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12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1
《燕子》這篇文章不僅詞好,更重要的,那燕子被作者寫“神”了。這神來之筆是怎么來的?那是因為鄭老先生書讀得多。我在上寫作課時我問學生到底我們為什么要讀書?當然答案多是增長知識,讀書能讓自己長大,讀書讓自己高興……學生們也都會背誦“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所以在學習《燕子》過程中,我說鄭老先生只所以能寫出這么美的文章,讀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寫神了,那些詞來自于平時的閱讀積累,來自于不斷地觀察,來自于多層面的感受,少了這些,怎么可能有這篇美文?
學生在學習勞累之余,念叨上“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這就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兩句,身心馬上會輕松起來,精神也會好上許多。也許這也是這篇散文魅力表現吧。
大多數的學生是見過燕子的,他們沒有陌生感,但他們沒有作家那種寫作的沖動,所以燕子不會如此走到他們的紙上,而對于好多學生來說,許多可愛的動物,同樣不能變成文字。這是一種熟視無睹。因此研究這一課,其實我們可以告訴學生不要熟視無睹,雖然我們暫時做不到作家的寫作水平,但我們能大膽把自己看到的一些動物入文,多多觀察,不放過一些細節,多多用自己的雙手記錄,用自己的大腦思考,屬于學生自己的文章也會自然出現。
燕子教學反思
第一課時我們要解決的就是讓學生讀通課文,了解大意,理解生字新詞。平時,我的.教學模式是比較單板的,雖然學生都是比較配合的,但是自己感覺課堂死氣沉沉的。這節課,我就嘗試了一種新的學習形式,用比賽的方式去學習。學生一聽到要用比賽的方式學習,個個都打起了精神。一看到學生這幅興奮的模樣兒,我自己也熱情高漲起來。緊張激烈的比賽,不僅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也在比賽中完成了教學任務。
四年級學生的競爭意識逐漸增強,擁有了競爭意識,學生才能將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但是,我們應該培養學生良性的競爭意識。就拿這節課來說吧,雖然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充分的體現,但是場面稍微有點失控。在課前,我預設的結果是平分秋色,因為這樣不傷和氣。但一到課堂上就不受我的控制了。一開始,四組的水平不分高低,但是進入第三、四回合后,一下就分出了高低,我就給落后的組多一點機會,但是他們自己沒有積極爭取(平時舉手發言的人少),我是想幫也幫不上忙,結局就很明顯了。結果一出來,學生之間就開始爭論。我聽完他們各自的理由后,就告訴他們有競爭是好事,因為有了競爭才會有進步,但是這個競爭是良性的競爭,是能夠讓你們每個人都進步的競爭。機會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要靠自己去爭取,光坐著等是等不到的。看到別人獲勝了,應該為他們感到高興,同時自己也要下決心向他們學習,而不應該在那里說三道四。聽了我的這番話,那些學生都低下了頭,我相信他們知道今后該怎么做了。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慢慢地培養他們的良性競爭意識,使他們在競爭中共同成長。
燕子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學生在課堂上發言積極性不高。只有幾個愿意發表自己的見解,課堂顯得死寂,沒有生氣。有可能是開學初,學生還沒有進入學習的氛圍中。但是,回響上一個學期,學生的發言還是有些被動。有時,公開課上,發言的積極性也都是經過反復的鼓勵,甚至是物質性的獎勵所起的作用。就如體會小燕子飛行這一段內容時,我引導學生談談自己的體會。只要是發言學生的回答的確令人滿意,學生能抓住“斜著身子”、“掠過”、“一轉眼“橫掠”……等體會到燕子飛行的輕快。有的也能從中體會到燕子喜歡春天,高興了,還會變著花樣飛行。這些固然令人滿意。然而大多數學生當的陪客卻讓人揪心。這也應該是我課堂教學中需要突破的。如何吸引學生主動學習、主動參與討論,從而提高語言的組織能力和閱讀的理解能力?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2
《燕子》這是一篇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中、湖面上飛行,在電線上休息的情景。本文語言清新明快,描寫準確生動。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追趕春天的.候鳥習性、輕快靈活的飛行姿態、文靜優雅的休息場面,都一一躍然紙上,動靜結合、有聲有色,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春天和燕子的喜愛之情。
作者用詞準確傳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咬文嚼字,品味其內涵的滋味。我主要要抓住重點詞語,指導學生反復朗讀,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想象、品味、欣賞,直至背誦,促進學生語言的積累和內化。這堂課氣氛較活躍,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性,我從引導學生觀察畫面入手,激發學生閱讀動機,再到組織學生自讀交流,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平等參與者,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同時我適當點撥,為學生的思維起著“搭橋引路”的作用。然后我又巧妙的創設說話情境,讓學生們運用寫作方法學以致用,舉一反三,讓學生在和諧的氣氛中投入聽說訓練中,從而學得更扎實,更靈活,鍛煉了學生的創造思維,提高了寫作水平。
這篇課文文字優美,內容生動形象,感情色彩濃厚。教學時要不斷地指導朗讀,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在此基礎上背誦課文,使學生從中受到美的熏陶。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3
《燕子》一課是本學期語文課教學的開篇課文,同學們經歷了近一個月的假期休息、玩耍,剛回到學習狀態中,對學習方法、學習過程肯定存在著陌生感,還沒回過神來。為了順利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在本課教學設計中,我非常注重新課的導入:
1.讓學生從生活中了解燕子的特性引入。從平時觀察到的燕子的特點,了解燕子飛回北方的使命標志春天到來;
2.讓學生描述春天的美景;
3.用一個非常美麗動人的故事導入;
4.從圖入手。
先把這些美的物、事賦予學生,讓他們在美的境界中去接觸課文、學習課文,這時,同學們的心境就會不同,就自然地把情融入文中。從他們朗讀時入情入境的聲音、表情中可以看出他們不是單純地在學習文中的語言文字,他們是在感受著大自然的美好,在感受著美好的'春天,美好的生活,根本體現不出是在學習本學期的開篇課文,甚至效果比以往還好。
我認為這樣的設計并不光想到讓學生快速進入課文學習,也是讓學生更快融入到文中,更好地與文中的人、事、物進行的一種心靈上的碰撞,情感上產生共鳴,更好達到學習語文、提高他們的素養的目的。這也是我在把握生與師、生與文本對話的尺碼的體現。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4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設計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鑒賞力,整個設計突出體現了“用教材教”,學生自主建構、過程經濟有效的基本原則,體現教師個性化特色,注重教學創新,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畫、話結合,感知燕子的外形美
課文第一自然段作者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準確生動地描寫了燕子活潑可愛的外形特點。為了讓學生真切地感知燕子美麗的外形,我先讓學生細讀課文,再閉上眼睛想象課文中描寫的燕子,讓燕子在自己的腦海中浮現出來,然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自己腦海里浮現出來的燕子是什么樣的。在學生初步感知了燕子的外形美的.基礎上,我又讓學生一邊聽課文的錄音,一邊把燕子在紙上畫出來,(請一位同學畫在黑板上)。畫好以后,再讓學生把自己畫的燕子介紹給同學聽。最后讓學生把感受到的燕子優美的外形通過朗讀表達出來。通過由話到畫,再由畫到話的過程,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知力。
二、咬文嚼字,品味燕子的動態美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復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么?“掠過”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著”、“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么?(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著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那么“沾”在這里應作什么講?能換個詞嗎?(碰、撞)那作者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沾”字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
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復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三、運用想象,欣賞燕子的靜態美
運用想象可以使文中描述的事物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表象,這是感悟課文內涵的重要方法之一。
課文第四自然段描寫了燕子歇息時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畫面。文中把燕子落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比喻成五線譜,學生較難理解。我在教學中先讓學生說說燕子飛倦了怎樣休息?啟發學生想象:對照一下插圖,再閉上眼想象,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桿上的燕子變成了什么?那幾根電線呢?書上哪個詞表示出了看不清楚?誰能把它畫出來?一位學生在黑板上先畫了幾根若有若無的細線,又在細線上畫了幾個小黑點。我隨手在畫上添了幾根線,把學生畫的小黑點連成了一組五線譜。問:“這像什么?幾只燕子變成什么了?”仔細讀讀句子,品味一下,聯系剛才想到的,又能體會到什么?再閉上眼睛,把爛漫無比的春天和燕子歇息時的情景聯系起來,你的眼前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通過想象,學生不僅感悟到了燕子歇息時的靜態美,而且領悟到了活潑可愛的燕子與春天景色互相映襯的美麗意境,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欣賞與鑒別的能力,而這也正是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
祖國的語言文字魅力無窮,我們語文閱讀教學就是要引導學生通過品詞析句、朗讀感悟、說畫表演等來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意和情,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受到美的熏陶。
文描寫的情境——充滿情趣的春天,這樣,學生的觀察伴隨著自己的情感,就對教材產生了親切感,思維活了,語言豐富了,課堂也就精彩了。何樂而不為呢!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5
《燕子》這篇課文選自鄭振鐸先生的散文《海燕》,描繪了春天里活潑機靈的小燕子的外形體態,特別是在春光中飛掠和休息的畫面。是燕子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把早春的山光水色點綴的更加美麗。在文中,作者描繪了充滿生機的如詩如畫的春天景色,贊美了活潑可愛的小燕子,表達了對光彩奪目的春天的贊美之情。 本單元的一個教學重點是通過這幾篇文章的學習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做個熱愛學習的人。所以在學習《燕子》過程中,我說鄭老先生之所以能寫出這么美的文章,讀破萬卷書,行萬里路,那是肯定的。把燕子寫神了,那些詞來自于平時的閱讀積累,來自于不斷地觀察,來自于多層面的感受,二三月微風,千萬條柔柳,陽光下斜身掠過,稻田中,湖面上,電線上,這一個個場景,構成了伶俐可愛的`小燕子。而少了這些,怎么可能有這篇美文?因此,同學們也要仔細觀察、認真聆聽,積累更多有沒的詞句。
課文中有很多寫得很精彩的句子。例如“青的草,綠的葉,各種色彩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一句,作者把春天花開草長,萬木齊發的景象比喻為“趕集似的聚攏來”,充滿熱鬧歡快的氣氛。教學中,我問學生:你們趕過集嗎?你能說說趕集的盛況嗎?學生說: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有串親戚的,有賣商品的,有通過這一說學生明白了比喻的恰到好處。
“還有幾只橫掠過波光粼粼的湖面,剪尾或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就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這句話中:一個“掠”字,寫出了燕子飛過水面時,飛得很低,距離水面很近,簡直就是從水面上拂了過去;一個“沾”字,寫出了燕子身體并沒有觸著水面,只是剪尾或翼尖偶爾挨了一下水面,足見燕子的輕捷靈巧了。教學中,我讓學生觀察燕子飛行的動畫,一目了然,學生明白了燕子飛行的速度快,而且動作非常美。
我讓學生反復閱讀這幾句優美的語句,通過閱讀來感悟語言的魅力,讓閱讀真正成為一種美的享受。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6
我們的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們作為一種活生生的力量,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成為課堂教學主體部分,從而使課堂教學呈現出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在課堂上,教師只有樂于與學生對話,專心致志傾聽學生的發言,體驗學生的情緒,不失時機地抓住來自學生思維的閃光點,捕捉到了引導學生深入感悟課文、內化語言、發展語言的“點”,精當點撥、精心喚起、精巧引導,才能讓課堂教學在“預設”的基礎上煥發“生成”的活力,讓教學閃動靈性的光芒。
一、喚起學生的情感和內心體驗
作為教師,我們要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為學生營造寬松的質疑氛圍,讓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經歷一個探索發現的過程,從而發展思維,獲取知識,形成技能。在本案例中,我主動創設質疑情境,激發學生敢于質疑的意識,誘發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當學生提出了“幾痕”這個詞用得不準確時,我沒有忙于其余同學代答,也不包辦代替,直接告之結果了之。而是給予了積極的評價,通過真誠地贊揚,使學生有一種愉快的心理體驗,樂于提問。并且及時地捕捉到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生成性資源,從學生的錯誤中敏銳地捕捉合理的因素,巧借“幾痕”這個詞,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享受到生成新知的樂趣。對于學生個體來說,能帶來成功的喜悅,會成為他再問、再創造的動力;對于學生群體而言,能激活群體思維,形成燦爛的理想景觀。
二、教師的巧妙點撥
課堂上,學生對課文中為什么用“幾痕”一時無法理解,我沒有采用講解法,而是引導學生積極的個性化閱讀和思考,利用形象生動的簡筆畫(一實一虛兩組線)作巧妙點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領悟到作者運用“幾痕”這個詞表現出了電線若有若無、隱隱約約的特點,與優美的畫面相協調,學生產生了獨特感受,受到情感熏陶。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最后一個比喻句,我在一實一虛兩組線上分別添畫了幾個音符和幾支小燕子,拓展思維空間,學生情緒高漲,精彩生成不斷,課堂成了學生體驗成功的樂園。對簡筆畫在教學中的作用,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予以高度評價,他說:“這種在講課過程中隨手而就的圖畫,比現成的、甚至比起彩色的圖畫來都有很大的優點。”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簡筆畫突破疑難點,能夠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明顯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三、學生的多元解讀
語文學科的獨特之處在于它不像數學,有一個標準答案。語文課程的人文內涵是豐富的,對每個學生精神領域影響的深度、廣度是不同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映也往往是多元的。讀完最后一段話后,學生可以有多種感受,如:活潑可愛的小燕子,爭奇斗艷的鮮花,吐出嫩芽的綠樹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就像一幅美麗的畫卷;小鳥的鳴叫聲,溪水的流淌聲,孩子們的歡笑聲奏出了一首春天的交響樂,美妙而動聽;燕子從空中飛來,他們是報春的使者,向人們傳遞著春天來了的信息;春天像一位插花能手,給大地上插滿了五顏六色的鮮花,令人心曠神怡;春天像一位紡織女,給大地披上了彩衣,帶來了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這些,都不能以我的傳授灌輸來代替。所以在課尾我設計了一個富有藝術性的環節:“看著燕子這么優雅、美好的停歇,燕子會譜什么歌,你能為它寫一寫歌詞嗎?”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拓展,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了孩子們的思維火花,積極發言,各抒己見。
面對學生稍縱即逝的生成信息,我們教師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學智慧。要敢于應勢利導,打破計劃,對預定的目標、內容進行反思和調整;要善于運用生成性的教學資源,精妙點撥,讓教學充滿靈性,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課堂。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7
周三,我和學生學習了《燕子專列》。在上周結束的第一單元的《燕子》教學后,學生對小燕子的可愛機靈已經非常熟悉。此時正值春天,小燕子又是春天的使者,是為春天增添生機和活力的小精靈。可是在這篇課文中,燕子卻坐上了專列,怎么回事呢?課堂開始,我把這個問題拋給學生,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迫不及待的去到課文中去找原因,學習的興趣盎然。
讀完課文后,學生交流起來熱火朝天。我引導學生用幾個詞來概括燕子遇到的困難。學生很自然的找到了“氣溫驟降、風雪不止、饑寒交迫、瀕臨死亡”學生你說我聽,不同意見來補充。接著,我引導學生想象:假如情況繼續進行,會發生怎樣的后果?學生體會到成千上萬的`燕子很可能就全都死在瑞士,瑞士境內將到處是燕子的尸體,這種情況讓人慘不忍睹,痛徹心扉……在學生小小的童心里是不能容忍這種情況發生的。我接著補充,瑞士政府和人民是怎樣做的?學生找到瑞士政府的行動,找到瑞士人民的行動,感受瑞士人民對燕子的救護是多么的及時,徹底,這是一種人和自然和諧相處的典型例子。
在引導學生感受瑞士人民對燕子的救護時,我抓了關鍵詞語如“紛紛”“到處”“踏著”、“冒著”、“頂著“這幾個詞語,引導學生想像都有哪些人走出家門,學生交流“有老人,孩子,媽媽,青年教師工人律師……”各行各行,男女老少,這只龐大的救護隊,是前所未有的團隊,他們不怕嚴寒,不嚴困難,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拯救燕子。這種人類愛鳥的舉動深深地打動著孩子。這時我的教學目標就順利達成了。
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中出生入死,死去活來,是我作為語文老師的責任和義務,我深深地感到自豪和驕傲,我愿意和孩子們享受在文字中穿梭,積累的快樂,也愿意看到孩子們在語文課堂上積極交流,插上想像的翅膀,在文字中縱橫馳騁。
我愿意,我幸福,我快樂!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8
一身烏黑光亮的羽毛,一對俊俏輕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湊成了活潑機靈的小燕子。
才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微風吹拂著千萬條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都像趕集似的聚攏過來,形成了光彩奪目的春天。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機。
在微風中,在陽光中,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有的橫掠過湖面,尾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紋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
幾對燕子飛倦了,落在電線上。藍藍的天空,電桿之間連著幾痕細線,多么像五線譜啊,停著的燕子成了音符,譜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贊歌。
教學反思
初讀課文,感覺第二自然段是個多余的段落,然而仔細地再讀一次課文,便會發覺作者的精妙之處:這美麗的春天時,有了小燕子,才更充滿了生機。因此,在教學中。重點并不是要感受春天多美,而是了解最后一句“小燕子從南方趕來,為春光增添了許多生趣。”這一句的內容恰恰安排在課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中。教學的重點便回到了研讀3、4自然段上。
回顧一節課,感受有得有失。
覺得遺憾的是自從采用小組學習的方法后,學生參與的面雖然廣了,互動的空間雖然大了,課堂涉及的面也寬了,整個的效率看似提高了,然而我的教學任務卻始終不能按我預設的教學方案執行到底。于是,我在每節課前,我都要精心地考慮我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到底要安排多少時間才能真正將教學內容落到實處。
今天在課前,我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因素和設計問題的難度,然后決定把課文分成兩部分進行教學:第一部分教學課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第二部分集中學習課文的第三和第四自然段。這樣的安排顯然是滿足班級實際情況的。因為,通過這樣的教學,我明顯感覺到四人小組學習真正落到了實處,學習的時間、學生參與率、有效率真正得到了保證;我每設計的問題每個學生都積極投入到討論和交流中去了,而且通過大堂反饋這一環節,檢測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真正使小組學習走向規范化了。
收獲最大的還在于幾個預設環節出現了比較精彩的表現。
教學片段一:
師:好,現在請大家細細地讀讀第二自然段,小組學習,完成下面任務:(出示)你覺得作者哪些詞語用得特別好?讓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小組內交流,注意每個人選擇不同的景物進行交流,盡量不要重復。
生自主學習。
生:我覺得“趕集”這個詞用得特別好,因為它寫出了春天里花、草、葉爭著比美的情景。
生:我有補充,我也覺得這個詞寫得好,“趕集”是指人們一起上市場的樣子,在這個句子中,作者用了比喻的方法,寫出了百花爭艷的景象,我仿佛看到了一朵朵花兒正在比誰長得美,一棵棵小草爭著向上長的鏡頭。
師:說得真好,不僅說出了詞語用得好的原因,還說到了修辭,你們組的學習效率真高。
生:這一句中的“聚攏”用了擬人的手法描寫了這些植物生機勃勃的樣子。
師:你也有一雙慧眼同,讀得很仔細。而且運用得也很及時。
生:“吹拂”這個詞用得好。因為這個詞寫出了春天的風很輕、很柔,吹在臉上很舒服,不像冬天的風那樣刮在臉上很疼。
生:我認為“灑落”這個詞也寫出了春風輕、柔的特點。
師:春雨細細的灑落下來,讓你感覺到了什么?
生:讓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落在臉上癢癢的。
師:你認真閱讀了《春》這篇文章,所以才會有這么美的想象。想象閱讀要注意積累,還要學會運用,這樣的閱讀才是有用的。
生:“柔”這個字讓我仿佛看到了春天的小河邊,柳會剛剛長出了嫩嫩的芽兒,她們對著小河在照鏡子 ,一陣風吹來,柳枝擺動著長長的枝條兒,仿佛在梳洗自己的辮子。
師:多么豐富的想象!是不是該送給她掌聲?在體會詞語的時候,加上自己的描述就可以把這種體會說得更生動形象。其實,在這個句子中,還有一個字也寫出了柳枝剛發芽的情景。
生:“柔”
生:是“展開”。
生:“鵝黃色”也是的,一般剛長出的新葉子都是這種顏色的。這幾天我注意觀察了,河旁的柳枝現在就是這種顏色的'。
[設計意圖:在備課的時候,我也充分考慮了學生的經驗。本來我只想把這些詞圈畫出來,然后讓他們討論一下的,不過,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這個環節如果這樣處理很不好,這樣就使學生的學習顯得很被動,與其這樣教學,還不如放手讓他們自主學習,再來反饋學習情況更好。
通過課堂實施,我發現這樣的教學效果要比我預設得更好,學生的思維的確不能小看。他們的發言很精彩,對于作者如何寫好景物,通過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來了解在語文中,用好詞是寫好文章的關鍵。]
反思:這一教學片段自我感覺很好,學生能夠在充分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體會語言文字的美妙之處。學生的發言不再是簡單的“我認為哪個詞用得好”,而是關注了好在哪兒,能夠從修辭、作用等方面體會文字的精妙之處。這正是我預期的效果。在這段教學中,還有一些可圈可點的地方,比如學生說“各色鮮艷”“爛漫無比”這兩個詞感受到了春天的顏色很多,花兒開得很美。再比如“趕”字讓我們形象地感受到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的情景……
精彩的生成源于精心的預設,如果在備課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知識經驗,真正發揮自主學習的能力,學習的有效性就會落到實處。
教學片段二:
師:讀讀第3、4自然段,小組內討論,你看到了哪些畫面?(出示小組學習的內容)
生:我看到了燕子在飛行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了燕子在休息的畫面。
生:我還看到燕子在捕食呢。
師出示三幅畫面:現在,請你任選一幅畫面來說說。
生討論、交流。
(第一幅畫面是燕子由這邊的稻田飛到那邊的柳樹下的情景;第二幅是燕子橫掠過湖面時的情景;第三幅是燕子停息時的情景。)
[設計意圖:這三幅畫面真實地描寫出了燕子給春光增添無窮樂趣的景象。出示這三幅畫面旨在讓學生感悟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境。第一幅中主要展現出了燕子飛行速度快,飛行姿態優美的情景。“斜”、“掠”、“橫掠過”、“唧”等詞主要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速度很快,而且其飛行的姿態也很優美,其實直接讀語言文字也是能找到的,但是如果借助畫面的話,更加直觀、形象。下面兩幅畫面對于理解“小圓暈便一圈一圈地蕩漾開去”也是很有幫助的。第三幅畫面中“幾痕”、“五線譜”等細節也是很有幫助的。]
生:我喜歡第一幅畫面中的小燕子。這幅畫面中小燕子飛行的樣子很優美。
師:你是從哪兒看出來的?
生:“斜著身子掠過”,讓我感受到了燕子的姿態很優美,而且飛行時也很快。
師:哪個字更能體現燕子飛行速度的快?
生:“掠過”,
師:掠過怎樣理解?
生:輕輕地擦過。
師:小燕子飛行時輕輕地擦過水面,那速度真是快。還從哪些詞中感受到了小燕子的飛行速度快?
生:“唧的一聲已由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這句中的“唧”我感覺燕子飛得很快。
師:“唧” 不過是燕子飛行時的叫聲,這叫聲怎么能感覺到快呢?
生:才叫了一聲,就飛過了一條河,讓我們,再快也不能飛得那樣快啊。
(生笑)
師:是啊,燕子才叫了一聲,就由河這邊飛到河那邊了,這速度是夠快的。那么“橫掠過”湖面又說明了什么?
生:第一是說明它飛得快,還有寫出了它飛行時很美麗。
師:像蜻蜓、燕子等低飛還能說明什么?
生:我知道蜻蜓低飛是在捕捉蟲子。
師:是的,燕子和蜻蜓一樣,從水面掠過時,就是為了捕捉離水面比較近的飛蟲。
生點了點頭。
師:注意這個字了嗎?“暈”,能不能改成“圓圈”?讀讀比比。
生自由讀,好像若有所悟,但又沒人舉手。
師:好的,給暈組個詞吧。日暈、月暈。誰知道日暈和月暈是什么樣子的?(師簡單介紹日暈和月暈)
生:哦,我知道了。這小圓暈像月暈和日暈一樣美麗,而圓圈只是一圈一圈的。
……
反思:在描寫作文時,常常喜歡和孩子們說“細節”這個詞,然而什么叫“細節描寫”,許多孩子只是模棱兩可地明白,每次真正習作時,又不知道什么叫“細節”了。事實上,在我們每一篇課文中都有細節描寫。像第3小節中“唧”“掠”“落”“痕”等詞就是一些細節描寫,這些細節描寫正是能體現燕子的飛行特點和停息特點的。如果在教學中抓住了這些詞進行教學的話,那么課堂教學便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雖然我知道憑借目前班上孩子的能力可能無法達到我預設中的情況,但是在課堂上,我還是找到了精彩的發言。
“痕”字的教學也是有難度的,在學生賞讀這一句后,我問了一句:能不能把這個字改成“根”?孩子們爭著說不能,因為幾根電線是看得很清楚的意思,而“痕”是“痕跡”,痕跡是看不太清楚的,電線那么高,燕子是停在高高的電線上的,當然不是“根”,而是用“痕”了。
葉圣陶先生說:“一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作者用詞造句如此精妙傳神,是值得教師反復咀嚼,學生反復品味的。由于學生的知識結構未到這樣的境,幫需要教師正確地引領。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9
【教學片段】
教學第三自然段
師: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作者寫了燕子哪方面的特點?
生: 這一段寫的是燕子飛行時的情景。
師;你從哪兒看出來的?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
生:燕子斜著身子在天空中掠過,唧唧地叫著,有的由這邊的稻田上,一轉眼飛到了那邊的柳樹下邊……
師:“斜”字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什么?“掠過”在字典里是怎么解釋的?輕聲讀讀句子,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從“斜著”、“掠過”這兩個詞中你體會到什么?
生:“斜”字不但可看出燕子飛行時的輕快,而且寫出了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生:“掠過”是輕輕地擦過。
師:你從中看出了什么?讀讀詞所在的句子,體會體會。
生:可看出燕子飛行時的輕快。
生:“一轉眼”,燕子便從這邊的稻田上飛到那邊的柳樹下了,飛得快極了。
師:那么“沾”在這里應作什么講?能換個詞嗎?
生:能換成“碰”或“撞”
師:那作者為什么不用“碰”、“撞”而要用“沾”字呢?
生:“碰”、“撞”不能顯示出動作的輕快了。
師:好,這就叫讀書!這就讀出味道來了!
……
【教學反思】
《燕子》是一篇文字優美的散文,課文描寫了燕子的優美外形和它在爛漫無比的春天從南方趕來,在天空、湖面上飛行、在電線桿上歇息的情景。在教學中,我運用多種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去發現、感悟燕子優美的外形、優美的飛行姿態、歇息時美妙的意境,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和鑒賞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課文第三自然段作者通過“斜、掠、沾”等幾個動詞十分準確傳神地寫出了燕子優美的飛行姿態。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抓住這幾個動詞反復咀嚼體會,感悟燕子飛行時的優美姿態。
首先,我讓學生細讀課文,感知這一自然段的內容,然后讓學生回到課文中去,找出有關的`句子慢慢品讀,看看能體會到什么?在學生的交流中我把“斜、掠、沾”板書在黑板上引導學生品詞。經過老師的點撥和細讀想象,學生領悟到了燕子斜著身子飛掠的優美姿態,并通過比較、品味,學生感悟到了作者十分準確地寫出了燕子飛行之輕,體會到了作者用詞之精確,同時學生在咬文嚼字的過程中也深深地體會到了燕子飛行時姿態的優美。學生領悟之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增加領悟的效果。咬文嚼字是品味課文內涵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咬文嚼字,反復誦讀,使學生充分感悟到了燕子飛行時的動態之美,培養了學生對美的感悟力。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10
根據教材的特點和教學要求,我把本課教學目標定位于以下幾點: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2、理解課文,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3、正確讀寫“燕子、趕集” 等詞語。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教學難點是: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我在教學中注意了以下兩點:
一、以讀為主是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本課教學我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象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
二、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積極地觀察、感受、操作,才能實現對語文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本課教學中我在情境的創設上主要體現在:
1、生活體驗情境。這課要讓學生從生活中體驗春天的特點。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或搜集有關春天的圖片以及誦讀春天的詩歌和文章,讓學生對春天有一個切身的感受。學生獲得的體驗能夠很好地幫助他們理解和感受課文。
2、畫面再現情境。根據教材和學科的特點,這節課,我運用了PPT的畫面和恰當的音樂,加深了對課文描寫的直觀感受,比如,青草、柳葉、鮮花、小溪流水、青山綠水、燕子、蝴蝶等,讓學生體會到春天的特征和美麗。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使得這些孩子們不僅眼里有語言文字,還有相對應的形象畫面,“符號”對應了“形象”,“形象”又激起了“情感”。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11
原文
一個晴朗的日子,我們的船在藍色的大海上航行。大海呀,水連天,天連水,望也望不到邊。
一群從北方飛往南方過冬的燕子,在大海的上空不停地飛呀,飛呀……它們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般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過了一會兒,有的燕子又起飛了;有的燕子倒在甲板上再也飛不起來了。
水手們向遠飛的燕子揮手告別,又把死去的燕子輕輕放到藍色的大海里。
我在船票上畫上一只燕子。我知道燕子是益鳥,更知道小小的燕子并不軟弱。南來北往,不管路途多么遙遠,小燕子總是堅強地飛著,飛著……
教案
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學會本課生字11個,理解“寒冷、晝夜、疲倦、崇敬”等詞義。
3、運用前兩課學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5、能按提示用“……懷著……心情(干什么)”寫句子。
6、能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重點、難點:理解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
2、學會本課生字11個,理解“寒冷、晝夜、疲倦、崇敬”等詞義。
3、運用前兩課學到的理解句子意思的方法,讀懂描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4、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理解寫燕子過海不怕辛苦、艱難和寫水手們對待燕子的態度的句子
教學難點: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
教學準備:地圖、地球儀、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引入課題。
每當春天,燕子就會從南方飛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
又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去。同學們你知道嗎,燕子從北方飛到南方去,會飛過哪些地方?今天,我們來學習《燕子過海》一課,看看小燕子是怎樣飛越大海的。
二、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
1、聽錄音。
2、看地圖或地球儀,知道燕子過海要飛過哪些地方。
3、請學生簡單地說說課文什么地方令人感動。
4、再聽錄音,說說課文的哪句話寫得特別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研究課文的開頭。
1、許多同學說課文的開頭寫得好,我們來讀一讀,具體說說好在哪里。(運用了設問——自問自答的寫法)
2、自問自答的寫法在本單元的哪一課學過?這樣開頭有什么好處?(《這是我小學的老師》)
3、練習朗讀,把大海無邊無際、很遼闊的感覺讀出來。
四、學習第2自然段。
1、輕聲自讀這一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2、理解詞語“不分晝夜”。
討論:燕子干嗎要“不分晝夜”地飛呀飛?
3、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這一段,邊聽邊想像:你腦
海里有沒有出現一幅美麗的圖畫?你覺得課文的哪些詞語用得特別好?
①風平浪靜:沒有風浪。
②“藍色”一詞寫出了顏色。
③“寒冷”、“溫暖”是一組反義詞,用在句子中很具體。
4、讀讀寫寫這些好詞語。
5、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
五、學習第3自然段。
1、自讀這一段,說說從哪里可以看出燕子實在是太疲倦了。
2、理解重點句:
“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①出示句子,齊讀;
②比較讀,說說加點字作用;
A、“燕子一定是太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像雨點一樣地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
B、“燕子一定是疲倦了,看見我們的船像雨點一樣地飛下來,停在甲板上休息。”
播放錄音
出示句子
③交流:
(“太”寫出疲倦程度深;“落”說明已經飛不動了;“伏”是說燕子已經疲倦到連站都站不動了,只能伏在甲板上休息。
④讓學生做“伏”的動作
⑤對比讀,體會
3、那為什么燕子只休息“一會兒”就又“展翅起飛”了呢?
4、理解“崇敬”的意思:
討論:水手們為什么“崇敬”小燕子?
你是怎樣學懂這句話的?
5、再讀讀這一段,看看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如:停止了呼吸的燕子,已經沒有知覺了,水手們為什么要“輕輕放”)
六、小結,朗讀。
1、小結:
每當春天,燕子就會從南方飛到北方;到了秋天,燕子又要從寒冷的北方飛到溫暖的南方去。一路上,它們要歷盡千辛萬苦,飛過遼闊無邊的大海。在過海時,有的勇敢的展翅飛翔,有的卻永遠不能飛起來了,它們回到南方真不容易!這些小燕子為了回到南方不怕辛苦,不畏艱難,真值得我們贊美和學習!
2、感情朗讀。
七、作業布置。
1、抄寫詞語4遍。
2、作業本1、2。
3、感情朗讀課文3遍。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體會燕子過海的辛苦和艱難,懂得要愛護益鳥燕子。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能按提示用“……懷著……心情(干什么)”寫句子;
4、能聽寫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教學重點:對祈使句和設問句的作用理解
教學難點:仿寫句子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感情朗讀課文1、2、3自然段。
2、說說課文插圖的內容。
二、學習第4自然段。
1、讀這一段,思考:這些話是誰對誰說的?
2、為什么作者讓我們不要傷害燕子?
3、讀下面的話,與課文最后一段比較讀,體會:
“因為燕子在到達目的地以前飛過大海十分辛苦、艱難,所以我們不要去傷害它們。”
“當你看見燕子飛來的時候,請不要傷害它們吧!你可知道,在到達目的地以前,它們飛過大海,是多么辛苦、艱難!”
(文中第一句是祈使句,帶有命令的口氣,要求我們愛護燕子;第二句是感嘆句,帶有對燕子不怕辛苦、不畏艱難的贊美。)
4、感情朗讀。
5、當你看見燕子飛來的時候,應該怎樣做?
你還想對有可能傷害燕子的人說些什么?
6、讀讀背背這幾句話。
7、朗讀全文,選擇自己最感動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讀。
三、仿寫
1、仿寫第一段的設問句。
2、用“有的……有的……”寫句子。
3、用“……懷著……心情(干什么)”寫句子。
四、課堂作業
1、完成作業本上的第3、4題。
2、聽寫第4自然段(作業本第6題)。
教學反思
《燕子過海》描寫了一群為了從寒冷的北方回到溫暖的南方的燕子,在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不分晝夜地飛行而不惜獻出生命的感人情景,贊美了它們不畏艱險、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英勇頑強精神。從課文中要讓學生感悟到燕子們在困難面前勇敢、堅強的品質。在教學中我主要抓住以下2方面進行教學:
一、讀中悟情
朗讀是本文的一個重點。一上來我就抓住了“大海啊,水連天,天連水,望也望不到邊。”一句。通過范讀、指名學生讀、男女生賽讀、齊讀、再次引讀。讓學生感悟到大海的一望無際、無邊無際,為下文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做了鋪墊。
再有,“它們一定是太疲倦了,看到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般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我讓學生抓住“太”、“就像雨點一樣”、“落”、“伏”等詞語,讓學生在一遍一遍的朗讀中體會燕子過海的`艱辛。然后組織學生朗讀下文,體會燕子面對這樣的困難,它們不氣餒,頑強、執著地朝著目標不停地飛的精神,讓學生的心靈得到震撼,內心有所感觸——燕子是非常艱辛的,我們要愛護它。
二、體驗悟情
一開始,我讓學生用手來比劃大海和燕子的大小,通過對比來增加學生理解的深度,體會小小的燕子要飛越無邊無際的大海的艱難。在后面學習“它們一定是太疲倦了,看到我們的船,就像雨點一般落下來,伏在甲板上休息。”這句話時,讓學生做伏的動作,孩子們把自己當作伏在甲板上休息的小燕子,想象小燕子當時的感受,通過換位體驗,深深感受到燕子的辛苦。由于是親身經歷、體驗,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強烈的共鳴,學生深切地體會到了燕子的辛苦、艱難。這時又適時地引入一些課外資料。此時學生再次受到情感的抨擊,進一步感受到燕子過海的艱辛以及不畏艱辛的頑強精神。此時,學生再讀這句話時,那種感情就自然地流露出來,學生讀得情真意切。
本課的教學還有許多細節處需要改進,比如在“燕”的的教學上,可以更生動形象,各個地方的過渡語應該銜接得再自然一些。我會繼續努力,讓自己在教學的海洋中飛行得更遠。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12
《燕子》這篇文章語言優美,形象地展現了燕子的活潑可愛以及春天的美麗。教學的時候我主要引導學生體會優美的詞句。在學習第二自然段描寫春天的美景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欣賞春天“蒙蒙的細雨”、“才展開帶黃色的嫩葉的柳絲”、“青的草,綠的葉,各色鮮艷的花”、“趕集似的聚攏”,讓學生在欣賞美景的同時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順便積累這些優美的詞句。在講解生字的時候,我注意分析字形。例如“燕”字,我在課件的左邊放了一張張開翅膀向上飛的燕子的圖片,課件的右邊放了“燕子”,然后引導學生觀察:上面的部分是燕子的腦袋,中間的”口“字是燕子的`身體,”北“字是燕子的翅膀,下面的四點底是燕子的尾巴。對照著圖片學生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個字。
在理解一些用得好的字詞的時候,我有些太著急了,總覺得幫助學生分析了一個,學生就能依葫蘆畫瓢,照著這種思路分析下去。個別聰明的同學能做到,大部分同學還是不能理解。這個題型以后要多講解。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08-26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優秀04-23
《燕子》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1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03-08
《燕子》語文教學反思08-08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薦]10-08
小學語文《燕子》教學反思(通用15篇)01-27
語文《燕子》教學反思(15篇)04-05
《燕子專列》語文教學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