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必備(15篇)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分享。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參加了20xx年浦東新區新教師培訓。臨近尾聲,我接到了來自第二中心小學陸老師的來電。她說要對我的專業發展進行一次“診斷”,這讓我非常欣喜,因為這是一次難得的學習的機會。
先由陸老師為我上一堂示范課,再由我借班上課。我選了三年級下冊的39《“我也會送你一輛新車”》。
陸老師為我上了第二課時,她扎實的.課堂訓練和清晰的教學思路,讓我非常敬佩。她以保羅兩次想錯了的句子作為主線,分別展開深入的學習。通過對詞語的品評和對句子的理解來提高學生的能力。同時她還時時點撥我,上課時,一定要抓住重點,加強學生質疑環節,把課堂還給學生。此外,她還不忘告訴我,三年級的教學重點是要抓根據文章內容填空和復述等。這讓我對這篇課文的脈絡掌握得十分清晰。
在我借班上了這堂課后,陸老師還不遺余力地適時點評了這堂課。她指出了幾點:
1、在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的環節,我出示的是:
一個(時間),保羅看見一個小男孩,保羅以為,但是。當保羅邀請他坐車兜風時,小男孩,保羅又錯了。原來。三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學生在回答“保羅以為________”這個空時,說“保羅以為小男孩希望也有這樣的新車。”而應該是“保羅以為小男孩希望也有這樣的一個哥哥能送給他一輛新車。”在這個回答中,我未能指出學生的錯誤回答。
2、由于我是用一課時來上這篇課文,所以時間上略顯倉促。第5小節中,小男孩對他弟弟說的話未重點指導朗讀。
3、最后,我給出了文章的關鍵詞語,讓學生復述課文,這對孩子來說有一定難度。陸老師建議把難度降低,分兩個部分,創境復述。
在這次的新教師培訓中,我覺得真的是受益匪淺。在上課,反思中不斷提高自己,磨練自己。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中年段的語文學習要逐步引導學生加強對詞句的感悟,這篇課文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在教學中我主要體現以詞為線,在具體的語言環境采用多種形式品詞。
1、以詞為線。本課的學習主要以魏王神態語氣的變化(疑惑——大吃一驚——奇怪)這三個詞為主線展開教學。先讓學生找到這三個詞,依次提出這三個詞,先理解這個詞的意思,再聯系上下文讀懂課文,理解魏王神態語氣變化的原因,從而讓整個教學有條清晰的線索。
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采用多種形式品詞。在教學伊始針對課題,讓學生說說“驚弓之鳥”一詞的本義;在學完課文后,再回到整體,理解“驚弓之鳥”的.比喻義,學生還由此想開去,找到與其意思相近的“杯弓蛇影”,并聯系生活實際談了自己的例子。
在教學中,我也能尋找切入點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課文的第八自然段更羸說的一段話是本課學習的重難點。這段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句段的訓練點。我先讓學生自讀本段話,標出本段有幾句話,對這幾句話有的內容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再由學生一句一句地讀懂每句話,最后把這四句話的意思串起來概況出本段的主要意思,把句和段的訓練結合起來,并練習用“因為……所以……”說句子,理清文中的因果關系。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同時注意了學生朗讀指導。我想如果每篇課文教師都能找到一兩個恰當的訓練點,有針對性,有層次性地進行詞句段的品讀,學生一定能有所獲。
我也發現了本課中存在的不足。(1)情景創設不夠,還有一部分學生沒有走進文本,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沒有充分調動起來,課堂顯得有些沉悶,發言學生面不寬。(2)讀得還不夠落實。很多地方只是讓學生個別讀、齊讀了一下,有些語氣沒有讀出來,教師并沒有進一步引導。引以為戒。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媽媽的賬單》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的是小男孩彼得給媽媽開了一份賬單,索取他每天幫媽媽做事的報酬。當小彼得在他的餐盤旁看到他想要的報酬——60芬尼時,同時也看到了媽媽給他的一份賬單,這份賬單讓小彼得感受到了母愛的無私與無價,他慚愧地把索取來的報酬塞進了媽媽的口袋。
一、本次公開課最大的.亮點有以下幾點:
1、本堂課,這篇課文把母愛的無聲、無私、和無價表現的極為動人。在導入新課時,我以算式0>60問題質疑,引起學生興趣。抓住以下三個問題進行學習:
1、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2、媽媽的付出這么多,卻只索取“0芬尼”,為什么?
3、媽媽收到賬單后有什么表示?她為什么要這樣做?
2、我把教學重點放在了解讀媽媽的帳單和小彼得的帳單這一重點部分的學習,引導學生通過兩次解讀兩份帳單,層層深入,真切地去體會母愛的無私與無價,我第一次讓孩子們默讀這兩份帳單,讓學生比較兩份賬單最大的區別是什么(這里段子俊回答的最為精彩,課后我問他是否參考輔導書,他說沒有。課堂的精彩來自于學生),第二次通過齊讀賬單并對比讀這兩份帳單,感受到媽媽的愛,(感受母愛的無私、無聲)第三次,通過再讀媽媽這份充滿著濃濃母愛的帳單,并聯系生活的實際,體會到媽媽只有付出,卻不求回報的愛。
3、再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象媽媽曾為小彼得做過些什么,入情入境,加上適時點撥,真正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在最后的拓展時對學生進行說話訓練,母愛是什么……
二、本次公開課的最大不足之處:
1、進行兩次自主學習兩份賬單時我沒有把文中小彼得的情感變化感受出來。
2、略讀課文在實際教學中,在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時,自己又對學生要求過高,總想讓學生按自己預設的答案回答。
3、板書0>60,最后總結大于“60”的不是數字“0”,而是媽媽那無私奉獻的愛,最后把“愛”取代“0”,主題不分明,應該在算式后面加入媽媽無私的愛。
4、在進行課文體會彼得的羞愧萬分之情時,我讓學生齊讀、個別比賽讀,在比賽讀時沒有讓學生進行點評,沒能指導學生學生朗讀。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感情真摯的文章,在這里戰爭的殘酷被朋友間的友誼所替代,課文十分生動細致地描寫了小男孩獻血過程中的動作神態表情,通過這些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掙扎,學生可能也能夠感受到,但是他們無法系統地進行了解,因此需要老師進行指導,把他們所知道的進行點撥。
在學生的心里朋友之間可能只是幫忙借橡皮本子,或者是一起玩,一起做游戲,但是課文中朋友的含義卻要深重的多,在平時可能只是互相的幫助,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幫忙,但是到了朋友危難的時候,那時是最能夠考驗朋友的時機,你是否為朋友涉險,是否肯為朋友犧牲。也可以給學生講述兩個朋友在山林里遇見熊的故事,這同樣也是一個朋友之間的故事,讓學生明白友誼不僅僅只是分享好吃的好玩的,他要比他們想像的沉重的多。她是我的朋友這篇課文的學習主要是抓住阮恒這個小男孩的表情動作來展開的,從他的動作表情去推斷他的心理活動,去分析他的思想。
1、理解迫在眉睫,理解小姑娘當時情況的危急。先讓學生學習3、4段,通過朗讀這兩個段落,來理解小姑娘當時情況的危急,了解到事情已經是迫在眉睫了,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了。通過對這個小姑娘情況的了解,我們才能夠體會到阮恒當時做的決定的重要性,他是在救一個人的`命,他不是簡單的舉手,他的舉手決定了他要救朋友的命,這是很可貴的品質。一個那么幼小的孩子,他根本還不知道輸血是怎樣的一個概念,也不知道輸血的結果是怎樣的,但是他知道他輸血就可以救這個朋友,他舉手了,雖然猶豫過,害怕過,但他絕不退縮。
2、抓住阮恒表情動作的重點句子,分析人物性格心理。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阮恒的表情動作的相關句子,劃出來,然后進行分析。讀一讀這些句子,想想從這些句子中間你能夠看出什么?讀讀第一句他為什么要顫抖著舉手,顯示出了他什么樣的內心?舉了手又放下,放下又舉起來,這說明了什么?當時他的心里都在思考些什么問題呢?最終他選擇了什么?你覺得他只是單純的舉手嗎,他這次舉手是把生的希望留給了……找找哭的詞語,啜泣,嗚咽,哭泣,你從這些詞語中感受到了什么?阮恒既然這樣的害怕,為什么他要去救這個女孩子呢?為什么他會有這樣的舉動呢?
3、關注阮恒的哭泣,進行辯論,他到底勇敢嗎?阮恒為什么這樣喜歡哭呢?他這樣哭算不算是個勇敢的人呢?你覺得他勇敢在哪里,又不勇敢在哪里?學生肯定會有這樣的矛盾心理,他明明那么愛哭,哭了那么多次,為什么我們要說他是勇敢的呢?在他們的心理勇敢就是不怕疼,不怕苦,男子漢是不會哭的。所以這里進行辯論這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去思考這個問題然后闡述自己的理由,對課文人物的理解是起到很大的作用的。然后教師在進行引導,進行一定的情境演示:當你認為獻了血自己就會死,你還是舉起手時。因為你想到了……當你強忍著哭,終究還是忍不住哭出了聲時,你還是咬著小拳頭想竭力制止,堅持獻血。因為你想到……所以我們說阮恒是勇敢的。最后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說說你和你的朋友之間是如何相處的,為什么你和她能夠成為好朋友,你覺得你的朋友有哪些優點是你喜歡的,說說平時你都為你的朋友做過些什么,你的朋友做過哪些事情最讓你覺得感動了?當和朋友之間鬧矛盾了,你們是如何解決的呢?通過與自己生活的聯系來進一步理解朋友之間的友誼情感。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教學過程要圍繞著教學目標與課后題層層展開,注意為學生創設情境,質疑導入,激發興趣,從而達到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目的。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就課題“理想的翅膀”提出疑問,顯然孩子們提問題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了,能夠提出較明確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理想怎么會長翅膀呢?”“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是誰的理想長上了翅膀呢?”“為什么風箏就是理想的翅膀?”……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自由讀文后,馬上領會了“理想的翅膀指的就是風箏”。并能夠從中找出了統領全文的中心句“這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理想的風箏。”
在理解“我和小伙伴們各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時,放手讓一部分學生在黑板上寫,其他的學生在課本上完成,這樣既利用了教材的空白,也使全體學生完全參與到了課堂活動中,充分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也讓學生理解了“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這句話的含義。學生通過學習本課,知道風箏就代表了自己的理想,風箏也寄托了自己對未來的美好憧憬。在教學過程中,我注重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理想后,讓學生思考如何去實現,將學生的想和做聯系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有了理想就要用實際行動去實現理想。聯系學生的生活實踐,從談理想引題質疑,引導學生學會提問,自主釋疑,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而達到讀中質疑、讀中釋疑、讀中評價、讀中感悟的教學目的,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與此同時,在教學中注重評價的多元化,每一位學生都是有差異的,有著自己的獨特性,而這種獨特性應當值得尊重,因此在給予學生評價時,我也尊重他們個性的發展。
不足之處:這堂課學生朗讀和回答問題的積極性較高,環節安排也很合理,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在教學中,抓好重點詞的教學仍存在許多不足,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想放不敢放,在學生自主學習方面還有待改進,合作學習等形式運用不夠。
改進措施:注意將閱讀教學與寫作相結合,在品讀中感受寫作方法、寫作技巧,為學生練筆提供平臺,給學生的語文學習插上理想的翅膀。
北師大版三年級語文下冊《理想的翅膀》教學反思2
1、質疑導入,激發興趣
教學中,我首先讓孩子們就課題“理想的翅膀”提出疑問,顯然,
孩子們提問題的能力已有所提高了,能夠提出較明確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如“理想怎么會長翅膀呢?”“理想的翅膀指的是什么?”“是誰的理想長上了翅膀呢?”“為什么風箏就是理想的翅膀?”……帶著這些問題,學生自由讀文后,馬上領會了“理想的翅膀指的就是風箏”。并能夠從中找出了統領全文的中心句“這些在天空中飛著的,都是我們理想的風箏。”
2、“看風箏猜理想”
“我和小伙伴們各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帶著這個疑問,我讓孩子們結合觀察文中插圖,在自讀3——6自然段中,圈出文中提到的各種風箏的名稱,并猜猜這些風箏可能寄托著孩子們什么樣的理想。“看風箏猜理想”的做法充分激起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他們猜得不亦樂乎!也從中理解了“每個人的理想不一樣,扎出來的風箏也不一樣。”這句話的含義。
3、指導朗讀,感受快樂心情
再次默讀文中3——6自然段后,我讓學生通過填寫表格梳理課文重點內容,知道“我”和小伙伴們都放飛了什么樣的風箏,為什么他們放的風箏不一樣。接著引導學生在相關段落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語段讀讀,通過美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感受孩子們放風箏的快樂心情。
4、結合生活,讀中仿寫
在孩子們沉浸在放風箏的歡樂氛圍中,我結合學生實際創設話題:同學們,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想放飛什么樣的風箏?把課堂學習和生活銜接起來,引發學生對未來的思考,滲透理想主義教育。這時,孩子們躍躍欲試,紛紛起來發言。“我的風箏像一個畫板,上面還掛著兩根畫筆呢,因為我長大想當一名畫家。”“我的風箏像一個警察帽,帽子正中的國徽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因為我長大后想當一名警察。”“我的風箏是一條漂亮的繡滿花紋的裙子,因為長大后我想當一個服裝設計師。”……此時,孩子們已把自己的理想和風箏聯系在一起,充分理解了“理想的翅膀”的含義。最后,我和他們進行師生合作朗讀3——6自然段,讓孩子們和文中的孩子的情感產生共鳴,進而讓他們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進一步領會“理想的翅膀”的含義。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不合群的小蝌蚪》是一篇常識性課文,以兒童的口吻敘述了兩位同學在春游時,奇怪地發現了一只不合群的小蝌蚪,他們通過仔細觀察,虛心求教老師才解開了心中的疑問。文章線條比較清晰,語言富有童趣,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仔細觀察,虛心求教習慣的好材料。在本課教學設計時,本著“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這一新的教學理念,課堂上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還給學生語言實踐的權力。
一、在自主閱讀中體會小蝌蚪的不合群。
新課程標準指出“把多元感悟的空間還給學生,從而實現學生的多元成功,讓學生在讀中了解、讀中想象、讀中探究,從而使學生的體驗與創新能力得到落實。”因此,在解決問題“從哪兒看出小蝌蚪不合群?”時,我先讓學生去自己讀第一、二自然段,找出描寫小蝌蚪不合群的句子。因為這三個句子比較明顯,所以在讀了幾遍后大部分學生能較容易找到。然后我出示這三個句子,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細細品味,從幾個關鍵字詞中去讀懂“不合群”。三個句子中提供了相當好的語言環境,比如:孤零零、鬧別扭、鉆、仍舊、單獨、自個兒等,通過朗讀感悟,學生不僅能讀懂這些字詞的意思,體會這些字詞在語境中的作用,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敏感性,而且能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個性飛揚。
二、在語境中學習、積累、運用語言。
閱讀教學既要重視語言的理解,也要重視語言的積累和運用。如:不合群的小蝌蚪()地游。學生在發現“孤零零”的同時還可以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孤獨、單獨、自個兒”這些意思差不多的詞語。那么在讓學生體會漢語的豐富性,明白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的同時,我設計了一個選詞填空練習,讓學生在積累的基礎上學會運用。
三、在“演演、想想、說說”中融進對生命的情感。
長期以來,語文課偏重教師的講解、提問和分析,學生的全部語言活動是“君子動口不動手”。隨著語文教學改革的深入,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實踐活動雖得以加強,但要讓“實踐活動”真正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習方法,還必須豐富語文實踐活動的形式,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如:研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體會小蝌蚪不合群時,課文中的永明找來一根細樹枝小心地撥蝌蚪,字數雖少,但含義深刻。為什么小心地撥?是因為怕傷害到小蝌蚪。為培養學生熱愛動物、熱愛生命的`可貴品質,我請學生學著永明他們的樣演一演。在這個教學環節時,我因為沒有考慮周全,只是想讓學生模仿著演一演小心撥”,體會作者對小蝌蚪這一弱小生命的愛護,所以只準備了一根細木棒和一根粗木棒,還有一塊橡皮代替小蝌蚪。在請第一位學生上臺表演時,那個小女孩挑了細木棒,卻突然說:“應該還有一群蝌蚪。”那是我事先沒有考慮的,對這個課堂上突然生成的現象,我知道不能就這樣草率過場,我應該尊重學生,而且學生提出的問題非常有道理。所以我馬上表示歉意,并滿足了學生提出的要求。這個小女孩非常高興,表演地也很認真,一邊表演還一邊解釋為什么選“細木棒”,為什么要“小心”。然后再讀這個句子,學生就會很自然地把情感融人進去,達到很好的朗讀效果。
當然,往往設想是非常完美的,但實際操作卻總是會有太多不如意的地方,比如因為放得過開,照顧的面相對就比較狹窄,后面學生就照顧不全等,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取長補短。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荷花》這篇課文以“我”的感受力為線索,寫出了荷花的美。怎樣引導學生通過課文的閱讀來欣賞這種美呢?在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先指導學生理清了課文記敘的順序,接著,指導學生理解“看荷花”這節課文是怎樣寫出荷花的美的。通過范讀,引導學生把在“看荷花”這節課文中感受到的荷花的姿勢美、顏色美、動態美,充實到“贊荷花”這節課文中去,再要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課文,這樣,學生在讀到“看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的時候,那贊美之情就溢于言表,把這一池花讀“活”了。最后,我啟發學生想象,化為課文中的“我”,化為池中的一朵荷花,身歷其境,一陣風吹來怎么樣,風停了又怎么樣,蜻蜓飛過來告訴我清早飛行怎么快樂,小魚告訴我昨夜做的是什么好夢。
下課了,學生意猶未盡,還沉浸在課文中,我也真切地認識到豐富的.想象必須以鮮明的表象為前提,必須以深切的感受為基礎,有感情地朗讀是把學生導入情境,引起感情共鳴,過渡到想象的重要手段。今后此類課文我還遵循這一模式。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果園機器人》讓學生感知科技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的巨大改變的文章,上課開始,我用圖片向學生展示了騎自行車的機器人、踢足球的機器人等多種機器人的圖片,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眼球!然后引出本節課的課題:我們這節課來認識一種特殊的機器人——果園機器人!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讓學生讀閱讀提示,并從中找出閱讀要求,這對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很輕松,學生很容易找到閱讀要求是:果園機器人是怎樣的?哪些地方有趣?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讀書,并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在課本上畫下來。因為本班孩子的學習習慣并不是很好,沒有邊讀書邊記錄的好習慣,在課堂上不得不提醒,但在巡視的時候發現孩子們找的還是很好的。
學生讀完課文以后先解決是個怎樣的機器人?學生能很準確的找出句子:它們能把成熟的果子從樹上摘下來,整齊地裝進紙箱,然后運到指定的地方。“這句話告訴我們果園機器恩有哪些本領呢?”孩子們還不能一下子找出來,但在又一遍讀文后能很準確地找出果園機器人的本領是摘果子、裝果子、運果子。“能不能用一個字來概括果園機器人的幾種本領呢?”“老師,可以概括為摘、裝、運。”“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聽了夸獎,孩子的'高興一看就知道。然后讓學生接著找:從哪些地方還能看出機器人能干?真沒想到孩子們竟然能抓住“成熟、整齊、指定”這三個詞語,并且談得很詳細,很準確!
說完機器人的本領后,交流機器人有趣的地方?孩子們能很準確的找出“罷工”、“餓到”、“吃果子”等理解,讓學生充分了解課文擬人手法的妙用,體會到機器人的可愛!并在讀中讓學生感知機器人的有趣,孩子們真是用心體會,能充分體會語言文字所包含的深刻含義!
本文還有一個目標:引導學生明白科技來源于生活。于是我運用關聯詞語:一開始……科學家想……接著發現……又……后來……所以……,引導學生說說機器人的發明過程,進一步讓學生知道一切的發明都來源于生活。再讓學生發揮想象:發明機器人,雖然因為時間有限,只有幾個學生說出了,但從中感覺學生的思想發生了很大變化!
但還存在不足:沒有引導學生怎樣寫作?在以后的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寫作方法的引導!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第一單元教學反思
第一單元的教學主題是——走進春天。
開學第一天,我認真讀起來——《春的消息》、《燕子》、《柳笛和榆錢》……打開課本,撲面而來的是春風、春雨帶來的春天的消息,活潑機靈的小燕子春天奏響春天的序曲,枝頭吐出新綠、雛菊綻放笑靨,榆錢舞、柳笛飄,又是一年春來早,人們的臉上和心里更是春意盎然……
這一篇篇目清新雅麗的新課文。讀起來,我感覺被春天的氣息感染了。多美的春天啊,多美的意境啊,字里行間,無一不把春天的特點展現在你的眼前。
學習這一單元我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首先,要感受春天的美好,置身于大自然的懷抱,用心去體驗、感受春天帶給自然萬物的變化和春天的勃勃生機生機勃勃。其次,更要用心研讀課文,透過作者觀察春天的不同視角,感受春天的無處不在,從而學習作者觀察和表現生活的不同方式和方法。
教學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設計:
第一,通過讀文,讓學生充分感受春的美麗!不僅讓學生從語言文字的朗讀、說話訓練上去體會美麗的春天;再充分利用多媒體,讓孩子們從視覺上也能走進春天,從而試著讓學生用心去感受如詩如畫的春天。
第二,讓學生大膽展現自己的朗讀,通過引導,創設情境,讓學生想讀、敢讀、樂讀,讀出自己感受到的春天,讓詩歌的課堂在學生的瑯瑯讀書聲中,想象春天更加絢麗多彩。
第三,學生尋春的腳步不會因為下課鈴聲的響起而停止,讓學生通過課后當當小詩人,小畫家,小歌手,小收藏員……讓課堂無限延伸,在平時的生活中也能快樂的尋找春天。
第二單元教學反思
現代語文教學,非常注重個性化閱讀和感悟,注重學生大膽地表達個人的創見和疑問。新課程認為,對課程的內容和意義的理解不是每一個人都相同。每一個人都在重新解讀課程,把課程給的內容轉化成自己的課程。教師是課程的二度開發者。學生也應該是課程的最終創造者。所以我們要努力為學生創設參與和建設文本的機會。
這一單元的主題是——探索與發現,科普、科幻、科學精神與人物品質是這單元的文化主題《大自然的語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動的提示了自然界的奧秘;《礦礦的研究》向學生滲透研究、發現的意識意識形態《第一朵杏花》、《蜜蜂》通過故事的敘述表現科學家的嚴謹、細致的科學精神和態度。這一單元既有科學家的發現又有同齡人的探索;既有科學精神的提示又有自我意識的培養;閱讀鏈結中通過采訪和書信交流的方式,使學生通過科學家平實的語言了解這些偉人的內心世界,又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其實,科學離我們很近。”在教學這單元時,首先要立足于文本的研讀,把握單元的精髓所在——科學現象的發現、科學家的.實驗或同齡人的研究中滲透吧些科學精神和態度;同時打開學生的視野,從學生喜歡的科學家、科學事件入手,通過對科學事件有追蹤,對科學家的關注,引發學生科學探索的熱情,培養初步的科學意識和態度。
我在教學這單元的課程中,,學生個性化閱讀感悟讓我驚喜,學生咄咄逼人的質疑,也讓我不知所措。從中,我真實感受到了:只有放飛學生的個性,才能使課堂靈動起來。例如:課文中講到法布爾為了證明蜜蜂有辨別方向的能力,做了一個實驗:將20只蜜蜂背上做好記號,裝進紙袋里,帶到兩里多外的陌生地方進行放飛,看看它們能否回到蜂窩。我讓學生了解了完成實驗有哪些必要條件后,又創設了一個讓學生個性化解讀的機會。法布爾來到陌生地方放飛時,看見蜜蜂飛得很低,幾乎要觸到地面,假如你是法布爾看到這個情景,你會想些什么?會有怎樣地推測?學生紛紛舉手,有的說:“假如我是法布爾,我會想,蜜蜂肯定回不了家。”有的說:“我覺得蜜蜂很聰明,它飛得怎么低,是為了減少空氣阻力,以便更快地飛回蜂窩。”有的說:“我覺得蜜蜂很笨,飛得高才能看得遠,才容易發現蜂窩。它飛得那么低,怎么能看見兩離多外的蜂窩呢?”這時依然有小手高舉著,他自信地發表了自己的推測:“我猜,蜜蜂飛這么低是因為,空氣太潮濕,空氣中的小水珠粘在了蜜蜂的翅膀上,蜜蜂身體變重了,所以飛不高,它要飛回蜂窩一定很困難。”……一個開放型問題,居然引發了學生那么多獨特的思考,這讓我意想不到。這一單元的教學雖然結束了,可是留給我的思考依然沒有結束,對于老師意想不到的課堂生成,老師到底應該做多少課前準備才能滿足孩子們的求知欲望呢?
第三單元教學反思
這一單元的教學主題是——“感受真情”。親情是人類生活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學生要通過文中的閱讀進行體驗與感受,“理解與關愛”貫穿于本單元的幾篇文章之中,一把傾斜的傘讓我們感受到有的傳遞與延續;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們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點點滴滴的用心;無人看管的桃林,讓我們體驗到信任與被信任是一種多么美好的感情……其實,愛是無處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園盛開美麗的花朵,它讓遇險的獵狗最終獲得搭救……
當今,孩子們不論是吃的、穿的、玩的、用的,就連上學,無一不在享受著親人的愛與呵護,那么他們是否感受到了愛的溫馨與幸福呢?他們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報這些愛呢?這幾篇課文正恰到好處地呈現在學生面前。
下面我就來談一談在這一單元教學中,我個人認為比較欣慰的幾點:
1、朗讀感悟:注重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注重學生的讀中感悟。教學過程中,我采用自由讀、齊讀,小聲讀、范讀、分角色朗讀、配樂讀課文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以讀代講,達到了讀中悟情,讀中理解的效果。
2、愛的體驗。讓學生說說身邊令人感動的事情,該練習既培養了學生表達的豐富性,又把本課情感目標進行內化,使關愛他人的種子在學生中慢慢地扎下根。
3、指導傾聽。在上課的過程中,我注重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引導學生在傾聽的過程中學習知識,學會尊重他人,尊重自己。
4、鼓勵評價。在教學中,我比較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通過激勵來更大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這單元的教學中,我本著一貫的教學作風,“平實、踏實、真實”,力求落實新課程標準的理念,著力于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和學生都受益匪淺,不僅在課本上學到了很多知識,在人格上同樣也受到了一次洗禮。相信在今后,我們會把我們心中的愛傳播給我們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大家共同生活在愛包圍下!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詠柳》是唐代詩人賀知章的作品,寫的是初春二月柳樹、柳條、柳葉。《春日》是宋代理學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詩,贊美了萬紫千紅的春天景色,同時也點出了“東風”是萬紫千紅春天的源頭這個道理。兩首詩把春天描寫得姹紫嫣紅,多姿多彩,而又充滿了勃勃生機,表達了作者對萬物復蘇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來的喜悅。
在具體的教學中,我根據三年級學生的學情,把握古詩教學的度。這兩首詩的教學重點是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誦背古詩。學習這兩首詩時,我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由于《詠柳》一詩比較簡單,學生自己基本能理解,僅僅讓學生自主學習就行,最后解決疑難之處即可。《春日》一詩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一些,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了合作學習的方法,這兩首詩都做到了“大體了解詩句內容”,沒要求學生逐句翻譯。有的學生能用自己的'語言說出詩意,但有的學生,他知道詩在講什么,可是不能“言傳”。這樣的情況可以理解。可到了做作業時,有寫詩句意思的要求(同步訓練中有寫詩意的題目),那些孩子就犯難了,有的句序不對,有的描述不到位,有的描寫不夠具體等等。當我再重新講解一遍,要求落實到每一個字時,結果把詩的韻味都搞丟了,孩子們學古詩的興致也大減。那么對于三年級的孩子學習古詩,真的只能要求到“大體了解詩句內容”就夠了,只要能說出來就行,沒有必要讓學生寫出詩的意思嗎?這是我教古詩的一點疑問,希望專家和同仁能給予指點。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從文中的擬人句中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麗:正是因為作者采用了擬人的手法,讓沒有生命的事物賦予《山村的早晨》是s版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更是一首語言優美、意趣盎然的詩歌。詩歌語言簡潔精煉,意境清新明麗,描繪了山村早晨的美麗和寧靜,展現了山村里人們生活的祥和、愉快,表達了對山村的熱愛和向往。
新課程目標指出: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讀”貫穿了全課時的始終。培養文本意識應抓住閱讀,強調以讀為本。眾所周知,“感悟”是從“感”開始的,無感之“悟”乃“空悟”,“假悟”,猶如空中樓閣。
因此,我首先讓學生細心研讀文本,從字里行間中去感受山村早晨的美麗——你從哪兒感受到了山村早晨的美麗,邊讀邊畫,邊讀邊想,并寫下理由。學生很快了生命,讓不是人的動物賦予了人的動作、思想,頓時這些事物便充滿了靈性,讓這山村的早晨充滿了生機勃勃,作者的喜愛之情也就躍然于紙上了。再通過學生個別讀、男女生賽讀、教師引讀、想象畫面讀等多種方式的朗讀,老師也及時給予真切的鼓勵,學生一次比一次讀得好,很明顯,學生已經走進了文本,進入了詩歌的意境中,與作者產生了心靈的碰撞,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筆下的山村的早晨是如此的美麗而又寧靜,她就是一幅水墨丹青哪!
語文教學以大閱讀為核心
“以讀引讀”、“以讀引說”、“以讀引研”、“以讀引寫”是語文教學的一條主線。而我的這節語文課上,僅僅呈現了“以讀引讀”這一個環節。早晨的美文精彩片段,并說說喜歡的理由或從中感受到了什么。學生進行了課前閱讀,還做了記錄、交流,所以課堂上能夠有所呈現。這期間,不僅有學生的閱讀交流、情感交流,更有老師與學生的對話,因而,參與閱讀分享的學生還比較多,基本上達到了“以讀引讀”的目的,但是離“推進大閱讀”的目標甚遠。
閱讀教學以課文為基點,引發學生更廣泛地展開閱讀,從大量的相關主題內容的研讀中,感悟語言、感悟文學并學習以語言為載體的多種文化。在課堂的交流碰撞中,他們不斷感受漢語言的魅力,形成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如果能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一寫,讓他們在閱讀中形成思想,在寫作中表達思想,在討論中交流思想,那就更完美了。另外,小組合作學習是生本課堂的主要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中讀書、交流,以達到共同提高之目的,凸顯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然而這節課上,我并沒有實際意義上的合作學習,僅僅是以小組為單位積分,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這不得不說是本節課最為遺憾的一筆。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教學目標:
1、認識“郁、澈”等9個宇,學會“林、郁”等13個字。正確讀寫“山谷、森林”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亂砍伐樹給人類帶來的災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教學難點是聯系生適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教學準備:
1、小黑板(字詞)。
2、課前布置學生查找資料,了解我國的森林覆蓋率與森林的破壞情況、植物與水土流失、植物與環境保護等相關知識。
一、投影插圖,導入新課
1、師:山谷中,有這樣一個小村莊,請同學們看一看,它給你留下怎樣丁怎岸的印象?
2、學生講述自己的感受,體會小村莊的環境之美。
3、今云,我們就讀一讀這個小村莊的.故事。(出示課題)讓我們把時光倒回到許多年前開始。
二、自讀課文,完成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認讀生字,指正字音。
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咆哮、 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
3、邊讀邊思考:小村莊結果怎么樣了?
三、匯報交流思考的問題。
小結:一個美麗的小村莊最后在一場大雨中消失得無影無蹤,真令人痛心,這到底是誰造成的呢?我們下節課探究這個問題。
四、熟讀課文,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1、自己練習講述。
2、指名講述。評價讀音的準確,故事的完整。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想別人沒想到的》是一篇略讀課文。
這篇課文故事性強,文字淺顯,能夠引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便于閱讀和理解。在教學時我主要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同桌合作來完成。在教學中,我始終注重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讀文之前,我引導學生圍繞課題進行質疑,再指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啟發學生再次提出自己的問題,組織學生圍繞一定的學習任務進行合作學習,并圍繞著理解小徒弟的畫為什么能得到畫師的稱贊這一教學重點,引導學生讀書、思考、討論。學生將精讀課文中所學習的分段、理解課文等語文基本功,用于了本課的閱讀實踐中,逐步培養了學生獨立的閱讀能力。
文中,畫師評畫是全文的.重點。在挖掘教材時,我把它設計成一個思維訓練點,故設疑問:明明是大徒弟和二徒弟畫得多,為什么畫師對他們兩個人的畫不滿意,而對小徒弟的畫加以稱贊呢?而后,組織學生合作探究這三幅畫,自己去體驗小徒弟畫的妙處,然后引導學生用“雖然……但是……”“不但……而且……”來說一說這三幅畫。通過多層面感悟引領學生把握三徒弟的畫為什么與眾不同,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想別人沒想到的”的深層意義。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口才,鍛煉學生的語言智能,又提高了學生的審美情趣,還培養了學生積極探究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拓展延伸部分,先要學生為“深山藏古寺”詩句選擇一幅最適合的圖畫,并讓學生品評畫妙在何處,想象當自己是當時的畫師又會怎樣畫?然后請學生說說收集的有關創新的故事。這一環節不僅在于拋磚引玉,更在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思維;最后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故事中的道理的重要性,旨在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一、課始,趣已生
贊可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由于開課時創造性地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境中,學生聽新聞,論新聞,使學生有較強的期待心理,學習興趣陡增。
二、課中,趣正濃
巧設情境,讓學生以“小探長查案”為主線學習探究,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地激發出來,整個課堂高潮迭起,精彩紛呈。課堂精彩哪里來?學生精彩哪里來?我覺得巧妙的教學設計、對學生的充分尊重、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出彩”的.重要原因。
千法萬法,讀是萬法之大法。創設多種語境趣味讀文,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何指導學生讀好書,讓他們愛讀書呢?在教學中從“讀”出發,把讀貫穿教學全過程。本節課的教學中,有讓學生理直氣壯地讀: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有讓學生讀出句子的畫面,如:一只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還有讓學生帶上表情讀第九自然段。并針對學生的表現恰到好處地點撥、指導,喚醒的是學生潛在的激情與能力
我們應當從學會只是轉向教會方法,重視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扎實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注意聽、說、讀、寫相結合,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俗話說:“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教學中設計的論壇答記者問,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越大,他們興趣盎然,各抒己見。在這樣的情況下,像“杯弓蛇影、談虎色變、聞風喪膽、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之類的詞語也能隨口說出,也就不足為奇了。
三、課盡,趣猶存
最后在學生暢談學文文的感受后進行小結頒獎,與課的開頭相呼應,既評價了學生又總結了全課,還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真是一舉三得!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蘋果里的五角星》有兩個對應的詞,即“魅力(創造力)”與“循規蹈矩”。學習這一課,我個人認為,應當在反復瀏覽中,讓學生充分地認識這兩個詞的內涵。這兩個詞如果不能夠走進學生的頭腦,這是此課的失敗。由于這兩個詞非常關鍵,引導學生反復想,他們就可以夠感覺這兩個詞代表的東西太多了。課文中的“魅力”,其實就是“創造力”的一種說明,課文是怎么講魅力的`?最后自然段的三個“傳”字就是的說明,課文中具體講述那個幼兒園的小男孩也愿意、主動“傳”,這其實是對“魅力”一詞最“神”詮釋。這說明任何一個創造都是具有“魅力”的,人們都愿意傳的,也是人們都愿意具有的。
至于“循規蹈矩”,我個人認為,那是一種理性,那是一種反思。也就是說,這一課還要引導學生學會反思。為何我們不能夠發覺蘋果里的五角星?那是由于循規蹈矩,那是由于人們已經習慣了!沿著一條路走,肯定發覺不到新大陸。
由于不謹慎,幾千年來人們不知道摔碎過量少東西,那些碎片自然就淪為垃圾。后來,有位有心人就把這些碎片拿起來,一片片地稱重量,從中卻發覺了奇妙的東西。經過幾次的摔碎,再一片的稱量,結果發覺了轟動世界的重要理論,現在的文物修復都用上了這一理論。我想蘋果里的五角星的發覺與稱量這些碎片都是一樣的。“循規蹈矩”的人太多了,減少這種人,從小知道這個道理,其實就是具有魅力。
讓學生手中具有一個攔腰切著的蘋果,不是一篇文章就可以夠做到的,這需要學生不斷瀏覽,不斷研究,并且用自己的雙手去瀏覽、研究。
【三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三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9-21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10-11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17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三年級語文下冊的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課后反思10-29
語文三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三》教學反思01-26
三年級下冊語文《花》教學反思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