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1
目前,有許多小學語文教師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訓,給不堪重負的小學生留下了沒完沒了的作業。僅僅是小學階段要掌握的那2500個漢字就足夠讓孩子手忙腳亂了。一個漢字一定要寫上幾十遍嗎?這是一項極為枯燥的作業,小學生因此就足以對語文課產生抵觸情緒了,再加上那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文,段落等,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說嚴重點,這甚至對孩子們是一種摧殘。
對作業問題認真反思,我們認為應該考慮以下幾點:首先,漢字有漢字的特點,也一定有其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其它語文知識也一樣。心理學界對記憶規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證實記憶是需要重復,但重復的數量是有規律的。超過這個量的規律就成為過度記憶,對記憶是有負面影響的`。我們的小學教師應該在此基礎上廣泛實驗,研究一個合理的練習量和練習間隔。搞清楚想通過某一次課外作業就使學生終身不忘是有悖記憶規律的。如果這種研究得以進行和推廣,那么再剔除掉那些無謂的作業負擔,減負就會按照教育規律真正落到實處。反過來,這一問題不解決,那么桌面上的負擔減了,但這些負擔會轉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長再給補上這一“課”。靠手段去劃一地減負,必將走入另一個極端。如取消掉所有的家庭作業是否合理也需商榷。第二,要研究作業與學生對語文課興趣的關系,要使作業既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學習興趣,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這不但有作業量的因素,也有作業方式的因素。這種研究極有價值,卓有成效,也非一日之功,需要的是老師們精心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2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重點:
1.運用媒體素材、圖文結合、品詞析句、入情入境地朗讀去體會。
2.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想象其美景。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觀察和表達的方法。
教學目標:
1.字詞目標:學會8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漓江、無瑕、翡翠、峰巒、屏障、竹筏、波瀾壯闊、水平如鏡、連綿不斷。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課文的語言美。
4.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抓住特點、運用對比描寫景物的方法。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將媒體素材和課文有機結合,了解桂林山水的特點。
2.培養想象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導入語:同學們,你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桂林山水甲天下”,誰知道它是什么意思?請有實地感受的同學具體談一談。
2.選擇部分精彩圖片和一段視頻素材播放給學生觀看,再讓學生說說感受。
過渡語: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桂林山水》這篇課文,體會作家是用怎樣的語言來贊美桂林山水,他主要贊美了桂林山水的哪些特點。
二、整體感知
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在頭腦中浮現畫面、再想想人們為什么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
三、初讀課文
1.出示桂林山水圖、指導學生按照先局部后整體,先山水后其他的順序觀察畫面、談感受(水平靜、清澈、山姿態萬千、遠處云霧迷蒙、近處小船、竹筏浮在江面)
2.配樂范讀全文、學生圖文對照找出課文中與畫面相對應的語句。
3.按要求自讀課文。
(1)字音讀準,解決生字的字音、字形、字義。
(2)質疑問難。
4.檢查自讀效果。
(l)重點糾正下列字音:
(2)引導學生體會本課新詞。
四、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漓江水”。
思考:漓江的`水到底與別處有什么不同呢?
多媒體演示“波瀾壯闊的大海”“水平如鏡的西湖”同桌互談感受。
2.自讀這一段,概括一下漓江的水的特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靜、清、綠)
3.作者是怎樣把這些特點描繪出來的?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①帶著對漓江水的喜愛之情自讀揣摩。
②指名讀,并評點。
③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第三自然段
1.自由讀文,出示課文插圖,觀察“桂林山”。
2.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收獲(引導學生概括桂林的山的特點)。
3.小組交流,反饋。
4.全班交流自學成果,并解疑。
①體會“奇峰羅列、形態萬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②多媒體展示桂林的山,再對比泰山和香山。
③學生自己總結桂林山的特點(板書:奇、秀、險)。
5.指導有感情的朗讀,注意”啊”的讀法不同
真奇“啊”讀ya
真秀“啊”讀wa
真險“啊”讀na
六、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桂林的山水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2.走進課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3.讀課文最后一段,你從這段話中感悟到了什么。
體會“畫卷”“連綿不斷的畫卷”“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4.此時,我們已被桂林山水的美麗、神奇所陶醉,帶著對它的神往再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3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影響,小學教學也開始進行了改革與創新,尤其是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吸引學生的目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學習語文閱讀知識,從而保證自身學習的實效性。基于此,本文針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進行了簡要闡述,并提出幾點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實效性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其目的就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要及時采取有效的促使,吸引學生的目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此來幫助學生掌握好語文知識。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往往在課堂中占據主體地位,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教師所講述的內容,這樣也就限制了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
一、現階段中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效性不高的原因
(一)感染力不足
對于小學語文教材來說,其中的內容是經過教育學家精心挑選出來的,具有文字優美與意境深遠等特點,但是在實際中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卻并沒有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這樣也就帶給了學生不同的情感體驗。而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因為感染力不足造成的。一些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感染力不足,使得學生往往難以與課文產生出共鳴,這樣也就降低了閱讀教學的實效性。
(二)教學方法上的不足
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不僅要掌握好課文知識,還要找出其中的重點與難點知識,關注到學生心理的變化。且對于這一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并沒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這樣也就造成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不高,從而也就使得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1]。
二、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措施
(一)通過情景來進行教學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感性的事物有著強烈的感知能力,且形象思維也相對較強,但是在抽象思維上卻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尤其是對于一些新鮮事物來說可以快速的接受。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就要抓準學生的這一心理,通過將課堂教學內容設計成為具體的形象情境來進行教學,這樣也就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目光,促使學生可以投入自己的情感,這樣在面對問題的過程中也就可以積極進行思考,從而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如學生在學習《秋天的雨》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來為學生播放出相關的視頻,以此來進行新課的導入。在視頻中通過樹葉顏色的變化以及稻穗等事物的影響,可以加深學生對這一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音樂詩《秋之歌》來組織學生進行學習。通過從視頻、聲音以及圖片等方面的影響,可以實現對教學資源的有效整合,這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江西省婺源縣紫陽第三小學汪玉琴樣也就可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到情境中,從而也就可以更好的學習這一內容[2]。
(二)增強學生的'閱讀感悟
對于小學生來說,通過學習閱讀知識可以實現對語言的有效積累,同時也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層次,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通過讓學生進行閱讀,可以讓學生受到文中語言技巧等方面的感染,這樣也就可以明確文中的寓意,從而提高自設的語文素養。其次,教師還要明確進行閱讀的方法是豐富多樣的,如可以讓學生進行默讀、誦讀以及精讀等,通過這種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更好的完成閱讀任務,實現閱讀目標。且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及時指導學生,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也就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感知文中的意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著許多需要學生進行閱讀的課文與書籍等。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就可以將可為與書籍結合在一起,通過為學生布置出相應的閱讀任務,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到文中的語言特色,從而也就可以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三)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這一階段中,學生往往存在著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但是從實際上來說,學生的關注力與學習熱情是需要依靠教師來進行調動的。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及時關注學生,通過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上出發來加深學生的感悟,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其次,教師還要做好備課工作,關注學生。在教學中還要設計好教學流程,從形式與手段等方面出發來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還要從課外入手來擴展學生的閱讀與思維視野,從而讓學生實現有效的學習。如學生在學習寓言故事的過程中,教師就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保證教學的生動性,同時還要借助肢體語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解放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進行思考,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想象力。如學生在學習《狐假虎威》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對狐貍的品質進行探索,同時還選擇其他相關的教學內容,通過進行對比來鼓勵學生進行思考,如選擇《狐貍和獅子》的故事來讓學生進行分析,通過進行擴展閱讀,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的內容,還可以改善課堂教學的環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使學生可以實現思維的發展[3]。
【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想要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就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模式進行創新,以此來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學生可以更好的掌握語文知識。同時教師還要鼓勵學生,讓學生進行想象,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
【參考文獻】
【1】侯海玲.如何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xx(10)
【2】田本娜.對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效性的幾點看法和意見【J】.天津教育,20xx(11)
【3】李開勝.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的實效性【J】.小學教學參考,20xx(02)
作者:汪玉琴 單位:江西省婺源縣紫陽第三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4
一 課時
教學目標
1. 回顧本單元所學內容,交流感情。
2. 積累讀書方法。
教學重點
積累讀書方法。
教學難點
積累讀書故事,并能夠從中受益。
教學方法
引導點評,評議結合。
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相結合。
教學準備
回憶本單元內容
教學設計:
一、交流平臺
(一)交流對課文內容的感受
1.導入:同學們,最近幾天,我們學習了幾篇寫我們同齡人生活的課文,我們深深被感染了。課文中的那些事,好像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讀起來非常親切。說說課文中的哪些事讓你感到特別親切,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學生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二)交流從課文得到怎樣的啟示
1.導語:作者怎樣做到讓文章這樣親切感人,打動我們呢?
2.學生發言。
3.歸納:
(1)作者把看到的、想到的如實地寫下來,不說假話,比如,《祖父的園子》里,把“我”的頑皮,干的傻事都一一寫下來,這樣讓人覺得真實可信,讓我們覺得寫的就是我們同齡人的真實生活,所以才打動了我們,感染了我們。
(2)作者觀察細致,把細節描寫得很生動,比如《童年·冬陽·駱駝隊》中對“我”模仿駱駝磨牙動作的描寫。由于作者描寫細致,所以更能表現童年的天真無邪。
(三)交流讀書方法
1.導語:那么,我們應該怎樣讀好這樣的課文呢?
2.學生發言。
3.歸納:有感情地朗讀首先要讀正確、讀通順;其次要深入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再次,在讀的時候腦海中要呈現出課文描寫的場景,想象場景。
二、日積月累
1.借助手頭學習資料,提早預習,理解句子大意及出處。是自己將會怎么做?把自己融入故事情境中,或者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自己的真實感受讀出來。
2.自由誦讀,初步理解句子含義,有不理解的可與小組同學合作探討。
3.指名讀,注意句子的節奏、韻律。
4.交流句子含義。第一句:君子處世,就應該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永不止息。第二句:不一定年齡大的人才有理想,一個沒有遠大的志向的人,即便是活到很大的歲數也是虛度光陰。第三句:不要虛擲光陰,否則到老的時候,后悔也無濟于事。第四句:時間是過得很快的,一轉眼就告別少年時光了,但要掌握一門學問卻是很難的,所以請珍惜時間,不要浪費光陰。第五句:追尋真理的道路是很漫長的,我將不斷地追尋、探索。第六句:不積累半步一步行程,就無法到達千里遠的地方;不匯集涓細的水流,就無法形成江河大海。
5.說說從這些句子中受到怎樣的啟示,準備把哪些話語送給誰,為什么。
6.練習背誦。指名背誦,要求讀出感情。
7.交流課外收集的`的類似勵志、勸學的名言警句。
8.齊讀日積月累中的語句,并默記心頭。
三、課外書屋
1.師:今天首先給大家介紹大家十分熟悉的偉大作家──高爾基的自傳體小說──《童年》,有聽說過這本書嗎?
2.學生互動介紹該書內容簡介以及其他與之相關兩部作品──《在人間》與《我的大學》。大致了解高爾基其人其事,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3.師生根據自己已有的閱讀經驗推薦其他名人、偉人傳記,并介紹其主要內容,將書目板書于黑板上,供學生閱讀時參考。
4.教師小結,結束本課時教學。
5.課后小結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5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可以使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和對文章思想的領悟能力得到培養,同時也能開闊學生視野、豐富學生知識,促使學生的綜合性語文能力得到提升。結合相關教學經驗,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進行初步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體地位;閱讀技巧;教學情境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該采取怎樣的閱讀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呢?下面,筆者就從三方面對此問題做出論述。
一、更新教育理念,確定學生的閱讀主體地位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課堂閱讀活動的組織者、學生閱讀的促進者,也是閱讀中的對話者之一。”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中我們就不應以自身閱讀行為來代替學生的閱讀行為,而是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把學生當作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來建立學習主體地位的意識,并對閱讀文本內容產生深刻的理解和認知。比如,在學習一篇課文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閱讀,然后憑借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主對段落大意和主題思想進行概括,并分段分層,分析作品的寫作特色,我們則以指導者的身份,對學生的自主閱讀行為加以適時點撥和引導,以幫助學生明確自身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如此,我們通過充分發揮學生在閱讀課上的學習自主性,既是對新課改教學理念的很好落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自主分析也能對課文內容產生深刻的認知和理解。
二、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習慣的好壞,對于學生的閱讀效果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在讓學生對材料進行閱讀時,學生經常表現得心不在焉、漫不經心,他們的注意力很快會從閱讀材料上轉移到其他對他們更有吸引力的事物上去,這樣,一節課下來,閱讀教學的效果常常是難遂人愿。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我認為,是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自控能力差,他們無法專心投入到對死板、冷冰冰語言文字的閱讀當中,加上小學生缺乏正確的閱讀技巧指導,他們不知如何去閱讀、如何從閱讀材料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鑒于此,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就應教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技巧,有了技巧作為指導,學生能很快投入到閱讀狀態中,久而久之,學生也能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我們要提醒學生,在閱讀時,要靜下心來讀文章,絕對不能一心二用;在閱讀過程中,可以不斷提出自己想不通的問題。對于閱讀理解材料,我們可以告訴學生具體的解題步驟,如首先對閱讀材料后面的題目進行認真通讀,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然后帶著問題,對閱讀材料進行仔細閱讀,并通過認真思考來組織答案;最后,對答案進行檢查,看內容是否完整、是否切題。這樣,有了正確的閱讀技巧作為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就能有章可循,對于學生閱讀效果的提高有著極大的促進意義。
三、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單純枯燥的`語言講解,難以讓學生快速進入對文本內容的閱讀狀態中,而生動形象的閱讀情境的創設,則可以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以興趣盎然的心態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所以,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就可依據具體的材料內容,采取有效的方式,創設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以此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對文本材料進行閱讀。比如,在學習《埃及金字塔》這一課時,在正式讓學生閱讀課文內容之前,我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給學生播放了金字塔的圖片與視頻片段,看著巍峨屹立的金字塔,學生的眼光立即被吸引了,然后,我趁機說道:“同學們,你們現在看到的金字塔,是世界十大奇跡之首,那么,你們想不想對金字塔有更多的了解,想不想探索出更多的未解之謎?下面,就請大家讀一讀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課文。”這樣,我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創設了生動的閱讀教學情境,學生迅速進入了對課文的閱讀狀態中。綜上所述,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積極探究各種科學、有效的閱讀教學方法,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言感悟能力,培養學生對文章思想的感悟能力,促使學生的綜合性語文能力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嚴琳.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xx.
[2]楊會賢.淺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學周刊,20xx(8).
作者:朱平 單位:長春市雙陽區城中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6
一、拼寫詞語 10%
níngshén xī shēngāyízá cǎocóngshēng
( ) ( )( )( )
kǎixuán gòngxiàn wēixiéjùjīnghuìshén
( )( ) ( )( )
二、選正確的讀音打“√” 6%
還(huánhái) 鄉河 氣喘吁吁(xūyù) 困難(nánnàn)
還(huánhái)有 呼吁(xūyù ) 逃難(nánnàn )
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語 14%
審問( ) 發表( ) 訓練( ) 征服( )
審查( ) 發行( ) 鍛煉( ) 克服( )
堅強的( ) 疲勞的( ) 連續的( )
頑強的( ) 疲倦的( ) 連綿的( )
四、填字成詞 6%
知()知( ) 運( )帷( ) 風( )鶴()
兵()神() ()出( )沒 ()背()敵
五、按照一定的順序把下面的詞重新排列 3%
1、哥哥 伯父 祖父 弟弟 叔叔
2、發獎 起跑 沖刺 終點
3、生物 植物 樹 梨樹 果樹
六、選擇恰當的關聯詞語,填在括號里。 6%
無論……都…… 雖然……但是…… 只要……就……
即使……也…… 因為……所以…… 不僅……還……
趙文是學校田徑隊的運動員,他訓練非常刻苦。( )是盛夏酷暑,還是寒冬臘月,他( )堅持訓練,( )他生病了,( )要訓練一會兒才肯休息。( )他訓練占用了很多時間,( )學習成績仍然很棒。( )他的出色表現,( )學校評為“優秀少先隊員”。
七、縮寫句子。 2%
(1)狡猾的狐貍一直盯著烏鴉嘴里的肉。
(2)夏天,郁郁蔥蔥,密密層層的枝葉擋住了人們的視線。
八、下面破折號起什么作用?選擇正確的填在( )中。 3%
A、表示下面是解釋或說明部分。 B、表示意思遞進或轉折。C 、表示聲音的延續。
1、我們的大地給予我們足夠的食品——我們將共享。( )
2、“野獸來了,野獸來了”——就都跑了。( )
3、我們——是——中國人。( )
九、按課文內容填空 8%
我們中國孩子( )生活在和平環境中,( )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區還( )著戰爭的硝煙,( )的子彈還( )著( )的“和平之花”。我們一定要像爸爸那樣熱愛和平,( )地用自己的生命( )和平。…….
十、閱讀,完成練習。14%
血染的母愛
有對母女的感情有了裂痕,13歲的女兒一直認為母親的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頭。母親終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兒快樂起來。20xx年2月,母親邀女兒去阿爾卑斯山滑雪。母女倆在滑雪中,由于缺乏經驗,偏離滑雪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母女倆在雪山中掙扎了兩天兩夜,前來搜尋她們的直升飛機幾次都無功而返,因為她們身穿的.是銀灰色滑雪裝,很難被發現。終于,女兒因體力不支昏迷了過去。但她醒來時卻發現自己已躺在醫院里,而母親已不在人世了。醫生告訴她,是她的母親用生命救了她。原來,是母親割斷自己的動脈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鮮血染紅了一片白雪,直升飛機因此發現了目標。
冰心老人說過:“世界上若沒有女人,這世界至少要失去十分之五的真、十分之六的善、十分之七的美。”是的,這世界就是因為有了女人、有了母親、有了母愛,才如此亮麗燦爛、多姿多彩。
1、根據意思寫出文中的詞語。 3%
(1)沒有活動的力量了。( )
(2)地位低下而渺小。( )
(3)沒有完成任務就回來了。( )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7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實踐證明,小學語文反思性教學,它是一種在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教師根據制定的教學目標,對自己的教學活動進行審視、回顧,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分析,最終實現教師學會教學反思、學生學會學習的一種教學。其實施的基本路徑以發現問題為基點,以提出解說為起點,以制訂計劃為中介,成反思性日記或論文為目的。走進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筆者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問銀河》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二)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
傳統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對話”。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對話”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對話”和“生生對話”。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教學《烏鴉喝水》時,我們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引領孩子去讀書。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
3、在生活中學語文。“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反思二語文的功能到底是什么。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于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于學生應該從中借鑒什么,學習什么、批判什么……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8
疫情當前,模式轉換。自2月9日開學,我們響應號召全面開啟“停課不停學,線上教學”活動以來,我按照學校安排,時刻堅守語文,英語教學陣地,迅速調節教學方式,積極尋求應對策略,不讓一個學生成績落下,為防疫工作盡到自己的職責,為學生學習成長保駕護航。
隔離在家,我利用“釘釘”網絡教育平臺,希沃電子白板,利用微信群每天認真上好每一節課。開課前精心備課為學生提供語文學習單,布置預習作業;線上課堂師生一起學習,解惑答疑;課后布置作業,耐心輔導,查漏補缺。按照“備課-教學-指導-答疑-作業-批改-總結”流程進行教學工作。
線上教學是特殊時期的一種特殊陪伴。孩子們在特殊時期進行網絡聽課,更主要是有家長的陪伴,為開學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線上教學的收獲:我從網上瀏覽教學設計,從朋友圈搜集各種相關有用資源,認真看手里有的教輔資料。
在線上教學備課中,我分為三個環節進行備課:
首先,利用網絡熟悉課程標準,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進而牢固地掌握教材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熟悉意味著對課程標準和教材多層次的從具體到抽象,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而網絡能提供給我們這個環境。
其次,基于對教材所規定的教學內容的感知、理解和掌握,進行相應的教學設計:新課導入環節、生字詞學習環節,穿插游戲的'設計環節及深入理解課文的問題設計環節等等。
最后根據教學設計及所掌握的教學重難點搜集資料、圖片等進行課件的制作編輯。自己認真備課的同時,引導學生自覺進行預習,努力讓學生形成預習自動化。通過直播、視頻會議、發信息等形式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促使教育方向一致,加強教育合力的作用。
學生通過網絡學習,在線直播,課下自習等多種形式鞏固知識,使學生的基礎更扎實。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9
[案例]
《梅花魂》這篇文章選編目的是使學生在閱讀中體會人物的愛國情,思鄉意,領悟這種感情是怎樣表達出來的,并進行語言積累.其中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是重中之重.我是這樣展開教學的.
師:作者離開外祖父的時候是多大的孩子?你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
生:當時他是一個四五歲的孩子.我是從圖中看出來的.
生:頂多五六歲.因為文中說她五歲時弄臟了外祖父的畫,這之后才有媽媽對她說要回國的事.
生:我從”小小的心充滿了歡樂”也看出了作者當初是個很小的孩子.
師:看來,關于外公的記憶都是作者幼年時期的記憶了.一個孩子,雖然記住了看到的經歷過的事情,可是又有多少是她能懂的呢!在作者幼小的心中,外祖父的言行使她產生了許許多多的疑問.你能從文中找到她的疑問嗎?
生:她不懂外祖父為什么讀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時會落淚.
生:她不懂為什么擺弄古玩外祖父不在意,弄臟外祖父的墨梅圖他就大發脾氣.
生:她不懂為什么外祖父不能回國時像小孩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起來.
生:她不懂外祖父講的話的真正含義.
......
師:小小的單純的不諳世事的孩子怎么能讀懂飽經滄桑的老人的心呢!歲月帶走了這個漂泊異國的老人,也使當年的小女孩長大了,成熟了.回想起記憶中的這一幕幕往事,成年的她讀懂了老人的心了嗎?你透過作者深情底回憶讀懂老人的心了嗎?
生:作者明白了老人的心,從課文的最后一段看出來的.
師:請你來讀一讀最后一段.
生:(讀最后一段)多少年過去了,我每次看到......這不僅是花,而且是身在異國的.華僑老人一顆眷戀祖國的心.
師:終于懂了的時候老人已經不在了......請同學們再讀讀這一段.
師:那么 ,從當年這一件件讀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戀祖國的心呢?請你細細讀文體會,我們一會進行交流.
生:我注意到了外祖父讀的詩句”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是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的詩句,詩人遠離家鄉,九九重陽節時也不能回家,所以加倍思念自己的兄弟.而外祖父的情況和王維差不多,他永遠都回不了祖國,更見不到思念的親人,這個詩句正好勾起了他對故鄉\對親人的思念,所以就落淚了.”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這樣的詩句有”歸”,有”愁”,每句詩同樣也會讓外祖父想到自己歸不了故鄉,滿腔的鄉愁使他禁不住落淚了.
師:詩句里是不絕的鄉思,無邊的愁緒,讀詩的人何嘗不是這樣!你體會得很深刻!
生:我從外祖父的另外兩次哭中也看到了他眷戀祖國的心.當得知可以回國,而自己卻不能回祖國時,他放聲地哭了起來,并且在一個不懂事的孩子面前.看來,他是實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了.這正說明他多么想和孩子們一起回祖國去啊!當送孩子們上船時他堅持送到船上,并且淚眼朦朧,一方面可以看出是舍不得孩子們走,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他多么想和我們一起回祖國呀!
生:我從墨梅圖這件事中感受到,外祖父是怎樣的思念祖國,熱愛祖國.他的墨梅圖家人碰都碰不得,小孩子不小心弄臟了,不僅拉下臉來,還訓斥了孩子的媽媽.他輕輕的刮去梅污,用細綢子慢慢抹凈,不容有一點玷污.并不是墨梅圖價值連城,而是外祖父認為梅花是祖國最有名地花,梅花跟祖國緊進聯系在一起 ,所以他愛墨梅圖,愛梅花,就是愛祖國呀!
師:關于為什么愛梅花,外祖父還有一段話,誰來讀讀?
生:讀”這梅花,是我們......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師:我們剛才說了,這段話是對不懂事的孩子說的 ,明知道孩子聽不懂,卻這樣認認真真地說,難道僅僅是對孩子說的嗎?請你再讀一讀,想想外祖父這段話說了幾層意思,你又體會到了什么?
生:他說了三層意思 ,開始他贊美的是梅花的精神,接著他贊美了中華民族出現的有梅花精神的人,最后他想說的是,一個中國人要有梅花的秉性.
生:我體會到外祖父對作者這樣說,是要她也成為有梅花精神的人.
生:我感覺到外祖父這段話也在表白著自己的心.他漂泊海外,卻沒有改變中國人本性,依然那么,其實,他就是一個有梅花精神的中國人.
師梅花魂是中華民族的魂,也是每一個有氣節的中國人的魂!從對梅花的喜愛中,我們看到的是外祖父不變的中國心!就像<<我的中國心>>這首歌所唱的一樣: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我們一起來讀讀這首歌詞好嗎?我想這也是外祖父的心聲:
河山只在我夢縈
祖國已多年未親近
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國印
長江、長城
黃山、黃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不論何時,不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流在心里的血
澎湃著中華的聲音
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那么怎么樣在教學中實施加以落實呢?在我這段理解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教學中,我引領學生質疑問難”你能從文中找到作者的疑問嗎?””那么 ,從當年這一件件讀不懂的事情中,怎么就看到了老人眷戀祖國的心呢?請你細細讀文體會,我們一會兒進行交流.”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指導學生自己去進行閱讀實踐,自己去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最后通過交流討論,并引導學生讀好有關段落,在讀書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從具體語句中體會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加上教師的點撥,就使外祖父那種思鄉意,愛國情得到升華,做到了學生,文本共鳴,不僅使學生既學會閱讀,又受到了一次愛國思想的洗禮.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10
【摘要】閱讀教學是常談常新的問題,教師們實踐著、探索著,以新課改理念指導著閱讀教學,逐漸探索從閱讀到悅讀、樂讀的質的飛躍的策略,創新“以人為本”的互動閱讀模式,閱讀課堂發生了根本的轉變。文章以《輪椅上的霍金》為例,談談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有效教學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課堂
語文教學既要“語”,也要“文”。那么,我們的語文課怎樣才能突出“語”和“文”,關鍵是教師的“教什么”“怎么教”,這又決定著語文課堂的“品質”和“靈魂”。下面,以《輪椅上的霍金》為例,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怎樣追求語文閱讀的本體回歸,構建自主高效的閱讀課堂的幾點體會。
一、抓住題眼,注重導讀
文題是文章的主題的高度濃縮,而文題的中心詞——“題眼”在整個閱讀教學過程中起“綱舉目張”之作用。因此,對于文眼的挖掘應畫龍點睛。
(一)通過“題眼”,明確課文寫的什么
閱讀教學,不是教學生認認字、組組詞、讀通順課文的簡單閱讀,而是讓學生明確一篇文章寫的是什么、怎么寫、受到什么感悟、得到什么啟示等。而題眼的分析和把握,就可以讓學生明確文章的主題是什么,即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如《輪椅上的霍金》這個文題,讓學生反復讀題目,分析這個文題的詞組結構:“輪椅上的+霍金”顯然是個偏正結構,中心詞是霍金,霍金是個怎樣的人?修飾成分“輪椅上的”,定位了霍金是個離不開輪椅的人。再引導學生發揮想象、進行各種各樣的猜想:霍金是個什么樣的人……這樣,促使學生迫不及待進入閱讀狀態。
(二)故事導讀,引發閱讀興趣
故事導入是閱讀教學的主要方法之一。小學生喜歡故事,故事可以把他們帶進閱讀的情境中。《輪椅上的霍金》教學導入,在引導學生分析文題“輪椅上的”時,和學生一起討論自己知道的“輪椅上的”名人軼事,讓學生說說他們心目中的特殊的“英雄”。教師也可以用多媒體呈現張海迪的生活情境的圖片,和學生一起聊聊張海迪:她就是張海迪,從小學就高位截癱,但她克服了重重困難,戰勝了病魔……古今中外,身殘志不殘、敢于挑戰而創造奇跡的人也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認識和學習這樣一位奇人,他的名字是“霍金”,他的事跡和精神會更讓你感到驚訝——世界上竟會有這樣的人、這樣的事,讓人不敢相信,但就是事實。那么,霍金到底有什么特殊之處,你想了解霍金嗎?請打開課本,閱讀《輪椅上的霍金》,閱讀后,你會收獲頗豐……這樣,由故事引入,引導學生閱讀的欲望,為悅讀埋下伏筆。
二、有效引讀,注重內容的把握
(一)借助于插圖,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輪椅上的霍金》中有一幅霍金的生活情景的插圖,借助于這個插圖,或者教師用多媒體呈現出更多的輪椅上的霍金的生活圖片,讓學生根據圖片和插圖,從整體上概括描寫一下霍金的形象,談談自己的感受。毋庸置疑,在學生沒有讀課文之前,對霍金不了解的前提下,學生眼中的霍金是病態的、“丑”的,尤其是對于霍金的齜牙咧嘴、面部扭曲等,更會引起學生們的興致,甚至有:這個人怎么長這個樣、有這樣的人會是怎樣的奇人、會有怎樣的“奇事”的疑團,從而,更加促使他們產生閱讀的興趣和欲望。
(二)初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閱讀一般情況下,先讓學生快速閱讀課文,以瀏覽的方式,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的高度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把握文章主題的能力。此時,教師提出問題,如讀課文,課文寫了霍金的哪些事?而使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有效把握課文內容——一寫霍金的輝煌成就、二寫霍金的悲慘命運、三寫霍金的探索精神和頑強的生命力、四寫霍金的精神和人格力量震撼了大眾。在學生初讀課文后,讓學生再說一說課文中是如何評價霍金的,把霍金稱為什么?再快速瀏覽一遍課文,完成填空練習,如:霍金是一個(),是一個(),是一個(),是一個(),是一個()。學生完成之后,教師再簡單對霍金進行評價,對文章的主題進行簡單揭示,這樣,學生通過讀——思——練,縱觀全文,把握中心。
三、讀、思、悟結合,注重閱讀方法的指導
(一)多樣化閱讀,促使學生悅讀
閱讀的方法很多,常說的有掃讀、精讀、推斷讀,構建互動課堂,閱讀方法還有賽讀、表演讀等。對于《輪椅上的霍金》的'朗讀,就可以讓學生采用表演讀的方式,促使他們走進文本中的人物,用心靈和主人公對話。如女記住采訪霍金的一段,可以讓學生兩人一組,一個扮演女記者,向“霍金”提出問題,一個扮演霍金,和女記者“對話”,體會女記者提問時的心情,以及“霍金”的內心表現,從而更加了解霍金。
(二)品讀,領悟文本真諦
教師提出對課文理解方面的問題,可以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體會和領悟文本真諦。如命運讓霍金失去了什么?在女記者、一般人眼里,認為霍金失去了什么?女記者提問后,為什么現場鴉雀無聲?等的問題,促使學生真正走進閱讀文章中,不再局限于讀通的層面,實現閱讀教學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的雙重功能。
(三)以寫促讀,實現讀寫結合
傳統教學,割裂讀和寫的關系,使語文教學呈現塊塊教學趨勢,而新課標明確規定“讀寫結合”,因此,在對學生進行了各種形式的訓練后,引導學生寫作訓練,也是提升語文素養的主要方法。如“以輪椅上的霍金,我想對您說”為題,寫一段話,顯然,這個寫作任務相當于讀后感,通過寫作,使學生再次走進文本,與霍金對話,與霍金進行心靈的溝通。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閱讀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決定著學生語文素養、語文綜合能力的高與低,閱讀教學,應通過任務的設計、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動起來,引導學生真正把握文章中心,思想得到升華,情感受到熏陶,語文閱讀教學的課改之路,就在我們自己腳下,改革閱讀教學勢在必行。
作者:許功言 單位:江蘇省盱眙縣觀音寺中心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11
摘要:在我國小學教育階段,小學生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能夠對傳統語言文字有一定的賞析能力,幫助學生在學習期間不斷提高審美意識,以及學會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小學是每個孩子發展的關鍵時期,而語文教育就是決定關鍵的成敗。小學教師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學生感受美,接受美的熏陶,從而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培養學生高尚的審美素質。各個教師應當就小學語文幫助學生提高審美問題進行思考,研究更良好的教學方案。
關鍵詞:語文閱讀;審美情趣;學生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主要工作就是教育學生學會運用語言文字來表達內心情感以及對賞析美的看法,目的是培養學生提高審美能力。語文是一門充滿美的學科,每一個語言文字都帶著美的內容,語文就是為美而誕生,是提高學生審美最為寬闊的途徑,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各種美的因素幫助學生形成真、善、美的心理素質。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生動的語言,優美的意境以及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這些都蘊含著強大的審美價值,教師通過文字以及情境教學使課文中的各種美滲透到學生意識當中,從而逐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1在朗讀時投入真情,讓學生感受美
語文是一門充滿情感的科目,其中優美的文字、跌宕起伏的情節變化很容易牽動閱讀者的情緒,教師在朗讀時帶有濃烈的情感變化會把學生帶入文章的意境中。各種文學作品中都帶有作者濃烈的感情色彩,教師根據文章情感變化采用相應的方法觸動學生情緒發生變化使學生感受美,學生以此把握作者在文學中表達的情感,從而產生對美的向往。教師還可以通過對文學作品的講解,使學生產生審美興趣,積極主動的去探索美。情感閱讀是建立在學生理解以及教師指導的.基礎上進行,而在各種審美方法中“美讀”是基礎,教師可以在學生閱讀后讓學生用語言將自己對文章理解的內涵讀出來,教師再對此進行評價,然后再運用優美的文字表達出作者真實的情感。如在《再見了,親人》一文中,朗讀時需要朗讀者將其中感人肺腑的情感表達出來,再如《長征》宏偉的感覺,王維的山水詩《鹿柴》則是寂靜幽暗,而牽動心腸的《梅花魂》卻是委婉深沉,使學生走進文章境界中自然的將自己與作者的情感融為一體。
2品味詞句,提高語言鑒賞能力
如要學生的審美素質,就必須激起學生對美學的興趣,讓學生在閱讀時感受到喜悅感、自由感以及驚喜感,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審美的內驅力,使學生在研究美的活動后留下深刻的印象。語言是藝術中另一種美的存在,讓學生在細細品味詞語,句式分析中發現美、品味美、鑒賞美,以此達到提高審美效果。如《鳥的天堂》一文中就有非常多優美的句子,特別是其中的詞語更值得細細品味,其中的“顫動”一詞就賦予了綠葉鮮活生命力的特點以及特有的精神狀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適當的用其他的語言代替文中的詞句。如顫動一詞就可用涌動或顫抖代替,然后讓學生在再次朗讀,體驗顫動一詞在文中的奧妙,以及與其它詞義的差別。教師應當讓學生多多閱讀那些精言妙語以及神韻深藏的句子,加強學生的語感訓練,充分讓學生領悟其中的情之所在,使學生潛移默化接受美的感染。情感朗讀能將學生置于文中的情景中,極大發揮學生的聯想空間,只有如此學生才會對文章審美產生愉悅之情。
3創造審美意境,感受閱讀形象美
藝術存在于不同思維中,而美也是通過不同感受激發出的思維情緒,不斷研究美的人才可以感受到不同美感,真正品味到藝術的價值。由于小學生不具備良好的審美想象力,也沒有足夠的表象,在表達情感時就很難把其中的意義書寫出來,所以在教育教學中教師需要再現文章情景,使學生的審美意識在情景中受到觸動,將學生引入審美的境界中。教師可以通過圖畫,多媒體情景再現等方法將文中描述的畫面呈現出來,還可以通過自身形體表演生動形象的描繪出文中的畫面,也可以運用優美的音樂帶動學生的思維,或者通過角色扮演,讓學生扮演文中的人物加深學生對人物的了解。語文課程應當注重鮮活的創造力,使學生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還能發展思維能力、想象力以及審美創造力,從而使學生領會到文章所表達出的情感,感受到文章語言句式的美,提高審美能力。
4文本剖析,感受悲劇美
悲劇類文學作品對學生的審美也有一定的影響能力,在小學語文教材中不缺乏悲劇型題材的作品,例如《凡卡》、《賣火柴的小女孩》都是悲劇作品的代表。悲劇作品最能牽動人的心腸,在小學教育過程中,教師如何才能牽動學生的情緒,這就需要教師進過仔細的思考。其中可以分為三步,第一步,想方設法的讓學生感受到文章中有價值的東西,運用文中美好的形象以及動人的情感感染學生的情緒,使他們真正體會到文章的價值,認識到現實生活中難能可貴的東西。如在《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中既能讓學生感受圓明園前夕的輝煌,又可使學生對圓明園的毀滅產生痛惜之情,為理解文中情感變化打下基礎。第二步,將文中蘊含的情感意義表達出來,使學生真正的感受到圓明園被毀滅的本質是清朝的腐敗懦弱,讓學生了解悲劇產生的原因。第三步,進行價值與毀滅的比較,學生情感在這樣的比較下會產生悲憤、憐憫之情,以此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提高審美情趣培養道德情操。
結語:
總而言之,在閱讀教學中,抓住審美課題,從多個方面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師需要不斷學習探究的問題,教師在研究過程中不斷學習,提高自身鑒賞美的能力,將自身所學貫徹到教學中,努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以及創造能力。學生也應當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多多探究體驗美學,閱讀時仔細品味語言文字中的意義,不斷訓練。
參考文獻
[1]王藝霏.培養審美情趣: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例談[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11):144-145.
[2]舒建業.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3,(08):199
作者:羅天翠 單位: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中壩九年義務學校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12
摘要:隨著教育改革的發展,諸多傳統且僵化的教學方法得到改進,新興的教學模式不斷被應用于實踐,著眼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亦是如此。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弊端,已經不符合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素質發展與學習進步的要求,尤其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一直以來在語文教學中得不到重視也缺乏相應的教育方法,丞待新的教學模式來彌補閱讀這一板塊造成的語文教學的空缺。在這樣的背景下,“行為-認知”教學法因其重視閱讀與語言環境在語文教育界悄然興起,被諸多小語語文教師應用于閱讀教學板塊的實踐,本文將圍繞“行為-認知”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板塊中的實踐經驗與革新意義來展開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行為-認知”教學法;閱讀教學;實踐經驗;教育意義
小學是學生個性與各類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針對這一特征,新課改提出了素質教育這一口號,要求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與思維模式為最終目標。而在語文教學中閱讀正是一種以學生自主進行的方式為主,且可以改善思維模式,提升語文素養,開闊眼界與心胸的重要手段。因此閱讀應當受到學生與老師的重視并堅持長期以一定的方式進行培養。“行為-認知”教學法的提出為閱讀教學打開了新的思路,讓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將進入新的教學狀態。
1“行為-認知”教學法的提出背景
新課改后因為素質教育的提出,語文教學的閱讀板塊的得到了重視,老師們開始嘗試引導學生接觸大量的課外閱讀資料,但課外閱讀的推進難以有較大的經驗獲取閱讀資料,但課外閱讀的推進難以有較大的經驗獲取,一是課外閱讀全憑學生自覺難以得到有效反饋,二是學生自我選擇的閱讀資料良莠不齊,且即為單調難以達到提升語文素養的教學目的。因此需要對學生進行閱讀付諸更多的引導與關注。但部分老師的教學技巧無法有效的指引學生改善閱讀方式,一是不注重選擇材料與學生實際心理年齡特征的關系又脫離學生日常生活難以因其學生的閱讀興趣。二是不注重收取對學生閱讀所得的反饋,難以形成教學經驗就無從談起改進方法。三是缺乏對閱讀材料進行拓展延伸講解,學生只是閱讀了材料沒有對材料主旨及意義或是材料的延伸有所理解收獲。最后在沒有一定方法的狀態下自由閱讀不論是閱讀本身還是知識的獲取都缺乏效率。
2“行為-認知”教學法的提出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現狀存在種種問題。而教師們也在孜孜不倦得尋求著改革之法,在這種情況下“行為-認知”教學法得以提出。其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引進了西方教育者喬姆斯基的普遍與特定理論為其依據,又根據中國的漢語環境分析構建學生的閱讀機制并結合過去聽說讀寫并行的優良教學傳統原則形成了一種讀聽并行,說寫跟進的新型教學模式即“行為-認知”教學法。
3“行為-認知”教學法的模式分析
3.1建立在小學生的獨特心理與思維方法之上的特定教學法
小學語文教學不同于中高級教育階段的語文教學,學生缺乏學習競爭意識與升學壓力,在某種程度上難以形成自主學習的自覺。但學生畢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更需要學生自我管理約束才能有所效率與收獲。這種情況下就需要老師仔細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況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有技巧性的從旁指導。“行為-認知”教學法正是建立在小學生認知水平相對較低,注意力容易分散,集中力不夠持久的特定狀態上,提出在閱讀材料選擇上盡量選取難度較低學生易于理解,富有新意,易于抓住學生眼球的文章。
3.2“行為-認知”教學法對閱讀的延伸培養
在如今的閱讀課上,閱讀只是一種手段并不是學生學習的最終任務,如何在閱讀中有所收獲才是該模式重視的地方。在“行為-認知”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有特定的培養目標。一是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即是閱讀的基礎也是閱讀的目的,老師可以在閱讀課上布置數道閱讀題,學生帶著問題進行閱讀會對文章的主旨,立意,表達手段等理解得更加透徹。二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認知不僅是該教學法的目的也是一種過程,在閱讀課上老師要求學生對文章的相應問題有所理解,學生在思考中,不自覺的就會促進自我的思維與智力發展。三是對學生的表達能力有所培養,小學生的表達習慣較為直白,老師可以在閱讀課上慢慢使學生接觸一些別樣的表達技巧,并讓學生依樣畫瓢,嘗試不同的表達藝術,會對學生的口頭表達乃至作文表達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4在利用“行為-認知”教學法進行閱讀教學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4.1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
“行為-認知”教學法下的閱讀模式往往需要聽說讀寫相結合,需要學生全程保持高度集中與積極參與,前文中已經提到為了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老師一般會在閱讀的選材上有所側重,但即使是這樣,在教學過程在也需要老師耐心引導使學生在聽說讀寫的階段都能積極參與。
4.2閱讀是感情的追蹤
閱讀不但是對作者感情的體會,也是對自身感情的摸索。老師在選定材料是學生開始閱讀之前可以先行介紹文章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與人生意向等。學生帶著一定的了解閱讀也更能體會作者的情感表達。在有讀后感任務時能夠更好地結合自身體悟,在同題材寫作中也能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達。
5結語
閱讀是學好語文的重要手段,學生在閱讀中可以收獲老師在課堂上無法傳達的生活領會與情感交流。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后也能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語感與眼界。但在小學生的閱讀體驗中,學生自己很難達成有效的收獲,因此需要老師的耐心引導。“行為-認知”教學法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手段,老師在付諸實踐的時候也需要及時總結教學經驗,不斷進行改進與完善促進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體驗,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胡尹強.“語文是什么”討論之二——語文就是語言和文學[J].語文學習,20xx(04):6-8.
[2]李躍東.培養小學生閱讀習慣的有效策略[J].赤子:上中旬,20xx(24).
[3]王曼麗.“行為—認知”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的實踐[J].基礎教育研究,20xx(14):57-57.
作者:李懷球 單位:江西省景德鎮市第十五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13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生物科學取得的新成就,感受科學實驗和科學研究的神奇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的欲望。
2、學習準確地用詞、形象地表達,初步學習說明文的基本表達方法。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閱讀、自主探究,了解植物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后所發生變化、變化的原因及變化后的作用,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及探索欲望。
【教學難點】
探究種子變化的原因,領悟“魔力”一詞的深層含義。
【教學準備】
引導學生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資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鏡頭回放,激發閱讀期待
1、2003年10月15至16日,我國第一艘載人航天飛船神舟五號成功發射,讓我們一起重溫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
觀看神舟五號飛船成功發射的錄像。
2、回憶鏡頭,想想這些科學術語你理解嗎?
第一組:
載人航天、神舟飛船、返回式衛星
你知道三者的區別嗎?簡介“神舟飛船”幫助理解。
這句話你能讀懂嗎?“在神舟五號飛船上,有一批‘特殊乘客’——植物的種子。其實,它們已搭乘過先前發射的神舟飛船和返回式衛星,算得上是航天旅行的老乘客了。”
欣賞句子,哪個詞用得特別準確?
補充資料:1987年我國開始在衛星上搭載植物的種子,先是蔬菜、糧食,1996年才開始搭載花卉種子。
第二組:
宇宙射線、微重力、高真空
飛船里的楊利偉和在地球上一樣吃飯、睡覺嗎?
(失重,即微重力;呼吸靠供氧──高真空。)
什么是“宇宙射線”?讀這個小故事你能明白:美國“阿波羅”號的宇航員們飛上太空第一次看到了人類從未見到的宇宙奇景。他們看到了美麗的地球,看到了月亮的背面,但同時他們的眼睛也感到了不適。回到地球后,他們患了白內障。從那時開始,有39位宇航員已經患了這種疾病。科學家說,這是宇宙中的射線所造成的危害。宇宙射線是比原子更小的宇宙粒子,它們像子彈一樣射擊宇航人員的眼睛,使人的大腦產生錯覺,好像是看見面前不斷有閃光一樣。受到宇宙射線打擊后,人的眼睛被傷害的程度是很嚴重的。
3、預習課文了嗎?你知道“神舟五號”飛船上的特殊乘客是誰?經過太空旅行后,發生了哪些有趣的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飛船上的特殊乘客》,相信同學們能夠從課文中找到答案。
4、指讀、齊讀課文,梳理文路:
課文有六個自然段,開頭和結尾請全班同學讀,中間請四位同學讀,其他同學邊聽邊想,用一個詞語概醫這一段的`內容。
讀后梳理,板書:
種子的變化、變化的原因、變化后的用途
二、探究課文,感受科學的魅力
1、出示中心句: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聽說過“魔力”嗎?在什么情況下用?
(童話中的魔鏡、魔法師的神奇力量)
你怎么理解“魔力”?
2、自讀課文2~5自然段,看看種子經過太空旅行后,有了哪些“魔力”,自學、同桌交流,全班交流:
⑴有哪些魔力?
產量高、品質好、生命力強(展示圖片:太空水稻、黃瓜、番茄、辣椒、花卉等)。
你能想象太空種子還有別的“魔力”嗎?
⑵這些“魔力”有什么用途?
(食用、藥用、他用……)
綠色蔬菜、治病良藥、美化生活、綠化祖國……
⑶太空種子為什么具有這樣的“魔力”?再讀第3段,重點引導:
“在浩瀚的宇宙中,由于宇宙射線的輻射,由于處于微重力、高真空的特殊環境,使得一部分植物種子內部的遺傳物質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結合課文,你猜想一下可能有哪些微妙的變化?
如:外形、味道、顏色、營養、抗病性……
“科學家對經太空遨游的植物種子進行選育,不斷地選擇優良的變異植株,淘汰那些不良的變異植株,并將優良的變異植株經過四代以上的培育,使其性狀穩定,最終培育成拳的太空品種。”
讀得懂嗎?變異植株什么意思?
聯系兩句話,說說太空種子的“魔力”來自哪里?
大自然、科學。
三、回扣主題,激發探索欲望
1、再現中心句,齊讀:
小小的植物種子經過一番太空旅行,好像獲得了“魔力”,可以有這么多美妙的變化和神奇的用途。
這是科學的魅力!
2、真正的“魔法師”是誰?
補充中心句:
真正的魔法師是聰明勤勞的科學家們,是他們的知識和工作創造出一個個奇跡!
3、科學創造著一個又一個神話,科學改變著人類的生活。科學家們對太空的探索還在繼續,2007年,我國的“神舟七號”不但要上天,還要實現讓宇航員走出座艙、行走太空的目標!
4、課后作業:
未來的科學家是誰呢?是你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收集關于太空蔬菜、花卉、糧食的相關文字和圖片,設想出你心中的新產品,還要用一段話簡要介紹一下。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14
【摘要】小學語文的閱讀理解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任務,不過傳統的語文教學往往只注重知識點的灌輸,并不注重閱讀能力的養成,這種方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時代的要求。本文就從“讀-寫-讀”模式出發,探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下的能力培養,并分析了教學模式的應用要點,希望能為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應用 要點
所謂“讀-寫-讀”教學模式,是指代的教師教授學習方法的過程,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讀”即要求全體學生進行初次或者淺層的閱讀;“寫”則要求學生通過閱讀進行理解并用書面形式進行表達,是一種思維的訓練過程;最后的“讀”就是注重讀寫結合,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
1.“讀-寫-讀”教學模式的提出背景
應試教育和“以考為大”的背景下,多數教師采取了精簡知識點并將之灌輸給學生的教學策略,輔之以日常數之不盡的習題和試卷,為的就是要讓學生對知識點有一個鮮明的記憶。但是,這樣的教學手段已經被證實了其非科學性,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甚至會對學生思維發展造成負面影響,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出現解題形式單一、思維發展受限,進而出現厭學的情況。對學生的個人成長和教師的教學要求都是不利的。從語文教學的角度分析,由于語文才除了基礎的字詞理解之外,對文章的閱讀和賞析都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學科。教師若只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學生自學閱讀能力和技巧的提升,就會出現學生理解教材文章而不理解試卷材料的問題。教師對教材文章的分析往往過于重視文章本身,而缺少學習方法和能力訓練的換將,也因此只會限制學生的思維,使學生不能達到觸類旁通和能力的真正提升,這些也是導致當前語文教學效率低下的重要因素。
2.“讀-寫-讀”教學模式的應用要點及步驟
“讀-寫-讀”教學模式并不適用于整篇教材文章的學習,而應該針對文章中的某一部分段落內容進行,“讀-寫-讀”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步驟:
2.1讀。這一環節主要是以學生自己閱讀為主。
在學生進行閱讀之前,教師可針對性的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讀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于段落中較難的問題,教師也可在設問中加入一定的提示,這樣也能幫助學生對文章段落的理解。
2.2寫。學生在閱讀過相關章節之后,就會對文章內容形成一個初步認識。
教師要鼓勵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點語句進行標記,并鼓勵學生將自己的閱讀理解和感受進行記錄;也可以將前述的問題和閱讀的思路和結論進行書面化的記錄;還可以鼓勵學生對文章中的美文佳句進行摘抄和模仿練筆。總之,在這一環節,要注重學生的動手“寫”過程,而這一過程實質上也是學生進行思考的過程。
2.3讀。最后的“讀”與第一部分的“讀”是有所區別的。
這里的讀是指學生經過前面兩個步驟之后的讀。最后的“讀”步驟,要求學生在完成前述兩個步驟的基礎之上,將自己對文章的感情和理解融入到文章段落中,再次進行的閱讀。
3.應用“讀-寫-讀”教學模式的注意問題
為了保證“讀-寫-讀”教學模式的應用效果,充分發揮教學手段的有效性,教師還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一些相關問題,以促進教學工作更好的`開展。
3.1要注意教師自身能力的提高。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不能很好的發揮出教學方法的優勢,能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的學習。這要求教師不能完全照搬書本和教案的標準答案進行教學。“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特別是語文的閱讀教學,教師應該在提升自身閱讀知識水平的基礎上,包容學生在閱讀上的發散理解,并對學生的發散思維做出積極引導,使學生在閱讀中分清主次,強化閱讀能力的培養。
3.2要注重課堂時間和段落選擇的把握。
“讀-寫-讀”教學模式只適合于針對文章的部分段落,而并不適合整篇文章的閱讀理解。因此,教師要把握整體的課堂時間,在對課文整體進行講解之后,再進行“讀-寫-讀”模式的教學,并在課文段落的選擇上,教師要把握好段落的范圍,及在保證時間的基礎上確定好段落的難度,以保證全體學生在這一學習過程中都能有所收獲。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理解能力的培養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不僅關系到語文的閱讀理解,對今后的語文寫作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重視小學語文閱讀的教學,積極將“讀-寫-讀”的教學模式及其他先進教學手段運用到日常的閱讀教學工作中來,為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供強大助力,促進學生語文文學素養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安可.小學語文教學讀與寫相結合策略探究[J].求知導刊,20xx,05:30.
作者:翁秀清 單位:佛山市順德區北滘鎮三桂小學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15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小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成為硬性要求,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是關鍵。如何有效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成為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共同關心的問題。本文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針對這些問題從三個方面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大部分語文教師依然采取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缺乏創新。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往往以自己為教學的中心,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沒有充分結合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受到充分重視,只能被動接受知識,閱讀能力難以得到顯著提高。此外,語文教師在講解閱讀文章時過于注重文章的主旨大意和修辭而缺乏延伸性的內容,不利于拓寬學生的視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高。
1.2學生閱讀興趣不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學習興趣可以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然而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當中,大部分語文教師往往只重視對閱讀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因此,不少學生在小學語文閱讀知識的學習過程當中,常常會感到枯燥和乏味,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高,學習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2.1利用現代科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基于生理和心理的條件,小學生一般具有好奇心強、想象力豐富的特點。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小學生的特點,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和熱情。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從視覺和聽覺上帶給學生觸動,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充分想象和聯想。例如,在教授《看海》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結合網絡資源為學生展示有關大海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大海的深邃與波瀾壯闊。在閱讀文章的時候,學生的腦海中會浮現出生動的畫面,閱讀不再枯燥與乏味,學生的閱讀興趣能夠得到調動。此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播放所教授文章的朗誦音頻,朗誦者陰陽頓挫,富有情感的朗讀可以帶給學生奇妙的美感,使閱讀更具魅力。在現代科技的輔助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可以得到延伸,學生的視野得到進一步的開拓,思維得到進一步的鍛煉,能進一步體味到閱讀帶來的豐富的知識,對閱讀的興趣也會油然而生。
2.2采用恰當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
文章的類型多樣,內容豐富,而長短不一。閱讀不同的文章應當采用相對應的閱讀方式,為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用恰當的方式閱讀。根據文章特色和需求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式:對于朗朗上口,具有音律美的文章,可以采用朗讀的方式;對于生動細膩,用詞優美的文章,可以采用默讀的方式;對于蘊含知識,信息豐富的文章,可以采用精讀的方式;而對于長篇牘句的文章,可以采用泛讀的方式。閱讀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工具,閱讀能力強的人的更容易通過閱讀獲得知識,領悟道理。為了發揮小學語文教育的功能,帶給學生更多美的感受,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用恰當的閱讀方式閱讀,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3設計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教學活動離不開一定的教學情境,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良好的教學情境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有利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要善于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即創造與語文閱讀教學的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和安排。例如,在講授《鷸蚌相爭》這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設計教學情境,將文章中的不同角色和旁白分配給一些學生,讓學生們分角色朗讀。學生通過角色扮演,在有感情的朗讀的過程中,能夠漸漸進入情境,對于文章的內容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受。這種方式不僅可以調動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熱情,而且可以營造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幫助學生在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知識,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
3總結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著深遠影響。面對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出現的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學生閱讀興趣不足等問題,教師要積極應對,利用現代科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采用恰當的閱讀方式,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斷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此外,為了更一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還應最大限度地為學生提供閱讀的平臺,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讀好書,多讀書,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推動小學語文教育開花結果。
參考文獻
[1]林文蘭.試論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10).
[2]朱靜萍.素質教育視角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巨[J].科教新報(教育科研),2010(35).
[3]王麗梅,張立云,趙玲玲,等.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3(3):183.
作者:王霽 單位:重慶市南川區沿塘小學校
【小學語文教學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教學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9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04-14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07
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4-13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識字6》教學反思06-09
關于小學語文的教學反思02-09
小學語文期末教學反思10-29
小學語文《窮人》教學反思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