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高中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為重要。但是,教學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久,語文學習的熱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中,更是輕視語文學習,表現出種種消極心理。現在我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表現
1、漠視語文
漠視語文的學生表現為對語文的學習抱無所謂態度,常常是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后作業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于是,語文就被他們打入了“冷宮”。他們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因為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
2、應付老師,平衡自己
這些學生迫于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劃,只是滿足于上課聽講,課后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滿足于老師問起時,有“我已認真學過了”的回答;捫心自問時,也可以“我已努力過了”。他們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于被動狀態。
3、擔憂焦慮卻不知所措
這類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盡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于是,他們便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注意力不能集中,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并想象失敗后的情境,以致無法發揮正常水平。這樣幾個輪回之后,他們有種一籌莫展的感覺,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4、投機取巧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的重要性,而是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著“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二、成因
1、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的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一個一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一個一個片斷的寫作,就像砌房子一樣,一塊石頭、一個磚頭、一抹水泥、一張瓦片、一顆釘子、一根木條,你就得一點一滴地壘和砌,嫌麻煩就不行。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后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語文學習》雜志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它至少說明一點:生活無處無“語文”,把語文學習僅局限于課內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它學科,高考語文更側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語
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系。特別是近幾年來,為有利于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高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以致有些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高考已經沒有作用,于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學生對復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圣陶先生語),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系是“流”與“源”的關系,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2
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對于高中的教學是很不熟悉的。但是在教學中也略有接觸到一些高中的教學,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在這里姑且談一點聽課和聽講座之后的感想。
先從題目談起。X老師的這兩個教學內容,都是X老師的“命題作文”:選擇讀寫結合的角度來設計和確定講座內容。但是我的標題是“高中語文教學”而不是“高中作文教學”。因為我覺得,語文的終極能力就是表達,無論聽說讀寫,最終的綜合體現反映在試卷上的就是作文。既然作文需要理論支撐,那也就意味這教學需要理論支撐。所以,這篇文章的標題我確定為“語文教學”。
之所以會覺得高中語文教學“需要理論支撐”(其實各學段各學科的教學都需要理論支撐的),源于我教學中的一大困惑:各學段的銜接。我曾經在一篇專門闡述教學困惑的文章里大肆抱怨小學的教學不明所以,現在回想起來,還真的是非常困惑,以至于當時的表達都有些不妥當了。這還不是終極,最刺激的是高中老師也在抱怨初中教學不明所以。真是相當的諷刺啊。不過諷刺歸諷刺,既然大家都在抱怨,那說明確實有問題。現實是小學畢業的學生,會歸納段落大意,會概括中心思想,會分析修辭手法,高級一點的還可以閱讀淺顯文言文。初中生也還是要歸納段落大意,理解文章主旨,分析修辭手法,學習表達方式,學習表現手法,閱讀文言文。高中生,我聽到的課上,也還是在講修辭,講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以及閱讀文言文。當然個各學段的文章難度肯定是呈遞增趨勢的。但是關于語文的知識這一方面,卻看不到有明顯遞增的趨勢。
曾經有一個想法:構建全面完整的語文知識體系,明確界定各學段各年級的語文能力培養目標和發展的層級。當然這只是想法,一己之力難以成事更何況水平還低。在周老師的指導下,現在手上的《專題》教學的課題就是關于學段目標的。但是做起來卻困難重重。這是題外話。其實我想說的是各學段的學生語文能力達成的目標設定怕是出了點問題。
聽到不少高中老師的一些說法,例如高考作文中令人發指的凌亂表達;例如高中語文其實教不教區別不大,反正高考平均分都有100多(這是高中語文老師的說法,不是我說的);例如高中生基本不學語文,反正學了也是這點分,不學也能考這個分,不如花時間多做點數理化練習(這也是高中老師說的);要不利用語文課睡一下養養精神也好,臺上那個普通話不錯,催眠正好(這是我猜的)……這些說法當然是錯誤的,但是其中透露的現實是客觀存在的。馬克思總是在說“存在即合理”,那么我們不妨反思一下,到底為什么學生學不學都能夠考得差不多的分數?為什么語文課就不能給學生以“聽不到就可惜了”的感受?為什么語文課不能吸引學生的關注?除了考試導向的因素之外,恐怕更多的還是我們自己身上的問題。我倒也不是自己身為教師卻一味的只向教師找問題,事實是除了自己的因素外,教師這個職業的能量實在太小,完全不能影響到自身以外的其他任何因素。甚至可以說這才是真正的無奈,因為我們從事的是自己不能掌控的職業。這又是題外話,照例按下不表。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話說課后有個其他學科的老師(怎么又是其他學科,還和語文基本不沾邊)問起我的感受。我簡單評價后,那個老師說,肖老師的課,他覺得沒什么特別突出的地方,雖然聽得出語文課的特點但感覺很普通,因為課上的東西他都知道,不會覺得令人眼前一亮。我覺得這個老師其實很有心,他確實的聽出了這節課的特點:老老實實教會學生讀書。而且作為初中的教學,本身也沒有什么高深的知識。作為別科的教師,在素讀文本,品詞析句這些比較深入的`專業問題上當然會看不出好來。但,請注意:我們的學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語文的外行。接下來,這位老師同樣堅決地說李老師這節課好,因為李老師展示給他的是一個全新的語文世界,是他以往所未曾發現過的,但這些高深的知識,又和以往的語文經驗有著本質的聯系,所以一聽之下,他感覺到相當驚艷。確實,他使用的就是“驚艷”這個詞語。我在想,那一天在臺上坐著的學生和臺下坐著的老師,是不是也有“驚艷”之感?臺上的學生,聽的比平時認真專心仔細的原因除了大型公開課的因素以外,會不會也有像這個老師一樣更多的是發現了全新的世界的因素?
話又說回來了。教師在語文課上到底給了學生什么樣的東西,決定了這一節課的效率和質量。學生聽不聽,學不學,其實真的不能怪學生。能考上高中的基本都是篩選過的,完全可以認定他們的學習愿望、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是沒有問題的。學生不聽語文課,是不是我們總在課堂上重復初中的語文知識,反復要求學生達到他們早已達到的能力目標?(我是不是也總是在重復小學的知識?)學生學不學,教師教不教,最后高考成績沒太大差異,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教學在高中三年里對學生的語文能力沒有提高?
初中的作文要求是能夠生動詳實的敘述事件,或者寫簡單的議論文。那么當我看到高二或者高三學生拿來的作文和初三備考作文沒什么區別,仍舊是小標題、排比段、相對幼稚的思維和較為蒼白的語言以及邏輯不清的論證思路,甚至還略有不如的時候,我在想:高中的語文教學是不是應該做一些理論知識的提高?應該在學生已具備的能力基礎上,進一步的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而不僅僅停留在敘述事件要如何,展開論述要怎樣這樣簡單的知識要求層面。這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提供更高層次的語文理論知識作為支撐。
提高了課堂的層次,學生才會感覺到自己的收獲和成長。有了收獲和成長,才會投入到跟隨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學習的狀態中。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3
長期以來,高三語文教學往往圍繞各個專題,各個考點、各自為戰,“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個專題、考點、像一條條平行線永遠不能相交。但效果甚微、學生學了后面,忘了前面,有些考點、專題又得返工。語文教學陷入非常尷尬的境地。
從xx—xx年的考題分析,我們不難發現,試題回歸課本越來越突出,從字音、字形到語言表達,甚至作文,都回到同學熟悉的大背景中。面對試題的改變,我們打響了回歸課本的旗幟。于是,理清教學思路,如何重新調整和確定教學目標和任務,如何尋求教學突破,尋找各個專題,考點的契合點、連結點,使高三語文教學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擺在高三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個嚴峻的課題。
作文是高三語文教學的主線,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作文分數中,是天下第一題。作文的成敗直接決定了語文科的成績,真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教師、學生都能認識到這一點,課外收集積累大量的作文素材,作文專項訓練常抓不懈,這固然重要,但這是否能會增加學生的負擔?是否有更切實有效的途徑?透過紛繁復雜的專題、考點,我找到了這個契合點、連結點,它就是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強化各專題訓練的同時,實際上都在為作文作準備。我們是否有必要舍近求遠,另起爐灶,花大量時間來抓作文專項訓練呢?
(一)學習“虛詞、實詞、熟語的正確使用”等專題,為作文儲備充足的詞匯。
批閱學生的作文,許多教師都感嘆學生作文里詞匯的貧乏,要么辭不達義、望文生義,要么就出現很多生造詞。一篇作文難得見到幾個用得貼切、鮮活的詞。在復習這些專題考點時,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作文的角度多積累詞匯,然后學以致用,在寫作過程中,有意識運用一些詞匯。
(二)學習“字形的識記、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專題,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以往教學出現的情形是,做這類專題訓練的時候,改錯別字、改標點符號、辨析和修改病句,都完成得較好,準確率挺高,但一到自已寫作文,就不當一回事了,無所顧忌,錯別字連篇,標點“一逗到底”,“創造”了形形色色的病句。為什么會出現這類咄咄怪事?原因就出在“學”與“用”嚴重脫節了,學習這些專題的時候,沒有和作文連在一塊了,未能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
(三)學習“名句名篇、詩歌鑒賞、文言文閱讀”等專題,豐富作文素材的儲備。
考場作文要求在極短的時間快速成篇,學生平時若沒有充足的素材儲備,即使有較好的寫作技巧,較強寫作能力,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詩歌鑒賞、文言閱讀”無疑是學生作文素材的聚寶盆。在教學這些專題的時候,我就明確告訴學生,這些專題的高考分值是“X+60”分(“X”是該專題分值,“60”就是作文的分值)以引起學生重視,在寫作訓練中、能現學現用、活學活用,起到不錯的效果。
(四)學習“語言應用題”專題,改造并錘煉學生作文的語言。
語言應用題歷來被稱作是高考的“實驗田”,題型新,短小精悍,靈活多變,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一則語言應用題,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據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辭手法,重點考查語言表達能力,多用整句、對稱句。很多學生很喜歡做這類題目,可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可一寫起作文就愁眉苦臉、根本找不到感覺了。在講評語言應用題的時候,我時常會這樣感慨:“要是在作文里能出現這樣精美的文字,那就太棒了”。把語言應用題和作文訓練結合起來,在作文訓練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講究語言的改造和錘煉,每一句、每一段語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語言自然就好起來。
此外,還有其他專題訓練,也可以和作文串起來,譬如:現代文閱讀訓練,我們閱讀文本,不單單就為了解決那些題目,還應該把它們當作美文、范文來品讀、來學習、借鑒。為自己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因為對中學生來說,學習寫作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借鑒模仿的過程。
總之,在整個高三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一條主線,那就是作文。讓教師心中有作文,更要讓學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實各專題、考點基礎的同時,不忘彰顯作文的特殊地位。
在教育領域,最熱鬧的就是語文教學,最容易教的是語文,最難教好的是語文。領略教壇風騷的'是語文教師,誤盡蒼桑的也是語文教師。我僅就本月語文教學實踐說說自己的做法,希望大家共同借鑒,互通有無,彼此從中學到有用的東西。
本月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為文言文教學,教學內容分兩部分:一是古文的基礎知識,實詞、虛詞、句式等。一是古文翻譯、文章賞析,名篇佳句的背誦。課堂教學的模式主要如下:
1、改變以往教師主講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老師把相關的知識用填鴨的方式教給學生。學生是被動的接受知識,老師唱獨角戲。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自己疏通文義,提出疑問,老師給予解決。當然,有些固定的知識,老師還要傳道指點。這樣既節省時間,又提高效率。
2、采用師生同臺的教學方法,老師充當主持的角色。具體做法是:把班級分成若干組,每個組有一名主管學習的組長。幫助講課的學生組織材料,每次講課隨機抽出幾人講解課文。學生事先知道講哪篇文章,有準備的時間。在講一篇課文的時候,他們幾人可以分工。比如有的講情節,有的講人物形象,也可以講全部內容。學生講完后,他們會給我意外的驚喜,同樣的話題,幾個人以不同的角度闡述。是多元的思辯,真正達到教學相長。
3、講練結合法對文言文教學很有幫助。講完每課后,學生稍做總結,進行習題練習,從做題中發現問題,總結問題,糾正問題。
4、總結歸納法:學習了兩單元的文言文,學生將所學內容進行歸類,可分成幾個部分,比如字音,通假字,一詞多義,古今異義,重點句式,疑難句子翻譯,名句默寫等。學生用心做了,效果很好。這樣,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學到的是整體的系統的而非零散的知識。
5、落實是文言文知識得以扎實的重要的途徑,可以利用自習或課上十幾分種抽查,一次不會,兩次,三次,直到徹底掌握。
用心實踐,真心體會,認真反思,盡快成長。語文如海,博大精深。語文如宇宙,浩瀚無窮。真正把語文教好,真的不容易,能做的該做的只有繼續努力。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4
本節課,用了將近五個課時,比原計劃多了一個課時。
通過本節課的講解,發現學生們對文言文的基礎知識,積累的或者掌握的并不是很好,這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大部分學生在課后沒有進行復習和反思,只是依托自己在課堂上的所得。而且,還發現大家的壞習慣依然存在,老師講解的知識點,喜歡記在書上,而沒有整理到單獨的筆記本上,供以后總復習使用。大部分學生都比較隨意,認為語文不用學,照樣可以拿到高分,其實,這是錯誤的觀點,沒有一定的積累,怎么會有質的飛躍呢?
本節課,個人覺得在以下幾個方面做得比較好:
第一、對本文的第二、第三段進行了分角色朗讀。從學生們的'表情可以看出,大家對這一模塊的設置,很新奇,也有很多學生想要嘗試著表演。我也把機會留給要表演的學生,這樣做,級可以發現學生們的優點,又可以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對待枯燥無味的文言文,教師采用必要的手段,還是很有作用的。
第二、知識點的歸納更加詳細了。在講解第一篇的時候,采取的是學生為主體,老師為綠葉。由學生找出自己不懂得地方,老師講解的方式,事后有的學生和我反映,說找不到重點,不知道哪里應該掌握?所以本節課調整了戰略,由老師提出重點,再讓學生來分析,這樣的話,學生知道了重點,也會按照老師的思路,去尋找重點,這對于初學文言文的高一新生來說,很重要。
當然,本節課,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比如:
第一、在激發學生們回答問題的積極性方面有待加強。
第二、對學生們的啟發這一塊需要耐心。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5
高中語文組
自己從教已經進入第十五個年頭了,按理來說,應該是精力經驗最好的階段,但是同樣也伴隨著一些不良的毛病,具體表現為:
第一, 重經驗輕研究。
我總覺得自己對教材的把握較好了,對課堂的掌控也有度了,因而,總想以不變應萬變,輕視了對教材,對學生的研究和重新的解讀,到底學生整體如何,個體如何,從學生的角度如何去解讀教材,如何最大化的起到舉一反三甚至教是為了更好的`不教等作用,這些意識我都有點忽視了。我覺得我個人應該再把自己當作小學生,重新學習,相互學習,加強創新意識,更加的服務學生服務學校。
第二, 拖懶推影響工作熱情。
人啊,自覺不自覺中總會出現一些拖懶的思想,如果不“照照鏡,整整衣,洗洗澡,治治病”,可能會更加嚴重。我就是這樣,由于俗務過多,自己的想法過多,對工作出現了能拖則拖,能躲則躲,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有一點擺老資格,耍脾氣。
第三, 門前雪影響大局意識
我們學校最大的毛病恐怕是每位老師都各自為戰,沒能真正地形成教研組的合力,科研思想,“傳幫帶”的意識不濃,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也是一樣!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至于別人怎樣,我基本上都是做和事老或者老好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事若關己糊涂至極。因而,我缺乏了大局意識和遠見的思想,仿佛自己進入了老齡之年。
第四, 新教改要有新創新
我們這一屆是廣西第三屆進入新課程改革的一屆,前面已經有了兩屆的經驗和教訓,而我們這一屆對我們而言也是新的挑戰,既要向先驅者們學習,認真地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又要有所矜持,保留自己的原生態,不要迷失自己更不能失去語文教學中的語文味。總之,新教改就要有新創新。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人懶懶而獨好兮,我如浮萍以終生。
以此自勉!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6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深受“新課改”的影響,我也在積極努力地踐行新課改理念。新課改要求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積極主動地學習;教師要在課前認真備課,“備教材,備學生”,并在課堂上起到主導性作用,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巧妙掌控課堂流程,促成教學生成,提高課堂效率。
《歸園田居(其一)》是陶淵明的名篇,對了解陶淵明的精神世界來說是很重要的篇目。而高一學生對陶淵明是比較熟悉的,他們在初中學過很多陶淵明的作品,如《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飲酒(其五)》等等,所以理解詩歌主旨,把握詩人感情對于學生來說還是較容易的,于是我想把這首詩歌作為田園詩歌鑒賞的一個范例來講,讓學生初步掌握詩歌鑒賞的一般方法:從“煉字”的.角度,通過分析意象特點及所運用的藝術手法,感受詩歌中田園風光美的意境,體會詩人借寫景句抒發的情感。并且把“啟發學生借陶淵明的生平經歷思考人生的舍與得”作為本節課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課堂教學思路較清晰,重點比較突出,流程也很順暢。但作為一節年輕教師的公開課,由于經驗不足,心理素質欠佳等原因,某些課堂上的不恰當處理也暴露出了很多問題,須做深刻反思,現具體歸納如下:
反思一:關于教學目標的完成
這節課的預設教學目標有兩個:一是通過學生“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意象(藝術手法)——意境——感情”鑒賞詩歌的方法,重點分析詩歌中運用的藝術手法。二是從陶淵明的人生經歷中感悟人生的“舍”與“得”。第一個目標是最主要的,課堂上也用了大量的時間來讓學生討論交流,從小組代表發言來看,學生掌握的情況還是不錯的,但是由于在第一個目標上花了太多時間導致第二個目標完成地有些倉促。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分析重點詩句,而不是句句分析,做到合理取舍,而不是面面俱到,這樣才能留下足夠的時間來完成第二個教學目標。
反思二:關于教學的預設與生成
《歸園田居》上課時間為一課時,主要訓練學生的感知能力和探究能力,在上課的過程中,基本能按照自己預設的教學思路進行講授,但課堂的重點在鑒賞陶淵明筆下的田園風光,鑒賞詩句和描繪整體畫面對學生來說是有相當難度的。如學生無法準確分析出詩句中的藝術手法,描繪畫面可能順序不當、想象不足或流于翻譯詩句,不一定能鑒賞出田園風光的美,而教師由于經驗不足,不能給予學生恰當的引導,合理的評價,尤其是針對一個學生對主旨的偏激理解沒能夠及時引導,而是置之不理,導致沒有很好地促成教學生成。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7
一、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識在教學中得到了展示。
本文的教學中,給予了學生很大的自由度,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主動合作的意識,大膽表述的能力,使得香菱的人物形象,內心世界,寶釵、黛玉的人物性格的揣摩都合情合理,從而使學生感受了文化的`魅力,提升了其文學素養,培養了其語文閱讀、分析表達遷移多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對話教學
《香菱學詩》一文的教學,基礎建立在文本上,地位建立在平等上,方法建立在探究上,整體體現在對話上,讓學生暢所欲言,大膽交流,使其語文的能力得到張揚,成功的喜悅得到飛揚。
三、注重閱讀創新,放手讓學生學習
在本次教學中,能把課文當作例子,讓學生遷移,甚至讓學生悟出了學語文的秘訣,多讀、勤記、勤奮、刻苦、大膽創作等,這些都還次之,更主要的是讓學生敢思、敢說、敢于走進課文,又能跳出課文,毫無拘束,放膽直言,這正是做學問之要義,也正是我們應該倡導的語文精神。
四、不足點
在教學中,發現了學生對中國古典文化了解不多,即使是《紅樓夢》,學生全書讀過的寥寥無幾。這給我很大的觸動,在以后的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多讀好書,多品佳作,提高語文水平。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8
我們學校的新課程改革已經有兩年了,在這兩年的時間里,各個學科都已經較好地完成了從舊課程向新課程的平穩過渡,全校教師在學校的領導下都認真學習新課改的理念,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不斷完善和改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作為一線的高中語文教師,沒有任何理由不對語文教學進行反思,語文教育要走出低谷,只有不斷反思自我,瓶頸一破才會別有洞天。如何在課改新形勢下建立高效的語文課堂,我覺得必須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同時,對存在的問題,應引起我們冷靜的思考和探索。
語文是一門內涵十分豐富的人文學科。語文之所以充滿魅力,就在于其豐富的內容,多樣的形式,以及解讀語文的靈活性與不確定性。 但是,傳統的語文教學,給別人的印象就是老師在不斷地對每一篇文章的字詞句進行不厭其煩的講解,而學生就是大量地背誦,花的時間多,但成效似乎不大。學生普遍對學習語文興趣不大,覺得學的東西與考的東西不一樣,沒有能意識到學的過程其實是一種能力的培養與提高的過程。所以,為了提高同學們的學習興趣,為了提高課堂效率我們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教師要內修外治
學無止境。見賢思齊。一位語文教師要想很好的進行新課改,就必須注重修養和才學的提高,于內要提高文化修養,于外要勤奮治學,要做專家型老師,這樣才能更好的掌控課堂。高瞻才能遠矚,深入才能淺出。
對當今的教改教研動態,要入乎其內,也能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是指作為一個課改參與者的身份積極融入其中去親身踐行;“出乎其外”是指作為一個評判者的身份對我們付出的勞動和成果進行冷靜的審視和探討。有了深厚的學識和才干,研究深入了,思想深刻了,對“課標”以及一些新思潮新流派就不會出現全盤照搬的情形,而是會采取“拿來主義”。點滴的積累成不了海洋,也能成為小溪甚至是江河。
二、自主·合作·探究應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
《課程標準》提到,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1、學生自主學習,學案是關鍵
學生自主學習的第一步是學案,新課程通過問題的解決進行學習是教學的主要途徑,因此編寫學案的關鍵核心是問題,問題的設置是需要我們教師集體備課完成的,要根據課本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的選擇問題,問題要有梯度化。
萬丈高樓平地起。高一的同學基礎還比較薄弱,所以我們在編寫學案時要重基礎知識,學案上的'內容讓大家通過預習課解決百分之五十,通過小組討論課解決百分之七八十,剩余的百分之二十屬于課外拓展,開闊大家的眼界,訓練大家的能力,充分發揮同學們的想象力。
2、討論·交流是課堂的重點
課堂上的討論活躍了課堂氣氛,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同時還培養了學生質疑問難和合作研究的習慣。正所謂“取他人之長,補一己之短”“三人行,則必有我師焉”,每個學習小組中都有語文程度較好的同學,他們在小組學習討論中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可以促進本小組成績的提高。
三、注重課堂教師“導”的作用
新課標指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與學生平等對話的合作互動中,加強對學生的點撥和指導,實現教學相長”。“自主”不是“放任自流”,“合作”不等同于“幾個人圍坐在一起”;不能由過去的“填鴨子”變為“放羊”,不能把學生主體性與教師的主導作用對立起來。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教學,就是教學生如何學。”這里強調兩個方面:一是教師的教法,二是學生的學法,絲毫沒有貶低或削弱教師“導”的意思。學生如何能學會學習?主要是依靠教師的導:誘導、引導、指導。離開教師的科學指導,則勢必如一盤散沙,學習具有極大的盲目性。因此,在用課改新理念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應做到民主而不遷就,自由而不放任,有目的性、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只有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其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才能向科學的方向發展。
四、建立合理的評價機制促進學生的學習熱情。
1、口頭的贊揚和鼓勵
很多同學在課堂上不敢站立起來獨自發言,害怕回答錯了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因此我們要給大家以口頭的贊揚和鼓勵,讓他們多些自信敢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愛默生曾說:“自信就是成功的第一秘訣”。只有大家敢在課堂上暢所欲言,才能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起來。
2、 適當的分數獎勵更能讓學生有自我肯定的價值。
我在課堂給學生制定了一個標準,比如課堂展示討論成果可得1分,若答案百分之八十正確就可得2分,課堂上提出質疑即可的1分,回答質疑可得1分,有了分數的獎勵同學們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只是慢慢我發現學案上的難題被遺留了下來,一了解才知道,大家為了讓自己小組分數增加更快都不愿意做難題,這樣一些語文程度好的同學優勢體現不出來,長此以往大家的答題水平和能力可能會降低的,于是我改變了一下策略,既然在意分數我就在分數上做文章。我就把分值直接標在導學案上且對分數進行了區分,根據提的難易程度,分值設在2分至5分之間。分值有區別了,同學們就可以根據自己小組的實際情況來自主選擇展示的題目,同學們開始積極挑戰有難度的題目,這樣不僅學案上的問題都解決了,而且學生的探究能力比以前有了明顯的提高。我們還要鼓勵學生多質疑,只有在質疑釋疑過程中,只是才得以鞏固。
五、學案落實要到位。
在經歷自主學習和課堂討論后,同學們應該把自己的答案整理到學案上,學案上的重點內容一定要畫出來,并寫好課堂反思。這個步驟需要我們教師好好檢查,督促同學們把學案完成,教師需要對學案進行批改。
課改之路注定是充滿荊棘的,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但世界上所有的桂冠不都是用荊棘編織而成的嗎?所以我們要做好應對各種問題的準備,披荊斬棘贏得屬于自己的桂冠。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9
1、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與文本直接進行對話。
在上現代文新課之前,我們會布置前置作業,如“讀了本文你有什么疑問?有何感想?文章哪些內容打動了你?你從中聯想到了什么?”學生只有認真地解讀文本,才能回答這些問題,才能使課堂上的討論不流于形式,避免課堂表面的熱鬧。這樣可以充分尊重學生對文本的初次感受,不干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和多層面地解讀文本。課堂有太多的生成,這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用心點評學生的發言,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
課堂上學生的發言一般有三種情況:
第一,明顯的知識點錯誤;
第二,觀點正確;
第三,觀點片面,不能全面地看待問題,只點到了問題的某一個方面。
這些都需要教師給予正確的評價。
第一種情況,是糾正學生明顯知識性的錯誤。
第二種情況,不是片面地給學生戴高帽子,一味地說“好”“很好”等詞,要說出學生發言好在哪里?好的本質。
對第三種情況,不能模棱兩可,讓其他學生找不到方向,霧里看花。而應該從尊重學生和知識的角度出發,對學生的'發言給予中肯的評價,學生會因老師的點評,在識見上有所提升,產生新的認識,從而對文本有深入的思考。所以,在課堂上,老師用心傾聽學生的發言并做出中肯的點評,也是生本教育的一個體現。
3、開發家長資源,拓展延伸語文課堂。
我們一直強調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任何一門科學都源自于生活,而我們現在的語文課堂也可以還原生活。生活處處有語文,而開發家長資源恰好可以拓展延伸語文課堂。學生平時與社會接觸少,我們邀請家長來講課,家長可以向學生介紹他們所從事的行業和工作,或講述自己奮斗經歷、人生感悟等等。學生可以通過家長的講課了解社會,開闊視野,豐富知識結構。同時,家長上課,也是孩子與父母溝通的一種方式。孩子可以從別人的父母所講授的內容中,聯想到自己的父母在做什么,在想什么,在期待什么。這樣可以促使孩子更愛他們的父母。教師和學生家長三者在活動中也增進了了解,關系變得更加融洽。無論是語文教學方面,還是德育方面,都大有裨益。
生本教育,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快樂學習,快樂成長。即郭教授提到的,生本教育就是建立一個為而不爭的教育成長世界。希望在我的課堂上我能盡量為孩子們創造快樂的成長環境。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0
高中語文第四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是明代通俗小說家馮夢龍“三言”中的名篇,是>中國文學史上最為杰出的短篇小說之一。筆者在教讀時,試圖從>語文教學的哲學基礎出發,作兩種不同方法、不同目標指歸的比較嘗試。課后,反思自己的教學實踐,深深地感到:中學語文教學只有從人本出發,讓人性的光輝照耀課堂,撈起語文教學中失落已久的人文“百寶箱”,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打下人文精神的底子。
從哲學的文化類型上說,現今世界上有兩種哲學:一種是認識論哲學,一種是存在論哲學。認識論哲學的本質是知識論,折射到文學問題上面,就是模仿論流行,通過模仿對象世界獲得對對象世界的認識。認識論哲學發展的主要成果是西方現代科學技術變得突飛猛進的發展。科學主義成為現代哲學的主流,它崇尚科學、理性,主張實證和精確,否認本體論,用科學的精神來解釋人的問題,如人的價值、自由等問題。比如影響到語文教學上,如分析典型人物性格形象是從人物的語言、心理、動作、外貌描寫以及環境描寫來體現的。而存在論哲學與認識論不同,主張以人為本。在掌握世界的路徑上面,與認識論只相信事實、邏輯、判斷、推理、證明、分析、綜合等不同,存在論更相信人的感受、體會、直覺、體驗、想像、領悟、意會等等。在文學問題上,存在論擯棄模仿論,而主張顯隱論。模仿論關心的是模仿得真不真,顯隱論關心的是形象背后隱在的蘊含。在言語表達上面,與認識論的言必盡意的看法不同,存在論相信人的世界博大而深厚,往往是意猶未盡。影響到語文教學上,就是應樹立以人為本的思想,強調人本主義,語文是心靈之學,文化是智慧的結晶,應當把人的精神作為觀照的核心。在教學中主張用人性、用心靈去感受語言文化、文學的精妙。
基于以上思考,筆者在《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一文的自讀指導教學中。分別從語文教學的哲學基礎出發,在兩個班級作了不同教學目標指歸的設計及實踐。
一、以認識論、科學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感知小說的故事情節;
2、欣賞杜十娘這個人物形象;
3、了解擬話本等相關文學常識。
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播放《杜十娘》歌曲,以激發興趣;了解相關文學常識。
2、理清故事情節,編寫2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3、分析杜十娘的形象。
①最顯著的外貌特征。(美麗)
②杜十娘資助李甲的情節及體觀的品質。(善良)
③怒沉百寶箱的意義。(反抗)
④悲劇的原因探討。(李甲負心,孫富無恥,封建世俗觀念,制度黑暗。)
二、以存在論、人文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鑒賞杜十娘形象的人性美;
2、設計避免悲劇的“良方”;
3、杜十娘、琵琶女的人格魅力比較。
教學程序:
1、新課導入,播放《千古絕唱》,歌中引用了六個民間故事以引出文本。
2、自讀課文。討論:
①杜十娘的悲劇與哪些人有關?
②你是同情還是鄙夷現實中杜十娘式的人?你會是李甲嗎?
③杜十娘的悲劇是個人悲劇還是社會悲劇?
④你能給杜十娘指一條出路嗎?
⑤一個民族該讓民眾樹立起怎樣的道德觀?
3、比較杜十娘、琵琶女的人格魅力。
4、寫一篇讀后感。
比較兩堂課,從教學過程和課后反映看,第二種設計學生的興趣更濃,課堂氣氛更活躍,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更高。第一種設計固然也能調動一部分學生的積極性,但整個教學過程略顯凝滯,學生學到的是以諸如常識、情節、人物形象的機械認知等知識和概念。在此恕不贅述。而第二種設計,學生更多地是站在審美的角度、欣賞的角度與自我與文本人物作心靈的碰撞。
課堂上,學生們為了拯救杜十娘紛紛開出自己的良方:她“久有從良之志”,希望過一種正常“人”的生活。她自知身份低微,在當時的世俗社會,男人只要有錢就可以隨意欺辱她。因此她慘淡經營:七年時間苦心積攢“百寶箱”,希望用“百寶箱”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她之所以不告訴李甲自己有百寶箱,只不過是不愿在愛情的天平上增加一顆金錢的砝碼。就算李甲負心負義,杜十娘大可不必投水,她有青春、美麗,還有金錢,就算獨自一人也可以生存下去。她還可以像琵琶女一樣嫁作“商人婦”。也可以隱姓埋名像白娘子那樣找一個相知的人過完一生。經過討論,大家逐漸認同:杜下娘沉下江去的不是“百寶箱”,是人性,是道義,是良知,是人心,因為社會容不下這些東西。在那個批俗羅織的禮教的網里,她的投江實在是喚起人性的義舉。那悲壯的一幕盡管是凄慘的,卻更是美的,留給人間一份至真至純的情感美。
通過杜十娘與琵琶女人格魅力的比較,學生更加明白杜十娘比琵琶女有一種覺醒意識,更具人性的`光輝。她的死不是軟弱無能,不是怯儒輕生,而是一種不屈人格的體現,是向那個社會、那個時代發出抗議的最強音,成就的是一曲千古絕唱!一位學生在課后的讀后感中寫道:到此為止,說的都是文學鑒賞方面的的內容。若她們就在我們身邊,我們又會抱怎樣的態度呢?當老師的問題一提出,我就呆住了,我從未思考這個問題。一直以來,文學是文學、生活是生活,進入故事情節是投入,走出來就為了考試。卻不曾想過扣心自問,叩問自己的心靈,難道我們付人生的痛苦感受已經麻木?
由此可見,中學語文教學應特別考慮學生的人格發展及學科特點,落在人的內心發展上,落在對人格的魅力、人性的含義的深層理解上,撈起失落已久的人文“百寶箱”,我們的語文才有陽光燦爛的日子!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后,上課時就盡量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去掌握內容,我按照課堂教學設計布置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但是學生的表現令我大吃一驚,他們很多時間在互相推諉:你讓他先說,他讓她說說,并沒有陳述有關學習的內容或見解,表達自己讀書的感受和想法;有些組在不斷分工:你讀第一段,他讀第二段……幾分鐘過去了,有的組還沒有確定誰來發言,沒有開展有實質意義上的學習;有的小組一直由學習好的同學在唱“獨角戲”,而其他人則無動于衷,充當看客。
小組學習是培養學生合作意識的一種基本途徑,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把自己的思路和別人共享,而且學生更多的擁有了自由組合、分工協作的機會,擁有了評價和討論他人觀點的機會以及空間和時間。所以,教師必須深入思考以下問題:
如何讓學生去進行合作,去開展有意義的合作,教師如何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基本方法。例如角色的分配,根據個人個性、特長等開展合理的分工,給所有學生都創造平等參與的機會等等。所以我認為,小組交流應涵蓋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表述自己的見解看法;二是傾聽他人的意見。這樣,學生才能感受到交流的快樂,分享合作的愉悅。這樣才能培養合作意識,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團隊學習成果。
學生已經習慣而且總想著怎樣去做一個旁觀者,這種現象的根源恐怕要追溯到以前舊有的教學模式和教師的教學行為。那就是表揚正確,呵斥錯誤。優秀生在老師不斷的表揚聲中信心十足,表現欲更強;而大多數學生卻在無數次的呵斥下戰戰兢兢,他們不敢多嘴,怕別人譏笑,怕老師棒殺,怕說不好給自己帶來一些不快,干脆充當看客,什么也不說。這樣的教學行為扼殺了個性,壓抑了思想,泯滅了個人發言的積極性。從這個意義上說,全員參與,也包括教師參與,教師的角色不要只局限于討論的組織者,教師如果能經常性地參與到學生的探討之中,和他們一起學習,并指導他們如何發表自我見解,或者以自己的發言暗示誘導學生如何發言,教給學生如何說出自己的觀點;和學生一起討論,逐漸培養學生發言的習慣和興趣。當然,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需要經過一個教師耐心輔導的過程。
另外,合作學習這種學習方式也決不是學生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需要我們長期不懈的訓練。沒有經過訓練的合作小組是散亂的,這樣的學習肯定是低效的,最起碼對大多數學生是沒有效果的。每一個人都需要在無數次反復演練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或者說去適應某個角色。比如進行記錄,代表小組發言等。在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多數的小組學習,形式大于效果,基本上是低效的、放任的。經常是某幾個人在表演,學生回答學習的結果時,根本沒有用“我們小組有人認為……,有的人認為……,最后一致認為是…… ”的方式匯報交流的結果。而只是說“我認為…… ”“我覺得…… ”小組學習只是反映在形式上,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這樣的小組學習是不成功的。
關注教與學的過程是新課改的基本課題,也是新課改能否成功的關鍵。經歷了一個過程之后,這個過程就是無形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方式和學習主動性發生了變化,這個變化就是素質的變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是我們組織課堂教學的唯一出發點。要最大程度盡最大能力關注學生學習狀態、思考狀態以及學習方式。某些好看的東西未必實用,這是生活中的常理。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1
莎士比亞曾說:“必須合乎自己的興趣,方才可以得益。”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只有“好知”“樂知”才會有無窮的學習勁頭,才能激發無窮的學習潛力。這樣的學習才充滿快樂,這樣的學習能更有效率。翻開《教育心理學》,里面赫然寫道:學習興趣是構成學習動機中最現實、最活躍的成份。可是,“激發學習興趣”讓我經常陷入困境。
做為一個語文老師,尤其是高三的語文老師,很容易被同學們忽略。語文雖然在高考中,甚至工作生活中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教學中,我發現,同學們讀書讀得越久,對語文的熱情就越低。到了高三,語文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了,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作業布置了就寫,不布置從來不主動;寫日記是“我的一天”,寫作文是“我的老天”,臨考試了才背幾句古詩。同學抱這樣的心理,往往也影響了老師的'教學興趣。為此,我在兩年的高三教學過程中,摸索出了一些淺薄的經驗。
一、學生認為語文是常用的學科,自己對語文已經非常了解,于是,我專找他們的知識漏洞詳講。
例如在復習索然無味的字詞基礎時,我專挑同學們平時說錯卻不自覺的點。如:血、削、供、穴等字的讀音。我采取的方法是自己講一句話,讓同學們挑讀錯的音。結果,一些讓大家意想不到的誤讀出現了,這樣的方式,讓一些同學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基礎知識,也讓他們樂于做題,樂于翻字典,敢于質疑。對于似是而非的讀音,也開始有了明確的答案。同時,在題目講解時,我盡量不講,讓同學們自己來公布答案。
二、古文可能是同學們比較頭痛的練習了。
同時,在高考中,也是一個必考題和高分題,它所占的分數有二十一分。可是,同學們平時學古文已經很頭痛了,而且大家也知道高考時一定不考書上的,于是乎,很多同學認為這樣的復習對高考做題無用。實際上,平時的古文只是一個典范,一百二十個實詞和十八虛詞可能都包括在課文中,但實際運用時又是另一回事,可大家認為現代人應該說現代話,古文過時了,怎樣讓同學們覺得古文有用,學好古文有用呢。我教的是文科班,我發現同學們在做政治尤其是歷史的時候,經常有一大段的歷史材料,而這些材料往往都以簡單的古文翻譯,曾經有同學拿著歷史題來問我材料,為使同學有興趣,我在課堂上特意挑了一篇歷史材料來講,將其中的實詞虛詞句式實用詞都挑出來一一解釋,字的問題突破了,那么文章的內容也懂了,因為材料題往往占十幾分,有時看懂一個材料便可提高分數。這樣,讓同學認為學好古文不僅僅是應對語文考試,在應對別的科目中同樣重要,對于古文,也漸漸生出了興趣。
三、作文是語文的重中之中。
作文體現了同學們運用語文的能力,也是在考試中占分數最多的題目,可是要讓同學們對作文充滿熱情,那實在是太難了。一篇大作文,如果籠統的講,同學們往往一頭霧水,根據我班學生的情況,我決定將作文分段講,先給段,再寫篇,先審是,再給作文的結構。一這樣的方式雖然有點繁瑣,但是對于寫作水平不佳的同學來說很有用,一節課給一個知識點,將作文分解成幾個小塊,最起碼,大家開關會點題,結尾有照應,中間的段落會安排了,雖不敢說時時出現佳作,但是對于寫作水平中上的同學來講,確實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
兩年過去了,我也帶了兩屆高三,對于復習課,要讓同學們充滿熱情的來學,著實有些困難,雖然曾用過一點點的小方法,但這遠遠不夠,還不敢說是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可是“學海無涯 ”“教學相長”,我將一直在探索的路上徐行。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2
蘇教版高中語文教學主要是以作文教學為重心展開教學活動的,而且它的目標是為了加強學生的寫作能力,但是,因為在實踐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因素,導致寫作教學沒能發揮它真正的作用,學生的寫作能力也沒得到很好地提升。因此,要想真正幫助學生培養成一個優良的寫作能力,就應該從根本上解決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利用各種方式尋找一個適合的教學方案,從而真正落實寫作教學的工作。
1.作文教學不切實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在寫作教學課堂的備課中,只是針對課本的寫作專題依次地進行教學,而沒有對整本蘇教版的語文課本進行系統地規劃,也沒有依照學生的寫作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方案的制定。而且在選材沒能很好地把握一個度,導致高中語文教師在作文批改過程中沒有一個明確的評價標準,教師長期在這種的教學狀況中,也會漸漸失去教學的熱情和積極性。
2.教學觀念落后
部分高中語文教師對于蘇教版的新課標要求并不是很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只是重視課本內容的教學,而忽視了寫作教學的重要性,這就導致了學生在寫作環節上依舊薄弱。而且,高中語文教師以學生寫出來的的文章的結構性和條理性作為教學重點,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在意學生寫作技巧和方法的培養,而沒有認識到情感才是文章的靈魂,缺少情感的文章是沒有感染力的。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也會非常空洞,沒有真實的情感投入,在內容上也胡亂捏造,過于浮夸,這樣導致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沒能真正的得到提升。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3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正面臨著嶄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果成為了一個重要問題。為此,我提出了一種名為“六步”教學法的方法。這個方法包括以下六個步驟:情境導入、目標呈現、自主學習引導、合作探究、反思拓展以及當堂檢測。在我的語文課堂上,我嘗試了這個方法,即使是那些基礎較弱的班級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也意識到,可能是我的教學能力有限,或者是我的思考還不夠深入,又或者是我的反思缺乏科學的理論支持。因此,在實踐中雖然有所收獲,但也存在一些困惑。請各位老師指導修改意見。
一、讓學生用多長時間獲得?
因為這是一篇詩歌欣賞,對朗讀的要求比較高,特別是如何才能讓學生在“讀”中落實“這是我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之一,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精心準備了課件和音樂,在課堂上,我和孩子們一起去理解課文中優美的詞句,帶著自己的.體會去讀相關的句子,一個不行第二個接著示范,全班同學都投入了,都能用自己的朗讀抒發情感,這個環節是其他環節的基礎。是教學重點,需要25分鐘,接著用5分鐘讓他們去寫一兩句詩。當他們的情緒掀到高潮的時候,配著優美動聽的曲子緩緩地、緩緩地全班配樂朗誦,美文欣賞教學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為了把欣賞課的教學效果繼續延續下去。我特意留了5分鐘讓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讓學生的感情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也對文中的好詞好句進行了積累,為寫作奠基。
二、學生課堂獲得的內容深淺度如何把握?
還記得在上《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時候,自己感覺課文的內容比較淺顯易懂,堅持“先學后教,當堂檢測”的原則,課前重點要求學生找出主人公別里科夫的心理活動的句子,體會他的心理變化,深層感悟“別出什么亂子”一語,由文本字面的理解上升為文化層面、精神層面的理解。但是在實施過程中,學生卡在了心理活動的理解與感悟上(,結果在這一個環節花了大量的時間帶著學生去找文中心理活動描寫的語句,再引導學生體會,但還是有很多學生不能理解,沒有消化。反思這個環節,由于沒有正確看待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對學情估價過高,“合作探究”環節沒有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最后為了完成教學內容我對他們進行了強硬的灌輸,盡管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感悟能力,但是 教育 專家曾說“教育的藝術不在傳授,而在鼓舞和喚醒”,學生的主動“獲得”沒有落到實處。
三、每個學生都達到教學目標只是教學“理想”?
在每一節課的教學中,我都努力去嘗試讓學生都不同程度達到(部分學生只是接近)教學目標,也嘗試過很多辦法,但感覺還是收獲甚微,總有那么一部分學生課堂上的簡單知識就不能掌握,所以困惑至今,有望和各位同仁探討。文言文教學對于我這個班級來說是很困難的,于是我降低難度,改變教學策略,以“讀準字音、正確把握節奏、力爭讀出語氣”為底線目標,以積累重點文言文實詞和背誦名句為主要目標,以文章內容的理解為提升目標,只點到為止。如《陳情表》是要求背誦的名篇,課文很長,基礎差的學生基本上望書興嘆,我于是分三層要求:能力強的全文背誦,中間層背誦重點段落,學困生要求朗讀全文再背誦名句。在“課堂檢測”環節,我就他們重點抽查,長期堅持我想還是能夠取得不錯的效果,但并不能保證每一節課讓每個學生都能達到教目標,只能是盡可能地接近教學目標,這也是我多年來在一線教學中的困惑。
我也會在在今后的教學中,認真落實和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方法和模式,認真編寫導學案,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鉆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4
教學目標:
1、感知文章內容,積累文言知識。
2、把握文章思路:墨子勸阻楚攻宋的三個步驟。
3、能聯系人物言行分析人物形象。
4、體會墨子高超的勸說藝術。
助讀資料
1.《墨子》及墨子
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魯人,一說宋人,戰國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堵子散文代表作家。曾為宋國大夫。早年接受儒家教育,后聚徒講學,創立與儒家相對立的墨家學派。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反映了小生產者反對兼并戰爭,要求改善經濟地位和社會地位的愿望。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現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記的墨子講學辭和語錄,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墨子》是我國論辯性散文的源頭,運用譬喻,類比、舉例,推論的論辯方法進行論政,邏輯嚴密,說理清楚。語言質樸無華,多用口語,在先秦堵子散文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公輸
公輸,名盤,也作?“般”或?“班”又稱魯班,山東人,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能工巧匠。現在,魯班被人們尊稱為建筑業的鼻祖,其實這遠遠不夠.魯班不光在建筑業,而且在其他領域也頗有建樹。他發明了飛鳶,是人類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發明了云梯(重武器),鉤鉅(現在還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偉大的軍事科學家,在機械方面,很早被人稱為“機械圣人”,此外還有許多民用、工藝等方面的'成就。魯班對人類的貢獻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是我國當之無愧的科技發明之父。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 導語(參考)
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是和平與發展,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難罄竹難書.今天我們走近一位熱愛和平的人,他憑借自己雄辯的口才,巧妙的詞鋒以及果敢勇毅阻止了一場不義的戰爭,他就是墨子。
二 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郢敝輿 短褐犀兕麋鹿 魚鱉黿鼉 雉兔鮒魚文梓 楩楠豫章 守圉
三 再讀課文 疏通文意
(結合文下注釋疏通文意,標出疑難,師生釋疑。)
解釋以下加點詞語和句子
夫子何命焉為?
吾義固不殺人
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不可謂智
知而不爭,不可謂忠
義不殺少而殺眾,不可謂知類。
宋所為無雉兔鮒魚者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為與此同類
公輸盤九設攻城之機變,子墨子九距之。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
吾請無攻宋矣
四、理清文脈,把握文意
1本文對應的雙方是誰?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國的目的是什么?
2談談你對本文思路的看法。
學生討論。
第二課時
一、復習檢查
二、精讀課文,探究墨子止楚攻宋成功的奧秘,體味墨子的勸說藝術
墨子止楚攻宋戰略三步走。
1、 學生分角色朗讀2~12段。
思考:墨子是如何勸說公輸盤的呢?
2、分角色朗讀13~16段。
思考:墨子又是如何勸阻楚王的呢?
3、分角色朗讀13~16段
思考:墨子最終是怎樣迫使楚王放棄攻宋的?
四、人物分析
墨子:
楚王:
公輸:
五、總結升華
墨子與公輸盤,楚王的這場斗爭給予我們什么樣的啟示?請聯系實際,談談你的看法。
六、中考鏈接
1.解釋句中加點的詞。(4分)
⑴ 子墨子曰 ( )
⑵ 愿借子殺之 ( )
⑶ 吾義固不殺人 ( )
⑷ 不可謂知類 ( )
2.下面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2分)
A.公輸盤為楚造云梯之械 吾從北方聞子為梯
B.不可謂知類 為與此同類
C.荊國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殺所不足而爭所有余
D.于是見公輸盤 胡不見我于王
3.翻譯下面的句子。(4分)
⑴夫子何命焉為?
譯:
⑵宋何罪之有?
譯:
4.用原文回答:(4分)
⑴墨子與公輸盤一見面,就向他提出了怎樣的請求?
答:
⑵墨子采取什么措施讓公輸盤答應他的請求?
答:
5.墨子抓住公輸盤的哪句話進行批駁?從哪句話可以看出公輸盤的虛偽性?(4分)
答:
6.怎樣理解墨子的五個“不可謂”中的“智”“仁”“忠”“強”“知類”?墨子用五個“不可謂”的目的是什么?(4分)
答: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15
摘 要:近幾年,隨著教育改革不斷的深入與完善,在新課標概念下,高中教學重在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而對于高中語文來說,詩歌鑒賞是目前高中教學中的重點,也是難點,它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有創新性的教學模式,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就是在這樣的實際下,根據教師的教學經驗以及教學心得提出來的,亦是現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著重從現在的高中詩歌鑒賞教學的狀況進行分析研究,為提升詩歌鑒賞教學質量做好必要的保障。
關鍵詞:詩歌鑒賞;少教多學;教學思考
詩歌是我國在發展過程中所形成的燦爛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之一,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而在現今的高中詩歌教學中,并沒有積極地發揚民族文化,不重視詩歌教學,嚴重影響了高中語文教學質量。隨著教育改革不斷地深入,不斷地完善,我國大力推行新課標教學,尤其是高中的語文詩歌鑒賞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語文素養。但是從目前的高中詩歌教學狀況來看,詩歌鑒賞教學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主要是以詩歌的記憶、背誦、朗讀為主,學生對詩歌并沒有進行深入的了解,只是單純地記住了詩歌,應付了目前的考試,這雖然解決了學生當前的問題,達到了教學的目標,但對學生未來的學習有很大的影響。單一的教學方式以及單純的記憶會使學生產生厭惡的心理,學習興趣下降,喪失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率下降,就達不到教學的效果。下面我就簡單地談談新課標針對高中詩歌鑒賞教學所推行“少教多學”教學方式的優點,并為改善教學狀況提出一些有效的解決措施。
一、教師引領學生做好課前的預習,并巧設問題
對于現在的高中生來說,學習的科目比較多,學習壓力比較大,尤其是在詩歌鑒賞和文言文的學習上比較吃力,而這卻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要想學好詩歌鑒賞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做好課前的預習工作。但是從現在的高中教學來看,學生很少進行課前的預習,忽視了這一環節的重要性,導致課堂上沒有學習的方向,盲目地學習,學習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進行預習,養成預習的好習慣,為詩歌的學習做好課前的充分準備。
1.在預習中要給學生布置簡單的任務。預習不僅僅是要對詩歌有一定的熟悉,如果只是這樣往往達不到預習的效果,在預習中教師應該給學生布置簡單的任務,要有預習的目的性,不僅要對詩歌熟悉,還要理解詩歌的大致意思。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詩歌的創作背景、作者的簡介等一系列問題,這就凸顯預習的目的性,能有效地提高預習的效果。
2.在預習中教師所布置的預習任務難度要適中,不要過于簡單,也不要過于難,過于簡單學生沒有預習的興趣,難度過大會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不到預期的預習效果,因此在預習過程中教師要多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給學生提供詩歌創作的背景、作者的寫作環境,盡可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性。
二、采用小組學習的方式,提高學習質量
所謂的少教多學的意思就是教師要將主動權放在學生的手里,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將學習的主動權交在學生的手中,而小組合作學習正是滿足了這一點,在小組合作中,教師幾乎就不會參與,學生進行思想心靈的溝通。對于比較難的詩歌,學生獨自學習是比較困難的,這時候就需要發揮小組學生的優勢,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學生能夠用心去交流溝通,進行思想的融合,會產生新的思想,能達到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
1.小組學習徹底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在小組學習中始終堅持“組間同質,組內異質”這一基本原則,在學習中享受的并不是學習的成果,而享受的是學習的這一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促進了小組成員之間的互動學習,學生的邏輯得到了提升,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散,產生了高效的學習效果。
2.各個小組之間進行比賽,展示各小組的學習成果。在詩歌鑒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多多展示學生之間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在學習中競爭,在各個小組進行學習成果展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旁邊進行點評,做一些補充,并有針對性地解決小組之間的一些問題,這樣不僅能將少教多學的教學方式落到實處,還能達到教學目標。
總的來說,詩歌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但在今天卻成為教學的難點、重點所在。本文主要分析了當前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的狀況,推行新課標所提倡的少教多學教學方式,將少教多學的教學方式落到實處,徹底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才能真正將學生的學習主動權調動起來,把課堂交給學生,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同時也能有效提高高中詩歌鑒賞的課堂效率。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 】相關文章:
高中語文優秀教學反思05-06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6-12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精選)07-07
(精選)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7-07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經典)05-20
高中語文課教學反思08-30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反思12-05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優秀05-12
高中語文教學反思【通用】05-15
(優)高中語文教學反思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