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5篇(精品)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
語文教學的任務就是通過讀寫訓練,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不單指聽、說、讀、寫的能力,還包括對語言信息的查找、篩選、歸納,概括和刪改、編輯等能力。因此,在信息社會里要使學生學會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運用和處理文學信息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學,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提高,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一、利用信息技術教學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教學《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根據低年級學生愛幻想,常把物體擬人化的特點,我先利用多媒體課件呈現出課文的動畫,學生被優美的圖像所吸引,學習熱情隨之高漲起來,我抓住學生熱情較高的有機時機進行教學。在學習過程中課件中展出了小燕子、小魚和老黃牛的尾巴是怎樣擺動的,學生通過觀察形象直觀的圖象,知道了這三中小動物尾巴的作用。同學們觀察得非常仔細,在仔細的觀察中,發現了小壁虎的尾巴的特點:遇到危險時會自己切斷尾巴,保護自己,過一段時間,尾巴可以再生。
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中提到:“觀察是認識的出發點,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是正常思維的必要條件。”小學生存在著注意力分散,缺乏一定的目的意識支配,帶有情緒性。而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圖文音像資料,鮮艷的色彩,生動活潑的界面,逼真的音響效果,使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使注意力持續時間延長,利于學生的深度觀察與發現。
二、利用信息技術培養學生查找資料的能力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前,我讓學生在網上搜索查找關于“動物的尾巴”的所有網頁,在課內交流,以增進學生對動物尾巴功能的了解和興趣。結果學生很快找到了相關網頁,獲取了豐富的資料信息。比如:猴子的尾巴能調節體溫,松鼠的尾巴可被子……學生興致高漲,不斷地交流自己的搜索結果,甚至有的學生當時就說:動物的'尾巴真有意思。在學生興趣依舊時,讓學生仿照范文續編故事。學生立即在網上遨游,認真選擇自己的寫作對象,許多學生編出了有趣的故事。
計算機進入語文課堂,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現代教育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有效促進學生漢語知識結構的形成和發展創造了條件,交互式、網絡式的教育技術,為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協作學習提供了可能,也提高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出高素質、獨立自主的創新人才。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2
經過前期精心地設計,我認為這篇課文執教時成功之處有以下幾點:
一、情境激趣,質疑導學
我們的孩子對壁虎不是很了解,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上課伊始,我創設了和諧美好的學習情境:出示小壁虎圖,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種小動物叫什么名字嗎?”從而在具體的情境中教學“壁虎”兩個生字。這樣做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調動了他們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在揭示課題后,我問孩子們:“通過讀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然會質疑:“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它向誰借尾巴?借到尾巴沒有?”學生的這些問題其實是能夠通過朗讀解決的,這樣可使學生明白會提問也是會學習的表現,自己提出的問題可以在讀書中自己解,從而品嘗了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的樂趣,實現了引導孩子主動思考主動學習的行為方式。
二、以讀為本,識字學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充分讀書,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變“聽學”為“自學”。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出聲讀、合作讀、默讀、分角色、齊讀等,求學生真正投入讀書之中。每次讀書都有明確的要求,并在讀書中自然引導識記生字,在反復讀書中掃清了生字障礙。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孩子們的語感。
三、增長知識,擴散思維
學生了解到小壁虎長出了新尾巴之后,我問孩子們:“你知道這是種什么能力?”繼而通過聯系人體明白什么是“再生能力”。在學完課文后我布置了課下去了解動物尾巴的妙用,到課堂上來講一講。引導孩子們去豐富自然科學知識,這樣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喚起了他們的求知熱情,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明顯的不足:
一、面對個別孩子在課堂上的表現,我試圖通過引導學習引他進入學習狀態不成功后,就沒有再理會他的行為。課中盡管他大聲搶答,但好幾句話都是與我提問有關的,我沒能適時引導。在課堂教育機智方面還需改進。
二、課堂設計環節有些多,使整節課的教學任務進行了47分左右。說明一節課不能面面俱到,要有所取舍。
三、在隨文識字的方法上要繼續進行研究,如何使生字呈現更自然,更切合文本是我近期要解決的問題。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3
我需要靈感,很多事情也都是在一瞬間捕捉到的。課堂中的很多更是在靈感中獲得的。 我聽過別人講《比尾巴》,正是因為聽過,在打算講這課之前猶豫了很久。下定決心講這一課,是因為我找到的媒體資料很美、很實用,它不僅會使我的課堂更生動,也能讓課文的理解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更會給孩子們帶來從未有過的感受,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孩子們接觸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機會太少了。
決定講課之前,我讓自己的大腦空白了很長一段時間,因為我害怕自己受到影響,受到別人的束縛,走到聽過的這課的老路中去。雖然我聽的是市級的公開課《比尾巴》,但我也不想受到什么影響,我要按照我自己理解的去詮釋這節課。于是腦子里演繹的是多媒體課件中的內容,怎樣讓課件中內容與我的課堂內容結合的恰到好處,怎樣讓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學會、學得愉快,能第一次面對全學校的老師不害怕不緊張……我發現自己顧及的竟然很多,最顧及的就是我能給孩子們什么,這也是我每一節課中所顧及的。因為工作了整整九年的我,深刻的認識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責任,我從未像現在這樣會顧及到孩子們的感受,他們的成長時間令我羨慕,今天就是他們的昨天,我倍加珍惜。(似乎有些扯遠了。)
設計《比尾巴》這一課,我把教學目標定為:
1、學會本課12個會認的字。認識兩個偏旁“八”字頭和“鳥”字旁。
2、讀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幾種小動物,了解它們尾巴的特點。
3、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能試背課文。
4、養成喜愛小動物的感情,樹立自覺保護小動物意識。教學重難點是朗讀課文中的問句。
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教學目標,整節課的大概思路也就形成了:導入新課、識記生字、朗讀感悟、拓展延伸、總結全文。一切很自然的就形成在自己的腦海中,剩下的問題就是怎樣把每一個環節很自然的銜接起來,也就是過渡語的問題,于是便出現了這樣的話語:它們六個要在小朋友面前一起比尾巴呢!(板書課題:比尾巴,注音)。你們知道這些小動物的尾巴是什么樣子的嗎?請小朋友們借助拼音讀課文。現在請小朋友們根據黑板上的'字和圖片,把有聯系的用一句話說出來。小朋友們說得真不錯!課文中說得跟你們說得可不一樣。那該怎么讀問句呢?小朋友們自已試著讀第一節……我很重視過度語的設計,因為我不愿意課堂中的內容很唐突的出現在孩子們面前,因為課堂需要的是藝術的感覺、自然的感覺,不知不覺的感覺。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板書的問題,我幾乎是沒怎么想,就是頭腦中的閃念,就把板書的問題解決了,我很滿意自己的這節課的板書設計,圖片、識字卡的結合,不僅讓孩子們借助圖片識記生字、借助拼音識記生字,更為我的過渡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我感謝我的靈感。
我追求完美,但《比尾巴》這次教學并不完美,時間的安排上出現了問題或者說教學內容過多。(公開課和平時的課就是不一樣,如果都能像對待公開課一樣來上平時的課就好了,孩子們獲得的會更多。)正是由于時間的安排不當,致使自己竟忘了試背課文這一環節。 每一次總結都會令我進步。靈感需要積累,更需要思考。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4
我們一(3)班的學生表現能力強、朗讀很有特色,因此在一年級家長開放活動中,我挑選了這篇有趣的童話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為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我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能動性,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等,使學生在較輕松的課堂氣氛中理解了課文內容。
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讓他們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學生通過充分地、饒有興趣地讀文,理解了課文,培養了語感。
另外識字教學也是本堂課的特色。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已經具備了自學生字的能力。課堂中,他們一個個登臺亮相,做小老師,聲音響亮,語句連貫,滿是自信,家長們紛紛向孩子翹起了大拇指。
課堂的不足:由于識字教學用時過多,導致后面的內容明顯縮水,沒有時間進行寫字指導,看來如何提高新教材的課堂效率,還得繼續研究。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5
教材簡析:
《小壁虎借尾巴》是教科版《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是一篇童話。講述了小壁虎由斷尾巴到借尾巴長出新尾巴的過程。中間又涉及到三個人物,很形象生動。通過故事說明了某些動物的尾巴的作用,借文學形式講解自然科學知識。 學情分析: 童話故事深受兒童們的喜愛。尤其低年級的孩子們好動愛玩,富于想象,當他們捧讀本文的時候,會浮想聯翩,孩子們充盈著有趣的心理會產生許多令人驚異的感想。因此教學中在學生讀好文本的基礎上,給予CAI的輔助教學,視覺的感受給孩子們帶來了極大的沖擊力,提高了孩子們學習的參與性,積極性,幫助孩子們理解生活,豐富想象,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都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學手段:
以給學生介紹朋友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采取靈活多樣的讀書方式指導學生進生多層次閱讀。達到讀正確、讀流利。從而促進使學生感知課文內容,感悟借尾巴的過程,了解小壁虎的尾巴可以再生的特點。達到順暢、有效地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的效果。
教學目標:
知識、能力目標:會認15個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初步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及特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朗讀能力及自學合作學習能力。
過程、方法目標:經歷閱讀,分角色朗讀等,感知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
教學重點:分角色朗讀課文及感知動物尾巴的作用。
教學難點:能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
教學準備:課件,圖片,頭飾。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動物朋友,你們知道是什么動物嗎?(出示圖片)
生:(壁虎)
師:壁虎是一種非常特別的爬行動物,它的身體扁平,四肢短,趾上有吸盤,能在墻上,樹上爬行,愛吃蚊子,蠅子等小昆蟲,對人類有益,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是有關小壁虎的童話故事。(板書課題:小壁虎借尾巴。)
二、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自讀課文。邊讀邊批準,全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它們的內容是什么?
師:(課件出示問題板)
問題:
小壁虎為什么借尾巴?
小壁虎尾巴斷了心情怎樣?
小壁虎都向誰借尾巴了?
最后小壁虎借到尾巴了嗎?
請同學們快速瀏覽全文,看看你找到了那些問題答案。
生答————————————
生 答
生 答
生 答—
三、 游戲引入,情感體驗。
師:數一數,文中一共有幾個動物,喜歡它們嗎?現在假設我們就是這群小動物,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咱們一起做游戲。
師:小動物們準備好了嗎?
生:好了。
師:請小壁虎爬起來,蛇爬出來,同學們想:它們的爬行有什么區別?
生:答(略)
師:同學們,我說幾個詞,看誰反應快,游來游去,飛來飛去,甩來甩去,走來走去。
師:有趣嗎?
四、 興趣投入,加深感悟
師:(將小壁虎頭飾掛在胸前)喂!你是小魚姐姐嗎?(邊說邊走到一個小女孩身邊)。
生:(站起來)我是小魚姐姐。
師:小魚姐姐你好嗎?你能把你的尾巴借給我嗎?
生:不能啊!我還得用它撥水呢。
師:給她掌聲,多溫柔的小魚姐姐呀!
師:小魚姐姐不能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因為她的尾巴是用來撥水的(師板書:撥水)。緊接著,小壁虎爬到大樹上,看到小黃牛,小黃牛怎樣說呢?(生讀課文)
生:我想是這樣讀
生:我的體驗是
師:我想黃牛伯伯年齡大了,我這樣讀
師:多有創意呀!同學們都讀出了自己的體會,黃牛告訴小壁虎,他的尾巴是趕蠅子的(師板書:趕蠅子)
師:小壁虎只好又繼續借尾巴,它看到誰了?
生:(小燕子)
師:小壁虎在小燕子那里借到尾巴了嗎?
生:沒有,小燕子尾巴是用來掌握方向的。
師:板書;掌握方向。
師:用什么樣的語氣讀小壁虎的話呢?(懂禮貌)
師:你是從什么地方看出小壁虎
懂禮貌的/
師:誰能帶著這樣的語氣讀給大家聽聽?
師:小壁虎最后借到尾巴了嗎?
生:沒有。
五、 開發想像
師:小壁虎最終借到尾巴了嗎?
師:借了一天尾巴的小壁虎又累又餓,而且還沒有借到尾巴,難過的小壁虎急忙回到家,對媽媽說些什么?媽媽又是怎樣說的?
師:小壁虎又變得高興了,快大聲告訴小魚姐姐,黃牛伯伯和小燕子呢?
生:(大聲地)我長出新尾巴了?
六、 拓展延伸
師:多可愛的小壁虎呀!同學們,小壁虎在借尾巴的過程中自己又逐漸長出一條新尾巴。這種功能叫做再生。那你們還知道那些小動物有再生功能嗎?
師:其實,動物世界之中的知識可真奇妙,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關于動物的哪些知識。
七、 全課總結
同學們,我們生活在這五彩繽紛的世界中是多么幸福啊!而大自然的知識更是豐富多彩。希望你們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科學文化知識,用你們的聰明才智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吧!
八、板書設計
小壁虎借尾巴
小壁虎 小 魚 撥 水 小壁虎
掙 斷 老黃牛 趕蠅子 長 出
尾 巴 燕 子 掌握方向 新尾巴
教學反思: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篇看圖學文的童話故事。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黃牛、燕子尾巴的用處。課文較為簡單、易懂,在教學中我打破以往的按段講解的方法,而是采取了我為輔,學生為主,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使學生們不但理解了課文內容,而且還在較輕松的課堂氣氛中完成了一節課的教學。
一、讀文
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只有多讀,才能真正地理解課文內容和掌握閱讀方法。教學《小壁虎借尾巴》時,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開始教學時,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功能;最后,女生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
二、表演
表演是語文學習的實踐,更重要的目的在于積累。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讓學生按小組針對課文第三、四、五小節的內容進行演示排練。其間我不斷深入小組,與組員共同探討。在這一個環節中,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并不急于表演交流,而是給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積累語句,把它們牢牢地記在腦子里,在這基礎上,再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反饋給我看。這樣,不但起到了積累的目的,也揣摩文章的寫作思路和表達方法,為說話、寫作打下了結實的奠基。
三、交流
我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有充足的交流時間,圍繞課文的重點問題和疑難問題,展開討論,鼓勵學生發表獨到的見解。由于學生思維的不同,對問題的理解也不同,因此,就得通過討論、交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在《小壁虎借尾巴》中,我針對小壁虎的尾巴是被蛇咬斷的,還是自己掙斷的這一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在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通過讀文、演示,取得共識。這樣交流,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
以上是《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后的幾點想法。就在閱讀教學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還值得我們在今后的課堂實踐中不斷地摸索、研究。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6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那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
我在教學《比尾巴》的第一課時,目標是在認讀生字的基礎上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并理解其內容,引導學生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年幼的孩子非常喜歡小動物,對于奇特的動物尾巴更是興趣盎然。在學前教育中大多數孩子們都接觸過有關動物尾巴的故事或兒歌,生活中也積累了一定的常識。這些有利因素為本節課的教學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所以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我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對學習本課生字的興趣,以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展開教學,鼓勵學生自主識字,并利用集體的智慧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記憶生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編一編”)從而使學生相互交流,暢所欲言。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復現、說話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無論是識字、記字,還是課文學習大多是孩子用自己的方法得到的,或合作學習,或兩人討論,或獨立思考。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到了較好的鍛煉。整堂課我還加入寫字的環節,學寫三個字,要求按照筆順規則寫,而不是把寫字放到另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可以分散寫字的難度,每節課都動筆寫幾個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地把字記牢、寫好。
課堂上學生的學習反饋也反應出了一些問題。其中,關于朗讀尤其促發我深思。怎樣才能讀得深入,怎樣才能對學生的朗讀進行有效的指導,使學生的朗讀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對此我做了如下反思:在指導學生讀好一句話時,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們讀出感情。如指導“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錯字的前提下,讓學生在自讀中體會句中的停頓之處,形成一定語感之后再試著讀出問的語氣。如部分學生仍沒有讀好,千萬不能著急,或是就此草草結束進入下一個環節。而是應該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繼續進行耐心的指導,同時注意保護學生朗讀的積極性。這時仍可以引導學生回憶日常生活中問答對話的語氣等方式,通過范讀、賽讀等形式,反復練習把句子讀好。
在孩子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本課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的尾巴特點,而且配有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圖。課文語言簡明易懂,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能引起學生學習、朗讀的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它動物尾巴的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注意每個環節的銜接,并且用適當的語言把它們串起來,如,一開始,我采用激趣導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動物嗎?今天動物園里可熱鬧了!小動物們要開展一項比賽,邀請每個小朋友做裁判。究竟是一項什么比賽呢?”一下子把同學們的吸引力給集中了,同學們的眼睛“嗖”的一下全盯住老師,很想知道答案。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先給學生一個問題:到底有哪些動物來“比尾巴”呢?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課文,讀了課文去解決問題。
這篇課文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要指導學生讀好問句。在教學時,除了老師范讀、錄音范讀之外,我還根據問句的特點,指導學生把句子最后的一個字音揚上去,還用了一個往上的手勢給予提示,讓學生自己練習,同座位互相學習等辦法去解決難點。
新課標的要求是要學科綜合,教師在教學當中也注意和美術與音樂結合。在學習各種動物名稱時,我及時出現相應的動物圖案,讓學生字詞和動物樣子結合起來,整體認識。課件還配有歌曲,一邊看著漂亮的動畫一邊拍手唱歌,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更高漲了。
我們能夠以認真的態度去上好這節課,順利完成教學目標,體現和解決了重、難點,在學習生字這個環節上我們沒把握好,引導還不到位,學生在說出認識這個字后,我們應該立即追問從哪里學會的?怎么學會的?要注意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字。
拓展知識面,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兒童詩歌的句式往往可以舉一反三,遷移適用。《比尾巴》一課中句式“(誰)的尾巴(怎么樣)?”出現了六次,但課本中的知識畢竟有限,為了豐富課本知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在學完詩歌后我設計了拓展這一環節,利用課件出示了另外的六個小動物的圖片(老虎、馬、燕子、金魚、老鼠、烏龜),生動活潑的畫面再次激發了學生的欲望,他們能夠抓住動物尾巴的特點,展開激烈的討論,之后,按照課文中詩歌的樣式編兒歌。例如,“誰的尾巴像剪刀?”“燕子的尾巴像剪刀。”“誰的尾巴細又長?”“老鼠的尾巴細又長。” 這種創編,是學生超越生活經驗的創造思維,是發自內心的自由抒發,不僅培養了他們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在運用積累詞語和句子中感受到動物尾巴的可愛,從而對動物充滿喜愛之情。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課堂上教師應努力為學生營運一個寬松、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7
“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
“誰的尾巴彎,誰的尾巴扁,誰的尾巴最好看。”
“公雞的尾巴彎,鴨子的尾巴扁,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多有意思的韻文呀!課文采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小動物尾巴的特點,而且語言簡明易懂,讀來朗朗上口,能充分調動起學生朗讀的興趣。所以在備課時,根據教材的這一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指導學生朗讀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語言文字,在讀中提升語感。怎么讀呢?以往學生習慣于指名讀、同桌互讀、齊讀,今天來個師生對讀怎么樣?像少數民族的對唱一樣,有問有答,肯定很有意思。這樣想著,課上,在孩子們認識了生字之后,能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我對孩子們說:“今天我換一種朗讀方式,我來問,你們來答,例如:我問——‘誰的尾巴長,誰的.尾巴短,誰的尾巴好像一把傘。’你們怎么回答?”孩子們齊聲讀:“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對,就這樣。”接下來,我們開始對讀課文,孩子們興致勃勃,讀了兩輪之后,換做他們來問我來答,男生問,女生答,這樣讀了幾遍之后,大部分學生已經能背誦下來了,最主要的是,孩子們學得非常帶勁兒,這是令人欣慰的。
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孩子愿意讀,想讀,主動去讀,這就是一個好的開端,只有孩子產生了興趣,下一步才有可能學好。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8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要想使學生上好課就得千方百計點燃心靈之火”。大家知道,構成教學活動的要素:一是學生,二是老師,三是教材。當然,它包括隨三者在互動過程中特定的環境,所以,激情激趣的關鍵就要調整好以上三者間的相互關系。課堂開頭的這一幕,便充分做到了這一點,它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引導他們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使他們在興趣盎然的心理氛圍中,跟著老師進入新知識的探索過程。
一開始多媒體展示,學生們,馬上就被畫面上豐富多彩的小動物所吸引,一看到公雞,松鼠,孔雀等,許多動物的畫面,忍不住就叫了起來,都急不可待的把動物的名字喊了出來。很快就帶入到生字的第一步的.學習,把小動物的名字中的生字學好了。接著又運用多媒體的效果,帶入了聽課文故事錄音的畫面中,至此,小朋友們,都緊緊的被多媒體畫面吸引住了。整堂課上又運用了很多有趣的學習畫面,如飄云朵引入搶讀詞語,比尾巴的游戲練習。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9
進入識字階段已經有一個半月的時間了,對于識字教學的思考,也一直沒有停止過。聽取了各位老師前輩們的建議,一直以來,在識字上均采用了“隨文識字”的方法。基本上都是在初讀環節中,當孩子進行初讀反饋、逐段讀好課文后,我再提取該部分課文里出現的生字,正音,記形,逐個識記。
通過教學實踐,也發現了許多問題,比如:1、識字不夠有側重,幾乎是字字落實,用力均勻。2、盡管聽取了師傅和陳老師等幾位前輩的探討,初步得知了隨文識字的基本操作步驟,但是在具體操作上,初讀后還是“正音、記形、運用”一股腦兒同時進行,沒有分散到各個教學環節中去,個人認為,這也可以算是沒有側重的體現吧。3、識字教學花費時間較長,一般都要花費一個課時的時間來進行這一環節。整個過程中,學生的識字興趣似乎也不能很好的調動起來。在最近的教學中,我也常常反思我的識字教學環節,力求能逐漸改善我的教學行為,提高識字教學的效果。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在上《比尾巴》這篇課文之前,我對該課的生字進行了分析。這篇課文是一篇十分有趣的文章,里面的主角是孩子們最喜歡的動物朋友。而本課要求識記的12個生字中,有近一半的`生字與小動物有關,藏在這幾個小動物的名字里面。根據這一特點,我舍棄了一直以來沿用的“初讀檢查時識記生字”的操作,將這幾個生字放在了初讀之前,與導入環節進行有機結合。
在導入時,我創設了一個小動物在森林王國里參加比賽的情境,然后,有目的、有側重的逐個請出這些帶有生字的參賽小動物,“邀請”的方式也十分與眾不同—— “猜謎語”,利用這一方式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同時每請出一位動物朋友,便出示該動物的圖片,就讓孩子們記一記這一新朋友的名字,目的也就是對本字進行識記。
盡管識記方法和之前的操作大同小異,都是正音、記形,再適當的組詞運用,但是不難發現,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始終都比較高漲,由于創設的識字情境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孩子們樂于接受,在孩子們自主識記字形的過程中,很明顯的感覺舉手的孩子多了,積極思考的孩子多了,這顯然都是孩子的學習興趣起到了推波助瀾的正面作用。
輕松愉快的識字情境,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氣氛活躍,使學生學得輕松,記得牢固。
二、字不離詞,提高識記效果
低段識字教學提倡 “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識字”,這樣能進一步提高識字效果。
在以上的教學片斷中,我是先以詞語的形式,出示動物的名稱,再對里面的生字進行識記,這樣,讓每一個生字的出示都有了一個確定的語境,如公雞的“公”,松鼠的“松”等字。從孩子們課后的生字過關率來看,這樣進行的識字教學,效果要比初讀完課文后再提取出單個的生字讓學生識記更好一些。
始終覺得,生字的識記要和字義的理解聯系起來,只有理解了字義,生字才能記的更加牢固,不至于“回生”。很多生字單個出現時,由于沒有具體的語境,語義不甚明確,孩子們對字義理解不清,可能也是導致識記的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將生字放入詞語中,尤其是這類孩子們非常熟悉的動物詞語,也無需教師過多解釋,孩子讀著讀著便能理解詞義,然后以詞帶字,建立起語義的聯系,有助孩子提高識記效果。
本次的識字教學權作一次識字教學的新嘗試,不過也僅僅只是教學形式上的轉變,在識字的教學方法和步驟上,仍然是引導學生從正音、記形再至組詞運用,沒有太大的變化,在今后的教學中對教學方法和識字的側重點上這一塊還需多摸索多探究。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0
教學目標:
1、會認“壁、虎”等9個字,會寫“和、姐”等6個字。
2、運用猜讀等方法練習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3、初步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作用。
教學重點:讀好對話的不同語氣,了解動物尾巴的作用。
課前準備:
1、課件、生字卡片、動物頭飾。
2、學生搜集有關動物尾巴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切入舉偶
1、猜謎語。出示謎語:活動地盤在墻壁,專門收拾飛蚊蟲,尾斷無礙會再生,醫學名稱是守宮。
2、復習導入。你還記得《比尾巴》這篇課文嗎?指名拍手背誦。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有關動物尾巴的童話故事。
對話平臺
自學(學生自己想辦法掃除字音障礙,利于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
1、課文沒有注音,怎樣才能讀懂這個故事呢?學生聯系以前的經驗自己想辦法。(看圖、查生字表、猜讀或請教別人)
2、同桌互相檢查讀文,重點看字音是否讀準確,句子是否讀通順。
識字(有創意的識字方式,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指名當小老師領讀讀得準的詞語,并提醒大家應注意的地方:蛇是翹舌音。虎的聲母是“h”,不是f.
(師生角色互換讓學生在主動參與和成功體驗中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為今后自主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讀文(舉一反三,讓學生感悟對話的不同語氣,提高朗讀水平)
1、圖文對照讀課文,思考: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借到了嗎?
2、重點指導第三自然段,讀好小壁虎和小魚對話的語氣。
(1)出示句子:小魚姐姐,您把尾巴借給我行嗎?
小魚,把尾巴借給我。
通過比較朗讀,學生體會出小壁虎說話很有禮貌,語氣略帶請求。
(2)小魚為什么不把尾巴借給小壁虎?學生做動作理解“撥水”,體會小魚的心情。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對話。
3、方法遷移,學生練習分角色讀好小壁虎和黃牛、燕子的對話。
評價(自評和互評結合,培養學生閱讀欣賞和評價能力)
學生帶頭飾分角色表演對話,先自評然后請大家評價。
寫字(有針對性的指導,利于提高學生的書寫質量)
1、重點指導“有、在、什、么”四個字。
2、學生書寫,教師及時展示寫得好的字。
第二課時
對話平臺
導入(讀說結合,再次感知讀文)
回憶:小壁虎向誰借尾巴了?為什么沒借到?先指名概括的說說,再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
讀文(感悟讀文利于培養學生理解和感受能力)
1、學習6、7自然段,自讀討論:
小壁虎借不到尾巴,心里很難過,只好爬回家里找媽媽,結果怎么樣?為什么?
2、指導朗讀:小壁虎這時的心情可高興了,它的話該怎么讀?(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評讀、齊讀)
表演(童話表演不僅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還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1、分角色朗讀全文。
2、以小組為單位,小組長分配角色,學生進行創造性表演。(熟悉角色,加上表情動作練習排練。)
3、分組表演,全班評議改進。
(評議標準:表演的連貫性;角色的表情語氣是否恰當。)
拓展(多種形式的練習設計,激發學生參與合作的`積極性)
1、書后練習“讀讀說說”。
2、小壁虎還會向誰去借尾巴呢?模仿文中的說法結合查找的資料,再續說一兩個自然段。
3、回家后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寫字(延時評價寫字有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學寫“變、條”兩個字,學生互相評價打等級,如果不滿意可重新申請。
教學建議:
一年級學生排演課本劇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求不要太高,必要時可示范引導。另外,教師可在學生搜集動物尾巴資料的基礎上,開展“動物尾巴介紹會”。
教學反思:首先,我先復習了上節課的內容,用板書示圖來表示小壁虎的借尾過程,并讓學生根據示圖用自己的話來描述,這種簡易的示圖可以幫助學生記憶課文的內容,也可是讓學生發揮充分的想象力,鍛煉了口語交際的能力。在指導朗讀方面,我讓學生假想一下自己就是那只小壁虎,當自己的心情高興時是怎樣的語氣,當自己的心情悲傷時又該是怎樣的語氣,這樣學生會感同身受,讀的效果也自然好一些。
教學反思:
首先,以謎語的形式導入,后講解壁虎的相關知識,后出示“尾巴”這個詞語,引導學生復習上個學期學過的課文《比尾巴》,學生在舊知識的啟發下能很快地進入情景,在播放錄音之前,我給學生一些學習要求:一、標上小節號;二、將課后的生字在課文中標出來。課文的動畫課件學生看起來特別的感興趣,所以對于文章所講的內容記憶也就特別深刻,而在第二次播放錄音的時候,我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想一想在這篇課文中小壁虎先后向哪幾種小動物借用了尾巴?都是怎么借的?結果怎樣?學生有了明確的目的,自然在聽課文的時候便能注意到這些問題。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1
對小學生而言,一個優美動聽的故事,會激起他們美好的遐思,從中會悟出道理、學到知識。小壁虎借尾巴》就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壁虎向小魚姐姐、黃牛伯伯、燕子阿姨借尾巴,終因它們各自的尾巴都有用處而未曾借到的故事。
本課以連環畫的形式呈現,課文中沒有注音,連生字也未標示讀音,目的是讓學生借助圖畫或其他手段自主識字或閱讀。教學時,我做了如下的安排:我先由壁虎圖片導入,說說你對壁虎的了解,此刻學生爭先恐后的介紹他對壁虎的了解,我順著學生的回答板書課題,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激發學生質疑。然后出示本課生字,因為這篇課文全文沒有注意,孩子讀課文有點難度,因此先認識生字幫助學生正確讀課文。本節課老師大膽的范讀課文,老師的范讀激起學生讀課文的興趣,他們都積極的模仿老師繪聲繪色的讀課文。在學生自讀課文的基礎上,老師指名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思考,小壁虎都向誰去借尾巴?這樣安排為了培養學生邊聽邊思考的'習慣。
為了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出示課文第一幅圖片,看圖說一說小壁虎為什么要借尾巴?再全班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出示小壁虎沒有尾巴的圖片,觀察小壁虎此刻他心情怎樣?指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小壁虎傷心、難過。
課文4、5、6自然段描寫的是小壁虎向小魚、黃牛、燕子借尾巴,因此老師重點指導學習第四自然段,先看圖再分角色朗讀課文,明白小壁虎為什么沒有借到尾巴?老師隨機板書,然后用“因為-----所以-----”練習說話,使學生進一步明白他們的尾巴都有各自的用處。小壁虎沒有借到尾巴,回到家媽媽是怎樣說的?老師與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7、8自然段。老師看著板書總結課文,讓學生動腦思考,小壁虎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全班討論最后明白小壁虎的尾巴能再生,可以保護自己。
本節課學生學習的開心,老師教的愉快。這節課也有許多不足,但我感覺每節課教師的情緒特別重要,教師如果全身心投入到課堂中,學生也會被老師的情緒所感染,也會在輕松愉快的教學中學習。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2
在孩子眼中,動物是他們的最愛。《比尾巴》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課文瑯瑯上口,極富兒童情趣語言,能激起學生朗讀欲望,還能引起學生觀察其他動物尾巴特點的興趣。本節課我把重點放在了問句和答句的讀上,我讀,讓學生發現問句的尾音向上,答句要向下。接著通過齊讀、指名讀,讓學生充分感受問句和答句讀法的不同。接下來,又進行了男女比賽讀、個別讀,誰讀的好,就請他來給大家示范某一句,讓大家跟學。最后,請個別同學采用問答形式來讀,并請個別學生來表演著讀。大家的興趣很高,不知不覺中,下課鈴響了……可是,大家還是意猶未盡地在那學著小動物的動作來表演課文。
我認為在低年級,只要老師緊緊地抓住一個“趣”字,無論什么課,在指導孩子朗讀上,只要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引導好他們,朗讀的效果就會更好。
一、以生為本,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構建充滿活力的語文課堂。
在本案例中,教師始終站在學生平等的地位,與學生平等對話。如:以“趣味對讀”中,教師以商討的語氣提出“你想怎樣對讀呢”,在聽到學生獨特的想法,教師馬上予以支持,并提出“你們想怎樣讀就怎樣讀!”,在這里,教師亦師亦友,只在課堂中引路,把“怎樣走路”的'權利還給學生。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續編課文”中,教師融入學生中,“別忘了,有問題找老師,老師也是你們的小組成員哦”,老師與學生平等對話,與同學們共同思考、共同體驗成功的快樂,師生的和諧互動,充分體現了課堂民主和人文關懷,這正是構建充滿活力的課堂的人文基礎。
二、營造富有情趣的課堂氣氛,滿足學生個性心理的需求,構造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一個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性力的源泉”。只有滿足了兒童的情感需求,才能讓兒童真正成為主人,投入學習。在本課中,我在開課之時,便精心營造了“小動物比尾巴”的情境,并鼓動學生當評委,面對栩栩如生的圖片,學生爭先恐后的發言;而后我又引導學生進行“趣味對讀”,并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一對一地朗讀。“讀我所愛讀,快樂無比”;最后我進一步激發學生情趣,“咱們也來當一回作家,續寫課文,學著課文的樣子,自己寫兒歌”,學生興致盎然,并迅速在小組內討論起來。在寬松的氣氛中,學生交流、合作、互助、成功。在充滿活力的課堂上,學生體驗著讀的愉悅、交往的愉悅、探索的愉悅、成功的愉悅,語文,真正走進了學生心靈,學生豐富的個性在課堂上展現無遺。
三、教師要捧著一顆愛心,帶著一顆童心,讓所有的學生全員參與,全程參與充滿活力的語文課程。
新課程改革處處體現著以人為本的人文思想,我們的課堂應該像春天一樣,讓所有的孩子像百花一樣燦爛地綻放。在本課中,我所引領的每一個教學活動都是基于全體學生,教師不是導演,勝似導演,每一個教學環節都充滿著童趣,充滿著人文關懷;學生不是演員,勝似演員,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了每一個教學環節。
如果每個教師都捧著一顆愛心,帶著一顆童心,喚起兒童個性心理的需求,我相信,那一定能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讓學生在語文的大課堂里幸福成長。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3
《比尾巴》是一首瑯瑯上口、簡明易懂、極富兒童情趣的兒歌。兒歌以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朗讀這首兒歌,孩子們可能會陶醉在“比尾巴”的樂趣中,可能會激發他們創作的靈感,想編兒歌的欲望,更有可能促發他們喜愛動物,愿意接近動物的美好情感。在設計中,我試圖體現以下教學理念:
1、突出重點,學好生字。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本課時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力求在生動的情境中學會7個生字。從認識一組拼音引出“尾、巴”,到揭題學“比”,認識參賽選手學 “猴、松、鼠”,到建構兒歌隨機學“短、把”,生字學習貫穿課堂始終,在大量的復現、說話、擴詞、運用中鞏固。比如讓學生談談“哪些動物有尾巴”,在課堂中適時出現“比尾巴、比一比、比賽”等詞,使學生在充滿趣味的學習中落實會讀會認的生字學習目標。
2、親歷讀書,獲得情趣。讀是最古老的方法,也是培養語感,獲得情趣的`重要手段。語文教學以讀為主,兒歌的學習更是如此,本節課的重點還在于問句的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如美讀,有節奏的讀,唱讀,通過讀不同風格的兒歌,從中能感受兒歌的語言美,音律美,建筑美,獲得美好情感的熏陶。
但在本節課中,留給學生自主思考、動筆、拼拼讀讀的機會還是太少。比如說在讀完生字后,讓學生自己動筆劃劃比賽的小選手,叫一叫它們的名字,通過學生自己找找、劃劃、讀讀,印象就會更加深刻。
在教學第二小節時,公布比賽的結果,在試教的時候,讓學生說說“猴子的尾巴怎么樣?可以做什么?”(學習兔子、松鼠的方法同猴子)這樣感覺學生說得較多,但很細碎。“猴子的尾巴長。兔子的尾巴短。”長和短比較容易理解,就讓學生在朗讀自己理解。而“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傘。”這句話就挺難理解的。于是就打算突破這個難點,簡單的一讀而過。在研讀這句話的時候,我提出了一個問題,“咦,松鼠的尾巴怎么好像一把傘呢?”后來,才發覺自己把問題倒過來問了。應該這樣問更恰當些“我們一起來看看松鼠的尾巴是怎么樣的?”先讓學生說說松鼠的尾巴翹起來,可以擋風遮雨,還可以當作降落傘。說的過程中,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創造力,也在教師的幫助下凝練語言,在自己的頭腦中建構新的語言圖式,提高語言的質量與品位。然后再和課文中的這句話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對這句話的理解就更加豐潤了。
其實上課,就需要不斷地思考,才能有提高。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4
反思:
1、 學生是最寶貴的資源,老師要盡全力去開發和利用他們。
2、 閱讀教學應特別注重學生的感悟,要相信學生。
3、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的真諦。 新的理念,新的思維,必將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走向新的里程。
4、 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體驗心智勞動的個中滋味。實現愛心與友情的交織,洋溢平等與和諧的學習氛圍,在趣味橫生的課堂中,使學生有參與的激情,又有表現的欲望,有體驗的需要,也有對話的意愿,有探究的.沖動,還有創造的靈感。
5、要體現對語言文字的體會。如在品悟和挖掘課文的詞眼或句眼時,這點尤為重要。在分析句子“ 狼掉進陷阱里,爬不上來。”“狼掉進陷阱里,怎么爬也爬不上來。”時,學生抓住“怎么”進行體會,有的說“‘怎么’突出了狼使勁爬,想盡辦法爬,但還是爬不上來。”,有的說“‘怎么’突出狼此時很著急,因為它爬不上來”,有的說“‘怎么’突出狼急需老山羊的求助”……遺憾的是,因為所備不足,考慮得不細,加上時間的把握不當,無法在這節課上真正落實對文中語言文字的體會。這也是以后上課所應特別注意和改善的地方。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5
《小壁虎借尾巴》是一年級下冊的一篇文章。
課文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和燕子借尾巴的經過,講了小壁虎的尾巴斷了可以再生的特點和小魚、老牛、燕子尾巴的作用。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課文沒有注音,而且篇幅較長,存在一定的.難度。我給學生足夠的讀書機會,采用多種形式,如:自由讀文、小組讀文、朗讀、齊讀、個人讀等,不求形式統一,只求學生真正投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自由讀文,給每位學生一個比較個體的自由散讀的空間,起到讀通課文,掃清生字障礙的作用;其間,又展開小組讀文,理清課文的主脈,了解文章的內容,知道魚、牛、燕子尾巴的作用;
最后,齊讀,揭示小壁虎不用借尾巴的原因……總之,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文,才能有所感知,才能有所感悟,同時也培養了語感。我在教學中緊緊抓住“借”字,讓學生想想為什么小魚、老牛、燕子不肯借尾巴,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訓練。以上是我這節課的教學小結。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經典)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6-14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6-1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比尾巴》04-12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15篇【精選】06-14
語文《小壁虎借尾巴》教學反思09-20
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共15篇】06-1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比尾巴》15篇04-12
一年級語文:《比尾巴》教學反思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