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篇(推薦)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江南》是一首選自《漢樂府》的古詩,本詩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鄉人們采蓮的情景圖。
本詩共七行兩句,前兩行直接描寫了江南水鄉的美,介紹了此處是一個可以采蓮的好地方;后五行寫魚兒在蓮葉下面游水嬉戲。詩句生動活潑,通俗易懂;插圖色彩鮮明,形象逼真,展現了一幅蕩舟采蓮、蓮葉田田、魚戲蓮葉的美麗畫卷。
可謂有景、有情、有韻,孩子們讀來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讀中陶冶兒童美的情操。學生通過學習古詩可初步體驗到詩中精彩的語言,受到古詩文的熏陶。可要讓剛接觸漢字的一年級學生體會到詩的意境,感悟到語言的凝練之美,就有一定的難度。這就必須由教師通過創設情境,指導學生看圖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
一、揭題激趣,感受美。
新課一開始,我從課題引入江南是一個魚米之鄉,然后憑借多媒體課件出示采蓮圖給學生看,請小朋友說說江南是個什么樣的地方?
二、讀誦詩句,感悟美。
請小朋友們讀讀詩歌。全詩共兩句話,教學第一句時,抓住“何田田”理解蓮葉茂盛鮮亮的'特點。我讓學生讀課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圖,教師引導:現在,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湖的蓮葉,你想說些什么?學生說,“蓮葉真多呀!”“蓮葉真美呀!”“蓮葉又大又綠!”“滿湖的蓮葉又大又綠,綠油油的,像一把把大傘,你挨著我,我挨著你。”在學生交流后,教師引導朗讀:“小朋友們說得真美。老師好像也劃著小船,到了湖面上。我們一起來把第一句讀一讀,看看能不能把蓮葉的大,蓮葉的綠,蓮葉的美讀出來。”鼓勵同學站起來,配上動作讀。通過師生齊讀,同桌互讀,互評等形式多樣的練習,學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純的語音, “何田田”一詞在學生的腦海中已形象可感,這就悟出了文字間蘊含的美。再有課文要想熟讀成誦,就必須反復地讀。但我不提倡機械的反復讀,因為這樣做會大大降低學生讀書的興趣,嚴重壓制他們身心的發展。低年級學生的表現欲很強,在指導背誦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對于這個學生應該很感興趣,這樣課堂氣氛就比較活躍,就可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讀中想畫,欣賞美。
請小朋友們看畫面,猜一猜“蓮葉何田田”是寫蓮葉怎么樣的?以圖解詩,以讀代講,用想象把詩句還原成畫面,把學生帶入夢中的江南,自然地讀出了贊嘆之請。還沒讀到“魚戲蓮葉間”時,學生顯得有點坐不住了,一年級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難把一節四十分鐘的課堅持到底,于是,我靈機一動,話鋒一轉,說:小朋友們,愿意跟著老師劃著小船到“蓮葉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蓮子嗎?這么一說,小朋友們的精神頓時又來了,我因勢利導——“那就讓我們劃起槳兒,去欣賞蓮葉田田吧!”話畢,輕輕地劃了起來,小朋友們也都學著他的樣子,進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動作太大了,影響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劃槳,于是我說:“我們可要輕輕地劃小船哦,別碰疼了蓮葉,碰傷了荷花哦!”小朋友們都是善良的,聽我這么一說,趕緊放慢了速度,劃得很輕很輕,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樣,入情入境,就在小朋友們開心劃著小船的時候,我突然叫起來:哎呀,快看一小魚,我接著吟誦:魚戲蓮葉間——故意拖長了聲調,小朋友們沒跟著接,于是我又接著說: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小朋友們明白了,有的說:魚戲蓮葉南。有的說:魚戲蓮葉北。就這樣,由發現小魚的驚喜而發出的叫聲不絕于耳,當時那場面的熱鬧和劃船的歡快溢于言表。這五句幾乎相同的詩句,本來學生是很難讀出層次感的,讀這五句詩時,大部分學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魚,與上句斷開理解,抓的是“魚戲”。卻不知道此處是“互文見義”的手法,經這么一劃槳,一發現,一驚喜,一叫喊,小朋友們茅塞頓開,立即領悟到了這五句詩是采蓮人的驚喊,再指導朗讀自然也就輕松得多了。
這首詩簡單易讀,瑯瑯上口,故不須在背誦上花較多時間,應著重指導學生對詩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臨寫。在指導朗讀詩的第二句時,因為這一句中很多部分相同,所以學生讀起來會沒有精神,設計教師口述魚兒嬉戲的情景,讓學生表演一條條快活的小魚,盡情“游來游去”的環節,學生很活躍,達到預先的目的。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荷葉圓圓》
這是一篇語句優美、輕快活潑的散文詩。在教學時我通過讓學生欣賞美麗的畫面,美讀清新的文字,想象動人的.場景,背誦優美的句子,讓孩子們充分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和小魚兒快樂的心情,感受夏天給我們帶來的情趣。孩子們在美的情景中美美地學,美美地讀,在檢查中發現每一個孩子的朗讀都是那么聲情并茂,是孩子們已經入情入境了吧!
教學生字時,通過多種方法識字,有分散識字與集中識字,有演一演,有說一說等等。一堂課下來,孩子們就不知不覺地記住了這些生字。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3
《比尾巴》這篇課文是首兒歌,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內容是充滿兒童情趣的語言,讀起來瑯瑯上口。本課的教學目標是識字、寫字,認識新筆畫“撇折”,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讀好問句,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如何讓學生了解各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更加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呢?設計時,我從兩個方面入手:
1、從教材和學生實際出發,制定好認知、訓練和情意目標,根據訓練點,,用網絡優勢,制作了豐富的多媒體課件,努力創設與訓練點相關的教學情景。
2、以學生為主體,以個別化,協作式為主要形式,在引導學生全體參與的教學過程中,力爭形成師生共鳴的態勢,以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益,拓展知識面,培養創新能力。
圍繞訓練點,我是這樣展開的:
1、創設情境,營造民主、寬松的氛圍,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新課標》中對閱讀方面的情感態度而言,首先是強調養成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在低年級這一點尤為重要。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學習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他的興趣決定了它的學習態度。只有了解他們的心理,從他們感興趣的方面入手,才會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才能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他們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它們最親近的朋友。就《比尾巴》這篇課文本身而言,淺近的詩歌就比較能讓學生感興趣,讀起來也是瑯瑯上口。教學時,開始我就利用小學生對動物的親近以及對童話世界里小動物們的比尾巴大賽充滿了好奇。采用森林王國里的獅子大王這一角色,使他們很快進入情境,從而激發了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讓他們樂于接受獅子大王的邀請,欣然愿意當小裁判幫助小動物們比尾巴。這個時候,強調學生自己就是主人,讓他們在初讀課文中找出參加比賽的小動物們。
2、運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達到識字認字的目的。《新課標》中提出:識字教學提倡在情境中識字,在生活中識字,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在課上,老師要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識字寫字。在這一課的識字、寫字教學中,鑒于要求認識的字多半出現在動物的名稱上,于是我引出小狗——這個由獅子大王派來的差使,給小選手們發衣服,而要求會認的字就在每件衣服上。于是在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之后,就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小組中學習生字。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并且還可以小組內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記住這個生字的。實踐證明,在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之后,再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字,這樣學生的記憶也比較深刻。在寫字教學中,我還是利用課件中形象豐富的小蝸牛引出本課中要求會寫的三個字:云、公、車。然后鞏固認讀,最后在生動的故事情境中完成教學。《課標》中講的寫字教學,不單純是為了些好字,而是教書育人。寫字的育人功能是有目共睹的,是不爭的事實。郭沫若先生說:“培養中小學生寫好字,不一定是人人成為書法家,總要把字寫得合乎規格,比較干凈、端正、容易認。這樣養成習慣有好處,能夠使人細心,容易集中意志。草草了事,粗枝大葉,獨斷專行,是容易誤事的。練習寫字可以逐漸免除這些毛病。”因此,在我板書范些的同時,強調寫字時應該注意的事項,并且學生寫字的同時強調寫字的姿勢,從小培養良好的寫字習慣。在學生練寫完之后,還及時評價學生的字,指出優秀的地方和不足之處,給與適當的表揚和鼓勵。
3、充分朗讀,在讀中感悟。在閱讀的過程和方法方面,《新課標》特別強調要加強朗讀,第一學段在朗讀的目標上是這樣要求的“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這篇課文本身而言,那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所以在上課的前五分鐘內,我就讓學生初讀課文,使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初步的整體感知。學生在讀的過程中,要求做到讀準字音,鼓勵學生比比誰讀得好,讀得流利。朗讀是本課的教學重點之一,而讀好文中的問句又是教學難點。由此可見,讀在本課的教學中是占有相當一部分的比例。對于本課在問句的指導朗讀方面,我是這樣處理的:首先是出示文中的六個問句,讓學生自由讀,這樣他們讓他們有個大體的感知。然后是讓學生仔細聽老師的范讀,讓學生自己在聽的過程中找出讀的要點,再讓他們自己按照找出的要點自己讀,最后是個別讀,在開火車比賽讀。在授完新課的時候,又設計了讀的環節。這時是繼續創設情境,在情境中要求學生能夠有感情得讀,流利得讀,最后在讀的基礎上能夠背誦。本課的末尾,我制作了動畫、配樂,讓學生伴著優美的音樂,看著生動的動畫,在讀中盡情的舞蹈,在歌曲中結束課文。
4、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課文中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同時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中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欲望,此時讓學生仿照課文的形式編兒歌。在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后,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象剪刀?”“燕子的尾巴象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
另外,在這篇課文的教學方面,我覺得還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在閱讀教學中,存在著多重對話關系,如學生與作者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教師與作者的對話,學生、教師與編者的對話等,這些都為學生的個體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但對話的中心是每一個學生個人。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必須強調學生閱讀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文本的意義是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行發現、自行建構的,要讓學生自己閱讀、自己學會閱讀。要讓他們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不是老師去講解,而是學生自己各抒己見,變被動為主動去品析、討論、欣賞、嘗試朗讀。此外,還要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既然每個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個性氣質都不一樣,就應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做出有個性的反應,確認自己認為特別重要的問題,作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應甚至是“突發奇想”,將自己的閱讀感受與作者的意圖進行比較,為文本的內容和表達另做設計等等。在文學作品的閱讀教學中,不要可以追求“標準答案”。所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閱讀中,并不是消極地接受、索取意義,而是積極主動地發現、建構意義,甚至創造意義。今后,需要做的是如何把這種思想滲透到教學的每一個角落,落實到的一舉一動中。另外,還可以將生活和課堂聯系起來,課外布置學生通過各種途徑查找、收集有關動物的文字、圖片資料,留心有關動物尾巴的特點。這次的教學活動,更進一步促進了我對《新課標》的理解,從而讓我深刻的認識到,只有擯棄陳舊的教學觀念,接受新的教學理念,才能使我們的教學再上一個臺階。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4
一、教材說明
這篇兒歌通過三問三答的對話方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讀來瑯瑯上口,簡明易懂,富有兒童情趣。
兒歌共四節。第一、三節三個問句,引起孩子們的思考:究竟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像一把傘?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看?第二、四節三句話,回答了第一、三段的三個問題。兩問兩答,像是猜謎語,又像是考別人,別人說不出答案,而是自己自己知道答案,于是迫不及待地說出這個答案。這首兒歌抓住了低年級孩子愛表現的心理特點,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這首兒歌還告訴學生,身邊的事多么奇怪,有的尾巴長,有的尾巴短,有的尾巴像一把傘。有的尾巴彎,有的尾巴扁。還有哪些事物各不相同?需要仔細去察看。
學習重點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學習難點是讀好問句。
二、教學要求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云、公、車"3個字。認識1個筆畫"斜鉤"和3個偏旁"矢、八、鳥"。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學習朗讀問句。
3、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培養探究的興趣。
三、教學時間
2課時
四、媒體使用課件
五、教學建議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會認本課的12個生字,三個偏旁,一個筆畫。會寫"云、公、車"。
二、教學過程
(一)趣味揭題,學習生字
1、今天,森林里的小動物們要舉行一項特別的比賽,請我們每個小朋友做裁判。它們比什么呢?
2、教師當堂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認識"比尾巴"三個生字。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全文。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
3、請同學們再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通課文。(教師巡視,因材施教,注意讀書習慣的培養。)
4、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聽?其他同學注意聽他讀得是否達到了要求。
5、小組比賽,你問我答。
6、評議、討論,指導朗讀問句。
(三)認讀生字、學寫生字
1、(課件顯紅12個生字)這些紅色的字,你認識嗎?做小老師教教同學。
2、學寫"云、公、車"。本課寫字教學,可讓學生在自己描紅的基礎上,點撥學生發現書寫三個字的筆順規則是從上到下。然后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寫好這三個字的關鍵之處:"云"字第二筆橫要寫長一點,落在橫中線上;"公"上面的"八"的開口度要適中;"車"最后一筆"丨"要壓在豎中線上。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能準確、有感情地背誦兒歌。
2、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培養探究的興趣。
二、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根據課件,逐句認讀兒歌。
2、卡片認讀詞語
比尾巴長短一把傘猴子松鼠扁尾巴看公雞鴨子
(二)細讀課文,了解動物尾巴特點
1、讀課文,找找課文中講了哪些小動物比尾巴?它們的尾巴有什么特點?
2、小組交流、討論。
3、課件出示文中六種動物的圖畫,看著圖說說它們的尾巴的特點,嘗試對讀問答。
4、評議
(三)熟讀成誦,拓展延伸
1、請同學以分組對讀、男女生對讀的方式朗讀全文。
2、嘗試背誦。
3、課件出示牛、馬、魚、貓、豬的尾巴,說說它們的尾巴像什么?
4、完成課后"讀讀畫畫"練習。
5、課后延伸:大自然很奇妙,有興趣再找找還有哪些動物的有它自己的特點。
教學反思
《比尾巴》是一首極富童真童趣的兒歌,抓住各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以“比”的形式為主線,以對話的形式向孩子們介紹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雞、鴨子、孔雀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
在孩子們眼里,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他們天生就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感到新奇和新鮮。這為本課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一、激興趣,讓學生在興致勃勃中學語言。
課前,我跟孩子們做了個熱身游戲。看看誰的反應快。“摸摸你的小鼻子”;“摸摸你的小耳朵”;“摸摸你的黑頭發”;“摸摸你的圓臉蛋”;“摸摸你的長尾巴”。“哈哈哈……”孩子們一片嘩然。“你們有尾巴嗎?”“沒有。”“可我們身邊很多小動物都有尾巴,今天,它們還要進行一場比尾巴大賽呢。”趁孩子們游戲時的興奮勁還在,我趁熱打鐵,迅速把他們引進課文情境。
一開始上課,我就創設了一個動物王國比尾巴大賽的情境,請孩子們來當裁判,把他們置于活動當中,讓他們走進文本,激發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語文實踐。
在教學的各個環節,我也始終都從學生的興趣入手。“要想當一個合格的裁判,要能正確叫出這些小動物的名字。”“一名優秀的裁判,肯定不會被這些生字寶寶難倒。”“誰能用你的朗讀把比尾巴的故事告訴大家,比比誰是最出色的裁判。”這樣,孩子們在學中玩,玩中學,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識字、朗讀都順利過關。
二、多形式,讓學生在豐富多彩中學語言。
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后,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
整堂課中,穿插了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如師生、生生引讀、對讀;加上動作表演讀:小組內評讀、推薦讀、“比尾巴”表演賽)讓學生多動腦,多動手,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實踐,提高了語文課堂的實效性。
三、求統一,讓學生在高效整合中學語言。
在完成閱讀、識字基本任務的基礎上,我又引導孩子們去思考小小的一條尾巴,為何長得各不相同,有什么作用?孩子們在互相交流中增長見識,感受著動物尾巴的奇妙,在孩子暢所欲言后,我也相應地介紹了一些動物尾巴的知識,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趁機我要求感興趣的孩子在課外多多觀察、收集小動物圖片,去了解更多小動物尾巴的作用,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收集信息的能力。
學生在經歷文本、超越文本的同時,通過拓展練說、模仿寫詩,激發他們的想象力,提高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達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共振。
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著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5
《雨鈴鐺》是北師大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以“雨”為主題的第10單元的一篇主體課文,是一首清新自然而又充滿童趣的詩歌。文中描寫了春雨之聲“沙沙響”,春雨之形像“串串小鈴鐺”,“雨鈴鐺”掛在屋檐上,“丁零當啷、丁零當啷”作響,招呼萬物迅速回歸、復蘇、生長,開始新的生活。這將引起兒童無限的遐想,他們富于幻想的心靈將與“丁零當啷”的鈴聲一起飄得很遠……三月正是春雨綿綿的季節,在這個時候教學本課孩子更有切身的體驗。
根據新課程標準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級教材、學生的特點,我將這節課的教學定位在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閱讀的樂趣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以讀為本,讓學生感受語言的優美,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創新思維和豐富想象力的培養。我把教學設計為五個部分,包括導入新課、初讀課文、品讀詞句、感情朗讀、生字學習幾個環節,40分鐘教學下來,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孩子收獲很多,我自己也收獲了很多,下面我想談談自己課下反思以后的幾點感受。
一、課堂上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作為一年級小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所以我從細節入手,時時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課前我提醒孩子應該準備什么、東西擺放在什么位置。用小任務的形式激勵他們做到坐姿端正、舉手發言。初讀課文時教孩子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怎樣學會傾聽、回答老師的提問時說話要完整、讀書時要邊讀邊想象、寫字要做到“三個一”……隨時在教學中滲透習慣的養成。
二、隨文識字提高識字效率
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怎么在有效的時間里提高識字的效率,降低識字的難度,隨文識字無疑是最好的辦法。在導入新課時,我首先讓學生聽鈴鐺的聲音引出“鈴鐺”,接著讓學生說說鈴鐺是用什么做的,進而引導孩子觀察鈴鐺兩個字的偏旁是金字旁,這樣非常巧妙地讓孩子認識了鈴鐺這個詞語。在初讀課文后對所學生字進行了朗讀和組詞訓練,當孩子說到“串”這個字的讀音時,順便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的字形,讓他們和冰糖葫蘆聯系起來,非常形象的就記住了這個字。在這節課上,各個環節都采用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富有兒童心理色彩的形式來進行。利用優美的聲音漂亮的圖畫讓學生進入如詩如畫的境地,用富有個性、富有想象力的心靈與美妙的詩句對話,經歷一次真正有趣而又意義重大的閱讀過程。
三、注重朗讀訓練的循序漸進
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求學生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老師在指導時要循序漸進。開始時,利用教師范讀、學生自讀、要求學生讀書時做到不添字、不丟字,讀準每個字的字音。最后,在理解了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學生做到有感情地朗讀。比如感情朗讀“沙沙響”和“丁零當啷”兩種雨的聲音,讓學生先傾聽雨的聲音,接著聽聽鈴鐺的聲音,再來讀讀這些詞,孩子們體會起來就非常容易了,自己就讀出了春雨輕柔,輕快的`感覺了。最后在掃清字詞障礙、理解障礙后,讓孩子們配著音樂看著美麗的春雨畫面感情朗讀直到背誦。
四、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在學習最后一句話時我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就是春雨,除了招呼小燕子,還會招呼誰?會和他說什么?”并鼓勵他們學著詩歌的句式自己仿照說一說,學生們七嘴八舌地答道:“春雨在招呼小烏龜,快快出來做游戲。”“春雨在招呼青蛙,快快出來捉害蟲。”“春雨在招呼小松鼠,快快出來吃松果。”在自編兒歌中展開想象的翅膀,對春雨的認識不再局限于課文,讓孩子在無拘無束的想象與交流中展現個性化的童真,對春天的熱愛之情也油然而生。在發揮創造力的同時,體會到詩歌的韻律美。他們獨特的體驗所迸發出的奇思妙想是我們始料不及的,這種個性化的學習正是教學的價值所在。
課后自己也對本節課的教學進行了反思,發現了一些不足:課堂上我將的課件出現問題,沒能把聲音播放出來,是教學情境的創設大打折扣,且沒能讓孩子說說以前聽過春雨的聲音想什么?或可以讓學生再談談對不同的雨的感受,這樣的體會會更加全面。課堂上對學生的關注還應更加全面,應給更多孩子說、讀的時間,給每一個孩子展示的空間。我想我會在今后教學中對每一節課進行反思,在反思中不斷總結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6
設計理念:
從學生的生活出發,引導學生走進教材的內蘊世界,讀詞析詞,品詞用詞,激發情感,收獲知識,發展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表達,促進學生積極思考,注重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讓他們愛學語文,樂學語文。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一種筆畫,認識6個二類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韻文。
3、了解城市現代化的建筑和設施,體會祖國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的成就。
教學重難點:
聯系生活,觀察圖片,了解城市現代化的建筑與設施,體會祖國建設的成就。
教學準備:城市風貌圖。
一、談話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我們江陰是個怎樣的城市?
生:江陰是個美麗的城市。
生:江陰是個漂亮的城市。
生:江陰是個干凈的城市。
師:是呀,我們江陰是一座特別美麗的城市。今天,讓我們跟隨照相機的鏡頭再次細細欣賞一下我們江陰城的美景,好嗎?(學生異口同聲答好)出發前,讓我們帶上慶祝大會上放飛的氣球吧!
(投影出示氣球,氣球上是音節。)
師:誰想來摘這些氣球?
(生踴躍朗讀)
師:帶上摘下的氣球,我們出發吧!
(幻燈片放映圖片)
(由生活中的話題導入新課的學習,將枯燥的拼音復習趣味化,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將他們的注意力在最短的時間內集中到課堂中來。)
二、讀準韻文,初步獲得對城市的感性認識。
師:誰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注意把話完整。(出示卡片:我看到了——)
(生答略)
師:小朋友們看得真仔細!咦,老師發現識字6(板書)介紹的好像就是我們江陰城呢!不信,來讀讀吧!(出示韻文)
(學生自由讀;開火車讀;分組讀)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個景點一個景點慢慢欣賞。
(照片采集的景點都來自學生生活的周圍環境,是他們熟悉的。這種熟悉感,進一步拉進了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更大程度地激發起他們對韻文的學習興趣。)
三、品詞習字,深入感受城市的美麗風貌。
1、(出示噴泉圖)師:這是——(生齊讀“噴泉”)哪兒有噴泉?(出示卡片:有噴泉。)
生:中山公園里有噴泉。
生:文明廣場里有噴泉。
師:把“里”換一個字。
生:文明廣場上有噴泉。
生:黃山湖里有噴泉。
師:你們覺得噴泉噴射時的情景怎樣?能不能用上這個句式來具體地介紹一下?(出示句式:噴泉噴射時的情景可真。那些水柱有的,有的,還有的。)
(生答略)
師:多有趣,多好看的噴泉啊!把它留在我們的腦海中。
(生動情讀詞)
師:那些向上噴射的水柱是什么顏色的?
生:五顏六色的。
生:白色的。
師:到底是怎樣的,我們看了這個“泉”字就明白了。(放大“泉”字并變色。)上面是個“白”字,下面是個“水”字,向上噴涌的白色水流就是泉水。跟老師一起寫一遍。
(師生一同書寫“泉”)
師:那我們怎么會有彩色的印象呢?
生:是因為有霓虹燈的照射。
師:是的,五彩的燈光照射在噴泉潔白、晶瑩的水柱上,把水柱也映成了彩色。
(精彩的圖片為學生的說話練習提供了源泉,此時設
計這樣的環節,一方面為更好地理解詞語、認識事物服務,一方面也是對前面練習中出現的說話練習的延伸,還有一個目的是為識字服務。)
2、(出示雕塑圖)
師:這是——(生開火車回答:雕塑)你們知道嗎?雕塑不僅好看,還能帶給人啟發。你看得出這是什么嗎?(生搖頭)
師:這是兩個字,是“文明”這兩個字。(板書)現在看出來了吧。(生驚喜地看著圖片)聳立在文明廣場上的這座雕塑時刻提醒著我們每一個江陰市民什么呢?
生:要做一個講文明的人。
生:我們不能做不文明的事,不能亂扔垃圾。
師:小朋友們真是聰明的孩子。在我們鎮中心,也有一座雕塑,誰來說一說?
師:這就是雕塑,不僅帶給人美的享受,還帶給人啟迪,他們往往成為一個城市文化的象征。讓我們記住它。(生齊讀)
(課上至此,一年級的學生會出現松懈,利用理解雕塑的象征意義進行說話練習,一為提高想象力,發展語言;二為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3、(出示音樂廳圖)
師:這是我們天華文化中心內的音樂廳。(出示詞卡,生跟讀)
師:音樂廳里,人們干什么呢?(出示句式:人們在音樂廳里————)
(生答略)
師:是的,人們在音樂廳里欣賞美妙的音樂,覺得怎樣?
生:很快樂。
師:(出示詞卡)看,這“音樂”的“樂”還有一個讀音,(生讀)。
師:看看這圖,看看這生字“廳”,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讓大家記住這個生字,不寫錯呢?
生:那音樂廳的屋頂是平平的,就像第一筆橫。
生:不對,那屋頂有一點向上斜的。
師:小朋友們觀察得都很仔細,說得也都對。這音樂廳的屋頂和我們周圍的房子的屋頂不一樣,是平平的,不過,太平了也不好看,要有一點斜度。所以,我們在寫這第一筆橫的時候,要稍稍往上斜一點點。(師板書,生書空)這斜斜的撇就是從音樂廳里向外流淌的美妙樂聲。這里面的部分誰有好辦法記?
生:里面是個“丁”字。
師:音樂廳里有什么?
生:有很多椅子。
師:(邊板書邊講解)看,這橫和豎鉤就像排得整整齊齊的椅子,椅子不能移動,牢牢地釘在地上,所以這最后一筆是豎鉤。小朋友們,你們覺得像嗎?(學生笑著拼命點頭)那老師為什么把這橫和撇分開了?能不能連住?為什么?
生:要有走廊,連住了就走不進去了。
師:你的想象力真豐富!來,讓我們一起把這個“廳”寫正確,寫漂亮。(學生書寫)
(對于一些容易寫錯的生字,我們可以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鼓勵學生大膽地聯系生活進行想像,創造性地記憶生字字形。)
4、(出示花壇圖)師:這是——,(生讀詞)擺滿——的花壇。好看嗎?你能學著課文的樣子介紹一下這圖中花壇的美麗嗎?
生:花壇里的菊花好看極了!有紅的,有黃的,有紫的,還有白的,一朵朵,一叢叢,一片片,他們正迎著深秋的寒風開放呢!
5、(出示草坪圖)師:這是——(生讀詞)怎樣的草坪?(出示:的草坪)
生:綠綠的草坪。
生:美麗的草坪。
(師手勢比劃)生:大大的草坪。
生:平平整整的草坪。
師:你想在這片草坪上干什么呢?(出示:我想在這片的.草坪上。)(生答略)
6、還有什么美麗的事物呢?(生答后出示:林陰道)
師:道,就是道路,怎樣的道路才能被稱為林陰道呢?看看圖,想一想。
生:道路兩邊長滿樹。
生:大樹一棵挨著一棵。
師:是呀,(邊小結邊板書“林”)寬闊的道路兩邊樹木一棵挨著一棵。你記住這個“林”了嗎?
生:記住了。師:那“陰”又是什么呢?
生:是樹陰。
師:(出示圖)看,火辣辣的太陽當頭
照著,可在這林陰道上,綠陰一大片一大片,這樣的道路就叫——生:林陰道。
師:走在這林陰道上,看一看,(滿眼綠色),聞一聞,(樹木的清香撲鼻而來)。感覺怎樣?生:高興。愉快。舒服。
7、師:剛才,我們欣賞的這些事物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落,帶給我們美的享受,把我們的生活變得多姿多彩。記住他們,讀好它們。(出示詞語齊讀)
(通過想像,將思維放飛。使學生置身于美好的語文課堂情境中,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享受美景,感悟城市的魅力,激發對生活的這座城市的喜愛之情。)
四、圖文結合,認識并體會城市的現代化。
師:除了這些美景,我們江陰還擁有很多現代化的設施呢!
1、(出示大廈圖)師:這是——,大廈不就是樓房嗎?我們的教學樓也是樓房,能稱為大廈嗎?
生:不能。
師:為什么?
(教室里靜默)
師:小朋友們,看看這圖中的大廈,你覺得它怎樣?
生:很高很高。
生:高得頭都頂到了天上。
師:原來,得很高很高的大樓才能被稱為——(生齊:大廈)所以,有這樣一個詞語:高樓大廈。(出示齊讀)
2、師:這么高,爬得動嗎?
生:(起勁地搖手)不用爬,有電梯。(出示:電梯,齊讀。)
3、(出示圖)師:你們認識這個標志牌嗎?
生:停車場。
師:看,停車場里整整齊齊地停放著——(出示圖)
生:轎車。
師:都坐過吧?來,說說你坐車的感受。
(生答略)
師:轎車這一現代化的交通工具讓我們的出行變得更加方便,舒適。江陰的老百姓,開著轎車上下班的越來越多了。哎呀!十字路口常常堵車!上學、上班要遲到了!怎么辦呢?
(生答)
師:別著急,交通部門的叔叔阿姨有辦法,他們建起了(出示詞語)立交橋。(齊讀)這立交橋和江陰大橋這樣的橋一樣嗎?什么不一樣?
生:立交橋下面沒有河。
生:立交橋下面還是馬路。
師:你能用上“轎車”和“立交橋”這兩個詞語說一句話嗎?(出示參考句式:的轎車在立交橋上。)
4、師:你還有什么方法解決堵車的問題呢?
生:坐地鐵。
師:在我們江陰,已經有了鐵路、火車,可還沒有地鐵,那什么是地鐵,與火車有什么不同呢?
生:地鐵是在地底下開的火車。
師:看來你一定已經乘坐過了,是嗎?
生:是的。
師:有什么感覺?來,給大家介紹介紹。
生:很快,可是不會晃來晃去的,很舒服,還有電視看,還可以聽音樂呢!
師:地鐵真是一種更方便,更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啊!我們相信,隨著我們江陰城越來越大,越來越繁華,地鐵一定也會出現在我們的身邊的。讓我們一起期待吧!(齊讀:地鐵)
5、師:(出示六個詞語)這些事物,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舒適,記住它們吧。(齊讀)
五、熟讀背誦,激發生活及學習的幸福感。
師:這十二個詞語組合在一起,就成了詩一般的韻文,讓我們想像著剛才的畫面,一起來讀好它。(師范讀后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師:現在,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感覺生活在這樣美麗而又現代化的江陰,怎么樣?
生:很快樂!
生:很幸福!
六、練寫生字,延伸情感。
師:那就讓我們一起來把“江陰”的“陰”寫得漂漂亮亮的,好嗎?(生異口同聲答好,情緒高昂。)(出示生字)(指導、練寫過程略)
(真巧,“林陰道”的“陰”就是“江陰”的“陰”。通過前面情境的創設,學生的情感被充分調動起來了,帶著對家鄉江陰的無限熱愛之情來學習寫好本課中最難寫的生字:陰,將使學生更樂學。)
教后反思:
低年級的學生思維的特點偏向于形象性,因此,教師要積極創設一種和諧、輕松的氛圍,讓學生在自然、愉悅的情感狀態中學習新的知識,發展能力。
一、積極創設生活化的語文課堂。根據本課教材的特點,我通過課件的制作,將學生們的現實生活拉進了課堂,與教材緊密結合,創設出生活化的課堂氛圍,以更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感受到學習即生活,語文學習與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從課始的談話導入,到課中每一張與課文中的詞語相對應的照片,都為的是最大程度地拉進學生與課文的距離,把學習與他們平時的生活聯系起來。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詞語,在學習詞語中體驗生活的事物,取得詞語教學的好效果。
二、師生互動,在平等和諧中說出精彩。識字課的課文都是由詞語構成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認識事物,理解課文,我們必須填補空白,通過說話練習引導學生將詞語具體化,從而達到理解內化詞語,準確運用的更高一層的學習目標。而在教學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假如話題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他們往往不是無話可說,就是有話說不出,或者說不具體。對此,我在設計說話練習時,有意識地將說的練習又與學生的生活情境結合在一起,從而產生說的沖動,找到說的感覺,生成說的語言,在此基礎上,說通順,說連貫,說具體,說精彩。如讓學生們利用“有的”句式介紹噴泉噴射的情景;想像雕塑的畫外音;借鑒前面所學課文中的詞句描繪花壇、大廈等等,正因為貼近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再加上老師指向明確的引導,從而說得順暢,說得生動。這就猶如在堅實的土地上,教師再為孩子提供一塊踏板,他們怎能不騰空飛躍呢?而反之,在讓學生看圖利用“轎車”“立交橋”這兩個詞語說一句話時,因為這情景與他們的生活實際離得較遠,說的較為貧乏。
三、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多途徑、多形式指導學生識字。我們的漢字,是世界上內涵最豐富的文字,因此,也是最難掌握的。低年級又是大識字量。如何讓學生在短時間里識得并寫好大量漢字,少出錯,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語文老師好好探索。在這一課時中,我重點安排掌握四個生字:泉、廳、林、陰的書寫。對這四個生字,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引導學生記憶。如“噴泉”的“泉”,通過讓學生描述噴泉向上噴射的情景,體會到字義,再由教師引導融會貫通至字形:向上噴射的白色水流——泉。又如“林陰道”的“林”,通過對畫面的認識,“獨木不成林”自然識得生字。在指導學習“音樂廳”的“廳”時,鑒于以往學生大面積地表現出與“聽”的右半部分“斤”混淆,因此在設計教案時特別花了心思。正巧,在制作課件采集照片的過程中,音樂廳這一建筑外形給了我啟發。在課上,我充分利用圖片引導學生掌握第一筆橫——大大的平屋頂。半包圍結構的書寫要領則通過想像來解決。通過想像“丁”為音樂廳內整整齊齊排列的固定椅子,與墻壁之間有寬敞的走廊輕松地解決了難題。作業證實,此舉教學效果明顯。的確,千形萬狀的漢字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難題,但只要我們教師立足漢字產生的源泉——生活,多根據字的形、聲、義的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構建一種適合于該漢字的認知環境,并選擇與之相適應的引導方法,最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的思維,學生對漢字的把握能力將越來越好。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7
一、教學要求
1比鮮12個字,學寫“十、木、禾”3個字。認識3種筆畫“丨、丿、”和1個偏旁“”。
2奔し⒀生熱愛祖國的文字。
二、教材說明
本課為象形字歸類識字。12個字按器官、動物、天體與現象、植物分類。每個字都用圖文結合的方法展示漢字演變的過程,以利學生理解字義,認記字形,激發他們熱愛漢字。
教學重點是認記生字,會寫“十、木、禾”3個字。
三、教學建議
(一)課前準備
本課12種實物的圖片,某一生字(如“目”)字形演變卡片,豎(懸針豎與垂露豎)、撇、捺筆畫卡片。
(二)認字、寫字
1比獻
根據教材的編排特點,教認字可采取舉一反三的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即先指導學一個字,歸納學法,再組織自學。如教“目”,先出示生字卡片和實物圖片,認讀“目”,知道“目”指的是眼睛。再看“目”的古文字,看出“目”的字形與實物的形的聯系:外面的“”表示眼眶,里面的兩橫表示眼珠。告訴學生這種模擬實物的樣子造出的字是象形字。然后讀一讀、記一記“目”。最后小結學法:讀字看圖—看字比形—認記生字。在掌握學法后自學其余生字。檢查自學情況可不拘于生字的.順序,讓學生說說我會學哪個字,是怎樣記住的。學生沒有說到的為難點,就重點指導。在學生說字時,教師要針對字中易忽略的地方加以提示:小鳥不能沒眼睛,頭上一點要看清;兔子長著短尾巴,豎彎鉤上有一點;禾苗有穗兒,比“木”多一撇。隨“兔”的教學,認識“”(角字頭)。
鞏固生字除認讀外可采用圖片與生字連一連、貼一貼的方式,也可出示生字卡片,讓學生給它們分分組,說說為什么這樣分,領著大家讀一讀。
2斃醋
結合“十、木、禾”的書寫,本課要認識“丨、丿、”三種筆畫,知道“
先橫后豎,先撇后捺”兩條筆順規則。為此,可先用卡片認識筆畫并指導寫法。
豎,有懸針豎、垂露豎兩種。(豎的名稱不必講,或俗稱帶針尖的和不帶針尖的)豎從上到下要寫直。帶針尖的起筆要重,逐漸輕下去,收筆處為針尖狀;不帶針尖的起筆和收筆都要重些。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8
認讀拼音有助于學生掌握更多的生字,詞語,拼音的教學是一年級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學生在幼兒園中已經學習了拼音,本以為拼音的教學應該是很輕松的一件事,但在實踐中卻發現事實上不是如此,拼音教學不可忽視,學生學習的困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對形近的拼音容易發生混淆:學生往往會對b、d、p、q,對ie、ei、ai,ang、ong等拼音在拼讀時搞混,拼讀發生錯誤。
2、 對音節聲母與韻母不能合理區分,往往對這一個音節發呆不知如何拼讀。
3、 四聲變調,有些學生會把第二聲讀成第四聲,第三聲讀成第四聲,特別是第二聲上坡音學生常常抓不住。
4、 三拼音拼成兩拼音,學生通常會把nian拼成nan,會把niao拼成nao,三拼音中的'介音在呼音時往往會漏讀。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在教學時要重視容易出現的問題,反復訓練,舉一反三,幫助學生過好拼音關。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9
課堂上營造一種和諧的氛圍,學生們感到寬松、坦然、自由、愉悅,沒有任何形式的壓抑和強制,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有著強烈的生命意識,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思考、探究。無所顧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果斷而自主地決策和實踐。學習成為他們生命的自覺需要,成為他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教學《小熊住山洞》一文時,學生讀到“一年又一年,他們沒有砍樹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時,突然一個學生說道:爸爸帶我旅游時去過山洞,里面很黑又很悶,住在里面很難受的。
我面對學生的困惑,來個推波助瀾說:是啊,那么黑那么悶的山洞里小熊一家怎么能住了一年又一年而不砍樹造房子呢?于是引出了精彩的話題:“因為樹是有生命的,砍了樹,它的生命也就沒有了。”“因為砍了樹,樹林里的動物失去了家園就無法在這里生存下去了。”
我接過話題:所以,動物們都送來了一束束鮮花,這時它們會說些什么?
生1:松鼠說:小熊一家,我謝謝你們了,你沒有砍樹,秋天樹上結滿了果子,我在冬天就有松果吃,不用擔心餓肚子了。
生2:小豬說:我個子小,常常有人欺負我,森林里有了樹,在別人欺負我的時候,我就躲在樹后面,別人看不見我,我就可以安全的生活在這里了。
生3:麻雀說:森林里滿是樹,這些樹制造了許多的氧氣,使我們動物能呼吸到許多新鮮的'空氣,沒有生病,健康的生活在這里,多舒服啊!
生4:小白兔說:我是運動能手,森林里樹這么多,給我制造了很好很大的運動場,我每天可以在這里蹦啊,跳啊鍛煉身體,你看,我的身體有多棒!這都是你一家的功勞哪!
生 5:山雞說:森林里樹木枝葉茂盛,向四面展開,好像撐開的綠傘,擋住了強烈的陽光,夏天,我們在森林里玩耍,就不怕中暑,秋天不怕泥沙啦!
生6:小熊聽了說:山洞里雖然空氣悶、光線暗、又潮濕,但能夠給這么多伙伴帶來愉快、帶來幸福我還是很高興的。
教完小熊住山洞這篇課文后,我覺得有如下幾點不錯的地方:
1、開頭的導入我是以這個故事的背景“森林”切入,這樣就把學生的視野引向“森林”,通過課件中的圖畫、音樂、教師的話外音,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了與大自然、動物的距離,開始了與小熊一家的交流。
2、在識字這一重要環節中,提倡讓學生自主識字,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通過多讀、聽別人讀等方法,與生字常見面。全部生字的識記體現梯度。
3、課堂是學生的,我讓他們把所思、所想、所知的說出來,創設情境,使學生自然抒發。如:你有什么問題要問小熊啊?你看了森林的美景有什么想法嗎?你們有什么話要對這只可愛的小熊說呢?由此,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4、通過指導美美地讀、配樂朗讀來抒發情感,讓學生融入其中,把對自然美的感受,對小熊行為美的認同與贊揚都包含在美讀中。
5、環保的主題是永遠的主題,在最后讓學生變成其中獻花的一名小動物對小熊一家說些什么話的時候,自然而然地使心靈得到一次震撼,對小熊一家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的美德,油然而生尊敬之情。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0
經過一個多月的煎熬,一年級的漢語拼音的教學差不多接近尾聲了,總結這一個多月以來的拼音教學,一句話:苦中有樂。
首先的感覺就是拼音教學都有一個固定的模式:看情景圖——學習情景歌——認識新的拼音字母——復習總結。在這四個環節中,每個環節都訓練了孩子某種習慣和素養。看圖是為了引出新的知識,也是為了讓孩子學會細心的觀察,有序的觀察。看完圖之后試著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鍛煉了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對今后的寫作也有幫助。學習情景歌是對現在知識的一個總的概括……每部分都有它的作用和意義。但是,從漢語拼音第一課到第十五課一直這樣學習過來,的確有許多的重復,也有點單調,對于一年級的孩子,的確缺少了吸引力。就一年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說,大部分孩子在幼兒園都已經學習過了拼音,因此,能否吸引住孩子似乎是一節課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
漢語拼音課的教學內容只有字詞,沒有句子,更沒有故事情節,缺乏一定的語言文字情境。每堂課學生學習的都是一些抽象的表音符合,而且這些符號既難讀又難記,學生學起來易感到枯燥乏味。應該將字母的形和發音與插圖結合起來,將抽象字母具體形象化,激發學生的'情趣。同時,還應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剛入學的兒童注意力短暫,要使他們掌握拼音知識,就必須采取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因此教的方法要科學,形式要多種多樣。
一年級的學生記得快、忘得快,如何將暫時記憶有效化,變成長期記憶。根據學生的年齡小,好動、愛表現、記憶力強的特點,可以將枯燥無味的復習鞏固方法換成找朋友、摘花、摘蘋果,送信、爬山比賽等游戲形式激起學生的興趣。兒歌是低年級學生易接受且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兒歌的趣味性和瑯瑯上口的特點,讓學生多讀多拼少寫,既能糾正其發音又能豐富學生的知識。
漢語拼音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它是幫助兒童識字、學習普通話的有效工具。學好漢語拼音,對于孩子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完這篇課文,想簡單談一下執教的體會。《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容和語言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特點,我把本課教學得重點定位在認字、寫字和讓學生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
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在本課的教學中,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生字,合作討論、交流識字的方法。在我的引導下,孩子們學會了運用換偏旁部首或換字的一部分來識記字,擴大識字量。如,認“搭”字前,可以讓學生想想以前學過的帶有提手旁的字,如,拉、捉、拍、拔,啟發學生發現規律:用手完成的,表示動作的字,常常帶有提手旁。如:“間”,學生認識到它是“門+日”組成的,偏旁部首是門,經過學習了《日月明》一課,學生也會將“住”說成是“人主住”,這樣把字記住。
“彳”是新學的偏旁,當學生認識后,可用熟字“跟”換偏旁的方法識記“很”字。學生通過熟字換偏旁,加偏旁,熟字加一加的方法,大家能這樣拆開來記,并運用許多方法幫助記憶,已經非常好了,甚至在將來還可以順勢引導他們對于形聲字的認識,多棒的收獲呀!
在朗讀過程中,我讓學生在讀懂平平把搭的房子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和自己住后,放手讓學生玩搭積木,很快一間漂亮的房子就展現在大家的面前,之后我讓學生想想:“等你長大了,自己有能力搭房子了,你想給誰住?”學生紛紛說把這房子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我再深入的問他們:“那為什么要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住呢?”
孩子們的回答讓我震驚,原本我以為孩子們只想到自己,可見孩子們那顆純潔的心充滿了愛和感恩,我為孩子們感到自豪。通過這樣一個話題讓孩子們深入懂得從小關心別人,長大了要報答父母。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課標上也明確提出學生具備“獨立閱讀的能力”。古人也有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讀,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得到升華。”可見讀書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
在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初讀,不漏字、不添字,把句子讀通順。這點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非常重要。在讀通順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理解感悟。我們教師可以更多地運用男女分讀、各大組賽讀、個人朗讀、選代表朗讀等形式,而且教師時而適時自己引讀,時而把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發揮,這樣的比賽朗讀,不僅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預期效果,同時也讓學生養成了愛讀書的習慣。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針對不足,及時改進,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2
在這堂課中,我能體現課改新理念,靈活駕馭課堂。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較充分地發揮。
主要有如下幾個優點:
1.善于創設情境,使拼音教學情境化、生活化。
一開始,我用歌曲導入法。播放歌曲《郊游》,與學生邊歌邊舞,在美妙的歌聲中走進拼音王國。
我能充分利用情境圖,把學習內容有效地整合起來,既有利于學習拼音,幫助記憶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強了學習興趣。
我能通過游戲和活動,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協調參與,如:用火柴棒和紅線擺一擺字母,記憶字形;做游戲“摘蘋果”,蘋果背面注有音節或字,讀對了蘋果就是他的。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情感都得到了升華。
2.善于使用激勵手段,使課堂氣氛輕松、和諧、愉悅。
教師要想得到兒童方面的生動活潑的'反響,歸根到底取決于他對兒童的態度。課堂上,我熱情的語言不離口,如:“你真棒!太厲害了!哇,你真行!”等,加上一個向他們豎起的大拇指,一個個鼓勵、贊賞的近乎夸張的表情,時時撞擊著學生無拘無束的心靈。 此外,音節的拼讀比較枯燥,我就采用奪紅旗比賽,比一比哪一小組奪的紅旗比較多。學生的競爭意識立刻得到了張揚。
3.注重引導自主學習,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得到發展。
讓學生自編順口溜,學生會編“像個2字Z、Z、Z,像個半圓C、C、C……”
在教學第一組音節的拼讀之后,我讓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我課前發下去的音節卡片,一起學著拼讀第二組音節。雖然,他們的合作探究能力不是很強,但他們的合作意識開始了萌芽。
當然,本節課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1.常規培養需強化。
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需要時時刻刻做出有效的引導、調控。特別是對于
一、兩個比較好動或特別內向的學生,還需多費苦心。合作小組的構建、強化也有待于提高。
2.難點的突破還不夠。
三拼法一直是拼音教學的難點。雖然前幾節課一直學習三拼法,但學生很容易忘記。本節課中,我的示范不夠多,學生的練讀還不到位。
在今后教學中,我將不斷學習、探索,以全新的教學理念武裝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3
仍然是用編兒歌的形式幫助學生學習聲母。學生編兒歌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充滿想象力。他們編的兒歌是這樣的:馬兒跑步ddd,馬蹄印兒ddd;傘把兒朝上ttt,一個門洞nnn,一根小棍lll,手拿棍兒趕小豬,嘞嘞嘞。聽著學生編的兒歌,我確實感到學生其實是非常可愛的。孺子可教!
為了明天的課,我今天講的有點快,讓學生用一節課的時間學習了dtnl,并且還拼讀了他們所有的音節。學生掌握的不是很到位。如何把課堂教學落到實處,我必須進行思考。課堂紀律仍然顯得有點亂,如何使課堂教學亂而有序,活而不亂,我也必須進行思考。
今天聽我們新調來的老師的課,我的意圖是讓學生看情景圖編故事,讓學生能通過圖繪聲繪色地講出故事,也許是我先入為主的緣故吧,在這里就沒有充分的發揮出學生的主動性,是我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學生,因此學生就不能自由的表達,失去了發展的空間。在這種情況下,我總覺得老師和學生一塊學習,我們才會真正感到教學相長的樂趣。因此在這里盡管花費了許多時間,也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兒歌的'學習,也有點限制學生的思維,讀的形勢比較單一,除了表演讀以外,似乎沒有其他的形式。但是在表演讀方面,齊迪表現出的特別出色,她充分地讀出了兒歌所蘊含的對小草的關愛的情感。這首兒歌非常順口,活潑,我模仿著兒歌也編了一首,目的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發展他們的語言,結果學生表現得比較拘謹,只有劉正楊同學編出了小兒歌。他編的兒歌是這樣的:小魚小魚輕輕游,小田雞小田雞慢慢跳,要是弄疼了小水草,我就不跟你們好。我在啟發學生想象力方面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我必須在以后的教學中善于摸索,讓學生在一個無限的空間中馳騁想象。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4
今年我擔任的是一年級的語文教學,前不久我在學校的語文教研活動中上了一節語文課《冰花》,一年級因為孩子剛剛接觸到漢字,掌握的漢字不多,所以課文都是比較簡短的,而我所執教的這節課是相對較長的課文,我在前面的教學中發現在上第一課時時孩子們把書都能讀得非常流利,所以在上《冰花》時我就沒有安排孩子課前預習,我認為大家能夠利用拼音充分識字了,所以在上課時,我就以孩子最原始的狀態展現在課堂上,可是一節課下來,不僅我感到吃力,孩子們也是感到很吃力的.,特別是學困生根本不能把課文讀正確,這使我感到奇怪,平時不是拼音拼得很熟練嗎?是時間不夠充足吧。所以我就想是不是應該讓孩子學會預習課文,當然預習在以前的教學中我經常布置,可是今年考慮到孩子是一年級的,年齡小,又是農村小學,沒有家長的指導和督促,我總是擔心孩子們不能很好地完成預習的任務,所以我在這學期就沒有要求孩子預習,因此遇到較長的課文時就必須花費大量的時間去指導初讀才能把課文讀通順。后來的幾篇課文同樣也比較長,我就在每節課錢安排了孩子預習課文,利用拼音把課文讀通順,課堂上就節約了很多的時間在讀通課文上。通過這節課,我不僅認識到預習對每個年級的孩子都是可行的,同時也讓我感受到身為農村的孩子,雖然沒有家長的格外督促,但是他們對學習的熱情都是一樣的。我們更應該相信他們能給我們創造奇跡的。
一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5
《烏鴉喝水》這節課特別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們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不難看出,這節課真正的主人是學生。在老師的巧妙引導下,學生們在表演、討論乃至爭論的過程中,獲取了知識。知識的獲取并不是老師硬塞給學生的,教師把思考的`權利和時間就大膽地交給了學生。老師的一句“你能幫助烏鴉想想辦法嗎?”讓學生通過合理想象,激發創新意識,發表獨立見解,促進了雙向互動。從學生的相互辯論中不難看出學生在情境中,熱烈的情緒,好奇的心理,探究的精神交織在一起,使他們主動地投入到認知活動中。親身經歷的探究為主的學生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老師讓學生仿烏鴉的辦法做實驗,驗證了烏鴉做法的正確性,培養了學生親身實踐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