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全冊
身為一名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全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識字一、春夏秋冬
本課的教學,我充分發揮了教材優勢,促進了學生發展,覺得以下兩點做得還是比較好的。
1.借助插圖,聯系實際想象畫面,輕松快樂識字。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課文中的優美插圖,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想象畫面。學生對四季的特點有了充分的感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識字的熱情。
2.教給識字方法,促進自主識字。
人教版實驗教材在識字的編排上,注重滲透漢字的構字方法,不斷引導學生發現新的識字方法。在本課的教學中,教師就抓住了漢字的構字規律,引導學生主動掌握識字方法。教學時,讓學生通過觀察去比較,發現異同。同時鼓勵學生根據自我經驗,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這樣學生不但能很快記住這些字,而且會慢慢地根據這個特點去認識更多的漢字,培養了識字能力,使學生學得主動、學得有趣。
識字二、姓氏歌
1.趣味誦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本課我采用了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進行了朗讀教學。通過師生問答游戲,生生問答游戲,你來說我來猜,開展朗讀比賽等富有趣味的活動,不僅激發了學生濃厚的興趣,也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到本課的韻律與節奏。同時,在采用不同方法問答的時候,能讓學生用多種方式識記生字,在充分的誦讀中,不僅解決了背誦任務,同時也對祖國的姓氏產生了興趣,從而產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2.自主探究,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本課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小組的合作學習,通過交流不同的識字方法,使學生牢固地記住了生字,較好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生字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習漢字的興趣。
識字三、小青蛙
1、導入新課時采用猜謎語的形式,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了解了"青"的意思,為使用"形聲字識字法"進行識字做好鋪墊。
2、能夠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在讀文識字中抓住形聲字的構字規律,字形與字義有機結合,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激發學生對漢字的熱愛之情。
3、本文節奏鮮明,讀起來朗朗上口。通過教師范讀、學生跟讀、同學比讀等多種形式,達到了讓學生感悟語文內容,感知形聲字特點的效果。
識字四、猜字謎
1、導入新課時采用談話的形式,不僅了解了字謎的特點,也初步感知了猜字謎的方法,為新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2、能夠引導學生采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從讀詞、讀短語識字,到小組內互助識字,再到游戲闖關鞏固識字等,認字有層次、有梯度,通過這樣的反復訓練,學生對字詞的識維才會活躍。在教學中,利用喜慶的音樂導入新課,讓學生猜想并感受故事的主題——嫁女辦喜事。由此,激發求知的興趣。在表演故事的環節中,分發各種角色的頭飾,既引導學生更好地進入情境,又能大大增加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從而牢牢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語文園地一
設置語文園地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本次設計以板塊形式將語文知識與能力系統化,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在本課的教學中,游戲活動貫穿整堂課,將枯燥的學習變得趣味化,多樣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課文1、吃水不忘挖井人
1、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體會到水的來之不易,我讓學生先了解沙洲壩的地理環境,出示童謠“沙洲壩,沙洲壩,三天不下雨,沒水洗手帕”。讓學生大聲朗讀,想象沙洲壩人民缺水的生活是多么不方便,再讓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缺水帶來的煩惱,使孩子們切實體會到沙洲壩人民生活的不容易。
2、在教學時我始終以讀為主,讓學生帶著問題讀通、讀順,抓住重點詞句想象讀,讓學生充分朗讀,靜心品味,感受到字里行間的真情實感,讓他們感悟毛主席為人民著想,為人民服務的好品質,從而理解鄉親們飲水思源的行為。
課文2、我多想去看看
我利用了多媒體的優勢,在學生面前展現了祖國的風貌,讓學生置身其中,讓他們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激起他們熱愛祖國的情感。
閱讀教學以讀為主,詩歌的學習也是如此。從“讀會”到“會讀”的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自主讀書的意識,本片段中充分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中進入詩歌所營造的意境里,激發了學生對北京的向往,表達了他們對祖國首都的熱愛之情。學生們在朗讀“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這句話時,或快或慢、或輕或重,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個鮮活的、充滿了靈性的生命體。
《一個接一個》是一篇淺顯易懂的兒童詩,內容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學起來特別感興趣。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我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把重點放在識字和朗讀課文上。識字,先由學生自主認字,自己想辦法記字,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讓學生有主動學習的意識。另外,通過多種方法指導朗讀,以讀促講,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領悟,感受到一件事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就會得到不同的結果。由扶到放,讓學生模仿課文進行語言遷移運用,從而完成了由書本語言到自我語言的讀書內化的過程。
。4四個太陽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有以下幾點:
1、巧妙地運用多媒體課件,幫助孩子創設意境,激發學生的感悟,引導學生從直觀感受中提煉自己的體驗,為學生的表達提供了素材。
2、關注寫字教學,對學生的書寫姿勢、按筆順規則書寫等方面提出嚴格要求,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語文園地二
進行語文園地教學,即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學習語文,注意引導學生發現規律、進行拓展延伸。“語文園地”除了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系統地梳理、整合、鞏固以外,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教學時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情境,激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輕松完成了鞏固識字、積累詞語的教學任務。
課文5小公雞和小鴨子
《小公雞和小鴨子》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內容很符合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學起來特別感興趣。在本次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有兩點做得比較好。
1.多種方式指導學生識寫生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識字教學要注意兒童心理特點,要運用多種識字教學方法和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來指導學生識寫生字。我設計了轉轉盤的游戲,用部件組合法等進行教學,還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識記,學生有的編順口溜,有的編兒歌,形式活潑多樣,讓學生記憶深刻。我還注重范寫,用直觀的方法有效地進行指導。
2.創設情境,角色體驗。
"兒童是天生的學習者",在教學過程中我創設體驗情境,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我讓學生扮演小公雞和小鴨子,想象當時的場景,想象他們之間會有怎樣的對話,當時他們的心情。課堂氣氛活躍了,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更深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強了,學習的主動性也得到了體現。逐步讓孩子們養成了結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主動閱讀的習慣。
課文6樹和喜鵲
課文用生動的語句和細膩的語言描寫了樹和喜鵲由孤單到快樂的生活經歷。告訴學生有了鄰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戲,才能享受快樂的生活。
在理解課文時我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讓學生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說出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沒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獨的。理解了"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這句話,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從而教育學生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互相關心,我們的生活才會很快樂。
課文7怎么都快樂
本節課與學生的學習中我覺得有幾點做法比較成功。
1.多種形式朗讀,體會內涵。
"體驗"是開啟文本的金鑰匙。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感情,在評議中尋求答案,用讀來引發學生對文章內容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在本節課中,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并鼓勵多種朗讀方式相結合,讓學生入情入境。
2.啟發引導,自由表達。
想象是創新的翅膀,創造是一種最高的境界。只有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象世界,才會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各種現象,把自己頭腦中生活經驗的積淀放到文本中來理解。在本節課教學中,模仿課文形式進行"小創作",讓學生也來當回小詩人,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拓寬了教學渠道,使學生樂于接受,樂于交流。
一年級語文教材中古詩《靜夜思》是唐朝大詩人李白的名篇,在學習之前我就預料到每個學生應該差不多都會背,可是通過課前摸底發現其實好多根本不準。但孩子畢竟是孩子,認為自己會背了就不用學了。真要叫他們理解詩意,那也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怎么在這堂課能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呢?在走進課堂的那一刻,我心里還是沒有底,但我知道我不能像平時那樣上了。所幸一堂課下來,倒也有了新的啟發。
學習古詩,重在吟誦。教學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反復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和美好的意境。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首先播放《靜夜思》配樂朗誦錄音,讓學生感受詩歌的韻律節奏的美。然后請愿意讀的同學站起來展示自己的風采,讓學生來點評,在吸取經驗的基礎上讓其他同學也站起來讀,還通過范讀、小組比賽讀、表演讀、配樂齊讀等多種形式練習朗讀,培養他們熱愛讀書的興趣,使學生感受到朗誦、背誦古詩是一種享受,而不是一種負擔。
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也是教學的重點。大家都知道興趣是激發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這一環節,那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識字教學這個環節,我是這樣分層次設計的:首先讓學生根據拼音自己練習讀,發現自己讀得不正確的可以請同桌幫助。然后通過與“生字寶寶”交朋友的游戲來調動認字的積極性。出示打亂的生詞,讓學生“找朋友”、“認朋友”等游戲性的教學環節中,同學們都非常喜歡。當學生基本能讀后,在加大難度,把拼音去掉,剩下生字及詞讓學生再來挑戰認讀,還加入“轉盤認生字”的游戲,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學生在課堂上感受到了學前游戲的樂趣,對識字就會興趣盎然。
在認讀的過程中,我還注重字音的糾正,如:“床”“光”“望”“鄉”都是后鼻音,學生讀起來不容易讀標準,我采取的方法是:注意引導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再讀不準的就看老師的口型讀,直到學生讀準為止。
會讀不是最終的目的,關鍵是否能牢固掌握,我還通過復習鞏固加深寫生對字型的認識。首先,在教學中,可以用組詞的方式幫助學生了解字義,加深對生字的記憶。如,光—光明、月光、燈光;舉—舉手、舉重;用“詞語轉盤”的形式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中復習本課的生字。還讓認識字的同學說出自己是怎么認識的,讓他們互相交流,補充,充分展現了自己豐富的想象,這一環節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會了如何與人團結合作,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
另外,利用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感悟教學,是這節課最為成功的地方。
教學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來觀看一幅幅生動的插圖。如:出示《靜夜思》背景插圖,李白的圖象,以及理解“霜”這個詞時出示的圖片等等,還有富有動感的練習題,這些生動有趣的畫面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教學。實踐證明,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簡化了思維過程,減輕了記憶的強度,促進了思維的正遷移,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認知策略,激起學生去探索這蘊含無窮奧秘和樂趣的教學世界的欲望。
這節課,我主要體現了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讀書、學習這一教學理念。在新的課堂環境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明顯增強。特別是:假如你是大作家李白,我想問問你當時在思念故鄉的什么人?你想對他說什么呢?這一環節,培養了學生積極動腦思考。想象能力,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不但增強了學生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思念家鄉的情感態度得到了升華。
課文9、夜色
《夜色》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歌,本文以小朋友對夜色的情感變化貫穿全文。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以學生為主體,依據學生的學情特點,盡可能給學生創設豐富的情境,把學生帶入美麗的夜晚,感受深夜時,孩子們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體會詩歌優美的語言。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簡短的詩歌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在朗讀訓練中與識字教學相結合,在讀中識字,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提高了學生正確書寫漢字的能力。
課文10、端午粽
端午粽對孩子們來說并不陌生,上課伊始,創設濃厚的節日氣氛,引導學生從實際的生活體驗中出發,談一談自己對端午粽的了解,貼近生活實際的導入法,更能激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最喜歡的學習方式就是在學中玩,在玩中學。本環節通過初讀課文,感受課文大意,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讀通順每一句話,增強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設計游戲環節,巧妙地將學生帶到主動學習的氛圍中,培養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漢字的學習是反復而又長期的過程,用游戲的方式增加漢字與學生見面的機會,在復習中鞏固、加深學生對新學字的印象。這樣既提高了學生識字的效率,又延續了上節課的教學情境,便于本節課教學活動的開展。
本環節教學是對本節課重點知識的回顧,通過對本節課內容的總結,使學生對端午粽有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對端午節這個民族節日有更深的了解,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課文11、彩虹
教學反思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本堂課我十分重視“讀”,以問題為引領,以讀為主線,引導學生讀出感受,讓孩子們在整堂課中始終保持那份“讀”的熱情與渴望。有重點地指導學生讀好長句,讀好反問句,使學生在充分地讀中內化語言,培養語感,加深情感體驗,同時注重學法指導,抓住契機指導學生進行仿寫練習,從而達到“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的目標。
有趣的謎語把學生帶入情境,拉近了學生與彩虹的距離,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為新課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識字教學是低年級的重點。此環節老師對生字的教學非常扎實,在讀準字音、識記字形等方面花了很多時間,并且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讀課文的方式鞏固識記,從而讓學生牢固地掌握本課生字。
通過交流,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同時也為精讀做了鋪墊。在此過程中也培養了學生自主閱讀課文的能力。
書寫生字讓學生在書寫生字中體會漢字的特點及書寫規律,使學生感受發現的喜悅,培養了寫字興趣,提高了書寫能力。
復習導組織學生朗讀詞語并造句,將基礎知識落到實處。借助音樂渲染和老師富有感情的語句,使學生盡快進入情境中,為學習本課奠定了情感基礎。
二、精讀感悟設計意圖:課文第二至四自然段分別寫了小女孩想幫助爸爸、媽媽和哥哥做什么和為什么這樣做,構段形式相同。教學中重點指導學生學習第二自然段,然后用相同方法學習第三、四自然段。以讀促悟,培養了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在本環節設計中,教師以“‘我’想怎么做”和“小女孩這樣做時心情怎樣?如果你就是小女孩,和同桌讀出你此時的感受”為切入點,引領學生自讀自悟、互讀互補,并在推薦朗讀中將學生對人物語氣和心情的理解引向深處。在此過程中,教師只是一個“點火器”,學生親歷閱讀體驗的這一過程成為“導火線”,最終使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人物的理解呈現出色彩斑斕的“焰火”。
三、仿寫練習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想象力,開發創造潛能。因此,在學習完文章后,引導學生大膽想象,嘗試仿寫,從而培養學生想象力與創造能力,啟發學生從小女孩身上懂得要學會體貼他人,關心他人,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四、布置作業
設計意圖:讓學生養成積累、閱讀的好習慣;通過給家人讀課文,內化所學,升華對內容的理解。
語文園地四
第一課時設計分為三個環節,從認到讀,從讀到寫,在活動中有規律地進行學習。第一環節以認讀為主,并在認讀中總結漢字的書寫規律,根據總結的經驗進行拓展練習。第二環節以讀為主,在讀的過程中對帶有輕聲字的詞語有一定的認知,了解帶有輕聲字詞語的讀法和規律,并拓展練習運用兩三個詞語造句。第三環節以寫為主,在正確、美觀的書寫漢字的基礎上能夠發現漢字的書寫規律,同一個筆畫出現在不同位置,書寫的筆順不同。
第二課時設計分為兩個環節,兩個環節以讀為主。第一環節熟讀成誦,不僅會讀,在讀的過程中還以多種方式誦讀詩歌。第二環節,通過多種方式的練習,對讀繞口令的韻律感、語速感有了更深刻的體驗。學生在認讀漢字的過程中,善于發現、學會觀察、總結,把總結的方法運用到語文學習中,并且在讀中感受、在讀中認知,在讀中感受中國語言魅力與博大精深。
識字五、動物兒歌
本節課設計著力體現“三重”,即重歸類、重情境、重方法指導,真正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識字,在快樂活動中識字。
1.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有機結合。本課的識字任務是12個,根據文本特點將其分為蟲字旁的形聲字和其他生字兩部分進行分類教學。先讓學生結合生動有趣的圖片認識動物,發現蟲字旁的形聲字的造字特點,并以此為出發點習得了識字方法;再結合多種形式朗讀兒歌,落實其他的識字教學任務,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歸類識字的意識。隨文識字時,漢字在文本中時而跳脫,時而融進有趣的語句,深深吸引著學生的興趣,提高了識字課的效率。
2.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低年級教學應從學生的興趣出發設計符合年齡特點的識字游戲與朗讀活動。因此,在上課伊始,利用多媒體圖片,創設情境,運用“誰在哪兒干什么”的句式,激發表達欲望;在隨文識字過程中,以多種游戲活動為載體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在指導寫字環節中,采用通俗易懂的編歌訣方法讓學生輕松掌握寫字要領。進而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
識字6、古對今
本節課力爭摒棄“單純識字”的教學弊端,開創識字教學新視野,使識字教學呈現“趣味性”和“文化味”。
1.從“識字”到“方法”,形態靈活,妙趣橫生。針對本課生字較多的特點,教學中把漢字按照結構分類梳理,采用編字歌、猜字謎、加一加、換一換、編故事等豐富多彩的識字方法,引領學生遨游于漢字的美妙世界里。這樣既使學生習得了識字方法,又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2.從“學文”到“傳承”,且學且放且滲透。依據文本的特點,在初讀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發現每句中都含有“對”字,并以此為節點,畫出每句中相對的詞。這樣,在師生靈動的交流中,使學生發現文本特點,并依據特點大膽尋找文中相對的詞語,滲透“對子”這一傳統文化形式,潛移默化地引領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
3、多種方法識字
識字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前預習中發掘多種識字方法,再利用課堂,引導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互動交流,識字的多元化方法、多元化途徑得以互補、互促。每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發現者、創新者,他們喜歡用自己獨有的方式去認識事物,得到肯定后往往會獲得心靈上的滿足,并會用更高的情趣、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此環節設計充分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有效提高了識字效率。
識字7、操場上
在豐富的活動中,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下子高漲起來,課堂一下子熱鬧起來。整堂課,無需老師過多語言的引領,學生便踴躍地投入到學詞、識字中來。表演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時,課堂氣氛更是熱鬧非凡,學生爭先恐后地到前邊表演,看著他們的演技,我不禁感嘆“動”起來的魅力真是不可小覷。更值得一提的是,開火車認讀生字、詞語時,真是前所未有的順暢,一遍下來,全班無一人停頓,看來,課下做足功課,課上就會收獲成功的喜悅。
賞析:探究識字就是在識字過程中讓學生自主識字,初步尋找漢字的規律,培養自主認字能力。在教學時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做一做“打球、拔河、拍球”及“跳高、跑步、踢足球”的動作,看看發現了什么特點,學生在實踐中就會發現“打、拔、拍”這些動作是跟手有關的,所以“打、拔、拍”用了提手旁,而“跳、跑”這些動作是跟腳有關的,所以用了足字旁。這樣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既培養了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提高了識字效率,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
識字8、人之初
本文內容選自《三字經》,字數整齊,上下兩節,每節四句。朗朗上口的誦讀極易引起學生的興趣,堪稱識字小文典范。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愿望和獨立識字的能力,是課程標準強調的基本理念。因此,本課設計以學生自主交流、小組互動為主體,努力將學生的識字愿望與課程標準理念相結合,引導學生“學習獨立識字”,獲得識字過程的豐富體驗。
本文作為《三字經》國學經典的選文,教學中真正將識字與讀文,朗誦與理解結合起來,將識字與讀文作為教學重點,把朗誦與理解視為難點,并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手段巧妙地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堂上,處處從學生實際出發,鼓勵學生自主識字,靈活運用各種識字方法,掌握教學重點;理解韻文意思時,采用先學后教與先教后學相結合的教學策略,不失時機地為學生創建自主學習與交流的平臺,真正做到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將識字課教學變成培養學生發現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賞析:識字是一年級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教師用多元化的識字方法引導學生識記生字,非常可貴。此環節的設計,充分激發了學生主動識字的欲望,有效提高識字效率。
語文園地五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減少語文園地的內容帶給學生的枯燥感,我設計了“喜羊羊參加運動會”的一系列情境。借助課件里的圖片和動畫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以語文園地中的各板塊內容為主體創設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觀察與傾聽上,迅速提升了學習效果。
口語交際打電話
教學反思
1.巧設情境,激發交際興趣
本課教學設計精心設計了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不時地將學生引領進特定的情境中,激起學生的心理體驗,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小學生的表演欲都很強,角色的表演能激發學生參與交際的熱情,為了演好角色,學生都努力地使自己的口語表達更清楚、更完整、更符合角色的特點,學生的交際能力在表演中得到了鍛練,得到了發展。
2.多邊互動,培養交際能力
口語交際的核心是“交際”二字,注重的是人與人的交流與溝通。它是一個聽與說雙方雙向互動的過程,不是聽與說的簡單相加,只有交際的雙方處于互動的狀態,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口語交際。所以,課堂上安排大量時間,注重采取多種形式,特別是全班學生都能參與的形式,讓學生在動態的口語交際實踐中增強交際能力。這節課就給了學生充足的語言實踐的時間與空間,保證學生有充分地“說”的時間和自由地“說”的空間。整節課上,教師就是這樣創設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群體互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各種情境中,快快樂樂互動交際,輕輕松松實踐語言,培養了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課文12、古詩兩首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小學各學段要重視學生的朗讀,加強對閱讀方法的指導,讓學生逐步學會讀書。在充分挖掘想象力的情況下,讓學生根據簡單而生動的畫面,配上音樂,多種形式地朗讀,這樣,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更透徹。在教學中借助影視資源,緊緊抓住“偷采”“不解”“藏蹤跡”“惜”“早”“立”等學生難以體會的字、詞展開閱讀活動,引導學生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復朗讀,悟出作者的情。在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互相評價,使朗讀層層深入,在評價中適時借助影視資源理解詩句,體會情感,升華情感。在想象中朗讀,讓學生運用形象思維,品味語言文字,啟發想象,在學生想象出現困難時,借助影視資源,讓學生感悟課文情感,達到情感的升華,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內在思想感情。
課文13、荷葉圓圓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教學建議,在確定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后,結合一年級學生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活潑好動的特點,本節課的教學理念定位在“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選擇教學策略”這一點上。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識字、閱讀的興趣,讓學生興致勃勃地交流識字方法;采取多種方法朗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目標。
這一節課,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了較好的培養。朗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項,我在課堂上貫穿了“以讀為主,情感體驗”的教學思想,讓同學們認真觀察,通過自由讀、分角色讀、同桌互讀、背誦等多種形式,讓同學們感受到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喜歡荷葉的心情,并在朗讀中自然流露。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更加喜歡朗讀了,并感受到了朗讀的樂趣,在讀中獲得了思想的啟迪和美的享受。
賞析: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適時變換教學形式,或播放動畫,或讓學生化身角色,或讓學生表演朗讀。在教學“小青蛙”一段時,讓學生扮作青蛙,進行獨唱、輪唱、齊唱,大大調動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習“小魚兒”一段時,老師適時插入小詩,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增添了情趣,又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累。教師緊扣詞句想方設法地讓學生在趣讀中感受文本所蘊藏的童真童趣,學生樂在其中,讀得有聲有色。
課文14、要下雨了
要下雨了》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通過“魚出水面,燕子低飛,螞蟻搬家”等自然現象,介紹了下雨前動物的不同表現,以及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根據教材知識螺旋上升的這一特性,結合《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低年級學習要求,“展開想象,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綜合文本內容,使學生“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在教學時采用圖文對照法組織閱讀活動,從圖入手,先引導學生看圖,認識圖意,再隨圖逐段學文。學文是為了認識事物、獲取表達才能,從而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發展并提高觀察的深刻性和思維的邏輯性。
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這些教學理念正越來越充分地得到體現。小學語文教學中越來越注重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和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因此,在設計本教學過程時,我也有意識地實踐這些理念,試著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對文本的理解、對學習自由的拓寬,以及對個體的尊重相結合。但冷靜下來仔細想想,熱鬧的背后有許多值得深思的問題。比如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有這樣的問話:“你學懂了什么?”課后我品評,發現這一問題的提出,可讓學生對文章作全景式的概括,也可以作景點式的感知。可惜的是,這樣的提問單純地成了教學形式,而沒有成為深入探究的絕佳途徑。
賞析:較好地處理了學習語文與思想教育的關系,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了思想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滲透思想教育。如在引導學生理解小白兔與小魚的對話時,她告訴學生:“這種朋友間的關心,多好呀!”這種在指導朗讀和理解句子過程中滲透思想教育的教法,使學習語文與思想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既達到了訓練語言文字的目的,又發揮了思想教育的作用。
語文園地六
“語文園地”除了可以幫助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技能進行系統的整理、整合、鞏固,更注重在學生心中培植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自信。本課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創設情境,激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熱情,輕松完成了識字、積累等教學任務,引導學生發現規律,延伸拓展,培養了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
課文15、文具的家
這篇文章的生字教學采用了多種識字法,抓住重點生字加以指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識寫分開,目標落實到位。通過朗讀、分析課文,學生明白了愛護文具的意義,再通過實際的“整理書包比賽”進一步明確了應該怎樣去愛惜、保護文具,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文閱讀方面將以“朗讀”訓練為主,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認識生字、會讀對話、了解內容,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順口溜總結整理物品的方法,通過“文具認領會”和“整理書包比賽”鼓勵學生養成愛護文具的好習慣。
課文16、一分鐘
《一分鐘》以小學生喜愛的故事形式呈現,講的是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鐘,而遲到了20分鐘,他只不過想放松一下自己,結果卻耽誤了半節課的事。《語文課程標準》強調:語文教學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由于學生年齡較小,時間觀念不強,對于如何珍惜時間缺乏理性認識。根據這一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本導學案在設計時緊扣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探究元元遲到的原因,圍繞元元上學路上發生的三件事切實感受一分鐘的重要性。同時加強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揣摩,促進學生移情體驗,真切感受人物著急、自責、后悔等心理,為有感情地朗讀打下基礎。為避免教學陷入純說理的泥沼,導學案在設計時充分挖掘語言元素,體現語文特點,在明理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主線設計上,本課的特點是“以疑導究、由果溯因”,即先讓學生閱讀故事的起因和結果,引發“元元只多睡了一分鐘,為什么會遲到20分鐘呢”的疑問,然后閱讀經過部分,抓住具體的內容,真切地感受時間的流逝,使學生經歷“疑惑——解惑”的過程,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中,注重學生的整體發展,突出學生在理解文本基礎上的語言表達與故事再現,把表達能力和情感教育巧妙地結合起來。
1.“揣摩人物心理”對一年級學生來說是個難點,而只有讀懂人物心理,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在教學中我通過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來揣摩人物心理,成功地幫助學生體驗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動。
2.注重指導學生朗讀。通過扎實有效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做到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在的情感。
《一分鐘》這篇短小的文章雖然內容淺顯,卻從學生的生活角度出發,告訴我們要珍惜時間的道理。學習這篇課文,引導學生領悟這個道理是教學目標之一。但是,語文課不同于思想品德課,語文課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將“得言”與“明理”兩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上面這個片段無疑是一個很好的詮釋。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在對話交際中,學生說清了事情的原委和受到的教育,實現了語言發展和思想教育的雙豐收。
課文17、動物王國開大會
本課設計采用讀思結合的策略,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注重低年級教學中的識字與閱讀兩項能力的培養。
多種策略,訓練語言。本文是一篇蘊含語言訓練的童話故事,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看插圖讀故事的方法訓練學生的觀察與朗讀能力;提煉語言,分析狗熊發布的四次通知,發現語言表達的技巧;圍繞通知,展開活動,使學生在補充語言和分析提煉通知中的有效信息的過程中了解通知的要領;最后通過復述故事、表演故事,達到訓練語言,提升語文綜合能力的目的。
課文18、小猴子下山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由此,本課設計力爭突出隨文識字策略,采用多種手段創建語言訓練平臺。借助本文內容,組織學生展開識字與閱讀的語言訓練,引導學生自主理清故事順序,在有趣的故事情節的推動下,習得識字方法,豐富語言積累,感悟文章說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從而實現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本課教學設計,以識字與寫字教學為重點,依托童話故事,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進行閱讀教學活動,從而實現基礎知識的夯實與基本能力的提高。采用多種形式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到一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中。教學時為了將學生引入情境,把握順序,緊緊抓住本文關鍵詞,隨文識字的同時,理清文章脈絡。如,圍繞故事情節按順序貼圖片,再講故事;圍繞小猴子所見,積累“又~又~”式的詞語;圍繞小猴子所做,體會動詞妙用等,這些教學方法不僅讓學生輕松抓住本課重點,突破難點,而且將隨文識字與積累語言巧妙結合,有效地提高語文教學的實效性。
教師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先將小猴子的行為與小學生的實際情況掛鉤,這種由物及人,從課文內容到生活實際的過渡,是同一現象的類比,屬生動直觀的感性認識,易被學生接受。再引導學生把感性認識升華為理性認識,從中悟出一個道理,實現了認識過程中的第一次飛躍。然后,用“不論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始有終,認認真真地去做,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這樣才能有收獲”的哲理指導學生的日常行為。這一教學過程既對學生進行了思想教育,又突破了教學難點。
口語交際一起做游戲
對于一年級剛入學不久的孩子來說,進行口語交際訓練,要積極地創設情境,讓學生始終在積極的思維狀態下,有興趣地進行口語訓練,這也是符合語文教學要求及一年級學生年齡特點的。另外一點,在本節課中,從一開始玩“老鷹捉小雞”的游戲入手激發興趣,以“貼鼻子”的游戲進行觀察、引導,逐步引導學生大膽表達,通過游戲玩樂——自由表達——人人參與——組內交流——拓展延伸,引發了學生思維的交叉及補充。在各個環節中放手讓孩子們暢所欲言,使他們的個性得到了張揚,思維的火花在碰撞中得到了創新。同時,學生傾聽、尊重他人的意識以及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語文園地七
1.能落實語言文字訓練點,夯實基礎。通過創設和字寶寶游戲的情境,帶領學生在趣味活動中識字、寫字,緊扣新課標的要求,體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生字,會用生字,培養語文學習能力。
2.幫助學生揭示規律,拓展學習途徑,讓學生在生活中學語文、用語文。在寫字教學環節,引導學生觀察生字的書寫筆順和間架結構的特點,發現規律,觸類旁通,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
3.積累的古詩和課堂古詩學習要求不同,積累的古詩只要求朗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對照插圖,自己發揮想象,詩意稍作了解,降低學習難度,提高誦讀興趣,擴大閱讀積累。讓語文園地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4、《孫悟空打妖怪》這首兒歌從結構特點和節奏感這兩方面做重點和孩子們一起讀詩,在這個語言活動中,激發小朋友的興趣,運用提供的相關畫面,展開合理想象,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表演誦讀。學生們很快就能隨著節奏把兒歌生動地誦讀下來,快樂學習,完成積累。
課文19、棉花姑娘
讀教學是學生、教師和文本三者之間對話的過程。這是《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的。這種對話首先是讀書實踐,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棉花姑娘》一文向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棉花姑娘身上長了許多蚜蟲,燕子、啄木鳥、青蛙都對此“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后是七星瓢蟲治好了棉花姑娘的病。這篇課文講的是我們身邊的科學,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根據課文的特點,基于讀的重要性,在本課的教學設計中力求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讀為主,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同時,讓學生根據經驗,把語文和其他學科聯系起來,拓展思路,體會文字中蘊含的情感。
課文采用童話的形式,融生物常識于生動形象的故事之中,通過描寫棉花姑娘請求燕子、啄木鳥、青蛙等給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訴我們燕子、啄木鳥、青蛙和七星瓢蟲分別吃什么地方的害蟲的科學常識。語言符合兒童特點,對學生了解科學知識有較強的啟發作用。在教學中著重指導學生個性化的朗讀,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讓學生了解各種有益的鳥類和益蟲的不同作用,重體驗,輕說教,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科學常識的興趣,有留心觀察、探索和發現身邊的科學常識的欲望,樹立起保護益蟲和益鳥的意識。
雖然本篇課文的篇幅較長,但第2~4自然段的結構和內容比較相似,我就多次讓學生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第一次思考都有哪些醫生給棉花姑娘看病了。第二次思考燕子、啄木鳥、青蛙為什么不能給棉花姑娘治病。第三次是有感情地讀。通過幾次有目的的讀,學生自然理解了課文內容,節省了講課的時間。
小學是培養學生語感能力的黃金時期,研究培養學生語感的途徑與方法,提高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對語文教學有著重要意義。小學生生活閱歷太淺,往往對作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感受太少,自己無法表達這些情感,很難感受到語感。這時教師可以通過指導朗讀,把文本中的神情、理趣在聲調里傳達出來,讓學生的耳與心,有一個深切而又整體的了解。
課文20、咕咚
首先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因此,教師采用創設一個童話情境,引起學生思考什么是“咕咚”,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提高了,積極性也調動起來了。其次根據低年級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教師充分利用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幫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討論自學,很快地理解了課文的意思以及它們的聯系,并能看著圖,用自己的話把課文的意思說出來。最后抓住重點語句,指導朗讀,理解課文內容,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學的能力。
課文21、小壁虎借尾巴
本文是一篇科普童話,通過小壁虎向小魚、老牛、燕子借尾巴的故事,告訴學生有關魚、牛、燕子尾巴的不同用處和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知識。課文用擬人的手法,采用對話的形式,使學生讀起來感到親切有趣。因為小壁虎三次借尾巴的經過,句式基本相同,角色的語氣也基本相同,所以特別適合指導學生朗讀。
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創設一個理想化的學習環境,為學生提供一系列生動、具體、真實、形象的多維化、立體式的課文情境,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手、腦、眼、耳、口同時運用,大大提高了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多種思維能力,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地學習并發展個性,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創新思維能力。經過前面課文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些讀文的方法。因此,本課教學主要體現在以下兩點:
1、靈活采用看圖、看實物、朗讀、做動作、結合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等方法了解課文中重點詞句的意思,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堅持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針對本文對話多﹑感情色彩濃的特點,加強朗讀的指導與訓練,使學生品味文中不同角色的不同語氣、語調,并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演”,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興趣。
由于結構相同,內容相似,我將第3自然段作為教學的重點,讓學生在“讀—看—想”中,理解小魚的尾巴是用來撥水的。有了第3自然段的鋪墊,我就放手讓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第4、5自然段,在表演的過程中積累語言,理解課文。我給了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積累語句,內化語言。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表演給大家看,這樣,不但積累了語言,而且理解了課文。
從上述步驟來指導學生學文,充分體現了“導學—扶學—放手自學”的學習過程。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成為學習的主人。這一課針對“老師們如何檢查學生自學情況”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種方法,即“比較理解法”。這讓學生不僅發現了第3、4自然段在結構上是相似的,也能從內容上加以區別。老師用“比較異同”的方法,讓學生全面理解課文內容,并道出自己的見解,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
語文園地八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減少語文園地內容帶給學生的枯燥感,我設計了“喜羊羊參加動物王國運動會”的一系列情境。課件動畫里的人物是學生熟悉并喜歡的,因此,以動畫人物為主體的情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觀察與傾聽上,迅速提升了學習效果。
【部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教學反思全冊】相關文章:
部編版四下語文全冊教學反思(精選18篇)05-30
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全冊課后教學反思01-15
部編版語文下冊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5篇)06-23
一年級下冊語文全冊教學反思08-18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03-17
部編版一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03-07
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下冊姓氏歌教學反思06-13
部編版《語文園地四》教學反思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