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大全15篇]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上周,我上了一節課是《我應該感到自豪才對》。這是一篇童話,故事講述小駱駝因為受到小紅馬的嘲笑而感到委屈,后來跟媽媽到沙漠旅行,明白了駝峰、腳掌、眼毛的用處,從而對自己有了正確的認識。文章富有情趣,寓動物常識于情節生動的童話故事中,是一篇培養學生正確審美觀的好教材。但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通過內容感悟故事中蘊涵的人文思想,透過文本,挖掘文本的價值取向,依然存在一定難度。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做了以下幾方面的設計:
一理解題目
題目是文章的眼,理解了題目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首先,讓學生度課題,說出“自豪”的同義詞,反義詞,讀題目,從而幫助理解題目。然后,通過強調不同的詞來讀題目,培養學生的語感,為最后理解“自豪”做準備。我學習的是薛法根的做法,可是我高估了自己的學生。學習非常好得尚錚竟這樣讀:我應該感到自卑才對、我應該感到不自卑才對。不過還好,讀后他很快就發現了自己的錯誤,并進行了糾正。
二讀中感悟,體會情感變化
在學生自讀課文后,找一找表現小駱駝心情的詞語,學生能一下子找到“委屈”“自豪”兩個詞語。然后我讓他們說說為什么感到委屈?學生都能復述出第一段的內容。并且讀小紅馬的嘲笑語氣讀得很好。然后用“那它后來為什么又自豪呢了?”自然過渡到第二部分的學習。
三借助媒體,分角色朗讀,了解腳掌、睫毛、駝峰的作用
課文中描寫的沙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很遙遠,大部分的學生都沒有看過沙漠。而本課中的小駱駝的駝峰、腳掌、眼毛的作用只有在沙漠中才能顯得出它的作用。因此我借助多媒體,通過圖片的展示和語言文字的訓練,幫助學生感受沙漠的惡劣環境,建立對沙漠的了解,為下文的學習作了鋪墊。接著我話鋒一轉:就是在環境這么惡劣的`沙漠里小駱駝和駱駝媽媽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通過分角色朗讀,讀出駱駝媽媽和小駱駝的語氣。感受駱駝身上難看的東西的作用。接著用“我感到自豪,因為”說話訓練。先結合課文說,再結合自己說,讓學生說自己想說的話,同時提升本課的主題,學生由駱駝的自豪引發到自身的自豪,由此及彼,由人及己,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信心。
四、指導拓展延伸
除了讓學生理解課文的內容外,還讓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與小駱駝進行心靈的對話,并利用文本的“空白”,啟發學生想象:沙漠旅行后,小紅馬和小駱駝再相遇時,小駱駝會對小紅馬說什么?由于時間不充足,這個練習放在課下進行了,從反饋的作業來看,效果還是不錯的。
前松后緊,這是我在教學中經常存在的不足之處,比如這節課,在題目上就浪費的時間較長,覺得學生讀得不到位,就反復讀,但同時缺乏有效的指導,勞而無功。又致使后來的說話訓練有些倉促,續編故事只能放到課下進行。另外,學生在有感情朗讀的時候,總覺得讀得不很理想,與我的期望有一定的距離。我想還是由于學生沒有在老師的引導下真正走入文本,抑或是教師本身缺乏足夠的激情吧。這些問題都應該在今后的教學中努力改進。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第三組課文都是一些有趣的故事,告訴我么應該怎樣看問題,怎樣想問題。
根據課文特點,對話較多,在教學中我也主要抓住對話通過朗讀、表演、討論來學習。如《南轅北轍》抓住主人公和朋友的對話體會人物的得意無知,南轅北轍。
《驚弓之鳥》重點通過人物的對話朗讀體會人物特點,讓學生認識一個善于觀察、思考和分析的更羸。同時明白驚弓之鳥的字面含義以及比喻義。記得當時我讓學生討論了“害死大雁的是誰?”這個問題,緊接著解釋了驚弓之鳥的含義。這里處理不當,沒有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讓學生通過思考體會出比喻義。或者順勢讓學生談談學了這篇課文的收獲。《畫楊桃》我主要抓住同學們與老師之間的兩次對話來體會他們不同的反應以及老師的不同反應。同時以父親和老師的話為難點來體會無論做什么事或看問題都應該實事求是的道理。在體會老師和父親的話時,可能是引導不到位,學生答的就是“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是不一樣的”“不要嘲笑別人”“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之類。總是重復說,總是不能答出精彩。當時似乎又變成了我的獨角戲,又是我說出實事求是。是同學們積累詞匯不夠?是我執著于他們要答出更準確的'道理?還是朗讀體會不夠?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自讀課文,我講得也比較簡單,自讀、學習詞語,就拋出幾個重要問題“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三個徒弟是怎么畫的?”“為什么小徒弟會受到稱贊?”讓學生自學,然后反饋。現在反思,應該要讓學生再說說啟示。不過還是一個老問題學生在反饋“為什么小徒弟會受到稱贊?”時,又只是講到表面的他畫的好,讓人覺得有很多駱駝,他畫了“一只駱駝……另一只……”。只有李奕初說道他的畫有種若隱若現的感覺,讓人猜不出到底有多少駱駝。沒有更深刻的想法了,甚至沒有人說道課題“想別人沒想到的”……孩子們是沒詞匯么?后來我引導也說不出更深刻的想法……創新,智慧,多想多動腦,他們也想不到?那估計讓他們回答啟示還是會是這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一、學生的原創性在設計課中的體現。
本課在教學中我關注學生的原創性。在課的引入部分,讓學生看老師是如何由兩張彩紙變成一頂博士帽,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再欣賞大師、老師、小朋友設計制作的帽子,層層總結。大師的帽子具有時代性、地域性。老師的帽子是由各種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裝飾材料設計的,而欣賞小朋友的帽子又別具一格,具有功能性。通過欣賞作品,讓學生開展帽子的設計教學和創作。我個人覺得這一原創性展示是有必要的,而且也有助于學生對帽子的理解和學習本課的興趣。讓學生感覺到設計帽子并不是難事,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做得很好。
二、帽子設計突出“新”字。
帽子是常見的生活用品。學生們都非常熟悉,要讓學生畫一個帽子不是一件難事,但要學生設計一個帽子,對于學生來說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設計必須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所以,在教學中我在“新”字上做文章。結合帽子設計的三個要點,分別是造型、裝飾、功能。讓學生在這三個要點上求新。如:造型新主要通過夸張、變形;裝飾新關注顏色漂亮、圖案豐富、裝飾物多樣等;功能新主要通過對生活中的需要來設計,如:音樂、防困、太陽能等。這一系列的教學通過學生的討論、作品的欣賞、教師的點撥、課件的輔助等,達到讓學生理解、明白設計的方法。通過這一主要環節的教學,讓每位學生都能成為帽子的'設計師。從教學的效果來看達到了目標。
三、人文性在美術課中的落實。
設計將其定位于純粹的技術,設計的作品肯定是失敗的,教學也肯定是失敗的。現代設計凸現的是人文性,富有人性化的設計才會是成功的設計作品。在本課的教學中,我特別關注帽子文化的滲透。讓學生通過課前的調查、收集帽子的相關知識,并在課堂上作介紹。另外,我在本課的教學中將“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作為本課的課眼。讓學生明白設計帽子不是本課的最終目標,本課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明白一點:美術是為生活服務的,我們的生活需要美,美需要我們去創造。讓本課的內涵得到提升。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在本課的教學中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如課的時間較緊,設法讓學生將想法都一一表達,有一些知識點只能點到為止作品的展示沒能進行充分的評價;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還不夠到位等。我想經過不斷的反思和實踐一定會得到提高。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綜合性學習”選一個傳統節日,寫一寫自己家過節的過程。
“交流平臺”要求我們通過本組教材,學習圍繞一個意思把一段話寫清楚。
“日積月累”讓學生積累4個相同形式的成語。
一、教學效果
在本節課教學中,圍繞本課教學目標,我主要取得了以下教學效果:
1.“綜合性學習”要以中國傳統法節日的文化內涵為核心。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通過查閱資料、調查采訪、親身體驗等多種形式進行寫作,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2.“交流平臺”教學中,以本組課文的段落為例,交給學生分析如何圍繞中心句把一段話表達清楚。
3.“日積月累”自讀四個成語,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每個詞的意思。然后積累相同形式的成語,看誰積累的最多。學生們記錄在書。
二、成功之處
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我最大的成功之處是:“日積月累”我先讓學生自己讀通讀順,適時引導,學生粗知大意即可,最后讓學生熟讀成誦。豐富了學生們的詞匯量。
三、不足之處
1.“交流平臺”中交流的時間不夠,使得學生沒有全部充分發言并表明自己的.觀點。
2.“日積月累”學生們體會詩意有困難,填鴨式的講解需要改正。
四、改進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這節課的話,我會這樣做: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指導下,從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入手,通過查閱資料、調查采訪、親身體驗等多種形式進行寫作,引導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知識,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拉近學生與傳統節日文化之間的距離,增強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今天,我執教了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12課《想別人沒想到的》,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一個畫師考三個徒弟,看誰能在一張同樣大小的紙上畫出的'駱駝最多。結果小徒弟用“以少代多“的創新思維方法贏得了稱贊的故事。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閱讀和理解。
新課程指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教材要求教師在講略讀課文時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學生自己把課文讀懂,并在讀中掌握讀書方法,提高閱讀能力。首先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讓學生依據教學提示進行合作學習,并圍繞著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教學時,注重學生的朗讀指導,主要指導學生讀好三位徒弟的畫和畫師的稱贊。
由于時間關系,最后沒有讓學生聯系實際談,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盤古開天地》這是一篇神話傳說,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盤古的巨人開天辟地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盤古雄偉、高大的形象,贊美了他為開辟天地而勇于獻身的精神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一、抓住重點創設情景
在這堂課上,“以讀代講”貫穿始終,讀得充分,讀得多樣。課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講了盤古分開天地。在教學時,抓住“掄”“猛”等詞語體會盤古的動作,并加上自己的動作,讓學生感受這些詞語用的所妙之處。課文描寫天地變化時用了這段話“清而輕的東西,緩緩上升,變成了天;重而濁的東西,慢慢下降,變成了地。”應用了大量的反義詞,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找出來,體會作者用這些詞語所妙之處。
創設一定情景,讓學生體會盤古為了讓天地成形,做了怎樣的付出。“頭頂著天,用腳使勁蹬著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老師引讀:不知過了多少年,盤古就這樣頂天蹬地。一年過去了,生接讀……一百年過去了,生接讀……一萬年過去了,生讀……結果“盤古也累的倒了下去。”
二、結合文本展開想象
在指導閱讀完第四自然段后,我這樣引導學生:
師:同學們,多么神奇的畫面啊!讓我們共同合作,分享這神奇的文字,再現這神奇的畫面吧!全體女同學讀盤古身體的一部分;全體男同學讀盤古身體變化的部分,注意讀出巨大的神奇的變化!
學生進行合作朗讀,感悟盤古身體的.巨大變化。
師:同學們,你們看到的神奇畫面難道僅僅只是課文里所寫的嗎?仔細看,你還會看到更多更多的畫面,大家想想盤古的牙齒、鼻子、耳朵、頭發、眉毛、手指頭、腳指頭、骨骼、經脈……會變成什么?
出示句式:他的(),變成了()的()。
師:請你們仿照上面的句式,將“他的( ),變成了( )的( )”補充完整。
學生自由說。生:他的手指,變成了高高的山峰。
生:他的牙齒變成了一座座火山。
生:他的頭發變成了長長的柳枝。
生:他潔白的牙齒變成了晶瑩的鉆石
生:他的經脈變成了縱橫交錯的立交橋。
生:他身上的細胞變成了活潑可愛的小朋友。
給學生廣闊的空間,學生的想象會讓你驚嘆不已。第四自然段末的省略號是課文本身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所在。教師應該充分把握文本本身的特點,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進行語言文字訓練。在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在充分朗讀課文的基礎上,設計男女生合作朗讀來整體感悟語言表達的結構。即:盤古身體的一部分變成了自然界中的什么。為了引導學生把語言表達得更生動具體,教師特別強調是變成了“什么樣的”“什么”。留下空白,讓學生有問題可思考,有時間可思考,有機會去思考。這樣的課堂就會相對地少一點灌輸,多一點啟發;少一點講授,多一點學生的思考和活動。只有這樣,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
不過整堂課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我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雖然有示范,有激情導語,學生能有一定的表現力,但我卻忽視了讓學生邊讀邊想,沒有很好地將語言文字與畫面想象結合起來。
精心的付出,就會有收獲。那份收獲會使我更加充滿信心地迎接每一天,面對每一次挫折,永不放棄。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恐龍》是蘇教版小學語文第六冊中的一篇知識性短文。文章通過生動的語言介紹了孩子們心中最神奇的一種動物。以平時學生對恐龍的興趣和認識來看,我想孩子們對這篇課文一定很感興趣的,所以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中多花了些氣力,希望能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達到不僅能讓孩子們了解一些恐龍的種類、形態及生活習性等,掌握介紹一種物品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將這種探究延續到課外,培養學生對恐龍知識的持久興趣,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以達到持續發展的目的。下面就《恐龍》一課的教學,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一、預備期——課前查閱相關資料。
恐龍生活在非常遙遠的古代,而且是在地球上消失了幾千萬年的`史前動物,離學生的生活十分遙遠。如果教師只憑借一張嘴、一支粉筆進行教學,很難使學生充分感知課文,領悟情境,可能還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此,我鼓勵學生回家查詢恐龍的相關資料,然后有條件地把資料打印出來或者重要的記錄下來,讓大家在晨會課上進行恐龍知識的交流,從而使學生初步了解了一些恐龍的知識。
同時我也做了大量的課前準備工作。借助網絡資源,查到了很多相關資料,并制作了《恐龍》的課件。我們反復查閱資料,集文字、聲音、圖像于一體,竭力再現恐龍生活時代的場景和意境,力圖使學生身臨其境,獲得生動、真實、親切的感受,促進學生的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觀賞期——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時,一開始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就播放了有關恐龍生活場景的錄象。當畫面上出現成千上萬不同種類的恐龍在地球的各個角落里奔跑、嬉戲、漫游的宏偉場景時,學生們都睜大了眼睛,驚嘆不已。美麗的畫面,拉近了孩子與文本間的距離。孩子們仿佛進入了恐龍的時代,他們興奮不已,對自己所要學習的對象又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
三、觸摸期——研讀文本了解特點。
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見過,其種類、外行和習性都是科學家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在文章多處運用了打比方、列數據、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為了讓學生了解不同種類的恐龍形態、生活習性等,我在制作課件時也力求圖文結合,即每一種恐龍都和相應的圖片和文字說明相配。為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在研讀課文,了解恐龍的教學中,先重點教雷龍,教會孩子們學習的方法。
四、探險期——拓展閱讀探索奧秘。
“你們猜測一下恐龍是怎么滅絕的?”將學生的興趣更廣泛地指向課外閱讀,探索這至今尚未揭開的神秘世界。有興致的可以相互借閱書籍,交流資料,觀看電影等。
把這堂課設計為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課,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進行學習,提供了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網址,引導他們閱讀。我相信,利用網絡學習,不拘泥于課本,學生會有更多的體會。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我很早聽到這個詞語,前不久,我與學生一起研讀課文《驚弓之鳥》時,有意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大膽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多數學生根據課文后面的思考題,對射箭高手更羸的經驗之談表示認可和贊揚后,也有少數學生談了自己的不同感受:
一學生說,我覺得我們應該從這只可憐的驚弓之鳥身上吸取一點教訓,那就是從小就要培養自己經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像這只雁一樣,只因為被箭射傷過,后來一聽到弓弦響就驚慌失措地墜落到地上。
我們班上不是有的同學曾經因為某次考試不及格,受到家長的訓斥,現在一聽說考試就心慌嗎?--這個學生由落地的驚弓之鳥談到了當前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要注重培養青少年經受挫折的能力。這是本課教參書書上并未涉及到的內容。我帶頭為他的獨抒己見鼓掌。
另一學生說,我覺得更羸的所作所為不值得稱贊,因為他缺少人道主義。他明明知道那只受傷的鳥不能再受驚嚇了,但為了在國王面前顯示自己的高明,又故意拉動弓弦,使那只可憐的鳥又一次遭受精神上的打擊,摔落在地上。鳥是人類的朋友,更羸的惡作劇有點殘酷無情了。
這位女學生獨辟蹊徑,居然能從保護鳥類的角度來談感受,體現了女性注重情感同情弱者的心理體驗特征。同樣,這樣的感受內容也是教科書上沒有的。雖然有的學生認為此說有點牽強附會,但她能大膽地說出自己的獨特感受,且言之有理,這一點就值得充分肯定。我又一次帶領全班學生熱烈鼓掌。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海底世界》是一篇科普文,以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介紹了海底奇異的景色和豐富的物產。
在范讀課文以后,我讓學生交流分享了預習成果,展示了導學單。接著,我又從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入手,前后照應讓學生抓住文章是圍繞“景色奇異”“物產豐富”來寫的,接著讓學生去找哪些段落寫了景色奇異,哪些段落又寫的是物產豐富,先理清課文的主要脈絡,發現課文描寫了海底動物、植物、礦產,既是物產豐富又構成了海底奇異的`景色。
海底世界非常奇異美麗,但學生真正見過的不多,因此我運用現代多媒體計算機技術,從互聯網上找到、截取并制成了具有生動、直觀的視頻錄象,從大海的視頻入手,結合海底光線和發光的深水魚的,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課文的魅力。
課文二、三自然段描寫課海底的動物,海底的“各種聲音”是一個謎團,學生難以想象、猜解和區分。課文用“有的……有的……還有的”句式列舉出來,每句又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對聲音進行了描摹。這樣,海底各種動物發出的不同聲音就介紹得一清二楚。我在教學時,抓住這四個句子,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情感體驗,讓學生模擬一下蜜蜂“嗡嗡”、小鳥“啾啾”、小狗“汪汪”和打鼾的聲音,比擬他們的不同,從而想象出海底動物發出的各種奇異的聲音。這樣的教學方法,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使學生深刻地了解了文章所描寫的內容。
在這堂課中,我結合了補充習題和硬筆習字冊,不僅鍛煉了學生的寫字能力,也及時鞏固了所學知識。在課堂快要結束時,我又運用了導學單,讓學生把這節課自己的收獲寫在上面,也可以通過畫的方式。總的來說,我對這節課的效果是比較滿意的,但是仍有不足,仍需努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驚弓之鳥》教師這樣開課”這件事已經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關注,就連動物報小雁子也給我發了一封報道:本報訊,昨天我一同胞飛過魏國,被該國射手更羸一箭射死,死者的母親已經告上法庭,狀告更羸殺害野生動物,法院已受理此案,將擇日開庭審理。”
然后教師故意很嚴肅地說大雁國已經對更羸治罪,責成我這個法官把更羸抓住,判處死刑。學生情不自禁叫起來:不行。看來教師從課文特點出發,從孩子年齡特點出發,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情境,孩子們都愿意到課文中給更羸找證據開脫罪證,孩子們在這種強烈的閱讀需求中的的確確讀進課文中去了。
但是我一直有個疑問:為什么孩子們都這么一致認為更羸沒有罪呢?是對更羸喜愛的感情驅使?是教師語言的暗示?這兩者都是可能的.原因。但不應該沒有一個孩子有不同看法呀,課堂上這樣同一的聲音讓我感到困惑和不安。我問老師:怎么沒有一個孩子會認為更羸有罪呢?老師笑了,說:有,小組討論時,有孩子提出,被同學按下去了。哦,原來如此。孩子們和老師真是“心心相印”啊,知道老師需要什么樣的聲音,就發出什么樣的聲音,真會“配合”老師啊。我提出這個問題時,有人不以為然,認為這個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創設這個情境讓孩子讀書。我卻始終難以釋懷:教師創設情境的目的是讓孩子們更好地讀書,讀得有趣味,讀得主動。如果為了這個目的,犧牲掉孩子們獨立的人格培養,我以為是因小失大。我想之所以有孩子會按下其他同學的發言,說明孩子們已經不是全身心真正投入學習,而是在配合親愛的老師在表演。孩子們這樣做肯定也是以前積累下來的習慣。可見,我們的課堂還沒有真正轉變觀念,還是在為老師的教服務。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張揚學生的個性,哪怕那樣的課堂會失控,會難以操作,但是孩子們是在用自己的心說話,敞開心扉說自己想說的話,沒有任何顧忌。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這次上課上得不怎么好,我覺得我課前準備得不太充分,課標研讀的不是很仔細,只注重字面意思,沒有深層理解。一般來說,小學三年級的學生對于古詩的要求是會寫其中的生字,可以有感情的朗讀、背誦古詩,粗略地了解古詩的意思。可是我這節課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實在太難了。知道每個字的意思,然后升華到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加上一些本不應該在三年級的課堂上出現的詞匯:修辭手法。這些對于三年級的小學生來說,真的不合適。
雖然在這節課我盡力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盡量給學生自己學習的機會,可是,當他們回答時,沒有進行合理的引導,以致于他們的回答很零散。學生不是寫字的機器,一些知識他們要主動接受,這樣才會轉化為他們自己的東西,而如果他們是被動的接受,那他們只是短時記憶,我們所追求的是他們的`長時記憶。可是在這節課,我總認為自己的答案是正確的,因為我是從輔導書上抄下來的,孰不知,學生的答案有時也是十分精彩的,不應該磨滅。有時候運用他們說出來的答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他們覺得他們也是很不錯的,也可以增加課堂的氛圍。這方面我做得遠遠不夠,我總是出示我的答案,然后讓學生抄下來,這種做法十分乏味,剛開始學生不會怎么樣,久而久之他們會認為語文課十分的無趣,天天抄寫,認為語文課就是寫字課,這樣他們會討厭語文課。作為一名新時代的教師,我們不光要把語文課上好,教給學生知識,而且要把課上得精彩,讓學生喜歡語文,愛上語文。
這節課讀古詩這塊也沒把握好。學生讀得太少了,而且我只是讓他們畫間隔符,讀了兩遍,運用搖頭晃腦也只是個形式,沒有讓學生帶著感情去讀。一般來說,要讓他們理解了作者表達了一個怎么樣的感情,然后把自己當成作者,這樣才可以讀得有韻味,有感情。可是我只注重了字面意思,沒有把學生帶到這個情景中,這也是我的一個失策之處。要把學生帶到情景中,不光要圖文結合,教師的引導,教師的語言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在這節課上,只是讓他們看圖片,理解字的意思,沒有進行一定的引導,學生對于這首詩的理解還停留在字面的意思,所以他們沒法讀出感情,縱使停頓對了也是照樣畫葫蘆。所以在這方面我還要加強。
對于學生的發言,要進行引導,畢竟他們還是三年級的小學生,回答的不會很全面,還要進行適當的鼓勵,這方面我做得還不是很好,要繼續努力。上課要給他們思考的時間,互相交流的時間。
這首古詩的生字詞在這節課我基本上沒有提及,而三年級的小學生是要求會寫生字的,他們也經常會寫錯別字,這就要求老師在課堂上把生字詞教給學生,特別是幾個易錯字要重點講。
總而言之,通過這節課,我知道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學海無涯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弄清實驗是怎么做的,結論又是怎樣得出的。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你們對蜜蜂有什么了解呢?
2、學生匯報。
3、師:蜜蜂有很強的辨別方向能力,無論被拋棄到哪里,它都能自己飛回原處。這種能力是怎樣發現的呢?法國科學家法布爾,是第一位在自然環境中研究昆蟲的科學家,他窮畢生之力深入昆蟲世界,在自然環境中對昆蟲進行觀察與實驗。本課我們來看一看法布爾是怎樣觀察蜜蜂的。
二、初讀課文
1、分小組讀完課文,給難讀的字正音。
2、自由讀,討論:你對這篇文章印象深的部分是什么?
三、理解課文
1、小組內合作完成表格
驗證內容
驗證過程
驗證結果
2、學生匯報,師生共同完成表格的填寫內容。
3、質疑
(1)在完成表格的過程中你發現了什么?
(2)你從哪里發現的呢?(要求學生讀出有關詞句)
(3)看到這樣的驗證結果,你有什么想法?
4、嘗試用你的體會到的感情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5、從作者的做法里你得到什么啟發?
(凡事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動手動腦地去尋找問題的答案。)
6、分小組合作學習交流體會。
四、總結:
大科學家法布爾以嚴謹求實,積極探索的科學態度,認真研究蜜蜂辨認方向的本能,給我們的啟示是每一個人都要以嚴謹認真的態度對待我們身邊的每一件事,要從小培養自己的科學素養,積極探索,為科學事業貢獻力量。
五、作業
1、完成相應習題。
2、選做:讀讀《昆蟲記》這本書或選段。
教學反思
我在教學《蜜蜂引路》這篇課文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蜜蜂真的會引路嗎?”并組織學生討論。一部分學生認為從文章的.后一句話中可以知道蜜蜂會引路的,因為列寧說:“我有向導,是您的蜜蜂把我領到這兒來的”向導就是領路的人,蜜蜂是向導,所以蜜蜂會引路。另一部分同學認為因為列寧仔細觀察,又認真地想:蜜蜂的家一定也是養蜂人的家,只要跟著蜜蜂回去的路走,一定能找到養蜂人的家。列寧是這樣找到養蜂人的家的,雖然蜜蜂也有功勞,但主要還是列寧自己的功勞。我告訴他們每位同學都能認真思考,積極發言,從這個意義上說,兩方同學都是勝利者,但是認為“蜜蜂不會引路”同學的表現更佳,因為他們能認真讀課文,細心思考,找出問題的答案。另一方同學應該向他們學習。課文中,列寧這種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習慣值得大家學習。在平時的生活中,只要我們細心觀察,積極思考,一定會發現更多的奧秘。
從整節課來看還存在著一些缺點,在時間的把握上還有待加強。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在教學《瀑布》一課時,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激情引入,整體感知。
首先我激發興趣,創設情境,把學生帶進詩中所描繪的又被多媒體所再造的瀑布情境中。真實的瀑布,動人的音樂,激情的范讀,三位一體,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學生的心弦被扣動,思維被激活,激發了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2、通過讀,感悟語境,體會氣勢。
文中第一節比喻瀑布的水聲“好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讓學生觀看“浪濤翻滾,松濤轟鳴”,的動畫,在此基礎上學生感情朗讀,揣摩作者是如何用準確、生動的`比喻突出了瀑布先聲奪人的非凡氣勢。這樣避免了對比喻句作復雜的講解,讓學生從自身體驗語言的美麗,體會瀑布的雄偉氣勢。文字的音效化將學生的體驗與重點句的欣賞,理解結合起來。
3、質疑啟思,突破難點。
新課標特別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學習。要讓學生自己與文本對話,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從自我出發去感受,去理解。“你喜歡哪小節?”“讀了這小節,你發現了什么?”這些問題促進學生作個性化的選擇性學習。學生分組討論,每個孩子能自由、大膽地參與交流,表達自己的見解。學生思維碰撞、相互啟發,在協作交流中逐漸學會與人交往、溝通,消除人際交往中的自卑、緊張心理。讓每一個學生都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可能。這樣營造了民主、寬松、愉快的教學氛圍,構建了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的新型師生關系。“千丈青山襯著一道白銀”用“掛”與“襯”作對比,引導學生觀察動態圖,此時學生水到渠成地理解了“瀑布”與“白銀”的相似以及“襯”字的貼切。這樣有利于引導學生以語言文字為依托,揣摩語言文字的內涵,進一步理解語言文字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審美陶情,融為一體。
欣賞完瀑布的色彩美之后,我再用錄像展現了第三節描寫的近看瀑布的情景。當學生欣賞到瀑布飛流直下,騰起水汽,緩緩飄落,如煙、如霧、如塵的美景時,他們陶醉了,此時的情感與作者產生了共鳴。為這種親自體會到大自然的美而愉悅。這種審美感知力也就是審美素質的核心。在多角度欣賞了瀑布的壯麗和柔美之后引導學生自讀感悟,互讀點評,用聲音之美展現文字之美,景物之美。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在讀中揣摩語言,欣賞景物;在讀中陶冶性情,擴展想象;在讀中獲得美的享受,進而達到純熟的境界。贊科夫說“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情感,其余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感情的自然結果。”
不足之處:
在教學過程中,不能考慮到學生的個性差異。雖然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朗讀,但學生模仿朗讀多過于自身慢慢從朗讀過程中體會。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我所講的是寓言《亡羊補牢》。由于這則寓言較短,所以一課時完成。在這節課中我始終貫穿著幻燈片教學。根據學習寓言的三個步驟來教學。首先是理解題意。然后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組內學習課文內容。最后聯系實際理解寓言。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主地去組內學習。本課我是采用回答問題與朗讀指導及學習生字相結合的方式展開的。為了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及提高學生朗讀水平,我設計了組內對話這一環節,讓學生切身體會對話的`語氣,增強了合作精神。三年級是開始寫作的最初階段,在學文的同時要為寫作打基礎。在本節課中,我利用插圖為學生創設了一個口語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編演才能。為了讓學生能聯系實際理解這則寓言的寓意,我采用了一段flash動畫展示了生活中的亡羊補牢事件。最后教給了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生字在最后做了短時呈現。以上是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本節課還存有許多不足之處:
1.語言運用不恰當。有羅嗦現象,導致課堂延時。(還有不該自己講的東西自己講了。)
2.由于時間關系沒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亡羊補牢的例子。這是講課中的一個失誤。
3.在演示flash動畫的運用過程中前一部分可以刪去,只運用后一部分即可。
4.沒有拓展延伸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教學反思
1.教學中能夠根據閱讀教學規律,學路、文路和教路三路合一,孩子在無縫的教育間感知文本,習得閱讀技巧。
2.從體悟文本的猜想,到完成老師的.猜想,再到運用固定的句式,完成自己的猜想,層層遞進,為訓練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力搭建了平臺。
3.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與文本對話交流,幫助學生輕松閱讀的同時,感悟到文本的特點,體會到文本充滿神奇的想象力。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0-11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9-21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17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后反思10-29
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01-26
小學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