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篇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的內容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自然就樂意去學,即使不教他去學習,他也會自覺去學,主動去學。在這次“三課”活動中,我們全組教師參與上、聽、評課,共同探討教法,總結經驗。我們發現各位老師在課堂識字教學中都注重激發學生識字興趣,引導學生主動識字。教學實踐中,老師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來調動學生興趣。
1、充分利用教材優勢,營造輕松愉快的識字氛圍。新教材的選文非常富有兒童情趣,為老師的教學創造了很好的 條件。張愛玲老師執教的《一去二三里》一課 ,以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形式出現,內容通俗易懂,語調朗朗上口。張老師正確認識到了兒歌作為識字載體的`作用,教學中充分利用了兒歌來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愉快的環境中輕 松識字。
2、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將識字和生活、識字和認識事物相結合。如我在教學《在家里》一課時,先讓學生讀“沙發、報紙、電視、臺燈”等詞,再讓學生觀察本課插圖并把詞語貼在圖中對應的事物的旁邊,這一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鞏固了生字。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2
《四季》是新教材中的一篇有趣的課文,它的兒歌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并且四幅插圖色彩艷麗,文中要求會認字有10個。我設計的這節課以識字為主,同時也加了朗讀訓練。反思本課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隨文識字,滲透識字方法。
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識字,培養學生識字興趣。我在課堂中利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分散識字、分散難點,生字多次復現,在不同的語境中反復識字,注重識字方法的滲透,培養學生識字的興趣和能力。在課初,我問學生:“現在是什么季節?一年中除了秋季,還有哪幾個季節?”隨著學生的回答,我出示了寫有季節名稱的詞卡,然后讓學生讀讀。這幾個字,大部分學生都認識,很容易讀出來,于是我便問:“你們都在哪認識的?”有的學生是在人名中認識了“冬”和“夏”字,有的通過讀課外書認識的,還有的是別人教的,有的學生先記“禾”再記“”火“和起來就是“秋”字,熟字加熟字也是一種識字方法,學生識字的途徑很多,除了從課堂中去學,只要認真觀察,做個有心人,生活中到處都可以認識到漢字,漢字無處不在。這樣在隨同識字等多種形式識字時,分散了識字量,從而降低了難度。
2.展開想像,讓朗讀富有個性。
學習語文,重在讀中感悟。朗讀是感悟的一種很好的方式,同時也是教學的基本任務。但讀要選好時機,恰到好處。在學生生成情感的時候,帶著感情去讀更有利于進入境界。因此在學生讀文之前,我先引導學生看圖,把看到的說出來。有的同學說:“我看到小草剛從地下長出來,很嫩,很綠。”有的說:“我看到小鳥嘰嘰喳喳地飛來飛去。”學生們用充滿童趣的語言,把春天的美景表達出來。這時再引導學生讀課文,體會文章語句的優美,讀出“草芽尖尖”的形象,感悟到“尖尖”一詞所蘊涵的春季特點。到這里我并沒有就此罷手,而是又進一步挖掘課程資源,引導學生展開想像“沉睡一冬的草芽從地下鉆出來,當兩只小眼睛看到了外面的世界時,它的心情怎樣?會對小鳥說些什么?”同學們的想象力進一步豐富了文章,升華了情感,這時再來讀課文,春天味道更濃了,感覺更深了。”此時,我又做了范讀,我的朗讀超越了文本內容,語氣也不同,在我的啟發下,學生的讀法也各式各樣,從而使學生得到情的'激發,智的啟迪,美的熏陶,真是百花齊放,讓朗讀富有了個性。
本課教學結束了,回想起來,確有不盡人意的地方。識字還不夠實,缺少游戲鞏固識字的設計,教師在設計學生做小詩人的這個環節時,回答的學生很少,老師的引導不夠,應該引導學生先觀察圖畫的內容,在仿照書上的內容說話。
總之,上一次課就是成長一次,出現問題及時反思,爭取在今后的教學中加以改進,希望以后不斷地進步。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3
教室隨筆
1、本節課能以“月亮”的主題來貫穿始終。新課的導入,利用藝術室現場的布置,“有關天空的圖片”、“天花板上周圍的小燈像星星,中間的大燈像太陽,就是缺少了月亮”來引入“月亮”的主題;欣賞月亮的圖片;學習“月兒”的歌謠;學唱月亮的歌曲“小小的船”;聽有關月亮的故事“月亮的臉”等等。
2、盡管只是承擔音樂方面的'教學任務,但是能夠將多種學科進行整合。比如,美術方面的欣賞各種圖片;復習語文學科的教學內容“小小的船”;用生動的語言講述“月亮的臉”的故事,并滲透思想品德教育等等。
3、為學習“三拍子”歌曲“小小的船”埋下伏筆。課前三分鐘的復習歌曲就以三拍子的音樂為主,比如“花瓣”;所讀的歌謠“月兒”也是一首三拍子的作品。
4、打破傳統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方式。在學唱歌曲的教學環節中,采用聽唱法與教師適當點撥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打破了傳統的教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不斷的欣賞中,自學歌曲。
5、通過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培養學生逐步建立音樂結構感知。欣賞圖片調動視覺,欣賞音樂調動聽覺,律動表演調動觸覺。
不足:
由于學生的年齡比較低,加上三拍子、中速的音樂很優美,讓人聽了比較舒服,因此,課堂開始氣氛比較活躍,而在學唱歌曲時,多聽幾遍以后,有許多孩子表現出困的精神狀態。盡管整個班級來看,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但是,不能將全班的孩子全部帶到活躍的氣氛中來。
措施:盡可能地多花點心思,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每一個孩子在音樂方面都能得到一定的培養。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4
作為一年級的語文教師,怎樣在閱讀起步階段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呢?關于這個問題,在執教了《看菊花》一課后,我有了一些體會:
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語感培養
閱讀起步階段尤其要避免繁瑣的分析講解,或用瑣碎的問題一問到底。《看菊花》這篇課文中寫得最美的就是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教學中,我始終抓住“課文中哪些語句把菊花寫得美?為什么寫得美?”兩個問題,通過看畫面及多種形式朗讀,體會菊花的顏色美、數量多及不怕冷的特點,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這就改變了講深、講透的觀念,給學生留下自我感悟、自求得知的空間。重點句讀好了,也就讀出了菊花的可愛、菊花的美以及人們對菊花的.喜愛,其他句段也就可以照著這種已有的語感讀下去,全文的感情朗讀也就比較到位了。
二、引導學生遷移生活體驗
在閱讀起步階段,我們還應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引導學生將生活體驗遷移到課堂學習中,幫助培養語感。課堂上,在學習有關菊花顏色、數量的語句時,我通過課件演示出五顏六色、姿態各異的菊花,激活學生腦海中的生活畫面,在親身體驗下,鮮明的語感自然而然地產生了。看完畫面再讀表示菊花顏色的語句時,很明顯有所不同了,通過自然的停頓和轉聲處理,五顏六色的菊花仿佛一下就呈現于眼前。讀到“一片片”時就自然地揚起了聲調,與前面的語句有所區別,突出了菊花的多。
三、情景創設下的多形式朗讀
對學生進行語感培養,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背誦結合。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情境中引導他們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來培養語感。一開始,我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方式讀文,初步感知哪些語句把菊花寫得美。在具體學習朗讀描寫菊花顏色美、數量多、不怕冷的語句時,我先讓學生一邊看畫面一邊聽讀,進人情境;接著又在自由試讀、指名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出應邊想畫面邊帶著微笑朗讀的方法,并再次美讀課文;最后,還采取接龍讀、輪讀、小組朗讀、師生合作讀等形式,激起學生興趣,掀起朗讀高潮。這時,對學生語感培養也比較到位了,也基本能做到熟讀成誦了。在此基礎上通過自由背、同座互背、指名背、看畫面配樂背等形式,幫助學生將優美的范文語言內化。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5
《雪孩子》是人教版第一冊19課,是本冊第一篇沒有拼音輔助的課文。這對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是一次重大的挑戰,這將直接影響到他們能否熟練地朗讀和理解課文內容。我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充分利用課件,展示冬天的圖景和雪景,讓孩子們感受。觀察后,根據圖片,讓學生用一兩句話說說圖片的內容,這為學生下面看圖學文打下鋪墊。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形象思維占主要位置,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是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之一,學生在看懂圖意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中的詞、句、段。如雪景圖,讓孩子們用自己貯存的詞語來描述自己所見到的情景。然后利用講故事的形式導入到第二節,我是這樣講的`:這天呀,兔媽媽要出去找食物了,可能要出去很久,兔媽媽看著外面厚厚的大雪,就犯愁了:兔寶寶不能跟著一塊出去,他一個人在家可該怎么呢?這時,兔媽媽靈機一動,一個絕妙的辦法就想出來了,是什么辦法呢?孩子們,你們知道嗎?孩子們一下子就七嘴八舌地說了出來。然后順勢轉到第二節,并出示小白兔和雪孩子玩耍圖,讓學生觀察,然后把自己觀察到的說出來。我只是引導他們把話說完整,根據他們匯報適時提一些問,如你們是從哪里看出他們玩得高興呢?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在這此起彼伏的回答聲中,孩子們理解了“快樂、又蹦又跳、開心”等詞語的意思。再讓孩子帶著開心的情感朗讀這一節內容。從而理解“雪孩子給小白兔帶來歡樂”這一內涵。
在后文的授課中,我都是帶孩子在“看圖中學文”,必要時做一些故事的補充,把孩子帶入到課文的情景中去。與此同時,再回歸文本,孩子們在朗讀時就顯得得心應手多了,情感也就有了。也可以讓孩子領略到了語文的音、韻、美,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樂趣。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6
《我多想去看看》是一年級語文上冊的第十一課,課文是以孩子的口吻寫的一首小詩,語言質樸,感情真摯,表達了一個山村孩子想要去遙遠的北京城,看天安門廣場上壯觀的升旗儀式的美好愿望。
播放天安門廣場上莊嚴壯觀的升旗儀式視頻,激發孩子們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孩子們對于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天安門廣場上的升旗儀式與學校的升旗儀式相對比,展開口語交際,培養孩子們的分析比較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指導學生讀題目,體會作者的情感,教師泛讀課文,學生自讀課文并勾畫出文中的生字,以課文為載體展開識字教學。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但教學設計不夠合理,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需要從以下幾點進行改進:
1、一切教學活動都應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低年級學生自控能力較差,面對枯燥的學習極易疲倦,因此教師只有合理安排教學環節,注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的多樣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保持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才能實現教學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本質轉變,讓每一個孩子在學習中獲得成功的喜悅。
2、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識字教學的主體地位,但教學環節之間缺少緊密聯系,沒有最大限度的培養孩子們的語文素養、鍛煉孩子們的語文綜合能力。
3、作為低年級教師應該具備良好的課堂掌控能力、課堂洞察力、應變能力,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調整教學活動,不能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倉促教學,這樣的教學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4、低年級孩子的思維方式有整體性、形象性的特點,因此在教學中應注重課文的完整性,通過整體感知,使孩子們更好的理解和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以達到讀文解意的教學目標。識字教學以文章為載體,但不能將二者同時進行教學,這樣不利于孩子們理解文章思想,體會文章情感。
5、語文是一門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學科,在培養孩子聽說讀寫等語文綜合能力的同時,應將教學的重要落腳點放在情感教學中。通過學習課文,使孩子們理解一個山村孩子想要去遙遠的北京城看天安門廣場上壯觀的升旗儀式的美好愿望,體會作者質樸而強烈的愛國情感,從而升華文章的主題思想,引導孩子們樹立起崇高的愛國情感。本課教學識字環節耗時過多,使情感教學沒有得到充分的展開。
從本節課的整體教學環節設計來看,注重引導學生參與到各個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識字教學任務基本完成,但沒有充分實現本課情感教學目標,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我將注重三維教學目標的有機結合,充分備課,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與課堂實際,更加靈活合理的開展教學活動。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7
平平搭積木這篇課文是一首詩歌,課文以小見大,從搭積木出發,揭示了平平心中有他人的美好品質。內
容和語言都貼近兒童的生活實際,對學生有很好的啟發和教育作用。本課教學重點是認字,寫字和朗讀課文,要讓學生自讀自悟,懂得課文包含的道理。
經過幾個月的教學,我深知自己在識字教學這一塊兒上較為薄弱,所以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花了較多的時間來集體交流識字方法。我鼓勵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記,他們似乎有了興致,同時嘗試著引導孩子通過換偏旁部首或換字的一部分來識記字,擴大識字量。如:間,學生認識到它是門+日組成的,偏旁部首是門,
問學生如果把日字換成人是什么字如果把日字換成口字呢經過學習了《日月明》一課,學生也會將住說成是人主住,這樣把字記住。
在朗讀教學過程中,我運用了各種形式的朗讀。學生自讀,選代表讀,分角色朗讀,男女生賽讀……通過反復朗讀,學生們理解了課文內容,理解到:平平搭了四間房,一間給爺爺和他的書住;一間給奶奶和自己住;一間給爸爸媽媽住;一間給沒有房子的人住;他還要搭許多的子,給大家住。此外在情境圖的幫助下,在分角色朗讀中學生又感悟除了奶奶的話要用親切,疑問的.語氣來讀。而多種形式地朗讀后,學生還感悟出了平平是個心中有他人,善良聰明的好孩子。
在教學中也有一些不盡人意的地方,我說大家想想奶奶平時是怎么跟自己說話的然后再把奶奶說得話讀出來。由于每個人的奶奶說話語氣不同,學生們自己說自己的,課堂一時難以掌控。在以后的教學中應該做好課前準備,精心設計好每一個問題,盡量使教學設計靈活一些。在教學生寫字時,一部分孩子在自己做自己的事,沒有注意聽講,導致寫字時筆畫錯誤,以后要學生舉起他們的小手后和老師一塊兒寫字,并且要加強對寫字的指導。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8
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就是認識聲母y w,認識整體認讀音節 yi wu yu,會讀四聲調。
較成功的地方:
一、層次分明,條理清晰。
這節課我在設計時,能夠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從認識聲母y w,到識記yw,再到學習整體認讀音節和四聲并會用它們組詞造句,最后到指導書寫。做到層次分明,條理清晰,很容易捕捉到學習的重點。
二、寓教于樂,游戲中學習完成教學目標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課堂上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是比較有限的,因此我在教學中運用讀兒歌、編順口溜、摘蘋果等手段來引起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與本節課有關的`音節詞,從小培養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
學習聲母y、w時,我出示情景圖,讓學生根據圖來說話,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與興趣,又容易讓學生把所學的聲母同現實聯系起來,便于記憶。尤其是在處理認識整體認讀音節yu時,整體認讀音節yu比較難記住,于是我創設情境、編故事,再通過課件演示,讓學生認識了整體認讀音節yu。
我們常說上課是一種遺憾的藝術,我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也存在一些不足:
我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y w yi wuyu的教學上,而忽視了漢語拼音是在為學習漢字打基礎,小朋友們在生活中也認識了很多漢字,如果在教學時能夠結合漢字來讓小朋友學習音節相信他們一定會擴出更多的詞語來,如果再次設計的話我會在同時出示整讀音節和漢字讓小朋友們通過學習音節認識更多的漢字。
還有就是由于時間倉促,指導書寫的時間不足。如果再次進行教學我也會在時間分配上做好調整,充分利用課堂時間檢驗小朋友們的學習效果。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9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識字、寫字、閱讀和寫作的基礎是1~2年級的教學重點。今年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用魯教版語文教材,其中上冊要求認識的漢字有380個,要求會寫的有106個,這一安排,體現認寫分開,多識少寫的原則。其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盡快地多認識一些漢字,迅速掃除讀寫障礙,盡快進入閱讀和習作。于是,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在我的一年級語文課上主要從識字、閱讀、寫字三個方面進行。
識字教學:萬丈高樓平地起
我最重視的是一年級學生的識字教學,教材中安排兩個單元的識字課,但是縱觀整冊書,我們會發現識字教學無處不在,我們一年級語文教學就是一個教學生從不會到會的`過程,這個過程只不過采取的方式不同。
在我近三個月的識字教學課上,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式進行課程:一是引導學生發現識字方法、識字規律。對于要認的、特別是要寫的字,對于已學過的字,要引導學生在聯系中、在比較中找到漢字的共同點,不斷發現適合自己的識字方法,點點滴滴的發現積累起來,就會形成比較強的獨立識字能力。比方說換偏旁,加一加,猜一猜的識字方法,有趣而又高效。 比方說,學“商”字時,我先猜一個謎語:一點一橫長,點撇在中央,大口張著口,小口戴帽里面藏。我一邊書寫一邊說,學生們很快就記住這個難字了!二是引導學生在課外、在生活中主動識字。在校內,在家里,在街道,在社區,通過讀書、看報、看電視,看商標字、招牌字、廣告字……只要見到漢字,就有識字的欲望,就自覺地識記。教師要經常給學生展示課外識字的機會、舞臺,讓學生不斷地交流自主識字的成果。堅持這樣引導,學生不僅增識許多漢字(課外識的字甚至比課內識的還要多),而且在學習興趣、方法、習慣等方面收效良多。 三是引導學生在閱讀、在運用中鞏固識字:兒童識字,認得快,忘得也快。因此,不斷復現是鞏固識字的重要方法。而把識的字放到語言環境中,鞏固的效果最好。教師一方面可以把需要識的字編成句子、兒歌、短文,讓學生閱讀,鼓勵學生組詞、寫句子,在讀和用中鞏固識字。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0
語文實驗教材中一年級第一冊要求學生認識313個字,并會寫 116個字。與原來的教材相比,這套教材的識字量大大增加,識字時間提前了,并且實行認字與寫字分開。要求認識的字多,會寫的字相對少一些。根據這特點,我設計學生識字時讓“快樂”相隨:把形式多樣與內容相結合,在生活中,課堂內外,交流進行有趣的識字。
一、情景教學傳播快樂
對于六七歲的孩子來說,課文里的一些事物、生字都太抽象,學習起來很有難度。只有直觀的教學方法,才能讓孩子輕松的掌握要學的知識。
在《我在家里貼字卡》這一課中,要求會認的字很多,怎樣才能讓學生快速、準確的把這些字記住呢?我覺得情景教學是首選。我先在前一天的家作里頭布置學生回去觀察自己家里客廳的物品,再按照觀察所得制作字卡,第二天帶到課堂上來。然后投影出示“娃娃家”(孩子玩過家家的實物小玩具),請同學們以“我家里……”說一句話并送字寶寶回家(對應實物小玩具貼字卡)。“老師,我來”, “我也要說說”的'聲音起伏不斷,課堂氣氛非常活躍,孩子們對生字的掌握也非常好。
二、畫畫激趣感受快樂
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樂于畫畫,愿意用畫表達他們的思想。我充分利用了這一點,讓他們在閱讀的同時,拿起畫筆,把自己在閱讀中想到的畫出來。有輪子的電視、長著翅膀的沙發、超人模樣的茶壺……畫筆走進了孩子識字、閱讀的世界,這樣不僅提高了孩子的創造力,也提高了孩子的審美能力,增強他們識字、閱讀的樂趣。
三、角色易位體現快樂
傳統的“老師教、學生學”的教學方法使孩子麻痹,分心,注意力難以集中,把角色換一換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日常教學中,我讓孩子競賽:誰厲害誰來當老師,孩子們非常歡迎。他們主動預習,擴詞造句,熟讀課文,誰都想過一回“老師”癮。這樣充分調動孩子積極性,使孩子自主學習。在課堂上,孩子們帶認,帶讀,不亦樂乎。
漢字是我們學習、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工具,讓孩子學好漢字的責任更是重之又重。只有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識字才會變得容易、有趣。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1
《四季》是新教材中一篇有趣的課文,它以兒歌的形式,通過四季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了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色。文章語言親切生動、文字優美,并且四幅插圖色彩艷麗,適合朗讀且能很好地體現新課標理念。教完了《四季》,在學生做作業能描述四季的特征,我很是高興。現將過程總結如下:
(一)教語文應簡簡單單,扎扎實實。
“實”,就是要讓自己的語文教學樸樸實實,讓學生學得扎扎實實,使學生學有所得,真的能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上有所提高,培養良好的語文素養。全國第五屆青年教師觀摩活動開幕式上的發言:教學的最高境界是真實、樸實、扎實。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實”,需要教師捧出一顆對教育虔誠、對學生真誠的心,一顆淡薄名利、無私“忘我”的心。我們欣賞并提倡“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的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
(二)要體現自主
《四季》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的事物的描述來表現四季的特征。內容中的春夏秋冬是并列分布的。根據這文章的結構特點,我采用了自主學習的方式。在教學設計時采用了你喜歡哪個季節就先學哪個季節,先讀描寫哪個季節的話。我這樣教是脫離了課文的整體,打破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排列順序,脫離了課文整體, 但《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相關理論,把 “好奇心”“求知欲”“主動權”“積極性”及相關的內容被提到了一個很重要的高度。如:《語文課程課程標準》把低年級的閱讀教學定位在“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興趣”。這樣的例子很多,應該說《語文課程課程標準》是在竭盡全力小心翼翼的呵護著小學生對學習的喜歡!如果我們不堅定的實踐,學生有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的權利的理念就有違課程改革的精神。
《語文課程改革標準》告訴我們,“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為保護學生脆弱的喜歡,為了最大可能的發展這種喜歡,即使犧牲了對文章的機構的美的認識和體味也是值得的。當然,師者要努力,促使三維目標的整合。
不足之處有:
(1)教師上課生字與課文教學側重點不好把握。教學生字環節設計最后一節應以詞語形式出現。
(2)缺少課間休息環節。
上《四季》一課教學反思
宜昌市楊岔路小學 蔡 雯
《四季》這一課的第一課時是圍繞識字和朗讀課文這兩個教學重點來設計的。由課件出示的春、夏、秋、冬四幅美麗的圖畫導入課文,引出課題。在初讀課文之后讓學生自己找出本課的生字,并自學生字,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然后通過同桌互學、小老師領讀等方式反復學習生字,再通過游戲,開火車讀、摘生字花檢查鞏固學生學習生字的情況,使學生在短短的時間內將生字認熟。
第一個重點完成后再進入到下一個重點朗讀課文的學習中,生字認讀的掌握也為課文的朗讀奠定了基礎。首先讓學生自讀課文,把課文讀通讀順,再選擇自己喜歡的季節讀給同桌聽,并說說為什么喜歡。在課文通讀、重點讀的基礎上分段來學習整篇課文,并且學習的順序并不是按課文章節的順序,而是緊接上一個環節,選擇喜歡的季節來學習,提問:“你喜歡哪個季節?” 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對重點詞語的理解來指導朗讀,在朗讀中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教學過程中對于重點詞的理解是不留痕跡的,比如“荷葉圓圓”的“圓圓”是通過課件的出示讓學生知道荷葉的形狀,理解“圓圓”,非常直觀。“彎彎”、“鞠著躬”、“一挺”這些詞都是讓學生親自通過動作的演示來體會,生動形象,也符合一年級學生學習的特點。對于課文的朗讀也是通過師范讀、比較讀、表演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
兩個教學重點都完成之后,最后進行擴展練習,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能夠完全消化吸收。由課件出示四季的美景圖讓學生欣賞,并指導學生以其中一幅為例編一首兒歌。
我覺得這節課的教學設計基本體現了小學一年級語文教學的特點,讓學生在游戲活動中學習。但仍有許多不足之處:首先,識字環節的層次不夠清楚,識字環節應從帶拼音的生字認讀到不帶拼音的生字認讀。其次,對于學生回答問題的點評的語言以及過渡的語言還需錘煉。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回答應多鼓勵,評價的語言要豐富。再次,需加強課堂的組織教學。這也需要通過老師語言的魅力、課堂的節奏等多方面來使學生注意力集中,配合老師,共同學習。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2
一、本節課的優點
1.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來學習拼音的音。創設一定的情境,借助自己的口語經驗。
在發音規律上:復韻母的發音一味強求從單韻母到單韻母的發音,并不準確。只要嘴巴有動程變化,能夠準確發音就可以了。
2.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的時空,加入一些課外的素材,不局限于教材。
3.充分挖掘學生生活中的資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突破發音難點。
4.感受到新課標下的新課堂:
(1)課堂中老師是朋友,互為師的。
(2)學生是主人,有充分活動的時間,滲透有小組合作。
(3)孩子在課堂上善于傾聽,敢于質疑。
(4)孩子大膽熱情,新課堂體現自由的文化。
二、本節課的不足
1.落實不夠,對于四聲的`練習不夠,拼音教學應該嚴格按照“韻母──帶調四聲──音節──句子”的步驟來教學。
2.小組合作實效性不夠,沒有充分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小組組詞不如自由說的效果好。
3.教師指令不清楚,導致學生的反饋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4.沒有課中操,課中操可與課文內容相結合,讓孩子動一動,時間不需要很長。
總體來說這節課能夠體現新課標的基本思想,創設了奧運會這么一個情境。情境創設比較完整。后半節課的”拼音奧運會”訓練點到位,充分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拼讀學生姓名的環節,比較好,可以延續展開,在后面的學習中繼續使用。
不足在于前半部分的教學不夠落實,復韻母主要是讓學生熟練識記,拼讀已經不成為難點了,所以,鞏固和落實是十分重要的,教學步驟一定要清晰。
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教師的指令性語言一定要清晰,而且要讓孩子養成通過指令做事的習慣。這節課的教師指令不是特別的清楚,導致孩子回答問題的時候有些導向性的錯誤。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3
在孩子們的眼中,小動物是他們最親近的朋友。《比尾巴》一課用三問三答的形式,介紹了六種動物尾巴的特點。全文句式整齊,富有節奏和韻律,讀起來朗朗上口,簡明易懂,充滿了兒童情趣。
比較好的做法:
扎實識字寫字教學
低年級的每一課識字教學都是重點,生字的學習應該貫穿始終。所以在整堂課的最后,我設計了“小評委們比寫字”這一寫字環節,先出示一個也有長長的尾巴的“巴”字,在學寫這個生字后,又出示“把”,目的在于讓孩子們在比較“巴”和“把”的過程中懂得,雖然“把”字里也有“巴”,但是“把”是由提手旁和“巴”兩個“好朋友”組成的,好朋友要互相謙讓,所以“把”里面的“巴”要寫得相對小一點。這樣學寫兩個有相似之處的生字,孩子們能更加輕松、有效地把字記牢、寫好。
但是在這堂課中,問題很多,這些問題是我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必須予以重視的'。
一、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新課程理念告訴我們:課堂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過程,而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它五彩斑斕、生機勃勃,因此,我們還應當從關注生命的高度,用變化的、動態的、生成的、而非靜止的、僵化的觀念來看待課堂教學。這一節課上,我深刻地意識到自己面對出現的生成現象沒有好好地把握,比如在教學“巴”這個生字時,我讓學生回顧以前學過的哪個字里也有這個“巴”字,一學生回答“把”,我當時否定了他的回答(“不對,‘把’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新生字),因為在我原有的教案中,生字“把”的學習要放置在學習生字“傘”之后。課后,我深刻意識到這樣的處理太失敗了,日后要積極關注課堂教學中的動態生成。
二、要盡可能地鼓勵學生,對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一年級的小學生特別需要老師的表揚,因為老師的評價會深刻影響到他們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所以對學生的表揚與鼓勵要高度重視。但是由于自己在課堂上應變能力還不夠,所以對學生的回答進行評價時處理得不夠完善,比如上例中對學生回答“把”的否定,對該學生生成的閃光點未能及時抓住并進行延伸。還有,特別在學生回答不足時,我操之過急,沒有很好的循循善誘,可能直接讓別的學生回答了。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實踐當中繼續摸索、學習,在課堂上要多鼓勵學生,對于他們的回答予以肯定的評價。
三、要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講
新課程理念提出,教師要轉變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這樣才能真正落實“高效課堂”。在這節課中,我一直很擔心學生說不出或者說不好,所以有些應該讓學生說的內容,都被我“搶”走說完了,整節課中我說得有點多。
以上這些不足,我要在日常教學中多加留意,減少乃至避免再發生,讓學生學得更開心、更有味,課堂更高效!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4
《小書包》由6個詞語和一首輕快、活潑的兒歌組成。兒歌節奏明快,淺顯易懂,不僅展示了 “小書包”里的各種文具,還告訴學生這些學習用品是他們讀書寫字的好伙伴,陪伴著他們的學習。從而引導學生要好好愛護這些“小伙伴”,養成整理、愛惜文具的好習慣。
本課教學體現了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猜謎語,激發興趣
課文教學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開課時,以學生喜歡的猜謎語的形式引出小書包里的文具等學習用品,這樣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學生不僅認識這些學習用具,而且學在生活中自己識字,為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作好鋪墊。
二、多樣識字,扎實寫字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第一學段要求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寫字的愿望。一年級的孩子還沒有自主識字的能力,為了給孩子們構建識字的意識,培養學生識字的良好習慣,在識字教學中,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特征的生字,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巧妙創設各種有趣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識字,如加一加、減一減、換一換、猜字謎等方法,從而提高識字效率,讓學生享受“學語文、用語文”的樂趣。
寫字環節,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筆順、結構,然后范寫,再讓學生描紅臨寫,最后展示評價,給學生了正面的引導,孩子們都開始練字,只要發現老師書寫不規范的地方就直接指出,來看來孩子們真正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來。
三、動手實踐,有序表達
經常聽到家長說:孩子不會整理書包,書包里亂得像“紙簍”,家長只好每天幫他整理書包。小學生這種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為在學前期家長包辦一切,未能培養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課堂上,開展了“整理書包”的游戲,以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時并引導學生說一說你是怎樣整理書包的.。建議學生用“先……接著……然后……最后……”這樣的句式來說話。通過活動讓孩子們明白,書包內該放些什么、每天怎樣整理書包,并知道整理書包的重要性,學習整理書包,培養初步的責任意識。
四、存在不足之處
1.但由于一年級的學生說話時用詞不夠準確,語言表達不完整,針對這點,今后還要加強口語交際訓練,培養學生口頭表達能力。
2.在組織學生學習朗誦兒歌時,能夠注重提醒學生對兒歌的情感處理,但是對于兒歌、詩歌類的朗誦方式還需提高,完整但過于平淡。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15
較好的地方:
1.多種形式調動孩子情緒。因為拼音學習對孩子來說是枯燥、乏味的,所以在課堂上,我先設置了一個故事情境——孫悟空,調動孩子的喜好,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采用了多種形式,如課間操、摘桃子等,實踐證明孩子整堂課的認真表現還是很有效果的。
2.運用形象有效地記憶方式。d的記形是本堂課的重點之一,因為與前面所學的b、p容易搞混,我采用了d的變形記,讓孩子直觀形象地感知半圓位置的變化而形成的聲母,再通過手勢的方法把形記住。
3.把學習體驗和學習發現交給學生。在d、t比較發音中,先讓孩子觀察老師讀d、t時,放在嘴邊的布的變化,感受送氣音和不送氣音,然后拿起自己的手,體驗讀送氣音和不送氣音。有助于孩子的.理解和記憶的深刻性。
不足之處及改進措施:
1.給孩子嘗試的時間不夠,因為還只是拼讀的第二課,前面雖然有3節課的基礎,可還處于初步學習階段,所以在拼讀的過程中節奏太快了一點,應該讓更多的孩子嘗試同一個音的拼讀,把每一個音節的拼讀扎實化。特別是對于第三聲的難點應該拿出來鞏固化。
2.學生語言的表達不夠完整,聲音不夠響亮。歸結自己平時的課堂,怎樣給孩子說話的一些模式,然后孩子有可模仿的句式,在不斷地模仿實踐中,才能有效地激發孩子的語言思維發展。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4-13
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8-08
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6-23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03-29
一年級語文上冊教學反思06-24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精選]05-22
一年級語文上冊的教學反思05-20
一年級語文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1-16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上冊語文教學反思04-11
一年級語文上冊《影子》教學反思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