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范例15篇]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
由于這是一篇精讀課文,在課的設計上我也重點抓了“讀”這一方面,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教會學生如何朗讀一篇文章的方法。課堂中有學生自由讀,有學生嘗試讀,有學生合作讀,讀完之后再讓學生說說感受。三分文章七分讀,通過讀讓學生去品味作者語言的優美,去體會作者潛詞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課文描繪了作者乘船時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麗景色,抒發了作者對海上日出景色的贊美之情,全文采用了大量比喻、對比、擬人、反問等說明方法,如何讓學生真正讀懂它,感受到日出的偉大、壯觀,體會作者的情感?我首先讓學生帶著問題:“從哪些句子或者詞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去自讀,接著創設情境,有時候學生想像興趣的激發,需要一定的情境。如:我播放了一段海上日出的視頻,讓學生去感受海上日出的雄偉、壯闊,為學生創設一種情境,使原本單調的學習過程變成了一個充滿樂趣、充滿想象、過程。最后讓學生體驗想像,想像后讓學生積極地描述著自己的想像。這樣做,效果很好,大部分學生都能走進作者的心里,能感受到作品語言文字的魅力!可見,想像作為小學生學習的重要心里因素,在語言教學中占據著極其重要的位置。
但本課教學,我發現自己還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如:讓學生發言的時間沒有控制好,影響了教學的時效。對個別重點詞語的解釋不夠透徹等。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2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要求同學們在習作里,向老師、媽媽、鄰居、小伙伴或其他的什么人說說自己的心里話。什么是心里話呢?所謂心里話,當然是心里想說的話。它往往是嘴上說不出,或不便直接說給對方的話,是人們心底里最真誠、最無私的表白。
小朋友,在你成長的過程中,有什么事深深地打動過你嗎?有什么事使你的心情變得很糟糕嗎?如果有,你是否想向別人傾訴?想把自己的感動、快樂、痛苦、煩惱一古腦兒向他(她)一吐為快?
有位小朋友想對自己的奶奶說說心里話,她在習作中這樣寫道:
一天晚上,您做了小白菜肉湯,這是我最愛喝的湯了。聞著香香的湯,我特別高興。弟弟也非常高興,樂得連連拍手。您給我們姐弟倆各端了一碗湯。我慢慢地喝著,細細地品嘗著。而弟弟卻狼吞虎咽地吃著湯里的肉,一會兒就剩下了一碗空蕩蕩的.湯。弟弟又吵著要,您就從廚房里又給弟弟端了一碗,可弟弟嫌湯里肉少,偏要我這碗。我不愿意,弟弟就大哭大鬧。這時,您沖我生氣地說:“你就沒點姐姐樣,給弟弟!”我極不情愿地把湯給了弟弟。那晚,我沒吃飯就去睡覺了,可您理也沒理我。
我真想說:奶奶,您太重男輕女了!您想過沒有,我和弟弟都是您的晚輩呀!媽說:十個指頭,咬哪個都疼。您怎么會這樣偏心呢?
這篇習作先向我們講述了一件具體的事,在這件事中,弟弟貪吃的樣子,奶奶偏袒的動作、語言和“我”委屈的神情,一一生動地展現在我們面前。小作者把導致自己心情的具體事實寫得清清楚楚,讀者也就明白了她為什么要向奶奶說那番心里話了。
看來,寫好這樣的習作,一定要把導致自己想說心里話的那件事寫清楚,要讓別人知道事情是怎么發生的,經過是怎樣的,還要寫出自己別樣的心情和真實的感受。
既然是說話,就要有說話的對象。你想向誰說心里話呢?這個人也許是你的老師、爸爸媽媽,是你的好朋友,或是一個和你只有一面之交的路人。總之,你的習作中要有一個明確的傾訴對象。寫的時候,可以用第一人稱,也可以像上面那篇習作一樣,用第二人稱“你”或“您”,直接對傾訴對象說。
說心里話,一,話要具體、明白;二,話要自然、真實。只有真誠的愿望、平易的態度和無私的情懷,才能使人與你親近,才能吸引別人的注意,才能讓人產生心靈的觸動。當然,你說的話不一定完全正確,這沒關系,只要我們對同伴是友善的,對生活、社會、家庭、學校是有責任感的,對未來是充滿信心的,別人是一定能夠理解的。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創設了富有生活氣息、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讀者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覺遵守。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共四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每一小節的第三句都告訴讀者應遵守什么規則,最后一句講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人會不遵守。這樣的詩歌,貼近學生的生活,在結構、語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學生模仿和創作。為了激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我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在生活中收集有關規則的資料,讓學生對身邊的規則有個大概的了解。由于學生課前用心去收集,于是學生有話可說,想說,愛說。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接下來的初讀課文,我就采用以指名讀、四人小組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讀,在整體上體現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在讀中,引入評價機制,以生生評價、師生評價促進學生感情朗讀詩歌。學生讀得相當投入,讀得非常有水平。為了讓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詩歌,我采用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圍繞“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為什么不遵守規則?”進行討論。很快地小組長在匯報的時候,都有自己的見解。以此為契機,并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我們該如何遵守它?并以此鼓勵全班同學仿照詩歌進行創作。從學生的作品來看,學生的學寫詩歌能力還是較強的。但是這節課也出現了幾個失誤,預設與生成還是沒處理好。雖然課的第二個環節自己能無痕地轉變教學思路。但是當有學生談到的違反規則不是詩歌那四個小節談到的內容時,老師不能大膽放開,而是“牽著學生走”。本節課雖然非常重視感情朗讀的教學,但是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老師還是繞不開。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能更成熟些,讓課堂的生成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精彩!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4
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13課《我站在祖國地圖前》是一首贊美祖國的詩歌。課文目標明確,讓學生弄清楚每一小節的內容;品味優美的語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文章配有一幅插圖,穿插了一個泡泡框。插圖中的小朋友站在祖國地圖前,深情地看著祖國地圖,這與文章第一小節相對應,贊美了祖國土地的遼闊。課文中有些句子寫得很美,如第二小節的“珠穆朗瑪峰,舉手能摩天。南沙諸海島,撒開珍珠串。”通過夸張、比喻修辭手法,把山的高,島的.美展現出來。教學中,我讓學生畫出這些美的句子,然后品讀,邊讀邊想象,體會它們的美。課文有些句子學生理解有些困難。如“南海諸海島,撒開珍珠串”,學生難以體會到,我借助課件讓學生觀察、想象,體會祖國南海上的島嶼既多又美麗。又如“給媽媽做件衣衫”一句,我先問學生“媽媽”實際指什么,再指導學生聯系作者給祖國設計宏偉藍圖,明白這句是讓祖國呈現出新的面貌,從而讓學生體會句子寫得多么形象、多么感人。詩中有兩處使用了省略號,第四節省略的內容給人留下了豐富的想象空間,這里可能是作者感到幸福,可能是作者對祖國母親的一片深情,也可能是作者有說不完的話,我讓學生暢所欲言,從而感悟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特點。
整堂課我注重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理解找答案,在答案中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感情,最后帶著體會再去讀,整體表現不錯。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5
《西湖的綠》是當代女作家宗璞一篇優秀的山水游記,文章選取較有代表性的西湖美景,用鋪陳的寫法描述各處美景不同的個性特征,表現西湖豐富多彩的綠,突出“綠”的神韻,風格細膩典雅,文筆優美流暢。按照觀景的順序有條不紊的描寫,極盡所能突出西湖的綠,體會作者對西湖的獨特感受,抒發了對綠色美景的贊美和喜愛之情。
教學方法策略:
﹙一﹚、以讀為本,自主體驗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各個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書、品味、想象”即為本課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我引導學生立足語言土壤,以讀為本,以想象為本,走進作者所描述的世界。葉圣陶曾言“文章思有路,遵路識其真”如何帶領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文本,超越文本。讀書指導很重要。讓學生的讀步步深入,與文本展開零距離的對話,在教材中走一個來回,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二﹚、整體感知,了解西湖 “綠”
1、靈隱的“綠”(多彩)教師引領學生讀中體會,從描寫道旁的樹、飄著的雨、飛來峰上的樹、峰下蜿蜒小徑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豐韻傳神的語言中去進一步感受這多姿多彩的“綠”。并想象青苔的其他形狀是能更好地讓學生認識青苔,加深印象,從而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2、蘇堤的“綠”(多姿)教師引導學生找到有關語句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想象。讀出她的多姿,讀出她的意趣,讀出她的堅忍不拔。師介紹蘇堤的由來,了解當年蘇東坡在蘇堤的一段往事,體會青苔的這種堅忍不拔實際就是蘇堤人精神的`真實寫照.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蘇堤人的敬佩之情。通過對歷史的回顧,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詞語的含義,體會文章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寫法,使文章更加生動感人,滲透寫作方法。
3、花港觀魚的“綠”(多情)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作者對荷葉的“綠”的感受中,悉心體會在花港觀魚看到的“綠”,綠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機勃勃。體會“生機勃勃的綠”,進而感受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對綠的情有獨鐘。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6
《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位來自中國的聯合國軍事觀察員雷潤民在執行維護和平的行動中壯烈犧牲后,他的孩子——一個普普通通的中學生,在極度悲傷之余,提筆給聯合國秘書長加利先生寫了一封情感真摯而又充滿期望的信。
他在信中向全世界大聲呼吁: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表達了中國青少年的正義感和愛好和平的愿望。課文飽含著一個孩子失去親人的悲憤和對和平無比渴望的真摯情感。這篇課文語言樸實,沒有口號,但讀起來催人淚下。它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和平,用情,用心傾訴著家庭的不幸,世界的不幸,引起讀者的強烈共鳴。
這篇文章深深地感染了我,因為自己是軍事迷,對軍人有著特殊的情節。每次讀完這篇課文,我都能感同身受地體會到雷利失去父親的悲痛,很多時候,我的眼淚都要落下,同時這篇情真意切的課文也喚起我對和平的無比渴望。我想,這樣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怎能不打動班上那些善良的孩子們的心?
可是通過今天的課堂教學,我卻發現班上的孩子沒有真切地感受到雷利的呼吁,沒有收到戰爭的感染。課后,反省自己這節課的失敗。在上課之前,我就預設到現在的孩子在和平的環境中長大,較難體會這種情感。因此,在教學時,為了讓學生體會這種情感,我設計了朗讀環節。先是教師范讀,讀著讀著,我的眼淚都要落下來了,可是班上還有幾個孩子竟然在笑。然后分小組讀,學生個別讀,在反復的有感情的朗讀中體會情感。可是,班上的孩子還是沒有辦法體會出來,朗讀的時候仍然不夠充滿激情;于是,我決定帶領他們揣摩,從作者的失父之痛中體會和平之可貴。然而,他們平時養尊處優,幾乎沒有失去親人的人生經歷,所以,這層感情也沒有體會出來;好在課前我做了功課,補充大量的戰爭圖片、事實,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惡的子彈還威脅著嬌嫩的“和平之花”。這才,感覺出學生慢慢地對戰爭有了一些感覺,對作者有著同情。
課后,我布置了家庭作業:小練筆。讓學生欣賞現在世界上的不太平后交流:為了制止戰爭,保衛和平,我們又能夠做點什么?拿起手中的筆把心中所想寫下來。(可以是一首小詩、一段話、一句名言或一幅對聯。)
我想,還是要課后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他們能夠深切地體驗。所以,我又一次布置了作業:讓學生課后收集有關資料再次理解課文中的關鍵語句。如”和平之神并沒有永駐人間!”“世界還不太平!”下節課,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在學生聽到這些駭人的新聞,看到這些觸目驚心的畫面之后,再談自己的感受。希望能補救課堂上的不足。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7
《觸摸春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講一個叫“安靜”的盲童小女孩在春天充滿花香的早晨竟然捉住了一只蝴蝶又把它放飛的故事。
教學中我創設情境把學生帶入特定的語言環境中,上課伊始, “誰愿意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朗讀水平?”為學生創設了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然后揭示新課。下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回憶一下,課文中描繪的哪些畫面出現在你的腦海里?指名回答,教師相機板書:花香間流連---花叢中穿梭---準確地把手伸向一朵月季花---攏住了一只蝴蝶---放飛蝴蝶。接著請學生選擇其中的一幅,認真地讀一讀描寫這幅畫面的文字,想一想從這些文字中你感受到什么,你能把自己感受到的讀出來嗎?在小組內交流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接觸文本,重點通過朗讀品味,想象畫面,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推敲,體會文本內涵。當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后,又引導學生誦讀、品讀、想象讀等等,帶領學生以讀悟情,以讀生思,在讀中品,品中讀。經過學生自己的朗讀體會,無聲的文字轉化為了有聲的鮮活的語言。讓學生走進了文本,走進了安靜的內心世界。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8
《沙漠中的綠洲》是一篇關于環境改造與保護的課文。課文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茫茫沙漠中種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樹木,建設綠洲,營造良好生存環境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本文結構清晰,重點突出,語言凝煉,是培養學生語感的佳作。
一、對比教學,引起震撼。
一上課,我就板書“沙漠”,問學生:沙漠是怎樣的一番景象?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文中描寫沙漠的句子。學生自學、交流,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沙漠當時惡劣的環境。然后,我又板書“綠洲”,問學生:綠洲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象?默讀課文,用橫線畫出文中描寫綠洲的句子。同樣地,學生自學、交流,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體會綠洲的風景如畫、景色宜人。我考慮到學生對阿聯酋這個國家較陌生,所以選了沙漠和綠洲的圖片,讓學生的視覺受到強烈的沖擊,繼而設問阿聯酋人民是怎樣把這樣荒涼的沙漠變成美麗的綠洲的,讓學生產生閱讀期待。
二、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本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我以此為切入點,提出了“為什么說‘在這里,培育一棵樹的費用抵得上培養一個孩子’?”的問題引領學生深入文本。
1、通過三個“買來”以及“挖去”、“填上”“埋下”等詞語了解到建設綠洲的艱巨和復雜,代價之昂貴,體會到阿聯酋人民戰勝困難的決心之大,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之堅定。
2、第四到第六自然段具體寫了阿聯酋人是怎樣精心管理花草樹木的,通過讀園林工人的勞動過程,學生懂得了澆水的目的還在于把花草上的塵土清洗干凈,使“樹葉更綠”“小草更翠”“鮮花更艷”,從而體會到阿聯酋人民侍弄花草樹木像愛護孩子一樣精心。
三、利用文本,進行教育
利用文本我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反問學生一句:“阿聯酋人民很愛護花草樹木,我們的'同學們呢?”使學生由文本走向生活,注重了文本的價值取向,這一設計其實也是對前面教學的一個檢驗。另外,從情感的角度看,這一設計還延續著課文內在情感的發展過程,熏陶著我們每個學生,達到了雙性統一的教學效果。
四、拓展延伸,讀寫結合。
積累是為了運用,吸納是為了表達。由讀到寫,以讀促寫,讀寫結合是我們語文教學的優秀傳統經驗。在這堂課上,我巧妙地為學生的寫找到了一條鏈接通道——旅行歸來向人們介紹“沙漠中的綠洲”,激發人們的環保意識。這樣,首先從精神激發了學生內在的需要,使之情動而辭發。其次,對于觀察表達的一系列指導也如響鼓句句敲在學生心坎上,為學生指明了方向,為“寫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從學生的作業反饋來看,確實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9
本單元是小學四年級英語下冊第五單元內容。本單元重點學習有關鞋類,水果類的單詞和如何用簡單的句子來問價格。因為教學內容跟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很貼近,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結束這單元的教學后我的感觸頗多,現將個人所得所思記錄如下:
在對第五單元的教學中,對于本單元的單詞,我采用了直觀教學法。運用了多媒體課件、卡片,簡筆畫引出生詞,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在操練單詞的時候我運用了高低聲、分組讀、男女讀,分角色朗讀等方法,變枯燥、單一的單詞朗讀為多樣化的`朗讀,避免了單純讀單詞的乏味,使他們能在學中玩,在玩中學,實現寓教于樂。在let’s do部分,老師放錄音,學生做動作,這樣不僅讓學生感到上英語課很有趣,而且也能幫助學生更快、更深刻的記憶單詞。在練習部分,通過模仿動作,手勢,畫簡筆畫等,讓學生猜東西的價格。就此來鞏固所學單詞和句子。
在本單元的教學中還存在一些問題:1。對鞋類的單詞練習的還不夠,個別同學不能熟練朗讀。 2。細節方面沒有做好。在以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和其他老師的優點,不斷反思,改正不足的地方,使自己的課堂更加高效。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0
《飛向藍天的恐龍》這是一篇科普文章,課文以飛向藍天的恐龍為題,破除了人們頭腦中對恐龍的固有印象,頗具吸引力。文章開篇即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教學本課,我在引導學生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變過程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科學工作者從事科學研究的執著與艱辛,引導學生揣摩課文準確生動的語言。教學了這篇課文后。我對科學性說明文的教學有了新的理解。
一、說明文的情感朗讀。
科學性說明文雖然不像其他文本那樣可以深入地體會文本蘊藏的情感,但是同樣有不少感情因素在里面。如《飛向藍天的恐龍》這一課的第一自然,以生動形象的語言將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這兩種在人們印象中似乎毫不相干的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我在教學中抓住重點詞:笨重、遲鈍、敏捷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激發了學生對科學的好奇心,并在朗讀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這一情感體驗,把科學性的說明文也引出了學生的情感。
二、說明文中的語文訓練。
語文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科普說明文教學中,對于說明方法講得滴水不漏,面面俱到,而如何活用這些方法則很少涉及。這就好比一個游泳教練只講游泳的知識而不讓學泳者下水一樣,學生是很難從中學到真正的說明本領的。我在教學中,在讓學生朗讀句子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充分的說話訓練,打開學生運用詞語的思路,學到運用的方法,使語文的工具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讓科學性說明文的閱讀教學走出了只說不練、脫離語文工具性與人文性統一的誤區。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1
教學時我主要努力是創設情境,將作者的情感轉化成學生的情感,設法使學生從旁觀者的角色轉為當事人的角色,讓學生進入大詩人李白的`內心世界,去體會詩人的情感。學生仿佛已不是學習者、朗讀者,而是那黃鶴樓下江邊的李白,他們的心完全沉浸在古詩描繪的意境中。正是因為學生已感受到詩人與朋友之間的濃厚情誼,感受到分別時的惆悵,才能深情地吟誦。學生在吟誦中所表達的是自己的真情,朗讀時的聲音、氣息,和諧地融入他們發自內心的情感中,是內心情感的自然外化。
這節課的教學亮點在第三和第四步。第三步:教師一改以往的逐句講解和整體串講,放手讓學生說看到的畫面。這樣,是讓學生整體感知詩的意境。學生你說一個,他說一個,組成了完整的詩歌畫面。即:給了學生打亂順序理解詩句的自由。真正做到了讓學生用自己的話理解詩句。第四步:讓學生披文入境,再現故事情節,感悟人物內心世界,與詩人達到情感共鳴。最后的感情朗讀自然會很到位。學生批文入境,情景交融,讀出了離別的傷感和心境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2
四年級新教材對于我來說已是新手,又遇“生命”的文章,更是一大挑戰。生命之重難以承受,但本人仍硬起頭皮去輕觸“花的勇氣”。
一、我的文本解讀:
這篇文章充滿了優美的文字,處處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語言,處處都有讓我們細細品味的句子。然而,在課堂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我選擇重點關注作者描述的三幅畫面——沒有花朵的綠地、數以千萬計的小花藏匿其中的草地、開滿鮮花的原野,通過解讀這些畫面來感悟整個文本的內涵。通過抓住關鍵詞,通過朗讀,品味其中的含義,領悟其中的道理,感受其中的情感。
二、我的.教學設計:
在三幅不同的畫面中,我將通過不同的引導方式帶領學生進行品讀,幫助他們進行習得。每幅畫面將側重于不同的主題,通過這些主題的探討,促使學生進行深入思考和學習。在第一幅畫面中,我將引導學生關注畫面中的色彩運用和構圖方式,讓他們通過感官來感受作品所傳達的情感和意義。通過討論和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藝術家的創作意圖,激發他們對藝術的興趣和理解。在第二幅畫面中,我將引導學生關注作品所描繪的主題或故事情節,通過細致觀察和想象,讓學生深入體會作品所表達的內涵和思想。通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和思考,幫助他們建立對作品的全面理解和認識。在第三幅畫面中,我將引導學生關注作品所展現的技法和風格特點,讓他們通過學習藝術家的創作技巧和風格特色,提高自己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達能力。通過實踐和模仿,幫助學生習得藝術創作的方法和技巧,培養他們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通過以上不同的引導方式和側重點,我將引領學生在品讀三幅畫面的過程中,獲得全面的學習體驗和啟發,幫助他們提升對藝術的理解和欣賞能力。
三、我的細節處理:
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的觀點對我影響很大,尤其是他的“詩意語言”,只有讓語文課顯得“詩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才會不減,只有“詩意課堂”才能營造出“熏陶、感染”的氛圍,語文不是教出來的,我們更不能竭澤而漁。這一直是我課堂教學的原則。因此本堂課,我注意導入的“詩意鋪墊”,注意環節之間的“詩意過渡”,引導點播的自然,練習的精當等。
我們認識到課堂教學對我們來說是一項具有挑戰性的任務。然而,我們堅信只要懷著“花朵般的勇氣”堅定前行,即使在寒風凜冽的日子里也會看到希望的曙光。前方的道路可能漫長曲折,但我們愿意接受挑戰,努力前行。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3
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觀潮》教學反思
《觀潮》一課,潮來時雄偉壯觀的景象這一部分是課文的重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是難點。學習這一部分時,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充分讀,體會,并發動學生相互評議、補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自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 教學時,我讓學生圍繞“哪些句子最讓你心動,說說體會,并把體會到的讀出來”這一問題,全班交流。即教師給學生足夠多的時間討論交流,讓學生能夠充分發展自己的見解,允許有不同意見,并鼓勵創新,大家各抒已見。如讀到“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那聲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顫動起來”時,有同學說那情景像發生了海嘯,有同學說像發生了地震,感受到地在震動,有的`同學感受到大潮涌動的速度。這一環節的設計,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老師搭設的學習舞臺上發揮、表演。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4
設計意圖:
本教學設計抓住關鍵詞“驕傲”,力求以情動人,激發學生入情入境,在語言環境里品味、內化,讀懂驕傲,生成驕傲。并力求實現各種資源在整合中融合,在融合中內化,在內化中升華。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有一定內涵句子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從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使故事里的每個驕傲人物在每個學生心中留下永恒的記憶。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感悟生命的美好,體會人性的真善美,樹立對器官捐獻的正確觀念。
知識目標:
1、學習作者通過對人物的語言生動細致的描寫,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的寫作方法。
能力目標:
1、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體會作者在三位親人去世后捐獻角膜過程中的情感和認識上的變化,體會人物所要表現的崇高品質。
3、學生領悟有一定內涵的語句的含義,培養其有感情地朗讀的能力。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語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器官捐獻的意義,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詞句。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
一、課前調查,搜集信息
1、調查采訪:你周圍的人對捐獻角膜等器官有什么看法?
2、通過讀書、上網等途徑了解有關捐獻角膜的知識、史料。
二、課前談話,昨天我們搜集了哪些資料,同學們同桌或上下桌交流,教師巡視。看來同學們對器官捐獻已經有了很深的理解
三、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有關眼角膜捐獻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后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1、齊讀課題。 看到這個課題你有什么問題嗎?(預設:什么叫永生?)好,等我們學完課文后相信同學們就會明白這個問題了。
三、導語鋪墊,引入“驕傲”
同學們,請快速默讀課文,劃出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再聯系上下文,想一想,他們為什么彼此感到驕傲,并在旁邊批注你讀后的感想。
(二)學生默讀課文,自學。
三、匯報交流,讀懂“驕傲”
(一)交流A——出示句子:媽媽,我真為你、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
為外公的無私奉獻而“驕傲”
1、溫迪為什么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聯系上下文想一想,“這一切”包括了什么?(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句子)
課件出示課文第5自然段句子: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1)你平時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如果我們的器官捐獻給別人了,就拿不回來了,怪不得父親會這樣說,引讀父親的話
(2)你從這句話中讀懂了什么?
帶著你的理解誰再來讀一讀,同學們,琳達的父親說這句話時,心情是怎樣的?(平靜的)讓我們來齊讀。
(3)同學們,琳達的父親心中真的平靜嗎?
小結:是的,誰不為失去親人而悲痛呢,但作為父親,他只能壓抑內心的悲痛,以平靜的心態面對,只有這樣,才能安慰14歲的女兒,讓我們帶著這樣的感受來讀一讀。
父親的另外一句話也告訴我們,這樣的死是有意義的,找出來讀讀。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想象:一個盲童重見光明會是怎樣的情景?
他的父母是怎樣的心情?讀出美妙。
作為捐贈者的家人,有怎樣的想法?讀出自豪。
能讀出你的感受來嗎?
想象說話:
如果你就是那個接受眼結膜的盲童,在琳達父親的幫助下,恢復了光明,見到了陽光,見到了夢中的一切,你最想跟那個讓你從黑暗走向光明的人說些什么?(評價:我聽懂了一個盲童的決心,我明白了一個盲童有一顆感恩的心)
誰來讀讀這句話。(評價:我從你的朗讀中聽到了一個美妙的感覺。聽到了自豪的感覺。)讓我們全班齊讀。
為媽媽的態度轉變而“驕傲”返回課件
1、溫迪為什么為媽媽所做的一切感到驕傲?(學情預設:因為媽媽能改變自己對捐贈器官的看法,也很了不起。) 開始琳達對母親眼角膜捐獻的態度是怎樣的(極力反對),她無法理解父親的行為,你從課文哪些句子中能感受到?
生:學生找出“我驚呆了——完整的離去”(出示課件)朗讀
2、 師:當世界上你最摯愛的親人媽媽離你而去,你再也不能吃到她親手做的飯菜,再也聽不到那親切地叮嚀,你會是一種什么樣地心情?(悲痛,傷心欲絕),這時有人要取走你母親身上的一部分時你會怎么樣?(氣憤)那么,你就來氣憤的讀讀這一部分
3、琳達是如此強烈的反對把媽媽的眼睛角膜捐贈給別人,而父親呢?再讀父親的話。你又讀懂了什么?
4、琳達如此強烈的反對把媽媽的眼睛角膜捐贈給別人,那溫迪為什么還為琳達而驕傲呢?(因為媽媽后來遵從了外公的遺愿)是啊,琳達最終明白了父親的話,再讀父親的話,你有明白了什么?
小結:這樣的媽媽同樣值得溫迪為她而驕傲。就在溫迪為外公和媽媽感動著,驕傲著時,琳達也為14歲的溫迪感動著,驕傲著。這又是為什么呢?
為女兒的美好心愿而“驕傲”
1、出示第8自然段中溫迪說的話。
當然,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會有多么痛苦嗎!我死后,也學外公將眼睛角膜捐給失明的人,讓他們重見天日。
① 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位盲童,當你只能用手觸摸、用耳朵聆聽、用心去感受一切的時候,你最想說的是什么?
④指導學生感情朗讀。
師:什么也看不見會是一種怎樣的痛苦啊,請把自己的感受帶進去讀一讀。
自由練讀——指名讀
② 換位思考:
同學們,此時你就是溫迪,你一閉上眼睛就能想象得出——(出示句子,想像說話)
那些盲人是多么的痛苦,因為他們看不見五顏六色的鮮花,看不見_________________,看不見 ____________________,也看不見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誰再來讀讀溫迪的話(師可做適當評價:如從你的朗讀,我感受到溫迪對盲人有著深深的同情;我聽出了溫迪堅定的決心;捐獻眼睛角膜的志愿在溫迪心中扎下了根;溫迪像外公一樣能感受捐獻角膜的快樂……)
讀到這,你們是否對一開始父親說的這句話又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呢?
出示:“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學生講。
讀到這,你們對這種有意義的死,是否又有了一種新的看法,你們覺得這種死的意義何在?(評價:自己死后身體還能讓他人恢復健康,這就是一種有意義的死。)是啊,死亡對于一個人來說就是走向終極,但自己的身體能夠在另一個人身上得到延續,使他們獲得新生,為這個社會做出貢獻,這種死就是有意義的。
再齊讀這句話。
2、回讀父親的話: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再來聽聽父親說過的話(課件播放《愛的奉獻》并出示父親的話)
師:父親曾平靜地對我說──“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
師: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如果我們死后的身體能有助于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師:父親愉快地說──“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并像溫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么美妙!”
師:父親驕傲地說──“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四、小練筆:
是的,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那么,父親留下的還有什么?(想象說話)
小結:隨機板書:關愛生命 無私奉獻
父親的所為,不僅僅是一副角膜,更多的是一種關愛生命,無私奉獻的精神。
五、鏈接原文,生成“驕傲”
1、課文到這里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并沒能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聽后相信大家一定有話想說。(配樂小提琴《愛的禮贊》) 那天我緊緊摟著溫迪,沒能想到,僅僅兩周之后,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溫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身了……
當我簽字時,她的話仍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么也看不見有多么痛苦嗎?……”
失去溫迪三周后,我收到一封來自奧列根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并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此刻,我仿佛感覺女兒溫迪手中的畫筆依舊這樣活潑地揮動著,她的眼睛仍然閃爍著驕傲的光芒。
想象說話:
這是文章真正的結尾,此時,你又想說些什么?
六、回歸課題,升華理解:
師:同學們,課文學到這里,你對大家一開始課題中“永生”的含義有什么進一步的理解呢?
小結:是的,我想永生的不僅僅是眼睛,永生的是一種關愛生命,無私奉獻的精神,難怪琳達一家人會彼此感動著,彼此驕傲著。(板書:為此驕傲)讓我們再一次讀讀這個課題。
七、配樂朗誦(無私的愛 或愛的奉獻)
師:最后讓我們來欣賞其中一位受捐獻者寫給溫迪的詩。結束今天的課。
【出示】:
你的眼睛,如遠方的大海,
淺深都涌著奔騰的愛;
你的眼睛,像山澗的清泉,
點滴都流著希望的光;
那是你的眼睛,也是我的眼睛,
她點著生命的光輝。
是的,最美的詩也無法表達我心,
當我在黑暗中倍受煎熬的時候,
我多么想看看身邊的親人,
多么想看看關心我的朋友,
那怕給我短暫的一天,那也滿足了……
然而今天,這一切真得就像夢一樣實現了,
因為我接受了眼角膜中心的手術,
接受了一位名叫溫迪小女孩的饋(kuì)贈,
是她給了我第二次光明,
不!是生命,是永恒的生命!
課外作業:
(一)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很多像琳達一家這樣的人,請同學們下課后,搜集更多的有關捐獻器官的感人的故事,講給親人、同學聽。
板書設計: 永生的眼睛
關愛生命 無私奉獻
為此驕傲
教學反思:
在小學一線教學十載的我,雖說是個老教師了,可對于新課程來說,我還是一個剛出爐的幼苗,一直都教老教材,接觸新教材應該是前不久在縣領雁工程培訓中的事,當時吳雯嵐老師叫我們有意向參加“長篇短教”的老師報名時,我猶豫了,我沒有及時地報名,因為我害怕,吳老師對人總是那么的親切,那么的溫柔,以致于我害怕上不好課,讓她傷心,可回家想了一個晚上后,我還是覺得試試,反正讓她失望已經不止一次了,在每次讓她失望后我都有進步,還是自私點,讓她傷心,讓我進步。
備這節課,上這節課,我自己學到了很多。
收獲之一是解讀教材有了新的路徑。以往解讀教材多是借鑒別人的思想成果,綜合別人對這一課的認識,形成自己的解讀,再形成教學預案。備這一課,自我感覺超越了網絡上所能找到的其他解讀路徑所能達到的解讀深度和廣度:拿到教材,我沒有急著去翻教參,也沒有急著去網絡上找資料,而是一遍一遍讀,讀到動情處我會流眼淚,哭著哭著,我也發現了文中哭喊和平靜的對比,哭喊和驕傲的對比,這是我自己的見解;在反復解讀中確定以“驕傲”為抓手從而使全文教學呈塊狀推進,這是我自己的見解……
收獲之二是理解了正確把握課文的教學內容是首要的。從教學內容入手,不是不注重教學方法,是因為教學方法最終是為更有效地實現教學內容而服務的。目前情況下,關注“教什么”我以為很重要。主要原因就是目今語文教學內容存在著不少問題。教學方法再靈活,再有藝術性,再有表演性,如果教學內容不正確,其最終的價值是很有限的。教學內容除了文本外,還應該有承擔“語文”的東西在里面,比如語文知識。而單純的教授語文知識顯然是不適合小學的實際的,所以,最理想的狀態是做到“知識”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有機融合。在這節課上,我是把知識掰碎然后整合盡量融進整個課堂的情感線中去。從效果上來看,這一點還是成功的。
收獲之三是親身體味到磨課是一件有意思的事。磨課的過程是痛苦而又幸福的。一個好的設計思路會讓自己有一種脫胎換骨的快感,一個思路被推翻陷入困境時又讓人食不知味。但是往往是“困境——解困——困境——解困”這樣的一個循環。但是后面的困境是對前面困境的超越,后面的解困和前面的解困相比更是一種認識上的新的提升,而提升的過程本身是讓人流連忘返的。尤其當磨課進入到雕琢細節的階段時,那種苦思多時而突然完善好了一個細節的興奮之情我是深有體會的。就這節課我試教了三遍,第一遍在自己學校試教,那課簡直不是課了,一個問題拋出去,沒有了回音,學生怎么也達不到我設計的問題中,鈴聲響了,我的教學內容還沒上一半,雖然也叫了幾個老師來聽,可他們也說不出什么原因來,晚上我緊張的想哭了,第二個星期就要上了,可自己的教學思路還是一團糟,結果打了個電話給指導師,她叫我到松源鎮小去試試,第二天,我匆匆地到了松源鎮小,第一次試教下來,內容是順利地上完了,可指導師說我是在滿堂灌,沒有讓學生自己去品讀,學生是在我的牽引下悟的,回家后我有對教案進行了修改,第二天我又開始再一次的試教,結果指導師說我這堂課好多了,至少自己是引領者,把時間還給了學生,給學生讀書的時間多了,讓學生說的也多了。在一次次的修改中,我欣喜地看到,原來教材解讀是這么一件有意思的事。磨課是這么一件有意思的事。
收獲之處還有很多。如教學機智是教師素質的自然流露;如掌握學情對課堂的根本影響,如朗讀指導應該像于永正老師那樣完全放開,使課堂出彩出在學生身上,而不是出彩在教師身上等等。但是,課堂教學永遠是遺憾的藝術。
這次的遺憾也常常回旋于自己的心頭。
最大的遺憾就是教學順序不科學。
父親說的話應該是全文的重點,文中的驕傲也是從這句話中引開的,可我的課堂上起來有點亂,給聽課的老師一個印象就是亂,沒有把這個驕傲凸現出來,學生對父親的話理解的不深,都說品讀要有層次地讀,要讓學生有所感,才能讀出感情來,可我卻沒有做到有層次的分析重點句。
遺憾之二是固守既定的教學預案,較少變通。
當預設的學生情況跟實際情況有較大不同時,應該做的是沉穩的調整教學過程。這樣的老師可以稱做名師。可惜,我沒有做到——可惜!
要是我肯拿出10分鐘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把整體感知的部分做好。盡管后面的內容來不及展示,但是,前面的內容我依舊有信心能做的很到位。也許聽課的老師會認為再花那么長時間進行讀書指導不值得。可是學生需要!他們需要停下來再讀——可惜,我沒有這樣做——我只按照既定的預設方案走下去了——可惜!
遺憾之三是自己的教學基本功還不到位。
我自認為課堂機智還是可以的,也就是說處理一些生成性的東西會好一點。可是,自己的粉筆字,還遠遠不行。粉筆字總是沒有力量,教態還不夠自然。這些,哪里是紙上能得來的?唯有實踐!不過經過多次的鍛煉,我的心里素質已經好了很多了。
當然,遺憾還有很多。比如,這個教案的設計還是過于拘謹,沒有太放開,還不夠大氣。比如,我調控課堂的節奏還不夠到位,在一些該精彩的地方沒有達到更滿意的效果。比如,對學生全體的關注不夠等等。
在蔡金華老師的點評后,我再次修改了教案,回校后我又在五年級試教了一次,發現遺憾少了很多,自我感覺通過這一課,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有了一個扎實的提高。感謝吳雯嵐老師,感謝所有幫助過我的老師。
我會把此課當作一個起點——從這里出發,一路堅定的走下去。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15
課文《沙漠中的綠洲》向我們具體介紹了阿聯酋人民在白茫茫的沙漠中種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營造良好的生存環境,建設美好家園的壯舉,表現了阿聯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閱讀教學最根本的就是要求學生認認真真地讀書。教師要重視指導學生讀書,不但要求學生讀懂、讀會、而且還要求會讀、會理解語言、會欣賞語言、會運用語言。學習第二自然段“迪拜風光”,我是這樣教學的:
先讓學生認真讀文,用讀展示沙漠中的綠洲的獨特風韻。然后結合文中插圖,展開想象把綠洲之美描述具體、面對綠洲美景抒發內心情感。在教學中,我指導學生想像“綠樹成蔭”、“鮮花遍地”是怎樣的情景。開始,學生只會說這兩個詞語的意思,我引導學生:樹多嗎?長勢怎樣?描繪一下。僅僅是一條街有樹嗎?街上有,還有哪些地方有?人們走在馬路上、在公園游玩、在庭院休息,有什么感受?鮮花美嗎?除了公園,還有哪些地方開滿鮮花?你能用“迪拜鮮花遍地,有的…有的…有的.…還有的…”描繪鮮花的種類多或色彩美嗎?置身于花海,你有什么想說的?如此教學,“綠樹成蔭”、“鮮花遍地”的迪拜,在學生口中、心中變得更為生動,枯燥的文字變得靈動了。
此教學經歷了三個環節:讀中感知語言——描述內化語言——贊嘆升華語言。教學層層深入,讓書讀得實、讀得活。
【四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13
小學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4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9
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4-0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15篇)03-13
語文下冊教學反思(精選15篇)03-17
四年級語文下冊《語文園地二》教學反思04-10
四年級語文下冊《將心比心》教學反思03-19
小學四年級語文下冊教學反思03-29