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華)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我們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一、關注學生的問題意識
今天的語文課上的是《稱象》。課前我已經布置學生預習,自己反復鉆研教材,了解教學要求,并認真設計教案,思索如何通過“放手”,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地來完成這一課的學習。
上課一開始,我就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啟發:“孩子們,你們都見過大象嗎?大象的模樣是什么樣的?”同學們樂開了花,紛紛舉手,有的說在動物園看過,大象的鼻子噴的水可高了,有的說,從電視《動物世界》看過,大象還可以替它的主人復仇。孟柳站起來說:“原來我讀過《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這樣描寫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墻,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兩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繩子。’”我乘機導入:“你說得很好。大象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時候有個叫曹沖的人就想了一個辦法稱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時他才七歲,想知道他用什么辦法嗎?”他們大聲說:“想。”
正當我提筆板書課題時,班長李安然把小手舉得高高的。她平時問題就挺多的,我叫她站了起來,她迫不及待地說:“老師,我認為曹沖的辦法不好。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先是一愣,心想:這個問題在學完課文之后,我會提出來讓大家討論的,這時候說,不就完全打亂了我的教學安排嗎?但隨即又想:還是讓他說出來吧,要不然他這一節課都不安穩。于是,我接著說:“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紹介紹嗎?”她舒了一口氣說:“你看他稱石頭多麻煩呀,要是把稱石頭換成稱人的話,那指揮不就方便多了嗎?”楊程浩話音未落,幾個活躍分子也跟著嘰嘰喳喳地議論起來。有的說稱石頭也可以,不過要用起重機吊石頭;有的說把稱石頭換成稱豬、羊等動物;還有的說用稱車子的秤來稱大象。我在一旁微笑著,等待這些孩子暢所欲言。
二、尊重學生個性化的理解
當同學們說完了他們的想法后,我問:“當時,大官員們想出了哪幾種稱象的方法?能通過讀書談談自己的看法嗎?”大家根據我的問題開始了讀書。到交流意見的時候,一只只舉起的小手像冒尖的春筍,我真不知道點誰說好。劉雪峰著急了,自己站了起來:“老師,第一個官員的方法不好,造一桿大秤,除了提不動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桿秤就要砍樹,砍樹是破壞環境的表現,沒有了大樹,發洪水的時候怎么辦呢?”我笑著說:“有道理,不過,合理地采伐木材還是可以的。”馬上有人反駁:“這不合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為了稱一頭大象,就要砍掉一棵樹,不行。”哎!看來平時我跟他們講了太多綠化的重要性,他們真正跟花草樹木建立了感情。劉梓涵接著說:“老師,第二個官員的方法更不好。因為別人送曹操一頭大象,他本來就很高興,帶著官員們和兒子一起來觀看,他怎么舍得宰殺大象呢?再說,大象也是人類的好朋友,是不能隨便殺害的。”不知誰大聲總結了一句:“怎么古代的官員這么不注意環保,環保意識也太差了。”“環保意識”這個詞還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接觸的,沒想到他們記憶這么深刻。聽了孩子們的意見,我在內心暗暗地感嘆,現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樣了。我微笑著點頭,并投以贊許的目光。就這樣,我搭建了一個展示的`平臺,把課堂時間“放手”給了孩子們。
三、讓學生自己動手動口
第二節課開始,很多孩子都詫異了,因為我給每個小組發了一個裝了水的水槽和一個方便盒,要求學生自備了一個玩具和許多小石子。我說:“老師有幾點建議。首先,在小組內讀課文,畫出曹沖稱象方法的句子,在小組長的帶領下多讀幾遍;然后,用桌上的工具模擬曹沖稱象;第三點,小組合作分工,邊演示邊敘述。”說完,同學們就開始嘰哩呱啦地讀課文,畫的畫,讀的讀,教室里挺熱鬧的。然后,他們就開始操作了。我邊巡視邊指導,觀看每個小組的演示,傾聽他們的敘述。還真不錯,能把書上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連最膽小的唐詩,在小組活動中也敢動手動口了。孩子們興趣盎然。全班交流的時候,各個小組都派出了精兵強將上場,毫不示弱。有的失敗了,主動要求重來一次,有的兩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敘述。臺下的學生歡聲一片,掌聲不斷。課堂活動在活躍而有序的環境下順利地進行。整節課沒有了傳統教學中過多的講解,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他們有興趣去合作完成自己所感興趣的問題。
四、培養學生探究的意識
課后,我布置了幾項作業,學生可以有選擇地完成:(1)能否把你所知道的稱象的方法講給別人聽;(2)能否跳出課本,通過查閱課外書、咨詢大人、上網找到另一種稱象的好方法。(3)創造性地復述課文。
第二天早上,我一進教室,就被孩子們圍得水泄不通,紛紛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仔細查閱每個學生的方法,我以為不會有什么突破性的答案。結果令我欣喜的是,孩子們想法可多了。有人寫道:把大象趕到盛滿水的一個池子里,池子里的水會溢出來,再通過阿基米德定理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這是初中的物理知識。我說:“你懂嗎?”“我媽媽給我講了,我現在懂了,我以后要學好水的浮力的知識。”我高興地說:“很好,你很有志向。”有人寫著:用巨型機器人可以稱出大象的重量。我問:“現在有這種機器人嗎?”這孩子靦腆地笑著說:“將來我來發明。”多么自信呀!我真為他們高興。講故事的時候,楊程浩、張澤海等同學繪聲繪色地表演,贏得了同學們陣陣掌聲。學生靈感的火花,有時是老師難以預料的。拓展性的課外作業,既緊扣教學要求,又激發了學生課外探究知識的興趣,提高了語文學習能力。
《稱象》這一課,《教參》建議兩課時,我卻花了四課時。在課的開始,如果我們阻止學生的發言,按著傳統的方法,牽著學生的手走,也許兩個課時就可以完成。然而我沒有那樣做,我“放手”了。學習中,我讓學生暢所欲言,自己動手動口,完成一系列的學習活動。雖然花的時間長,但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學生最初的探究意識,真正體現了課改發展學生個性的精神。所以我認為:我們不能“牽手”,必須“放手”。如果還是牽著學生的手,那又回到了老師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課堂,又何談什么課改呢?
萬事開頭難。在開始“放手”的時候,學生也曾感到茫然,課堂一片混亂,但經過教師慢慢地牽引、培養,后來,學生在遇到問題時知道去查資料、去討論,去找同伴幫忙。一個良好習慣的養成,必然要經歷一個過程,必須花時間去訓練,沒有花時間的探索,就沒有探索意識的培養。我想這也是語文教學實現三維目標的必然要求,對學生學習方法與過程的指導不容忽視。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司馬光砸缸》是一個經典的歷史人物故事,影響了很多輩人,主要講了司馬光小時候砸缸救人的事。課文雖簡單,但是,為了引領孩子們體會司馬光的品質,我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學:
一、行為對比
當一個小朋友掉進水缸的時候,其他的孩子和司馬光的行為有明顯的反差,文中是這樣寫的:
別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還有的跑去找大人。
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
通過讓孩子們反復讀句子,認真觀察圖上幾個孩子的表情、動作,并設身處地地想假如自己在現場,心里是如何想的,讓孩子們明白當時孩子們心里很慌,不知所措。再通過讀寫司馬光的句子,明白他的'沉著與機智。
通過對比,不僅讓孩子們了解了當時的情況和司馬光的沉著行為,同時也讓孩子們明白了對比手法的重要性。
二、抓關鍵詞語
寫司馬光的句子:司馬光沒有慌,他搬起一塊大石頭,使勁砸那口缸。描寫司馬光的行為中有兩個關鍵的動作:搬、使勁砸,通過提問,讓孩子們找描寫他動作的詞,并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學著司馬光的樣子一起來演一演,更深刻體會司馬光當時的沉著、穩重、機智。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新課程改革下,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再是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而是充滿活力的、不斷生成的、開放式的教學。怎么樣才能使我們的語文課堂充滿活力呢?從以上《識字2》這一課的教學片段可以看到,我努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激勵學生主動質疑,學會質疑,善于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從而使整堂課充滿著活力。
(一)激“活”學生的思維,鼓勵創新
首先,我運用激勵性的語言,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敢讀、敢說、敢問、敢答。如“你們也想讀一讀這么好聽的兒歌嗎?(生:想!)那就用你喜歡的方式讀吧!”“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你的想法真的很棒!”等等話語,無不在激勵學生。有了一個輕松、和諧、質疑的`環境,孩子們才會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其次,教師少問,鼓勵學生多問。課堂上,讓學生多問,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本課教學中,教師的提問精而少,如片段二中只有兩處重點提問──“你從這篇韻文里讀懂了些什么?”和“那這篇韻文,你們還有不懂的地方嗎?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解決,好不好?”而重要的是引導學生質疑,讓他們學會提問。例如在初讀課文時,我讓學生提出“你覺得哪些字、句子比較難讀”,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雖然一年級兒童年齡小,但是他們的好奇心卻是最大的,也最愛問“為什么”。在大致理解課文內容后,我又提供給學生質疑的空間,讓他們說說:你還有不懂的地方嗎?學生提的問題雖然涉及到詞語的理解比較多些,但這也反映了他們的真實學習情況。而葉健斌小朋友提的問題著實讓我出乎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他是個很好問的孩子,平時上課總喜歡給大家提些意見和建議。對于他的好問,我一直鼓勵和支持。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他能提出“給韻文加題目”的建議,這也得益于平時我經常鼓勵學生質疑。學生敢于質疑,說明他們的思維真正活躍起來了。有時即使是離題或“冒犯”老師的問題,也應在寬松和諧的氣氛中有問有答。
再次,要善于發現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不難發現,學生的思維是最沒有束縛的、是最活躍的。他們的腦子里裝著許許多多奇異的火花,只要得到一個小小的思維空間他們就會發揮想象,開始創新。上述案例中,當一個學生提出要給韻文加標題的建議后,我就抓住這個閃光點,引導全班學生去深入思考,開闊思維。于是,全班所有的學生都歪著腦袋在思考到底取什么名字好。接著,個個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還說出了自己的理由。如有的說──我想給它加個“懂禮貌”的名;有的說──我想讓它叫“三字歌”,因為這則韻文跟我們念過的“三字經”很像,都是三個字三個字在一起的,所以就叫“三字歌”;還有的說──我想給它取名為“好孩子”。最后經過討論,決定采用“好孩子,人人夸”這個題目。
(二)用“活”教材,不斷生成課程資源
《識字2》是一篇識字課文,它是以識字寫字教學為重點的。但由于本篇課文思想教育意義強,所以我充分利用教材,讓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自己感悟。學生在理解感悟的過程中自行發現,自主質疑,自行建構了文本的意義,這就是課堂教學不斷生成的課程資源,我們老師就應該用心引導,使這部分課程資源被利用起來。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創新點,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本課教學中,這個創新點是由學生自己挖掘的。沒有葉健斌小朋友的“好問”,就沒有了“給韻文加標題”的“創舉”。而我只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輕松、和諧、質疑的環境,讓他們大膽地想、盡情地說,不斷地進行創造性思維。
“在兒童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語文學習不應該僅僅是讀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們不斷創新,這樣我們的課堂才有生機,才有活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識字2》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識字課。該課借鑒傳統"三字經"的語言形式,利用傳統《三字經》押韻上口、好讀易記的特點,將識字寫字教學與愛長輩、愛家庭的教育融為一體,并賦予愛的教育以新的'內涵。
這篇韻文節奏感強,讀起來瑯瑯上口,學生朗讀積極性很高,正確流利地朗讀比擬容易。文章所蘊涵的愛的教育不容我們老師無視。特別是現在的小孩子以自我為中心,不懂得關愛他人。本課教學我我從激發學生的朗讀興趣入手,采用多種形式朗讀,師生對讀、生生對讀,男女生分讀等方式,營造寬松、和諧、愉悅的課堂氣氛,讓孩子們在朗讀中讀懂詩文。孩子們也一遍一遍地讀著,樂此不疲。孩子們那么喜歡讀"三字經",何不讓他們自己也來編一編。
于是在讓孩子說好怎么樣才是有禮貌的孩子后,我讓孩子們把內容編成三字經,有些孩子是這樣編的:
小朋友,正年少,尊長輩,懂禮貌,爺爺早,奶奶好,父母走,說再見。
小朋友,正年少,尊長輩,懂禮貌,老師早,同學好,對不起,沒關系。
在讓孩子們說完你會做什么家務事后也讓孩子們自編三字經:
家務事,愿承當,洗碗筷,掃庭院,自己事,自己做,洗手帕,穿鞋子。
家務事,愿承當,洗碗筷,掃庭院,擦桌子,倒垃圾,不叫苦,不叫累。
我還鼓勵他們讀讀、背背自己編的三字經,使孩子們在快樂中學到了知識,學懂了道理,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一、考試情況分析:
1、成績分析:
參考21人,及格21人,良好20人,優秀19人,高分13人。高分率差一些。
2、試卷分析及存在的問題:
本張試卷共有十道大題,題量適中,題型不是很難,考察的內容涉及前五個單元的字、詞、句、按課文填空,閱讀幾方面的內容,考察的內容很全面。
第一題為寫出相應的大小寫字母,第二題為看拼音寫詞語,第三題為辨字組詞,第五題為把音節與相應的詞語連起來。這四道題學生答的都不錯,只有個別學生因為粗心出現極少的失分。
第四題為補充音節,有部分學生出錯,原因是整體認讀音節不熟,聲調書寫潦草,一聲二聲標的不清晰。
第六題為寫出帶有下列偏旁的字。有的同學沒弄明白帶有下列偏旁的字的'含義,而在寫出的新字中規定的字不是偏旁。
第七題給多音字注意并組詞。學生出現的錯誤較多,大部分學生都能注對音,但在組詞上就比較模糊了。
第八題為選擇適當的'量詞填空,學生答的很好。
第九題為按課文內容填空。學生答的很不錯,丟分現象很少。學生對課文的背誦和會寫生字的掌握比較牢固。
第十題為閱讀題,題不難,但有些學生對題意的理解上還很差,所以,這道題成了學生失分最多的一題。存在的主要問題就是理解能力太差。
二、提高措施:
1、在平常的學習中繼續扎實字、詞、句的掌握與豐富積累。
2、注意對多音字讀音與組詞的區分與積累。
3、培養好的學習慣,培養學生認真讀題,細致理解,細心做答的好習慣。
4、平時多進行閱讀訓練,教給他們方法,要多讀,讀通讀懂再做題。培養學生理解和思維的發散能力。
5、加強書寫的訓練,保持書寫的整潔與清晰。
三、重點講評:
第一題:大寫字母G與C的區別。
第二題:家常的“常”與“長”的區分。到處的“到”與“道”。
第四題:“迎”、“愛”“原”的注音。
第六題:言字做偏旁后變成言字旁,人字做偏旁后變成單人旁,竹字做偏旁后變成竹字頭。
第七題:興、覺、地、當四個多音字的注音與組詞。
第十題:閱讀題要多讀短文,讀懂后再做題,每個題要多讀幾遍,理解題意后再找答案。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在本課教學中,我以學生為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朗讀感悟進行識字、閱讀、寫字、口語交際……注重運用了以下幾方面設計理念及教學方法:
一、致力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孩子學習的良好導師,因而我以引導、組織、參與者身份走入學生當中,通過創設情境、借助現代教學手段、發獎勵卡、言語激勵、師生評議,使學生在寬松、和諧、民主氣氛中興致盎然地活動。
二、注重培養學生主動探究能力
如:在初讀課文教學環節中,為了幫助學困生更準、更快地識字而且讀通順課文,安排同桌共用一本書讀,使優生與學困生互動,積極發揮其“一幫一”的'作用,孩子以自己的方式自主識字的效果好。
又如:在自主寫字教學環節中,學生自己練寫時,先在自己的生字本上認真寫兩遍,再同桌互換本子寫兩遍,可激發學生發揮榜樣表率作用,自主地探究寫好字的方法并教給別人,學生因此會逐漸養成寫好字的良好習慣。
三、在分層次、多形式讀中培養學生的語感
如:為了幫助學生較快地識字,初讀課文時我引導學生分部分讀,給學困生搭好識字臺階,學生較快地認識了12個要認識的字;最后,全班齊讀最后一部分,漸進地渲染了朗讀的氣氛,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興趣。
再如:由于農村學生的語感培養較困難,所以在朗讀感悟中,我先讓學生自己談讀中的感受,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給同桌聽,同時說說為什么喜歡它,在此基礎上,切入重點指導讀“挺一挺”的句子,學生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表演讀,較好地領略了文章的語言美和其中蘊涵的思想感情。
在本課教學中,我發現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能自主學習,但是,他們語感基礎薄弱、語言較為貧乏。今后,在教學中需要繼續將學習語文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拓寬農村學生學習語文、運用語文的空間,使其在口語交際中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積累、培養語感、發展思維。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研究也表明: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探索它,認識它;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并趨向某種事物特有的意向,是個體主觀能動性的一種體現。
新課標要求確立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認為要想讓學生真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保持他們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讓他們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去創造。我在教學《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課時,努力在課堂中激發學生的興趣,下面就我自己的一些感受做簡單介紹:
一、猜謎揭題激趣。
猜謎語這是低段小朋友最喜歡的游戲之一,所以在上課之前我準備了兩個謎語,看誰是猜謎高手?謎語一、有種動物真可愛,耳朵長,尾巴短。紅紅的.眼睛三瓣嘴,愛吃蘿卜和青菜。跑起路來特別快。謎語二、前腿短來后腿長,兩眼通紅耳朵長。三瓣小嘴不吃肉,白菜蘿卜吃不夠。這時候,學生興趣高漲,舉手積極,整個課堂非常活躍。當學生回答是小白兔時,我就趁機導入“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小朋友很喜歡童話故事,所以,今天老師就給你們講一個關于小兔子的故事,請小朋友豎起你們的小耳朵仔細聽。”
二、創設情景激趣。
上課時借助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簡短的講完童話故事后我就播放了動畫,把學生帶入了童話中,給學生以身臨其境之感,學生對課文有了形象直觀的感知,就有了情感與態度的投入,學生的學習興趣油然而生。
三、圖文結合激趣。
在分析課文時,我主要通過圖文結合來上。課件出示文中第一幅圖(畫的是老山羊送給小灰兔一車白菜,而小白兔不要白菜,要了菜子)說說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課文中哪幾段寫的就是這幅圖中的內容,然后再來指導朗讀。再出示文中第四幅圖(畫的是小灰兔又來向老山羊要白菜,而小白兔卻給老山羊送來了白菜),請小朋友說說從圖中看到了什么,哪幾段寫的是這幅圖的內容。最后一起出示兩幅圖,說說有什么不一樣,為什么會不一樣呢?因為小灰兔只吃不干活,小白兔卻自己種來吃。通過圖文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發現問題的興趣。
四、表演朗讀激趣。
這篇課文是一篇童話故事,故事中有具體的對話,總是讓學生自己讀也會缺少樂趣,所以讓學生表演朗讀也是很好的激趣方法。在上第二課時時,學生對課文已經有一定的了解,我就叫他們來當當小白兔和小灰兔,老師讀白,學生對于當小白兔的興趣特別高,朗讀的時候表情也非常豐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五、結尾懸念激趣。
童話故事生動有趣,結尾處常常留下余味,教師如能處理好課文的結尾,適時引導學生展開聯想,對激發學生的興趣有很大的作用。在課文上完時,我又問學生,如果你們是小白兔或小灰兔,你們想想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事呢?這時候學生興趣大增,“我會向小白兔要一包菜子自己種”各種各樣的答案從學生的口中講出來,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當然,依據課文體裁、題材的不同,還可靈活多樣的采取多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以此為契機,打開學生的智慧之門,引領他們步入自主學習的天地。
總之,我在教學《小白兔和小灰兔》時,有意識地運用以上方法激發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學生不僅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但在教學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由于這個班的學生本來就很活躍,而我的教學設計就是想讓他們產生興趣,活躍起來,導致課堂上有點亂。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一、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認識14個生字,會寫由等8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讀課文。
3、掌握形象地編順口溜等方法識記漢字的方法。
二、教學重、難點:
1、識字、寫字。
2、正確區別形近字。
三、教學準備
生字詞卡,實物投影儀。
四、教學方法
直觀法、談話法、講授法。
五、課型:識字課
六、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鞏固己和已,導入新課
1、教師板書己和已,指名讀,并組詞。
2、出示詞語自己和已經,大家讀。
3、教師板書課題:小粗心秋風己和已
4、指導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學生自由讀課文。
要求:(1)從課文中找出生字。(2)標出自然段。
2、認讀本課的生字組成的詞語及新詞。
3、指名讀從詞中抽出本課的生字。
4、分段指名讀課文。
5、全班齊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三、理解課文,掌握區分己和已的方法。
1、學生自由、大聲讀課文,思考:小粗心是怎樣區分己和已的,畫出有關的句子。
2、指名反饋讀課文,檢查自讀課文的情況。
3、文中指誰和誰很難分辯?
4、引導學生觀察己和已難分辯的原因。
5、指導讀相關的句子:
己:己字彎彎像條蛇,蛇口大開,自己的.己。
已:已字彎彎像條蛇,蛇口半開,已經的已。
四、總結深化,齊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鞏固課文
1、指名讀課文
2、練習鞏固。
二、識記生字
1、抽讀生字,正音。
2、開火車用生字進行擴詞或說話。
3、反饋識字情況,交流識字方法。
三、書寫生字
1、出示田字格中的8個生字。
2、逐字認讀指名擴詞
3、教師指導學生書寫。
4、學生仿寫。
5、展示學生書寫的生字,評價。
板書設計:
1、小粗心區分己和已
己:蛇口大開自己
(像條蛇)
已:蛇口半開已經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這一課,學生們真的給我帶來太多的驚喜,讓我驚訝于他們語言的美麗,心靈的美好,思維的活躍,想象的廣闊。這篇課文是一首詩,又似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
通過對柳樹與春雷、春雨、春風、春燕這些景物生動、形象地描繪,讓學生理解春天、感受春天里事物的變化,從而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我請學生想象一下,春雷怎么樣和小柳樹說話的,說些什么,想想平時爸爸媽媽怎樣叫醒自己的。同學們就七嘴八舌的說起來。有的說:“小柳樹啊,你要起床了,春天來了。”有的用上了識字一的課文,春回大地、百花齊放開真美啊,小柳樹快看看吧。我又請學生想象一下,小柳樹會怎么樣的醒來,最好能用動作來表示。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有的伸伸懶腰,打個哈欠,動作逼真極了,并且配上語言“我就起來了,春天真美啊”課堂活了,學生的情感與智力便從沉睡中醒來,漾起四射的活力。給學生一個廣闊的空間,學生便有一對奮飛的翅膀。生活有多美,語文的畫卷就有多美。他們真的把自己當做了小柳樹,所以在朗讀的時候,他們讀得特別用心,特別入情。
我特別注重學生在朗讀上入情,當讀到小柳梢喲,軟了,這一句時,我啟發孩子想到那嫩嫩的葉子,想到夏天女孩穿的綠色裙子,風一吹飄了起來,溫柔的飄著,軟軟的。引導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但是在后來的幾節的教學中一味的注重自己的理解,沒有突出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學會自己思考,如果這樣做將會更好。“請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如果你讀得美,這棵柳樹就會為你睜開眼睛。”;“小柳樹有點醒了。”;“小柳樹聽了你們的動聽的朗讀聲,他終于醒了。”“春雨是怎么樣給小柳樹洗澡的?請你帶著這種感情讀一遍”等這些讓學生在朗讀中學會自己想象,讓學生進入所創設的教學情境中,更好地融入了課文的學習和理解之中。
最后的教學中,我提出課堂拓展“春天來了還有什么醒著呢?”同學們回答非常的踴躍,從他們的口中,美好的春天以詩的語言源源流淌。不僅語句優美,更突出了孩子們的童真童趣。
通過教學的嘗試,我深深體會到教學時,應該注重突出學生主動性的重要性,在以后的教學活動中,我應該盡可能讓學生多主動思考,以便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下冊語文柳樹醒了教學反思2
《柳樹醒了》是人教版新課標一年級下冊《識字1》的第一篇課文。《柳樹醒了》是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課文中的插圖,讓人感到春天跳動著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奮進的。下面是我對《柳樹醒了》的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這篇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孩子們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談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更進一步感受到沒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才會孤獨。理解“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很自然的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才會很快樂。
根據教材的特點,我把本課的教學重點設定為:識字、寫字,用“聯系上文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知道“孤單、鄰居”等詞語的意思,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圍繞教學重點,我這樣展開教學:
在識記生字時,我重點指導學生認讀有困難的生字:鳥窩、孤單、鄰居、招呼。我先讓學生說說你用什么方法記住了哪個字?再作總結:結合圖片識記“窩”,認識子字旁、倒八。接著指導寫“招呼”: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口字旁寫得小而靠上。
在精讀課文時,我指導學生感受樹和喜鵲的孤單和快樂。
1.指名分段讀課文,填空:樹和喜鵲一開始______,后來_______.
2.樹和喜鵲一開始為什么孤單?
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三個“只有”、“一棵樹、一個鳥窩、一直喜鵲”,體會“孤單”的意思,明確聯系上文理解詞語意思的方法。
3.樹和喜鵲后來為什么快樂起來了?
讀第3、4、5、6自然段,體會小樹和喜鵲有了鄰居之后會做什么?小樹小樹,當你長出第一片葉子的時候,你想對鄰居說什么?喜鵲喜鵲,你有了那么多鄰居,可以和鄰居一起干什么?
師總結:有伙伴才快樂!
我的不足之處: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方面,學生課文讀得不夠充分。對于讓學生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我有些模糊,不知到底如何用具體的方式指導學生讀課文。以后在這方面我會多思考、多努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鮮花和星星》是一首兒童詩。全詩情景交融,語言優美,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注重學生的心理需求。未揭題前,讓孩子們先通過觀察圖片,引出這首的名字和內容。利用孩子們對圖片直觀的感受,我設計了兩個問題,用觀察圖片,回答問題的方式倒入課文,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課文,從而有更高的熱情投入到課文的學習。
注重學生的讀書實踐。整篇課文都是通過讀來感悟,揭題后,我讓學生自由選擇讀的方式感悟課文,隨后又運用了自讀、指名讀、分小組讀、男女生讀、齊讀等多種形式的讀,靈活多樣的讀法是相當重要的,體現了《課標》所要求的“讓學生充分地讀”。
注重學生的說話訓練,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說和寫并不是同步的,為了縮短說和寫之間的差距,所以創設一個讓學生當小詩人來作詩的情境,實際上就是開發教材,創造性使用教材,這樣進行訓練學生的潛能較為充分地發揮出來,既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進行了語言的積累,又實現了語文學習從課內到課外的'延伸,課堂也因此而美麗起來。
回看這一課的教學,學生增加了語言積累,能讀善思會說。事實證明,孩子的思想在課堂上一旦得到解放,他們將釋放巨大的能量。這能量的體現就是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也讓課堂變得精彩紛呈。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要下雨了》是一篇以童話情勢來說明科學常識的講讀課文。課文從“燕子低飛,魚游到水面,螞蟻搬家”三種現象,講了下雨前一些動物的活動特點以及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這篇課文,用淺顯的文字,生動形象地揭示了事物之間的內在因果聯系,教給學生通過動物行動的變化來觀測天氣的方法。這既是一篇學習語文訓練語言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學設計上,我注意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知道詞義。
識字教學按初讀課文,讀準了字音;講讀課文,知道字義;總結課文,認清字形三個步驟進行。特別是注意在講讀課文中幫助學生知道字義。例如:在知道“搬”時,第一我讓一位學生上臺表演搬的動作,其次讓學生視察老師手中的粉筆能不能用搬,為何,該用哪個詞。進而讓學生明白“搬”是在拿很重的東西時才會用到這個詞
二、邊講邊畫,激發愛好。
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結合本課教材所描寫的對象是活潑可愛的小動物,我設計采取邊講邊畫的教學方法,結合書中每一段的內容在黑板上板畫出形象的小動物,使優美的語言文字和直觀的畫面融為一體,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愛好,從而到達幫助學生知道課文內容的目的。使發展語言與識字有機地結合起來。
三、注意聯系,訓練思維。
教學時,抓住關鍵詞語,研究這三種自然現象與下雨的聯系。如:燕子為何會飛得低?要抓住燕子正忙著捉那些飛不高的蟲子來知道。還可問學生燕子是怎么知道要下雨的?引導學生進一步發覺燕子的摸索進程:蟲子飛不高→翅膀上沾了小水珠→空氣很濕潤→所以要下雨。
四、及時滲透品德教育。
根據課文內容,通過語言文字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小動物們相互干心的好品德,有機地滲透思想教育。如小魚對小白兔說:“小白兔,你快回家吧。謹慎淋著雨。”要指導學生很好地體會感情。再如通過小白兔遇到不明白的事情能積極去問別人,教育學生要多視察周圍的自然現象,激發學生視察大自然的.愛好。
五、加強朗誦訓練,注意情勢多樣。
對小學生來說,朗誦是體會文章感情,知道文章內容的重要手段。教學時,對課文中的重點句段,要在朗誦的基礎上進行知道,在知道的基礎上指導朗誦。通過反復朗誦,讓畫面出現在學生頭腦中,讓情感通過朗誦表現出來。為此,我設計了多種情勢的朗誦,有個別讀,有集體讀,有分段讀,也有全篇讀,有一問一答的對話式讀,也有戴頭飾的分角色讀,還有引讀等等。教師以讀助講,學生以讀助學,不僅使學生在讀中知道了課文內容。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朗誦能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上兩節課我們學習了《看花燈》這一課,這一課旨在發掘中國傳統的民間工藝,使中國的傳統民間藝術能在我們學生的手中得到保留和繼承,同時也更希望能在保留原有的工藝特征和意義風格的基礎上,不斷的進行創新,提高繪畫、工藝的審美能力。在教學我注重以下幾點:
一、傳承民族文化,滲透人文教育
我把《看花燈》以美術教學與民間藝術相結合,讓學生通過欣賞、感知聯想、創設情境、動手設計花燈等教學環節,使學生對我國傳統花燈產生一種親切、熟悉和融合的感覺,豐富學生素質教育內涵,培養學生對民間藝術的審美情趣和能力,激發學生的民族意識與情感,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研究。教學過程中我出示各式各樣繽紛的花燈,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興趣盎然、活躍的思維中嘗試用繪畫方式來表現創作欲望。
二、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
充分利用現代美術資源,豐富教育教學(此文來自)內容。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多媒體電腦課件用得很適當,在出現清晰圖片的同時,配上優美的音樂,讓人沉靜于喜氣洋洋、熱熱鬧鬧的感覺,一下子把本課的主題調子烘托出來。從課件中讓學生直接觀察和欣賞各種節日花燈,感受源于生活的藝術美,從傳統花燈中重溫民族歷史,整合民族情感,傳承民族文化,并從中領悟和感受到一種文化源遠流長的深邃和厚重,感到自豪。
三、注重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培養創新精神
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中年級學生的趣味性,帶他們“逛燈會”,讓他們簡單了解花燈的歷史和發展以及其作用,感受花燈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藝術,寄予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愿,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情感的`紐帶。
上課的教學語言盡量兒童化,注重語音語調有強有弱,講課有激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色彩方面就讓學生自己去設計,因為兒童具有對色彩的敏銳感和豐富的想象力,應該給他們自由和足夠想象、創造的空間。學生的設計作品效果很好,幾乎全班每個學生都在鬧騰騰的氣氛中順利完成了自己設計的花燈,每個學生的作品都與眾不同,有著自己獨特的構思與想法。藝術需要創造、需要個性,我想,這點也是成功的。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烏鴉喝水》這節課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難看出,這節課真正的主人是學生。在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們在表演、討論乃至爭論的過程中,獲取了知識。知識的獲取并不是老師硬塞給學生的,教師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就大膽地交給了學生。老師的一句“你能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從學生的相互辯論中不難看出學生在情境中,熱烈的.情緒,好奇的心理,探究的精神交織在一起,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認知活動中。親身經歷的探究為主的學生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老師讓學生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識字1》是一篇向小學生介紹我國傳統節日的詞串。全文字數不多,僅4行12個詞語,24個字,讀來瑯瑯上口、韻味十足,讀后覺得了解頗多,在教學的過程中更加覺得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非常有學習的必要。
為什么這樣說呢?回顧教學中的一些細節,也許可以找到答案。
在教學中當我問到:“孩子們,你們都知道一年中有哪些節日嗎?”孩子們爭相發言:情人節、圣誕節、萬圣節、兒童節、婦女節、國慶節、元旦節、春節。此外再也無人回答。看著他們安靜的小臉,我知道孩子們再也不知道其他的節日了,可是再看看孩子們回答出來的節日名稱,就覺得心有點隱隱作痛。
當我在學習這四個傳統節日的時候,又問了他們,這四個節日分別是哪一天?僅有個別孩子知道中秋節是8月15日,大多數的孩子竟然是一臉的茫然。
我知道這怪不得孩子,因為我們國家只是最近幾年才把那些傳統節日列入國家法定假日,忙碌的人們才有時間帶著孩子及全家去慶祝、去歡度。“亡羊補牢,猶未為晚”孩子們是幸運的,今后他們一定會在度過這一個個傳統節日之后熟悉并牢記這些節日的。
從孩子們的回答中我還隱約感覺到家庭傳統教育的缺失,現在的家庭,有幾位家長不知道這些節日的?為什么孩子不知道?原因應該就是家長只顧帶著孩子慶賀,滿足孩子的`愿望,卻不知道在慶祝的那一天告訴孩子這個節日的相關知識。試想,如果每一年的傳統佳節都能夠告訴孩子一遍,孩子現在大多8歲,也應該在這些年中耳熟能詳了吧!今天回答不出這些節日的時間的尷尬應該不會出現。
這種現象還透露出孩子留心觀察生活能力的不足。其實,只要稍微留心一下,每年過這些節日的時候,家庭、學校、社會、媒體,都會有一些慶祝活動的,為什么他們只留心于這些慶祝活動,而不去關注活動是慶祝什么的?
看來,教學并不是全部,在教給孩子知識的同時,還應該教給孩子一些觀察生活、了解生活的技能,這樣才能真正達到培養孩子情感的目的,才能有效的實現三維目標的整合。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23
一年級下冊語文識字的教學反思04-21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9-22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范文02-20
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教學反思04-20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教案及反思02-14
[精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5-28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