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初中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
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學反思有助于我們教學智慧的實踐。教學的復雜性決定了它是體現教師實踐智慧的過程,而不是教師演練技藝、展現知識的過程。以前語文教師的教學都是一板一眼遵循課本知識,而通過反思,教師可以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搜集大量事例并以各種形式向學生展示。
1. 教學體會
1.1 加強教師修養,增強教師創新能力。
都說初中孩子最擅長模仿,教師的道德風尚、言談舉止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大的。柯瓦列夫說:“兒童從小就把自己的老師看成是他們要努力學習的道德模范。所以,教師的道德面貌就起著這樣重要的作用,他在課堂內外,在社會生活和個人生活中的全部言行,都是給學生作出的榜樣。”教師必須自覺加強道德理論學習,發揚無私奉獻的精神,為人師表,以身作則。教師創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創新能力的強弱。教師應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大膽創新,大膽探索,不斷豐富并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和常規教學方法、手段的基礎上,還要掌握與學科有關的學科知識及現代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1.2 科學使用教材。
遵循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新課標繼承和發揚了舊課標的優點,在諸多方面有了新的創新和突破。新教材的編寫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以學生的生活邏輯為主線,從學生的發展需求出發,以社會生活為主題闡述理論觀點,生活化學科知識,使知識貼近實際、貼近學生、貼近生活,使以人為本的理念得以體現,使語文教學的時效性、針對性、說服力增強。因此,關注過程和凸顯觀點是新教材內容的體現方式。由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出發,在生活情境中學生能夠體驗、感悟,最終回歸到學生生活,也拉近了教材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有很強可讀性。剛開始新教材不能夠適應,筆者曾走到兩個極端教學模式:部分教師由于受舊教材編排學科知識邏輯思路的影響,開始接觸到新教材以生活邏輯為主線的編排思路時,感覺很零散、很感性,不成知識體系。不由自主地在上課時按舊教材的模式教學,導致學生聽不懂,課堂效果也很差,為此,筆者感到困惑苦悶,結果轉向依據并照搬新教材,一段時間過后,教材內容進度緩慢,筆者感覺按部就班照搬新教材,教學任務在規定課時內不可能得到完成,反而會使學生的學習負擔加重。筆者意識到不能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應當依據新課標的理念,讓教材成為文本并對其進行編輯。
1.3 挖掘人文內涵,體現人文價值。
在應試教育體制下,語文教育曾一度極力追求科學化,在教學和教學評價中過分追求客觀性、確定性,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在自覺或不自覺地向自然科學靠攏,醉心于數量化和標準化。尤其是在中考壓力下,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過度地進行理性分析,追求機械化的答案,這直接導致了學生思維的局限性。當然,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標準化教學是有一定必要的,但是從素質教育的'角度看,從學生未來的發展上看,這樣的教學理念無疑背離了語文教育的特點,降低了語文教學的效率,傷害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創新意識。畢竟,語文是人文學科,理性化、機械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挖掘出語文的人文價值,也就不能充分發揮語文的教育功能。具有豐富人文內涵的語文課程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廣大語文教師不能不重視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
1.4 相信每個學生都能成功。
羅森塔爾效應實驗,說教師給學生自信,學生就會有高成就。教師對學生的相信是一種巨大鼓舞力量。陶行知先生也這樣忠告我們:“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饑笑中有愛迪生。”作為老師,應該相信每個學生都有成功的希望,每一個學生都具備成功的潛能,而教師的作用,就要喚醒學生的自信。
我們力求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么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2.以學生為主體,接受先進的教學模式
隨著新課標的普及,許多教材內容出現了大幅度改動,但是教師的教學模式卻沒有隨之改變,仍然是“穿舊鞋”,在課堂上以自己為中心,對學生“一刀切”。這樣陳腐落后的教學模式顯得與現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格格不入,教師教得疲倦,學生學得枯燥,味同嚼蠟,從而失去了學習語文的興趣,課堂效率極低。語文教師應是一個高瞻遠矚的人,不應是一個只顧眼前分數、不顧學生能力發展的“近視”。教師要逐漸將自己的主體地位讓位于學生,一切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只有通過課堂中師生、生生的合作探究,才能使學生逐漸提高語文素養。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采取合作探究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意識,如對在閱讀過程中涉及到的不同層次的、學生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問題,可以通過合作討論的形式進行探究,可在小組討論中不斷補充、更正、完善,一些重要的問題如果不能馬上解決,教師可參與進來,引導學生細細研討。
總之,在構建課堂教學模式的過程中,一定要根據自身的教學風格和學生的個性特點,不斷探索、實踐,逐步探索出適合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2
《長相思》是描寫邊塞軍旅途中思鄉寄情的佳作,是一首膾炙人口、情深意長的著名詩詞。一程山水一程歌,一更風雪一更愁。納蘭性德在隨扈東巡、去往山海關途中,寫下了這首思鄉之曲,成就千古名篇。納蘭性德是通過寫景和敘事兩個方面來傾訴自己的心聲的。他在途中遭遇風雪,輾轉難眠。途經一道道山,一條條河,休息時連思念家鄉的夢也被嘈雜的聲音破壞得支離破碎。他擡頭望月,想起家鄉那安寧、祥和的生活,不禁淚花閃閃。
為了更好地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我讓學生想象作者家鄉溫馨和諧的畫面。在音樂聲中,我深情誦讀這首詞,學生閉起眼睛,構思著一幅幅別致幸福的場面。
有的說:“我看見了納蘭性德的家鄉鳥語花香,他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說笑,好不熱鬧。小孩們在巷口玩耍嬉戲,姑娘們坐在門口繡花;放學歸來的孩童放下書包,放起了風箏,有的還把花做成花環戴在了頭上,家鄉一片生氣勃勃。”
有的說:“我看見了晚上月光皎潔,羣星閃爍,作者的親人坐在窗前欣賞著明月,不遠處時時傳來鳥兒唧唧的叫聲,花兒合上那美麗的花瓣,似乎也與作者的親人一樣,靜靜地期待納蘭性德與他們團聚。
我見學生熱情高漲,繼而讓他們在小組內交流,從而更加明確納蘭性德投軍從戎,征戰疆場的心聲。作者為了壯志和理想,忍受著思鄉之苦,飽受著思想的孤獨和寂寞,著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長相思。風一更,雪一更,更更喚醒——長相思。舍小家顧大家,赤子之心全都化作——長相思。
七年級是小學和初中的過度階段,小學里的學習依靠性很強,自覺性比較差,習慣老師時時刻刻的看著。有很多地方都需要慢慢適應。我所教的班級學生的各方面都不好。首先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聽課習慣差,有四分之一的學生課堂上不能集中注意力,講話、做小動作,經常要停下來整頓紀律。沒有養成隨時記筆記的習慣。作業完成狀況很不理想,經常有五六個人不做作業,如果是雙休日的話,那作業狀況就更差了,有十多個學生不做作業。大多數學生字寫的較差。一句話就是學習態度較差。其次,是行為習慣沒有養成,到處亂扔垃圾,不尊重老師等。針對這些狀況,我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一、利用中午自習的時間,每一天練二十分鐘的字。一開學,我就要求每人準備一本鋼筆字帖。學生練字,我也隨堂指導。有部分同學經過一學期的練習,寫的字有較大的進步。
二、狠抓作業完成。每一天加強檢查的力度,從小組長到課代表,仔細檢查,詳細記載。一旦發現有不完成的現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幫忙他們端正學習態度。另外我還協同家長一齊監督檢查。取得了一些效果,但還有極少數頑固分子。
三、加強雙基訓練。基礎知識和基本潛力是語文素養的奠基石、是根本。本班的學生的雙基較差。一方面我透過早晚讀和課堂上的時間,加強誦讀訓練。要求背誦的課文、詩詞、理解的字詞等。一課一課的.過關。每次默寫我都一一批改,督促他們訂正,把共性的問題在課堂上再次強調。另一方面,我發現學生的答題很不規范。為此,我詳細的講了各種題型的答題技巧和規范,有的還要求學生們熟讀熟記。再透過超多的練習,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轉化成解題潛力。
雖然做了超多的工作,最后的考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存在問題在基礎知識上。積累與運用,難度不大,主要考查學生的語文基礎知識和語言的一般運用潛力。如看拼音寫漢字,四個字都是平時默寫過的,強調過的,全對的僅僅十多人。課文名句默寫,都是平時強調的名句,仍有不少學生扣分。這些都是平時基礎掌握不扎實。專題與綜合實踐,題目是我們做過的,但是失分較多,主要原因是上課沒有認真聽講,聽課效率差。
詩歌賞析一項是難點。這次也不例外。學生不理解詩歌的大意和要抒發的感情。同時組織語言潛力也有待于加強。
古詩文閱讀。從答題狀況來看,能拿滿分的學生不多。集中考查學生對詞語含義的理解和翻譯的潛力,以及對文章資料的把握。不少同學不理解資料,所以不會翻譯句子,更不能結合文章答題。因此以后在上課時就應盡量具體講解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學生在復習時也要提醒其多加留意。
現代文閱讀。主要考查學生的認讀與理解潛力,分析與綜合潛力和.鑒賞與評價潛力。學生分析概括的潛力較差,不能規范答題。仿句也是難點。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3
新課程倡導的先進理念正在影響著教師的行為,傳統教學方式已經不能適應21世紀素質教育的要求,根據當前新課改的實施,我認為語文課堂教學中要精心組織學生的學習活動。
一、要組織好學生自學,使每個學生都能獨立思考
現代教學論認為,當前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再是只看教師的講授水平,更重要的要看教師能否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興趣。
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力爭讓學生在感悟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居高臨下地對課文進行品評,在品評中深化理解,升華認識,填補空白。如在《李時珍》的閱讀教學中,我是這樣引導學生品評的:“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認為文中什么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請你選擇其中的一點說一說。”此時的學生充分表述他們的真實感受,有的說:“文中第一和末尾自然段中的?著名?、?藥?、?立志學醫?、?一邊行醫、一邊采藥?和?編寫本草綱目?這幾個詞就把李時珍的情況特點及優秀品質都介紹給我們聽了,他不愧是我國的醫學家和藥物學家,我為他深感驕傲。”這樣引導學生選擇自己閱讀感悟的精華,進行具體表述,讓他們在各自品評中進一步升華認識。
二、要組織好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
教給學生合作的方法,重視對合作學習的評價,做到互動學習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課堂實行計分制。我們學校要求每位教師在自己的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對學生進行計分評價。比如展示自己的一個問題、幫助他人解決一個問題、上臺展示自己的學習效果、對他人進行評價等等,這些都要計分,一節課下來學習委員要記錄各組的分數,每天在評比臺上公布,每周一總結,評出優勝組,給予鼓勵,這樣既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又增強了小組的團結與合作。
為合作而合作是一種課堂誤區。追求所謂小組學習的形式,做無用功的甚多。在學生沒有充分閱讀、思考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學習,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不深入,認識也不很深刻,小組合作加工整理的結果與所得也是膚淺的、片面的,這樣的合作只是為個別優生提供展示的
機會。有的把合作討論當作學生活動的唯一形式,一堂課下來,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收效甚微。
合理設計教學過程是上好課的關鍵。從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合理的組織教材,巧妙地安排教學環節,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合理的教學過程能使學生較好的獲取知識,有利于健康的心理素質的培養。
例如,在學習《荷花》一課時我做了以下安排:
(一)細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體會荷花的美。課堂中,我讓學生采用不同讀的形式,如:自由讀、指名讀、比賽式讀等。通過細讀課文,學生不僅體會了荷花的美;而且通過對課文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文字的反復朗讀感悟,激發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要組織好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加強引導,全面實現教學目標。
(三)倡導探究性學習,但不能無度開放。著名教育家蘇格拉底說過:“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所以,在教學中我們不能只看學生會不會認,會不會寫。還要看他在學習中是怎樣獲取知識的,存在什么問題,了解學生的思維狀況,才能及時的調控教學進程,將問題解決在課堂之中。不僅要重視結果,更要關注過程的體現。
以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為重點,打破傳統教學模式、學生被動的學習方式,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真正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強化教師的科學引領作用,使課堂教學處于教師精講、善導,學生樂學、會學,氛圍活躍、和諧、愉悅的狀態之中,逐步形成快樂課堂、高效課堂。教師必須有“放心教”的`勇氣,相信學生的能力,徹底革除“滿堂灌”的傳統做法。
三、注重教學思想方法的訓練
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是引導學生讀懂課文,從中感悟課文所蘊涵的情感,并借助正確的課文朗讀,把感悟的情感給予充分地表達,從而促進學生書面語言的形成,促進學生口語的發展。
在這一教學思想的指引下,我在《小鹿的玫瑰花》教學中,以讀為主,讓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讀的內容來看,有全文朗讀,有自然段細讀,有句子精讀,由整體到部分;從讀的形式來看,有自由讀,有指名個別讀,有師引生讀,有全班齊讀,有朗讀,有輕聲讀,有不出聲地讀……學生一直處于興奮狀態;從讀的層次來看,開始是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接著是讀中領悟、讀中理解,最后是感情朗讀,環環緊扣,步步深入,一次有一次的目的,一次有一次的效果。有“質”有“量”的讀催生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
四、注重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
“應試教育”的影響迫使教學要求無限制提高,嚴重偏離了教學大綱,這樣一來既加重了學生的課業負擔,有害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又加重了教師的負擔,有礙于教師水平的提高。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才能使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
(一)提高課堂效率。減輕學生負擔,必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深入鉆研大綱,把握大綱要求,做到不拔高也不降低,不拖欠也不提前,不搞課內損失課外補,要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遵循起點低、臺階密、步子小、容量大的原則設計課堂練習。
(二)調整課外作業結構。調整課外作業結構是減輕負擔的有效措施。調整課外作業結構可將單純的書面形式變為多種形式,如口頭作業、社會實踐作業、語文課外活動等形式。例如,我們學了幾篇有關描寫春天的課文后,結合探究型課程,就可以布置“我眼中的春天”這一作業。學生可以去收集有關春天的成語、謎語、諺語、古詩、詩歌、文章、故事等等;也可以把看到的、想到的畫成圖畫;可以把踏青的春景拍成照片;也可以編制春天的剪貼小報、手抄小報。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最后讓孩子們展示自己的成果。這樣,學生在濃濃的興趣中拓展了“春”的知識,體驗了“春”的魅力,激發了對“春”的喜愛之情。同時學生的欣賞、想象等能力都會有所提高。
總之,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我們必須強化課堂教學改革意識,采取相應的對策,真正轉化師生角色,努力創造條件,把學生從過去被動學習的境地中解放出來,讓其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優化課堂教學,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為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豐富,師生關系更加融洽,教學氛圍更加愉悅、和諧,從而創造更高效、更優質的課堂。 (責任編輯:龍大為)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4
前不久剛剛聽一個老師上《少年閏土》,這個老師最后有一個這樣的安排,讓學生選擇你是愿意做“閏土”一樣的人還是愿意做“少爺”一樣的人,讓學生選擇,一邊是甲方做“閏土”一樣人,一邊是乙方做“少爺”一樣的人。一聲令下,“嘩”的一下,30多號人都愿意做“閏土”。愿意做“少爺”的只有兩位,老師說:乙方勢單力薄,我幫助乙方。老師選擇了“少爺”。然后雙方各自闡述理由,你為什么愿意做“閏土”,你為什么愿意當少爺?并闡述理由,結果,老師們,可想而知,討論的情況也是一邊倒。作少爺不好,第一、不自由。做“閏土”多好,下雪了我可以到雪地上捕鳥,好玩。
夏天可以到瓜地刺碴,多有意思阿,做“少爺”沒有得玩,不自由。第二、作“少爺”學的知識是死的、呆板的。第三、作“少爺”就沒有闖天下的能力,將來出去后就無法自立。到最后,老師說,不說了,我下一個結論吧,我下一個結論是什么結論呢?“其實阿,系統的知識和豐富的生活體驗都需要阿,做少爺阿,可以掌握系統的`知識,閏土有生活經驗,所以既要掌握系統的知識,又要有豐富的生活體驗。這樣一結合就完美了。”我心里說:“扯淡。”這是個典型的無效果,典型的無效果。
我坐在下面看,感覺老師就是在耍猴,問題在哪里?有沒有好好去琢磨這句話,魯迅在文章中有這樣的話:“啊!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們不知道一些事,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里高墻上的四角的天空。”你有沒有去嚼這樣的文字,故鄉,閏土帶給魯迅少年時的心理印記到底是什么,這里有對高墻生活的厭煩,這里有對自由自在生活的憧憬,這里更有無奈。
因為生活的道路在很多情況下并不是可以由你選擇的,所以你把這句話放在《故鄉》里面去,你把這句話放在“彷徨”里面去,你的這次辯論的設計有多么蹩腳,有多丑陋。這對魯迅精神的一種褻瀆。這是第一個案例。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5
面對課改熱潮的沖擊,剛開始只是“任爾東南西北風”,“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心態,但如今,時代的發展需求,信息技術的全面推入,改革課堂教學,尤其迅速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已成為每一位語文教師的當務之急!下面是筆者在語文教學改革中的幾點粗淺體會。
一、教學模式的審視
1、學習方式的改變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方法和途徑。語文學習中用什么樣的學習形式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都取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
2、教學方式的改變語文教學應建立在師生平等對話的基礎之上,這里的“平等”絕不是師生之間無條件的平等,而是教學中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觀點、人格、情感等,同時又要高于學生,教師始終是首席地位,要引導學生掌握更廣泛且更有深度的語文知識,如果教師不加鑒別地肯定學生所有的言論,而不對其進行一定的點評和拔高,學生是很難獲得進步的。
3、教學目標的改變關注“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們在每節課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實現該教學目標,而是憑借語文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具體根據教學內容關注不同的目標,“潤物細無聲”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最佳教學境界。
4、互動狀態的改變很多教師認為,新課標的最終目標應是“學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動起來”,在學生與學生的互動,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下,達到大家都動起來的最終目的。其實不然,語文學習中的調動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學生在活動的外表下內在的思維一直處于停滯狀態,這也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不管課堂上采取哪些調動方式,只有那些能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學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稱之為真正的“動”。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任務是在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熱情的同時更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啟動學生的情思,這才是真正的'“動”。
二、教學載體的審視
1、文本教材
教材是課堂教學的藍本,因此“探究”教材,不僅是學生的任務,教師自身對教材的探究和挖掘更重要,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層內涵是搞好課堂教學的前提,只有教師深刻洞悉教材,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引領學生剖析文本,也才能真正使師生與文本作者形成對話。
2、教具
任何一種課堂形式(包括電教媒體的運用)都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活動手段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課堂討論或呆板單一,或信馬由韁;有的一節課則完全用鼠標代替粉筆,用錄音代替教材等,這樣的教學手段沖淡了語文教學豐富多彩的實質內涵的特質,難免有“做秀之嫌”,流于形式。
3、教師
我們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但更不可忽視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只有教師適時介入,或進行必要的點撥歸納,或對文本作適當的拓展,才能將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進一步激發學生深層探究的興趣,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和正確的觀點。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身為教師,“路漫漫其修遙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雪萊有一句名詩:“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遙嗎?”,其實現在,沐浴第二輪繼續教育的東風,享受國家重視義務教育的雨露,正是大力推動新課改、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美麗春天。每一位語文教師,真的應該在這陽光燦爛、鳥語花香的春天,順應時代的東風,高舉課改的大旗,小而言之,為自己的事業,開創火暖的夏季;大而言之,為祖國的未來,播種火紅的秋天。多一份反思,就會多一份清醒,多一份進步。在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大潮下,我們要不斷反思,與時俱進!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6
語文能力是生活、學習、工作的基礎,作文能力是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清楚地知道:中學階段作文教學肩負的重任——要讓學生掌握三種文體和應用文等寫作能力,作文水平達到規定的層面,以適應升學或就業的需要。然而具體到實施作文教學,教師往往一口難言,尤其是對于農村中學教師難教、難改;學生難學、難寫。作文教學陷入重重困境。
困境之一:源于教材。首先,寫作知識和訓練點散見于閱讀之后或課文分析之中,缺少片斷等基礎單項訓練和梯度性的作文訓練。整體上明顯的現出重讀輕寫,寫作依附于閱讀的情況。第二方面,課本上的寫作知識介紹簡約,作文訓練點分布零散,點與點間聯系疏松、銜接不強;缺乏具體的作文教例、教參、教案等工具書。第三方面,寫作訓練量少。
困境之二:源于教師。教師苦于手中無作文教材,僅憑單元之后的短小作文指導來進行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造成教師作文課難備、難教,故作文課堂教學彈性大,或多講,或少講,甚至不講,只將作文題目和寫作要求往黑板上寫出,整堂課時間交給學生支配完成。這樣隨意、自流、無序的作文教學,知識含量低,往往收不到教學的預期目的。
困境之三:源于學生。大部分學生怕作文,究其原因:農村學生生活面相對較狹窄,又忽略生活的觀察,因而素材少——沒話寫;沒有掌握各種文體審題、立意和布局謀篇的基本寫作知識及方法——不會寫;認識能力低,語言詞匯單薄,駕駛語言能力不高——寫不好;這是農村學生作文“三大難”問題,其中自然有學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教師和教材原因。
總之,面對種種境況,農村中學作文教學確實陷于重重困境之中。那么,應如何走出困境呢?尋找出路是不可逃避的問題,這是語文教師務必面對和肩負反思的職責。要從反思中尋求出路,要勇于正視上述陷我們于困境的種種問題,針對問題,尋求對策。
一、作文教材就在課文里
教師僅依靠單元后的作文訓練資料作講課內容確是不夠的。作文教材是存在缺陷,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材永遠存有缺陷。那么教材出路在哪里?教材出路就在課文里。這關鍵在于教師,教師對每個學期的作文訓練的任務,達標要求等要心中有數,結合學生實際來對作文體裁、命題、內容、要求等制訂一個詳細作文計劃。然后教師利用閱讀教學來指導寫作,將讀和寫結合起來,讀是寫的.基礎,閱讀為寫作鋪路。選擇恰當的、典型的課文做寫作學習的例文,仿寫的對象根據所選課文內容、特點來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怎樣開頭、結尾有特色,怎樣描寫生動、豐富、細膩,怎么議論有說服力等。這些課文就是我們作文教學的好教材。關鍵在于教師的善用、巧用。其次也應結合作文訓練內容,補上一些具體的,系統的寫作理論知識,克服作文教材的不足。
二、提高作文指導課的實效
針對作文課存在隨意、沒有確定的教程、知識含量低的情況,豐富作文課堂內容,提高作文指導實效是其出路,從形式上談,教師大可根據文體內容設計多種形式的課型,優美語段賞析課、片斷練習課、材料評議課、看圖說話課、讀書活動課、作文討論課等,教師根據不同的訓練目的,從不同的角度確定作文學習的重點和要求,豐富作文課堂教學內容,發揮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從內容上談,則要提高作文課的指導實效、訓練實效。每一堂課都要提出明確的訓練項目和目的、要求。即使是最基本的布置一篇作文練寫,也要做好作文前的指導和作文后的評講。堅持做到講課有內容,訓練有重點目的,評講有針對性,加強體現作文課指導意義,提高作文教學實效。
三、重視培養和發展學生個性、豐富寫作素材,提高寫作興趣。
素質教育注重人格的養成,個性的發展,弘揚創造精神。我們的作文教學也必須緊跟時代的要求,素質教育就是要讓學生個性,靈性從應試教育模式的禁錮中解放出來,拓寬學生寫作的寬度,寫作的自由性。讓學生用其眼睛,用其心靈去察看社會,體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再用心去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使其有充實的生活,有豐富的寫作素材。教師則更新觀念,投身到教育的浪潮中,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捕捉他們生活的熱情和興奮點來實施作文教學,激發學生情感讓學生置身于情境之中,情因境而發,則學生有話寫、容易寫、愛寫,學生寫作興趣活躍起來,作文教學出路可尋。
總而言之,中學的作文教學確實陷于困境之中,是語文教師中老大難問題,到了非改革變新不可的地步,我們初中語文教師肩負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就讓我們攜手面對,去反思、去探討、去實踐,走出困境之路一定會讓我們找到,寫作之花一定讓我們擷取。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7
新課程教學改革把促進學生的發展作為首要目標。我認為創建一個和諧的、互動的課堂是完成這一目標的基礎。在《華南虎》的教學中為了達成這一目標我注意了以下兩方面。
1、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任何環節中都堅持以學生為主體。
首先,在備課時要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制定相應的教學方法。《華南虎》是一首借物抒情詩,它寫了一只身陷鐵籠的老虎的不屈的身影,斑斕的花紋,滴血的趾爪和火焰似的眼睛。這首詩有濃厚的象征色彩,它以華南虎為象征,通過籠中老虎對自由的向往和對殘酷現實的反抗來表現詩人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對自由的渴望。學習的難點在于通過關鍵句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義,從而培養一種高尚獨立的人格。學生已閱讀過詩歌,也掌握了一些閱讀詩歌的方法,因此,我抓住關鍵句讓學生充分討論,注重學生的自我領悟,教師只加以適當的引導,以使學生領悟的更深。但這首詩比以前讀過的詩隱晦含蓄,要注意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特殊的歷史背景。
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的感受為基礎,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質疑能力,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引起討論,進而鉆研文本,讓學生自己來答疑解難。老師則鼓勵學生提問、聯想、交流,并適時的總結歸納,將討論引向深層次。為此我預設了幾個環節:自讀詩歌與整體感知→深入探究→質疑解難→品味語言、體會意境→體驗與反思→拓展與延伸。在第一環節中,我請學生從各種角度談談自己對詩歌的看法,并在學生的解讀中概括出不同的觀點形成爭論。
然后在第二個環節中深入文本進行探究。第三個環節主要解決學生閱讀過程中產生的一些實際問題,抓住典型性問題進行討論。第四環節回歸文本,通過朗讀品味語言以完成“意會”的過程。體驗與反思則把學生的目光由詩歌引向社會引向生活。在拓展與延伸中,我補充了詩人的另一首代表作《半棵樹》,拓展了學生的視野,讓他們對詩人牛漢以及他的作品有一個完整的認識,調動起學生課后的閱讀興趣。我認為這一點對學生的課外閱讀乃至人生觀、世界觀的發展都會有潛移默化的作用。總之,整個教學過程是學生學的過程,是老師引導的過程。
另外,在教學中我運用肢體語言、口頭語言讓學生真實的感受到老師對他的尊重,他的想法對老師、對全班同學都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幾乎正節課都站在學生中間;請他們回答問題時都站在他們的附近親切的發出邀請;當他們回答時都在他們的身邊仔細聆聽,決不中途打斷他們的話;提問也采用商討式和征詢式的語言,給學生以親近感。如:“你從詩中讀出了什么?”、“你覺得他表達了怎樣的情感呢?”、“請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來談談對這一問題的看法。”這有利于激發學生調動生活積累,發展思維能力,在這樣的基礎上的“說出”是學生自主的進入課文后,作為閱讀個體融入了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和理解的審美再創造。
2、 要選準切入點,理清知識點,激發興奮點,培植發散點。
選準切入點是成功教學的前提,是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的基礎。在切入點的選擇上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和知識的結構與體系。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不同的教學氛圍都應有不同的切入方式,切入點的選擇直接引領著整個教學過程。在《華南虎》的教學這中,我以學生們用成語、俗語、詩詞等來說說他們心目中的老虎形象為切入點。因為這一類詞語在學生的頭腦只儲存的比較多,且大多是威風凜凜的形象。再配以一定數量的圖片,那么,詩中的“不屈的靈魂”就有了一個很直觀的印象。學生們會非常想知道高貴的王者到了籠中會怎樣,從而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理清知識點在這首詩歌中就是理清老虎、觀眾、鐵柵欄等形象的象征意義。這是實現教學互動的載體。知識點理清的過程也是教師在教學中發揮主導作用的過程,教師不是簡單地向學生灌輸知識,而是引導學生把握知識的內在結構,掌握知識的重點和難點。
激發興奮點就是教師要注重啟發與誘導,運用發現法、情境法、暗示法、討論法、點撥法等教學方法,通過先進的教學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華南虎》的教學這中,我請學生從各種角度談談自己對詩歌的看法,并在學生的解讀中概括出不同的觀點形成爭論。這一爭論點使學生的興趣進一步高漲,促使學生自覺的、積極的研讀文本。
培植發散點這是教學的目的,讓學生用已有知識去產生新的知識,進一步理解學過的知識,并加以發散。這表現在學生將詩人對生活的理解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并賦予了新的內涵。這還表現在學生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來解讀詩人的其他篇章,以一反三,甚至更多。
在教學中缺憾總是難免的,我的遺憾也有幾點:
1、我的教態、教學語言還有一定的問題,缺乏靈活性。比如在初讀詩歌, 從各種角度談談對詩歌的看法這一環節中,有的同學提出了一些問題:“觀眾為什么是‘膽怯而絕望的’”等。這些問題看似較為零散,其實都與主題有關。我只要用一兩句簡單的話就可以把它引導到主題這一爭論點的探討上來。但我就因為在教學預設中把這些問題的提出安排在了質疑解難環節,就沒有作解釋。課后有同學就問我上課時為什么沒有理他,打擊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又如在詩歌現實意義的探討上,我直接提問“這首詩歌有何現實意義”。如果能把“現實意義”這個詞換成“啟示”,就更貼近學生了。
2、雖然我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但有很多學生不敢發言,或者是不愿意發言。這就說明這一課堂并沒有達到真正的和諧,還有某些東西讓有的同學感到了壓力而不敢發言或者是不愿意發言。也有部分同學的學習過程還是消極的“等、靠、聽、記”,沒有主動地去追求進步與發展。這就要求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我深深的感到要真正構建一個自由、平等、互動的課堂任重而道遠!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8
我們提倡“快節奏、高效率”的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就是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的課堂上不做無效勞動,一節課能講完的不占用兩節;兩節課能講完的不占用三節或四節。教師除課下認真備課,充實、完善自己的知識庫存外,重視課堂四十五分鐘訓練的速度、質量。課堂效率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課堂上不能只是講,要把講解、訓練、鞏固、提高、擴展、檢測有機地結合起來,需要各有側重。要敢于向自己挑戰,否定舊我,塑造新我,真正做到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速度、要效率。在安排教學內容上,要保證教學知識含量多,教學密度大,做到豐富、多層、高效。在教學方法上,語文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需要選擇教學方式,分清輕重,向課堂要效率,加快教學節奏,有嚴格的時間觀念。精講精練,點到為止。
下面談一下我們的語文教學是如何開展高效課堂的學習的。
(一)我們實行了導學案學習。
在使用導學案的過程中,我們感到了許多的方便。
1、可以把新課的基本任務(即學生能自己動手、動腦完成的任務),具體的前置到課前。這也是我們學校一直倡導的前置性學習。這樣,既切實的鍛煉了學生查閱資料的能力,又培養了學生主動學習與思考的能力。
2、可以把重、難點預先展示給學生,使其早有了解與思考,也使上課時的聽講具有針對性。
(二)我們還實施了小組合作學習。
每班按6一10人不等,按學生差異分好小組,選出負責任的組長。對一些基本任務的檢查,組長就可帶領本組完成。對獨立思考之后的討論,可逐個組員發言,或自由發言,形式不一。
我們學校還每班選出“課改之星”,督促獎勵合作學習。這種小組合作學習,對于語文是有好處的,因為語文學科,對一些文本的理解,本來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所以,討論的'過程,不僅是集思廣益的過程,還是一個鍛煉有組織的口語表達的絕好的機會!
(三)我們學校的語文高效課堂具有“扎扎實實,少講多練,張弛結合”的課堂特點。
我們不管是新授課還是習題課。都是為達到學習目標而扎扎實實地進行,從不為了熱鬧而增加一些不必要的環節,如“嘩嘩的鼓掌半分鐘”,“齊聲表揚誰很棒!”很少用這樣的環節。老師盡量變滔滔不絕的講解為有的放矢的點撥。把學習、思考、表達的時間留給學生。自習課,那就是自習課,老師從來不用任何形式向學生做任何干涉,因為教學活動就是應該有張有弛。常態化的全程學習,才是真正的學習。
這樣,我們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占70﹪,有導學案作為輔助;學生討論并解疑占20﹪,有小組合作學習這種有力的方式輔助;教師點撥難點占10﹪,課前充分備課,并有集體備課輔助。
經過兩年時間的大膽探索、實踐,我們語文教研組已經初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初中語文高效課堂“六步三環節”模式。
“三環節”一一課前準備、課堂學習、課后反思。
一、課前準備一一編寫備課、編制學案、預習指導。
【編寫教案】
1、教案要求:簡明,科學,實用,創新。
教材分析一一簡要概述本課在單元中教學中的地位,文章主要內容,寫作思路及編者意圖。
教學目標一一簡明扼要,體現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教學重點、難點一一依據教材、課標及學情,對本課重點及難點做適當解讀。
教學準備一一包括資源開發、教法學法預設、多媒體準備等。
教學課時一一教學時間的安排。
教學流程一一六步驟(課堂導入、預習展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課堂訓練、過關檢測)齊全,設計精煉明晰,科學合理,富有創意,便于操作。
【編寫學案】
1、編制要求
(1)理清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努力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學,自問,自做,自練的方法和機會,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增強對學習的興趣。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實現掌握知識(學會)與發展能力(會學)的統一,使學案成為學生掌握學科知識體系和學科學習方式的載體,教師教學的基本依據。
(3)實現個性發展與全面發展的統一。學案的編寫應該充分考慮和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和知識水平,使學案具有較大的彈性和適應性。
2、編制內容
學案的編制要以教案為依據,要體現出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要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進行設計。它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八個部分.其內涵包括“課文題目”“學習目標”,“學習重點、難點”,“學法指導”,“基礎訓練”,“綜合提升”,“過關檢測”,“學后反思”。
1、學習目標: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定。
2、知識構成:知識構成可以分成基本線索和基礎知識兩部分。線索是對一節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基礎知識是學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知識結構框架,基本知識點,教師的點撥和設疑,印證的材料等。上述要素的編排要體現教師的授課意圖。對于重點內容要設計思考題。
3、學習方法:學案中所介紹的學習方法主要是針對所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包括記憶方法,理解角度,解題思路,答題技巧等。
4、技能訓練:技能訓練是對一節課學習的檢驗,它有選擇題,填空題,簡答題,閱讀題,寫作訓練題等。訓練題的設計,要體現出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有基礎知識的檢驗,又要有基本技能的訓練。提倡多種題型合理搭配,題目編排由易到難,控制習題數量,按容易題:中等題:高檔題為7:3:1的比例來編寫,為兼顧程度較高的學生,可適當編擬一些選做題,拓寬他們的知識視野,提高學習水平。
【預習指導】一一“五步預習”法
1、粗讀課文,解決字詞,了解主旨。
預習課文,應對課文有一個大概了解。為此就應首先粗讀課文,解決字詞,掃清障礙,弄清課文的主旨,知道課文圍繞什么而寫,寫了些什么,線索是什么,文章好在哪里。
2、劃分層次,抓住主體特點,了解課文重點。
在粗讀課文的基礎上,應抓住文體特點,進行層次劃分,了解段落大意,知道課文先寫什么,后寫什么,進而對全文有一個比較詳細的了解。在層次劃分的時候,還要把握重點,知道文章詳寫的是什么,略寫的是什么。
3、對課文重點進行嘗試性分析。
在掌握課文的重點之后,應在教師講解之前,進行嘗試性分析,而不要被動的等待老師講解。通過分析,找出課文是怎樣突出主旨的,運用了什么表達方式,采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或說明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為什么用這些方法,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為什么用這些方法,從而加深對課文的認識和理解。
4、結合課文,解決課后題。
在對全文的內容和形式進行充分的預習之后,要嘗試性地解決課后題,以檢查自己在預習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以便能及時查漏補缺,同時對不能理解的問題,可以先畫下來,當作自己的難點,以備聽課時認真聽講,當堂解決。
5、擴展、聯想、想象、將課內、課外結合起來。
預習課文,不要只停留在課內,還應結合以前所學的知識,發揮自己的聯想、想象,達到鞏固、運用和開發智力,培養能力的目的。
二、課堂學習一一六步驟(課堂導入、預習展示、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課堂訓練、過關檢測)
1、課堂導入(1分鐘):簡明得體、富有情趣、飽含感召力語言。創設一種特定的教學氛圍。
2、預習展示(4分鐘):預習任務展示,可以由學生在黑板上演示,也可口語表述,也可同桌之間問答,也可組內交流等。學生展示,學生點評,教師補充。
3、合作探究(15分鐘):組內交流。由組長負責,可進行任務型探究,也可自由研討,也可互相質疑解答。可以由教師提出探究題目,也可以由學生提出質疑,分小組討論,并做好記錄,等待在班級交流。
4、展示交流(5分鐘):班內交流。由各組代表把本組探究結果在班內展示出來。教師注意及時對結果點撥、評價。
5、課堂訓練(5一8分鐘):對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突出重點,擊破難點。題目設置應考慮到基礎知識與能力提高、課內知識與課外拓展的結合;針對學生層次可設計1一一2道選做題。盡量應考慮到與中考銜接的習題。
6、過關檢測(8一10分鐘):題量不宜過大,注意突出重、難點,尤其是學生學習中的易錯點、易混點。
三、課后反思一一分為“教后反思”與“學后反思”。
(一)教后反思:教師行為。
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反思:
1、自我反省,分析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亮點和不足。
2、及時與學生交流,獲得學生的聽課反饋。
3、積極撰寫課后反思體會。
(二)學后反思:學生行為。
可從以下三方面反思:
1、自我反省,分析自己在課堂學習中的收獲與困惑。
2、及時與教師交流,解決學習中的困惑、疑難問題。
3、記錄課堂上存在的問題、錯題以及別的同學發言中的獨到見解。對存在問題、錯題應有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總之,構建和諧、高效的初中語文“好課堂”,就是要堅持:以人為本,關注生命;開放課堂,群體參與;師生互動,教學相長;氣氛和諧,環境寬松;自主參與,個性發展;合作探究,提高智能;和諧發展,提高效益。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9
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業已即將結束了。在這半學期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對于我來說,無論是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的構成與理解,還是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的積累和提高,以及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的豐富和拓展,都有了教高的程度地提高。反思才能進步,溫故方可知新。
現將本學期的工作的得失狀況具體而詳細的加以總結。
第一、教學思想先進,教學理念與時俱進意識反映實踐,科學的思想意識能夠指導實踐活動。前期的崗前培訓加上后天的自我努力,使我掌握和領會了素質教育的思想;新課程改革又讓我的教育理念與時代同步。因而,在教學工作過程中充分顯示出“知識與潛力、方法與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教學的思想,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新模式。
第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化、教學潛力全面化、深層次化年輕是我們的資本,另一方面年輕又是幼稚的代名詞;熱情是工作的必要前提條件,但如果過分的熱情就容易構成武斷與莽撞的性格。但透過了學校的安排的拜師活動及用心有效的教學實踐,加上個人后天努力,我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潛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情景的設置、靈活的互動設計、情感教學、心靈對話的教學方式等等多樣化教學方法使得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良好,自己的實際操作潛力也游刃有余。
第三、教學資料和教學理論日益豐富和深化。經驗必須程度上能夠促進人的發展的步伐,同時有時也可能阻礙人的潛能的發掘。剛畢業,我的確年輕,但這也意味著我沒有老的模式的拘泥和影響,個性是處在一個有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的時期,處在一個新課程改革的新時期:新人、新事、新面貌;天時、地利、人和。正如,零代表著沒有,也意味著有更大的理解和發展空間。因而,我能夠自由的全面推行自己的教學計劃。首先,抓積累、夯基礎。開展三字一話、名言積累等活動。其次,重說寫、練潛力。透過即興演講、寫心得體會、習作練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說寫潛力。最后重運用、拓視野。透過連詞造句、仿例造句及現代文閱讀訓練等方式加以培養。
與此同時,我還透過朗誦名家名作的方式,適時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和美學教育和必須寫作訓練。另外,我還注意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我們都深知“興趣是的老師”因此我在平時補充一些知識性與趣味性統一的習題,讓同學們在說笑中受到了知識的灌輸和美的熏陶。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正是在教學實踐這一過程中,我得到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及材料積累,為以后的教學、教研工作奠定了結實的基礎。
在總結收獲的同時,我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第一、在處理已有的知識與傳授的知識的時候,有時不能協調好兩者之間的關系。
第二、對部分教材資料把握不全面、有時只求形式,忽視了資料實質。
第三、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有時教學難重點處理的有偏差。
總結經驗能夠充實自我,反思不足能夠提高自我。相信在反復的總結和反思中,我會不斷的完善自我和提高自我的。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0
《母親的恩情》是一首文包詩的課文。文包詩這種課文類型是蘇教版的特色,也是古詩教學的新課型。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巧妙的把一首詩包含在一篇簡短的文章里,生動地介紹了與古詩相關的背景知識及創作本詩的具體情境。可以說:“詩”是“文”的中心與升華。在教學時,我主要圍繞“文與詩”的聯系來進行教學,引導學生通過深入文本故事,聯系自己的生活感受,激發情感、想象,從而體會母愛子、子念母的一片真情。在細節上,我是這樣處理的:
第一自然段主要抓“夜深了……一針針。。她想……”這句話,通過看課文插圖,理解“一針針”“一線線”的意思,引導學生品味:從母親在燈下一針針一線線的縫補衣服,你知道了什么?再聯系上句中“忙著”一詞,體會出母親為兒日夜操勞的辛苦,然后通過想象:母親會在心里想什么?進一步感受母親對兒子的牽掛疼愛,最后通過朗讀表現母親把對兒子的愛縫進了衣服里的無私關愛之情。
第二自然段圍繞想象孟郊和母親分別時的'情景,說一說母親怎樣叮囑兒子,兒子心里怎樣想的,體會母子間的深情,為下面解決難點鋪路。
第三自然段處理好比喻句:母親就像太陽,母愛就像春天里的光輝。我這樣引導:回想平時媽媽照顧你的事情,從而體母愛就像陽光,無處不在,細致入微地溫暖著小草。并抓住“撫摸”一句,讓學生模仿做一做動作,激發學生的情感,體會母愛無法回報,從而懂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意思。
最后一段,我設問:雖然母親的恩情,我們無以回報,但是我們要報答嗎?你怎么報答?學生們說了很多:給父母端茶送水遞拖鞋,陪父母聊天,給父母表演節目,幫父母做小家務之類的小事,教師的適時引導,幫學生把道德認識與具體的道德生活聯系起來,指明了學生道德活動目標。
課后,我讓學生給母親做一件事,把想對媽媽說的心里話寫下來。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1
語文學科既應該是培養語言能力的學科,又應該是培養情感的學科。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相信學生的潛能,要努力挖掘學生的情感因素為他們創設有趣的學習情境,創造廣闊的學習體驗空間,從中積極挖掘、發現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發展思維,啟發想象,發表個性化看法。
一、點撥教學,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新課程語文教學標準要求老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而學生則處于教學的主體地位。于是,教師在課堂中恰到好處的運用點撥教學,優化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重要。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
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是將學生引導至發現和創造的目的地。通過營造動態、開放、生動和多元的學習環境,教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內在的主體情感和認知能力。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得以展示,并得到進一步發展。通過這種方式,教學效果可以得到最優化。
二、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人們處于興奮狀態時,他們的工作效率往往更高。而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起到重要作用的先導因素。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感到興趣時,他們才會變得興奮,并且更愿意積極參與學習,從而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為了創造這種情境,我常常使用聯想和比較的方法來設計問題情景。當學生初次接觸課文時,所面對的信息往往是陌生的。因此,我會將這些陌生的信息與一些學生熟悉且可感知的形象進行聯想和比較。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們能夠更容易地接受并理解課程內容,從而產生更高的學習興趣。
如我在講授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時,我為了讓學生領會詩中豪邁壯闊的`意境和蘇軾對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我先引入了學生們熟悉的電視劇《三國演義》中的片頭畫面:滾滾長江向東流去,激起千萬朵浪花.這一雄渾形象可感的畫面,一下子就抓住了他們的魂魄。然后再引入《三國演義》中片頭的歌詞“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將它與課文中的”大江東去“千古風流人物,三國周郎赤壁:因了《三國演義》片頭畫面的感染?學生們感受到了長江的壯闊博大,心中自然也騰起了一股豪邁之情,而思緒也翩飛起來,憑著自己對人生、社會知識積淀和理解。他們也能體味到這些語句都塑造了長江東流的開闊境界,從中也能體味到自然的永恒、人生的短暫,無論是怎樣叱咤風云、建功立業的英雄代碼物都有同常人一樣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法則,必然被歷史的浪濤卷走,但仔細品味。
第斯多惠曾經強調過:作為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僅是簡單地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勵和鼓舞學生。為了達到這種效果,我們需要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這樣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又能夠達到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知識的方式和渠道,但僅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遠不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的理想在于將一個孩子的知識轉化為智慧,推動他們去體驗人生去關注了解社會,充分培養學生的主體情感。老師只有關注學生的生活實際,把握他們的主體情緒和心進脈搏,通過點撥和引導,創設情境,讓他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創造性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在各種活動中表現出來,并達到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2
鼓勵互助,強化合作
合作意識是合作學習能否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如果無合作意識或合作意識淡薄,合作就不可能取得成功。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學生同伴互助,有助于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學習上取長補短,促使共同進步。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彼此之間要相互尊重、平等對待、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強化他們的合作意識。
明確合作學習的目標,培養學生的合作技能合作學習既是學生取得成功的條件,同時本身也是一項重大的學習目標。因此,教師在安排學生合作學習之前,一定要明確學習目標,讓他們在合作學習中體會應掌握的“對話”技能和“處事”技能:聽別人發言不插嘴,多分析,多思考,學領會;求別人幫助要真誠;肯定他人要學習,自己有錯要反思,個人意見要服從大局;幫助同學要主動,支持別人要真心,說服他人少批評;建議之前多思考等。由此可見,“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合作”,其實就是合作學習的價值,不僅在于學生通過合作,獲得那些知識,更重要的是對學生人格的整體培養,將受益終身。
交流展示環境的創設與交流展示環境的創設
1、交流展示環境的創設
課堂教學是當前學生獲取知識的主渠道,教師應充分利用這塊陣地,使數學交流展示從課堂教學情境中擴展開去,“我們的課堂模式”改變了老師的“包講”,給學生營造一種平等、合作的學習氛圍,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參與交往,建立一種平等的、合作的`伙伴關系。這樣,在傳授數學知識時,教師不是一種自上而下的“給予”,而是與學生一起去探索、體驗,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將學習活動看作是自己主動參與、自我發展的活動,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展示、相互作用才能實現。
2、交流展示角色的定位
為了使學生在交流展示中能做到正確的角色定位,我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培養學生:
(1)、敢于展示。培養學生敢說的勇氣,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說話時聲音響亮,思路清晰,語句完整,語言精練且重點突出。
(2)、善于傾聽。培養學生專心傾聽別人發言的習慣,要能聽出別人發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見解。要求聽的時候抓住以下幾個要點:一聽表達的大致過程,從總體上把握別人發言的要點;二聽別人解答
問題的思維策略,采用的思考方法;三聽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的想法有哪些不同,分析出其正確與錯誤、合理與不合理的地方,以便進行修正和補充。
(3)、積極評價。在認真傾聽的基礎上,對他人的發言進行積極評價,要求評價的時候抓住以下要點:一是評價別人的亮點,充分肯定別人;二是指出不足的地方;三是提出自己的觀點或建議。可以用這樣一些方法進行對話提問:一是質疑型提問,如“你講的我不太明白,能不能說的更清楚些?”二是反駁型提問,如“如果是這樣,用你的方法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三是補充型提問,如“前面我想的跟你差不多,但是后面我是這樣想的……”。通過對話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取人之長,補己之短,讓交流展示的過程成為大家共同發展的過程。
(4)、適時轉化。培養學生適時轉換的能力,“敢于展示”和“善于傾聽”是相輔相成的,在交流展示活動中,既不能成為旁聽者,更不能只注重表達自己的見解,而忽略了別人有益的建議。要善于在別人的見解上完善自己的見解,在自己發言之后,收集有益的反饋信息。要將說與聽有機結合起來,有所傾聽,才能有所表達,有了聽與說,才有對知識的理解。
課堂展示精彩,有序、高效的方法
怎樣才能使課堂展示精彩,有序、高效呢?
1、小組成員都會了才可以展示;
2、組長只允許補充,不允許展示;
3、不同的小組成員展示得分值(或星數)不同,A類最低,C類最高,B類居中;
4、一個小組展示時,其他組要積極思考,勇于挑錯,誰挑出錯誤或提出有價值的疑問,給誰的小組加分(或獎星);
5、別的組提的疑問或錯誤,由提問題的小組指定展示小組的某位成員回答;
6、其他組展示過的內容,以后就不再重復展示。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3
在當前初中現代詩歌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缺乏足夠底蘊、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教學過程單一枯燥、課外拓展較為狹隘等方面的不足,嚴重制約了教學成效提升。新課程改革對初中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語文教師,應當注重改革創新,全力打造高效詩歌教學模式。
一、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現狀
1、教師文學素養較低。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部分教師對于現代詩歌缺乏足夠深入的研究,閱讀的詩歌作品數量有限,深入開展研究的更少,導致教師文學素養相對不足。同時,部分教師在現代詩歌教學中缺乏教學技巧,教學停留于照搬成品教案的模式,完全按照應試知識點的要求組織教學活動,沒有能夠讓學生充分領悟詩歌的意境韻味,無法有效勝任現代詩歌教學工作。
2、學生學習興趣不足。
在上述條件下,現代詩歌的教學課堂生動性也較為有限,學生所學習的是相關知識點等應試內容,教師通過單向講解的方式開展語文教學,沒有能夠通過引領感悟的方式展示詩歌的繪畫美、音樂美和想象美,導致學生在現代詩歌學習中缺乏濃厚興趣。
3、教學過程單一枯燥。
部分教師在現代詩歌教學中,完全以單向講授的模式組織教學活動,沒有能夠讓學生充分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也沒有能夠有效開展雙邊互動,提高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參與率,導致教學活動成為了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學生反而成為了被動接受知識的對象,影響了教學成效提升。這種為考試而教學的片面理念,無法有效彰顯現代詩歌美的因素,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鑒賞能力。
4、課外拓展較為狹隘。
部分學校的語文教師在詩歌教學中,沒有能夠對課堂進行延伸拓展,在各門學科課外活動開展轟轟烈烈的背景下,詩歌教學拓展卻似春風不度玉門關,導致詩歌教學成效長期處于低位徘徊狀態。
二、有效提升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成效的思考
1、強化文學底蘊積累,提升教師教學駕馭能力。
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予學生一碗水,相對于語文教學其他方面的知識結構而言,現代詩歌方面的積累,是許多初中語文教師履職能力中的短板。為了提升教學能力,教師應當增加現代詩歌閱讀量,并且深入地分析研究,對于詩歌的意境、背景、主題、結構、用詞等多方面開展分析探究,多接觸現代詩歌,為教學活動積淀深厚的底蘊。同時,教師還應當潛心研究現代詩歌內容的先進教學經驗,可以通過聽課、研討、座談以及上網搜索、閱讀教學刊物等方式,將先進的現代詩歌教學理念、經驗與自身的教學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與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緊密結合起來,以此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2、引導學生感悟意境,激發學生詩歌學習興趣。
初中生是開展現代詩歌閱讀鑒賞的理想群體,他們正處于各種人生理念的成長期,要讓他們感受到詩歌的意境,對他們的性情進行陶冶,品格進行熏陶,讓他們更加健康地成長。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意境的過程中,要通過多種形式的詩歌誦讀讓學生感悟詩歌音樂一般美的意境,可以通過多媒體手段引讀、師生領讀、學生對讀等,讓他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誦之中體會感悟詩歌的意境,并借助多媒體手段演示相關情境的畫面,增強學生內心情感的共鳴度,讓他們在美中閱讀、感悟、享受、理解。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意境想象之中構建詩歌的'繪畫美,教師可以結合多媒體手段的演示,也可以通過引導想象讓學生開啟思維的翅膀,從字里行間去感悟簡約的詞句所展示的詩歌藝術境界,從而深刻領悟詩人的情感。
3、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在現代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從兩方面入手,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首先,教師要創設濃厚的情境,讓學生的心靈進入詩歌中所描寫的境界,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作背景,詩歌表現的主題以及恰當的用詞,以此為切入點,出示探究題,要求學生開展分析討論感悟研究,讓學生在相互交流討論之中深化對詩歌內容意境的理解。讓學生解讀詩歌的語言之美,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領略詩歌的意境,同時能夠為學生提供遣詞造句方面的技巧,尤其是能夠指導學生立意練字、推敲詞句,在深刻領悟理解意境主題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遣詞造句和寫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師在引導學生感悟意境、領會技巧的同時,要鼓勵學生將所學、所感、所思有效遷移運用起來,可以鼓勵學生運用詩一般的語言進行仿寫,在教學一種題材類型的現代詩歌之后,可以要求學生借鑒教材的寫法自選題進行仿寫,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遷移能力。
4、。注重課內外結合,打造高效詩歌教學模式。
將課內外有機結合起來是提升現代詩歌教學成效的重要舉措,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可以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技巧指導,要求學生在課外搜集大量的現代詩歌進行閱讀,增加文化底蘊積累。同時,還可以開展與現代詩歌教學相關的活動,來促進和鞏固教學成效,如進行詩歌朗誦競賽、詩歌創作競賽等等,以賽促學,也可以指導學生開展詩歌專題研究活動,加深對現代詩歌的理解能力,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立足問題,創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措施,全面提升初中語文現代詩歌教學成效。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4
新課程向所有奮戰在一線的教師提出了一個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號:“教育理念的更新”。這個響亮的口號尤其對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語文學科,搭建了一個更科學更合理的的教學平臺,為語文教學行為提供了一個適合學生發展,適應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大舞臺。筆者現結合新課程中的新理念,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的一些普遍行為進行反思,以便對新課程新理念認識得更為深刻。
一、德育滲透力度不夠
語文是綜合性最強的`一門人文學科。通過教學不僅要求學生獲得語文知識,而且更要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目的。但在我們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往往偏重于對語文知識的傳授,對句子的理解分析,修辭方式的運用等等,而忽視了語文的教育功能;文章所傳達的思想,精神、人生觀、心理狀態等,以及對于學生應該從中借鑒什么,學習什么、批判什么……
新課程則提出了“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核心理念,為教師的教學行為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更強調“育人為本”的教育觀念。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讓學生在課堂上不僅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在成長中如何以健康的心態面對人生的種種挑戰。
二、作文教學流于形式
雖然在此之前我們經常倡導創新作文,也強調作文在教學中的份量,但在實際行為中,我們很多
教師只在作文課堂上進行寫作教學,造成了學生為學作而寫作,沒有對學生的寫作進行日常化系統化教學,使大部分同學的作文空洞而缺少感動,有的只是優美詞語的堆砌或是干巴巴的敘事。
新課程強調“以人為本”,我們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感悟生活,隨時寫,及時寫,讓學生情不自禁的、發自內心的、主動而積極地渴望去抒寫。日積月累的寫作,何愁作文課寫不出好作文?
三、評價方式過于簡單
教學中,我們往往用成績來評價學生的好壞,忽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以及情商在學生成長中的作用。例如某個勤奮的學生經過努力語文考了95分,沒有上優秀,我們則不會稱他為好學生,也許會說他腦子慢再學也不行。這樣做的結果會讓他自卑而沮喪。新課程提倡尊重和贊賞學生,讓學生的閃光點在我們正確的評價中熠熠生輝。
誠然,教學行為因師而異,因人而變,但無論怎樣的不同,只要遵循新課程中的新理念,語文課堂就會在我們教師的科學耕耘下,成為學生成才的良田活土。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15
通過兩年多的課改教學實踐,我總結出點撥教學的三個方面。
一、適量點撥
課堂上緊扣教學目標篩選有價值的,又容易被忽視的詞句、重點語段進行點撥。因為這些詞句“不僅有顯隱題旨之功,更有聚光、凝神之能,而且能起到制約全文各部分的作用”。學生搞懂了這些詞句,對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如教小說《孔乙己》,我就從課文中找出可以把學生引到深處的東西,選擇“孔乙己是站著喝酒而穿長衫的唯一的人”這個句子進行點撥,立片言以居要,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孔乙己是一個可憐可笑可悲,迂腐寒酸而又正直善良的舊時代的小知識分子。
另外,我會在每一課選擇一個重點段進行點撥教學,引導學生反復閱讀、多方訓練綜合分析。這樣做意義很多,抓住了重點段落,就抓住了主題,就突出了重點,就突破了難點,也就能帶來牽一發動全身,以少勝多的效果。
二、適度點撥
課堂點撥力求點撥出語文味來,即真正使學生嚼出一點味道來或者把學生引向語文審美閱讀的軌道,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
教朱自清的《春》,老師推敲那句“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咬文嚼字,深究一番,嚼出了一些味道來。春天來了,春日融融,春水渙渙,山也變得明朗潤澤了。還有的老師緊扣“太陽的臉紅起來了”一句設疑點析。春天來了,太陽給人什么感覺?“紅”字變動詞有何含義?這句話的弦外之音是什么?由生活經驗入手,啟動學生的審美想象,比較自如地把學聯想到春天的色彩,欣賞了桃杏艷紅、百花爭妍的美,產生了明媚春光的那種溫暖、欣悅的感受。
三、適時點撥
課堂點撥關鍵是教師能明察學生思維的`火花,及時加一把火。適時點撥一方面是在學生遇到疑難時,采用藝術化的點撥,及時解決學生的疑難問題。另一方面是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撥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總之,實施點撥教學的經驗告訴我:
點撥是一把火,促使學生的思維放出火花。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藝術化點撥,能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從而達到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3-27
初中語文的教學反思05-16
初中語文優秀教學反思10-24
初中語文新課改教學反思03-11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6-12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7
(精選)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7-09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8
初中語文教學反思(經典)05-15
【精選】初中語文教學反思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