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反思[大全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
《輪椅上的霍金》記敘了被稱為“宇宙之王”的著名科學家史蒂芬·霍金在自己完全癱瘓,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的情況下,面對常人難以想象的艱難,仍然孜孜不倦地探索宇宙的未知世界,勇敢頑強地挑戰命運,為科學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故事,給人以強烈的.震撼,感人肺腑。教學中,我覺得以下兩方面做得比較好:
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與表達力。
教學中,我通過創設多個語言情境,促使學生進行語言與想象力的訓練,如:當他40年被禁錮在輪椅上,他會想些什么?如:他完全癱瘓,這就意味著他不能怎樣?如果你是女記者,當你聽完他的回答,你會怎樣想?等等。這樣學生就有了角色定位和想象的環境,再現當時情景,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了想象能力,同時也訓練了表達能力。
二、有目的品詞析句
教學中,緊緊抓住關鍵詞句進行引導,比如“21歲、40年、徹底”等詞,讓學生明白霍金病得很嚴重,病得很久,年紀輕輕就飽受病痛的折磨。再如“標志性形象、齜牙咧嘴、蠶吃桑葉”等詞,讓學生通過品讀、觀察圖,明白霍金的堅強樂觀、學習的艱難。這樣的教學,不僅教會了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品詞析句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比如學生的朗讀技巧還有待提高,比如對于關鍵詞句的品讀還不到位,都需要好好反思。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2
《草原》一課是篇散文,字里行間浸潤著濃郁的草原風情;那一碧千里的草原風光,那馬上迎客、把酒聯歡、依依話別的動人情景,那淳樸、熱情好客的蒙古族同胞,都令人難以忘懷。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訪問內蒙古大草原時的所見、所聞、所感,并通過這些所見、所聞、所感,贊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和民族之間的團結。
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上課伊始,我便播放草原的課件,讓學生看到優美的`畫面,聽到動聽的音樂,把他們帶入遼闊美麗的大草原。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激發了學習興趣。課程結束,以歌曲結束,讓學生再次受到美的熏陶。第二步,抓住重點語句感悟想象景美。這一環節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本,以自主發展為靈魂的教學思想,營造一個民主、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第三步,選精彩段落感悟人情美。這一環節主要通過自學,小組交流概括出主人熱情好客。整體來看,本課完成的較為理想。
不足之處:學生放手不夠,教師點撥語、總結語缺乏感染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3
面對課改熱潮的沖擊,剛開始只是“任爾東南西北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態,但如今,時代的發展需求,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入,改革課堂教學,尤其迅速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面是筆者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教學模式的審視
1、學習方式的改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么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
2、教學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里的“平等”絕不是師生之間無條件的平等,而是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觀點、人格、情感等,同時又要高于學生,教師始終是首席地位,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鑒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
3、教學目標的改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借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具體根據教學內容關注不同的目標,“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互動狀態的改變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活動的外表下內在的思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采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二、教學載體的審視
1、文本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因此“探究”教材,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只有教師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領學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師生與文本作者形成對話。
2、教具
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有的一節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手段沖淡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實質內涵的特質,難免有“做秀之嫌”,流于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或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或對文本作適當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身為教師,“路漫漫其修遙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雪萊有一句名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遙嗎?”,其實現在,沐浴第二輪繼續教育的東風,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動新課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每一位語文教師,真的應該在這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的春天,順應時代的東風,高舉課改的大旗,小而言之,為自己的事業,開創火暖的夏季;大而言之,為祖國的未來,播種火紅的秋天。多一份反思,就會多一份清醒,多一份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4
“叮鈴鈴……”下課鈴無情地響起,那些舉起的手無奈地放下,真快啊,一節課就這樣過去了,真是意猶未盡。在熱鬧之余,不禁捫心自問:為什么學生喜歡這樣的課?這樣的課學生有收獲嗎?這樣的課符合“課改”的精神嗎?這樣的課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嗎?教師在這樣的課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
初中學生,特別是初一的學生,正在告別童年走向青春發育期,活潑好動是他們的天性,自我意識正在萌發,對人生對社會的看法還不夠成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此時的他們也有一些叛逆心理,單調的說教,灌輸的課堂很容易引起他們的反感,教育教學的效果可想而知。而辨論賽這種活潑的形式更能貼近他們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所以,當宣布舉行辯論賽時,學生都很高興,用一周的時間積極的找材料,分小組,寫辨詞。
“課改”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傳統的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而新課程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而學生在準備辨詞的過程中,要去收集資料,要選取支持本方觀點的論據,要和同一方的同學交流合作,從不同角度闡述自己的觀點。這樣的過程不正體現了“課改”的精神嗎?但在實踐中也存在這樣的問題,這樣的學習方式能夠實現的前提是學生要樂于學習,要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條件,但總有一小部分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較大困難。“課改”強調“為了一切的學生”,而對這一部分“弱勢群體”該如何指導,這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一部分”也就是說語文學科既是一門工具學科,同時也承載著人類文化。因此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訓練,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人文關懷,要關注學生的情感世界觀,培養健康發展的人。但這種關懷不等同于政治說教,而應是一種潛移默化的熏陶,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浸染。本次辨論賽題的設置正是出于這種目的,真理越辯越明,在辯論中學生對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人將會有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這由學生的發言中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自信、頑強、進取。正好他們所說:我們要做“羊”,是因為它的善良、溫順、堅韌,這是多么可貴啊。我們這個世界正是因為有了這種“愛”才會變得如此可愛。我們要做一匹“狼”,并不是要學習狼的兇殘、狡詐,而是要學習它頑強的生命力,對目標鍥而不舍的毅力,學習狼群的團隊精神。這些正是學生這節課最大的收獲。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學科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而語文素養是一個立體綜合的能力,無法完全分解開來進行單項的訓練,而在語文活動中來培養效果更好。辨論賽這種課型正是一個實踐過程,賽前學生要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搜集材料、寫出辯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將得到鍛煉。
“課改”不僅要求教師的觀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師的角色要轉變。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現代科技日新月異,教師不可能在短短幾年內將所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另外,教師作為學生惟一知識源的地位已經動搖。所以,教師不能再滿足學生知識的講授,而應該側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才能為他們以后發展奠定基礎,才能有利于他們的終身學習。而在這節課上,教師說的`很少,只起一個組織管理的作用。這與傳統的課堂教學有很大的區別,看起來教師的工作是輕松了,實質不言。教師在課前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指導學生如何來收集資料、到哪里去收集資料。資料收集到以后,還要指導學生來分析篩選支持本方的論據,最后指導學生寫成辯詞。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了充分體現。因為學生畢竟學生,完全的自主學習是不可能的,要在教師指導下開展自主學習。這樣才能取得比較好的效果。
教學總是一門遺憾的藝術。綜觀整節課:學生參與的熱情很高,氣氛很活躍。學生的發言也有精彩之處,但學生能力的養成不是一蹶而就。在辯論過程中不少學生也反映出能力上的缺陷。比如口頭表達的能力,發言的針對性,講話的儀態等。另外,由于是班級授課制,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有一部分學生只能充當看客,不利于“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5
回顧幾個月的作文教學,我認為在教學實踐中需要辨證對待教師的批改和學生的自改互改,注意揚長避短。既發揮教師批改的長處,榜樣示范,讓學生學有所獲;同時充分利用機會鍛煉學生自己批改,調動學生學習的幾積極性。
一、二次自改。
這種方法是對傳統批改方法的改進。教師通閱學生的作文以后,對學生作文中的可圈可點之處直接用筆墨進行圈畫評點,重在肯定鼓勵;對作文中的需要重點修改的地方也用序號標注出來,寫上眉批。同時要求學生在作文本的旁白處進行二次修改,教師根據學生二次修改的情況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最后評價,寫總批并打上等第。這種方法通過外因(教師)施加影響。與傳統的作文批改相比,把改的大部分任務留給了學生,讓學生知道為什么要改,改什么。教師通過“批”反饋給學生,學生通過“改”反饋給教師,教師再批再反饋。這種多重反饋,既能讓學生逐步學會作文批改的方法與技能,又看到自己的進步,教師也適時了解到學生的動態作文水平。
二、先評后改。
這種方法建立在“全收全看,重點講評”的基礎上。傳統的作文評講是在老師批改學生的作文以后,對代表性的問題進行指導。這是一種“馬后炮”的行為。因為老師在評講的時候不可能每一篇都講到,學生很難對號入座,學生扮演得更多的是聽眾而不是演員。而先評后改則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消化教師和其他同學提出的'建議。我在瀏覽所有作文以后,列舉出需要修改的要點進行講評,提出明確的修改要求和方向。在具體操作時可使用老師講評學生例文和學生互相點評相結合的方法。如講評學生例文時,不僅教師評,還可以讓其他同學也提出修改意見,同時對該同學修改以后的作文評出預期的等級,一般總是比原文高出一個等級。學生按照老師和同學的修改意見進行相應修改。相對于“先改后評”,這種方法通過內因(學生)直接產生影響,所以學生主動參與欲望強,積極性很高,對同學提出的修改意見也比較容易接受,能主動掌握修改的方法。學生在獲得了一定的修改參照后修改很認真,因為預期的高等級也是他們奮斗的目標。
三、自主批改。
學生在教師的幫扶下掌握了一些修改技巧,有了一定的修改本領以后,教師就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修改作文。可以自批自改、同桌互改和小組批改。
小組批改是較好的合作形式。教師可以先在批改前按學生作文水平高低搭勻,編分批改小組,安排組長負責。接著教師簡明扼要地進行評改指導,可以提出明確的批改標準,評改的具體方法等,讓學生有依可據。教師對學生的小組批改也不是放任自流,要參與其中。一方面要幫助學生解決評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指導擬寫評語,另一方面還要注意隨時發現并糾正學生評改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典型問題,還可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最后進行總結講評。先由各組長匯報評改情況及疑難問題,教師再根據本次作文教學重點組織學生集體評改。
當學生已經能靈活運用修改方法、可以基本放手時應該充分放手。由指定的學生組長召集組成若干小組,小組成員可以在全班范圍類自由流通,讓學生能學習到廣泛全面的不同風格的批改方法,互相之間取長補短。教師只要起到參謀、顧問的作用就可以了。
總之,作文能力的提高不是短時間能實現的,它是一個長期積累、循環上升的過程,需要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6
從事初中語文教學二十年,一直在努力營造“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這種氛圍,讓學生“樂學”,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正因如此,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一、努力與學生拉近距離。
在日常班級管理、學習生活中,與學生拉近距離、多交流,尋求與他們的認同點,找突破口,情感方法等全面關注他們,使之親其師,信其道。以此為起點,給適當的任務,促其自學,鼓勵加環境的合力,制定明確具體可行的目標和任務,相信他們,肯定他們,讓學生們真正感覺到學有所獲,引起興趣,并在其中體味到快樂。只有在平等寬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愉悅地學習,取得好的效果。
二、課前精心準備。
打造快樂高效的課堂,要做到知識容量、廣度、深度、技能訓練達要求,課堂上注重過程方法,互相交流、思考、釋疑針對性強,收獲全方位,課前準備很重要。平時備課不能僅僅局限在教參,還應廣泛的收集資料,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
三、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富有激情的導入課堂,給學生一個輕松、愉快的信號,把學生帶入一種輕松快樂的氛圍中,引領學生進入課堂。巧設問題激發興趣,讓每個學生都能動起來,做到不走神、認真聽講,積極地動腦思考。
四、注重學生自我展示,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能力。
注重分小組進行探討交流,各小組推薦代表展示本小組的學習成果,其他小組同學進行全方位的點評,使問題得到深化和糾正,如有必要,教師最后進行總結。展示過程中,學生要注意傾聽并及時作好記錄或進行修改。盡量做到每個學生都動起來,且能夠表達出來,培養學生勤思考、敢發言、勤發言,既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又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培養其成就感,增強自信心。
五、培養課代表、小組長協調、配合能力,使課堂更高效。
要做到和諧、輕松、高效,教師個人的努力是不夠的。這就需要合理高效的發揮課代表及小組長的作用,明確職責、分工明確,真正讓課代表及小組長做好老師的“左右手”以使課堂效果更高效。
六、注重學生合作學習。
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主的理想,小組合作是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一種有效方法。經過一個學期的探索,我們在合作學習方面得到了一些認識。在努力營造“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這種氛圍,讓學生“樂學”,讓學生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打造高效課堂模式。
我們每位教師都希望,在自己的課堂上學生能夠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讓學生在課堂上感興趣呢?我反思了很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較多,其中最為傷老筋的問題是如何讓每一個學生度能積極主動地學習。我認真分析了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們面對的學生大多都是學習基礎極差的,要想改變學生消極的學習態度,必須要有耐心,細心的教態。首先教師要從內心深處接納他們。教師要滿腔熱情的與這些學生交流思想,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讓他們知道老師不會歧視他們,而是理解他們并愿意幫助他們。其次是鼓勵學生培養學習興趣。教師與學生要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創設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真誠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使學生主動地學習,主動發展個性特長,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意識,主動積極的思考問題,鼓勵學生自己去管擦,操作,大膽表他,評價,作出結論。調動學生思維的主動性,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自信心,激發學習的興趣。再次培養自學能力。引導學生預習教材的習慣,加強閱讀指導。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閱讀課本的主動積極性,如閱讀教材中的小資料,可提出幾個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學生就會帶著問題有目標地認真閱讀歸納總結。
總之,教學中教師要因材施教靈活應用講座中的教學方法,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教學中教師面對困難要積極主動地想方設法去解決,盡最大努力去提高教學效果,完成教學目標。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7
《詹天佑》這篇課文我已經上過好幾遍了,對教材非常熟悉,《詹天佑》課堂教學反思。那天上午第2節語文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習課文第三段。我先是很順利地完成了第4自然段的教學任務,接著教學5—6自然段。我布置學生每人參照作業本上的示意圖畫出詹天佑采用的兩種開鑿隧道的方法和設計的一條“人”字形線路的簡單示意圖及線路圖,并模仿導游介紹給大家聽。當我指名朱豪杰同學上臺出示和介紹完畢后,我滿意地表揚了他畫得形象逼真,連火車頭也畫上去了,而且介紹的非常生動。可是,意想不到的情景發生了。董斌同學舉手發言提出了異議,他說:“照這么說有一個火車頭要倒著開,那么火車頭怎么可以倒著呢?”接著,陸敏益同學也扯著嗓子說:“這樣火車頭的傳動裝置要改換過來才可以開動,怎么改呢?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這時,同學們也用迷惑不解的眼光注視著我,有的竊竊私語來。頓時,我茫然了,不知怎樣向學生解釋這其中的.科學道理,因為出現這樣的情景是我在課前所意想不到的。稍停片刻,我終于想起了汽車和我家鄉的小火車也能倒開。于是,我大聲地用這些例子加以證明詹天佑的設計方法的切實可行,直到學生回答說:“懂了!”為止。然而,我從同學們木然的表情和遲疑的聲音中清楚地知道他們沒有真正懂。這堂課就這樣不了了之地結束了,但留給了我深深的思考。
這大概是習慣吧,我總是在課前作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尤其是把握好教學的重點、難點。可是,隨著課堂教學新課程目標的實施,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大膽提出自己的見解,教學反思《《詹天佑》課堂教學反思》。這樣教師上課時難免會碰到始料不及的問題。這給我們教師的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要有很好的應變能力。這種應變能力除了教學經驗,更多的來自教師自身的基本功(即扎實的知識和駕馭課堂的能力)。這是我上完這堂課后越來越感受到的。這堂課上學生不知道火車能倒著開,這是很正常的。但作為教師的我只是簡單地舉例說明,沒有運用物理原理來闡明這一復雜的科學道理。所以導致學生一知半解。如果我在課前了解一些有關火車傳動裝置方面的原理;如果我在當時讓更多的學生參與討論;如果能將課堂上解決不了的問題發動學生通過自己課外搜集資料,再討論、解決問題,就不會出現這個失誤了。這是我對這節課堂教學實踐課的反思。
通過教學實踐和反思,我進一步認識到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新時期的教師應該成為勇于實踐,不斷反思,敢于創新的研究型教師。教師在付出的同時,千萬別忘了“汲取”。要不斷地“汲取”知識和能力的養分。這樣,才會使教學之長河變成“取之不盡,用之不完”的知識源泉。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8
《甜甜的泥土》是臺灣作家黃飛的一篇小說。小說通過一包奶糖化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達一個離異母親對孩子深愛,也體現出真摯的人間溫情。結尾意味豐富,值得玩味。
本課的教學構思和教學過程,我是本著“三學兩評”的教學理念來設計的,各環節在經過多次調整后在課堂中取到了良好的效果。我認為本堂課中有幾點構思是比較可取的:
一、條理清晰,完整統一
《甜甜的泥土》屬于自讀課文。在自學環節,我首先是讓學生學會概括文章大意,并且理清文章線索。學生基本能抓住“奶糖”這一線索,并提綱挈領地把握住文章大意。
導入環節的設計,我以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渲染氣氛,播放生活中表現母愛的圖片并有感情地朗誦,這種創設情境的方法,使學生容易走入情境,從而把握全文的感情基調。在結尾時以一段抒情性的話語總結全文,讓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重新體味人間處處有真情的主題,也達到了本課最后的高潮。
二、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有效進行課堂導學
課堂導學中我設置了“品人生百味”這個環節,讓學生對文中的豐富情感進行自我解讀。之后引導學生抓住題目中一個“甜”字,一步步挖掘其中深意,先分析其中包含的濃濃母愛,再升華到人間真情的主題中。學生經過自主探究小組談論后積極發言,很好的帶動了課堂氣氛。
三、朗讀體驗,以讀促寫。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手段,在感悟母愛環節我采用多種形式的朗讀訓練,通過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為有聲的語言,感染學生,激發了學習興趣。新課改中強調:“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體現”。基于此,我設計了“繪一片佳境”這一環節,既可以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又提高了他們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
這堂課教學從整體上來看是很成功的,不過還存在以下兩個不足:
1、未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自由讀好文本。反復閱讀文本,并讀出自己的感受。這樣的閱讀才是自由的閱讀,有效的閱讀。在以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讀書。從朗讀到品讀到悟讀,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真實感受,在讀的過程中,揣摩人物的情感。
2、時間掌控不夠靈活。最明顯的是到“繪一片佳境”的環節時,眼看時間已經不多了,只能讓一位學生展示她的作品,雖然她的作品很精彩,但讓更多學生展示參與并得到提高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9
大慶市紅崗區杏樹崗中學
“以人為本”是現代教育觀的核心,在理念上已形成了共識。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當前各種各樣的語文讀本接踵而至,大多是名人擔任主編,理念新,選文美,包裝精,誘惑力強。有的學校,給人手一冊。再加上配合新教材的各級各類的輔導用書、練習訓練,鋪天蓋地而來。這樣,使得一些教師沒有很好地汲取傳統教學中的精華,課文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或多或少在有的教師思想中弱化。同時,有的學校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了“新課程流行病”——假民主、假自主,小組合作秀,課件展示會(功利化、做秀化、媚俗化、虛美化)等等。這種現象表現在公開課上尤為突出。
一、現行教材仍然是最重要的課程資源
1.教材課文要靈活運用
(1)“提示框”要很好利用。各單元以及課、篇均安排了提示框,提示語引人入勝,著眼于引導師生對新單元主題、教學要求等方面的了解,引發學生對新課文的學習興趣。這些提示語文字優美,生動精彩,能吊起讀者的胃口,讀了以后的確讓人產生一種急切地想要閱讀課文的沖動,真正起到了“引發學生學習”的作用。
(2)朗讀、品析要落實到位。讀的方法有許多種,這里說的朗讀,主要是指在課堂(早讀)里學生聲情并茂,入情入神的朗讀,在朗讀中品味精彩文段,這一傳統的讀書方法不能丟。 品析,指的是品析語言,就是對語句的意思、情感、色彩等進行細致的分析鑒賞。“品析”的目的,不是要把美文弄得支離破碎,肢解得體無完膚,而是要在一詞一句的認知基礎上,養成對語言的敏銳感受力。如魯迅的《藤野先生》的最后幾段,如果不熟讀,就很難完成練習四中的第一小題。
(3)背誦、默寫小可忽視。新教材除了有限的幾十(首)篇古詩文背誦外,每一冊的課文,對于現代美文的背誦要求甚少。傳統教學是十分重視背誦的,它不僅有助于發展記憶,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還能規范語言,提高表達能力,有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提高。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眼高手低。他們會說能道,但真正讓他們說規范話、寫規范字就差多了,學生手寫出來的文字潦草,難以辨認,尤其是默寫,錯別字多。因此,我們要挖掘課文中的優美句子、段落,甚至全篇讓學生背誦和默寫。
2.作文、口語交際要靈活多樣 各冊教材將寫作和口語交際分別整合于閱讀和綜合性學習兩部分內容之中。閱讀部分的寫作和口語交際是片斷式的,綜合性學習部分的寫作和口語交際是系統的、整篇的。兩者相互促進,相互補充。基本解決了說和寫的素材來源問題。但是,大作文訓練如果按部就班,其數量顯然是不夠的(每學期6次)。一線教師要充分挖掘課文中的寫作素材,并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開展有計劃的寫作活動(大作文每學期至少要8次)
二、課堂教學,拒絕作秀 什么是課堂?課堂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而是師生之間交往,互動的舞臺;不是對學生進行訓練的場所,而是引導學生發展的場所;不只是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是探究知識的場所;不是教師行為模式化運作的場所,而是教師教育智慧充分展現的場所。 當前,不少教師把課堂變成演戲的舞臺,展示矯情的東西太多。學生回答個個到位,時間把握分秒不差,教學環節極為流暢自然,全堂可謂渾然天成,不著一絲人工雕琢的痕跡,教師把教材淋漓盡致地發揮。我們聽了這樣的課,感覺就像是在讀學生虛情假意的作文,感覺缺少鮮活的生命氣息。
1.公開教學,要摒棄虛美化,警惕“新八股” 公開課的目的是開展教學研究,探討教學方法,但在有的學校公開課已經或正在變味,成為學校及教師謀取名利的手段。為了上好公開課,得到任務的教師會早早做好準備,反復操練直至爛熟,有時還得請同組的老師幫助設計教案,查找資料,制作課件,進行包裝。學校也號召獻計獻策,集體協作。為了這節課,所有的手段都用上了,可謂殫精竭慮。
2.平時教學,要避免模式化,防止單一化 翻開字典,對“改革”是這樣解釋的:把事物中舊的不合理的部分改成新的、能適應客觀情況的。這樣說來,新課程改革不應是對以前的教育徹底否定,而是批判地繼承。面對課改,有的專家雷厲風行,大張旗鼓,恨不得一下子把他們認為當前中國教育存在的陳舊教法與教材改個天翻地覆,全面徹底。中國幾千年的教育之路,難道沒有可取之處?如何繼承發展傳統教與學的精華,為新課改所用,顯得格外重要,這也是轉變觀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可惜的是一些教育工作者卻對此予以全盤否定。我認為,不能拋棄中國傳統,而應該弘揚中國傳統的成功經驗。 新課程標準強調“大語文觀”,強調開掘各種課程資源,提倡網絡、電視、圖書等進入課堂。但是,“跳出語文教語文”,是否就是跳出課本不要課本,一味追求“轟轟烈烈”呢?突破傳統語文教學的封閉和僵化,就要放棄傳統閱讀文。所以,我們平時的課堂教學,要“抓好基礎,當堂鞏固”。教育部有關專家在北侖課改評估反饋會上指出:“傳統教育中,有許多值得繼承之處,我們要將其發揚光大”。在繼承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
三、合作學習不能流于形式 合作學習之所以被廣泛應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它對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創造性運用。小組合作不可濫用。小組合作學習,本來是一種非常好的合作學習方式,小組討論形式比較自由,學生往往可以無所顧慮地暢所欲言,針對老師提出的問題自由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擦出了許多可貴的思維火花。但是不少教師在具體教學中不注意這種形式。“討論”成為擺設,學生主動接受的信息不多,真正的參與不夠;雖然輪流發言,但實質仍然是個體獨立學習,沒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溝通、合作、互動和交流;有的學生成為“常駐代表”,組內外一言堂;后進生仍然缺少學習積極性;不能處理好獨立學習與分工合作的關系;目的與作用并不明確,為方式而方式導致走向形式。做好三點:因需而置,因時制宜,貴在指導。
課程的改革是一個不斷發展、永不停歇的過程。新課程、新教材仍處在實驗階段,必定存在需要改進之處。在教學實踐中,對于教材的問題,究竟是專家說了算,還是老師說了算。我以為,應該讓我們的一線老師有更多的發言權。教師在實踐中要敢于對新課程、新教材做出自己的判斷和評價,提出不同的意見和建議,為新課程、新教材的不斷完善做出自己的貢獻。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能分角色朗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對話。
2、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重難點:
發揮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學程序:
一:復習導入
1:同學們,咱們一起來背誦識字四里的成語,好嗎?
2:識字四里有一個成語叫坐井觀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個成語故事。
教師板書課題:坐井觀天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一齊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好嗎?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問題
(1) 這篇課文寫的是誰和誰的故事?
(2) 他們為什么事情而爭論不休?
3:請同學們看61頁插圖,說出青蛙坐在( ),小鳥落在( )
4:教師板書
小鳥
青蛙
三:再讀課文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邊讀邊在文中用 線劃出青蛙認為天有多大的句子,用~~~劃出小鳥認為天有多大的句子。
2:指名讀青蛙的話 教師板書:井口大
3:指名讀小鳥的話 教師板書:無邊無際
4:無邊無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說一句話嗎?
5:同樣都是看天,青蛙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而小鳥認為
天無邊無際,他們的看法相差那么大,為什么?
為了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來做個實驗。
學生拿一本書,卷成圓筒狀,然后透過圓筒看天花板,學生說
說自己平時看到的天花板與今天看到的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6、大家觀察得很仔細,也善于動腦筋,那你們想想坐在井里的
青蛙看天,看到的天,有多大?
學生說一說。
7、指名最后兩段,教師指導進行感情朗讀。
8、青蛙認為自己不會弄錯,它錯了嗎?我們怎樣才能讓青蛙
知道自己錯了?
學生說一說。
9、假如你是青蛙,有一天突然跳出了井口,它會看到什么?
會說些什么?
學生說一說。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
咱們都喜歡分角色朗讀課文,下面咱們來進行分角色朗讀課文,
好不好?
同桌互讀,男女互讀。
五:總結
如果讓你選擇,你會做哪一個小動物?是在天空中飛翔,見多識廣的'小鳥,還是整天自以為是的井底之蛙?為什么?
教學反思:
《坐井觀天》這則寓言,通過生動有趣的對話,給孩子們講述了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過對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爭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一寓意,對于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因為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這一課內容較簡單,因此,我決定讓學生自己讀讀課文,自己來處理相關問題。學生動手畫相關句子,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讀出感情。這種感情不是單靠單純的模仿和朗讀技巧的訓練得到的,而是在學生入境入情、充分閱讀、感悟的基礎上,自悟出來的,有了語感讀出來的。因此,在本節課上,我讓學生多方式朗讀,目的是讓學生讀中感悟。在本節課上,我對每一個問題進行了精心的設計,每一個問題的設立要達到既要有思考價值,又要能引起學生興趣。改變了簡單的問答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互相釋疑,合作釋疑,培養他們勤思善問的習慣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1
教書育人的原則。《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要正確處理語文訓練和思想教育的關系。”“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又在領會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語文教學應有的效果。”《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明文規定:“語文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都告誡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技能訓練、智力開發,又要自覺地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高尚的道德滲透、現代文明意識培養等。要根據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教會學生做人,使學生學會生活。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培養人的素質的關鍵,許多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身上存在的不是智力問題,而恰恰是非智力因素影響其學習效能。當前,青少年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受家庭和社會諸因素的影響,不少人品質滯后,或心理脆弱,禁不住小小的挫折;或自控能力差,紀律渙散,惹事生非;或依賴性強,缺少學習興趣;或唯我獨尊,自私自利。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據有關資料統計,當前犯罪年齡不斷低齡化。凡此種種,都警示我們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迫使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把培養“四有”人才的目標化為自覺的行動,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施以積極的影響。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不能把語言文字的訓練同思想教育割裂開來,將思想教育游離于語言文字訓練之外,而是要憑借教材,從文人手,找準結合點,采用不同教學方法,潛移默化,滲透于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以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另外,文以載道,在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思想教育內容十分豐富。語文教學在育德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情操陶冶于一體,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凈化了感情。一切成功的教學改革,都必須堅持教書育人的原則。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2
通過兩年多的課改教學實踐,我總結出點撥教學的三個方面。
一、適量點撥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
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二、適度點撥
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么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三、適時點撥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總之,實施點撥教學的經驗告訴我: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3
今天早上,我上了一節語文公開課,聽課的有中心小學語文教師、學校語文教研室人員以及各村小語文教師。本次公開課,我上的是一年級下冊第十一課《奶奶的白發》。孩子們見來了這么多聽課的老師,都表現得比平時積極聽話許多,上課的時候也很遵守紀律。
公開課結束之后,我先自我反思了一次,我認為自己經驗不足,準備的也不夠充分,課堂教學有不少問題,晚上放學后評課各位語文老師也提出了中肯的建議。我總結了一下,一共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首先,雖然以班級留守兒童和奶奶的合照來做引子,很貼近生活,但是,導入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講,不能一目了然的引入課題。
第二,在朗讀的時候,我應該加入再讀課文部分,對于低年級學生應該多次朗讀。
第三,在一類生字、二類生字教學方面,應該以一類生字為主,而不是先拼讀二類生字,二類生字若在組詞以及讀課文的時候帶上可能會更好。
第四,在生字書寫方面,應該圖文并茂,而不是傳統式的一筆兩筆筆順教學,這樣孩子們感興趣的同時更加樂于接受,愿意去學。
總之,這節課是我成為特崗教師以來的第二次公開課,較第一次有進步,但是還有很多不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在此謝謝各位老師的寶貴建議,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改進,努力可以引起學生興趣的相關話題后,我盡量讓學生笑著聽課,隨意發言,只要是跟這個話題相關的,你想說就說.慢慢的`,學生有了更高一層的要求,他們有了寫的欲望,很想把心里話寫下來,因為是自發的寫作,他們也會自覺的錘煉字詞,不厭其煩的改.我想,到了這個程度,我們還擔心學生不愿意學習語文么?
其三,注意語文課的深度.我覺得語文學習決不能停留在表面.所以,我經常給學生讀美文,引導學生討論其中蘊涵的哲理,提醒他們其中優美字詞句的意境,并要他們寫下聽后感.這樣訓練的結果,學生從文章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提高了,而且因為聽的多,視野也開闊了,寫起作文來也是素材多多,觀點新穎,經常會有讓人耳目一新的佳作出現呢!
第四.讓學生養成寫隨筆日記的好習慣。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一方面為將來提供了一個回憶的出口,讓大家練就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另一方面也是為寫作積累素材。很多學生一到寫作時就覺得沒有東西可以寫,就是因為缺少了生活的素材。
第五,養成摘抄的習慣。但凡平時覺得優美的語句,可以摘抄在一個本子上。還有一些名人名言啦,名人事跡啦,作為寫作時的范例引用,增強寫作說服力。不至于使文章顯得過于空洞。
第六,開展課前三分鐘活動。要求每一位同學按照學號的順序,一課一生,在課前三分鐘進行一個簡短的演講。一方面鍛煉了他們的膽量,口才。另一方面,他們為了演講勢必要做一些演講準備,收集材料等。對寫作也是有益的鍛煉。
以上是關于加強寫作能力的一些淺見,寫出來只是想告訴大家,語文教學效果的呈現必須以老師與學生的完美配合為前提.若忽視這一點,教語文真成了費力不討好的事了.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4
從戲曲的理論來說,戲曲教學應該側重于讓學生了解戲曲的沖突,從沖突中領會人物形象和戲曲主題,同時也要通過閱讀體會古代戲曲的語言魅力。古代戲曲的語言頗有詩歌的韻味,因此對古代戲曲語言的品味應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在教學中,我們嚴格按照戲曲理論內在的規律開展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發現很多的問題,現將有關情況作一下反思,以期待將來能夠更好地開展古代戲曲的教學。
第一,要處理好信息技術與課文研讀的關系。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的確為語文教學帶來了很多好處,多媒體的使用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是不是所有的內容都應用很具體形象的多媒體技術加以展現的。過多的媒體使用,如視頻、音頻、圖畫,只能削弱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感悟能力,使學生過于以來感官的刺激,而丟失掉語文教學本身對教材文字的鉆研與感悟。比如在上《竇娥冤》的時候,有些老師就喜歡在學生沒有讀課文的前提下直接將視頻播放給學生看,認為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視頻解決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問題。這種以視頻替代課文的做法只能是進一步惡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應該是適時的、適事的,而不是隨便為了讓學生感興趣亂來。只有在對文本深入鉆研的基礎上穿插多媒體,才能真正發揮其輔助作用。
第二,要處理戲曲語言和戲曲思想內容的關系,不能有所偏廢。在新課程標準相關理念的指導下,教學中我們較多老師對古代戲曲的思想內容進行了大肆渲染,力圖把課文涉及到的所有思想內容都教給學生,而忘卻了語文培養學生語言運用和品味獎賞的要求。比如在教《長亭送別》中,我們就過于注重對兩人對愛情的態度的分析,并且展開了較為激烈的課堂討論,希望使學生擁有健康的愛情觀。而忽略了,所有的思想內容都是由文字、語言表現出來的,語文的本身應該是通過語言的品味來加深對文化思想的理解。所以后來,我們又在教學中,專門設計了一堂合作探究形式的語言獎賞課,讓學生充分地研讀課文,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奇文共欣賞,品味到了有“花間美人”之稱得王實甫的語言魅力。
第三,要處理好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的關系,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古代戲曲的'教學中,我們發現戲曲的文字本身不會存在多少問題,因為課文的注釋相當詳細。所有我們經常會開展以小組合作,自主學習、主動探究為主要形式的課堂教學,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是教學中我們發現,必須加強教師對討論發言的指導,任何沒有教師引導的合作討論都有可能會將學生引入誤區。比如在教授《閨塾》一課時是最容易出現學生對現行教育制度的討論,這時也最容易出現一些錯誤的觀點,這時教師是否有能力進行指導很關鍵。這時的課堂不是自由的課堂,也不是獨裁的課堂,這時有些可以不用涉及的內容就不應該涉及。
第四,要處理好自主學習和探究的關系,在學的基礎上來探究,有的放矢。學生的自主學習是課堂上開展有效探究的前提,但是實踐中我們可能往往為了追求課堂的熱鬧或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會在學生沒有進行充分學習的基礎開展探究,從而導致探究成了無本之木。
第五,要處理好課文學習和課外拓展的關系,不能無邊無際,漫無目的,要緊扣課文。教學中如果是緊扣課文的拓展將對課文的理解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是毫無聯系的拓展將會導致學習目標的不得落實。比如在教《竇娥冤》一課中,有教師就在課堂尾聲加了一個辯論“當你在受冤枉時是否會忍”。課堂是很熱鬧,但是這個問題與課文到底有多少關系,與本課的教學目標到底有多少關系,不得而知。學生對竇娥的冤屈,也就是對古代勞動婦女的悲慘命運都沒有很好的體會去討論這樣一個問題,不是嘩眾取寵嗎?
錢夢龍在教學經驗總結時說:“把求知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使教學過程成為一個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求知的過程,為了求知,學生必須運用智力,認真探索,因此,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就相應地發展了智能。” 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下扮演“多重角色”。學會充當導演。為了讓學生深入領悟戲劇的精髓,教師除了向學生介紹戲劇的相關常識外,還要引導學生了解《日出》的創作背景,明確寫作意圖,指導學生通過臺詞、舞臺提示及潛臺詞等仔細揣摩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表現,為學生的舞臺展示作好準備。
學會甘當配角。為學生提供自我體驗、自我展示的平臺,讓學生作主角,讓他們在登臺表演中去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興衰際遇,體察人物的內心世界。老師當學生的觀眾,作為配角,對學生的表演活動進行評議,引導學生對作品的主題及藝術性的理解。學會樂當總結者。當學生活動完畢后,及時對作品進行總結與歸納,引導學生分析作品的成功所在,如《日出》一文,作者就是運用了高超的創作技巧,通過富有性格化的人物語言描寫,很好地展示出不同層次人物的思想性格,從而達到了表現和深化主題的效果。
總之,要努力為學生提供一個易于產生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情景,教師就應根據不同的教學環節,及時地調整合適的位置。
當然,教無定法,但為了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我認為我們應該在“新課改”精神的指導下,不斷更新教學理念,多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學習空間,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
經過幾周的教學工作體驗,感到有一條原則較重要,即讓賞識走進語文教學,可以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愛學語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
在賞識教育中,老師和學生的關系是平等的,教師在學生面前不是一位不可冒犯的權威,學生也不是唯命是從的卑微者。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系,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已經在提出問題,敢已經在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松愉悅、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愿望,即親其師,學其道。成功的教學依賴已經在一種和諧安全的課堂氣氛,這種氣氛的建立需借助一些手段,如溫柔的目光,親切的撫摸,殷切地希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二、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三、閱讀教學,讓學生多一點自我感覺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更新觀念,還學生以學習和發展的地位,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已經在學生五花八門的答案,教師要充分肯定。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棒子”打下去,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讓學生發展自己的思維,獲得審美的體驗,從而提高語文閱讀的質量。
四、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學會體現自己
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內心的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在這種情況下,教師鼓勵學生寫隨筆,觀察日記,讀后感,觀后感、周記。此類作文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跳躍、獨特詞語的運用,許多優秀之作常常涌現,時間久了,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
教師可以允許學生有不同層次的`發展,并抓住學生作文中的優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鼓勵為主,當然作文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還需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
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這是我最近教學過程中的一點點思考,現作以上總結,供大家參考、指點。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3-27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5-16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6-12
【精選】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5-15
(經典)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5-15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6-20
[推薦]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6-21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0-24
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反思03-11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