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烏塔》這篇略讀課文主要講述的是一位14歲的德國小姑娘烏塔,獨自一人游歐洲的事情。反映了國外少年兒童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意識,同時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在教學中,我給學生充分默讀和思考的時間,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了解課文寫了一些什么事,引導學生獨立讀懂課文,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學生比較容易歸納出課文的主要內容。
我再引導學生針對這些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見解。然后,我拋出問題:小學生獨自外出旅游好不好?這問題看似普通,其實引發了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閱讀課文的見解,更重要的是,它引起了學生的辯論,為領會內容提出認識做了準備。
我把持有兩種不同觀點的同學分成正反雙方,通過辯論來引導他們提高認識。學生們積極性相當高,我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意見,學生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發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我對學生的觀點作了總結:烏塔獨立自主等方面的品格值得大家學習,但是并不是鼓勵大家像烏塔一樣獨自外出旅游,畢竟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采用多種方法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
學生聽了,也頗有同感。這樣的教學設計,給了學生充分的思維空間和活動的機會,營造了一個自主、平等、合作的氛圍,因而,整個課堂充滿了生機,充滿了快樂,充分發掘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巧妙地引導學生自己去感悟、去發現,從而學習烏塔獨立自主的精神。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一塊特別的石頭》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小時候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了疑問,通過自己許多年的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故事。李四光小時候常常和小伙伴在草地上的一塊孤零零的巨石旁邊捉迷藏,時間漸久,李四光對巨石的由來產生了疑問,但是小伙伴、陳二爹和父親都沒能解答他的疑問。直到李四光在英國學習了地質學回國以后,經過考察才明白巨石是被冰川從秦嶺帶來的,并由此取得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這個故事體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數十年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學生在學習本課時,對課文中出現的許多專業名詞都不太懂,“隕石、秦嶺、冰川、長江流域、第四紀冰川活動”。這些比較專業的術語,叫我也很難一下子說出來。所以我事先在查找資料、圖片,做到心中有數,接著在學生以口語猜測之后,再出示圖片進行了詳細講解。學生在聲圖并茂中了解了大概,也為以下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這里,我首先及時肯定學生的發現,但不是急于讓學生更進一步回答,而是給予學生充分“悟”的時間,巧妙地啟發、引導學生深入讀書、思考,使學生獲得了較為豐富的`感悟,產生了與教師對話的內在需要,變“要我說”為“我要說”,師生對話成為彼此情感交融、智慧碰撞的過程。
在學生對文本進行感悟與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運用評價,可以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可見,有效評價對課堂教學活動起著重要的向導和激勵作用,使教學過程更趨完善,更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語文課并不是枯燥乏味的,它具有審美性和情趣性,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得到許多有益的東西,教師要善于運用藝術的方式讓學生體嘗探求之味,享受語文的發現之樂,那才是語文教學的真諦所在。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小木偶的故事》是一篇略讀課文,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講了一個通俗易懂、情趣盎然的童話故事。童話以“笑”為線索展開故事情節,構思巧妙,讓我們在同情小木偶的同時,反省自己的生活,感悟快樂的真諦。學生理解課文并不難。因此我在教這課時,采用了以下教學流程:自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分角色讀課文,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積累詞語,豐富語言------展開想象,續編故事。
其中,“積累詞語”這一環節學生學的特別愉快而認真。因為這課描寫表情的詞語特別豐富,所以我安排了讓學生劃詞、讀詞、理解詞、運用詞來達到積累運用的目的。我先讓同學們找出文中描寫表情的詞語,并告訴他們,如果大家把所有的表情詞都找全了,老師會獎勵大家一個童話故事。同學們認真地默讀著,細心地批畫著,“板著臉、笑嘻嘻、憤怒、親熱、溫柔、痛苦、傷心、著急、委屈、生氣、齜牙咧嘴、嘟嘟囔囔、可憐巴巴、放聲大哭”等等表情詞都被同學們找了出來,然后讓學生讀詞,以邊讀邊做表情動作來理解詞,學生們因為有著忽喜忽怒忽悲忽怨各種表情演示,興致高漲,也能比較直觀形象地理解詞語的意思,個別學生對某些詞不理解就猶豫著不知道如何做表情動作,這時他們會左右觀看,從同學的表情中理解自己感到疑惑的詞語。這樣的教學方式,既輕松又收效好,老師的解釋已經顯得多余。這一環節非常順利地結束了,我給他們講了《小木偶的故事》的第二篇《我不是一段普通的木頭》,同學們聽得非常認真,還叫我把第三篇也講給他們聽(因為我告訴了他們《小木偶的'故事》一共是三篇,課文是其中的第一篇)。我順勢跟他們說,其實《小木偶的故事》還可以有很多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小木偶的故事》續篇,在小木偶的身上,后來又會發生什么事呢?發揮想象,續編故事…
這一節課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度過,連我也被他們豐富多彩的表情所感染。學生在輕松的課堂中學到各種語文知識,讓學生深深地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正是我們語文老師所追求的語文課堂。
《貓》的教學反思
龔湘華
《貓》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流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里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之情。
在教學這篇文章時,我力求突出課文中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對小動物的喜愛之情。以研究性閱讀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享有個性化的、自由的發展空間,使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同時也不忽視語文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訓練,力求兩者的和諧統一。
理解貓的性格古怪是本文的重點,也是難點,課文先從三個方面具體表現大花貓的性格古怪:講它又老實又貪玩又盡職;講它高興時和不高興時不同的表現;講它什么都怕膽小,但又那么勇猛。這三個方面的表現,可以說大花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再講它小時候十分淘氣。表現在:一是剛滿月的小貓,腿腳還站不穩時就會玩耍;二是稍大一點膽子越來越大,也就更加淘氣,都體現了作者濃濃的喜愛之情。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因此不必在內容上花過多工夫,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并初步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課文是怎樣把貓的特點寫具體的。教學時,要讓學生充分領會到作者是運用具體事例寫出了貓的性格特點。寫貓的性格古怪時,運用具體事例一一列出,使貓的性格鮮明生動起來。學生可以通過朗讀,領悟總分式的構段方式,體會用具體例寫的表達方法。學生在體會貓的特點時,要結合具體的語句來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如,“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它還會豐富多腔地叫喚,長短不同,粗細各異,變化多端。”把貓臟腳印比喻成小梅花,寫出了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把貓的叫聲形容得悅耳動聽,喜愛之情躍然紙上。
教授這節課時,我就通過各種形式讓學生把好詞好句儲備在腦中,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并在學生充分互動討論的基礎上產生寫作的欲望,并及時給學生布置仿寫訓練。
反思這節課,學生們學得興趣較濃,貓的可愛也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過朗讀進行揣摩體會作者的感情。但也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在怎樣將一個事物的特點寫具體方面收獲甚微。這還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地實踐與努力探索。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這節課,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解作者所描寫的爬山虎的腳的樣子及它們是如何一腳一腳往上爬的,在充分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培養細致、有序的觀察習慣。在上了這節課之后,又詳細地觀看了自己的視頻,感覺存在許多不足,課堂上出現的一些問題都在意料之外。
一、努力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 為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他們學會一些學習方法,激發他們的興趣,我請小老師范讀課文,讓學生評價,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和小伙伴共同學習,給他們充分的思考的時間,這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
二、以讀為本,讓書聲回歸課堂閱讀教學就要以讀文本,要讓書聲成為課堂的主旋律。這篇課文語言準確,應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地讀,在讀中感悟,體會作者用詞的精當。讓學生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去讀去思考和感悟。在理解葉子的動態美和靜態美后,配樂和畫美讀,在讀中培養了語感,在讀中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滲透爬山虎腳的攀登精神后,讓學生再讀,學生就會感受文字富于生命氣息,獲得了情感的體驗。在畫爬山虎的腳的時候,不少同學一直找不準腳的位置,我也是讓學生反復讀相關的段落,找關鍵詞,用心去讀書。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從整堂課的教學可以看到,學生通過充分讀,實現了在讀中自學,讀中自悟,讀中自得;通過自己領悟,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和情感體驗;通過自由評,使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得淋漓盡致。這樣,學生不僅讀懂了課文,而且體會到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之美。
總的來講,本課教學目標基本達到,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練的環節因時間把握不夠,如一詞多義等的訓練就稍顯不足了。另外,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于提高。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通過這次教學,有滿意的地方,也有不足之處。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彌補我的不足,盡全力給學生上好每一節課。
在對本節課的教學實踐與效果進行回憶對比后,我認為有以下幾點值得探索與反思:
1、《觀潮》一文是以寫景為主的散文,語言優美,詞匯豐富,把錢塘江潮描繪得有聲有色,讓人如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景,為了讓學生更能入情入境,課前要求學生搜集有關材料,并用錄像引入課文教學,激發學生興趣。
2、“潮來之時”的景象是全文的精華。教學時我采用變序教學方法,直奔重點,突破難點。為了加深對一部分精彩語言的理解和記憶,我幫助學生在理解和辯析重點詞句的基礎上,深入體會潮來時的聲間和氣勢,注重朗讀,做到讀中悟,悟中讀。
3、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著眼點。本節課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小組合作探索“潮水從遠處涌來的形態和聲音是怎樣變化”這個問題,并要求學生畫一畫,讀一讀,在不明白的地方打問號等,學生在合作中體現了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探討氛圍,拓展了學生學習的空間。
4、課堂上把時間還給學生,給予學生思考問題,朗讀課文的時間,耐心等待學生思維的結果,同時,延緩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嘗試和探索。最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語言實踐活動,讓學生當一回講解員,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深化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5、值得探討的問題:
⑴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大膽地嘗試,充分地交流,但拓展學生的思維與教學任務是否能完成存在著矛盾,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
⑵課堂上有一些學生的思維敏捷,搶著發言,而一些學生卻反應遲鈍,可是我們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學生的參與面、而對這兩個極端,我們又該如何協調?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繁星》是巴金先生寫的一篇優美的散文,描寫了作者在不同時期、不同地方所看到的繁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及對生活的熱愛之情,同時引發起我們對于美好事物的向往。
1、教學效果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我在教這門課的時候完全把課還給了學生。我覺得這是這門課最成功的地方。
課前,我只是簡要介紹了作者巴金的生活和寫作背景,然后以美為線索,讓學生自由閱讀文本,找到文章中最美麗的句子,并說出他們自己的理由。學生對學習感興趣,把課堂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當他們被文章中美麗的風景深深陶醉時,我及時,引導學生欣賞文本以外的詩歌,拓寬視野,讓他們從不同的角度體驗星空的美。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謂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學生所學最終將應用于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學完課文,讓他們用文字描繪自己眼中或心中的星空,在課堂上練筆。當孩子們讀他們寫的小練習時,我贊美那些生動、有趣、美麗的語言。當老師把時間和自由還給學生時,你會發現孩子們心中有最美麗的世界。
這門課也有明顯的不足:由于課堂時間預設不足,小練筆時間不足,有的學生沒有完成,留下了一些遺憾。此外,文本閱讀不到位。
2、教學收獲
(1)多媒體的恰當運用,讓教學效果更好。上課一開始,我就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了美麗的星空,把學生帶進了一個新奇夢幻的世界。接著,借助媒體展示了作者巴金的簡介及作品等,使學生對巴金的`生平及其作品留下了較為深刻的印象。
(2)引領學生品味語言,重視朗讀。本文的語言非常優美,所以,找到“美”、讀出“美”、品味“美”就成了本課朗讀的主線:讓學生找出文中覺得優美的句子,試著讀出感情。同時揣摩語言并說一說:你找到的這句話美在何處?又是通過什么來表達美的?這樣進行比較閱讀,找出文中運用這些修辭的語句,認識了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體會到這些修辭手法很好地體現了作者的感情。以讀代講的形式,不需要理解分析。
(3)學會積累,學會運用。模仿課文虛實結合的寫法,按照課文句式寫一段面對夜空產生的聯想和想象。當堂達到學以致用。
3、不足之處
《繁星》這篇課文的語言非常優美,多角度的寫景,是一篇非常好的范文,但是遺憾的是:我個人感覺沒有“用”好:
(1)這樣的課文應該讓學生充分地去體驗,讓學生感受到散文的美讓學生感受到散文語言的美,才有感染力。可惜的是,我在課堂處理上有點過于理性分析,感性不足。
(2)教師的語言還不夠精煉,感染力不夠強,沒有更快更深入地帶領孩子走進文本。
4、改進措施
最應該改進的還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應該留足時間和空間給學生。比如,提問時,要注意留給學生充分思考時間,不要急于給學生“要答案”,關注學生能力的鍛煉、等待學生的成長。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孩子向烏塔學習,但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豐富自己的閱歷。為此我組織了一個小小的辯論:一個外國小女孩可以獨自一人游歐洲,而對我們中國小學生來說,這卻是一件不敢想的事。
烏塔的做法和說法你贊同嗎?接著我讓學生立足課文語言,聯系我們的生活實際,認真地思考這個問題。在一番思考之后,同學們展開了唇槍舌劍的辯論。正方觀點: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外出旅游,既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又可以增長自己的閱歷,豐富自己的經驗。積累了經驗,這是人生的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不能做溫室里的'花朵。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反方的觀點主要集中在擔心周圍環境的安全隱患,也談到了電視、書本也是很好的獲取知識的渠道。最后我讓學生進行了一分鐘演講,談談我們到底該如何鍛煉自己的獨立自主的能力。教師適時引導并提醒孩子們向烏塔學習,并不是要模仿她獨自外出旅游,而是要在生活中克服依賴思想,培養自己獨立生活的能力和自立的精神,豐富自己的閱歷。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交流平臺”讓學生根據學過的課文進行想象,說一說文章中所描寫的畫面。再找出有關句子進行品析,學習作者在文章中想出畫面、聽到聲音、聞到味道。“書寫提示”結合課本中給出的三點提示指導學生書寫。“日積月累”讓學生自讀詩句懂得大概意思。在初步感知后,可讓學生反復誦讀,直至背誦,還可通過抄寫,幫助記憶。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引導學生充分發揮自主能力,開展自學。學生結成小組互相討論,互相解決難題,既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也增強了學生的交流能力。
三、不足之處
“日積月累”對詩句的理解沒有給學生思考、討論和交流的時間,只是老師用口述的形式簡單的`說給大家,學生對詩句根本沒有理解,以至于在背誦時死記硬背,感到困難。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教授“日積月累”時,我會采用課件展示的方法,用更現代化的方法滲透學生對古詩的理解。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觀摩了在太原舉辦的第六屆青年教師閱讀教學活動,心情始終難以平靜,總有上課的沖動,總想嘗試上出“常態的精品課”,嘗試把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在課堂上,把這次觀摩活動的精髓,理論先行,將研究貫穿始終落實到自己的教學中。于是,選擇了略讀課文《飛船上的特殊乘客》。
選科學小品文做公開課是要冒險的,尤其是《飛船上的特殊乘客》。一方面課文有數十個難以解釋的專業術語,如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神舟飛船等等;一方面這些高科技的的信息離四年級的學生很遙遠,學生缺少知識上的積累;第三,太空種子實驗延續時間長、內容廣泛,涉及到的植物種類、變化趨勢多而復雜。如此多的內容,如此長的篇幅,為體現略讀課言語的特點,如何在一節課內完成?這對于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嘗試在以下兩個方面取得點滴收獲:
一、深入解讀,精心設計,是提高閱讀實效性的前提
準確地解讀文本,是上好閱讀課的前提。盡管是略讀課文,可是我不敢大意,因為我自己把課文默讀、朗讀了不下五遍,盡管我被文章有趣的內容所吸引,許多知識我是第一次看到,如“從太空中回來的茄子,種出來以后有的結的果實有的比籃球還大,有的卻比雞蛋還小”,如“太空葫蘆。”但是仍然感覺到許多地方晦澀難懂,如“在浩瀚的太空。”帶著這些疑問,我查閱了大量的.文字、圖片資料,從“神舟飛船”到“宇宙射線”,從“太空蔬菜”到“太空花卉”,盡可能多地窮盡太空種子研究的相關資料,豐富自己的積累。
對于此文,作為老教師的我尚且難以理解,更何況四年級的小學生?于是,當我以學生的思維再讀課文時,發現了更多的難點、疑點、興奮點。教學的思咱也豁然開朗:從神舟五號精彩回放中,分類引出對專業術語的理解;從對課文的梳理中,了解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從課文的探究中,感受科學的魅力;從對未來種子的暢想中,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欲望。如,借精彩的錄像,引導學生區別“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星”、模糊理解“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然后再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就容易多了。
二、目標集中,過程簡約,是靈活機動地實施教學的保證
“簡單”是使教學走向真實、豐滿的有效策略。基于此認識,我將本課的目標集中在兩點:
一是引導學生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二是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這兩點既是目標,又是交織的兩條線索──在明線“感受科學的神奇”中滲透語言文字的品味。比如我抓住中心句“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引導學生聯系前后文,補充以豐富的圖片資料感受種子經太空旅行后所發生的奇妙的變化──果實變大、味道變美、顏色變奇、形狀變怪。正因為有了這些變化,所以它們有了神奇的用途:有的成為綠色蔬菜、有的成為藥品原料、有的能美化生活、有的能促進環保。至此,我借“神舟七號”即將飛天的美好前景,引導學生奇思妙想:你想搭載什么種子?想讓它們發生怎樣奇妙的變化?有什么神奇的用途?于是便有了“我想讓蘿卜長得又白又胖,還有美容養顏的功效”,“我想讓靈芝長得如荷葉那么大,讓更多的人身體健康”。再如在理解“科學選育”中穿插對“篩選”的理解,在感受種子奇妙變化中領悟“魔力”。
正因為以“簡單”為指導,以“常態精品”為追求,所以我有了更多的時間關注學生,可以從容地面對課堂的生成,在“加”與“減”的辯證中,學生的讀書時間多了,思考時間多了,訓練的時間也多了,語文能力的提高自在不言中。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著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根據課文中正確姿勢的示范,我教會了學生如何愛護眼睛保護視力。
二、成功之處
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口語交際”教學時,先了解本班同學的視力,然后分小組對班里的同學視力情況和影響視力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交流如何保護視力,最后全班討論怎樣才能保護好視力,提出保護視力的建議。
三、不足之處
教學語言不夠豐富,矯正學生的姿勢時,學生會有沮喪心理,沒有給予學生適當的安撫和鼓勵。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請視力下降的同學來分享之所以視力下降的原因,然后讓視力良好的同學也分享自己的經驗,同時安撫好視力差的同學的情緒,告訴他們只要養成好習慣,視力就會變好。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這天上課分別在兩個班講了《爬天都峰》這一課。開課時以《黃山奇石》一課為導入,本計劃讓學生把這篇課文回憶著背一下,結果兩班學生都忘得差不多了,于是我只得引學生背了其中的一段,學生回憶起當時的金雞叫天都了。之后以爬的前后為線引導學生進行朗讀理解。在找自然段時,三班學生先講學生們說前兩段是爬山前,三到七是爬的過程,我當時覺得學生說得有道理,就很贊同,然后我們就這樣進行了練習朗讀及指導,在指導朗讀的過程中我抓住小女孩和老爺爺的.對話和動作,說明他倆在比,這一點學生體會得較好,邊想象了當時的狀況邊述說,不少學生都覺得這兩個人很有意思大笑起來。到第二節在一班講課時,學生在找時說一到五是爬山前,六七是爬山過程,并也說了理由,我覺得也算對,也贊許了,當時心里很矛盾:兩個班講的不一樣,但兩種答案我也不知到底哪個最準,覺得似乎都有理,就兩種都同意了吧,反正也不影響學生體會文意。學生在讀“我奮力向峰頂爬去xxx”時我讓他們作動作并想象,學生讀得有的都出了汗,之后讓他們比較想象爺爺爬時的樣貌。有的學生就開玩笑似的說,爺爺也很奮力像老猴子一樣xxx惹得我和其余學生忍不住哈哈大笑,本想忍住笑再找幾個說一說,但卻和學生一樣笑得肚子疼,這時候老師不像老師,學生不像學生了,過了一會兒我忍住笑說:“看來同學們都認為老爺爺也很努力,所以他們爬呀爬,最后爬上了山頂。”然后進行讀七八九段,學生就學會了比較。
在一班指導讀六七自然段時,有個學生提出來個問題“為什么要用“爬”字呢?山上不是有臺階還有扶的鐵鏈嗎?”當時我就鼓勵說:“她提的問題很有思考價值,她真動腦子!”然后我和學生一起討論了一下,通過看天都峰的高等,學生明白因為山太高太陡,所以直起身子走可能走不動,大都是像猴子一樣爬的,所以用爬山。
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了解到課堂務必有一個主要目標把這個目標記在心里,讓學生每上一節課就有一些收獲。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盤古開天地》是一篇神話故事,講述了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神奇故事。課文通過盤古開天辟地,頂天立地,體現了巨人盤古的不畏艱難的獻身精神。課文處處充滿神秘的味道、神奇的想象,讓學生感受著我國古代人民豐富的想象力。
1、教學效果(思效)。
在教學中創設情境,抓住關鍵詞句教學,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朗讀中抓“掄”“猛”等詞語體會盤古的動作,邊讀書邊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用得巧妙之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讓學生體會反義詞的妙用,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加以品味,體會作者用詞之妙,同時對描寫的情境有了形象的認知。
學生對于課文中描寫“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這部分有所質疑,因為課文插圖中是盤古手托著天,所以我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究竟是盤古“頭頂著天”還是“手托著天”?是故事描寫有誤還是課文插圖不夠精準?其實,學生討論不出結果也無所謂,只是借助這樣一種形式讓學生進一步體會盤古開天地的艱難而已。
2、教學收獲(思得)。
(1)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遵循主線展開教學。以“傳說中的盤古是怎樣創造美麗的宇宙?”為主線,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盤古頂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和勇于獻身的偉大精神,從而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閱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2)始終堅持“以讀為本”,尤其是盤古開天地的過程以及盤古身體發生變化這兩部分,不需要教師過多的分析和講解,而是讓學生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受,談出自己的體會。通過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盤古掄起斧子開天辟地的高大形象就躍然眼前。
(3)小練筆的設計恰到好處。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盤古身體的`每一部分都變成了自然界的某一種東西,盤古身體的這一部分和它所變成的東西之間有什么聯系嗎?聲音變成雷聲,眼睛變成太陽月亮……從而讓學生體會,想象不是憑空亂想,而是合理的聯想和想象。這時候布置學生練筆——除了課文中描寫的,想象一下盤古的其他部分會變成什么?學生就有了想象的思路。
3、不足之處(思失)。
復述課文是四年級學生應該具備的一個重要的語文技能。在開始備課的時候我是設定了這項任務的,自己也以為很容易達成,結果發現我太高估學生了,他們只是用非常簡單的語言概括了故事內容,缺少復述的趣味。這樣說明學生并沒有掌握復述課文的訣竅,尤其是精彩片段的精妙之處,包括一些關鍵詞句,學生并沒有運用到自己的復述當中。
4、改進措施(思改)。
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利用合理的機會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創設情境讓學生有問題可思考,有時間可思考,有機會去思考。不管何種類型的課文,老師都應該少一點灌輸,多一點啟發;少一點講授,多一點學生的思考和活動,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
《盤古開天辟地》為我們講述了創世紀巨人盤古開天辟地的原因和經過,解釋了宇宙的起源,贊頌了盤古與自然作斗爭的精神。
本文的教學重點是:
1、抓住關鍵的語句,感受盤古敢于開創、堅持不懈、無私奉獻的精神。
2、了解神話傳說奇特而合理的想象。
一、教學效果
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體會,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合作探究,領悟課文主題。
2、在課堂上“讀”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扎實,讀得深刻。如第二節的“掄斧猛劈”通過學生自己的動作感受來加以讀的感悟;天地分開后發生的變化,也是通過感情朗讀讓學生加以體會,特別是第四自然段盤古倒下后身體發生的變化,我首先范讀讓學生閉上眼睛想象,然后通過師生對讀,生生合作等朗讀方式,讓學生入情入境,在潛移默化中體會祖國文字的魅力及盤古的不朽精神。
3、有效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在教學“盤古倒下后,他的身體發生變化”這節時,我設計了讓學生發揮想象,同學間啟發合作,想象盤古身體的其他部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學生仿造文中的優美詞組也寫下了很多優美的詞句,同時達到了當堂課講、練、寫結合的目的,收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4、本節課的作業我沒有硬性規定學生去完成哪些內容,而是讓學生說說學習本課后回家想做些什么,其實學生所說的如:想再讀一些神話故事,想把故事講給家人聽,想繼續搜集有關神話故事的資料等,這些正是老師要安排的作業,而學生卻自主地要去完成這些任務,這樣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的成功之處是:抓重點詞語,提高朗讀的質量,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比如第一自然段我抓住了“混沌一片”,結合圖片進行理解,既理解了詞語,又為后來的盤古開天地作了墊設。后面兩段的教學,抓住了幾個動詞“掄,劈,頂,蹬”體會盤古開天地的艱難。
三、不足之處
第三自然段的處理可以再緊湊些,也可以通過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得再充分些,老師的講解少一些,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而且本節課拖堂兩分鐘,這些都是我在今后的教學中應加以改進的地方,爭取在不斷的改進、完善中使自己的課堂教學設計得更為合理。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首先談話導入,激發興趣,讀懂課題。了解我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其中神話故事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接著初讀課文6—9自然段,整體感知盤古怎么撐天的。然后交流分享讀書感受:從“直挺挺”“撐”“不讓”“孤獨”“堅持”“實在”“終于”可以體會出盤古與自然堅持斗爭的獻身精神。最后搜集閱讀優秀的古代神話故事。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變革學習方式,采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是課改的核心,是課改的熱點,也是課改的難點。下面,我們就《火燒云》一課教學為例,談談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
《火燒云》是一篇老課文,作家蕭紅運用形象生動的描寫、通俗的語言和靈活的筆調,把她經過細致的觀察和豐富的想象而感受到的火燒云的美躍然紙上,從而盡情地表達了她對火燒云的喜愛。學習這樣的課文,要注重美的發現、美的感悟,在發現感悟中受到美的熏陶。而發現、感悟、熏陶的過程是學習者自主能動的過程,因此,學習這樣的課文,更應該也更適用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方式。
一、實施自主性學習
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因而,自主學習,需要教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習動機。課前,激發學生觀賞霞光、火燒云的興趣(朝霞和晚霞是美麗的,神奇的。然而必須經過多次的仔細的觀察和用心的品味,你才能真正感受到它們的美麗和神奇。),建議學生觀賞霞光和火燒云;課始,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作家蕭紅的心中,霞光、火燒云是怎樣的美麗,怎樣的神奇呢?她用她豐富的想象和優美的語言生動逼真地給我們展現了霞光、火燒云那奇麗的景象。);自主學習,也需要教師恰當的引領,有了正確的引領,自主學習才能沿著正確的軌道順利地前行。課中,引導學生通過自由讀了解作者是抓住霞光、火燒云的哪些特點進行觀察和描寫的,通過朗讀和想象,品味霞光、火燒云的好看有趣,品味課文用詞準確,描寫生動有趣;自主學習不能因課止而終止,而應“綿綿無絕期”。因而課末可激勵學生課后觀察并描寫其他天象(諸如晨霧、日出、星空等),感受天象的壯觀與神奇。
二、實施探究性學習
有了自主學習為載體,探究性學習就有了可能。探究性學習,要以問題為抓手,以課文的重點、亮點和學生的興趣點為著力點。問題和著力點都要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著力點往往和問題相關,帶著問題去閱讀便能發現閱讀的著力點。探究性學習,要根據研究的問題的特點和語言材料的特點采取合適的方法。探究性學習,還要經過一定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教師提供及時而恰當的引導和幫助。本課教學,可引導學生從課題質疑,帶著問題讀課文,從而發現課文不僅描寫了火燒的顏色、形狀及其變化,還描寫了霞光;從課文內容去質疑,帶著問題分塊讀,通過想象、感悟,發現霞光、火燒云的特點,感受霞光、火燒云的美和有趣;從寫法角度去質疑,發現全篇是按火燒云的生命歷程安排寫作順序,局部是按事物的性質來分塊的;從觀察的角度去質疑,發現作者不僅觀察周到仔細,而且特別善于想象,尤其是愛美的情感和審美能力,令人嘆服;從語句角度去質疑,發現作者用詞非常正確、生動、形象(這是引導發現問題)。可引導學生注意一些描寫顏色和形狀變化的關鍵性的詞句(這是引導抓住著力點),通過這些關鍵性詞句去發現和感受霞光和火燒云的美和神奇。還可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和想象去感悟霞光和火燒云的美和神奇,感受語言的生動和形象(這是提示研究的方法)。可引導學生先從課文的整體入手,了解課文寫了些什么內容,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初步感知霞光和火燒云的美和神奇,再分塊研讀,細致深入地領悟霞光和火燒云的美和神奇,感悟作者的觀察、審美和語言的優美,最后實施綜合性學習;在研讀板塊是,也要引領學生按照從吸收到表達的進程來學習,先通過讀和想象,通過研究關鍵性詞句去感受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再通過言語和有感情的朗讀表達自己對思想內容和語言文字的感受,并且在交流研討中,憑借自悟,產生合作效應,豐富和加深各自的感受。
三、實施合作性學習
從合作形式上,主要采取同座合作、小組合作和全班合作,實現生生合作、師生合作,搭建生生、師生交流的平臺,實現師生的互動。從方法上,通過同座合作促進個人探究,借同座合作合力攻克個人探究中隨時遇到的難關,通過小組合作和全班合作,獲取多元的深刻的感悟,強化和優化語文實踐;小組合作主要交流各自探究的主要成果,與眾不同的成果,研討共同關注的問題,全班合作主要是交流各小組合作研討的成果,以及在聽取他人的交流后或者在進一步的探究中獲得的新的感悟,研討共同關注的問題或者課文的關鍵性問題。從內容板塊上,合作探究課題,猜想課文會寫些什么,會這樣寫,初探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些什么內容,表達怎樣的情感,獲取初步的感受;合作探究課文,合作探究霞光、火燒云的顏色、形狀及其變化,感受霞光、火燒云的美麗和神奇,探究作者觀察和描寫的方法,感受作者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合作進行拓展實踐,鼓勵學生合作進行課后繪畫、配詩、改寫等形式的訓練。
四、實施綜合性學習
畫一畫,畫霞光和火燒云,畫課文中描繪的,畫自己想象的,鼓勵給圖畫配詩。寫一寫,寫霞光中的別種事物,寫別樣形狀的火燒云,寫別種事物,將課文或片段換一種口氣寫,或者換一種文體寫(如詩歌、童話)。可以獨立實踐,也可以合作完成。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觀潮
教學時,我以“天下奇觀”為線索,并圍繞它展開一系列教學活動,這樣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較好地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任務。
本課的主要特點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1.突出朗讀訓練。教學中采用了齊讀、默讀、引讀、指名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置身其中,感受大潮的雄偉、壯觀,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2.挖掘觀潮人群情緒的變化,通過情緒的變化體現“天下奇觀”。如潮來前引導學生抓住“昂首東望”“等著”“盼著”等詞語,說明人們的心情如此急切,自然是想一睹“天下奇觀”的風采。
不足的是在前面的讀、悟、品的環節中耗時過多,積累語言這一環節做得不夠好,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氣氛跟平時的課堂相比還顯得不夠活躍。除了客觀的原因外,我想我的'教學感染力還有待提高。
走月亮
《走月亮》是一篇如詩、如夢、如畫的優美散文,人與自然交融和諧的意境,溫馨、幸福、快樂的脈脈親情溢于字里行間。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抓重點句子去體會,并引導學生理解課文所表達的情感。我先把文中優美的句子一一找出,并運用多種方式讓學生去讀,讓學生在范讀中深受感染,使他們的語感得到培養。同時我還引導學生回憶和媽媽一起散步時的情感體驗,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媽媽的愛,對媽媽表達出自己發自內心的感謝與感恩。這樣情感不知不覺的滲透到作品中,這時的讀就是用心讀書,用情讀書。
現代詩二首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教學時應給學生較多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的閱讀、表達能力在語言實踐中得到鍛煉。為此在教學時我主要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品讀兩首詩歌,把握詩歌主旨。
二、加強詩歌朗讀訓練,在讀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讀才能更好地領悟詩歌。
教師要利用自讀、分組讀、男女生輪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詩,進而感悟理解詩歌。四年級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理解詩歌的方法,在教學中應滲透學習方法的指導,以讀促思,以讀帶悟,以讀傳情,為學生今后學習詩歌打下牢固的基礎。
三、通過品讀含義深刻的詩句,從中想象詩中的景物構成了怎樣的畫面。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豐子愷筆下的《白鵝》一文,重點是刻畫白鵝的性格高傲,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吃相中。從作者的.描述中,不難讓我們感覺到這種高傲不令人討厭,而是可愛有趣,讓人發笑的。
由于我覺得這篇文章的語言也很有特色也顯得有點深奧,所以在備課時我打算用一節的時間去完成。可到了課堂上我才知道,學生在課文的朗讀、理解上都有點困難,特別是中下學生,可能很難進入語言的內部去品味。于是在教學時,我不知不覺把時間拉長了,整整用了兩節課,讓學生從容地在語言文字中走了個來回。課后仔細想想,課文一定有它特有的目標要求,我這樣做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以后的課文教學中,我會試著根據單元訓練重點確定教學目標,非重點的內容,讓學生讀一讀,了解一下就可以不必逐詞逐句細扣。如果有時間的話,讓學生在自己感興趣的地方讀一讀就行了。
本單元還有兩篇略讀課文,但對于略讀課文到底應當怎樣教,我需努力探索。
【四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四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10-06
四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6
語文s版上冊教學反思03-11
語文上冊園地四教學反思03-16
語文上冊雪孩子教學反思02-16
四年級上冊語文《語文園地一》教學反思04-21
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教學反思03-03
四年級語文上冊麻雀的教學反思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