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語文學科教學反思11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語文學科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1
20xx年9月20日,我去xxxx中學參加了xx省市名師工作室“新課標、新教法”教學觀摩暨研討會。此次活動以“緊扣新課標,探究新教法,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為主題,我作為主講老師,現場展示了一節原創作文教學課《公益廣告好,全靠語言妙》。
首先來回答幾個為什么。
為什么選擇廣告作為教學素材?因為它實在是隨處可見,你喜歡或者不喜歡,廣告總是無處不在,從報紙到廣播,從電影到網絡,從公交站牌到廁所門板。它是真正的接地氣,和每一個人如影隨形。所以當我在課堂上展示一些廣告語的時候,學生們才不覺得陌生和有距離,這才為下一步繼續研究廣告語先打下一個情感上的基礎。
為什么是公益廣告?廣告的類型很多,為何要選公益廣告?從個人角度來講,我希望教育教學不分家;從課程標準來講,自然是體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相融合;從國家意志來講,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能搭上界,比如文明、和諧、誠信、友善等等,公益廣告都有所體現。
為什么是公益廣告的語言?因為這是一節語文課呀,又不是什么媒體專業的專業課,所以我不能研究什么畫面啦、播出頻次啦、展示位置啦,等等。另外公益廣告的語言一般都是經過匠心雕琢,短小精悍,非常易于記誦傳播。其實司空見慣的背后往往是匠心獨運。從寫作的角度來講,體現了一個真理,那就是好文章是改出來的;而我這一節課的教學目的之一,就是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并在課堂上以及課下去努力踐行。
最后一個問題,研究公益廣告的語言最終想干什么?想讓學生們有鑄煉自己作文題目的意識,尤其是高考的應試作文。正如生活中我們對大多數公益公告也只是掃一眼就匆匆而過一樣,高考作文閱卷也是如此,很少會有閱卷老師把一篇作文翻來覆去研讀,多數情況下也只是掃一眼就給分了。但是無論一個閱卷者有多么不負責任,但他一定會把作文題目仔細看清楚。而所謂“題好一半文”是有道理的,因為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它既可以表情達意,又可以展示作者的寫作功底。對高考作文題目而言,其實各種修辭手法都可以運用,但是綜合考慮的話,還是對偶(對仗)效果最好,因為它一目了然,既利于表明觀點,又可以展示文采。
接下來說一下這節課的基本流程。(之所以用“流程”而不用“過程”這個詞,是因為狄聰玲老師點評說這節課推進得“行云流水”,毫無斧鑿之痕跡,呵呵。)
一.展示現象。先給學生展示了自己日常生活中抓怕的一些公益公告,有爬山時拍的“峽谷風光無限好,出行安全最重要”,有逛街時拍的“小草微微笑,請從旁邊繞”;有工地邊拍的“寧繞百步遠,不冒一步險”,有小區里拍的“家庭防火注意啥,煤氣電源勤檢查”。這些平時早就有積累,職業病嘛,走到哪,拍到哪;所以用的時候也是“信手拈來”,沒有費太大氣力。
二.分析好處。每展示一張公益廣告的圖片,就讓學生們點評一下,覺得怎么樣。感覺好,好在哪里;不好,差在何處。我不說,讓學生自己說。從感性到理性,這里需要思維參與,這大概就是新課標所說的“思維發展與提升”了罷。
三.歸納特點。最后我把多張廣告放在一張PPT上集中展示,然后讓學生們“提取公因式”,看一看這些廣告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學生們暢所欲言,當然,答案基本都在自己的預設之中。接下來自己用比較整齊的語言總結了四點:對偶修辭務必用,五言最佳七言行。押韻口耳易傳誦,仄起平收對聯成。
四.學以致用。給學生提供了兩張寫得不太好的公益廣告,一個是草坪上的“手下留情,腳下留青”,一個是山上的“山高人為峰,腳下需當心”;讓他們先指出其中的問題,然后再現場修改。第一個“手下留情,腳下留青”學生的點評非常到位。他們認為,第一,這是個草坪上的廣告,一般情況下用“手”踩草坪的可能性非常小;第二,只有八個字,而“下”和“留”就用了兩次,重復啰嗦,顯得語言太過貧乏;第三,“情”和“青”雖不同音,但卻同調,而且都是平聲,讀起來非常別扭。接下來的修改對學生來講還是有點難度,沒有特別讓人滿意的答案出現。不過我覺得這樣也好,起碼讓學生明白:從聽懂到掌握,從理論到實踐,有一條長長的路要走。從這一點上講,語文一點都不比數學簡單。
五.應考遷移。上課的是高三學生,我安排他們上課的時候帶上月考剛寫過的作文,讓他們現場修改自己考試中的作文題目。從實際情況出發,我適當降低了要求:在不改變愿意的基礎上,把自己的作文題目改成對偶的形式即可,如果可以押韻最好,如果能仄起平收就完美。同時隨便找了三個學生,讓他們把自己的原題目寫在黑板上,本來設計的是讓他們在黑板上修改,暴露他們的思維過程;但是從前面我對學情的把握來看,估計效果不會太好。于是就臨時決定自己跳出來當眾修改,光說不練假把式。三分鐘時間,我在黑板上寫寫畫畫,很快將三個題目全部改成了對偶樣式,而且全部押韻,遺憾的是時間局限沒有弄成仄起平收。然后叫學生們起來讀自己修改前后的題目,這里有一個縱向對比,讓學生自己和聽課老師都看到了什么叫收獲和成長。還是有幾個讓人耳朵一亮的很不錯的修改;而我最后展示的自己的修改,也讓學生明白了什么叫“平等中的首席”。
六.總結升華。我談了以下幾點意思:第一,生活的外延等于語文的外延,處處留心皆學問;第二,不僅要學會審視美,更要會創造美;第三,學好語文,高考拿高分,更要讓語文為自己的生活增光添彩。
現在說一下效果。
基本達到了自己的預設目的。后來點評的時候有老師提出來說感覺前松后緊,感覺課好像沒上完,留給學生現場練習的時間有點短。其實從教的角度來講,我僅僅是想給學生們播下一顆種子,就沒想著陪著他們發芽、生根,然后從小苗長成參天大樹。俗話說,“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我的任務已經完成。他們已經有了修改的意識,并初步嘗到了甜頭,或者說看到了別人從麻雀變成了鳳凰,自己也有點“蠢蠢欲動”,這就行了。
還有老師說關于如何修改應該給學生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議。語文學科不同于數學學科,不是給他一些具體的辦法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比如怎么寫對聯,三言兩語就可以把要求和辦法講給學生,但是他立馬就會了嗎?依然不會。這跟他們多年的語言積累、思維品質、文化修養、靈感智慧都有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些恰恰就體現了新課標所提出的語文課程“綜合性”的特點。而且任何“名人指路”不如“自己去悟”,所以我才沒有給太具體的修改辦法,我給了是我的`,不是他們自己悟出來的,意義就會小很多;我給了也許還會限制他們的創造性發揮,因為,我是一個人,他們一群人。相信最后一部分展示自己作文題目的修改結果時,學生已經明白:最好的老師在身邊,同伴互助,效果突出。
有老師建議最后展示老師自己的修改結果時,應該順便把自己的修改原因給學生說一下。我覺得很好,下次如果時間允許,這一點可以考慮。應該把自己所有的修改過程完全暴露在黑板上,然后給學生一步步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怎么樣變成對偶的,押韻的那個字是如何找出來的,怎樣再做局部調整直至完美的。就當解剖一個麻雀,相信學生們收獲會更大,畏難感也會少一些。
這節課得到了張老師、狄老師和馬老師的一致好評。
張老師認為我“眼里有學生,手里有方法”,“眼里有學生”不敢說,但“手里有方法”沒虛美。我覺得這是自己一貫堅持并且要繼續研究、突破的方向。一個語文老師,講得再天花亂墜,整天想著“詩和遠方”,卻不能幫助學生解決高考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我覺得自私了點,也缺少了底氣。
xx中學狄老師的評課很高大上,對照新課程標準條分縷析,令人佩服。她夸我膽子大,說我在外校借班上公開課的時候竟然敢“擠”學生,有幾次都把學生“擠”到墻角了。當時我聽著有點蒙,我雖然在教室里走動比較多,但是沒有跟學生有過任何身體接觸,更不用說“擠”學生了。后來問了一下任艷老師,才明白狄老師的“擠”是“擠兌”的意思。是說我多次在課堂上各種諷刺、無情打擊學生,毫不客氣地指出學生的種種錯誤;而最讓人佩服的是在這種情況下還能HoLD住場面,收放自如。我覺得這里面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上課的是xx中學最好的學生,他們的水平高,境界高,修養高,不跟我這個客人一般見識;第二,我是本色出演,不是矯揉造作,不虛偽,表揚是真表揚,批評是真批評,而多數人都喜歡和真實的人打交道;第三,我本身是一個有趣味的人(同學、學生評價,當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自我標榜,呵呵),雖然沒有預先埋伏很多包袱,但是課堂上有不少現掛,氛圍很好,聽課師生們都很享受,情緒高了,就會明白什么是玩笑,什么叫忠言逆耳利于行;第四,聽課的老師很多,學生在某種程度上也有表現欲,希望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給那么多老師。所以雖然我一次次有意無意地“擠”學生,課堂依然很和諧,其樂融融。
xx中學的馬老師和我接觸較多,了解較深,評課時不吝溢美之詞。她非常贊同我是“生活語文觀”(不過她以為用“大語文觀”表達更好),贊賞我的課堂駕馭能力,對我敢于在那么短的時間內現場修改學生三個作文題目表示非常佩服,她都擔心我掛在黑板上。這一點倒不是我有意賣弄,既是臨時決定,也是有意為之。我總跟其他老師說一句話:你沒有的,你沒有辦法給學生。換句更通俗更時髦的表達——你是怎樣,學生便是怎樣。她還說這節課切口小,功利性強。切口小有兩個原因,因為我不是他們的老師,我想盡可能畫一個句號而不是逗號;另外切口大了,師生們都難以駕馭,無法做到精致和唯美。功利性強,我把這句話當表揚聽。我的教學理念一直就是“學以致用”,堅決不用一些看上去很美的“屠龍之技”忽悠學生的同時為自己謀取功名;而這里的“用”既包括解決物質問題,比如高考,也包括解決精神問題,比如審美。如果說我有一些“功利”的話,我首先也考慮的是學生的“功利”而不是自己的“功利”,是不是有點偉大啊?哈哈。
總而言之,這節課不管成功不成功,但是我自己和學生以及聽課的老師,都感覺到過得嗨,也許這就夠了,因為快樂才是人生的終極目標。當然寫完這篇反思,自己的快樂又增加了一點,因為,沒有人逼迫,我選擇,我喜歡。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2
《新課程標準》確定了“人文教育”的目標,它倡導教學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主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個學生都成長起來。以往的教學總是在自覺或不自覺中實施以教師為中心的角色,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動地位都得不到體現。而只有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地位,才能促進學生的素質發展,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作為一名課改大潮中的新青年教師,面對《新課程標準》,在教學工作中應該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課改貢獻出自己的微薄之力。現將教學過程中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一、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
語文教學必須營造主體發展的環境。我們在教學中總是怕學生答得不好或答得不全,以至于有時候不敢將課堂時間放給學生。殊不知,正因為我們過于追求知識的終極結果,往往忽視學生作為主體的思維探索過程。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肯定,久而久之,學生就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失去了學習的動力。事實上,語文教學有其本質的特點: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即有很強的主觀性。對同一問題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對事物的感悟因人而異,對文章的分析受生活的影響。但是,一個人的思維只要存在合理性,并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發展,就已經達到了教學的目的,而不必像數學、物理那些理科的習題那樣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因此,我們在教學上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認識,并且鼓勵學生的自我認識。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營造學生主體發展的環境,就是要營造讓所有學生共同參與、全體發展的環境。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提倡的`是讓學生全面發展。在具體的操作中,我在教學設計、教材選擇、環境設置等方面都要努力創造讓學生全體參與的條件,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活動中參與研究、討論。比如說,課堂上對于問題的設置,應當針對不同的學生,有層次的設置不同的難易程度的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問題討論中來,只是做得還不夠,希望以后能做得更好,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科學家富蘭克林說過:一個人“停止了創新的思想,便是停止了生命"。中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最佳時期,而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只能在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因此語文教學活動必須以教材為憑借,但決不能局限于教材,應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體驗性能力寓于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更為廣闊的天空中翱翔。
(1)首創性原則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打破常規的、新穎的、與眾不同的獨創性思維,具有新穎性和獨創性。因此,在教學中要不斷激勵學生發表獨特首創的見解,切忌人云亦云,這才是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的源泉。
(2)求異性原則
創造性思維不僅要培養復合性思維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為了達到目標而尋找出新的具有獨特性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就表現為求異性的特點。
(3)發散性原則
給學生提供一定的信息,讓學生依據信息,廣開思路,充分想象。為達到某一目標尋找出盡可能多的能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的能力。同時,也可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我覺得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應該依據以上幾點原則,否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難以培養。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審美教育是培養學生感知美、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語文課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頗為豐富,這就要求我們加強自身的美學修養,在實踐中勇于探索、積累經驗、尋找規律,教學中給學生講一些美學理論,讓學生知道《春》是一種自然美,《心靈獨語》是一種人性美,《七根火柴》是一種社會美等。另外,要讓學生在對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認識每一種具體的美,如音樂美、結構美,內容美、音樂美、藝術美等。可結合教師講評提高鑒賞美的能力,進而來創造美,用語言行動來秒度時描繪生活,發現美,提高美的創造力。教育理論上曾說到“智育不好出次品,體育不好出廢品,德育不好出危險品。”可見一個人的德育好壞與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關重要的。在語文教學中可根據不同的課外內容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及時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來感染學生,用文章所體現的積極內容來陶冶學生。并且我們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言傳身教,用周圍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來點化學生。讓學生叢點滴做起,做一個有崇高道德的人。
四、讓學生養成傾聽的好習慣
首先,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要抓住機會鄭重其事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要善于表達;傾聽也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之一,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同時,老師可向同學表白:老師欣賞積極舉手發言的學生,同樣也喜歡專心傾聽的學生。在專心傾聽的基礎上,再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學生在明確要求之后,一般都能等待別人把話說完并努力去思考,理解同學的發言,即使同學回答有錯,在老師的提醒下,學生也會“耐心”等待。
其次,課堂上無論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都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可作提示,但不可打斷學生的發言。教師在評價學生也應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尋找學生發言的閃光點。這樣,學生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聽別人發言,首先要找到值得自己學習的內容,其次才是指正、補充等。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范,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在其間慢慢流淌!
初中語文教學肩負著極其重大的責任,是一項艱巨的工作。同時,創新教育也是一個嶄新的課題,語文教學需要創新教育為它注入活力,讓它向更加正確、健康、文明的方向發展。當然,創新教育這一課題,也離不開語文教學這一龐大的載體,只有把創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語文教學,并從某種程度上指導語文教學,才能推進語文教學整體改革,提高素質教育水平。教學反思《語文教學反思》一文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3
20xx年x月我所執教的六年級一班參加了海拉爾區教育局的抽測考試,本次語文學科抽測主要檢測的是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通過本次檢測,我對自己以往的語文教學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認真研究了出現問題的原因。希望自己能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使自己所執教的班級語文教學成績不斷提高,現將反思如下:
1、教學中應教給學生閱讀方法,培養綜合能力。在語文教學中,閱讀對于學生相對是個難點,是對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檢測。面對閱讀學生常處于被動、低效狀態。學生在考試中遇到考察閱讀能力的試題往往無所適從,表面上看,這似乎只是閱讀的問題,但回顧以往的教學時我發現,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我把知識的掌握當作學生學習的最終目標,從而使學生缺乏運用知識、運用方法解決問題的主動意識和實際能力,這樣顯然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在教學中沒有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導致學生不能全面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的語文閱讀問題,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缺乏,這是我今后教學需要改進的地方。
2、有效的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豐富學生的閱讀量。反思自己以往的語文教學,我發現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課外閱讀是語文實踐活動的重要形式,它的意義廣泛而深遠。課外閱讀既可以鞏固課內所學過的讀寫知識,提高閱讀和寫作水平又能夠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自學能力。課外閱讀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質,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所以,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一定會把指導學生進行大量的課外閱讀作為語文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教給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如認真讀書的習慣、積極動腦思考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質疑問疑的習慣、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這些閱讀習慣一旦形成,不但對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有所幫助,而且對他們將來的發展也會起到重要的作用。
3、上好作文講評課。學習語文的目的就是應用。會寫文章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十分重要的。我平時對學生習作的要求是按單元習作要求認真完成習作內容。對學生作文是否有新意、有創意要求并不是很高。所以導致學生整體習作水平不突出,寫作能力強的學生不多。這也和學生課外閱讀量小,提筆無話可寫有直接關系。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一定要注意在完成基礎要求后對有能力的同學多做拔高練習,根據學生的不同能力布置不同要求的習作內容,從而使優秀的學生顯露出來并逐步提高習作水平。
4、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優秀學生,提高語文教學的優秀率。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我比較關注學困生,總是擔心這部分學生被落下,課堂提問課下輔導較多,從而忽略了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對于這部分學生缺少關注和指導。在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要注意不要顧此失彼,真正做好“抓兩頭、帶中間”工作,使班級的優秀學生不斷增多,逐步提高班級語文學科的優秀率。
總之,通過本次檢測,我認識到了自己教學工作的不足,也找到了今后教學努力的方向,教學是一門教學相長的藝術,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反思并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我會在今后的教學中不斷的學習、向有經驗的教師請教,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4
聽了鄧愛靜老師的《巨人的花園》一課后,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自己講授《山中訪友》一課時的情形,覺得自己在語文工具性方面的教學做得實在不夠。
“感悟語言文字的情感”與“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是這節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課文的第3、4、5自然段都把山中的一切當作“友”來寫,但是,在表達上各有特點。很遺憾,我沒有讓學生完整地、對比地感受這種特點,在感受語言文字情感的基礎上滲透進“體會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滲透得不是很到位。
先說第3自然段,這一段是作者對老橋的傾訴:啊!老橋,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這澗水上站了幾百年了吧。你把多少人馬渡過對岸……你弓著腰……唯有你依然如舊。這段中一連用了四個”你”,對老橋的敬重、贊美之情溢于言表。
第4自然段作者轉換了觀察的角度,改為第三人稱敘述,林中的“鳥兒”呼喚我的名字,“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在進行這一段的教學時,我是這樣過渡的:“老橋是我的老朋友,樹林是我的什么呢?”聽鄧老師講課時,指導學生朗讀時,鄧老師沒有停留在學生的語氣的指導上,她還指導學生:“巨人在說這話時,會有怎樣的.心情?會有什么神態、動作?”指導學生朗讀這樣細致、到位,天長日久,學生的朗讀水平怎么會不提高?想想自己當時講到此處,如果我再追問一句:“作者還是像對老橋那樣傾訴嗎?”學生可能就能體會到表達上的不同。這節課的兩個重要的教學目標之一──“體會作者的表達方式”就體現得明顯、到位,語文的工具性將得到體現了。
當學生在我的引導下說出了“鳥兒、露珠、樹”對作者的知心話后,我可以這樣導讀:“明明是聽到鳥兒的鳴叫,作者卻說……鳥兒呼喚我的名字。明明是看到晶瑩的露珠,作者卻說……露珠與我交換眼神。明明是作者看著每一棵樹,作者卻說……每一棵樹都在望著我。”作者為什么要這樣說?──這是關鍵的一問,可惜,我給忘了。如果當時上課時,我能體現這一環節,相信學生對文章表達上的特點會更深刻。可惜當時上課時,我只顧得讓學生感悟作者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感情了,忽略了對表達方式的學習。
第5自然段的問候語,是作者與山里的一切融為一體后與山中朋友心與心的交流:“你好!清涼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你好!清涼的山泉,”體現了作者對山泉的“情”,“你捧出一面明鏡,是要我重新梳妝嗎?”是山泉對作者的情,作者不僅直接對山泉說話,連山泉對作者的心里話都說出來了,情到深處才有這樣的體驗啊!
如果說第3自然段的情感表達是:“我”對“橋”,那么第4自然段卻換了個角度,是:“樹林”對“我”,第5自然段是物我相融,既有從“我”對“山中的一切朋友”的角度,又有從“山中的一切朋友”對“我”的角度。
如果在教學時,抓住其中的一句,讓學生感悟這其中“情”的傾訴對象之別,學生在學習文章的表達上會更明確,更有針對性。
如果再上這一課,我會以“情”這條主線設計教學,把體驗文章的情感與學習文章的表達更完美的結合起來,實現語文教學的水乳融。走出門是“好心情”;見到老橋是對老橋的“敬重、贊美之情”;走進樹林是“鳥兒、露珠、樹”對“我”的親密無間之情;與“山中萬物”是“互訴心聲”。
如果真是這樣,語文課不真的實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統一了嗎?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5
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與高年級教學工作相比,三年級的教學有許多不同之處,是值得我們好好反思的。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他們開始從閱讀逐步成為學習重點,經常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對閱讀“度”很難把握,不能及時的把自己的見解表達出來。有時會存在一些“尷尬”的地方。比如,學生在課堂上坐姿歪歪扭扭、有的學生上課玩玩具。面對這些問題,我在摸索中前進。
一、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在面對這種亂課堂的情況,我們教師要引用好的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的學習上,把學生轉換成形散神不散,這樣的課堂教學就不會亂,如果學生沒把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上,形散神又散,這樣的課堂教學肯定會亂。所以,要想讓學生在課堂上躍而不亂,教師應該在學生思維形式與學習方式上擬定好課堂秩序的新規范,才能取得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師要明確要求
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鄭重地向學生強調,聽和說同樣重要,說是表達自己,讓別人聽明白,要善于表達。聽是尊重別人,弄懂別人的意思,因此,說要大膽、聽要專心,在傾聽的基礎上再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那就更好了。
三、要發揮示范作用
課堂上學生的發言是對還是錯,是流暢還是吞吐。教師要專心傾聽每一個學生的發言,偶爾作提示,但不要打斷學生的發言,發言時要讓學生養成舉手的好習慣,即使有不同的意見也要等到別人說完再說,不要在課堂上說與課堂無關的話題等。教師的評價中也要尋找學生的閃光點,這樣學生會在無形中受到了潛移默化,我相信在這樣秩序成長起來的孩子,會少一些自以為是、多一些尊重、少一些浮躁、多一些實實在在的知識、少一些毛病、多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
只要我們在課堂上堅持要求明確,堅持榜樣示范,課堂上學生的傾聽意識就會無其間慢慢流淌。語文課堂教學要改進很多,我這里所舉的一些方法也僅是“拋磚引玉”。但我相信,教師只要時時反思,工作是不是比過去有所改進、有所創新、學生學習興趣是不是更為濃厚、學習熱情是不是更為高漲。那么,我們的教學水平就會日益提高,在教海中探索就會更接近成功的彼岸。
關于學段教學的反思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三年級是一個由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的一個階段,也是一個在小學階段較為關鍵的一個年級,從三年級開始識字不是教學重點,但生字學習對一部分學生來說確實又有困難,沒辦法輕視;閱讀應該逐步成為學習的重點,但由于學生認知水平的局限,對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夠全面,閱讀學習的“度”很難把握;新教材中在二年級只是安排寫句練習,但到了三年級就開始練習習作,要求不拘形式的寫出自己見聞、感受和想象。這個跨越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老師的指導有時顯得蒼白無力……面對這些問題,面對全新的教材,我在摸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鉆研教材、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教學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各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2篇閱讀課文,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我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就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在教學中讓學生精讀感悟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讓學生進入角色,也就是進入課文的情境,讓學生感知:要成功,信心是不竭的動力,堅持不懈至關重要,但還需要不斷地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方式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多讀、多看、多思考,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
本學期的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肯定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
當今,是高科技的信息社會,學生可以通過各種渠道獲取知識,開闊視野。有時提出的問題,老師也會覺得束手無策。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
總之,新教材充滿著時代的氣息,內容上的更新,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在教法上努力創新,幫助學生從小練好語文基本功,為他們全面素質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6
本學期我擔任了三年級語文教學工作,本班人數60人,學生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從語文的學習基礎上分析,優等生多,差生也多。三年級是一個過渡年級,有很多地方對學生來說是比較大的跨越,比如三年級開始練習習作,不拘形式地寫出自己的見聞、感受和想象,這與二年級相比跨度太大,學生一下子對作文感到非常頭疼,如何幫助學生順利地實現這種過渡,我花費了很大的力氣,在探索中前進,在實踐中反思。
一、創建生動有趣的語文課堂,努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要想讓學生一堂課40分鐘全神貫注地聽講確實不易,就算是好學生也很難做到。老師講課的時候必須讓他們把焦點放在老師身上。由于班級人數較多,開始上課的時候常常覺得力不從心,覺得學生總是不是那么認真地聽課,不能那么專心,老是開小差,常常半路停下來處理課堂紀律問題。我開始反思課堂紀律不單是學生的問題,更多的也是老師的問題。于是我開始注重提高課堂本身的趣味性,更加用心地去好好備課。你的課有激情,學生們也容易被你的激情所帶動,所感染;你的課有意思,學生們才樂意全身心地步入你的課堂,走進樂于學習的世界。所以要用心備課、認真備課,不備好課,不進課堂。
二、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每次新授前都為學生布置具體預習任務,并適時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新課授完,指導學生認真復習。用小組長檢查,教師抽撿的方法進行督促。通過一段時間,學生知道該如何預習了,也能自覺做到復習。
(二)正確的上課方法。“該說時就說,該聽時就聽,該寫時就寫”,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學會聽課,認真做好課堂筆記。
(三)寫工整字,做規范作業。本學期,我重視了學生的寫字習慣的培養,課堂中適時提醒,課后抽出時間對學生進行寫字指導,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書寫。
三、加強輔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
由于本班學生人數較多,個體存在著明顯的差異,為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生來帶動差生,課外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設機會,給予鼓勵,樹立后進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所提高。
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學經驗的不足,本學期在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個別學生的不良的學習習慣還有待進一步引導改正。本班學生生性活潑好動,其中有一些學生在習慣方面存在著問題—寫字習慣很差,寫字姿勢不正確,不能自覺地完成作業。或遇到難題沒有堅強的意志,不會主動克服解決。
今后我將盡心盡力做好自己的教學工作,從這學期的工作中汲取營養、吸取教訓,不斷嚴格要求自己,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并運用到自己的教學的實踐中,使每一節課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7
觀看《小學語文教師教學技能與學科素養》講座后的反思
作為一名年輕的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努力使自身具備以下學科素養:
一、豐厚全面的文化底蘊
一個語文教師首先要有文化品位,要是一個勤奮的人,要是一個愛讀書的人。這話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現在教師不是不想讀書,而是沒有時間去讀書,學校的學生多,學校給教師安排的活動,作業的批改也很多,各種各樣的檢查也多,教師一天下來確實也很疲勞,也沒有心情去讀書。大部分是靠以前的積累,也就是在吃老本,倘若以前積累的多,還好一些,可是,很多教師不是這樣,這可能與自身的成長有關。魯迅說的好“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意擠總是有的”,一個教師缺少了文化內涵,想把語文教好不容易。所以,一個語文教師始終要樹立終生學習的理念,不斷的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不斷地從讀書中汲取營養,這樣才能適應現代教學的要求。
二、扎實過硬的`語言功夫
正確的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是語文教學基本任務之一。一個語文教師不能正確運用祖國語言與學生交流是不可原諒的,一個語文教師的語言不僅要用詞豐富、嚴密,而且要流暢、純正,要有邏輯性。
三、善于用“情”育人
一篇散文,一首古詩,一句名言,哪個不具有情感呢?要想教好語文,教師首先有豐富的情感,這種情感來自于對文本的解讀,來自于對生活感悟,來自于對學生的熱愛。一個善于用“情”的教師始終是想著語文中的情感的貫穿,始終想著語文中的情感的育人,始終想著心中寄情的孩子,始終和孩子一起共享著生活的快樂與幸福。激情需要培育,激情需要點燃,需要走進文本與讀者的內心,以情培育人。
四、敏捷的思維能力
所謂思維能力,就是指判斷、推理、概括、頓悟、應變等能力。思維也就是智慧。語文教學與其他學科不同的是,有很大生成性。教學有預測,但又不能完全預測,尤其我們主張“以學論教”,“順學而教”,這就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挑戰。如果教師沒有敏捷的思維能力,是很難駕馭課堂的。
除此之外,我認為教師的師德尤為重要,所以: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師德素質,為人師表,做學生的表率,然后才能教育好學生。記得在一篇文章上看到這樣幾句話:教育是事業,意義在于奉獻;教育是科學,科學的真諦在于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于魅力。我們要做一個有魅力的教師,用我們良好的師德去教育學生,去影響學生。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8
教書育人的原則。《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要正確處理語文訓練和思想教育的關系。”“要因文解道,因道悟文,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正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又在領會思想內容的基礎上,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收到語文教學應有的效果。”《初中語文教學大綱》明文規定:“語文學科對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些都告誡我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既要對學生進行知識傳授、技能訓練、智力開發,又要自覺地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心理輔導、高尚的道德滲透、現代文明意識培養等。要根據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非智力因素,教會學生做人,使學生學會生活。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是培養人的素質的關鍵,許多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身上存在的不是智力問題,而恰恰是非智力因素影響其學習效能。當前,青少年學生中獨生子女居多,受家庭和社會諸因素的影響,不少人品質滯后,或心理脆弱,禁不住小小的挫折;或自控能力差,紀律渙散,惹事生非;或依賴性強,缺少學習興趣;或唯我獨尊,自私自利。有的甚至走上犯罪道路。據有關資料統計,當前犯罪年齡不斷低齡化。凡此種種,都警示我們教書育人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迫使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中把培養“四有”人才的目標化為自覺的行動,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施以積極的影響。在課堂教學改革中,不能把語言文字的訓練同思想教育割裂開來,將思想教育游離于語言文字訓練之外,而是要憑借教材,從文人手,找準結合點,采用不同教學方法,潛移默化,滲透于語言文字的訓練之中,以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另外,文以載道,在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思想教育內容十分豐富。語文教學在育德方面有著無與倫比的優越性。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情操陶冶于一體,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又陶冶了情操,凈化了感情。一切成功的教學改革,都必須堅持教書育人的原則。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9
一、鉆研教材、了解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
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教學的依據,如何用好、用足教材,讓學生喜歡教材、喜歡學習,是首先值得考慮的問題。在對教材、教參深入研究后我發現新教材更注重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培養,對一些語文知識點要求不夠清晰、明確。如,本冊教材注意培養學生預習習慣、邊閱讀邊思考的習慣、通過各種方法理解詞語的能力,注重學生對課文獨特的感受。但對一些知識點在練習中雖有所反映,要求卻不夠明確,如標點符號的使用、比喻句、疑問句、反問句、設問句的了解、句式的訓練等。有了對教材較為正確、清晰的了解后,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就能揚長避短、課內外互相補充,使教材更加完善。
教材中的30篇課文,六個閱讀鏈接和六個綜合學習,針對不同的教學目標、學習要求如何與學生的學習實際相一致,不至于挖得深、學得難,讓學生覺得無話可說、無感可發。這又是另一個擺在面前的難題。我覺得這時教師就要對你的學生真正地有所了解,知道什么對他們來說是有難度的、什么是他們感興趣的、怎樣設計通過他們的思考、合作會有真正的提高。只有這樣,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教師才會有一個正確的教學預測,使教案更貼近學生、更合理。我想,這也是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備課的一個方面吧。當然,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要從實際出發,根據學習情況不斷調整。
二、不斷實踐,不斷完善,優化課堂教學
課堂是教學改革的主陣地,在課堂上教師在教給學生知識的同時,更要注重學生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的形成,真正學會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三年級剛剛從低年級過渡上來,教師的指導作用顯得尤為重要,在課堂上的'自主學習還是要通過老師的組織、引導進行。因此教師要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不斷小結、不斷反思,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在實踐中調整自己的教學行為,使自己的課堂教學得到最優化。如在教學《詩的材料》時,由于備課時側重于對課文內容的挖掘、側重于教學環節的設計,對學生的學情沒有正確的估計、預測,在課堂上,學生感到在跟著老師走,有些要求不知如何去操作,結果學得很累、學得被動。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在課后及時反思、小結,在后面的幾篇課文學習時,我特別注意這些問題,不再為了課堂的“完美”而勉強學生,有效地避免這些問題的再次發生。
三、挑戰自我、充實自我,在否定中成長
課上到現在,真的覺得是和學生在一起成長,有得有失。但最近卻不斷地發現經常在教學中遇到“瓶頸”,已有的知識、經驗已無法滿足不斷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30篇課文如果只用那么幾種教學模式去上,學生馬上會感到枯燥、無味,甚至有時對你的教學思路一清二楚,這樣的課還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學有時會感到“束手無策”,只是通過講講要求、讀讀例作、嘗試寫寫、作后評價,學生怎會對作文感興趣呢?……如何穿越“瓶頸”領略更寬廣的教學天地,這又是我最近在不斷反思的問題。如果僅僅禁錮在自己小小的教學天地里,對曾經的成績沾沾自喜,那只會有一個結果——不進則退!我想是到了及時充電、補充的時候了,多讀一些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蘊、向有經驗的老師多學習、多請教,對自己的教學多反思,提高自己對教材的把握、對課堂的駕馭能力,希望能沖破瓶頸,開拓教學的新天地。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10
本學期,我擔任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期末考試已完成,本學期的各項工作已畫上句號。為了能從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也為了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對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工作做一個全面的、系統的總結與說明:
一、班級、學生說明
本學期我擔任的是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工作。與學生之間比較熟悉,管理較容易。從學生語文基礎上分析,優等生多,后進生也不少。
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少部分學生漢語拼音沒掌握,生字詞不過關;
2、閱讀能力普遍不高,朗讀水平較差,“唱讀”現象比較嚴重;
3、書寫馬虎,作業不夠認真。
二、具體工作
1、制定教學計劃。
開學前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以及本冊教材的編寫特點,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全面系統的教學計劃。教學計劃按照學校的統一時間安排,合理設定了教學進度。根據本冊教材的訓練重點,規定了總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形成較高的語言表達能力;學會從內容提要中體會思想,分清文章主次;會聽、會說、會寫、會閱讀。對不同的課文明確了重難點。教學計劃使整個學期的語文教學在預定的安排下,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2、根據不同的課型,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法。
根據不同的課文類型與學生掌握知識的實際程度,我安排了不同的教學方法。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用最簡單、最恰當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
3、規范學生的學習習慣。
正確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利于教學的實施,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重點培養的學習習慣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課前預習,課后復習。每天放學時都為學習布置具體預習任務,并適時教給學生預習的方法。新課授完,必要求復習。用小組長檢查,教師抽查的方法進行督促。通過一段時間,學生知道該如何預習了,也能自覺做到復習。
(2)正確的上課方法。“該說時就說,該聽時就聽,該寫時就寫”,上課時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學會聽課,學會做筆記。
(3)寫工整字,做規范作業。強調文字書寫的重要性,并適時進行寫字訓練與指導。統一規范作業格式。長時間的督促訓練,使學生的字越來越好,作業越來越規范、美觀。
4、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語文方面的弱點重點突破。
1、字詞記憶:從開學起,堅持對課文中的生字新詞進行讀寫、聽寫。
2、課文朗讀:課堂上用了大量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與指導。
3、閱讀:從平時上課到考試,刻意讓學生進行閱讀的訓練,多思考,多解決問題,提高閱讀水平。為進一步攻破這一難點,也為了增加課外閱讀量,每周安排一節閱讀課,專門進行閱讀訓練。
4、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采用了一些個性化的方法:每位學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將所學課文,課外閱讀中看到的'優美詞句,喜歡的古詩詞,名言警句等進行摘抄記錄。提高學生對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進行記憶積累。
三、所取成績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本學期的語文教學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成績:
1、圓滿完成了開學前所制定的教學目標。
2、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有所提高。
3、學生的語言積累有所增加。
4、學生朗讀水平有了顯著提高,改變了“唱讀”的壞毛病,并且朗讀時能把握感情,有節奏,有停頓。
總之,當前新的課堂教學,應提倡靈活的教學,執教者必須做到胸有成竹“有課標、有教材、有學生”。課堂中做到形散神不散。用心與學生溝通,讓學生成為老師的朋友。讓師生之間、家校之間能步調一致,為著共同的目標而努力。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11
一學期來,對于自己這個班的教育教學情況真的是百感交集,更多的是挫敗感,但是其實有喜也有悲的!
我們這一個班是一個男生占了69%的班級。這個數據意味著,我們的班級會比其他班級更難管理。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男孩子較不成熟,較外向,學習目的性較差。而女孩子會比較懂事、沉穩。
雖然明知道男生們存在這么多的缺點,我還是不氣餒,還是委于重任,可是這樣試驗的結果是班級管理不力,良好班風難以形成。
一學期來,由于自己經常外出,于是班級管理沒辦法抓落實。四年級的學生正是小學階段個性的轉折點,一學期兩次的外出(福州之行,永春之行),忙著排練扇舞(差不多有三個星期的下午寫字課的時間都沒辦法上),忙著開街道的科學研討課(有兩個星期的時間去準備)所有的這些,造成這學期班級管理上存在很多問題不能及時解決,雖然搭擋幫了很大的忙,但是由于她較年輕,經驗不足,于是問題還是很多。班級管理沒辦法落實,加上時間上沒辦法保證,使得那些中下學生不能及時輔導,作業無法按時完成,且沒有時間去追回。一次又一次的惡性循環(一次沒做,我們沒辦法追回來,學生下次會繼續不自覺完成)!
雖然我在課堂上盡量讓多數的學生去發展,但是時間上的不能保證,于是出現課堂還是較多學生只是聽眾,學習較被動。這一點我也該反省:也許是自己的獨斷,快節奏,使得自己沒有多少耐心讓學生一而再再而三的'改正自己。我知道我的時間無法保證,但是我盡量做到作業一定按時批改,而且設置的作業也較完整。生字、寫字本、指導叢書課課做,日記一周一次,習作三周兩次。但是由于時間上的無法保證,因此聽寫沒法保證兩課至少聽寫一次。習作的批改上也較馬虎。全班學生的習作水平不高。
總的來說因為班級管理不到位,加上本人給中下學生的時間無法保證,造成班集凝聚力不強,學習氛圍不濃!有得有失,為了學生,為了一切的學生,下學期我會在班級管理上下功夫,以優帶劣,迎頭趕上!
打算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著手:
1、學習上,優劣結對子,互幫互學。
2、讓更多的同學體驗班干部的崗位,讓他們真正為班級發光發熱。
3、每學期要組織三至四次班干部學習會議。(由班干部執行)促使班干部快速地成長。
4、家校配合要緊密,盡可能獲得家長的支持。
5、班科任更好地進行配合。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01-04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05-27
(經典)語文學科教學反思05-27
高三語文學科教學反思03-01
語文學科教學反思14篇01-15
高三語文學科的教學反思(通用12篇)06-16
語文的教學反思11-01
語文學科的試卷分析及反思(精選12篇)10-27
語文學科教學計劃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