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
提起閱讀潛力,很多老師就自然想到讀懂詞語,讀懂,讀懂段,讀懂篇,就會想到朗讀、默讀和背誦,以為訓練這些就是培養獨立閱讀潛力,這是對閱讀潛力的誤解。沒有真正領會到語文學科的基礎性、工具性和對學生未來發展的可持續性,沒有做到“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其實讀懂并不錯,問題是閱讀潛力不僅僅僅是讀懂。《語文課程標準》就提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潛力。這種綜合潛力的培養,各學段能夠有所側重,但不應把他們機械的割裂開來。”那里說的是“重點”,自然還有其它潛力。課標還提出“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潛力”,當然還應當有語感,朗讀、默讀、背誦以及等潛力等。這種綜合潛力還被表述為獨立閱讀潛力,理解潛力是獨立閱讀潛力的基礎和核心。
看來,我們在確定閱讀教學目標時,僅僅說“讀懂課文……”是不行的,就應說“喜歡閱讀課文,感受……理解……”,到了高年級還就應有“欣賞……”另外,不論是否明確表述出來,教學目標都就應按照不一樣的年段有“評價……”的資料;每一位老師,都就應把“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潛力”作為自我教學的目標。這種表述不僅僅僅有知識與技能,而且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還包內含過程與方法,是三位一體的目標表述。
小學生從上一年級開始就要學習閱讀,逐步學會閱讀。小學生閱讀理解潛力的培養是有層次的,《語文課程標準》中說得明明白白。就拿詞句的理解來說吧。
第一學段(1、2年級):
――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
第二學段(3、4年級):
――能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好處。
第三學段(5、6年級):
――能借助詞典閱讀,理解詞語在語言環境中的恰當好處,辨別詞語的感情色彩。
――聯系上下文和自我的積累,推想課文中有關詞句的,體會其表達效果。課標提出的每一條閱讀教學目標,都需要我們從各年段發展的連續性上整體把握,認真學習領會,認真貫徹執行,絕不能只關注本年段的目標。
令人遺憾的是,當前不少的語文教學都是考什么教什么,繁瑣的分析,喋喋不休的講解,做不完的習題和練習充斥著學生的一切時光,學生的課外閱讀根本無人問津。這種傳統的閱讀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理解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作一個個盛裝知識的瓶子,機械反復地操練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構成健康的個性,更不要說構成未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潛力。
這種語文教學每一天都“這樣重復昨日的”,扼殺了孩子們的閱讀需求,扼殺了孩子們的和創造潛力,也是學生們厭惡語文課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閱讀教學首先應用心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在閱讀過程中充分理解文本信息,發表自我見解,構成閱讀潛力。
其次,閱讀教學應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氛圍。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自然,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干,學會做人。例如:一位教師在教《宇宙生命之謎》這一課時,結合本課的教學資料及要求,充分利用學校多媒體設備,組織學生上網去查閱有關天文知識,讓學生透過上網了解自我感興趣資料,和解決課文中的疑惑。再讓學生在班上把上網后所學到的知識進行匯報,各小組互相交流討論。學生不但掌握了課文的資料,同時也大大激發對天文知識的濃厚興趣,課外這位教師還讓學生組織了一個天文興趣小組,利用課余時光,透過再上網或到圖書室借閱課外書及觀測天體,進一步讓學生去認識、探索宇宙的奧秘。又如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其中有一部分資料是當小記者,這位教師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輪流練習當小記者,對別的同學進行采訪。在小組模擬的基礎上,全班交流總結:怎樣采訪才能獲得,當記者應當注意些什么。并引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社會中去實踐,讓學生當小記者去采訪本村的主產業“”“檸檬”的戶們,讓他們去了解“琵琶”“檸檬”的種植過程、了解勞動者的艱辛、了解光和水分、氧氣對的影響等問題。學生在當小記者的過程中,充分的去接觸社會,接觸自然。在這次小記者采訪中學生學到了課本上根本學不到的知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同時也開闊了視野,拓寬了語文學習的資料。
再次是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思想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文化品位、審美情趣等,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學孟郊寫的《游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后,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后的感受?并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老師布置的“給爸爸(或媽媽)洗一次腳”的家庭作業很受家長喜歡,并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當交流作業體會時,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父母親是如何對自我無微不致的關懷,父母養育子女的艱辛,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我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親等等。老師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并對學生提出期望,期望同學長大以后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領會“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文閱讀習慣,在閱讀教學中還應加強學生的學法指導:
1、合作學習,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
在教學實踐中,組織互動學習的方式,改變過去班級授課中“傳遞――理解”式的師生單向交流的局面,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潛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造個性。閱讀過程中,學生平等對話、自由交流和討論,有利于學生認識的提高、思維的發展、情感的熏陶,在這樣的過程中閱讀潛力構成了。閱讀潛力的不斷提高,又反過來加深了學生閱讀對話的深度和廣度。
2、自主學習,探究發現,帶給學生創新的時空
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習的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學活動以學生的學習為本,為學生的學習服務,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自我發現、自我探索的時空,從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
3、轉換主角,平等寬容,挖掘學生創新的潛質
(1)轉換師生之間的主角
教師主角應由“指導者”向“促進者”轉變、由“導師”向“學友”轉變、由“統治者”向“平等中的首席”轉變,把學生學習的課堂“放心”地交給學生。
這種方法往往是教師創設某種疑問,讓學生幫忙解決,這樣做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過程,學生在“幫忙”老師弄清疑問的過程中,更增添了探索的欲望和信心。
(2)轉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主角
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某個學生的很好,教師就能夠讓他當小老師去教其他的同學學習;如果誰的課文朗讀得好,就能夠請他范讀;如果誰理解得深刻,就請他來表演。這樣在學習中主角不斷地轉換,能夠喚起學生用心上進的心理,調動學生內在的動因,不斷探索知識,不斷完善自我,不斷挖掘創新的潛質。
(3)轉換學生與中的主角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2
本文的重點句包含了三層漸進的意思,首先作者看到這激動人心的工地夜景,由此想到這雄偉的大壩凝聚著廣大人民群眾的全部熱情和智慧。最后作者的思想感情得到了進一步升華,想到了“人民萬歲”,想到了“人民創造了歷史文明”這一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所以在第一課時,我準備指導學生圍繞這句重點句,先突破“大壩” 這部分內容,為下節課體會“人民萬歲”這一中心思想打基礎。
(一)體會大壩的美
1. 我先引導學生看重點句中的這一分句“……想到這座雄雄的大壩……”,結合重點詞“迷人夜色”,問學生:課文哪一自然段是直接描寫葛洲壩的夜色非常迷人?以引出作者直接描寫葛洲壩迷人夜色的第2自然段:葛洲壩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著的項鏈,鑲嵌著無數珍珠和寶石,奪目的光彩使我眼花繚亂。相信學生會比較快地找到。
2. 問學生,從哪里看出葛洲壩的夜色非常迷人?這—提問讓學生自由地從具體的語句中去體會作者眼中燈火璀燦的葛洲壩夜景,這也是一種語感的'訓練。
3. 在學生自己領悟、體會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這里采用的一處比喻手法:“葛洲壩真好像一位仙女脖子上戴著的項鏈。”要想真正理解這句比喻句,體會這幅景象,對于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所以,在學生前面討論的基礎上,我通過讓學生欣賞課文中的插圖,使學生直觀形象地體會到夜色中的葛洲壩工地燈火璀燦,正如鑲嵌著無數珍珠和寶石的項鏈—樣光彩奪目。
4. 在此基礎上,請學生再次體會:拿來作比喻的事物(仙女脖子上的項鏈)是很美的,拿那么美的東西來比喻葛洲壩,從而體會作者盡情贊美葛洲壩的感情。同時,也很自然地穿插進了朗讀方面的指導、訓練。這就使詞語的訓練與思想感情的體會有機地結合起來。
(二)體會大壩的作用
1. 我先以一句過渡句:那么這么美的大壩有什么作用呢?引出課文第五自然段的“這座全國最大的水電站建成發電后那五彩繽紛的夜明珠撤遍祖國大地,與天上的繁星爭輝。”這一句寫大壩作用的句子,為接下去體會大壩的作用找準目標。
2. 引導學生聯系上文的:“仙女脖子上戴著的項鏈,鑲嵌著無數珍珠和寶石。”理解這里的“夜明珠”其實指的就是五彩繽紛的電燈。從而使上下文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插入有關背景知識的介紹:“葛洲壩水電站是葛洲壩水利樞紐的一個組成部分,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以西。這個水利樞紐是目前攔截長江的第一個大型水利樞紐。水電站的總裝機容量271.5萬千瓦,是我國目前發電能力最大的水電站。”從而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文中所說的“夜明珠”撤遍祖國大地,與天上的繁星爭輝,就是指葛洲壩水電站建成后,將成為當時我國發電能力最大的水電站,給千家萬戶帶來光明,祖國大地將是一片燈火的喜人景象,這能使學生既理解了課文內容,又深切地體會到了句子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3
現行的語文課教學模式有兩種,一種是“知識理解型”的教學模式,一種是“型”的教學模式。前者教師致力于讓學生理解語文完整的知識系統,一般按照“解題――釋詞――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和寫作方法――練習”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強調語文課程的工具性,而忽視了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只讓學生理解語文工具的知識,而忽視培養他們運用這種工具的潛力。后者教師致力于發展學生的智力,一般按照“閱讀課文――教師提問――學生討論――”的程序教學。運用這種模式的教師則強調語文課程的發展性,而比較忽視語文的工具性。只重視發展學生的智力,而不重視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
以上兩種模式盡管有不一樣的教學理念和不一樣的教學活動結構,但它們也有兩大共同點:
一、是前者教師“一講到底”,后者教師“一問到底”。教學活動都以教師為主體,而不以學生為主體。
二、是教學活動都以理解為重點,前者是理解課文的知識資料,后者是透過理解課文發展學生智力。兩者都是重理解,輕感悟;重分析,輕運用。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模式是否科學,是否合理的標準:
1、是否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2、在教學中是否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知識與潛力、情感與態度、過程與方法的綜合)
3、是否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重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
4、是否正確處理基本素養與創新潛力的關系,即正確處理基礎性與創造性的關系;
5、是否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取教學策略,即要遵循發展性原理,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識字、寫字、學漢語拼音、理解字、詞、句、段的`意思,和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進行綜合性學習。
我認為閱讀教學應注意讓學生在主動用心的活動中,掌握語文工具的知識和學會運用這種工具的潛力,并重點培養感受、理解、欣賞、評價、運用潛力,發展學生的情感、意志、性格和良好的個性品質。因此我覺得現行小閱讀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閱讀課教學方式的轉變
傳統的閱讀課教學,是學生被動、單一理解的學習過程,是教師向學生灌輸和填充的教學過程,把學生當做一個個能夠裝許多知識的瓶子,透過反復操練即可掌握技巧的人,而完全忽視和抹煞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無法構成的個性,更不要說構成末來社會所必需的各種潛力。
閱讀教學應用心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應組織、指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
例如我在教《刷子李》這一課時,嘗試采取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式,把全班學生分成9個小組,每個小組6個成員組成:一個成績較好的學生,兩個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個成績較差的學生,桌椅也跟著進行調整。在小組討論中我提出了各小組要解決的四個問題:(1、刷子李的絕活是什么?2、課文是從幾方面來寫刷子李的絕活?3、找一找徒弟曹小三的態度變化?4、把你覺得寫得好的資料多讀一讀,并體會這樣寫的好處。)學生明確了學習的目標,大家踴躍加入到小組的合作學習中,用心地進行討論,各抒已見,合作解決問題。我也加入到他們的討論中,并適當的點拔,引導他們所討論的問題。當學生討論結束后,我讓各小組派代表來向老師匯報的狀況,鼓勵他們大膽發表自己的和看法。并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適時進行指點、幫忙。在討論匯報中,有的還提出了學習中不明白的問題,也有的對問題的不一樣看法進行激烈的爭論,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學生學會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及學會團體協作的潛力。學生的學習不再是沉悶,被動的了。而樂于去學,主動、用心地參與到學習中。“在合作中學會學習,在學習中學會合作”因此我覺得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運用多種多樣行之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來到達讓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二、創設開放而有活力的閱讀教學
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渠道,但我們也要充分運用課外的學習資源,適時適量地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跨出校門,走向社會,靠近,讓他們在廣闊的天地里學習語文,增長才干,學會做人。
三、注意閱讀教學中人文的滲透
語文學科是人文學科,人文學科的價值在于使學生在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提高精神境界、品位、審美情趣等方面受到熏陶感染。因此在教學中注意人文性的滲透。如在教孟郊寫的《游子吟》這一課,讓學生理解詩句的含義后,我讓學生談談學了這首詩后的感受?并說說你們的母親又是如何?你將來想怎樣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學生暢所欲言,紛紛說出各自母親是如何對自已無微不致的關懷,將來要如何去報答母愛。我聽了后,感到很高興,及時地加以肯定和表揚,并對學生提出期望,期望同學長大以后能夠真正懂得去孝敬父母。在教學中讓學生懂得父母養育我們的艱辛,懂得了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又如《落花生》這課是一篇人文十分豐富的課文,在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討論做人的道理。在學習中領會了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要像花生一樣做有用的人,對社會有用有貢獻的人。在教學中滲透了人文,培養了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取向。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4
上學期已經結束,依據上學期的教材特點,還算圓滿地完成了上學期的教育教學任務,并且不斷培養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靜心思索,上學期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成功之處,也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為了認真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礎。現將上學期的語文教學反思如下:
一、成功之處。
1、根據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在平時教學中,做到了認真備課,用心設計教案,及時批改作業,落實三維目標,根據班中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每個學生的基本素質和接受知識能力的情況,不斷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2、在教學中加強學生思維的培養,重視發展學生智力,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思維、表達能力。結合“口語交際”和“習作”教學,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力。
3、對課前的預習工作也很重視,不斷教給學生預習課文的`方法,讓學生漸漸養成課前預習的好習慣。
4、盡量做到面批作業,重視學生的書寫,及時表揚書寫整潔的同學,并在全班交流,稍有進步的,及時寫上鼓勵性的語言或鼓勵性的標記,經常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規定的內容,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5、加強家校聯系,加強與家長間的及時溝通,把每位同學家的電話號碼都記載下來,以便和家長聯系,把學生在校的情況及時反映給家長,共同搞好學生的學習。家里沒有電話的學生,把寫好自己電話號碼的條子,讓學生帶回家,以便家長和老師聯系。告知老師學生在家的表現。
二、不足之處。
1、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學生比較努力學習,能按要求完成學習任務。三分之一的同學生學習處于被動狀態,學習不用心,理解能力差、記憶力差,大多家長忙于在外打工,顧及不了孩子的學習生活,需和家長繼續做思想溝通。
2、媒體教育手段的運用有待加強,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堅持繼續學習新課程的教育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自己的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1
書本從開始的第一頁,漸漸的變成了現在的最后一頁了,在這個過程中,可能也是辛酸的,開始是一種迷茫的狀態,不了解孩子們,只是一味的上著自己的課。在這學期里,。總結了一下我的語文教學,或許是得到了許多吧!
首先在語文教學中,我發現了,不管自己用什么方式上課,首先必須要的是了解學生,在了解學生的基礎上去教學,會讓你事半功倍!不要去企圖孩子會給你什么,首先你要給孩子什么!在明白這些的時候去上課,應該比在進了教室上自己的課要好的多,其次要學會在學生中找出他們的特征,比如我們班級的周海寶,他上課的時候,思想比較活躍,你在上課的同時要多讓他發表自己的想法,這樣他跟你的配合會更好一些,而對于像沈同杰,千萬要給他足夠的自信,范紅雨要多夸獎,我們班級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特征,在了解了他們的特征之后,現在上課基本上屬于順利狀態,不會在上課的時候被他們氣的沒有話說了。
最后,在教學句子的時候,必須想方法讓他們懂得怎么樣去看圖給孩子一個明確的上課方式,剛開始上課的時候,我上課的模式一直在變,孩子們抓不到我講的目標,。現在我講課基本分為幾大塊,固定的模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知識,所以現在一節課相對來說比較輕松!
我現在上課不是很成熟,這也僅是不成熟的意見,記錄我的教師道路!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5
《二泉映月》是一篇很讓人感動的文章,生動記錄了阿炳熱愛音樂,為了追求自己的理想,敢于同命運抗爭的故事,音樂記載了他苦難坎坷的一生。雖然課前有幾個學生就對我說:“老師,這篇文章很感人,好美啊!”但是對于缺乏生活經驗的學生,他們很難深刻領悟文章的中心,很難體會音樂要傳達的情感。然而學生的話給了我壓力,在學生的眼睛里,文章是如此的美,萬一我上的讓他們感覺不到美怎么辦呀?
一、借助音樂,理解課文。
我在課堂中多次用了音樂,想借此烘托氣氛,讓學生盡快進入文本,我的設計是這樣的:用音樂渲染激情,上課前,我先播放二胡曲《二泉映月》,讓優美凄苦的樂聲把學生的深思凝聚起來,帶入一個優美的意境中,接著引入課題:這段旋律你們熟悉嗎?叫什么名字?引入課題并板書,接著讓學生質疑:你最想了解什么?隨著學生一個又一個問題的提出,就讓他們帶著問題自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課文朗讀,乙級讓學生將自己最喜歡讀的段落多讀幾遍,為第二課時做好準備。
第二課時,我是用重組的方式(這也是借鑒了其他老師的方式),以文章的4、5自然段作為中心,這似乎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這句帶到了文章的第一小節,隨即讓學生積累描寫環境優美的詞語;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帶到了文章的第二自然段,體會師父對“我”的重要性,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隨機學習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想象阿炳失明后的生活是如何的,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阿炳對音樂的熱愛,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也用到了音樂,讓學生學習第五自然段的時候,我自己配樂朗讀了讓學生找描寫泉聲的句子,以及這泉聲告訴人們什么?在知道朗讀后的齊讀,我也用了音樂做背景,課后自己還吁了一口氣,感覺很順利。
二、感悟音樂,激情導讀。
《二泉映月》是一篇文情皆美的文章,初讀此文,我便被文中優美的語言文字所描繪的空靈意境所吸引,更被蘊藏宇文中但又淋漓盡致流露出的精神美所感染,而當我聆聽完那舉世聞名的二胡獨奏《二泉映月》后,內心更是震撼!這是一篇適合朗讀,而且需要通過朗讀來感悟的課文。我該怎樣來指導學生朗讀呢?
1、先以音樂導入,在優美又激昂的旋律中幫助學生奠定感情基調——對曲子創作者的敬佩。然后給予學生“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讀課文。學生在敬佩與好奇的情感驅使下,必然會興趣盎然地開始自己的.朗讀。
2、放課文朗讀磁帶,用優美的朗讀引領學生,激起他們朗讀的欲望,讓他們主動參與朗讀。
3、用小組比賽的方式,點燃他們朗讀的激情,讓他們不但要參與而且要努力,展現他們最好的朗讀水平。
4、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更易把握課文情感,理清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幫助學生進行情感朗讀。
三、拓展理解,學說結合。
第二課時,我播放《二泉映月》,讓學生聆聽,說感受,但學生較為困難。然后再引導學生抓住第四自然段的重點句“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體會阿炳為何會產生這樣的情感。通過練習上文,“失去師父,患眼疾雙目失明,操著胡琴 ,賣藝度日。”我再次創設情境,進行了這樣的想象說話練習。
A、冬天,大雪紛飛,寒風刺骨,阿炳怎樣賣藝?
B、夏天,驕陽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樣賣藝的呢?
C、一天,阿炳發燒生病了,為了度日,他又是怎樣賣藝的呢?使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更深刻地體會阿炳的坎坷經歷,再次為阿炳的不幸而感到傷心難過。
當阿炳在無人傾訴的情況下,把情思寄托于音樂表達時,我再次播放《二泉映月》二胡曲的視頻,一曲而終,學生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當悅耳動聽的音樂鈴在耳邊蕩漾開去的時候,我與我的學生都在心底松了一口氣,終于,《二泉映月》欣賞“完”了,也欣賞“懂”了!面對著一張張因收獲而快樂的臉龐,注視著一雙雙因興奮而清涼的眼睛,我又一次想到了“以人為本”這個新課程的核心理念。是的,課程改革最關鍵的是改變過去教師“滿堂灌”的現象,聚焦于學生的探究、發現、動手操作的能力,培養其交流合作的能力;不是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要使學生在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獲得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的同時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下課鈴又一次奏響,我卻依然沉浸在《二泉映月》美妙的旋律中,沉浸在學生創造的美妙課堂中。原來,學生完全可以成為課堂的主人,原來他們可以更美的!那么我又有何理由去埋沒他們的“美”,為何不信任地挖掘他們更多的“美”,為何不微笑著欣賞他們更多的“美”呢?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6
隨著我們對課堂教學認識的提高,教學怎樣面對全體學生,怎樣促進學生學習質量的全面提高,已成為教育管理者評價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指標。有教師對我說:“現在的課越來越難教、越來越不會教了!”這是一種教學觀念還未更新的現象。因此,我們要認真學習,更新自我,用現代教學理念來構建高效課堂。課堂教學要體現四個“度”。
1、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主體的參與度
教師上課面向全體學生,這首先體現在學生主體的參與度上。第一,要看學生參與學習的廣度。課堂教學中,教師課上得好不好,先要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的學生多不多,要看有沒有被遺忘的“角落”,有沒有“差生”發言和參與教學活動。第二,要看學生參與學習的深度。教學中,要看學生能不能向教師提問題,同學之間能不能爭論問題。如果一節課上下來,學生都“懂”了,這要么呈現出的是教學的假象,要么就是教學沒有深度。
2、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心理的調適度
教師上課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學生學習的心理狀態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教學中,有時會出現“教師精心準備的課,教下來效果不好”的現象。有的教師常找的原因是“學生不配合”。其實,任何一次教學的不成功,原因都應在教師身上找。教師備課,要“備學生”,要備知識技能以外的東西。課堂上,教師是否激發學生飽滿的情緒;是否引領學生形成積極緊張的心境;是否幫助學生消除心理的干擾因素等,是教師教學能力高低的'重要標志。當一名學生回答問題錯誤,如教師一句“就你笨!”那么這名學生這節課的學習便會就此停滯。相反,如果教師引導激勵恰當,學生心境會出現積極興奮狀態,這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實效性都會增強。
3、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情感的內化度
“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新課程標準要求的教學三維目標之一,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授,不能忽視學生情感的培植和內化。專家研究證明:學習的成功,情感因素占80%,智力因素只占20%。這充分表明情感因素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教學中,學生熱愛學習,對學習知識的迷戀,被教學內容所感動,為探索真知而追求……這是學生情感內化的表現。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采用創設情境、啟迪心智等方式,不失時機地促進學生情感的迸發和內化。沒有情感推動認知的教學、不是真情實感的教學、不能引起師生心靈共鳴的教學,是不成功的教學。
4、課堂教學要體現學生語言的鮮活度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課堂教學的智能信息的傳遞,主要是通過語言來進行的。因此,培養學生語言表達的鮮活度,是評價教學質量的重要內容。課堂上,有的教師只注意學生回答的對、錯,而不太注意學生答問語言的流暢性和表達方式的鮮活性。這樣的教學,是“應試”的教學方式,是不完整的教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評價學生回答知識的正確性,而且要評價學生語言表達邏輯性、規范性、流暢性,鼓勵學生的個性化語言,倡導學生發言、說話:大聲、大方,敢說、敢問、敢爭。中小學正是學生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課堂教學千萬不能忽視學生語言訓練這一重要內容。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7
走進了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我成長的軌跡,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滿活力的優秀教師,一節節撞擊著智慧火花的語文課堂。主體意識,創新意識感人深思,“三維整合”耳濡目染。我曾興奮地說,新課程真好。新課改在萬州已有兩歲了,如果此刻談到新課程改革還僅僅是“新課程真好”,那課改在萬州就值得思考了。可喜的是,在萬州區教科所的引領下,在各級教研室的組織實施中,我們許多教師已經開始理性地看待新課程改革,開始用批評與反思賦予萬州教研以新的生機,構建教學以真的精彩。我謹以個人體會談談小語教學的一點反思,與各位同仁共勉!
反思一: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語文課堂?
記得在課程改革開始的時候,很多教師、家長這樣說:“課程改革雖是一個實驗的過程,但它卻關系著千千萬萬個孩子一生的命運!”教育家杜威先生說過:“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孩子一個什么樣的生活!”我以為:“教師在乎什么,學生就發展什么。”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就應讓學生覺得極富“激情”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透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他們的閱讀欲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用心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只有一個地球》這篇課文時,我找來銀河、天體、宇宙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浩瀚的宇宙呈此刻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銀河、了解宇宙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問銀河些什么呢?你還想說些什么?”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用心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置師生于課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
“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我”。
“教學不僅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啊?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向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我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
對于“喝、渴”的區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務必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個性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必須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就應是超多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潛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于這個思想,我經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墨梅》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竹石》、《馬》、《青松》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透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向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里……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里有資源,心里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四)給學生一個“感悟的課堂”。
1、把人家的情感變成自我的情感。
《桂林山水》描述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透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我美麗的家鄉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我深深地感動。
2、把人家的語言變成自我的語言。
3、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
4、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們和學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個人的所得是不盡相同的。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時,不忘時時聯系自我,感悟自我,感悟人生,“把別人的文章當參謀,把自我的人生當軍事”!
我力求每一節語文課都能陪伴孩子們度過一段幸福快樂的時光!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8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成長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在不斷的反思、總結、提升的過程中,教師能夠優化教學,增強專業素養!
一、記成功之處
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將它們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二、記敗筆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的地方,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以后再教時應吸取的教訓。
三、記課堂生成性問題的處理
課堂教學中,總會遇到生成性問題,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常常是不由自主的,評價反思中要及時記下這種瞬間的“靈感”,以便積累更多的經驗。
四、記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到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這些記錄下來,可以作為以后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五、記再教設計
1、一節課下來,盡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
2、教法上有哪些創新?
3、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
4、組織教學方面有哪些新招?
5、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
6、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
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之,寫課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9
一、根據學生的自讀、自悟,深入與文本的對話。
注重情感的體驗是〈語文課程標準〉對閱讀的基本要求。現在我們所接觸的閱讀文章都包含著濃厚的感情色彩,如果我們在閱讀中不去引導學生體驗這種感情,閱讀的功能就減少了許多,如果沒有受到情感的熏陶、感染,學生就不可能對文章所描寫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等留下深刻印象,更不會對表現這些內容的語言文字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語文學習不能游離于語言文字的感悟、品析之外。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摳住文中的.重點詞、關鍵句,讓學生反復讀,慢慢嚼,細細品,深深悟。在進行,〈貓〉一文教學時,我就是這樣著重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感悟理解的。
(一)推敲詞句
推敲詞句是感悟的有效策略。學生只有在不同詞語、不同句式、不同語序的比較中,才能發現課文中語言運用的妙處,品味語言的意蘊和情味,從而對語言和語境有所感悟。如教學時,引導學生品味“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中“小梅花”與“腳印”的不同,通過朗讀比較,學生切實感悟到了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二)咬文嚼字
一篇優美的文章,是由無數佳句妙語構成的。要想挖掘文中的精華,咬文嚼字必不可少。我認為對任何一個詞語的理解都不能離開具體的語言環境。因此,課堂上我強調學生去抓住一些重點詞句反復品讀,在具體的環境中理解,從而感悟作者用詞的精確。如當學生談到貓的叫聲豐富多腔時,我引導學生再讀這段文字,然后來理解“豐富多腔”的意思,學生一下想到了“長短不同,粗細各異5,變化多端”。再如,文中一開頭就講了貓的性格古怪,到底古怪是什么意思?在初讀文時學生就產生了這樣的疑問。但我沒有馬上解決,而是把它放在了學文之后。當學生感悟到了貓既貪玩又盡職,既膽小又勇猛時,理解“古怪”就迎刃而解了。
(三)引入對比
任何一個文本都不是一種孤立的、真空的存在。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聯系,是與文本對話生成和創新意義的一個重要而饒有興味的通道。如在教學進行到貓把花草弄得枝折花落一段時,我便引入了老舍先生《養花》中的一些文字,讓學生把兩段文字對比讀,品析,情感得到了升華。
(四)激發聯想
這里的聯想就是在閱讀過程中調動學生的思維,從讀的文字中聯想到與其相關的其他現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本文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去想象貓抓老鼠的情景,既有助于學生理解貓的盡職,又把寫作與閱讀緊密結合在了一起。在讀中培養了寫的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二、注重了感受、理解,卻忽略了欣賞與評價。
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讓學生多讀一些美文,對文中的好詞佳句反復品評,與其他意思相近詞做比較分析,感悟作者用詞的恰當,描寫的形象,讓妙語佳句和他們緊密接觸,他們會從中受到熏陶,領略其中的情趣,欣賞其中的意境,慢慢產生喜愛之情,而且越來越深入,能夠欣賞,體會和感受也越來越敏銳。
而我在本課的教學中,恰恰缺少了這一環節,反思其原因,還是追求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考慮了自己教學任務的圓滿完成,忽略了學生的能力發展。現在想來,當學生抓住“乖、淘氣、玩具”等詞語談感受時,如果引導學生用“換詞法”“丟詞法”或“調詞法”來分別細細體味,他們會在心靈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促使語感不斷增強。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0
看著兒子做作業時愁眉苦臉的樣子,我忍不住想,我們教師都抱定"熟能生巧"的古訓,給不堪重負的小學生留下沒完沒了的作業。我們認為只有沒完沒了的作業才能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致使小學階段要掌握的那2500個漢字就足夠讓學生手忙腳亂了。一個漢字一定要寫上幾十遍嗎?這是一項極為枯燥的作業,小學生因此就足以對語文課產生抵觸情緒了,再加上那些讓學生死記硬背的條文,段落等,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說嚴重點,這甚至對孩子們是一種催殘。
對作業問題認真反思,我認為應該考慮以下幾點:首先,漢字有漢字的特點,也一定有其記憶特點和記憶規律。比如,通過對比形近字認識新字體,像學了“浸”再學“侵”,學了“魄”再學“愧”,可以讓學生自己對比記憶;通過猜字謎學習,像“巫”,出謎語“兩個工人背對背”,嗅——“口臭”;聯系生活常識學習,比如,旱——讓學生想,太陽當空照,地面會怎樣?這種現象就是干旱……教學生掌握了這些習字方法,完成寫字作業就容易多了。
學習漢字如此,那么,學習其它語文知識也一樣有規律可尋。心理學界對記憶規律已有大量研究,且已證實記憶是需要重復,但重復的數量是有規律的。超過這個量的規律就成為過度記憶,對記憶是有負面影響的。因此,我們在留作業前應當先搞清楚想通過本次課外作業使學生掌握哪些本領。如果這種做法得以進行和推廣,那么再剔除掉那些無謂的作業負擔,減負就會按照教育規律真正落到實處。反過來,這一問題不解決,那么桌面上的負擔減了,但這些負擔會轉入地下,由那些不放心的'家長再給補上這一"課"。第二,要研究作業與學生對語文課興趣的關系,要使作業既能激發學生思維,保持學習興趣,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這不但有作業量的因素,也有作業方式的因素。比如,教學《趵突泉》、《長城》、《倔強的小紅軍》……等課文時,就可以讓學生提前搜集有關資料,幫助理解課文內容;教學《西湖的綠》、記金華的雙龍洞》、《山雨》等課文時,可以讓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多積累,為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教學《太陽》、《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等課文時,讓學生動手制作作品,宣傳環境保護知識。
總之,作業布置要正視學生差異,關注學生主體、興趣、認知規律,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作業成為促進學生發展的一個生長點。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1
本學期我擔任教學工作。很快的,一個學期已過大半,回首過去的日子,反思這一段的教學經歷,也有一些收獲和問題。在反復研讀《課程標準》的過程中,我有所感悟,把理論運用到課堂實踐上,有很大的收獲。我嘗試借鑒了幾個做法,發現效果還挺好的。
1、語文的課堂上,把肢體運作學習活動和語文科聯系起來,讓學生搭一搭、動一動、演一演、說一說,將使學生覺得學習語文也是容易的事。在在語文教學中,我一方面利用生活中的實際事例進行講解,化難為易。另一方面大膽的運用肢體語言,形象而又夸張的進行表演,從而讓學生既覺得活潑,又變得生動。學生不僅僅興致盎然,而且也容易掌握。
2、愛因斯坦認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的發現和提出,經常意味著一個新領域的開辟”。在語文教學中,老師不僅僅能夠提些問題,如:學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收獲?懂得了什么?你會怎樣做?讓學生聯系自身回答問題,提高內省智能,同時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在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內省智能、交際智能得到了培養。
3、“以人為本”,這是新課程思想的體現。教師應根據不一樣的教學資料和教學對象采取靈活多樣的。我在備課時認真鉆研教材,熟悉課程標準后,再換個角度想,如果我是學生我喜歡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學習新資料。想出幾個方案,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具體狀況來選取不一樣的教法。把寶貴的課堂時光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自主學習的廣闊天地里,享受陽光,吸取自我所需要的知識,在不知不覺中完成教學目標。
4、把語文和其他學科融合起來。如把作文教學與各學科融合起來如在音樂課中,讓學生記一記自我是怎樣學習歌曲、和當時的情緒。在課中寫一寫自我是怎樣畫出一幅幅優美的圖畫的,及看到自我畫的感受。
這個學期的教學工作它使我得到了很多的啟示,也讓我真正體會到作為一位教師“潤物細無聲”的,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孩子們的品質,張揚他們的個性,和他們一齊茁壯成長。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12
小學生天真無邪,活潑好動,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理解新鮮事物潛力優點,但也有自我約束潛力差,逆反心理強的缺點。隨著年齡的增長,語文科目開始出現閱讀理解的題型,這讓不少教師在小學閱讀理解方面犯了難。怎樣讓好動的孩子全身心投入到聽課中,保證他們在這一難點上不掉隊呢?透過視頻學習,我認為就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設計閱讀教學。
一、激發,引導參與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這就是期望感到自我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求個性強烈。”抓住這一強烈的需求,讓學生主動參與知識的構成過程,誘發良好的思維情感,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用心,感知更敏銳,想象更豐富,記憶更牢固。主動參與是創新學習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一種潛力。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課堂是學生的'天地。
二、把握課堂主體
愛因斯坦說過“只有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么學校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理解”。濃厚的興趣如磁鐵般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思考力、,驅使他們用心主動思考、主動探究。因此,閱讀教學充分挖掘這一有利因素,把認知與煉能有機融入到生動形象的活動中,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會在興趣中強化,學習效果就會在興趣中顯現,學習潛力就會在學習中構成。學生在這種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中,既提高了語言表達潛力,同時又激活了思維,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從而調動了學習語文的用心性,真正把“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課堂教學的主題策略落實到實處。
三、讀的時光還給學生
閱讀教學的主體是讀。因此,語文課上應給學生充分的時光讀,盡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并在這樣的氛圍中,吸引學生融入情景,感受語言的神奇、資料的豐富多彩、內蘊的意味深長,再透過朗讀表達出來,盡情發揮作者當時的情感,美讀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說些什么,而且與作者的心靈相通”。心不到,則情無共鳴。在不斷的練習中熏陶情感,發展智力,增強想象潛力和思維潛力,促進智慧的生長。
四、把樂趣帶給學生
學生主動發展的火把,需要教師點燃。課上要激發每個學生在中的主動感知,主動質疑,主動思維的用心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潛力。主動的核心是創造,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語文教材中的創造因素,創設語言文字訓練的創造情境,開展創造性的語言實踐活動,提倡學生發表異見,獨見,創見,品嘗創造的樂趣。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08-23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04-27
語文老師個人教學反思01-05
語文個人教學反思03-10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通用03-26
【薦】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06-08
語文老師個人教學反思總結06-01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9篇03-17
語文教師個人教學反思(9篇)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