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反思15篇(熱)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語文教學反思1
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五年一班的語文教學。對于五年級,這個高年段的語文教學與中低年級相比更是有很大的不一樣,高年級的閱讀教學更側重于品讀語言文字、理解課文資料,體會思想感情。所以,閱讀教學要由“誦讀”轉變為“品讀”。教學方法由“教師的教為主”變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
在半學期來的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以學生為主,以自學為主,以讀書為主”。
一、以學生為主
教師和學生是構成教學的主要因素。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應處于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學起主導作用,教應為學服務。“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從疑開始的,疑問是獲得知識的前提條件,有了疑問,才有進一步深入學習的需要,也才可能獲得新知。“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發現問題提出來,即是思維活動的表現形式,也是思維活動的結果。思維的發展從問題開始。每發現一個小問號,這個小問號就像一個小鉤兒勾住學生的好奇心,要讓學生將學習變成為一種自覺自愿的心理渴望,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所以,在授課前我先讓學生讀書自學,提出疑難困惑。然后根據教學大綱和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來組織教學,這樣使教學的主觀性和盲目性減少,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增強。
二、以自學為主
讓學生自主學習,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良好的讀書習慣,習慣是人才素質的標志。良好的習慣讓人受益終身。閱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閱讀的本事和良好的讀書習慣。“邊讀邊想”是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也是閱讀的一種好方法。要求和激勵學生質疑,可促使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腦子轉起來,思維活起來。“學而不思則罔”,要感悟資料,就必須一邊讀一邊想,一邊領會一邊揣摩。否則讀了之后,腦子里僅有一片空白,沒有什么收獲。僅有做到了邊讀邊思,讀后才有獲。同時可培養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咬文嚼字,悉心揣摩比較推敲的良好讀書習慣。良好的閱讀習慣能促使學生自覺持久地進行閱讀實踐,并逐步內化成閱讀本事。
三、以讀書為主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所以在閱讀教學中,主要以讀書為主,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引導學生展開品讀、探究,理解課文資料,感知課文的主要資料,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語言文字,理解語言文字的內涵,領悟語言文字的表達方法和技巧。同時注重朗讀指導,采用多種朗讀形式指導學生朗讀,高年級較適合的方法是“默讀”,默讀有助于思考,讀思結合。將朗讀與評價相結合,有機地引導學生有感情朗讀,使朗讀取得好的效果。
在教學中還出現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去解決,我將在教學實踐中繼續探索、研究,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出更好的教學方法,把復雜的語文教學工作做得更好,更全面。可是,在教學中也有幾點問題值得反思:
一、作文指導不夠充分
作文是需要教師經過創設的情境,使學生能有話想說、有事可敘、有情可抒,用自我的語言表達自我的思想,讓學生寫出高質量的作文。作文的基礎是生活,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但對豐富多彩的.生活,學生往往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而寫作起來部分孩子很困難,覺得無從下手空泛、不生動。想象是由當前的人或事物,想到其他的人或事物的過程。它是探索和創造的一把重要鑰匙,許多發明創造都是從聯想開始的。聯想對排除墨守成規的思維定勢、開闊思路有重要作用。培養學生聯想本事既是整個語文教學的一項任務,也是提高作文教學質量的迫切要求。許多學生的作文,思路狹窄、語言干癟。與他們的聯想本事薄弱有必須關系。從多角度有體裁上的、資料上的、主題上的。許多事實證明,變換角度能導致發現和創新。多角度作文能夠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本事,使學生山想象豐富,學會全面地考察事物。
二、批注式閱讀抓得不實
批注式閱讀教學,其目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本事,掌握閱讀方法,提高學生的自學本事、深入理解本事,從而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本學期我抓得不夠實,中下等生批注得很膚淺,不夠深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進一步抓好孩子們的批注式閱讀本事的培養。
語文教學反思2
前幾天,我和劉老師正好集體備課到《葉公好龍》這篇文言文。對葉公只喜歡龍的藝術,見到真龍卻又極度恐懼的這一行為,我們有不同的見解,就像愛畫虎的畫家一樣,如見到真虎也必定會逃之夭夭,是人之常情。如只談個人看法,我從中領會的是“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現象,要通過現象看本質。”劉老師和我也有同感。
但《教師教學用書》中有一個重點提示“從文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學生理解是多方面的,如何引導他們去領會這個重點呢?
在上《葉公好龍》的第二課時時,孩子們從“葉公子高好龍,鉤以寫龍,鑿以寫龍,屋室雕文以寫龍。”中領會到葉公對龍藝術的喜愛,又從“葉公見之,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領會到對真龍的恐懼,把兩部分進行比較理解,要孩子們談談自己對葉公的看法。
結果就有了四種觀點:
1、不要當愛慕虛榮的人。
2、做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實事求是的人。
3、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現象。
4、葉公的`行為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的。
這時,唐××發言了,“既然我們有這么的同學都贊成葉公的行為是可以理解的,我想作者在寫作時也能想到這點,但從文章結尾來看,作者好像故意逃避這個觀點,為什么?”
一石激起千層浪,一句“為什么?”使孩子們又再一次進入文本,因為他們已養成習慣,相信從文中能找到答案。接著,我是這樣引導孩子們的:
1、這篇課文是以什么語氣來寫的?
生:嘲笑。
生:諷刺。
2、好,能感受到諷刺之意。哪個句子體現出這種意味?
生:棄而還走,失其魂魄,五色無主。
3、太棒了,既然是以諷刺的意味來寫,作者肯定有他的目的,那他的目的是什么?
生:他似乎是刻意想讓我們明白什么道理。
4、那他是想讓我們明白什么呢?或是想讓我們從中吸取什么教訓呢?
孩子們恍然大悟,原來作者是有意讓我們從中體會到做人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實事求是,不可弄虛作假的精神。接著,孩子們熱情高漲,談到了生活中這種“葉公好龍”似的現象。對什么叫寓言故事也加深了認識。
感謝我的孩子們,同時也感謝我自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育的真理得以實施,終將得到回報。
語文教學反思3
在課一開始,從介紹作者杏林子導入新課,為學生理解課文做了很好的鋪墊。這堂課讓學生充分地讀,注重朗讀訓練,在讀中理解課文,在讀中體會感情,讀的訓練有層次性,我指導學生初讀時要求理解內容,知道寫什么,再讀時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是怎樣寫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品讀時體會感情,讀出情,讀出味;并拓展學習語文的渠道,憑借課文有意識地讓學生利用現實生活中豐富的語文教育資源,如網上的材料,各種書籍、報刊中的相關資料等,尋找有關震撼人心的生命故事進行交流,這樣,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寬了學生的思路,發展了求異思維。
《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要求是:“具有獨立閱讀能力,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內涵,獲得有益啟示,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節課緊扣語文課程標準,采用合作探究方法進行教學,可以說是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適合學生討論、學習、想象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里,可以自由地學習、思維和想象,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初一學生的閱讀面相對狹窄,經驗也不豐富,尤其是作為住宿學校的學生,這一點表現尤為突出。讓他們對相對厚重的生命話題有自身的感悟并談出深刻性,就需要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設計問題,挖掘出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實想法。在教學過程中,我以“整體感知──研讀賞析──體驗反思”三大板塊為主要教學模式,環環相扣,逐層深入,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學生的自主空間更大,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都得到了極大發展。
當前初中生對生命意識的淡泊和生存能力是很低下的,所以我在教學時設計了一個問題:“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對生命的認識。”開創學生思考、探索、討論的氛圍,使學生進入理性的`求真生活。把整節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在師生共同開拓的自由創造空間中,做好引導作用。
在“體驗反思”這一環節中,對學生的情況估計不足,教學中,學生沒能聯系現實去談感受,而且初一的學生語言表達不規范,感覺他們找不準方向。給他們一個模式,舉個例子,他們就仿佛找到了方向一樣。所以我隨機加上了一個示例仿寫,沒想到卻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成為一個高潮,高興之余還是深為自己備課不細而感不足,在備課時對學生這塊備的不充分,所以才會出現狀況,這為我以后的備課提了個醒。
當前的教育要求改革的不僅是學生的學習方式,更重要的是教師的教學思想與理念,這要求的不僅是外表形式上的變化,更是思想深處上質的飛躍。我們要想推動語文教學的迅速前進,必須加強自身的人文素養,打開束縛思想的繩索,引導學生在新的學習方式的體驗下,與課文中的作者共同感受交流,在洋溢著知音的情深意切之中,共同吹響內心自然的簫聲!
語文教學反思4
《跳水》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懸念疊起,整個故事始終在事物的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不僅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循環)的能力,更適合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使之在學生心中栽培下創造的“小苗”。因此,我在教學《跳水》一文時,緊扣“問”字,問在課前,問在課上,問在課后。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問在課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猶為重要。”因而在學習課文之前,應該有意識將學生帶進課文中,讓他們在學習前生疑、思疑。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在進一步思考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1、結合課前預習問 ①讀讀課文,想想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是怎樣引起的? ②哪些句子反映小孩子處境的危險?
2、啟用圖書資料問 ①列夫托爾斯泰是誰,他還寫過哪些文章? ②你知道哪些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在課上。課堂是學習課文的主陣地。無任是教師的導問,學生的質疑,都應建立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力求每一處的導問、質疑都能恰到好處。既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在探索過程中領會了真知。
1、從課題處問 ①誰跳水了,為什么跳水? ②怎樣跳水,在什么情況下跳水,跳下去了嗎?
2、從文章的思路入手問(不零敲碎打) 抓住文章思路,挖掘課堂中的“問”,有利于學生順藤摸瓜,把握課文的思想和內容,了解作者行文節局方面的特點。 ①孩子為什么會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 ②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這樣做?
3、從文章的重點、難點處問(不平均使用力量) 文中的重難點是“理清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的發展和變化。” ①你能各用一個詞歸納出孩子、猴子、船長、水手之間的關系嗎?
4、從學生的知識實際問(設計坡度) 如“我們要向船長學習什么?”比較直接,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從知識實際出發,設計坡度。 ①船長干什么了,他怎么會想到的? ②他碰到事情怎么做的? ③我們應該向船長學習什么? 5、從學生質疑能力角度問。 ①“40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不是矛盾嗎?
三、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問在課后。教育是一把值得人們警惕的'雙刃劍: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可能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堂的內外必須著眼于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對于學生首次獲得的過程或獨立做好的,應該被認為是創新,應該給予鼓勵。)教學的全過程應著重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重新組合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
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e和yue時我采用了講故事的方法,故事如下:(1)ie這個復韻母和ai、ei、ui、ao、ou、iu的脾氣可不一樣,它總是想自成音節,去給漢字注音。一天,ie對它的成員之一i說:“你的讀音和y差不多,你變動一下,我不就成為音節了嗎?”于是,小i就把身子一晃,變成了大y,ie也就成為ye,變成名副其實的音節了。(2)üe看到ie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可急壞了,它也想成為音節。可是üe沒辦法變啊,怎么辦呢?好心的大y說:“別急別急,我來幫你!”于是,大y就站到üe的前面。üe連忙叫ü把帽子摘下來,向大y表示感謝。由于故事比較生動有趣,孩子們非常感興趣,記得也就比較牢。
在今天的課堂上,我覺得自己在時間分配上還不夠合理,過多地將時間放在ie的`教學上,而對于重點音節ue的教學則顯得過于簡單,使得教學重點突出不明顯。還有,我覺得今天的教學形式過于單一,不能自始至終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四十分鐘的學習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太長了,他們還不能一動不動地坐那么長時間。如果讓學生自己拿著卡片做做游戲,讓學生能在快樂的游戲中達到鞏固的目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許能更強,學習效率會更高。
語文教學反思6
《日月明》是一篇根據會意字構字規律編排的識字課文。“日月明,田力男,小大尖,小土塵……”,通過朗朗上口的短句,揭示了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學生在誦讀中可以感受到漢字構字的有趣,進而激發更大的識字熱情。課文節奏明快,音韻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易于記憶。前四句采用三字一頓的形式,揭示出會意字“合二字三字之義,以成一字之義,使人觀之而自悟”的構字特點。在朗讀中,能自然地感受到古人造字的智慧,體驗識字的樂趣,從而激發識字熱情。后兩句是五字句式,進一步詮釋“眾、林”等字的構字含義,揭示團結就是力量的主題。課文配有一幅圖片,三個小朋友在合作植樹,三人為眾,暗示團結協作力量大的道理。遠處的小樹形象地勾勒出“多木才成林”的意境。教學重點為認識“明”“力”等11個生字和日字旁1個偏旁;會寫“木”“林”等5個生字和臥鉤一個筆畫;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領悟團結力量大的道理。積累由本課生字組成的詞語。了解會意字構字特點,感受古人的造字智慧,激發自主識字的熱情。上完課后,教學效果感覺良好,也有許多的感受、體會。回顧整堂課的教學,總結如下: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我的教學思路主要還是提示學生識字寫字。本課大多數字都是由獨體字組成的會意字,充分利用課文提供的語境識記,如:“日、月——明”;學生先圈出字,再借助圖片理解“日、月——明”的`造字原理。本課要寫的5個生字,獨體字“木”與合體字“林”形成對應,教學時,先讓學生觀察獨體字的筆畫占位,在觀察合體字各部分的大小、高矮、寬窄,然后教師示范,指導練寫,因此學生字寫得規范認真。
2.朗讀指導。課文節奏明快,用打節拍的方式指導學生朗讀,在讀中感受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同時借助語境識字。在學生發現會意字的構字特點后,結合插圖,引導學生理解后兩句的內容,進而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3.理解運用。重點引導學生理解“一人不成眾,獨木不成林”。啟發學生說說這句話的意思,然后結合插圖理解句子。“眾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啟發學生說說生活中團結就是力量的例子,聯系生活經驗,加深理解。
二、成功之處
1.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把讀的時間留給學生,把說的機會讓給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朗讀,在熟讀的基礎上,通過朗讀,小組內對讀等形式,體驗識字的樂趣,激發識字熱情,體會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2.《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讀寫不分家,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基礎上,嘗試自己說一說,生活中團結就是力量的例子,聯系生活經驗,加深理解。學生參與積極性高,符合課標要求。
三、不足之處
雖然說,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完成了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但是反觀整節課堂,在教學實踐中還是有一些遺憾:局限課本所需學生字,具有會意字的構字特點的其他生字,拓展得不足,易使優生存在“吃不飽”的現象。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來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有能力的同學搜集查閱“會意字”的相關知識,以及把有會意字構字特點的字詞,講給同桌聽。
語文教學反思7
一個學期轉瞬即逝,特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進行總結反思。
一、成功之處
本學期,語文教學中摸索了不少的成功經驗:
1、字詞教學
注重了字詞的教學。通過學生的讀、寫、說、比,提高了字詞學習的效率,增強了學生字詞學習的興趣。讀,就是朗讀,放聲的、有感情地讀,讀出學生的理解;寫,就是正確、優美的書寫,要求學生做到字有字距,行有行距,規范、正確、盡量做到美觀;說,就是運用詞語說話,一句可以,兩句也可以,準確、流暢的表述就可以;比,即各小組之間的競賽,同學之間的競賽,看誰掌握的字詞多,誰寫的美,誰說的好,優秀的要張榜公布,并加分表揚。本冊書中生字表一、二400個生字同學們大都掌握的比較好,能初步的運用,寫字也開始注意美觀了。同以前的一味的.寫念背相比,效率高了,興趣更加濃厚了。
2、閱讀理解
從平時上課到考試,刻意讓學生進行閱讀的訓練,多思考,多解決問題,提高閱讀水平。為進一步攻破這一難點,也為了增加課外閱讀量,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專門進行閱讀訓練。
3、后進生的指導
針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我制定了一些具體的計劃和目標,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有計劃的輔導。我把這批同學各找了位優秀的學生,實行“一幫一”。有好幾個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作業經常拖拖拉拉,不能按時完成。后來在小老師的幫助下,學習主動性越來越強。
二、不足之處
1、朗讀指導沒有跟上。學生朗讀課文的語調、語氣、停頓、輕重音的處理等同其他班級的學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學生的齊讀,聽起來像是唱,又像是數數,一個個字詞都讀開了,根本沒有什么感情可言。這也或多或少的影響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2、沒有能全面,多層次提高學生語文水平。
教學工作就是在不斷的失敗,不斷的總結和反思中進行的,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的經驗。我相信時間能驗證一切,通過我的努力,學生的語文學習會越來越好的。
語文教學反思8
課文《霧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河山的歌頌之情。全文層次清晰,景物特點鮮明,給人們以身臨其境之感。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霧凇的形成過程是本課的重點,而體會“水汽”到“霧凇”的變化過程則是本課難點。
《霧凇》一課語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現了霧凇之“奇”,即景色之奇,形成過程之奇。這節課主要請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感受霧凇的景色之奇。如通過“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等詞語來體會霧凇的美。
在教學霧凇的形成過程之奇時,首先請學生自己默讀,先弄清霧凇形成的原因。再理解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在一部分中“飽和”一詞學生不易理解,所以先請學生自己查字典理解“飽和”的意思,字典的解釋很書面化,學生理解不深,這不要緊,只要他們能體會出要達到一種不能再達到的狀態即可。接著聯系上下文,再深層次的理解“飽和”一詞在文中的.意思,即空氣中要有充分的水汽,這樣才有可能會形成霧凇。
在了解霧凇形成過程部分,則重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寫作條理,從而弄清霧凇形成過程,感受其是一個緩慢逐漸的過程。并出示相應的“銀線、銀條、銀松雪柳”的圖片來形象地體會“水汽”變為“霧凇”的過程。
語文教學反思9
《母親的純凈水》這篇課文,圍繞“純凈水”事件講述了一位母親在發現孩子對“窮”與“富”的思想認識有偏差時,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和教育的過程。如何把握課文的德育資源,又要上出語文課的味道呢?結合我參加的比較課題組的研究課題,我把比較的方法運用到課堂教學中。
小女孩心情的變化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每逢體育課的時候,小女孩都會拿著母親的純凈水,可是她前后的心情卻是不同的。開始心里隱隱不安,可還是為那瓶純凈水而高興;一次體育課后,她知道了自己喝的一直都是涼白開,心里充滿了委屈和酸楚;聽了母親的看法后,她很沉靜了。
小女孩的心情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呢?上課伊始,就讓學生找出文中描寫女孩心里變化的語句,并提煉出相關詞語。引領學生整體讀書,整合教材,走進了小女孩的內心世界。先后三種情境下的心情不同,作者的筆墨也不同。“雖隱隱不安,還是為那瓶純凈水高興”我采用填空的形式讓學生在把自己的理解談出來。然后結合朗讀,把感受讀出來。
一次體育課,情況發生了變化,小女孩感到很尷尬,充滿了委屈和酸楚是這部分中重點讀懂的內容,因為它是“關鍵”——它是母親那段含義深刻的話的緣起,也是讀懂母親的話的鋪墊,也必然是理解課題和結尾的基礎。 “這瓶普通的水,曾經在她的心中代表著貧富之分,是時髦與落后的差別,可見當初的她認為窮是那么丟臉。恰恰在此時,母親的一番話,改變了她對窮的認識。”過渡到母親的話,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母親的話。在了解了母親的意思后,小女孩沉靜了。小女孩心情的變化,實際就是她對“窮”的認識和看法的一種轉變。教學中,在引領學生感受小女孩心情變化的同時,也在引領著學生品味小女孩的情感和思想。
語文教學反思10
要否定“課本為中心”不應把教科書適為唯一的課程資源,但教科書仍然是教學的重要憑借。要用好教科書,落實教材的基本要求。在教學中,要適當引進相關課程資源,重視學科間的聯系,做得好,會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促進語文學習。更要用好教科書,憑借教材培養各項語文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要警惕出現課文還沒怎么研讀就把教材甩在一邊,過早、過多地補充其他內容(包括濫用多媒體)或花樣翻新地過多安排與語文學習關系不大的活動的做法。用好教科書,可以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目標,做到“下要保底”,可謂雪中送炭,這一步首先要做到;美國流行一句話,讓老師回到黑板上來。在這個基礎上,適當的引進必要的課程資源,讓學生多學一些,學得更好一點。做到“上不封頂”,可謂錦上添花。加上我們的國情決定了,一些地區和學校不同程度缺乏引進課程資源的條件,因此,第一位的,是鼓勵老師們用好教科書,創造性地進行教學。課改呼喚返樸歸真的教學。
要否定“課堂為中心”,反對把師生禁錮在小小的課室里,語文教學要由封閉走向開放,但課堂教學仍然是語文學習的基本形式,要大力改進課堂教學。首先,我們要大力研究課改形勢下的語文教學,要在課室里上出開放的語文課,要做到實而活,省時高效。我們還要探索在自然、在社會、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的新路子。特別是加強課外自主識字的引導,課外閱讀以及課外練筆的指導,逐步實現課程教學、課外活動、綜合性學習的結合,學校、家庭、社會語文教育的結合,形成語文教育的'合力,提高母語教學的水平。
課內與課外的關系: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我們要腳踏實地的不懈地探索語文教學的規律。成功的經驗,*學習,*借鑒,更*自己苦苦求索。語文教學是科學。進行科學探索最需要的是辯證的思想和實事求是的態度。科學對急功近利、企盼迅速覓得一劑教學改革良方的功利主義,對追求方法、形式花樣翻新而不講實效的形式主義,永遠說“不”!在這一艱苦的求索中,歷界做課教師,應當發揮排頭兵的作用。
語文教學反思11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構成與理解,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
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狀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能夠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潛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潛力全面化、深層次化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構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通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用心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潛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經驗必須程度上能夠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畢業,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著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特別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理解和發展空間。因而,我能夠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潛力。通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潛力。最后重運用、拓視野。通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通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必須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后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二、對部分教材資料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資料實質。
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能夠充實自我,反思不足能夠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語文教學反思12
古詩《春曉》是眾所熟識的名詩,初讀這首小詩似覺平淡無味,反復讀之,便覺詩中別有天地。它的藝術魅力不在于華麗的辭藻,不在于奇絕的藝術手法,而在于它的韻味。整首詩的風格就象行云流水一樣平易自然,然而意境悠遠。
詩人選取了清晨睡起時剎那間的感情片段進行描寫。他從聽覺角度著筆,寫出了春之聲:那處處啼鳥,那瀟瀟風雨。鳥聲婉轉,悅耳動聽,是美的。再加上“處處”二字,鳥叫聲啁啾起落,遠近應和,就更使人感覺滿眼春色無限,讓人有應接不暇之感。春風春雨,紛紛灑灑,但在靜謐的春夜,這沙沙聲響卻也讓人想見那如煙似夢般的凄迷意境和微雨后的眾卉新姿。這些雖然都只是詩人在室內的耳聞,然而這陣陣春聲卻透露了無邊春色,把讀者引向了廣闊的大自然,使讀者自己去想象。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古詩題目)
學生在學習此詩之前已經能把古詩背誦下來。課堂上要做的應該就是讓學生去品味詩意,去感受詩情,激發學生對我們古典詩文的熱愛和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為達到這個目標,我主要在如下幾個方面做了重點突破:
1、教學語言富有詩意
有人說,語文的最高境界是詩意。在本節課中,我采用精煉而富有詩性的教學語言,引領學生放飛想象,指導學生咀嚼品味。在學生基本理解了古詩內容以后,讓學生閉上眼睛去想象古詩的畫面,這時候伴以教師富有詩意的語言的描繪,在學生在腦海感受畫面美的同時,享受到語言的美。
2.借助多媒體,激發學生的情感
一開課,我通過動情的語言,借助優美的音樂、畫面等,把春天無限的美展現在學生的眼前,為學生奠定了學習課文的情感基礎和知識基礎。在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之后,讓學生借助配樂,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會在朗讀中品味詩句的語言。
3.由讀到唱,感受詩的語言美。
古典詩詞的語言凝練優美,領會詩的'難以言傳的意境,最佳的途徑就是反復吟誦。可以有意或拖長腔調或大膽停頓,讀出節奏,讀出韻味。在反復吟誦以后,我又讓學生跟著音樂唱,學生很快就忘我的隨著音樂唱了起來。當我關上音樂的時候,很多學生覺得意猶未盡。這樣的唱誦,便是一種美的享受。
4. 能將課內外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前后聯系。
在學完了古詩以后,我讓學生回想一下以前學習的或是自己知道的描寫春天的詩句,學生們興致勃勃的背誦著自己知道的有關春天的詩句,也能很快把以前學過的關于春天的詩句從古詩里提取出來。這種聯想比較,我想也是學習古詩的一種必要方法吧!
總之,我認為這是一節成功的課,感謝我的學生,讓我再一次看到了他們的活力和潛力,我知道課堂小主人們的主動權一旦充分給予,他們學習的興趣自然十分濃厚,我也相信對每一個課堂教學進行精心設計和新的嘗試,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定會事半功倍!
語文教學反思13
復習導入新課后,學習聲母gkh的過程中,無論是復述圖片內容,還是讀字母(師糾正口型),無論是編順口溜,還是讀卡片(加動作讀),都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學生憑借已有經驗,通過嘗試、參與,體會到了成功的歡樂,樹立了學好拼音的信心。
有了前幾課兩拼音的學習經歷,學習聲母g、k、h與單韻母a、e、u相拼時,通過小老師領讀的方式進行學習,孩子們很快的掌握了拼讀,并且再一次的復習了兩拼音節的拼讀方法:“前音輕短后音重,兩音相連猛一碰。”大家都爭著當小老師,孩子們的'注意力也非常的集中,教學效果比較滿意。
接著進入三拼音節的學習,因為三拼音節是孩子們的第一次接觸,所以拼讀的難度相對較大。在gua的教學中,為了向學生解釋清楚韻母u在三拼音節里變成了介母u的概念,我借我們班的學生打了一個比喻,在上學之前郭佳玥和沈高暢認識,老師和郭佳玥認識,老師想認識沈高暢,怎么辦?學生說:“郭佳玥介紹你們認識。”郭佳玥就是介紹我們認識的人,相當于我們三拼音節中的u,通過u的搭橋,g和a認識了,他們一起組成了三拼音節gua。通過口訣:聲輕介快韻母響,三音連讀很順當,又加上用玩滑滑梯的比喻讓孩子們理解u到a的快速拼讀。這樣孩子們在形象的比喻中練讀,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語文教學反思14
《夢想的力量》是一篇感人肺腑的文章,令人的心靈震撼。從一個僅有六歲的孩子身上,讓我們看到了善良和人性美的一面,不僅有瑞恩還有其他跟瑞恩一樣懷有愛心的`人們。
現在的孩子都是養尊處優,關心和關注別人的意識比較少,所以教授好這節課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開課時,我就以:同學們都有自己的夢想嗎?為問題,讓學生們自由發言,最后在總結時提出光有夢想還不行,重要的是將夢想付諸于實踐。不出我所料,同學們的夢想都是圍繞著自己,此時我以瑞恩的夢想揭開課題,讓學生們仔細想想瑞恩的夢想和一般孩子的夢想有什么不同,讓學生初步有所頓悟。
這是一篇略讀課,而且這篇略讀課文字很多,所以在學習時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快速閱讀的能力,在閱讀的基礎上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此課的重點是找到瑞恩不同的夢想,并找出為實現這些夢想都付出了哪些行動。并且要知道“夢想的力量”到底有多大!
回思課堂,有待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1、還是沒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沒有大膽的放手讓學生們去讀、去說、去悟。
2、本課文語言樸實,但蘊含著豐富、深刻的道理,只有多給學生讀書的時間,指導學生深入細致地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就能更深刻體會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質。所以在此后的教學活動中一定要注意這幾方面的教學。
語文教學反思15
教師談話,創設情境
師: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它叫智多星。(出示小免子的圖片)你想對他說句什么話?
學生自由地與智多星打招呼。
師:智多星還有許多好朋友,它們是——
教師邊說邊呈現小動物圖片:小松鼠、大象、長頸鹿、小獅子。并把它們凌亂地擺在黑板上。
呈現材料,引導探究
師:今天,智多星邀請這幾位好朋友一起去參加森林音樂會。大伙兒可高興啦!一大早他們就來到了智多星的家里。可是出發前,他們為怎樣排隊吵了起來,誰都想排在最前面。小朋友,你幫他們排排隊好嗎?
學生交流后,反饋:
生1: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他的后面,再后面是長頸鹿,后面是小獅子,最后是大象。
教師按照學生的說法排在黑板上:
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
師:你為什么要這么排?
生1:因為大象最笨重。
師:你這是把智多星排在了——
生1:第1個。
師:那么小松鼠排在了——
生1:第2個。
……
師:還有不同排法嗎?
生2:我想把智多星排在最前面,小松鼠排在第2個,大象排在第3個,小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排在最后面。
師:你這樣排有什么理由?
生2:智多星是請他們來的,所以排在第1個;小松鼠第1個到智多星的家,所以排在第2個;大象比較晚一些到,所以排在第3個;小獅子排在第4個;長頸鹿最晚到,所以排在最后一個。
師(小結):智多星是主人所以排第1(板書:第1),小松鼠排在他的后面是第2(板書:第2)……
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
第1第2第3第4第5
師:其他小朋友還有不同排法嗎?請你告訴你的同桌。
學生自由交流后,指名全班交流。
在教學中,我們清晰的看到,師生通過談話完成了主題情境的.導入以后,便由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呈現了學習材料:排序一,智多星、小松鼠、長頸鹿、小獅子、大象;排序二,智多星、小松鼠、大象、小獅子、長頸鹿等。這兩種情況既是原有教材主題圖內涵的體現,又是學生已有認知經驗的展現,更是學生原有思維現實的呈現。教師如此處理教材主題圖,是真正把握了《教學課程標準》指出的“課堂教學中學習材料的提供途徑應該是多樣的,可以是教師提供,也可以是學生提供;學習材料應該是豐富的,便于學生進行探索與研究的”意圖。教學中,學生成了學習材料的呈現者、數學問題的發現者、數學活動的體驗者,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釀》的教學反思09-27
語文:橋教學反思08-28
語文《琥珀》教學反思04-22
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8
【精選】語文教學反思07-08
[精選]語文教學反思07-10
語文《狼》教學反思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