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經典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
小學階段是學生處于啟蒙教育階段,開始接受學習系統的科學知識。語文教學,主要是識字教學。識字是閱讀的起點和基點,乃至全部語文能力的根基。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等諸因素,小學語文教學,應體現“以教學為主”的原則,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小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通過反復訓練使學生達到獲取知識和培養能力的目的。小學中年級尤其注意方法引導,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逐步提高學生的獨立性。
方法是入門的向導。一些學生勤苦讀書而收效甚微,主要原因就是學不得法。著名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就非常重視方法的'作用,他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于方法的知識。”教師就應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讓學生知道學什么、怎么學。學習語文的方法多種多樣,因文而異,因人而異,無論何種方法都應努力做到眼看、腦思、手寫。如“比較法”和“重點突破法”。
比較是思維過程的重要形式之一。通過比較,可以區別對象之間的相同點和相異點,本質特征和非本質特征,以達到正確認識事物的目的。根據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比較方法。如多音字進行分析字義比較法。了解其正確讀音和字義。比較體會句子怎樣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重點突破法。對課文里含義深奧不易理解的詞句,常常使學生記憶卡殼。就要引導學生熟讀精思,花時間花力氣弄懂,反復體會以促進記憶。如《桂林山水》等一些課文要背誦的美文佳句往往需要這種方法。對學生理解和背誦起到很好的效果。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2
一年級學生要在短時間內掌握漢語拼音,難度極大。為了教好拼音,我用了一個半月的時間,使得學生愿意叫我“拼音老師”了。在這一個多月中,我一邊組織課堂紀律,一邊領著孩子們一起學習了聲母、韻母和整體認讀音節,我真的感到難度很大,有時一節課學習3個字母都困難,盡管我也用了各種激勵語言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可是有的孩子還是沒有興趣,掌握不了課堂所學的知識,但是漢語拼音教學是孩子們學習的基礎,不管有多大的壓力,讓學生必須掌握好漢語拼音,我用心去領會孩子們的心聲挖掘孩子們的潛能。
聲母是拼音的開端,為了讓學生對學拼音產生好印象,在學聲母時,我讓學生們帶著快樂的心情學唱了聲母歌,使得學生能在快樂中認識23個聲母,而且對拼音留下了好印象。在復習聲母時,為了學生能夠區分容易混淆的聲母,我根據學生愿意動口,不愿動手這一特點,讓學生自制聲母卡片進行玩卡片的游戲,在整個游戲中,我始終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興趣,減少重復機械的發音練習。
復韻母是拼音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復韻母極容易混淆。如:復韻母“ui和iu”,在教學中,我有意讓學生們說說你怎么樣區分這兩個復韻母,但是學生還是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采用記憶圖畫和左右邊寫法來記,這兩種方法未嘗不可,但成效不是很大,經過點撥,終于有一名同學舉手說出了老師想說的話,那就是要用讀音和拼音的寫法來區分。ui:發音時,要先發u的音,口型滑向i的口形,因此,學生看見ui,除了可以想象課本上圖畫小女孩的圍巾形狀外,按復韻母的發音方法來記更準確和直接。iu:發音時,也是要先做好發i的.口型,嘴巴扁扁的,發音結束時,口形要停留在u的口型上,這樣,孩子們看到iu,就會知道要先看站在前面的拼音是哪一個。除iu和ui本身不好區分外,給他們兩個標調號也是很容易帶給學生們錯覺的。課堂上,我曾經編過故事,大意就是i和u為戴帽子爭爭吵吵,于是拼音國王說,誰站在后面呢,帽子就給誰戴。當然,除了講故事外,標調歌可是一定要唱的:有a先找a,沒a找oe,iu并列標在后。
韻母發音較難,特別是鼻韻母。鼻韻母分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大部分學生發音時前鼻音不像前鼻音,后鼻音又不像后鼻音,導致前后鼻音根本分不開。
在教學前鼻音時,我特別關注學生發音的準確性,前段時間都是利用課文的插圖來教學拼音,后來,我讓學生根據韻母組成的字母來嘗試發音。
如教學an,an是由a和n組成的,發音的時候由發a的音轉向發n的音,anan學生由慢變快,最后滑向an的音這樣教學有助于學生記注an的形和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比直接教給學生讀音效果要好的多。
在嘗試成功后,我以此類推,讓學生用以上方法學習eninunün。由于事先讓學生自己去嘗試,所以許多學生非常興奮,爭著,搶著發給我聽,當然有許多是不正確的,但一經提醒,學生還是能夠發準的。
為掌握好復韻母,在復習過程中,我注重了進行訓練,設計了三步:讓學生發現——探究——實踐,使學生發現復韻母的發音和它組成之間的關系,從而掌握復韻母的發音方法,突破教學難點,我還運用了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學習復韻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寓教于樂,運用各種小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達到樂學、愛學。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3
《aoe》是一年級孩子的第一堂拼音課,經過精心的設計,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孩子學得輕松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反思這堂課,得益于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伊始,我就面帶微笑地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老師就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黑板上畫一座城堡)拼音王國里住著許許多多的拼音娃娃,我們今天要先去認識最最可愛的三個孩子。你瞧,他們來啦!(出示aoe的卡通形象)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將拼音字母擬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枯燥無味的拼音字母的距離,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順口溜:“眼珠圓圓,ooo”“雞蛋圓圓,ooo”“阿姨阿姨,aaa”?由此,孩子的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到了無限張揚,創造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相信他們一定回放飛可愛的童心,給你一份驚喜的。
四、游戲活動,愉悅課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保持,我們要盡一切所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們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玩,在享受課堂。本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游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鞏固,在鞏固中玩,使孩子學得興趣盎然,樂此不疲。整個課堂彌漫著一種輕松快樂的氛圍。
五、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這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盡量把目光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采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讀,小組讀,小老師教讀等多種形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這節課是我對新課標精神的初步實踐,以后要更進一步努力!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反思篇3
時間如行云流水,我擔任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也近一個學期了,這一個學期在工作中,我不斷的反思學習,努力使自己不會愧對“鑄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現總結自己的教學工作如下:
本學期,我堅決落實學校的有關教育教學計劃,嚴格執行學校的各項教育教學制度和要求,認真完成各項任務,狠抓教學常規,努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抓好學生的學習習慣:
作為剛剛進入一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如何能讓他們在40分鐘的課堂上認真地聽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我教學工作開始的重點。作為今年的新老師,又擔任一年級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我深感任重而道遠。剛開學的幾個星期里,我不斷向學校資深教師學習,采用編兒歌、口令等形式,將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融入情趣之中,讓學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養成良好的`習慣。
二、認真備課。
這學期學校開展的師徒結對活動讓我收獲頗豐。我明確備課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圖解對活動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做出總結,寫好教學反思。
三、抓好學生的基礎知識教學:
一年級作為學生走進學校的第一步,正如建高樓大廈的地基一樣是非常主要。本學期,我主要在注重學生的漢語拼音知識的掌握、寫字、讀書、課外閱讀等方面作了努力。
四、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作為一位新教師,我存在的不足有很多很多,經驗不足,努力不夠,教學基本功不夠扎實。在教育教學中對學困生的關注不夠。從拼音抽測到古詩背誦再到考試,我發現班上七八名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得不夠扎實,這還需要在下學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注與幫助。家長配合不夠。說明我與家長的溝通還不夠,這將是我要認真思考的問題之一。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我會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積極向身邊的老師學習。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4
《牛郎織女》是一個動人的民間故事。講述了牛郎織女相愛但卻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一年一度鵲橋相會的奇幻愛情悲劇故事。故事情節跌宕起伏,語言通俗易懂,情節生動有趣。
因為學生對這個故事很熟悉,而課文語言又通俗易懂,所以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主要講了四個小故事,我先給出第一個故事:相依為命。然后讓學生自讀課文,按照老師給出的模式學著概括每個故事:相依為命——結為夫妻——臨終囑咐——隔河相望——鵲橋相會。學生通過小標題式的概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內容。接著我讓學生圍繞課題,先來品悟課文主人公牛郎和織女的人物品質,學生邊讀邊感悟,交流得很輕松。再讓學生當堂完成了《補充習題》的第四題,品悟了王母娘娘的人物形象。最后,我以問題導入了文章的中心。①織女為什么會嫁給牛郎?②王母娘娘為什么要拆散牛郎織女?③牛郎織女的故事為什么會感動眾人,流傳至今?學生討論之后,我加以點撥總結,學生對文章的中心就明白了。
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自主參與地巧妙結合,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對人物的細致分析,問題的合作探討,更深入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
這篇課文的課后習題,要求復述課文。復述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幫助學生吸收和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材料。因此,復述應在熟讀的基礎上進行。復述的準備工作可以做得充分一些。如可以說一說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理一理課文內容的'順序,畫一畫課文中的重點句子和詞語等。復述應在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復述時可讓學生按課文的段落層次進行;也可以指導學生編列小標題式的復述提綱,供復述時參照。也可以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內容連起來,完整地復述這個故事。這樣降低難度,由簡到難,調動了學生復述的興趣。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5
本學期我校成為研究高效課堂的試點校,剛剛邁出第一步,我覺得高效課堂的主渠道在課堂,的切入點也在課堂。即促進每一個兒童在各方面生長。所以,我校把高效課堂定位在“生長課堂”上。在研究中,我們把課堂的價值取向由“教會”轉向“促進兒童生長”,把“尊重兒童主體,基于兒童經驗,順應兒童規律,發展兒童潛能”作為課堂教學的原則,尊重兒童,相信兒童,釋放兒童,發展兒童,成就兒童。提出了構建“生長課堂”五大標準,結合這五大標準我談一談我這節課的授課感受:
1.師生和諧的情感課堂。由于借班上課,這一點一定不如本班教師與孩子的溝通。
2.自主探究的興趣課堂。“凡是學生自己能夠做的,應該讓他自己做;凡是學生自己能夠想的,應該讓他自己想”。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鼓勵學生與實物直接接觸,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獲得直接經驗,體驗成功,形成興趣,實現基于經驗和體驗的自主建構和精神生長。這節課的設計就是建立在學生已有基礎之上的,學生自學能夠解決的自己學,自學解決不了的同桌解決或小組解決,小組解決不了的,才是需要教師的引領和指導,這節課我就是在學生疑難處指導的,學生在知識、能力、智慧、精神、學習方法等方面都有生長。
3.生生合作的有效課堂。這節課就是分組學習共同研究,學生教學生,變單軌學習為復軌學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都有發表意見的機會,都有個性思考的自由表達,都能分享彼此的經驗與思考,實現教學相長。
4.拓展思維的智慧課堂。這節課上我找準學生的應激點和認知差,找準蘊含學生生長的挑戰點、突破點和提升點,并據此開展師與生、生與生的思維碰撞,智慧分享。積極鼓勵學生有自己的獨到見解,鼓勵學生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鼓勵創新。同時,積累、拓展學生學過的古詩和與本詩密切相關的古詩。達到以詩解詩的`目的。
5.多元評價的差異課堂。多一把尺子衡量學生,就會多一批好學生。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評價堅持“不同起點不同目標”的原則,特別關注學生各自不同的進步幅度和發展空間,不放棄任何一位學生。特別注意挖掘和開發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和優勢,實施因人而異的多樣化的鼓勵性評價,如最努力的學生,天天都有進步的學生,最專心的學生,最有見解的學生,最虛心的學生,最認真的學生等,這種多元的積極評價培養了學生積極進取的精神,自信樂觀的態度以及克服困難的勇氣,使教學超越了學科本身,進入了兒童的精神領地。對于這一點,我們還在探索中,需要各位行走在高效課堂的路上的伙伴們給予幫助。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6
在作文教學中碰到最大的難題是大部分學生無從下筆,不喜歡作文課。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作文失去了興趣,將是作文教學面臨的最大難題。每次作文課上課前,學生都流露出厭煩情緒,嘆聲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寫不好,無事可寫。試想,每次作文,學生都能瀟灑行文,輕輕松松寫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學自是一件易事。
解決這一難題,須從根源上找原因。教學中發現學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內容空洞無物,缺乏創新;
二、沒有真情實感,空喊口號;
三、語言乏力,品之無味。
四、字數達不到要求。
找到了問題的結癥所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幫助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
1、培養興趣,搜集材料
學生作文言之無物,緣于學生知識面窄,可寫之物太少。在這樣的情況下要想讓學生寫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較難的。為此,在語文教學中,我總是有意無意地把發生在身邊的事,網上的新聞告訴他們,讓他們說出來,交流后在寫,并及時表揚學生的閃光點。
2、善于發現,勤于思考
其實,發生在學生身邊的事還是很多的,只是學生都熟視無睹,習以為常。老師的一個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囑,同學的一個燦爛的微笑以及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葉,都是學生寫作的題材。學生缺少發現的.眼睛,不善于思考。教學中我會就某一件事啟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
3、欣賞美文,品味語言
常于教材和課外讀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從寫作手法,修辭,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導學生賞析,讓學生學會如何表達,怎樣遣詞造句才使語言富有表現力。鼓勵學生多讀有益的課外書,在豐富知識的同時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過努力,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提高,對作文有了很大的興趣。作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思考,尋找解決的途徑,問題還是可以解決的。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7
1、依托文本,能力遷移
——第1課《秋天的圖畫》教學反思
本課第二句句式工整,用詞生動,采用了擬人手法,是很好的仿寫范本。先讓學生說說除了課文中提到的,還有什么也獲得了豐收?小組交流再指名說,再讓學生讀句子,比較每一部分的相似之處和不同之處,然后出示句式:
柿子掛起(怎樣的)燈籠?
再指名說,指導可以從顏色、形狀、質地等來說。再出示句式:(什么)(動詞)(怎樣的)(什么)?你還可以用上老師的這個句子說什么獲得了豐收?先四人小組交流,再寫下來,最后展示。
2、利用媒體,突破難點
——第4課《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意境深厚,語句含蓄,學生由于受知識、閱歷的局限,加上時空距離,對詩詞所表達的真情、實感是很難全部領悟的,怎樣讓學生理解詩句意思,體會詩歌意境?我觀察了這一課的插圖,畫得不是很清楚,
1學生對“擎雨蓋”“寒山”等較難理解,班上的電視機又壞了,我就在網上搜索了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放到班級博客,讓學生在預習時看一看。第二天上課時,看了預習資料的同學比沒看的更能理解詩句意思,也更能體會詩歌描繪的意境。
3、啟發思考,突破難點
——第5課《一株紫丁香》教學反思
這一課“我會寫”的字中“休”、“歌”“甜”“困”容易寫錯,在課堂上,我又一次啟發學生開動腦筋記住這些字。先小組交流:辨析“休”和“體”;“歌”的右邊為什么不是“攵”;“甜”的右邊里面為什么不是兩橫;辨析“困”和“因”,再指名說。一生說“休”是一個人靠在樹下休息,“體”人本身要鍛煉身體才會健康;學生說“欠”表示跟嘴有關,唱歌需要嘴巴。老師補充,古詩后最早的歌曲就是勞動時的口號;一生說“甘”就像有一顆糖放在舌頭上,就感覺到甜了,所以那一橫表示某樣東西,一樣就夠了;“困”一顆樹四面都被圍墻困著,“因”事情的原因很重大。經過孩子們自行思考,就記牢了。
2
4、利用文本,啟發想象——第7課《一分鐘》教學反思
在仔細品讀后,我決定抓住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但要讀好這兩次嘆息,聯系上下文揣摩體會主人公的心理活動是前提,也是基礎。因此,教學中我以幫元元找回20分鐘為線索,以元元的兩次嘆息為朗讀的亮點,抓住元元在綠燈前的等待,在公共汽車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無奈為閱讀點,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想象元元當時的心情,在朗讀體會的過程中,具體落實到“剛想走過去,紅燈亮了”中的“剛”;“向停在車站的公共汽車跑去,眼看就跑到車站了,車子開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見汽車的影子,元元決定走到學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這些重點詞語中。先朗讀后體會,再帶著體會到的感情朗讀。結合平常經常遲到的幾個同學來談感受,教學中,學生都能通過朗讀感受到了。
5、注重點撥,體現自主——第9課《歡慶》教學反思
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領略課文所描寫的畫面,讓學生讀得入情,讀得有滋有味呢?我想對于沒有任何形象積累的小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也減少了孩子們對朗讀的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注重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學生閉上眼睛聽完教師的范讀,說了自己所看到、聽到什么后,接著讓學生說“你喜歡哪句?為什么喜歡?”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關的圖片和詩句來理解詩歌內容,得到情感的升華。在此,我只作為一名引導者來點撥學生對詩歌某些地方的理解,而體現學生在學中的主體性。比如:藍天上的鴿子會對祖國媽媽說些什么?學生很自然的就說出“祝祖國媽媽生日快樂!”還有的說“祝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大!”再如“你仿佛看見田野里都有些什么呢?”學生根據學過的課文回答“金黃的刀子笑彎了腰,棉花朵朵白,還有大豆粒粒飽。”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指導朗讀,學生帶上自己的體會讀,也會讀得更加入情。
6、尋根溯源,突破難點——第11課《我們成功了》教學反思
本篇課文描繪的是申奧成功后慶祝的場面,目的是讓學生在朗讀中充分感受祖國人民在申奧成功時表現出來的激動和喜悅之情,體會到申奧的成功是中華民族的成功,是我們全中國人民的驕傲,從而增強孩子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怎樣讓學生理解為什么申奧成功后大家會這么興奮呢?我覺得這一點是指關重大的。為此我上網查詢了很多資料,了解到雖然中國已經在發展,但是外國的人民不了解真正的中國,申奧的成功有利于向世界人民展示真實的中國。為此,開課的時候我以同事去上海被諷刺挖苦的'遭遇為出發點,然學生知道,同時作為南寧人去到上海,上海的妹夫不了解真正的南寧,問同事“南寧也有公共汽車嗎?”讓學生了解到讓妹夫認識真正的南寧,必須讓他親自來到南寧。這樣的例子就讓學生能理解目前中國是怎樣的受誤解,申奧成功的重要性有多大,這樣學生就能理解為什么申奧成功人們這么興奮。
7、面向全體,尊重個體
——第13課《坐井觀天》教學反思
我組織孩子們四人一組進行練習分角色朗讀,但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為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孩子的發展。這時,可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比如指定讀,輪流讀等等,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復,要輪換角色。這樣才利于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
8、利用文本,滲透德育——第16課《風娃娃》教學反思
課文利用風娃娃這一學生喜愛的形象幫助人們做好事,來教育學生風對人類的利弊。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還是比較快的就能夠理解課文
6的內容,知道風娃娃做了哪些好事與不好的事,也能夠初步的知道風娃娃做事情的時候沒有動腦筋,如果風娃娃能夠在幫別人之前先想一想該怎樣幫,就不會做出那些不好的事。之后我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小組交流自己有沒有曾經是一個風娃娃,應該怎么做,再指名說,學生在交流過程中知道了做事之前要想清楚,不要好心辦壞事。
9、注重情感,讀中體驗
——第20課《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紙船和風箏》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紙船和風箏成為維系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梁和紐帶。這節課我做了有益的嘗試。以讀為主,注重語言文字訓練。低年級的朗讀訓練是重點,要利用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感情朗讀指導,并在朗讀中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教學中我以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變化為主線,抓住“樂壞了”、“很難過”、“再也受不了了”“高興得哭了”等重點詞句,讓孩子在朗讀中體味小熊和小松鼠的情感變化。讓學生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
7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10、創設情境,體驗情感
——第21課《從現在開始》教學反思
《從現在開始》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童話故事。講的是獅子大王想找一個動物接替他做“萬獸之王”,每個動物輪流當一星期,誰做得最好,誰就是新首領。第一個上任的是神氣的貓頭鷹,他讓大家白天休息夜里做事,小動物們叫苦連天。第二個上任的是激動的袋鼠,他要大家跳著走路,小動物們聽著直搖頭又不得不服從命令,只好苦練跳的本領。第三個星期,輪到可愛的小猴子了,他讓大家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得到了大家的擁戴,成為森林里的新“萬獸之王”!在教學中,我積極為學生創設情境,例如:當學到袋鼠的命令時,讓學生在原地跳一分鐘,之后讓學生談一談當時的感受。有的說“感覺頭很暈”,有的說“腿發軟”,還有的說“疲倦極了”。顯然,在我的引導下,學生已經切實感受到了袋鼠的命令給小動物們帶來的痛苦。學生與文本進行了心靈對話,走入了課文情境。
11、聯系實際,表達情感——第23課《假如》教學反思
前三個小節學習之后,我讓學生續接課文,先讓學生自由想象,去挖掘“空白”的蘊含,然后再交流,學生的想象是多姿多彩的。結合剛發生過的四川地震,水災等,我啟發學生想一想假如你有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想給誰畫些什么?先四人小組交流,再指名說,說的時候請別的學生注意聽,聽聽哪里說得好,哪里怎樣說說得更好。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災區的小朋友畫許多書本和學校,讓他們能夠再回到學校學到很多的知識。”有的說:“我有一支馬良的神筆,我要給醫院的病人畫許多神醫和先進的醫療設備,讓他們早日康復”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表達了他們真實的情感。
12、發揮想象,穿越時空
——第25課《贈汪倫》教學反思
學生大都愛聽故事,在課堂教學中選擇與學習內容有關的故事,既能牢牢地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又為后面的學習作了鋪墊。導入時我設置了這樣的過渡語:“由于李白才華橫溢,性格豪爽,喜歡親近大自然,安徽涇縣桃花潭的汪倫便誠邀李白去做客。”接著,我便有聲有色地講起《李白“受騙”桃花潭》的故事。當講到“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店”與“桃花者,潭水名也,并無桃花。萬家者,店主人姓萬,并無萬家酒店”這些內容時,我一方面模仿古人的語氣“子乎者也”了一番,另一方面又用解說者的語言旁白了一下。學生在哈哈大笑之余,不禁被汪倫的巧妙機智所吸引。到后來,他們自然而然地想知道李白寫詩怎樣答謝汪倫。
在后來汪倫送別李白詩,我請學生聯系生活中看到的電視、影視書籍等作品,想象他們送別的場面,會有什么表現?學生興致盎然,都當起了古人,口語表達能力得到提高,也體會到了課文蘊含的情感,
10再來讀古詩,更加有聲有色。
13、發揮想象,穿越時空
——第26課《“紅領巾”真好》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首先要感受小鳥的可愛,怎么讓學生感受到呢?本來我想出示一部分小鳥可愛的圖片,但是考慮到這會讓學生的腦子里只記住這些鳥的樣子,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為此,我就搜集了一部分益鳥的圖片、視頻等資料放到班級網站,讓學生自己去感受,同時自己也查查相關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在開課時,我改成播放一段鳥鳴聲,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仿佛看到什么?再指名說,學生的回答豐富多彩。有的說仿佛看到小鳥在歡快地唱歌;有的說仿佛看見小鳥在玩耍;還有的說仿佛看見小鳥在抓癢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當時但是如何提問都考慮了很久,讓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師要上好一節課真是需要多費功夫多琢磨,就像雕琢玉石一樣,這樣的課堂才能大放異彩。
11
14、精心設計,體會情感
——第28課《淺水洼里的小魚》教學反思
這篇課文中小男孩的舉動很令人感動,那么怎么使學生在學習課文時,深深體會到小男孩的感人之處呢?首先,我直接出示課題,讓學生讀課題設疑,結果學生讀了以后,主要提出了三個問題:什么是淺水洼?小魚是怎么跑到淺水洼里的?淺水洼里的小魚怎么了?所以自然地就引著學生開始看圖了解淺水洼,再讀課文第一自然段,解決這三個問題,那么在理解時引著學生將自己的心情讀出來,第三個問題在第一段學生已找出內容,小魚太可憐了,那么如果你見到這個情景你會做什么呢?是看著它死掉?還是趁機全逮回家吃了它?在學生還未回答之時,讓學生讀下文,看你又了解到了什么,接著學生就開始讀二到六自然段,說說自己的感受,有很多學生就說那個小男孩做得很感人,那么他感人在什么地方呢?學生再說,在說的基礎上,引導全班學生讀好,把感人讀出來。最后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家鄉說說自已家鄉的小動物,并說說怎么保護。
15、聯系實際,引發興趣——第31課《回聲》教學反思
回聲這這種現象每個學生幾乎都碰到過,只不過有些學生不清楚這就是回聲。所以教學一開始我就對學生們說:“小時候老師喜歡爬到山上大聲喊’你是誰?誰在學我說話?’然后總能聽到令人興奮而又好奇的回答。你們碰到過這種情況嗎?有什么感受?”學生的興致被調動起來了,有的說我趴在缸里喊喂的時候也能聽到喂的聲音。我連忙問:“你們聽到的聲音就是沒等我說完,已經有學生說了這就是回聲。我連忙板書課題并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課文。這樣,我通過聯系學生平時生活中的一些實際情況,拉近了學生與課文內容的距離,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愿望,自然地進入了課文的學習中。大多數學生對回聲的了解只是停留在感性的認識層面上,有的甚至還沒碰到過這種情況,對回聲的形成更是不明白。為突破這教學難點,我采用了直觀演示的方法,通過演示青蛙媽媽投石擊水和小青蛙在橋洞下面的叫聲,讓學生理解了回聲是怎樣形成的。
16、抓住契機,訓練寫話
——第32課《活化石》教學反思
在教學銀杏樹這種活化石時,我抓住了兩句重點句。一句在讀中讓學生體會銀杏樹長得慢這個特點。另一句是“銀杏樹的樣子很容易辨認,一片片葉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這個句子除了讓學生在讀在知道講述了銀杏樹的葉子很像扇子這一特點外,我還抓出了兩個語文知識點。第一個,這是一個比喻句,我讓學生模仿句子,進行打比方句子的訓練。第二個知識點是,在這個句子中,有兩個重疊量詞,分別是“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這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要的知識點。在這里時,我進行了這樣的處理。讓學生讀讀上面兩個詞語,讓學生發現有什么物點,學生很快就找出來了。“片”和“把”字重疊了。我讓學生對比“一片葉子”和“一片片葉子”、“一把把扇子”和“一把把扇子”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學生一下子就明白了,“一片葉子”只有一片葉,“一片片葉子”就是有很多葉子。“一把扇子”就是只有一把扇子,“一把把扇子”就是有很多把扇子。弄清了意思后,我讓學生給合課后“主讀讀寫寫”一題,做做“一塊塊”、“一條條”、“一棵棵”、“一只只”學生由于有了以前學過的數量詞作基礎,所以完成
14這幾個填空完成得很快。在此基礎上,我并沒有停止了訓練,而是讓學生在聯系中積累運用。我讓他們再寫出兩個像這樣的詞語,是上面幾個詞中沒有用過的量詞。學生很積極、踴躍,有的寫了一個個面包、有的寫了一張張白紙,有的寫了一群群鳥。學生在聯系中學會了積累運用。還讓學生進一步選一個來造句,并寫下來,這樣學生的水平得到了提高。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8
《跳水》是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所寫,給我們講述了一個十分驚險的故事:一只猴子把船長兒子戴的帽子掛到了桅桿最高的橫木的一頭,孩子為了追回帽子,走上橫木。在萬分危急的時刻,船長急中生智,命令兒子跳水,使孩子轉危為安。
課文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懸念疊起,整個故事始終在事物的聯系和變化中發生、發展的。不僅能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而且能幫助學生獨立思考,有利于培養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循環)的能力,更適合于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使之在學生心中栽培下創造的`“小苗”。因此,我在教學《跳水》一文時,緊扣“問”字,問在課前,問在課上,問在課后。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問在課前。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猶為重要。”因而在學習課文之前,應該有意識將學生帶進課文中,讓他們在學習前生疑、思疑。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才能使學生在進一步思考中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1、結合課前預習問①讀讀課文,想想事情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方、是怎樣引起的?②哪些句子反映小孩子處境的危險?
2、啟用圖書資料問①列夫托爾斯泰是誰,他還寫過哪些文章?②你知道哪些有關列夫托爾斯泰的故事?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問在課上。課堂是學習課文的主陣地。無任是教師的導問,學生的質疑,都應建立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上,力求每一處的導問、質疑都能恰到好處。既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又在探索過程中領會了真知。
1、從課題處問①誰跳水了,為什么跳水?②怎樣跳水,在什么情況下跳水,跳下去了嗎?
2、從文章的思路入手問(不零敲碎打)抓住文章思路,挖掘課堂中的“問”,有利于學生順藤摸瓜,把握課文的思想和內容,了解作者行文節局方面的特點。 ①孩子為什么會到桅桿頂端的橫木上去?②在危急時刻,船長是怎么做的,他為什么這樣做?
3、從文章的重點、難點處問(不平均使用力量)文中的重難點是“理清事情的發生、發展是由于帆船上人和猴子的聯系的發展和變化。” ①你能各用一個詞歸納出孩子、猴子、船長、水手之間的關系嗎?
4、從學生的知識實際問(設計坡度)如“我們要向船長學習什么?”比較直接,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從知識實際出發,設計坡度。 ①船長干什么了,他怎么會想到的?②他碰到事情怎么做的?③我們應該向船長學習什么?5、從學生質疑能力角度問。 ①“40秒鐘,大家已經覺得時間太長了”這不是矛盾嗎?
三、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問在課后。
教育是一把值得人們警惕的雙刃劍: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也可能扼殺學生的創新精神。語文課堂的內外必須著眼于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對于學生首次獲得的過程或獨立做好的,應該被認為是創新,應該給予鼓勵。)教學的全過程應著重培養學生再次發現知識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重新組合知識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9
通過這段時間的語文教學實踐,使我感受很深。不由而然地想談談自己心里的一些看法:
一、一年級語文教學童趣的語言是抓住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對仗》是一節 識字課,本節課教師本著一年級學生具有好奇、愛探索、易受感染的心里特點,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以圖片的形式引出了景物的各種的實物圖片,教師以富有童趣的語言吸引學生注意力,揭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愉快地進入學習狀態。
二、教學源于生活,只有讓教學回到生活才能獲得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的突破。
在識字教學中為學生 創造了一個生活場景——菜園。色澤鮮亮的蔬菜,為學生創造了一個豐富的生活情景,激起學生探索生活的興趣和欲望,激活了學生思維,讓學生回想家里的彩園,為學生開創了一個愉悅的識字空間,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識字、記字的過程。在課中還涉及了蔬菜小寶寶、拼音寶寶跟小朋友 捉迷藏 等有趣的環節,引導 著學生由帶拼音 讀生字詞到讀生字卡,逐步加深生字識字的難度,整個識字過程,在老師有意識的引導下,學生在無意識的學,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學會了生字 、學會了合作。由原來枯燥無味的機械及以變為學生愿學愿記的行為。
三、及時評價能有效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本節課教師始終都用鼓勵的口吻,以多種形式獎勵學生,學生在讀過兒歌后互評,合作學習,再加上我的激勵性語言的運用,使學生
樂學,達到了學習目標,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學習充滿自信、有了成功的體驗,調動了學生自主識字的積極性。
不足之處:
一、教師應該立足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
對于農村學生對蔬菜經常見,但又不理解這個詞,在介紹時候可以介紹一下。
二、教會學生在興趣中模仿。
教學生字在田字格里書寫時,教師應該呈現的是清楚的田字格。教師范寫,學生再寫。
三、在讓學生完成任務的時候,教師的語言應該明白具體,泛指不能太大,否則學生不能明白老師的意指。
四、恰當的色彩對比能夠增強兒童的分析和識記能力。
在本節課中老師既然運用了多媒體進行了教學,在進行生字教學和偏旁部首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把偏旁部首與字體的其余部分用上鮮明的對比色彩,我想這樣效果應該更好一些。因為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的身心發展特點,對鮮明色彩的呈現會勝過教師反復提醒他們要好得多。教師有意地引導生進行無意識而自覺的觀察,然后自己去獲得知識,這就更好了。
總之,我認為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從生活出發,從學生現有的'知識出發,精心設計教案,適合兒童的心理成為兒童中的一員走人課堂,以他們所喜愛的形式和他們一起互動,才會實現新的課標理念,才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獲得好的教學效果。
蘇教版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
《aoe》是一年級孩子的第一堂拼音課,經過精心的設計,整堂課下來,老師教得得心應手,孩子學得輕松愉快,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反思這堂課,得益于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課伊始,我就面帶微笑地對孩子們說:“小朋友們,從現在開始,老師就要帶你們去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那就是拼音王國。(黑板上畫一座城堡)拼音王國里住著許許多多的拼音娃娃,我們今天要先去認識最最可愛的三個孩子。你瞧,
他們來啦!(出示aoe的卡通形象)誰來和他們打打招呼?”老師用親切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將拼音字母擬人化,一下子拉近了孩子與枯燥無味的拼音字母的距離,把孩子自然而然地領進了拼音王國,激發了孩子和拼音娃娃交朋友的熱情,激發了孩子主動參與的興趣,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紛紛很有禮貌地和aoe打招呼,課堂上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二、自主發現,享受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探索者、研究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特別強烈。”課堂上,我說:“三位朋友特別想和小朋友們玩捉迷藏,就偷偷地躲到畫中去了。小朋友們,快點仔細找找,你發現誰啦?”一石激起千尺浪,學生馬上主動地去觀察書上的插圖。不一會兒,小手如林,個個迫不及待地要把自己的發現告訴班里的同學呢!這一環節的設計,就順應了孩子的需求,誘發了孩子的學習動機,孩子通過自己去發現就有一種發自內心的成就感,再加上老師的激勵表揚,從而享受到學習的快樂,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三、互動探究,激發思維
學習不是一種簡單的“告訴”。課堂教學不在于老師講解的精彩程度,而重在適時激起孩子的思維,用知識本身的力量喚起求知欲望,給孩子施展才能的機會,給他們最大的自由
空間。課中,“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們嗎?想想?”出乎意料的,孩子你一言我一語地很快編出了順口溜:“眼珠圓圓,ooo”“雞蛋圓圓,ooo”“阿姨阿姨,aaa”??由此,孩子的思維異常活躍,個性得到了無限張揚,創造力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給孩子一個自由的天空,相信他們一定回放飛可愛的童心,給你一份驚喜的。
四、游戲活動,愉悅課堂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一年級的孩子注意力難以長時間地保持,我們要盡一切所能讓孩子感覺到他們不是在上課,而是在玩,在享受課堂。本課中,我設計了一些游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鞏固,在鞏固中玩,使孩子學得興趣盎然,樂此不疲。整個課堂彌漫著一種輕松快樂的氛圍。
五、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這是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在教學中,我盡量把目光撒在每一個孩子的身上,采用大面積指名讀,開火讀,小組讀,小老師教讀等多種形式,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到課堂中來,都有展現自我的機會。
這節課是我對新課標精神的初步實踐,以后要更進一步努力!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0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經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著應對生活”。課文經過小英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敘述后面飽含著充沛的情感。
《掌聲》這堂課我主要用比較的教學方式:如原先的小英和之后的小英比較,第一次掌聲和第二次掌聲比較,由淺入深,從而使學生理解“掌聲”的意義,從而理解課文資料,受到思想教育。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兒童的情感容易激發,也容易變化,所以,在生情的基礎上,引導他們把情感的體驗上升為理性認識。從情到理是認識上的升華。
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隨著教學資料和教學實際的需要,給學生進行場景的`描摹,或情境再現,或傳遞情思,或渲染氣氛,力爭讓學生如臨其境,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這樣,既豐富學生的想象,發展學生的語言,使其心靈產生感應,加深對文本主旨的理解。教學中,我以“如果你是小英的同學,你會說……”、“如果你是小英,你會想……”、“如果你是小英,你想說……”等問題引導學生進入主角,使教材描述的客觀世界成為學生自我的主觀感受,融入情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在主角參與、主角轉換中不但豐富了想象,加深了對課文資料的理解,還增進了情感體驗,升華了思想認識。
教學中更存在許多遺憾,讓學生經過朗讀品讀感悟到小英的前后變化,從自卑、憂郁、膽小到開朗、自信、勇敢,在朗讀指導上,品讀上做得不夠到位,對學生回答的評價也不不夠及時與機智。作為低年級的學段,識字寫字教學時間不夠充分,受限于文本教學任務的完成,對于識字寫字教學的力度還不夠,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學生書寫的指導并有效的落實。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1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這篇課文時,我指導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讓學生說說聽診器的發明過程,學生們有點疑惑,我變換了學習方式讓孩子們繼續跟著我做。反復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這時,我趁熱打鐵說愿意把這段背下來嗎?孩子們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
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里。“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請、清、情、晴”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里有事老想著是情”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登罐雀樓》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村居》、《望廬山瀑布》、《春曉》等多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讓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2
在設計這一課的過程,教案先后修改了十多次,我看了支玉恒、李吉林、蔣軍晶等名師的實錄,我明白,我在準備這節課時是不能將他們的設計生搬硬套的。
我反復讀課文,理解著課文每一句話,細細品讀,我對課文有了更深的認識。
作為一個音樂家,能來到一個偏僻的小鎮演出,肯定沒有華麗的演奏大廳,沒有那么多上流社會的人,說明他想把自我的音樂散播到每一個角落,他想讓他的音樂給更多的普通的人帶來享受。他走在幽靜的小路上,僅有幽靜的地方才能聽到這斷斷續續的琴聲,在這樣偏僻的地方,僅有低矮的茅屋,卻傳出的是他的音樂,這樣窮的人是聽不起他的音樂會的,卻彈奏著他的曲子怎能不讓他好奇?所以,他走近茅屋。
這對窮苦兄妹的對話又引起了我的深思。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曲子肯定不好彈,而姑娘沒有看譜,只是聽過別人彈過幾遍就能斷斷續續的彈,說明姑娘確實不簡單,也反映了姑娘的音樂天賦,可是彈不好曲子讓這個姑娘苦惱,她是那樣渴望聽貝多芬親自彈。姑娘的話中流露出了對音樂的熱愛與渴望,可是哥哥的話讓我明白了她的家境,這對窮苦的兄妹雖然貧寒,卻依然相互理解,互相關心。此時,門外的貝多芬的聽了這番話后會有怎樣的反應?送他們兩張門票?還是把譜子寫給姑娘?當他看到這位姑娘竟然是個盲人的時候,他唯一能滿足姑娘的就是為她彈一曲。貝多芬沒有自報家門,而是選擇了給姑娘彈琴,他認為姑娘知不明白他沒關系,只要聽到她渴望的旋律就好,在姑娘面前,他并沒有把自我當作一個音樂家,而是一個把音樂的美帶給姑娘的使者,當姑娘渴望聽到的琴聲響起的時候,姑娘自然是入了神。因為僅有貝多芬才能彈得這樣純熟,姑娘的音樂天賦讓她聽出這個彈琴的人就是貝多芬,可是她又難以置信,但感覺分明是貝多芬,因為她能真正體會貝多芬音樂中的感情,她對音樂的理解正是貝多芬對音樂的理解。從那里能夠看出,姑娘和貝多芬是默契的,這就是“心有靈犀一點通”。貝多芬沒有想到,在這樣偏僻的小鎮上竟然有
如此熱愛音樂的人,也沒有想到一位盲姑娘竟然有這樣的音樂天賦,更沒有想到這位姑娘能經過音樂體會到他的內心世界。
對于貝多芬來說,這樣的知音是可遇不可求的,他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他被這對窮苦兄妹對音樂和生活的熱愛深深的打動了,胸中的感情有如波濤洶涌的大海。此時,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月光透進窗子,月亮是完美的象征,表達的是祝福,貝多芬在這樣偏僻的地方,這樣貧寒的人家,遇到了懂得自我音樂的人,他此時心里是溫馨的,他有太多太多的話要說,有太多太多的祝福要送給這位姑娘,借著清幽的月光,作為一個音樂家,一個以音樂為語言的人,他不需要說些什么,那樣太蒼白了,僅有用音樂來抒發他內心的情感,所以即興創作了《月光曲》。
皮鞋匠聯想到的畫面是貝多芬心境的變化,姑娘腦海中的波濤洶涌的大海是貝多芬感情的涌動和傾瀉。當音樂停了,貝多芬心境平靜的時候,兄妹倆仍然在回味著音樂的意境,體會著貝多芬的心境與創作的活力,可貝多芬已悄然離去。貝多芬靜靜地來又靜靜地去,給兄妹留下地是祝福,是喜悅,是無限的遐思,是幸福的陶醉……給我們后人留下的是不朽的音樂和美的感受。
當我真正走近了課文,才真正走進了貝多芬的內心世界,走進了《月光曲》創作的根源。同時,我查閱了貝多芬的相關資料,貝多芬自我曾說過:“我的音樂應當為窮人造福,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該多么幸福!”“我為什么要作曲,因為我有很多想法要釋放出來。”他的這兩句話更是加深了我對文章的理解,是呀,他為什么要為姑娘彈琴?一個音樂家僅有富有同情心,僅有他懷著用音樂為窮人帶來幸福感的心,才能驅使他為這個姑娘彈琴。當他遇到知音時,他如此的激動,他的內心世界怎樣釋放?僅有音樂。
此外,我還看了貝多芬的另一首名曲《致愛麗斯》的創作過程,也是為了一個即將死去的窮苦人而作,在這個窮人即將離開人世的時候,他用他的'音樂滿足了他的心愿,看到了他夢寐以求的美景,帶著幸福和喜悅滿足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貝多芬就是這樣一個感性的人,這樣一個善良的人,這樣一個用音樂給人帶來幸福的人,他一生的音樂輝煌也基于此。
所以,我更要讓孩子經過《月光曲》的創作過程來體味貝多芬偉大的人格魅力。在設計課的時候,我更注重孩子的情感體驗,把《月光曲》的創作過程作為了重點,而《月光曲》所表現的畫面是貝多芬感情變化的體現和釋放,當孩子真正理解了創作過程,真正跟我一樣走進貝多芬的內心的時候,我想畫面所體現的情感就不難理解了。
對于這樣設計,這是個嘗試。我想,讓孩子換位思考的方式去體驗,讓孩子帶著自我的情感體驗去讀課文,用自我的感情和聲音反射姑娘和貝多芬內心,去理解這一偉大作品誕生的過程。
在反復的試講中,我也不斷反思一些問題。
怎樣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用語言調動孩子的情緒。平淡的語言會讓孩子感到乏味。當教師自身的語言抑揚頓挫的時候,孩子的情緒也會隨之起伏,能夠自然地引領孩子進入課堂,進入學習狀態。
用微笑拉進師生的距離。一堂課下來,如果教師一向板著臉,無形之中孩子就會疏遠你,從而產生一些厭學情緒,因為他覺得教師不喜歡他,所以他也不喜歡教師,就更不會喜歡這樣的教師的課堂了。
用評價激發孩子的興趣。孩子每回答一個問題,最期望的就是教師給他一個針對他回答的恰當的評價。當你的評價給他以肯定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成就感;當你的評價給他以鼓勵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動力;當你的評價給他以提議的時候,他會有學習的方向。可當你的評價給他以批評的時候,他會有挫敗感,會傷害他的自尊心,引起他的自卑甚至是厭學的情緒;當你沒有評價的時候,他會失落,因為他沒有引起你的重視,從而失去繼續學習的興趣。
怎樣到達預設的課堂效果?
經過讀感悟,帶著感悟再讀。孩子經過讀課文,能從子里行間里有所感知,讓孩子把其感知再回歸到課文,經過讀來表達與強調自我的體會,就加深了其對課文的理解。這一過程中,教師要適時的點撥與指導。當孩子理解不夠到位的時候,教師要經過范讀來強調,讓孩子透過聲音來感知。在理解兄妹倆對話的時候,我先讓孩子自我讀,從對話中聽出了什么。經過讀書反饋,孩子從不一樣的角度理解了課文,我讓其帶著自我的體會讀出來,比如,一個孩子說她聽出了盲姑娘很熱愛音樂,讓她經過讀把盲姑娘熱愛音樂體現出來,孩子的讀就多了一分體會,多了一分感情色彩,自然就走入了文章,進入了主角。同時,教師僅有自我入情入境了,才能引領孩子感情的投入。
教師的語言必須千錘百煉。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預設的問題越長,孩子越不能準確理解教師的意圖;孩子的思維是活躍的,也是讓教師常常意想不到的,預設的問題必須要用語簡潔準確,可能一個字的偏差,就導致了孩子的歧義理解。再磨課的過程中,我最初設計的問題是“到底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讓他創作出傳世名曲《月光曲》的?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出原因。”可是,經過幾次試講,都沒有收到預設的效果,舉手回答的孩子寥寥無幾,有的孩子不理解,有的孩子的回答就是通讀課文,這個問題太寬泛了。我反復思考這句話,問題就出在那里。經過教研員的點撥,把問題改成了“到底是什么打動了貝多芬,讓她為盲姑娘彈曲子?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到子里行間里去找原因。”再之后的試講,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孩子狠準確地就找到了兄妹倆的對話,進取踴躍地舉手回答。這小小的細節引起了我的思考,我深深地感到,同樣地問題不一樣的問法,就收到不一樣的課堂效果。
經過本次講課比賽,無論是我自我的磨課經歷還是聽別人的課,都讓我學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更反思了很多。語文教師不僅僅是教會孩子讀書寫字,語文教學是藝術,要讓孩子喜歡上語文,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會引領其走入文學寶殿。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3
在學習這四個后鼻韻母時,學生編的兒歌能脫離開畫面,想到畫面以外的東西,語言同時也在提高:小羊小羊吃青草;我又一盞小臺燈;雄鷹高空展翅飛,我是一名小英雄,哇,我贏了!我有一臺小鬧鐘,他是我的好朋友。早晨讓我早早起,按時上學不遲到。
學習句子“老師教我們用計算機畫畫。小文畫了一朵紅花,小青畫了一制白鵝。我畫了一條美麗的彩虹”時,學生通過朗讀,感到學到本領后,是非常快樂的,因此應該用高興的'語氣去讀。這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語感的訓練感怎樣進行,需要老師走進學生中去,有時就把自己當作一個小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我們會感到語言充滿了味道。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4
《快活的小河》是一篇童話故事,主要講:一條小河在流淌的過程中遇到了艱難險阻,受到了委屈,從而抱怨。大山、泉水、瀑布關心、鼓勵小河,同時小河也在他們的身上學會了堅強、勇敢,和伙伴們團結合作、攜手并肩奔向遠大目標的故事!讀完這篇童話,我們也會受到快樂的感染,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快樂!
教學這篇課文后,我覺得以下幾點是我在教學中做得比較成功的:
1、以讀為主,以學生為本。《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我就讓學生通過有目的性的自讀、個人讀、齊讀、男女生分角色等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朗讀來理解大山的慈祥與寬容,泉水和瀑布的堅強、勇敢,以及小河的成長變化。體會他們如何獲得快活,明白什么才是真正的.快活。并且我在教學中注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他們在熟讀的基礎上說自己對“小河、大山、泉水和瀑布”的理解。學生因為對課文熟悉了,有的學生就說:“小河很愿意接受別人的意見,能夠知錯就改,取長補短!”有的學生說:“小河從快活到不快活,又變得快活起來,是因為他從泉水、瀑布的身上學習到了堅強、勇敢。”有的學生說:“泉水很謙虛,小河在夸獎他勇敢時,他說‘瀑布比我更勇敢!’”有的說:“大山像慈祥的長者,對小河很關心。”有的說:“小河不再孤單了,他認識了這么多勇敢的朋友!”……這樣,通過讀、說,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懂得了課文,明白了道理。
2、讓學生精讀課文有關段落,學會品詞品句,讀有所悟。“抓住關鍵詞語讀好句子”是語文課上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我在教學《快活的小河》時,讓學生按要求找到句子,然后讓學生讀通句子,讀好句子,在讀句的過程中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句意,深入感悟文中的情感。學生讀得好,說得更好。一位女生說,她從“泉水從山峰上跳下來,摔了多少個跟頭啊,可他從來不叫苦”中體會到泉水的堅強、堅持不懈。其實,在本課教學中,孩子們精彩的發言,也為本課的教學增色不少!
3、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煉口語交際能力”。所以我們的教學離不開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而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起源于口頭表達能力,因此我通過學生與文本、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的對話中去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15
自從我校提出了開展高效課堂教學活動以來,我個人認為高效課堂需要遵循三個基本出發點:
一是如何遵循教學規律,回歸教學本質,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二是如何落實新的課程理念,是否真正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不能遵循自己的意志講,而不注重學生的多種學習方法的體現;三是學生目標達成度檢查的方式,信息的反饋方式。其次,評價一堂高效課的標準概括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知識容量要大;
二、目標達成度高:包括過程達成度,結果達成度;
三、看學生的參與面。提問時看學生的參與面,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程度,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習慣,小組交流時學生參與度和積極性主動性。以下是我在平時課堂教學上的一些體會和幾點做法,跟大家交流一下,敬請批評指正:
一、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首先,數學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螺旋式方向前進的,學生的思維方法和解決問題的手段是逐漸積累的,因此課堂上對簡單的內容應少講,應更多地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己吸取知識的習慣,有效的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對數學的興趣。通過對問題的引導討論,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以學生發展為本,有效地調動學生獨立探索、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了學生
學習興趣。
其次,少講大多數學生不能接受的內容,許多數學教師對于自己感興趣的教學內容,津津樂道地將一些綜合性強,技巧性高的習題講給學生聽,至于有多少學生能真正接受,則考慮的很少,這種處理教學內容的方法脫離了現狀,給大多數學生帶來的是苦惱,有些學生正是在這種不科學的處理數學問題的挫折中,產生
了害怕數學的心理,把學習數學當成了沉重的精神和心理負擔。最后,在課堂上要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根據教學內容、課時要求,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和安排新穎別致的課題導入方式,激發和喚起學生的求知欲。
二、數學課堂教學注重題組教學
所謂題組教學就是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達到某一方面的目的,根據學生的接受知識的規律,合理有效地選用一組數學問題組織教學,并且在這些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除了解決單個的數學問題外,通過幾個問題的前后聯系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的變化,形成一種更高層次的思維方法。
三、提高課堂提問效果
目前中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一個普遍問題是對課堂提問重視不夠,表現為提問目的不夠明確,所提方式隨心所欲,提問效果不盡人意。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環節,課堂提問是實現師生相互
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步驟。
1.提問要有序
問題的設計要按照課程的邏輯順序,要考慮學生的認識序,循序而問,步步深入。前后顛倒、信口提問,只會擾亂學生的思維順序。
2.提問的內容要有度
淺顯的隨意提問引不起學生興趣,他們隨聲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維的深度。超前的深奧提問又使學生不知所云,難以形成思維的力度,只有適度的提問、恰當的坡度,才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
3.提問語言要有啟發性
數學語言的特點是嚴謹、簡潔,形式符號化,教師提問語言既要顧及數學這種特點,又要結合學生認知特點,用自然語言表達要準確、精煉,若用符號語言提問要輔以適當的解釋。
4.要給學生思考時間
提出問題后適當的停頓便于學生思考,學生答完問題后再稍微停數秒,往往可引出或他人更完整確切的補充。幾秒鐘的等待可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可忽視。
四、重視小組合作教學
小組合作的形式主要是四人一組或同桌二人小組,小組合作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06-11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7
(精選)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7-10
小學語文假如教學反思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