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教學《青蛙搬家》,故事淺顯易懂,但要讓孩子真正理解故事所蘊含的道理,并以此指引自己的做法,這對于只有六七歲的孩子們來說,并不容易。教師的引導就顯得很重要。
一、提問要有層次。
第一層次,提問“為什么青蛙會遭遇這樣的下場?”,這是分析原因。第二層次,提問“我們幫青蛙出出主意,它應該怎么避免悲劇的.發生?”這是思考怎么辦。第三層次,當學生想到了辦法,但辦法有漏洞時,應引導修正。提問:“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們,你聽到青蛙大聲地說是自己想到的辦法,你會怎么評價青蛙?”以此引導孩子進一步思考,去接近青蛙失敗的本質。
二、評價要以積極評價為主。
學生經過思考后對問題的回答,也許有偏頗之處,但答案都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教師應該給予孩子理解、肯定、贊賞,給予積極評價,這樣有利于激發孩子思考的欲望,將思考向縱深生發。如案例中的積極評價語:“是的!”,“哦,真會想辦法!”“這真是一只謙虛的青蛙,大度的青蛙,有團隊精神的青蛙!令人佩服!”
三、引導在關鍵處。
案例中學生說如果青蛙坐在大雁的背上,這樣它就可以張嘴說話,不會掉下去。這個學生是開動了腦筋想了一個避免掉下去的好辦法,卻不是青蛙掉下去的實質原因,如果老師把課上到這兒就結束的話,那孩子們無法深入本質去考慮問題。因此這就需要考驗老師處理課堂生成的能力。給予孩子充分的肯定后追根溯源,追問:“哦,真會想辦法,如果你就是站在下面的人們,你聽到青蛙大聲地說是自己想到的辦法,你會怎么評價青蛙。”孩子們自會豁然開朗,認識到如果這樣青蛙也會被人們批評驕傲,批評不禮貌。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元宵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同時體會親清、友情,使之更加熱愛生活。
2.能帶表情有節奏地朗讀、背誦課文,感受節日的歡樂。
3.用自己的學習方式來認識4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同學們,新學期開始,看到你們又來到學校真高興,不過,老師想問你們昨天玩得快樂嗎?那你們都做了哪些快樂的事?
2.這么多快樂的事都在一天了做,那么昨天一定是個特殊的節日,讓我們一起來說說《元宵節》。(師板書課題)
(小學生的思維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與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走入情境感悟誦讀
1.讀一讀,說一說,初步感知。
(1)同學們的元宵節都過得這么快樂,丁丁和冬冬也不例外,他們還編了四句詩呢!你們想不想讀一讀?那就以小組為單位,由小組長帶領,用你們的學習方法一起來讀一讀吧!
(2)小組匯報,讀全詩,相互評價(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
(3)讀完全詩,你在詩中知道了什么?(元宵節月亮是圓的;元宵節是正月十五;元宵節吃元宵等)
(4)同學們全班交流。丁丁、冬冬用這么美的句子把元宵節寫的這么快樂、那我們怎么讀才能也讀出對元宵節的喜愛呢?
2.讀一讀,聽一聽,感知韻律。
(1)老師不僅能看到同學們過元宵節的快樂,也能從丁丁和冬冬的詩中讀出了快樂,你們想不想聽一聽?請同學們認真聽,看誰最聰明,能夠猜出老師是怎么讀的?
師讀。(按節拍范讀)
(2)生練讀。(按生讀的情況而定,老師可借助拍手讀來激起學生讀的興趣,提高學生讀的質量。)
(3)全班學生齊讀。(拍手讀)
(4)小組讀。
(5)指名讀。(相機評價)
3.讀一讀,演一演,領悟情趣。
(1)同學們的“元宵節”都過得這么快樂,那誰愿意把你們家是怎樣過元宵節的給同學們演一演?(準備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標志牌,黑板上畫上月亮,利用教室創設家庭過節環境)
(2)邊演要邊背誦出《元宵節》。
(3)全班齊背。
(4)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學們又說又演的可把他倆急壞了,他們也想來演一演,不過媽媽給他們出了一些生字,我們來幫幫他們好不好?
(在學生讀一讀、說一說、聽一聽、演一演的整個學習活動中,體現出學生自主的實踐活動。伴隨著學生的活動,通過教師的適時調控,使學生的身心始終處于高度的興奮和激勵之中,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掌握較清楚。)
三、聯系課文識記生字
1.拿出本課中要求認識的4個生字和要求會寫的6個生字。(黑板出示)
2.小組同學在課本中,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找一找這些字,并記住它們。
3.匯報識字方法。
4.丁丁和冬冬正急等著我們呢,想看看這些字同學們都認得怎么樣了?開火車檢字。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生字教學也要請學生成為主動參與者,由學生自己想辦法記憶的生字會更深刻,更易接受。)
【課堂練習】
丁丁和冬冬看到同學們的表現非常高興,他們邀請同學們到他們家去玩,并一起找一找有關“元宵節”的其他知識。
【教學反思】
本課內容的教學,正逢學生親身經歷的.節日,學生對學習內容有親切感,易激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加強朗讀是本課的重要之處,只有按節奏來朗讀,才能在讀中再現意境,使學生體驗全詩的情趣。但一年級學生沒有這種意識,老師直接教授不能提高其學習興趣,所以我讓學生借助聽中感悟和拍手伴奏中感悟,從模仿練讀中得到自悟。由于半課的教學來源于學生的實際生活,學生學起來較容易,再加上我設置的演一演活動,更加深了學生對本詩的理解和記憶,同學們品得津津有味,也演得不亦樂乎。短短40分鐘,我采用了說一說、讀一讀、演一演、聽一聽、等手段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增添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在識字教學中,由于學生識字方法在上學期得到積累,我鼓勵學生利用自己最喜歡的方法來認識漢字,培養了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學生意識到識字的重要性,從而更主動的到生活中識字。由此,課程改革給學生帶來更多的機會,也帶給我對學生更多的希望,使每個學生都能快快樂樂的學習語文。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設計理念】
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習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注意培養學生對事物有正確的情感態度,使朗讀成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讀懂故事,初步了解春天的特點。
【學習目標】
1.認識“醒、雷”等8個生字,會寫“說、話”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能通過朗讀去感知和感悟春天的美。
3.能展開想象,用自己的眼光發現春天里事物的變化。
【重點難點】識字寫字、朗讀課文。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識八個生字,寫好“說、話”兩個漢字。
2、正確朗讀課文,學習背誦。
3、在朗讀背誦的過程中感悟春天的美麗。
【課前準備】生字卡片和詞語卡片,自備田字格,游戲題板
【教學過程】
(一)激趣,引入新課
1.小朋友,你們喜歡春天嗎?板書“春”字,說說你看見這個字想到什么?
2.做“一字開花”游戲,看誰說得多。
3.出示課文插圖,老師這兒也有一幅美麗的圖畫,想看看嗎?你看到了什么?(感受春天大地復蘇的.情景)。
(二)初讀,了解短文
1.同學們,春天來了,到處都是春天的氣息,你們看這幅圖上的小朋友們在干什么?(有的在拍照;有的在尋找春天;有的在唱歌。)
師總結:是的,他們唱呀跳呀,在歌唱春天,歌頌美好的大自然,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第1課。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出示字詞卡片,反饋讀音。
(1)板書課題:1.柳樹了
(2)誰來讀課題,柳樹怎么啦?(醒)誰能從字卡中找到“醒”字貼上去?(補題后讓這位學生帶著大家再讀課題)
(3)除“醒”字外,你們還會認兒歌中的哪些漢字?下面老師考考大家,請看字卡。(老師出示字卡,請學生讀字并組詞)
3.分節讀文,了解內容。
(1)讀第一節,說說你知道了什么?(春雷跟柳樹說話,柳樹就醒了)教師板書:說話醒了
①柳樹在誰的幫助下醒了?(春雷)教師板書:柳樹春雷
②春雷怎樣跟柳樹說話,小柳樹睡醒了又是什么樣?你能想像著再讀一讀第一小節嗎?
(2)春雷的朋友們還和柳樹在一起做什么啦?分小組學習第二、三、四小節。
①以小組形式匯報,老師板書:
春雨 洗澡 柳枝 軟了
春風 梳頭 柳梢 綠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飛了
(3)春天里的景物那么可愛,讓我們一起讀讀最后一個小節,看看著急了的柳樹在干什么?
①齊讀第五小節。
②請同學說一說又知道什么啦?教師板書:柳樹玩耍小朋友長高了。
③哪些同學愿意跟柳樹做朋友站起來,看著板書背一背。
(4)同學們,春天萬物都在生長,除了柳樹醒了,還有什么也醒了呢?
(學生自由說)
(5)春天真的是太美了,讓我們再欣賞這美麗的圖畫,讀一讀課文吧!(自由讀)
(三)鞏固生字,寫好字
1.看板書再讀詞。
2.指導書寫。
①同學們,這節課我們要寫好兩個相同偏《一年級語文下冊《柳樹醒了》教學設計及反思》這一教學反思,來自!
<
旁的漢字,你們看田字格表里是哪兩個字(說話)
②這兩個字的偏旁誰認識?(言字旁)
③寫言字旁時第一筆點起筆不能太低,橫要向上斜一點,折要向左斜一點,注意左邊偏旁窄一些,右邊部分寬一些。
④描紅。
⑤自己練寫,老師巡視。
⑥成果展示。
(四)板書設計
1柳樹醒了
春雷 說話 柳樹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軟了
春風 梳頭 柳梢 綠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飛了
柳樹 玩耍 小朋友 長高了
(五)課堂作業設計
1、背誦課文。
2、寫好“說、話”兩個字。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復習本課生字、詞語,背誦課文。
2.寫好“朋、友、春、高”四個漢字。
【教具準備】生字、詞語卡片,自備田字格表。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開火車抽讀字卡:醒、雷、澡、枝、軟、梳、梢、耍
2.完成課后說一說。
3.請同學領讀詞語:(老師出詞語,同學領讀)
(二)讀背課文:指名分小節朗讀課文,學生齊背。
(三)實踐活動:仿照課文編詩句,說一說。
(四)指導寫字
1、學生觀察,說說怎樣才能寫好這些字。
2、教師范寫。
3、學生書寫,師生評議。
(五)課堂作業設計
1、完成練字作業。
2、詞語連線練習。
春雷 說話 柳樹 醒了
春雨 洗澡 柳枝 軟了
春風 梳頭 柳梢 綠了
春燕 捉迷藏 柳絮 飛了
柳樹 玩耍 小朋友 長高了
【課后反思】
這是一首兒童詩,又似一篇引人入勝的童話,題目就散發出濃郁的詩意和純真的兒童情趣,引起讀者無盡的遐思。全詩有鮮明的形象性,賦予了春雷春風春雨等生命,符合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孩子們都很喜歡散發出詩意的《柳樹醒了》,課文的插圖及課件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感受到春天跳動的生命!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本單元由《山青青》、《小樹謠》、《古詩兩首》、《春雨的色彩》、《世界多美呀》五篇課文和“語文百花園二”組成。
本單元內容旨在讓學生感受春天的美麗景象和勃勃生機,激發學生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下面談談我在本單元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讓學生在不同方式的朗讀中感悟兒歌語言的美
在學生初步理解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后,我組織學生用不同的讀法去感悟兒歌語言的美。比如,在《山青青》這一課,我指導學生學習“樹青青,草青青,山花朵朵笑盈盈”這句話時,我先點名讀,然后追問這一長句里你最喜歡哪一句,為什么喜歡。同時讓學生通過朗讀讓人們體會到樹、草、山花的可愛,接下來再點名讀,指導朗讀、自由練讀、點名讀。讓學生通過不同方式的讀感受到兒歌中描繪的意境美后,再問“山花為什么笑”。讓學生感興趣,才能使學生有想象空間,更能體會到兒歌之美,景色之美。
二、引導想象,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如在教學《小樹謠》一課時,在學完課文之后,我讓學生說一說:小樹對小鳥說了些什么?引導學生將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進行創造性的`積累。小鳥聽了小樹話后會說些什么呢?讓學生充分交流,體現學生的個性化思維和想象,強化學生的口語表達,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三、重視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想象是智力活動的翅膀,是智力活動富有創造性的重要條件,教《春天的色彩》一課時,在討論小鳥的爭論問題之后,我設計了天空練習,春雨是( ) 。你們瞧,春雨落在( ) ,( )就( )了。以此來啟發學生想象還會有哪些小鳥?他們會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學生紛紛舉手回答:孩子們認為藍色的,春雨滴在小河里就成了藍色了。春雨是白色的,下在白色的樓房上,白樓房沖洗得很干凈。春雨是五顏六色的,下在大地上,大地就變成五顏六色的了”等等。
今后,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思索,不斷改進,在實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素質,使自己與課改一同成長。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棉花姑娘》是新課標人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第八組第30課。這是一篇童話故事,敘述了棉花姑娘請求啄木鳥、燕子等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過這個童話故事,讓孩子們了解燕子、七星瓢蟲、啄木鳥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下面摘錄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二課時的教學片段和相應的教學反思。
《棉花姑娘》教學片段:
老師:同學們知道最后是誰幫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學生(齊聲回答):七星瓢蟲
老師:對。在課文的第5自然段就告訴我們這個答案,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的第5自然段,并想一想應該怎么把吧表演出來呢?
(學生自己練讀,師出示課件第五自然段)
老師:這段話里,有多少個角色?
學生:三個。
老師:那幾個角色?
學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蟲還有一個導演讀敘述部分。
老師:我們學習小組有六人,三個人一組來一次表演,怎么樣?
學生:好
老師:請三人小組長分配角色,趕緊演一演吧!
(學生三人一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蟲,有的讀敘述部分)
老師:哪一組想上臺來演一演?
(三人上臺)
下面的小朋友要認真聽,注意看,如果他們演得確實很好,請給點掌聲;如果你覺得還得改進的話,請你來當導演指導一下該怎么演。待會兒我們要評選最佳演員和最佳評委。
生表演后,臺下學生有的鼓掌。
老師:老師看到有的小朋友為他們鼓掌了,他們到底演得怎么樣呀?
學生1:我覺得七星瓢蟲飛的時候還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來。
學生2:我覺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問七星瓢蟲的時候很驚奇。
老師:你是說她臉上有驚奇的表情吧?
學生2:是的。還有,導演那個“圓圓的`”讀得不夠圓。
老師:那,你覺得應該要怎么讀?
學生2:“忽然,一群圓──圓──的小蟲飛來了……”
老師:(對著七星瓢蟲):導演,能接受嗎?
學生(點頭):能。
學生3:導演讀“飛來了”讀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飛那么快。
學生4:七星瓢蟲應該從遠處飛來。
學生5:七星瓢蟲在問棉花姑娘的時候要邊飛,要不回掉下去的。
老師:小演員們,你們能改進嗎?
學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聲)
老師(小結):棉花姑娘的表情還是那么驚奇,不過,老師要對七星瓢蟲提個建議,很快吃光動作要快些,行嗎?
學生:行。
老師:我們的最佳演員應該評給誰呢?
學生:應該評給棉花姑娘,應該評給導演。
老師:老師要給這兩位最佳演員戴上小紅花,我們的七星瓢蟲還要加把勁呀!最佳評委應該評給誰呢?
學生:應該評給立昊、應該評給怡昕!
老師:老師也要為他們戴上最佳評委花。
老師:小朋友會演,會評了,能有感情地讀讀這個自然段嗎?誰來讀?
學生:讀
老師:誰來評一評?
學生:不要讀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這兩個詞讀得快點就行了,要不就沒感情了。
老師:要怎么讀才是有感情,你能來讀一讀嗎?
(學生有感情地讀)
老師(指著屏幕):她讀得真好,我們也有感情地讀一讀吧!
學生:(齊讀)
《棉花姑娘》教學反思
在教學《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時,為幫助學生理解,我讓學生通過合作表演來理解了“很快”、“驚奇地問”等詞語,促進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讓學生先在小組中分角色表演,又讓學生對表演進行評議。把讀、演、評融為一體,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使其對課文的理解更深,學習效果更好。學生在歡樂的課堂氛圍中喚起了學習的情感,既發展了語言,學會了傾聽、評價、欣賞,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老師關注了學生的發展,真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
這個教學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處。比如:教學中,學生指出“圓圓的”一詞要讀得圓一些,這是件好事,但我沒有及時引導更為重要的詞語“很快”和“驚奇”應該怎么讀更好,使得此處的品讀理解只停留在淺層次上。在鼓勵學生方面,今后應該像趙志祥老師說的那樣,對學生不要太吝嗇要多看一看他們進步的地方,讓他們經常嘗到成功的喜悅。<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姓氏歌》是一篇有關姓氏的兒歌,第一節通過問答的方式,告訴了我們一些常見姓氏的寫法,第二節列舉了一些中國姓氏.整首兒歌節奏感強,通過誦讀極易引發學生的興趣.
優點之處:
本課我采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游戲,生生問答游戲,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與節奏.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解決了背誦任務.附:(游戲)
(1)師:你姓什么?(或39人齊問)
生:我姓張.
師:什么張?
生:弓長張.(弓+長=張(加一加的方法識字))(2)師:你姓什么?(或39人齊問)
生:我姓馬.
師:什么馬?
生:馬上的馬.(組詞法識字)
不足之處:
出示的音近字或者形近字過難過多,沒有較好的聯系課文中出示的生字,導致課堂節奏過慢,沒有完成教學設計中應有的環節――書寫指導.
整改措施:
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把寫字的比重放大!不過多的去拓展講解較難的形近與音近,同時注重孩子們的握筆姿勢和寫字姿勢.在黑板演示字的筆順時,要放大書寫!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語文園地一》認識與天氣有關的常見詞語。能主動在生活中識字。認識字母表,能有順序地正確認讀,能將大小寫字母相對應,熟記字母表。能正確認讀“見、萬”等8個生字,將它們按照韻母“an、ang”準確分類并書寫。能借助拼音正確朗讀詩歌,大致讀懂詩歌的內容,激發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了解全包圍結構的字“先外后內再封口”的筆順規則。借助拼音,正確認讀8個四字詞語,并熟讀成誦。通過“和大人一起讀”,搞懂詩歌的內容,感受閱讀的樂趣。
一、教學效果:
《語文園地》恰恰是每個單元最重要的版塊。在本課的設計中我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通過新老知識的銜接,學生的自主探究、同桌或四人小組的合作等教學方法,讓學生發現漢字的構字規律,在提高學生自我發現能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學習的趣味性,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在鞏固識字的過程中,通過一首自編的兒歌復習,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復習鞏固了7個生字,朗朗上口的兒歌,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此次活動旨在引導學生自主識字,發現漢字的結構特點,進一步感悟漢字的形體結構美。這三組字有一個共同特點,都是和天氣有關的詞語。學生在整體認讀中,增加識字量。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在探究和發現中學會學習,體會發現的快樂,激發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
二、成功之處:
本課教學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法進行教學,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和諧、安全的情境,學生在自主的空間里,自由奔放地想象、思維和學習,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本課教學設計有梯度性,先抓課本上,再向課外和生活中延伸。如在完成第一題時,老師設置了《祖國多么廣大》的情景,讓學生練習說話;在完成第二課時,要求學生充分的抓住《日積月累》文本的特點,通過朗讀討論的形式,來理解文本的意思,理解重點字詞的意思,比如“春回大地”、“柳綠花紅”能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作者的心情,并且能讀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充分的尊重了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在實施開放式教學的過程中,《和大人一起讀》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堂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生成、發展與變化,培養學會主動探索,敢于實踐,善于發現的科學精神以及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創新意識。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春筍》一文寫的是在春筍在美好的春天來臨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熱情贊美春筍不怕困難,頑強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兩個自然段,第一段寫春筍被春雷喚醒后,紛紛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寫春筍出土后,頑強向上生長的情景。
這篇課文,雖然簡短,但是讓學生完全進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筍的克服一切艱難險阻,頑強的生命力,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教學中我創設情境,以讀悟情。
《春筍》這篇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以詩一般的語言,形象地描繪了春筍在美好的春天到來之際破土而出、旺盛生長的情景,為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教學設計做了如下嘗試。
一、利用實物突破難點
課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春筍穿著淺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課堂上我將一個從菜市買來的春筍,讓學生近距離的觀察春筍那尖尖的腦袋,胖胖的身體,淺褐色的外皮……然后有用刀將春筍春筍的“外衣” 一層一層地剝去,那“嫩生生”的筍肉。孩子們直觀地感知春筍的鮮嫩、細膩,當然會發覺春筍很像里三層外三層包裹著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語訓練發揮想象
課文開頭寫道:“一聲春雷,喚醒了春筍。”在讓學生模擬了春雷的聲音以后,我說:“那,雷公公是怎樣喚醒春筍的呢?誰來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們一聽,興趣來了,紛紛要求做雷公公。
一生這樣叫:“春筍,春筍,快醒醒吧。春天來了,快來看看春天吧,它多美呀!”
一生這樣呼喚:“春筍,春筍,快出來!快出來和朋友們一起玩兒。”
一位小女生,用很輕柔的聲音說:“春筍,春筍,快醒醒!快醒醒!春天來了,它在等你出來呢!”
看!我們孩子的語言就是這樣貼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著,我讓孩子們都做雷公公來喚醒春筍,愿意怎么喚就怎么喚。
三、動靜結合、激發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喚下,春筍破土而出了,文中這樣寫道:“它們沖破泥土,掀翻石塊,一個一個從地里冒出來。”這個地方,我試著讓學生來演一演。
我隨手拿起一張廢紙和一支鉛筆,對學生說:“小朋友,這張紙代表地面,這支鉛筆代表春筍。誰能來表演‘沖破’的意思?”一個學生走上來,手拿鉛筆放在紙的下方,慢慢地把紙給頂破了。應該說,他的演示是正確的,他們理解了“沖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塊該怎么表演呀?”我讓孩子們自己想辦法。一個人就是一個春筍,書包當石塊壓在頭上,學生作出使勁的表情,將掀翻的動作做得惟妙惟肖。
上述教學設計,旨在通過直觀教學,使有限的教材內容再生無限,為發展學生的想象力提供廣闊的空間,以致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春雨在窗外沙沙地下著,我帶著一份愜意有走進了教室。恰好,今天要上《春雨的色彩》這篇課文,伴著春雨落地的聲音,孩子們很愉快地學習了課文。臨近教學結束的時候,我問孩子們:“燕子說春雨是綠色的,麻雀說春雨是紅色的,小黃鶯說春雨是黃色的,你認為春雨是什么顏色的?”問題一拋出來,孩子們便唧唧喳喳地議論開了,緊接著冒出幾只小手來。有的說:“春雨是紅色的,春雨一過,太陽便路出笑臉。”有的說:“春雨是黃色的,春雨一下,迎春花就開了。”……突然,衛文昭站起來說:“我覺得春雨是無色的,因為它落進池塘里就不見了。”江凱威說:“春雨應該是五顏六色的,因為春雨過后就會出現彩虹。”前面那些孩子的回答都在我的意料之中,可江凱威的回答卻讓我感到意外,“春天也有彩虹嗎?”我不解地問。“有啊,有啊!我見過春天的彩虹。”有學生在下面喊起來,我還真沒聽說過,又怕學生弄錯了,接著問:“你是在穿春裝的時候看見彩虹的`?彩虹一般是在夏天出現的。”學生很肯定地告訴我:“我肯定是在春天看到彩虹的。”這下我心里沒了底,因為我確實不了解這方面的知識。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我坦然地告訴學生:“對于春雨后會不會出現彩虹這個問題,老師確實不了解,不過下課以后老師準備查閱這方面的資料,然后告訴你們。”一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我就打開電腦,在搜索引擎里輸入“彩虹”二字,經過查閱得知,彩虹在各個季節的各個時段都有可能出現,只是出現的頻率不同罷了。
第二天,我把自己查詢到的結果告訴了孩子們,孩子們對此很感興趣,于是,我鼓勵孩子們回家作這方面的研究,并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孩子們十分樂意。
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在課堂中的地位由原來的主導地位變為現在的引導地位,學生也從以前被動的接受學習,變成課堂中的主體。這兩者角色的轉變,給了教育教學很好的發展契機。所謂教學相長,就是課堂中教師和學生平等的對話,它能是教學雙方都能從中受益。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知道“審美疲勞”這個詞,最初是在電影《手機》上。當時沒太在意,也沒往深處想,只知道人們用它來形容對人或者事因長時間接觸而產生的一種漠視和厭倦感。直到有一天當我自己認真觀察周圍的教育、教學現象,有所感觸有所思考了,我才明白在生活中的審美疲勞比比皆是,而教育教學中,同樣存在著著不容忽視的審美疲勞。
常常會:剛接班的半學期,學生個個看起來都那么可愛,他們也愿意圍著老師問這問那,課堂上更是爭相展示,毫不示弱,可過段時間后學生課堂上精力不集中多了,舉手發言的人屈指可數,學生一上課就“靜若處子”,下課便“動如脫兔”;平時上課也不咸不淡的,一聽說有公開課班里就像開了鍋,興奮異常;更奇怪的是,原來的語文老師常常感嘆他們班的學生是如何如何的“木訥”,啟而不發,但偶爾有老師去代課,對學生的評價卻是大相徑庭。我就在想:這些現象是不是人們常說的“審美疲勞”呢?
上個星期,由于一年級的陳老師生病了,讓我代課。我一進教室后,學生就歡呼雀躍,畢竟他們的興奮代表著我這個老師是受歡迎的。也許正是因為他們的歡迎,讓我心頭一動,為什么我不能給他們上一堂別出心裁的語文課呢?
我醞釀了一下,準備和孩子們一起學習《毽子變乖了》,雖然教材內容不熟悉,但是卻上得神采飛揚。
開始,我在黑板上板書“毽子”,請同學說說,“誰認識我們今天的新伙伴呢?”學生是爭著大聲地回答的,隨即我又像魔術師一樣從講臺桌里拿出一個毽子,學生都睜大了眼睛,發出“哇塞”的贊嘆聲。目的達到了,這是快樂學習的開始。接著我讓他們聽聽老師的朗讀,再找找“你是從哪些句子知道毽子在老師的.腳上是很乖的?”“讓它高,它就高,讓它低,它就低,讓它……”引導學生邊比劃動作邊放聲讀,他們對這樣的做法感到很新鮮,自然就聲情并茂。課上到這,我忽然想起小孩子最希望別人表揚的就是“乖孩子”,于是就把毽子比喻成孩子,不懂事的時候總是不聽話,媽媽要他往東它就偏往西,慢慢地,媽媽經常跟他在一起玩,給他講道理,小孩子就變得越來越聽話,越來越乖了。這樣形象的比喻似乎非常接近孩子們的想法,他們很容易接受,上有了體驗:“老師,以前我的字寫得特別差,后來我反復練習,字也變得漂亮了,而且還在學校的書法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呢!”“寒假時,老師布置我們背唐詩,開始背得很慢,我都不想背了,后來媽媽告訴我要堅持,我讀了很多遍,最后全會背了,我特別開心。”
40分鐘,所有人都覺得太短了。課后,他們回味于這樣的語文課,希望我還來代他們的語文課。我知道這是源于他們的快樂與輕松。但細細想一下,發現其中也有著一定的奧秘:
因為這堂課改變了學生的審美疲勞,不是嗎?我用表演的形式來教他們朗讀課文,孩子的新鮮感自然而生。我是教高年級語文的,今天卻冷不丁地跑到低年級為他們上課,不能不引起他們的注意。他們饒有興趣地看著我如何教他們學課文,卻原來變成了邊表演邊朗讀課文,聽老師關于毽子的比喻,還可以和老師、同學面對面地交流。
其實,孩子和我們一樣,看多了一件事,看多了一個人,自然會產生審美疲勞。而我們如果改變了這種局面,就會引起孩子心中的波瀾。一堂讀讀議議的語文課改成了課本劇表演,孩子興奮,因為沒有了回答問題;一堂本該冥思苦想的作文課變成了活動課,孩子興奮,因為不必咬筆頭了;一次熱熱鬧鬧的小報評選改成了當場送上小紅的形式,孩子興奮,因為評價成了有形的東西……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一個頑劣的孩子,在老師眼里是不可救藥了,可是換了一個老師,他卻改變了,因為他聽慣了那樣的說教,看慣了那樣的眼神,習慣了自己的地位,他疲勞了,心中沒有一絲漣漪了。
也許審美疲勞并不是因為事物不美,而是我們展示美的方法、角度單一、不生動,當然在審的人眼里便不美了。面對孩子的審美疲勞,我們能做些什么呢?
改變自己一成不變的教學風格,(單調的教學方法學生難免產生如食雞肋的疲勞感。)會讓更多的孩子從你身上獲得汲取知識的快樂;
改變自己臉部肌肉的位置,即使是微笑也讓它變得多樣化;
改變自己近乎僵硬的教學語言,(教師語言直接影響著課堂氣氛。)幽默、詼諧、充滿的語言更能博得學生的喜愛;
讓我們能像魔術師那樣,在不經意間給孩子一個驚喜,讓他們每天都能收獲不同的幸福,讓我們的校園變成他們最向往的地方。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飽含激情的語言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新的光彩。
今天的識字課是上午第三節。我和孩子們在間操時間玩了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很是開心。孩子們很興奮,我也很開心。接下來的語文識字課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開始的:“同學們,我們這間教室里有一()老師,有一()學生,窗外有一()柳樹,天上有一()云”說到這里,一陣涼風徐徐吹來。教室里安靜極了。我突然改口問道:“孩子們,我們的生活幸福么?”同學們高聲回答:“幸福!”“你感到了怎樣的`幸福呢?”我緊緊追問。孩子們先是愣了一下,接著舉起小手大聲說了起來。孩子們的思維是跳躍的。我任由孩子們隨意去說。(這一環節的設計是為切入本單元教學主題而設計的)幾分鐘后,我的教學繼續進行。我的語言飽含著幸福,快樂。孩子們學習的熱情非常之高。由此我想到:自開學以來,我上了很多次識字課了。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獲。但這一次的效果最好。看來上語文課的情緒很重要啊!飽含激情的語言可以讓我們的語文課堂煥發新的光彩。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俗話說:讀書百遍,其意自見。這其中的道理顯而易見。新課改以來,我們早已屏棄了原來重在分析說教的閱讀教學,而逐漸把閱讀教學的重點放在朗讀感悟上。然而,當我們面對學生,特別是一年級學生時,我們本已明確的教學目標卻很難實現。
原因何在?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各方面能力都比較差,要想讓他們始終把注意力集中在課堂的反復朗讀上當然很困難,但如果老師能利用好孩子好奇心強,容易被感染,善于模仿這些特點,實現以讀代學的教學目標就容易得多了。因此,我總結出低年級閱讀教學的兩大方法:快樂閱讀、以情導讀。
在教學《兩只鳥蛋》這節課的第二課時時,我將自己的想法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在45分鐘的課堂教學中,除去對識字的檢查復習和“唱、聽”兩個字的寫字教學。整整30分鐘我和孩子們跟隨作者的情感時而歡呼雀躍,時而焦急萬分……我們都成為了課文中那個淘氣的小男孩,都為鳥媽媽擔心著急,都愿意讓小鳥回歸自然,享受百鳥爭鳴的景象……這就是快樂閱讀,以情導讀的結果。
快樂閱讀:只有最大限度的激發孩子們閱讀的興趣,才能讓他們樂讀、愛讀,進而想讀、會讀。
本節課的教學從組織教學到識字檢復、詞組的積累與課文的導入,每一個環節都注重了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評選小明星,創設情景進入文本,讓孩子的快樂貫穿始終,不斷變換的形式很好地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大聲讀是情感的宣泄,輕聲讀是感情的內省,帶著動作表演讀更適應孩子的表達方式。每一次的讀有每一次的要求,每一次的讀都有不同的收獲。
以情導讀:用教師的情感帶動孩子的情感,為孩子們創設一個情感氛圍,孩子們才能在感染、模仿中讀出情,品出味。
本節課在這一點上體現得尤為突出,第一小節,抓住了“小小的'、涼涼的、真好玩”三個詞讓孩子充分體會小男孩看到鳥蛋時的驚喜、興奮和快樂。并通過觀察圖畫、動作演示為孩子創設情景,激發情感。第二小節,小鳥出生的課件對學生體會“兩只鳥蛋就是兩只小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再加上老師的感情渲染,孩子們真正感受到了生命的真諦,這才有了感情充沛的朗讀,也為后面的學習奠定了情感基礎。
這兩點實現了,那么,悟出效,習得法,激活思的閱讀教學要求自然也能比較容易的落實。
就拿我在本節課開始設計的詞語積累這一環節,看起來只是對課后“我會讀”的詞語積累環節的落實。其實是有著特殊意義的。
(1)激發興趣,巧妙導入
美麗的大自然能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在大自然中引出課文既自然又符合單元主題。
(2)悟出效,激活思
在大自然的背景下,讓學生說出看到的景物,如天空、樹木、鳥蛋、鮮花等。然后老師引出“小小的鳥蛋 鳥蛋小小的”的詞組進行朗讀練習并要求學生模仿說話。既讓孩子體味到了重點詞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又體會了不同的表達方式。激活了孩子的思維。
(3)朗讀指導,自然遷移。
在這一環節先指導孩子練習相關詞組的朗讀,孩子會讀“小小的鳥蛋”“涼涼的鳥蛋”“彎彎的小路”……自然會將朗讀情感帶入課文,運用其中。這不就是習得法?
另外,在習得法,悟出效,激活思方面,其他環節的教學也都有所體現。如第三小節,帶著動作表演讀——一個“捧”字與“拿”字的對比,一個“連忙”的表現,就抓住了文章的主旨,體味了重點詞句的意義。在第四小節的拓展中,歌詞的填寫及深化了文章的中心,有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所以,才會有學生充滿感情的個性化表達。在體驗了“讀”的整個過程之后,孩子們自然也學到了“讀’的方法。
任何一節課,不管設計得多么巧妙,做了怎樣精心的安排,如果預設不能符合孩子的實際,不能從孩子的角度出發,適合他們的特點,那么所有的安排、設計都形同虛設。所以,快樂閱讀、以情導讀還要踏踏實實的從全面了解孩子入手。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今天和學生一起學習了《識字6》。這是一篇又關數量詞的識字課,雖寥寥數語,卻精雕細琢,讀起來朗朗上口,意蘊深遠。教材把數量詞分類集中在四幅不同的圖畫之中,通過幾組數量詞勾勒出幾幅亮麗清新的風景畫,看似隨意,實則有意。每一處均選取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來表現,將識字巧妙地與幸福快樂的生活場景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感受美麗景色、感受生活美好的同時,認識漢字,感知不同事物的數量詞表達方式,重點是讓學生了解并掌握數量詞的用法。
教完本課之后,通過和各位老師的共同評課,我覺得以下幾方面做得不錯: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這篇課文比較簡單,沒有什么情節,在朗讀時不是太能吸引學生的'朗讀欲望,預計學生在朗讀幾遍之后就沒有多大興趣了,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創設了“帶著大家去旅游”的情境,把整節課串聯起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這樣的情境,學生整節課的學習積極性都很高。
二、識字教學扎實有效
這是一篇識字課,應以識字教學為重點。在識字教學中,我注意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識字特點,設計了“帶拼音讀——去拼音讀——交流識字方法——讀詞語”的識字過程,使學生從易到難,扎實有效的掌握了生字。
三、游戲教學貫穿整節課
一年級的學生最喜歡做游戲,在游戲中掌握所學知識。在本節課教學中,我設計了一項師生互動環節:我說生接。不僅鞏固了所學知識,還很好的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識字環節,我還設計了“摘蘋果”識字的游戲,在快樂中鞏固生字,使學生愛學、樂學。
總體來說,本節課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也給了我驚喜,但是還有一些細節問題做的不夠好:
一、教學環節不太緊湊。整堂課下來,感覺很松散,尤其是識字環節,雖然這節課是以識字教學為主,但這個環節占用的時間過長,以至于后面課文朗讀的不夠充分。
二、識字方法沒有加以歸納和整合。學生在交流識字方法時說出了很多方法,加一加、加偏旁、組詞等等,還有學生說出了形聲字,老師應順勢引導,把學生說出來的方法加以歸納和整合,比如有學生用加偏旁的方法,老師應引導:“還有哪些字也可以用加偏旁的方法來記住?”這樣,既總結了方法,又節省了時間。
三、拓展環節有點兒流于形式。在拓展環節,我設計了讓學生看圖編課文,是想訓練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并達到正確運用數量詞的目的。但時間有點倉促,也沒想好組織形式,只是讓學生說出了數量詞短語,應該引導學生注意仿出原文的意境和詩意來,而不能僅僅為了能用數量詞而仿寫。
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我認為,我對學生的組織不夠,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關注學生方面還需大大加強,真正走近學生,融入其中,才能建立師生平等關系,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更加努力,積極學習別人的優點,使我的課堂教學能力更進一步的提高!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這節課給了我今后如何進行語文園地教學的一個啟示,即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語文,注意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進行拓展延伸。
“語文園地”除了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系統地梳理,整合,鞏固以外,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那么,如何才能讓“語文園地”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樂園呢?
一、 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情境
剛入學的'小學生,好動愛玩,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在他們的觀察和想象中,客觀世界是擬人化的世界,大至一片森林,小至一個小動物,在他們眼里,都成了有情感有智慧的精靈。根據學生的這一特點組織教學,也就抓住了教學成功的關鍵。創設情境的做法尤為適用。上面片斷一的教學就是創設了“大森林游戲”的情境,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激起了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輕松完成了鞏固識字、積累詞語的教學任務。
二、 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延伸拓展
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文本資源,引導學生從中發現字、詞、句的規律,并進行遷移。如“我會認”,“比比寫寫”,“讀讀說說”等訓練,都應該引導學生在自主發現的基礎上認字、寫字、說句子,而后以教材為依托進一步將教學作必要的延伸。如上述片斷二“比比寫寫”的教學“快點動腦想一想,還有沒有這樣的字兄弟?”這一環節的安排,意在引導學生將學過的形近字進行歸類,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拓展性訓練。
語文教學的課堂越來越廣泛,我們應該大膽、充分地挖掘生活中的語文課程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進行創造性的語文教學活動,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才能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這一周我們聽取了低年級組仇老師的《端午粽》聽評課教學,我更是受益匪淺,他的教學水平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幾乎整堂課沒有瑕疵。針對仇老師的這節課,我做一個簡單粗略的評議,敬請仇老師指正。
本節課的優點很多:
1、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
仇老師讓學生讀書時,比較注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如能及時提醒學生在讀書時端好書本,坐正姿勢,讀書做到一拳一尺。
2、注重字詞短語的層層深入訓練。
如先緊扣課文內容:()的竹葉,()的糯米,()的棗。
拓展填空成: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
再增加難度:()的()
這樣層層加深,達到擴展訓練的目的,又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
在這中間還借用猜謎的形式填空,激發了學生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獲取知識,增強能力。
3、注重在學文中滲透寫作方法的指導。
如學習粽子的色、香、味時,能告訴孩子們是由外到內的去寫,這就有意識地指導了孩子的`寫法,初步潛意識地有目的地培養了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適時的板書也清晰、簡潔、重點突出。仇老師的聲情并茂,激情飛揚也活躍了課堂氣氛,體現了樂學教育。
4、注重用動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年級的小孩子最喜歡看動畫片了,所以仇老師就抓住孩子們的喜好心理適時運用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比如,出示問題說,人們為什么要在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愛國情懷,就用動畫片告訴孩子們答案。孩子們看得津津有味,學得認認真真。使整堂課都在仇老師的激情教學和孩子們的樂學中完美收官。真可謂是興趣充滿了課堂,課堂在笑聲中結束。我們也被這好看的動畫所吸引,所以這堂課取得了聽課老師們的一致好評,獲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總之,仇老師的這節評講課優點很多很多,我不再一一敘述。
鑒于以上的評價是我本人對仇老師這節聽評課的粗略看法,有說的不恰當的地方敬請原諒。我今后一定多向仇老師請教學習,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做一名優秀的語文教師。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端午粽》教學反思3
本課語言形象生動,其中有許多值得學生積累的詞語,比如對粽子樣子、味道的描寫中,分別用“青青的、白白的、紅紅的”來形容箬竹葉、糯米和棗,可以歸類積累,同時在學習疊詞的基礎上感受句子的韻味和節奏。文章用詞也很豐富,如“美滋滋”“又黏又甜”這些鮮活的詞語,為文章增添了光彩,使表達有了韻味。這些詞語的運用使課文對端午粽的描述更為形象。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這些詞語進行歸類、理解和運用,豐富了學生的積累。
不足之處:部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不高,不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組長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匯報時不夠自信等,這些問題我都會在后期的教學中不斷改進。
改進措施:
1、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把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作為本課堂教學的關注點,多讀,讓學生學會提問。
2、我用了一個填空式的形式,把端午粽的樣子、味道和花樣,讓學生梳理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9-22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教案及反思02-14
一年級下冊語文識字的教學反思04-21
一年級語文下冊《識字》教學反思04-20
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23
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范文02-20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