法。
語文園地二
1.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始終在自學、小組合作中進行自主學習,教師起引導的作用,在關鍵之處引領、糾正、鞏固。在每一環節的教學中,都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他們足夠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使課堂煥發出應有的活力。
2.緊密聯系生活。從認識課程表,運用身邊的事物擺字母,到音節詞的理解,本堂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因此教學時要重視對生活實際的遷移,使學生將課堂內容與生活聯系起來,實現課堂與生活的雙向呼應。
3.親子共讀,見證成長。“和大人一起讀”這個板塊,大人可以是教師,也可以是家長。在學校中,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讀,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的陪伴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回家和家長一起讀《剪窗花》的任務,在這個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家長與孩子一起讀、一起學習,不僅擴展了知識,也為孩子與家長的感情交流提供了機會。
第三單元
9.ai ei ui
1.復習鞏固,導入新課。本課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復韻母,因此上課一開始先復習單韻母,為復韻母的學習打好基礎。
2.圖文結合,提高效率。不管是復韻母教學,還是生字詞教學、兒歌教學,都緊密結合圖片,使學生在對圖片的理解中學習知識。抽象的知識依托于形象的圖片,既有助于一年級學生對新知識的消化,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0.ao ou iu
1.自主學習,互幫互助。讓學生自己嘗試拼讀,學習,再同桌互相檢查自學情況,適時讓學得較好的學生當小老師教讀,教師最后檢查學習情況,強調重難點知識,這樣既發揮了教師引導的作用,也鍛煉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2.游戲活動,激發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根據一年級的年齡特點,適時在課堂中引入小游戲,能夠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活動輕松進行。
11. ie üe er
抓住孩子特點,教學形式多樣化。根據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漢語拼音教學應該盡可能有趣味性,應多利用活動和游戲輔助教學。因此本課教學中,從實際生活出發,立足于兒童的認知規律,教學中多采用兒童樂于接受、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如故事、順口溜、小組合作等;多采用表揚、鼓勵等能讓學生獲得成就感、樹立自信心的評價方式,讓孩子們在學習中找到樂趣,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
12. an en in un ün
1.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學an、en、in的發音時,讓學生自己觀察、找規律,對韻尾“n”進行發音教學,掌握發音的規律。通過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讓學生盡快地掌握知識。在自主合作的學習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2.巧用游戲形式,激發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是活潑好動的,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鞏固an、en、in的發音教學中,教師可以只發出動作,不發出聲音,讓學生來猜。在快樂的互動游戲中,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從而讓課堂變成學習的樂園。
3.注重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在教學兒歌《家》時,要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程度,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展開交流和討論,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散思維。
13. ang eng ing ong
1.以學生為主,培養學生自主探究、互相合作的學習方式。教學ang、eng、ing、ong的發音時,讓學生自己觀察、找規律,對韻尾“ng”進行發音教學,掌握發音的規律。通過互相學習,互相幫助,讓學生盡快地掌握知識。在自主合作的學習中,更好地提高學生的主體性和能動性。
2.巧用游戲形式,激發學習興趣。一年級的學生是活潑好動的,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鞏固ang、eng、ing、ong的發音教學中,教師可以只發出動作,不發出聲音,讓學生來猜。在這樣快樂的互動游戲中,讓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從而讓課堂變成學習的樂園。
3.注重培養孩子學習語文的能力。在教學兒歌《過馬路》時,要在熟練朗讀的基礎上達到背誦的程度,然后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們展開交流和討論,在學習知識的同時發散思維。
語文園地三
1.情境激趣導入新課,游戲活動占據主導。以帶學生去秋游為話題創設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興致。同時,較多地以游戲的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游戲中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查漏補缺,明確學生哪些地方掌握得不夠扎實,為下一步的教學指明方向。
2.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每一個環節中,都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讓學生自主合作交流探究,在合作中交流,在交流中碰撞,在碰撞中發展,在發展中收獲,在收獲中成長。
第四單元
1.秋天
1.在教學過程中,先由教師范讀,讓學生知道課文講了哪些事物。通過隨文識字,讓學生認識本課的生字,并讀準輕聲和“一”的變調。利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學生先掌握橫撇的寫法,再學寫“了、子”;先學會寫“人”,再通過觀察“人、大”的區別,進而學寫“大”。
2.盡量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和體會秋天的景物特征,并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給學生拓展關于大雁的知識,讓學生感受大雁的形象,也明白大雁飛行時用不同隊形的原因。
3.本文語言優美,有畫面感,而且低年級的教材都配有插圖,通過引導學生利用提取關鍵詞、圖文結合的方法背誦課文,可以讓學生更快地背誦課文。同時,也能讓學生逐漸形成利用插圖背誦課文的意識。
4.遷移拓展。通過讓學生利用句式“秋天來了,什么怎么樣”講講生活中觀察到的秋季景色,既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能培養學生觀察自然的習慣。
2.小小的船
1.進行生字教學時,通過猜謎語的方式學生字,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字形的印象,也可以讓學生主動探索更多的識記字形的辦法。
2.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以讀為主”“以讀促理解”“以讀拓展學生的思維”的方式,讓學生把理解字詞句與閱讀有機結合起來,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課文理解能力。
3.通過讓學生想象畫面,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進行美的創造。
3.江南
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直觀理解江南荷葉的茂盛,再通過做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感受魚兒在荷葉間自由嬉戲的自在、快樂,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古詩內容,領略江南之美。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古詩。
4.四季
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想象文中事物會有怎樣的對話,進而感受事物的心理,把握朗讀的語調。通過結合圖片,讓學生直觀理解事物的特點,并建立與疊詞的聯系,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事物的特點,并試著用疊詞概括。
口語交際 我們做朋友
在教學活動開始時,呈現同班同學的照片,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觀察教材插圖,引導學生思考并明確交際禮儀。再通過教師與學生模擬交友過程,加深學生對交際禮儀的印象。最后通過各種具體實踐,讓學生內化交際禮儀。
語文園地四
“識字加油站”借助文本特點,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并結合生活識記積累。可以拓展學生運用反義詞的能力,將反義詞運用到具體語句中。
在“字詞句運用”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說說各種事物在每個季節對應的特點,進而引導學生打開思路,練習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說話。
在學習“展示臺”之前,教師讓學生制作姓名卡片時,可以提醒學生姓名卡片上除了寫名字,還可以寫年級、班級、年齡等信息。以免學生制作的卡片千篇一律。“展示臺”的教學可以與口語交際一起進行,使同學間更加熟悉。
在“日積月累”的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多種多種方式,由易到難地引導學生背誦語句,并適當拓展珍惜時間的語句,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在“和大人一起讀”的教學過程中,可以老師讀旁白,讓學生分角色扮演,演一演小松鼠找花生的經過,感受讀童話的趣味性,從而愛上閱讀。同時讓學生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植物的果實是長在地下的,可以激發學生觀察生活的興趣,讓學生養成愛觀察的好習慣。
第五單元
識字6 畫
重視識字寫字的教學過程。本課識字寫字是重點,教學中,主要以學生讀為主,讓“讀”貫穿學習的始終。采用多種方式讓學生朗讀,學生邊讀詩句邊認生字,讓學生既在文中識記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應用。在熟讀的基礎上又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背誦,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識字7 大小多少
注重創設學生喜歡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運用游戲使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既符合學生的心理需求,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習變得主動且輕松愉快。通過“超市游戲”“師說生對”的活動,激發學生爭當課堂小主人的心理,使學生在課堂中表現活躍,更有意識地去學習、探索新知識。
識字8 小書包
興趣是兒童最好的老師。課堂中,學生對課文是否有興趣,直接影響著課堂的教學質量的高低。所以在教學開始前,先讓學生猜幾個謎語,激發學生的興趣,再自然而然地進入課文,省去了導入語導入的時間。以謎語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
重視以多種形式為學生創設朗讀的機會。采取各種方法朗讀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給學生創造發揮的空間,引導學生大膽創編,體會到學習語文的樂趣。
識字9 日月明
“借助會意字的構字特點,認識生字”是本課的教學目標之一,在講解課文時,注重以學生觀察和教師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從字的構成上感知字義。在講解“明”時,讓學生主動觀察字的構成,說出組成后的生字的釋義,為之后的生字講解做鋪墊,這樣能將學生識字的主動性體現得更明顯。
識字10 升國旗
一年級的學生注意力較難集中,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語感,使愛國主義教育落到實處,課堂注重通過多種手段來促進教學,實現教學目標。教學識字時,通過采用猜字謎、編順口溜、結合生活經驗、字理識字等多種識字策略,引導學生掌握生字。教學課文內容時,借助多媒體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升國旗的畫面,激發了學生尊敬國旗、熱愛國旗的情感,使學生也能夠深情并茂地進行朗讀。
語文園地五
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獨立閱讀的能力。教學生字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觀察生字的偏旁,學會根據偏旁給字歸類,加強識記。在書寫生字時,注重引導學生觀察書寫順序,并結合“我的發現”中的生字進行拓展,加強對“從左到右”的書寫筆順的理解。閱讀中,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讓他們敢于獨立閱讀,進而喜歡閱讀。通過提問的方式幫助學生梳理脈絡,讓學生在復述過程中加強對內容的理解。之后通過表演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第六單元
1. 影子
1.借用識字方法識字,反復識字。識字環節,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先從生字入手,再過渡到認讀詞語,并且在第二課時及時鞏固復習詞語,在不斷復習中達到鞏固識字的目的。
2.行之有效的課堂評價以鼓勵學生為主,充分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欲望,調動學生課堂上的積極性;拓展延伸環節,向孩子們揭示了影子的形成原因,激發了孩子們的求知欲和積極探索的心理。
2.比尾巴
1.采用多種識字方法鼓勵學生識字,如,采用結合插圖、對比識字等方法來落實識字目標。在教學中,多次進行循序漸進的訓練,為以后學生自主識字打基礎。
2.借助孩子們對動物感興趣的心理,拓展與主題有關的內容,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針對本課的教學,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特點,仿照課文里的句式,說說“誰的什么怎么樣”,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青蛙寫詩
1.有趣的導入是教學成功的前提。有吸引力的導入能讓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可以采用講故事、猜謎語、做問答游戲等形式引出課題,幫助學生愉快地進入本課的學習。本文是一首輕快活潑的兒童詩,課文主體是小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動物,因此,利用猜謎語來引出課文的主人公——青蛙,能迅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對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產生興趣。
2.重視字詞的復習與鞏固。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生字記得快,忘得也快,所以針對字詞的教學,不僅要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更要強化字詞的復習。通過第二課時的復習,可以鞏固生字詞,達到夯實基礎知識的目的。
4.雨點兒
1.注重朗讀的體驗和朗讀的指導。朗讀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因此朗讀應該是帶有濃厚個人色彩的。教師要注意不刻意去追求朗讀的技巧和整齊劃一的朗讀效果。在學完全文后,在學生充分體驗的基礎上,發揮自由地個性化的朗讀,自由將內心對雨點兒或喜愛,或感激,或佩服……的情感,自然而然地釋放在朗讀之中。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有所創新,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
2.利用多種教學手段,給學生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語言的環境。孩子們學習語文應該是一種美麗的暢想。在追求自主感悟、個性體驗、人文熏陶的新課標環境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更應該給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情境和空間。讓他們在良好的情境中學習語言,感受語言文字的美,培養語感,張揚個性,陶冶情操,提高學習興趣,更好地體現語文學科豐富的人文內涵。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并茂的特點,將雨點兒給大地帶來的變化生動地呈現出來,幫助學生體驗、感悟雨點兒與植物生長的關系。
口語交際:用多大的聲音
1.關注全體學生。課堂上要力求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都有說話、討論、評價的機會。在教學中,應注意采用多種形式,如“看一看”“演一演”“評一評”等,把單純的口語表達和交際行為有機結合起來,促進知與行的轉化,激發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興趣,讓學生樂于表達,樂于交流。
2.模擬表演生活。在課堂中模擬生活情境,能使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促使學生在交際情境中情緒飽滿、自愿地進行口語交際,讓學生在生活中交際,在交際中感受生活。
語文園地六
1.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整個教學設計以暢游語文樂園這一線索貫穿始終,通過多媒體課件和生動有趣的游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2.利用豐富可控制的游戲串聯整個教學過程。字詞句的訓練,通過“連線游戲”“師生合作做游戲”等方式,對生字進行了鞏固復習。“展示臺”環節,則是通過“火眼金睛”識字法、“開火車游戲”來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識漢字,學習語文。
第七單元
1.明天要遠足
這是一首充滿童趣的兒童詩,通過對兒童遠足前夜的動作和心理描寫,展現兒童因期盼遠足而情緒起伏、難以入眠的情景。
本課一共只有3節,課文內容比較容易理解,在講解課文生字之后,再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意思,取得了很好的學習效果。為了讓學生能更好地把握,教師應創設多種情境,并積極將課文內容與學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感悟、體驗,比起生硬的指導,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2.大還是小
新課標明確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美的樂趣”,根據這一要求,本堂課的教學側重點在于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積累生字詞,感悟主人公矛盾的心理。通過朗讀,孩子們深刻地理解了課文內容,并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能嘗試運用句子說話。
對于一年級的教學來說,識字、寫字尤其重要。在教學生字時,本課側重于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予以指導,如教學“穿”時候,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積極發言組詞,在拓展中認讀生字。
3.項鏈
識字是一年級重要的教學任務。在本課的教學中,通過詞語識字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把生字的識記和疊詞的感知積累融為一體,讓學生通過自己圈畫疊詞、認讀疊詞、感知疊詞的特點以及結合生活經驗運用疊詞的學習活動自然而然地記住字音、認清字形、理解字義。
由于一年級的學生識字量和閱讀量都很少,在教學長句的朗讀時,教師可以做出一定的示范,指導朗讀,讓學生在朗讀時有一個參考,在多次朗讀中,把握語感,進而理解文段內容。
語文園地七
運用多種方式教學,讓學生產生對課堂的興趣是本堂課的要點。在本堂課的教學中,師生共讀《家族歌》、看圖片猜成語、動作演示成語、分角色扮演《猴子撈月亮》等教學形式,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在教學課本內容之外,教師還應注重適當拓展,讓學生能明白學習語文不僅僅是學習課本上的知識,更應該向課外延伸,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第八單元
1.雪地里的小畫家
《雪地里的小畫家》是一首富有兒童情趣,又融匯了科普知識的兒歌。全文語言淺顯易懂,排列整齊又錯落有致,氣韻生動,充滿兒童情趣。作者設置下雪的環境,采用擬人的手法,運用形象的比喻,根據幾種小動物踩在雪地上的腳印來介紹它們腳印的形狀特征,又用設問的形式,指出青蛙沒有參加“畫畫”的原因。
在教學本課時可從以下4點入手:
1.創設情境,引入新課。本課從沙畫這一新穎的藝術形式入手,引導學生說說不用顏料和畫筆怎樣作畫,引入課文,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從一開始就進入到一種好奇、興奮的學習氛圍中去。
2.趣味識字,高效識字。識字寫字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點。本課通過展示字源的演變、圖文對比、加一加等方法,增強了識字趣味性,形象生動地幫助學生識記生字,避免了抽象地識字。寫字環節,分類指導,比較異同,重點指導學生書寫難寫的筆畫“橫折彎鉤”,主次分明。
3.借助情境,充分誦讀。《雪地里的小畫家》以韻文的形式,不但形象地講述了四種動物爪子和青蛙冬眠的特點,而且語言活潑,富有童趣,讀起來朗朗上口。在課堂中,要借助情境,在充分的想象中關注語氣和停頓的變化,感受和體會課文輕快、活潑的基調。在讀“下雪啦”時,啟發學生回憶與聯想,“看到一片雪白,你的心情怎么樣?想做什么?”想象自己見到大雪時的心情。借助情境想象,讀出“小畫家”生動作畫的場面,激發學生朗讀時的喜悅。最后一句“睡著啦”讀得輕柔,突出青蛙在冬眠。通過范讀、引讀、帶讀等方式,強化不同語氣和語句節奏,不讀破句,不唱句,在輕快活潑的語調中,讀出“小畫家們”興奮的心情。因為課文里有冬天,又有小動物,所以學生學起來會非常有興趣。
4.拓展訓練,培養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在課外延伸環節中設計了這樣的一個問題:“還有哪些動物像青蛙一樣要冬眠?”讓學生仿編詩句,把課文最后兩句中的“青蛙”改成這些小動物的名字。在一問一答中,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寫作能力,又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在今后的教學中,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輕松識字,在情境中感知課文情感,充分誦讀課文。加強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2.烏鴉喝水
《烏鴉喝水》是一篇經典的寓言故事,內容簡短,寓意深刻,是很好的學習文本。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可注重體現以下理念:
1.語文學習,是與文本對話的過程。這篇寓言故事語言通俗易懂,學生初讀后就能大致讀懂故事內容,但缺少對故事細節和人物心理的把握。怎樣讓學生更深入地與文本對話,體會小烏鴉的智慧?本設計的做法是:抓關鍵詞,讀懂人物心理。結合實際理解“口渴”,表演理解“四處”,了解小烏鴉找水的不易,就能讀懂小烏鴉找到水時的興奮、激動,繼而明白小烏鴉有水在眼前卻喝不著水的無奈、著急。“水不多”“瓶口又小”的細節描寫,告訴了我們烏鴉喝不著水的原因,缺一不可。通過圖片對比,學生有了感觀上的體驗后就能“急烏鴉之所急,想烏鴉之所想”了。結合實驗演示,讓學生理解“一顆一顆”及“漸漸”,以師生對話的方式引導學生體會小烏鴉在困難面前焦急的心情以及它耐心等待、積極想辦法解決問題的態度。文中重復出現的“看見”,最容易被學生忽略。“小烏鴉,你怎么能想出這么好的辦法呢?”以這樣的追問啟發學生思考,引導學生發現“看見”這個關鍵詞后面隱藏的“善于觀察”的智慧。這樣抓關鍵詞引導學生走近文本,才能讓學生讀懂故事讀懂人物。
2.語文學習,是與兒童對話的過程。一年級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愛讀圖、愛動手、愛想象,結合這些特點,可采用很多種方式教學:字形演變圖激趣,對比識字“鳥”與“烏”,歸類識字寫字,自編謎語,師生趣味對話,動手操作實驗,聯系生活實際理解、積累詞語“一顆一顆”和“漸漸”,多種方式指導朗讀……這些方法的選擇,都是在努力親近兒童,與兒童對話、寫字、朗讀課文、理解文本、積累運用、理解寓意,這些教學目標的達成,都是建立在與兒童對話的基礎上,以達到育人的最高目標。與語文對話,讓學生會說會寫;與兒童對話,讓兒童走到課堂中央,語文課堂才會真正高效。
3.小蝸牛
《小蝸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話,以一只可愛的小蝸牛和它慈愛的媽媽之間有趣的對話呈現故事情節,向我們介紹了小樹林一年四季的變化及小蝸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點。故事配有插圖,圖文并茂,教學時以圖畫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大膽猜讀生字,并借助圖畫讀懂課文,了解四季的變化。
1.多種方式識字。借助圖畫大膽猜讀是本課教學重點之一,可通過謎語引導學生猜出謎底,然后出示小蝸牛的圖片,滲透看圖猜字的教學內容,為后面完成課后練習題第二題做好鋪墊。鞏固猜讀成果,順利識字,循序漸進,提高學生識字能力。
本文沒有全文注音,只給部分難字注音了,這是一種有梯度的安排。一年級學生借助拼音識字是主要方法,可讓學生按照圈一圈、拼一拼、認一認等方法,與同桌交流識記生字,再用熟字加一加、比一比的方法,進一步鞏固識字效果。
2.循序漸進朗讀。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先讓學生借助拼音、圖畫識字后讀準字音;再讓學生將課文內容與圖畫配對,借助圖畫整體感知故事內容,先指名讀,再同桌讀;接著讓學生將圖片排序,對比讀小樹林中樹木及地面變化的句子,引導再讀;最后分角色讀媽媽和小蝸牛的對話,讀出角色語氣,讀出角色特點。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將蝸牛媽媽和小蝸牛的語氣把握得準確、到位。
3.歸類對比書寫。本課要求學生書寫的字結構不同,書寫要點也各不相同。引導學生歸類對比,發現“對、媽”都是左右結構的字,重點提示學生注意偏旁相讓后帶來的字形變化:“對”字中的“又”捺筆變成長點,右側的“寸”橫畫要變短;“媽”女字旁的橫變為提。“全”是上下結構,人字頭要蓋住下面的“王”字;全包圍結構的“回”字,國字框要寫得寬且扁,豎畫稍微往里斜。可以借助兒歌的形式幫助學生總結不同字形結構中偏旁的書寫特點,增強學生記憶。
口語交際:小兔運南瓜
《小兔運南瓜》是一年級上冊教材的第4次口語交際,教材采用的是看圖補白編故事的形式,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在課堂上要充分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讓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并能說清楚。
1.創設情境,讓學生樂說。在一定的情境中能產生語言的動機,也為學生提供了語言的材料,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因此,在口語交際的課堂上,要努力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入情入境地去說,促進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發展。如,創設小兔運南瓜的情境,利用插圖3讓學生想象小兔和兔媽媽會說些什么。讓學生置身情境之中才能喚醒學生說話的欲望,在輕松、安全的交際環境中,學生們就會自然而然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從而讓每個學生達到想說、樂說、會說的層面,實現了口語交際的目的。
2.注重互動,讓學生獲得成長。口語交際的課堂是全班學生互動的課堂,因此要注重運用不同形式的互動,如師生互動、同桌互動、生生互動、小組互動,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都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在互動的同時,他們也能吸取對方的優點,取長補短。長期的互動有助于學生提高自己的交際能力,也會增加他們交際的勇氣和自信,從而獲得成長。
語文園地八
語文園地八是對第八單元內容進行復習鞏固、拓展運用的復習課。為了避免學生學習的單調,可以采用多種有趣的方式讓他們在自由快樂中去探索發現,在自主實踐中積累運用,從而輕松地完成鞏固識字、積累詞語的教學任務。
1.趣讀引領,快樂學習。在“日積月累”“和大人一起讀”中,以“讀”占鰲頭,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獲得語感。如:幫助學生理解古詩《風》的意思,讓學生讀詩句,根據詩句做出相應的動作,然后讓學生一邊做動作,一邊讀。這樣學生就明白了古詩的意思。在《春節童謠》中可采用個人讀、對讀、拍手讀、師生問答讀、唱童謠等方式,在不同形式的朗讀中,學生就了解了春節的習俗,而且也體會到學習童謠是一件快樂的事。
2.立足文本,擴大外延。語文的學習不能拘泥于文本的學習,還要加大延伸,這樣學生學習的知識才會豐滿。因此在本節課中,要立足文本的學習,又擴大外延,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如在“識字加油站”中,在學生了解了文中的職業和場所后,用“你還知道哪些職業?他們在哪里干什么呢?”引導學生說說自己知道的職業。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15
《少年閏土》是一篇老課文,在組織教學設計時,我大膽地將《故鄉》中中年閏土的外貌描寫引進課堂,讓學生通過對比閏土少年時的純凈與天真,中年時的蒼老與悲苦,對幫助學生感悟魯迅寫人物的特點,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我自己的體會:
1、在課堂上,我從轉變自身角色做起,對學生采用“導”而不是“給”:
如教學第一自然段,我不給學生講閏土的身世和名字的來歷,也不講閏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讓學生自己去讀書、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讓學生動筆學著寫,來實現以讀學寫、學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師津津樂道地講解如何“捕鳥”,如何“看瓜刺猹”、“拾貝殼”、“看跳魚兒”等故事情節的傳統教法,而是尊重學生的意愿和選擇,盡量讓精采的語言出自學生之口,并且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口吻說:“我知道,有些同學喜歡捕鳥,有些同學對“看瓜刺餷”感興趣……那么,你喜歡什么內容,就仔細閱讀這一部分,然后把怎樣捕鳥,怎樣看瓜刺餷的樂趣和揀貝殼,看跳魚兒的情景說給大家聽聽,也可以采用“我”和閏土對話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讀給大家聽,好嗎?”這樣一引導,學生立刻活躍起來,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閏土個性化的語言分角色朗讀起來,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關“跳魚兒”的畫片,資料與大家分享,有的津津樂道捕鳥的方法和保護鳥類的意義……誰能沒有自己的喜愛?誰能沒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節,不同的.學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節也是如此。學生的這種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發笑的,但它卻是最真實的,是學生自己的。實踐又一次告訴我,這樣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對話,比老師唱“獨角戲”,“孤芳自賞”要好的多。
3、在教學中比較注重為學生發展而服務:
在課堂上學生出現自讀不領悟,討論無結果探究無法深入下去的時候,教師不能觀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種平等的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發表自己的個人見解,從而推動合作學習的深入,使學生受到積極情感,審美觀念的教育。如在對課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事……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時,我引導學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著許多新鮮事……”有了這一個過度句的理解,學生再理解“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當然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轉換時有時做得不夠好,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今后的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05-16
中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語文的課后反思11-26
語文教學課后反思02-14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02-24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05-16
[經典]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05-16
語文的課后教學反思【合集】05-16
語文課后教學反思03-01
[經典]小學語文課后教學反思05-16
語文課后的教學反思(合集)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