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反思15篇(精品)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學反思1
疫情當前,模式轉換。自2月9日開學,我們響應號召全面開啟“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活動以來,我按照學校安排,時刻堅守語文,英語教學陣地,迅速調節教學方式,積極尋求應對策略,不讓一個學生成績落下,為防疫工作盡到自己的職責,為學生學習成長保駕護航。
隔離在家,我利用“釘釘”網絡教育平臺,希沃電子白板,利用微信群每天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開課前精心備課為學生提供語文學習單,布置預習作業;線上課堂師生一起學習,解惑答疑;課后布置作業,耐心輔導,查漏補缺。按照“備課-教學-指導-答疑-作業-批改-總結”流程進行教學工作。
線上教學是特殊時期的一種特殊陪伴。孩子們在特殊時期進行網絡聽課,更主要是有家長的陪伴,為開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線上教學的收獲:我從網上瀏覽教學設計,從朋友圈搜集各種相關有用資源,認真看手里有的教輔資料。
在線上教學備課中,我分為三個環節進行備課:
首先,利用網絡熟悉課程標準,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進而牢固地掌握教材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熟悉意味著對課程標準和教材多層次的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而網絡能提供給我們這個環境。
其次,基于對教材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的感知、理解和掌握,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新課導入環節、生字詞學習環節,穿插游戲的設計環節及深入理解課文的問題設計環節等等。
最后根據教學設計及所掌握的教學重難點搜集資料、圖片等進行課件的制作編輯。自己認真備課的同時,引導學生自覺進行預習,努力讓學生形成預習自動化。通過直播、視頻會議、發信息等形式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促使教育方向一致,加強教育合力的作用。
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在線直播,課下自習等多種形式鞏固知識,使學生的基礎更扎實。
語文教學反思2
在教學中,我從以下幾點如手:首先,語言奠基,想象基奠。在教學前,我在黑板上抄寫了很多名人寫得有關錢塘潮的名詩句,有范仲淹的“海面雷霆聚,江心瀑布橫。”杜甫的“天地黯慘忽異色,波濤萬頃堆琉璃。”李白的《橫江詞》、孟浩然的《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毛澤東的《七絕·觀潮》等。在孩子們各種方式的.讀后,我說:“你們必須明白這些詩句是描述什么的。”他們點了頭,我讓他們說出來。隨機板出——錢塘江潮。生活在海邊,對潮漲潮落不陌生。其次,以讀貫穿,想象感悟。讀始終是語文課堂的主角!
語文課程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進取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有了第一步的基礎后,我就讓孩子們去閱讀文本,你從文中哪些地方感受到潮水的雄偉壯觀。劃出有關句子,朗讀交流。孩子們對潮來時的描述異常感興趣,因為它那么直觀,那么生動。讓他們讀后,就讓他們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雖然沒去過,雖然不能現場感受,可是能結合詞句那么想象一回,也是生動的。我想在孩子們的腦中,至少已經有好多個版本的“錢塘江大潮”了。在很多的讀、說,體味、想象后,錢塘江潮水在孩子們的鬧中留下深深的印象。這時,我說:“站在觀潮臺,應對如此的潮水,你想說什么?”將它寫下來。孩子們寫后(幾句話),進行了交流。說的就是感受、感嘆、神往……
語文教學反思3
在一次優質課評比中,我講的是《田忌賽一課》,當我講到文章的最后,請同學們討論:同樣還是原來的馬,孫臏調換了出場順序,就使田忌轉敗為勝,從中得到什么啟示?經過一番討論,有的同學說:“要像孫臏那樣,遇事要動腦筋,認真分析。有的同學說:“要學習孫臏,善于觀察,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有的同學說:“學習孫臏,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對于同學們的回答,我很滿意。課講到這兒,我松了一口氣.這一堂課,同學們配合得不錯,自己感到的心應手,游刃有余,我和同學們露出了會心的微笑。
突然李蕊同學站起來,我心一驚,李蕊同學平時沉默寡言,說話吞吞吐吐,啟而不發,在這個場合是一個被我遺忘的角落,不知這時她“心血來潮”,會說些什么呢?只見李蕊的臉脹得通紅,結結巴巴地說:“我認為……孫臏……是*耍小聰明,偶然取勝的。”這篇文章是贊揚孫臏的,可她卻持否定的態度,同學們露出了吃驚的神情,聽課的教師也面面相覷。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我有些不知所措,但仍不是溫和地對她說:“你的見解很獨特,能不能進一步說說你的看法呢?”李蕊略帶激動聲音發顫地說:“課前我已經排列了出場順序,一共有六場,如果再賽幾場,田忌一場也贏不了。我想,齊威王心高氣傲,而且有實力,肯定不服輸,還會再賽,到那時,孫臏怎樣調換出場順序也不會贏的。”
我聽了她的話感到震驚,多么有心計的孩子啊!雖不善表達,但心里有數,同學們被他的話所折服,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聽課教師也發出嘖嘖的稱贊聲。是啊,在當今激烈的社會,光耍小聰明,沒有實力,終會一敗涂地。李蕊同學與眾不同的見解,不正是學生獨特的個性的表現嗎?珍視孩子的獨特性,為學生創造更多更廣的自由空間,這正是課程標準對教師的要求,因為時代的發展不僅需要成千上萬具有健康人格、健全人格的學生,更需要具有豐富多彩的個性的學生,有創造發展的學生。為了張揚學生的個性,點燃學生創造的.火花,我因勢利導地說:“你真聰明,連足智多謀的孫臏都被你看穿了,那么我們就以《田忌賽馬》后轉為題,寫一篇作文,老師相信你一定寫的很好的。”課后,我在批閱同學們的作文時,果不出我所料,李蕊充分發揮了想象,作文寫得相當成功,稍稍修改,就發表在《讀寫輔導》刊物上了,例文如下:
《田忌賽馬》后傳
齊威王和田忌進行了第二次賽馬.,齊威王輸得目瞪口呆,久久地不肯離開賽馬場.他想:我堂堂的齊威王,每個等級的馬都比田忌的強,卻輸給了田忌,豈不被天下的人恥笑。他仔細的分析了自己失敗的原因,因為自己的驕傲,麻痹輕敵,所以毫無準備,孫臏正好利用了我的弱點,田忌只是僥幸的贏了。想到這兒,他趕緊阻擋住田忌,說:“田將軍,我們賽了兩場,你我各贏一場,我們成平局。不知你有沒有膽量我們在賽兩次,一比高低。”田忌有心不賽,可又怕別人恥笑,只好硬著頭皮答應了。
他連忙向孫臏討教,孫臏無可奈何地嘆著氣說:“這次我也無計可施了,說完,孫臏就悄悄的離開了賽馬場。
一聲鑼響,第三次賽馬開始了。田忌也學著孫臏的辦法,調換了出場順序。第一場,田忌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第二場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第三場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比賽結束,齊威王勝了兩場,輸了一場,贏了田忌。
田忌連忙又調換了出場順序,迎接第四次比賽。第一場田忌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第二場用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第三場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比賽結果田忌又贏了一場。輸兩場,敗給了齊威王。
還是原來的馬,也調換了位置,可是田忌這兩次都以1:2輸給了齊威王。他無精打采的準備離開賽馬場。
這時,齊威王洋洋自得地拍著田忌的肩膀說:“田將軍,請你轉告孫臏,只*聰明智慧,沒有實力,只能偶然取勝,是不能百戰百勝的。”
這節課的精彩之處,竟是被自己遺忘不善表達的同學所掀起的,通過這節課使我懂得:每個孩子都是一個潛在的天才,這是表現形式不同,學生有豐富的想象力,內心是多彩的。不要輕易定位每一個學生,用定勢去衡量每一個學生。
語文教學反思4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農村孩子卻非常畏懼作文,“談文色變”。作為差不多二十年教學經歷的我,長期擔任中高年級語文教學,對此現象開展探討和反思,希望能夠對今后的教學實踐有所幫助。
一、農村作文教學之“痛”。
1、學生寫作之“痛”。
我一直擔任中高年級的語文教學,如果問學生學習語文最討厭什么?90%以上的學生會說是寫作,許多學生在叫喊:“老師別寫作文”、“老師,我不會寫”。為什么不會呢?有的說,沒內容可寫;有的說,不知道怎么去寫??即使勉強寫出來,不是十來句話就是句子不通順或沒圍繞主題目來寫,寫出來的內容干巴巴的,學習成績可想而知。
2、老師作文教學之“痛”。
經常有語文老師問我如何指導學生寫作?作文教學確是普遍語文老師最頭痛的問題。這是教師由于對新課程標準學習不夠,理解不到位,雖然習作指導還算有板有眼,但未改傳統教育模式,學生的收獲不大,習作仍是干巴巴的,趣味全無。尤其有些農村資源、設施和理念的相對滯后,再加上師資水平的參差不齊,課堂教學問題較多,語文素養不高,缺乏作文指導方法。也是直接造成教師作文教學之“痛”。
今年我剛接手四年級(3)語文,第一次檢測發現全班絕大部分學生寫出來的作文只有幾十到一百來字,錯字、句子不通順、無條理是通病。三年級到四年級學生的習作要求又提高很多,一篇作文字數要求350——400字。作為一線的語文教師,真的應該好好分析其原因,對癥下“藥”,從而更好的提高孩子們的寫作水平。
二、首先分析學生寫作現狀:簡單總結以下幾點:
1、害怕寫;
2、不知寫什么?
3、怎樣寫?
4、不會表達。根據存在的問題下“藥”才能藥到病除。(1)消除學生寫作恐懼,培養學生寫作興趣。
許多學生一提到寫作就產生恐懼、害怕的心理。老師往往布置學生寫作而缺少指導,學生無從入手,隨便寫些應付老師,習作效果可想而知。受到老師批評后對寫作更有抗拒心理。如何消除學生寫作恐懼,培養學生寫作興趣呢?為此本學期我在全校承擔一次作文研討課。這次作文教學我選材以農村種植的“香蕉”為題材,選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入手。先讓同學們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并在觀察中把發現的問題記錄下來。我在講課前把香蕉的圖片拍下來供學生觀察。整節課我讓學生放手說話,把自己的觀察或親身感受,有何發現?有何問題?說出來。我發現學生說話沒有顧慮,想什么就說什么。連平時不會寫作的陳正昌同學也說得興高采烈。然后我以第6課《綠綠的爬山虎》為范文指導。指導他們觀察順序,請他們把剛才說的或聽到的選香蕉一方面寫一寫,鼓勵他們圍繞香蕉想什么就寫什么。沒向學生提出其它要求。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一下子就寫二三百字。這時老師及時表揚鼓勵,一節課下來,學生覺得寫作文并不可怕。
(2)習作就是教學生寫“生活”。
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了作文教學的任務: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文字表達出來。這就要求教師在平時了解學生生活,抓住寫作時機,創設寫作情境,指導學生對發生在身邊的真人真事做及時、客觀的報道。本學期有一單元寫人寫事的習作,有節課有學生告訴我一件事,我班學生有個周文祥在上學的路上發現前面有個人丟了一個錢包,他撿起錢包交還失主的好人好事。我聽了就緊緊抓住這個好機會,立即給學生上了一節作文課,向學生介紹了這個錢包的樣子及里面所裝的財物。學生一聽都來了興趣,一連串的問題提了出來,如:誰撿的?你當時是怎么想的?你的身邊當時有沒有旁人???周文祥同學都一一作了回答。就這樣,師生在一種民主平等、主動求知的交流和評議環境中互問互答,共談共評,不到半節課的時間,同學們既了解了周文祥撿錢包的全過程,又了解了周文祥同學的想法,對他有了更新的認識。當同學們都沒有問題時,我說話了:“你們問周文祥同學在撿包時是怎么想的,錢為什么不自己要?他又是怎么說的?請想想失主會說些什么?你認為他這個人怎么樣?”學生們都一時無語,過了一會兒又都舉起了手。一位同學是這樣說的:“他說'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說明周文祥同學不占便宜。”另一同學接了一句:“這就叫‘拾金不昧'。”最后我給學生作總結:“同學們,這件事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我們的生活中,你們想不想把它寫下來呢?”同學們異口同聲:“想!”接下來就是“沙,沙,沙”的寫字聲了,直到下課鈴響了,同學們都還不愿停下手中的筆,再也沒有咬筆頭,皺眉頭的學生了。經過這一堂作文課,學生們都恍然大悟:噢,原來作文就是寫自己的生活,自己所經歷的事呀,真有意思。
(3)習作源于“模仿”。
當前許多語文老師雖然知道作文必須要教,但又因為腦海中被新課標作文教學“個性、自由、創新”的新理念所占據。害怕學生作文雷同,拒絕模仿,而陷入“作文課不知如何上”的迷茫尷尬境地。
對于初學習寫作的學生,不知一篇作文應有何架構,對不同類型的作文教學如何入手。單聽老師的講是不夠的.,這雖要一篇范文提供他們“模仿”。老師再從中指導,對于初學寫作的小學生,課堂作文出現“雷同現象”是完全正常的,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課堂作文如果剝奪了學生的模仿的權利,大部分初學寫作的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自由、創新”帶來的痛苦煎熬。課文是最好的的范文,例如我教第6課《綠綠的爬山虎》時讓學生模仿它寫一篇有關植物的文章,抓住植物的各部分觀察描寫。教學30課《電腦住宅》時我也讓學生模仿它寫一篇想象作文“未來的家”、“未來的學校”等。通過模仿,學生不但懂得分段寫,還學會寫這種作文的方法,有了層次,有了條理,寫出來的作文比原來具體多了,還加入了自己的想象。所以模仿是引領學生學習作文的“魔方”。
(4)把作文修改權交給學生
古人所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真正教學生學會習作的是讓學生實踐中學習,把作文修改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讀給別人聽、交換修改、交流寫作心得中有所領悟,有所提高。下面我談談指導學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1、樹立信心。學生初次嘗試互相修改作文,有的感到新奇,有的感到畏懼,認為自己連寫作都還有許多不足,怎么有能力去修改別人的文章。我們首先對學生的寫作態度、寫作品質、寫作性格進行肯定,幫助他們樹立有修改他人作文能力的信心,鼓勵他們在互相修改、討論、交流中提高、進步。信心,是干成大事的動力。有充分的信心,可以從不會到會,從幼稚到成熟。我們采用同桌互改,小組互評,從引導學生學會修改錯別字、修改用詞不當開始,再到修改語句的不通,最后到學會選材、整篇的布局等方面的評價。這一漸進的過程,學生既發現了別人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又逐步鍛煉了自己的能力,也達到了共同的提高。當學生發現了他人作文中的某一點問題后,他們討論得很熱烈,找資料,問同學,甚至發生了爭執,直到把問題搞清楚為止。這是教師單一去筆評改作文所無法達到的功效。
2、傳授方法。學生有了信心之后,就要傳授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這樣能做到既有統一,又有創新。
作文修改方法,有符號的使用:如錯別字的標記符號,詞語順序更換符號,多余詞語、重復句子的刪去、添加詞語和句子的符號,精彩語句的著重符號等。還有評語的幾種寫法,如眉批、尾批、邊批的寫法。最后是作文和字跡按優、良、中、差評定等級,標明日期等。修改方法的傳授,一般是從簡單到復雜。學生互相修改作文,人數多,涉及面廣,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形式。新課標指出:“愿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別人聽,與他人分享學習寫作的快樂。”讓學生將作品朗讀給同桌聽,自我修改。“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讓同桌之間,互相修改對方作文。“能與他人交流寫作心得??溝通見解。”第一步同桌互相修改,你讀我聽,或我讀你聽,聽后談感受,然后互相修改。第二步前后四個同學為一小組,一個讀,其余三個聽,他們一起討論,一起修改,寫出評語,給出等級。第三步,在前面修改的基礎上,自由討論,可以把自己或他人的作文,拿去請教其他寫作能力較強的同學。第四步,教師在巡視的基礎上,讓各組匯報修改情況。讓作文修改得比較全面、認真的學生談修改體驗。教師還需找出有代表性的作文邊評邊講,對其中運用一些好詞好句的作文給予肯定表揚。通過兩三次互相修改作文,這些方法就逐漸被學生所掌握了。
需要說明的是:把作文修改權交給學生,不是教師對學生作文一概置之不理,而是每次先抽查一個班級的上、下、差三個層次的作文各3——4篇,在了解這次作文基本情況之后,去指導學生互相修改,在學生修改之后,再進行一次匯報總結。這不是說讓學生互相修改,教師就撒手不管,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培養閱讀習慣,積累習作語言。
每次到城區的學校聽課,都會為孩子們文采而驚訝。為什么我們農村的孩子就沒有這么美的語言,文章老是干巴巴的呢?可想而知,環境越好、地域越廣孩子的見識面就越寬.不僅如此,相信他們的閱讀量也比我們大的多。這樣孩子們的詞匯量就多了,寫起文章來也就順手了。
因此,大量的閱讀和擴大語言積累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有效的途徑。新課程標準對課外閱讀量和背誦量作了具體的規定:課外閱讀六年制不少于150萬字;背誦優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手頭擁有課外書籍與要求甚遠,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應想盡一切辦法,配備充足的圖書。如古今中外文學名著,優秀少兒讀物,其它人文科學讀物,科技讀物也應占一定的比例。
其次,培養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的習慣。比如采用摘錄、剪報或運用電腦等方式收集、積累信息資料,養成及時記錄、寫出感受的好習慣。再者,一定要定期的指導檢查,定時進行讀書心得交流,這樣才能落到實處,避免流于形式。還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讀書活動,如朗讀比賽、講故事比賽、每日一事的介紹等。既提高學生讀書的愛好,又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積累寫作語言。
總之,農村作文教學要走出傳統課堂教學的路子,走向生活,使作文生活化,讓作文教學之路越走越寬闊。作為教師應加強新課程的理論學習,端正思想,努力探索作文教學新路子,相信作文教學的明天會更美好!
語文教學反思5
《蜜蜂》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寫了他所做的一個試驗,即證實蜜蜂是否具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課文敘述線索清楚,情節完整。首先寫“我”聽說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想做個試驗;再寫“我”試驗的'過程。過程大體是在自家花園蜂窩里捉上20只蜜蜂,都在背上做上記號,叫小女兒守在窩旁,“我”走出二里多路,放飛蜜蜂。隨后寫“我”途中的觀察和猜測以及試驗的結果。結果第二天有17只蜜蜂沒有迷失方向,先后準確無誤地回到了家;最后得出結論:“我”尚無法解釋蜜蜂為什么有辨認方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是在進行語文能力訓練的同時,讓學生了解作者觀察、思考、試驗的方法和探索精神。
為了讓學生了解觀察的方法,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嘗試:從“聽說”一詞,讓學生體會觀察不僅是知道,還得要親自動手做才能得出結論。作者在試驗準備中,做了好幾個準備工作,分別是做記號,讓小女兒在蜂窩旁等著,走了兩里多路才開始做試驗,問學生,能不能不做這些準備,讓學生體會,觀察前要設計周全。在回家路上,作者推測蜜蜂可能找不到家,問,為什么會這樣推測,從而讓學生了解在觀察中要思考,要有探索精神。最后,蜜蜂只有十七只沒有迷失方向,我問學生,能不能為了讓讀者喜歡,而完善數據,寫成全部飛回。從而得出觀察必須要實事求是的結論。
以這篇文章為基點,教導學生觀察的要素和方法,讓孩子們運用這種方法去觀察綠豆芽的生長情況,去觀察身邊周圍的事情,并以小練筆的形式來呈現,結果還是讓人挺滿意的,這樣的教學嘗試,我還會再繼續。
語文教學反思6
以“荷花”入文,應該說古今詩歌散文中是非常多的,愛“蓮”之人多如牛毛。蘇教版國標版十二冊中,關于“荷花”的文章也有好幾篇。比如《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二下)、《荷花》(三下)、《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五下)。文人愛蓮,世人也愛蓮。而葉圣陶的《荷花》應該說是名篇了,短短三百余字,讓我們感受到另一種荷花之美。葉先生的荷花既不是“我看見小小的荷塘,真想變成大大的荷葉。
荷葉像一柄大傘,靜靜地在荷塘舉冷戰。小魚來了,在荷葉下嬉戲,雨點來了,在荷葉上唱歌……”,也不是楊萬里筆下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而是給人一種獨特的陶醉。《荷花》應該說是傳統篇目,我們小的時候就學過,而這篇文章在我們頭腦中留下的不是前三段的,而是“我忽然覺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著雪白的衣裳,站在陽光里。一陣微風吹來,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隨風飄動。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風過了,我停止舞蹈,靜靜地站在那兒。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的快樂。
小魚在腳下游過,告訴我昨夜做的好夢……”想到這里,我問自己是不是我的學生學習這課,這一段也會在他們的頭腦中留下永恒?我又問自己,為什么這一段在我的頭腦中留下這么年沒有忘記?思考之中,我感覺到這是因為“陶醉”會讓人終身難忘。何為陶醉?詞典中說沉浸在某種境界或感受之中就是陶醉。葉先生的確沉浸在荷花之中了,否則寫不出這么美的文章。學生學習這篇文章,如何讓他們也陶醉呢?記得教我的老師是這樣做的':大聲讀,反復讀,人人都能夠高聲背誦。老師彈著琴,讓我們輕聲背,反復練,并且參加學校朗誦比賽。看來,我以前的語文老師是花了代價的,從內心上也感謝我的語文老師,讓美文走進了我的世界。現在看到荷花,我還會吟誦,因為童年的記憶沒有消失。
今天,也應該讓學生這樣享受式的讀,因為只有讀,才能產生最佳的感受。繼續思考著這一課,我個人認為還應該把陶醉這個詞還給孩子,讓孩子明白陶醉是多好的事。人的一生,所看的景一定很多,所經歷的事一定不少,讓自己陶醉與其中的事肯定不是一件。陶醉對于一個人來說那是最美的,也最值得回憶的。陶醉的故事對于他人來說,其實同樣是美的。如何把自己的陶醉奉獻給世界?最佳的方法就是把自己的陶醉用筆記下來,寫成文章。所以說,通過這一課的教學,用陶醉引領學生從另外一種角度明白寫作的價值,對于師生來說都是一種收獲。因為收獲的是陶醉,所以最幸福!因為收獲著陶醉,所以最美!
語文教學反思7
1、從“三味書屋”走向“百草園”。傳統的概念教學過分地注重了以聽講、記憶、模仿為主的接受性學習,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畢恭畢敬地聽講,雖然也能較快地掌握知識,但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卻是不利的,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在課堂中缺少自己的思考空間,缺少自己的活動時間,缺少機會展現自己的獨特思維,也就無法從內心產生對數學學習的濃厚興趣,長此以往,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便會不斷消蝕,這與我們“以人為本”的教育核心理念是相違背的。
本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讓學生參與各種各樣的體驗活動,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景中主動建構知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分紙牌中,學生在動手操作后提出了數十種方法,也深刻地理解了平均分;在圈圓點圖時,有的學生把12個圓點平均分成了2份、3份、4份、6份,有的學生把10個圓點平均分成了2份、5份……;請他們用上“平均分”來介紹自己的作品時,個個把手舉得高高的,爭著搶著要上來表現。課堂成了充滿體驗和樂趣的百草園,也許這樣的課堂少了很多正襟危坐的.課堂常規,但我卻收獲了孩子們放飛思維的驚喜。
2、教師該何時介入學生的學習?《課程標準中》強調,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我曾一度陷入了誤區:過份地注重了學生的主動發揮,任何知識都千方百計地引導,一定要讓知識從學生的口中說出來。如第一次我教學這一課時,在引出÷這一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大家能不能創造一個符號表示平均分呢?學生由于一下子反應不過來,基本上是用“猜”的,他們說出了×、+等各種符號,我都一一否定了,最后才有一位同學終于猜出了是“÷”,整個過程花了3分鐘左右。課后我進行了思考:這樣的創造是真的創造嗎?歸根到底,這個知識還是教師“擠牙膏”似地從學生地方擠出來的,不僅浪費了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而且也并不見得學生體驗到了“創造”的喜悅。基于這樣的考慮,我對這一部分教學又進行嘗試:同學們,平均分在我們數學上還可以用一個符號來表示,(板書÷)這個符號你認識嗎?(學生紛紛說是除號),再請他們觀察除號有什么特點。與第一次的教學相比,這一次直截了當地出現÷,不僅節約了教學時間,而且能有效激活學生的原有經驗,加深了對除號的認識,體會到了學習的快樂。
通過這一環節的對比教學,我對師生在課堂中的角色定位又有了新的認識:在角色的定位中教師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探索性固然要突出,但必要的時侯,教師也應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適時地介入學生的學習。這也需要我們站在課改的潮流中常常進行冷靜的思考和實踐,唯有如此,才能使課堂少一些浮躁,多一份真實。
語文教學反思8
《坐井觀天》是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它以淺顯,簡單的故事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如何在一節課中,讓學生自主,愉悅地讀懂故事。明白道理,很好的品味語言呢?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學生自讀自悟,由學生自己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進行教學,通過學生的質疑、解疑,充分發揮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我提出疑問引起興趣,導入新課,學生馬上有序的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并畫出生字,然后小組合作進行拼讀;然后由我檢查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這期間,我參與到具體的小組學習中,重點對個別后進生進行指導。
二年級的孩子能從個體自學預習課文,讀準字音,到小組合作認讀生字,在一步步的主動自學課文,這正體現新課標自主、合作學習的理念要求。低年級學生是有能力自動化地自學課文,掃除閱讀的障礙的。讓孩子借助已有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實踐努力去認讀課文,并且通過孩子之間的互相幫助,合作去讀準課文,而不是按傳統的教學“一步步”領著學生向前走,能讓孩子在主觀意志上建立“我能學”的自信,并通過主體的實踐努力達到掌握一定學習策略的“我會學”。把學習的主動權更好的教給孩子,讓孩子掌握學習的策略,更利于孩子明天自己去學習。
在教學中我特別注意加強朗讀訓練,注重發展學生思維。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思考什么問題,要解決什么問題,都向學生交代清楚,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反復朗讀課文,在讀的過程中去理解、去感悟。營造了書聲瑯瑯的教學氛圍,教給了學生讀書方法。
進行角色朗讀時,我設計了這樣的環節:“同學們,青蛙說天只有井口大,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它們爭論得很激烈吧?我們怎樣才能讀好?我們分角色朗讀,想想怎樣讀才讀得好?”孩子們紛紛進行分角色朗讀練習,態度積極認真,有的為了讀好角色,練習讀了好幾次,課堂氣氛活躍熱烈。在本環節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在教學中我還體會到要有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我組織孩子們分組進行練習,但我發現孩子們練習時,往往就練習喜歡的角色,所接受的訓練是單一的;還有的孩子,因為怕讀不好角色,就單挑旁白來讀。積極的孩子,朗讀水平較好的孩子就“走進”角色,朗讀水平較弱的就“永遠”旁白,這樣會造成惡性循環,不利于孩子的發展。我就創設情景,讓孩子有平等的訓練機會。要求孩子再研究時進行多次的練習,但每次的角色不要重復,要輪換角色。這樣利于孩子們整體綜合發展.
寓言故事的教學,到最后引導學生通過認識和感受故事中的`生動形象理解課文內容,領會成語的意思。我在教學寓意這一部分時,是利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切合學生生活實際來引入的,而不是純粹的說教。“如果有人說你是坐井觀天,你明白他在說你什么嗎?你想對坐井觀天的人說些什么?”或者讓學生出點子幫助小青蛙:“你們愿意像小青蛙一樣什么都不知道嗎?你們能出出點子讓小青蛙也能像小鳥一樣見多識廣嗎?”這樣就更能從學生的角度悟出寓言中的道理了。接著教師可補充歸納“坐井觀天”的寓意:我們看問題或者認識事物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樣犯了錯誤還自以為是。這樣一來,又加深了學生的體會。
本課教學的重難點由此突破。我不難感受到:學生的潛力有多大,真的難以想象呀。但是課堂的教學中也存在著一些不足。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經驗,把教育教學質量走向新臺階。
語文教學反思9
優點:
1、課堂效果分析:整堂課達到了預期設計的目的。課程主要通過教師積極引導,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2、教學設計分析:本節課并非采用傳統“講授”式進行教學,而是采用基于問題的學習的教學法。教師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使學生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有針對性地研究問題、解決問題。
3、能力培養分析:通過采用比較法和看圖說話的教學方式,這充分地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4、情感培養分析:通過對北京2008年奧運會會徽分析和對學校校徽的`實踐,這不僅培養了學生客觀地分析和評價多媒體信息的信息素養,而且在把人文精神融合到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了學生的自身修養。
不足:
由于自身教學經驗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時間把握不夠、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方法不夠好等。
語文教學反思10
從教十一年了,對自己所從事的語文教學,還確實沒有比較系統得地做過反思。借著這個機會,我將這些年的語文教學的點滴,做一個梳理。我相信,這將對我在接下來的教學工作起到促進和引導作用。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征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應地做出改變。我發現在我的課堂教學行為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忽略了學生自己的感悟動手能力
“語文”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
忽略了學生的語文素養的形成和提高。
語文是基礎性的科目,是工具性學科,學好語文會促進其他學科的學習,但語文學科的重要性遠非如此。學習語文,就是在學習表達能力,其中包括口頭表達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長時間地在字、詞、句中轉悠,我們學生的表達能力會有怎樣的提高呢?
經過反思,我認為只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才有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所以,針對班級中后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將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于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并不是講什么考什么,試題內容和教學內容的直接聯系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大量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現在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于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可以說學生根本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現在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鑒于此種情況,對于語文的學習,我認為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5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為引導者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為,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為上升到理論高度。教師要把課堂45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語文教學反思11
反思《畫》這篇課文的設計與實踐,總的來看非常務實:務實的思想、務實的設計、務實的過程,使學生真正在情境中學習,體現了語文教與學的理性回歸。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本課識字寫字,知道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幅畫。課堂上,以讀為主,始終讓“讀”貫穿學習。采用不同方式朗讀,學生邊讀詩句邊認生字,讓孩子既在文中識記生字,又注意了生字的'應用。老師在其中少范讀、帶讀,把充分讀詩的機會交給學生,而老師在其中借機點撥對重點詞的理解,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賞圖、讀詩、識字是輕松的,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的主人。
2.在學生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能夠從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缺乏自主、合作能力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揮教師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組織、協調作用,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
語文教學反思12
我喜歡上語文課,現在最開心的時刻也就是課上那45分鐘了。它可以讓我和孩子們騎上駿馬馳騁在知識的草原上,可以讓我們乘著巨輪在書籍的海洋里任意航行……周三舉行了一單元測試,今晚一單元的所有內容暫時告一段落。對于這單元我有如下思考:
本單元的主題詞是“讀書”,幾篇課文都是圍繞著讀書來編排的。里面有講讀書樂趣的,講讀書方法的,還有孩子們第一次接觸的訪談錄等。微笑班級從一年級下學期就開始閱讀“閑書”,所以教學課文來講不存在問題,但主要存在的問題是作文,大家知道寫,但寫得很“干癟”,就像一個骨瘦如柴的老人,沒有水潤的肌膚,沒有鮮明的活力,整個作文看起來奄奄一息。難道我叫他們看“閑書”錯了?難道我的這種方法不可取嗎?今晚講解試卷時,他們給了我答案,擴句“春天來了。”我讓孩子們自己寫,要比試卷上寫得好,還不能和別人重復,不能說別人說過的話。幾分鐘過去了,小手紛紛舉起來,抽了十八個孩子,他們的`答案不一樣,但給我的感覺“春天”不是那樣“干癟”,而是充滿了活力與激情。從這個方面來看,看“閑書”是沒有錯的,大家的習作為什么寫不好呢?這可能和我的引導有關系,大多數同學不能把一件事細細描述出來。這將是我本學期重點訓練的一方面。
本學期的《新概念閱讀》我認為是課外讀物最好的一本書了,里面擴展了很多關于“讀書”的詩歌和散文,如《四時讀書樂》(春、夏、秋、冬),學生們尤其喜歡畢淑敏寫的《沐浴書香》,里面優美的句子,緊湊的段落,孩子們讀得是如癡如醉,這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我教學本單元時,就在課后把此本書的相關內容穿插進去,起到了良好的效果。所以本單元考試,班上分數可觀,總體不錯。但在批改試卷時,孩子們丟分最多的是“口語綜合”,這道題的意思是“網絡電子書發展很快,你認為還有沒有必要去圖書館和書店看書?”這口語綜合很是簡單,但班上有14個人沒有做,分值是5分,這讓我的小宇宙爆發了,14個同學站起來,我一看,原來是課堂上不太愿意回答問題的同學。我明白了,課堂上還是盡可能的讓每個孩子都發言。不發言者,請等一等,或許那對于我和他來講,都是一次突破。
這次考試有喜有憂,我相信“勤能補拙”,只要付出了,就會有回報。“天道酬勤”,孩子們,希望我們乘坐的這艘船能在這條航道上走出一條星光大道。
語文教學反思13
從我接手這個班級的那天起,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向來馬不停蹄的追逐,這個班級有將近一個星期的時間沒有上語文課,其他的班級已經拉這個班級太遠太遠了,我必需把課文追上他們,這是次要的,更重要的是讓這個班級的學生學一課控制一課,真正在素養上跟上他們,而且甚至超過他們。按照著一點,我想要做好下列幾點:
1、要讓學生溫故而知新,準時的布置家庭作業,要積少而成多。注重學生平常的堆積,而且每天都要讓學生作好復習。于是我們課上設計了聽寫活動,每天布置完家庭作業,我都要進行聽寫考試,對表現好的同學準時賦予鼓舞。比如發給他一朵小紅花,在班內通報公開褒揚等形式,真正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
2、準時與家長交流,發覺學生的不良反映或表現不好的行為、成果下降等準時與家長交流了解狀況。前一段時間,我發覺班內趙俊杰的成果一路下滑,于是我與家進步行了一次談話。發覺趙俊杰同學本來向來在利用下午放學的時間去體育場練習武術。“強身健體〞自然是一件好事,但是要保證給孩子充沛的學習時間,而趙俊杰卻顧此失彼了。于是我和家長達成了共識,假如他的'成果總是這樣,就取消他的武術活動,而一門心思的投入到學習當中。我想從這以后,他肯定會取得好成果,獲得長進的。
3、后進生要多加關注,不能放任自流。后進生的問題是班內的一個大問題,也是讓教師頭疼的問題。沒有方法,人與人之間總是存在著個體差別,十個手指還不普通齊呢!后進生自理能力差、貪玩,老師要進行個別指導,多給他們時間,對于難控制的地方要重點指導,利用放學后的半個小時進行指導學習,使其共同長進!
語文教學反思14
作文對于一個小學孩子,或者該這樣說,作文對于一個學生來說,是一件令人頭疼的事。每當老師布置一篇作文,孩子們看過題目之后,第一個反應是些啥呀,沒什么可寫的。
難道我們的孩子的生活,經歷真的匱乏到如此的地步了嗎?真的沒什么可寫的嗎?看了管建剛的'書,我覺得真的不是如此。作為教師,到底該怎樣教孩子寫作文??這也是我一直困惑的事情。現在,終于有了方向,答案。
我們習慣了先教后寫,到了真正寫的時候還是不知道怎么寫,或者這個題目會寫了,別的習作又不會寫了。但我們沒嘗試過先寫后教,讓孩子寫完后針對每一篇提出不足,修改意見,然后再讓孩子二次作文,最后在謄寫在作文本上。老師再次修改。我想這樣的效果應該比孩子在兩節課內一次成文要好得多。
另外,讓孩子們學會寫作文我覺得應該從根本上進行訓練。首先,要對孩子的“心靈力”進行訓練。小學生作文大都寫自己的情緒、情感,情緒情感即作文的中心。這就需要孩子們能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能夠具備一種捕捉內心情感變化的能力,能夠把“心理的力量”的前前后后,原原本本的寫出來。這是一種敏感力,是寫作文的重要品質。那么怎樣才能具備這種品質呢?這就需要我們老師不斷地給孩子提供這樣的訓練機會至少一周一次,經過一段時間的長期訓練,孩子們的心靈敏感起來了,看到的景和物,會隨心而起伏,而欣喜,而嘆息而焦慮了,能捕捉自己內心里的感覺餓了,作文的天地就寬了、廣了,文字也有生氣了。孩子們也就再也不會覺得沒米下鍋了。為了給孩子們提供這樣的訓練機會教師可以多想辦法,比如辦《班級周刊》,經常刊登孩子們的好的作品,甚至一句話的名言等等。其次,還應該對孩子們的思考力進行訓練。其實,大作家,寫的也是些生活小事、瑣事。作家的本領在于,用小事、瑣事,寫出別人看不到的意味。情感,來于內心的敏感;思想,源自內心的思辨。對于作文來講,事情越曲折、越復雜,越好寫,寫作文要有一種本領,一個簡單的事情,你能想得很復雜。而這種深思考,也要是經常性的,這樣能改變大腦思考的“質”。
這是,我讀管建剛的書的一點收獲,希望能與大家共勉。
語文教學反思15
課前我讓學生從不同途徑,如網上、書籍、向家長了解等方式了解孔子。在教學本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充分朗讀課文,深入理解感悟課文。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我安排不同的朗讀方式,如初讀時可自由輕聲朗讀,可同桌互讀,細讀時采用默讀、齊讀、依次指名讀、分角色讀等方式,讓學生讀出不同人物的語氣情態。
2.抓住重點詞句段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學習孔子的生平概況這部分是我抓住介紹他是什么家,介紹了幾個關于孔子的故事,進行理解。通過朗讀一些關于孔子的言語行為,神態心里的描寫,讓學生了解了一些孔子的思想主張,形象風貌,如:推己及人,厭惡偷盜,善于自省,勤奮讀書等方面的品德。
3.對反映出孔子思想的一些話語進行評析,幫助學生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習孔子的一些為人處世的方法原則并運用于生活實際。
回顧自己整堂課的教學,還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在講課的過程中,我重點講了第一個小故事 ,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讀,通過交流,明白這個故事所要告訴我拉的為人處世的道理,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寬容。并讓學生自己平時的生活實際說說到對人要寬容。在講完第一個小故事后,我引導學生總結學法,并指導用同樣的方法讓他們自學后面的幾個小故事。想法是好的`,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做得很不夠。我先是讓學生默讀課文,然后是談自己的感受,這時,我沒有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引導,而是靠自己的講灌輸給學生,沒有把發言權留給學生,雖然老師講了很多,但學生不一定能夠真正理解,這是很不可取的,今后要注意。還有就是對課文讀的太少了些,雖然在設計這堂課時也安排了不同形式的讀,可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很好地落實。由于怕讀得時間太多而完不成教學任務(自己的心理素質太差,緊張。),對課文的讀也就不到位,這或許也就是學生不能很好地談出自己的感悟的原因所在吧,其實文本所在表達的內容很多時候在學生的讀的過程中就能感受到。
總之,自己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今后還要多努力,爭取讓自己的教學上一個臺階。
【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語文《雷雨》教學反思07-27
語文識字教學反思11-26
語文橋的教學反思11-29
語文:橋教學反思08-28
教學“語文園地”的反思09-02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語文《釀》的教學反思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