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
《竹石》是一首詠物詩,借贊美竹石來歌頌詩人在逆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本詩淺顯易懂,學生不難理解,我放手讓學生自學,引導學生讀、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上課伊始,說到詩人鄭燮,有些學生很陌生,但課前做了充分準備的學生知道鄭燮就是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他素有“詩書畫”三絕。詩人十分喜愛竹,所以寫下這首膾炙人口的《竹石》。學生在了解了詩人和創作背景后,自由讀詩,抓住關鍵詞語“咬定”“千磨萬擊”等詞感受竹石的高尚品質。開頭用“咬定”二字,把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后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過了無數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姿態,從來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也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境中,戰勝困難,面對現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了愛國者的情懷。領悟了古詩表達的思想感情后,再引導學生讀詩,以誦讀加深對詩歌的理解。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2
本周把第一單元教完,學生們背誦了兩首古詩,學了一篇文言文,寫了第一篇記敘文,開展了第一次“最強作文”活動,比較圓滿結束。不足在于學生們讀書時間少,讀書交流會沒有進行,限時練訂正沒有百分之百完成。下面是具體的反思內容。
一、關于朗讀課文的實驗與反思
朗讀形式有多樣,時間集中在早自習。上《走一步,再走一步》時,先讓學生自讀兩遍,根據注釋掃清字詞障礙。然后全班齊讀,聽聲音大小,聽字詞準確與否。這樣讀了三遍,需要一點趣味性,我在文中找了三個部分的對話,一是爬懸崖之前“我”與杰利的對話,二是爬到半路“我”與男孩子的對話,三是“我”與“爸爸”的對話。我讓他們小組合作,兩個人任選一部分進行分角色朗讀,準備時間2分鐘。2分鐘以后,學生紛紛舉手,想要表現自己,我選了幾組,雖然不太能讀出課文的味道,但是他們盡力在模仿,而且各有特色,更重要的是激起了他們朗讀的興趣,然后我再加以點撥、帶讀,同學們朗讀語氣更有進步。
在讀《兩小兒辯日》時,也是先自讀,然后找人起來朗讀,基本流暢。文言文斷句很重要,所以我帶著他們一句一句地斷句,并讓他們用斜線劃起來,然后齊讀。后來我又想了一種方法,讓他們把書關上,在ppt上打出原文,去掉全部的標點與斷句,一個組讀一句,看哪個組最整齊,這樣做的目的是檢驗整個組對課文斷句的熟悉程度,如果不整齊說明有人斷句沒弄清楚。
“六加一”課堂模式的朗讀其實是很難進行的,主要是學生自主學習,自學、討論、展示,基本是思考題目,沒有朗讀的時間,8—10分鐘完成導學案已經很難,再加上朗讀,時間遠遠不夠。語文“聽說讀寫”的活動就差了讀,而沒有讀的語文課堂是沒有活力的。這是我在下一個環節備課時要思考的問題。古漢語該怎么讀背?現代詩歌怎么讀?
對于《論語》我準備小組賽讀賽背,看哪個組齊背最快最準確。問答讀,書本關上,即老師問上句,學生接下句,反復進行,帶動學生背誦。
對于現代詩歌,準備在兩個班級舉行一次詩歌朗誦大賽,以中國新聲音的模式,朗讀,導師轉身的方式,選擇學員,進行指導,然后兩兩pk,最后是總決賽,總決賽可以選擇別的詩歌參賽。
二、關于讓學生回歸課本的反思
學生本身沒有在書中旁批的習慣,再加上有了《導學提綱》,更不愿意回歸課本了,完全憑借初讀課文的記憶來答題。針對這一現象,有位老師在出《導學提綱》時想了這樣一招,賞析句子,題目如下:“請同學們翻到第()頁,看到第()段,第()句話。從這句話的()可以看出‘我’此時此刻是()的心理狀態。”這樣的形式給學生提供了答題規范,不僅讓學生在展示時語言規范,表達明確,更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必須看書,一步一步引導學生回歸段落、句子、關鍵詞語。這個方法一舉兩得,很是實用。那么把學生引導回了課文之后怎么辦呢?學生依然不會在書中旁批,只會把答案寫到《導學提綱》上。對于初中生,一定要有明確、規范的指導,規范旁批的格式與方式。如:生字難詞畫方框,關鍵詞句標著重號或三角號,主要觀點劃橫線,錦言佳句劃波浪線,一段內的層次劃單斜線,句群之間劃雙斜線,有疑問的地方打上等等。
三、關于作文的反思
這次作文教學我覺得比較成功。首先我指導了兩節課,一節是列六要素與明確中心,很多同學按照表格能夠完成,第二節課是如何把人物、事件寫充實,主要學了動作與心理描寫,同學們課堂上已經能寫出來。晚自習一節課40分鐘同學們寫完了。一節晚自習學生按要求自己修改,互相修改,小組選拔,參加班級競賽。又花了一節晚自習進行“最強作文”的活動,最終評選出了“諾貝爾文學獎”“茅盾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獲得者。這個流程費時較長,但是效果很不錯,學生能夠突出中心,過程用到動作與心理描寫,自己修改作文,給別人修改作文,舉辦一次活動,很不錯。但是不足也有很多,比如時間較長,是不是修改環節可以挪到課外呢?環節較簡單,小組評完就是班級評選,應該多增加幾個篩選環節,增加題目,增加導師的課外指導與修改等。下次來完善。
如果你有更好的意見,請留言,謝謝!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3
《藏戲》一文極具民族特色,在課的開始,我采用了極富感染力的導語將學生帶入情境,學生深受感染,然后也都紛紛介紹了自己收集到的有關藏戲的材料。接著我讓學生觀看PPT中各種戲劇的表演,讓學生質疑,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走進了文本,整體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及脈絡,學會了相關詞語。
然后學生根據課文內容進行質疑,并通過小組合作解決比較難一點的問題,簡單的問題隨時解決,然后賞析文章,讀一讀,談一談感受,學生針對此環節談得感受非常深刻,并對少數民族的民風、民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產生了收集的欲望。整個課堂被濃濃的藏戲包圍。我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表演各種角色的深厚含義,學生的表演真的是出乎意料。
閱讀中我不僅指導學生釋疑解惑,并適時鼓勵點撥,歸納提煉,把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落到實處,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價能力。
此外,我還有效地引領學生拓展延伸了課文的信息,引導學生更多地感知中國的民族戲曲,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4
《匆匆》一文是我國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這篇課文的含義很抽象,對于小學生閱讀是有一定的難度。我把課文的閱讀分為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大意,抓住課題“匆匆”,了解課文寫了“時間匆匆,一去不返”的意思;
二是再讀課文,弄清各個自然段大意;
三是細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主要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指導學生邊讀邊思,獲得對文本的體驗和感受。就這樣,我讓學生在閱讀中揣摩,在閱讀中體會,在閱讀中領悟,在交流和討論中說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這節課上較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這篇課文最為感人的地方,一是其語言的優美,二是其情感的濃厚。我把教學重點之一放在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上,讓學生在比較中感受到句子用修辭好在哪里。接著引導學生深入地讀,富有個性地悟,結合自己的內心情感體驗去讀,去傾聽作者的無奈、彷徨、傷感……樹立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
最后我讓學生把這篇優美的散文背下來。由于學生對文章的體會較深刻,雖然文章較長,大部分學生在一天的時間內都能很完整的背誦下來。因此,我認為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聯系學生的生活體驗,把課文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這樣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5
(1)這是我參加威遠縣高級教師講課賽鎮西片區復賽的參賽教案。《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屬于議論文,課文的題目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觀點。課文用三個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教學這篇課文,我力求讓學生自主學習,并通過閱讀分享,讓學生達到因學文而心有所動。
1、以“?”拉直變成“!”為本堂課的主要線索,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了“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了解科學家的科學精神。
2、緊抓事例,理解觀點,感悟精神,舉一反三,對課文的學習落到了實處。
3、注重了學生的拓展訓練,搜集了類似的事例,進行了仿寫練習,幫助學生初步了解了議論文這種體裁,在板書上也體現本文的寫作特點。
4、學習“用具體事實說明道理的寫法”落實得不夠,主要體現在由于時間不夠,仿寫沒有進行必要的指導。
5、由于擔心無法全面落實本課的知識點,老師放得不夠,讀得不多,氣氛不夠活躍。
從課堂反饋來看,學生對于作者表達的觀點和講述的道理能比較明白,但在學生交流三個事例是如何具體表達、論述作者的觀點時,我感覺只有老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互動性不夠,課堂上學生沒有真正調動起來。我想,究其原因是自己太早的確定了學生交流的范圍,如一位學生講到了謝皮爾教授“見微知著”的有關句子,我馬上讓學生找體現其他兩位科學家“見微知著”的句子,因此學生的思維受到了限制,自然不能暢所欲言。如果老師先讓學生自由交流,互相評價、補充,再同時出示這三個事例中的重點段落,幫助學生進行梳理歸納,然后進行朗讀指導,我想學生智慧的火花會更容易激發、碰撞。
另外,課件制作方面,制作較為精巧但在這堂課上的.演示顯得有些復雜,沒有多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朗讀、感悟。
(2)《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教學反思 :說起來,我大概有五、六年沒有好好上課了。前些天忽然自己突發奇想,下去上上課感受一下,會怎么樣啊?于是在教研組活動時,就向教師做了承諾,于是也就不好意思再“食言”了,于是也就急匆匆地“上陣”了,于是也就在教師面前“露怯”了,于是也就通過異班執教有了不同的感受。
我想我不是要“做秀”,而是覺得作為校長真的應該通過上課去親自感受學生、老師,感受新教材和課改理念,感受很多可能只坐在辦公室里根本感受不到的東西。兩天通過上了四個班級、兩篇課文,結果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看花容易繡花難”啊!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六年級語文下冊中的一篇課文。“課文主要用事實論述了只要善于觀察,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鍥而不舍地追根求源,就能在現實生活中發現真理。”(教參里如是說)
在創境導入部分我用本組學過的兩篇文章課題,從科學家的不懈努力說起,讓學生產生真理是怎樣誕生的疑問,并對課題簡單理解,其實就是對文章主要觀點有了初步了解。
深入讀文時,學生在充分預習、初讀、讀準字音、讀順句子的基礎上,我讓學生說說自己都讀懂了什么,還有什么讀不懂的。根據學生學情,引導學生找到中心論點——課文第一自然段(“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然后讓學生看文中還有哪些語句也寫出了這個意思,學生很快地通過補充交流,體會、感悟了第二自然段及后兩個自然段,也初步了解了文章開篇點題、首尾照應的寫法。
在對文章主要觀點都有了深入理解的時候,我讓學生考慮為什么要寫“洗澡水的漩渦、紫羅蘭的變色和睡覺時眼珠的轉動”三個司空見慣、細小但典型的事例,學生通過抓住重點語句簡單理解了科學家是怎么樣通過細致觀察、敏銳地提問題、深入探索研究等艱辛的研究過程發現真理的,理解了中心論點的可信性。學生對類似事件的補充使課內與課外融為了一體。
預設是這樣的,但通過三個班級的上課,我發現自己有很多地方不足,留下了諸多遺憾:
一、我一貫強調語文課要加強感情朗讀和感悟,但我在課堂上好像根本沒顧及通過感情朗讀來加深理解,體會思想感情。
二、我好像自己一直在重復和欣賞學生的回答,總要進行評價,從而占據了不少時間,總感覺時間不夠用,總要拖堂近十分鐘。課堂教學高效率在我的課堂上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三、可能對學生估計太高,教者總想做到“滴水不漏”,但難免就出現重點不突出,學生學得比較困難的問題。
四、我總倡導要面向全體,可我發現我的課堂不少學生還是積極性不高,發言的也總是那些相對的“好學生”。怎樣面向全體、照顧差異不是簡單的一句話的問題。
五、也許好長時間沒上課的緣故,開始的第一節課我比較緊張,心也是怦怦地跳,以至于課尾寫法還忘了那么一小點,發現課堂中存在很多“遺憾”。
六、我作為校長的開放心態還不夠,自信心明顯還很不足,所以在幾個老師要來看課時,我愣是生生地將大家推了出去,讓大家比較尷尬。我想我在通過自身努力創設民主、開放、研究的教育教學氛圍方面做得還很不夠。
但通過上課,我竟也有些意外的收獲:
一是我發現其實我們平日認為的所謂“差班”、“差生”未必是實情。每個班級都有自己的特點,都有不少學生相當優秀,甚至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好很多。我想關鍵看老師怎么教。
二是通過異班執教,我發現自己對教材的把握也就越來越透徹,駕馭課堂的能力也就越來越嫻熟。當發現有問題的時候,可以及時地對“預設”進行完善。
三是發現學生、教師手中的字典各式各樣,有的并不是經過第五次修訂后的字典,所以查的內容往往是錯誤的。因此學校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使用新的經過五次修訂后的字典,有機會要給語文教師買一本新字典用。雖然會花費點錢,但我覺得至少可以讓教師教給學生準確的知識,值得!
四是發現有的班級講桌兩側坐滿了學生,估計都是有點調皮,不好管理的學生。這種現象引起了我的重視,我將寫篇文章分析其利弊,讓教導處對此現象進行糾正。
雖然我上得很不成功,但我覺得我畢竟敢于嘗試。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6
(1)《千年夢圓在今朝》這篇課文早已學完,但是反思一直遲遲未動筆,原因很簡單,就是這課上的過于失敗,我無法在短時間里細細梳理出來。
這篇課文主要為孩子們介紹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和所取得的偉大成就。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文章的教學目的是一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歷程,中華民族千年夢圓的經過,從中體會中國航天人所體現的團結合作,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二是學習默讀課文,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在事實的描述中說明道理的寫法。
設計教學的時候我按照教學建議進行了教學,先讓學生自學:千年“夢“指的是什么?怎么圓的,為什么能圓在今朝?然后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中進一步理解課文。
提倡實效課堂,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就要有針對性,每個教學步驟要達到什么樣的教學目標都要有明確的指向性,這樣才能真正創立實效課堂。
不足之處:
1.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課文篇幅很長,一課時的時間要完成教學,任務很緊張,留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少,不夠充分,如果時間允許,可引導學生抓住課文語句反復朗讀。只有讓學生充分地讀,加上自己的生活經驗,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分析,才能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
2.教學內容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雖然課堂上教師運用了多種方法,但留存在學生心中的感動還不多,好多學生可能沒感受到千年飛天夢實現時的那種激動之情,學習的熱情不高,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還應多做點文章。
(2)我有幸于4月23日參加了學校教科室組織的的優質課比賽,通過這一活動的實踐,聆聽了各位老師提出的寶貴意見,為自己今后的更好的教學指明了方向。
《千年夢圓在今朝》是義務課程教科書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略讀課文,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的不斷的嘗試和追求, 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 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 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 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于實現了. 文章熱情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 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上完《千年夢圓在今朝》后,第一感覺就是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沒能更好地調動起孩子們情感。盡管教師很努力地用語言激勵孩子,但是感覺孩子們一直很拘束,不能以輕松的狀態面對課堂生活。仔細分析原因有三:
1、對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情感感受能力估計不足。沒能在孩子們的情感發展區激勵。
在剛剛開課的時候,想讓孩子們談談對課題的理解,沒想到孩子們一臉茫然,不知從何說起的樣子,顯然被我的問題問住了。耐心等待一段時間,仍然沒有期待中的反應。只好自己將對課題的感受與孩子們分享。試圖暗示他們面對一個陌生的課題應該有自然產生疑問的習慣,即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度。這需要長期的熏陶和感染。
2、內容容量過大,仍然有想求完整的心態。所以沒有給學生留更多時間閱讀、思考。
盡管一再告誡自己課堂節奏應該按著孩子課堂的發展韻律來把握,可是一到上課的時候就又犯了毛病。此刻更能感受老師們上公開課時的求全求美心態。可見某些形成的固有心智模式是很難改變的。之所以有這樣的心態仍然是來自長期以來教師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明顯高于學生,以教師為中心的學習仍然占據著我們的課堂,盡管對于“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新型教學理念有了深刻的認識,可是把這一理念轉變到實踐中仍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此的深刻認識,是上這節本課對于我而言極珍貴的價值。
如何創建一個“以學習者為中心”的課堂是目前需要更加深入探究的重點。前路漫漫,尚需不斷思索。最關鍵是必須根植課堂,大膽實踐,以研究的心態面對課堂教學的開放。
當然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也有幾點自己感覺還算滿意的:
1.和孩子們交流的時候是用心地傾聽孩子的發言,并及時給予了評價。
2.在布置孩子們自己閱讀時,真正走近學生,了解他們的閱讀感受。認真地觀察了孩子們邊讀邊劃下的句子,做到真正地了解孩子們的也現狀,然后有針對對性地請這些孩子起來回答。給予他們充分的`鼓勵和信心。這應該是關注學情的具體體現吧。
3、盡管孩子們不能用豐富發語言來表達內心的情感,但是從他們的眼神里我感受到課堂內為他們展示的航天工作者們工作的狀態的一組排比句還是征服了孩子們的心,他們讓我感到了一種只能在心中意會而不能用言語來表達的敬佩。如果在課堂上再多給一點具體的引導,再多給一點時間,讓他們從容地思考,從容地表達就更好了。很多習慣需要在一日一日的課堂學習中慢慢滲透的。
可以感受到孩子們的思維開始在起火花了,只要給他們時間去思考,智慧的火花就會綻放。其實只要順著孩子的這個問題讓他們回到文中去細讀課文答案就會自然出來。課堂上給孩子養成質疑問難的習慣是對學生思維品質的重要訓練。
通過這節課,讓我的心里有了更多地感受和想法,首先,想要上好一節課,光靠老師準備充分是不夠的,主體是學生,只有當主體真真正正的去體會到課文的內涵了,課才有希望上成功。如果我在課上所找的那些資料,都是學生自己搜集,自己體會的,這節課在感情上一定會有一個大的飛躍。其實,學生的語言能力是要靠平時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沒有平時的積累,就不可能在老師有所“需要”的時候,學生能很好的“滿足”你,以后的日子里,不管什么時候,只要有學生回答問題,我都要把好關,讓學生回答道完滿為止,這樣一點一滴的積累,學生才可能有真進步。
一節課總是有很多的遺憾,盡力而為,往理想里走,望美好里去。和孩子們共同享受課堂生活的樂趣是我的追求所在。(齊英杰)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7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魯教版第十冊第八單元的第一篇文章,課文是梁衡同名散文的節選,這是一篇贊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文章以“美麗”為主線,表明了居里夫人的美麗不在于容貌,而在于心靈和人格。她為人類作出了偉大的貢獻,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我在執教《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時,力求從多個方面讓學生感受課題中的美麗,力求在教學中做到實與活相結合我覺得我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是:
一、讀得訓練比較扎實。
我在讓學生充分的品讀的基礎上,讓學生畫句子、寫感受,從多個方面逐步深入的交流“美麗”都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的發言幾乎都抓住了所有的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如:“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的熒光,融入了一個女子美麗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瑪麗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她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 “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人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經過三年又九個月,他們終于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0.1克鐳”……同學們抓住這些句子,談出理解,談出感受,有理有據,情真意切。同時我有意識的帶領同學們將自己的理解、感受還原到朗讀背誦之中。最后落腳到排比句的作用的領會上。實現了讀中思、讀中感、讀中悟。
二、我能夠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和時間還給學生。
課堂上我大膽的放手讓學生交流“最讓自己感動的美麗是什么?”老師沒有畫圈子,設框框。學生聯系文中的語句談得比較充分,比較到位,把理解語言與受到感染、激勵融為一體。
三、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輔助教學,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我讓學生在充分讀議的基礎上,播放居里夫人講演的影片的片斷,瀏覽課后的閱讀鏈接,在學生心中已有積蓄,躍躍欲試的時候,我讓學生寫下自己想說的話。這既是讀后的真切的感受,又是敬仰、追隨居里夫人真情流露,既練筆又明智,一箭雙雕。
當然本課的教學也有很多遺憾,比如,學生在交流中還缺少層次性,說明教師的引導作用不夠。交流過后教師還缺少必要的.梳理,如果能夠隨著學生交流的不斷深入,在學生的頭腦中形成這樣的印象,即:課題中的“美麗”不僅體現在她的容貌上,更體現在她的偉大成就上,科學的精神上,高尚的人格上讓居里夫人的形象鐫刻在學生的頭腦當中,讓文中的語句活在學生的語言中,這樣我想就更好了。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8
一、教師的文本解讀
1、人物形象 作者通過五個意外的敘事安排,巧妙地刻畫了作者當年的活潑、頑皮、聰明的形象,在整件事情中,作者對人物進行細致形象的刻畫,展現了我從最初自以為是的得意,到后來考場上的狼狽應考,得高分之后的驕傲自得,重考時的尷尬羞愧,以及最后對林老師的感激,這一系列的人物心理都是通過人物的動作描寫展現出來的。而林老師在考試時對我默默關注,重考后仍用“優”給我警示和鼓勵,最后主動找我談心,這一系列的做法展現了一位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的好老師。
2、語言特點 本文的語言充滿詩意,文中的景物描寫充滿了夢幻般的色彩,給人帶來無限的想象空間,為全文渲染了浪漫氣氛。同時,文中還有極為新奇的比喻句,讓文章語言充滿了幽默風趣的特點。
3、文章采取正副標題結合的方式,正標題是文章主題的體現,副標題是文章內容的概括。形式新穎。
4、文章內容及主題 《在那顆星子下》記敘了作者初中時代的一件事,回憶了初中時代自己的成長過程,在這個成長過程中林老師給我關懷,用智慧的教育方式為我指引了正確方向,表達了我對林老師的感激和眷戀。本文除了抒發對林老師的感激之情,還有對整個初中時光的緬懷。
二、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六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設置本文的學習目標。學生在閱讀文章時,能夠意識到通過人物描寫把握人物形象,但是只是籠統的概念,沒有實際操作的能力。因此本節課,教師想通過指導學生通過人物動作描寫梳理人物變化,從作者的心理變化理解我對林老師的感激之情。
三、教學方法
1、 指導學生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動詞、形容詞等能夠形象地體現人物心理的詞語。 進行分析,仔細品味該詞的含義,以及在這句話中的表達效果。
2、 聯系上下文。不能孤立的分析一個句子,而是要結合句子所在的段落,或者這個人 物動作發生在什么情況下,前因后果是什么,聯系全文分析人物,這樣能夠達到準確把握。
四、教學效果
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和訓練,已經能夠有意識地抓住句子中的關鍵詞語,聯系上下文的內容來揣摩人物心理,既能夠得出概念性的詞語,如“得意”“感激”等,也能夠根據上下文內容分析人物之所以出現這樣心理的原因,這樣就避免了學生概念化地理解人物。通過對人物心理變化的梳理,感受人物動作刻畫人物心理的作用。理解了作者對林老師的感激之情。
五、需要改進的`地方
1、導入。導入設計,只單純強調了通過人物動作分析人物心理,抓住人物的關鍵動作, 但是忽略了結合具體環境這一方法。使導入環節與后面的指導環節出現了脫節的情 況。
2、作業布置。學生作業:課后,抓住“深深一望”這個動作詳細刻畫作者的內心活動, 寫一個80字的片段。這一作業與課堂環節有重復,并沒有明確的針對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拓展和延伸,可以設計為:十年后,我再次遇到林老師的時候,通過任務的動作和語言展現人物心理。
3、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需要加強。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活動方向出現了偏差,教師應在這是隨機處理,將學生帶回課堂活動的主要方向。一生抓住“東張西望”一詞, 分析的時候遇到了困難,教師可以在這時提醒學生,圈畫最能夠體現人物心理的句子去分析品味,這樣避免了學生將細枝末節沒有代表性的動作描寫也找了出來,影響了課堂活動的效果。
六、收獲
1、這次公開課,我首先從文本解讀的環節開始嚴格要求自己。教師的解讀如果出現了 偏差或者不到位會直接影響整節課的設計和實施。備課組在討論的時候也提出了一 些有效的意見,從主旨方面敘事選材等方面的都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經過多次的反復討論,教師對本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和全面了。
2、教師有了正確和深入文本解讀之后,就是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本文的教學目 標。我通過一次預習了解了學生在自我閱讀這篇文章時遇到了哪些困難,這些困難出自哪些原因,根據這些情況制定了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從教學成果上來看,這一教學目標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分析品味語言的能力,提高了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多次試講,備課組反復從課堂操作中尋找問題,進行討論和教案修改,齊心爭取能夠呈現出一節較高質量的教學研討課。
4、散文教學內容的確立。學會了“舍得”。在以往的教學中總是希望通過一篇文章面 面俱到地將所有涉及到的語文知識和能力全都展現在課堂中。通過這次公開課的經 歷,我轉變了觀念。一篇散文作為教學內容,教師必須從學生的角度和文本本文去挖掘最值得保留的教學價值,體現文本在教學過程中的最有效的作用。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9
一.通過課前設疑,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學生都有好勝之心,在預習時拋下一兩個能勾起學生興趣的問題,不僅為學生的預習提供了方向,也能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更能讓課堂中的學生思想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活躍,氣氛也會隨之熱烈起來。
二.充分發揮想象和聯想。在教學《浣溪沙》時,我也運用了對比欣賞的方法,把陳著的《續侄溥賞酴醾勸酒》和白居易的《醉歌》拿來與蘇軾的詞對比,意在突出蘇軾對于“時間一去不復返”的特殊解讀,體會蘇軾豁達的襟懷。但是效果卻不明顯,原因是,這三首詩詞的解讀,完全是我一個人在做,我把我的理解一股腦兒灌輸給學生,而沒有留時間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去品析。如果讓他們根據對詩詞的理解談談自己的觀點,暢所欲言,課堂效果肯定會更好。
三.運用多媒體創設古詩詞教學情境,可以更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在傳統的教 學手段中融入音樂、錄音、錄像、動畫等,營造出與古詩詞內容相吻合的情境、氣氛,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品讀的'興趣,使他們的身心沉浸于古詩詞的美好境界,達到學習的最佳心理狀態。
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大國,優秀詩篇合著中華民族的脈搏,時時刻刻撞擊著國人的靈魂,滋養著國人的性情。所以,古詩詞在語文教學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讓古詩詞教學課堂更加“有理有趣”,任重而道遠。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0
一、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
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師生交往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交流,從而增強師生情感交融,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過程。所以,課堂教學中,只有這種良好的、民主的伙伴關系,才能進一步創造和諧、愉快、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
二、引導學生自讀感悟。
在教學中,以點帶面輻射全文。通過“立軍令狀”這個矛盾的焦點,來體現兩個不同的人物形象:周瑜的險惡用心和諸葛亮的將計就計。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自讀發現、感悟,在指導有感情的朗讀,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同時,對人物對話的處理方法也是多樣的,有層次感的。用想象人物心理的`方法處理周瑜的形象;用聯系上下文的方法,處理諸葛亮的形象,學生認識得比較到位。
從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深深的領悟到,只有那種能給學生足夠自由空間的教學,只有那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學習方式的教學,才能更加有效的促進學生的發展。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1
《廣玉蘭》這篇課文選自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下冊,這是一篇散文,文筆優美,描寫了廣玉蘭的色美、形秀、以及葉片的獨特情趣,表達了作者對廣玉蘭的喜愛之情。本課教學我主要注重了以下幾個方面:
一、 層次朗讀,以讀促悟
俗話說的好“書讀百遍,其意自見”。語文教學離不開朗讀,朗讀一向是學生感悟文本的重要手段。本文的重難點是讓學生了解廣玉蘭花瓣的色澤、質感、花開時的各種形態以及葉片的特點,體會作者喜愛廣玉蘭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這些內容更需要通過朗讀來感受。因此,我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多種朗讀方式,有自由讀,齊讀,指名讀,分角色讀,默讀,瀏覽等,逐步深入而有效地訓練學生對文本的解讀。
如學習廣玉蘭花開的不同形態時,我是這樣設計的:
1、廣玉蘭開花有早有遲,在同一棵樹上,能看到花開的各種形態。讓我們一同學習課文的第三自然段,仔細欣賞廣玉蘭花開的不同形態。請邊讀邊思考:你看到了哪些形態的廣玉蘭花?(學生自讀思考)
2、匯報:分別看到了含苞欲放、剛剛綻放、完全盛開、已經開過四種形態的廣玉蘭花。
3、請四位同學分別為我們朗讀描寫這四種形態的花的語句,想一想:你最喜歡哪種形態的廣玉蘭花,在書上作上標記,說說喜歡的理由。
4、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一種形態。
5、含羞待放的鮮嫩可愛,剛剛綻放的清香四溢,完全盛開的潔白柔嫩,已經開過的生命依然旺盛,你能用朗讀讀出你的喜愛之情嗎?比一比,誰讀得最好,“愛”得最深?(學生練習朗讀)
6、你們讀得真好,遠遠望去,展現在我們眼前的不僅僅是一株美麗的樹,而且也是一株充滿生機的樹,更分明就是一個數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從哪里看出是“數世同堂”。)
7、經作者這么一寫,這滿樹的玉蘭花就活起來了,笑起來了,香味就在林蔭道上蕩漾開來,一起讀一讀,找一找唇齒生香的感覺。
8、這怎么不讓作者“愛”呢?難怪作者會說——我愛廣玉蘭的幽香與純潔,更愛廣玉蘭無比旺盛的生命力。(齊讀)
二、抓重點詞句,品讀語言
這篇課文的重點是二、三兩小節,在指導學生品味作者精致、生動的語言上,我主要采取了抓重點詞句的方式。
例如:在教學“我無法用……我也無法用……”這句話時,引導學生抓住“純白、淡淡的青綠色、玉琢冰雕”等詞來體會廣玉蘭的潔凈、高雅是不能言喻的,美的無法用語言來表達。
教學“密集油亮的綠葉終年不敗,始終透著生氣,透著活潑。”這句話時,我這樣引導學生理解:
“終年不敗”指的是什么?密集油亮的綠葉在和煦的春風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在寒冬的冰雪里,看不出有什么衰敗的跡象,始終透著生氣,透著活潑。這“生氣”和“活潑”一般是來形容什么的?在這里指什么?
三、運用媒體,創設情境
使用多媒體手段會在課堂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基于此,我在教學第三部分時,選用了廣玉蘭的'四種形態的圖片,在學生充分感悟文字的內涵之后進行欣賞,加深印象,拓展其想象空間。
另外,再配上了柔美的音樂,讓學生仿佛在廣玉蘭的叢林中悠然信步,情感產生共鳴,自然讀的很美。
四、運用提示,指導背誦
背誦是內化文章的精彩內容的有效方式。但許多學生對于背誦課文總感到頭痛,這是因為他們沒有找到作者運用語言的規律。而本課在設計中充分考慮到這一點,讓學生按花開姿態的順序來背誦,讓其找到規律,然后讓學生根據提示試背,難點就突破了,學生當堂背出了就不在少數了。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總的感覺各個教學環節完成得還可以。除了有些細節地方處理的不好以外,還有就是,我的教學停在了文本的賞析上,我覺得本課應該巧妙的滲透寫作手法以此來指引學生小練筆的寫作。否則感覺對六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求就顯得低了些。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容。
3.體會人物特點,感受濃濃親情。
教學重點
結合文章對人物細致描寫,體現人物特點,感受深深情感。
教學難點
在字里行間中體會八兒對臘八粥的渴望與喜愛,體會濃濃親情。
教學突破點
以“臘八粥”為切入點,結合文章中對臘八粥的描寫,深入體會文中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之情,從而感悟一家人的.情感。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揭題。
(1)有句俗語“臘七臘八,凍掉下巴”說明在臘月初七、初八這幾天,天氣很冷。于是,產生了一種民俗,在臘八這一天要吃臘八粥,把下巴粘牢。這就是臘八粥的由來。
(2)你們對臘八粥還有什么了解?談談你對臘八粥的印象。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臘八粥”的文章。
二、初讀課文。
自由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臘八粥”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生字新詞。
(1)指名讀課文,訂正字音。
(2)小組內自學生字新詞。
四、再讀課文。
在文中找一找,這是什么樣的臘八粥?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回憶: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文中的“八兒”對臘八粥懷著一種什么的心情?
三、結合文章中相關語句,談談自己的看法。
(從哪些語句中,能夠看出,八兒對臘八粥的喜愛與渴望?)
四、從文章中對媽媽與八兒的對話中,除了能看出八兒嘴饞,十分想吃臘八粥以外,你還能感受到什么?
五、課外拓展,找到《臘八粥》原文,繼續讀一讀,從中深入感受一下這一家人的濃濃親情。
板書設計
臘八粥
孩子天真可愛
教學反思
教學時重在通過對主人公八兒的語言、動作、神態及心理描寫,體會八兒迫不及待地想喝臘八粥的饞樣。運用邊讀邊想象的方法,讓學生充分讀書,談讀書感悟,充分喚起學生的認知體驗,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3
《一夜的工作》寫的是我國著名作家何其芳同志親眼目睹周恩來總理一夜工作的情況和由此產生的感想,字里行間都流露著對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的敬佩之意,和由此產生的自豪之情。這節課我嘗試采用了“放手自學──合作交流”的方法感悟課文內容,運用探究性學習方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一夜的工作》一文緊緊圍繞“勞苦”和“簡樸”這兩方面展開。教學時,我充分讓學生去自主閱讀,自主探究,自由談體會和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思中質疑,在議中交流,這樣既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又做到時時在進行切實的語言訓練。在教學本課時,能抓住描寫周總理對人對己,對工作對生活的有關詞句進行比較,使學生對周總理崇高品質的認識更加深刻。
不足之處是,我在課前雖然布置學生去了解周總理的事跡,但有的同學沒有搜集到,如果讓學生通過問父母長輩進行了解,就可能做到全體學生對總理有所了解。為學習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創設好情景,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氛圍中。
在教學中,不能停留在對表面課文的讀懂,要深入挖掘教材內容,提供多次想像、發散性思維的訓練,如總理會思索些什么,你能為總理設計一頓美餐嗎?你覺得總理是一個怎樣的人?激活學生的思維。如通過課程資源的引進,學生對周總理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然后讓學生說說聽了周總理的這些事跡,“你想到了什么”、“你又想告訴別人什么”、“又怎么說”等拓展性問題,使學生在“想開去”中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以及對周總理高尚品質的認識。在讓學生對周總理說心理話時,學生自然地引用課前閱讀的資料故事發散地從周總理的其他品質來進行說話訓練,設計這一環節可以給予了學生開闊的思維空間,語言豐滿,全方位,引起了課堂教學的小高潮。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我感到學生自學的方法還應再多樣化一些,這樣學習效果會更好。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4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敘述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為實現飛離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夢想所進行地不斷的嘗試和追求,重點記述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航天事業的蓬勃發展,在廣大科技工作者、工人和解放軍官兵的共同努力下,“神舟五號”的發射成功,標志著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載人航天的千年夢想終于實現了。文章熱情贊揚了中國航天工作人員熱愛祖國,團結合作、默默奉獻、勇于探索、鍥而不舍的科學精神。
一、創設情境,營造情感氛圍。
課伊始,我首先播放了20xx年10月15日上午9時,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的“神舟五號”飛船升空的視頻,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激動人心的時刻,學生內心自然而然地升華起了驕傲、自豪之情。然后讓學生說說“此時此刻,你最想對誰說什么?”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想對楊利偉叔叔說;有的想對航天工作人員說;有的想對祖國說;有的說::“我長大了要當航天工作人員,……”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營造了很好的情感氛圍。
二、理清課文條理,培養學生概括語言文字的能力。
導入課文之后,我再讓學生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邊讀邊思考:“中華飛天夢是怎樣一步一步實現的?”學生在交流這一問題時,我充分讓學生發言,并注意從學生語言的表達及內容全面上加以引導,待大多數學生弄明白之后再請一個中、上等學生加以概括,并要用上“先……再……接著……然后……最后”等詞語,老師這時隨機出示課件。這樣不僅幫助學生理清了課文條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概括語言文字的能力。
三、閱讀感悟,培養語感。
1、《語文課程標準》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閱讀。在研讀航天工作者圓夢的艱難歷程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航天工作者付出辛勤努力的句子,同時寫寫批注,可以和同桌討論自己的感想,營造自主、合作、平等的良好學習氛圍。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讀讀、找找、寫寫,抓住了三個“最”字體會航天工作人員所面臨的巨大困難與挑戰,抓住了能夠體現“辛勤努力”的詞句,如抓住“一百一十多個”、“三千多個”體會到參與完成這項工程的單位非常多,工作人員具有團結合作的精神;抓住一組帶有四個“有的人”的排比句,通過理解句中的四字詞,透過這些詞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工作人員的忘我工作、不懈努力、默默奉獻的精神,在語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感情朗讀,不僅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而且受到情感的熏陶。
2、通過讀書渲染課堂氛圍。在充分理解了四個排比句的基礎上,我采用引讀的辦法:師讀“戈壁灘上燦爛的'朝霞,火紅的晚霞,他們無暇欣賞,仍然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學生接讀——“有的人……”師再讀:電話里父母的叮囑,妻兒的思念,他們全都拋在了腦后,仍然夜以繼日地苦戰攻關——生接讀“有的人……”。在課結束時,同樣通過引讀,讓學生反復朗讀課題。這樣設計不僅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渲染了課堂氣氛,可謂一舉兩得。
三、不足之處:
1、這篇課文是略讀課文,課文篇幅很長,一課時的時間要完成教學,任務很緊張,留給學生靜靜思考的時間少,不夠充分。
2、教學內容和學生有一定的距離,雖然課堂上教師運用了多種方法,但留存在學生心中的感動還不多,好多學生可能沒感受到千年飛天夢實現時的那種激動之情,學習的熱情不高,教師在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方面還應多做點文章。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
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指引著我們,周恩來生前喜歡在胸前佩戴一枚“為人民服務”的紀念章,并用自己的行動實踐著“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學生閱讀課文想想課文是從哪些方面寫周總理一夜的工作?找出文中的中心句。
匯報交流中心句,學習中得出總理工作勞苦,生活簡樸。課文是怎樣寫的呢?小組自主合作學習,學生讀讀,劃劃,議議中進行著。
展示交流工作勞苦,從關鍵句,關鍵詞中體會總理工作的勞苦,工作的一絲不茍。反復讀中進一步體會總理工作勞苦,多么為人民服務啊!生活是怎樣的呢?生活簡樸也抓關鍵詞句體會,設身處地地思考體會,總理生活多么簡樸,一種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感情讀句進一步體會。
如此為人民服務的總理,作者看到了他一夜的工作,不由得自豪,齊讀最后二段,稍作理解后再讀。鏈接當時背景資料,談談感受后再讀。一夜的工作是他一生工作的縮影,他每個夜晚都是這樣工作的,理解后再讀。去掉敘述語,專讀兩段的語言部分。情感一步一步渲染,一次一次朗讀,在讀中學生的自豪也一步步走向深入。
還有哪些人是這樣為人民服務的呢?在交流中一顆為人民服務的種子也種在學生心中。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六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3-10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匆匆》03-30
六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匆匆》05-10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17
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語文匆匆教學反思01-25
六年級語文下冊《學弈》教學反思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