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必備15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我所講的是寓言《亡羊補牢》。由于這則寓言較短,所以一課時完成。在這節課中我始終貫穿著幻燈片教學。根據學習寓言的三個步驟來教學。首先是理解題意。然后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組內學習課文內容。最后聯系實際理解寓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去組內學習。本課我是采用回答問題與朗讀指導及學習生字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我設計了組內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切身體會對話的語氣,增強了合作精神。三年級是開始寫作的最初階段,在學文的同時要為寫作打基礎。在本節課中,我利用插圖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編演才能。為了讓學生能聯系實際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我采用了一段flash動畫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補牢事件。最后教給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時呈現。以上是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本節課還存有許多不足之處:
1.語言運用不恰當。有羅嗦現象,導致課堂延時。(還有不該自己講的東西自己講了。)
2.由于時間關系沒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亡羊補牢的例子。這是講課中的一個失誤。
3.在演示flash動畫的運用過程中前一部分可以刪去,只運用后一部分即可。
4.沒有拓展延伸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反思:
這是一節作文課,內容不是書中園地的習作題目,通過設計一個情境,獲得一次體驗,完成一次寫話練習。
這節課我設計了三大環節:一游戲親自實踐
二動筆寫寫體驗
三作品簡單展現
設計理念:三年級是學生作文起步階段,對于他們來說,寫作可能還是個難題,缺乏的不是寫作的熱情,而是不知該怎么寫,寫什么。在這節課中,我采用了活動式導入,選擇了一個小游戲,想通過游戲,提供一個寫作素材,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感,學生不會感到厭煩,不會把寫作當做成一種機械,枯燥乏味的任務去完成,希望通過這種形式,讓孩子不害怕上作文課,期待下一次的作文課。
這節課沒有提出太多的寫作要求,孩子不會望而生畏,只要能用通順流利的`話來表達出自己的所見所感就值得贊揚和肯定。
課后名師點評:
1在說一說游戲過程時,教師應該放手讓學生說。
2作品展現的同時要加入現場的點評。
課后自我反思:學生有真實的感受,作品在上完課后檢查,基本都很充實完整,經過評改,已經抄寫在大作文本上。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一、引入煥發精彩
一節課的開始仿佛是一首優美的樂章的序曲。好的開始會引人入勝,燃起孩子們求知的欲望,能收到一舉成功的奇效。這堂課我就在引入部分花了心思。課堂伊始,我出示自己的日記《貝貝天空》集,讀了其中兩篇日記《趣味童言》《早餐的故事》。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不時發出笑聲。這時同學們對我的日記發生了興趣,翹首觀看我的日記。這時我對他們說:“我把日記當成了我自己的朋友,對他傾訴自己的樂與悲,記錄生活中和貝貝點點小事,你看有意思吧:”學生心有所動,齊聲說:“有意思!”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說的時候猶猶豫豫,沒有自信心。接著我出示了《日記》兒歌,學生讀后談談感受。學生們信心增加了不少,有了寫作的欲望,悄悄和同位交流起了自己最近的事情。接下來的指導寫法學生們聽得異常認真。
這次的導入,不僅拉近了學生與日記的距離,消除了他們寫作的膽怯心理,產生了對日記的興趣。
二、修改別出心裁
“好文章是改出來的”這句話對我們來說并不陌生,面批能收到好的效果,這個大家也都知道。但是我們更應該注意“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雖然三年級學生年齡不大,剛剛開始寫作文。但是他們也有一定的詞語運用、語言感知能力,為了培養他們自己修改文章的能力,根據他們的年齡及知識水平,特提出比較具體的修改習作的方法。并要求學生根據提示,平時的日記,課堂小練筆,作文都按此步驟進行。長此以往,何愁能力不提高呢?
不足之處:
在進行“讀文品趣”這個環節中,明顯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學生聽得認真,但無論怎么啟發他們不能積極響應“趣”在哪兒?顯得死氣沉沉的。這可能與我鉆研教材不夠,啟發引導的方法不恰當。課前在導入和修改方面花了心思,方法的引導就顯不足,今后在這方面注意。
本次習作結果統計:
1、本次習作47人中有將近40人使用了優美詞語,有意識使用優美詞語人數占80%左右。摘錄部分優美詞語:一蹦三尺高、香噴噴、撒嬌、嚴肅、又香又脆、無可奈何等。這其中也有使用不恰當的詞語。
2、能說清楚事情,句子通順的學生60%左右,寫出優美句子的同學之友十幾人,只占20%左右。還有20%的學生句子謝不通順,前后句子意思跨度太大,不連貫,事情寫得不清楚。這說明學生積累語言少,駕馭能力不行。
部分優美句子:香氣撲鼻,在大門口就能問道香味。我在家哄我那可愛又調皮的妹妹……
習作7的教學要求:首先讀懂例文,結合作文提示,讓學生明白寫日記就是把一天的見聞真實、明白、通順地記錄下來;其次幫助學生掌握日記的一般格式。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首先我讀幾篇有趣的日記給同學們聽,然后告訴學生這些都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了,當時作者把它們一件一件地記在本子上,所以,不管過去多久,這些有趣的往事都已被作者永遠地保留了下來。把當天發生的事寫下來,就是寫日記。然后,讓學生明白日記與我們以前寫的作文的'區別——有特定的格式。
結果,這堂課收效不能令人滿意,任我三番五次強調,學生還是要犯錯。不是學生無內容可寫,也不是學生語句不流暢,或者出現錯別字多等現象。使我惱火的是日記格式一錯再錯。教學過程中,為使那些基礎不好的,學習不太認真的學生能真正知道日子的寫作與其他作文的區別,我把日子格式“第一行要寫上某月某日、星期幾以及天氣情況,然后再寫正文。”畫出個模版給他們看,但是他們當中還是有人弄錯。教學以來,一直都害怕小學應用文的教學,不知該怎么講,學生才能完全記憶那些格式。還請名師指點。
又到習作了,這許多孩子緊張而又充滿興趣的一項語文活動,學生們可以在習作中盡情的揮灑自己的想象力,并讓他們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贊許。
這次的習作對我們的學生簡直是小菜一碟——學寫一篇日記,而我們的學生算起來已經寫了兩學期的日記了,每天都會得到老師的批閱和指導,他們許多人的日記我自己認為,遠已超過我的水平,不但內容具體,還影射出他們那與眾不同的思想和奇異的想象,所以這次習作我們完成的很輕松,很滿意!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杜牧的《清明》是小學教材中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對這首詩的教學,大多數教師都只是叫學生背誦并默寫就完事。教師們提起這詩,要讓學生說說這詩的意境或大意,能講好的寥寥無幾。可見其教學效果并不好。那么該如何教好這首詩呢?我對上述教師教學行為的反思有以下幾點:
一、背誦默寫與理解復述相結合
理解詩的大意可以提出這樣幾個問題:
1、詩中寫了哪些事物?
2、詩人是怎樣描寫這些事物的?
復述這首詩可以選幾個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講述,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這基礎上理解背誦,最終才去默寫。
二、對詩歌的意境作些探究
(1)這詩寫清明前后,天氣多雨,雨絲綿綿,又密又細。春雨、行人、問路,牧童指點杏花村等構成春天野外的雨景,這是什么樣的意境呢?
(2)“斷魂”如何理解呢?有作“失意落魄”解。認為清明雨多,細密令人失魂落魄,表達詩人渴望安寧的思想感情。有作“消魂暢快”解。認為“斷魂”是游興的一種反襯,說明行人即使欲斷魂也不愿還家。
三、采用求異思維賞析詩歌的意境
第一行:清明時節 雨紛紛——春雨入趣(春)
第二行:路上行人 欲斷魂——游人惆悵(雨)
第三行:借問酒家 何處有——探問酒家(探)
第四行:牧童遙指杏花村——勝景賞花(勝)
這首詩與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有關。課前我調查了學生,學生對清明節的習俗知道很少,甚至部分學生不知道。所以我在本節課開頭設計了清明節的由來和相關習俗。目的是讓學生了解我國的習俗文化。在教學詩意時,我結合制作的課件,讓學生看到春天花紅柳綠的畫面,幫助學生理解詩意。在教學詩意時,鼓勵學生質疑。根據學生的質疑,教學詩意。在學習古詩后,我讓學生跟著視頻資料讀,學生積極性較高,效果很好。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這次上課上得不怎么好,我覺得我課前準備得不太充分,課標研讀的不是很仔細,只注重字面意思,沒有深層理解。一般來說,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古詩的要求是會寫其中的生字,可以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粗略地了解古詩的意思。可是我這節課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實在太難了。知道每個字的意思,然后升華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加上一些本不應該在三年級的課堂上出現的詞匯:修辭手法。這些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真的不合適。
雖然在這節課我盡力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盡量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機會,可是,當他們回答時,沒有進行合理的'引導,以致于他們的回答很零散。學生不是寫字的機器,一些知識他們要主動接受,這樣才會轉化為他們自己的東西,而如果他們是被動的接受,那他們只是短時記憶,我們所追求的是他們的長時記憶。可是在這節課,我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因為我是從輔導書上抄下來的,孰不知,學生的答案有時也是十分精彩的,不應該磨滅。有時候運用他們說出來的答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他們也是很不錯的,也可以增加課堂的氛圍。這方面我做得遠遠不夠,我總是出示我的答案,然后讓學生抄下來,這種做法十分乏味,剛開始學生不會怎么樣,久而久之他們會認為語文課十分的無趣,天天抄寫,認為語文課就是寫字課,這樣他們會討厭語文課。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不光要把語文課上好,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把課上得精彩,讓學生喜歡語文,愛上語文。
這節課讀古詩這塊也沒把握好。學生讀得太少了,而且我只是讓他們畫間隔符,讀了兩遍,運用搖頭晃腦也只是個形式,沒有讓學生帶著感情去讀。一般來說,要讓他們理解了作者表達了一個怎么樣的感情,然后把自己當成作者,這樣才可以讀得有韻味,有感情。可是我只注重了字面意思,沒有把學生帶到這個情景中,這也是我的一個失策之處。要把學生帶到情景中,不光要圖文結合,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這節課上,只是讓他們看圖片,理解字的意思,沒有進行一定的引導,學生對于這首詩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的意思,所以他們沒法讀出感情,縱使停頓對了也是照樣畫葫蘆。所以在這方面我還要加強。
對于學生的發言,要進行引導,畢竟他們還是三年級的小學生,回答的不會很全面,還要進行適當的鼓勵,這方面我做得還不是很好,要繼續努力。上課要給他們思考的時間,互相交流的時間。
這首古詩的生字詞在這節課我基本上沒有提及,而三年級的小學生是要求會寫生字的,他們也經常會寫錯別字,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把生字詞教給學生,特別是幾個易錯字要重點講。
總而言之,通過這節課,我知道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學海無涯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本單元由四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一”組成。這組課文的主題是表達對春天的熱愛、對大自然的贊美。圍繞這一主題共編排了3篇精讀課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瀑布》、《古詩兩首》,1篇略讀課文:《柳笛和榆錢》。《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作者通過對春雨的聲音、春雨喚醒春天、催發種子的描寫,說明無私的春雨給人們帶來了美好、和諧、生機和希望,表現了自己對春雨、對大自然原無比喜愛和贊美之情。《瀑布》描繪了瀑布壯麗的景象,表達了作者贊美瀑布、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古詩兩首》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春天的美好情感。《柳笛和榆錢》一文表現了作者對故鄉無比熱愛和眷戀的思想感情以及對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本單元教材體現了以專題組織內容的編寫指導思想。比如,本單元的練習重點是“在觀察中展開想象”,在教材導語中就提示了本練習重點,在《春天的小雨滴滴滴》后的“指南針”中又提示了把語言說生動、形象的方法——想象法,并以“小鴨子張著嘴,好像……”進行實踐訓練。
在本單元教學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識字:在教學中我繼續提醒學生運用“加一加”、“減一減”、“換偏旁”、“形聲結合識漢字”、“部件拆分與合并”、“數筆畫”等方法識記生字,同時還鼓勵學生大膽發揮,運用“猜謎語”、“形象記憶法”等方法識記生字。同時每學一課第二天就立即聽寫,鞏固識記生字的效果。
2、寫字:對難寫或容易忽視的地方特別提醒學生注意,有時在寫字之前讓學生說一說書寫時應注意些什么。課堂上爭取留出一定的時間,或讓學生把每個生字書寫一遍,或讓學生把自己覺得難寫的、容易寫錯的生字多寫幾遍。寫完之后讓同桌相互評議,指出寫的好的和需改進的地方。通過這些方法,促使學生把字寫正確、寫端正。
3、朗讀:要求學生每學一篇課文之前都要至少大聲朗讀五遍,早晨來了又讓同桌互相檢查讀書的情況。課堂上對有些重點句子、長句子進行范讀,教給學生朗讀的方法。實踐證明,范讀對學生朗讀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
4、理解:教給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主要是“讀、畫、思、議”四步法,同時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感悟詞語、句子的`意思,讓學生相互交流、補充,自己則予以點撥提高。通過對話交流,在語言環境中理解重點詞語、句子的意思,也就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感悟。
5、口語交際: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積極參與,人人得到鍛煉的機會。同時引導學生做到互動交流,認真聽取他人的發言。
6、習作:重點是做好習作指導,同時繼續采用范文引路,學習仿寫的方法,讓學生有章可循。但對于習作講評做的還是不夠,主要表現在:講評不及時,拖的時間太長,學生都快忘記自己都寫了些什么;講評前準備不充分,導致講評進沒有重點,從而在講評過程中對學生出現的問題剖析不深,學生聽了之后仍然不知道自己的習作應在哪方面去改進。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根據本單元的單元導語和語文要素,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第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運用多種方法理解難懂的詩句,并且背誦《溪邊》。第二,能展開想像說出在溪邊、江上和林中分別看到的畫面。
圍繞本課的教學目標,這節課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精心引導,習得方法。
情趣是兒童詩的靈魂,是兒童天真活潑的性格寫照,是勾勒兒童內心世界的圖畫,是詩人在充分了解兒童生活的基礎上的創作,因此我在教學中重視引導孩子走到詩的境界中去,細細品味,輕輕咀嚼,充分領略其中的妙趣,感受其中的美。教學時,我選擇了第一小節重點引導學生細細品味,讓學生在全班交流自己最喜歡的句子,并談一談自己的感受和體會。比如“垂柳把溪水當做梳妝的鏡子,山溪像綠玉帶一樣平靜。”引導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賀知章的詩《詠柳》,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看到的垂柳的姿態和顏色。在此基礎上,學生能夠抓住“鏡子”“綠玉帶”“平靜”這些關鍵詞去想象畫面,并體會山溪“綠”和“靜”的特點。“人影給溪水染綠了”這一句相對比較難理解,這時,再引導學生朗讀第一句,結合溪水“綠”的特點就很容易理解了。另外,課本上的插圖也是一個很好的參照,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這句話。在這樣的仔細品味之后,再讓學生多種形式去朗讀,學生很快就將《溪邊》這一小節背誦下來了。
2、方法遷移,自主學習。
在重點指導學習了第一小節《溪邊》之后,學生已經對“聯系上下文、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句子的方法”有了很好的把握。第二小節和第三小節,就放手讓孩子們自學。之后的交流匯報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孩子可以運用這種方法去理解句子,描述詩歌的畫面。接著,我們拓展學習了語文主題叢書上的另外三小節,學生能夠很快的概括出三幅畫面,并交流自己的心得感受。
3、感受快樂,產生共鳴。
好的兒童詩,字字句句都蘊藏著作者的匠心,包含著作者濃烈的情感。在教學中,我盡可能幫助孩子們在情感的帶動下,體會詩中的妙趣,走進詩的意境。在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讓孩子們體會童年的快樂。之后,請同學們聊了自己生活中的趣事。學生興趣高昂,積極性很高。然后安排學生選取其中的一小節仿寫一段,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對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寫作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這首詩貼近學生的生活,能夠引起學生強烈的共鳴。因此學生積極性很高,課堂氛圍很好。但是在交流匯報的過程中可以看出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有很大的欠缺。在以后的教學中,要給學生提供更多開口的機會,從而訓練孩子們的表達能力。在最后的仿寫環節,很多孩子不能完成或者寫的沒有詩意。希望自己在以后的教學中,能夠更好的把握時間,幫助學生有效完成課堂任務。
如何有效完成教學任務,提高課堂效率呢?我決定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努力。
第一,課前充分備課,只有對課本內容了如指掌,才能更好地駕馭課堂。
第二,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合理利用課堂上的每一分每一秒。
第三,向有經驗的老師學習課堂管理,爭取讓每一位學生全身心投入學習,少說廢話。
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長。希望自己每天進步一點點,也讓學生每天進步一點點。就像朱良才老師在《一個教師到底能走多遠》這本書中所說,“我要做改變世界的人,哪怕改變一點點,也是我自身價值的體現。”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本文為人民作家巴金的一篇著名的寫景散文作品。描繪了作者在小火輪上所看到的香港夜景。作者在描寫時抓住了景物的突 出特點描繪景物之美。 因此我的教學思路本著學生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基礎上,希望能能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能一邊讀一邊展開想象,感受香港之夜的美和作者的語言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考慮到學生仍處在低年段,沒有把作者的寫作手法作為學生學習的重點,而是以“香港的夜美在哪里”這個大問題作為統領全文的問題,學生在讀中畫,畫中品,品中感。體味了文章的語言美,及文中的景色美,身心受到了美得熏陶。加強了學生積累內化。但是沒有過深地去挖掘文本寫作特點,也不失為一個遺憾,比如說:“香港的夜很美,你不可不看。”這一句中的雙重否定句用法,沒有刻意強調,而是讓同學們在讀中,和進一步的理解課文中,逐步體會。還有第六段中“作者的視覺與聽覺混合起來了”,沒有過深地去詢問學生的理解,考慮到學生的語言表達可能達不到預設的效果。
此外,文章指導朗讀的段落也很多,這里教學設計以一種寬松的態度讓學生自由體味,沒有過多的形式來要求學生如何如何讀,尊重了學生的感受的同時,部分學生的'朗讀訓練可能還沒有把手,不知如何表達。我想教師應把朗讀指導和訓練放在平時的每一節課當中,這樣學生就能很快的通過自己的深情朗讀迅速的進入和文本的對話當中。這樣閱讀理解,感悟體會可能也會更容易些了。
總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堂再精彩的課,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個人得力量和水平是有限的,我在這里懇請各位參與本次活動的專家領導們,多給予指正和建議,讓我這節課能更好。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今天鎮教委來我校開展“導學案式”課堂評比活動。我講了《槐鄉五月》這一課。
本文文質兼美,如詩如畫,富有韻律。因此,我“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為最重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中欣賞語言文字本身的美,感受槐鄉人情物趣;并通過主線教學設計,從美入手,以讀解文,以情帶讀,在讀中表達美,再現美和創設美。
教學中,我覺得自己做的好的方面有以下幾點:
1、注重了課前的組織教學。
(上課前五分鐘)我說:“同學們,你們看,今天有這么多的領導和老師來聽課,你們緊張嗎?”生:“不緊張。”
我說:“可老師有點緊張,你們誰能說幾句鼓勵我的話啊?”
生甲:“老師,我們相信你是最棒的!”
生乙:“老師,不用緊張,你一定能行。”
我說:“聽了你們的鼓勵,老師不緊張了,可是我看到有些同學也緊張,那么也請你們大聲的對自己說一句:我能行。我最棒。”
生大聲說出,然后我又說:“請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說:我倆能行,我倆最棒。再對全班同學說:我們能行,我們最棒。”
就這樣學生放松了,心情愉快了,有了好的學習狀態,我為教學開了好頭。
2、注重了課堂激勵性評價。
課堂上,當學生積極提問或響亮的回答后,我不僅及時的進行了語言表揚,還獎勵了糖果,因而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個個小手舉得高高的,回答既完整又真確。
3、為讓學生感受“飄香的季節”,賞槐花之美,品語言之神韻。我做到了以下幾方面:
(1)自主探究感悟美。對這樣一篇詩一般的美文,不同的孩子感受各異。我讓學生們通過個體自主感悟,說說槐鄉的槐花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自行體會槐花的多、白、美、香的特點,再使學生有目的地品味文中優美的'文字,體會不同的感受。
(2)感情朗讀品味美。我曾聽人說過這樣一句話:“讀是基本手段,讀是綜合,讀是表達,把讀變成一種理解,一種評價。”我覺得這話非常有道理。課文詩一樣的語言直接激發了學生感情朗讀的欲望,欣賞著美麗動人的槐花,伴隨著舒緩輕柔的音樂,學生靜心朗讀體味,通過個體領悟讀、集體感受讀,讓自主體味后的朗讀,讀出文的意境。
(3)個性想象表達美。本篇課文對槐花的描寫,留下了許多藝術的“空白”,比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遠看像玉雕的圓球;有的槐花一條一條地掛滿枝頭,近看如維吾爾族姑娘披散在肩頭上的小辮兒。”就給讀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間。每個孩子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槐花”,教學時我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現槐花開放的遠景和近景,讓學生展開充滿詩意的想象,對槐花之美進行再創造,這是對課文語言文字的進一步理解和提升。整個環節的交流給了孩子充分大的空間,學生盡情地表達自己的快樂,自由地表達心中所感。
不足之處:
今天講的是《槐鄉五月》的第二課時,但我為了展示學生的書寫,開始設計了《基礎達標》,在這一環節足足用了10多分鐘,因而影響了后面的教學,導致這課沒有完成預期設計的教學任務,十分的遺憾和惋惜。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不僅要備好課,還要備學生。堅持不懈的實施“學案式”教學,不斷摸索、不斷學習。使自己能在教學改革中不斷的成長。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風箏是孩子們喜歡的事物,放風箏也是孩子們喜歡的活動。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對課文中隨風飄蕩的各式風箏進行想象補白!再通過朗讀感悟體會孩子們美好的理想。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有描寫“我”和小強的句子,我讓學生想象水兵在海上巡邏時和飛行員駕駛飛機時在藍天上翱翔的情景,讀出驕傲和自豪。
最后一個自然段的教學我采用結合“風箏也帶著我們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這句話和全文在腦海中浮現孩子們放風箏的畫面。體會空中的熱鬧,體會孩子們的心情,并思考怎樣才能讓我們的理想越飛越高,越飛越遠。結合世界,結合課后第二題,說說自己想扎一個怎樣的風箏?為什么?學生能說出理想和簡單的理由,教學效果很好。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珍珠泉》一課是略讀課文,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的時候,重點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雖然以前也講過閱讀方法,但此次給我印象深刻。因為在此之前,學習每一篇課文,讓學生讀完課文后,進行質疑,提出自己看法來,學生們都是兩眼向天,不知提什么問題好,甚至說“沒什么問題,讀懂了全文”。其實,我心里很明白,所謂的沒什么問題,是因為他們不會提問題。這次,學習《珍珠泉》時,也碰到了同樣的問題,這時我著急了。下課后,我反復查閱了有關閱讀教學的資料,得到了一個自認為可以啟發學生思路的閱讀方法:
1.整體讀全文一次后,理解課文的主要意思,即課文寫的是一件什么事。
2.遇到不懂的字詞,就采用多種形式去問,如查字典、請教同學、老師或父母。
3.質疑.根據課文內容,提出問題。
4.反復讀文,找出答案,從段入手,短中找句,句中找出關鍵字眼。
5.再次感情讀文,體會不同人物所表達的情感。
6.讀完后,看看自己想說些什么(拓展學生思維)。
沒想到,我這樣一講,同學們的思路頓開,結合課文《珍珠泉》,再讓學生讀文。很快,就有學生提出問題,如:“為什么叫珍珠泉?”馬上有同學找到了第三自然段,并把句子找出來了。又如,“珍珠泉周圍有什么景物?”很多同學搶著把句子找出來并很有感情地讀了出來:“這是一潭深綠的.泉水。周圍鑲嵌著不大……給珍珠泉編了個樸素的花環。”并指出了關鍵詞語“石頭、黑里透綠的青苔、蕨草、花兒……”通過這一課,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教學時,只要我們老師指導的方法得當,學生的思路就能打開。我們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同時更要積極鉆研教材、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才能受收到較好的成效。俗話說得好:有怎樣的教師,就有怎樣的學生。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這篇課文以第一人稱敘述了一個受傷的小女孩和一只受傷的信鴿(雪兒)之間的愛心故事。通過“我”對雪兒療傷,并細心照料它,直到完全康復后,“我”滿懷深情地將它送上藍天,表現了“我”的真誠、善良。根據課文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
一是出示圖片,激情導入。課前我搜集了大量的鴿子圖片和資料,利用多媒體從視覺上吸引學生注意力,鴿子美麗的外形引起了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詳細了解鴿子有關知識的欲望。同學們帶著喜悅的心情開始對文本的學習。
二是細讀課文,朗讀感悟。教學中通過師生聲情并茂的朗讀,培養學生語感,使其受到感情的熏陶,產生情感共鳴,感悟出“我”對雪兒的關切、憐愛之情,以及為它重返藍天而快樂自豪的心情。
三是總結全文,遷移拓展。這篇課文寫了文中的“我”在與雪兒相識相伴的日子里,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學文后我進行啟發提問:“你有自己喜愛的小動物嗎?你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故事?把它寫下來好嗎?……”教學時我突出強調信鴿的特點,讓學生不僅只掌握書本上的知識,而且拓展自己的知識面,掌握更多的知識,使學生學中用,用中學。
教完本課,感覺以下幾方面教學效果較為滿意。
1、研讀教材深透。品讀“爸爸說雪兒是一只信鴿……”這段時,我抓住爸爸說的“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飛越千山萬水”“忠實傳遞信息”“藍天信使”等關鍵詞,引導學生體會在廣闊的`天地里搏擊風浪的信鴿那勇敢、機智、堅毅的品質。通過仔細研讀,學生竟悟出了爸爸話語的內涵,有的同學說:“爸爸贊揚信鴿,實際上也是在鼓勵自己的女兒要像信鴿一樣,不怕任何困難,爭取戰勝困難”;也有同學說:“小女孩也會忘記腳傷疼痛,漫步在明媚的春光里,望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云”……
---多么鮮活的語言!同學們發現了別人讀不到的東西,產生了對信鴿的敬佩之情。悟出小作者從受傷的白鴿重新飛上藍天得到啟示、鼓舞。
2、朗讀體會到位。這篇文章處處洋溢著濃濃的真情,學生朗讀得非常有感情,不僅深刻體驗到“我”的喜悅心情,而且從中覺悟到善待生命的感覺竟是如此美妙!從而在愉悅中不知不覺地提升自己的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通過引讀“爸爸、媽媽每天要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個人。冬天過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句中“只剩下”“多么向往”用得貼切傳情, 僅重讀這些詞語,學生就悟出了小作者的孤獨、期待之情。“我天天和雪兒一起到陽臺上去看藍天,去看藍天上那飄飄悠悠的白云……”
---我和學生一起津津有味地朗讀,讀出了人鳥情深,讀出小作者與雪兒形影不離、十分親密的伙伴關系,把小作者心中的憂傷“讀”得蕩然無存。
為點燃起學生情感的火花,我出示“展翅飛翔的雪兒”圖,同時出示文中內容:“啊,我為雪兒歡呼!你看它那翅膀,被春風高高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我啟發提問學生:“看到雪兒痊愈了,你是什么心情,你能以這樣的心情朗讀這段話嗎? ”
---學生的情感被充分激發,很自然地表達出了文中的感情。接下來我要求學生可以邊讀邊配上動作。學生連聲叫好,模仿雪兒飛翔的樣子,邊讀邊演,很是投入。
3、驚詫于學生的解詞能力。以前我沒有重點單獨訓練學生的解詞能力,只是聯系上下文簡單說一說字詞表面意思,沒想到這次同學們不用查書,竟然把詞解得那樣貼切。如“敷藥”,同學們說就是往傷口上輕輕抹藥、擦藥的意思,不讓傷口發炎。還做抹藥的動作,而且用上“輕輕”體現出對病人的關愛之情。再如,“信使”,學生說,是以前奉命令傳達消息擔任特殊任務、使命的人,就是現在送信的郵遞員。
---說得多好!竟然與生活實際相聯系,把詞語概括得生動、準確。
4、結合文本,拓展有效。 讀“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這句,我讓學生體會雪兒不但能飛,而且飛得矯健有力、姿態優美。有的學生提出問題:雪兒真的在畫弧線嗎?于是我讓學生想象鴿子飛翔時有哪些優美姿態。有的同學說它會一個俯沖,掠過河面,又飛上藍天;它會穿過云層,向太陽飛去;它會在藍天上空來回盤旋……
---我趁機總結說出:這么多的花樣,真是一道又一道美麗的弧線!巧妙地突破了難點。
讀到“雪兒又飛回陽臺,轉著圈兒咕咕直叫。”時,我提出問題:小作者和雪兒相依相伴了這么久,現在要分別了,你聽懂它在叫什么嗎?小作者此時又會說些什么呢?有的同學說,“雪兒望望我,好像在向我祝福,祝我早日康復! ”“謝謝你精心照顧我,我會回來看你的。”還有的同學說“小作者會說,雪兒,你飛吧,藍天才是你施展本領的地方。”“雪兒,你會飛得更高!再見!”
---這些適時的拓展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美好的想象空間里遨游。也把課堂氣氛推上了又一個高潮。
這堂課師生互動,通過學習本文同學們不僅體會到了人與動物之間的真情,還學會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從小樹立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在反復地誦讀中,體會到人應該關愛動物,關愛生命,與動物和睦相處,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本課教學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比如,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朗讀;如何啟發學生積極思維,發揮想象、聯想能力探索與課文內容有關聯的知識點;如何引導學生有興趣地主動學習,讓學生敢說、樂說。這都是今后教學中需要著重努力的方向。另外我班學生大多來自農村,普通話水平不高,在想象說話這一環節有語言表達不清楚的現象。在今后教學中,我會針對學生的不足,加強朗讀訓練,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和獨立學習能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今天上了《伙伴》這節課,故事中有很多細節都令人感動,孩子們在把握課文大意上沒有什么難度,教學時,我找了不同層次的孩子試著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基本上都能說準確。
在重點詞句的品讀方面,還是那些“學困生”或表達不準確,或把握不住句子內涵。但我還是比較耐心地幫助他們理解、感受,直到他們成功說出為止。但這篇課文的'意義遠不止讀書課文、把握內涵、會寫生字,它對學生的處事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當我根據課后第三題設計的話題“伙伴是…… ”讓學生細心品味時,他們能說出“伙伴應該和睦相處。”、“伙伴應該互相關心、互相幫助。”等這些話來,而這些話都是每個組中代號為“松”或者是“梅”的學生說出來的,這讓我驚喜不已,他們已經在思考自己的生活了,慢慢的課堂氛圍還是活躍起來了。課后我以伙伴為題,讓學生也說說自己的伙伴,孩子們很樂意交流,課堂氣氛活躍,達到了預期的效果,我上完這節課也是樂此不疲。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教材簡說:
這篇課文講述波蘭一所學校的兒童隊員,在國慶來臨之際,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國慶游行檢閱時,讓拄拐的博萊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時,他們的檢閱隊伍獲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課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發生的時間和背景,然后細致描述了兩個場景:兒童隊員準備參加國慶檢閱,商量怎么解決一件“棘手的事”;國慶節那天兒童隊員參加檢閱的情景。
教材分析
本課打算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一至九自然段,第二課時學習十至十自然段。本次開課我上的是第一課時,我就說說對這一課時的想法。本課時的學習目標是:1、會認俱、拄等五個生字,理解“檢閱、鴉雀無聲”等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心理的變化。3、感受兒童對殘疾人博萊克的關愛。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我以直接的方式導入新課。由于對“檢閱”一詞較難理解,所以我把這個問題放在學生的預習當中。這個學期我讓學生借助詞語手冊進行預習,所以學生能說出檢閱的大致意思。那么對檢閱這個詞語的意思我是這樣想的,我不要求學生完全理解這個詞語的意思,但想應該讓學生明白檢閱是一件嚴肅的事,隆重的`事。對下文兒童隊員為什么感到為難作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祭出自然段,同時大聲地讀一讀詞語。這篇課文的生字很少,而且三年級的生字大多數也是要求寫的,所以對生字的教學放入詞語,用紅色標出。然后用各種形式計新詞,如指名讀、開小火車、齊讀。指名讀時基本上叫比較優秀的學生,讓學生正確感知新詞的讀法。
讀完新詞,我提示學生這篇課文可以分成兩部分,讓學生再讀一讀課文,學生能正確找出兩部分,并讓學生說說兩部分分別講了什么,讓學生知道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和對這篇課文的框架也有一定的了解。
第三步是學習一至九段
了解了第一部分主要講的是兒童隊員們商量博萊克是否參加檢閱的事,我首先讓學生理解怎么樣的事是需要商量、討論的?讓學生知道商量的事都是比較重要或難辦的事,為學生接下去體會兒童隊員的心情作好準備。學習第一部分我又把它分成兩部分,體會兩部分的不同感受,形成一個對比。接著出示三至六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讓你感受到兒童愉員的為難和矛盾。這一部分的學習是隨機的,因為是隨機的,所以讓我感覺到很難。這四段翻來復去,其實就是一句話:讓博萊克去,擔心隊伍不整齊,不去,擔心博萊克傷心。第一次試教時,我設計了很多小問題,我覺得這些小問題還是能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學生感悟得也比較好,但是老師的話顯得太多。所以這次去了很多小問題,可是發現學生很難體會姪兒童隊員們的復雜心情。
對七、八、九這三個自然段的講解,我想要比三至六段要簡單些,主要是讓學生感受兒童隊員們的另一種心情,這種心情是高興的,興奮的、激動的,與前面的為難、矛盾形成對比。但是由于對三至六段感悟的膚淺,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的感悟也不深入。所以最后對“這些小伙子真棒!”中這個棒字的理解也不夠到位。我上完課也在想把“這個小伙子真棒!”這句話放在這兒是否合適,因為這些小伙子真棒,包含了兩點,一是整個隊伍走得很整齊,二是對殘疾人的關愛。
第一部分中兒童隊員的心理活動非常豐富,雖然三至六每一段都是很簡短的,但是內涵卻是很豐富的。學生不能深刻感受兒童隊員的內心感受,是因為學生還沒有走進兒童隊員的內心世界,而學生沒有走進兒童隊員的內心世界的最關鍵原因是我的引導還不夠。所以我需要學習得還有很多。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陶罐和鐵罐》是一則很有啟發性的寓言,講述的是國王御廚里的鐵罐自持堅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許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鐵罐卻化為泥土,不復存在。教學重點為透過體會陶罐和鐵罐兩個性格迥異的人物的語言、動作和神態的描述,讓學生理解正確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善于看到別人的長處,正視自己的短處,相互尊重,和睦相處。
由于在第七單元中類似課文已經學習過,再加上本文語言生動,貼近兒童實際,資料淺顯易懂,適合學生自主閱讀。因此,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決定放手讓學生自讀,在學生自讀、感悟的基礎上做適當的指導,引導學生明白寓言中蘊涵的道理并受到教育。
我在上這課時,我做了這樣的設計:在學習生字新詞的基礎上朗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流利,在自由讀、小組讀等多種形式朗讀之后,讓學生說說自己喜歡誰、不喜歡誰、理由是什么。雖然此時的感受是粗淺的,但是促進了學生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說出鐵罐的傲慢、狂妄自大和陶罐的謙虛、善良和真誠。
在精構環節,圍繞陶罐和鐵罐的四次對話,我在教學中采用范學式,先指導學習第一次對話,然后總結學法,再讓學生用這樣的方法去學習其他的對話。在學習第一次對話時,我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關鍵詞,體會人物說話的.語氣和表情,并透過指導朗讀,感悟人物性格特點,由此對人物的性格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采取小組合作的學習形式,由小組長組織進行學習。在小組充分學習基礎上,進行全班交流。讓我欣喜的是學生不僅僅能有感情地讀出人物的不同神態不同性格特點,有的小組甚至自告奮勇要為大家表演一番,可千萬別小瞧孩子們,鐵罐和陶罐的特點被孩子們演繹出來了。看著孩子們意猶未盡的神情,我想這樣自主主動的學習,帶給孩子們的是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享受吧。并請學生說說悟出了什么道理,這樣讀寫結合,激活了學生頭腦中儲存的信息,使學生有話可說,樂于寫作。
教學中存在不足之處如下:精講環節中,在總結學法的時候我沒有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對細節之處沒有講得更清楚,導至小組合討論走形式,不知從何入手進行學習。有些小組長在組織小組學習時,人員分配不夠合理,沒有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這些方面的訓練在平常還需加強。透過國培學習我能認識到自己不足。要及時轉變觀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跟上時代步伐與時俱進,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0-11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9-21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17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后反思10-29
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01-26
三年級下冊語文《花》教學反思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